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作发展范文

时间:2023-12-25 17:45: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工作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金融工作发展

篇1

期间,特别是市委、市政府提出坚持“四个第一”,加速“五大突破”、实现“三个率先”战略目标以来,我市金融业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金融业规模不断壮大,金融体系逐步完善,金融改革加快推进,金融的集聚辐射功能明显增强,对经济的贡献能力持续提高。

(一)金融组织体系日趋健全,发展框架基本形成。

期间,我市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加,初步形成了以银行、保险机构、证券为主体、其他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截止年末,全市共有银行类金融机构22家。其中:政策性银行1家(农发行),国有商业银行4家(工、农、中、建),邮政储蓄银行1家,股份制银行2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14家(地方商业银行1家、县区农信联社12家、村镇银行1家),各类网点共计592个;保险公司总数达到25家;西部证券、齐鲁证券营业部6家;小额贷款公司5家;融资性担保机构2家;金融从业人员达17000多人,形成了竞争有序,服务多元化的金融组织体系。

(二)金融总量不断增长,支持经济发展能力日益提升。

期间,全市各级金融机构认真贯彻国家金融政策,围绕重大项目、产业集群和支柱企业,不断加大信贷投入,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截至年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为1076.7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436.95亿元,金融业总资产过千亿元,均比年末翻了一番。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金融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秩序进一步稳定。保险业等其它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有了较快的发展,截至年12月末,全市保费总收入达到29.87亿元,赔款与给付支出6.68亿元,全市保险深度3.06%,保险密度800.5元,在时期年均增长15%以上。利用资本市场成效明显,截至年12月末,在沪、深证券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5家(宝钛股份、秦川发展、宝光股份、易食股份、烽火电子),总市值257.37亿元,流通市值172.83亿元,近几年通过资产注入、重组等方式,上市公司质量得到了极大提升。

(三)金融生态建设有力推进,金融环境明显优化。

围绕“诚信道德体系、信用维护体系、征信体系”三大工程,金融生态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建立全省首家市县两级金融生态环境领导工作机制,在西北地区首家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在西北地区首家研究制定了“县(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研发了电子软件系统,荣膺了第四批“中国金融生态城市”桂冠和中国金融生态模范城市的称号,年又荣获“最佳创新型金融生态城市”、“最具经济活力金融生态城市”称号。

(四)金融改革步伐不断加快,产品创新层出不穷。

期间,我市国有商业银行先后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市商业银行并入长安银行。到年12月末,农村信用联合社12家联社资本充足率达到3.41%,加权风险资产达到168.65亿元,金融改革步伐不断加快。金融产品日益增多,已从传统存、贷、汇业务发展到银行卡、融资、电子、理财和结算等5类、100多个产品,拓展到票据承兑及贴现、回购、国债交易以及资产托管等领域。金融网络化、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服务便捷性显著增强,服务功能更为完善。

(五)政府管理金融职能日益加强,扶持金融发展政策体系逐渐完善。

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强对全市金融工作的指导和管理,成立了金融工作办公室,出台了《市关于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评价办法》、《市加快保险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市加快资本市场发展实施意见》、《关于鼓励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市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关于金融支持我市在关中—天水经济区率先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每年拿出300万元资金奖励优秀金融机构、鼓励金融机构增设网点。通过召开银企对接会、联席会议等方式,搭建了良好的银政企沟通平台。加强了对金融支持中小企业、“三农”情况的调研,开展了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对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日常监管,政府对金融的管理职能进一步加强。

二、期间金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的金融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从总体上看,仍然处于传统金融业向现代金融业的初步转型时期,金融业推动金融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化的效率还不高,金融资源优势还难以有效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地方金融机构发展还相当缓慢,在结构、质量、效益、制度创新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金融对经济的支持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年,全市各项存款增速17.96%,低于全省平均增速(18.73%)0.77个百分点;贷款增速20.46%,基本与全省增速(20.48%)持平,高于全市GDP16.44%的增速;贷款对GDP的贡献达到38.71%;存贷款余额比40.58%,低于全省62.12%的比率;存贷款增量比率也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金融资本的配置效率差,资金沉积和资金饥渴并存,供需矛盾仍很突出。

(二)银行机构总量不足、结构不均衡,农村金融仍是最薄弱的环节。

银行结构矛盾突出,着重表现在金融组织结构、信贷结构、产品业务结构失衡。市银行机构总量不足,机构配比不尽合理。地方商业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实力弱、份额小;在信贷结构上,银行中长期贷款存量较大、短期贷款增长缓慢、信贷资金期限结构错配比较突出。中间业务发展不足,金融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强,信托公司资本金偏小,业务创新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偏弱。

(三)金融风险仍不可忽视。

银行业由于历史现实等各种因素,资产质量较差,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存量不良贷款消化处置能力较弱。年末,市不良贷款率为6.99%,比年末下降了13.71个百分点,但仍远远高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金融机构化解信贷风险的任务十分艰巨。

(四)资本市场发展有待进一步开发。

作为全省工业强市,装备制造业基地,资本市场发展缓慢。主要表现在我市资本市场发展滞后,为企业直接融资的服务体系不健全。证券业务结构单一,投行业务发展缓慢;已上市公司总体质量不高,规模偏小,盈利能力较弱,再融资能力亟待加强;培育后备上市资源力度不够,符合上市条件的未上市企业还不多;债券发行份额小,市场发展相对不足;产权市场不完善,交易机构整合进展缓慢。

(五)保险市场有待进一步规范和提高。

市保险机构相对丰富,但保险业务品种单一、保险资金运用贫乏。农业保险、责任保险、意外健康保险等险种发展相对不足,产品差异化较小,不能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要;与全省情况相比,我市保险业存在的问题:一是保险覆盖面较窄,特别是农村保险体系薄弱,对农村经济的保障程度不够;二是保险产品单一,保险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三是保险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四是在保险资金利用上仍显不足。

(六)经济对资金的吸附能力不强。

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速度、增长方式及经济主体上。在增长速度上,虽然保持了较快增长,但与榆林、延安、咸阳和渭南等地市相比,仍显得较慢。在增长方式上,主要依赖项目投资拉动和少数国有企业支撑,大企业贷款余额62.75亿元,占全市辖内贷款余额的17.5%,以致集中趋势明显。在经济主体上,中省大企业管理体制变革,财务集中,在的存贷款市场总量同时缩减。企业数量总体偏少,符合银行信贷条件的企业更少。特别是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企业落后的管理制度与先进的银行经营制度反差显著,造成信贷有效载体偏少,以致于银行资金大量富余。

(七)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我市的信用信息资源尚未实现整合和共享。受我市经济总量偏低、历史包袱沉重、信用环境不佳等因素的制约,在全国金融生态环境综合排名上,我市仍落后于省内西安、榆林等城市。另外,我市行业性诚信主体培育不够广泛、不深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总体步伐慢、协作差、信息资源利用率低。部分中介机构道德水平不够高、经营不规范,影响了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一些企业和个人的诚信意识不强,信用状况不佳,逃废银行债务的情况仍时有发生;部分上市公司不讲信用,大股东违规占用资金和公司违规担保问题仍然存在;提高失信者的失信成本和处罚力度的制度建设还相对滞后。

三、金融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和机遇

(一)发展优势

作为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交通优势。位于省会城市的几何中心,在全国经济布局上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重要作用,一日交通半径达1000公里,三条国家主干铁路在此交汇,是我国东中部连接西南、西北的交通大枢纽。随着郑州至西安快速客运专线延伸和铁路枢纽工程的动工,铁路货运能力将得到极大提升。公路交通发达,连霍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川陕路、310国道、宝平路、西宝高速、宝天高速以及110多条支线公路网连接东西南北,“三纵五横”的公路网基本形成。

2.产业优势。工业基础雄厚,国有大中型企业、国防军工企业相对集中,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58户,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57户,上市公司5户,机械电子、烟酒食品、有色金属冶炼加工等在国内有一定的地位,是中国品牌经济城市和制造业信息化试点城市。经过多年发展,现已初步形成汽车及零部件、钛及钛合金、机床工具、石油装备、煤化工、酒类、轨道交通、航空安全装备、太阳能光伏等九大产业集群和陕汽、石油钢管、机床、秦川机床、宝钛、石油机械、宝二电、东岭集团、中铁宝桥、宝烟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机床、石油钻采设备、钢管、铁路桥梁道岔、真空开关、好猫烟、西凤酒等60多种产品销量和科研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3.资源优势。是炎帝故里、周秦王朝发祥地,是享有盛誉的佛骨圣地、青铜器之乡、民间工艺美术之乡,出土的国宝级文物占全省的近一半,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土地肥沃,是中国西部商品粮、果、畜、菜主产区,布尔羊、秦川牛、沙能奶山羊、猕猴桃等农产品享誉全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铅锌矿储量位居全国第三,已在麟游北部地区探明煤炭储量达30亿吨,是除了陕北以外全省煤炭第二大分布区域。被称为关中“水龙头”,境内有渭河、嘉陵江及各级支流300多条,全市水资源年拥有量达到37亿立方米,全市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仅为22.4%,冯家山、石头河两个大型水库的总容量超过6亿立方米。

4.科技优势。是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拥有国家级和省级技术研发与创新中心20多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万多人。部省属企业集中,军工企业、科研院所和民营科技企业较多。还是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高新区经济总量在西北地区八个国家级高新区居第二位,仅次于西安。以34个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和10个良种繁育中心为科技支撑的现代农业是乃至农业的一大特色。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经济实力在全省乃至西部居于领先。

5.功能优势。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在关中西部城镇群中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期间,始终突出生态环保和人文理念,高起点、大手笔规划建设大城市,经过几年建设,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02年的55平方公里扩大到目前的83平方公里,“四横十纵”的城市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大城市骨架已具雏形。五年累计完成城建投资28亿元,建成了一批道路、桥梁、城市广场、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天然气利用等重点项目,城市功能日趋完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6.环境优势。近年来,始终坚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力打造最佳投资环境和最佳人居环境。经过几年建设,全市绿化覆盖面积达10820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10.29%,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4.53平方米,市区空气质量全年达到二级和二级以上的天数稳定在80%以上。建成了长达8公里、宽200到250米的开放式生态绿地公园,获得了建设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通过加闸(坝)蓄水,在市区河道形成了3个水面,其中最大的金渭湖水面达到140万平方米;建成了占地几百万平方米的森林公园。在国家环保局公布的年全国城市环境综合考核中,名列全省第一。建成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西北地区首家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奖。

(二)发展机遇。

“十二五”时期,将进入以经济转型为前提的科学发展提速期、以社会转型为基础的全面小康攻坚期、以体制转型为核心的统筹发展关键期。金融业稳健发展对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市场快速成长、金融创新日趋活跃、金融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特征日益凸显,金融业必将进入“黄金发展期”,我市金融业改革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1.国内外发展形势为金融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十二五”时期,和平、发展、合作仍是世界发展的潮流,国际政治经济总体将保持稳定,经济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美、日、欧经济复苏势头较好,亚洲新兴市场经济继续增速,国际金融发展呈现新趋势,全球金融市场联系日益密切,资本流动规模不断扩大,金融创新日新月异,新产品新业务层出不穷,国际金融竞争日趋激烈,机遇和挑战并存。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国际竞争力持续提高,西部大开发新十年规划稳步推进,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对金融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烈。所有这些,必将为我市金融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经济基础、市场动力和新的机遇。

2.区位经济优势为金融业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位居我国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是长江经济区与黄河经济区的连接点。这种区位优势将为加强同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合作、强化对西部特别是西北地区的经济辐射提供广阔的发展前景。此外,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车道,站到了新的发展起点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仍将保持高速增长,九大集群建设和特色产业将进一步增强,三大区域经济更加协调发展,消费结构进一步提升,经济活力将空前提高,西部大开发的实际效果更加显现。在此过程中,及其周边地区金融服务需求将更为强烈,将会促进以为中心的区域金融市场规模迅速扩大、金融市场领域不断拓展,从而加快推进金融业现代化进程。

3.各项改革全面推进为金融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十七大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焕发了新的生机。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加快发展、率先发展两大任务,将更加注重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培育产业集群、增强经济综合实力,更加注重加快大城市建设、构建关中西部城镇群,更加注重改善生态环境、创建最佳宜居城市,更加注重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和谐稳定。这些都必将为金融业发展营造难得的良好环境。

