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作发展范文

时间:2023-12-25 17:45: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工作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金融工作发展

篇1

期间,特别是市委、市政府提出坚持“四个第一”,加速“五大突破”、实现“三个率先”战略目标以来,我市金融业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金融业规模不断壮大,金融体系逐步完善,金融改革加快推进,金融的集聚辐射功能明显增强,对经济的贡献能力持续提高。

(一)金融组织体系日趋健全,发展框架基本形成。

期间,我市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加,初步形成了以银行、保险机构、证券为主体、其他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截止年末,全市共有银行类金融机构22家。其中:政策性银行1家(农发行),国有商业银行4家(工、农、中、建),邮政储蓄银行1家,股份制银行2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14家(地方商业银行1家、县区农信联社12家、村镇银行1家),各类网点共计592个;保险公司总数达到25家;西部证券、齐鲁证券营业部6家;小额贷款公司5家;融资性担保机构2家;金融从业人员达17000多人,形成了竞争有序,服务多元化的金融组织体系。

(二)金融总量不断增长,支持经济发展能力日益提升。

期间,全市各级金融机构认真贯彻国家金融政策,围绕重大项目、产业集群和支柱企业,不断加大信贷投入,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截至年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为1076.7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436.95亿元,金融业总资产过千亿元,均比年末翻了一番。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金融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秩序进一步稳定。保险业等其它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有了较快的发展,截至年12月末,全市保费总收入达到29.87亿元,赔款与给付支出6.68亿元,全市保险深度3.06%,保险密度800.5元,在时期年均增长15%以上。利用资本市场成效明显,截至年12月末,在沪、深证券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5家(宝钛股份、秦川发展、宝光股份、易食股份、烽火电子),总市值257.37亿元,流通市值172.83亿元,近几年通过资产注入、重组等方式,上市公司质量得到了极大提升。

(三)金融生态建设有力推进,金融环境明显优化。

围绕“诚信道德体系、信用维护体系、征信体系”三大工程,金融生态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建立全省首家市县两级金融生态环境领导工作机制,在西北地区首家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在西北地区首家研究制定了“县(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研发了电子软件系统,荣膺了第四批“中国金融生态城市”桂冠和中国金融生态模范城市的称号,年又荣获“最佳创新型金融生态城市”、“最具经济活力金融生态城市”称号。

(四)金融改革步伐不断加快,产品创新层出不穷。

期间,我市国有商业银行先后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市商业银行并入长安银行。到年12月末,农村信用联合社12家联社资本充足率达到3.41%,加权风险资产达到168.65亿元,金融改革步伐不断加快。金融产品日益增多,已从传统存、贷、汇业务发展到银行卡、融资、电子、理财和结算等5类、100多个产品,拓展到票据承兑及贴现、回购、国债交易以及资产托管等领域。金融网络化、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服务便捷性显著增强,服务功能更为完善。

(五)政府管理金融职能日益加强,扶持金融发展政策体系逐渐完善。

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强对全市金融工作的指导和管理,成立了金融工作办公室,出台了《市关于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评价办法》、《市加快保险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市加快资本市场发展实施意见》、《关于鼓励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市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关于金融支持我市在关中—天水经济区率先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每年拿出300万元资金奖励优秀金融机构、鼓励金融机构增设网点。通过召开银企对接会、联席会议等方式,搭建了良好的银政企沟通平台。加强了对金融支持中小企业、“三农”情况的调研,开展了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对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日常监管,政府对金融的管理职能进一步加强。

二、期间金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的金融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从总体上看,仍然处于传统金融业向现代金融业的初步转型时期,金融业推动金融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化的效率还不高,金融资源优势还难以有效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地方金融机构发展还相当缓慢,在结构、质量、效益、制度创新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金融对经济的支持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年,全市各项存款增速17.96%,低于全省平均增速(18.73%)0.77个百分点;贷款增速20.46%,基本与全省增速(20.48%)持平,高于全市GDP16.44%的增速;贷款对GDP的贡献达到38.71%;存贷款余额比40.58%,低于全省62.12%的比率;存贷款增量比率也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金融资本的配置效率差,资金沉积和资金饥渴并存,供需矛盾仍很突出。

(二)银行机构总量不足、结构不均衡,农村金融仍是最薄弱的环节。

银行结构矛盾突出,着重表现在金融组织结构、信贷结构、产品业务结构失衡。市银行机构总量不足,机构配比不尽合理。地方商业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实力弱、份额小;在信贷结构上,银行中长期贷款存量较大、短期贷款增长缓慢、信贷资金期限结构错配比较突出。中间业务发展不足,金融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强,信托公司资本金偏小,业务创新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偏弱。

(三)金融风险仍不可忽视。

银行业由于历史现实等各种因素,资产质量较差,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存量不良贷款消化处置能力较弱。年末,市不良贷款率为6.99%,比年末下降了13.71个百分点,但仍远远高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金融机构化解信贷风险的任务十分艰巨。

(四)资本市场发展有待进一步开发。

作为全省工业强市,装备制造业基地,资本市场发展缓慢。主要表现在我市资本市场发展滞后,为企业直接融资的服务体系不健全。证券业务结构单一,投行业务发展缓慢;已上市公司总体质量不高,规模偏小,盈利能力较弱,再融资能力亟待加强;培育后备上市资源力度不够,符合上市条件的未上市企业还不多;债券发行份额小,市场发展相对不足;产权市场不完善,交易机构整合进展缓慢。

(五)保险市场有待进一步规范和提高。

市保险机构相对丰富,但保险业务品种单一、保险资金运用贫乏。农业保险、责任保险、意外健康保险等险种发展相对不足,产品差异化较小,不能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要;与全省情况相比,我市保险业存在的问题:一是保险覆盖面较窄,特别是农村保险体系薄弱,对农村经济的保障程度不够;二是保险产品单一,保险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三是保险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四是在保险资金利用上仍显不足。

(六)经济对资金的吸附能力不强。

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速度、增长方式及经济主体上。在增长速度上,虽然保持了较快增长,但与榆林、延安、咸阳和渭南等地市相比,仍显得较慢。在增长方式上,主要依赖项目投资拉动和少数国有企业支撑,大企业贷款余额62.75亿元,占全市辖内贷款余额的17.5%,以致集中趋势明显。在经济主体上,中省大企业管理体制变革,财务集中,在的存贷款市场总量同时缩减。企业数量总体偏少,符合银行信贷条件的企业更少。特别是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企业落后的管理制度与先进的银行经营制度反差显著,造成信贷有效载体偏少,以致于银行资金大量富余。

