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设备维修范文

时间:2023-04-09 16:03: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电设备维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机电设备维修

篇1

随着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机电设备在人们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机电设备的维修和管理也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但是现阶段我国机电设备的维修水平远远落后于设备的制作技术,导致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影响了设备的正常使用。本文主要对机电设备维修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具体的维修管理策略,希望能够为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提供可以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机电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多,实现了企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因此企业经营效益的高低受机电设备运行质量的影响较大,必须要加强对机电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的机电设备没有得到有效的维护和维修,导致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较多,给企业的生产带来了较多的安全隐患,同时也导致生产的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1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现状

随着科技的发展,机电设备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不同的设备对检修的要求不同,给机电设备的管理和维修带来了较大的困难。首先没有制定严格的设备检修制度,不能够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及时了解,使设备的管理处于事后维修阶段。因此一旦设备出现问题就要对设备整体进行大修,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另外维修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机电设备的维修周期,增加了设备维修所需要的成本大小,增加了设备管理成本的投入。其次没有实现对机电设备的有效防护,由于工作环境的不同,很多机电设备的工作环境较差,如矿井机电设备,它们周围的空气具有较强的腐蚀性,机电设备长期工作在这种环境中使得设备的腐蚀现象非常严重。最后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方法比较落后,导致机电设备在寿命周期中得不到有效的维修,出现各种问题,影响其使用性能。如设备维修过程中往往依靠维修人员的经验和技术,不能够实现对维修过程的参数化控制,导致设备维修质量受维修人员技能水平和经验水平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另外我国目前对机电设备的故障诊断技术发展比较缓慢,不能够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不能够对机电设备故障的位置和类型进行准确的定位。正是由于上述几个方面问题的存在,导致我国机电设备的运行效率较低,维修成本较高,进而降低了生产产生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因此必须要进行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改革。

2提高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对策

机电设备是人们生活和生产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一旦发生故障将会带来较大的损失。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对机电设备的维修和管理,降低其运行过程中的故障次数,具体的对策如下:

2.1加强对设备的维修管理各企业要根据机电设备类型的不同和维修工作要求的不同,制定严格的维护和维修制度。首先要组织专门人员定期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进行维修和维护,确保机电设备始终工作在最佳状态。其次要不断加强对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使其能够掌握机电设备的维修方法,实现对机电设备故障的快速排出和维修,避免故障的进一步扩大。最后还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机电设备和操作人员的管理,使其能够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使用机器,避免各种误操作对机电设备造成的冲击和影响。

2.2完善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各种先进的在线诊断技术在机电设备维修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因此企业要加快设备故障诊断平台的建设,实现对机电设备运行过程中各个参数的检测,然后利用先进的专家系统,对采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挖掘数据中潜藏的设备故障信息。如电机是机电设备中的常用设备之一,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的概率非常高,通过故障诊断系统,对电机运行过程中的转速、噪声等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和分析,并且将分析结果跟正常情况下电机的运行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寻找故障发生的部位和类型,为故障的快速定位提供有效的支持。

2.3建立完善的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标准机电设备维修质量的提升离不开相关标准的支持,因此在机电设备使用之前就要做好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如机电设备的维修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使其能够符合机电设备的具体情况。另外标准中还要对维修后的额设备质量和可靠性进行规定,避免机电设备维修后质量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的问题。

2.4采用绿色维修方式机电设备的种类不同,故障的类型也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的设备要制定不同的维修方案。绿色维修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机电设备维修技术,得到了设备维修管理人员的重视。该维修方式注重对资源的利用率和环境的保护,即尽可能降低设备运行故障,实现机电设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提升。

2.5采用多种维修方式相结合的维修方式针对机电设备中的故障,设备维修人员应该采用多种维修方式的方法,提高设备的维修管理效率。这种类型的维修方法能够降低单一维修方式在机电设备维修过程中出现的维修不到位和维修过度的现象,最大限度的降低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多种维修方式的采用不但能够降低设备维修所需要的时间,而且能够降低设备维修所需要的成本。

3结语

科技的发展,机电设备中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传统的维修方式主要依靠维修人员的经验进行维修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机电设备智能化发展的需求,必须进行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方法和技术的创新。首先要根据设备的维修需求制定合理的维修管理制度,在日常运行中加强对机电设备的维修和管理;其次还要不断引进先进的故障诊断技术,实现对设备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测,以便于及时发现机电设备中潜藏的问题;最后还要不断加强对维修人员的技能培训,使其能够熟练利用先进的工具和设备进行机电设备的维修,确保维修质量。

参考文献:

[1]尚延廷.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管理状况和措施[J].装备制造技术,2014,(08):51-52.

[2]林栋.钱论煤矿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化工贸易,2012(12).

[3]黄剑峰.浅谈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门窗,2013(06).

篇2

贡献。

关键词:机电设备;绿色维修;机电设备

中图分类号:TD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5-0096-02

1 概述

绿色维修是在对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考虑后,合理的利用对环境影响最小以及资源再利用效率最好的资源对机电设备进行维修,使机电设备保持并恢复设备原有状态的维修活动。使用绿色维修技术对机电设备进行维修,不仅可以降低机电的维修成本,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为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作出贡献。

2 绿色维修的概念

绿色维修就是指选用先进的工艺设备和维修技术,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或是从废弃物中找寻可利用资源,从而获得高效的维修模式。运用绿色维修技术的目的是在保持以及恢复设备原有的状态之外,还能满足维修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施行绿色维修是清洁生产模式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维修业中的整体体现,也是现今维修行业走可持续发展维修模式的一种体现,绿色维修是根据节约资源、提高效能、保护环境以及保证安全的维修原则来施行的。

3 绿色维修的推广意义

绿色维修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还可以提高环境效益。绿色维修方式能够对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从而在进行维修时控制大多数维修污染,减少污染源,使用绿色维修技术对机电设备进维修具备了高效的环境效益。并且绿色维修还可以在设备维修调整以及技术改造等方面发挥出作用,从而创造高效的经济效益。因此,不论是从社会环境的角度上看,还是从经济的角度上看,对机电设备进行绿色维修是十分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

4 机电设备维修中的绿色维修技术

4.1 绿色诊断技术

在机电维修工作中对机电故障进行诊断是维修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绿色诊断技术是指在对机电设备进行故障诊断中所使用的诊断方法和诊断过程都要切合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要求,而且积累机电设备运行中的相关信息以对机电设备的故障进行预估等,并根据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施行不同的维护方法和维修手段,避免因计划维修而产生维修不足或是过剩维修以及盲目维修,从而可以节省一些维修费用,还可以有效的发挥出机电设备的潜能,获取最好的运行效率以及减少维修成本的投入。另外,对机电设备进行绿色诊断工作,还可以及时有效的发现因机电设备运行故障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可以及时的采取维修措施,有利于社会环境的良好发展。

机电设备故障进行绿色诊断中主要包含了诊断方法和诊断设备这两个方面。在对故障诊断设备仪器的选材、设计、以及研制和维护等方面引入绿色诊断技术,可以利用绿色设计方法来设计一些低能耗、维修性高和容易拆卸并可以回收利用的绿色诊断设备,运用绿色的制造方法,使用绿色环保的材料等。对机电设备的诊断方式中要尽可能的减少电磁辐射和放射性等对环境的的污染物,对于不能避免的维修诊断前要选择有效的防护措施。还有要在对设备作业现场中污染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对设备进行诊断时,要尽量采取远程故障诊断的方法来进行绿色诊断。

