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环境管理体系范文
时间:2023-12-25 17:50: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工程环境管理体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背景及意义
国外有学者研究提出:在环境总体污染中与建筑行业有关的环境污染所占比例为35%,包括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建筑行业对原生态自然环境的破坏逐渐加剧。建筑设计与施工必须深入到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中考察、评估建筑能耗状况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建立全面能源观。在我国建筑工程的材料消耗量占全国总消耗量的比例大约为:钢材占28%,木材占42%,水泥占68%,每年新建工程产生垃圾约5000万吨。近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使得更多的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人们在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取得巨大的成果。同时,对原生态自然资源环境的破坏也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目前全球存在的人与自然的问题:人口问题(人的自身问题)、资源问题(自然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相当突出。建筑行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设计与施工对原生态自然环境保护的影响对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建筑设计与施工的过程控制措施
2.1设计过程中的控制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特点[2],利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设计方法或技术,用“可持续”的眼光对传统的设计理念重新审视,并将这一理念融入现代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从总体上把握建筑工程项目的资源节约和原生态自然环境保护。特别要注重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融入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把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实现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和改善环境,努力贯穿于工程项目设计之中。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结合周边建筑及原生态自然环境的影响,并根据目前原生态自然环境特点,在优化原生态环境方面,应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实施封育营造工程,保护扩大森林资源;(2)实施能源替代工程,在各项建设中采取节能、无污染方案:(3)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4)加强环境美化,实现环境自身美感。因此,在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和准则中纳入环境和资源准则,使建筑产品成为一个与原生态自然环境相和谐的绿色建筑。
2.2施工过程中的控制
做好新建建筑周边原生态自然资源环境状况的调查,对于保护好原生态自然资源环境,节约资源,保持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尤为重要。首先,根据调查情况,对在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环境破坏的施工工序和内在因素进行分析,建立环境因素列表,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地污染、植被破坏、噪声等,并对可能造成的破坏程度要进行全面评估,其次要根据环境因素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环境施工控制设计[3],制定环境因素治理的规章、137|137建筑设计与施工对原生态自然环境保护的研究文:袁维坤(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目标及实施的责任人和实施细则,严格对实施环境管理方案的专项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实时进行修正。
2.2.1资源使用与污染控制
施工中使用的资源应按照设计方案计划使用,超出设计的变更设计,需要增加使用的资源应申请批准。资源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遵守相关法律。应最大限度降低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保护周边的原生态自然环境。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排放指标应限定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之内。使用污染物的处理技术,如使用水源净化和污水处理技术。严格控制建筑垃圾,建立复合利用模式对建筑垃圾进行有效回收处理。
2.2.2规范管理
应严格执行施工技术交底制度,其中包括资源和环境保护措施的交底。交底制度不仅针对施工企业的员工,还包括施工协作方、材料供应商及其他施工相关方。严格执行工程监理制度,工程监理还应当监控施工企业合理使用资源和环境保护的职责,以保证施工企业的资源环境保障措施有效执行。实施资源和环境监测控制,要以资源优化配置的思想为指导,建立实施监测、决策支持和反馈控制的技术管理系统,来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2.3日常运行中的措施
2.3.1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加强对施工企业员工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建立资源短缺的忧患意识,转变自然资源是廉价、可以任意挥霍的观念。当施工地点在远离城镇时,社会监督更为薄弱,容易忽略对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施工企业员工资源环境保护意识就更为重要。
2.3.2完善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对环境保护各个环节的有力控制,必须有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从而使建筑施工中环保工作规范有效。现在许多建筑企业取得了ISO9000系列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也可参照ISO14000系列的环境管理体系,建立标准化环境管理体制,并且可以将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统一起来。
3、政府的保障措施
3.1基础设施规划
以区域为系统,进行资源和环境保护应用系统分析,对城市基础设施、工业民用建筑、铁路、公路、水利等进行科学规划,以保证人民生活需求和经济建设为前提,以维护生态平衡为基础,以国内生产总值、资源使用量和污染量为三个最重要的指标,逐步建立区域建设规划方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尽量减少对原生态自然环境的破坏,有目的和重点的保护好原生态自然环境。
3.2建立绿色建筑评价体制
在建筑工程评价体系中,可引入资源环境因素,建立绿色建筑评价。资源环境因素统一到传统评价中,对建筑项目的经济社会效益与资源环境做出综合评定。在建筑工程立项审批过程中,根据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完成对项目的综合评价。在立项过程中,对各类资源和环境影响状况要进行严格评审,对各类资源的使用和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建筑垃圾、噪音、废气、废水等排放必须有相应规范和解决措施,加强对原生态自然资源利用的综合评价。在招标过程中,应明确资源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并对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资源环境问题在招标文件中予以明确指出,明晰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规定,明确规定预留专项费用,用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3.3政府政策支持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科研机构和建筑单位研发环境保护的新工艺和新方法,以富有资源来替代短缺资源,通过新型建筑材料取代污染环境大的旧材料。通过科技创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提倡建立绿色生态建筑。在绿色建筑方面,给与相应企业予如税收、审批等政策优惠,促进加快绿色建筑的发展步伐,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必要时改变部分资源的价格,以调控建筑企业资源的供给与需求,改善资源配置,为绿色建筑更快发展铺平道路。
3.4法律制度支持
我国对于建筑行业本身存在的环境问题,缺乏完整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进行规范。国家颁布的《建筑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规,仅是对现有污染问题的有规定,缺乏对原生态自然环境破坏的具体规定。在法律法规中,部分条文不够明确,责任无明确界定,造成法律虚化,因而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工作势在必行,使建筑行业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有法可依。
3.5社会监督职能
首先,在建筑方面加强对原生态环境的保护要求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即政府联合媒体、资源环境监测部门、资源环境志愿者和公民等对建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监督,并对监督信息及时反馈和公开。其次,要加大项目的后期审核控制。这种审核不仅是对经济效益的审核,还应对建筑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进行审核,其目的是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需要保护好环境,即绿色建筑思想,同时也为今后的立项、审核和评价积累数据和提供依据。
篇2
关键词:技术改造项目;安全管理;施工管理
1 前言
在现阶段,我国的工程建设规模巨大,但建设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施工的安全管理滞后,因而当前建设系统的安全形势非常严峻。截至2010年9月底,建筑生产企业共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坍塌事故、物体打击事故、起重伤害事故、机具伤害事故等356起、死亡452人。对任何建设工程来说,安全都应当被视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对复杂的技改工程,这种因素比其他建筑工程更加重要。因为在技改施工中参与人员多、施工复杂、施工区域大,发生事故的概率非常高,使得安全对于技改工程来说显得尤其重要。
2 技术改造项目安全事故成因
2.1 技改项目的特殊性
技改项目的规模、结构以及实施的时间、地点、参加者、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使得技改施工不同于房地产、制造业的重复生产。在建设的过程中,技改项目的施工安全管理所要面对的环境十分复杂,并且需要不断地面对新的问题,需要充分发挥创造性。
①施工队伍和施工人员的流动性。技术改造工程项目的固定性带来了施工队伍的流动问题,这也个是整个施工行业所不可避免的难题;其次由于技术改造工程的施工企业八成以上的工人是农民工,其中很多甚至是没有经过集中的专业技能培训就上岗的工人,这就造成了施工人员存在较大的流动性;再次是技术改造工程施工过程的流动性。技术改造工程在施工的各个阶段,随着施工位置的变化,施工方法的变化,以及施工环境的变化,施工人员需要不断工作环境。此外,在技术改造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往往还需要采取各种临时性的措施,这些特点和因素都造成了技术改造工程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的危险,要求项目的管理者和各方面参与者对安全施工、事故预防具有预见性、适应性和灵活性。
②施工全过程各方的协作性。首先是多个建设主体的协作。技术改造工程项目的参与主体涉及到业主、勘察、设计、工程监理以及施工等多个单位,它们之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关系,不仅需要通过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同时还需要运用相互之间的合同关系来进行规范。只有技术改造工程的各建设主体精诚合作,共同努力,才能按照预定的进度和预定的目标将技术改造工程项目顺利完成。其次是多个专业的协作。技术改造工程项目要实现工程实体的预期功能需要经过策划、可研、设计、招投标、施工和后期维修等各个阶段才能完成。而在这个技术改造工程的施工全过程中涉及的相关专业繁多,如经济、法律、建筑、电气、结构、项目管理、给排水、机电暖通和强弱电等。在众多专业各自的工作过程中,交叉作业现象频繁发生。因此,只有各专业的工作队伍之间合理协调、精诚合作,在完善的施工组织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完成安全管理工作。
2.2 作业环境的特殊性
