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范围范文

时间:2023-12-25 17:48: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范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范围

篇1

【关键词】运营 保值增值 基金

一、社会保障基金的营运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和养老保险以及医疗保险中的个人账户基金是决定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力的主要因素,然而因为统账结合造成了个人账户的“空账”问题、养老和医疗保险中的个人账户基金一直没有实现在全国的全面统筹等问题,导致很多区域在该方面的基金并未处于真正的运营状态,导致相关数据难以详得。当前只有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处于有效运营状态的,它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负责运营,每年都向社会公布基金大致的运营状况,一般通过年度报告的方式。在此通过年度报告所公布的相关数据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状况为例,来介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现状。

(一)社会保障基金运营的目标

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所以需要社会保障基金来补足其缺口,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状况直接影响着对公民社会保障需求的支付能力,如果无法实现期保值增值,必将无法有效保障公民的需要。同时,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个人账户的“空账”问题必将得到解决,如果无法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上述问题将无法解决,上述目标也将无法实现。

(二)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方式

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为例,无论是从投资机构的范围还是从投资途径和方式上,它都经历了不断发展和扩沿的过程。在刚刚设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时候,投资范围仅限于银行存款、国债等流动性良好的金融工具,均以保守方式投资,尽量规避风险。慢慢地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范围进一步扩大,投资途径更加多元化,但部门监管依旧比较严格,风险较大的项目均需申请审批。从2007年开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取消了很多审批限制,投资范围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投资途径和方式更加多元化。

(三)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效益

社会保障基金每年的投资收益情况是衡量基金保值增值的唯一指标。以2001至2011年为例,据相关数据显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名义收益率从2001年到2005年一直低于5%,除去通货膨胀率后的实际收益率则更低,有的年头甚至出现负收益率。除此之外,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益率极其不稳定,2006年至2008年出现了大幅度的波动,2006年的实际收益率达到27.51%,仅一年时间,2007年的实际收益率同比增长到38.39%,在经历了如此迅猛的增长后,2008年的实际收益率居然出现了-12.65%的亏损。出现如此大幅度的投资收益波动,既能反映投资组合的不合理性,又能反映政府部门对社会保障基金风险的操控能力之弱。总体看来,从2001年到2011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名义平均收益率为9.21%,实际收益率为5.83%,考虑到其不稳定性和较强的波动性,绝对值并不能作为唯一参考,因为单凭绝对值无法反映出其风险。

二、我国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的迫切性

保值增值的迫切性不仅仅因为它是战略储备资金,还表现在它的支出和债务压力上。

(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保障支出压力

我国从2001年开始,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正式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达到联合国规定的“老年型”国家标准,而且老龄化态势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图中也明确显示出:老年抚养比与老龄人口比重成正相关关系,所以社会保障基金的支付压力可想而知,这使得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变得极其迫切。

(二)社会保障转轨带来的隐性债务压力

出于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我国从1997年开始从现收现付制向“统账结合”制转轨,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但在转轨的过程中并没有承担相应的转轨成本,导致个人账户一直处于“空账”运行状态。近日,有报告指出: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缺口将高达18.3万亿元,庞大的养老保险缺口是无法通过中央政府掌握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来偿付实现的,2012年我国的基金规模首次突破一万亿元,但基金的资产总额只有11082.75亿元,如此看来,即使社保基金全部用来偿付也是远远不足的。由于我国社会保障转轨带来的巨额隐性债务压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保障基金来得到补足,社会保障转轨引起的隐性债务压力规模越大,就越迫切地需要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

三、社会保障基金运营效益的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虽然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是相关部门的重点工作内容,但社会保障基金运营效益的影响因素颇多,因此在进行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时一定要充分全面地分析各因素影响或推动社会保障基金运营效益的程度,以达到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最优化。

(一)投资方式

就投资途径而言,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益与风险都是相对应的,收益率越高的项目风险越大,由于资本可以自由流动,那些收益率高而风险低的项目只可能短期存在,因为将致使过多的资本流向该投资项目,使其收益率降低,经过资本流动的过程,最后依然是实现资本市场各投资项目的收益率与其风险的正相关性。

(二)监管的有效性

由于监管的有效性对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效益的影响很大,所以监管的有效性也影响着实现基金保值增值目标的实现。在经济转轨时期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被非法挪用的现象非常严重,数不胜数,然而社会保障基金是以基金存量而非流量为基础的,这就直接导致基金运营障碍,社会保障的投资收益就无法实现。

(三)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大部分都是通过在国际或国内的资本市场进行投资来运作,因此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是决定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收益的因素。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为例,在基金设立之初由于缺乏投资经验,三分之二的资金都存入银行,以规避风险。随着对基金保值增值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投资方式向多元化发展,基金的投资途径渐渐由银行转移到资本市场,导致银行存款比例直线下降,到2012年,银行存款只占基金总值的13.2%。上述变化表明:资本市场化程度越高,就越有利于基金的保值增值,完善的资本市场将成为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有利的条件。

篇2

世界各国及地区都不同程度地运用社会保障基金进行投资以获得收益,根据投资主体的不同,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主要有三种模式。

(一)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权利交给国家相关机构通常的投资方式是购买国家发行的债券或者直接参与国家财政投资。无论是采取从一级市场购买国债、定向认购社会保险特种国债,还是直接列入财政预算等方式,这种国际通行的做法具有无风险、收益保证、操作容易等优点。其缺点是虽然这种投资方式在风险上有保证,但收益性较差。如果物价指数较高,即使国家对国债实行利率补贴,仍不能使基金增值。

(二)委托专业的金融机构进行投资通过规定最低收益率的形式委托银行、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等机构进行信托投资,这样可以保证稳定的收益率。为使基金得到尽可能大的投资回报,一般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将基金分割成几块,委托多家机构进行投资。这种模式强调投资的收益性,但其缺点是在物价指数增幅较大时,仍难以保证投资的收益率高于通货膨胀率。

(三)建立社会保障基金自有的投资机构如果成立一种专门从事基金投资的机构作为社会保障投资部,那么由投资部进行基金投资的优势就在于其拥有投资自。这意味着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方向可以同社会保障事业本身的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可以将社会保障基金用于福利目的的投资比如住房、居住环境、福利设施及教育等。

二、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效益分析

(一)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模式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中大部分是委托投资,也有通过由国务院直接领导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的直接投资,例如债券投资、股权资产的投资等,所以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是直接投资与委托投资相结合,即采取的是第二种模式和政府监管下的第三种模式。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规定,全国社保基金境内投资范围包括:银行存款、债券、信托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股票、证券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等。境外投资范围包括:银行存款、银行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货币市场产品,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以及用于风险管理的掉期、远期等衍生金融工具。截至2009年,全国社保基金指定了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10家境内投资管理人以及施罗德投资管理公司等12家全球投资管理人。社会保障基金在各类资产的具体投资比例限制为: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的比例不得低于50%,其中,银行存款的比例不得低于10%。在一家银行的存款不得高于社保基金银行存款总额的50%;企业债、金融债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10%;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40%。

(二)对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效益的评价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各年的投资收益额并不稳定,波动剧烈。各年投资收益率受投资环境、经济政策等多种外部因素影响,呈大起大落之势。表1显示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收益率在2006、2007年很高,这与2006、2007年我国证券市场的牛市相关,当我国证券市场在2008年进入熊市时,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收益率锐减至-6.79%,这说明了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证券市场所面临的高风险、高收益。另一方面,除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投资收益率为负数以外,社会保障基金每年的投资收益率都高于当年的通货膨胀率。但令人遗憾的是,这只是部分数据得出的结果。根据现行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制度,社会保险基金仅有少量个人账户资金委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管理,到2011年6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管理的基金总资产约为9000亿元。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计算,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率可能不足2%,这远远低于2011年7月份6.4%的通货膨胀率。表2显示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利息收入和股票投资收益,特别是证券差价收入。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10年年末,全国各项社会保险基金资产总额已达到24309亿元。但同样存在的问题是,以购买债券和委托运营的方式进行投资的社保基金占基金总额的比例不足一成,其余九成以上只能采取存银行和买国债等管理方式。

三、国外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效益分析

(一)美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效益分析1.美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模式美国社会保障基金分为三大块,分别是美国联邦社会保障基金、美国州和地方社会保障基金以及私有社会保障基金。在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管理上,美国联邦政府采取的是第三种模式,即通过由政府部门牵头组成的社会保障信托基金委员会负责基金的投资运营。但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联邦政府明确规定美国联邦社会保障基金中的遗属保险信托基金只能购买联邦政府的特别债券,而不得购买其他任何证券。这充分体现了政府的主导地位,也即第一种模式。另一方面,出于对社会保障基金的增值需要,美国联邦政府对另外两大基金没有太多的限制。其中,美国州和地方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组合变化很大,对公司股票的投资从无到有,并且在近年来一直维持在30%左右。2.对美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效益的评价从投资效益来看,美国联邦社会保障基金各年的收益率均在4%以上。与此同时,美国州和地方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收益率在各年中则变化很大,1998年投资收益率高达13%,而到了2002年却跌至-3.2%。由此可见,美国联邦政府在保证基金的安全性的基础上,寻求基金的增值,目的是在安全性与收益性之间寻找到平衡点。

