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教学资源范文
时间:2023-12-25 17:50: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优化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历史与社会 教学资源 优化整合
《历史与社会》是开放的课程。其主要特点是基于学科、超越学科、面向世界;始于课堂、走出课堂、融入社会生活。着眼于课程实施的资源,它不是以教科书文本为中心的课程设计,而力求改变过分依赖教科书的局面。它强调学习过程并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双向相互作用的过程。
一、找准学生思维的出发点,大胆取舍教材
间接性是思维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指思维通过其他事物作为媒介实现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过程,也是指思维借助于已有的知识经验认识未知事物的过程。因此初中生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其认知新事物的思维能力就越强。基于以上的考虑,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分析自己的教育对象,他们对哪部分知识更了解,找准他们思维的出发点,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出发,去认知新的知识。
1.根据城乡差异取舍教材资源。比如,农村学校的学生相对来说对农村的生产生活更为了解,在使用教材文本中的资源时,就可以大胆舍弃学生对城市不甚了解的部分,而充分发挥教材文本中关于农村部分的资源。
2.根据地域差异取舍教材资源。东部沿海学校与西部内陆学校的学生,南方与北方的学生,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大不相同,因此在使用教材资源时,也必须考虑他们已有的生活体验而对教材资源作相应的取舍。
二、发挥学生无意注意功能,大胆补充外部信息资源
注意是初中生心理活动中对有关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包括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对于有兴趣的活动,学生能集中注意乐意参加,置身于活动之中,甚至达到忘我的境地。相反,对于没有兴趣的活动,学生很难集中注意,有的表现出漫不经心,也有的甚至毫无顾忌地拒绝。这正是学生的无意注意在起作用的结果。因此,在补充外部信息资源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兴趣,以提高学生的注意程度,并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所补充的外部材料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来自于生活。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搜取资源,因所使用材料来自学生自身的经历或身边耳闻目睹的事,有亲切感,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2.与时代并行。列举的材料所反应的事实,应尽量是当今时代所发生的事。这样便于学生认识和理解,同时能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也即引进学科最前沿成果。
3.针对性。补充的材料所反应的事实还应是比较典型的,能引起大家普遍关注的。这样更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4、地方性。本地与外地的材料,尽量取本地的;国内与国外的材料尽量取国内的。因为本地的或是本国的材料学生更熟悉,是建立在学生思维出发点基础之上的。
三、遵循学生逻辑思维特点,大胆重组教学资源
逻辑思维是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所进行的思维。它讲究严密的逻辑性,以严密的结构、层次分明的表达受到人们的青睐,便于人们理解。
1.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维结构来组合教学资源。比如,《社会生活的规则》一至三课内容,从形式上看较散,学生难以理清思路。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大胆地重组。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规则“是什么”,教材内容包括“关于规则的故事”。其次,利用教材中已有材料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教材内容包括“生活离不开规则”、“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再次,很自然地过渡到“怎么办”,教材内容包括“第二课在规则中自由成长”、“第三课在生活中运用规则”。这样,以规则专题的形式,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把教材内容重新组合起来,而不是分“课”教学,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深入到“规则”的学习中去。
2.按“大前题”――“小前题”――“结论”三段论的思维结构来组合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比如,在讲消费问题时,先确定大前题“每个人都是消费者”,教材内容包括“生活从哪里开始”。再确定小前题“合理的消费方式”,教材内容包括“合理的购物方式”、“时尚与未来”,最后得出结论“我们该怎样正确消费”。
3.按“材料”――“结论”的归纳思维方式或“结论”“材料”的演绎思维方式来组合教学资源。比如,在教学《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这一单元时,在学习了各个区域的典型案例后,引导学生归纳出:“人类的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论。然后再指导学生用这一结论去分析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使教学内容得到了延伸和拓展。
四、依据学生形象思维特点,大胆改变教学资源的形式
具体形象思维是凭借事物的形象或表象所进行的思维。思维的任务和分析综合的过程是用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的。对“呆板”的“死”的文本材料,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形式上的改造,赋之以新的“生命活力”,必然更有利于吸引学生,促使学生去思考。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利用电脑的功能,把教材上的文本资料制作成动态的表格或漫画等,有时还可以适当地加上一些与材料内容形式相符的音乐。这样能使材料更直观、更简洁,让学生能更直接、更方便地认识材料、体验材料。比如,牛奶的生产“旅程”(人教版七年级下)六幅画面简明再现了牛奶的生产“旅程”,笔者在教学中把这六幅画面利用电脑技术制作成动态的画面,学生兴趣大大提高,很快就体会到“生产决定消费”这一观点。
2.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引进一些音像资料,包括学生自己拍摄的生活剪影等。比如,在《社会舞台中的角色》一课的教学中,笔者曾征得一位学生的同意,选取了他妈妈生日时拍摄下来的录像的一部分,在课堂上展示给大家。这段录像既有生动画面,又有优美的音乐,更主要的是里面还有自己的同班同学,学生们兴奋极了。很多学生当时就表示,等父母生日时,自己也要好好地为他们庆祝一下。在这过程中让学生懂得在家里如何扮演好子女的角色。
篇2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
作为小学英语教师,都知道听说领先,读写跟上这一教学要素。随着教学时间的慢慢推移,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读的数量与技能也随之增加与提高,因为语言学科不仅仅是交际的工具,而更是运用此工具去获得更多知识的媒体。因而英语教学在中学后阶段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和学习已经形成的阅读技巧,更要注重培养实现知识的创新思维。
1.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以下试图探讨能够提高英语阅读的学习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兴趣,使英语学习成为一种轻松、快乐的事情
1.1片面强调语言符号的符号性分析,忽视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
吉鲁(Giroux,H.A.)的批判课程理论是在对技术理性课程理论和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吉鲁批判技术理性课程知识是外在于个体的一些客观“事实”,远离了个体自我生成意义的过程,课程知识和主体间的交流相隔离。吉鲁主张知识是旨在批判理解和解放的自我知识。主张教师对课程知识在个人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批判调节。即教师就是课程的批判者。总而言之,此理论强调的是语言结构对阅读理解的影响而不是读者自己对理解文本的影响。
1.2重语言表层结构,轻篇章整体意义
很多非常有经验的高水平的英语教师,他们都过多专注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考试成绩,因为这个与学生的现实有关,教师长期就是关注研究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得到提高,这些教师面对新的课本都觉得不适应,然后传统的方法如何适应新的教材呢,这个问题还有待教师去思考、去解决、去研究。
1.3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忽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目前,学校英语教学应以育人为本,就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就要体现以教师为主体。小学英语教学改革虽已经进行多年,但却因过于强调听说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中学阅读教学中仍存在诸多方面的实际问题,如教学观念陈旧、教材单一。教学是师生关系感情和思想交流的过程,即情感互动。要较好地实现情感互动,需要教师创设宽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教学效果就好。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老师的喜爱,可以激发学生对老师所教学科的喜爱,这也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如果师生不能产生情感互动,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甚至放弃学习,这样的例子是屡见不鲜的。
