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12-25 17:45: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力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一条 为了保证电梯安全运行,预防和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电梯的生产(含制造、安装、改造、维修、日常维护保养,下同)、使用、检验检测及其监督检查等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电梯生产、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电梯生产、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电梯安全全面负责。
第四条 市和区(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是本市负责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区(县)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电梯的安全监督管理。市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区(县)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督促、检查和指导。
第五条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电梯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督促和支持区(县)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及时协调、解决电梯安全监督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 学校、新闻媒体、社会团体、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开展电梯安全知识和电梯安全法律的宣传、普及工作,倡导文明乘梯,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七条 本市鼓励推行科学的管理方法,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电梯安全性能和管理水平,增强电梯生产、使用单位防范事故的能力。
第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举报电梯安全违法行为和电梯事故隐患。
第二章 电梯的生产
第九条 电梯制造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提供相应的随机文件,并保证制造电梯的配件供应。
第十条 电梯的安装、改造、维修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当将拟进行的电梯安装、改造、维修情况书面告知所在地区(县)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告知后即可施工。施工时,应当执行北京市《电梯安装维修作业安全规范》,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电梯的安装、改造、维修和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应当执行北京市《电梯安装、改造、重大维修和维护保养自检规则》,做好自检记录。
第十一条 电梯的安装、改造、重大维修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当在监督检验合格后30日内将有关技术资料移交使用单位。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将其存入该电梯的安全技术档案。
第十二条 从事电梯日常维护保养的单位应当做好下列工作:
(一)按照电梯使用维护说明书提出的保养项目、方法和周期要求,制定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方案,确保其维护保养电梯的安全技术性能;
(二)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日常维护保养工作;
(三)制定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应急演练;
(四)设立24小时日常维护保养值班电话,接到故障通知后及时予以排除;
(五)接到电梯乘客被困故障报告后,30分钟内赶到现场实施救援;
(六)对电梯进行日常维护保养时,执行北京市《电梯日常维护保养规则》,并做好记录;
(七)协助电梯使用单位制定电梯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第十三条 电梯安装、改造、维修和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应当对电梯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并记录教育和培训情况。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记录,至少保存2年。
第十四条 从事电梯安装、改造、维修和日常维护保养作业的人员,应当取得相应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其中,从事电梯安装、改造作业的人员,应当取得电梯安装项目资格;从事电梯维修、日常维护保养作业的人员,应当取得电梯维修项目资格。未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电梯安装、改造、维修和日常维护保养作业人员作业时应当持证。
第三章 电梯的使用
第十五条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做到:
(一)设置电梯的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电梯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二)建立并严格执行电梯安全运行管理制度,建立完整的电梯安全技术档案;
(三)保证电梯紧急报警装置能够有效应答紧急呼救;
(四)在电梯轿厢内或者出入口的明显位置张贴安全注意事项、警示标志和有效的《安全检验合格》标志;
(五)制定电梯事故应急措施与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六)发生电梯乘客被困故障时,迅速采取措施对被困人员进行抚慰和组织救援。
第十六条 电梯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时,电梯使用单位应当组织进行全面检查,消除电梯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第十七条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电梯,不得购置未取得电梯制造许可的单位制造的电梯;应当委托取得相应许可的单位实施电梯安装、改造、维修和日常维护保养活动。
