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范文

时间:2023-12-25 17:48: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篇1

为进一步适应新的课堂改革需要,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评价观,以期培养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升。普集街中学决定邀请姚迎工作室专家一行、武功县教研室相关领导及专家、其他学校相关英语教师共同开展基于学生核心素养下的英语课堂改革研讨活动。现将活动具体事项安排如下:

一、活动时间、地点:10月18日(周三)下午2:00

武功县普集街中学多媒体教室

二、活动形式:微型课示范课、说课展示、专家点评、现场互动研讨

三、参与人员:姚迎工作室全体成员、武功县教研室相关领导及专家、普集街中学全体英语教师及其他没课的老师、武功县其他学校英语教师。

四、活动步骤:

1、观摩示范课:

省级教学能手谭伟鸽老师讲授《Lesson 16 Happy Thanksgiving》

省级教学能手文娟娟老师讲授《Lesson 15 A Present for Li Ming》

省级教学能手亢寒青老师讲授《Lesson 18 Li Ming’s Birthday》

(备注:授课教材均为八年级上册)

2、示范课说课:三位授课老师分别进行优质说课展示。

3、专家点评:专家就如何让初中英语核心素养贯穿于英语课堂教学,结合 三位老师示范课进行点评说明。

4、互动研讨:专家与参与教师就初中英语核心素养的课堂改革展开研讨互 动。

五、活动要求:

1、参与活动的老师务必于当日下午1:40准时在普集街中学多媒体室李荣利老师处签到。

2、参与授课班级的英语老师请于下午1:50,将学生带至多媒体门外等候,协助授课老师发放资料,并协助授课老师组织学生有序就座。

3、参与活动的老师在活动结束后及时写好活动反思,并将电子版交至教研组长处。

六:工作人员安排

主持:宋青(副校长)

接待:鲁新党(教导处主任)、张雅(教导处副主任)、朱云云、王潇

后勤保障:董耀斌(后勤主任)、赵卫峰

会场布置、教学楼及多媒体会标、照相:黄俊、朱云云

音响、话筒、多媒体投影、课件调试:赵长义、王潇

篇2

关键词:行动导向; 商务英语; CBI教学; 关键能力

一、引言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育的显著特征在于满足学生今后或现有工作中的具体需求,注重学生在国际商务情境中运用英语的能力,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和国际商务学科知识构成了其专业能力的基础,然而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的目标并不限于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掌握,而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国际商务从业人员,培养包括专业能力在内的职业综合能力,即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个性能力。具体地说,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结合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高职教育的特点以及人才层次和就业方向和市场经济要求,培养系统掌握国际商务一线行业相应岗位必备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从事国际商务业务的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翻译能力、国际市场营销能力等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具有良好的国际经贸职业道德和综合职业素养,能从事涉外文员、商务助理、外贸从业人员等相关工作,能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要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实现两个层面上的“融合”,即英语与商务的有机融合和专业教育与关键能力教育的融合,前者为解决专业能力发展问题,后者为解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问题。就第二层次的融合而言,其目标远比前者更加宏大和长远,单一的教学方式和理念无法实现,需要一种能够统合各种能力培养策略的新的理论框架。本文提出的基于行动导向的商务英语CBI教学是实现高职商务英语整体性教学,为培养适应现代商务语境下的外语复合型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商务英语CBI教学理论依据

1. CBI教学:英语和商务有机融合。

商务英语学习内容毫无疑问应该包括商务和英语,但绝不是两者简单的相加,两者如没能实现有机融合,则极易导致商务是商务、英语是英语“两张皮”的局面。

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即“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是西方20世纪80年代在交际教学基础上兴起的一种语言教学模式,即以非语言的其他学科内容或某个主题为依托,学习第二语言或外语,将语言教学同学科内容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与传统语言教学法的不同之处在于语言能力的培养不是通过学习语言本身,而是通过专业内容的学习来达到的。通过把教学的重点从讲授语言本身转变到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获得目标语言能力。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掌握语言本身,而是用语言去做事。CBI教学以学科知识为中心,而不是以语言本身为中心,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在学习学科知识的过程中习得的,学科内容为语言学习提供了真实的语境,学生完成真实任务和获取新信息的同时,习得语言技能。

CBI教学可以实现语言知识和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有利于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和国际商务学科知识的相互促进。学生关注语言的意义而不是形式,英语学习成为学习学科知识的手段,学科知识为英语学习提供了真实的语境,学生需要获取新的信息完成真实的任务,于是学生不是为了英语而学习英语,而是为了用英语“做事”才学习英语,这满足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也增强了学生学习国际商务学科知识的动机,从而使学科知识的学习也更加有效。而学科知识和英语语言知识在工作情境中才会更加充分地融合,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 行动导向教学:专业教育与关键能力培养的整合。

“行动导向”是德国职业教育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及方法,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发展,其核心在于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行动导向教学的要点在于:

第一,行动导向教学以学生行动过程为中心,学生在学习情境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体系。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姜大源,2006)

第二,行动导向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习得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实现对学生关键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个性能力)诸要素的培养。具体一点说,高职商务英语学生除了具备英语语言技能和国际商务专业知识和技能等专门能力外,还应具备诸如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计划和决策能力、团队工作能力、与人交往与合作的能力、集体的意识和能力、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饱满的工作热情、严谨的工作态度、质量意识等等。这些跨专业的能力和专业能力一起构成的综合职业能力是高素质的体现。(徐朔,2006)

第三,行动导向教学是一种整体性教学,它把工学结合的理念贯穿于英语语言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教学中,学生在工作情境中习得语言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提升关键能力,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做合一”。

三、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商务英语CBI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的构建策略

1. 从商务英语到英语商务:高职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建构的原则。

CBI教学把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渗透到国际商务有关学科教学中,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习得英语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行动导向教学把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置于“行动”的框架,学生通过完整的行动,习得专业知识,发展职业能力。因此,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商务英语CBI教学对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非常重要。

然而,CBI教学应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来决定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和CBI的具体模式。这是因为,国际商务有关学科往往内容专业,术语繁多,句子结构复杂,要有相当的语言能力方能应付自如。根据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理论,语言输入应该略高于现有水平(即i+1,其中i表示语言学习者目前的水平,1表示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如果语言输入远远超出学习者现有的水平(即i+2),或者低于学习者现有的水平(即i+0),就难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克拉申还认为情感的输入也很重要,动力、性格和情感状态是影响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尽可能使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活动应该符合学生的语言程度、认知和情感需要,并适合他们将来的职业需求和个人兴趣。

根据Britain D. et al.(1989)对CBI教学形式描述,CBI教学有强式和弱式之分,较弱形式的依托式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而较强形式的依托式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掌握内容知识,它将内容知识安排在非语言课程内学习(袁平华,2006)。CBI教学由弱势到强势有四种基本模式,即主题式(Theme-based Approach)、辅助模式(Adjunct Courses)、课程模式(Sheltered-content Courses)和专题模式(Courses for special Purposes)。主题模式的教学材料选自目标语原创的各类主题、话题,语言课程教学设计围绕着主题或者话题进行;辅助模式是指同时开设专业课和语言课的一种模式,语言课为专业课服务,要求学生借助语言知识掌握专业内容,旨在将特别设计的语言课程和正常的学科教学结合起来,辅助模式由专业教师和外语教师共同承担,分别负责专业课和配套语言课的教学;课程模式视语言为学习专业的工具,要求学生掌握学科知识而不是语言知识,意在通过可理解性的输入习得语言能力;专题模式的教学内容与某一行业或专业有密切关系。教学材料来自实际工作岗位或有关学科领域。

