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与学科教学范文

时间:2023-12-25 17:48: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核心素养与学科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核心素养与学科教学

篇1

学科教学是传统思想下教师对本学科的定位,其焦点指向所谓的“核心知识”与“核心能力”。教师的课堂教学常表现为缺乏活力、缺少情感,死板而僵硬的知识讲解、训练和考查。学科教学常被窄化为“知识教学”或“解题能力教学”,这与当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背道而驰的。而学科教育的焦点是“核心素养”,它要求教师在传授本学科知识、培养本学科能力的同时,必须强化学科“育人”的功能,学科知识与能力的传授,只是“育人”的途径。因此,让学生学会学科知识的同时,学科教育更强调学生人文底蕴的沉淀和科学精神的建立,更要求学生要学会学习,学会担当,学会创新。

学科教学到学科教育是一种升格,也是一种跨越。一是体现在课程的设计上,教师要突破学科本位观,建立大学科、跨学科观。比如语文教师可以设计民俗课、时事课、戏剧课、名画课;数学教师可以设计数学故事课、数学时政课、数学建筑课,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课程中,不仅学会学科知识,运用学科知识,而且能在学科跨界中开阔视野、发展思维。二是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教师要打破“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建立“生与文本、生与生、生与师、生与心灵”的多种对话模式,让学生在多种互动中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质疑、学会接纳。三是在课堂效果的呈现上,不追求试卷的满分,而追求学生精神面貌的改变;不追求消灭问题,而是希望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冲破学科教学,跃升到学科教育,对很多教师来说是一个阵痛,但更是一种突围。

二、设计学习项目:变“纸上谈兵”为“情境教育”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研究员柳夕浪指出:“将学科知识尤其是那些核心知识嵌入真实情境之中,特别是设计成具有实际意义的学习项目,是未来课堂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着力点。”“具有实际意义的学习项目”的设计,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柳夕浪指出,以往中小学教材上的知识一般都做了“去情境化”处理,知识形成的背景、过程等真实、具体、生动的细节被大大简化,剩下了由特定符号、术语所表达的概念、定律、原理及支撑这些概念、定律、原理的“事实”,甚至包括一些人为编造的“事实”。这些处理突出了基础、主干,排除了非本质因素的干扰,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但这种过度简单化,易造成书本知识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脱节,给人纸上谈兵的感觉,让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意义与价值。把抽象的、去情境化的知识从一个人传递给另外一个人,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养成。

学习项目的改变,其根本在教育管理部门。当然,教师可以在本学科的教育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改变。比如同一道数学题,教师可以表述为:“已知:三棱锥A-BCD中,AB=8 BC=6 AC=10 BCBD ∠BCD=45° 求证:AB面BCD。”也可以表述为:“有一根旗杆AB高8米,他们的顶端A拉两条长10米的绳子,拉紧绳子并把它的下端放在地面上两点(和旗杆不在同一直线上)C、D,如果这两点都和旗杆脚B的距离为6米,那么旗杆就和地面垂直,为什么?”也可以表述为:“现将一根高8米的旗杆AB竖立在操场上,它的顶端A挂一条长10米的绳子,现有一条皮尺,请你检验一下旗杆是否与地面垂直?为什么?”――第一种表述就是剥离所有生活情境,干瘪瘪的学习项目,学生学习它,味同嚼蜡;第三种结合生活情境的表述,富有挑战意味,激发学生兴趣,开动学生脑筋,最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提高思维层级:变“低阶思维”为“高阶思维”

人的思维分为低阶思维和高阶思维。低阶思维又称低效思维,指缺少辨析与判断或者识别的思维,在行为人的意识或精神上几乎没有任何对于眼前客观情况进行调查或探索的欲求。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它在教学目标分类中表现为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而每个学科又都有不同的层级,比如语文学科按能力层级分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个层级,数学按知识与技能目标分为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维、数学精神与文化四个层次。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把学科教育的重心后移向高阶层级,重点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以语文学科为例,语文教师不仅要关注文字、文段、文章低阶层级的讲解,更要侧重言语背后文学、文化、文明高阶层级的学习。比如教师讲《咏梅》这一首诗歌,不能仅讲授诗的意思,更要让学生研究古诗词中关于“咏梅”的文学现象,以及背后所反映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梅”文化,且在“梅”的刻画中分析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偷笱Ц街凶龉一个“彰显语文教育人文性的实践研究”,研究以“中华古诗文阅读”为载体,引导学生阅读“儒家的理想人”“道家的理想人”“魏晋时期‘觉醒’的人”“明代寻找真我的人”“近代寻求真理的人”“现代寻求解放的人”“当代走向世界的人”等,系统地理解和感悟中国人的精神,破解如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学生情感的难题,强调中华经典阅读与“单元贯通”写作。这样的学科教育与研究,着眼学科的高阶层级,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自然也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四、重构评价体系:变“单一分数”为“多元开放”