2.提高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组织课文表演,活跃创新思维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知识学科,只有学以致用,才能使语言成为交际的工具。然而,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学校没有英语学生实践交际的条件,没有能经常运用英语的语言情境和机会。如果将阅读课文进行表演,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学生们根据课文内容,尝试着把一些课文改编,加工成简练的、有情节的、有趣味的小品或情景剧。
2.2结合泛读方式,训练创新思维
小学英语教学普遍状况是三有三无或三紧三松。朗读、精读、课内读不但有,而且抓得紧;默读、泛读、课外读基本没有且放得松。要落实英语教学大纲关于“侧重培养阅读能力”的要求,必须实现他们彼此的结合。而其中泛读则是阅读教学中薄弱一环。因为泛读还具有广泛、大量、快速的特征。泛读首先是让学生独立阅读,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己的个性,它使英语教学更广泛地调动学生兴趣、情态、意志动机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不是重视语言形式或语言技巧,而重在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能够用英语自由地与他人交流思想,能够听懂并正确理解对方所表达的意图,同时以正确的方式向对方传递自己所希望表达的内容。没有互动,就不能进行言语交流,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就不可能得到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凭借对教材的理解和挖掘,将一些抽象的、难学的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有机结合,使教学内容趣味化。这既提供了学习语言的自然环境,增强了学生语言表达的流利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形成了全英的教学氛围。
2.3学有所用,检验成果
对整个语篇学习之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知识结构和语言文化,我们老师需要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检查,根据反馈解决疑难问题,开展巩固性和拓展性活动。做好巩固环节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有机会练习刚学的知识。那么可以开展某个话题进行小组讨论。以阅读为中心,将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在听、说、写中灵活运用,真正地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在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下,把生活中趣味性的、可用的因素引入课堂教学,尽可能通过营造愉悦气氛使学生持续学习兴趣,学有所获。注意英语教学中要点面结合,把握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规律,既要考虑全面,又要注重细节;要精泛结合,英语课上精读就应“讲深讲透”,泛读应以“拓展视野、培养习惯”为主,精读与泛读相互结合,相辅相成;要听说读写统筹兼顾。
2.4合理变化阅读速度
不同的阅读策略需要不同的阅读速度。例如,我们先用skimming(略读)或scanning(扫读)找到了要找的部分,然后就可以放慢速度,在这一点上对上下文进行局部的小范围精读,以达到准确理解。如果我们在阅读中保持一成不变的速度,我们的阅读技巧可能已经出了问题。
结论
总而言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始终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只扮演一个导演的角色。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真正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王剑锋.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英语阅读理解.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3,06:168.
张海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新方法探讨.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3,07:161.
篇3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学资源;整合;优化
我国高校教学资源的利益效率与发达国家大学相比有很大差距,这一现象不仅制约了高校人才质量的培养,也阻碍了创新能力提升的步伐,更与高等教育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的时代要求不相符。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到有效利用。因此,对高校教学资源的共享、整合和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整合和优化教师资源、物质资源、非物质须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优化,从教学资源配置角度出发,审视教学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即将各种资源分配到各个组成部分中去,保证高等教育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和教学资源得资源及财力资源也非常必要,以利于高校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
一、高校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应遵循的几点原则
高校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应遵循几个原则:客观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目标导向性原则、最优化原则和科学性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各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对本校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
2.可持续性原则
持续发展原则是指决策中要审时度势地改变可变投入要素,应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在充分考查论证的基础上,实事求是、科学地制订学校各发展时期的各种规划,合理地优化配置教学资源,决不能贪图短期效益而放弃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资源的建设与培育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先进性、集成性、实用性和利用性。
3.目标导向性原则
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最直接、最根本的目标就是要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4.最优化原则
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所遵循的最优化原则是指如何合理组织和安排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既要达到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最大可能效果,又不致造成学校及师生的负担过重。
5.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所强调的是,要以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南,以科学实践反复证实的客观规律为基础。因此,要对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对象、内容、方式进行科学论证,切忌随意拼合。
二、高校教学资源需要整合与优化的几个主要方面
高校整合和优化教学资源应该从几个方面着手:教师资源的整合和优化;物质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非物质资源的整合和优化;财力资源的整合和优化等。这些教学资源对高校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1.教师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高校教师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即“以教师为本”的教师资源优化配置观念,确定广大教师在办学治校中的主体地位,加快高校传统的认识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一流的学校之所以成为世界顶级,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它们拥有一流的教师。斯坦福大学之所以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其原因就在于它拥有许多世界一流的教师。正如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亨尼斯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所言:“教师是衡量一流大学的重要指标,如果中国大学想要跻身世界20强,就必须尽力争取世界一流的教师,这比吸引一流的学生还要重要。”而且他一再强调中国大学面临的巨大挑战是如何吸引世界级教师。高校也急需一些顶级的教师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2.物质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物质资源整合和优化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实现物质资源的共享。一方面要提高物质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其利用效率最大化,必须得打破界限,深化资源共享意识;另一方面,要根据高校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及时整合和优化物质资源,采取及时调配、淘汰和增配措施,保证高校的顺利、健康发展。
3.非物质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非物质资源是以无形物质为依托,旨在保障物质教育资源发挥作用,包括政策制度资源、校园文化资源、时间资源等一切有助于支撑物质资源发挥作用的支撑物。这种支撑物是一种无形的、特殊的资源。非物质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包括高校政策制度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校园文化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时间资源的整合和优化等。