4.国家高度重视为金融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党和国家对金融工作十分关注,一直将金融工作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我国金融业目前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期,也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期,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要求必须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把金融改革推向新的阶段。这就为金融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市委市政府对金融业发展极为重视、非常关注,确立了要将我市建设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带西部金融创新中心的战略目标,这些都为我市金融业加快发展提供了保证。

5.的发展基础为金融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综合实力不断壮大,在关中经济带中的影响力日益提高。的整体实力在全省仅次于西安,连续三年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行列。改革开放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国有企业改制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等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关中经济带中的引领作用日益明显。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经济实力在全省乃至西部居于领先。期间共建成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4个,被国家确定为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

6.金融监管日益强化为金融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金融改革不断深化,金融管理制度将更加完善,金融监管职能作用将更能充分发挥,与地方政府的配合机制将更加协调有效,金融信息和网络建设将会得到进一步强化,必将为全市金融业规范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十二五”金融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关中—天水经济区金融副中心城市为目标,紧紧围绕我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经济建设目标和任务,以建立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体系、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立体式的金融服务体系为基础,以加快企业体制改革、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为重点,以提高金融运行效率为手段,以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为保障,大力推进我市投融资体制建设,做大金融总量,提升我市金融产业的发展能力、创新能力和辐射度,尽快建立起大范围、宽领域的银政企金融合作新机制,形成经济与金融融合互动发展新格局,为实现我市“四个第一”、“五大突破”充分发挥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的核心作用。

(二)基本原则

1.坚持金融和经济相协调原则,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金融是展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窗口。“十二五”时期要加快金融业发展,努力提升金融层次,尽快做大做强金融产业,发挥金融业的重要支撑与促进作用,大力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2.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导向相结合原则,大力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坚决贯彻落实中、省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金融改革的各项决定,加强与改进党和政府对金融工作的领导,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增强金融体系活力,提高金融业综合实力,促进金融市场有序合理竞争。以政府推动与市场主导相结合,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内部改革,正确处理好扩大规模和优化结构质量、提高自身效益和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推进金融创新和加强金融监管以及金融改革发展稳定等方面重要关系,保持金融稳定,提高运行效率,实现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

3.坚持开放与创新并举原则,不断提高金融业竞争力。充分认识当前国内外金融形势及其发展特点,强化危机意识、机遇意识、竞争意识,积极参与国际国内金融竞争。深刻认识金融创新是金融业发展的动力,不断深入推进金融业的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积极开发适合我市经济发展需要的金融新产品、新服务,坚持以开放促发展,以创新求提升,以服务树品牌,努力提高金融业竞争实力。

4.坚持全面发展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原则,着力扶持地方金融机构发展。积极支持大、中、小各类金融机构共同发展。重点发展地方金融机构,把培植地方金融机构龙头放在优先地位,着力优化县域以下农村金融体系,努力构建功能互补、竞争力强、服务高效的地方金融机构体系,全面推动我市金融业的协调发展。

5.坚持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并重原则,努力构建服务高效的融资市场体系。在大力推动间接融资市场建设的同时,依据不同层次、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融资需求,加大直接融资力度,通过对全国性、国际性直接融资市场的积极参与,显著提升直接融资的比重,努力构筑具有区域特点的融资市场体系。

6.坚持加快发展与强化监管相统一原则,促进金融业安全稳健发展。正确处理加快发展与强化监管的关系,既不能单纯追求发展的高速度、高效率而放松监管,忽视风险的客观存在,也不能过分强调风险防范而导致业务停滞不前、发展效率不高,努力做到“促发展”和“防风险”相统一、两不误,有效推进金融业安全稳健发展。

(三)目标任务

1.总体目标

我市金融业通过改革、开放、创新和发展,以把打造成关中—天水经济区金融副中心为目标,积极实施,稳妥推进,到年要达到“五个基本建成”:基本建成国内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共同发展、功能互补、规范稳健、覆盖广泛、竞争有序的金融组织体系;基本建成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和产权市场协调发展、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互补、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均衡发展,融资功能和服务功能相统一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基本建成高效开放、创新活跃、服务优质、功能齐全,与全市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现代金融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建成以政府为领导、金融管理与监管部门为主体、有关行政执法部门为支撑、社会各方面共同维护的金融监管安全体系;基本建成信用征集、评估、担保等功能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使金融业成为我市重要支柱产业,初步实现向金融大市跨越的历史性转变。

2.金融业发展目标

(1)银行业:建成由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构成的功能完备、结构完善的银行业机构体系。到年,全市存款规模达到2165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贷款达1333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占比每年实现双降。

(2)保险业:建成中外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共同发展的结构合理、互补共赢、竞争有序的现代保险市场体系。到年,全市保费收入达70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保险深度(保费占GDP之比)达到4%,保险密度达到1500元以上。

(3)证券业等:积极发展各类证券、期货、债券和产权交易业务,推动企业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融资、企业债券及企业短期融资券和产权交易融资等均有较大增长。到年,力争上市公司达到8家左右,融资50亿元;上市公司再融资80亿元;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和资产证券化等融资规模达到50亿元以上;产权市场初步建成;争取建立产业投资基金,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发行信托规模达到15亿元以上。

3.金融机构发展目标

(1)银行类机构:到年,争取设立3—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完成农村信用社以县为单位的统一法人社改制,在条件基本达标的情况下,力争成立2—3家村镇银行、2—4家农村商业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20户左右,进一步提高全市金融机构覆盖率。

(2)证券期货类机构:努力培育证券公司,力争吸引4—5家资产质量优良、治理结构完善、内控机制健全、业务结构合理、具有持续创新发展能力的证券公司落户我市,2―3家具有金融期货结算资格和专业特色、业务创新能力较强的期货公司落户我市。

(3)保险类机构:到年,全市保险公司数量达到35家以上;争取外资保险公司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

(4)信托类机构:加大对信托投资公司的引进力度,力争有4—5家信托投资公司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

(5)中介服务类机构:加快各类中介机构发展,完善服务功能,鼓励和支持创办各种类型的信用担保机构,探索组建市

级再担保公司;积极支持国内外有实力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

事务所、评估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

(6)基金管理类机构:积极支持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及早设立西部开发投资基金,争取成立2-3家基金管理公司,初步建立起以社会资金为投资主体的产业投资基金、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发展协调、运行规范的基金投资管理体系。

(7)其他金融机构:规范发展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控股公司等具有金融性质的机构;促进有条件的集团公司成立财务公司。争取设立一家实力较强、运行较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金融控股集团。

五、加快金融业发展政策措施

(一)建立高效的金融工作机制

1.加强金融工作的组织领导。市金融办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切实做好全市金融业发展统一谋划、统一协调、统一指导的职能;研究制定中长期金融业发展目标与规划;建立金融机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发挥考核评价的激励约束功能,增强政府对金融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全力推动我市投融资体制建设基础工作,努力实现既定的目标任务。

2.建立金融运行协调机制。市金融办要完善与人民银行、金融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每季度召开“金融形势分析会”;建立与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工信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重点和各类项目融资对接会”;编制市重点产业、重大项目、中小企业、招商引资各类项目汇编,作为各类金融机构项目选择的参考依据。建立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联动机制,调度各方面金融资源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

(二)建立健全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

3.完善金融机构建设。认真落实《关于鼓励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导全市各金融机构根据各县(区)经济特色和产业布局,优化网点布局,鼓励金融机构将网点向县(区)、向乡镇延伸,健全服务功能。加大金融机构的引进力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方法,吸引更多的银行、证券、保险机构来宝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向域外金融机构推介优势企业和重点项目,吸引外地金融机构考察立项和信贷介入。

4.加强地方金融机构建设。大力支持农村信用联社改革,完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规范民间融资,引导各类社会资金创立小额贷款公司;积极支持各县区组建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和农村资金互助社,逐步扩大村镇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的试点范围。渭滨、凤翔和眉县等县区要实现农村商业银行的组建目标,为支持“三农”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突出装备制造业优势,推进重型汽车、数控机床、电子仪器仪表、石油钻采设备、铁路桥梁及钛材等行业设立金融租赁公司,支持陕汽、东岭、宝钛、西凤酒等优势企业设立财务公司。

(三)创新融资模式,支持重点产业项目建设

5.创新重大项目融资方式。认真研究保险、社保等资金与重点项目对接的方式。探索通过信托融资、委托贷款、联合贷款、银团贷款、资产证券化以及BOT、TOT、TT、PPP等新型融资工具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对重型汽车、数控机床等装备制造企业按照“百亿集团引领、工业园区承载、五大基地支撑、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在规划、研发、产能提升和产业链发展方面,提供财务顾问、外汇贷款等金融工具服务,支持优势企业走出去,开发境外资源,开展技术管理合作;通过信用证、进出口押汇、打包贷款等融资方式,扶持外向型企业开展外汇业务。积极探索科技保险试点和股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权益质押贷款业务,支持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对全市纳入计划的重大项目,各金融机构要提前进入,并与发改委、工信局、项目业主建立沟通渠道和方式,审查并完善融资方案,促其早日申报成功。

(四)不断探索中小企业融资新途径

6.加快建立市县(区)两级担保体系。鼓励民间成立各类担保公司,壮大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各县(区)要积极组建担保公司,辅以商业化担保,形成功能互补、分担有序、高效运行的市县(区)两级担保体系,促进银行、担保机构与企业开展互利合作。各信用担保机构,要按照《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管理试行办法》有关规定,适当放大中小企业贷款的担保倍数。

7.加快设立中小企业专营机构。支持商业银行设立中小企业贷款经营中心,支持股份制商业银行设立中小企业分行,鼓励商业银行简化中小企业审贷流程,创新信贷产品,扩大有效信贷投入,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提高自身效益,努力实现银企双赢。要大力发展担保业,探索动产抵押、仓单质押、权益质押等各类担保形式,增强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支持的信心。

8.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模式。按照“统一冠名、分别负债、统一担保、集合发行”的新模式,做好中小企业集合融资券的申报发行工作。

(五)建立支持“三农”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

9.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信贷资金为主体,民间资金为补充,政策性农业保险为保障的农村资金供应体系,在制度安排和财政资金支持上,引导信贷资金流向农村,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制订县域金融机构新增存款和新增贷款考核办法,并列入县域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的任期目标责任考核之中。建立新增贷款奖励办法,调动县域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积极性,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

10.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农房、大型农机具为抵押,以土地权、林权﹑应收账款和存货为质押,采取“公司+农户+信贷”、“公司+农业保险+农户+信贷”、“公司+中介机构+农户+信贷”等融资方式,提升整个产业链企业的群体竞争力,实现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共同发展。力争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项目贷款贴息,年均放贷5亿元。

11.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紧紧围绕我市“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百村示范”等工程,大力发展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和订单贷款业务,适时推广“一证通”小额信用贷款、“幸福家园”农民住房贷款、农户商品房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库存商品抵押贷款等新的信贷产品,拓宽“富秦卡”、“惠农卡”的服务功能,让农民切实享受到现代金融的便利。

12.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非经营性的基础设施项目,政策性银行要发挥好信贷支持作用,促使项目早日建成,早日发挥效益;对于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鼓励商业银行以项目未来现金流和收益为担保,通过政府增信,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和信贷资金参与建设。

13.积极开展农业保险业务。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开发“三农”保险市场,增加参保险种和参保农户,在涉农保险产品开发上全面突破,力争农业保险占总体业务的20%以上,逐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促使农村保险支持“三农”发展迈入新阶段。

(六)加大贷款力度,促进全民创业

14.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范围,提高小额贷款发放标准。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创业扩大就业的通知》的要求,及时给予财政贴息,对信用记录好的可再次给予小额担保贷款的支持。对小额担保额度按照不同的经营和生产情况给予提高和贴息补助。

15.降低创业贷款担保门槛。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创业扩大就业的通知》的要求,通过担保基金和财政资金的存放,来调动金融机构开展小额担保贷款的积极性,确保年均放贷10亿元目标的实现。

(七)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16.完善推动上市融资的工作机制。要加强对上市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工作协调,开辟企业上市的“绿色通道”。每年选择30户优势企业,与深圳、上海创司和基金公司开展合作,争取包装上市。同时,把投资效益好的项目推介到资本市场招募资金,吸引对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的投资。