篇2

关键词:语文 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 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0-0171-01

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要加快“核心素养体系”建设。所谓核心素养,即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核心素养,究其本质是新时期所需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基本标准。那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什么?综合各大教育学刊的理论,概括为听说读写思,是知识积累、思维能力、审美品质等的有机整合。如何将核心素养这一理论体系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是值得当下每一位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奠定了语文素养的基础,是指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通过对语言文字进行积累整合,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言语体验,使其能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进行正确有效的沟通交流。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工具性”又着重强调交际工具,这就把语文学科教学的首要任务锁定在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上。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阅读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思维能力与思想水平的提升。要求学生在对语言文字和文学形象产生直觉体验的基础上,能够通过感悟、联想、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运用基本的语言逻辑规律,分析归纳、概括整合获取的文学信息,丰富自己对生活和文学的感受与理解,并自觉反思和重建自己的言语活动经验。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对于审美客体的情感领悟和欣赏评价能力以及创造美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美,鉴别赏析不同时代背景下不同风格的文学名作,汲取其中蕴含的思想以及语言特点,并运用自己的言语经验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审美体验。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而其中的人文性就包含了文化。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认同、继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理解、借鉴其他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树立文化意识,根据已有的言语经验,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开阔文化视野,包容和借鉴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同时在传递本民族文化的时候能够增加或者摒弃一些东西。

二、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教学策略

(一)重视阅读

文学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阅读教学中的阅读材料主要以课本为主,切忌让学生漫无目的地读,要从某一点切入,深入下去。譬如读《春》,就让学生感受富有韵味的语言;读《爱莲说》,就让学生W习托物言志的手法;读《背影》,就让学生体会父子情深。教材中涉及课外的地方教师要做好拓展延伸的工作,若是能引领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更是可收“一石多鸟”之效。例如在学生学过了《爸爸的花儿落了》之后,引导学生去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如此长期坚持,对于开阔学生阅读视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大有裨益。

(二)重视思考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好的课堂,重要的评价标准之一,就是学生的有效思考。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假问题、浅思考的现象却屡见不鲜。教师由于担心学生掌握不到位,或者课时少、时间紧,便不给学生思考的机会,甚至小组合作学习等也只是流于形式。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做到讲清楚,又不能全都讲清楚。“求异”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语文学科中的问题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教师若过分强调统一的标准答案,就会打击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提供给学生轻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给予适当的鼓励,让学生乐于思考,乐于分享自己的见解。

(三)重视表达

语言与思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更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随着学生知识视野的逐渐开阔,他们会迫切地想运用丰富的言语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应该抓住此时学生“想说”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书面表达能力的途径也有很多,最有效的就是读写结合,如课上的续写仿写等。

三、结语

总之,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必经之路,教师要在领悟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之上进行课堂教学,着眼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升,创设健康轻松的语文情景,帮助学生扎实文化基础,健全思维品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35.

[2]何方.论“语文素养”[D].浙江师范大学,2005:16-17.

篇3

关键词:学科素养;小学数学;抽象性;推理性

数学思想是数学逻辑结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数学思想,能够使数学教学工作更富有生机,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从而使数学教师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工作。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应该加强对数学思想的融入。

一、小学数学中数学教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在我们国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学思想一直以来都受到广大数学教师的关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也不例外。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学思想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一)改革开放初期

在改革开放发展的初期,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教学思想得到了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育部将“小学算术”课程更名为“小学数学”。小学生能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学习到一些先进的数学思想,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二)21世纪初期

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政治、文化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义务教育也将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将数学方法和内容作为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加强对数学思想的认识,以便能够更好地获得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学思想在这个过程中融入了更多新课程标准的内容,使教学工作变得更重视学生的发展。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工作时,也应该充分考虑到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并站在教书育人的层面进行考虑,使数学学科教学更多涉及学生的实际生活,也充分考虑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二、从学科素养和育人层面对小学数学教学思想进行分析