①作业强度高。在技术改造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大多数工种仍然仅仅借助工具进行现场安装和手工作业等,有的甚至是纯手工作业,而且类似抹灰作业和浇筑混凝土等的湿作业较多,因此对于工人来说体力消耗也会很大。在这样高强度的作业条件下很容易发生工人因为疏忽而酿成事故的现象发生。
②交叉作业和高空作业多。在技术改造工程的施工中,类似于管道施工、模板和脚手架施工以及建筑物内外装修施工等的高空作业较为普遍,此外还经常存在多个施工班组或者多个工种在同一个部位或者同一处进行施工作业的情况,因此,技术改造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存在较高的危险性。
③作业环节条件差。技术改造工程大部分的施工作业是在室外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受温度和天气等环境影响较大,冬季低温、夏季高温,此外还有风雨霜雾的干扰,因此作业条件较差,这些恶劣的自然因素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④作业环境变化快、标准化程度低。由于技术改造工程的项目类型各异、施工现场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工作环境也不尽相同,作业环境和条件随工程的进展日新月异,因此很难对所有的操作行为进行规范,也难以做出标准作业技术规定。这就既增加了安全生产的难度,也增加了安全监督检查的难度。
2.3 管理方式的特殊性
①多层次转包制度。由于建筑工程存在转包或专业承包的体制,总承包企业与各分包或专业承包企业责任制度的建立和落实、现场的管理和协调等,对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影响很大。转包的存在,更是增加了现场安全管理的难度。
②施工管理的目标导向。当前,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通常确定的目标(质和量)和资源限制(时间、成本),无形约束着施工单位的行为,往往对施工单位形成很大的压力,而在这其中又有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制约,这些可能使施工单位在项目施工中造成短板效应,会出现一些问题。
3 技改工程项目安全控制管理的保证措施
3.1 抓好人员安全教育
安全生产意识和能力的匮乏是安全生产工作得不到落实,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技术改造工程施工企业的一门必修课,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应该是长期性和系统性的制度。施工企业应当按照综合体系的要求将安全教育纳入员工的教育培训计划,并设置专门的安全职能部门对员工安全培训组织实施并进行归口管理。通过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可以增强员工的安全知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从而有效地减少和防止员工的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施工过程人为失误所造成的安全事故。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应当作为一项制度进行长期落实,并适时适地,内容丰富,方式多样,讲求实效。技改工程中的安全教育培训主要包括:进场安全教育、日常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专项安全培训等几个方面。
3.2 健全综合管理体系
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安全管理很难仅仅依靠一个单独的安全管理部门就能对技术改造工程进行全面的安全管理,因此必须将技术、生产、财务、经营、人力、采购、工会等与安全管理密切相关的各个系统和部门都纳入安全管理体系中,对施工流程进行规范和完善,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因此,技术改造工程施工企业应积极建立科学完善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现阶段大部分的施工企业已经通过并获得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以及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0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认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质量管理体系,大部分的施工企业都能够较为规范和熟练的进行运作,但是另外两个标准基本上是仅仅流于形式,而并没有真正的贯彻执行。事实上,质量、环境和安全三种管理体系的指导思想在根本上是相同的,三者在体系的运行方式上也同样体现了一致的管理学原理。三套管理体系应当同时作用于技术改造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应当将质量管理体系的成功模式,结合环境管理体系的标准和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建立一体化的综合管理体系。
3.3 建立事故应急体系
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然而现实是无论预防工作如何周密,事故和灾难很难从根本上避免。但是为了能够对紧急情况从容应付,尽可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及其带来的损失,施工单位应当居安思危,建立相应的安全事故应急体系,从而在安全事故发生的紧急时刻能够迅速反应、妥善处置,避免事故影响和危害的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所带来的损失。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和健全条块结合、分级负责和分类管理的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安全事故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从根本上提高应急安全事件的处置能力和响应速度。同时还应当采取对危险源头进行辨识和对安全事故后果进行深入分析等技术和管理手段,从根本上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即使在事故已经发生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安全事故所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降低事故所导致的不良影响。
4 结束语
徐州卷烟厂“十一五”技术改造工程、南厂区生产辅助综合楼项目自开工建设以来,综合管理处除了严格按照三体系相关要求对项目进行了全程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控制之外,还成立了三级安全管理体系。工程总指挥对工程施工安全负总责,安全保卫组全面负责,专、兼职安全员具体负责。总包单位要建立同样的安全管理机构,监理按照其职责范围,除了加强资金、质量、进度控制外,也要加强安全监督管理。通过这个项目,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公司技改项目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管理的模式,以此来推进我公司今后的技改项目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管理,为我公司的安全管理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廖亚立.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小全书(建设工程现场管理小全书系列)[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9
[2]方东平等.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土木工程夹板技术丛书)[M].水利电力出版社,2001
篇3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预防为主”是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建筑安全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包含施工现场的全过程、全方位和全体人员的安全管理。因此,作为我们所有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以对企业和员工高度负责的态度,必须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下面概述一下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建筑企业必须要完善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建设完善的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可以使建筑企业各职能管理部门的每位相关人员均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承担相应的工作任务和责任,最终实现安全生产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是规范管理和科学提高建筑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水平的根本途径和直接方法,是建筑安全生产工作重要的衡量标准和指示方向,同时也是建筑安全生产工作有章可循和有证可查的重要依据。
建筑安全生产工作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可以使建筑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得到极大的优化,大大加快建筑安全生产工作效能,从根本上提升企业整体安全生产工作水平,可以为企业的高速发展、社会的和谐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是实现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的治本措施,通过规范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行为,采取有效的手段,从源头抓起使所有影响建筑安全生产的因素处于受控状态,从而保持安全生产的环境,从根本上增加施工作业的安全度,减少事故发生。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在管理中体现一体化思想,通过实施持续,发展运行策略,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强制性政府指令为主要行政手段的单一管理模式,将安全管理与企业管理融合为一体,使消极被动管理行为转变成积极主动的参与,同时运用市场推动力,依靠合同制约,制度联结,在企业管理体系内形成链式效应。
事实表明,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安全责任和目标的控制,做到层层落实,层层控制,一级保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建筑安全生产目标就一定可以实现。 明确建筑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权利
在建筑企业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必须要明确以下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权利: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管理”的方针,宣传、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规定;(二)负责监督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三)负责编制公司年度安全生产规划并监督实施;(四)负责对公司的安全生产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及规章制度的建立、完善及执行情况实行监督、检查和指导;(五)对大中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方案的编制、审查和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并对安全技术措施方案的实施过程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六)负责职业健康、安全、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及国家有关文件及要求的识别、获取与更新,通知相关部门,并定期组织合理性评价;(七)负责公司总体施工生产环境管理方案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的制定并对其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组织审核大型或综合性项目环境管理方案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八)负责环境因素及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并对重大危险源及环境因素控制进行监督与检查,负责编制公司安全生产(环境)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九)参与建筑工程合格供方的评价及招(投)标文件与合同的评审;(十)参与对新入厂的人员进行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十一)负责公司安全与环境事故的统计、上报与分析,并存档;