(七)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我市的信用信息资源尚未实现整合和共享。受我市经济总量偏低、历史包袱沉重、信用环境不佳等因素的制约,在全国金融生态环境综合排名上,我市仍落后于省内西安、榆林等城市。另外,我市行业性诚信主体培育不够广泛、不深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总体步伐慢、协作差、信息资源利用率低。部分中介机构道德水平不够高、经营不规范,影响了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一些企业和个人的诚信意识不强,信用状况不佳,逃废银行债务的情况仍时有发生;部分上市公司不讲信用,大股东违规占用资金和公司违规担保问题仍然存在;提高失信者的失信成本和处罚力度的制度建设还相对滞后。

三、金融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和机遇

(一)发展优势

作为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交通优势。位于省会城市的几何中心,在全国经济布局上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重要作用,一日交通半径达1000公里,三条国家主干铁路在此交汇,是我国东中部连接西南、西北的交通大枢纽。随着郑州至西安快速客运专线延伸和铁路枢纽工程的动工,铁路货运能力将得到极大提升。公路交通发达,连霍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川陕路、310国道、宝平路、西宝高速、宝天高速以及110多条支线公路网连接东西南北,“三纵五横”的公路网基本形成。

2.产业优势。工业基础雄厚,国有大中型企业、国防军工企业相对集中,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58户,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57户,上市公司5户,机械电子、烟酒食品、有色金属冶炼加工等在国内有一定的地位,是中国品牌经济城市和制造业信息化试点城市。经过多年发展,现已初步形成汽车及零部件、钛及钛合金、机床工具、石油装备、煤化工、酒类、轨道交通、航空安全装备、太阳能光伏等九大产业集群和陕汽、石油钢管、机床、秦川机床、宝钛、石油机械、宝二电、东岭集团、中铁宝桥、宝烟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机床、石油钻采设备、钢管、铁路桥梁道岔、真空开关、好猫烟、西凤酒等60多种产品销量和科研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3.资源优势。是炎帝故里、周秦王朝发祥地,是享有盛誉的佛骨圣地、青铜器之乡、民间工艺美术之乡,出土的国宝级文物占全省的近一半,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土地肥沃,是中国西部商品粮、果、畜、菜主产区,布尔羊、秦川牛、沙能奶山羊、猕猴桃等农产品享誉全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铅锌矿储量位居全国第三,已在麟游北部地区探明煤炭储量达30亿吨,是除了陕北以外全省煤炭第二大分布区域。被称为关中“水龙头”,境内有渭河、嘉陵江及各级支流300多条,全市水资源年拥有量达到37亿立方米,全市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仅为22.4%,冯家山、石头河两个大型水库的总容量超过6亿立方米。

4.科技优势。是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拥有国家级和省级技术研发与创新中心20多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万多人。部省属企业集中,军工企业、科研院所和民营科技企业较多。还是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高新区经济总量在西北地区八个国家级高新区居第二位,仅次于西安。以34个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和10个良种繁育中心为科技支撑的现代农业是乃至农业的一大特色。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经济实力在全省乃至西部居于领先。

5.功能优势。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在关中西部城镇群中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期间,始终突出生态环保和人文理念,高起点、大手笔规划建设大城市,经过几年建设,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02年的55平方公里扩大到目前的83平方公里,“四横十纵”的城市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大城市骨架已具雏形。五年累计完成城建投资28亿元,建成了一批道路、桥梁、城市广场、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天然气利用等重点项目,城市功能日趋完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6.环境优势。近年来,始终坚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力打造最佳投资环境和最佳人居环境。经过几年建设,全市绿化覆盖面积达10820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10.29%,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4.53平方米,市区空气质量全年达到二级和二级以上的天数稳定在80%以上。建成了长达8公里、宽200到250米的开放式生态绿地公园,获得了建设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通过加闸(坝)蓄水,在市区河道形成了3个水面,其中最大的金渭湖水面达到140万平方米;建成了占地几百万平方米的森林公园。在国家环保局公布的年全国城市环境综合考核中,名列全省第一。建成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西北地区首家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奖。

(二)发展机遇。

“十二五”时期,将进入以经济转型为前提的科学发展提速期、以社会转型为基础的全面小康攻坚期、以体制转型为核心的统筹发展关键期。金融业稳健发展对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市场快速成长、金融创新日趋活跃、金融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特征日益凸显,金融业必将进入“黄金发展期”,我市金融业改革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1.国内外发展形势为金融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十二五”时期,和平、发展、合作仍是世界发展的潮流,国际政治经济总体将保持稳定,经济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美、日、欧经济复苏势头较好,亚洲新兴市场经济继续增速,国际金融发展呈现新趋势,全球金融市场联系日益密切,资本流动规模不断扩大,金融创新日新月异,新产品新业务层出不穷,国际金融竞争日趋激烈,机遇和挑战并存。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国际竞争力持续提高,西部大开发新十年规划稳步推进,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对金融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烈。所有这些,必将为我市金融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经济基础、市场动力和新的机遇。

2.区位经济优势为金融业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位居我国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是长江经济区与黄河经济区的连接点。这种区位优势将为加强同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合作、强化对西部特别是西北地区的经济辐射提供广阔的发展前景。此外,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车道,站到了新的发展起点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仍将保持高速增长,九大集群建设和特色产业将进一步增强,三大区域经济更加协调发展,消费结构进一步提升,经济活力将空前提高,西部大开发的实际效果更加显现。在此过程中,及其周边地区金融服务需求将更为强烈,将会促进以为中心的区域金融市场规模迅速扩大、金融市场领域不断拓展,从而加快推进金融业现代化进程。

3.各项改革全面推进为金融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十七大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焕发了新的生机。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加快发展、率先发展两大任务,将更加注重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培育产业集群、增强经济综合实力,更加注重加快大城市建设、构建关中西部城镇群,更加注重改善生态环境、创建最佳宜居城市,更加注重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和谐稳定。这些都必将为金融业发展营造难得的良好环境。

4.国家高度重视为金融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党和国家对金融工作十分关注,一直将金融工作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我国金融业目前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期,也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期,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要求必须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把金融改革推向新的阶段。这就为金融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市委市政府对金融业发展极为重视、非常关注,确立了要将我市建设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带西部金融创新中心的战略目标,这些都为我市金融业加快发展提供了保证。

5.的发展基础为金融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综合实力不断壮大,在关中经济带中的影响力日益提高。的整体实力在全省仅次于西安,连续三年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行列。改革开放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国有企业改制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等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关中经济带中的引领作用日益明显。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经济实力在全省乃至西部居于领先。期间共建成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4个,被国家确定为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