4.财力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高校财力资源是高校发展的重要命脉、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推动或制约其顺利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和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根本保证。但是目前无论是高校还是职业院校,在财力资源合理利用、配置方式等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高校如何整合财力资源,实现高校财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必须促进财力资源的整合和优化,保障实现效率最优化、增值最大化、运行正常化、发展可持续化。
转贴于
三、采取措施,促进高校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
1.发挥院校宏观调控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方式
高校在教学资源配置上存在着一系列的漏洞和不足,如不注重教学资源的动态效用、不同地区的教学资源配置差异很大等等。为了提高高校在教学资源上的高利用效率、实现利益最大化、效果最优化,应该打破部门间的限制,更新“为我所有、为我所用、于己所便”的旧观念,深化资源共享意识。高校在资源配置方面可以营造公平、共享的公共平台,实现统筹管理,使资源配置的权利部门化、分散化、协调化。
2.坚持以人为本,发挥人在教学资源整合优化中的作用
这里所谓的“人”,主要是指包括高校的领导层、教师及后勤人员等在内的全体教职工。发挥人在教学资源整合优化中的作用,重点涉及到的是管理层的决策作用和全体教职工的全力配合作用。在教学资源整合优化中,如没有管理层的决策就缺少了坚强的后盾,教学资源整合优化就无法开展;如没有全体教职工的极力配合,那么整合和优化教学资源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口号而已。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只有将管理层的决策与全体教职工的积极配合有机结合起来,发挥两者在教学资源整合优化中的主人翁作用,才能使得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顺利进行。
3.加强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执行和反馈,完善激励机制
高校教学资源整合和优化制度的执行、反馈就是对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过程及结果进行操作、控制和评价的活动。一方面要建立整合和优化教学资源的监控机制。确保教学资源执行过程井然有序,对教学资源结果及时、准确反馈,以便在实施过程中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并针对所出现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处理并解决。另一方面,要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对教学资源整合和优化进行合理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确保教学资源整合和优化反馈的准确、全面、透彻。最后,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对于教学资源整合和优化结果不好的要给予适当的处置;而对于结构达标的,则要给予一定的激励,这样有利于调动工作的积极性。总之,无论是建立整合和优化教学资源的监控机制,还是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及激励机制,其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改进,使之更好。
4.以提高能力为目标,整合和优化教学内容、方法
当前,一些高校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并不少见,但在教学方法方面真正拥有一技之长的教师却是少而见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滞后性也成了我国高校的一个通病,这样势必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的任务并不只是单纯地为教而教,不只是简单地灌输学生一些基本理论知识,而是要授之予法,即“方法”、学习之方法、生存之方法等。正所谓“授之以渔”,要体现其精髓。因此,高校应该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目标,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习和借鉴国外超前的教学内容、先进教学方法。如美国注重互动式的讨论会,彼此质疑挑战,而不是盲目地接受导师的观点。如伦敦大学学院院长麦克姆·格兰特所说:“大学应该找准自己的角色,不应该再教学生死板板的记忆性内容,而应该教会他们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能自圆其说。”
5.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怎样解决校内外信息共享、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如何实现教学资源信息化的整合和优化管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等一系列问题便成了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内外许多高校都实现了网络教学和资源共享平台。一些高校可以借鉴国内外关于建立网络教学和资源共享平台的成功实例,加大资金投入,促进网络教学和信息资源共享一体化,实现教学资源利用的生态型循环模式。
6.鼓励企业参与办学,实现校企资源优化整合
从五六十年代起,在教育和科技方针的指引下,我国开始迈出了校企合作的步伐。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得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科研、生产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这种合作教育模式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和实践的舞台。而当前一些高校虽然实现了校企合作,但是由于我国对于校企合作的法律保障还不够健全,利益得不到保障,导致一些企业不愿参与校企合作。因此,要鼓励企业参与办学,实现校企资源优化整合,与此同时,国家也应该制订适合双方利益保障的法律依据,实现资源互补、利益双赢的多元化办学。
篇4
文章来自文秘站
1消防工程学教学资源现状
当前消防工程学开设于许多高校消防工程、安全工程等专业。这不仅由于消防工程的社会及现实意义,同时也从另外一方面折射出,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消防工程专业人才,来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当前开设消防工程学的学校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研究型大学[5],这些高校由于自身实力雄厚,发展较早,在消防资源方面应该说,无论是硬件资源,消防的教学设备,消防实验装置等,还是软件方面,消防的师资队伍,学生的自身消防科研能力等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与此相对的是,更多的消防工程学专业开设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如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建筑大学等。由于这些高校,开设的消防或安全工程专业较晚,在消防工程学教学方面难免出现资源的紧张等状况,如消防的教学设备不齐全,师资力量的匮乏,使得消防工程学的教学成为一门常识性的课程,很难深入到消防教学的实质性内容方面。这不能不说,很难达到培养具有消防专业知识的合格人才。迫切解决资源的紧缺问题,成为当前消防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本文将要重点阐述的内容。
2消防工程学教学方面的资源优化配置
2.1举全校全院之力教学
消防工程学作为一门与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学问,已经在我们的周围无处不存在消防的常识和知识。学校在开设消防工程学的时候,基本上将这门课开设于安全等相关专业领域;有些暖通专业、化工专业的科目当中,同样可以看到消防工程学的身影。这就使得消防工程学,不仅仅是某个专业领域独有的学科,从而为举全校全院之力进行消防工程学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这样,在消防工程学的教学工程中,如:安全工程专业的老师可以借用化工领域的相关设备,来教授本专业的学生,达到资源共享,相互利用的目的。学校同样可以将消防安全教育、消防知识竞赛、消防疏散演练等消防活动,穿插到全校师生的安全教育方面,这不仅仅对提升消防的重要性,同时对消防工程学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推动的作用。
2.2充分利用学校及周边资源
学校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具有丰富的教学及科研资源。如何合理充分的利用成为摆在应用型本科院校面前的重要问题。利用的好,不仅可以很好的调动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的不好,使得大量资源被闲置,资源不能有效实现自身的价值。以消防工程学教学为例,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安排学生参观学校的图书馆、高层宿舍公寓等设施,这些建筑一般都配备了先进的消防设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消防的功能和作用,往往使得教学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同时,在学校周边一些消防部门、化工、冶金企业等同样具有先进的消防设备和消防应急措施,不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实习,同样可以有效的促进消防工程的教学效果。
2.3教学授课资源的合理配备
当前消防工程学,教学授课方面面向不同的学生层次,大体可以分为消防科研教学,如消防基础原理、火灾学基础等理论知识的教学;消防应用型教学,如消防设计、消防疏散等应用型功能教学。针对于普通高等院校,无形当中在消防工程学授课过程中,更多的倾向于消防的应用领域。这就对消防授课资源的合理选择提出了一定的问题。应该说,教师在选择教学资源的时候,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启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将是资源选择以及配备的核心问题。不难看出消防设计理念与社会的发展进步紧密的结合起来,如:性能化消防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消防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问,从而为拓宽学生的设计思路打开一扇窗户。同时,将消防的最新研制的仪器设备与学生一起分享,体验现代科技带给消防的动力,如:红外监测监控技术、消防水炮等。