(二)日本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效益分析1.日本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模式日本养老储备基金制度就是政府将每年的国民年金和厚生年金的缴费收入支付养老费用后的剩余部分积累起来,形成养老储备基金进行投资,以此来应对未来老龄化社会较高的养老费用。其分为日本公共养老储备基金和日本企业年金两部分。日本政府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管理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模式。日本公共养老储备基金由政府养老基金投资基金(GPIF)进行投资,即采用第三种模式。对投资资产的方向和比例进行了较为严格的管理。在资产组合、风险管理、投资决策等方面采取市场化运行的措施。日本企业年金主要委托信托银行和人寿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管理,即采用第二种模式。日本企业年金的投资主要以股票和债券为主,而且每年的总体比例变化不大,大约保持在60%。相对于公共养老储备基金投资来说,日本企业年金的投资组合中债券的比例明显减少,而其他类投资例如房地产等的投资比重较大。2.对日本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效益的评价由于日本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主要以股票为主,因此其投资收益率极不稳定,随着日本股票市场的震荡而剧烈波动。GPIF的投资收益率在2005年高达14.37%,而到了2007年则下降为-6.41%。由此可以看出,单一的依靠投资股票作为社会保障基金的主要增值方式,结果并不理想。

(三)爱尔兰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效益分析1.爱尔兰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模式爱尔兰政府是采取社会保障基金的第三种投资模式,即成立国民养老储备基金委员会作为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机构。该委员会将超过50%的资产投资于股票市场,并在全球范围内加以分散。2.对爱尔兰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效益的评价国民养老储备基金以长期收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制定了从2000年建立到2070年退出的分阶段差异性投资策略,在2001、2002年投资回报很不理想的情况下,根据评估效果和市场发展方向拓宽了投资渠道,实施新的投资策略,2003年开始便获得了显著的成效。投资收益率从2002年的-16.1%上升至2006年的24.4%。这种对于投资策略和资产配置进行有效监控的做法,有利于平滑资本回报率,提高投资效率,非常值得借鉴。

四、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发展启示

国外社会保障基金的不同投资模式对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启示作用。与国外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效益比较可以看出,在保证社会保障基金安全性的同时,多方拓展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与完善社保基金投资的法律法规体系将成为我国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两大法宝。

(一)多方拓展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单一的依靠股票投资特别是证券差价收入作为我国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收益来源其风险极大,收益也极不稳定。以贝因美股份(002570)为例,贝因美2011年中报显示二季度末前十大流通股东中,社保基金包揽前两席,分别是社保一零八和社保六零二。截至2011年8月12日,社保基金在该股上的总体浮亏已经超过1.02亿元。在中央扩大内需的政策方针指引下,社保基金参与收益率较高、回报预期稳定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从长期看将非常有助于其实现保值增值。2010年9月底,社保基金累计投资信托项目20个,主要借款人包括铁道部、国家电网、国电集团等。2011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加大了对社会保障房建设的支持,已先后向南京、天津、重庆等地保障房项目累计贷款超过100亿元,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通过交银信托,并由国家开发银行担保,向重庆市城租房建设有限公司发放3年期45亿元信托贷款。此外,选择安全性最高的领域进行股权投资,对相关企业实行战略性注资,预期未来将能够充分分享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所带来的丰硕成果。2009年,社保基金已投资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各100亿元,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55.2亿元。截至2010年8月31日,社保基金直接投资项目9个,按新企业会计准则计算的账面价值合计1287.59亿元,占社保基金总资产的20.29%,累计已实现收益208.74亿元。其中四家银行按新企业会计准则计算的账面价值1137.47亿元,浮盈776.28亿元,投资以来增值1030.11亿元,占社保基金累计投资增值的30.8%。2011年,社保基金会出资100亿元战略入股国家开发银行,持股比例为2.19%。全国社保基金战略投资中国人保集团100亿元,持股比例11%左右。

篇3

一、拓宽社保基金投资领域的必要性

(一)社保基金存量有必要拓宽投资领域。根据2001年度嘉兴市本级社会保障基金决算反映,市本级五项社会保险基金年初余额为24428万元,年末余额为44912万元(其资金分布情况为:经办机构支出户银行存款13139万元,财政专户存款28405万元,暂付款563万元,债券投资3888万元)。从年度社会保险基金存款余额的变化情况看,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存款余额已经走出了前几年的下降趋势,并逐年在增加。

根据浙江省财政厅《2001年度养老、失业基金决算情况》通报反映,嘉兴市本级养老保险基金支撑能力为15.1个月,高于全省9.9个月和全市13.4个月的水平。从市本级2001年社会保障基金收支情况分析,在社会保险扩覆不开展的前提下,如果从2001年存量资金中留出15000万元作为2002年的收不抵支部分,留出投资国债和定期存款未到期部分10000万元,还有20000万元可以用于其他投资。

(二)社保基金增值有必要拓宽投资领域。根据2001年度嘉兴市本级社会保障基金决算反映,市本级五项社会保险基金年度利息收入774万元,年综合利率2.23%。从目前我国经济形势分析,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完全淡出前,银行储蓄存款利率的走势预计在三、五年内仍将维持现有水平,目前存货款利率差在加大。

(三)政府资金经营需要拓宽投资领域。目前,政府一方面要通过建立投资性公司向商业银行贷款并以贷款利率支付利息,另一方面则将大量的社会保障基金存入银行,以银行存款利率得到利息。按照现行存贷款三年期年利率进行测算,存款利率3.24%、贷款利率5.76%、差额2.52%,如按5亿元社会保障基金存款进行测算,年基金少收入利息1250万元。

(四)依法参保意识的提高和行政推动力度的加大有必要拓宽投资领域。近年来,省市人大、政府加大了对社会保险工作的领导,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对社会保险工作的管理,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法制意识,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和社会的监督力度,参保单位、参保职工、缴费基数三个不到位的状况正在加强或改善。社会保险参保扩覆工作的开展,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存在的参保企业不到位的状况,使当年社会保险基金达到收支平衡并有结余,使存量资金增加。这就有必要考虑社会保障的投资方向和较大限度增值的问题。

二、拓宽社保基金投资领域的模式选择

笔者认为: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对中央政府而言,选择适宜的模式入市至关重要。从允许将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股市的国家看,社会保障基金入市的途径为社会保障基金——基金公司——证券市场,即将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基金公司,再通过基金公司投资于股市。而对地方政府而言,将社会保障基金拓宽投资领域,除按照规定安排好支出所需的资金和购买分配的国债以外,投资于地方政府承担最终兜底责任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切实可行的。一方面,可以增加社会保障基金的增值率;另一方面,可以加快地方社会事业的发展速度,减缓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投资方向可以确定为:市本级的高速公路、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出资部分,高等教育、高中教育的基础性发展项目,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模式,在现行政策制度不作调整的前提下,地方政府可以从以下三种形式中选择:

——委托贷款项目模式。根据商业银行当前的委托贷款制度规定,资金所有者将银行存款指定对象和项目,由商业银行根据规定手续与贷款方和委托方签订三方合同,并由商业银行办理贷款和结算手续,按规定收取手续费,但不承担委托贷款资金风险。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从社保基盘管理本身来说,其资金反映在银行存款科目中,因而不违反国家现行对社保基金管理的制度,同时有利于基金的增值;缺点是银行不承担风险,同时要向银行支付手续费。

——直接投资项目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在众多社会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项目中。选出发展潜力较大且稳定的项目作为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对象,由政府组织对项目的政府责任的论证。对于必须由地方政府承担最后兜底责任的项目,可以确定为社保基金投资方向,由市财政(社保基金管理中心)办理基金投资手续。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在基金增值的同时节约了手续费;缺点是超越了国家现行社保基金投资的范围。

——投资开放式基金模式。开放式基金是指基金规模不固定,基金单位可随时向投资者出售,也可按投资者要求买回的运作方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投资收益高于国债和储蓄、低于股票;缺点是投资风险高于国债和储蓄,同时需支付手续费,而且国家至今末规定可以作为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范围。

笔者认为,上述三种模式比较,选择委托银行贷款模式较为合适。在确保社会保障基金安全的前提下增加了利息收入,同时又不违保障基金管理制度。

三、拓宽社保基金投资领域的可行性分析

选择委托银行贷款方式拓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领域,笔者分析是可行的。

——从政策角度分析具有拓宽投资领域的可能。(1)综观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政策,其基金结余的投资方式除储蓄和购买债券外,还有以下几种:一是投资于国家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将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交通、电力、通讯等社会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其回收期稍长但收益较稳定可靠,既有经济效益,又能兼顾社会效益。二是投资于股票市场。将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国内或国外股票,以获取股息收益或股票增值。三是投资于不动产及各类贷款,如抵押贷款、商业贷款、住房贷款、个人贷款等。(2)在我国,根据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的通知》规定,“基金结余除根据财政和劳动保险部门商定的、最高不超过国家规定预留的支付费用外,全部用于购买国家发行的特种定向债券和其他种类的国家债券”。而在按照规定购买国家发行的特种定向债券和其他种类的国家债券后,剩余资金则存入银行。

综观上述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方式,按照风险和收益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储蓄、政府债券、基础设施、公司债券、股票和不动产。总的来看,各国对社会保障基余的投资营运都控制得非常严格。储蓄和购买政府债券是所有国家都认可的投资方式,而对基础设施、股票、不动产和贷款等风险大的项目,有的国家是严格禁止的。不过,从一些国家的统计分析来看,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股票市场的回报率在各项投资项目中是最高的,因此,不少国家对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股票市场解开禁令。