6.金融监管日益强化为金融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金融改革不断深化,金融管理制度将更加完善,金融监管职能作用将更能充分发挥,与地方政府的配合机制将更加协调有效,金融信息和网络建设将会得到进一步强化,必将为全市金融业规范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十二五”金融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关中—天水经济区金融副中心城市为目标,紧紧围绕我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经济建设目标和任务,以建立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体系、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立体式的金融服务体系为基础,以加快企业体制改革、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为重点,以提高金融运行效率为手段,以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为保障,大力推进我市投融资体制建设,做大金融总量,提升我市金融产业的发展能力、创新能力和辐射度,尽快建立起大范围、宽领域的银政企金融合作新机制,形成经济与金融融合互动发展新格局,为实现我市“四个第一”、“五大突破”充分发挥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的核心作用。

(二)基本原则

1.坚持金融和经济相协调原则,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金融是展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窗口。“十二五”时期要加快金融业发展,努力提升金融层次,尽快做大做强金融产业,发挥金融业的重要支撑与促进作用,大力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2.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导向相结合原则,大力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坚决贯彻落实中、省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金融改革的各项决定,加强与改进党和政府对金融工作的领导,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增强金融体系活力,提高金融业综合实力,促进金融市场有序合理竞争。以政府推动与市场主导相结合,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内部改革,正确处理好扩大规模和优化结构质量、提高自身效益和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推进金融创新和加强金融监管以及金融改革发展稳定等方面重要关系,保持金融稳定,提高运行效率,实现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

3.坚持开放与创新并举原则,不断提高金融业竞争力。充分认识当前国内外金融形势及其发展特点,强化危机意识、机遇意识、竞争意识,积极参与国际国内金融竞争。深刻认识金融创新是金融业发展的动力,不断深入推进金融业的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积极开发适合我市经济发展需要的金融新产品、新服务,坚持以开放促发展,以创新求提升,以服务树品牌,努力提高金融业竞争实力。

4.坚持全面发展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原则,着力扶持地方金融机构发展。积极支持大、中、小各类金融机构共同发展。重点发展地方金融机构,把培植地方金融机构龙头放在优先地位,着力优化县域以下农村金融体系,努力构建功能互补、竞争力强、服务高效的地方金融机构体系,全面推动我市金融业的协调发展。

5.坚持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并重原则,努力构建服务高效的融资市场体系。在大力推动间接融资市场建设的同时,依据不同层次、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融资需求,加大直接融资力度,通过对全国性、国际性直接融资市场的积极参与,显著提升直接融资的比重,努力构筑具有区域特点的融资市场体系。

6.坚持加快发展与强化监管相统一原则,促进金融业安全稳健发展。正确处理加快发展与强化监管的关系,既不能单纯追求发展的高速度、高效率而放松监管,忽视风险的客观存在,也不能过分强调风险防范而导致业务停滞不前、发展效率不高,努力做到“促发展”和“防风险”相统一、两不误,有效推进金融业安全稳健发展。

(三)目标任务

1.总体目标

我市金融业通过改革、开放、创新和发展,以把打造成关中—天水经济区金融副中心为目标,积极实施,稳妥推进,到年要达到“五个基本建成”:基本建成国内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共同发展、功能互补、规范稳健、覆盖广泛、竞争有序的金融组织体系;基本建成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和产权市场协调发展、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互补、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均衡发展,融资功能和服务功能相统一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基本建成高效开放、创新活跃、服务优质、功能齐全,与全市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现代金融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建成以政府为领导、金融管理与监管部门为主体、有关行政执法部门为支撑、社会各方面共同维护的金融监管安全体系;基本建成信用征集、评估、担保等功能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使金融业成为我市重要支柱产业,初步实现向金融大市跨越的历史性转变。

2.金融业发展目标

(1)银行业:建成由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构成的功能完备、结构完善的银行业机构体系。到年,全市存款规模达到2165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贷款达1333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占比每年实现双降。

(2)保险业:建成中外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共同发展的结构合理、互补共赢、竞争有序的现代保险市场体系。到年,全市保费收入达70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保险深度(保费占GDP之比)达到4%,保险密度达到1500元以上。

(3)证券业等:积极发展各类证券、期货、债券和产权交易业务,推动企业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融资、企业债券及企业短期融资券和产权交易融资等均有较大增长。到年,力争上市公司达到8家左右,融资50亿元;上市公司再融资80亿元;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和资产证券化等融资规模达到50亿元以上;产权市场初步建成;争取建立产业投资基金,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发行信托规模达到15亿元以上。

3.金融机构发展目标

(1)银行类机构:到年,争取设立3—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完成农村信用社以县为单位的统一法人社改制,在条件基本达标的情况下,力争成立2—3家村镇银行、2—4家农村商业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20户左右,进一步提高全市金融机构覆盖率。

(2)证券期货类机构:努力培育证券公司,力争吸引4—5家资产质量优良、治理结构完善、内控机制健全、业务结构合理、具有持续创新发展能力的证券公司落户我市,2―3家具有金融期货结算资格和专业特色、业务创新能力较强的期货公司落户我市。

(3)保险类机构:到年,全市保险公司数量达到35家以上;争取外资保险公司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

(4)信托类机构:加大对信托投资公司的引进力度,力争有4—5家信托投资公司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

(5)中介服务类机构:加快各类中介机构发展,完善服务功能,鼓励和支持创办各种类型的信用担保机构,探索组建市

级再担保公司;积极支持国内外有实力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

事务所、评估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

(6)基金管理类机构:积极支持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及早设立西部开发投资基金,争取成立2-3家基金管理公司,初步建立起以社会资金为投资主体的产业投资基金、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发展协调、运行规范的基金投资管理体系。

(7)其他金融机构:规范发展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控股公司等具有金融性质的机构;促进有条件的集团公司成立财务公司。争取设立一家实力较强、运行较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金融控股集团。

五、加快金融业发展政策措施

(一)建立高效的金融工作机制

1.加强金融工作的组织领导。市金融办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切实做好全市金融业发展统一谋划、统一协调、统一指导的职能;研究制定中长期金融业发展目标与规划;建立金融机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发挥考核评价的激励约束功能,增强政府对金融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全力推动我市投融资体制建设基础工作,努力实现既定的目标任务。

2.建立金融运行协调机制。市金融办要完善与人民银行、金融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每季度召开“金融形势分析会”;建立与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工信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重点和各类项目融资对接会”;编制市重点产业、重大项目、中小企业、招商引资各类项目汇编,作为各类金融机构项目选择的参考依据。建立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联动机制,调度各方面金融资源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

(二)建立健全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

3.完善金融机构建设。认真落实《关于鼓励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导全市各金融机构根据各县(区)经济特色和产业布局,优化网点布局,鼓励金融机构将网点向县(区)、向乡镇延伸,健全服务功能。加大金融机构的引进力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方法,吸引更多的银行、证券、保险机构来宝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向域外金融机构推介优势企业和重点项目,吸引外地金融机构考察立项和信贷介入。