(十二)必须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不存在特殊人物,一律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要培养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安全工作是一个企业的生命与灵魂。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就必须以“预防为主、预防为上”的方针进行,即在事故发生之前,就需要及时发现、并采取解决措施、进行有效防范或制止,不能坐等事故的发生,再就事论事的进行认识、教育。也就是说,在建筑工程施工当中,是要先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和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才会有他们的安全行为;有了他们的安全行为,才能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进行。现在建筑企业的施工人员多数是农民工,由于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安全意识淡漠。所以对农民工的安全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一定要让农民工进到施工现场要感觉到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施工现场要建安全生产宣传栏、事故案例警示图片、安全生产的醒目标志等,使新进场的农民工能感受到安全生产的浓厚氛围,强化安全生产意识。正常上岗后,遵章守纪情况、安全生产情况、事故及不良操作行为等,都要记入个人安全档案。随时掌握其思想行为动态,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掌握和制止各类不良行为和安全隐患。
深入开展建筑安全施工培训工作
应结合建筑行业的特点,对全员特别是特殊工种人员加强业务技能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对于新招聘的员工和调换工作岗位的员工,应进行上岗前的业务技能安全培训和安全生产知识培训。使他们普遍增强安全生产意识,提高业务安全技能和事故防范的能力。
安全教育培训能提高建筑施工从业人员搞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建筑施工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而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农民工安全素质、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目前,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在一线工作的人员,大多数都是来自农村的农民工,他们的安全素质、安全意识以及自我防护的能力亟待提高。因此,对农民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对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尤其重要。
建立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模式
建筑安全生产历来是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的一项管理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由于传统的管理模式没有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去认识新形势下新的生产特点和规律,及时调整和改变管理模式适应大生产发展的需要,处理好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关系,真正解决好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问题,也就是说没有确立科学的管理观为安全生产的指导思想。离开这个根本去狠抓安全生产就总是政府急企业不急,大检查就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安全专项整治就总是成效不大,安全生产责任制就总是落实不了。因此,确立科学的管理观为安全生产的指导思想,是我们构筑安全生产科学管理体系,实现生产安全稳定发展的关键。也是我们根据经济和社会快速持续发展的新形势和新的生产特点,适时从传统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以及常规的监督检查管理模式,向现代的以法治手段、科学手段和文化手段进行管理的模式转变;从借助基本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模式,向现代的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方向发展。
篇4
关键词:绿色智能建筑;项目管理;环境管理
中图分类号: TL3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2-58-2
1 绿色管理理念含义
在可持续发展条件下,产生了“绿色”这一新的概念。所谓的绿色管理,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和定义,其主要的内容是改善以往对生态环境忽视的恶习,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环境问题。姜太平教师是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的资深教授,本文认为其对绿色管理的定义十分正确。他认为,绿色管理是在满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采取的一系列绿色经营理念和措施。绿色管理的理论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用于指导企业的观念和经营方式,绿色管理主要是一种理念,在多个领域都适用。
2 我国绿色智能建筑施工管理现存问题
2.1 我国建筑节能亟待加强
近些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建筑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建筑节能却没有跟上建筑行业发展的脚步,在所有已建建筑中,仅有5%达到了节能建筑标准,对于新建设的建筑而言,高能耗建筑达到了90%以上。据统计我国建筑能耗已经占到了社会总能耗的27.5%,预计建筑能耗在2020-2030年间将会占到社会总能耗的30%-40%,若是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将会制约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2 建筑垃圾产量巨大,资源化水平不高
建筑的废砖、废混凝土、渣土、废瓦等都是建筑垃圾,同时在建筑施工当中还会产生一些废弃木材、塑料、玻璃、钢材等。据统计,我国已经达到了70亿吨的建筑废弃物堆放总量,而建筑拆除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每年有2亿多吨,建筑新建设造成的固体废弃物达到每年1亿多吨,在社会废弃物总量中,来源于建筑行业的已经占到了40%,并且其增长速度达到了每年10%以上,建筑废弃物已经将包围了2/3以上的城市。而我国对于建筑废弃物没有进行有效的措施,通常处置方式为露天堆放或者填埋方式,没有达到较高的资源化水平。
2.3 环境管理体系的实行面临重重困难
首先,不能有效地识别环境因素。建设项目较为特殊,其建设是一次性的,并且在过程当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同时在项目开工前不能完全预测到很多环境因素。
其次,难以确定环境目标以及指标。在工程建设领域有着较为繁多的环境法律法规以及标准规范,同时对于建设的要求方面,业主以及政府主管部门也是各有不同,在环境方针制定、环境目标与指标确立,环境管理方案的建立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且,企业的目标是为了经济效益,目前环境治理的成本较高,难以完成一个合理的环境目标以及指标的确立。
3 推动绿色智能建筑项目管理的措施
3.1 健全法规制度
建设项目开展绿色施工的关键在于科学系统的法规和完善的制度体系,这是有效实现绿色施工技术应用的关键。由于当前人们的思想意识还没有完全认识到绿色施工的重要性,因此就需要依靠政府部门来进行参与和引导,通过权力机关去制定和健全法律法规,来实现绿色施工的有效推行。通过制定具有明显前瞻性的法规体系和市场规则,形成一个由下到上的强有力推动,同时形成一个由下到上的积极反馈。绿色施工法规的制定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工程,因此需要健全相应的法规制定,促进绿色施工有效进行。
3.2 优化激励政策,加强财政税收经济杠杆作用
促进绿色施工的长效发展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经济体制。通过采取一定的政策扶持和税收调节工作,加大对绿色施工技术和绿色施工方法的研发和利用,将应用成本有效地降低。通过制定完善的激励政策能够促进施工承包商的积极性,积极应用绿色施工技术促进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当前《绿色施工导则》就有专门的一个章节去介绍“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通过在每个地区建立相应的示范工程和建设试点,更好地引导建设项目开展绿色施工。通过建立示范工程这一有效的平台,推动绿色施工技术的发展,更好地促进建设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建设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的快速进步和发展,应该优化相关的激励政策,通过加强财政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实现绿色施工的有效应用。
3.3 健全施工管理体系
要想有效地实现建设工程项目的绿色施工,应该遵循《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中的标准,通过建立绿色施工管理制度和施工管理体系来促进建设项目的绿色施工。在建设项目施工开始之前,应该将施工的内容和方法明确到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当中。落实绿色施工的关键在于做好管理措施,由于施工组织关系和施工管理项目存在差异,因此就需要健全施工管理体系,促进工程建设项目的快速发展。作为工程建设项目的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应该在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作时融合绿色管理理念,通过采取现场管理等有效措施来促进绿色施工的快速完成。
3.4 建筑节能全过程监督管理
3.4.1 明确监督管理机构及其权责
首先要做的是经执法主体进行明确。作为工程建设项目的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切实做好建筑工程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通过制定一系列有效的节能审查管理办法,以法规的具体形式来对建筑节能审查机构的相关权利和责任进行确定,并明确规定工程建设项目每个阶段的具体节能标准和审核办法,将审查和监管机制有效地完善。
3.4.2 加强节能执法队伍建设
素质过硬的节能执法队伍是政府对环境进行有效监管的根本保障。要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体系,完善节能管理体系。让执法人员都熟知有关建筑节能的各种技术规范和国家的节能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以及政府对建筑节能的各种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定期开展节能检查,特别是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检查活动。
3.4.3 项目建设各阶段的监管要点
对于建筑设计方案的招标阶段,设计单位应该根据相关的节能建设条例来增减建设项目的节能设计工作,通过在设计阶段就将建筑方案的具体能耗标准进行规定。对于建设项目的设计要点由注重视觉效果转变为节能建设。将传统的建设项目逐渐向节能环保和经济适用过渡,同时还要做好图纸的审查工作。
招标、施工阶段:要督促施工单位制定节能管理制度,严格按审核的节能设计方案进行材料、设备招标。严把各类建筑材料进场关,确保材料、设备的质量和节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在设计变更、深化设计的过程中,都应进行节能审查;按照《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第3.1.2规定:设计不得降低建筑节能效果。当设计变更涉及建筑节能效果时,应经原施工图设计审查机构审查,在实施前应办理设计变更手续,并应获得监理或建设单位的确认。
竣工验收阶段:各地区要按有关的节能验收规范开展建筑节能验收。如国家颁布的《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等规范,各省、市可根据此规范的要求,结合自身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制定本地的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4 结论
当前我国大力推广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倡导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这一经济发展模式,在建设工程中应用绿色施工模式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了能够有效地保障我国绿色智能建筑项目管理的持续进行,必须要对当前绿色施工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当前绿色智能建筑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有效地解决措施,确保能够促进建设工程项目的长效、节能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李南,李湘洲.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的一体化发展[J].建材发展导向,2010(04):26-29.