2.4人员疏散领域的资源优化利用
人员疏散,作为消防工程学教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章节,同时也是切身关系到每个人自身安全的重要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们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人员的有效疏散,同样是疏散教学环节中有意义的内容。这就不能不谈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配备,如:怎样合理的利用棉被、毛巾以及仅有的食物和饮用水等资源,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为人员的有效疏散和逃生,以及救援赢得时间都是消防工程学教学过程中,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探讨性主题。让学生认识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样是消防工程学学科内容需要考虑的问题,即消防工程学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均与资源优化配置相关。真正做到,资源优化配置为消防工程学服务。
2.5实验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
当前,消防工程学教学一般都安排消防工程学相关实验教学的内容。如何进行实验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配置,同样是摆在很多普通高校消防教学的现实问题。很多高校,在实验教学方面往往对书本内容进行了断章取义,从而对实验内容的安排没有一个很好的逻辑顺序,很难通过实验启发学生的思考和认识。应该说,实验教学内容的资源优化配备应该包括以下的内容:实验的内容选择、实验的应用型、实验的科学性等。如:可以选择一些常识性实验作为实验的内容,同时实验的材料易于选择。象固体的着火及燃烧特性实验,可以选择木材、纸张等,即达到资源的便利选择,同时实验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样,在实验的应用型和科学性方面,如选取盐水模型模拟烟气的扩散流通,即让学生感受到实 验的科学性,同时对实验的材料的选择达到了资源的优化配备,达到了实验教学与资源的很好的整合的效果。
2.6以科研资源内容促进教学
消防工程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问,现在说国内外很多组织和学者都在一直从事消防工程研究。这些研究的成果很多是结合当前的最新技术,或者解决当前的消防的突出问题。如美国的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国内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四大消防研究所(天津消防研究所、沈阳消防研究所、四川消防研究所和上海消防研究所)[6]等,对消防的各个层面,如消防理论、消防技术等都进行了比较深入和广泛的研究。这些研究的成果,有层次的穿插于授课的相关内容方面,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或者,单独开设一个章节,如消防研究前沿探讨等,对丰富消防的教学以及提高消防的科学性和趣味性都将是很好的尝试。
3结语
篇5
关键词:教学资源一体化;艺术类大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8-0172-02
一、文献研究综述
全球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单一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教育中多元化的英语教学资源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其设计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和学习效度。”(李霞,2014)。
孙奕东(2007)认为,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的资源、课程教学的辅助资源、电子教辅资源、网络自主学习资源库。如何把这几部分的资源整合到一起,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除了上述不同的教学资源外,新形式的教学资源也不断出现,例如微课。在英语教学中应用微课,对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刘岩(2011)在《优化校本教学资源,打造高效课堂――英语教学一体化资料的建设与使用》中指出:不仅教学媒体是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也是教学资源,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李怀奎(2016)调查了30所大专院校在英语教学资源一体化上所做的工作。主要有五个方面:(1)对教材和教辅资源的整合。(2)对习题资源的整合。(3)对影视和比赛资源的整合。(4)对其他英语语言文化资源的整合。
本课题关注的重点是:根据《艺术英语1》的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整合出符合学生情况和教学要求的一体化教学资源。
二、校内研究现状
北京城市学院基础部英语教研室自2010年开始启动艺术英语教学改革。该改革分为两个大的阶段。
第一阶段(2010―2014),此阶段主要是编写《大学艺术英语综合教程》系列教材,并依托此系列教材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
在此阶段教改期间,表演学部的英语教学也进行了初步改革。王雪燕老师提出了把英语教学与英语电影和歌曲结合,尝试找出适合表演专业的教学模式。
随着艺术学部和表演学部的快速发展,一个重要的教研问题摆到了我们面前:如何整合艺术英语和表演英语的教学?基于这个问题,我们启动了第二阶段的艺术英语教学改革。
第二阶段(2014―至今),在这个阶段,教改团队整合了艺术学部和表演学部的英语教学,并建立了过程性考核体系。在调研了艺术学部和表演学部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和英语基础水平后,编写了新的教材:《大学艺术英语1-3》。
这套新教材自2015年9月份开始在艺术学部和表演学部一起使用,新教材比较符合学生水平,受到了学生和任课老师的好评。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了教学资源不完善的问题。
三、研究目的及研究问题
(一)研究目的
《艺术英语1》教学资源一体化的研究目的是建立丰富而完整的《艺术英语1》教学资源,实现其线上线下教学资源一体化,满足学生和任课教师的实际需求,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教学和研究意义。
(二)研究问题
教学资源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资源,通常包括教材、案例、音频、视频、图片、课件、网络课程、习题等,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教学资源一体化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教学资源的整合。本研究涉及的研究问题如下:(1)如何建立《艺术英语1》网络课程并应用在教学过程中;(2)《艺术英语1》线下教学资源应该包括哪些种类,如何编写、搜集并整合这些教学资源。
(三)研究过程
1.研究时间。本研究从2016年9月份开始,到2017年4月份结束。
2.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北京城市学院2016级艺术学部和表演学部共1400名学生作为被试,开展历时两学期的研究。
3.具体研究过程。
(1)前期调研阶段(2016年7月―2016年9月)
目前《艺术英语1》教学资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调查和分析;
(2)具体实施阶段(2016年10月―2017年3月)
《艺术英语1》网络课程的建设和应用;
《艺术英语1》教学PPT课件的制作和修订;
《艺术英语1》每单元读写和听说的补充主题视频的搜集剪辑和整理;
《艺术英语1》其他课堂辅助教学资料的制作和整理;
(3)汇编结题阶段(2017年4月―2017年7月)
《艺术英语1》网络课程的修订和总结;
《艺术英语1》线下所有教W资源的一体化汇编;
《艺术英语1》一体化教学资源使用满意度的调查和分析;
完成研究报告及论文;
申请结题验收。
四、研究结果分析及结论
在所有教学资源建设并应用后,我们针对任课教师和学生进行了满意度的调查。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自编问卷,对教学资源一体化满意度实施调查。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下列几个维度:网络课程、教学PPT、补充主题视频、其他课堂辅助资料。调查结果显示:任课老师对每种教学资源都很满意,满意度分别达到:网络课程(95%)、教学PPT(100%)、补充主题视频(92%)、其他课堂辅助资料(96%)。学生对其他课堂辅助资料满意度(90%)相对较低,对网络课程(94%)、教学PPT(93%)、补充主题视频(96%)满意度都较高。另外,任课教师和学生也都提出了不同的建议。例如,任课老师希望能有文字整理成书的教辅材料,学生希望增加更多的视频内容和翻转课堂的内容。
从上述调查结果看,《艺术英语1》教学资源一体化满足了学生和任课教师的实际需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我们也看到,教学资源的建设还要很多要提高和补充的方面。在今后的教研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扩充《艺术英语1》的各类教学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五、主要建议
本研究τ谝帐趵啻笱в⒂锝萄ё试匆惶寤提供了新的角度。但是也存在很多不足和局限性。针对这些问题,作者给出了几点有益的建议。
1.教学资源的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例如对教材和教辅资源的整合,对题库资源的整合,对视频音频资料的整合等。
2.教学资源一体化的建设一定要和教学紧密结合,为教学服务。例如,网络课程在日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各种教学资源在日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教学资源一体化的建设要不断更新,尤其要关注技术的更新。例如,在搜寻视频资料时,要找高清、中英文字幕可以随时转换的视频。
参考文献:
[1]李霞.远程开放教育中多元化英语学习资源在课内教学中的优化设计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3).