4.加强地方金融机构建设。大力支持农村信用联社改革,完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规范民间融资,引导各类社会资金创立小额贷款公司;积极支持各县区组建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和农村资金互助社,逐步扩大村镇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的试点范围。渭滨、凤翔和眉县等县区要实现农村商业银行的组建目标,为支持“三农”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突出装备制造业优势,推进重型汽车、数控机床、电子仪器仪表、石油钻采设备、铁路桥梁及钛材等行业设立金融租赁公司,支持陕汽、东岭、宝钛、西凤酒等优势企业设立财务公司。

(三)创新融资模式,支持重点产业项目建设

5.创新重大项目融资方式。认真研究保险、社保等资金与重点项目对接的方式。探索通过信托融资、委托贷款、联合贷款、银团贷款、资产证券化以及BOT、TOT、TT、PPP等新型融资工具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对重型汽车、数控机床等装备制造企业按照“百亿集团引领、工业园区承载、五大基地支撑、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在规划、研发、产能提升和产业链发展方面,提供财务顾问、外汇贷款等金融工具服务,支持优势企业走出去,开发境外资源,开展技术管理合作;通过信用证、进出口押汇、打包贷款等融资方式,扶持外向型企业开展外汇业务。积极探索科技保险试点和股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权益质押贷款业务,支持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对全市纳入计划的重大项目,各金融机构要提前进入,并与发改委、工信局、项目业主建立沟通渠道和方式,审查并完善融资方案,促其早日申报成功。

(四)不断探索中小企业融资新途径

6.加快建立市县(区)两级担保体系。鼓励民间成立各类担保公司,壮大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各县(区)要积极组建担保公司,辅以商业化担保,形成功能互补、分担有序、高效运行的市县(区)两级担保体系,促进银行、担保机构与企业开展互利合作。各信用担保机构,要按照《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管理试行办法》有关规定,适当放大中小企业贷款的担保倍数。

7.加快设立中小企业专营机构。支持商业银行设立中小企业贷款经营中心,支持股份制商业银行设立中小企业分行,鼓励商业银行简化中小企业审贷流程,创新信贷产品,扩大有效信贷投入,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提高自身效益,努力实现银企双赢。要大力发展担保业,探索动产抵押、仓单质押、权益质押等各类担保形式,增强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支持的信心。

8.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模式。按照“统一冠名、分别负债、统一担保、集合发行”的新模式,做好中小企业集合融资券的申报发行工作。

(五)建立支持“三农”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

9.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信贷资金为主体,民间资金为补充,政策性农业保险为保障的农村资金供应体系,在制度安排和财政资金支持上,引导信贷资金流向农村,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制订县域金融机构新增存款和新增贷款考核办法,并列入县域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的任期目标责任考核之中。建立新增贷款奖励办法,调动县域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积极性,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

10.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农房、大型农机具为抵押,以土地权、林权﹑应收账款和存货为质押,采取“公司+农户+信贷”、“公司+农业保险+农户+信贷”、“公司+中介机构+农户+信贷”等融资方式,提升整个产业链企业的群体竞争力,实现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共同发展。力争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项目贷款贴息,年均放贷5亿元。

11.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紧紧围绕我市“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百村示范”等工程,大力发展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和订单贷款业务,适时推广“一证通”小额信用贷款、“幸福家园”农民住房贷款、农户商品房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库存商品抵押贷款等新的信贷产品,拓宽“富秦卡”、“惠农卡”的服务功能,让农民切实享受到现代金融的便利。

12.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非经营性的基础设施项目,政策性银行要发挥好信贷支持作用,促使项目早日建成,早日发挥效益;对于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鼓励商业银行以项目未来现金流和收益为担保,通过政府增信,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和信贷资金参与建设。

13.积极开展农业保险业务。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开发“三农”保险市场,增加参保险种和参保农户,在涉农保险产品开发上全面突破,力争农业保险占总体业务的20%以上,逐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促使农村保险支持“三农”发展迈入新阶段。

(六)加大贷款力度,促进全民创业

14.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范围,提高小额贷款发放标准。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创业扩大就业的通知》的要求,及时给予财政贴息,对信用记录好的可再次给予小额担保贷款的支持。对小额担保额度按照不同的经营和生产情况给予提高和贴息补助。

15.降低创业贷款担保门槛。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创业扩大就业的通知》的要求,通过担保基金和财政资金的存放,来调动金融机构开展小额担保贷款的积极性,确保年均放贷10亿元目标的实现。

(七)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16.完善推动上市融资的工作机制。要加强对上市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工作协调,开辟企业上市的“绿色通道”。每年选择30户优势企业,与深圳、上海创司和基金公司开展合作,争取包装上市。同时,把投资效益好的项目推介到资本市场招募资金,吸引对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的投资。

17.加快我市企业上市步伐。在扩大规模,提高质量上做好工作。全力支持红旗民爆、西凤酒业、瑞科医药等企业上市,实现低成本、裂变式的资本扩张,打造资本市场的“板块”,促进我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重点引导一批前景好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市场上市,扶持一批高科技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加强对已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工作。

18.引导私募股权和产业风险投资基金的发展。制定私募股权相关操作办法,鼓励多种形式的风险创业投资,鼓励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的创业投资基金的发展,使充裕的民间资金转化为产业资本。

19.强力推进投融资平台建设。实现经济总量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和保障,所以推进市级投融资平台改革和建设成为支持我市重大项目建设、引导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一项尤为重要和紧迫的工作。通过财政注资、资产划拨、兼并、重组、信托等多种方式,不断做大做强市城司、高新投资公司、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文化旅游投资公司,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增强融资能力。各县区也要做好投融资平台的搭建工作,积极创造条件成立各类投资公司,壮大经济发展的资金源泉。

(八)积极稳健发展债券和保险市场

20.加快发展债券市场。搭建发债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平台。通过政策扶持,引导和鼓励符合条件的能源、交通、基础设施等行业中效益好、偿债能力强的企业,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募集企业发展所需资金,改善融资结构,降低财务成本。

21.不断完善我市保险市场体系。积极支持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鼓励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鼓励保险公司参与弱势群体、高危行业从业人员等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障建设;加快保险产品创新。鼓励保险公司积极开发高科技保险,推动保险在自主创新成果推广、重大装备应用、物流市场培育等方面发挥作用。鼓励保险为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风险管理服务,参与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鼓励出口信用的保险支持,逐步提高扶持比例,鼓励开发中小型企业一揽子保险产品,并实施相应的优惠政策;要充分发挥保险资金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的作用,扩充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来源。

(九)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

22.整合政府财政资金,完善生产性财政资金的投入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引导银行信贷资金、社会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和民生富民领域发展。

23.设立农村综合保险公司。以财政出资为主设立农村综合保险公司,为设施农业、养殖业、果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保险,增强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通过投保实现对农户增信,提高其融资能力。

