水资源监测管理范文
时间:2023-12-25 17:50: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资源监测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重点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质监测
在我国水资源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之中,供水的水源地一般指的是,给与集中供水和取水的水口,以此作为中心的地理区域。在我国各个大中型城市内部都已经按照地区的环境,以及整体工作的开展范围有计划地规定了供水水源地,以及相应的保护地区。为了能够切实履行我国所提出的与水资源保护法有关的要求,相关部门也赋予了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水资源的职能,以此加强城市在供水过程中,对于水源地的保护和管理。同时,我国也下发了组织重点城市供水水质资源状况监测的相应通知,要求能够经过国家相应的人员进行认证考核,对各地区江、河、湖、地下水,以及工业的废水进行监测,了解到城市内部水源地的水质情况,保证监测结果拥有公平和公正性。
2水资源管理中水质监测与服务存在的问题
2.1监测断面类型不全
目前,在我国很多省市内部对于水质量的监测系统,其中大多数所涉及到的工作内容,都是对地表水的监测,同时,所设立的对应部门也是地表水监测站,而具体的省市内部,针对江、河、湖、地下水,以及工业的废水的水质量进行监测的相关工作,则涉及到的比较少。有关的数据调查能够了解到,当前我国大部分省市对于水质量监测的网站约在120~150处左右,这些监测站一般情况下都是对地表水进行监测所组成的站点,但是其中缺乏一定高科技技术的融入,同时对于水质监测工作的开展也存在着漏洞,需要及时的进行改善。例如:当前的河北省对于水质量监测站就有132处网点,但是几乎没有地下水和大气水质量监测站,全国所拥有的1000多条河流中,设有专门站点进行监测的河流仅仅只有60多条。所以在河北省的这一特点上就能够看出,当地的水质量监测类型并不全面,并且能够覆盖的密度相对比较小,这也很难真正的反应出水质量监测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这一工作顺利的开展和进行。
2.2监测条件手段单一
当前,在我国各个省市内部对水质量进行监测的过程之中,还缺乏相应的实时监测系统,这一系统的缺乏就会导致水质质量和相应的水资源一旦出现问题,难以及时得到反馈,同时也缺乏必要的应急监测和专业装备。这种现象导致水质量在监测过程中,很难对现场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即便是通过监测最终反馈出了调查的结果,也很难以快速地做出反应。特别是在各个省市面对突发性的水质污染事件的时候,由于应急监测设备和预警预告准备得并不充足,因此也显示出力不从心的现状。在实施应急的监测过程之中,往往大部分地区所采取的都是传统的现场取样的手段,并结合使用实验室分析的方法,即便是如此,也很难满足当前我国社会之中,对于水资源管理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所提出的需求。
2.3缺乏信息服务系统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省市并没有针对水资源监测,建立起相对于比较全面的基础数据库,所以水资源的信息开发过程中,还存在着数据空间缺失水资源的现状,以及利用不足的情况,导致很多建设项目不能够及时地被开启,影响到水质量监测最终得到的结果。而在水质工作开展过程中,我国很多省市能够达到数字化标准的程度相对较低,这也难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效果。在江、河、湖、地下水,以及工业的废水质量监测信息采集的过程中,通过传输和处理等手段进行时,质量监测这项工作的开展一直都处于相对比较落后的状态,长久以来大部分监测指标采取的监测手段仍是现场取样,实验室进行分析,数据处理则采取人工处理的一种模式,最终监测的数据导致结果存在的误差比较大。
3水资源管理中的水质监测与服务质量提升的策略
3.1调整和充实水质监测断面
目前,我国各个省市对于水质质量监测的相关站点,在发展阶段已经呈现出一个较快的速度,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由于经济水平不断的提高,相当一部分水质监测中心站在设置的过程之中,已经有效地得以改进,并且融入了最为先进的思想理念。但是,由于人们对于水资源需求量的不断提升,水质监测站的设置依然无法满足水质量监测的工作需求。同时在考虑水质质量监测的过程之中,也很难与实际情况相互结合,导致江、河、湖、地下水,以及工业的废水同步监测工作开展较难。而城市是一个地区经济和人口密集之处,在进行监测点和监测网点布置的过程中,还需要重点对其进行考虑,保证每一个河流城市的河段至少能够设置三个监测点,这样才能够掌握河水进入城市之前和之后水质量的状况。同时也需要对重点的入河排污口进行水质的质量监测,利用环保法给予行政管理部门相应的责任,通过监测及时地了解入河排污的达标情况,出现超标的排污入河情况,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要求采取加强管理和治理,达到污水排放达标的效果,这样才能够提高水资源的整体质量。
3.2供水水源地水质监测
饮用水是人类生存最为基本的需求,所以饮用水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情况和整体的发展状况,甚至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乃至社会的稳定状况。目前,在我国各个省市内部已经开设了相关的市区中江、河、湖、地下水,以及工业的废水水资源质量监测站,但是对于水源地的质量监测还没有全方面全网络覆盖,应逐步涉及和覆盖到所有的市级县、区内部,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水质质量监测范围的最大化,也能够有效地利用监测网络,保证人们饮用水安全,为人们提供最佳的生活环境。
3.3加强水功能区水质监测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都已经完成了水功能的区域划分,在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上,也提出了相对比较科学的依据,其中很多省市已经随着水利厅的要求,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水功能监督和管理的措施,并且已经开展和划分了重点水功能区监测的位置,以此作为这项工作开展的重点实施部门。同时,相关监测部门也根据水功能的要求进行了区域的划分,重点了解了水质量监测工作的开展状况,其中包括:江、河、湖、地下水,以及工业的废水等多个重点水功能保护区,监测的频率也由原有的不固定,变成了每个月监测一次,及时的把监测的结果送到水利部门和相关的部门,以便于对水资源保护和监测工作进行纠正和改善。这样能够取得最好的效果,同时也针对饮用水安全和水功能的区域管理提出了相关的要求,扩大了监测的范围,增加了监测的频率,进一步加强了水功能区域中水质质量监测工作的整体效果和质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国家发展的最新实际背景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得到了良好的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人们对于社会中各项公共设施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其中水资源的质量更是备受人们的关注。所以在以上内容中,本文针对目前我国水质监测工作,对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与服务进行分析,了解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提升对策,希望能够有效地满足现代水资源保护的需求,确保我国的水资源能够合理地被开发和使用。
参考文献:
[1]田士奇.浅谈加强吉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能力建设的必要性[J].农业与技术,2015,35(17):61-63.