1.小学数学教学思想中的抽象性

从数学学科的素养层面分析,小学数学教学思想中的抽象性是十分显著的,教学思想的抽象性能够将数学问题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其抽象性的具体表现就是,具有相同量的两个不同事物,可以采取相同的数学方法进行解答。

从育人层面看,数学教学思想的抽象性,能够让学生在理解数学问题的抽象性的过程中,让学生站在数学问题的角度,对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观察和把握。将数学教学思想中的抽象性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让小学生从精彩的事物中将有效的数学量进行提取,并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将数学问题中的其他干扰问题进行排除,加强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例如:本人在“认识线段”的教学中,拿出弯曲的毛线问:能把它变直吗?谁来试一试?有学生握住毛线的两端,轻轻一拉,就变直了,进而将线段的定义引入: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直直的一段就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2.小学数学教学思想中的推理性

数学学科本身就是一门推理性较强的学科。数学学科能够凭借推理进行判断,并证明自己的结论。数学学科的推理性也体现了它的育人价值。小学数学中的推理,很多时候就是进行数的运算,这个过程会让小学生积累新的经验,并掌握新的知识,得出新的结论。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本人并不要求自己的学生都能够拥有较强的数学推理能力,但是站在学科核心素养和育人的层面,本人相信,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能够帮助学生突破常规知识中的局限性,进而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如:在学习“可能性”的相关知识时,本人让学生进行了以下判断:(1)太阳在西方升起;(2)三天后下雨;(3)2020年的2月有29号。这里的(1)是绝对错误的,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太阳不可能从西方升起,所以无可能性;(3)可以借助闰年的计算公式,2020能被4整除,所以是闰年,闰年的2月有29天,所以(3)是正确的,有绝对的可能性;(2)因为是对天气的判断,所以不一定会发生,但也有发生的可能性。

3.小学数学教学思想中的数学模型思想

小学数学教学思想中的模型思想,主要是在学生理解数学思想的基础上进行的。将数学知识与外界事物进行联系,就需要用到数学模型思想。这个过程是先从现实生活或者教学情境中将所包含的数学问题抽象出恚并利用数学知识建立关系,完成建模过程。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教学工作的质量。例如:在学习“数对”时,本人为每个学生发了一张座位票,座位票上写着座位的行和列,要求大家能按老师安排的座位,对号入座。由“行”和“列”所组成的座位号就是数对。这就对“数对”的初步定义进行了介绍。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思想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养成有着重要作用,也有着其独特的育人价值。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数学教学思想的分析和使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还需要广大同仁共同努力,不断进行新的探索。

参考文献:

[1]范叶飞.学科与生活:学校体育课程的二维向度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16.

[2]管娅萍.小学数学教学智慧形成原因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

[3]曹培英.从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育人价值看数学基本思想[J].课程・教材・教法,2015(9):40-43,48.

篇4

一、教师应认识到对教育和教学的深层意义

“教育就是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知识之后仍然被学生记得的东西。”这是吴星教师在进行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建构为主题的讲座时说的一句话,听后我觉得特别受启发。在我们的教学中,总是会为了高考这个大目标对学生进行不断的知识灌输,却忘了思考教育教学真正的意义。教师的职责不是教学科,而是教学生。知识固然重要,可更重要的应该是我们通过教学让学生获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视角,这种能力的获得和发展才是影响学生一生的。因此,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思考,教育到底是什么?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一些什么东西?而我们目前又教了什么?这些问题都是我在以后教学中需要不断思考和改进的。

二、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进行化学课堂教学

学生在特定的任务或情境中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或品质就是构成“核心素养”的表现。在化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在于教师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和选择,情景创设和选择角度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化学学科观念,而这种学科观念是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反观我们多数一线化学教师的化学课堂教学,一直忽略了情境选择的重要性,在新课的学习过程中,仅仅为了引起学生一时的关注,呈现给学生一些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化学的“过”,这种不恰当的情境选择,恰恰是造成学生恐惧化学和厌恶化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教师呈现的是一个真实、合理的问题情境,那么学生在面对时就会将课堂和生活联系起来,建立起一种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正确的学科观念。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积极思考不断探究,因为这块内容对他的生活是有用的,是有实际意义的,不是虚浮空洞的单一知识点。加上教师的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方法和技能不是我们用分数可以衡量的。因此,化学课堂教学情境的设置一定是真实合理的,同时问题情境的设置应该具有延续性,是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被提出和用到的,而不是达到吸引学生眼球的目的后就可以置之不理的。