4.2 绿色维修材料技术

在机电设备维修中选择合适的绿色维修材料是进行绿色维修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满足机电设备运行要求的前提下,选择兼容性强的材料来进行绿色维修。在传统的维修中,大多数维修材料是根据能否满足机械以及物理性能来进选择的,很少考虑到维修材料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而绿色维修材料技术在选择维修材料时,是要对所选择的维修材料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选出低能耗、无污染、可回收以及可再生和跟环境的兼容性强的维修材料。

4.3 绿色清洗技术

绿色清洗技术中包含电子设备快速清洗技术和水基洗涤剂技术。其中水基清洗剂是由少量的添加剂和表面活性剂组合而成的,它用水来代替油,具有减少成本投入、使用安全、污染少以及节省能源等特点。使用这个清洗技术可以有效的消除传统零件清洗中因油污类污染物无法清洗干净对环境产生的污染。电子设备快速清洗技术可以在设备运行的状态下对机电设备进行清洗,这种清洗方式操作简单,可以有效的对设备进行快速清洗,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机电设备的维修效率。

4.4 再制造技术

再制造技术是根据机电设备或机电零件的寿命周期的设计理念为引导,以高效、节能以及环保和节材为标准,用先进的技术和新型的材料以及产业化生产的手段,来改造或修复机电设备或机电零件的使用性能为宗旨的一系列相关技术的总称。再制造技术跟一般的简单维修不一样,其包含着对产品功能的提高,同时节约资源的使用。如就复印机送到工厂后,经过改造修整,不仅可以对磨损的部件进行更新,还可以提高复印机的使用功能。

5 机电设备绿色维修实施措施

5.1 在产品设计中贯穿绿色维修

在材料的选择上,选择设计材料时不仅要对机电设备的使用条件和性能进行考虑,还要考虑到环境因素,了解维修材料对环境的影响,从而选择无污染、易回收的材料。在结构设计上尽量采用新型的链接方法,还可以在对维修产品的整体使用寿命周期中推行无维修设计。

5.2 在制造过程中贯穿绿色维修

在设备制造方法上应考虑到采取修旧利废的相关再制造工程。拿发动机来说,如果将就发动机进行回炉,这种再利用的价值只有原机的百分之三,而对发动机进行再制造可以使原发动机百分之八十的资源得到再循环利用,从而可以有效的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进而节省能源,进而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这是一项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维修工程。

5.3 在维修过程中做到绿色维修

维修前期。在维修前期可以对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以及对故障进行诊断,施行状态维修,从而延长对机电设备进行大修的时间间隔。现今有些大型化工企业进行状态维修后,对机电设备的检修已经从一年一次的大修改成两年国战更长时间的检修,使机电设备达到有效的绿色维修。

维修阶段。在对机电设备进行维修时可以采用绿色维修技术和绿色的维修工艺来进行危险性,可以有效的提高维修效率。采用绿色维修手段可以在进行机电设备维修时减少维修中污染物的排放,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如对汽车进行维修时,运用绿色维修技术,淘汰原有的维修工艺,可以防止有害的粉尘对环境的污染。

维修后期。在机电设备维修后期,要做好维修现场的环境。将工具和零件配件分别摆放好,维修结束后对维修材料和场地进行清理。这在以前的维修实践中可以吸取许多的经验。

综上所述,在机电设备的维修中使用绿色维修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减少能源以及原材料的消耗,减少维修成本,保护环境,实现维修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加强对机电设备的绿色维修技术的研究,积极的研究绿色维修技术手段和方法,为维修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 李晖.浅谈机电设备日常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21).

篇3

关键词:机电设备;维修;维护

中图分类号:G2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机电设备维修与维护,包括对机电设备的操作、使用、保养、维护、检测、改造和更新,目的是使机电系统达到最佳的状态和实现最高的运行效率,实现最合理、最有效的整体运作能力,提升整体经济效益。

1机电设备维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判断故障失误

维修人员对设备的结构、原理不是很清楚,不能很准确地分析故障原因,和准确判断故障部位,盲目进行作业。

1.2以换整件取代换小部件

维修人员有时完全可以通过更换一些小零件来达到维修目的,但是有的人却以换掉整个部件来达到维修的目的。这样大大增加了维修费用。对能修复的零部件要采用修理的方法来恢复其技术性能,杜绝盲目更换零件的做法。

1.3治标不治本的现象

一些维修人员使用简单、粗暴、不正规的方法处理,没有认真分析故障发生的原因而以应急代维修。

1.4材料配件的问题

有的维修人员不注意监测新件的质量,也不监测零部件间配合关系,随意乱用替代材料、配件或是错用。

1.5维修人员方面

相关技术人员缺乏必要的知识结构,在严把质量方面起不到作用。缺乏责任心,在维修过程中得过且过,忽视小的毛病,日常维护做得不到位。

2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维护

2.1明确机电设备维修的重要性

传统的设备管理一般集中在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维修工作上,而系统管理要求对设备的先天阶段(制成之前)和后天阶段(制成之后)进行系统管理。如果设备设计制造上有缺陷,单靠后天的雏修是无济于事的。应该把设备的整个寿命周期,包括规划、设计、制造、安装、调度、使用、维修、改造、直到报废、更新等的全过程作为管理对象,尽可能消除故障产生原因。二是对设备采月的维修方法和措施要系统化。在设备的设计、建设阶段,就要认真考虑设备的使用需求,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把机自系统整个使用周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的分析、综合的管理,以求得设备的最佳效益,形成了以设备一生作为管理对象的完整的维修体系。

2.2坚持预防为主的思想

加强对设备的计划预防维护,采用以设备分类为依据,以日常巡检、定期维护为基础的预防维修;对那些重复性发生故障的部位,针对故障发生的原因采取改善维修,以防止同类故障的再次发生;要找出影响设备质量的关键因素,采取措施把质量缺陷减少或消灭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从管结果变为管因素。要建立设备状态监控,提高系统的维护成效,尽量减少维修费用,保证设备的完好率最高。

2.3坚持重点控制的思想

为了使有限的维修资源相对集中地使用在对高速公路运营及经济效益起重要作用的设备上,就是要区别设备的不同重要程度,分别采用不同的管理与维修的对策和措施,实施有效的分级管理,既可以节约经费,又能满足正常运营的要求。对出了故障不影响整体运行生产的设备实行事后修理;对发生故障对系统运行和高速公路运营及安全造成重大影响的关键设备应采取预防维修并实施重点保障,必须有建立应急抢修预案和备份器材准备。

2.4设备维修记录及其整理分析

设备维修记录是维修工作的基础。它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从设计、建设、安装、使用、维修一直到设备报废更新所有的数据和资料。设备维修记录一般分为输出数据资料和输人数据资料两大类,其中输入数据即原始数据资料,输出数据资料包括分析数据和成果数据。是进行统计分析的依据。因此,需要建立哪些原始记录以及记录什么项目,应与输出数据资料的要求相适应,而输出数据资料又要服从设备管理的一定目的。记录的项目要切合实际,力求完整、具体、明确,并使有关人员能正确填写它的内容。对原始记录的登记填写、检查、保管等工作,要有专人负责,并形成制度。要及时对其整理和分析,以便为达到设备管理的一定目的。其中对设备故障分析(故障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重大故障率、故障次数率、故障原因等),应按设备、故障的性质及其发生部位等进行分类,以便在制定消除或减少故障措施时能抓住主要问题,并不断总结、交流故障排除的经验,提高故障判断能力和维修技术水平,改进维护工作。