篇2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项目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水文水资源项目工程的管理影响到国家的繁荣富强,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所以说,提高项目工程管理有重要意义,要提高项目建设人员的管理水平,增强其管理意识,确保水文水资源工程建设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应用广泛,内容繁多且比较复杂,涵盖了许多专业性的知识。在水文水资源的项目建设过程中,其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因为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使其,做好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至关重要。当务之急是做好水文水资源项目建设的管理工作。从目前水文水资源的建设发展现状来看,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项目主体不明确,管理程序意识不高以及水文水资源建设本身的困难等。要想确保水文水资源建设能够顺利完成,保证项目质量,就必须针对其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生物对策来解决。
一、水资源建设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水文水资源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走过了漫长的探索历程,已经从开始的自建自管,慢慢步入到了现在相对规范化的轨道。做好水文资源的项目建设管理是水资源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局。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的关键时期,对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开发利用是至关重要的。当前最重要的是把水文水资源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做好,同时它也是国家投资发挥最好效益的重要手段。
1.研究技术落后
近几年来,我国在水文水资源的研究方面越来越深入,研究经费也明显有所增加,但由于从事水文和水资源的时间,空间跨度大,需要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在短期内资金缺乏问题难以解决。一些全球水文问题,由于问题比较复杂,需要的研究资金又较大,目前还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此外,水文研究还出现了一种不平衡的状态,一些热点问题,聚集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较冷门的领域,则研究的很少。
2.建设主体不明确
从目前的水文机构来看,没有建立、健全管理体制,严重影响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地市级水文机构按流域水系进行设置,由于行业设置问题,难以达到和地方的有效、及时沟通,往往形成了一个地市级水文机构负责多个地市的水文工作。这样的机构设置对水文水资源的项目管理中管辖权的归属问题产生了影响。很有可能出现工程项目管理的主体缺位,项目建设的管理主体模糊的情况,对于水资源项目建设的效益将会大打折扣。不利于水文事业的发展,又影响了
对水资源的利用,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难以正常进行。
3.项目建设管理程序意识不强
作为国家公益事业重要组成部分,水文水资源的建设要以我国的基本建设程序为依据,进行项目的组织和实施。由于目前水文机构体制存在弊端,水文机构体制的问题出现了一些地方保护主义的现象,导致了在这些地区进行项目立项时不均衡,没有严格按程序进行项目审批,在进行水资源的项目建设中出现了粗放不精细的管理模式。基层建设项目管理专业人员缺乏,多数管理者对基建程序不够了解,缺少依照程序建设的意识,影响了项目建设管理的实效。
4..建设项目专业融合性强和空间跨度大
水文水资源项目建设内容涵盖量大,包括水文测站、数据中心、水文测绘、水情分析等专业内容,不仅包括土建工程,还有水文基本设施的建设,以及水文信息共享系统的建设,一套专业的流域监测系统和水文测站的布设基本上都会包括这些广阔专业的建设内容。水文水资源项目和工业或民用建筑不一样,建设地点比较稳定,建设环境相对独立,它的建设空间跨度较大而且融合性强,这就给项目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5.施工环节存在诸多问题
目前,我国从事水文设施建设方面的专业施工单位相对来说还比较少,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有些工程是根据水利工程走的,而有些则是按照工民建工程走的,但无论是哪种施工单位,它们对水文建设工程的了解还是比较少的,再加上水文建设项目都比较零碎,工程量小,因此,一些大的施工单位不愿接手,小的施工单位又干不好,这也给工程建设管理带来了很多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1.建立项目法人制,明确建设主体权利义务
项目法人的建立有利于明确项目工程建设中的责任主体,对项目建设进行全面全过程的控制,能够对上级的主管部门负责。所以项目法人的建立有重要作用。根据管理工作的要求,。应在一定层级上设置专门的项目建设管理机构,主要职责就是协调项目建设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当水文水资源项目建设中遇到疑难问题时,需要该机构进行解决。当然项目法人机构应包括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的技术、经济、财务、合同管理等方面的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水资源的项目建设中,可以把与项目法人的目标管理有关的制度在项目中试行,充分调动项目管理部门的管理积极性,进一步做好工程建设的控制和谋划工作。
2.严格建设项目立项审批程序,增强管理程序意识
针对项目建设中出现的不依照管理程序工作,管理程序意识不强的问题,可以适当进行专门培训,让基层管理人员深入了解项目管理程序,在项目工程进行审批的环节,加大执行力度,对于不符合程序的一些项目坚决不予立项,对项目建设过程中超投资计划的项目进行严格控制,加大管理程序的执行力度。
3.合理划分工程标段界面,做好各专业的有机融合
第一,由于水文建设项目空间跨度大,按照建设项目处于的河流流域具体归属地区,对标段进行划分,每个划分的标段必须要设立独立的项目法人,对每一个标段的项目明确管理的责任、义务,并且设立明确的标段管理界面,这样也不至于在每一个标段之间出现混淆责任、义务的问题。这样使得项目管理流程明确,责权利界面清晰。
第二,水文水资源的项目工程涉及了多个专业领域,专业面广,可以在项目前期决策中充分考虑项目工程与各专业的有效衔接。还可以建设模块化的标准建设单元来将各专业有机结合起来,,即使项目建设的地点有所变化,但是其内容能够进行模块组合,提高项目建设效率。
4.施工过程应加以控制,严加管理
(1)合理划分工程项目。工程质量评定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项目划分,因为他与质量的评定有着直接的关系。目前,全国还没有一个权威机构能够在水文项目的划分方面给出指导意见,我们需要根据水文实际,遵守项目划分的原则,探索性的进行工作。
(2)掌握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状况。施工单位是否依据管理体系执行,管理体系是否良好的运行,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要是不能满足质量要求,该体系就必须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3)对关键点实施跟踪。一方面进行旁站与巡视检查,第二必须时刻进行检查,对于相对重要的工序,应在施工现场对控制点进行旁站并加以严格的监督和控制,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4)做好施工中的竣工验收工作。每完成一道重要的工序,施工单位首先应该先按规定进行自检,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才能向监理工程师提交竣工质量验收报告单,经监理工程组织验收合格后签字确认,下一道工序方可施工。
结语
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国家、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息息相关,还关系着国计民生的重要项目建设。所以,做好水文水资源工程项目管理是国家繁荣富强的保障,可持续发展要求必须做好水文水资源的项目工程管理。因此在项目建设管理中,要注重项目建设的各相关人员的管理意识,保证水文水资源的项目工程顺利开展,高质量、高效率的完工。
参考文献
篇3
针对昌黎县内目前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日益严重、沿海地区海水倒灌以及水资源监测技术、监测方法和设备落后的现状,文中对昌黎县水资源监控管理系统进行综合研究,该系统能够实现对水量、水位以及水质等进行实时监控,为昌黎县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关键词:
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建设
当前,我国面临着严重的淡水资源问题,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我国淡水资源储量比较少,二是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水污染。这不仅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同时也对我国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威胁。而我国的水资源管理水平距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各省市县区水资源监控系统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
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地下水文勘察发现,昌黎县拥有的地下的水资源总量约为2.01亿立方米,占到全区水资源总量的3/4。全县的人均水资源总量仅仅只有490立方米,这一数据远远低于我国的平均水平,也是全球极度缺水的地区。近年来,随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恶化以及用水计量设备和监测方法落后、节水意识淡薄等因素影响,昌黎县水资源短缺问题愈发突出,地下水位下降、水污染、饮水安全等问题比较突出,沿海地区出现了海水倒灌现象,浅层地下水受到海水侵蚀,直接影响到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从我县水资源管理水平来看,无论是基础工作、管理手段、计量设施、监测方法等都明显落后,例如水位数据的采集,一般采用人工测绳监测的方法,计量设施也仅限于普通机械水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难以保证。监测数据传输的现代化水平比较低,由于受传输途径的限制,导致许多企业的用水数据的实效性很差,对企业的用户情况难以及时进行掌握,这对水资源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导致水资源管理工作落后。信息处理方面,对原始数据信息没有进行深度处理,一些数据大部分保存在纸张上,很难做到资源共享和信息的有效利用。指挥决策方面,缺乏可用的预测方案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紧急情况下只能是凭经验进行指挥调度,很难做出最优化的决策。