17.加快我市企业上市步伐。在扩大规模,提高质量上做好工作。全力支持红旗民爆、西凤酒业、瑞科医药等企业上市,实现低成本、裂变式的资本扩张,打造资本市场的“板块”,促进我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重点引导一批前景好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市场上市,扶持一批高科技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加强对已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工作。

18.引导私募股权和产业风险投资基金的发展。制定私募股权相关操作办法,鼓励多种形式的风险创业投资,鼓励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的创业投资基金的发展,使充裕的民间资金转化为产业资本。

19.强力推进投融资平台建设。实现经济总量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和保障,所以推进市级投融资平台改革和建设成为支持我市重大项目建设、引导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一项尤为重要和紧迫的工作。通过财政注资、资产划拨、兼并、重组、信托等多种方式,不断做大做强市城司、高新投资公司、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文化旅游投资公司,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增强融资能力。各县区也要做好投融资平台的搭建工作,积极创造条件成立各类投资公司,壮大经济发展的资金源泉。

(八)积极稳健发展债券和保险市场

20.加快发展债券市场。搭建发债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平台。通过政策扶持,引导和鼓励符合条件的能源、交通、基础设施等行业中效益好、偿债能力强的企业,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募集企业发展所需资金,改善融资结构,降低财务成本。

21.不断完善我市保险市场体系。积极支持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鼓励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鼓励保险公司参与弱势群体、高危行业从业人员等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障建设;加快保险产品创新。鼓励保险公司积极开发高科技保险,推动保险在自主创新成果推广、重大装备应用、物流市场培育等方面发挥作用。鼓励保险为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风险管理服务,参与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鼓励出口信用的保险支持,逐步提高扶持比例,鼓励开发中小型企业一揽子保险产品,并实施相应的优惠政策;要充分发挥保险资金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的作用,扩充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来源。

(九)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

22.整合政府财政资金,完善生产性财政资金的投入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引导银行信贷资金、社会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和民生富民领域发展。

23.设立农村综合保险公司。以财政出资为主设立农村综合保险公司,为设施农业、养殖业、果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保险,增强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通过投保实现对农户增信,提高其融资能力。

24.健全企业担保公司。引导民间资本设立担保公司和信用再担保公司,支持我市的中小企业融资,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对发生的损失进行分担补偿。

25.设立创业投资引导资金。财政出资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扶持创业投资企业发展壮大,从而活跃我市创投市场,推动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十一)进一步推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26.努力打造“诚信”。全面推进“诚信”建设,将金融生态建设作为城市管理、建设和发展的重点,打造诚信。围绕“三大工程,打造三大平台”,全力推进金融生态城市建设。建设社会诚信体系是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基础和保障,对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全市倡导、形成诚信为重、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

27.强化考核考评机制。完善各县区金融生态工作考评机制,每年对各县区金融生态建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对各县区政府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

28.打击非法集资。建立全市非法集资处置联席工作会议制度,严厉打击各种形式的非法集资、非法证券活动,切实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十二)大力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29.编制区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成立区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组织机构,将办公室与金融生态办合并办公,并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工作来抓,建立区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工作制度,由政府主导、人行牵头定期召开会议,制定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指导意见,推进信息在行际间交流与共享。

30.加快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将高新区申报为全国的中小企业信用建设试验区,开展企业信息征集、信用评级(或评分)、征信产品运用、征信宣传等工作,在企业信用评级上实现突破。实施“双百”工程:即举办百户中小企业融资项目推介会;在全辖筛选100户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一定规模、经营情况良好、发展潜力较大、无不良信用记录的中小企业,举办项目推介会,推荐给金融机构,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开展百户中小企业信用培植活动。筛选100户进入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与金融机构有密切结算往来、经营情况良好的中小企业进行系列的信用培植活动,以尽快达到金融机构信贷要求,解决企业贷款难题。系列信用培植活动:包括会计事务所的企业制度培训、金融机构信贷政策与信贷产品培训、政府扶持政策培训、人民银行征信知识与产品培训。

31.创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新模式。成立全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各县区成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形成市、县两级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组织机构,建立信用县(区)、信用村镇联评工作机制,由政府统一组织开展信用县(区)、信用村镇评选活动。建立农村企业和农户信用等级联评机制,制定统一的涉农企业和农户信用等级评定标准,成立农村信用等级联合评定小组,按照统一的标准对涉农企业和农户进行评级,并在涉农金融机构之间实现信息共享。

(十三)大力推进金融信息化建设,提高金融效率

32.加强金融网络建设。积极推行纳税、行政事业性收费等银行代收代付制,积极推广银行卡的应用和网上银行业务。加强金融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法规环境与信息人才建设,构筑各金融机构金融信息的互联系统网络,进行金融经营、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实现金融电子化、网络化和国际化。

(十四)实施金融人才战略,加大各类金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33.加大金融人才培养力度。根据金融行业人才特点,制定引进和培养计划,推动户籍制度改革,简化落户手续,使成为吸引各类金融人才的高地。与金融院校联合建立金融干部培训中心,通过开展学历教育、组织专业讲座、举办业务培训、组织国内外金融专家授课等形式,为金融人才及金融从业人员提供继续深造机会,提高金融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为金融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

篇2

为了充分发挥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鼓励全县各金融机构加大对我县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金融和经济的互动发展,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确保我县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现就进一步支持金融业的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实际,紧紧抓住金融业支持城乡统筹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以建立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体系、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立体化的金融服务体系为基础,加强对金融工作的指导支持,为金融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目标

力争到2015年,全县金融机构总存贷比达到全市平均水平,金融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份额明显增大,金融运行质量和经营效益明显提高;争取引进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设立分支机构;成立2家小额贷款公司、3—4家融资担保公司;用3—4年的时间,基本实现县及乡镇、行政村金融服务全覆盖;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全市平均水平,金融生态环境良好。

三、主要任务

(一)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针对畜牧养殖、大棚种植和梨果等支柱产业发展的特点,围绕全县产业发展规划和重大项目建设,不断使金融产品趋于多样化、金融服务走向个性化。构建具有特色的金融体系,切实推进和加强金融服务,建立鼓励金融企业开拓业务和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

(二)着力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有效破解农村金融“真空”问题,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要积极开展农村金融教育网络体系建设工作,通过县、乡(镇)、村等教育网点的建设,培养农村金融服务志愿者等途径,积极开展农村普惠教育工程。开展农村金融支付体系建设,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覆盖率。积极完善和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

(三)积极培育小额信贷组织。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规范化管理和服务。在抓好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基础上,积极支持和引导各类资本发展小额贷款公司,以更好地满足县内企业、“三农”及个体经营者的合理资金需求,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切实加强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健全各类金融公司监管机制,强化基础管理和内部控制。严格非法金融活动,依法打击金融诈骗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取缔非法集资、地下钱庄和非法外汇交易。加强执法部门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严格金融执法,提高办案效率,建立和维护公平、公正的金融市场秩序。

(五)不断强化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合作。通过政、银、企联席会议等,搭建互动平台,不断加强三方在政策、信息等方面的交流与沟通,使政府部门、企业了解当前货币政策、信贷支持重点,促进全县企业发展与国家产业政策、货币信贷政策相吻合,推动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发展。积极组织银企对接,增强各金融机构支持小企业发展和个体工商户、农户增收的合力。通过举办银企洽谈会、项目推介会等多种形式,建立新型的企业与银行、保险机构对接机制,促进经济与金融互动双赢。

(六)不断深化信用环境建设。建立政府主导、人行推动、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各部门通力协作、全县人民勇跃参与建设“诚信”的良好局面。不断加强个人与企业信贷征信系统建设和信用村镇、信用社区评定工作,完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功能;扩大借款企业信用评级试点范围,培育信用评级市场,促进信用评级结果的使用,推动建立守信激励机制;加强与地方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工商部门的沟通与协调,积极推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增强中小企业诚信经营意识。

四、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金融工作的组织领导。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金融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和改进对金融工作的领导。要把金融工作作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来抓,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金融产业作为我县的重要产业,给予重点扶持并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设立金融发展专项资金。县财政从2012年起,每年预算安排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50万元,用于支持县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对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年度考核评价奖励、县政府组织的重大金融课题调研论证、重大金融招商引资、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等费用支出。

(三)重视金融人才,给予政策优惠。金融机构引进的金融高管人员,在落户、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方面享受优惠待遇,其子女入学可自由择校,给予优先照顾安排,并协助其配偶就业,解决其后顾之忧。

(四)加强政府与金融机构的协调沟通,实现信息共享,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和定期联系制度。定期召开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及时把握经济和金融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统筹经济和金融工作发展,提升金融对经济社会的综合服务能力。人行要加强与地方经济综合部门、以及地方金融管理部门的沟通,支持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工作,为我县经济金融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五)精心安排,稳步实施。相关部门要结合县上确定的基础设施、交通道路、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建设等信贷资金需求,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推动全县产业结构调整。

篇3

一、农村金融工作改革的重要性及其时代意义

近年来,在我国的广大农村,金融市场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以农业银行、农发行、邮政储蓄银行为主的多家金融机构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竞争势态。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生产建设步伐的加快,一些新的金融组织也在不断的出现,如当前我国的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而且随着机制和服务等方面的灵活创新,逐渐在农村金融市场占据了一定的位置。除此而外,一些外资的银行也纷纷以各种途径和服务方式向我国的农村金融领域渗透。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的农村合作银行的发展必将面对更大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因此,实时地加快农村金融工作改革,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合作银行发展的新思路是时展的必然需要,是农村金融市场改革的新形势和新选择。为加强农村合作银行对我国边远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支持与市场化服务,保障支农资金的及时有效投入。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机构改革,我国边远地区的农村合作银行的机构网点的分布存在不合理现状,应该以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为依托进行设置。由于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农村金融领域的现代化管理与科技化网络服务已成必然趋势,农村合作银行在改革探索中不断更新观念,探索更加具有竞争实力的人性化金融服务模式,使处在一线的重要支农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覆盖到千家万户。使我国边远地区的农村合作银行更加科学有效地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建设中。密切联系群众,加快创新发展,把农村合作银行的发展前景与农民的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探索新的思路与服务方式。这不仅是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需要,更是时展的必然选择。

二、农村合作银行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构建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管理体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当前农村合作银行面对的主要问题。伴随着经济发展与金融领域的改革,农村信用社的机构与体制改革一直在进行。然而由于新的竞争对象不断出现,新的竞争态势呈多元化发展迹象。再加上传统观念影响下的农村信用社的法人治理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改革。事实上,在分析我国的传统农村信用社与在原来的合作社基础上发展成为的现代金融企业具有本质的差异,农村合作银行的全体工作人员必须面对这一根本性的改革,它不是简单地头衔与称谓的改变,需要从管理理念与服务水平上达到市场经济竞争实力的整体标准。在此过程中,农村信用社已有的法人治理结构就会出现与现代企业管理体制不相适应的可能。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合作银行的决策者与执行者和监督者之间的三权分离与相互制衡,是农村金融合作组织改革中面临的重大的、不可回避的问题。伴随着机制的改革,传统农村信用社的人力资源改革工作成为又一重大难题。当前许多地区的农村金融机构人事改革中,都出现了人才短缺与现代化管理不相协调的局面。由于传统体制的影响,年龄结构的断层发展成为农村信用社人事改革不可回避的难题,工作队伍的大龄化与知识结构的单一化不适应现代企业的竞争与发展。尤其边远地区的乡镇农村信用社缺乏现代金融业务所需的各种专业人才,这显然不利于一线支农金融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在客观上影响着农村合作银行的竞争与发展。

三、强化自身管理适应农村金融市场改革

在农村金融市场改革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农村合作银行的机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科学而先进的信贷管理业务,优化融资质量与水平。把握好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动向,降低金融融投资的风险管理。农村合作银行首先要解决好市场的定位问题。始终以农村合作银行的主要经营市场是农村,主要服务对象是农民,服务目标的最佳选择是农村经济与金融企业的共同发展。在具体工作中,必须要把支农的贷款投放总量和覆盖面达到一定的高度。对存在非农的贷款业务,采取必要手段,锁定它的余额,实施强力的清收,并逐年压缩。农村合作银行推行贷款支农的责任制度,争取把全部的资金有效地运用到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建设中。为此,农村合作银行实行定期的统计分析和监测工作,防止存量的贷款劣变。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主的现代化经营理念逐步渗透到农村金融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按照专业化的要求去实施业务管理。在强化管理的同时,必须加大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力度,保障人才的储备与适应现代化程序管理与业务拓展的需要,把员工的业务素质和风险意识紧密结合起来,以强有力的精神和一流的业务水平投身到金融市场竞争的大潮中,更加科学有效地服务于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建设。

四、结束语

在农村合作银行面对的金融改革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产权关系,把责、权、利与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紧密结合,探索更加先进高效的服务方式,把金融企业发展与农民的根本利益联系起来。在金融队伍建设与企业管理方面,要以增强市场竞争实力提升员工的综合文化素质为重要依托,把具有现代化经营发展的理念贯穿到每一个工作环节,保障农村金融市场的有序化管理,促进一线金融支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平.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的争论.金融研究,2004(4).