24.健全企业担保公司。引导民间资本设立担保公司和信用再担保公司,支持我市的中小企业融资,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对发生的损失进行分担补偿。

25.设立创业投资引导资金。财政出资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扶持创业投资企业发展壮大,从而活跃我市创投市场,推动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十一)进一步推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26.努力打造“诚信”。全面推进“诚信”建设,将金融生态建设作为城市管理、建设和发展的重点,打造诚信。围绕“三大工程,打造三大平台”,全力推进金融生态城市建设。建设社会诚信体系是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基础和保障,对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全市倡导、形成诚信为重、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

27.强化考核考评机制。完善各县区金融生态工作考评机制,每年对各县区金融生态建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对各县区政府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

28.打击非法集资。建立全市非法集资处置联席工作会议制度,严厉打击各种形式的非法集资、非法证券活动,切实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十二)大力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29.编制区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成立区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组织机构,将办公室与金融生态办合并办公,并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工作来抓,建立区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工作制度,由政府主导、人行牵头定期召开会议,制定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指导意见,推进信息在行际间交流与共享。

30.加快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将高新区申报为全国的中小企业信用建设试验区,开展企业信息征集、信用评级(或评分)、征信产品运用、征信宣传等工作,在企业信用评级上实现突破。实施“双百”工程:即举办百户中小企业融资项目推介会;在全辖筛选100户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一定规模、经营情况良好、发展潜力较大、无不良信用记录的中小企业,举办项目推介会,推荐给金融机构,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开展百户中小企业信用培植活动。筛选100户进入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与金融机构有密切结算往来、经营情况良好的中小企业进行系列的信用培植活动,以尽快达到金融机构信贷要求,解决企业贷款难题。系列信用培植活动:包括会计事务所的企业制度培训、金融机构信贷政策与信贷产品培训、政府扶持政策培训、人民银行征信知识与产品培训。

31.创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新模式。成立全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各县区成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形成市、县两级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组织机构,建立信用县(区)、信用村镇联评工作机制,由政府统一组织开展信用县(区)、信用村镇评选活动。建立农村企业和农户信用等级联评机制,制定统一的涉农企业和农户信用等级评定标准,成立农村信用等级联合评定小组,按照统一的标准对涉农企业和农户进行评级,并在涉农金融机构之间实现信息共享。

(十三)大力推进金融信息化建设,提高金融效率

32.加强金融网络建设。积极推行纳税、行政事业性收费等银行代收代付制,积极推广银行卡的应用和网上银行业务。加强金融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法规环境与信息人才建设,构筑各金融机构金融信息的互联系统网络,进行金融经营、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实现金融电子化、网络化和国际化。

(十四)实施金融人才战略,加大各类金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33.加大金融人才培养力度。根据金融行业人才特点,制定引进和培养计划,推动户籍制度改革,简化落户手续,使成为吸引各类金融人才的高地。与金融院校联合建立金融干部培训中心,通过开展学历教育、组织专业讲座、举办业务培训、组织国内外金融专家授课等形式,为金融人才及金融从业人员提供继续深造机会,提高金融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为金融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

篇2

日和日上午,周同志一行来到银行省分行、方正证券、人保财险省分公司调研,看望慰问金融系统干部职工。周同志充分肯定全省各金融机构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在省政府金融工作座谈会上,周同志听取了近30家金融机构、金融监管机构负责人的发言,与大家一道分析今年经济金融发展趋势,并就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副省长韩同志陪同调研并主持座谈会。

日下午,省政府专题召开常务会议,听取省金融证券办关于全省金融工作情况汇报,有关部门就如何充分发挥金融的重要支撑作用,促进转方式、调结构作了发言。

会议指出,年全省金融、证券、期货、保险业都取得长足发展,各金融机构的业务规模、经营效益、资产质量都实现较大提升,全省金融监管及各项改革等取得显著成就。金融、证券、期货、保险业的发展,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以及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科学发展和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会议强调,今年发展面临的形势极其复杂,各金融机构要紧紧围绕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转方式、调结构、抓改革、同志基础、惠民生”的总体要求,为促进转方式、调结构提供支撑和保障作用。

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对资金的巨大需求来看待金融的发展,把握经济与金融的关系。要深刻认识要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快速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撑;同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又为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平台,两者共生共荣,共同发展。要深入、准确研判金融经济形势,挖掘金融发展的巨大潜力和空间,充分发挥金融、证券、期货、保险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作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二要加强金融服务和保障。要深入分析和把握经济快速发展对资金的需求,掌握好信贷节奏,适当扩大信贷规模,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和资金保障。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推动更多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充分利用信贷、私募股权、资本市场、企业债券等方式解决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问题。要积极探索和发展手机支付、银联等结算服务,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要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加强金融机构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建设,合理布局金融网点,争取更多境内外金融机构在湘设立分支机构。

三要抓住突破口实现重点突破。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涉农贷款等重点领域的扶持力度,加同志重点地区、重点产业、重点行业的金融支持。

四要深化金融改革和开放。稳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快四市商业银行及城市信用社等“四行一社”的重组步伐,尽快组建区域性商业银行。要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资源,推进企业兼并重组。

五要继续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在财税、人才引进和培养、激励机制等方面,制定完善促进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进一步健全信用体系,营造良好的金融司法环境;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切实防范金融风险,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维护金融稳定。

篇3

关键词:金融资产;处置变现;海南省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2-0131-02

自成立以来,海南省内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海口办事处、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海口办事处、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海口办事处和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海口办事处(以下简称海南省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海口办事处)认真贯彻执行财政部、总公司有关规章制度,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择优的处置原则,资产处置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和探讨。

一、海南省金融资产处置变现工作现状

截至2009年6月末,海南省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海口办事处共接收不良资产共计17 871户,笔数39 597笔,账面资产总额637.47亿元,其中本金435.28亿元,利息202.19亿元。海南省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海口办事处历年累计处置账面资产共计267.31亿元,资产处置进度为74.33%;历年累计回收现金43.38亿元,现金回收率16.23%。

二、金融资产处置变现工作存在的难点

(一)剩余资产质量相对较差,处置消账工作难

一是剩余资产中较大部分属于呆账和事实呆账贷款,且信用贷款占比极高,资产质量非常差。如某资产管理公司海口办事处,经过近7年的处置,其政策性存量资产中呆账和事实呆账占了83%,几乎都是“难啃的骨头”,剩余资产有账无物,成为空壳资源,可利用资源已所剩无几,处置销账难度很大。二是个别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处置工作已接近尾声,可挖掘的“亮点”不多。如海南省有2家资产管理公司海口办事处的政策性资产到目前为止处置进度已分别达到94.97%和96.93%,剩余资产已经不多,可回收资源经过项目责任人反复、充分挖掘,可回收、变现的资产已经越来越少。