2011年中央的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实现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并制定了针对水资源开发的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用水功能却限制纳污的“三条红线”。要抓紧开展水资源监测、取用水信息获取等关键技术或工艺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逐步建立中央、流域和地方水资源监控管理平台,全面提高水资源监控、预警和管理能力,推动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水资源在线监控管理系统的建设,实时掌握昌黎县工业企业用水情况和地下水位、水质的动态变化情况,逐步实现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项目建成后,将会充分落实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通过价格杠杆作用,促使企业节约用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为节约、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技术支撑。
2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应用研究的内容
系统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主要是以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现代通信技术为基础,该系统能够顺利实现水资源信息的数据采集、数据传输以及分析功能,能够为决策者制定政策提供必要的依据,使决策者对区域水资源进行实时管理、合理调度,而且通过这一系统能够实现对水资源的远程控制以及科学管理等工作,实现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与水资源利用之间的协调发展,推动水资源管理方法向现代化转变。
2.1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可以具体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水资源实时监测、评价、预报和决策、实时管理以及实时决策(如图1)。该系统解决了传统水表和人工测绳等计量监测方法落后的问题,采用数据远传处理器、超声波水量传感器、数据采集传输设备、数字液位传感器、GPRS数据传输设备等实现水量和水位的自动监测、实时传输,建立相应的资料库,对监测数据信息分析处理,具有高准确性和实用性。系统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水资源实时监测系统基础设施建设;②水资源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③水资源综合数据库的建立;④水资源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⑤水资源网络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建立。系统本身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拓展性,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适应发展的需要,系统建成后将在全县范围内运行。
2.2系统建设的原则为保障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充分发挥实效,在系统应用研究建设应用中遵循先进性与实用性、可靠性、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同时遵循“全面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逐步扩展”的原则,根据昌黎县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具体现状,能够加强昌黎县水资源管理工作,提高水资源管理的合理性和高效性。
2.3系统建设的技术路线
2.3.1方案设计:首先需要将昌黎县境内的地下水、水量、水质等监测点的设置进行合理规划并进行科学布设,通过以太网进行在线管控平台建设,依托现代传感技术自动采集瞬时流量、累积流量、埋深、水位、水温以及相关水质监测数据等,将获得的各种监测数据传输到水资源监控中心,同时可以随时通过软件远程召测水资源测控器各种测量数据、开关量的状态和历史记录,为水资源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2.3.2监测站网布设:根据重点取用水户和区域水资源的分布特点,进行监控站点的选择和布设,本着布局合理、投资最小、效益最高的原则选择各个监控点。水量监控优先选取用水量较大的用水户,地下水位监测点重点选取地下水集中开采区、超采区和沿海海水倒灌区,在监测站点布设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地下水类型和水文地质单元的分区情况,选择适合监测层位的取水井作为观测井点,以保证监测资料的代表性和可比性,逐步健全完善昌黎县水资源监控体系。
2.3.3水资源的实时监测。在进行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利用数字液位传感器、自动监测仪、数据远传处理器等现代高科技设备,能够通过遥测和网络技术对监测信息进行采集监测。
2.3.4对各类水资源信息进行存储。在系统内部建立水资源综合信息数据库,通过数字、图片等丰富的形式对昌黎县区域内所有的水资源监测系统获得的数据进行存储、管理,能够确保数据的安全、可靠和一致性。
2.3.5实时评价。根据系统获取的各种监测资源,及时对昌黎县水资源进行实时评价,对不同行业的用水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对企业的用户量以及节水工作进行实时监控,对地下水位变化、水资源的开发程度和利用情况等工作任务进行实时评价。
2.3.6实施决策和管理。根据该系统提供的水资源实时评价以及预报结果,制定出具体的水资源管理方案,为有关部门行使水资源管理功能提供科学的依据,为水资源开发和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3水资源远程实时监控系统的效益分析
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的应用,将有效地规范企业用水行为,提高用水计量的准确性、科学性,充分落实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促进水资源费的足额征收,预计水资源费征收数额将提高3到4倍;通过价格杠杆作用,促使企业节约用水,水的重复利用率由40%提高到70%;地下水位实时监测系统的建设,全面、及时地掌握昌黎县地下水动态变化情况,为保护地下水环境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的建设还可与防洪、水情、旱情、墒情等信息平台共享,建立更加完善的现代化水务管理系统。
4结语
文中分析了当前昌黎县水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满足昌黎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昌黎县水资源的特点,具体设计了昌黎县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该系统利用现代自动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实现水资源数据的自动采集、信息数据传输网络、信息处理数字化等目标,能够为水资源管理工作决策提供支持。该系统能够促进昌黎县水资源管理工作的自动化和数字化,提高了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朱翔,江霞,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建设的作用,中国水运,2015(3):67-68.
篇4
水资源计量监测是指为掌握水资源数量或质量情况而进行的监测,包括水量计量监测和水质计量监测,在水量方面,长期以来,水文部门从事水文测验工作,形成了一系列的标准法规,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技术标准及监督体系,为防汛、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水文水资源监测信息。但这基本上是以水量动态监测为主的监测工作,还不能完全满足计量监测的要求。目前,水文部门在水量计量监测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完善,需要借助水量计量认证工作加以科学管理,以促进水量计量仪器设备管理和人员培训的规范化、公开化,提高水文部门的水量计量监测工作的技术水平和为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可信度。
水资源监测的实施
水文监测工作是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水工程建设及国家经济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基础,特别在历年的防汛抗旱工作中,水文监测提供的信息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而言,在地表水资源水量监测方面,与传统的监测工作不同有:枯季(或低水)河道测验与洪水测验不同,一般是宽河道、小流量测验;很多断面是在渠道或较小的河道或管道上,与河道测验不同,有其特殊性;一般水流流速较小,甚至为零流速;水资源计量监测的测验精度相对要求较高(主要牵涉到分水及收取水费、水资源费等)。地表水水量监测。河道枯季(或低水)流量测验有其不同点,如:小流量,低流速。因此,其测验方法也要根据不同情况选定。当河道天然流速没有超出流速仪的低速使用范围时,仍可使用流速仪法;在有建筑物的地方,可利用过水建筑物,由测得的水位(或水深、水头等)代入水力学公式计算出流量;对于含沙量大的河渠,流量范围0.006~90m3/s,可用量水槽(巴歇尔水槽);对于含沙量小的河流,流量较小,其范围0.001~1.0m3/s,可用量水堰施测;此外,根据不同情况还可选用:稀释法、浮标法、超声波法、电磁法等。渠道较规则,因此一般除了可选用流速仪法外,经常选用已有的建筑物,或建设相应的测流堰槽等,通过观测水位,推求流量;对于含沙量较小、漂浮物较少的渠道,可选用超声波法,或利用声学多普勒仪器等进行自动监测。地下水监测。原先地下水监测都是人工观测,随着自动观测的逐步普及,在监测方法、颂次、时间等规定上已经不符合要求,要充分考虑自动监测的情况,以及按照分级管理的不同要求,加以修正。水量监测包括开采量和泉流量两项监测。对建制市城市建成区、大型特大型地下水水源地、地下水超采区、大型矿山等要加强水量监测。空中水监测。开发利用空中水,如人工增雨等刚刚起步,对其增雨效果如何等也存在许多争议。但无论如何今后需要加强空中水监测,特别要加强云层监测、人工增雨过程中的监测。要通过气象卫星、雷达对云层监测和对实际降雨、径流等立体监测,研究了解增雨的情况及效果。同时,还要加强大气监测、海洋监测等,以研究气候变化、温室效应等对水资源产生的影响。
水资源实时监测分析系统水资源实时监测分析
系统是一个分布式的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其主要目标是在实时监测的基础上,实现特定流域或区域内水资源的信息采集、管理、决策支持和在线远程监控,以快速、准确、便捷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等技术手段,辅助决策者科学、高效、正确地解决水资源管理、调度、保护等问题。其中实时信息处理和决策支持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技术。系统的功能包括四个主要层次,即:系统总控功能层(人机交互界面)、分系统功能层(系统应用种类)、子系统功能层(系统应用模型)、系统支撑功能层(支持系统运行的基础环境)。实时监测。水资源实时监测信息和通信传输是支撑水资源实时监测分析系统的基础。水资源实时监测有关内容在前述章节中已经详细论述,但在系统中还应包括许多其他有关的信息。一般而言,水资源实时监测信息应包括降水、蒸发、地表水及地下水水量和水质信息、工情、灾情、墒情、旱情、天气和植被等遥感信息、经济社会发展信息等。信息管理。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信息接收处理、信息查询服务、实时预警、信息等。决策支持。决策支持主要是指提供信息,提供分析计算手段、提供历史范例和经验,启发决策者发现问题,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辅助决策者制定水资源调配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价。水资源决策过程一般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即:信息收集、评价、预测、决策、实施、后评估。远程控制。远程监控系统是由实时监视管理、远程控制管理和监控指令反馈等三个子系统组成的。利用现代网络、通信和自动化监视及控制技术,对流域或区域内的水利工程及测验设施进行远程自动监视和控制,实现远程实时监测、监视及自动操作。结语世界各国所处地理环境不同,历史发展的条件各异,水资源情况差别更大,许多国家缺水严重。我国一方面水资源紧张,另一方面却存在严重浪费水、污染水的现象,用水效率和效益低下。因此,我国水资源面临许多问题和诸多挑战,必须加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同时,通过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篇5