篇4

关键词:林业金融 担保 评估 金融服务

自2008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启动以来,依据银发〔2009〕170号的文件精神,全国各省区金融部门有序推进辖区金融服务林改工作,依据各自林权工作的特点,与林业部门相互配合完善制度,创新金融产品,优化服务方式,有力地推动了林业金融工作的开展。但囿于全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大环境,林业发展也面临诸多困境。

一、金融支持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支持林业发展力度不足

调查发现,省级财政贴息资金控制严格、金融系统门槛高等原因造成了林业金融贷款总体规模偏小,且国有林场和林业小额贷款落实难,与建设现代林业产业的目标还有不小差距。

(二)林业贷款的风险保证和补偿机制缺乏

在发生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林业保险对减少信贷违约风险,帮助林农灾后自救恢复生产,促进林业稳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目前一些地方尚未开办森林资产的保险业务,遇到自然灾害时,必然威胁到林农和金融机构双方利益。

(三)林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

目前林业贷款担保都是由借款人本人提供,缺乏其他担保机构介入林业担保,影响金融机构业务的拓展。鉴于借款人没有担保能力且缺乏外在担保公司提供的担保,影响了金融机构对林业金融业务的拓展,也影响了林业发展。

(四)林权专业评估机构缺失,且业务办理费用高

目前成熟的林权专业评估机构比较缺乏,办理抵押登记手续难,抵押成本高,评估中没有相对独立的评估价值作参照,土地经营权价值评估主观成份较大,实际价值难以合理确定。据调查,相关机构取得抵押登记还比较困难,且抵押登记操作模式涉及环节较多,手续也比较繁琐,农户普遍反应远不及农户信用联保贷款低廉便捷。

(五)林权作为抵押物变现处置难度较大

我国采伐指标目前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或者由其授权乡镇政府依照有关规定审核发放采伐许可证。鉴于采伐指标的控制严格,申请手续繁琐耗时,即使部分林农的林木到了采伐期,也无法采伐。由于流转市场发育缓慢,缺少权威的流转中介,流转信息不畅。一旦经营户出现贷款违约,难以处置抵押的林权,较大程度上制约了金融机构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的积极性。

(六)林业放贷期限与林业开发周期不匹配

林农贷款主要用于林业发展,一般林木的成材期需要10年以上,而目前放贷期限以一年期为主,最长不超过5年。金融信款期限与林业开发周期不匹配,既不适应林业开发的需要,又给林农及时足额偿还贷款带来了困难。

(七)林业主体规模小,金融机构信贷管理本高

由于林业开发企业缺乏规模经济,竞争力差,龙头企业少,加之集体林地承包的小户经营局面,林产品加工主体规模也比较偏小,导致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中额度小,工作量大,无形中增加了贷款管理成本,金融机构缺乏放贷积极性。

二、对金融支持林业发展几点建议

(一)加大财政贴息力度,增加林业信贷投放

各级财政要加大贴息力度,充分发挥杠杆作用,逐步扩大林业贷款贴息资金规模。加大人民银行对林区中小金融机构再贷款、再贴现的支持力度,适当延长再贷款期限,对其提供流动性支持。

(二)逐步完善林业保险体系

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减轻保险机构在参与森林保险业务方面的费用开支,各地可设立森林保险补偿基金,保险公司可结合不同林种的实际情况,开发新的林保险种;在保险费率厘定中,要充分考虑到林业意外灾害发生的概率、强弱的差异性;在理赔服务中,按照“及时、客观”的原则规范理赔服务。

(三)改善林业金融担保体系

不断完善林业信用担保体系,积极开拓金融机构对林业贷款的支持力度。合理引导其他担保机构为林农或林企提供外在担保,有力促进林业发展。

(四)完善林业金融服务支撑体系

加强政、银、林沟通,共同推动林业多部门改善森林资产评估工作,不断完善资产评估体系,每个县(市)至少应设立一家评估机构,方便林农资产评估。严格规范评估行为,适当降低评估收费标准。建议县林业部门通过授权形式把抵押登记交由乡镇林业站办理,既提高抵押登记工作效率,又改善对企业和农民的服务。

(五)完善林权流转管理办法,有效保护金融债权

改善林业采伐管理办法,优先确保贷款抵押林木的采伐需求,保证银行抵押权的实现。大力推进以林权流转为主的林产品相关交易市场等市场体系的建设,为林业资源的顺利流转提供有效的组织体系保证。

(六)针对林业产业特点,合理开发配套信贷产品

综合考虑林木生长周期与信贷风险,根据林业的特征属性、风险状况等情况,合理确定林业贷款的期限、利率,开发出额度小、便于资产评估和保全处置的新型金融产品,满足林企、林农的资金需求。

(七)组建规模林权主体结构,实现银企双赢

建议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朝“龙头林企+林农+林场”的结构转变,实现规模经济,这样金融机构可以降低林业贷款成本,实现银企农双赢。

参考文献:

[1]丁军.环境产业金融支持的框架构建分析[J],上海环境科学,2006

篇5

2实行涉农税收优惠政策。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农民专业合作社购进免税农产品,视同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产品。按13%的扣除率计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从事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植保、农牧保险、技术培训和家禽、牲畜、水生动物的配种、疾病防治取得的应税收入,免征营业税。从事下列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

3促进农民增收和全民创业。以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主题。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力度,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支持汇生源生态农业示范园、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生态项目、马家台金台农业科技示范园和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设立劳务输出、人才开发、劳动技能培训基金,专门用于人才培养、农民创业和增收工程。实行优惠抵押政策,扩大小额信用担保贷款面和贷款额度,全力支持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未就业大学生、退伍军人自主创业。

4支持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和补贴。认真落实能繁母猪保险政策。市级财政负担9%,按照中省财政负担71%。养殖户负担20%的比例,筹措资金对所有能繁母猪实行保险和补贴,切实保护广大养殖户的利益。

5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县财政每年安排预算资金500万元。用于考察、策划、包装、论证和储备一批重大项目,作为项目前期费。以大项目带动县域经济大发展。

6支持工业园区建设。县财政每年设立企业发展基金(含贴息)500万元。支持企业发展。加大对小岭工业区、盘龙生态产业园建设的扶持力度,争取省市财政贴息资金。支持园区企业科技创新,积极创造条件,力争小岭工业区跻身于省级工业园区。积极主动为园区企业服务,入园企业纳税确有困难的可申请减免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企业从事工业园区内符合《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版)所列项目的投资经营所得,自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7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县财政每年安排预算资金200万元。梯次推进循环性社会建设。大力支持循环型企业、循环经济园区、循环经济区域、循环经济产业建设。

8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务局《关于财税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意见的通知》陕政办发[]37号文件)规定。减按20%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国家鼓励类产业的企业,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符合条件的可在年前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扶持和鼓励的创业投资,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抵扣。对符合条件的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发费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对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对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可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

9支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新老城连接带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工程。县财政每年安排预算资金800万元以上,力争每年1-2个镇跻入50个重点镇建设行列。支持县城、建制镇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编制。足额配套资金重点支持省级重点镇营盘终南首镇和凤凰文化古镇的建设。

10支持城镇环保设施建设。加大城镇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环保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企业从事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所得。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自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按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从企业当年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内结转抵免。

11加大城镇廉租住房建设力度。按照中省廉租住房保障规划。落实好租赁补贴制度,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对新建廉租住房按规定标准给予财政补助,2012年基本解决全县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12支持第二生活区建设。县财政每年安排预算资金500万元。精心打造旅游经济核心区。支持特色旅游文化建设,重点支持营盘旅游产业园和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园内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发展旅游土特产品和纪念品开发加工企业,丰富旅游消费市场,大力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努力将旅游产业培育成第二大主导产业。

13完善财政激励约束机制。加大对乡镇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逐步建立乡镇基本财力保障机制。适当调整财税体制,逐步缩小县乡之间的财力差距。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对乡镇当年地方财政收入超收入任务部分全额用于乡镇;对乡镇通过发展生产新增加的工商税收留地方收入部分,按一定比倒安排给乡镇(营业税和增值税)对重点建设企业用地应缴的耕地占用税实行县乡73分成,村民建房耕地占用税留归乡镇,促进乡镇发展。

14加大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县域工业化、城镇化和旅游生态化力度。县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充分利用国家金融机构的政策性贷款。积极主动地支持关中-天水经济区内重大项目、重点企业、产业转移、新农村建设、安居工程等与县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每年信贷规模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用足用活信贷政策。为中小企业增加信贷额度、开设新的信贷品种、实行较低利率、提供便利服务等,增加中小企业贷款融资渠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力争到2012年,用于发展县域经济事项的贷款余额由年末的6.9亿元增长到20亿元。积极鼓励和吸引符合条件的境内外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在农村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积极争取省财政设立的农村信用风险统筹资金,支持农村金融机构发展。

篇6

一、回顾过去,全州金融工作成效显著

*年以来,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全州各级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经济和金融政策,我州金融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各项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呈现出总量扩大、结构优化、效益增长、风险下降的良好态势,金融工作成效显著。突出表现为“创了一个历史新高、取得两个重大进展、实现三个提高”:

一是贷款创历史新高。*年末,全州存款余额达141.4亿元,比*年末增加73.6亿元,增幅达108.5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9.6亿元,比*年末增加41.1亿元,增长84.74%。5年存款平均增长速度27.1%。贷款余额达94.4亿元,比*年末增加50.6亿元,增幅达115.53%,创历史新高。贷款增幅超过我州GDP增幅(13.2%)15.66个百分点。5年贷款增加额相当于前50年,贷款平均增长速度23.1%。贷款重点支持了我州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和农业、乡镇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为我州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人民银行适时加强窗口指导力度,积极用好用活支农再贷款政策,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需要,进一步增强了农村信用社的资金、盈利和抗风险能力,有效缓解了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供求矛盾。*年至*年,德宏州人民银行系统累计对州内农村信用社发放支农再贷款4.95亿元,使全州61.46%的农户受益,惠及农户18.5万户;“三农”贷款余额达14.5亿元,比*年末增加8.3亿元,增长133.87%,其中农业贷款余额8.5亿元,比*年末增加4.5亿元,增长112.5%。现金投放保持高位运行,5年累计净投放现金49.96亿元,满足了我州合理的现金需要。实践证明,金融为支持德宏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是金融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由于职能调整,*年12月,德宏州银监分局正式从中国人民银行德宏州中心支行分设出来,履行金融监管职能;*年6月,云南省农村信用联社德宏办事处从银监分局分设出来,对信用社履行行业监管职责。建行、中行以及工行先后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股份制改造。通过转换机制、收缩机构、精简人员、解决历史包袱等办法,不断激发了经营活力,提高了经营能力和水平。5年来,仅核销剥离不良资产一项就达10.09亿元,加上1997年至*年间核剥的12.35亿元,核剥总额达到22.44亿元。其中本金为15.8亿元,利息为6.64亿元,在减轻自身历史包袱的同时,也使我州经济相关行业减轻了包袱。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到*年,人行德宏州中心支行已向全州5家农村信用社顺利发行央行票据4586.8万元,已成功兑付央行票据1253万元,以置换不良贷款,减轻信用社历史包袱,增强资金实力;全州除瑞丽市外农村信用联社已完成以县(市)为单位统一法人的组建工作。外汇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从*年10月1日起,人民币可以按100%退税,并取消了退税的背景要求,有效推动了边贸人民币结算的进程,人民币结算增长迅猛,已成为中缅边贸结算的主流。数据显示,*年至*年,德宏州边境贸易结算总量中,人民币结算占比从56.10%,迅速上升到91.69%、91.63%和89.13%。人民币退税企业户数同样迅速增加,*年至*年,分别为33户,94户,86户和95户。州外管局还将外汇核销权下放到第一线(瑞丽),有力地促进了边贸发展。政策性银行、保险公司的改革也在不断推进,金融生态有所改善。