三、重新认识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意义和功能

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实验的地位和功能并没有被突显出来。很多情况下,教师简单地认为化学实验不过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一种方式,所以设计的实验探究过程也不过是按照既定的实验结论而进行的实验验证和演示。当教师在教学中遇到一些与预想设定不同的现象,而自己的学识和能力又有限到不能解释这种差异时,总会含糊敷衍过去,这些情况对学生造成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同时对学生认识化学学科本质和帮助学生建立“基于证据的推理”观念更是有害无益。现在细细反省,觉得作为化学教师的我们也许连化学是什么都没有搞清楚,更别提对化学实验的正确认识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人们认识和了解化学也是通过不断的科学实验达到的。因此,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知识体系中的意义不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这么简单的。实验过程中所包含的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以及化学观念和应用才是化学实验真正应该交给学生的东西。

四、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知识

时代是在不断进步的,知识也是随着世界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很多知识具有发展性和不确定性。而我们却局限在高考,局限在自身能力水平上,将不确定的知识内容绝对化地呈现给学生而并不对由此产生的结果加以审视和分析。只有当教师意识到知识的发展时,才能意识到自己专业知识存在的局限性,才会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来拓宽自己的眼界,最终通过“教、学、研”的结合达到使自己成长,让学生思维得到拓展而不至于被局限的目的。

总之,在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教育所关注的早已不仅是分数了,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除了知识以外的重要品质和能力才是我们一线化学教师应该深思的。

参考文献:

[1]常素芳.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强化素质教育的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4(3Z):206.

[2]舒畅.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功能的再认识[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1.

[3]王后雄.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J].化学教学,2008(7):27-32.

篇5

1、人文素养。必须具备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要掌握比较宽厚的语文学科知识。

2、教育素养。教育理论素养、语文教育能力素养及语文教学研究素养等方面。

3、科学素养。对科学知识的了解、科学过程和方法的掌握及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4、创新素养。要有引导创新意识,其核心是推祟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

5、信息素养。它包括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

6、美学素养。懂得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知识,具有美的感知能力,美的欣赏能力,美的表达能力。

篇6

关键词 初中英语 核心素养 阅读教学 培养

新课改背景下怎样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是每一位英语教师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教师应在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反思中总结出切实有效的方法,从而建构和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助推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丰富立德树人的德育实践。新课标明确提出:英语课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从知识与技能(理解与表达)、过程与方法(语用与语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与文化)三个维度呈现,三个维度相互关联,共同促进学生形成英语学科素养(马林,2015)。英语阅读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助推学生语言核心素养的形成,并且能够更加完善和升华其核心素养。

一、阅读有效题材,助推学生的文本理解与表达

文本的有效信息包括文本主题背景、文本主旨核心信息、文本内涵信息等方面。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本特点带领学生有效开展生生互动,在学生间的互动和参与中,提升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现行教科书上提供的阅读材料都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可读性较强。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较为流畅地理解文本。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指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更要引导学生利用预测、分析、推断、总结、评判、质疑等思维方法,拓展文本内涵,提升思维层次。譬如,《新目标英语》八(上)Unit 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课的Section B第二课时,课型定位为阅读课。三篇短文结构紧凑,语言严谨、地道。文本的条理性强,但有一些生僻词汇,为学生理解文本造成一定的障碍。文章采用对比的手法学习比较级,比较贴近生活,可读性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并设计了如下表格(见表1)。此表格是文本信息的高度概括,此任务使用了表格填空形式,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推理判断法进行阅读,让学生学会推理把握文章主题,推断作者的态度及写作意图,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弄清文章脉络和主旨,理解全文。学生在表格的提示下,较为准确地给出了答案。

教师要选好题材,布置好生生讨论的任务,分工明确,紧密联系课文内容,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目的是巩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问题应具有拓展性。在师生互助、生生互助和产出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争先恐后发表自己观点的热情,助推良好课堂氛围的形成。由于很多文章题材都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因而在活动中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激发学生的表达热情和对语言的感悟(马林,2015)。