第十八条 电梯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向电梯所在地的区(县)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在用电梯停用拟超过15日的,电梯使用单位应当自停用之日起10日内书面告知原登记部门;重新启用前,应当书面告知原登记部门。电梯报废时,电梯使用单位应当自报废之日起30日内到原登记部门办理注销。
第十九条 电梯的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必须经过电梯检验检测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的监督检验。未经监督检验合格的电梯,电梯使用单位不得投入使用。
第二十条 在用电梯应当进行定期检验,定期检验周期为一年。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在电梯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一个月向电梯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电梯,不得继续使用。
第二十一条 电梯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进行电梯运行的日常巡视,做好电梯日常使用状况记录,落实电梯的定期检验计划;
(二)妥善保管电梯层门钥匙、机房钥匙和电源钥匙;
(三)监督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定期检修、保养电梯;
(四)发现电梯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停止使用的,有权作出停止使用的决定,并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五)遇有火灾、地震等影响电梯运行和电梯乘客人身安全的突发性事件时,应当迅速采取措施,停止电梯运行。
第二十二条 电梯乘客应当按照电梯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正确使用电梯,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使用明示处于非正常状态下的电梯;
(二)强行扒撬电梯层门、轿门;
(三)在电梯内蹦跳、打闹;
(四)携带易燃易爆物品或者危险化学品搭乘电梯;
(五)拆除、毁坏电梯的部件或者标志、标识;
(六)运载超过电梯额定载荷的货物;
(七)其他危及电梯安全运行的行为。乘坐的电梯发生故障时,电梯乘客应当通过报警装置与电梯管理人员取得联系,服从指挥。
第二十三条 电梯进行更新、改造、维修或者日常维护保养所需费用,由电梯的所有权人承担。电梯的所有权人将电梯交付他人使用管理的,应当与使用管理单位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双方安全管理责任和电梯更新、改造、维修或者日常维护保养的出资义务。居民住宅电梯的更新、改造和维修所需资金的管理,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规定执行。
第四章 检验检测
第二十四条 电梯检验检测机构和检验检测人员开展电梯检验检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和便民原则,为电梯生产、使用单位提供可靠、便捷的检验检测服务。 电梯检验检测机构和检验检测人员对涉及的被检验检测单位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第二十五条 电梯检验检测机构应当确保从事检验检测活动的人员具有国家规定的资格,开展检验检测活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并对检验检测的结果负责。
第二十六条 电梯检验检测机构应当自接到检验检测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安排检验检测。检验检测完毕后,电梯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出具电梯检验检测报告;经检验检测合格的,还应当一并发放《安全检验合格》标志。
第二十七条 电梯使用单位对电梯检验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在收到电梯检验检测报告之日起15日内以书面形式向电梯检验检测机构提出。电梯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在15日内向电梯使用单位作出书面答复。电梯检验检测机构逾期未答复或者电梯使用单位对电梯检验检测机构的书面答复仍有异议的,可以在收到答复之日起15日内向当地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复验。受理复验申请的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30日内作出复验结论。
第二十八条 电梯检验检测机构在实施检验检测活动中发现安全隐患的,应当书面告知电梯使用单位;发现严重事故隐患时,还应当立即报告所在地的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第二十九条 电梯检验检测机构和检验检测人员不得从事电梯的生产、销售活动,不得以其名义推荐或者监制、监销电梯。
第三十条 电梯检验检测机构和检验检测人员利用检验检测工作故意刁难电梯生产、使用单位的,电梯生产、使用单位有权向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投诉。接到投诉的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处理。经调查属实的,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另行指定电梯检验检测机构承担该单位电梯的检验检测工作。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一条 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学校、幼儿园、机场、车站、商场、体育场馆、展览馆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重要会议或者重大活动场所的电梯实施重点安全监察。
第三十二条 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电梯生产、使用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进行现场检查时,被检查单位应当予以配合。
第三十三条 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发现电梯的生产、使用单位或者检验检测机构有违反《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或者在用电梯存在事故隐患的,应当以书面形式发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责令有关单位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正或者消除事故隐患。发现重大事故隐患的,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报告同级人民政府;需要有关部门支持、配合的,还应当通知其他有关部门。