基于行动导向的CBI教学模式的建构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学生语言和学科知识水平以及教学性质都是最相关的几个因素,根据语言和内容的不同程度的强调和要求可以把各种CBI教学模式看成内容驱动模式为一个极端,语言驱动模式为另一个极端的连续体(袁平华,2006)。这样,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从商务英语到英语商务的学习发展过程便可以在基于行动导向的CBI教学中得到实现。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商务英语CBI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如下图(以国际贸易方向为例):

2.“融合”式的整体教学:高职商务英语CBI教学原理。

上图所建构的“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商务英语课程教学体系”实现了两种层面的 “融合”,即英语语言知识与国际商务学科知识的融合和专业知识与职业行动体系的融合。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在不同的CBI教学模式下,实现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与国际商务学科知识和技能不同程度的融合,并在行动导向的学习情境中习得英语语言知识和国际商务学科知识,发展关键职业能力或综合职业能力,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能力,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完成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从商务英语到英语商务的语言能力发展轨迹,并最终脱胎换骨,由一个英语学习者蜕变为能用英语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职业人。

基于行动导向的CBI教学着眼于商务英语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每一次的“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行动”过程序列中,在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中以英语为媒介完成各项任务,不仅学科知识和英语语言知识在工作情境中习得,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如解决问题、做出决定、开发方案等方法能力,同事合作、解决冲突、协商能力等社会能力,以及道德观和价值取向、积极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学习自觉性等个性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因此,基于行动导向的CBI教学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一条有效途径。

四、小结

本文将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的思考置于高职教育的大视野中,建构了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商务英语CBI课程教学体系。基于行动导向的商务英语CBI教学是顺应高职商务英语培养现代商务语境下的外语复合型人才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它把工学结合的理念贯穿于英语语言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教学中,学生在工作情境中习得语言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提升关键能力,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做合一”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当然,本文提出的课程模式在实际教学中是否有效还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有些观点还需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注:CBI教学,即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学者有不同的译法,如“内容依托教学”“内容教学法”或“基于学科内容的教学”,其核心理念是把外语或二语的习得融入学科内容的学习中,以达到更好的语言学习和学科知识学习的效果。本文直接采用该术语的英文首字母缩略形式CBI。】

【该文为2010中山市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基于行动导向的商务英语CBI教学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Brinton, D., Snow,M. and Wesche,M. Content-based second language instruction[M]. New York: Newbury House, 1989.

[2]Krashen,S.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M]. New York: Longman,1985.

[3]蔡坚. 第二语言习得与CBI教学模式的研究[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3).

[4]常俊跃,董海楠等.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内容依托教学问题的实证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5).

[5]戴庆宁.CBI理念与双语教学[J]. 中国成人教育,2006,(2).

[6]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二)[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4).

[7]雷春林.内容教学法(CBI)与复合型外语专业教学―以商务英语教学模式为例[J]. 外语电化教学, 2006,(6).

[8]徐朔.论关键能力和行动导向教学―概念发展、理论基础与教学原则[J]. 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 2006,(28).

篇3

关键词: 内容依托式教学 高职英语教育 教学策略

一、 研究背景

《大学英语》是高职院校的一门职业素质类课程,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职业可持续能力的提高。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收效颇微。很多高职院校大砍《大学英语》课时,让位给专业课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采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实现培养技术、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高级技能人才的目标。因此,我们的英语课程必须和学生职业发展要求相结合,满足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

二、 内容依托式教学

内容依托式教学(content- based Instruction)不是围绕语言大纲或其他形式的大纲组织的教学,而是围绕着学生即将学习的内容或信息组织的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关注的是教学内容,而不过多关注语言技能训练。学生利用目的语学习和思考所学内容,自然地将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联系起来。在学习未来所需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语言技能也会得到提高。

Leaver等把这种依托课程内容进行语言教学的方法归纳为四个显著特征:1.以学科知识为核心。CBI教学是围绕学科知识进行的,而不是围绕语言的形式、功能、情景或语言技能,学生的交际能力是在学习如数学、科学、社会科学、文化、地理、历史等具体学科的过程中获得的。2.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authentic material)。课程学习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如课文、录像带、录音带及其他视听材料应选自本族语人使用的材料,学习活动注重理解和传递有意义的信息及用真实目的语言完成实际生活中的任务。3.学习新信息。学生应该利用通过母语建立起来的已有知识体系来学习外语和评价新信息。4.课程设置必须符合不同学生群体的需要。教学中的话题,学科知识,语言材料,以及所组织的学习活动应符合学生语言程度、认知和情感的需要,并适合他们将来从事的职业需求和个人兴趣。

三、以内容为依托的高职英语教育的尝试

目前,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大多集中在重点本科院校。例如,复旦大学将整个大学英语教学压缩至3个学期,而且只有不到20%的学生要学完3个学期的基础英语,其余80%只要学一两个学期,剩下的学期可以选修口译笔译、学术写作、外贸信函和分科英语等应用能力课程。此外,基于依托式教学理念的双语教学也在蓬勃开展,复旦大学的双语课程到2004年已达200门,其中管理学院就有48门课程是用英语开设的。浙江大学2005年开设164门使用外文原版教材的双语课程。有些大学甚至尝试用双语教学代替基础英语教学,或者与外国大学合作办班,采用全英语授课模式,如上海交通大学和美国密歇根大学合作办班,上海理工大学和英国9所大学联合办学院,这种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

英语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孤立的公共基础课程,教授内容未能与学生未来的职业有效结合,很难满足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这一现状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差距决定了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我院根据学院各专业群所面向的行业,依据企业的工作流程、典型的工作环节或场景设计教学内容,力求使学生具备在本行业领域内运用英语进行基本交流的能力。就笔者教授的IT英语为例,教学内容涵盖了信息技术类职业最典型的工作过程,包括接洽、设计、测试、销售、售后服务、维修和行业展望等。通过三年的尝试,以内容为依托的高职英语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1.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职学生的学习目的是通过三年的学习能够找到和专业相关的工作。之前的英语学习以语言知识为核心,而大多数高职学生把英语课程当做通过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工具,认为将来的工作与英语关系不大。于是通过考试后,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就会逐渐消失。当英语课程的内容和学生所学的学科相结合时,课程中的主题、材料和课堂活动都要和学生的专业需求相关,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主动建构学习语言体系,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

2.强调语言输出,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传统英语教育以老师为中心,师生的互动活动多为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以内容为依托的英语教学方式更加注重语言的运用。尤其在教学活动中的小组练习,学生必须运用英语对相关主题讨论并发表意见,增加语言输出的机会,提高学生的 语言运用能力。

3.关注思辨能力,提高职业素养。

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运用语言来传递思想。当学生就某一话题进行小组讨论时,学生必须收集信息,然后进行分析、加工,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这一系列思维活动不仅仅是组织语言、输出语言的活动,还是复杂的思维过程,长期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跨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等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当然,高职院校试行的以内容为依托的英语教学改革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对薄弱,因此采用原版教材、全英文授课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无法体验地道的英语,影响学习效果。其次,职业院校采取的是“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学生每个学期都有一部分时间要在企业锻炼,一定程度上会对教学活动的实施产生影响。最后,由于时间和学生水平的限制,我们所教的教学内容都是一些专业基础知识,并没有过多地渗透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1]Richards,J.C,& Rogers,T.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篇4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教学特色

【Abstract】English is a basic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ut 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English teaching are embarrassing. So the heads of these colleges and English educators should pay much more attention to the phenomena. The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analyzes reasons, puts forward the thoughts of the reform. Then we shall form our own characteristics in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Teaching reform;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1 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英语教学在高职曾一度出现火热的局面,所有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英语课程,英语成为高职教育的必修课程。但是最近几年高职院校的外语教学逐渐走向降温阶段,甚至濒临选修或取消英语课程的境地。在某些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设置随意性较大,教学时间的长短缺乏统一的规划,教学课时起伏较大,英语教学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