2.5设备的安全管理

由于施工设计考虑不周或实际情况和设计不符等因素而导致工程建设遗留隐患,有时施工方的责任心问题和日常使用的误操作等诸多因素,都成为机电系统安全运行的潜在不利因素;另外,大部分机电系统设备都是全线乃至全省或全国联网运行,坚强网络安全建设,尤其对一些重点的网络系统如与外界有接口的网络系统更加注意网络安全,以便减少不必要的以外不良因素侵入,确保网络安全可靠运行。所以要加强日常安全检查,为系统运行创建良好的安全环境。

2.6及时跟进

维护管理人员在机电设备建设期、验收期就应及时跟进。建设期间维护人员应对机电系统的施工线路、走向,防雷接地、隐蔽工程状况、设备安装与调试技术都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增加了实践经验,这将为今后的系统维护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在验收期间维护人员还必须严格按照合同,图纸、设备、标签等进行严格验收确保技术人员完全掌握了系统结构、设备摆放及功能,掌握了整个系统的整体布局,为系统运行后的维护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江两秋.浅谈机电设备的维护与日常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05期

[2]李晖.浅谈机电设备日常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21期

篇4

关键词:矿山机电设备;维修;故障诊断技术

故障诊断是对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从而判断出设备的具体故障部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些故障问题。在机电设备的检修中,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要对机电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修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根据不同的维修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处理相关的维修任务。笔者在文中首先针对矿山机电设备维修中的故障诊断技术进行分析,总结有效的设备诊断方法,最后,对故障诊断技术在矿山机电设备维修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1矿山机电设备维修中故障诊断技术概述

矿山机电设备的维修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项目,它涉及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运行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机电设备的故障诊断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涉及很多学科的知识,需要工作人员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多加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因此,在实际的机电设备检修中,检修人员需要对每个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故障诊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从而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对于机电设备的维修人员来说,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并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自动化技术水平的持续提高,机电设备在矿山生产作业工作中的影响和作用不断升级,设备运行、设备维护、设备诊断等相关流程造成的设备费用成本不断上升,与此同时,机电设备在矿山生产作业环境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这样特殊的作业环境中,如果节电设备发生故障情况,那么,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企业经济损失,在故障情况比较严重时,还会导致重大人员伤亡事故产生,对企业的正常发展状态具有不利影响。针对上述情况,故障诊断系统具有的故障检测和故障辨别功能受到了高度重视,并且在实际应用期间发挥出了令人瞩目的使用效果,成功地避免了多起风险事故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机电设备的使用安全性。

2故障诊断方法

故障诊断的主要方法是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故障的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诊断,从而确定故障的类型和位置。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温度、湿度等都会有不同的变化趋势,所以在对这些区域的机电设备的维修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种环境的差异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机电设备的性能水平,表现在:(1)对于一些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可以采用简单的检测手段,比如,通过肉眼观察法来判断存在的危险部位,并及时做出处理。(2)针对那些经常发生的事故隐患,要加强检修人员的安全意识,定期开展培训,让工作人员了解自身的不足之处,并且不断地改进维修技术,以保证机械的正常运行。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方法作为一门重要的安全隐患预防科学,涉及多方面的学科内容,并且自身涵盖内容十分复杂,这样的发展现状对学科运用提出了更高的使用要求,只有熟练掌握大量专业设备的维护、运行经验,才能够更好地满足故障诊断方法对使用者提出的操作要求,在机电设备诊断过程中,可以取得应有的作业效果。

3故障诊断技术在矿山机电设备维修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矿山机电设备维修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对机电设备的维修工作进行分析,从而达到对机电设备的故障诊断的目的。在具体应用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检测技术,这样才能够保证机电设备的正常使用。在机械的日常维护和检修中,要不断提高机电设备的保养和检查水平,加强对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确保其可以有效运行和发展。

3.1故障诊断数据处理

故障诊断数据处理是故障诊断技术在矿山机电设备维修中的重要应用,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对机电设备的故障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机电设备故障的因素和原因,然后,对其故障的类型和特点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详细的预防性维修方案,并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地改进维修技术,提高检修效率。例如,在日常的生产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各种方法保证机械的正常运转,从而确保矿山开采的安全稳定。因此,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对于一些容易出现的故障,可以采用简单的方式解决问题,如更换零部件、使用新的材料等。第二,针对机电设备的运行状况,检修人员应该选择合理的维修周期,使其能够长期保持良好的状态。第三,在机电设备发生异常时,工作人员应立即停止该部分的运作。第四,当遇到紧急事故时,应该迅速切断该部件,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第五,当遇到突发的危险信号,如温度、压强等,工作人员必须立刻关闭该部位的操作程序,避免意外发生。第六,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对机电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定期开展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有效的处理对策。

3.2落实故障诊断技术的使用步骤

在机电设备维修过程中,故障诊断技术的使用是重要的环节。落实故障诊断技术的使用步骤,首先要对机电设备的结构进行分析,然后对机电设备的运行情况和工作状态进行观察,最后再根据具体的检测结果确定出故障的位置和种类。例如,在实际的检修中,工作人员要结合不同的机械零部件的性能特点,选择合适的故障诊断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机电设备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在日常的维修作业中,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对电气系统的调试来实现,同时,还需要使其与其他的机电产品的功能相结合,从而达到提升整体的效果效果。但是由于一些原因,会导致整个的机电产品的质量下降,因此就要加强维护的力度以保证其能够正常地运转;另外,还应该注意的是,对于一些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位,一定要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因为这些地方的影响而造成事故的发生。最后,相关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应该注重对相关的配件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并进行解决。

3.3完善系统实施方案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机电设备的维修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项目,所以在进行机电设备的维修时,要对整个矿山的结构和运行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完善系统实施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机电设备的正常使用,减少发生故障的可能性。系统的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机电设备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改进,使其能够满足实际的工作要求。(2)在对机电设备的维修过程中,检修人员要注意对电气的检查和调试,确保检修的质量。同时,企业要注重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使其具备专业的知识水平,从而提高维修的效率;另外,还需要加强机电设备的维护与保养,保证机械的正常运行。(3)在整个机电设备的使用期间,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来执行,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出现故障的现象发生。此外,检修人员和技术人员还要做好定期的检测与试验,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4)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零部件,企业应该制定相应的保护机制,避免意外的产生而影响其他的零件性能的发挥。因此,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企业管理者及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重视这些细节的处理工作,以促进矿山的整体经济效益。

篇5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

1前言

煤炭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之一。煤矿作为煤炭资源开采的根本手段,在保障我国经济发展的持续、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由于煤矿生产环节多、工艺复杂,因此在实现煤矿开采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机电设备的使用和参与,而由于煤矿生产环境的特殊性,经常处于高温、高压、高湿度等综合复杂环境中,使得机电设备在使用、运行过程中常常处于高磨损状态,极易产生故障和使用寿命的减短,造成生产事故和安全事故,对企业造成重要的影响。随着技术水平提升和管理理念的发展,煤炭资源逐渐加大了对机电设备维护和管理的力度,通过采用先进的维修管理模式,大大提升了设备维护的质量和效率,有效的提升了设备的使用质量,保障了煤矿各项生产活动的进行和发展,为煤矿企业创造了巨大的效益。

2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发展历程

我国煤炭资源的开采利用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而设备维护管理工作也是逐步开展,管理模式的发展和改进上经历了许多历程和重要阶段。

2.1事后性维修管理模式

事后性维修管理模式一般是指在煤矿发展构成中,在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方案未定型或完全定型时期,对机电设备的维护保养采用故障后维修管理。其中一方面原因是由于当时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理念和认识的不足,缺乏对机电设备保养维护的知识的了解,将“用”与“修”分开管理,造成了用修分离,使得设备的使用成本、维修成本等都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原因是由于技术水平的落后,由于缺乏相关专业技术以及机电设备厂商在维护与保养上面的封闭,导致煤矿企业在应对实际的设备故障和维护保养工作中,片面依赖于厂商,没有有效的技术手段进行维护、保养工作。由于这两方面的综合作用,导致了一定时期内,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长期处于被动局面,而“事后性”维修管理模式也实属无奈之举。