——从投资对象分析具有拓宽投资领域的空间。“九五”期间,政府对本级范围内通过向商业银行贷款形式,投入40多亿元兴建了大量的社会公益事业和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十五”期间,还投入巨资兴建文化中心、体育中心、杭州湾跨海大桥等社会公益事业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这些项目的建设,均将逐步到达还贷期和贷款期,而已经建成项目目前尚未具备还贷能力,需由政府财政给予支撑,待建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启动,这些因素均给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渠道的拓宽提供了方向。

——按投资项目分析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较高的投资收益。将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政府承担最后兜底职能的社会公益事业和城市基础设施、交通设施项目,可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性。同时,可以增加较多的利息收入,如按照三年期存货款年利率计算,社会保障基金年利率可在目前2.52%的基础上提高到5.58%.如按3亿元资金量进行测算,年度利息收入可从存款的756万元提高到委托贷款的1674万元。

四、拓宽社保基金投资领域的意见

(一)统一思想、确定投向。由市财政局按照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会同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对文体、教育、交通、建设等部门纳入“十一五”规划的项目进行评估,选择提出社会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提交市政府决策。

篇4

关键词: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

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经济走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足的社保基金、有效运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在稳定社会、调节收入差距、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社保基金急需保值增值来达到基金的稳定收益。

一、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现状

(一)社会保障基金收付缺口大

据报道,“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承认,目前城市养老金缺口在2.5万亿元,在未来30年时间里将达到6万亿元,而世界银行估算我国养老金缺口在3万亿~4万亿元左右。如果假定在50年时间里分摊转轨成本,按3.7万亿缺口和平均利率为4%计算,每年分担的平均转轨成本将为1600亿元左右。”国内社会保障基金的收付缺口越来越大,1997年空账规模为140亿元,而到了2000年有27个地区出现收支赤字,当年拖欠的费用有385亿元,个人账户的空账规模达到2000多亿元。

(二)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运营状况不佳

在管理方面,社会保障基金目前已经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财政专户和收支两条线可以增强对基金使用的监督,提高基金的使用效益,但仍然存在社会保障资金不能足额及时缴入财政和周转时间长的缺陷。

(三)部分政府和地区截留和挪用社会保障基金

据中国国家审计署报告,中国价值2万亿元人民币的社保基金中,共有71亿元被挪用。自1998年以来,劳动保障部会同其他部委共进行过5次大检查,其中2000年发现170多亿元被截留挤占,而到2004年有16个省份有挤占挪用情况。早在06年上海前市委书记被查下台之前,全国十个省区都被查出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存在问题,数额庞大的社会保障基金,如今已变成地方政府随意挪用的小金库。

(四)社会保障基金增值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以往主要投资于银行和国债市场,“如2001年投向国债264.20亿元,占比32.82%;投向银行存款519.99亿元,占比64.59%。”由于国债的发行量有限,现阶段基金基本上只能存于银行。虽然多数年份银行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率,但同期的工资增长水平却一直大大高于个人账户的利息率。全国的工资增长都在以两位数的速度递增,而个人账户的利息率却在连年下降,导致二者的差距不断扩大;而在高通胀的情况下,实际收益率甚至有可能是负的。因此,群众对“保命钱”的增值问题越来越关注。

二、影响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的因素

(一)我国目前基金投资模式的单一

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性为主,投资模式单一,除保证正常开支外,其结余部分仅限于存入专业银行或购买国债。由于国债的发行量有限,现阶段基金基本上只能存于银行。而近年来,银行的利率不断调低,虽然多数年份银行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率,但同期的工资增长水平却一直大大高于个人账户的利息率。尤其是2000年以后,全国的工资增长速度与个人账户的利息率形成鲜明对比,导致二者的差距不断扩大。而在高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物价上涨率大大高于银行利率和国债利率,使得社会保障基金非但没能保值增值,甚至事实上是在贬值,影响了基金的未来支付能力。

(二)社会保障基金存款过于分散,损失了利息收入,保值率低,使社会保障基金成为银行拉存款、个人搞关系的一项资金来源

一些基金该存两年的存一年,该存定期的存活期,无形中减少了利息收入。已纳入财政管理的机关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基金,也只是管理的主体变了,同样也存在内部控制和基金增值问题。

(三)一些保险经办机构经费未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使社会保障基金成了弥补政府经费的主要来源

如某市自成立以来,工作经费一直未纳入财政预算,经费无法得到保障,就挤占社会保障基金来弥补。

(四)地方政府部门、保险机构或个人层层挤占或挪用社会保障基金

中国财政部调查发现,早在2006年以前,就已查出十个省区的社会保障基金存在严重的管理问题,社会保障基金成为地方政府随意挪用的小金库,资产流失非常严重。

三、如何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

社会保障基金涉及面广,存储时间长,如果不解决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几十年过去后,本来“重于泰山”的社会保障基金则会变得“轻于鸿毛”,关系千家万户的养老问题可能变成社会问题甚至政治问题,以稳定社会为宗旨的社会保障基金甚至可能成为社会动荡的导火索,因此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是社会保障制度长期持续发展的基础。

(一)找准社保基金的投资方向

社保基金的投资方向只能是风险小、见效快、回报率相对较高的项目,如购买政府公债,存入银行获利,购买有价证券等。

(二)社保基金要有银行或专业的托管机构进行管理,社保基金的投资人必须是专业的、谨慎的投资人

由政府委托优秀的专业机构在酱市场上投资运营社保基金已经是大势所趋,应降低政府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直接作用,增强其间接作用。

(三)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督管理,确保其安全有效运营

对社会保障基金应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要在银行开设账户,将基金收入、支出分别管理。社会保障经办机构不得擅自运用资金,其经费也不得从基金中提取,而是列入财政预算,由财政比照其他行政事业单位拨款。基金节余按有关规定购买国债券等,杜绝挤占挪用。同时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社保、劳动、审计、财政、人事等部门要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经常开展监督检查,加强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督,建立反应灵敏的预警机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有效运营。

(四)走多元组合、优化投资,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

篇5

关键词:社会保障基金;主体多元化;监管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D632.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6月8日

一、社会保障基金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

2006年的“上海社会保障基金案”震惊全国,其涉案金额规模、涉案人员及涉案方式前所未有,引发了对社会保障监管主体设置、管理模式和效率的反思。“上海市社会保障基金案”是围绕着社会保障基金的违规、非法操作所爆发的重大腐败案件,涉及政府官员、企业管理者之间的幕后钱权黑色交易。社保基金案件的发生,使我们充分认识到政府在公共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方面还存在不足,如何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体制,逐步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强度和效率,让广大参保人员充分享有社保基金管理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成为社会保障基金监管面临的重要问题。政府作为社保基金监管的主体,盲目地进行投资运营,缺乏相应的绩效审计和监管,导致目前社保基金监管秩序混乱的局面。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政府监管存在着很多问题,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保障基金政府监管缺乏动力。长期以来,在我国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体制下,政府在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中,扮演着重大的监管角色,是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主体,甚至可以说,政府决定着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范围和管理模式,政府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进行自我监管。政府作为社保基金的监管主体,担负着确保基金安全的保值增值的责任,由于社保基金的公共性,使得政府部门及其相关管理人员很难从中获益,因此缺乏监管落实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动力,导致社保基金的安全性日益受到威胁。此外,政府管理的事务非常繁重,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直接导致社会保障基金的政府监管的精力不足、动力欠缺。

2、社会保障基金政府监管的寻租与腐败。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基金监督管理体制是一种政府主导型的社会保障基金监督模式。社会保障基金的行政监督与基金收缴管理、投资运营管理没有分离开来,政府行政部门、社会保障基金运行部门以及监督管理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透明度不高。社会保障基金监督主体缺乏规范的执法依据和合理的监督资格认定。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社会监督呈现缺位状态,仍然存在过分依靠行政监督的单一性问题。行政权力主导社会保障基金监督,容易出现“权力寻租”现象,行政权在利益的驱动激励下会发生异化,进而滋生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和监督上的腐败行为。

3、社会保障基金政府监管缺乏专业性。目前,社会保障基金在投资运营中包含着许多专业技术和方法,政府作为公共管理者,不可能行行是专家,因而在社会保障基金监管涉及到专业性很强的基金方面知识时,政府可能无从下手,由于缺乏专业人才,过多的行政管理阻碍了专业性监管,从而导致政府在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中出现投资决策或投资方式等专业性的失误,对政府监管的效率和质量造成影响。

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政府在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中存在许多缺陷,仅仅由政府对社会保障基金进行监管是远远不够的。随着社会保障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主体多元化显得越来越重要和迫切。

二、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主体多元化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模式有两种,即谨慎人监管模式和定量限制监管模式。谨慎人监管模式强调基金管理者对雇员的诚信义务和基金管理的透明度,强调对资产进行多样化经营,这种模式一般适用于经济发展成熟、金融体制比较完善且监督管理科学的国家。定量限制模式则强调基金的管理机构达到最低审慎性监管的要求,对基金的结构、运作、绩效等进行严格的限量管理,独立性很强,一般适用于经济欠发达、金融体制不健全的国家。目前,我国的基金监管更多地依赖于定量限制模式,单纯地依靠政府的行政管理,忽视了监管主体的多元化,对资产进行多样化经营。