2 高职英语现状产生的原因

这个现象的产生主要在于高职教育在中国起步晚,发展快;与本科高校相比,高职外语学科建设时间短促,缺乏充分的社会调研与论证,缺乏前期的经验,实属摸着石头过河。

2.1 高职英语教学出现被边缘化或者被弱化的倾向

高职院校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专业核心课程上,作为公共课程的英语逐步走向边缘化。两年的公共英语课,现在改为一年,即两个学期,周课时为4节。对教师而言,教学学时的压缩导致相当一部分英语教师的课时严重不足,不足课时的英语教师面临着要么转岗,要么下岗的局面。面对职业生存危机,部分高职英语教师忧心于个人生计,重心转向兼职工作,教学积极性明显受挫。就学生而言,与高中阶段相比,英语课时的剧减给学生造成英语在高职阶段是一门无足轻重的学科的表象,英语学科的边缘化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英语课变得可有可无。

2.2 高职英语缺乏明晰的界限,界限不明晰的显著特征表现在课程设置与教材编写上

一个普遍的现象是高职英语的难易程度总体不如高中英语,其难易程度大致相当于高一或更低水平。与大学英语相比,高职英语教材简单很多,成为大学英语的简易版。此外,英语课程的设置没有与职业教育紧密关联,没有将语言的学习与运用落到职业教育的实处,尤其没有与学生的专业紧密联系起来,导致英语学习对学生就业不能产生实质性的有益帮助,大学期间的英语课堂学习与未来就业的实际运用相脱轨。学与不学没有任何影响,学生只是应付的态度。

3 高职英语改革与特色

3.1 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和学以致用的原则。

3.1.1 笔者对我校近几年新生入学时的英语分数做过一番调查,结果是最低分与最高分竟然相差近100分。将英语水平如此悬殊的学生放在同一个班级上课显然很容易顾此失彼,一部分同学像听天书,另一部分同学却嫌内容过于简单。因此,将学生进行分级教学是大势所趋。根据高考成绩将学生划分成几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班级,选用难易不等的教材。分层教学不但兼顾了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同时也凸显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3.1.2 高职外语教学还要突出学以致用原则。高职作为职业教育是以技能型和应用型为特色的,作为日常交流工具的外语本身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职业技能,具有应用型特征。因此,我校商学院的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应该开设商学专业英语,术语由简到难,循序渐进,这样就能学以致用,效果会好得多。

3.2 高职英语要突出共性和个性

共性是高职基础性英语课程,为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个性是高职专业基础性课程,高职院校根据各个系部自身专业开设的相应的专业英语。作为高职英语的基础课程,公共性英语课程由英语专业教师授课。设置专业外语是将英语与专业进行嫁接,由既懂专业又擅长外语的教师担任。

3.3 认识高职教育的本质,正确做好高职英语课程的基本定位

作为交际工具的英语是学生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职业技能。这是高职英语的基本定位,因而高职英语的实用性才是其特色所在。该定位决定了高职英语教学理念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出发点,而不是以语言本身为中心,语言的学习是为人的发展服务,这是高职英语功能定位的理性回归。

3.4 高职英语师资力量总体比较薄弱,综合素养亟待提高

在高职院校,既懂得专业又懂得外语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稀缺,专业与外语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鸿沟,二者相脱节现象在高职教育中是个普遍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学校、系部及个人按比例出资,选派青年教师进一步学习进修,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4 结语

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不是简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问题。最根本的是要在此基础上探讨高职英语的教学目标和课程体系。作为高等职业教育,高职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技能的实用性是其课程设置的特色所在,是英语教学得以生存之本。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关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

篇5

(一)语言技能训练与知识内容割裂

目前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大多为说、听、阅读、写作和少量句型结构翻译组成,主要以语言技能训练为主要目标,涉及的内容庞杂,没有将语言学习与知识获取有效地结合起来,对知识的系统性关注不够,学生通过英语学习获得的知识支离破碎,难以完成将语言技能的提高和合理知识的构建双重任务。一般来说,高职院校的这种以语言技能训练为主的公共英语开设学期为二学期,导致技能训练的课时开设较多,有意义的内容传授不足,这样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根据Richards&Rogers(2000)提出的学习理论,只有当语言技能被用来作为了解信息的途径而不是为了“学习语言本身”时语言习得才能成功。因为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学生的语言水平和交际能力也在发展。学科知识通常能挑战学生的认知能力,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语言教学与专业培养目标严重脱节

新世纪的高职英语教学,既需要语言学方面的知识,以便从结构形式上对教授内容进行分析描述,也需要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良和教学手段的革新,省时省力地提高数以千百万计各类专业技能人才的英语水平,满足现代信息化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员英语能力的基本要求。高职院校非英语类学生能力构成的主题是专业能力,英语能力只是其专业能力的辅助成分,因此英语能力必须要为其专业能力服务。而目前,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目标的制定及教学很少与学生在校所学专业乃至毕业后的职业岗位结合。事实上,作为一种交流工具,英语能力只有在职场环境下,才能发挥其最大化使用价值。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必须尝试将具体行业主要岗位工作过程相关的英语内容,组织到英语教学中来,以强化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实用性特征,保证语言教学与专业培养目标密切相连(刘黛琳,2008)。

(三)高职公共英语后续衔接课程专业性太强,难度过大,而且后续衔接阶段的英语教学失去控制

目前高职院校公共英语后续衔接课程大多为ESP专业英语,ESP课程选用的教材学术性较强,学生使用后普遍感到专业词汇太多,句子较长,课文偏难,内容形式枯燥,从而畏难厌学。依据高职教育培养实用性、技术性人才的总体目标,高职教育应以实用为导向,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体现职业性特征,因而高职英语教育要体现行业的职场需求,教学内容的编排要突出行业岗位特点,选用实用性而非学术性的素材。总体来说高职院校的英语教育不是培养高职学生用英语去学专业,而是学习使用英语进行与所从事行业相关的涉外日常交流和业务交流。因而教材的选用要根据高职学生的现有语言水平,降低其难度,适度与学生所学专业渗透和融合,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要体现高职毕业生的行业和专业特点,和现有公共英语教材进行自然的后续衔接。另外,现行高职公共英语后续衔接阶段的英语教学失去控制。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ESP专业英语阶段的课程都是由各专业课教师实施,这些专业课教师由于不熟悉语言教学规律,教学方法一般使用翻译法,导致专业英语阶段的课程与基础阶段的课程严重脱节。

二、跨学科教学国内外研究述评

近十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不少的跨学科外语教学的理论研究。Tulloch(2002)认为,语言学研究领域中跨学科的倾向也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长期以来,人们把语言与技术看做是风与牛不相及的。事实上,语言本身也因技术而发展变化。BBC曾发表文章指出如果没有汽车工业的发展,英语中就不会有:drivingmecrazy,slowdown,hignmaintenance这类使我们日常生活语言无比增色的新的表达方式。技术的进步导致了语言发展和语言教育进入跨学科的阶段。南佐民(2005)认为,学科研究不仅需要在学科核心领域进行探索,还需要在学科建设上,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上,学科在社会时间的应用上进行探索,跨学科研究种类的纠繁复杂也正好可以使我们的研究多样化,给不同学校以广阔的研究空间,使其从长计议,培植自己的学科研究特色,从而有助于解决现有英语学科研究领域狭隘的问题。胡壮麟(2007)认为,其实在英语语言学研究领域中一直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纵深发展,对本学科研究越挖越深;一种是横向发展,力求与不同学科建立联系,以解决复杂的语言问题。杨永林和张彩霞(2007)认为通过跨学科的应用性研究,有助于在客观层面上形成一种“社会认知”整体模式,为不同学科的研究提供另一个观察视野的理论框架。在这些国内外语言研究知名学者的倡导下,有部分外语教师开始了跨学科的外语实践教学,到目前为止实践研究成果却很少。我们尝试性的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进行跨学科教学设计,并以公共英语跨电类学科为例来实证研究高职公共英语跨学科教学与设计的可行性,以此来打开高职英语学科研究瓶颈,探索高职公共英语学科的发展道路。