篇5
关键词:建设工程;HSE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HSE管理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一种管理模式,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有许多人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其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和研究已经颇具影响,并具有良好的发展。在我国,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人心,尤其在大型建设工程领域,在注重质量、进度、安全和投资的控制的同时,以人为本、环境友好、资源节约、持续发展的HSE管理体系也迅猛发展起来[1]。
1工程概况
浙江省长兴体育训练基地(暨国际射击中心)迁建项目室外运动场地工程2012年被列入浙江省重点建设项目,整体建设规划中建筑及相关配套工程完成,本案建设为基地内室外运动场地工程。本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6376平方米,批复调整概算43396万元,资金来源为财政补助(彩票公益金)和自筹。建设单位为浙江省长兴体育训练基地;设计单位为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注:监理、施工单位正在招标)。计划总投资950万元,其中建安工程直接费为868.7万元,建安工程其它费为85.6万元。已完成设计的招标及设计施工图等工作。根据设计施工图纸,10月底完成工程量的清单编制, 11月底前完成施工、监理的招投标工作,计划12月初项目开工建设,至2015年春节前后完成施工。
2 HSE管理的内涵
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Health,Safety and Environment Management System),简称HSE,是当前国际上流行的职业健康、安全即环保管理。在HSE管理体系中,突出了预防为主、领导承诺、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一体化科学管理思想和理念,是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和国际化的通行证[2]。
3建设工程项目基于HSE管理体系的现场实践
承包商在制定健康管理计划后,应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发展现状和医疗水平,在某些落后国家或地区的项目经理部配置医护人员,做好常见病、多发病,例如非洲某些国家和地区的疟疾等疾病的防护、预防和治疗工作。承包商还应根据合同的规定,在某些国家或地区的项目现场放置适当的急救医疗设施,防止突发医疗事件或工伤事故的发生。按照制定的健康管理体系文件,承包商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从制度上保证施工人员和员工的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承包商根据安全管理文件的要求,从体系上保证项目管理和施工人员的安全,包括施工安全和社会安全。做好员工的安全教育和采取安全措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环境保护方面,包括减少污染、降低污染的影响、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垃圾分类处理等。使项目实施的过程符合当地法律等管理目标,提高综合管理水平,节省资源,增加承包商的社会信誉[3]。
承包商定期对健康、安全和环保进行评估,通过日常积累的数据进行分析,作出是否符合当地法律规定和合同要求的意见和结论。如果某些方面不符合,则应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以便使其行为符合法律和合同要求。对于建筑施工行为人自我品管的作为,强调自主检查,瑕疵担保,使得每一工程项目检验停留点做到自我检查,才能避免错误的产生。有了自主检查的构想,也因此产生了每一分项的质量计划。有了分项质量计划的构想,相同的就会有整体的施工计划的构想;为了确保质量,施工团队必须遵守规划周详的质量管理机制,透过三级品管机制确保品管制度的运作,以确保建筑工程中各阶段的施工质量。一方面,可明确界定相关人员之权责、减少工程纠纷诉讼;另一方面既能达到保障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之终极目标。为落实现场施工人员掌握施工过程及各项工作之品质量状况,该要点系依据施工质量管理标准订定各项工程施工之自主检查表,并予以表格化,便于保存及查阅。监理方及承包商各依工程特性、设计图说及建筑相关法令,分别先由监理方拟定监造计划书及监造查核表,承包商再据以拟定施工计划书及施工自主检查表。承包商并应依照该要点质量管制作业,在每一分项工程施工时,填写施工自主检查表,经工地负责人及专任工程人员确认无误后,始得进行下一阶段的施工项目。监理方为确保施工质量,对于材料规格及质量应予以查核,必要时得进行现场比对抽验;如发现缺欠,应以书面通知承包商限期改善并送相关部门及起造人备查。主管机关派员前往施工场所勘验时得查核起造人、监理方、承包商是否依规定办理施工质量管理作业[4]。
建造性能评估除结构安全与住宅维护性能部分,须在施工期间进行质量确认外,其余项目系于建筑物施工完成未进驻前,到现场进行评估,主要在确认该建筑物是否按图说施工。建造性能评估中,结构安全与住宅维护有关管道部分必须在施工期间定期到工地现场进行评估,其评估方式系以施工报告、检验报告书及图说等文件确认为主,并辅以现场检视,至于评估时间、评估次数及评估内容等资料[5]。
HSE管理的核心是风险管理,通过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等活动,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期望达到以最小的HSE成本投入取得最大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保障目标。对危险的辨识分析,通常采用HAZOP(Hazard Operability)会议的形式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对危险源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价,这个评价既包含定性的评价也包括定量的评价,但是主要采用定量的方法评价风险[6]。借助于软件对关键的设计、施工工序、工艺、运行管理、环境影响等进行相关的分析,并且对识别出的重大危险源由承包方、业主(投资者)和监理共同确认,对已经识别出来的重大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建立相关的跟踪程序文件,属于哪个阶段的风险应在哪个阶段的工作开始前制定相应的措施,能关闭的进行关闭,不能关闭的要制定风险管理计划,使风险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结论
总之,建设工程项目HSE管理体系标准,在将体系有机组织、形成体系的运行机制时,它基于一个共同的概念框架,即PDCA模型,即把HSE活动分为计划、实施、检查、改进四个相联系的环节。计划环节就是作为行动基础的某些事先的考虑,它预先决定谁去干、干什么、如何干、什么时候干等问题;实施环节是将计划予以实施;检查环节是对计划实施效果进行检查衡量,并采取措施,消除可能产生的行动偏差;改进环节是针对管理活动实践中所发现的缺陷和不足,不断进行调整、完善。本文通过探讨对长兴体育训练基地迁建项目室外运动场地工程的HSE管理体系进行实施,能够有效地改善项目的系统管理、整体安全的控制及对环境影响最小方面的考量等。
参考文献:
[1]黄宁,雷印勇. 优化项目HSE管理机制 实现项目HSE全方位管理[J]. 安全,2014,01:44-45.
[2]李剑峰. 浅析人、机、环三要素在油田工程项目HSE管理中的重要性[J]. 企业导报,2014,05:57-58.
[3]陈宗良,方银娥. HSE管理体系在工程建设中应用研究[J]. 广东化工,2014,03:89-90.