[2]孙奕东.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的兴起与所存在的问题[J].开封大学学报,2007,(6):41-42.
[3]刘岩.优化校本资源,打造生本高效课堂[J].教学参考,2011,(9):6-8.
[4]李怀奎,李跃平.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资源的整合――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30所示范院校为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0):70-75.
篇6
一、理论基础
传统的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模式以教室为主要教学场所,教师掌握整个教学活动的节奏。学生只能被动地听从老师的指挥,自主学习能力未得到充分开发[2]。课本成为主要的教学资源。这是典型的行为主义理论下的教学观。行为主义源于英国心理学的联想(association),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反应(stimulus-response)的过程。美国语言学家布罗姆菲尔德受到行为主义的影响,认为语言习得是一系列的刺激―反应而形成的一种习惯性行为。
而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多媒体教学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的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模式的缺陷,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设定学习任务,并按照自己设定的学习步骤去完成任务,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只会选取简单有趣的任务,而忽略教学大纲中要求完成的重点难点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效率低、效果差的结果。
二、英语APP教学资源简介及其应用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类英语APP层出不穷。英语APP是指各类以英语为主要内容的手机应用软件。常见的英语APP包括:China Daily、BBC英语、VOA慢速英语、可可英语、星火英语、百词斩等。教师应该利用这一时代现状,将英语APP融入课堂学习,实行一种新型的混合型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模式。英语APP应用于语言教学,对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新模式的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优化课前准备活动。
教师提前布置好预习任务,并要求在每节课有一到两个学生进行presentation,可按照座次或者学号顺序安排。学生在此阶段可以借助单词类英语APP查阅生单词,从而对本节课所学单词及知识点进行大致了解;借助各种综合类英语APP搜集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新鲜语料及文化背景知识,从而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优化课上教学阶段。
在学生自主完成课前准备阶段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多媒体将本节课的单词通过音、视频呈现出来,学生对单词的音、形、义有一个整体概念,并在多种感官的结合下,迅速掌握单词。通过借助英语APP,听力教师可以更加生动的展现本节课所学内容。在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APP拓展课上活动。
3.优化课后巩固阶段。
在课后巩固阶段,学生可以通过APP选取一些与本节课教材内容相联系的语言材料进行朗读或背诵。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层面,更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英语语言是如何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去的。
三、英语APP给听力教学带来的影响及挑战
(一)积极影响
1.拓宽学生视野及学习渠道
英语APP包含大量学习资源,使学生的学习范围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学生在使用手机上网的过程中可以接触大量新鲜语料,这些语料与时下紧密结合,使学生不仅仅接触一些过时的语言材料。
2.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
英语APP具有多种功能。学生可以自行下载、分享APP上的海量资源,还可以与老师在线交流。由于学生多、时间少的原因,教师在课堂上对部分知识点的讲解并不是特别全面。此外,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差异,这就造成部分学生不能及时掌握重、难点知识。这时候需要学生自助借助英语APP查漏补缺,对不能及时掌握的知识进行重点学习。
(二)消极影响
学生在面对各种各样的英语听力学习资源时,往往处于焦虑、浮躁的状态,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选择尽可能学习更多的语料,而忽略了英语听力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的过程。另外,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并不可能时时刻刻盯着每个学生的动态,一些自律意识差的学生很可能利用上课时间玩别的娱乐APP。
四、使用英语APP作为听力教学资源的思考
1.教师加强监管力度
学生刚开始使用英语APP进行学习时,往往对此学习模式保持极大的兴趣。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之后,学生对这些英语APP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的兴致就会减弱[5]。教师应时常督促学生,尽量布置需要利用英语APP才可以完成的一些任务。此外,教师应建立有效的反馈制度和程序,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评等评价方法,使学生对所处阶段的学习状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学校完善硬件及软件设施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利用英语APP的资源,学校应在学生经常出入的场所提高免费的移动网络,真正做到让学生随时随地打开手机就可以学习。部分高校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研发属于自己学校的一款英语APP。
3.开发以英语APP为基础的第二课堂
随着英语APP这一教学资源的介入,教师不应该只把注意力集中于以教室为基础的课上教学,适当注重以英语APP为基础的课下教学。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英语趣配音APP上传自己的配音视频,并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配音片段进行精听、泛听训练。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分享自己认为比较有价值的英语APP,有助于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篇7
小学生处于儿童认知发展的运算阶段.在这个年龄段,孩子能够按照事物的特征进行分类,但归纳和演算推理能力刚刚起步,还不具备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思维过程对实物的依赖还比较严重.基于以上特点,小学数学的教学必须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更好的创设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中更具象的形式展现出来,化繁为简,让学生轻松学习.但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一些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滞后,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学校管理层不重视,师资力量的不足等都是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本文就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讨论,希望给相关工作者一定的帮助和启示.