三是金融稳定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完成了3家城市信用社的分类处置工作,其中2家城市信用社已更名改制,1家高风险社实行了停业整顿;重点加强对高风险农村信用社运行情况的日常监测,特别是对已改制的勐焕、新兴和民主3家原城市信用社的经营情况,通过现场和非现场检查以及各种报表的数据分析比较,及时了解掌握辖区其经营风险状况。同时,对过去长期经营亏损,资不抵债的行社改革试点后的经营情况实施重点监控,定期监测,做好风险处置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打击了非法外汇交易、制贩假币等犯罪活动。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我州社会信用和风险意识明显增强。

四是信贷资产质量不断提高。在金融监管部门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金融监管效率得到明显提高,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全州信贷资产质量持续改善。到*年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农业发展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3.37亿元,不良贷款率比*年末下降12.91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1.46亿元,不良贷款率比*年末下降11.03个百分点。

五是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金融机构加快了科技创新步伐,加速电子化建设进程,国库基础核算准确、及时,国库资金风险防范和事后监督加强。新的金融产品不断推出。特别是近年来,个人金融业务已成为各银行业务拓展的热点,为客户提供了从贷款发放、理财服务、个人消费结算等多方面的金融服务,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促进了消费贷款业务的开展;我州金融机构还在加强对客户金融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上下功夫,新的金融产品已成为金融业务发展的亮点。

六是保险业保障功能不断提高。*年以来泰康人寿保险、天安财产保险、太平洋人寿保险、大地财产保险、平安财产保险、永安财产保险德宏分支机构相继在我州成立。*年12月末,我州辖区8家保险公司5年累计保费收入为12.4亿元,比*年末增加10.9亿元,增长7.3倍,5年累计赔付额为3.4亿元,比*年末增加3亿元,保险的经济和社会功能进一步发挥,成为构建和谐德宏的重要力量。

由于全州金融改革不断深化,金融发展步伐明显加快,金融体系的宏观调控作用和微观服务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有力地支持了全州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年,全州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4.3%,财政总收入增长4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4.5%和17.1%,多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增幅创历史最高水平。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全州各金融部门努力加大金融支持和服务的力度密不可分。在此,我代表中共德宏州委、州人民政府,对全州金融战线上的全体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州经济金融发展中仍然面临着很多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近年来虽然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但因基础薄,总量小,建设资金匮乏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二是我州企业融资来源较为单一,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较高,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较大;三是农村金融服务缺位现象突出;四是金融生态环境欠佳;五是对项目前期工作做准备不足,向银行推荐的大项目、好项目不多,不利于我们争取贷款和投资。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是因为我州发展水平低、经济基础薄弱,另一方面是由于我们思想解放程度还不够高,创新的思路和办法还不够多,发达地区能办的许多事情,我们却办不了。因此,在推进我州金融业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作为重要任务。必须用新的思路和办法,通过改革和创新,破解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在做大规模上下功夫,在优化结构上下功夫,在提高效益上下功夫,真正把金融业打造成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

二、提高认识,高度重视金融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金融对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有效调控宏观经济运行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在我州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已得到证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金融的核心作用必将日益突出。

一是金融在我州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推动作用。金融是推动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主要力量,是建设资金投入的主要渠道。改革开放以来,金融对我州制糖支柱产业发展,对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产业建设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金融信贷仍然是支持全州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而且随着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投融资格局的变化,对经济社会生活日益广泛的渗透,金融业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地影响我州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离开了金融的支撑,我州经济就不能保持稳定的增长速度,更不可能出现大的飞跃。建设资金不足,企业获得资金支持困难,一直是困扰我州经济发展的一个大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和财政职能的转变,政府投资要进一步退出竞争性行业,财政投入建设资金大幅增加的状况已不可能再出现,企业发展和经济建设所需的大部分资金,必须进一步依靠金融业强有力的支持,特别是银行间接融资,将成为今后我州经济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应该说,在过去几年中,各金融机构积极努力,对我州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希望各金融机构能进一步加大力度,继续给予积极支持。

二是金融在我州各项改革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金融的发展与各项改革密切相关,离开了金融的支持,各项改革就难以顺利开展。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一方面要从企业内部改革下功夫,另一方面也要积极落实国家有关扶持政策,尤其是金融方面的扶持政策。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文件,其中有一系列的要求,包括国有资产要从中小企业中退出,要逐步从竞争领域中退出,使企业进一步增强活力,增强其还贷能力。这就需要银行业的支持,需要国家给核销呆、坏账的计划。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医药卫生制度改革,财政国库制度改革等,都离不开金融系统的积极配合和支持。

三是金融在我州诚信建设中起着引领作用。金融是经营货币的特殊行业,诚信是金融立业的基础和前提,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金融机构对自身的债务(负债)---存款,要讲求诚信,保证支取,不得失信;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对自身的债权(资产)---贷款,债务人或借款人要讲诚信,保证贷款按期限归还,决不能有拖延、拖赖、不还或造成损失,否则造成金融机构支付困难,并影响金融机构的生存,影响和谐。这两个方面的诚信是同等的、非常重要的,都是在经济领域中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这一特点决定了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人们知法守法,讲究诚信,金融业务才能正常开展。金融发展,与金融有关的法制也会发展,伦理道德的建设也会发展,从而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内在要求不断得到实现。

四是金融的健康发展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州的社会稳定。金融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同时也是政治问题、社会问题。金融的健康发展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金融出现风险将会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从一个国家来看,金融的安全直接关乎到国家的安危,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顺利时,往往是支柱产业在前台生机勃勃地发展,而金融业在后台起着不可忽视的支持作用。但经济发展不顺利、出现风波时,金融风险往往就会显露到前台来,甚至发生金融危机。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加快,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金融面临的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在逐步增加。维护金融安全已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州近年来出现的地方金融机构风险,使人民群众蒙受了损失,各级政府也为之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全州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处置,各级政府举债2450万元,用于保持社会稳定。前几年发生在我州的金融案件,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影响。金融的问题不是小事,一旦出现问题,将给人民群众带来严重损失,将影响社会稳定。

因此,各级党委、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金融在我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要积极支持金融部门深化改革,加强监管,化解金融风险,保证金融业健康发展,以确保我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开拓进取,开创经济金融良性互动新局面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新一届州人民政府履职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金融工作,对于破解我州发展资金瓶颈制约,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增强全州综合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金融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为目标,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进一步创新思路,创新举措,在贷款投放、支持“三农”、做大保险产业、提升服务质量上有新进展,为我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总的目标是以实现存款增长11%、贷款增长23%、涉农贷款占新增贷款30%为首要任务。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要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扎实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找准政策与支持经济的结合点,满足合理信贷资金需求。处于经济“起飞阶段”的德宏,对货币政策的敏感度高,从紧的货币政策会扩大其经济发展的“振幅”。金融业要以落实从紧货币政策为己任,深刻把握从紧货币政策的内涵,正确处理好宏观调控政策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做到“紧中求好”、“紧中求稳”、“紧中求活”、“紧中求进”。一是要紧中求好。要有效控制、调节信贷总量,控制信贷投放节奏,重点要以信贷结构的调整,引导我州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实现战略性转变。二是要紧中求稳。着力关注我州信贷投放进度失衡、信贷行业集中以及期限错配等三个风险点,金融机构要制定合理的年度经营计划,均衡信贷投放节奏,防止大起大落、风险集中。三是要紧中求活。从紧的货币政策不是“一刀切”,而是区别不同产业,采取针对性和灵活性策略,在“从紧”的大背景下,处于“薄弱环节”产业的农业信贷环境相对宽松。坚持把支持“三农”作为金融工作的重点,加大对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促进龙头企业以产业发展为先导,加快基础产业培植,提高产业集中度,巩固提升粮、蔗、茶、胶等传统产业,做大做强畜牧业和林产业,发展壮大柠檬、麻竹、澳洲坚果、咖啡、云南皂荚等生物资源创新产业、冬季农业和特色水产养殖业。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尤其是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要想方设法吸引资金回流农村,发挥好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作用。四是要紧中求进。从紧的货币政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金融部门必须同时兼顾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以和谐金融促进和谐社会。探索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新举措。积极帮扶社会弱势群体。研究制定金融支持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继续做好中小企业担保贷款投放,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大对下岗职工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发挥好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作用,积极推动创业促再就业,努力开创银行系统支持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局面。同时推动生源地助学贷款的顺利开展。

(二)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增强金融业自身造血功能。

今年,国家加大了金融改革的力度。我们要按照国家的部署,积极稳妥推进金融改革,不断增强金融综合实力。各级政府要继续支持深化银行改革的各项工作。支持国有银行在德宏机构进一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加快建设现代银行制度,巩固工行、中行、建行改革的成果,要抓住改革机遇,进一步用足、用好核销、处置不良贷款的政策,增强发展后劲。农业发展发展行、农业银行要积极做好相关工作,为全面改革创造条件。

落实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改革措施,在用汇上方便各类企业,支持有条件的各类企业“走出去”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按照推进合作、促进发展、服务全省全国的思路,立足打造现代物流、旅游购物、国际会展、金融服务的发展平台,积极探索中缅边境人民币银行结算的新路子,为推动“中缅瑞丽——木姐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奠定基础。

要进一步加快农村金融改革。要巩固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果,深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经营效益,改善资产质量,防范各类风险,积极做好央行专项票据兑付的各项考核工作。在继续做好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点要放在抓好基础建设上来,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增强经营活力和发展能力。要加强基层信用社领导班子建设和职工队伍建设,要把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加强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农村信用社从业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要注意发挥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德宏办事处的行业管理职能,体现农村信用社的整体优势,全面塑造农村信用社的行业形象,切实加强农村信用社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力度,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做好邮政储蓄银行分支机构的组建工作。

保险公司要把改革作为提高保险业竞争力的关键,重点推进公司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要继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控建设,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明确各个环节的权责,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规范业务流程,强化内控制度的执行力,为公司治理有效发挥作用建立良好的传导机制。

(三)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加大金融支持“三农”力度。“三农”工作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立足我州“三农”特点,加大金融对“三农”的支持。一要积极增加支农信贷投入。在宏观调控过程中,中央一再要求,农村信贷不仅不能减少,还必须加强。今年的金融工作,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这一要求,建立支农信贷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今年我州“三农”贷款投入增量、增幅高于去年。各涉农金融机构要多渠道筹集支农资金,加大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投入,积极向人民银行申请支农再贷款,保障农资购置、大宗农产品收购等资金,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线,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开发、兴边富民等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二要进一步探索农业信贷管理方式。各级政府要探索对农贷业务进行财政补贴的办法,引导信贷资金更多地投向农业。各金融机构要主动服务,指导、帮助乡村和农户开展信用村镇、信用户建设,降低农业贷款门槛,简化手续,大力推广无抵押担保的农户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积极推广林权抵押新模式,开发农村商业信用贷款,强化支农扶农责任。三要发挥农村金融网点作用。稳定和发展农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在农村地区的网点和业务,进一步强化为“三农”服务的市场定位和责任,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更好地为“三农”和县域经济服务。增强邮政储蓄银行为“三农”服务的功能,努力增加支农信贷投入。

(四)加强政策引导,促进直接融资发展。民间借贷是一种直接、灵活的融资形式。它作为一种自发的融资方式,其产生与发展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实的原因,既是借贷主体自身的内在要求,又是外在供给不足情况下的无奈选择。民间借贷既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正规金融业务形成较大挑战,又在促进民营创业,有效缓解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业的融资困难方面发挥着一定作用。同时,由于其不能吸收存款,只是以自身资金放贷,仍属于直接融资方式,不会产生派生存款,不会扩大货币供应总量,能在有效融通资金、促进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因此,要明确界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与民间融资的政策界限,引导民间融资公开登记、并规范其合规经营。要通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鼓励多种形式的金融创新,同时取消限制民间资本投资领域的不合理规定。基层央行要支持民间直接融资的发挥,并加强对民间融资的监测分析,针对其融资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化解消极因素。大力开展金融法律法规和信贷政策宣传,把着眼点放在如何引导广大群众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减少借贷双方因一时冲动而盲目投资酿成的损失,积极引导民间借贷资金用于支持经济发展上,防止用于非正常消费或用于违法犯罪活动,借贷人应正确估量投资风险和偿还能力,并自觉抵制高利贷行为。