(二)部分资产处置变现短期见效难

一是在当前现有的技术手段和条件下,部分已回收的抵债资产在短时间内难于实现处置变现。二是在目前社会信用恶化、通货紧缩的市场环境下,部分已回收的抵债资产即使是物权资产和股权资产,也经常是有价无市,市场接受的价格不及评估值的2/3。因此,在目前状况下部分已回收的抵债资产要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好处置变现效果的难度较大。

(三)与资产处置变现配套的市场短期内发展完善较难

海南省经济基础薄弱、国民生产总值较少、市场容量小、购买能力低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省内各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处置变现工作。如某资产管理公司总部已建立融资租赁平台,但由于海南总体经济规模相对小,工业制造业不发达,当地企业效益好的企业有限,适合融资租赁的企业少,该资产管理公司海口办事处开展业务难度较大。

三、有关对策和建议

(一)做好剩余资产精细化处置

一是做好剩余资产潜在价值的挖掘工作。在办事处前期尽职调查基础上,进一步全面掌握每户债务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财务状况、发展潜力、资产质量以及还款预期,对债权资产逐户重新进行估值。二是对处置类资产和经营类资产实行分类指导。在全面清理分类与估值的基础上,挑选出一部分重点经营的项目,逐户确定不同的管理经营处置策略,并建立管理档案,实行分类施策、分类指导、动态管理。三是做好价值营销。根据资产实际状况和分类管理经营处置要求,挖掘资产“卖点”,确定每一户企业的营销策略,广泛推介,最大限度地吸引投资者,提高资产处置效益。四是实行精细化运作,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到户。每一户企业的风险管理经营与处置责任,必须落实到项目经理,所有项目要进行精细化处置,处置必须把握三条原则:不低于评估底价、不打包出售、公开竞价转让。

(二)对经确认无法进行处置而需要销账的项目,各资产公司应争取拟订方案向上报批,进行销账处理。

(三)对于难在短时间内处置变现的资产,建议目前先采取一定的保值增值手段,预计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找到更好的处置时机,取得更好的回收效果。

(四)多方面拓宽领域积极培育完善市场。一个完整的不良资产处置的市场体系应包括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一级批发商、二级分销商和众多的最终投资者,否则就难以实现高效率和高流动。因此,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应该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不仅仅要对外资开放,还要对内资和民营资本开放,在一个多市场主体、多机构共同参与的环境中才谈得上真正的市场。同时,要鼓励和培育中介市场成长。资产处置高度依赖中介机构的诚信和服务的质量。在市场未发育之政府时,有关部门应安排和指导有市场经验的机构来进行价格评估,以此避免软约束并建立内部激励机制。

四、关于海南省金融资产处置变现工作发展方向的思考

(一)发展方向

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和金融形势、市场状况,以及各资产管理公司办事处具有的资源优势、政策手段和长远发展需要,海南省金融资产处置变现工作的发展方向应定位为:以资产处置为主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出发点,以最大限度回收资金、提升资产价值、减少损失为根本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债务重组、资产管理为重点,不断培育市场和聚集人才,将省内各资产管理公司确立为资产重组和资产管理的市场专家地位,逐步发展成为以处置银行不良资产为主业、具备投资银行功能和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功能的全能型金融控股公司。

(二)具体措施

1.整合资源,业务重心向投资银行方面转移。一是做好股份制改造并上市的准备工作。一方面股份制改造以加强对其功能与作用的重新定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将由国有独资、官办官营转向多元投资主体参与、市场化运作;由一个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事业单位变为一个一般意义上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司制企业。使其具有长久生存的基础和前提。为其进一步发展成为投资银行做好准备。另一方面,股份制改造还可以弥补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金来源的不足。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需要处置的不良债权数目庞大,对于如此庞大数额的不良资产,需要注入较多的运营资金,目前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本金仅有400亿元,远远不能满足其资产处置的注资需要。而股份制改造、吸收外部资金的参与,则可缓解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金相对不足的问题。外部资金来源主体可以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以及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还可以包括非金融行业的大型企业。二是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纳入金融控股公司集团的战略规划。经过10年的积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将在业务、人员、经营管理等方面形成相当的基础。随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海外的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交流的日益频繁,加之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之间,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国内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等压力,将迫使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向综合化、全能性的投资银行方面加速转化。在适当的时候,可以促使它们与相应的商业银行进行并购,组建我国四个大型的金融控股公司集团。在四大金融控股公司集团内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发展成集团主要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紧密层企业。在各地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办事处要改造成子公司。根据需要,四大金融控股公司集团还可以并购其他相关类型的企业,最大限度地发挥规模效应。

2.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赋予资产管理公司特殊的法律地位和权利。尽管目前有一个资产管理公司条例,但在资产处置方面的立法、司法和执法上仍有不少掣肘和受束缚之处。国家应该赋予资产管理公司更为齐全的业务功能,把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办成以处置不良资产为主业的投资银行,赋予其更大的市场空间,让其逐步适应市场激烈的竞争,真正实现商业化转型。

3.建立与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是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的突破口。要确立科学、合理的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员工考核制度、薪资分配制度和真正以绩效为导向的经营考核体系,形成兼备动力和压力的激励机制。一是在分配制度上,应改革收入分配方式,稳步推进市场化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规范的福利制度,可供选择的应有年薪制和股薪制,以焕发不同贡献人员更大的持续的积极性。二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完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加快人才培养。三是在人才使用上,要确立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任人唯贤的使用制度,建立合同管理用工机制与通畅有序的人员退出机制,通过建立清晰的职位体系,全面激励各类人才,适才适用。四是在约束机制方面,在实行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三权分离以后,应充分发挥监事会的独立监事作用,以预防为主,加强过程控制;以常规性审计为主,加强同步性控制管理;以监事会监督为主,形成独立监督机制,加强对各级管理人员行为监督控制;改革现行的内控制度,要建立灵敏的风险控制体系,在高效运作、灵敏反应的前提下,力求使不同层次、相同层次各岗位环节之间,形成监督制衡,并加强管理人员、业务岗位人员的岗职位轮换;在实行授权管理以后,要严格岗位分工,明确岗位关联职责,确保公司的安全高效运行;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参考文献:

[1]俞震.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模式的探研[J].银行经营与管理,2009,(4).