2.2计划性维修管理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煤矿、机电设备的发展,计划性维修管理模式得到了发展和应用。一方面,由于机电设备厂商间的竞争不断激烈,导致了在机械维护管理的服务上,有所改善,在维护保养工作方面的技术壁垒也有所松脱,在保障机电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的技术上,也有所开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煤矿企业对于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知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实现了在事后维修管理工作的前移。由于认识的提高和手段的提升,煤矿企业对于机电设备的属性和状态有所了解,根据设备所处的环境、运行状态、使用人员等等实际情况,通过对设备使用和维护的各项规范化流程进行严格管理和落实,对机电设备进行计划性的维护管理,在相当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设备故障率,提升了设备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管理的费用和成本。另一方面,由于煤矿管理理念的提升,在机电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方面进行统一,通过专业的机电管理部门和科室对机电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管理工作进行统一管理,保障了煤矿企业对机电设备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2.3预防性维修管理模式

随着管理理念和技术的进一步提升,预防性维修管理模式也如期而至。一方面通过应急和预防思维的建立,煤矿企业的管理不断实现全局发展的统筹管理,通过引入应急和预防理念,在计划性维修管理模式的基础之上,由于煤矿技术能力和技术人才的具备,其通过对机电设备的掌握更加详细,管理更加符合设备的运行实际。通过对设备运行的各类风险、影响因素、所处环境、操作人员等各类因素进行分析,对其可能产生的故障的名称、类型、后果、处置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风险扩大和故障前的维修与保障,提高了设备维修管理的效率、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了设备维护管理的成本。另一方面,随着机电设备市场的不断正规化,在设备出厂检验的严格管理下,机电设备在进行交接的过程随设备带有其使用说明书中包含各类维护保养、故障分析与处理等内容,大大提升了煤矿企业通过自学和操作实现对机电设备及时有效的管理,降低机电设备导致的故障和一场,推动煤矿生产率的提升。

3当前我国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现状

设备维修管理是设备运行的根本保障,有效的设备维修管理是提高设备运行效率,提高设备寿命,减少各类设备事故的根本手段。我国煤矿开采发展历史久远,但科学化的设备维修管理发展历史较短。而在煤矿的整个生产周期上,我国设备维修管理工作占到了设备运行的相当一部分比重,极大的影响着设备的正常运行效率和煤矿经营成本。由于经济水平、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企业规模等各类因素的影响,我国当前煤矿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使用上,非常不均衡,涵盖以上三种模式。我国煤矿以大中型煤矿为主,由于在资金、规模、人才等各方面的优势,其管理水平相对较高,对机电设备的管理也相对重视,因此其管理模式主要以预防性设备维护管理模式为主,部分优秀企业在预防性设备维护管理基础之上进行了新的创新和拓展,实现了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速。此外,政策环境也是大中型煤矿企业各项工作的影响因素,由于国家对于煤矿行业的重视,对于大中型企业的关注,使得对其要求也相对较高,直接导致了大中型企业在设备维修管理模式方面不能落后,必须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不断提升总体管理模式和效果,做好模范带头作用。而部分中小型煤矿,由于资金、管理、人事、政策扶持等方面,导致其在管理水平上有所欠缺,其根本原因也在于高质量的机电设备维护管理部门、人才和工工作需要较大的资金,这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是难以承受的,也因此在我国煤矿标准在部分条款上只对大中型煤矿企业进行了规定,而未对小型煤矿严格要求。也因此,中小型煤矿企业的机电设备维护管理以计划性维修管理模式为主,极其少数的小型煤矿仍然以事后性维修管理为主。

4设备维修管理模式改进意见

随着煤矿的不断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设备维修管理模式也随着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变化,需要引进新的因素、知识和管理内容,不断创新和提高设备维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推动煤矿水平的不断发展。

4.1建立和完善

机电设备维护管理系统,提升设备维修管理效率通过利用现代化计算机技术设备、继电设备、传感设备,以网络为基础,构建覆盖全面的、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机电设备维护管理系统。在计算机内部通过将各类设备的购买和使用情况进行汇总备份,并对其维护保养手册进行数据库录入和备份,使得系统内能够实现对各类设备维护和保养通过提醒和建议来实现维护保养。通过建立以中央控制系统为核心,利用有线、无线传输技术设备,将各类传感设备、机电设备进行有效的连接和沟通,使得中央处理器能够根据系统运行状态进行综合的分析,并提出合理的维修管理建议,指导机修工人工作的开展。

4.2加强和落实

煤矿机电维修部门人员培训,提高人员专业素养提升设备管理模式的改进,其核心在于机电维修部门人员的专业素养的提升,通过理论化的学习和教育,不断提高维修人员的知识能力,提高对设备作业原理、影响因素的分析能力,提升其主管认识能力和理论经验。同时必须强化实践化的管理和工作,通过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实践工作的总结,不断提升维修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同时积极反馈给维护管理系统,以人为工作的实际性,推动系统的不断升级和完善。

4.3不断创新和发展

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推动维修管理工作的发展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模式不是静态的,他是随着技术水平和设备水平的提高不断发展的。各个时期的模式都有自身的缺点,煤矿企业只有不断创新和发展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才能完善和进步,推动维修管理工作的发展。在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理念方面,必须认清维修工作与运行之间的联系,设备维修工作是有效运行的基本保障,脱离了维修工作的设备运行注定是劳资伤财的双损行为。在技术上,不断更新机电维修技术,提高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降低停工损失,提升运行效率。同时,不断提升对新设备的使用,通过对智能化设备的使用,实现智能管理提醒,使得设备运行效果和管理质量的根本提高。

5结语

综上所述,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是煤矿管理的重点内容,对于煤矿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模式也随着实际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也必将在未来突破新的内容,实现巨大的创新,推动我国煤矿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时均龙,王伟,赵慧杰.浅谈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J].中国煤炭,2008(05):59~60.

篇6

机电设备是选煤厂生产的主要技术基础,也是组成生产力的要素之一,是选煤厂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不同类型的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须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管理以及维修保养措施,才能切实的保障设备的性能。神华神东洗选中心下属11个选煤厂,生产系统组成复杂,机电设备种类繁多,按其功用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类型:(1)用于辅助生产的设备,如胶带机、刮板机、泵等。(2)选煤生产工艺类设备,例如破碎机、浅槽分选机、振动筛、离心机、加压过滤机、浓缩机、重介旋流器、磁选机以及跳汰机等。

2选煤厂机电设备维修的现状分析

2.1维修管理制度不完善。当前,选煤厂不断向大型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但选煤厂机电设备维修普遍缺乏完善的维修管理制度,维修过程仍停留在“发现-上报-处理”的粗放式管理模式,缺乏一套完善的制度规范作为支持,这对企业的健康发展极其不利。2.2维修人员素质不过硬。目前,神东洗选中心各选煤厂的机电设备维修主要由各车间的维修工和机械、电气两支维修队伍负责,在管理上并没有按照设备类型组建专业化的维修队伍,因选煤厂设备种类多,型号各异,技术人员无法做到对每类设备维修的专业化和精准化。此外,选煤厂进口设备较多,诸多设备发生故障后需要厂家提供专业维修技术,但选煤厂维修工人大多没有接受过设备厂家的专业化维修培训,维修技术不过硬。2.3维修工艺工具不专业。选煤厂许多设备的维修需要专业的维修工具和特定的维修工艺,专用维修工器具需结合机电设备的制造结构和设计理念制作。当前,一些自制的维修工器具在安全性、实用性、使用性上效果不够好,这也制约了选煤厂机电设备维修质量和效率的提升。2.4设备维修受重视程度不够。选煤厂在生产运行过程中,普遍将重点放在投入和产出,设备维修只作为辅助管理项,受重视程度有限。