[4]葛春山. 关于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创新[J]. 城市建筑,2014,06:152.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工程质量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加强项目管理力度,应用科技进步成果,落实工序质量控制,发挥专职质检人员的职能,建立健全奖罚制度。
1 组建与工程项目相适应的项目经理部
承接工程时,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规模,组建工程项目管理部,选择与之相适应的项目经理、技术质量负责人和主要的施工管理人员,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
1.1项目经理是工程项目的人,接受企业法人的委托,对工程项目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是工程项目质量、安全、效益方面的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应具备思维敏捷、实践经验丰富、工作认真、坚持原则、具有丰富的业务知识及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等条件。
1.2为工程所组建的工程项目管理部的领导班子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团结协作,工作过程中要目标一致,团队成员的整体意识要强烈。领导班子成员在工作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遵守相关的国家法律和地方法规,认真执行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保护国家财产,正确对待和处理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的利益关系。
2 建立和健全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各级质量责任制
2.1制度健全、责任明确、落实认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项目经理部组建以后,建筑企业的质量部门须视工程规模和工程承包的合同内容,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设立工程、技术、质量、安全、核算、物资等相关职能部门,同时建立起与之配套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各级质量责任制,明确项目经理是工程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对负责质量的生产副经理、技术负责人、各管理科室、工长、专职质量检查员等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质量职能和责任要求。
2.2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之后,应组织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并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讨论,全面贯彻落实,要突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方式多种多样的质量管理体系宗旨,做到“处处有人抓、时时有人管、事事有制约”良好态势。
2.3项目领导班子应根据工程的特点,结合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指定适合本项目特点的质量计划,将工程质量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作业班组,落实到岗位和个人,使每个人都了解完成本职工作的质量要求和具体的质量标准,明确各自的努力方向。
3 建立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机制
标准化机制包括制控机制、约束机制、运行机制。三种机制互相独立又互相融合,他们共同作用才能保证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受到有效控制,安全管理水平才能得到持续改进。按此程序推进:控制机制包含教育培训机制,激励机制囊括安全抵押制、安全奖励制、安全考核制、安全曝光制。约束机制包含安全网络机制、安全行为约束机制、安全责任约束机制。运行机制包含决策层机制、企业调控机制、执行层机制。
4 建立现代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防范措施
4.1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中心,强化安全标准实施,形成严格执行强制性安全标准、自觉自愿执行安全标准的新局面。其举措是:大力推行建筑行业强制性安全标准的贯彻实施,坚决执行安全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抓好安全标准的宣传工作。
4.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安全生产标准水平,增强安全标准适应市场的能力。其举措是:加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引进《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使安全管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3以安全目标管理为主线,采取一系列相应措施去努力实现这一目标。其举措是:重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充分体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原则。
5 建立和完善竞争、激励、约束和监督四大机制
要致力于建立和完善一套有效的竞争、激励、约束和监督机制,在建设一流工程的同时,努力造就一支一流的施工队伍。首先要建立竞争机制,广泛实行竞争上岗制度。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在竞争淘汰的同时,不断引进优秀人才,补充新鲜血液、使机构保持旺盛活力。通过竞争机制,可以促进机关作风的转变,提高工作和办事效率,激发职工的学习热情,提高广大职工的劳动生产积极性。第二要建立约束机制,没有强有力的约束机制,项目管理将会失去控制而难以为续。在建设承包公司党政工作、施工生产、经营管理、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了使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发生效力,还应该建立各项奖惩制度,严格兑现奖惩,促使人们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规范规程施工作业,促进工程质量和文明施工水平的提高。第三要建立监督机制,围绕提高工程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这一中心,切实建立有效的项目管理监督机制。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1概述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建筑工程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建筑行业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建筑质量问题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深受社会各界关注。质量控制涉及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如何实现施工质量控制,将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功能效果。因此,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必须加强质量控制。
2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缺陷
2.1设计单位质量管理
在建筑工程中,设计工作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设计单位质保体系不健全或设计人员的责任心不够强,业务水平有限,工作疏忽等原因,很有可能在设计中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给工程项目建设留下质量隐患。
2.2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
施工单位存在工程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不严格按照工程质量验收要求施工,承包商盲目追求经济利益等因素容易造成工程质量问题。
2.3建设单位的质量管理
建设单位作为出资人,由于非专业管理以及诸多的越权指挥和盲目不科学的指挥,干扰了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规范管理和生产,制约了工程质量的良性发展。
2.4监理单位的质量管理
监理单位作为工程建设中最主要的协调者和管理者,存在着人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组成结构等方面的自身问题,在工程管理方面管理力度难于得到保证。
3.工程实例
3.1工程概况
2010年广州市市属亚运场馆建设项目由广州市重点办作为业主单位负责建设,该项目市属亚运场馆共39个,其中4个新建场馆、35个改扩建场馆,分布于大学城、天河体育中心、老城区和北部区域共四大片区,投资总估算约26.7亿元,自2007年9月陆续开工,2010年6月底完成并通过验收和移交。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业主单位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的管理措施和办法,牵头协调各参建单位,齐抓共管,共同加强工程质量管控,确保施工质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保障了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的顺利召开。
3.2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3.2.1实施工程质量保证金制度
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是指发包人与承包人在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中约定,从应付的工程款中预留,用以保证承包人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及缺陷责任期内对建设工程出现的缺陷进行维修的资金。承包人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质量管理控制不力或违反相关规范要求,将按比例扣除相应的质量保证金;缺陷责任期内,承包人应承担约定维修责任,若承包人未按约定履行维修责任,发包人可按合同约定扣除保证金,并由承包人承担违约责任。保证金在合同约定到期后,由承包人向发包人申请返还。这项制度对各专业分包单位起到了有力的约束,使各承包单位自觉提高工作质量,使项目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3.2.2工程质量安全督察制度
为了加强工程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的现场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类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的问题和违规行为,并提出整改要求,跟踪落实,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发包人制定了工程质量安全督察制度。发包人成立质量安全督察组织结构,工作职责如下:
(1)对工程项目施工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进行定期全面督察与巡检;(2)检查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与有效运行情况;(3)配合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质量监督部门和安全监督部门对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查,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监督跟踪;(4)及时发现、纠正和查处各类违法违规问题并提出整改要求,跟踪整改落实;(5)对涉及工程结构安全及功能项目的抽样检测,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设备、构配件等的见证取样检测,对质量检测结果不合格的问题进行处理,监督相关责任单位进行限期整改;(6)检查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对不合格项的处理措施的落实情况,检查相应的预防纠正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对管理制度上的漏洞是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7)督促样板工程验收和单位工程的中间验收工作。(8)质量安全督察组主要以日常巡检及联合检查为主,现场签发《质量安全存在问题(隐患)整改通知书》或《质量安全督察处罚通知书》,要求受检单位限时整改并回复,发现存在重大事故隐患而危及人身安全及重大工程质量问题时,可直接责令停工,并及时反映相关部门和相关领导。