篇4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围绕全市高原特色优势产业,以有效解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为目标,以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为基础,以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为保障,以开展“三权三证”抵(质)押融资工作为切入点,以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精品农庄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着力点,积极探索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和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改进和提高“三农”金融服务水平,切实加大金融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支持,推动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加快农业现代化和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二)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建立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农户等多方参与的机制,加强对接,搭建平台,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工作开展。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发挥政策激励作用,合理整合涉农奖补资金,创新财政支农方式,有效撬动信贷投入,激发金融机构支农服务的内在动力。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引导金融资源向农业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倾斜,更好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注重创新、风险可控。重点完善信贷管理体制,丰富抵押担保方式,推动金融产品创新,灵活开展多种形式的探索实践,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坚持改善服务与风险防控相结合,完善农村金融的风险分散、转移和共担机制,确保收益有效覆盖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地制宜、以点带面。按照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结合农业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的实际需求,突出地方农业发展特色,选择农业产业优势突出的乡、村先行先试,积累经验,逐步在全市铺开,做到统筹规划,稳妥推进。

(三)目标任务

力争在2015年实现“两个突破”。一是力争在涉农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破解支农关键制约因素上实现突破,财政对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初步形成统筹利用财政奖励、政策性担保、风险补偿、利息补贴等支持金融惠农机制;二是力争在支农金融规模上实现突破,实现全市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的平均水平、增量高于上年的“两个高于”目标。到2017年,基本建立起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信贷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实现农村经济金融的良性互动,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实际、具有特色的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新路子,支持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二、重点工作

(一)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和信贷管理机制

1.建立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组织体系。构建多层次的农村金融市场,形成定位明确、覆盖广泛、分工合理、功能互补的金融支农组织体系。一是进一步发挥农村信用社的支农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以深化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继续完善法人治理机构,在传统小额农贷、联保贷款等基础上,向“农信社+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二是加快推进农业政策性金融体制改革,发挥其在服务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大力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认真落实财政部关于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政策;三是进一步完善农业银行“三农”事业部制,立足县域经济和“三农”,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企业和中介组织;四是积极推进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乡镇设立分支机构,创造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

2.建立健全涉农信贷管理体制。各金融机构要正确处理好防范风险与支持特色农业发展的关系,克服“惜”贷、“怕”贷顾虑,树立在支持经济发展中实现金融安全的经营理念,把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调整信贷结构的一个切入点和提高银行资产质量和效益的契合点进行有益探索和实践,围绕农产品加工、农业技术构成的提高、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等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要根据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的资产特征、资金需求特点和生产周期,建立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授信管理流程,合理设置授信额度和期限,下放贷款审批权限,优化绩效考核机制,推行尽职免责制度,通过调动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内在积极性来缓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贷款需求压力。

3.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各金融机构要和各涉农部门建立工作联系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密切业务协作,共同做好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工作。各级涉农部门应主动配合金融机构做好信贷服务工作,及时向金融机构提供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和产业政策导向等资料,为金融机构授信和放贷当好参谋。发挥主管部门的指导、扶持和服务作用,积极推进产业化组织规范化建设。金融机构应优先对经规范化认定的农业产业化组织给予贷款支持。合理确定财政金融职能,加强财政金融沟通配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以财政支农资金为先导,金融支农资金为主力,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实现信贷资金与财政资金配合投入,共同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国土资源部门要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龙头企业发展用地需求,按集约节约用地的原则优先安排、重点保障。农产品加工项目入驻工业园区,所需建设用地出让价格可以低于园区内其他工业项目用地价格;涉及占用林地的,按最低标准收取植被恢复费。龙头企业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临时性收购场所、农林种养殖的设施农业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人民银行要积极协调辖区各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情况适时指导金融机构调整信贷投向、投量和金融服务方式,不断提高金融支农效益和水平。

(二)突出金融支持重点环节

1.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各金融机构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按照“宜场则场、宜户则户、宜企则企、宜社则社”原则,加大对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特别对管理水平高、产品特色强、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龙头企业,要优先给予支持;加大对规模效益突出、示范带动能力强、市场和效益稳定的种养殖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的信贷支持;加大对股权结构清晰、内部运作规范、利益连接紧密、财务可持续的农民合作社的信贷支持。

2.积极支持发展农产品加工园区。各金融机构要积极支持现有园区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建设,重点支持现有工业园区以“园中园”的形式,设立相对集中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引导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聚集区。

3.大力支持特色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各金融机构要切实加大支持力度,重点在区位优势明显、产业特色突出的地区,全力支持以集聚性、展示性、示范性、效益性、规模性、生态性为特色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

4.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和质量监测体系的建立。各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功能,优先支持标准化生产、质量体系健全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及其生产基地发展,对缺乏标准化生产体系和质量监测体系的,则提高信贷准入门槛,从而促进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的标准体系的建立健全。

5.加大金融扶贫工作力度。各金融机构、各有关部门要把扶贫到户贷款贴息工作与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支持能够带动贫困户脱贫的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通过信贷扶贫与产业扶贫工作的有机结合,合力开创扶贫开发工作的良好局面,确保实现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扶贫开发目标任务。

(三)加快推进农村产权抵(质)押融资工作

1.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和上级政策文件精神,充分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实际,及时制定出台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施意见》、《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办法》、《市农村房屋抵押贷款办法》、《市林权抵押贷款办法》等相关政策。各县(区)和有关部门要及时出台符合实际、操作性强、流程清晰的实施办法和操作规程,稳步推进农村产权抵(质)押融资工作有序开展。

2.加快农村产权确权颁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有序、规范的原则,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和不损害农民权益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农村产权的确权颁证工作。一是积极探索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的思路和办法,进一步提高林权确权颁证率,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的确权颁证工作,对需要办理农村产权抵(质)押贷款的农户优先确权颁证,不断优化、规范农村产权确权颁证的业务办理流程,明晰产权关系,以物权的形式规范和保护农民权益,实现有权必有证,有证可抵(质)押。二是建立健全农村产权纠纷调解、仲裁机制,及时妥善处理农村承包土地、房产、宅基地、林权等矛盾纠纷,保障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工作的顺利进行。三是加强档案资料管理和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相应的农村产权数据库,实现档案数字化,为信息的有效利用提供高效便捷的查询和共享渠道,为农村产权抵(质)押融资工作顺利开展夯实基础。

3.建立健全农村产权市场服务体系。积极构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和服务机构,促进农村产权规范、有序、公平交易和农村资源优化组合,逐步建立权属清晰、主体到位、权责明确、保障严格、流程规范、监管有效的流转管理机制。各县(区)要结合实际,及时设立和完善农村产权综合交易服务中心,收集和各类产权流转信息,开展政策咨询、合同备案和抵(质)押登记等管理服务,组织产权流转、招拍挂等交易活动,为贷款抵(质)押物处置、抵(质)押权利的实现提供平台。积极培育市场化、竞争性的中介服务机构,在农村地区为贷款抵(质)押物的价值评估、登记、资信证明等方面发挥衔接作用,同时为农村产权流转双方提供信息沟通、政策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等服务,为农村产权流转变现提供高效便捷的平台。进一步完善农村资产评估体系,各县(区)要积极组建成立农村承包土地、农村房屋(宅基地)和林权评估机构,满足当地农村资产和权益的评估需求,并及时公布区域农村承包土地、集体建设用地、林地的基准价格,为农村产权的价值评估提供依据和标准。