3机电设备维修发展新趋势

3.1全面推广应用点检维修制。点检维修制是依据机电设备运行管理理论建立的一套创新管理模式,通过在一定时间内对选煤厂机电设备的某些部位或者零件进行科学定点检查,将检查结果与设备正常运行指标进行比对、分析、评价后,最终得出合理的处置方案。点检维修制可有效保证机电设备的运行安全,使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得到良好的控制和处理,利于降低选煤厂的损失。选煤厂要将主要机电设备的各项运行参数、维修记录进行全面统筹评价,综合分析整合,进而实现点检人员、技术人员、设备操作人员、和检查人员多位一体的维修管理方式。3.2运用故障诊断以及状态监测技术。在机电设备维修的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对故障的事后处理,还需加强对预防性维修的重视,以提升机械的可靠性。当前阶段,单一的技术形式以及维修方式已经无法充分的满足机电设备维修的要求。通过故障诊断技术以及状态监测技术的应用,在机电一体化故障诊断以及在线监测仪器设备的帮助下,选煤厂能够实现对机电设备运行状态的动态监测管理,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应对方案。这样既能够提升机电设备维修的效率,同时还可以使设备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3.3创新维修工艺。在传统的设备维修中,技术人员只是针对具体的故障类型进行恢复性维修,这样很难使机械的性能恢复到故障发生之前的状态,无法实现完全恢复。同时,复性维修的技术含量较低、专业性不强。而创新性维修工艺则是通过先进技术形式的引进,使用新型的材料以及装置对设备故障进行维修,能够使机电设备恢复到最初的性能和状态。由此可见,在科学技术不断更新换代的大背景下,想要有效的提升机电设备的维修效果,延长其使用寿命,必须在维修的过程中加强对新技术的应用,创新维修工艺,切实的提升选煤企业的生产效率。3.4研究绿色维修技术。绿色维修技术更加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选煤厂生产经营存在特殊性,加之维修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在这样的情况下,机电设备的维修工作十分容易产生污染物,同时还存一些潜在的危险因素。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不仅会对选煤厂的生产活动造成影响,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也会给选煤厂的持续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因此,选煤厂在进行设备维修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对绿色维修技术的应用,并对维修作业产生的污染物进行适当的处理,对于更换或拆卸的废旧零件要尽可能的进行再利用。通过上述措施,不仅能够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也能够提升维修作业的安全性,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此外,选煤厂还要在绿色维修技术研发领域加强投入,以促进我国选煤厂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水平的提升。3.5构建智能化机电设备网络维修服务系统。可以将网络信息技术这项技术引入机电设备的维修过程中,构建一个覆盖广泛的机电设备网络维修服务系统,将选煤厂、科研机构、维修厂家以及生产厂家等相关单位纳入其中,实现几方的良好沟通交流。这样不仅有利于维修技术的共享,同时还能促进维修服务效率以及质量的提高。通过网络维修服务系统,生产厂家能够和选煤厂建立紧密的联系,实现信息数据的及时传输,有针对性地开展售后服务,以达到提供优质、快速、全方位服务的目的。

4结语

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规范化和合理化与选煤厂的正常生产运行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前阶段,我国选煤厂机电设备的维修仍旧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例如维修管理制度不完善、维修人员素质不过硬、维修工艺工序不专业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机电设备的维修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因此,必须引进先进的技术形式,创新维修工艺,同时强化对机电设备的管理,推动选煤厂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作者:王永平 单位: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公司

参考文献:

[1]杜杰.浅谈选煤机械维修现状与新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1):128.

篇7

1.1设备改进方面

设备制造厂和设备维修管理部门缺乏信息交流和意见反馈,企业在购买设备后无法将设备使用情况和相关性能反映给设备制造厂商。设备维修管理部门人员缺乏设备售后意见反馈意识,也缺少反馈渠道。这就导致机电设备在使用中才暴露出来的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从而阻碍设备性能的改进和提升。

1.2经济效应方面

传统的煤炭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建立只是单纯地为保障企业安全生产。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的经济效益逐渐发展成为企业的发展核心。传统的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偏向技术管理,而忽略了经济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与现阶段企业的发展重心是相矛盾的。所以传统的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很难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地阻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

1.3技术理论方面

由于我国煤矿企业的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建立较晚,所以在技术理论方面还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现阶段我国煤矿产业中的设备维修管理工作中只是对设备零部件和设备运转方面进行维护,对机电设备的维修缺乏系统地认知和分析。在一些技术理论方面还存在很多盲区,导致在进行设备维修工作时只是基于经验对故障进行表象分析,未能从根本认识和解决问题,给日后的设备运转带来安全隐患。

2煤炭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

2.1事后维修模式

维修管理模式存在很严重的缺陷,但由于以前的生产环境和生产技术限制,大多煤炭企业都只能采用这种“亡羊补牢”式的设备维修方式。在当时煤炭机电设备刚刚被应用到实际开采中,所以技术上略显不足,很难做到事前预防。这也就导致事后维修不能保证修复时间,这种随机性的维修会打乱整个施工的计划和节奏,对整个企业生产效率造成严重影响。

2.2计划性维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设备也得到不断改进,传统的事后维修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用。针对事后维修不能对停机维护时间做出预测的情况,计划维护管理模式的开发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计划维修管理模式的创建是基于机电技术的发展,计划维修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平时对设备的保养。针对不同类型的机电设备特点,提出针对性的计划保养方案,从而一定程度上减小设备故障的发生概率。计划维修管理模式在减少设备故障发生率、延长机电设备使用寿命以及节约成本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整体上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2.3主动维修

主动维修管理模式是伴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研发出来的,通过对机电设备可靠性成分分析,运用计算机技术预测设备故障发生的概率。对可能引发设备故障的成分进行必要的维护,从而降低设备故障的发生概率。主动维修管理模式相比较于传统的设备维修管理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预估性和可靠性,可以有效地杜绝设备故障的发生,并且在维修时无需停机操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在主动维修管理模式的运用上需要注意的是要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同步进行完善,提高对设备故障的预估性。

3对改进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建议

为全面提高我国煤矿开采水平,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是关键步骤之一。根据我国现阶段一些煤炭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方面的改进提出以下几点措施和建议:

3.1完善维修管理制度,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

在完善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制度时应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和特点,对每一个管理环节进行加强监测和管理。同时,相关的管理部门必须提高维修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定期组织维修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使得企业自上而下形成一个严密的安全体系,最终系统的良好运行。

3.2通过工种岗位交叉培养员工的综合素质

煤炭检修部门的员工往往会承担多个机电设备的不同检修任务,因此,根据相关的业务范围,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可以通过适当的工种岗位交叉的方式,满足员工不同程度的专业技能。比如在检修过程中辅以相关专业工种员工作为辅助检修人员,通过模拟练习和岗位交叉的这种新型培训方式,完成培养员工一岗多学的新型业务技能。

4结束语

篇8

【关键词】设备;维修;方式

前言

煤矿机电设备一旦发生故障,还必须由人来完成设备的修理、恢复工作。而这就无法排除人为因素,如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态度、情绪、心理等影响。因此未来的设备将更多地依靠人的能力按既定的程序来进行自我修复,从而出现免维修的机电设备。