(五)立足保障和服务民生,推动保险重点业务发展。按照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不断扩大保险覆盖面,加快重点业务领域发展。一方面积极发展“三农保险”。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与财政补助相结合的农业风险防范与救助机制,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县市与保险公司联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试点工作。进一步做好能繁母猪保险工作,创造条件争取开展奶牛、水稻、玉米、茶叶等大宗农产品政策性保险试点。推动农房保险、农村计划生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保险业务,完善农村保险体系。另一方面要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充分发挥保险机构的专业优势,大力拓展商业养老保险、大病补充医疗保险业务;围绕城镇郊区失地农民、外出务工农民和水电工程移民等群体的需求,积极发展商业养老、健康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业务;推动建筑、交通、安全、医疗、旅游等领域的责任险、意外险业务发展。

(六)促进金融创新能力,提供更高水平的金融服务。全州金融机构要积极借鉴先进经验,创新产品,提供全方位、差别化的优质金融服务。一是要提升业务创新能力。要建立鼓励金融企业开拓业务和创新的激励机制,不断探索丰富产品种类和服务内涵的新路子,主动适应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形成鼓励创新、宣传创新、保护创新的浓厚氛围。二是要提升优质服务能力。全州金融机构要在提供企业信贷资金需求的同时努力增加对个人的消费贷款,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能力;发展更加高效的财务管理和保值增值服务,为企业和居民提供财务管理平台和理财服务。三是要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充分利用现代金融设备和网络,继续完善安全、高效的支付清算体系;加快我州“银行卡”环境建设,拓宽“银行卡”的运用范围。四是保险机构要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围绕城乡居民需要,加大经营规模和销售渠道等方面的创新力度。要探索开发保障适度、价格合理、手续简便的保险产品。

四、加强领导,搭建金融改革发展新平台

做好金融工作,金融外部环境至关重要。各级政府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金融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把金融工作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搭建“五个平台”,努力提高新形势下做好金融工作的能力。

思想交流平台。根据省委统一部署,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州委决定集中半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州组织开展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为主题的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金融部门要组织和动员全系统干部职工,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为目标,开展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进一步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进一步解决影响和制约我州金融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跳出“就金融论金融”的狭隘视野,坚持把促进我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为己任,抢抓机遇,勇于探索,把大讨论的过程转化为促进各项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切实提高金融业科学发展的本领。

人才培育平台。目前,我州金融业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与现代金融业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据了解,我州金融机构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人员所占比例较少,在全省排名靠后。人才问题将成为制约我州金融业发展的瓶颈,必须切实加强金融人才和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金融人才管理机制。要实施金融人才战略,创造引进人才、用好人才的环境,建立和完善金融人才的培养、引进和集聚机制,做到金融人才培养与金融市场发展相适应。

信息共享平台。按照“政府搭台、政策引导、市场运作、银企双赢”的方针,建立方便快捷的信息沟通机制、定期信息机制和银企融资洽谈合作机制,积极构建新型的银企合作伙伴关系,为银企共兴共赢营造良好环境。

部门协调平台。突出围绕今年在建重点建设项目、新开工重点项目、重点前期工作项目,建立重大项目协调小组,明确部门职责,狠抓落实,做到建设一批、新开工一批、储备一批,滚动发展,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把一些大项目、好项目推荐给金融机构,州发改委、州经委、州国资委等部门要定期向州级各金融机构通报经济信息和行业发展信息,更好地引导信贷资金投向,支持经济发展。金融机构要加强金融政策、法规的宣传,主动协调、服务项目单位,帮助完善项目审批条件,争取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州和县市政府金融协调领导小组要进一步加强协调、服务,督促落实政府的决策,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为我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广大工商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将诚信作为企业的立足之本,以市场为导向,选准、选好投资项目,以良好的企业效益、企业形象和企业信誉来赢得银行的长期支持。

篇7

一、北京CBD国际金融业发展概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业的发达程度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与现代科学技术一起构成了现代经济的核心推动力,彰显着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北京CBD迅猛发展,截至2007年一季度,以其占朝阳区0.86%的土地,承载了3.6%的(常住)人口,创造着21.89%的财富。据北京CBD管委会资料,截止到2008年3月底,入驻北京CBD区域的各类法人单位共计5025家,其中服务业企业3042家,占全部法人单位的60.54%。拥有外资及港澳台企业1003家,所占比例为19.96%。2008年一季度,北京CBD实际利用外资3.25亿美元。

在CBD区域的经济活动中,国际金融业占据着重要地位。突出表现在:

1、500强企业总部高度聚集

就入驻情况来看,继2007年成功引进1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后,迄今特雷克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日本三井住友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和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等3家世界500强企业中国总部在北京CBD安家落户。至今,CBD区域的世界500强企业已经超过117家,成为500强企业在中国聚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2、国际金融企业总部群落分布

就入驻情况来看,CBD区域国际金融企业总部数量由2004年的2家一跃发展到34家,包括韩国现代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阳光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沃尔沃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中意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GE消费金融集团等12家国际金融企业总部落户CBD。首批在京注册的6家外资法人银行中,友利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德意志银行、韩国新韩银行入驻CBD区域。入驻CBD及周边的国际金融机构204家,聚集了3家外资法人银行、国际4大证券交易所、国际3大再保险公司和2家国际金融市场广泛认可的信用评级机构。截至2008年6月,北京CBD金融机构已经达到137家,平均每平方公里17家,是北京中心城区平均值的32倍。众多重量级国际金融企业在CBD区域内的群落分布,基本奠定了CBD区域作为北京市国际金融机构聚集中心区的发展地位。

3、国际证券交易所布局全球市场

就证券业在CBD的发展情况来看,2007年7月1日起实行《境外证券交易所驻华代表机构管理办法》允许境外证券交易所设立驻华代表机构以来,已经批复在京设立代表机构的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股份有限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东京证券交易所和韩国证券期货交易所等四家国际证券交易所全部落户CBD区域。

4、外资再保险巨头拓展国内市场

就保险业在北京CBD区域的延展情形来看,北京市的外资再保险公司――瑞士再保险、慕尼黑再保险、法国再保险这三大巨头全部集聚在CBD区域。此外,北京市50%的国际保险机构北京代表处、三分之一的保险中介服务机构均落户CBD区域。CBD区域作为首都国际保险机构聚集地的地位逐渐形成。

5、国际金融业发展链条较为完善

就国际金融业发展的产业链条来看,CBD区域国际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为之服务的管理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公关公司、广告会展公司等众多高端服务企业的有序、良性发展。CBD区域已聚集了世界著名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世界最大的综合房地产服务商――世邦魏理仕公司,以及麦肯锡公司、爱德曼公关公司、奥美国际广告等众多世界著名跨国企业。

6、国际金融业高端人才内外兼容

就CBD区域内国际金融业的人才发展情况来看,截止2007年底,区域内各类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已达24700人,其中高级管理人员600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4500人,占从业人员的60%;外籍金融人才1100人,占从业人员的4.5%。CBD区域高端国际金融人才呈聚集态势。

目前CBD区域内已经入驻经营性金融公司达104家,外资金融机构代表处达109家,占北京市经营性金融公司和外资金融机构代表处的70%以上。金融机构已经从代表处、分行、分公司云集阶段步入金融总部快速发展阶段。纳斯达克于2007年4月3日晚在北京CBD“遥控”敲响的开市钟声,在全球范围内宣告着CBD区域国际金融业发展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客观地说,北京CBD的发展,早已跳出区域经济发展的范围,借助于辐射效应,吸引着更多的国际金融机构法人和代表处、交易所代表机构、中介机构聚集,承载着国际金融元素,逐步形成了跨国公司总部和国际金融机构聚集的中心区。

二、北京CBD国际金融业发展环境分析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国际发达CBD往往又是金融中心所在地。北京CBD金融业的发展有其独特性。北京CBD国际金融业的发展,受到宏观与微观、产业与市场等多方面环境的影响,既有有利态势,也有制约因素。

(一)北京CBD国际金融业发展的有利宏观环境

从全球到国内,北京CBD国际金融业面临着有利的宏观发展环境:

1、全球产业加速转移,国际发展环境日益良好

国际高端服务业正在通过项目外包、业务离岸化、外商直接投资等方式向中国加速转移。在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方面,北京市走在全国的前列。早在2005年5月,全球500强跨国公司中,已先后有185家来京投资,投资项目共计355个,投资总额122.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8.4亿美元,在北京市设立的外资研发中心达到189家,北京成为国内集中跨国公司研发中心最多的城市。总部的聚集带来了客户的需求信息,这些都为CBD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产业发展环境。

2、服务贸易逐渐开放,国内发展环境逐渐完善

金融业的发展属于基于现代服务业基础上的专业化服务,具有典型的信息中心性特点。由于历史原因,北京市的使馆区和涉外机构、以及商业企业在CBD附近聚集,形成了北京乃至全国面向国际的窗口,因此北京CBD国际金融业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在面对广阔的国内外市场时具备高起点。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逐步兑现,在京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及代表处的数目将继续增加,外资银行的规模会不断增加,外汇营运资金将不断增加,外资银行经营性人民币业务将不断扩大,中外金融机构的合作将日益增多,北京市的国际金融业将会呈现出日益良好的发展环境。

3、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具有发展内在动力环境

2002年,北京的城市化率已达71%,进入城市化高级阶段。城市化快速推进,为北京市发展各种服务业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同时,朝阳区以优化发展环境、优化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为重点,实施农村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区域国际化的发展目标,加强了以北京商务中心区为重点的十大工程的建设,服务业比重已经达71%,为朝阳区金融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区域经济导向明确,发展面临专业分工环境

2004年北京市对1993年制定的北京城市规划进行修编,初步把北京城市发展目标定位在: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北京市于2008年5月初出台了《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全力打造“一主一副三新四后台”的金融业总体空间布局,在该布局中,北京CBD担负起建设国际金融机构主聚集区的重任。

从经济地理意义上来看,世界城市是跨国公司的管理、协调和控制中心。随着跨国公司的聚集和发展,大公司在日常业务和资本投放中对大量资本和信贷的持续需求,使公司总部中心与各金融机构间建立了强有力的联系,这使得世界城市迫切需要高层次、专业化金融业服务支持。随着区域经济的日益发展,北京CBD将会呈现出总部中心和金融中心并置现象。

北京CBD规划以及现代CBD的发展实践表明,对于CBD区域的产业发展而言,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业是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体现在各类金融机构总部的集中和包括企业总部在内投资咨询、法律、会计等中小专业化服务机构的金融专业化服务的集中。

(二)北京CBD国际金融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北京CBD国际金融业发展迅速,但还存在不少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

1、国际金融机构数量、规模及效益尚待提高

如前所述,截止到2008年3月底,入驻北京CBD区域的各类法人单位共计5025家,但在五千余家公司中,国际性金融企业的比例尚仅占百分之一左右。尽管金融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在提高,但在总量上尚无法达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的水平。CBD区域内137金融机构,350家左右的泛金融机构,普遍规模较小,大多发挥着搜集信息、联系客户的作用,金融业务量小,不能发挥金融市场主导作用,缺少辐射全球的管理控制性金融总部。

2、区域内缺少有形要素市场和较发达金融市场

就北京CBD目前现状而言,区域内缺少有形金融市场,金融中心的资金枢纽和风险控制的职能尚未发挥。金融业务本质属于专业化生产服务,“信息和知识”在专业化生产服务业中具有“中心性”意义,因为信息的中心性属性是以空间为基础的,空间区位直接影响到获取信息的活动。另外,流量经济对金融中心的确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目前北京CBD区域缺乏要素、金融市场的情况非常不利于今后金融业的发展。在CBD区域内要建设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体系,数据交换中心,同时也要把各类要素市场的建设提到重要地位。

3、国际金融业产业链条尚未形成

尽管近些年CBD金融业发展迅速,但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看,辐射功能不够显著。就整个CBD功能区来看,产业链条尚未形成。目前CBD功能区内国际金融业所占比重还不大,产业聚集和辐射带动能力较弱。大力吸引全球性跨国公司,扶植培养优势产业,强化产业聚集和辐射能力是功能区发展的当务之急,产业集聚与辐射带动能力急需增强。