二、设计分层阅读,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与语感

分层阅读式教学是一种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落到实处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其实质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从而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在英语课堂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不同,教师在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后,学生互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对文本内和文本外的语用能力和语感。教师根据学生的多次阅读成绩进行具体分析,把所教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为能力阅读生,B层为中等阅读生,C层为障碍阅读生。对A层次的学生而言,教师要鼓励他们在掌握文本基本内容后提升对语用的操练;对B层次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夯实基础性内容,并适当提升语感的操练;对C层次的学生,教师应加大基础性知识重现率的操练。教师在带领学生分析文本时应从低点导入,分类指导,分层次设计教学活动(马林,2015)。

为了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在处理文本时采用阶梯式提问方式,即设计不同层次的一些问题,让学生从识记文本基本内容到领会文本中心思想,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分析和评价文本中的观点,最后结合自己的观点,形成创造性的新思维(桑力华,2016)。以九年级Unit 11 Sad Movies Made Me Cry.Section A 3a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阶梯式问题,促进学生发散和拓展思维。

(1)Why does power not make the prince minister happy?

(2)Why does money not make the banker happy?

(3)Why does fame not make the singer happy?

篇7

核心素养是学生必备的一种重要的品格和能力。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会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对教师所讲解的研究方法以及思考方式有一定的了解,学生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对理性思维的尊重和向往的精神,会更加理解科学的内涵,进而形成有助于今后发展和社会需要的最根本的知识储备和工作能力。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可以产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对待他人会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态度。在人生价值上也会有不同看法。核心素养是国家制定课程的最基础和最根本的参考。同时它也是国家教育目标的具体表现。总体来说,核心素养就是知识和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微课是一种时间比较短,内容也比较少的课程。在当今这个时间如此宝贵的时代,微课成为一种方向和潮流。使用微课可以使用很少的课堂的时间来大幅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些特点都使得微课成为教学的一种发展的方向。微课对学生综合核心素养的提升有显著的效果,在课程的不同阶段使用微课都会产生明显的效果,其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和认知,并且促使学生进行深入的理性的思考。

二、微课在课程的不同阶段投放的作用

1.课前投放微课,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在上课之前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对于提高课堂的效率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的小学生都没有提前预习的习惯。如果在课前使用微课,来为学生播放短视频,通过对学生进行定向的启发和引导,来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习的课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学生还可以通过短视频对本节课的重点有一个基本的掌握。这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对学生知识点的突破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课前预习的良好的习惯,。教师在制作微课的时候,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把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巩固,以内化突破。不仅如此,在进行微课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将知识点梳理清楚,然后把它们分门别类规整好,在准备微课的过程中,应该把课程的重点进行重点讲解,并且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对视频进行投放。教师可以选择在本次课结束之后,在这个时间投放下节课的预习视频,这样,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就更深一些。教师也可以选在上课之前进行投放,这可以让学生趁热打铁,不会对视频的内容有遗忘,而且可以把看视频中产生的困惑在本次课直接解决掉。

2.课中执行微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储备知识

教师还可以在上课的过程中对准备好的微课进行投放,这主要用于帮助学生理解那些比较抽象的知识,以及培养学生的兴趣,或者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拓展,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师在准备这类的微课视频的时候,一定要做的详细和生动形象,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对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掌握,从而产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在讲解生态系统这个概念的时候,如果只看文字版的概念,太过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就可以制作一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短视频,来让学生对这个抽象的概念进行理解,他们不仅不会觉得无聊,反而会觉得十分有趣。这样就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生物这门课程产生极大的兴趣,想要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教师使用短时间的微课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成效,还可以帮助开拓学生的思维,进而使得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3.课后微课设计,培养学习能力

教师在课后进行微课的投放,可以让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复习,温故知新,学生在对知识进行巩固复习的时候,会有新的感想和体会,这对于学生的思考和学习能力是一种锻炼,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更多地理解生物知识,帮助他们探索身边事物所蕴含的生物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结语

篇8

目前,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热点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的问题。英语课堂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分别是:学习能力、思维品质、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学习英语的前提是具有语言能力,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价值取向是文化品格,培养学生的心智特征是思维品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交流和运用能力,能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