1 机电设备维修体制的发展过程

设备维修体制是以生产为中心,为生产服务的一种维修体制,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它由五种具体的维修方式构成。维修预防,维修预防是一种很好的思想,它提倡在产品设计制造阶段就认真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问题,从根本上防止故障和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和避免设备的维修。事后维修,事后维修是设备出了故障再修,不坏不修。对于简单或不重要的设备,可以采用这种维修方式。但对于重要设备来讲,如果采用这种维修方式的话,将会使设备故障增加、维修时间长、维修费用高,是很不经济的。改善维修(技术改造),改善维修(技术改造)是不断利用先进的工艺方法和技术,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改正设备的某些缺陷和先天不足,提高其先进性、可靠性及维修性,提高设备的运转率。任何先进的设备是相对的,总有某些不足之处和可以改进的地方,通过维修同时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使设备更趋于完善。预防维修,预防维修是以加强设备检查为主,设备故障早期发现,早期排除,能大大减少故障的停机时间。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TNPM),TNPM是以设备综合效率和完全有效生产率为目标,以全系统的预防维修系统为载体,以员工的行为规范为过程,全体人员参与为基础的生产和设备维护、保养和维修体制。采用有计划的预防维修可以减少设备的故障,节约大量维修时间和费用,结果逐步形成了预防性维修的概念。生产维修除了坚持日常保养外,还包含以下四种主要维修方式: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改善维修和维修预防。针对不同的设备及使用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维修方式。预防性维修和计划维修是以时间为基础定期对设备进行的大规模检查与修理。

2 机电设备维修的方式

故障维修,又称事后维修,是指设备发生故障后立即停机进行维修的方法。定期维修,又称预防维修或计划维修,是根据固定的设备运行时间或时间间隔进行维修,不论设备状态如何,到一定时间后便停机维修的方法。改进维修,又称技术维修,是通过根本原因分析和采用新技术,实施改进设计和技术改造,从根本上改进设备的性能的维修方法。状态维修,又称预知维修,是根据先进的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提供的设备状态信息,判断设备的异常,预知设备的故障,在故障发生前进行维修的方法。

3 矿山机电设备使用中出现故障的种类和后果

损坏型故障,如断裂、开裂、点蚀、烧蚀、变形、拉伤、龟裂、压痕等。退化型故障,老化、变质、剥落、异常磨损等。松脱型故障,松动、脱落等。失调型故障,压力过高或过低、行程失调、间隙过大或过小、干涉等。堵塞与渗漏型故障,堵塞、漏水、漏气、渗油等。性能衰退或功能失效型故障模式,功能失效、性能衰退、过热等。

4 矿山机电设备故障原因分析及其步骤

故障分析的目的不仅在于判别故障的性质、查找故障原因,更重要的在于将故障机理识别清楚,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以预防故障重复发生。通过故障分析,找到造成故障的真正原因,从设计、材料选择、加工制造、装配调整、使用与保养等方面采取措施,提高机械产品的可靠性。在分析故障时,一般是从故障的现象入手,通过故障现象找出原因和故障机理。由于受现场条件的限制,观察到或测量到的故障现象可能是系统的,如离心泵不吸水;也可能是某一部件的,如离心泵的填料过热;也可能是某一零件的,如轴或轴套表面损坏等。因此,针对产品结构的不同层次,其故障模式有互为因果的关系。故障原因分析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系统分析、结构分析、测试分析,以及有关疲劳、断裂、磨损、腐蚀等各种学科的知识。对故障分析主要包括以下步骤:现场调查,主要包括收集发生故障的时间、环境、顺序等背景数据和使用条件;故障现场摄像或照相;收集和整理故障件的主要历史资料如设计图样、操作规范、验收报告、故障情况记录和维修报告等;对故障件进行初步检查、鉴别、保存和清洗等。分析并确定故障原因和故障机理,主要包括对故障件的无损检验、性能试验、断口的宏观与微观检查等检查与分析;必要的理论分析和计算如强度、疲劳、断裂力学分析及计算等;初步确定故障原因和机理。当每一个故障分析工作做到一定阶段或试验工作结束时,都要对所获得的全部资料、调查记录、证词和测试数据,按设计、材料、制造、使用几个方面是否有问题来进行集中归纳、综合分析和判断处理,提出一个结论明确、建议中肯的报告。

5 矿山机电设备的一般维修

正确处理预防为主计划检修关系,预防为主就是通过机电设备使用中的观察检测,掌握设备运转磨损情况,注意日常维护保养和维修,及时消除机电设备的故障隐患。当磨损达到一定程度就要定期或及时检修,不能拖延,因此要把预防与计划检修结合起来。正确处理生产与检修的关系,设备检修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一些煤矿在生产任务重的情况下,常常忽视检修工作,出现机电设备带病作业,致使事故发生,严重影响生产、安全和进度。正确处理日常保养和定期专业维修的关系。关注机电设备维修的具体工作,根据设备的结构、性能和特点从制定出日检内容、要求和注意事项,对机电设备的检查可分为日检和定期检查。检查的方法可分为感觉、经验性检查和用仪器等科学手段进行检测,机电设备的大修、中修、小修要根据机电设备的具体情况分步骤进行。

6 矿山机电设备维修方式的改进

无形磨损指新的机电设备出现后引起原有机电设备的贬值。一是由于新机电设备的价格降低,引起同种、同类机电设备的贬值;二是新的、性能更好、功能更全的设备出现使原有设备的效能相对降低并发生贬值。技术改造是对机电设备结构局部的改变,从而创新设备的性能,提高生产效率。技术改造是生产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客观要求,根据当前我国矿山企业机电设备普遍老化、科技含量低,进行技术改造要对项目进行全面技术、安全、经济、环境等方面的比较和论证,进行可能性调研,从中选择最佳方案。机电设备的技术更新是用新的机电设备代替旧的机电设备,机电设备的更新不仅仅是指同一型号、同一类型机电设备的更换.而主要的是使用性能更高、更先进的新型设备取代旧设备,从而使生产建立在先进技术和基础上。

篇9

关键词:故障 分析 预防

中图分类号:TD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c)-0156-01

1 机电设备维修的特点

机电设备的维修工作并非是一种单纯的零部件更换的重复性劳动作业,而是通过相应的技术措施和按照相应的技术要求,使设备恢复、达到或是保持其相应的技术性能,并且要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和耐用性,使其发挥最大效能的重要手段。

近几十年来,随着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以及一些先进的测控技术和诊断手段的广泛应用,人们在设备维修理念上有了很大的突破。由以前的故障后维修思想,发展到以预防为主的维修思想,再到后来的以可靠性、稳定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使设备发挥最大效能,使矿山企业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2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的具体技术问题

2.1 分析故障原因,采用适当的维修方法

2.1.1 故障类型

在矿山开采、建设等过程中,矿山机电设备被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应用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施工工艺,外部环境,机器材料等因素,而这些就促使该设备中的零部件出现磨损的现象,同时在技术方面也将会出现劣化的状态,这样就会使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其中故障类型包含了以下几类:(1)失调型故障。其中故障有部件之间的间隙偏大或是偏小,存在外部干涉,运动过程中失调,机器内部的压力出现异常等方面;(2)老化型故障。其中故障有零件的编织,外皮的剥落,管线的老化等方面;(3)堵塞与渗漏型故障。其中故障有漏水/气,渗油,漏电,油路堵塞,短路等现象;(4)性能衰退或者功能失效故障。其中故障有过热,功能失效,性能衰退等方面;(5)损坏型故障。其中故障有腐蚀、断裂、开裂、变形、龟裂、压痕、拉伤等方面;(6)松脱型故障。其中故障有脱落、两零件的松动等方面。