4、发展缺乏导向性规划

一方面,在2008年5月出台的北京市“一主一副三新四后台”金融发展格局中关于国际金融聚集区的发展方向和思路,尚需要进一步明确。迟至2007年3月,才在朝阳区率先成立全市第一个金融服务办公室,以推进CBD区域的金融业发展。目前北京CBD尚缺乏一个导向性的国际金融业发展规划,缺乏明确的产业发展导向。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的经济建设总体上尚处于招商引资、做大产业总量的阶段。对于北京CBD而言,促进金融业的发展也尚停留在增加金融企业数量、对企业进行资金补贴以吸引入驻的阶段,缺乏引导金融产业升级的政策措施,服务环境还有待改善。例如,截至2007年末,朝阳区共对CBD区域67家次金融企业兑现政策,补贴金额高达2.23亿元,41家次金融企业享受租房补贴2592万元;为4家金融企业兑现购房补贴共4128万元;给予13家新设立、新迁入金融企业总部一次性资金补助共13200万元,同时为9家次金融企业的高管22人次落实退税达244万元,力图吸引更多的国际金融企业入驻。但综观整个区域情况,金融体制创新和微观商务环境仍有极大发展空间。此外,金融企业在某地聚集,对土地、租金的价格并不是最关键的决定性因素,金融体系的健全和企业的发展并不能单纯依靠政府的扶持。明确导向性发展规划,增强企业根治性已经提上发展日程。

三、北京CBD国际金融业工作思路

自2000年正式推出并开发建设以来,北京CBD取得了长足进步,已经从规划建设阶段发展到产业定位阶段。2000年在第一节北京朝阳国际商务节上正式推出CBD概念、明确功能定位;2001年定位于国际性商务中心区,制定产业、市政、景观、交通等各项发展规划、建立专门管理机构北京商务中心区管理委员会;2002年启动核心区建设,并着重优化发展环境;2003年确定产业发展方向,提升核心竞争力;2004年全面加快国际金融区建设、构造以国际金融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2005年深入推进项目建设,以国际金融和文化传媒为品牌的产业发展格局逐渐形成。北京CBD在数年间已经发展成为首都最富有活力和最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国际区域和重点功能区,提升了整个城市的国际化水平,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国际金融业发展特色。这些特色主要表现在以北京市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为深厚依托、国际金融业企业层次分明、机构比例适当、涉外资源丰富、产品需求多样、市场导向良好、聚集效应巨大、文化价值观独特、区域内劳动力市场发达等发展特色。

从国际金融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情况来看,北京CBD国际金融业的发展属于通过新兴的知识密集型产业集群来运转资金密集型产业集群。根据国际性发展经验,以伦敦金融服务业集群为代表的诱导自发型模式和以东京金融服务业集群为代表的引导培育型模式各有特色。根据前述北京CBD国际金融业发展环境和发展特色分析,建议北京CBD国际金融业的产业发展模式采用规划引导模式,部分原因在于:

第一,根据城市经济学和环境地理学,相对于纽约曼哈顿CBD、伦敦CBD等产业发展模式的CBD而言,东京CBD、香港CBD和新加坡CBD的经济发展历程和环境地理因素和北京CBD的发展更具有相近性,因而较具备借鉴意义;

第二,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规划在市场发展过程中仍然具有重要作用,经济基础因素使规划引导模式较具现实意义;

第三,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北京在经济实力不断增加的基础上日益成为国际性大都市,具有利用规划引导模式发展CBD所需的国际性产业调整条件;北京CBD地处朝阳区,属于北京国际性氛围最为浓郁的地区,也有着天然的良好开放基础,利于吸纳国际性高端产业;

第四,随着北京CBD渐成气候,经济景气指数居高不下,为进一步在市场经济作用下进行规划调整积累了大量经验,也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发展示意图如图一:

在该发展模式下,提出北京CBD国际金融业发展思路及建议如下:

(1)利用政策扶持,发展国际金融、综合金融业务

在国家的政策扶持下,吸引外资金融机构在CBD区域开展本外币的经营活动,利用北京货币市场基础雄厚的优势,争取建设全国性的货币市场(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票据贴现市场、国债交易市场),使金融街金融机构总部的管理控制职能和市场交易职能进一步分离,进一步建立国际金融资源聚集区。

依托在京企业资产庞大、CBD投资咨询业发达的优势,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业务,特别要抓住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的机遇,促进风险融资推广和风险资本市场的建立,尽快发展国际金融、综合金融业务。

(2)发挥体制优势,推进金融创新、整合金融资源

积极发展中外合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大力发展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基金公司、财务公司、担保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加快引进国内外著名的评估公司、经纪公司、咨询公司、会计律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推动中介机构的市场化与国际化;鼓励市内外、国内外金融机构多样化联合与合作,支持银企探索多样化联合和合作方式;加快金融改革开放,形成良好的信用和市场环境;加强金融信息中心、金融研究中心和金融人才中心的建设。

鼓励北京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制度创新。支持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信托业、基金管理公司之间开展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业务合作和战略联盟,支持中外金融机构之间扩展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的合作;鼓励金融机构进行金融产品创新。支持金融机构借鉴和引进国际通用、先进的金融产品,扩大金融工具的种类和金融服务范围;支持CBD金融机构与跨国金融机构合作发展新的金融工具,如国际业务工具以及离岸金融业务。

(3)加强金融监管,完善监管机制、强化防范自律

发挥朝阳区金融办联系协调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企业管理机构的积极作用,加强依法监管,切实发挥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以及各类中介组织的行业组织管理与协调职能,提高行业自律意识与自律水平,形成合力,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预警体系,建立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组织协调机制。协助金融监管部门切实防范和化解各种金融风险,把商务中心区建成金融安全区。

(4)优化产业组织,促进要素供给、提高竞争优势

市、区政府及CBD管委会可以发挥政府的宏观引导和调控作用,促进大、中、小不同规模企业形成合理分工与协作。加快金融要素市场建设。发挥北京现有的产权交易、技术交易和地域优势、制度优势、机构优势和人才优势,建成全国规模的产权交易中心和技术融资中心;在条件成熟的条件下,加快建设证券场外交易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货币市场。

争取并鼓励多种所有制在金融领域竞争融合,加快国有以及国有控股金融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引进适合金融业发展的企业治理形式(比如有限合伙制等)。鼓励金融企业,特别是实力雄厚的金融集团或者经营灵活、有创新性的金融企业进入。优化CBD国际论坛、北京CBD金融商会、北京CBD传媒产业商会等产业协会组织,加强国际金融业和文化传媒业之间的互补机制,提高竞争优势。

(5)建立发展平台,形成沟通制度,制定人才战略

建议由相关部门领导以及北京CBD金融商会、北京CBD传媒产业商会牵头,形成定期走访CBD区域国际金融企业的制度。走访除日常联系沟通,了解企业对产业发展环境的意见和建议外,在金融企业选址、办公用房租期、企业经营困难以及企业高层更换等关键时期进行走访,引导金融产业的集聚发展,完善国际金融高端发展链条,推动北京市国际金融产业聚集发展。

篇8

会议认为,我国金融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和进步,金融改革迈出重大步伐,金融业持续快速发展,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稳步推进,金融监管得到加强,金融秩序明显好转,金融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要认真总结金融改革发展积累的成功经验,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金融领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充分认识金融改革发展任务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坚持不懈地做好各项金融工作。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我国金融领域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国际金融发展也出现了新趋势。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金融工作,全面推进金融改革,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对于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议强调,今后时期金融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金融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着力推进现代金融体系和制度建设,着力提升金融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着力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金融企业经营效益,着力加强金融调控和监管,着力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显著增强我国金融业的综合实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金融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作用。

会议强调,今后时期金融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推动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满足经济社会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金融需求;进一步优化金融结构,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和城乡、地区金融布局,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和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深化各类金融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治理,强化内部管理,加快转换经营机制;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功能和调控机制,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进一步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国外先进金融管理经验和技术,增强在扩大开放条件下我国金融业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进一步健全金融法制,依法强化金融监管,促进金融安全高效稳健运行。

篇9

(一)坚持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中加强党建工作

科学发展观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时俱进的新成果,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要求。辖区各级行要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建工作。一方面,要通过进一步发挥人民银行的职能作用,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要坚持以稳定币值、促进经济增长为目标贯彻执行货币政策,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和手段,调整货币信贷结构,支持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积极推进金融改革和开放,尤其是要通过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进一步做好金融稳定和金融服务工作,发展金融市场,健全支付体系,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提高社会资金周转和使用效率,促进金融体系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组织好辖区各项工作的管理和运行。要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提高辖区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技术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加强各类人才的培养、吸收和使用,加快发展壮大“五型”人才和各专业领军人物团队。要坚持全面发展,着力促进分行、中心支行和县(市)支行工作的统筹协调发展。分行和省会(首府)中心支行要加强协调,按照职责分工,主动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中心支行、县(市)支行干部队伍建设和各项业务工作全面协调发展,努力做到管理不出真空,监督不留死角。要坚持协调发展,着力提高辖区执行货币信贷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和协调本外币工作的能力。

(二)坚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中加强党建工作

人民银行分支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担负着重要的职责,我们要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使命,找准位置,在履行中央银行职能中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支持和服务。一是要通过履行维护金融稳定职责,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要进一步完善金融稳定协调机制,加强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评估和预警,及时处置突发性金融风险,切实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二是要认真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金融调控要求,积极主动地协调信贷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通过积极落实支农、就业、助学、中小企业等专项信贷政策,支持薄弱环节和弱势群体,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三是努力构建团结和谐的内部环境。要进一步加强对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领导,支持他们履行职责,多做鼓舞士气、凝聚人心、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要积极做好工作,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当地,妥善解决好职工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及时消除不和谐因素。要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断完善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要继续做好对“”重点人员的教育转化和防控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安全保卫工作,严防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切实维护好分支行团结和谐的好局面。

(三)坚持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践中加强党建工作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辖区各级党组织要按照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加强党建工作。一是要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解决问题。要继续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在履行工作职责的实践中体现这些重大战略思想的要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认真落实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办好党校主体班,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党支部活动,扎实推进党员队伍的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二是继续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作为能力建设的重点。要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大力选拔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领、作风上过得硬、职工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干部。要进一步完善干部竞争上岗制度,扩大竞争上岗的职级和层次,推行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制,探索建立优胜劣汰的全员竞争机制。要着眼于长远发展,加大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统筹辖区干部人力资源,加大对优秀年轻干部在分行、省会(首府)中心支行、地市中心支行之间交流使用的力度。要进一步加强干部监督工作,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要认真总结业绩考核工作经验,进一步完善业绩考核办法。三是要继续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和党组织活动的主体,要通过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使党员做到自觉、自省、自警、自励,不断增强党性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成为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要不回避存在的问题,认真解决党员干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让群众来监督党员和评议党员,使广大党员在履行职责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通过不断完善制度和机制,促进党员自觉遵守和党规党纪,自觉践行先进性要求。四是要继续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点是配齐配强支部书记,切实落实“一岗双责”,切实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切实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当前,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下发的《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等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结合辖区工作实际,抓紧抓好落实,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使党员更加积极主动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五是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全体干部职工中大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教育干部职工明是非、识善恶、辨美丑,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推动“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的深入开展。继续把创建文明单位、文明科室、文明家庭和争做文明职工等活动引向深入,不断提高创建的层次和水平。要注重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发现和总结先进典型,大力学习和宣传先进典型,努力在辖区形成奋发进取、积极向上的工作局面。要进一步加强党务部门的自身建设,搞好党务部门之间的协调。

(四)坚持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实践中加强党建工作

党群关系是关系到执政党生死存亡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党的先进性既体现在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上,又体现在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上。各级党组织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一是要坚持开展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保持经济金融健康发展的措施意见,为上级行决策和金融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服务。要深入实际,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使调查研究工作取得实效。二是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过好组织生活,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加强对民主生活会的指导、检查,切实提高组织生活会的质量。三是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把主要精力用在想工作、干工作、干好工作上。要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出实招、求实效,扎扎实实抓工作。要经常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对职工群众提出的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符合规定要求、能够解决的要抓紧解决;暂时不具备条件不能解决的,要做好说明和解释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去解决;对不符合实际甚至不合理的要求,要坚持原则,敢于批评。好的作风是抓出来的,更是带出来的,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领导机关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以优良的作风,为下级机关和基层干部职工做出榜样。