三、公共英语跨电类学科课程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一)公共英语跨电类学科课程设计的理论依据

跨学科教学理论是在跨学科学习的基本定义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跨学科学习最初是由英国科学家汉弗莱(Humphreys)在1981年提出的。他认为跨学科学习是指学生广泛地探索与他们生活环境中某些问题相联系的不同科目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涉及多个领域——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音乐、美术甚至交流技巧,从而使技能和知识在多学科领域的学习中得到发现、发展和运用。1989年,美国学者舒梅克(Shoemaker)在跨学科学习的基本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跨学科教学理论:教学将跨越学科界限,把课程的各个方面组合在一起,建立有意义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广阔的领域中学习。跨学科教学是较高层次的教学方法,体现了现代意义的课堂教学观念,渗透全方位的立体的教学。它既有深化人格的教育又有知识体系之间的辐射、迁移。从客观上讲,跨学科就是各学科间的思想、观点、理论的交流。

(二)公共英语跨电类学科课程设计的实践基础

1.社会企业对电类学科高职毕业生的岗位能力需求分析。2011年11月26日湖南省第四届机械装备制造类人才供需见面会在我院举行,这次见面会共有湖南省和湖南省外企业近260家参展,其中涉及与电气工程系电类专业相关企业87家,笔者利用此次供需见面会机会以问卷发放和现场访谈方式了解了目前社会企业对电气系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工程和汽车电子四个电类专业学生提供的需求岗位及英语能力需求进行调查。调查发现,企业目前对电类专业高职毕业生提供的大量需求岗位为:焊接技工、钳工、车工、维修电工、客服代表、数控设备维修工、电气员、装配员、电气设计员、电气实验安装员、车间技工、生产技术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一线对客服务人员、质检售后、海外设备维修技术人员、海外售后服务人才等。调研统计表明,企业要求高职毕业生具备基本的外贸操作技能;有较好的跨文化交际技能;还要求高职生具备善于在工作中学习的能力;由于企业流动性大,要求毕业生具备爱岗敬业能力。在进一步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企业大量匮乏的是海外服务技术人才。在谈到企业需要高职毕业生应达到何种程度的英语能力时,很多企业浓缩为一句话:能成功地从事商贸活动的英语能力。88.9%的企业要求高职院校大力加强海外拓展人才的培养,使其具备“专业+英语”的复合型外贸人才特点。

2.工作岗位对电类学科高职生应掌握的涉外英语情境分析。深度访谈我们进一步了解到,企业要求高职毕业生熟悉企业工作中常遇的涉外情境,熟练掌握涉外情境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在涉外工作和交流中正确得体地使用英语语言,同时具备以英语为工具,在行业环境中进行信息沟通并运用知识和技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的应对能力。

四、跨学科教学视角下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设计——以“公共英语跨电类学科”为例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服务的。本课程以电类行业职场交际为目标,以成功地进行电类行业商贸活动为目的,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使他们具备能用英语处理日常活动和与未来行业相关的业务的能力;同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为他们提升就业竞争力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包括:1.能就日常生活题材、与行业相关题材和涉外业务相关题材进行对话,具备跨文化日常交际沟通能力;2.能读懂一般题材及与未来行业相关的英文资料,理解基本正确;3.能填写和模拟套写工作岗位中常用的英语应用文,如产品说明书、求职信、下订单、职业规划与计划、履历表、个人简历(学习经历及兼职经历)、感谢信、广告、合同和邮件处理(经过调研为高职学生毕业后工作岗位常用应用文)等,语句基本正确,表达清楚;4.能借助词典将一般性题材的文字材料和与行业相关的一般性业务材料译成汉语。理解基本正确,译文达意;5.掌握英文资料查询和检索的基本方法,具备获取电类学科英文资料新技术、新知识如微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电气设备运行控制、信息和通信技术等的能力;6.具备在行业岗位中用英语处理涉外业务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选择

以调研为基础,进一步收集来自诸多企业的涉外业务信息,整合资源,自编教材。教材内容选材和编排上结合企业岗位需求和英语能力需求特点,模拟工作岗位中常见的涉外英语情境,体现“以完成行业职场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理念,课程内容选择充分体现行业性、实践性、交际性和协作性特点。

(四)课程实施

1.本课程实施教学的时间:新生进校后的第二学期。2.本课程主要采用如下教学模式实施教学:交互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教学环境等有效互动来完成。交互式教学模式构成的要素包括:语言交互、教学与环境交互和情感交互。英语教师在交互式教学模式下应该扮演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激励者和评价者等多重角色,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互动的过程。

3.实践性教学模式:高职院校是以社会适应为目标,以培养未来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在培养目标上更需突出实践性等特点。通过实践性教学模式来转变语言教学与专业培养目标严重脱节问题,实现公共英语课程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对接。这也是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教学形式。实践性教学模式将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性、自主性、团队协作性、实践性等特征。在教学中,利用英语情景教室、多功能语言实验室、自主学习中心和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性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将工作与学习有机结合。例如:选取最具典型性的相关“行业人”职场需求的交际话题,以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现实职场涉外交际任务来实施教学;学生自发组建校级维修社团,进入社区、涉外企业等进行维修服务,教师提供技术指导,学生积极走上社会,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培养就业能力;利用学院“订单式”培养企业来校考察机会用英语介绍学院状况,校内外实训基地状况,电气设备使用操作说明,介绍生产加工流程等。

4.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自主学习更是提高自身能力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进行自主探索式研究性学习,利用英语来检索和获取相关学科的知识,激发他们应用所学语言自我探究新技术和新知识的欲望,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性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设计

公共英语跨电类学科课程是否能使学生掌握未来行业岗位必需的英语应用能力的教学效果,需要我们对教学实施过程进行严格的评估。对于教学实施过程的评估设计,我们不但要注重“检测性的总结性评估,更要注重过程性的、发展性的形成性评估”。因此,在建构公共英语跨电类学科的课程学习评估体系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元化互动式评价模式,即评价主体具有互动性,评价形式和内容实现多元化。评价形式注重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辅形成。总结性评价主要是指学期末的闭卷考试,考察学生阅读、写作和翻译等能力。过程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的积累,综合考虑学生平时表现,反映的是阶段性的成果,记录学习者动态的学习过程。在过程性评价实践性测试中学生的参与度与热情程度表现最高,通过校内的英语情景教室模拟应聘面试、企业简介、商务用餐、谈判、签署合同、电气电子产品应用与说明等,利用自主学习中心开展团队合作的任务活动;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新产品或生产流程的介绍等测试。

五、结语

篇6

【关键词】终身教育适应性高职英语教师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012-02

1 终身教育理念

自法国教育家保罗・郎格朗提出“终身教育”这一概念后,“终身教育”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并逐渐成为了一种国际性教育思潮。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人才资源,与其他资源一样,在其使用过程中必然存在着消耗和折旧。只有教师终身持续不断地学习,才能实现教师素质的提高。