1、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主体多元化的必要性分析。目前,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实行主体多元化显得十分必要。首先,社会保障基金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社会保障是当代社会的缓冲器,社会保障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加大,社会保障体系的顺利运行,必须以一定的经济物质基础为条件,即要以社会保障基金为物质基础;其次,社会保障基金案件的频繁发生,严重反映了政府在基金监管存在弊端,需要多元化的主体参与其中,增强社保基金监管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最后,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主体多元化具有很多优点。实行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主体多元化,可以有效弥补政府监管的缺乏动力和专业性,防止寻租和腐败,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运行及保值增值,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康运行。

2、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主体多元化的可行性分析。实行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主体多元化既是十分必要也是切实可行的。第一,谨慎人监管模式为社保基金监管主体的多元化提供了思路。我国的社保基金监管过度集中于政府的行政管理,谨慎人监管模式所强调的适度放权,集中多样化的投资经营的理论模式能够有效地遏制行政效率低下,透明度不高等缺陷,为加强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协调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基金监管主体多元化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公民社会的迅速发展为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主体多元化提供了社会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主法制的逐步健全与完善,公民民主意识也开始回归,社会组织获得一定的发展,所有这些都为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主体多元化创造了社会基础。

三、基于监管主体多元化的社保基金监管体系构建思路

实行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主体多元化是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健康运行的现实需要。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主体主要包括政党、立法机关、政府、司法机关、工会、企业团体、非政府组织及社会舆论、社会公众等。社保基金监管体系的构建,牵涉到政府和社会监管双方的努力,其中企业团体能否充分发挥对社保机制的监督作用,非政府组织是否可以填补政府管理中专业技术的空白,社会舆论及社会公众能否可以对社保基金的征缴、投资运营和支出等进行广泛的监督,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警告,引起关注。因此,面对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主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构建监管体系,需要多元化的监管主体及政府参与其中,尤其需要社会监管主体的参与。

1、坚持以政府监管为主的指导性监督。政府作为现代社会最主要的公共管理者,在广泛的公共管理领域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界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提出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实践中,政府之外的非政府组织等社会性组织在公共事务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日显突出。总的来看,现代公共管理都在不断地追求政府、市场及社会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但政府在公共管理中依然处于主导地位,市场和社会还只是有益的补充。具体到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督管理来说,政府监管还是占主导,社会监管只是起到辅助作用。政府有关部门在加强自身对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同时,也要加强对社会监管体系的指导监督,有效沟通,正确引导,推动社会监管主体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

2、充分发挥社会监管主体的自身优势。对社会保障基金支出的监督管理仅仅依靠政府和社会保障基金经办机构是远远不够的。社会监管作为社保基金监管主体的参与者,与政府监管之间起着良性的互动作用。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二者的作用,推动社会保障基金监督管理朝良好的方向发展,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我们应当充分发挥社会主体的自身优势和潜力,化优势为实力,化潜力为动力,切实促进与政府的协同治理,促进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保值增值,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例如目前我国的各统筹层次的保险基金实行政府集中管理,投资方向和投资组合有明确的规定,对基金的安全性要求很高,但是政府在实际管理中,由于缺乏与金融领域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人才,无法“做实”个人账户,无法确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因而必要时需要充分发挥社会的优势,需要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参与,确保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增强社保基金投资运行的科学性和收益性。

3、建立健全监管机构内部控制制度。该监管要求对社保基金每一项业务的风险点、关键环节、关键部门乃至关键岗位,明确相关职责、考核标准和监督检查标准,实行全程监控,真正做到从制度上堵塞漏洞。通过各部门职能分离、权力制衡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实现社保基金筹资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协调,建立起社保基金管理的约束激励机制,有效降低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

主要参考文献:

[1]林义.社会保险基金管理[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2]乔洋,王晓军.公共养老基金的委托问题[J].首都经贸大学学报,2012.1.

篇6

关键词:社会;保障基金;投资风险;管理

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建立于2000年,并于同年成立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也在不断的努力,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规模更是在这些年里不断增长。而社会保障基金作为社会保障系统稳定运行的根本,需要社会保障基金在保值和增值方面取得预期的成果,同时这也是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管理的核心内容。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将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收益稳定在相应的水准,对我国社会保障基金以及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稳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有相当的研究意义。

一、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管理问题分析

1.投资渠道狭窄,投资结构不合理。我国人口规模庞大,社会保障基金运营又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工作,因此,长期以来都将基金安全性作为了首要目标,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和投资工具采取了严谨的态度。在这十多年的运营之后,低风险的投资占据了总资产的80%以上,同时这也造成了长期一来的收益水平一直较低。这类限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资金安全性,但也对收益率、投资渠道、投资结构等做出了限制,对于社会保障基金的长久发展具有相当一定的限制,也从另一方面威胁了安全性的目标实现。2.社会保障基金的风险管理工作需要强化。从理论方向上来看,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在投入资本市场是为了保障自身的价值,并实现增值。同时也为低风险的资本市场提供了长期性的稳定资金来源,而管理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现阶段准许社会保障基金进入股市,需要面对众多的市场风险。例如: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购买力风险(也称通货膨胀风险)、市场风险、道德风险等等均在其列,主观臆断所造成的投资决策失误风险更是具有极大的危害。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层需要建立相应的风险意识,深入认识风险,减少主观经验的判断,提高风险客观分析的准确性。与此同时,还需要强化监管对于社会保障基金的保障,减少私相授受所带来的违约风险。最后,还需要强化制度和管理部门的保障。

二、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管理的完善策略

1.加强基金投资的制度化。科学合理有效的制度可以对基金的保值增值提供重要的保护。不少学者认为,只有在信用制度的保障下,国家的币值稳定才会得到基础保障,公民才会对于投资拥有较大的信息。以此来看,制度的有效性可以协调信资金,以此来发挥增强市场信心的作用。在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管理过程中,政府也需要负起制度规划、完善以及维护的设责任,从发达国家的基金投资管理制度建设中总结出适合自身发展情况的成功经验,督促我国相关法律的完善和实施,尽快为社保基金投资铺平法制化的轨道,建立法律法规的“保护罩”。2.提高基金投资的安全性。事实上,我国对于投资安全性相当重视。因此,政策制度的引导下需要对各种投资方向进行最高比例的控制,并时常依据国内外市场风险变动进行调整。同时,还需要适时调整投资渠道宽度和广度,防止风险过于集中而无法控制,因为一旦发生道德风险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此外,委托人的问题也需要重点关注,需要采取相关措施来约束委托人或人的行为,控制风险的发生,运用相应的激励措施来激励,提升社保基金投资的收益率和安全性。3.加强基金监管的有效性。监管作为约束和保障的重要力量之一,政府需要尽快完善对于体制的优化工作,强化监管有效性和适当的集中性。首先是监管组织结构的紧凑性,需要以法制监管为核心,根据现有的制度和法规进行集中化管理,构建主辅分明的多重监管模式。与此同时,还需要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有选择的融入到我国的社保基金监管工作当中,例如:垂直管理。最后,还需要积极推进基金监管的市场化进程。4.提高基金投资的透明性。随着国际局势的不断复杂,政治经济风险给基金投资带来的影响也在逐渐增加,社保基金需要秉持自身应有的透明和公开原则,防止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风险。然而,同时还需要相应的信息披露机制,保障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实时性,尽量确保相关人员可以及时掌握基金的投资组合状况、投资风险等方面的信息,尽快做出反应。与此同时,基金管理人在投资运营能力上的水平也直接关系社保基金在投资过程中的收益性和风险控水平。除了需要选取合适的积极管理人之外,还需要加快对专业人才团队的建立速度,不断提高团队工作的水平,以此来保障基金投资的风险管理水平、投资控制能力以及投资收益率。5.拓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范围,改善投资结构。首先,需要强化对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管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投资风险上相对较低,同时也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的收益特点,很大程度的符合了社保基金投资的需求。而对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也是保障社会福利实现和公众生活水平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如此,社会保障基金在投入到电力资源、石油开采、通讯发展、铁路和高速公路规划建造、港口修造以及盐业等关乎国家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基础建设项目当中,满足这类项目资金需求规模大和投资收益回收周期长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了自身对于高回报率、稳定收益以及低风险的需求。除此之外,社保基金投资还可以将目标投向环保、养老以及医疗等影响我国发展的产业,同时这类产业的发展也与社会保障基金关联较高,可以形成协同发展的效益。然后,也可以适当拓展海外市场的投资活动。根据国际规范和条例进行严格评审,然后选取合适的境外投资资产托管人和监管人。现阶段,我国社保基金在海外投资的总额约为十六亿美元左右,占其资产管理规模总量的5%左右,未达到政府所设立20%的投资红线。同时,海外市场也存在更加丰富的投资渠道和利润空间,也给社保基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提供了分散投资风险的渠道。最后,还可以进军私募股权投资产业。现阶段的基金投资运营仍然属于正常状态,但是社保基金在投资配比上需要遵照国家限制,不可超过标准。而私募股权投资在资产配置后,也很大程度的弥补了其他投资工具所构建投资板块的不足。次贷危机时代的重创仍旧影响美国和欧洲大部分国家,预计未来三五年时间将会成为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发展的黄金时期。而社会保障基金也需要尽量把握这一发展趋势,加快对自身投资渠道的丰富和完善,为我国社会保障事业提供更大的帮助。

三、结语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在投资运营管理体系发展上还属于初级阶段,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退潮后的人口老龄化,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尤其是保值增值的工作压力。然而,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管理工作的开展还需要更加严谨,强化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在风险防范和监管等方面的工作。然后,根据未来的发展需求进行合理的资金配置,调整投资模式,满足社会保障基金日常运营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沈丽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管理问题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14):119+180.