1. 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英语阅读的有关内容,有针对性地创设教学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学习到新知识,训练他们语言交流能力,在交流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交流能力和学习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纠正学生英语语调和语音可以采用蚓缃萄У哪J剑让学生通过英语阅读了解文章中的内容,针对文章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对人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只有这样才能理解剧本的主题思想。教师可以创设戏剧的框架,但是里面的内容需要学生进行填充,并让学生扮演一些角色。表演之后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客观的评价。戏剧表演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团结意识和合作能力。在戏剧表演的过程中可以增加一些独白或者对舞台的说明以此来加深学生印象。表演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继续发挥想象力续写故事,不仅可以让他们充分了解戏剧中的故事情节,而且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思维能力。

2. 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引领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教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扮演引领者,组织者的角色,一定要对学生思想领域的引导工作。教师在开展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提问问题时,在学生不能回答上来的情况下,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而是需要耐心引导学生,引导学生思维,让他们知道解题思路。在英语阅读中如果遇到感性的内容,可以采用诗歌的教学模式,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想象力。学生可以利用自己优美的嗓音进行朗诵英文文章,通过描述一个特定场景、一件事情,来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力。例如:教师在讲解《Summer》时可以和学生互动,向他们提问“Whether the writer likes summer or not and why?”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感受,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自己的脑海里勾画一个场景,深刻领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3. 教师可以采用情感体验的方法,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情感体验就是在开展英语阅读的过程中挑选一些适合学生学习的英文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些素材能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以便于对这些素材进行全方面的讲解,而且鼓励学生将这些内在的东西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以便于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感受,让自己对一事物的理解在教师的指导下得以升华,逐渐形成自己的文化意识。教师在开展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讲解不同背景下的文化,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区别,有助于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有意义的教学环节,例如:内心独白,夸张渲染等等,以便于引起学生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4. 教师通过问题导学来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问题导学就是教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可以采用一系列的教学方式,例如:回答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评价问题等等。例如:在英语阅读里面有些是有关诗歌朗诵的部分,通过寥寥数字来展现作者的心理感受和当时的意境。在讲解《Summer》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发起提问,提问学生“What does the writer think of his brother? What does the writer think of summer?”有些学生回答 “His brother is his friend and enemy.” 每个学生面对这个问题都有不同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做好引导工作,要鼓励学生进行多方面理解,对于不同的理解教师不能打击学生,应该充分给予他们尊重和指导,引导他们详细观察并且分析cinquain的特征。

5. 结语

高中学校开展英语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以便于他们更好地发展。英语教学的最终价值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核心素养的精神应该贯穿于英语阅读教学的始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品格、思维能力,让他们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

[1] 冀小婷.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现途径[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6(09).

[2] 李明远, 彭华清. 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 教学与管理, 2013(08).

篇9

【关键词】教学;反思;数学课堂

一、“教参”作为参考资料,设计出具有自己思想的教学方案

有学者说过“不论教学参考书对文本的讲解多么准确和具体,不论专家和教授对文本的研究和分析多么细致和深入,教师都必须通过自己的感受理解这个无法逾越的中介才能具体地进入教学过程”.教参也是一种文本,教师必须对它进行再创造或第二次加工,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对数学过程的驾驭才能游刃有余.

例如,在函数最值问题讲解时,教参要求让学生体会函数的最值与单调性之间的关系及其几何意义,引导学生通过函数的单调性研究最值,同时考虑定义域为闭区间的函数在端点处的函数值的大小.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最值概念,并且还会与单调性联系起来呢?

我采用的方式是:

第一步:用课件展示气温变化图,让学生观察,并且说出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引出最高、最低气温.再次让学生说出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在图像上的表现如何――最高点、最低点.从数值对应到函数值从而引出研究课题.

第三步:进一步依次给出闭区间,让学生对自己的探索有更深的认识,那就是要关注定义域,以及端点,同时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学生可以发现还与对称轴有关,将问题进一步深入.

二、借鉴他人的观点和方法,巧学活用,超越创新

当前的教学,学别人用课件的多,学开课时“掌声鼓励”的多,学别人小组交流的多,学别人用文化历史渲染人文气息的多,这样的公开课成了“模仿秀”.不是说别人的就不值得学、不应该学,而是要明白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是牺牲自己的个性还是把别人的创造当成是自己创造的燃料.教学是一门老老实实的学问,教学效果与自己的思考程度、学习态度成正比.