2 适应理论与教师的适应性

学者们普遍认为“适应也就是心理适应能力,即个体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与周围人们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以一定的行为积极地反作用于周围环境而获得平衡的心理能力”。教师的适应性也就是指教师面对课程改革能动的做出反应,从而调节自身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观念等来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3 英语教学的改革与高职英语教师面临的危机

冯燕(2010)预测: “随着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高校、特别是重点大学公共外语课程已经失去作为课程存在的理据”,“公外可能会在短时间内从教育部部分直属高校课程体系中退场”。与之对应的是基础英语学分逐渐减少,传统公共英语课程被逐渐压缩。2013年10月21日,北京市考试院公布中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拟从2016年起,中考英语分值由120分降到100分,高考英语分值由150分降到100分,也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英语教学的变革.综合看来,这次变革是在教育部发起的英语教学改革活动不断深化中自然出现的,对它的到来我们应持顺应的态度,但对高职英语教师来说,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如果说传统上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存在着学科归属不清晰、科研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尴尬局面,那么随着高职生源的减少,英语教学的变革则关系着是高职公共英语教师的生存问题和存在的合理性问题。高职英语教师的转型至关重要。

4高职英语教改与高职英语教师适应性研究

由上述讨论可以得出,为顺应变化,我们要根据教改需求,适应性调节。

目前主流的高职英语教改分为两个方面:通识英语和职业英语。

通识英语教改其重点就是以英语为教学语言推广通识教育, 更确切地说,外语语言应该转变为内容的载体, 通识教育才是外语教学的主要内容(王哲、李军军 2010)。通识教育的内容包括跨文化交际、人文素质教育,思辨能力, 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职业英语教学改革方法上采用以“工作过程构建英语知识”的形式,教学内容上以专门英语(ESP)教育来取代以语言教学为主要形式的基础英语教学。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的语言交际力。要求学生“能就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话题进行比较有效的交谈”, “能基本读懂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英语文献和资料”,“能填写表格或模拟套写与未来职业相关的简短应用文,如简历,信函等”,依据学校所设专业与企业设置的岗位研发校本教材等。

以下从知识结构,教学理念,教学研究三个方面研究高职英语教师适应性。

升级知识结构

高职英语教师的学科背景基本上是英语语言文学,拥有双学位或跨学科背景的教师比例极低,拥有企业实践经验,行业背景知识的更少.他们基本来自各大院校的英语系,专业知识包括英语语言学、文学、翻译。综合分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首先必须在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上实现升级。教师第一步要做的是充实与提高自身的跨文化素养,只有教师具备了深厚的人文素养才有知识储备对学生进行以英语为媒介的内容教学,实现通识教育而不仅是目标语言的分析。教师也应该多读英文经典名著、关注新闻,时时思考。同时要加强在职教师专业英语的培训,开展校企合作,鼓励教师下企业锻炼,培养双师型教师.另外高职教师还应该追踪ESP 教学的专业论文,了解一些具体的ESP/EAP 教学方法和该领域内的发展。

更新教学理念

核心教学理念就是以显性的方式获得内容知识,以隐性的方式学习语言。高职公共英语应打破传统的所有专业材、法、统一要求的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英语基础的同时,补充与学生所学专业有关的英语知识和英语应用技能,提高其职业竞争能力。根据学生所修专业的特点和未来工作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将专门用途英语渗透到基础英语教学的每堂课中。

孙有中(2011)说:“怎样让学生变得更有思辨能力和创造力,这个问题应该成为英语教育改革乃至整个中国高等教育的终极关怀。”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辨能力的训练,如课前导入讨论;课后写作训练,设计某些热点问题点拨学生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习方法的讲解,布置相关的自主学习内容,如经典英文影片的观看等.传授知识,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这种教学理念应该是高职英语教师获得自己身份认同的砝码。

开展外语教育研究

高职英语教师要搞好教学,除了定期阅读国内外的英语教学研究论文之外,必须进行有效的教学研究,科研也是决定高职英语教师地位的关键条件。我们研究的对象要以教师、学生、教法、学法、教学环境建设、教学管理等为研究对象,关注教学的人和与人相关的行为而不是语言本身.在自己能掌控的课堂范围内开展教学研究,使研究成为与教学并存的一种常态。应该说高职英语教师拥有相当高的自,从客观上来说,他们的研究对象处于不断的变换中,比如学生的时代特征、学习特点、学科专业、学生需求都是变化的因素。这种变化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挑战高职英语教师驾驭教学的能力,也不断提供教学研究的契机。以反思为特征的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是一种常见的教学研究方法,同样关注教学效果、关注对教学环节的理解的研究方法还有探索性实践(exploratory practice)。

结语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形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改造,新的岗位不断涌现,现场技术、设备、机器等需要不断更新。职业教育目的在于培养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人才,这一目标的实现,必然要求高职教师能够保持终身学习,使自己的知识、技能亦呈现动态性,适应不断变革的时代需求。

参考文献:

[1]王美. 面向知识社会的教师学习-发展适应性专长[D]. 2010(3)

篇7

关键词:能力本位教育;高职英语教学;思辨能力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英语作为语言交流工具越加受到重视。特别是高职英语教学,以其职业化的教学特点,对于学生的英语能力培养更倾向于职业应用性和社会适用性。英语是高职院校必修课也是主修课,但是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普遍薄弱,就有必要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开放性的教育方式,从学生的职业特点出发展开英语教学。能力本位教学是国际上较为流行的职业教育体系。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职业英语教学,将英语运用能力与职业能力相结合,建立起共同的目标,突出培养学生在职业生涯中对于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一、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分析高职英语能力本位教育

(一)建构主义理论

在建构主义理论中,主要强调的是人的认知过程。将建构主义理论引导到高职英语教学当中,就是将学生学习的英语原有的英语学习架构打破,通过对英语知识产生认知而实现新的平衡,此时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已经不再局限于理论知识,而是从英语的运用能力上得以提高。

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角度分析英语学习,其是建立在认知主体的心理环境与外部环境作用的结果,形成新的自我认知结构,强调认知主体对英语学习的能动性。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过程是动态的过程,当接受了外部环境的信息之后,根据需要整合而归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发生了变化并进行重组,形成更为适应学习需要的新的认知结构。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旧的认知结构被打破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二)运用建构主义设计高职英语教学

1.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将多媒体充分地运用起来,辅助课堂内容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为了塑造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在英语教学课件的选择上,要倾向于职业化特点,使英语教学更具有时效性。英语语言的学习要获得良好的效果,就要营造语境,让学生潜移默化中接受英语教学内容,并提高英语的灵活运用能力。比如,根据英语教学内容选择与学生专业有关的英语职业对话或者是与学生专业有关的资料片,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感受未来职业特点,并获得相关的知识。学生对于自己专业知识以及技能都会有所熟悉,如果在英语的环境中表达出来,会给学生以新鲜感,并提高了学习兴趣,从而形成了英语学习的认知结构。

2.采用问题探索式教学提升学生的认知结构

采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对于高职学生来讲无疑是增强学生的心理排斥感。在高职英语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即在进行英语教学中,针对英语课堂内容提出问题,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会围绕着问题逐步地展开。由于每一位学生思考的角度不同,对于知识的理解也会存在差异,英语讨论课就自然展开了。针对问题的探索,以交流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更为深入。展开讨论的过程,也是会话交流的过程。由于是针对问题展开的,会使学生忽视了英语课堂的环境,将注意力专注于问题讨论当中,实用性的英语会话环境就形成了。从职业的角度而言,以探究问题为起点,建立英语会话讨论小组,并展开协作探讨与会话交流,实现了高职英语教学的社会功能。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一)“思辨能力”的界定