[2]蒙俊.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12,(12):35-36.

篇7

一、社会保障基金运用的理论渊源及文献述评

干预主义奠定了社会保障基金运用的理论基石。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一书中论证了通过国民收入总量增加来增大全社会的福利,主张举办社会保障事业,发放失业津贴、社会救济、养老金等;瑞典学派和凯恩斯则主张依靠收入再分配的方法,主要是利用累进所得税以及转移性支付,举办社会福利设施,使社会各阶级、集团之间的收入和消费水平通过再分配趋于均等化,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实现收入平等。这些成为福利国家的理论基础,西欧和北欧很多国家实施了普遍福利政策,走上了福利国家的道路。路德维希。艾哈德在《大众的福利》中指出实现大众福利的根本办法不是如何分配现有收入,而是如何将现有收入增大的问题。只有增大现有收入,才能使每个人的所得有所增加,才会增加社会福利。这孕育了社会保障基金通过投资运用来实现保值增值的思想。伯尔丁研究了养老基金的投资,认为在金融市场多样化投资有利于分散风险;而彼得。戴蒙德和吉拉科普诺斯建议将其投资于股票市场,扩大基金的规模以应付未来的支付问题。阿扎伊。沙赫与科沙马。费尔南德斯深入研究了指数基金投资在养老基金股票投资中的作用,讨论了发展中国家对指数基金的运用,并建议发展中国家构建股票市场的市场机制和市场指数,提高指数基金的生存能力。

从社保基金的投资运用来看,其主要是围绕公平与效率、市场与政府两大主题展开。

1.公平与效率。美国学者阿瑟。奥肯曾在其代表作《平等与效率》中说过:“源于机会不均等的经济不均等,比机会均等时的经济不均等,更加令人不能忍受”。社会保障基金的安排要做到机会均等,最大限度地使个人努力和个人收益具有正相关性。如果机会不均等,就会导致“寻租性非效率”和“内耗性非效率”。因此,要求社会保障基金在筹集、发放、管理体制、投资运营等方面都应尽量做到机会平等,即基金筹集按个人能力和收入水平征收,发放过程中兼顾能力差异和互济原则,基金管理增加透明度,基金投资要尽量做到保值和增值。同时还要兼顾效率,真正的公平必须是有效率的公平。

2.市场与政府。社会保障基金的改革,促使人们重新认识社会保障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重新界定政府的职能以及政府的作用形式。由于信息不对称,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无法触及的地方,需要政府介入才能有效运作。从各国实践来看,政府的间接作用日益渗透到私人养老金计划中,如通过法律法规制度以及监管,实施强制性的私人养老金计划,对私人养老金资产比例限制等。此外,政府还要对基金管理公司进行严格的监控并提供信息以弥补市场失灵。在社会保障基金运用中,政府和市场都不是万能的,要想发挥二者的作用,还须寻找一个有机结合的均衡点。

二、国外社会保障基金运用成功经验:以美国为例

国外对社会保障基金的运用,主要是指将其资金一部分投入资本市场,实行市场化运作,一般侧重于安全性较高的投资品种,一方面在充分分散风险的基础上提高投资收益率,另一方面为资本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但由于社会保障基金的特殊性,各国又把其投资安全放在首位,对投资品种、投资比例都有严格的限制,目的是在控制好投资风险的前提下提高投资收益。

在美国,作为社会保障基金主体的社会保险信托基金投资渠道主要是购买美国政府特种国债。根据社会保障法案,信托基金只能投资于政府发行的债券或由美国政府对其本金和利息担保的债券。其投资范围具有强制性、投资决策强调科学性和投资品种的流动性。为安全起见,政府还规定,信托基金至少要保存受益支出总额的20%-30%作为盈余储备。

美国比较推崇基金指数化投资。指数基金的巨大成功使得指数化投资的概念在投资者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并以其低管理成本低系统性风险、较高的资产流动性和较少的“寻租”机会使其成为社会保障基金的重要投资工具。早在1997年,美国加州、德州、纽约州最大的公共养老基金50%以上的股票己经指数化,TIAA-CRER(美国TIAA-CRERRetirement)持有的国内公司股票指数化比率高达80%.到2004年底,美国共约有12.9万亿元退休金,投入指数基金的总额为3.1万亿美元。它们在投资中获得了相当可观的回报,许多养老基金因此而壮大了自己的实力。

美国政府还针对个人账户管理推出了一种“节俭储蓄计划”,由政府挑选出几个市场指数,这些指数跟踪国内外的股票市场。然后,政府与一些合格的基金管理者签约,由他们来负责建立和管理相应的指数基金,作为社保基金尤其是养老金投资工具。职工可以将自己个人账户中的资金在这些指数基金中进行分配。这里,职工所选择的是不同风险水平的投资策略。

另外,养老基金还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公司治理。20世纪80年代以来,养老基金开始对公司治理产生重大影响,在指数化投资战略下,养老基金拥有的不仅仅是权力,他们还有责任确保美国最大的和最重要的公司表现出色并取得成绩。

篇8

一、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势在必行

(一)是公共财政职能的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公共财政,就要进一步调整支出结构,使财政资金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减少行政、事业经费支出,集中财力用于增加社会保障等公共支出,实现收入再分配功能。

(二)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要求,是社会稳定、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消灭贫穷,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当前我国收入差距仍在拉大,如政府不加以调控很容易激化社会矛盾,导致社会动荡,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而要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对低收入者、老弱病残等社会弱势群体增加一部分收入以保证他们的生活,消除极端贫困者,缩小贫富差距来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三)有利于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是扩张型财政政策的补充

消费是刺激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而消费能力取决于人们的收入状况,消费信心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由于机构改革,下岗分流,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等原因,人们出于对养老、失业、医疗、住房及子女教育等方面的考虑,从而导致人们只存钱、不花钱。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减少人们的预期消费,增加即期消费。

(四)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要求

当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测算,到2030年我国将达到老龄化高峰,老年人占人口比重将上升到25%左右,因而我们要未雨绸缪,抓紧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在保持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平稳度过老龄化高峰。

(五)国企改革、机构改革及加入WTO等,使失业率上升,对社会保障制度形成严峻挑战

我国是人口大国,每年新增劳动力600―800万,再加上国企、机构改革后,大量人员下岗失业。加入WTO后,新的国际分工及产业结构调整,使劳动岗位变换加快,失业、再就业频繁发生。此 外,农村还有剩余劳力达1.5亿多人。就业高峰的到来使劳动力供求矛盾加剧,失业保障问题靠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已很难解决。

二、拓宽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渠道,努力实现基金增值,千方百计把社会保障“蛋糕”做大

社会保障资金的紧张严重影响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发展。当务之急要不断拓宽思路,多渠道地筹集资金,建立一个稳定可靠的筹资机制,并实现从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转换。

(一)统筹财政预算内外资金,调整支出结构,提高社会保障比重

社会保障基金离不开财政支持,目前,我国每年财政收入增长约高于GDP增长的6%―7%,因而可从增量财政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补充到社会保障基金中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公共财政的建立,使财政支出重点向社会保障方面转移。目前,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约为10%,远远低于英美等国的水平(美国28.8%、英国31.1%、丹麦55%、日本36.8%、瑞典68%),所以,应逐步提高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

(二)将一些税种作为社会保障支出的资金来源,加快社会保障税的开征,确保社会保障基金有稳定的来源

当前,我国将一些出于平衡收入分配而开征的税收作为社会保障支出的资金来源,如个人所得税、消费税,以及即将开征的遗产税、赠予税等,并向高收入群体征收个人所得税附加作为社会保障基金的稳定来源,同时也可缩小贫富差距。由于我国社会保障资金筹集依靠行政手段,刚性不强,不利于征收,因而,必须尽快开征社会保障税。开征社会保障税有助于发挥税收强制性、固定性的特点,可保证社会保障基金有可靠的来源,同时也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三)其他方式

一是发行社会保障彩票,通过社会渠道为社会保障筹集资金。1994年以来我国共发行福利彩票343亿元,筹集资金101亿元。但所筹资金仅用于社会保障中的福利事业,范围狭窄,因而政府可发行社会保障彩票并以此来筹集社会保障基金。二是发行社会保障长期债券,来充实社会保障基金。三是鼓励社会捐赠。

(四)建立政府、企业和个人三者共同筹资、合理负担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应根据政府、企业、个人合理负担的原则筹集资金。企业缴纳一部分社会保障费;政府行使公共职能,有责任为居民生活提供基本保障,也应投资于社会保障;而个人在享受社会保障权利时,必须缴纳一定费用并计入个人账户,使缴费和受益挂钩,从而实现激励机制与社会保障功能的融合。

(五)探索社会保障基金有效的增值机制,通过投资多元化实现基金保值增值

目前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范围窄,很难保值增值,而实行基金积累制时间跨期长,面临基金贬值的风险。今后国家应逐步放宽基金投资运营的限制,实现多元化的投资组合。

三、精心细致地把社会保障“蛋糕”切好

(一)扩大城镇各类社会保障资金的发放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实现社会保障的“社会化”

我们应将基本养老保险发放面逐步扩大,最终实现发放对象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化。我们要变“以钱定人”为“以人定钱”,实现应保尽保。同时建立低保对象动态管理,使其随收入变化而及时调整。我国农村应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发放制度。鉴于农民对土地拥有经营收益权,土地为农民提供一定保障,农村应在政府保障的前提下,建立集体合作性的社会保障机构。