3.2.3工程材料设备检验检测制度
针对工程项目建筑材料及设备质量监管及检测形势,保证项目建设过程所选材料和设备充分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发包人与质量技术监督局合作,质监局委派下属产品质量检验机构作为合同乙方承担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技术服务工作。质监局派出专人配合进行现场管理工作,加强全过程的质量技术执法监督,全面参与工程材料与设备质量技术检测管理工作,具体负责材料与设备技术要求文件的审查、材料与设备供应商资质审核以及材料与设备在制造、运输、安装和验收等产品供应全过程相应的资料审查、产品监造、检测、试验及验收等技术管理工作。实践显示,良好的建筑材料与设备是工程质量及运行效能的重要保证。
3.2.4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隐蔽工程是指将被其后工程施工所隐蔽的分项、分部工程,在隐蔽前进行检查验收。由于检查对象要被其后续工程覆盖,给以后的检查整改造成困难,因此它是保证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隐蔽工程往往直接影响工程的使用功能与安全,是施工过程的一项重要质量管理工作。(1)验收范围:市政道路工程、市政桥梁工程、市政排水管渠工程、园林绿化工程、基础工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屋面工程、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建筑电气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电梯工程、智能建筑等结构中间检查验收且工程竣工后不能再进行质量检查评定的分部分项工程。
(2)验收程序:分部分项工程检验批完工后班组自检、互检、项目部质检工程师检查项目部经理部申请监理核验监理单位组织验收关键部位、关键工序隐蔽验收业主质安部抽查合格并签章。
(3)验收职责:对于施工单位: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对隐蔽验收的主要部位及项目列出计划,与监理工程师商定,以便落实隐蔽的工作量,做到相关人员心中有数。施工单位的隐蔽工程验收责任必须落实到监理单位专业工程师、施工单位总工、质检工程师或质量员。隐蔽工程采用的材料、半成品、成品、构配件、器具和设备必须进行现场验收。
3.2.5工程样板引路制度
为了保证工程项目各工序达到施工验收规范、质量检查标准,要严格推行样板引路制度,由业主单位质安部统一要求各参建单位在各分项工程施工前编制相应的作业指导书,报监理审批后,对施工班组做好相应的技术交底工作。施工单位应编制样板引路实施计划,对开展活动予以安排,实施中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执行中的问题随时纠正处理,确保达到预定计划。驻地总监在工程施工之前就应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制定工程样板监理计划与创优监理目标,编制工程样板监理细则,报发包人审批。在单位工程全面铺开施工之前,先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及驻地监理负责人确定样板部位,然后安排施工单位施工班组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施工。施工单位质检员对施工过程进行全过程监控,包括目测观测与实体检测,核定其不存在质量通病并达到质量验收标准后,填写样板验收表呈送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组织初验评定,并在完成初验评定后报驻地监理,驻地监理根据样板标准经相关专业人员检查评定,并在验收评定达到样板验收要求后进行技术交底方可按样板展开施工。
3.2.6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制度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建筑工程中经常发生的、普遍存在的一些工程质量问题,由于量大面广,因此对建筑工程质量危害很大,是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的主要障碍。发包人质安部负责监督、检查、指导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及实施情况,并将质量通病防治列入日常监督检点,把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列入工程检查和验收内容,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将说明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实施情况。勘察设计单位在设计中应将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有关设计的内容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体现,并向施工单位进行设计交底。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将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列入重点审查内容。施工单位应编写《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经监理单位审查后实施,并严格按要求落实。
篇8
施和方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198文献标识码: A
1概述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建筑工程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建筑行业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建筑质量问题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深受社会各界关注。质量控制涉及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如何实现施工质量控制,将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功能效果。因此,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必须加强质量控制。
2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缺陷
2.1设计单位质量管理
在建筑工程中,设计工作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设计单位质保体系不健全或设计人员的责任心不够强,业务水平有限,工作疏忽等原因,很有可能在设计中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给工程项目建设留下质量隐患。
2.2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
施工单位存在工程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不严格按照工程质量验收要求施工,承包商盲目追求经济利益等因素容易造成工程质量问题。
2.3建设单位的质量管理
建设单位作为出资人,由于非专业管理以及诸多的越权指挥和盲目不科学的指挥,干扰了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规范管理和生产,制约了工程质量的良性发展。
2.4监理单位的质量管理
监理单位作为工程建设中最主要的协调者和管理者,存在着人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组成结构等方面的自身问题,在工程管理方面管理力度难于得到保证。
3.工程实例
3.1工程概况
2010年广州市市属亚运场馆建设项目由广州市重点办作为业主单位负责建设,该项目市属亚运场馆共39个,其中4个新建场馆、35个改扩建场馆,分布于大学城、天河体育中心、老城区和北部区域共四大片区,投资总估算约26.7亿元,自2007年9月陆续开工,2010年6月底完成并通过验收和移交。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业主单位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的管理措施和办法,牵头协调各参建单位,齐抓共管,共同加强工程质量管控,确保施工质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保障了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的顺利召开。
3.2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3.2.1实施工程质量保证金制度
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是指发包人与承包人在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中约定,从应付的工程款中预留,用以保证承包人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及缺陷责任期内对建设工程出现的缺陷进行维修的资金。承包人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质量管理控制不力或违反相关规范要求,将按比例扣除相应的质量保证金;缺陷责任期内,承包人应承担约定维修责任,若承包人未按约定履行维修责任,发包人可按合同约定扣除保证金,并由承包人承担违约责任。保证金在合同约定到期后,由承包人向发包人申请返还。这项制度对各专业分包单位起到了有力的约束,使各承包单位自觉提高工作质量,使项目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3.2.2工程质量安全督察制度
为了加强工程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的现场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类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的问题和违规行为,并提出整改要求,跟踪落实,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发包人制定了工程质量安全督察制度。发包人成立质量安全督察组织结构,工作职责如下:
(1)对工程项目施工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进行定期全面督察与巡检;(2)检查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与有效运行情况;(3)配合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质量监督部门和安全监督部门对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查,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监督跟踪;(4)及时发现、纠正和查处各类违法违规问题并提出整改要求,跟踪整改落实;(5)对涉及工程结构安全及功能项目的抽样检测,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设备、构配件等的见证取样检测,对质量检测结果不合格的问题进行处理,监督相关责任单位进行限期整改;(6)检查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对不合格项的处理措施的落实情况,检查相应的预防纠正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对管理制度上的漏洞是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7)督促样板工程验收和单位工程的中间验收工作。(8)质量安全督察组主要以日常巡检及联合检查为主,现场签发《质量安全存在问题(隐患)整改通知书》或《质量安全督察处罚通知书》,要求受检单位限时整改并回复,发现存在重大事故隐患而危及人身安全及重大工程质量问题时,可直接责令停工,并及时反映相关部门和相关领导。
3.2.3工程材料设备检验检测制度
针对工程项目建筑材料及设备质量监管及检测形势,保证项目建设过程所选材料和设备充分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发包人与质量技术监督局合作,质监局委派下属产品质量检验机构作为合同乙方承担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技术服务工作。质监局派出专人配合进行现场管理工作,加强全过程的质量技术执法监督,全面参与工程材料与设备质量技术检测管理工作,具体负责材料与设备技术要求文件的审查、材料与设备供应商资质审核以及材料与设备在制造、运输、安装和验收等产品供应全过程相应的资料审查、产品监造、检测、试验及验收等技术管理工作。实践显示,良好的建筑材料与设备是工程质量及运行效能的重要保证。