【关键词】水文监测;水资源;合理开发;持续利用
1 水文监测的特点
当代的水文监测有传统性、及时性、随机性以及标准性 4 个主要特点。对水资源进行循环的有规律的检测和记载的过程反映了水文监测的传统性,它是进行水文监测最基础的工作;水文监测的及时性主要是指通过水文监测可以对于突发事件 (例如洪水) 等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进行快速准确地传达,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相关决策和调度工作;随机性主要是指在进行水文监测时需要考虑很多不确定性的方面,主要是因为发生旱涝等灾害的时间、地点等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水质的变化也存在突发性;而标准性则是指进行水文监测是要按照一定的技术标准,参照 《水情拍报标准》、 《水文测验规范》 等进行规范进行。
2 水文水资源监测服务于水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的几个方面
2.1 有利于水资源的配置
通过对一个区域、流域或者跨流域的水资源的发展趋势和承载能力进行分析和研究,不仅有利于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还能够对产业进行调整,在宏观和战略上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决策支持。
2.2 有利于水资源的管理
通过水文水资源的检测能够为取水许可、分配水资源、转让水权及其相应的法律法规相关方面的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
2.3 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
通过水文水资源检测可以对水质进行检测,例排污口、饮用水的水源地、行政区的交界处、国际河流等,如果发生了重大的水体污染事故还可以进行快速的检测。
2.4 为水环境、水生态管理保护服务
可以进行水资源的管理,为水资源提供监测和预报工作,有利于生态坏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2.5 有利于水资源的调度
通过水文监测所服务的水资源调度包括:实时或年纪间的调度、跨水域的调度、区域不同水体调度、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调度、将洪水进行资源利用等,并对这些调度进行检测、分析以及预报。
3 水文水资源监测现状及其应对措施
3.1 防洪工程的兴建改变了水文要素
在中国的很多地区和城市为了防洪对重要河流和大型的水库进行了加固和治理,还有的城市为了美化市容或者改善生态环境建设了水土保持工程、拦河枢纽工程、堤坝建设等工程,以及对于地下水的超量采取等,这些方面的工程建设通过闸门对水流量进行了控制,从而影响到同济水位的流量以及流速,使水文要素发生了变化进而改变了原有的水文要素的相关规律。这也就直接影响到了对水文资料的分析和水情信息的提供。针对这种现象的产生,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对水文水资源进行监测,水资源的管理部门要对于水位流量的关系产生的变化、测流方式的精简工作、测流系数的相关实验、水位流量单值化等进行相应的资料收集、研究和分析的工作。
3.2 水文监测采用了新技术 扩大了水文作业的范畴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在进行水文监测时引入了先进的系统和技术,如固态存储、遥测系统、超声波水位计、微机测流系统、计算机网络等,这就要求进行水文测试的工作人员要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这将使对水文从业人员的一个挑战。各水文工作单位要在及时引进新技术的同时也要注重对本单位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
3.3 水文监测模式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
目前在全国的大大小小的城市已经建立了很多的橡胶坝和拦河坝,这些堤坝的建立严重影响到了水文的监测工作。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这些水文站的建立影响了水文数据以及水文要素的改变,进而影响到了水文资料以及水情信息。所以相关的水文监测站要随时掌握河道的洪期规律、水域内相关工程的情况,以根据这些规律和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和对策;相应的管理部门对水文资源的一些要素如水位流量、测试方式、测流系数等进行试验、分析和研究。
此外也存在一些人类的活动给水文监测工作带来了影响,例如跨流域调水、开发滩地、河道引水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国家对农业种植结构以及治水方略的调整、水文断面的水流受到控制等等。这就要求水文断面检测人员改变原来的的工作模式,抛弃原来只对检测断面进行坚守的工作方式,加大水量巡测、强渠道测流、控制引水口的工作力度,提高水文调查的工作。
3.4 资料整理与测验工作的不匹配 导致资料整编对测验工作指导困难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的水文资料几乎都由计算机进行编整,计算机编整造成了原始资料的检查、流域内观所有测点的一致性检测等都存在不足,尤其是容易导致上下游水流出现偏差、个别观测点的资料编整不合理等现象。所以在采用计算机进行资料编制的前后要通过上下游水量的核对、分析水量是否平衡、参照降雨流径等方式严格审查观测资料的合理性,以此来提高计算机编制水文资料的可信度和质量水平。
3.5 不能够将日常的监测工作和资料的分析研究相结合 使劳动重复
对于各水文站点的单值化分析、泻流曲线的率定、水位流量关系的分析等应该引入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分析,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减少水文监测站相应工作人员的劳动,还能够提高水文监测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6 水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应急协调能力不够
由于水文监测相应的设施设备落后,使得水文监测对于水质、水量的检测等都缺乏效率和准确性。因此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对于水文监测的基础设施的相关建设加以重视,尤其是对于应急能力和协调能力的建设,以提高水文监测的精度和应急防范能力。对常用的检测设施和设备进行完善的同时也着重提高水文监测系统自动检测预报的功能、水文监测系统的快速性、智能性,并加大对重点的水域和地区进行自动检测系统的普及,通过以上措施不仅能够提高水文水资源的综合能力,还能够使水文水资源的管理符合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7 水文水资源监测的服务意识不够 进而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作为水文水资源的从业人员一定要有使水文信息社会化、公开化,让水文资源作为社会的公共资源为广大民众所使用,以胜任水文水资源监测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中所担当的角色。通过充分发挥水文水监测信息的作用来为社会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和支持。
参考文献:
篇6
(1)跨流域调水与流域内用水、流域与区域用水矛盾日益尖锐。南水北调工程东、中、西线工程从长江调水到我国北方缺水地区,东线工程已于2013年通水,中线工程已于2014年10月通水,“引江济汉工程”已于2014年8月通水。此外,为解决区域缺水问题或满足水生态修复等需要,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地区还规划了一系列区域性水资源配置工程,如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湖北省“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安徽省“引江入巢济淮工程”等。而长江下游地区社会经济发达,中游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中下游地区用水需求巨大。跨流域调水与流域内用水、流域与区域用水矛盾日益尖锐。
(2)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导致流域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大。尽管目前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还不高,但部分水资源开发活动已引发了湖泊湿地萎缩、少数支流部分河段脱流干涸、珍稀水生动物濒危程度加剧等生态环境问题。一些闸坝建成蓄水后改变了水情,引起局部水域纳污能力下降、水质变差,对生态环境产生的长期、累积影响将逐渐显露。近年来,国务院确定了长江经济带建设,溯江而上,又批复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成渝经济区、贵安新区、重庆两江新区等一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全国“十二五”规划的13座内陆核电站,有10座布局在长江流域;城镇化建设,宜宾等区域规划的页岩气开发,用水量都将巨大。产业发展布局中,工业园区、化工产业等呈现由下游向中、上游转移的趋势。随着长江流域经济布局的发展变化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不断提高,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大。如何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是流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面临的重要挑战。
(3)水生态文明建设等对水资源管理提出了新要求。生态文明建设、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深化水利改革等国家和行业发展的新形势对水资源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水资源管理需要深入分析新形势,落实新要求,找准流域水资源管理定位,推进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在水资源管理中,要严格开展水资源论证工作,发挥“三条红线”引导产业合理布局的作用,推动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统一调度,保障经济转型升级合理用水需求;要狠抓落实,建立和落实流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简化行政审批,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督,逐步确立流域、区域和取水户水权,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制度等。
2管理工作现状
(1)取水许可管理。目前,长江委保有取水许可证144套,约占流域总发证套数62000多套的0.2%,总许可取水量11000亿m3,约占流域总发证许可取水量30000多亿m3的37%,其中,河道内取水许可证29套,许可取水量10600亿m3;河道外取水许可证115套,许可取水量400亿m3。几年来,长江委进一步规范了水资源论证制度,落实了施工用水取水许可、延续取水评估和取水许可证换发制度;加强了对委管取用水户的培训和监督检查,规范其取水行为和受委托监管单位日常监督管理内容和责任。