(二)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首先要理顺相关部门的关系,使筹集、管理、使用和发放各职能分离。税务部门负责征收,财政管理资金,劳动保障部门负责核准发放(可由银行),使几个部门在社会保障资金管理上形成互相监督和制约的良性循环机制,杜绝基金被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

保障费由税务部门征收后,将劳动保障和民政部门从繁重的征收工作中解放出来,集中力量搞好养老、医疗失业等的核准、发放及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财政部门参与制订保障政策,审批拨付资金,负责社会保障基金及劳保民政部门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制度,通过加强基金管理,科学合理分配、使用社会保障基金,以促进基金的良性运营。

篇9

一、社会保障基金运用的理论渊源及文献述评

干预主义奠定了社会保障基金运用的理论基石。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一书中论证了通过国民收入总量增加来增大全社会的福利,主张举办社会保障事业,发放失业津贴、社会救济、养老金等;瑞典学派和凯恩斯则主张依靠收入再分配的方法,主要是利用累进所得税以及转移性支付,举办社会福利设施,使社会各阶级、集团之间的收入和消费水平通过再分配趋于均等化,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实现收入平等。这些成为福利国家的理论基础,西欧和北欧很多国家实施了普遍福利政策,走上了福利国家的道路。路德维希。艾哈德在《大众的福利》中指出实现大众福利的根本办法不是如何分配现有收入,而是如何将现有收入增大的问题。只有增大现有收入,才能使每个人的所得有所增加,才会增加社会福利。这孕育了社会保障基金通过投资运用来实现保值增值的思想。伯尔丁研究了养老基金的投资,认为在金融市场多样化投资有利于分散风险;而彼得。戴蒙德和吉拉科普诺斯建议将其投资于股票市场,扩大基金的规模以应付未来的支付问题。阿扎伊。沙赫与科沙马。费尔南德斯深入研究了指数基金投资在养老基金股票投资中的作用,讨论了发展中国家对指数基金的运用,并建议发展中国家构建股票市场的市场机制和市场指数,提高指数基金的生存能力。

从社保基金的投资运用来看,其主要是围绕公平与效率、市场与政府两大主题展开。

1.公平与效率。美国学者阿瑟。奥肯曾在其代表作《平等与效率》中说过:“源于机会不均等的经济不均等,比机会均等时的经济不均等,更加令人不能忍受”。社会保障基金的安排要做到机会均等,最大限度地使个人努力和个人收益具有正相关性。如果机会不均等,就会导致“寻租性非效率”和“内耗性非效率”。因此,要求社会保障基金在筹集、发放、管理体制、投资运营等方面都应尽量做到机会平等,即基金筹集按个人能力和收入水平征收,发放过程中兼顾能力差异和互济原则,基金管理增加透明度,基金投资要尽量做到保值和增值。同时还要兼顾效率,真正的公平必须是有效率的公平。

2.市场与政府。社会保障基金的改革,促使人们重新认识社会保障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重新界定政府的职能以及政府的作用形式。由于信息不对称,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无法触及的地方,需要政府介入才能有效运作。从各国实践来看,政府的间接作用日益渗透到私人养老金计划中,如通过法律法规制度以及监管,实施强制性的私人养老金计划,对私人养老金资产比例限制等。此外,政府还要对基金管理公司进行严格的监控并提供信息以弥补市场失灵。在社会保障基金运用中,政府和市场都不是万能的,要想发挥二者的作用,还须寻找一个有机结合的均衡点。

二、国外社会保障基金运用成功经验:以美国为例

国外对社会保障基金的运用,主要是指将其资金一部分投入资本市场,实行市场化运作,一般侧重于安全性较高的投资品种,一方面在充分分散风险的基础上提高投资收益率,另一方面为资本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但由于社会保障基金的特殊性,各国又把其投资安全放在首位,对投资品种、投资比例都有严格的限制,目的是在控制好投资风险的前提下提高投资收益。

在美国,作为社会保障基金主体的社会保险信托基金投资渠道主要是购买美国政府特种国债。根据社会保障法案,信托基金只能投资于政府发行的债券或由美国政府对其本金和利息担保的债券。其投资范围具有强制性、投资决策强调科学性和投资品种的流动性。为安全起见,政府还规定,信托基金至少要保存受益支出总额的20%-30%作为盈余储备。

美国比较推崇基金指数化投资。指数基金的巨大成功使得指数化投资的概念在投资者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并以其低管理成本低系统性风险、较高的资产流动性和较少的“寻租”机会使其成为社会保障基金的重要投资工具。早在1997年,美国加州、德州、纽约州最大的公共养老基金50%以上的股票己经指数化,TIAA-CRER (美国TIAA-CRER Retirement) 持有的国内公司股票指数化比率高达80%.到2004年底,美国共约有12.9万亿元退休金,投入指数基金的总额为3.1万亿美元。它们在投资中获得了相当可观的回报,许多养老基金因此而壮大了自己的实力。

美国政府还针对个人账户管理推出了一种“节俭储蓄计划”,由政府挑选出几个市场指数,这些指数跟踪国内外的股票市场。然后,政府与一些合格的基金管理者签约,由他们来负责建立和管理相应的指数基金,作为社保基金尤其是养老金投资工具。职工可以将自己个人账户中的资金在这些指数基金中进行分配。这里,职工所选择的是不同风险水平的投资策略。

另外,养老基金还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公司治理。20世纪80年代以来,养老基金开始对公司治理产生重大影响,在指数化投资战略下,养老基金拥有的不仅仅是权力,他们还有责任确保美国最大的和最重要的公司表现出色并取得成绩。

三、中国社会保障基金运用的现状及其问题

2005年期初全国社保基金余额1659.86亿元,期末总额为1954.27亿元,净增加294.41亿元,其中:财政拨入资金净增加228.70亿元,投资收益转入增加52.90亿元,社保基金投资入股交通银行产生的股权资产准备12.80亿元。而其直接投资资产1387.58亿元,占比65.52%;委托投资资产730.29亿元,占比34.48%.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实际投资组合貌似安全但实际上收益率较低,投资效果较差。虽然近几年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维持在2.61%以上,但如果加进通货膨胀及工资水平上涨等因素对货币价值的影响,社保基金实际投资收益率比较低,2004年甚至为负值。

1.社保基金规模不够大,资金不充裕。由于基金的筹集主要是依靠征收相关的费用和国家财政拨款,资金来源不足,规模不够大,而进入资本市场的社保基金又受到严格的比例控制,使得最后进入资本市场的社保基金少之又少,这样,社保基金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力就变弱了。

2.投资工具有限,投资收益率偏低。目前,社保基金的投资工具主要有银行存款、购买国债、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股票和证券投资。虽然银行利率有所提高,银行存款的收益比以往有所增加,但投资回报率仍然偏低,无法抵御通货膨胀的侵蚀;购买国债也难以规避通货膨胀的风险,以2004年的一年期存款和三年期国债为例,二者的利率分别为2. 25%和2. 68%,远远低于当年的通货膨胀率;而购买企业债券和股票是提高投资收益率的重要途径,但由于股票市场的风险较大,无法保证收益的安全性。另外,银行存款和国债的比例过高,影响了基金的盈利。以2004年为例,我国社保基金中银行存款和债券投资的比例分别为39%和43%,按《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暂行办法》规定,企业债和金融债投资比例不得高于10%,那么社保基金中国债投资至少为33%.银行存款与国债在社保基金中占到72%,而其投资回报率无法抵御当年3. 90%的通货膨胀率,这是造成2004年社保基金真实投资收益率为负值的主要原因。

3.与社保基金投资相关的法制不健全,市场不完善。一方面未建立统一的社保基金投资运营机构,也就不可能对社保基金投资的效益性作出科学的预测;也缺乏更加全面、科学的投资法律、法规的约束来避免社保基金投资领域中的低效率和道德风险。另一方面我国的债券市场规模小,股票市场的市场也有待规范,要想实现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还需进一步改善社保基金投资的市场环境。

4.社保基金管理不规范,监管混乱。目前我国的社保基金的监管弱化,缺乏统一的行政监管和社会监管机构,对拨放的财政性资金缺乏全程的跟踪监督。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也不健全,使政府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和使用监控非常缺乏,资金使用过程中也缺乏安全意识和保值增值责任,挤占、挪用浪费的情况比较严重。[9]

四、基于安全视角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渠道相关制度安排

在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用方面,要在保证基金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基金的较高收益。通过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切实结合我国社会保障基金运用的现状,有效促进我国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

(一)鼓励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多元化

社会保障基金多元化投资是实现社会保障基金有效投资和保值增值的重要选择。多元化投资能最大限度兼顾社会和经济目标,降低基金积累制度的成本,保证基金的实际安全性,减轻社会保障制度的负担以及产生良性的外部效益。

按照《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其投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投资范围有所扩大。除在传统领域中进行投资以外,还要涉及金融创新工具。金融创新工具为社保基金投资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主要包括:

1.指数化投资。首先,其管理费用低,投资管理人只需按照指数的成分复制组合,避免了市场分析、公司调研、证券组合管理等方面的支出。其次,指数化投资的交易成本很低。指数化策略不做个股和时机选择,股票的换手率很低,从而节省了交易成本。最后是风险较低,指数化组合经过广泛的分散化,非系统风险(个股价格波动对组合的影响)已基本被剔除,主动式投资中通常会出现的基金经理操作失误和道德风险,在指数化投资中也得到了有效降低。正是由于上述优点,而国外的养老基金、保险基金等也都对其青睐有加。