3.2.4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隐蔽工程是指将被其后工程施工所隐蔽的分项、分部工程,在隐蔽前进行检查验收。由于检查对象要被其后续工程覆盖,给以后的检查整改造成困难,因此它是保证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隐蔽工程往往直接影响工程的使用功能与安全,是施工过程的一项重要质量管理工作。(1)验收范围:市政道路工程、市政桥梁工程、市政排水管渠工程、园林绿化工程、基础工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屋面工程、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建筑电气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电梯工程、智能建筑等结构中间检查验收且工程竣工后不能再进行质量检查评定的分部分项工程。
(2)验收程序:分部分项工程检验批完工后班组自检、互检、项目部质检工程师检查项目部经理部申请监理核验监理单位组织验收关键部位、关键工序隐蔽验收业主质安部抽查合格并签章。
(3)验收职责:对于施工单位: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对隐蔽验收的主要部位及项目列出计划,与监理工程师商定,以便落实隐蔽的工作量,做到相关人员心中有数。施工单位的隐蔽工程验收责任必须落实到监理单位专业工程师、施工单位总工、质检工程师或质量员。隐蔽工程采用的材料、半成品、成品、构配件、器具和设备必须进行现场验收。
3.2.5工程样板引路制度
为了保证工程项目各工序达到施工验收规范、质量检查标准,要严格推行样板引路制度,由业主单位质安部统一要求各参建单位在各分项工程施工前编制相应的作业指导书,报监理审批后,对施工班组做好相应的技术交底工作。施工单位应编制样板引路实施计划,对开展活动予以安排,实施中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执行中的问题随时纠正处理,确保达到预定计划。驻地总监在工程施工之前就应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制定工程样板监理计划与创优监理目标,编制工程样板监理细则,报发包人审批。在单位工程全面铺开施工之前,先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及驻地监理负责人确定样板部位,然后安排施工单位施工班组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施工。施工单位质检员对施工过程进行全过程监控,包括目测观测与实体检测,核定其不存在质量通病并达到质量验收标准后,填写样板验收表呈送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组织初验评定,并在完成初验评定后报驻地监理,驻地监理根据样板标准经相关专业人员检查评定,并在验收评定达到样板验收要求后进行技术交底方可按样板展开施工。
3.2.6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制度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建筑工程中经常发生的、普遍存在的一些工程质量问题,由于量大面广,因此对建筑工程质量危害很大,是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的主要障碍。发包人质安部负责监督、检查、指导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及实施情况,并将质量通病防治列入日常监督检点,把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列入工程检查和验收内容,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将说明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实施情况。勘察设计单位在设计中应将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有关设计的内容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体现,并向施工单位进行设计交底。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将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列入重点审查内容。施工单位应编写《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经监理单位审查后实施,并严格按要求落实。
篇9
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与世贸组织成员国的国际通融性
“WTO”一个重要的原则是法制建设和增加法律的透明度。根据乌拉圭回合谈判通过的一些协议,使得各成员国政府修改竞争规则变得非常困难,在几乎每一个涉及贸易环境的领域,成员国寻求多变、歧视性和保护性的政策都将受到世贸组织规则的制约。虽然中国已加入“WTO”几年了,但仍需尽快按照国际建筑业的行业规范来管理我国的建筑业市场和建筑企业。其一,要深入了解和准确把握双边和多边贸易条约和协定的有关规则及作用,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开创我国建筑业发展的新局面。要适应“WTO”规则和我国政府对外承诺的要求,做好有关法律、法规的清理、修改和新的立法方面的工作。其二,中国加入“WTO”后,一切必须按“WTO”的规则办事,如国民待遇、透明度,使我国在立法和行政管理上不能完全自己做主,要与国际接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企业必须依法经营,增强依法经营观念。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协定与协议和有关的国际惯例将成为约束和规范中国企业行为的依据和准则。同时,中国应加强建筑业法制建设。强化《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建筑行业法律法规的实施,认真规范国内建筑市场,通过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整体推进、逐步扭转建筑市场无序的局面。建立公开、公正、平等 竞争的市场机制,推动建筑市场进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建立风险担保制度,维护承发包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加快推进建筑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初步建立中国建筑业法律体系框架,切实提高与世贸组织的通融性。
强化管理机制,构筑中国建企参与国际竞争新优势
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有利于建筑企业的发展。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为建筑企业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有利的保证。中国建筑业应把提高竞争力的重心放在管理体系的建立方面,进一步转换企业的内部机制,强化企业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机制,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加强三项制度改革,建立适应“WTO”要求的管理体系。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国际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经济竞争也出现了新态势。经济全球化对中国企业,特别是建筑企业的影响将十分明显。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刀,它既有利于国际范围内建筑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从而有利于建筑企业利润的提高;又将使发展中国家和经济弱势国家的建筑业,在竞争中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在国际上,体现建筑业水平的国际认证,主要包括: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HSM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目前,在国际市场上,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环保项目应运而生,如污水处理、危险品废物处理。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项目要求承包商必须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文明施工,减少过去施工工地尘土飞扬的现象并尽量减少噪音污染,同时,在使用的建材方面要符合环保要求,不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中国建筑业应抓紧三大国际标准认证,并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从而提高与国内外同行竞争的能力。
建立信息网络,及时了解国际建筑市场的发展动态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将会有更多的建筑工程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广为传播。中国建筑业应当及时捕捉和掌握国际承包市场的信息,制定相应对策。建筑企业应及时有效的得到第一手信息。同时,信息要有覆盖面,这就需要建立自身的信息网络,要通过海外机制和以世界各地的承包商、商、供应商及驻外使馆、经商处等为中心,建立国际信息网络,同时不断拓展信息渠道,以便及时准确反映世界建筑市场情况,增加进入国际建筑市场的机会,为中国建筑业开拓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创造条件。企业要高度重视国内外的信息,及时扑捉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进行快速科学的经营决策。切实加强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快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管理效率。
强化科技创新,大力提高中国建企的国际竞争能力
科技创新在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2004年中国建筑业的从业人员约3600万人,是美国建筑从业人员的4.5倍,而中国建筑业总产值却只相当于美国正常年份建筑业总产值20%,中国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相当于日本建筑业的1.25%.我国2004年劳动生产率约28200元/人。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建筑业虽已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能力,但与国外一流建筑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尚不具备与之抗衡的能力。中国建筑业应加大建筑科技资金投入的力度,提高建筑管理的科技含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中国建筑企业要适应国际工程项目功能新、体量大、施工难度大的新趋势,大力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及建设部推广十项新技术的应用,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科学含量。加大建筑企业科技投入,加快设备更新步伐,采用国内外新机械、新设备,淘汰落后的建筑机械设备,减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不断提高建筑队伍的技术装备水平和施工能力。要有计划地推进建筑工业化,制定标准,合理布局,使构件、配件生产标准化、通用化,建筑制品生产专业化、商业化。有条件的建筑企业应建立自己的科研开发中心。建筑企业应大力推广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收集市场信息,投标报价、施工设计、企业管理、经营决策等方面应普及应用计算机,提高经营决策质量,降低管理成本,国内少数特大集团已开始尝试建立(博士后流动站),以期更好地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增强企业的国内国际竞争力。
构筑人才优势,建立以人为本的国际化人资体制