2.1.2 故障原因及分析

(1)对机电设备进行故障分析,其主要目的不仅在于判别故障的性质、查找故障原因,更重要的在于将故障机理识别清楚,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以预防故障重复发生。通过故障分析,找到造成故障的真正原因,从设计、材料选择、加工制造、装配调整、使用与保养等方面采取措施,提高矿山机电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保障机电设备的正常使用。

(2)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主要是收集和整理设备故障发生的时间、环境以及顺序等方面的使用条件和数据;同时也对设备故障零件的历史资料、操作规范、验收报告、设计图样等方面进行收集,还对故障的维修报告和记录也进行相应收集;对事故现场进行照相和摄影收集;对故障件进行初步检查、鉴别、保存和清洗等。

(3)分析并确定故障原因。

分析确定故障原因和机理,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计算等多种手段综合进行。首先要根据故障的不同实际情况,对故障零件进行宏观与微观检查、性能试验、无损检验等检查与实验,然后进行理论分析和数据计算,如疲劳、强度计算,断裂力学分析及计算等,通过计算数据,可初步确定故障原因和机理

(4)结果。

当每一件故障分析工作做到一定阶段或试验工作结束时,都要对所获得的资料、记录、测试数据,按设计、材料、制造、使用几个方面来进行集中归纳、综合分析和判断处理,提出一个结论明确、建议中肯的报告。以备日后改进工作、整理资料、交流经验。

2.1.3 设备维护的着重点

正确处理生产与检修的关系。设备检修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一些矿山企业在生产任务重的情况下,常常忽视检修工作,出现机电设备带病作业,从而导致事故发生,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

正确处理预防为主与计划检修的关系。预防为主就是通过机电设备使用中的观察检测,实时掌握设备运转的磨损情况,注意日常维护保养,及时消除机电设备的故障隐患。当磨损达到一定程度就要定期或及时检修,不能拖延,将故障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2 零配件的重要性

目前,配件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众多,质量根本得不到保证。将这些不合格的配件更换到机电设备上,不但影响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还会产生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在配件更换前,要对配件质量进行必要的检查测试,以确保新配件质量符合性能要求。

在维修过程中,由于维修人员没有充分重视零配件的质量和型号,对设备原理和结构不了解,忽视了配件型号不同等现象,出现了配件代用错用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机电设备的运行和技术性能。因此,在设备维修时,应使用相同型号的配件,避免其它型号的代用和错用。

3 设备故障的预防措施

(1)加强职工专业技术培训,提高职工专业技术水平。各类机电操作人员在上岗前要经过专业技术培训,持证上岗,按章操作,严禁无证上岗。要做到“三懂”“四会”,(即:懂设备原理、设备构造、设备性能;会使用、会维修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机电设备严禁超负荷运转。

(2)加强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安装设备必须按照技术说明书(或规程)规定的程序、方法和要求进行,安装过程中的所有数据都要有详细的记录,安装完毕要严格验收,验收合格后方能移交使用。机电设备维修人员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做到眼勤、嘴勤、手勤,即:勤观察、勤说话、勤维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必须对设备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实行日常与定期维护保养相结合,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和磨损程度,针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

(3)对发生的各类机电事故,无论时间长短、性质轻重、责任大小,都要认真组织技术人员和当事人分析事故原因并制定整改措施,使职工受到教育,杜绝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4)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先进设备。以较为先进以及低耗能的新型现代化机电设备来代替原来的陈旧设备。组织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技术创新改造,使设备更加适应本企业的实际需要,提高设备的性能和效率。

4 结语

总之,矿山机电设备的维修和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课题,除了要把好维修、管理、预防关之外,还必须要求各级机电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及相关人员之间明确责任,齐抓共管。只有持之以恒,真正做到“预防为主”,就一定能够杜绝重大机电设备事故的发生,保障机电设备安全优质高效地为我们的生产服务。

参考文献

[1]万长慈.煤矿机电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9.

篇10

【关键词】机电 设备 维修 管理

引言

机电设备是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自动化装备,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其应用获得了不断地推广。机电设备在应用中不断地朝着自动化、综合化、连续化、精密化和柔性化等方向发展,切实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发展动力。针对机电设备发展应用,不仅仅是设计和制造出更加优良的设备,而且有机地维护好设备,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意义重大,对于企业的安全化生产和经济效益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通过分析机电设备的应用和发展现状,分析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维护和管理措施有着重要的意义。关于机电设备维护管理方面的研究,相关专家提出了许多具有参考价值的理论知识,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工业发展的新形势,提出更加符合实际,切实有效的理论成果。

一、机电设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机电设备已经深入到我国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基于计算机技术,信息化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设备随处可见。然而,在几点设备大范围应用的过程中,出现了影响设备正常工作的各种因素,从而产生了许多问题,具体如下:

(1)设备缺乏日常维护和管理

对于正常工作的机电设备,采取日常维护维护措施才能保证其正常的工作寿命和工作质量。目前,存在某些机电设备缺乏维护和管理,只有故障出现了才会进行管理和维护,这就严重影响了其正常工作,造成经济损失和带来生活不便。

(2)设备缺乏正确的使用指导

随着机电设备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正确使用机电设备成为了重要挑战。在极端设备性能正常的情况下,由于不熟悉设备的使用规律导致出现故障经常可见。此外,某些操作人员存在严重失误性操作,导致机械不能正常工作甚至发生事故,成为安全隐患。

(3)机电设备工作环境缺乏规范

机电设备只有在符合其使用说明的环境下才能发挥出其最佳性能,创造最优的生产效益。机电设备的工作环境包括工作温度、干净度、湿度和噪声等情况,这些因素对于设备的正常工作起到决定作用。然而,由于缺乏强制性的使用规范,在非正常环境下的机电设备工作易引起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工作环境规范是机电设备正常工作的基本保障条件。

二、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1、机电设备的管理维护

1.1坚持系统管理的思想

对设备实行全过程管理。传统的设备管理一般集中在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维修工作上,而系统管理要求对设备的先天阶段(制成之前)和后天阶段(制成之后)进行系统管理。如果设备设计制造上又缺陷,单靠后天的维修时无济于事的。

对设备采用的维修方法和措施要系统化。在设备的设计、建设阶段,就要认真考虑设备的使用需求,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把机自系统整个使用周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的分析、综合的管理,以求得设备的最佳效益,形成了以设备医生作为管理对象的完整的维修体系。

1.2设备的日常维护

加强设备的计划预防维护,采用以设备分类为依据,以日常巡检、定期维护为基础的预防维修;对那些重复性发生故障的部位,针对故障发生的原因采取改善维修,以防止同类故障的再次发生;要找出影像设备质量的关键因素,采取措施把质量缺陷减少或消灭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从管结果变为管因素。要建立设备状态监控,提高系统的维护成效,尽量减少维修费用,保证设备的完好率最高。

2、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及其对策

摩擦和磨损涉及的科学技术领域甚广,特别是磨损,他是一种微观和动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机械零件不仅会发生外形和尺寸的变化,而且会出现其他各种物理、化学和机械现象。零件的工作条件是影响磨损的基本因素。这些条件主要包括:运动速度、相对压力、与防护情况、温度、材料、表面质量和配合间隙等。