曾听过一位特级教师的课,他的课让我受益匪浅.他讲的是“参数方程的建立”.一开始建立直角坐标系,他利用学生座位横竖排分别设为x,y轴,学生所处的位置为具体的整数点.“问:(1,2)到原点的距离?(3,3)与刚才这点连线的斜率?(5,4)是否在刚才的直线上?下一位该站起来的是谁?”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顿时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学习的紧张度.“有何规律?”从而让学生深入探究,寻找奥妙.“学完了直线你想探究谁了?”“圆!”在成功的喜悦下,学生学习的劲头更足了.“提示:圆可以由什么确定?”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然而然地推出圆的参数方程.这时这位教师适r地提出思考方法:普通方程参数方程的关键就是找到合理的参数.在此基础上,学生自己研究椭圆的参数方程、圆的一般参数方程、物理中平抛运动的轨迹方程.然后,教师归纳曲线参数方程的一般定义,让学生思考直线参数方程是否只有唯一的形式,你怎么研究?……一节课在自然学习中结束.通过这节课,我深刻感受到了一位名师丰厚的教学经验、扎实的专业功底.这不是我们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但是我们可以巧学活用,借鉴他的方法,自己反复实践与不断揣摩,结合自己的学养和智慧形成自己的风格.

三、让教师之“我思”与学生之“我思”共存

在课堂上有时教师会剥夺学生的“我思”,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追求答案的标准化,这样不利于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问,分享彼此的想法,并期望学生解释与论证自己的思维过程,接受来自同伴与教师的质疑,学生不仅仅汇报自己的答案而是参与到课堂的讨论,这样学生内部的思维过程将变成课堂共享的知识,这时教师的“我思”就是要善于捕捉课堂上的动态资源,让教学充满智慧.如,在讲评作业时,我采用的方式是:让出错的学生将自己的解答过程写在黑板上,并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然后,让其他学生点评问题在哪里,如何改进,并且要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这么想,最后,再由其他学生互评,并且思考有没有更好的方法.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将自己的经验得到充分交流.如果碰到大家都不会的问题,我就让大家参与讨论:“你是怎么想的?”同时教师给予引导,让学生在讨论中逐渐形成共识.这样通过充分利用学生的想法作为课堂动态生成的资源,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主动去探索知识.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交流,在合作交流的探究氛围中思考、质疑、倾听、表述,他们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且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掌握重点,解决难点,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和活动的主人.

篇10

对于教师,核心素养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这势必要求教师归还学生学习的自主权,改变一直以来教师提问,学生被动应答的局面,教师如何应对全新的课堂教学,与时俱进,采用新的教学方式,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促使老师们重新审视课程价值,从关注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发生根本变革,如何在老师指导下真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我们老师和学生都要思考的点;对于课堂就目前而言,物理学科属于全新教材,教师应用新的思路进行课堂教学,课堂不能仅仅局限课本教学,要将物理走向社会,生活走向物理,将学生的目光延伸到“窗外”,“窗外”是一个更大更宽的“课堂”。

而面对农村教学,每个班都有1/3左右的学生父母一年只回来1-2次,和爷爷奶奶在家,没有家长的监督;留在家的父母有2/3以上的家长不懂知识,忙于劳务,没有能力辅导学生学习;有不到1/3的家长虽然识字,可以监督孩子学习,可是专业的物理知识几乎一点都不懂。老师就要花心思给孩子安排作业,怎样才能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这就是关键,因此,结合学生家庭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作业设计走“轻负高效”之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任务,优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就给我们白云学校的老师带来了难题。面对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学习,提高学习兴趣,一是如何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习惯进行分层次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成为了教师思考的问题;二是如何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不同练习选择,这样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要设计很多符合自己学生预习案,大大占据了教师的休息时间;三是如何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不同课后辅导学习,面对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初中物理教师一致认为采取分层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们。经过对学生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得到了一下几个有价值的数据:

1. 如何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习惯进行分层次问题中,根据考试成绩分层占50.5%,根据上课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分层占26.4%,根据同学的性格分层占20%,其他占3.1%。

2. 如何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不同练习选择问题中,根据学习能力分层占85%,根据教师要求分层占10%,根据同学们自愿选择分层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