(五)坚持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实践中加强党建工作

要结合工作实际,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立足教育,着眼防范,强化监督。一是要认真落实总行党委关于贯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惩治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具体意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要深入开展学习贯彻等主题教育活动,充分运用典型案例进行警示教育。要积极探索构建反腐倡廉的“大宣教”工作格局,形成宣传教育的整体合力,增强宣传教育的实效。二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切实落实分行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监督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三谈两述”、“组织函询”等制度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规范运作和权力正确运行。三是要加强监督检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巡察工作,抓好县(市)支行监督机制建设,抓好费用划拨、大额采购、基建工程招投标等重要环节的监督管理。发现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要早打招呼、早通气,及时纠正问题,避免干部职工犯错误。四是要深入开展行业作风建设,积极推进行务公开和政务公开。五是要认真开展廉政监察。组织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做好案件查防工作。

二、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工作

(一)深刻领会人民银行金融服务工作的总体要求

金融服务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能。总行党委提出: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按照“十一五”规划的要求,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切实加强管理,加大创新力度,确保安全高效,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全辖各级行要认真领会、全面贯彻总行的要求,切实提高服务水平。

1.共识与人才。就是要统一对中央银行金融服务工作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中央银行金融服务工作是法律赋予人民银行的重要职责。金融服务职能与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实施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的基础和保障。中央银行金融服务工作是全社会金融服务工作的基础性环节,影响和带动全社会金融服务的发展。做好中央银行金融服务工作,对改进全社会金融服务工作、提高金融业综合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重视人才在金融服务工作中的关键作用。搞好金融服务工作,既需要专业操作人才、科研人才,也需要精通业务的管理人才。要切实采取措施,加强金融服务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促进辖区金融服务人才素质有新的提高。

2.科技与创新。现代金融服务离不开科技,科技是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的第一推动力。辖区各级行要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充分调动科技人员为业务工作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形成科技支撑、引领未来、重点跨越、全面发展的金融服务工作新局面。创新是金融服务加快发展的不竭动力,辖区各级行要增强创新意识、探索创新机制、发展创新文化、培养创新能力、规划创新项目,积极开展金融服务工作的制度创新、业务创新和服务创新,推动金融服务工作上水平。

3.规划与协调。金融服务工作系统性强,既涉及人民银行内部各部门的工作,也与金融机构、地方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密切相关。人民银行在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还要依法规范全社会的金融服务工作。因此,金融服务工作的发展要注重系统性,要重视发展规划,注重吸收和采纳现代金融服务的标准和规则。辖区各级行要认真落实总行有关金融服务工作的规划和规范要求,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推动金融服务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对金融服务工作要搞好前瞻性设计,努力使金融服务规划符合发展方向和实际需要,避免重复建设和损失浪费。各级行要增强协调意识,主动做好与金融监管部门、金融企业和社会相关部门的工作协调,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通过加强协调,推动金融服务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4.成本与效率。中央银行金融服务要体现市场经济的原则,提供金融服务和产品要讲求成本与效率。人民银行要继续发挥在金融服务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公共性金融产品,为各类金融机构搭建金融服务平台。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和社会化、专业化金融服务机构进入金融服务市场,通过市场主体的平等竞争和不断创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繁荣市场,更好地满足社会各界对金融服务的多样性需求。辖区各级行要面向市场需求,加强金融服务管理,努力降低开发和运行成本,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5.风险与控制。中央银行金融服务信息化程度高、系统性强,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使金融服务体系越来越复杂,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突出。辖区各级行要高度重视并加强金融服务领域的风险管理,建立严格的风险评估、排查和监控制度。抓紧完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落实风险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制定和组织实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要切实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找准业务风险点,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制,通过制度和机制建设防范各类风险和案件的发生。要建立健全人员合理流动机制,切实防范金融服务部门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要注重发挥内审、事后监督等部门在防范资金风险中的重要作用,业务核算部门要主动接受审计和事后监督。各单位、各部门负责人要支持内审、事后监督部门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内部控制。

(二)切实抓好金融服务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的落实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经济金融分析监测体系。重点是按总行统一规划,加快统计指标体系建设,建立以银行业统计为主体,证券、保险业统计为辅助,跨境银行业务活动为补充,资产负债、市场交易以及机构概况并存的现代金融统计体系。要采取措施对统计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加强对总量、流量和结构的分析研究。要加大宏观经济分析和专题调研力度,及时对经济金融运行进行分析和判断,为宏观经济调控和货币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二是积极推进现代支付体系建设。重点是按照总行统一规划,建设以中央银行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商业银行内部系统为基础,票据交换系统、银行卡系统、外币清算系统、互联网支付等为重要组成部分,支付清算组织的清算系统为补充的支付网络体系。要进一步组织小额支付系统业务的推广和创新,扩大交易结算量。要加快建设基于影像截流技术的票据交换网络,2007年实现支票在全国的流通。改进农村支付结算条件和环境,协调各地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加快开发和健全联社间的通汇系统,推动地方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加入支付系统。推广以支票、汇票、本票和银行卡为主体,以电子支付工具为发展方向的非现金支付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支付体系风险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开展支付体系安全稳定性自评工作,加强对支付清算组织及相关业务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完善支付结算制度体系。

三是努力改进货币发行和现金流通管理工作。积极推进货币金银管理信息化,探索调控流通中货币结构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做好现金回笼处理工作。要加强人民币出入境监测和管理,规范人民币跨境流动秩序。深入开展反假货币工作。要加强发行库规范化管理,力争辖区有更多的发行库达到总行一级库标准。积极推进县支行发行库体制改革。继续加强发行库安全管理和安全设施建设。钞票处理中心要进一步落实责任制,加强对残损人民币复点、销毁和安全运行管理,坚决杜绝案件的发生。

四是不断提高经理国库水平。重点是切实履行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职责,改进和完善国库体系。正确处理服务与监督的关系,确保财政收入和支出及时足额入库和按预算划拨。加强对库和办理国库经收业务行社的监督管理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财税库横向联网。改进和完善国库会计管理,实现国库资金零在途。进一步完善国库统计指标与分析体系,加强中央银行与财政部门的信息交流,充分发挥国库在国家预算执行、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切实加强制度建设,防范国库资金风险。

五是加快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重点是加强数据质量和操作管理的监督检查,促进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不断完善和规范应用。落实企业结算账户信息录入基础数据库的要求,逐步将企业支付信息纳入基础数据库。努力扩大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范围。搞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分行和太原中心支行要搞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加强信用数据分析与利用,扩大征信服务的范围,满足商业银行、企业、个人和政府对征信服务的需求。要继续推进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六是全面推进反洗钱工作深入开展。重点是进一步完善反洗钱工作体系和协调机制,提高工作效能。建立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相结合的反洗钱监管体系。提高资金监测和可疑交易核查质量,指导金融机构做好反洗钱工作。加强与地方公安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加大对洗钱案件的打击力度。

七是加强和改进外汇服务工作。要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积极推进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要抓好滨海新区外汇管理政策改革试点工作,加强宣传、搞好落实。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机遇,注意研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结合点,找准改进外汇服务的切入点,主动提出改进外汇服务的措施和意见,为促进辖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做出贡献。

八是高度重视做好会计核算和事后监督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严格执行内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加强事后监督组织机构建设,配齐配强工作人员,支持事后监督部门履行职责。事后监督部门要坚持独立、客观、全面和及时的原则,进一步改进监督方法、落实监督责任,及时反馈监督结果。加快事后监督体系建设,利用电子化手段,提高事后监督工作水平。

金融服务是基层人民银行一项基础性工作,各级行处在金融服务的第一线,任务繁重,责任重大。要加强对金融服务工作的领导和组织推动,始终把做好金融服务工作作为各级行的基础工作来抓,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上确保金融服务部门开展工作的需要。要上下结合,形成金融服务的综合系统优势,分行和省会(首府)中心支行要加强对金融服务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服务,各中心支行和县(市)支行要利用贴近市场、贴近金融机构、贴近地方政府提供金融服务的优势,加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研究,在总行统一领导下,根据地方金融服务需求变化,不断创新金融服务工具,改进金融服务手段,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各级行领导干部要支持金融服务部门开展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三)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务管理,努力创建节约型机关

从今年起,人民银行实行部门预算制度,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各级行要适应财务管理体制变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按照“严格遵守财经纪律,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严格控制费用开支,严肃处理违纪行为”的要求,认真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一是要转变预算观念,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制度。部门预算制的基本特征是:收支两条线;基本支出定员定额,项目支出逐项核定;全国人大审批。实行部门预算后,预算控制的手段和预算约束力进一步加强。各级行要积极转变预算观念,牢固树立预算约束意识,促进财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各级行要树立先算账后花钱的理念,从预算的编制、分配和执行等各环节精打细算,增强部门预算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预算执行要坚持“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对上级行批复的预算要严格执行,不得超预算。项目资金必须按照批准的项目和用途使用,不得自行调整。

篇10

关键词:金融办 金融创新 发展

一、前言

金融办是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和调控地位的主要职能机构,主要对地区的金融行使规划、管理、组织、掌控和解决风险的职能。地方金融办的发展意味着地方金融的发展。在当今世界金融的经济化大潮之下,金融办的重要性更加凸现出来。而金融办面临的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为金融办的未来和发展做计划,是金融办的人员应该关心的问题。

二、金融办的现状

(一)缺乏工作的经验

金融办是在金融化的市场之下产生的一个全新的政府部门,针对金融管理和营销的发展,金融办有其独有的结构模式和工作职能。金融办在金融业的大发展中应该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金融办还是一个新兴的职能部门,很多方面的工作还很不完善,可以说,机构的设置不够健全,职责分配不够合理,各部门的工作任务还并不清晰,还需要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及时予以调整。金融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它所负责的任务是独特的,因此很难从别的已经发展得较为全面的行业中来提取经验,也难以独自成为一个相对完善的发展体系,以此来统筹各部门和系统的工作,保证金融办的任务顺利完成。这就是新兴金融办所面临的窘境,一方面要发挥自己在金融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又要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缺少经验的金融办在这样的现状之下,出现了发展的危机。

(二)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社会上往往容易对金融办的归属产生混淆,一些人说他是政府部门,也有人说他是金融机构,也有的说是独立的机构,其实他本就是一个政府部门,所从事金融办工作的也一般都是政府的工作人员。但是政府的工作人员对于金融业的发展了解甚少,他们往往只能起到监督作用,却很难在具体的工作中将金融行业与金融办联系起来,难以就具体的经济发展变时作出及时的回应与应对。这就造成了管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隔阂。金融人才在金融办工作时也缺少专业的政府管理意识,虽然可以对经济问题进行专业的分析,却很难在管理中发挥优势、因此工作人员素质的不同,给金融办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三、金融办的未来发展的策略

(一)不断挑战,积累经验

虽然是新的工作部门,但是更要不断进行挑战。努力去关注金融行业发展的各种问题,积极参与到金融行业的治理当中来。通过对各种问题的了解和解决,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经验,在工作中不断的积累中,反思自己的问题,分析各种问题,确定工作的标准和处理的方法。改变之前的盲目行动的状况,使得工作更有条理。在经验的积累中,金融办会成为一个更专业的组织。

(二)提高金融办工作人员的素质

金融办的工作人员作为金融办的主体,从事着金融办中各个方面的工作。各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都有其各自的特征,在不同的部门从事不同的事情。提高金融办人员的素质,是要将它们培养成适应金融办的工作的专门性人才。既具有政府工作意识,又具有金融理念和对市场的把握。一般来说这样的人才比较少有,因为在培养的过程中很耗费力量。为了培养出这样的高水平人才,解决金融办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我们可以学习国外的先进金融办的管理方法,借鉴他们在工作的中的各种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金融业的概况,制定出详细的人员培养计划。

四、结束语

金融办在发展的过程中,虽然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但是也正是这些问题,使得金融办可以解决各种状况,在面对各种金融事件时,更有信心和经验来完成对这些问题的处理。通过经验的积累,人员素质的提高,与国际金融的结合,我国的金融办可以逐渐改变现状,做好金融该做的事,行驶好金融办该尽的职责,保证管理好我国的金融行业,保证金融行业的有序性和制度性。促进我国金融的发展,改善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周立.改革期间中国国家财政能力和金融能力的变化[J].财贸经济;2014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