关键词: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问题及对策
一、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形式单一,且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对于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很多教师单纯的理解为PPT的制作,其实现在很多学校都配有计算机教室、校园网,数学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充分应用这些多媒体资源.其次,多媒体应用存在形式化现象.有些教师在运用多媒体上面过于注重形式上的变化,而对于将学科特点与多媒体有机融合这个关键点却往往忽视掉.多媒体是为了辅助教师更好的将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并帮助教师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开展多媒体教学时,必须以此为出发点.第三,教师的多媒体应用能力不强.主要包括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有些教师在运用多媒体的时候,由于自身对于多媒体的运用并不十分熟悉,导致上课的时候会因为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影响到课堂的教学秩序,而对于一些突况又不能很好的及时解决,最后使得课堂组织松散,进而影响教学进度[1];第二,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制作并非是简单的大量知识点堆积,在设计和选择上要有所思考,不然教师的时间白白浪费,效果也不甚理想.最后,教师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有些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将课堂的时间分配完全由多媒体来支配,将传统教学的所有环节都减去,无形中加快了教学的速度,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一堂课的知识点被扩充了,而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接受和消化能力受到极大的挑战,当这个度拿捏不当,教师很容易将课堂由被动语言讲授变为被动画面讲授.
二、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教育是一个国家腾飞的基础也是关键所在,而教育如何与当今社会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是当今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数学学科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科,要将多媒体和学科紧密联系在一起并非简单的1+1,造成以上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就主要的两方面原因进行讨论,希望给予相关工作者一定的启示.第一,教师作为多媒体教学的直接实施者,自身存在一定的原因.首先,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理念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多媒体与学科融合的内涵是运用更优化的手段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所以教师并非一定要用多媒体去取代所有传统的教学手段,根据知识点的特点进行教学手段的合理安排,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这已经成为教师进行教学准备时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其次,教师对于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整理能力不够.网络丰富了多媒体教学的资源库,但是一个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还必须经过教师的分析、加工和整理,然后根据自身的课堂及学生情况进行设计和整合.第二,多媒体教学资源作为学生接受知识的直接工具,也是造成现状的原因之一.首先,学校对于多媒体教学的硬件投入是比较重视的,配备多媒体设备,建立计算机教室,甚至数字化校园等.但是在软件的投入上却不甚理想.教师使用的教学资源(软件方面)基本停留在PPT放映等基础使用上,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较为先进的软件教学资源还没有得到应用[2];其次,教师对于多媒体资源的作用定位不准确.教师往往觉得多媒体就是简单取代传统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由语言和板书表达转换为多媒体展示,这样的思维使得多媒体教学没有发挥出它真正的作用,教学效果的提升也十分有限.
三、解决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及原因,本文提出以下对策,供大家参考和借鉴.首先,学校应当重视多媒体教学,并营造有效的外部环境促进多媒体教学的发展.第一,学校应该根据多媒体教学制定相应的课堂评价体系,强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思想,通过组织听课、公开课等形式推广较好的多媒体教学案例;第二,学校应该将多媒体教学资源规范化、统一化,建设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当然,学校的教学资源库也是由教师提供素材,然后学校可以成立一个教学资源库整合小组,对教师提供的资源进行整理、修改和归档,最终形成一个大家都可用的教学资源.其次,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从多媒体教学的实施者和组织者着手,全面提升多媒体教学质量.第一,学校应该定期对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培训,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理念带给教师,拓展他们的眼界,同时通过与先进教育地区的交流,真正将多媒体教学融入到学校的日常教学当中去;第二,教师针对多媒体教学定期开展交流互动活动,将自己在实施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共享,共同学习,共同反思,不断优化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再次,多媒体资源的选择要符合学生情况和学科特点.数学学科讲究的是严谨,因此这门学科的多媒体资源要尽量选择线条简单、背景颜色干净的背景.加之小学生年龄较小,如过在多媒体材料的选择花哨,会使得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就被其他的图案吸引,反而不再关注教学本身的内容,使得多媒体教学效果事倍功半.通过全文的研究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使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一个必然趋势,虽然当前的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中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但是,只要有针对性的解决好这些问题,多媒体教学还是能够最大程度的丰富教学课堂,调解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显然还是利大于弊的.
作者:汪毅 单位:重庆市万州区国本小学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独立学院;资源共享;教学质量保障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在大众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按新机制、新模式建立起了高等教育新形式,以其“独、民、优”的办学优势在短短几年间显示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独立学院依托举办学校,实行相对独立的运作和管理。按照教育部2003年8号文件的精神,独立学院必须保持其教育教学独立运作和管理的基本条件,同时应积极利用举办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如在大型教学仪器设备、体育馆、图书资料、师资力量等方面实行一定程度的共享,不搞重复投资建设。
(一)落实“申办方学校对独立学院教学质量负责”的规定,构建有利于独立学院“资源共享”和发展的平台
申办方学校师资、实践等教学资源在于独立学院的“资源共享”支持,一方面是职责所在。“师资的主体部分必须由申办学校在其自己拥有的师资中选派,以体现办成优质教育资源的原则”。[3]这可谓“责无旁贷”,它有利于独立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和提高;而另一方面,申办方学校师资通过独立学院的共享,无疑扩展了现有教学资源的使用范围和频率,不仅提高了扩大了申办方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优化了教学资源的配置、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改善了学校的财务状况,而且也提高教师的收入。通过“共享”,较好地实现了申办方学校、独立学院和教学资源具体管理部门、教师本人“多赢”。
为此,申办方学校首先应该打破教学资源一校所有和只能为本校服务的旧体制、旧观念,积极建立教学资源的独立学院共享机制,并构建有利于独立学院“资源共享”的管理平台。如消除相关院系对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资源的“本位”思想,积极选派优秀教师、提供实践教学资源参与独立学院的“资源共享”,对独立学院的学科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供具体的指导,对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支持,承认独立学院对共享教师的教学质量考核反馈,并把工作业绩与部门、个人的年度考评、职称职务晋升等重要指标挂钩等等。
(二)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业建设为抓手、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坚持师资队伍建设与学科专业建设相结合,制订、落实适合高级应用性人才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人才培养的纲要。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基本定位在高级应用性人才。一所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基于“资源共享”的背景,所以与申办方学校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必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也正因为独立学院处于发展初期,自己所拥有的师资等教学资源有限,加之“资源共享”下的各方面关系尚未理顺,导致了本文所描述的“学科建设问题”和“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使得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基于独立学院发展初期的基本现实和我国教育行政部门专业设置和建设的特定要求,课题组认为,基于“资源共享”背景下的独立学院发展初期的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落实,当前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作为关注的重点:一是学科专业建设,必须坚持“依托母体,实行共建,形成特色”、“重点突出,实行分类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的原则;二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专业方向为依托,“校、政、企结合”,加强应用性技能课程的开设;三是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必须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推动适合独立学院人才培养需要的重点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制订适合独立学院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实践)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探索适合独立学院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三)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处理各方利益关系
独立学院享用申办方学校等单位的教学资源,付费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在实践中,“付费”问题则显得较为复杂,也已成为影响独立学院“资源共享”时资源提供和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
首先,独立学院在使用申办方学校教学资源时,会涉及独立学院、申办方学校以及教学资源具体管理部门、教师个人四方的利益。在课题组的调查中,发现由于申办方学校与教学资源具体管理部门的利益关系存在使独立学院挤在两者之间的尴尬境地,从而使独立学院在享用教学资源时得不到应有的具体的保障。
其次,在付费的核算中,对独立学院享用申办方学校师资资源时如何付费、课时酬金包括哪些内容、与申办方学校结算还是与相关院系或个人结算?享用实践教学资源时成本包括哪些内容?折旧费如何确定?管理费应该如何支付?是按照单位计价方式支付,还是在材料费、易耗费等的基础上加折旧费、管理费进行支付?如果按照单位计价方式支付,其定价是否由政府物价部门核定批准?如果是材料费、易耗费等的基础上加折旧费、管理费进行支付,则其材料费、易耗费等的采购凭证又如何获取?