所谓的“思辨能力”,就是通过了解与事物相关的问题,通过分析之后做出判断能力。每个人都具备思辨能力,但是由于所掌握的知识含量不同,对于事物的判断能力就会有所差异。通常而言,教育程度较高而知识面广泛的人,对于事物观察较为细腻,并能够从多重角度综合分析,因此其思辨能力就会相对较高。

(二)思辨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目前社会就业岗位都较为注重应聘者思辨能力的考察,除了要求学生要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知识素养,思维能力也被列入到从业考察的范畴。高职英语专业的学生毕业离校后,要接受就业单位的面试,在同等知识素养和专业理论水平的条件下,具有敏捷的思辨能力在面试中就会占有绝对的优势。对于应聘者思辨能力的判断可以从思考问题的深度、广度、逻辑的缜密性、思辨过程的理性成分、对问题判断的敏捷性以及结论的新颖度等多个角度进行判断。

(三)判断就业人员思辨能力

任何的事物都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但又不是孤立存在的。对待事物的看法亦是如此,要从表象出发,对其内质深层次挖掘,以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于事物的判断还要以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对于事物进行综合判断,才能够做到客观、全面地做出正确的判断。衡量一个人的思辨能力的重要指标就是其是否具备严密的思维逻辑,因为思维过程是否符合逻辑,是影响判断结论正确定的重要因素。此外,在就业岗位上往往会出现一些超出常理的事情,此时就需要针对问题作出敏捷的判断,并采取应急措施。那么,对于应聘者的反应能力以及其结论的新颖度、合理性进行考察,以对应聘者的创新能力定位。

(四)高职英语教学对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高职教育具有社会实践性特点,在英语教学中,就要从职业化的角度展开教学内容,突出专业技能型和技能应用性。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就是试图通过教学课程,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思辨本身就是一门科学,面对不理解的现象,要展开探索,首先就要具有问题意识。科学的思辨就是从提出问题或者是做出假设开始的。以寻找问题的答案或者是证明假设是否正确查找资料,以获得论据。针对于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并逻辑排列,将其中的内容作为论据分析所提出的问题,或者是使用所收集到的论据对假设进行检验。当所提出的问题获得答案或者假设得到论证之后,并不意味着工作已经结束了,而是要对于所做出的结论加以验证。将培养思辨能力的科学方法运用到高职英语教学中,教会学生从批判的角度审视问题,以使学生具备了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被一些社会现象所迷惑。

三、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提高思辨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高职英语教育的职业化、社会化特点,决定了在实施英语教学的时候,需要根据学生的职业目标以及就业需求来实施目标定位教学。英语的教学从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跨越到实用性英语教学,就决定了英语教学模式要有所改变。重视培养高职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建构理论为教学指导原理,创设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通过将英语知识与学生的专业技能相结合,以使学生建立起新的英语认知结构。在此基础上实施思辨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以辩证的思维思考问题,并注意英语的语言交流,在提高英语实践应用性的同时,还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以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一个人的思考能力和行为之所以超出常人,是因为其具有超于常人的思辨能力。创新的生命力在于能够针对所面对的现象产生质疑,并自主地做出判断。促进高职学生英语思辨能力较为直接而有效的途径就是英语演讲和辩论。目前在一些高校陆续开展了英语演讲竞赛活动,但是无论是口语会话,还是辩论内容以思维方式都具有较强的模仿性,从而妨碍了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高职英语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提高思辨能力,可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就注重问题探究式讨论,以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参加辩论赛需要有敏捷的思维,不仅要具有良好的口才,还要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发现问题就立即作出反应,并提出对方错误的观点。思维的跳跃、逻辑的跳跃在辩论场上必备的能力。

除了英语辩论赛外,另一种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方式就是开展英语演讲。教学将下一次英语课堂演讲的题目公布出来,让学生自主搜集资料,并提出演讲的内容要有新意。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的英语材料,并根据拟定的思路对于资料进行逻辑性删减和排列。在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要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并时刻关注演讲的主题,还要寻找演讲思路中的创新点。无论是递进式的论证,还是旁征博引的例证,都要经过分析和判断后才能够确定下来。鼓励学生将日常生活中精彩的实例运用到演讲内容中,不但提高了演讲的感染力,而且实现了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过程。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的教育更为注重职业专业技能的培养,英语作为每个专业都开设课堂,要打破普遍教学的方式,使英语教学从能力本文教育的角度围绕专业技能展开,使学生在英语的语境中接触自己所熟悉的专业,并展开讨论,通过学科之间建立起关联,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环境下对于各学科的综合运用。教学模式的创新就是为了培养更具有竞争优势的专业性人才,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运用能力和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文秋芳,王建卿,赵彩然,刘艳萍,王海妹.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01).

[2]张新玲.批判性思维培养和读写结合写作教学的接口[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10).

[3]叶亚民.批判性思维与英语议论文写作[J]. 语文学刊(高教・外文版), 2006(10).

[4]冯巧娥.思辨与创新―由大学生英语演讲、辩论比赛引发的思考[J]. 文教资料, 2010(03).

[5]文秋芳,赵彩然,刘艳萍,王海妹,王建卿.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客观性量具构建的先导研究[J].外语教学, 2010.31(01).

[6]文秋芳,王海妹,王建卿,赵彩然,刘艳萍.我国英语专业与其他文科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 2010.42(05).

[7]刘波.英语二语习得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途径[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9(06).

篇8

[关键词]高职;英语;有效教学;思考

1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1)高职英语教学的特点高职教育以培养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在英语方面的基本学习要求是:通过公共课程学习打好语言基础,掌握基本的听说和读写技能,提高运用英语处理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内容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提升综合文化素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教学目标上,高职英语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教学效果上追求使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得。(2)高职英语教学的形式目前,高职英语课程设置上以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英语相结合的形式为主,采用的教材主要是《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方式上是传统型大教室授课。教学辅助工具上主要是多媒体展示,通过课件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突出教学重点难点。(3)高职英语教学的现实效果虽然广大教师积极探索课堂教学实践,但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学生的考试通过率虽然尚可,但学生的英语能力却普遍不强,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甚至部分学生在毕业时英语语言运用能力退化,不论是阅读还是口语都无法满足单位的需要,致使工作时需要运用英语时捉襟见肘。

2高职英语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

(1)有效教学的相关理念有效教学理念的提出和推广是在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之后,受到实用主义和行为主义思想的影响,核心思想是教学的效益,强调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具体进步与发展。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树立效益与时间观念,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科学地对学习内容进行定性与定量,关注教学目标的可测性。有效教学理念符合当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适应时展的需求,同时能够与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相衔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当前,有效教学是各个阶段一线教师广泛关注和探索的重要课题,高职英语教学也不例外。(2)高职英语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高职英语因其学段和学科的特点,其有效教学的评价也与其他学段和课程有所不同。在评价标准的确定下第11期(总第083期)2017年11月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以学生发展和进步为根本,不论是哪一门课程,教师都希望能看到学生的进步和改变;二是以教学效益实现为目标,即通过有限的课时安排,学习到课程目标中要求掌握的内容;三是以学生参与为重要指标,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差异较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也各不相同,要将学生的参与作为重要指标来衡量高职英语教学的效果。