2.购买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对目前中国的商业银行来说,住房抵押贷款(按揭)是所有资产类别中最优质的资产,相对于国有商业银行20%以上的贷款坏账率而言,住房抵押贷款平均坏账率仅0.52%.加之一些信用增级措施,投资者承担的风险极小,从收益上看,它的利率通常高于国债利率,因此,它完全可以成为社保基金新的投资工具。2005年12月15日,建设银行发行了金额为30.16亿元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据估计,其年收益率在4%以上。这正是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的大好时机。[10]

3.投资国家基础设施项目。社会保障基金具有长期稳定的特点,可以将之投资到电力、石油、通讯、铁路、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建设项目,这些项目具有资金需求量大、回收期长,但投资回报率高、风险小的特点,恰好符合社会保障基金可以长期使用但必须低风险运作的特点,可以为社会保障基金赢得较高的投资回报。

4.投资信托产品。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资金的安全性,从其特有的破产风险隔离功能上看,信托投资公司管理的资产不会因为其固有财产或其他信托财产的负债而承担任何风险,甚至信托投资公司破产了,信托财产仍然不会受到破产债权人的追索。信托投资还可以同时涉足资本和实业领域,投资运用渠道广泛。

5.投资于开放基金。对开放基金的投资规模不受限制,它的申购和赎回价格以基金的资产净值为依据,不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从而可随时买卖,流动性较强,它的信息披露时间间隔短,有利于规范基金的管理和投资行为。

(二)积极推动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入市

社保基金入市会增加市场的资金供给,壮大机构投资者的力量。据测算,2006底,社保资产规模已达2500多亿元,这部分资金一旦能够通过合法途径进入资本市场,就会大大增加市场的资金供给,平衡市场资金供求,改变当前机构投资者之间互相搏弈、机构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之间争利的局面。同时,其入市对基金管理公司的运营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金管理公司在提交参选社保基金管理人申请材料、接受专家委员会评选的过程中,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有利于基金管理公司的运作更加规范和透明,作为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和市场的中坚力量,基金有意识地减少投机、短线的炒作方式,代之以理性、长期的投资方式,会在客观上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社会保障基金入市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直接方式,设立专门的社保基金管理公司或参与发起设立开放式基金公司,对社保基金进行直接的管理与监督;另一种是间接方式,委托证券基金管理公司、券商银行、商业性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投资理财。考虑到我国社保基金的现状,目前我国主要采取间接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按照规范、稳健、专业化和市场化的原则搞好基金运作,防范和抵御各种投资风险。

1.设置合理入市比例。其入市并不是说所有的投资都投到股票市场,只是部分进入股市。由于投资股票风险比较大,我国也对其投资于股票的比例作了具体的规定,不高于40%.

2.注重投资品种的选择。挑选的基本标准是绩优而有成长性的公司,如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行业、品种和技术。从目前来看,业绩优良的蓝筹股将成为其投资的主要品种,而分散投资、波段操作乃至长期持股将可能成为其主要的操作手法。

3.严格选择基金管理人。严格核查其市场准入资格,通过考察经营机构注册资本、业绩、财务以及信用评级等条件,选择合格的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此外,还要提高这些机构的整体素质,经常性的进行清理整顿,对不合格的及时清理出局。

4.保证投资期限与币种匹配。一是确保投资期限和负债期限大体一致,使投资的利率风险最小化;二是资产货币和负债的货币相匹配,使汇率波动的风险最小化。在初期以指导意见的形式明确社保经营机构在资产和负债的期限以及所持币种方面的匹配目标,待条件成熟后,以告示的方式引导社保经营机构将资产和负债进行匹配,并通过经常性的检查对其进行督促。

(三)谨慎稳妥推进社保基金投资海外市场

由于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比较完善,投资工具比较多,各项法规制度比较健全,投资收益相对较高,因此,投资国际资本市场是一个有效途径。进行海外投资对拓宽社保基金投资渠道,更加有效的规避和控制投资风险,缓解外汇储备压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为资本项目管制的逐步放松起到积极作用,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创造条件。但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尚需完善,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海外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谨慎稳妥地推进:

1.在投资策略上,采取谨慎的态度,并应当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和控制机制,以防范和减少风险。

2.在投资运作方式上,可以选择由社保基金自设机构进行投资,也可以选择委托国外投资机构进行投资。目前,社保基金进行国外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外上市的国有股减持部分,所以一般选择国际投资公司,今年11月29日,10家境外资产管理机构成为社保基金海外投资管理人。选择标准应该主要是看投资回报的业绩、收费及稳健程度如何,其中最重要的标准就是保证社保基金的安全。

3.在投资的分散化方面,可以将基金投资到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股票中。因为各国股票之间的相关系数比行业股票间的相关系数略高,投资于不同行业的股票对于分散风险更为有利。因此,可以首先选定几个全球性的、平稳增长型的行业,然后再选择一些相关度较低、市场稳定的国家,进而确定目标国家、目标行业中的龙头股作为投资对象,还可以采用股票互换方式进行投资。

4.社保基金进入国际资本市场,一定要制定合适的投资政策和战略资产配套策略,还要加强风险管理,资产负债管理和绩效评估。

此外,为提高安全性和效率性,应明确社保基金的治理结构,避免其低效率和道德风险。

(四)对社保基金投资运用绩效进行有效监管

我国社保基金采取委托方式,由基金投资管理公司负责基金的投资,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监管。

1.建立完善的基金运营市场竞争机制。一方面选择资产投资管理人即投资管理公司的过程要透明、公开,通过招标等形式使投资公司之间形成竞争。另一方面在社保基金那与投资公司的合同中要规定“退出机制”,即如果投资公司在一定时期内没有达到所规定的目标,则社保基金可以从该投资公司和合同关系中退出,选择其他效益更好的投资公司。

2.建立制度化的激励机制。引导投资公司对本公司效用最大化的追求转化为对社保基金运营效率的追求。针对基金投资公司的投资运营能力、风险规避程度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激励机制,并与之建立相应的委托合同,从而使基金投资公司具有更高的投资积极性,使其投资运营更加努力有效。

篇10

1.社会保障基金实行税务征缴,是规范社会保障基金征缴的需要。税务征缴与社会保障机构征缴相比,一是更具有“威慑”力,更具法律效力,有利于规范社会保障基金征缴,防止偷、漏、拖欠缴纳等问题;二是税务机关可以根据税收征管法对不履行纳税义务的企业和个人采取一些税收保全措施和税收强制执行措施,加强征管。

2.社会保障基金实行税务征缴,是当前社会保障基金收缴管理的现实选择。要实现社会保障基金收支两条线管理,社会保障机构成为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和管理者,它原来承担的收缴任务必须分离出来,由其他机构收缴。与成立新的征收机构相比较,税务征收具有新建成本低、管理经验丰富、更容易掌握和控制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赢利情况,更容易掌握企业的历史资料,实行税务征收有利于规范社会保障基金的征缴管理。

3.社会保障基金实行税务征缴,是建立真正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十五”计划强调,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真正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原有的社会保障体系,企业仍然是社会保障的主要承担者,社会保险金的发放和退休、失业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没有从企业中分离出来。一方面,造成许多国有企业这方面的负担越来越重,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一大瓶颈;另一方面,现有的社会保障也没有完全解决因国有企业改革所带来的失业人员增长和退休人员增多等社会问题,没有为国企改革提供一个宽松的社会经济环境。此外,社会保障因企业性质不同而差别较大,而且呈现固态化,不利于不同企业、不同行业间人才的流动。这些都不利于促进经济改革与发展,不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不利于迎接加入WTO所带来的挑战。因此,建立真正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将企业承担的社会保障职能分离出来,当前迫切需要社会保障基金通过税务机构实行社会化收缴。

社保基金税务征收实现的几大转变

1.“差额缴拨”向“全额缴拨”的转变。原来实行的“差额缴拨”,就是企业应该上缴的社会保障基金与社会保险机构应拨付给企业的社会保险金相抵消以后,收大于支的企业,差额上缴;收不抵支的企业,差额拨付。那么收支相抵的部分,就其本质而言,收缴和发放的责任和压力都在企业。这样,一方面造成国有企业的让会保障负担越来越重,另一方面,现有的社会保障也难以解决国有企业改革所带来的人员流动和社会动荡等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情况下为企业挪用、挤占社会保障基金提供了可乘之机,造成社会保障基金发放拖欠严重,严重影响到离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原来的差额收缴模式,因为种种原因,社会保险资金的征收日趋困难,社会保险机构难以征缴足够的收入满足其发放,不得不以支促收,实行“差额缴拨”,这也是权宜之计。社会保障基金税务征缴,将企业的收缴责任分离出来,使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缴责任落在税务机关身上,而发放由社会保险机构负责,使发放机构不能以发放促征缴,更有利于实现了“差额缴拨”向“全额缴拨”的彻底转变。