(2)流域水资源配置与调度工作。长江委已制订了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并报送水利部;完成了汉江、嘉陵江、岷江、沱江和赤水河的水量分配方案,正在开展金沙江、牛栏江、乌江水量分配方案编制工作;另外,还组织编制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水量调度方案》。长江委将逐步推进河流及跨流域调水水资源统一调度,探索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目前已初步建立了澜沧江水量调度联席会议制度,实现了2012,2013年澜沧江枯水期水资源统一调度;正在研究长江大通以下引江调度与管理,积极推动下游引江工程统一调度;长江流域第一批(汉江、嘉陵江、金沙江、牛栏江、氵舞水、水阳江、澜沧江)和第二批(长江下游干流、乌江、洞庭湖、鄱阳湖等)江河水量调度方案编制已列入水利部计划。目前,长江流域已基本建立了规划水资源论证体系,开展了工业园区、城市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布局和河流规划等四大类型论证工作。
(3)流域水资源监测评估工作。根据《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2012-2014年)》,长江流域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及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长江委以长江流域片现有54个国控省界断面水量监测点为基础,从2012年起组织编制了《长江流域重要控制断面水资源监测通报》(月报、年报),并从2014年起启动了长江流域省界年度水资源监测数据分析评价工作,为水资源管理监督考核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4)汉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工作。按照2012年12月水利部批复的《汉江流域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方案》,明确了建立汉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监督管理与评估制度等六大任务。长江委成立了工作协调组,编制了汉江试点工作实施计划,明确了分工,细化了任务,确保试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3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在取水许可、流域水资源配置和调度、管理能力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①落实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的限批条件尚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撑,骨干水资源配置工程尚未纳入取水许可管理;②跨省河流水量分配工作尚未完成,国务院已明确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三条红线”指标,但长江流域和西南诸河区(不含红河)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方案尚未批复,已下达的各省区用水指标如何与流域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以及正在推进的跨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有效衔接,尚需进一步研究落实;③机构和队伍、经费和技术支撑、水资源监测能力等还非常薄弱。面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深入推进,全面建设水生态文明的新要求,水资源管理还需从以下6个方面进一步加强。
(1)建立电调服从水调的水资源调度秩序。《水法》明确规定流域机构要“制定年度水量分配方案和调度计划,实施水量统一调度”;《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提出流域管理机构要“依法制订和完善水资源调度方案、应急调度预案和调度计划,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调度”,并强调“区域水资源调度应当服从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水力发电、供水、航运等调度应当服从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水资源调度方案、应急调度预案和调度计划一经批准,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和部门等必须服从”。但目前,水资源统一调度,特别是电调服从水调的水资源调度秩序尚未建立,导致水资源利用矛盾日益凸显,供水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例如,2014年,上海市水务局提出了关于增加长江大通下泄流量应对咸潮入侵解决上海市供水困难局面的要求,四川攀枝花市水务局提出了请求协调解决沿江取水难等问题;另外,“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等鱼类自然繁殖问题,缓解汉江中下游“水华”和鄱阳湖、洞庭湖湿地生态功能退化的生态调度问题,都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迫切需要建立统筹协调电网、取用水户、水力发电工程、航运、跨流域调水的水资源调度会商制度和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制度,协调好水电站生产、群众生活和生态用水的关系,形成电调服从水调的水资源调度秩序。
(2)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考核的流域工作机制。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涉及取水许可、水资源配置和调度、“三条红线”考核等多个方面的流域水资源管理,其中,“三条红线”考核迫在眉睫。《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2013〕2号)、《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实施方案》(水资源〔2014〕61号)相继实施。目前,水利部已着手开展2013年考核工作,一些省份编制和上报了自查报告,但水利部尚未明确流域机构“三条红线”考核的职责。胡四一副部长在2014年召开的水资源管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各流域机构要整合流域内相关力量,按照统一部署,配合做好考核技术核查与现场抽查等工作。面临紧迫的“三条红线”考核管理形势,长江流域亟待建立流域考核工作机制。
(3)落实和探索全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水资源管理着力点。结合流域机构管理职能和长江流域的实际,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流域重要水利水电工程、水系节点、重要城市、省界4类流域控制断面最小下泄生态基流流量管理,河湖连通工程和闸坝生态调度,节水减污等内容。目前,结合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长江委管理的水利水电工程,虽然逐步明确了最小下泄流量,但存在控制断面最小下泄流量监测和监督措施缺乏,生态调度条件不明确、工作机制尚未建立,流域机构节水工作主要局限于指导性工作,整体推动流域节水减污缺乏有效的工作抓手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全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水资源管理着力点尚待进一步落实和探索。
(4)加强水资源监测评估能力和工作。①控制断面监测设施亟待配套完善。多年来,长江流域片水资源监测能力建设方面投入较少,监测能力薄弱;为防汛抗旱服务而建立的河流水文监测站网不能满足当前及今后流域水资源管理和国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考核的需求,严重制约了长江委流域水资源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②长江委管理的取水户监控系统亟待建立和完善,目前还有大量的取用水户尚未纳入监测。③管理队伍建设亟待加强。长江委经与各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协商,按照就近管理的原则,将绝大部分委管取用水户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委托给了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少部分重大取水工程和跨省界取水工程由委相关单位(水文局、丹管局、陆管局)实施日常监管。目前地方监测队伍和长江委水资源监督管理队伍也十分薄弱。④监测制度尚需按照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进一步规范。
(5)加强水资源管理基础工作。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规划对水资源管理的指导和支撑力度不够,一些重要跨省支流综合规划、专业规划和区域规划尚未编制或批复,已经批复和编制的规划存在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和工程规划脱节的现象。水资源管理公报、年报编制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由于长江流域水资源相对丰沛,相关部门普遍对水资源管理、节约和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示范和宣传工作有待加强。
(6)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随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水资源管理任务日益繁重,但长江委水资源管理人员偏少,尚未成立支撑流域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水资源管理中心,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要求不相适应;地方各级水资源管理人员更加缺乏,多数地方甚至尚未配备专职水资源管理人员,难以承载日益繁重的水资源管理工作。
4思路及对策
长江流域近期水资源管理的总体思路是:上游重点抓蓄水工程管理,中游重点抓汉江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管理,下游重点抓沿江大型引江工程管理;流域重点抓“三条红线”控制、水生态文明建设、水资源统一调度、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水资源监督管理等。近期围绕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重点推进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1)扎实抓好现有法律法规规定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执行。《水法》确立了流域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赋予了流域机构的法定管理地位,确立了水资源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制度、取水许可和有偿使用制度、节水“三同时”制度、计量收费和超额加价制度等。限于人力财力投入问题,目前水资源法律法规确定的各项制度并未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在当前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大背景下,切实落实《水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取水许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比任何管理制度的创新都更显重要。