3高职英语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

(1)学生因素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是学习效果的直接体现者和受益者,更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首要因素。正所谓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高职英语教学要想提升教学效果,就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因素。首先是学生的英语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较低,在单词的识记、听说和读写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问题,想要只通过高职英语课程学习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是不现实的。虽然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实际动手能力较强,但在英语学习方面的能力却让很多教师头疼,从发音到拼写,每一个环节都存在问题。受到基础薄弱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英语课程学习和自我提升投入了很大精力,但效果却并不显著。其次是学生的学习态度。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具有明显的功利化色彩,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来源于通过学校的课程考试和全国高等学校的英语应用能力测试。功利化的学习动机使得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比较散漫,只有在考试之前才会集中突击,通过临时抱佛脚、高强度密集训练等方式准备和应对考试。最后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清楚地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带着兴趣去学习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会出现低效或者无效的现象。在高职英语的日常教学中,学生受到自身学习习惯和人生阅历的影响,往往对于英语课程学习的重要性缺乏理性认识,认为“将来工作用不到”“考试过了就可以”。毫无疑问,缺乏兴趣的英语学习只会是被动的、低效的。(2)教师因素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是影响高职英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首先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认识和态度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先进的教学理念能够帮助教师顺应时代和课程发展的需要,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和安排课堂教学活动。反之,如果教学思想陈旧、思路不清晰,只顾自己讲而不管学生会不会,学生很难通过课堂学习学到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减低甚至产生厌恶情绪。其次是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当前高职英语教师队伍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欠缺。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主要是以大学本科和硕士生为主,开设英语课程的教师也没有明显的专业限制。一部分教师对于英语课程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足,英语教学能力仍有待提高。这是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无法回避的客观问题之一。(3)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达成教学预设的重要手段,同样也影响着高职英语的有效教学。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职英语教学也与时俱进,进入了现代化和信息化阶段,在教学方法上也实现了突破和转变,越来越关注学生的主体体验和参与,体验式、探究式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青睐。因此,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有效教学。(4)教学工具随着90后一代进入大学,高职院校学生呈现出了“网生代”的特征,他们的身边充斥着互联网时代的各种元素,因而教学工具的选择也将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陈旧而落后的粉笔、黑板等教学工具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多媒体、白板教学成为主流。因此教师要恰当选择教学工具,而学校也要为课堂教学提供硬件设备支持。

4高职英语有效教学提升策略

(1)培养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观念、提高认识是实现高职英语教学效果提升的首要环节。兴趣是催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高职英语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高职英语学习。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补充、创新教学资料,尽量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图片、音频或者视频,让学生喜欢英语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愿意相信并跟随教师的课堂节奏进行学习。其次,要保证学生易学。在内容安排上要保证学生能听懂、会运用,尽量避免枯燥乏味的机械记忆内容,使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通过课堂中知识的获得感树立英语学习的信心。(2)加强教师培训加强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的直接手段,也是提高高职英语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对高职英语教师的培训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树立和更新教学观念。思想指挥行动,教学观念直接影响教学实践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学面对的主客体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情况、新问题。其次,要提高教师对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往往能够丰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感官体验,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最后,促进教师的交流。教师培训也是一个经验分享和相互借鉴的过程,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升和巩固教学效果。(3)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法就是要从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立足学情,因材施教。当前高职英语教学的常用方法主要是以下几种:一是分层教学法。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分层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演绎教学法。通过小组活动、预习展示等活动使学生课堂参与度得到提升,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此外,活动教学、趣味教学也常常被应用到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对于提升教学效果也发挥着积极作用。

作者:杨广一 单位:营口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曹利华.五年制高职英语课堂有效教学初探[J].海外英语,2015(10),

[2]陈昌齐.高职英语有效教学探索[J].职业技术,2010(1).

[3]戴晨丽.基于职业教育理念下的高职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与思考[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3(3).

篇9

关键词:英语 智能 多元化 考试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b)-0226-02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八种智能,而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的各种智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每位学生除了加强数理逻辑智能和言语智能之外,还要培养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等,以满足新时代对人综合素质的要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我国高职教育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的课程按照“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进行设计。多元智能理论的理念对于我国当代教育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对于当今的高职教育改革起到重要作用。

1 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考试观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有多种能力构成。因此,学校的考试模式也应多元化,注重对不同人的不同智能的培养。笔者结合高职院校教育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能力水平,就多元化考试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做出以下分析。

1.1 考试方式多元化

(1)训练认知策略,开展口语考试,发展语言智能。

语言智能是指有效地听、说、读、写的能力,即能运用听说读写进行交流、讨论、解释、说明、创造知识、建构意义以及对语言本身进行反思的能力。语言技能的发展对学生取得任何学科学习成绩的成功都有显著的影响。高职院校的某些课程可以适当增加口语考试,以检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比如,英语课的课程考试方式,平时测验中包含口语考试项目,注重过程性评价。课堂上要求同学们当小教员来讲解课文内容,课下收集材料并制作成课件,课堂上要求选出来一两个同学来解说。通过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他们发展语言智能,达到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客观考核。通过在校期间让同学们多练习口语鼓励学生课堂上多说多练多听,训练学生的嘴巴和耳朵为将来毕业后实习及工作奠定基础。课堂上同学们的每次回答问题及朗读课文句子或段落,讲解文章内容等多作为平时成绩中的一部分占一定分值比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采用传统笔试形式,促进逻辑数理智能。

传统的智力测验强调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能力,采用纸笔测试的方式。例如,英语课程属于文科类课程,但同样具有理科类课程的特点,英语学科同样拥有某些数学概念,如排列、组合、编码、对称等,掌握这些概念可以促进外语习得。传统的笔试考试中,阅读理解题型能很好地培养逻辑数理智能。阅读是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阅读训练中,采用不同的提问策略、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预测和改变逻辑结果等能够增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使逻辑数理智能在思考和学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指导学生根据语篇线索(如注释性线索、同义词/近义词线索、反义词线索和语境线索等)猜测不熟悉的语言现象,理清句子基本结构,整合文本的意义;根据语篇中已知的信息推理故事情节的发展;根据字面意思、语篇的逻辑关系以及细节的暗示,推敲作者的态度,深层理解文章的寓意;根据所读内容用文字按逻辑顺序表述主题。这些阅读练习具有挑战性,能够锻炼学生的数理逻辑能力。

(3)替代方法。

高职教育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 学生应该达到英语能力水平考试A级或B级要求。结合本校学生特点,校方规定学生在入学的第一学年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如果能够通过B级考试,拿到B级证书,那么在接下来的学年和学期英语期末考试时,可以申请免考。换句话说,英语水平能力考试B级证书可以替代学校校内的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这就从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了。此外,其他课程如计算机成绩考核也可以采取类似方法,国家或省级一级或二级证书可以替代学期考试成绩。

1.2 考试手段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教师评价外,还可以进行另外两种方式: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比如,课堂上同学们分组讲解的文章段落或课下同学们分组制作的课件课堂展示,每次课上同学们讲解或展示完毕,让全班同学根据同学们参与这个过程的态度及表现,来综合评判每组的得分并分出优良可差等级。让学生当老师评定他们自己的表现,学生感到新鲜而有趣。此外,学生自评也是考试评价多元化的一方面,每门课的阶段测验或是一个章节或是一个单元,考查一段时间内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具体的学生自评可以表现在以下方面:比如英语课程对整个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的综合评价来考查综合知识,课文内容的词汇练习及故事情节的理解选择或判断题,英语中某个语法点的专项练习或语法综合练习。各种练习组合成一份完整的英文试卷,每个题型分别占不同比例的分值,利用课堂上一节课或半节课时间来测验,采用闭卷形式具体时间长短需根据内容多少而定。测验后的试卷归学生自己来评判,要求公平、公正、合理地打分。学生的自评结果组成了平时成绩中的一项,与上述提到的学生之间的互评一起作为过程性评价的一项,评价的最终成绩和期末终结性评价组合成为学生该门课的总成绩。