课题组认为,“资源共享”部分的经济关系处理,只有遵循“市场经济原则”和“法制化原则”,才能使问题变得简单,使独立学院在“教学资源共享”方面进入良性循环,并最终实现多赢。
(四)通过评估,进一步加强国家对独立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促使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申办学校更加重视和加强独立学院的教育和教学工作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是教育部对高校进行评估的指导方针。“独立学院是新生事物,办学历史短,基础相对薄弱,教育教学经验不足,管理也有待规范,加之独立学院学生入学起点低”,[4]独立学院共享申办方学校的教学资源,有利于独立学院在“‘高起点’的背景下办优质本科”,[5]但独立学院的“资源共享”机制毕竟是一种全新的办学机制,其教学质量及其保障涉及方方面面的关系,需要通过评估,进一步加强国家对独立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促使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申办学校更加重视和加强独立学院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从而使独立学院在基于“资源共享”背景下的教学质量及其保障得到有效的保证。
参考文献:
篇9
论文摘要:主要论述知何构建校级实践教学平台,整合学校实践教学资源一一包括设备资源及人力资源。通过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为实践教学服务。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不少的高校办学规模在呈几何级数增长。尽管国家每年投人高等教育的经费不少,但其经费投入始终跟不上办学规模扩张对教学资源需要的增长,高等院校实验、实训教学资源不足已成为普遍现象。为了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实践着“加强基础、拓宽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育教学改革。高校实验、实训资源的建设和管理要适应这一改革的要求,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必需与教学科研设施设备融合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构建集产、学、研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
实践教学基地可使用的资源包括财务资源(资金是财务资源的一部分)、设备资源、设施资源、环境资源、组织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方法资源、信息资源、分供方和合作者、自然资源的可获得性等。高校的实验、实训资源是高校教学资源的核心。本文就如何更好地整合和利用这些资源做一些讨论,重点探讨组织资源对设备资源、人力资源的相关性及指导性。
1.搭建实验、实训资源整合的平台
目前部分高校实验室与设备的建设和管理落后于教育改革和学科建设。一是实验室配置分散、功能单一,重复建设、使用率低,仪器设备陈旧。在这种情况下,无法从根本上满足综合性、自主设计性和生产性实践课程开发的需求,也不利于多学科知识的互相借鉴和不同实验技术的综合与融合。二是高校的实验、实训设施和科研设备资产日趋庞大,建设与购置资金来源多样化,旧有的管理模式已远不能适应大规模的资产管理和多元化资金运作。三是对实验、实训资源建设缺乏合理规划,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分割,造成实践教学资源不能充分利用,资源配置不合理,改造资金无法统筹使用,实验实训技术水平难以提升的局面,迟滞着教学改革的步伐。
通常高校的实验室、实训基地大多都是依托二级教学部门所设专业的需要而建立的,且不同教学部门的实验、实训资源实施分属管理,各自的资源很少能互相利用,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重复建设的现象。有的设备由于使用的专业较少或使用人数较少,导致一些实践教学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有的设备因使用专业较多或使用人数较多而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践教学需要。有些只能通过减少学生的实训操作时间来组织教学,严重影响教学计划的执行,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必须从提高实践教学设备利用率的目标出发,综合分析学校实践教学基地的人员配备、组织机构、管理体制、设备配置以及管理水平等因素,从整体上规划、整合和管理,提高实践教学资源综合使用效率。通过组建实验中心或实训中心,将专业相近、实训设施比较接近或有重叠建设的资源,或不同专业相互交叉使用的实践教学资源,同置于一个公用共享平台上进行管理。
通过这一平台,可以从宏观上更科学地规划、建设各实训基地的规模,更合理地配置设施设备的数量,微观上可以更充分地利用设备资源及人力资源,课程的安排可以从更广泛的全局统筹兼顾。组建这样的实验中心或实训中心是优化组织资源的主要手段,也是对其它资源(如设备资源及人力资源)的整合和优化的前提。
整合和构建公用实践教学平台也不能简单将所有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全部组合起来,有些专业性强的实践教学基地,仍应归属教学单位管理。建立实验中心或实训中心整合实验室资源的最优目标是利用好实践教学资源,而不是简单的行政组合,离开这个目标成立实验中心或实训中心则意义已经不大。
2设备资源的整合,减少重复建设。增加资源的利用率
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应在对各实验、实训室的功能、实验实训项目、设备及人员配置情况等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合理的功能布局,以利更充分利用资源,提高使用效率,从更大的范围、更高的层次、科学地统筹,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这里试举一例说明:某数控班有30人,数控实训室有数控机床15台,普通车床实训室有普通车床巧台,要求每个同学上机时间分别为15天。按照以前的安排,可以分别安排该班普通车床实习一个月和数控机床实习一个月,以满足每人上机巧天的要求,这样该班的总实验时间为两个月。如果以实验中心统筹安排,可以同时安排该班在普车实验室及数控实验室实操,这样只用一个月,就能满足上机15天的要求。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就提高了实训资源的利用率。如用第一种安排方法,要求一个月内完成教学任务,则需要增加15台数控机床及15台普通机床,这样就需要占用更多资源。
以上虽然是一个特例,但资源整合确实有很多潜力可以挖掘。目前许多高校虽然建立了实验中心或实训中心,但如何更有效地整合利用好资源,很值得我们不断探索。
对于一些临时需用或使用机会较少的仪器设备,实验中心和资产管理部门可以统一管理,采取租赁办法予以盘活,提高其使用率,这也是实行有偿占用的一种措施。学校可以统一购进几台临时需用或使用机时少的设备在校内专管共用,也可以在校际之间开展租赁业务,实行资源共享。此外,资产管理部门还可与校外的设备租赁公司加强联系,为这些闲置设备提供更多的租赁机会。
3人力资源的整合
由于目前高校事业编制的调整跟不上办学规模的增长,导致学校事业编制总体紧张,专职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数量总体不足。另一方面,大部分高校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都基本上固定编制在相应的教学部门里。由于实践教学环节的集中性和阶段性特点,使实践教学任务在时间上分布不均匀,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教学任务出现时紧时松的现象。
在实验中心或实训中心这个平台的基础上,统筹和整合实践教学的人力资源,对实践教学任务进行统筹安排,调整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忙闲程度,使不同专业特长的实践教学指导人员能得到互补和协调。 高等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和应用性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比例大都占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学时数的50%左右,这意味着实践教学工作量与理论教学工作量已平分秋色,如何从总量上保证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人数比例和提高理论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已日益上升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在实验中心或实训中心的大框架下,组织专兼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实践教学团队。具体可行的办法,一是建立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双专业制度。通过校内培训和校外进修结合,让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具备双专业或多专业教学技能,或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二是制定相关激励政策,鼓励理论教学教师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大力提倡理论课教师参与专业实践教学。三是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就可增大专业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储备,相当于不增加人员编制而扩充了一大批专业教师。在实验中心或实训中心的框架下,根据实践教学环节的工作任务大小,合理协调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工作,同时配合比较合理的分配制度,更能激发起教师的积极性。