(2)建立电调服从水调的水资源统一调度秩序。以单个水库的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蓄水计划和调度方案审查、审批为抓手,明确最小下泄流量等工程调度运用条件,做好单一工程水资源调度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梯级调度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省界断面、重要水利工程、流域水系控制节点、重要城市4类控制断面的监测和监督管理,逐步构建电调服从水调的流域水资源调度秩序。目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加强蓄水工程蓄水计划与调度管理,结合蓄水工程延续取水,协调梯级工程之间蓄泄关系,完善已办理取水许可的蓄水工程调度运行方案,确立单一水库电调服从水调的秩序。②逐步推进澜沧江、汉江、嘉陵江等河流水资源统一调度,积极探索建立汉江流域和金沙江中下游等水量调度联席会议制度。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启动汉江水量调度监督检查工作,逐步形成涵盖全流域的水量调度监督检查制度。
(3)探索建立流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工作机制。全力以赴完成汉江流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试点各项工作,总结试点工作在体制机制、技术支撑、监督监控等方面的经验。进一步配合水利部组织开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指标核算工作。按水利部统一部署,对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自评估报告进行技术复核评估和典型抽查复核工作。在分析总结2013年度考核工作的基础上,开展2014~2016年度相关省区考核评估工作,并逐步形成长江委考核能力和工作机制。
(4)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水资源管理工作。①加强流域节水减污管理工作。按照水利部的统一部署,完成流域内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第四批试点的验收工作,配合水利部水资源司开展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复核工作,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事后监督管理;开展长江流域“十三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工作;逐步开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用水定额评估工作,加强流域用水定额管理;逐步开展各行业《节水措施方案》的研究工作,进一步加强重点行业重点用水单位的节水管理,推动委管取水户节水,力求以点带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配合水利部和工信部开展节水工艺、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工作;加强队伍建设,逐步建立流域节水专家库;充分利用网络、报刊等媒体开展节水宣传工作。②推进流域重要控制断面最小下泄流量管理工作。加快流域重要水利水电工程、水系节点、重要城市、省界4类断面的监测系统建设,加强控制断面最小下泄流量监管。③推动开展河湖连通工程和重要调蓄工程生态调度工作。着力推动开展生态调度需求研究,以及沿江闸站、河湖连通工程和金沙江梯级、丹江口水库等重要水利工程生态调度工作,保障河流合理流量和湖泊合理水位。
(5)加强水资源配置管理,保障经济转型升级的合理用水需求。首先优化配置水资源。积极争取水利部批复长江流域和西南诸河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方案;在完成第一批汉江、嘉陵江、岷江、沱江及赤水河水量分配方案工作基础上,组织开展第二批金沙江、牛栏江、乌江水量分配方案编制工作,推动开展第三批河流水量分配工作;继续推进其他生态敏感、供用水紧张的跨省中小河流水量分配工作;积极推进水资源规划论证工作,从宏观上引导经济社会高效用水、合理布局生产力;继续推进重庆两江新区水土片、龙盛片水资源规划论证工作;结合汉江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工作,开展谷城等5个县城、安康市等5个地级市和汉中市航空工业园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争取经费,继续开展河流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推进长江规划经济带、重化工建设布局、核电布局等与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关系密切项目的水资源规划论证工作。其次,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严把水资源论证质量关,促进新建项目符合经济转型发展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要求;把好延续取水评估关,促进项目节水升级,从严核定项目取水量,明确委管取水户取水权,适时探索开展水权交易。同时,加强管理经验的交流和总结,全面规范和落实取水许可管理制度,加强行政审批的事中和事后监督,对取水许可批复的建设项目,建立项目建设跟踪制度,完成委管取水户第一轮监督检查工作,推动落实取水许可管理各项制度措施。
(6)加强管理能力建设和基础工作。①大力推进水资源监控系统建设。促进2014年完成的长江流域水资源监控能力一期建设形成监控能力,推进建设长江流域水资源监控能力二期建设;积极争取开展西南诸河和汉江流域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明确取水户取水计量和水资源监测技术要求,在此基础上,逐步推动形成流域水资源监控断面和取水户、沿江取用水口门实时监测能力。②加强队伍建设,不断充实水资源管理队伍。③积极组织水资源费征收项目的申报工作,为水资源管理工作做好技术支撑。④加强公报、年报编制工作,逐步推行用水大户逐一统计和典型样本推求相结合的方法,强化数据结果合理性分析和复核工作,进一步提高公报、年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⑤提升监督管理能力,完善监督队伍建设,逐步理顺流域水资源监督管理体制机制,着力推动长江委专业化的取水许可监督队伍建设,敦促地方保障监督人力和监督经费,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要求,对监督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提升监督管理能力。
(7)加强跨流域调水工程管理。以《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国务院647号令)规定的长江委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年度可调水量和水量调度应急预案管理职责为抓手,协调好汉江水资源调度、丹江口水库和引江济汉调度的关系,逐步构建长江委中线工程水资源调度管理机制。着手开展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2014~2015年度可调水量报告编制和审查工作,协调淮委开展南水北调东线工程2014~2015年度可调水量报告编制和审查工作,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跨流域调水工程水资源配置和调度管理制度。
5结语
篇7
【关键词】万家寨引黄工程;水文;水资源;水量监测;水质监测;泥沙测验
中图分类号:P332(2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0860(2002)08-0027-02
2001年年底,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工程已试通水至汾河水库,由汾河水库至太原市呼延水厂的输水管道进入收尾阶段.这标志着引黄工程的基本建设工作已大部分完工,在2002年年底前把黄河水引到太原已指日可待.但是,从水文水资源工作的观点出发,即使黄河水被引到了太原,进入了千家万户,仍有不少工作要做,而且其中有些工作必须立即着手去做.其主要工作包括引黄工程沿程的水量和水质监测、泥沙测验、对汾河上中游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
1引黄工程沿程的水量监测
万家寨引黄工程南干线由黄河干流万家寨水库取水,经五级提水至648m后通过隧洞输水至汾河上游头马营出口,而后经汾河上游天然河道送水至汾河水库,再由PCCP管道及隧洞输水至太原市呼延水厂.按设计,引黄工程两端为封闭式的管道(隧洞),而中间部分为开放式的明渠(汾河河道)输水.由于引黄工程以汾河水库为主要调节水库,而在历史上,汾河水库既作为灌溉面积为10万hm2的汾河灌区的主要水源,也作为太原市工业及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之一.近年来,又在汾河水库下游、太原市区上游修建了汾河二库作为调节水库,以控制和调节汾河水库下泄的水量及区间来水量.因为引黄水在汾河水库上游河道中已与天然的汾河水相混和,成为一个整体,而且引黄水在输送过程中(尤其在汾河上游河道输送过程中)不断损耗于蒸发、河道渗漏以及河道沿程城镇、村庄的居民取用生活用水及农业灌溉用水.因此,无法分清在汾河水库中究竟有多少引自黄河的水量,又有多少是汾河上游原有的水量.由于引黄工程管理局、汾河水库管理局、汾河灌溉管理局以及太原市各用水部门不属于同一行政领导,因此,比较精确地求得汾河水库中各类水(引黄水及汾河上游流域天然地表水量)的组成比例是重要的.为此,应从引黄工程南干线出口头马营起,沿汾河上游河道直至汾河中游义棠,设置一定数量的水文站,以监测汾河沿程河川径流的动态变化.
自头马营以下、义棠水文站以上,汾河干流及支流上原有山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设立的水文站为(自上游至下游):汾河静乐、岚河上静游、汾河寨上、汾河兰村水文站等10处国家正式水文站(未包含汾河源头处的北石河岔上及太原市西山区域的小面积水文站:冶峪沟董茹、风峪沟店头水文站);此外,还有省水保局委托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设立的泥沙观测专用水文站3处:汾河宁化、汾河河岔、娄烦河娄烦水文站.在进行本次水量监测时,除借用上述原有的水文站外,尚需在合适的地点增设一些水文站.建议增设的水文站为(自上游至下游):引黄南干线出口头马营水文站、天池河好水沟水文站、西马坊河坝门口水文站、东碾河静乐水文站、狮子河嘉乐泉水文站、大川河古交水文站、汾河二库水文站、扬兴河阳曲镇水文站、虎峪沟迎泽桥水文站、南沙河郝庄水文站、乌马河庞庄水库水文站、象峪河郭堡水库水文站、樱涧河尹回水库水文站、龙凤河龙凤水文站共14处.
原有及增设的水文站除需按国家有关水文观测规范进行观测外,尚需对本流域内以地表水为水源的各类用水进行调查统计,这样才能比较清楚地了解汾河沿程的水量动态变化,也能了解究竟在汾河水库及汾河二库中有多少引黄水量.
2引黄工程沿程的水质监测
由于引黄水量需供给太原市城市生活用水,因此水质对于引黄水是至关重要的.在施工阶段,引黄工程管理局自1996年起已委托山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水环境监测中心在沿程做了10个断面14个点(其中万家寨水库3点、汾河水库3点)的14处水质监测.今后仍需坚持长期监测,并增加监测站点及监测次数,而且在可能的条件下增加监测的项目
在引黄工程沿线,原布设有宁化、东寨、静乐等7处水质监测站,通常每年监测4~6次,分析32个项目.鉴于引黄水质工作的重要性,建议在水质监测工作中应采取如下措施.
2.1增加水质监测站点
万家寨引黄工程从万家寨水库中引水,但水库上游有各大城市及厂矿的水污染影响,更有其回水末端准葛尔煤田排污的影响,而且污染程度有加大的趋势,因此应该在万家寨水库上游及库区增加水质取样点,在进入汾河上游后,除保留原有水质取样点外,应在各主要支流及城镇设置水质监测点,以监测水质的动态变化.
2.2适当增加水质监测次数
因为引黄水为太原市居民生活饮用水源之一,因此应高于水利部《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98)的监测频次要求,每月至少监测2次,在汛期中因有面污染源(化肥、农药)影响,应在汾河沿程各主要支流视情况增加测次,以确保安全.
2.3适当增加水质监测项目
由于万家寨引黄工程的水源受黄河上游及汾河沿程污染的影响,进入汾河水库的水流中污染物成分复杂,而我们目前沿用的只是常规的污染物监测项目,像COD、BOD这类项目仅为水中有机污染的综合指标.据发达国家的水质监测经验,水中微量(痕量)有机物,尤其是多环芳烃类有机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巨大,且在人体中有累积性,而且在汾河水库中亦已发现有此类微量有机物,如苯,甲苯,1、2苯并噻唑等(详见山西大学环境科学系:引黄输水模式与毒物归趋、毒理效应关系研究报告,1999年12月),因此建议应在汾河水库水质监测中增加若干有机物及重金属的监测项目.