第三十四条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发现辖区内电梯生产、使用单位存在电梯安全事故隐患或者违法行为时,应及时向所在地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等负有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协助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监督检查。有关部门接到报告后,对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应当及时处理;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应当及时转交有权处理的部门,并将转交情况告知报告单位。
第三十五条 电梯发生事故的,事故发生单位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电梯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程序,按照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 市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六十一条的规定定期向社会公布电梯安全状况,并将全市在用电梯的数量、分布情况以及电梯安装、改造、维修单位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一款规定,电梯安装、改造、维修单位未执行本市《电梯安装维修作业安全规范》导致存在安全隐患的,由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5000元以下罚款。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电梯安装、改造、维修或者日常维护保养单位未执行本市《电梯安装、改造、重大维修和维护保养自检规则》导致存在安全隐患的,由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5000元以下罚款。电梯安装、改造、维修或者日常维护保养单位由于上述违法行为,导致发生电梯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依照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第三十八条 从事电梯日常维护保养的单位有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由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20xx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电梯安装、改造、维修或者日常维护保养单位未对电梯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的,由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20xx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电梯安装、改造、维修或者日常维护保养作业人员未持证进行作业的,由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对相关的电梯安装、改造、维修或者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 电梯使用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的,由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分别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其中,对违反第(三)、(四)、(六)项规定的,由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按照下列数额罚款:
(一)违反第(三)项规定,电梯紧急报警装置不能有效应答紧急呼救的,处20xx元罚款;
(二)违反第(四)项规定,未在电梯轿厢内或者出入口的明显位置张贴有效的《安全检验合格》标志的,处500元罚款;
(三)违反第(六)项规定,发生电梯乘客被困故障时,未及时采取措施对被困人员进行抚慰和组织救援的,处5000元罚款。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电梯使用单位委托未取得相应许可的单位实施电梯安装、改造、维修或者日常维护保养活动的,由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对相关电梯使用单位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电梯使用单位使用未经监督检验合格电梯的,由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20xx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电梯检验检测机构未按照规定期限安排检验检测、出具电梯检验检测报告或者发放《安全检验合格》标志的,由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电梯检验检测机构由于上述违法行为给电梯使用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篇2
Abstract: Safety is for production, and the production must be safe. Based on safety, thrift and dedication are the voices and wonderful power builder aspiration for each power builder. Grasping site security is for promoting enterprises' safety culture construction, creating a safe production environment,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risk management, and strengthening the safety, responsibility and execution awareness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taff.
关键词: 施工企业;现场;安全;管理;意见;建议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site;safety;management;comments;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6-0076-02
0 引言
很多员工在过去错误地认为安全事故是一种随机事件,且很难预测和预防,因此,以往的安全管理重点是事后处理。在现场的安全管理中,在遵循事前严防、事中严管以及事后严处的工作原则下,还应通过不断强化安全监督管理制度以确保安全生产、人身以及电网和设备的安全。我公司通过不断的创新以及完善施工现场的管理机制和制度,在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有一些经验和体会。
1 从施工作业现场抓起,全面落实细化“严管”措施