1.3 考试内容多元化

每门课程的考试内容应该更为全面,不但要考核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还要考核在学习某个知识点时,其他知识或能力的掌握;比如,试题中既涵盖了教学大纲规定的核心词汇,也涵盖了核心词汇的相关词汇,包括核心词汇的近义词、反义词、动词、名词、形容词或副词等其他词形形式。尤其在阅读理解这个题型中阅读时总会遇到生单词,表面上看单词没学过不认识有时仔细再看看,实际上单词就是大纲中的核心词汇的演变形式。日常学习中我们不但要掌握基本知识还要学会知识的灵活运用,真正地做到并实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效果。此外,整份卷题型既包括传统题型如选择、填空、阅读理解等,又包括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写作和翻译题型,培养学生们的内省智能。每一门具体科目的学了课堂上所学知识即知识的客观输入之外,更重要的是课下学生自己的总结和概括,而这才是更为重要的内在反思反省过程,自己消化吸收的过程才能真正地掌握学会知识。

1.4 考试目标多元化

高职教育的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学生通过学习每门科目,最终应达到3个目标的要求,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就高职英语课程的知识目标而言,学生应该识记理解掌握3500个词汇,毕业之前该达到高职教育大纲规定的英语能力考试A级或B级要求。不同的高职院校根据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对学生语言水平提出不同的标准。针对高职英语课程的能力目标而言,学生应该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际,书写简短的英文实用文体文本,比如请假条、求职信、便条、通知、感谢信、邀请信等。进行简短的日常对话能训练学生的言语智能,书写能训练学生的内省智能。就高职英语课程的素养目标而言,学生通过学习一至两个学年的英语课程,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语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爱护语音室的耳机和其他设备等。

总之,高职教育的考试模式在各个院校也有所不同,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可以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不同学科的考试模式不尽相同,可进行灵活调整。高职院校英语考试应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的总目标。

参考文献

篇10

目前,在高职酒店管理教学所面临的情况看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我国酒店行业起步较晚而且行业教育模式较为落后,教学条件及师资水平有限,理论与时间相脱节,国家对酒店高等职业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致使高级酒店人才的缺少,造成快速发展的酒店管理市场需求严重断档,酒店管理人员素质整体偏低,教学结构不合理,造成管理人才专业结构单一,毕业生的质量不能满足酒店管理层的要求。要改变酒店管理教育的现状,就要大胆对其教学模式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改革,坚持以学生为核心的基础上,改革与创新考试办法,实行理论与技能“双达标”的课程考核,改变以往重理论考试轻技能要求的做法。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与市场相连接,强调酒店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与系统性,通过科学的规划与有效的载体,将更广泛的教育要素与教育资源整合起来,实施“教、学、做、验”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由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提倡教学中采用国际通用的酒店职业培训技术,多方面培养酒店高素质人才。

二、高职酒店教学方法的探究

1、如何合理安排酒店教学方案。受传统酒店教学思路的影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在培养目标上还不够明确,容易把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的教学方式和目标混为一谈。在教学方案的制定中,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普通高等院校基本相同,在实践培训中体现不出高职院校突出应用能力和技能培养的特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高职院校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出了问题。那么,如何制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案呢?

我认为,首先要明确培养目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水准、良好的创新思维,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和综合实践工作能力,同时具备高级酒店管理思想的高级管理应用型人才。根据上述内容,明确了培养的目标,高职院校在制定教学方案就有了具体的方向和策略。其次,在教学中要以注重能力的培养,应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指导思想,所有的教育要素应指向就业、指向职业岗位。培养学生具备职业岗位能力与职业适应能力,明确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的教育模式与教育理念,强调面向酒店管理中端,培养满足社会需要具备技术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教学方案的制定不应按学科需求安排,而应根据适应的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确定。第三,教学方案制定时,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把握好理论课教学与实践课教学的合理安排。酒店理论教学以适用为目的,强调基本理论知识的灌输。实践教学要具有针对性、应用性和实用性,突出专业技术训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采用“教、学、做、验”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2、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实践性教学是解决学生理论知识产生的问题,培养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实践性教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校内实践教学,另一部分是校企合作开展的校外实践教学,两者教学方式,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虽然,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为抓好理论环节的,强化实践环节,提高了学生动手的能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只通过校企之间开展实习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不够的。在进行校外实践的同时,也要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实践培养实现两条腿走路。但是在校内实践教学中,存在着一些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某些高职院校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对校内实践工作严重忽视,在高职院校内没有组建独立的实践教学平台,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发展。(2)许多高职院校投入了大量建设资金,组建了包括了酒店前台、餐饮、酒吧及客房于一体的实践基地,但存在由于在操作流程、管理制度、开放时间等方面建设不健全,严重影响了校内实践教学的正常进行。(3)传统的高职酒店校内实践教学的方式,只是注重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模仿能力和熟练程度,轻视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一定要进行改善。(4)随着旅游行业的发展,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有一些高水准的酒店已经不再满足高职院校输送普通服务人员的需求,而是要求学校能够提供技能强、懂管理的一线基层管理人员。而校内实践教学体系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必须对传统的校内实践教学进行改革。

3、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在酒店管理教学中,只通过理论式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对酒店服务理念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酒店管理专业加强校外实践性教学,实现工学结合是现代酒店教学的基本要求。随着酒店行业的快速成长,酒店专业型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树立起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方针,积极转变观念,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让学生能较早地适应现实酒店的工作环境,进入工作角色,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联系到实际的应用中去,同时便于学校了解和掌握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吸取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进一步提高酒店教学的质量。“教、学、做的工学结合”模式是培养酒店高级人才和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在校外实践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在校外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真真切切、系统的了解到一个酒店的运行管理情况,有效的锻炼了学生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酒店管理技巧运用到现实工作中,但是目前在对外实践教学中存在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工作时间的安排和酒店经营的情况发生了冲突,直接给酒店经营造成负面影响,学生则反映在酒店实习时,所从事的任务过于简单或者单一,实际接受的实践性的培训较少。(2)酒店对外实践教学的师资结构存在问题,该专业老师,不仅能教学,更要能操作;不仅要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也要对酒店的实际管理具有一定的经验。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部分老师,虽然掌握了系统完整的学科理论知识,但对现实的酒店管理,缺乏对实战的经验。(3)在酒店教学中存在,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校外实践的内容存在不相符的情况,由于教学内容的落后,与现代快速发展的酒店相比存在严重的不符,使得在酒店实习过程中,不能有效的将理论用于实践中去。面对上述对外实践存在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加强对外实践教学呢?我认为对外实践的培训方式,不是一个短期的实习过程,学校和企业要保证合作的连续性,就需要在广泛细致的调查、反复协调和认证的基础上,选择理想的酒店作为学校紧密的合作伙伴。应具备:首先,有较高的酒店级别,因为级别的高低直接反应酒店的管理水平和服务的水准,选择高星级的酒店,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有一个较高的起点,是学生在实践中,更好的得到锻炼。其次,要有充足的客源,保证酒店的正常运营,给学生在校外实践过程中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此外,学生在酒店中进行实践学习,所产生的费用,由企业进行支付。在对外实践教学中,学校和酒店之间要在合作方面产生的权力和义务签订工学结合合作协议。明确规定学校和酒店的合作期限、合作模式和方法、实习学生的人数、管理制度、薪酬奖励以及相关费用的支付等相关权力义务的关系。对外实践教学合同的签订,一方面可以有效的避免防止任何一方随意的退出或者毁约,保证的双方的义务的实施和权力的享受。另一方面,保障工学结合阶段教学过程的顺利完成。为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在校外实践教学中坚持以企业岗位需求为核心,让学生在实习期内,到多个不同性质的酒店进行岗位实践,使学生经过这一阶段的实践,理论联系实际,专业技能得到了较快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