引入竞争机制也是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人才激励是以鼓励劳动和创新创造为导向激励队伍成长的途径。一是要突出体现激励功能将教职工的劳动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相联系;二是要更新管理方式,将高校收入分配的总体水平与学校完成社会公益目标任务及考核情况相联系,三是要完善多种收入分配形式,采用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激励高层次的优秀人才,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在人事激励的建设中引入竞争机制,形成激励、竟争、择优的环境,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结合国家最近正在进行的事业单位绩效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以岗位绩效为重点的分配机制,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在深化内部分配改革时,要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在实验中心或实训中心的平台上,根据按岗定酬、按业绩定酬及按任务定酬的原则,打破分配上存在的平均主义,注重业绩、注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形成保证实践教学队伍发展的良性竞争与激励机制,为全面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4更有利于校企合作
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广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高校有很多的设备资源与人才资源可以服务社会,而社会上也有很多信息资源及能工巧匠服务于办学。如何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形成校企合作互通有无,知识、技能互补的良好循环机制,主动权是在学校一方的。
相比于各个独立的实验、实训室层面而言,以实验中心或实训中心为基础,参与校企合作,更兼具实力与灵活性,对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性模式具有更多更灵活的选择。实验中心或实训中心可以根据比较综合的设备资源及人力资源进行灵活的统筹安排,根据办学目标与相关行业、企业进行实质性的合作,而这点正是单个实验、实训室所难以做到的;也可根据合作项目的特点制定灵活的合作对策以及内部的分配机制,逐步探索出符合本校本部门发展的思路。同时也可解决学校部分实验、实训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不高,大型精密仪器设备长时间闲置的问题,通过在公共实验实训平台基础上进行的校企合作的员工培训、项目开发、社会服务等途径,可有效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尽可能减少设备的闲置和浪费,实现设备资源的最大限度共享。
在校企合作中还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信息优势,包括市场需求信息、实用技术信息等等。职业能力最重要的还在于获取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和科技进步调整生产结构和产品技术性能的创新能力。只有双方都注意充分发挥企业的信息优势,并以此来确定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才有可能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强技能的人才。这样的结合才有积极意义和实用价值。
篇10
一、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意义
美术作为小学艺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何在小学课堂中提升教学质量显得尤为关键。教师在现今这个更迭速度飞快的社会中,采用以往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探索需求了,因此改变教学方法是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应优化教学情境,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然后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吸引力,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与他们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减轻文化课程的压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因此如何改善小学美术课效果,提升小学美术课的魅力是素质教育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创设教学情境,构建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好督促者是学习兴趣,因为在学生爱好和发展方向没有完全形成的时候,通过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情境,构建轻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打开学生的学习思维,刺激其学习欲望。如教师在美术课准备过程中,可以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诱学生产生学习美术的欲望。老师要优化教学情境,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深入研究情景教学的各种因素,引导学生拓宽自身思维,通过语言让学生的思维活力得到显著提升。老师上课的时候可以布置发散性题目,例如,让学生画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想法,可以运用多种元素完成这个作业。有的学生运用三种颜色创造不同空间的画,老师根据其作业使用具体语言帮助描绘作品中的情境。此时有部分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就会有不错的思维,让学生分组合作然后动手绘画,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想法,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中激发自身学习美术的兴趣,进而使小学美术课的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吸引力
现今科技发展迅速,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不仅语文、数学等文化科目大量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在美术、音乐等艺术课程中多媒体技术更是具有重要地位。美术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不仅使老师的备课得以优化,减轻教师准备教学的工作量,而且对于教师上课的具体实施过程,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好的视觉和听觉效果,改变以往根据自身经验讲述某一主题,显得更加形象贴切,学生不仅可以在上课过程中接触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还可以欣赏到不同国家美术师的绘画过程,同时有利于在教学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对小学美术课堂有以下作用:
(一)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教学资源丰富程度显著提升。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要依托,教师在备课工作中使用计算机获取网络上的海量教学优质材料,并且在上课过程中通过不同多媒体播放设备让他们接触不同教学资源,使上课内容更充实有趣,刺激学习欲望。互联网是一个非常庞大且功能齐全的平台,教师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获取不同时间段或者不同地域的美术作品并展示给他们,获取的教学材料急剧增长,教学资源丰富程度得到显著提升。如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让他们看到文艺复兴时欧洲的美术作品,使他们看到中国近现代美术大师齐白石的优秀作品,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打破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综合利用世界各地的教学资源,使教学资源来源渠道变得丰富多变,并且信息量呈倍数增加。
(二)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师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