1.1 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完善安全监督机制 第一,通过制定《领导干部生产现场到岗到位规定》达到督促各级领导深入现场抓安全的目的,其最基本的着力点就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第二,建立四级安全监督体系。在公司内成立安全检查组、安监以及工程等部门,各部门之间应当通力合作,并在各分公司的安全监察以及其他专业抽调技术骨干到施工作业现场开展常态化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为了能够及时纠正现场的违章现象,各个分公司应当实行“安全监察”制度,同时抽调有经验的安监人员和退居二线的干部在作业现场进行巡回检查。第三,为了明确管理职责,应当推行“红袖标”和“红马甲”制度。在施工现场,监护人和负责人应当配穿“红马甲”,安全监督人员应佩戴“红袖标”。这样,不仅树立了现场管理人员的威信,还能达到时刻提醒监督人员肩负的安全责任的作用。第四,实行双负责人制并强化外包施工管理。总公司以及专业分公司均应当排除人员担任外包施工现场的监督负责人,对安全进行全程监督管控。第五,为了使得施工作业的各个关键环节做到有迹可循,便于事后监督检查以及消除管理盲区,不仅要实行工作前的交底制度,还要对安全交底全过程进行录音。
1.2 设立“岗位红线”,管控人的不安全行为 “岗位红线”除强化了现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中的基本条款外,更是员工不能违反和逾越的行为底线。分公司应根据总公司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台各专业分公司的安全生产禁令。制定的分专业和分工种“红线”条款,不仅要求一线员工熟练掌握本工种以及本岗位的工作禁令,还要求严格遵守,杜绝违章。此制度实施以来,除了员工增强了遵章守纪的意识外,还有效降低了现场的习惯性违章行为。
1.3 设立“设备红线”,管控物的不安全状态 企业应当根据电力设备和人身安全防护方面存在的权限制定保证人身安全的组织和技术措施。通过“红线”设备辨识,能有效掌握施工现场存在的能够威胁人身安全的因素;为了提醒作业期间的现场人员自觉地核对安全措施和有效的规避安全风险,可以设立“红线”设备台帐和挂设安全提
示牌。
1.4 推进安全措施标准化,提供良好的作业环境 公司通过实施《电力安全文明施工要求》以实现施工现场全封闭的目标。为了明确各类检修以及施工作业现场的安全措施方案,增加了在道路上施工需要装设全封闭围栏的规范,同时,也对围栏和警示牌的悬挂进行了定置设计。
1.5 强化专项安全监督整治,集中力量解决突出安全问题 在安全监督过程中,公司应当通过分析问题的规律找出安监工作存在的不足,通过组织专项安全监督政治活动以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
2 建立安全事故的预防管理机制,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事前预防工作是安全管理的重点。当事故发生后,事后处理也不仅仅是追究当事者的主观原因和责任,更重要的还应当对造成事故发展的环境、条件以及制度和管理等各方面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和研究,然后找出弥补这些缺陷的更完善的方法,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应用,使我们的管理制度及实际操作规程日臻完善,从起点上杜绝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只有建立长效的安全预警机制才能更好的实现这种想法。通过检测、识别以及诊断电力企业导致安全事故的可控诱因,通过预先控制的手段,从人为失误、设备故障以及环境因素等方面寻找薄弱环节,以事前管理为重心,以全体员工尽职尽责和规章制度无条件执行为保证,在设备安装,试验、及操作等所有施工过程中,贯彻安全施工、文明施工、质量第一的方针,才能确保工程的圆满完工。
所以,在工程施工中要做到:
2.1 我们在工作中首先要完善项目部的各种资料、落实各级公司管理部门对基建项目的具体要求。对“施工现场质量通病防治”、“变电站施工标准工艺库”以及“变电站电气安装强制性条文执行计划表”等文件的学习要落实到各个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组织项目部人员、施工负责人员、施工班组人员学习,编制相应的学习文件以及安全交底、风险源辨识,做好工程的责任落实制度以及,层层交底制度,在工程开始之前就将安全、文明施工贯彻到每个施工人员心中。
2.2 目前,尤其是针对项目多,战线长的特点,造成管理跨度大、技术力量分散,特别是在工程中抢工期,安全、质量关注不足的现象,要求我们在施工过程中要抓现场、抓落实、抓责任,要让安全文明施工工作当成每个施工人员普遍之事。给予高度重视;要注重落实,发现问题就要紧抓不放,善于用典型事件来抓落实,从正反两方面来加以引导、启发。防止走马观花看现场。拿着记录抓落实,因此,抓落实要在项目部、在现场、在作业面、在施工人员中。只有狠抓落实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2.3 要强化提高职工素质 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责任心和素质决定了企业能否做好安全和质量工作。如果施工人员和施工负责人具有较高的责任心和素质,往往能够避免很多事故的发生。素质较高的人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一般发生的问题相对较少。因此,为了提高一线职工的安全素质和规范操作,安全部门应当加强对一线职工的培训。
2.4 加强考核 考核作为避免事故发生一种行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手段,由于个人的安全往往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因此,他们就会不自主的将他律变成自律而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召开事故分析会等时候考核机制应当严肃处理违反规定的行为,并一定要引起职工的高度重视。
3 安全管理是企业的永恒主题
安全和生产作为一对与生俱来的矛盾,不能避免也不能回避,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两者的关系。抓安全在现实中有两种抓法:第一,事前一步一个脚印的扎扎实实的抓;第二,事故发生后,手忙脚乱的抓。由于任何事故发生钱都会有征兆,因此,有效的识别工程中的危险源对于杜绝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一经发现事故的苗头,要及时进行整改,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扩大。为了确保安全能够处于可控状态,应当落实相关的安全技术措施。只有事前抓好安全工作,才能有效的避免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办法[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篇3
城市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设过程中始终存在安全和质量等事故隐患。为保障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和城市安全运行,保障国家、企业、职工生命财产安全,把灾害事故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编制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市处置建设工程事故应急预案》、《市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