以摩擦副为主要零件的机械设备,在正常运转时,机械零件的磨损过程一般可分为磨合(跑合)阶段、稳定磨损阶段和剧烈磨损阶段。

3、粘着磨损

粘着磨损又称粘附磨损,是指当构成摩擦副的两个摩擦表面相互接触并发生相对运动时,由于粘着作用,接触表面的材料从一个表面转移到另一个表面所引起的磨损。

3.1粘着磨损机理

擦副的表面即使是抛光得很好的光洁表面,但实际上也还是高低不平的。因此,两个金属零件表面的接触,实际上是微凸体之间的接触,实际接触面积很小,仅为理论接触面的1%~1‰.所以即使在载荷不大时,单位面积的接触应力也很大,如果当这一接触应力大到足以使微凸体发生塑性变形,并且接触处很干净,那么这两个零件的金属面将直接接触而产生 粘着。当摩擦表面发生相对滑动时,粘着点在切应力的作用下变形甚至断裂,造成接触面的损伤。这时,如果粘着点的粘着力足够大,并超过摩擦接触点两种材料之一的强度,则材料便会从该表面上被扯下,使材料从一个表面转移到另一个表面。通长这种材料的转移是由较软的表面转移到较硬的表面上。在载荷和相对运动作用下,两接触点间重复发生“粘着剪断在粘着”的过程,使摩擦表面温度显著升高,油膜破坏,严重时表层金属局部软化或熔化,接触点产生进一步粘着。

在金属零件的摩擦中,粘着磨损是剧烈的,尝尝会导致摩擦副灾难性破坏,应加以避免。但是,在非金属零件或金属零件和聚合物间构成的摩擦副中,摩擦时聚合物会转移到金属表面上形成单分子层,凭借聚合物的特性,可以提高耐磨性,此时粘着磨损则起到有益的作用。

3.2减少或消除粘着磨损的对策

摩擦表面产生粘着是粘着磨损的前提,因此,减少或消除粘着磨损的对策就有两方面。

控制摩擦表面的状态主要是指表面自然洁净程度和微观粗糙度。

摩擦表面越洁净,越光滑,越可能发生表面的粘着。因此,应当尽可能使摩擦表面有吸附物质、氧化物层和剂。例如,油中加入有形添加剂,能有效地防止金属表面产生粘着磨损;而大气中的氧通常会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性氧化膜,能防止金属直接接触和发生粘着,有利于减少摩擦和磨损。

控制摩擦表面材料的成分和金相组织材料成分和金相组织相近的两种金属材料之间最容易发生粘着磨损。这是因为两个摩擦表面的材料形成固溶体的倾向强烈,因此,构成摩擦副的材料应当是形成固溶体倾向最小的两种材料,即应当选用不同材料成分和晶体结构的材料。此外,金属间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粘着磨损性能,因此也可选用易于在摩擦表面形成金属间化合物的材料。

4、磨料磨损

磨料磨损也称为磨粒磨损,他是当摩擦副的接触表面之间存在着硬质颗粒,或者当摩擦副材料一方面的硬度比林一方面的硬度大得多时,所产生的一种类似金属切削过程的磨损。他是机械磨损的一种,特征是在接触面上有明显的切削痕迹。在各类磨损中,磨料磨损约占50%。是十分常见且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种磨损,其磨损速率和磨损强度都很大,致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能源和材料大量消耗。

根据摩擦表面所受的应力和冲击的不同,磨料磨损的形式可分为錾削

式、高应力碾碎式和低应力擦伤式三类。

4.1磨料磨损机理

磨料磨损的机理属于磨料颗粒的机械作用,磨料的来源有外界砂尘、切削侵入、表面磨损产物、材料组织的表面硬点及夹杂物等。

微量切削认为磨料磨损主要是由于磨料颗粒沿摩擦表面进行微量切削而引起的,微量切削大多数呈螺旋状、弯曲状或环状,与金属切削加工的切削形状类似。

压痕破坏认为塑性较大的材料,因磨料在载荷的作用下压入材料表面而产生压痕,并从表面上挤出剥落物。

疲劳破坏认为磨料磨坏是磨料使金属表面层受交变应力而变形,使材料表面疲劳破坏,并呈小颗粒状态从表层脱落下来。

断裂认为磨料压入和擦划金属表面时,压痕处的金属要产生变形,磨料压入深度达到临界值时,伴随压入而产生的拉伸应力足以产生裂纹。在擦划过程中,产生的裂纹有两种主要类型:①垂直于表面的中间裂纹;②从压痕底部向表面扩展的横向裂纹。当横向裂纹相交或扩展到表面时,便发生材料呈微粒状脱落形成磨削的现象。

4.2减少或消除磨料磨损的对策

磨料方面磨料磨损与磨料的相对应读、形状、大小(粒度)有密切的关系。磨料的硬度相对于摩擦表面材料硬度越大,磨损越严重;呈棱角状的磨料比圆滑状的挤切能力强,磨损率高。实践与实验表明,在一定粒度范围内,摩擦表面的磨损量随着磨粒尺寸的增大而按比例加较快地增加,但当磨料粒度达到一定尺寸(称为临界尺寸)后,磨损量基本保持不变。这是因为磨料本身的缺陷和裂纹随着磨料尺寸增大而增多,导致磨料的强度降低,易于断裂破碎。

摩擦表面材料方面,摩擦表面材料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如硬度、断裂韧度、弹性模量等)与磨料磨损有很大关系。在一定范围内,硬度越高,材料越耐磨,因为硬度反映了被磨损表面抵抗磨料压力的能力。断裂韧度反映材料对裂纹的产生和扩散的敏感性,对材料的磨损特性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综合考虑硬度和断裂韧度的取值,只有两者配合合理时,材料的耐磨性才是最佳。

5、腐蚀磨损

在摩擦过程中,金属同时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反应或电化学反应,引起金属表面的腐蚀剥落,这种现象称为腐蚀磨损。它是与机械磨损、粘着磨损、磨料磨损等相结合时才能形成的一种机械化学磨损。因此,腐蚀磨损的机理与前述三种磨损的机理不同。腐蚀磨损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磨损过程,经常发生高温或潮湿的环境下,更容易发生在有酸、碱、盐等特殊介质的条件下。

按腐蚀介质的不同类型,腐蚀磨损可分为氧化磨损和特殊介质下的腐蚀磨损两大类。

5.1氧化磨损

除金、铂等少数金属外,大多数金属表面都被氧化膜覆盖着。若在摩擦过程中,氧化膜被磨掉,摩擦表面与氧化介质反映速度很快,立即又形成新的氧化膜,然后又被磨掉,这种氧化膜不断被磨掉又反复形成的过程,就是氧化磨损。

氧化磨损的产生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①摩擦表面要能够发生氧化,而且氧化膜生成速度大于其磨损破坏速度;②氧化膜与摩擦表面的结合强度大于摩擦表面承受的切应力;③氧化膜厚度大于摩擦表面破坏的深度。在通长情况下,氧化磨损比其他磨损轻微的多。

5.2减少或消除氧化磨损的对策

控制氧化膜生长的速度与厚度在摩擦过程中,金属表面形成氧化物的速度要比费摩擦时快得多。在常温下,金属表面形成的氧化膜厚度非常小,例如铁的氧化膜厚度在1~3mm,铜的氧化膜厚度约为5mm。但是,氧化膜的生成速度随着时间而变化。

控制氧化膜的性质金属表面形成的氧化膜的性质对氧化磨损有总要影响。若氧化膜紧密、完整无孔,与金属表面基体结合牢固,则有利于防止金属表面氧化;若氧化膜本身性脆,与金属表面基本结合差,则容易被磨损掉。

结束语:

机电设备故障维修管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为了促进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应该加大力度投入,保证机电设备在复杂危险的环境能够安全高效的运行,保证企业工作的有序进行,提高机电设备的使用周期以及机电设备的质量,将会减少企业维修管理等的费用支出,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立足,更快更好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刘 艳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分析[J] 科技传播 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