3引黄工程沿程的泥沙测验
引黄工程是将黄河水引至汾河水库后,从汾河水库取水供太原市呼延水厂.据历史资料,汾河水库在汛期易发生异重流,而这对于引水无疑是一种威胁.另一方面,引黄水使得汾河上游的水量成倍地增加,而且增加的都是清水,这就有可能破坏汾河上游河道固有的水沙平衡关系,造成一定的泥沙侵蚀,也就更有利于汾河水库中异重流的生成.因此,建议除汾河沿程各水文站加强泥沙测验外,应立即开展汾河水库的异重流研究,包括异重流的生成、运移及利用异重流排沙问题的研究等.
4对汾河上中游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
按现行体制,引黄工程通水后,汾河上游地区(包括太原市)的水资源供求关系如下:水源组成有引黄水量、汾河上游原有的地表水量、太原市的地下水量及回用污水;供水方有万家寨引黄工程管理局(引黄水)、省水利厅(汾河上游水即汾河水库水)及太原市(太原市地下水及回用污水);用水方为太原市工业、城市居民及环境用水、汾河上游沿程用水及汾河灌区用水.这种十分复杂而又不相统属的关系不利于有限的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也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实施引黄通水后汾河上游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为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建议如下.
第一,组建汾河上中游水文水资源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查询/通信系统及相应的数据库,以作为水资源管理系统的基础.组建后的水文水资源数据采集/传输/处理/查询/通信系统可集汾河上、中游流域的各类水文水资源数据于一体.在组建中,可参照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及国家水文数据库的经验.同时,在组建合适的计算机网络后,即可有效地为引黄通水后的水资源统一调度决策服务.
第二,建立研究汾河上中游水资源管理系统.此系统的管理范围应为汾河上、中游地区,即自汾河源至介休市义棠水文站,行政区域包括忻州市、太原市、晋中市及吕梁地区各一部分.主要研究内容为汾河上、中游地区(尤其是汾河水库流域及太原市)水资源供需关系、发展趋势,区域(流域)降雨~径流关系,多种水源的优化调度模型(即汾河水库、汾河二库及引黄水量之间的优化调度模型),以及汾河水库与汾河二库的防汛指挥系统等.
篇8
关键词 水环境监测;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X1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2-0164-01
1 水环境监测现存问题
1.1 不满足环境预警相关要求
通过水环境的监测预警系统能够实现对水质的自动监控,在高科技的协助之下让监测信息技术整合得以实现,同时将水文和气象特征对环境的利用空间和承载能力进行科学预警,如此一来便需要保证管理能够实现高效运行。但由于现在 我国的水环境监测系统不是非常完善,同时各部门彼此之间不能进行明确的分工,再加上部门责任义务不明确,使得在监测范围之内所形成的信息并不科学,所以,一定要站在特定角度来对水质污染状况进行分析,从而不能为环境的预警提供极为有利的数据支撑。
1.2 无法适应监测分析形式以及水环境情况
目前,在进行水资源监测时,其监测标准里面还并无对废水监测的分析方式进行逐项的规定,同时也没有满足监测分析标准化最低的要求。现如今,在污水排放和水环境质量相关要求里面对近百余项污染物展开了控制,然而现在的分析方式并不配套。在国家重点控制的八项水污染物中欠缺快速、简单的分析方式,导致应急监测不能对污染事故进行及时的分析和
判断。
1.3 不统一的监测体系管理
环境监测把同一生态流域由多个部门进行管辖,进而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再加上水资源管理人员太过重视辖区范围内的利益,而对全流域利益欠缺考虑,并未深入流域管理概念。使区域控制和流域控制实现有机结合,还需要确保水资源的监管系统具备长期性,按照不同河段、流域以及不同水利工程影响经济的程度来对流域内管理任务和权限进行统一,并尽可能做到权利、责任、利益的统一。
1.4 较少的水环境评价和监测指标
水环境监测开展的依据便是水污染的排放标准和水环境的质量标准,它的标准限值和监测项目是监测体系建立的导向和依据。现如今,地表水环境的质量标准项目包括饮用水水源补充项目和特定项目以及基本项目。事实上,地表水环境的质量标准项目在全国渠道、水库、运河、湖泊等地表水域中都非常适用;以饮用水水源补充项目以及特定项目作为项目补充指标,并用相应水资源的监测指标来评价水质很显然是不够充分的。
2 水环境监测问题解决对策
最近几年以来,在水资源的监测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有了相应的进步,但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差距。要想使环境压力得到缓解的有效方式之一便是将水资源环境在监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予以解决,这也是水资源质量得到改善的基本要求。目前,使水环境的质量监测体系得以建立与完善,对水环境的监测手段和方法进行研究是提升水环境监测能力极为重要的突破口。
2.1 加大水环境预测研究的力度
现如今,水质监测和水污染控制是水环境监测最主要的方式,并且水环境的预测分析尚未实现系统化。水环境监测开始之后,累积了很多监测数据,然而这些监测成果尚未被完全利用。通过对水环境监测的现状以及实验进行分析,并分析预测水环境,包括不同流域以及季节对水资源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开展对水利和水质监测的使用,从而提升水资源服务的能力。
2.2 实验室工作的推进
目前,为使省界全覆盖的自行监测得以实现,流域结构如若不新建实验室,那么它们便需要与相关监测机构一起共建实验室,从而使监测范围得到扩展。加快分级监测体系的构建,按照现有法规和责任划分,使各水域分区监测任务得到切实加强,不断推进功能区内的共建工作,进而使彼此之间实现优势互补,使资源和技术的交流得到加强,严密监测重点区域的水污染源头,从而使水环境监测体系得到落实。
2.3 水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深化
水质监测的生命线便是监测质量,水质监测数据的可靠性为水资源管理创造了条件。对水环境监测加强质量管理,监测组织质控系统的完善是基础,监测体系基本的单元是质量控制体系要素,体系得以存在的前提和依据便是质量控制系统实现文件化,同时它也是试验室分析工作得以规范以及人员行为得以达标的依据。不能很好的进行环境监测,同职能人员的责任和分工不明关系密切,使监测人员和机构的职能得到明确,使责任能落实到个人身上,还需要各部门配合协作,进而使保障监测数据更具有公信力和科学性,从而为水资源的预警、评价、监督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
2.4 水环境监测能力的强化
通过对通讯技术、数据存储技术、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加以利用,水环境监测系统能更加准确的对水域质量状况加以反映,同时它还具有多参数采集、实时、连续的特点,同时要求其配置灵活、高自动化、组网方便。对水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会造成实验室采样点少、随机误差大以及劳动强度高,通过提供及时和有效的数据,能为科学决策提供监测数据支撑。此外,水利监测部门应该使实验室的配置水平得到提升,按照水环境变化对有机物、重金属、有毒物质等监测项目所需的设备、仪器、配置等展开实时更新,进而让环境监测新技术的使用程度得到增大。通过对GIS、红外遥感等技术加以利用,使水环境监测网络得以形成,从而增强其在线监测的能力。
3 结束语
作为一个缺水之国,目前我国的水资源已经进入危险的初期,同时还有大部分水环境被严重污染。直至目前为止,水资源监测系统得到建立和健全的城市也非常少。水资源危机的日益严重给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怎样使水资源环境的监测体系得到建立和健全便成为目前环境监测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齐珊珊.当前我国水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探讨[J].科技风,2012(06):197.