2.收缴责任由企业向政府的转变,是健全政府职能还出的重要一步。原来的征缴模式下,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责任存在两层关系:一是政府与社会保险机构的关系,政府委托社会保险机构负责征缴和发放,在这种情况下,发放是硬的,一旦发放出现什么问题,受保障人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这时政府就会给社会保障机构施加压力,但其征缴社会保障基金的手段是软的,只是收费的形式,缺乏相应的法律与制度建设,缺乏强制性,它的权利和责任是不对称的,难以全额收缴和发放。社会保障机构为了完成职责,只好转移压力,就是第二层关系,社会保障机构和企业的关系。由于没有法律保障,手中可以控制企业的重要手段就是社会保险金的发放,于是你社会保险基金收缴不上来,我也没法发放给你,只好采取“差额缴拨”的办法解决,把社会保障基金收缴的压力推给企业。实质上说,企业收上来就发,收不上来就发放不了,社会保障的责任最终还是落在企业身上,使社会保障的功能大大减退,让会保障的本来意义受到严重的扭曲。

实行税务征缴以后,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缴责任在税务机关,发放的责任落在社会保障的管理机构,企业的收缴责任实现了向政府的转变。企业既不再承担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缴任务,也不承担社会保障基金的发放任务。社会保障机构不再负责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缴任务,专门负责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和发放工作,实现这种责任转变以后,企业分离了社会保障职能,社会保险机构消除了收缴的压力,有利于社会保障资金的及时足额发放,但是压力转移到税务机关,也就是说政府承担起了社会保障的筹资工作,承担了原本就应该由政府承担的职能,健全了政府职能。

3.社会保障资金实现由收支一体管理向收支两条线管理转变。原差额缴拨的模式下,社会保障资金的收入和支出管理是混在一起的,在两个层面上存在缺陷:企业的层面上,除差额缴拨的部分外,其余部分的社会保障资金都是由企业收缴、企业发放的,也就是说企业集社会保障资金的收支于一身,或者企业在收缴时因为困难收缴不足,保证不了发放;或者企业收缴的资金难以用于发放,而是被挪作它用,造成养老金发放拖欠严重,不利于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在社会保险机构的层面上,社会保障机构也是集社会保障资金的收支于一身,缺乏有效地监督,致使社会保障基金的挤占、挪用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社会保障资金的流失。

实行税务机构征缴以后,实现了社会保障资金由收支混合管理向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转变。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缴由税务机构承担,收入上缴财政。而社会保障基金的发放由社会中介机构承担,依靠财政拨款。企业已经与社会保障资金的收缴和发放没有直接的组织责任关系,没有掌握和挪用资金的渠道。社会保险机构只负责管理社会保障的政策以及组织社会化发放,与社会保障资金的收入不再有直接关系,也难以挪用社会保障资金。这样,税务部门负责社会保险税的征管;由财政部门负责监督社会保险金的支付和使用;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订和执行,实现收支两条线管理,实现社会保障基金收、支、管、用运行过程的有序化和规范化。

目前试点税务征缴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试点税务征缴取得的成绩。就目前社会保障基金税务征缴的试点情况看,社会保障基金实行税务征缴,较之原来的社会保障机构征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实现了全额缴拨。地税部门征缴社会保险金,改变了与缴拨单位的基金缴拨方式,即由差额缴拨改为全额缴拨,杜绝了“协议缴费”等不规范作法,做到收支分开、帐实相符、真实准确。

2.提高了征缴率。实行税务征缴以后,许多省市的收缴率达到或超过了90%,高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差额缴拨、全额记帐情况下历年的征缴率。同时,地税部门更加具有优势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借助对欠费企业财务及经营状况的客观掌握,加大了清理企业欠费的力度。

3.促进了社会化发放基本养老金工作的开展。地税部门全额征缴养老保险费,为实行社会化发放基本养老金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试点地方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60%,个别地市基本实现100%社会化发放。而且,这项工作的推开,有利于促进建立真正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

4.促进了“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落实。目前试点省市初步形成“税务收、财政管、社保用”的基金运行管理体制,从而在机制上保证了基金的规范、安全运转。

5.保障了基本养老金的及时足额发放。通过实行地税部门全额征缴基本养老保险费,提高了征缴率,提高了基本养老基金的负担能力,有利地促进了基本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保障了基本养老金的及时足额发放,有效地促进了“两个确保”的落实。

(二)目前社会保障基金税务征缴存在的问题。社会保障基金税务征缴,较之以前社会保障机构征缴,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改革必然受到传统体制及现实国情等因素的制约,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问题。就其试点情况看,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基础数据不够完善。目前社会保障税务征缴最大的障碍就是基础数据和信息网络建设和管理落后,使得征管缺乏有效的数据,管理和稽查力度缺乏有效的依据,不利于社会大众对其的有效监督,致使在征管过程中漏缴、少缴的情况难以有效遏制,严重阻碍了社会保障管理社会化的进程。另外,改革必然带来部门利益的调整,使得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地税部门对基本养老金基数的确定存在意见分歧,地税部门为了更好地取得工效挂钩成绩,存在人为减少缴费基数的情况,导致缴费基数不统一。

2.社会保障经办机构仍设“收入过渡户”。财政部与劳动保障部联合颁发的《社会保障基金财务制度》规定,实行税务部门征收社会保险费的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再设“收入过渡户”。但绝大多数试点地区仍旧设立“收入过渡户”,有悖于财务规定,增加了社会保险费的运行环节及在途时间,不利于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两条线”管理。

3.税务征收权不完整。地税部门征收社会保险费主要依据的是《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地方行政性法规,在强制征收措施中,只能对延迟缴费的加收滞纳金,并对责任人处以罚款,逾期不缴纳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征缴。而实行税收保全、强制扣款等税务部门最有力的征收手段则缺乏法律依据。在征收程序上,社会保险费的征收计划和缓交审批均由经办机构认定,地税部门处于“代征”的地位,难以发挥地税部门“依法征费”的作用。

4.税务机构职能尚未完全到位,征收管理落后。目前税务征缴职能末完全到位,关系未完全理顺,收缴工作还是由社保机构、税务机构两家管理,缴费单位既要经办机构确认,又需向税务部门申报缴纳,增加了社会保险基金交纳的工作量,延长了交纳时间,有些出现“压票”现象。另外“收入过渡户”的存在,税务收缴的社保费没有直接上缴财政,导致使资金划拨周转环节过多,影响资金划拨效率和管理。

进一步完善税务征缴的建议

(一)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税务征缴的短期建议。

1.规范、细化地税部门征收社会保险费的操作办法。目前,许多省市实行了税务部门征收社会保险费,一些地方正在积极酝酿实施。但是,目前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对地税征收社会保险费工作仅在有关政策文件上作了原则规定,缺乏统一、规范的操作办法。针对这种情况,财政、税务等部门应及时交流征缴情况,进一步总结经验,深入分析研究,提出规范和细化的具体办法,要点是:第一,各级政府年初要确定社会保障基金预算,预算一经确定,地税部门就根据确定的基数、费率等相关政策具体实施征收;第二,企业按地税部门的征管程序办理缴费业务;第三,社会保险费实行属地化征收;第四,征收的社会保险费不设“收入过渡户”;第五,经办机构建立缴费单位和个人的资料档案及台帐;第六,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管理等。这样,使社会保障基金税务征缴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操作、健康运作。

2.赋予税务机关完整的征收权。从法律法规、建章立制的角度真正赋予税务机关征收社会保险费的权利,使税务机关能够旗帜鲜明地行使法律赋予的强制执行手段,征收的全过程包括缴费基数和人数的核定、征缴入库、处罚、催缴等全部由税务机关依法完成,同时,也要明确税务机构征收社会保险费的责任与税收责任同等重要,增加税务机关的收费意识和压力,力争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3.理顺社会保障基金征缴机构的关系,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税务部门负责社会保险税的征管;社会保险基金实行预算管理,进入各级财政的社会保障预算,由财政部门负责监督社会保险金的支付和使用;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订和执行;银行、邮局等社会服务机构负责发放。形成税务管征缴、财政管资金、社保管核拨、银行邮局管发放的机构体系,实现社会保障基金收、支、管、用运行过程的有序化和规范化。

4.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监督。随着社会保障基金规模的不断增大,其监管工作日益重要。按照“一揽子社会保障预算”方法编制社会保障预算,将所有社会保障的收入项目都纳入社会保障预算,统一、规范管理,避免社会保障基金的浪费、流失,对于强化社保基金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二)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税务征缴的中长期建议。

1.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依法确立计税依据和适用税率等要素,统一社会保障社会统筹项目,纳入税务征管范围,并通过立法确定征、纳双方的权利义务,增强征收的规范性和强制性。这是规范社会保障基金征收的有效手段,也是完善社会保障预算的重要措施。

2.建立健全养老金的融资体系,保证养老金收入充足。一是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国家强制实施的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项目,城镇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及其职工都必须依法及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二是有步骤地变现部分国有资产,用于扩充社会保障基金;三是将利息税、遗产与增与税等的收入,专向用于社会保障基金;四是采取其它可行的办法,比如可以考虑发行社会保障基金专项债券和彩票等。总之,要积极开辟融资渠道,充实社会保障基金。

3.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基金征管的基础数据体系。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将企业应该交纳社会保险金的人员的资料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并且随着“金卡工程”的推进和工资社会化发放普遍推开,及时与银行的工资发放系统联网,多方配合核实,促进征管基础数据体系的真实性、可靠性,建立税务征管的数据基础。这样,才能为税务机关全额征收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社会各界的监督提供依据,社会保障社会化管理才有可靠的保证;这样也可以与社会化发放的数据库联网,促进社会保险金的社会化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