随着建筑市场的日趋国际化,国外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将冲击国内的人才管理模式。许多国际跨国建筑集团将进入中国建筑市场,而这些建筑集团推行的是“本地化”策略,即建筑原料采购供应本地化和人才本地化。特别是后者,不仅使外方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本地人的优势,也为中国建筑人才提供了充分发挥个人才智的契机和舞台。而外企丰厚的薪金、良好的福利,较好的发展前途深深吸引了大批国内优秀的建筑人才。因此,对中国建筑业来说,加强用人机制改革已迫在眉睫。中国建筑企业应舍得投入,一方面在学校和社会上招聘一些人才,另一方面对一些有发展潜力的员工进行在职培训,包括送到国内外高等院校和国际著名建筑企业培训。有的企业可能认为企业培养人才,一旦成材,就会出现流失的现象,得不偿失。不可否认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但是企业不能因噎废食,放弃对人才的培养。中国建筑企业应当创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机制和环境,通过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企业竞争力。尊重人才,关心人才,用好人才,这应成为中国建筑业“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实施灵活策略,不断加速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化进程
中国建筑企业要想在国际建筑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准确定位,合理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和市场开发战略,并根据建筑市场的不断变化适时进行调整。中国建筑业应加强与国外著名建筑企业的合作。目前,运用“优势联合”,这是近几年大型国际工程中常用的方式。举世闻名的英吉利海峡第一条海底隧道工程,参加竞争的承包商,有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建筑公司之间联合,也有西方国家建筑企业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建筑公司的联合,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的建筑公司的联合。其目的是发挥资金、技术、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以期在竞争中获胜。中国建筑业应根据本身特点,适应潮流,加强联合,在联合中壮大自己,发展自己。中国建筑业为了国内和国际建筑市场竞争的需要,在抓好对外承包劳务这个主业的同时,应走经贸结合,承包劳务与境内兴办实体相结合,对外承包劳务与海外投资相结合的道路,不断拓宽业务范围,增强综合实力,提高效益。中国建筑企业应立足发展大局,接受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和有关协定与协议,改变被动状态,主动出击,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活动,在参与多边贸易基础上,积极与世贸组织成员国的建筑企业进行合作,提高企业竞争力,加速国际化进程。
篇10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经济全球化发展为我国市场经济创造了巨大的提升空间,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步伐也不断加快。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也迅速增加,在工程单位施工环节里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了房屋建筑工程面临不同的质量问题,情况严重时会间接地危害到建筑结构和使用安全功能,例:水泥地面空鼓、开裂、起皮、起砂,厨卫、屋面、外墙渗漏严重等,更有的建筑发生严重的不均匀沉降,有责则会出现整体坍塌事故。这些问题都给居民的正常生活埋下了隐患,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安全生活水平。因而,根据房屋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对工程质量实施管理是不可缺少的工作。
1导致房屋建筑工程出现问题的因素
据调查统计,我国21.2%的建筑工程都存在各种质量问题,这不仅增加了工程造价成本,也会影响到房屋建筑的使用功能。而对于房屋建筑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分析后,得出导致工程质量不达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参与建设各方责任主体不能按照规定履行职责,对各个各环节的管理不到位是导致工程问题的主要方面。
1.1 造价因素
很多单位为了降低工程施工成本而不断抑制成本投资,但过度压低工程造价往往会适得其反。房屋工程的质量问题与工程造价大小存在直接联系,工程造价过少则会给施工方造成很大的作业压力,施工企业受到资金限制而难以购买高质量的施工材料,在管理经营方面的工作无法全面到位。房屋建筑工程中,其材料成本消耗比例很大,工程投资过小则直接影响了使用材料的质量、性能,这些程序的缺少会对后面的施工带来影响。此外,在施工进度上也会受到工程造价的阻碍,缺少足够的施工人员导致了房屋建筑工作不流畅而延长工期。
1.2 设计因素
房屋建筑设计能够为后面的施工操作进行指导,这是保证工程作业有序进行的基础。屋面防水的设计时,常会观察到带女儿墙的屋面存在局部泛水檐高度不够的问题,设计伸缩缝出屋面墙压顶时安排不当,这些都是设计环节出现问题所造成的。此外,部分厨房和卫生间设计采取空心楼板,没有考虑到防水层上下水管道穿越楼板加套管设计,给房屋的渗漏带来隐患。对于楼地面的设计多采用传统的设计方式,预制空心板上先抹找平层而后作面层,在这种情况下施工作业则会给地面和天棚带来裂纹问题。
1.3 施工因素
施工时房屋建筑质量影响的重要时期,施工因素导致房屋建筑质量不达标体现在多个封面。施工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直接影响了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当前很多工程单位在人员采纳上缺少严格的考核制度。多数工程施工人员没有参加专业培训或取得专业技能证书则上岗就业,这对于房屋建筑施工质量是难以保证的。一旦作业人员操作时不按规程顺序完成任务,则就无法保证施工环节取得良好的质量控制效果。特别是很多没有受到专业训练的农民工参与建筑施工,大大降低而来施工作业队伍的作业水平。
另一方面,在建筑工程施工时缺少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施工方法、操作设备、人员安排、操作工艺等各种问题都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前道工序难以达到指标,则后道工序施工者将无法处理问题,影响了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标准。有的工程单位管理出现混乱,施工现场成品和半成品乱堆乱放,使得施工场地秩序遭到破坏。
1.4 监理因素
施工现场监理工作缺失是导致房屋建筑质量不达标的另一因素,没有专业的监理团队将使得工程施工问题无法及时被发现,给质量检测工作带来不便。少数监理单位为了寻求经济效益超越资质承接监理业务,项目监理机构的人员资格、配备与建筑专业不符。有的监理人员无证上岗的现象,现场监理质量控制体系构建不全面,监理人员对材料、构配件、设备等审查环境把握不当,这些都给工程管理添加了难度。而少数项目监理机构在工作上没有按规定程序组织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导致很多质量问题没有被及时发现。
1.5 材料因素
选择哪一种材料就觉得了哪一种施工方案,材料选择不当同样会影响到房屋工程的质量。例:选择防水工程沥青的品种时,很多方面都会给建筑施工质量带来影响,油毡的质量和品种、抹灰用砂含泥量控制等,木门窗木材品种的确定,这些对于工程质量影响甚大。当材料运输到施工场地后,工程单位没有及时组织检验人员审核材料的质量则直接投入使用,这就影响了材料性能的发挥,影响到了建筑的使用。从目前整个建筑行业情况看,因材料及设置质量低劣导致的质量通病尤为多见,其对建筑质量带来的影响也很大。
2 改进房屋建筑质量的正确措施
2.1 创建体系,完善制度
根据房屋建筑工程形式,建立良好的保障体系,对当前的施工作业管理制度进行更新调整,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工程质量。建筑工程单位要想实现工程质量的提升,则必须要结合现代化建筑指标体系,积极更新建筑施工规章制度。具体操作可参照《质量手册》这纲领性文件来成立质量监督体系,同时做好各个方面的工程管理。项目经理要熟悉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要求,从日常施工操作环节掌握好工程质量。完善管理制度方面,可以大力倡导“质量奖罚条例”、“质量分析制度”、“质量检查制度”、“用户回访制度”等不同政策,只有把不同的规定内容执行到实处,才能借助于提高人的工作质量来提高工程实体质量。对施工材料控制,主要是严格施工原材料、预制构件等质量检查,对施工机具控制,就是正确选择、使用、管理和保养好机械设备,方法控制,是指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等;环境控制,主要是对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的了解和掌握。
2.2 搞好检查,控制质量
为了从根源上防范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则必须要做好质量检查工作。工程单位应该重视检查队伍建设,安排专业人员坚持“防检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全面实施“讲、帮、防、卡”的科学检查策略,检查人员和施工人员一样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为下道施工工序负责。质检人员、用户、施工人员之间应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彼此之间互相交流合作。而质量检查人员和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目标完全相同,都应该对用户提供高质量,以创造出更高质量的建筑产品。如果工程单位在管理时,在工程施工进度与质量方面遇到冲突后通常都需要将质量管理当成重点。所谓的施工矛盾主要是针对施工工期短、工程量大这一情况,优势工程管理者会忽略质量检查这一环节。因此,必须要树立质量检查人员的权威性以提高检查水平。
2.3 全面准备,互相交流
施工前期做好工程准备是保证房屋建筑施工顺利开展的基础,房屋施工作业人员应该尽早达到施工现场,熟悉周围的环境,仔细研究工程图纸后,结合实际情况做好施工布置准备。遇到工程质量要求较高的项目时,建筑方需组织各项目部进行内部参观,且针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环境管理体系等方面广泛交流,安排各个项目部相关人员到场借鉴先进的施工经验等。进过彼此交流沟通后,本单位人员需及时总结其它单位的施工优势,反思自己施工操作的不足之处,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及时改正。多方收集创优工程的相关资料,将工程范本出现的问题尽快反应,以尽快得到解决。
2.4 小组攻关,质量评判
工程单位要想全面开展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则必须要抓好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执行QC小组攻关活动,这对在改善施工项目实体质量时作用显著。项目经理部需结合具体状况是制定“QC小组管理制度”,以项目质量控制为根本考虑质量管理方式,并以班组为基础而广泛实施操作规范。遇到某些质量通病则组织技术人员参加的“攻关型”活动,将不断改善工程质量为目标进行措施商讨。从取得成效看,这能显著提升施工项目的工程质量管理效率。大力实施项目质量承包以及质量否决权制度,用签订责任状的方式将质量指标作为否决指标。此活动关系到项目经理部每位职工的切身利益,这对于提高他们加强质量管理工作积极性很有帮助。
2.5 材料监督,提供设施
按照国家对建筑行业制定的指标文件,为实现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层次的提升,工程队单位应该把住“四关”,即采购关、检测关、运输保险关和使用关,对于工程使用到的材料全面监督检查,杜绝使用规格、型号、质量不合要求的建筑材料。在房屋工程中实施综合管理,主要是针对整个房屋工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控制。一是采购员,应不但改善他们的政治素质和材料质量鉴别水平,建筑单位要选择诚实守信,事业心强的采购员,这样能播种建筑材料质量,并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担任。二是掌握信息,对社会上整个材料行业开展调查,及时收集记录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的信息,这样既可控制材料质量,还能显著降低材料成本投资。建设、监理、施工单位需联合制定监督方案,把握好施工各环节的控制。施工项目选择的主材必须经过专业审核,材料要配备符合规范要求的质保书,对进场材料需经过多方检测、鉴定。
3结语
综上所言,房屋建筑工程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存在紧密联系,工程质量的好坏对整个建筑施工项目的影响甚大。无论是工程单位,还是施工作业人员都必须要全面树立质量意识,在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量的同时尽量提升质量水平,这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都是很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袁海龙.国外建筑质量管理动态[J].油气田地面工程, 2007(4): 25-26.
[2]石贵龙.中外质量管理之比较[J].商场现代化,2007(7):47-48.
- 上一篇:对保护动物的建议
- 下一篇:创新能力的特征主要表现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