篇9
关键词:水资源;监测;计算机技术;应用;解析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4-7892-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水资源作为人类生活的基础,一直都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在的城市供水中,自来水都要经过一定的净化处理,达到一定的标准后,才能够输送到用户家中,在实际供水的过程中,为了最大程度上保证水资源的安全,通常会设立一个监测系统。在传统的水资源监测中,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都是采用一些简单的方法,甚至使用试纸等进行定期的检测,这样的方式无法做到实时的监测,通常情况下,无法在水资源出现问题的第一时间得知,从而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严重时还会造成安全事故,导致人员的伤亡,由此可以看出,水资源监测的重要性。
1 水资源监测简述
1.1 水资源监测的内容
对水资源进行监测,通常情况下是对水中各种微生物和矿物质含量进行检测,根据用途的不同,水资源可以分成自来水、饮用水等,对于不同的水资源,监测的标准也有一定的差异,如饮用水的标准就比较高,由于直接提供给人们饮用,如果水质不合格,会对人身健康造成较大影响,而自来水的标准就要低一些,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很多城市的自来水,都可以达到饮用水的标准。受到特殊的历史因素影响,我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时间较晚,在很多领域中,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具有较大的差距,如在水资源监测中,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现在西方国家的水资源监测基本都实现了自动化,只需要少量的工作人员即可,计算机系统可以实时的对水质进行检测,出现问题后,会及时的发出警报信息,通知相应的工作人员进行处理。
1.2 水资源监测的方法
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水资源监测的方法也不同,如在工业化发展的初期,对水资源的监测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地下水和淡水河流等,都可以直接提供给人们使用,使用这样的水资源,难免会出现一些健康问题,在这种背景下,逐渐的出现了水资源监测的概念,通过对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因素的检测,发现存在问题后,及时的采取净化等措施,保证水资源的健康。在水资源监测的早期,受到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对于健康的理解也有限,只对一些重金属等进行检测,采用化学的方法,能够很快的检测出水中金属的含量,如果超过一定的标准,那么就需要对水资源进行处理,随着生物学科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越来越深,微生物也成为了水资源监测的一个内容,现在已经进入到了信息时代,电子设备得到了普及应用,为了提高水资源监测的效率,人们使用了很多的传感器等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水资源监测的自动化。
1.3 水资源监测的意义
水是人类生活的基础,在日常的生活中,除了要使用水进行清洗等,每个人都需要引用一定量的水,如果没有饮用水的供给,人们很难生活下去,由此可以看出,水资源对人们的重要性,而水作为一种液体,其中能够溶解很多微生物和矿物质元素,有些微生物会对人身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如果使用了这样的水资源,人们就会出现疾病等现象。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在使用水之前,对水资源进行监测,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随着工业水平的提高,工业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废水、废气的排放,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用水,为了保证水资源的安全,在使用之前,都会进行一定的净化处理,而处理效果如何,是否能够达到人们使用的标准,就需要依靠一个完善的监测体系来评估。
2 水资源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水是人们正常生活的保障,因此保证水资源的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每个国家都意识到这个问题,在城市供水等环节中,都会设立一个水资源监测系统,对水质的实时情况进行检测,一旦发现了水资源出现问题,就要马上停止供水,对有问题的水资源进行处理,在达到一定的标准后,才能够供给人们使用,虽然水资源的监测非常重要,但是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受到经济和技术上的限制,现在水资源监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就是无法保证实时监测,水资源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如大气、地质等变化,都会导致水资源出现问题,而供水必须保证连续性,如果无法实时的对水资源进行监测,在水资源出现问题后,可能无法第一时间知道,使有问题的水输送到用户那里,还有信息的传递效率较低,正在监测结果出来后,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送到相关的部门,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水资源出现问题后,处理的效率较低。
3 水资源监测中计算机技术的使用
3.1 保证监测的实时性
在以往的水资源监测中,需要人员定期的进行检测,如果没有问题,那么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不会进行监测,而水资源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这就导致了水质出现问题后,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被监测出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主要的措施就是提高监测的频率,但是显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使用计算机技术,就可以通过传感器等设备,建立一个现代信息化的监测系统,在水资源输送端,安装相应的监测装置,然后连接到计算机上,实现自动化的实时监测,利用先进的管理软件,甚至不需要人员职守,系统在监测到了水资源出现问题后,可以直接通知处理部门,这样就可以及时的对有问题的水进行处理。由此可以看出,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自动化技术,在水资源监测中,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在实现了自动化监测后,只需要少量的工作人员即可,不但能够减少日常运营的成本,还能够降低由于人员导致的监测错误等,由于计算机是执行软件来工作,只要软件编写的正确,就不会出现任何问题,从而在保证监测实时性的同时,还能够保证准确性。
3.2 提高信息传输的效率
在在水资源监测的过程中,监测结果出来以后,需要交给相应的部门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对水资源的处理进行调整,由于水质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自身发生很大的变化,而且变化的速度较快,如果在监测到水资源出现问题后,无法及时的把结果送到其他部门,那么就会降低对问题水处理的效率,由此可以看出,在水资源监测中,信息的传输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水资源监测中,主要依靠人员来进行传达,而监测点和处理点的距离不固定,如果两者之间的距离较远,那么信息的送达就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人员在传送的过程中,会由于各种问题,导致信息延误,如果采用计算机技术,通过网络来进行信息的传输,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将水资源监测和处理环节结合到一起,对于水资源监测的结果,可以实时的反馈到处理部门,从而进行及时的调整。
4 结束语
通过全文的分析可以知道,水是人类生活的基础,保证水资源的洁净、安全,对于人们生活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些年随着工业的发展,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尤其是水资源的污染,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建立了水资源监测系统,希望能够通过对水资源的实时监测,及时的发现有问题的水源,从而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赵卫民,谷源泽.基于卫星的水资源监测预报技术应用与研究[J].水文,2006(2):26-29.
篇10
首先,针对性地设置水文站点,跟踪监测重要用水户的取水、排水。降水、蒸发、径流是自然水循环的三大要素,为了满足防汛抗旱和流域水资源规划、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的实际需要,水文部门通过设置雨量站、蒸发站、水文(水位)站对其进行日常监测,同时通过水质监测站网对自然水体进行监测以掌握其水质变化。随着水资源管理的不断深入,有必要对社会水循环中的取水、排水设置专用的水文监测站点,以加强取水和入河湖排污口的监测和管理。
通过对取水大户、主要灌区取水、退水的监测,水文部门可以分析计算社会水循环中取水、排水量的大小和水质情况,分析用水的合理性,为水行政主管部门落实“三条红线”制度和实现区域与流域控制指标提供基础性资料。水利部要求建立入河湖排污量统计和通报制度,加强入河湖排污口排污量监测设施建设,提高入河湖排污口监测覆盖率。在省、市、县行政交界处设置水文监测断面,对入境、过境水量水质进行监测,为水量分配和年度考核提供基础资料。
其次,加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水平衡测试工作,提供必要的水文服务。水文部门从事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有其技术、人才和资料优势,应充分发挥其长期从事区域或流域水量、水质监测的经验,加强对建设项目和重要规划的水资源论证以及企业水平衡测试工作。
目前,从事水平衡测试的单位主要是水文部门,《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证书》的业务范围中包括了水平衡测试,有些省明确了由水文部门来承担水平衡测试工作。通过水平衡测试能够全面了解用水单位管网状况,各部位(单元)用水现状,并画出水平衡图,依据测定的水量数据,找出水量平衡关系和合理用水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挖掘用水潜力,达到加强用水管理,提高合理用水水平的目的。水平衡测试是对用水单位进行科学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进一步做好企业节约用水工作的基础。
第三,加强水文研究,探索社会水循环与自然水循环的相互作用和关系。以不同形态存在于自然界的水,受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两种作用而不停地运动,构成降水、蒸发、渗流和径流等水文现象,这属于自然水循环概念。随着人类社会对水的需求日益扩大,促使人类大规模地蓄水、引水,极大地改变了水的自然运动状况,这种水在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中的运动过程即为社会水循环。自然水循环与社会水循环的相互作用和关系的研究,是水文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从河流湖泊某水功能区取的水,用于生产、生活后,又将其排回到河流湖泊中,成为下一个水功能区的取水,周而复始。取水对河湖径流的影响不可忽视,当取水量大到一定程度时势必影响到河湖的径流量,甚至造成河湖干枯,破坏水生态环境;用水效率低的项目,不仅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不利于节水型社会的建设,还会影响取、排水;排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补充河湖径流量,但排水水质达不到要求甚至严重超标时,不仅对河湖的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而且会造成水质型缺水。
最后,加强资料汇总,为水资源公报编制提供基础数据。水资源公报是对社会水循环取水、用水、排水三个基本环节的年度总结,从中可以全面了解各地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情况。《水资源公报编制规程》已上升为国家标准,公报按年度全面调查统计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等有关资料,并与前一年及多年平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不仅反映水资源演变情势及开发利用现状,而且可以结合社会经济指标统计分析用水指标,评价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揭示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公报具有权威性,已成为政府及有关部门规划使用的依据。
- 上一篇:生物质燃料的用途
- 下一篇:新生儿婴儿护理养育指南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水资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