2组织体系
2.1领导机构
《市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本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由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区政府是本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区应急委决定和部署本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其日常事务由区应急办负责。
2.2应急联动机构
区应急联动中心设在区公安分局,作为本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先期处置的职能机构和指挥平台,履行应急联动处置较大和一般突发公共事件、组织联动单位对特别重大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先期处置等职能。各联动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先期处置工作。
2.3工作机构
2.3.1建设工程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区域内突发建设工程事故,由建设工程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区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其成员由区建交委、区安监局、区公安分局、区公安消防支队、区民防办、区卫生局等相关单位和部门分管领导组成。主要职责是:对应急的原则、方式、步骤和救援力量的调用、协调等进行决策;协调与上级的关系等。
2.3.2建设工程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建交委。主要职责是: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发挥组织协调、信息渠道、协助领导小组指挥等作用。
2.3.3现场指挥部
根据建设工程事故的发展态势和实际处置需要,视情成立现场指挥部,具体组织实施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现场指挥部由各成员单位组成,指挥长由领导小组组长确定。根据市应急处置指挥部要求开设的现场指挥部,应接受市应急处置指挥部的统一领导,积极配合做好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2.3.4相关成员单位和职责
(略)
3应急处置
3.1处置对象
本区域内工程建设过程中因高空坠落、坍塌、物体打击、火灾等原因引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安全质量事故(不含水上工程事故和供水、燃气、电力、通信等城市供应方面的事故)。
3.2处置原则
统一指挥,专业救援;条块结合,各负其责;跟踪落实,稳妥善后。
3.3事故分级
根据建设部制定的《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将建设工程事故分为四级,具体标准如下:
(1)Ⅰ级(特别重大)建设工程事故
指造成死亡30人以上(含30人),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100人以上中毒(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
(2)Ⅱ级(重大)建设工程事故
指造成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30人以下,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6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
(3)Ⅲ级(较大)建设工程事故
指造成死亡3人以上(含3人)、10人以下,或危及3人以上、1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30人以上、6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
(4)Ⅳ级(一般)建设工程事故
指造成死亡3人以下,或危及3人以下生命安全、或3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下。
3.4信息报告
3.4.1有关部门、单位一旦发现建设工程事故,要立即将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伤亡人数等相关情况报区应急联动中心、区建交委、区安监局和其他有关部门,同时视情况报相关专业救灾部门。
3.4.2区建交委、区应急联动中心、事发地街道、镇或其他有关部门必须在接报后1小时内分别向区委、区政府总值班室口头报告和书面报告。
3.5先期处置
一旦发生建设工程事故,区建交委、区应急联动中心及有关部门负责组织、指挥、调度相关应急力量实施先期处置,迅速控制并消除危险状态。
在处置过程中,区建交委负责收集、汇总事故有关信息,根据现场实际征询有关部门意见进行研判,确定建设工程事故等级,掌握现场动态并及时上报。
3.6分级响应
(1)Ⅰ级、Ⅱ级、Ⅲ级响应
发生特别重大、重大和较大建设工程事故,分别启动Ⅰ级、Ⅱ级和Ⅲ级响应。区建设工程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调度相关应急力量和资源实施先期处置,迅速控制并消除危险状态,在及时上报区委、区政府的同时,应上报市委、市政府总值班室和市建交委启动市级应急指挥程序。
(2)Ⅳ级应急响应
发生一般建设工程事故,启动Ⅳ级响应,由区建设工程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统一组织、指挥、协调、调度相关应急力量和资源实施应急处置。各单位、部门及其应急力量应立即赶赴事发现场,为指挥抢险工作提供操作方案,并实施抢险救援、做好图文现场记录等工作,共同实施应急处置。
3.7事故调查
应急处置结束后,区建交委会同区公安、安监等部门对建设工程事故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并向区政府提交书面调查报告。
4事故预防和管理
4.1制定和健全预防各类重大事故发生的规章制度,在工程建设中强制执行,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4.2贯彻执行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实行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使施工现场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4.3根据建设工程的特点,大力开展专项整治。重点要加强对机械伤害、高空坠落、坍塌等事故的监控,控制、减少一般事故,杜绝重大事故。
4.4加强对建设工程现场施工人员的上岗教育,整体提高建筑队伍的安全、质量和技术素质。
4.5区建交委负责开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预防减少建设工程事故特别是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开展事故预防的专业培训工作,适时开展建设工程事故应急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