(四)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1.创新贷款担保方式。各金融机构、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各地农业发展情况和农村经济特点,依照相关法律,进一步扩大农户和农村企业申请贷款可用于担保的财产范围,积极规范和完善涉农担保贷款业务操作流程,建立健全涉农贷款担保财产的评估、管理、处置机制。按照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原则,探索发展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水域滩涂使用权等抵押贷款,规范发展应收账款、股权、仓单、存单等权利质押贷款。原则上,凡不违反现行法律规定、财产权益归属清晰、风险能够有效控制、可用于贷款担保的各类动产和不动产,都可以用于贷款担保。

2.积极探索金融支农的新模式。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各有关部门要探索建立公司、农户、信贷、专业组织、农业保险、财政撬动、种植基地等有机结合的多种信贷支持模式,有效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资金需求,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高原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探索信贷支农与保险支农相结合的金融服务新产品。在进一步扩大辖区农业保险试点范围的基础上,鼓励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农村信贷担保机构及相关中介机构加强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以订单和保单等为标的资产,探索开发“信贷+保险”金融服务新产品。

3.创新特色农业金融产品。各金融机构应根据各地农业产业发展特点,结合中药材、特色林果和山地牧业等高原特色农产业实际,创新信贷产品,推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信贷模式。探索推广“信用贷款”、“本草贷”、“林果贷”等信贷产品。根据各产业生产周期、资金周转频次和贷款用途合理确定贷款额度和期限。

4.改进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各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加大农村金融产品营销力度,采取流动和定点上门服务,扩大对农村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覆盖面,积极争取上级行支持,合理扩大信贷管理权限,优化审贷程序,简化审批手续。推广金融超市“一站式”服务和农贷信贷员包村服务。结合各县(区)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通过推行手机银行、惠农卡、惠商卡、信用村镇建设等多种方式,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手段电子化、信息化和规范化,逐步普及农村金融产品的网络化交易,发展基于现代信息科技的低成本的商业可持续模式。

(五)完善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配套政策

农业是弱质产业,农业贷款与其他贷款相比,受自然条件、生产周期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较大,且贷款承载主体脆弱,抵抗自然风险的能力低。因此,各级政府要通过设立担保基金、风险补偿金以及贷款贴息、奖励补助等多种方式,建立财政促进金融支农的长效机制。

1.设立以财政资金为主导的涉农贷款担保基金。市政府设立涉农贷款担保基金,金融机构根据担保金规模,按一定比例发放涉农贷款。同时,要积极探索设立以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生产企业等为会员的融资担保机构,此类机构实行会员制管理,以民间资金为主,互助、微利为目的,实行民有民管。

2.建立涉农贷款贴息机制。市财政每年安排4000万元专项用于涉农贷款贴息。涉农贷款贴息资金由市财政专用账户存储,进行专项核算、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市财政局牵头,市直有关部门、金融机构配合,制定贴息办法。

3.统筹发挥好涉农补贴资金的作用。各级各部门要科学整合归并国家及地方补贴,创新支农机制,加强与银行合作,更好地发挥支农资金作用,鼓励银行扩大信贷投放,发挥“小补贴撬动大资金”效应,合理弥补农村金融风险成本,有效调动金融机构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积极性。

(六)不断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1.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推动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活动,搭建农村信用信息平台和产权交易平台,着力培育“征信+信贷+服务”发展模式,并在试点的基础上,适时在全市推广。将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纳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对有信贷需求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信用档案和信用评价制度,确保信用体系建设全覆盖。

2.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为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条件。要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力量,综合运用各类经济和法律手段,加大对非法集资、逃废银行债务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维护金融债权,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成立市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以市长为组长,分管金融、农业副市长为副组长,市委农办、市政府金融办、市政府法制办、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住建局、市国土局、市扶贫办、市人行、市银监局、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保险协会等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金融办,具体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

(二)明确工作责任

各县(区)、相关部门要明确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层层落实责任。市委农办负责研究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相关政策,提出促进工作开展的意见建议,加强与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协调联系,指导和督促各县(区)开展工作;市金融办负责研究制定涉农贷款融资的相关政策措施和奖励办法,组织开展政策宣传,引导和协调银行、保险、担保等金融机构积极参与,设立由政府出资的融资担保基金,并制定管理办法,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市农业、国土、住建、林业等部门负责研究制定涉及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村房屋所有权、林权的确权颁证、流转、评估、抵(质)押登记等方面政策并组织实施,建立和完善农村“三权”交易平台,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各县(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也要建立定期协作机制,有效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融资问题。各级农业部门要推动建设农业产业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名单、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各类农业产业化投资项目等信息的定期和通报制度,促进银行与企业的信息沟通和项目对接。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主动将优势突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向上级行推介,争取纳入上级行的项目库。

(三)建立激励机制

为确保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顺利推进,激发和调动全市上下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市、县(区)要建立有效的工作奖励办法,配套奖励资金,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篇5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业绩观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坚持科学发展观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一个新的高度,整个报告有38处指出要“科学发展”,并反复提出,反复论述。其核心定义,科学发展就是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县支行的经营实际,我认为,要坚持好科学发展观,首先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业绩观。业绩是考量工作成效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没有树立好正确的业绩观,就很难处理好量和质的关系、局和面的关系、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就会走弯路、走岔路,甚至走错路。长期以来的事实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经营行若不树立正确的业绩观,就很容易出现短期行为,甚至不惜付出高额成本来获取眼前的蝇头小利,这无一不是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损害。同时,有没有树立正确的业绩观也是考量我们工作是否求真务实的重要指标,单纯地为了出业绩才去抓发展,甚至不顾实际情况,在条件并不具备的情况下采取“拔苗助长”的方式,最终只会得不偿失,阻碍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首先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业绩观,坚持求真务实、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摒弃功利主意思想,与时俱进、认真负责地推动业务发展。

二、着力培养忠诚的优良客户群体,保障科学发展

再好的发展规划、发展战略,都必须以客户作为有效实施载体。而客户群体是否优良,其忠诚度怎样,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发展好与坏、快与慢。结合x支行的实际情况,我认为起码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精耕细作”。一是要本着培育的态度。特别是欠发达地区,优质客户资源很少,这就需要我们仔细甄别和遴选出成长型、资源型、潜力型优质小客户、“三农”客户,精心培育,良性互动发展;二是要本着帮助的态度。大部分小企业、“三农”客户大多内部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这就需要我们利用银行特有的管理资源、专业知识资源、人才资源和行业信息等资源,帮助客户规范管理、完善制度、分析市场、抗击风险,推动客户又好又快发展;三是要本着服务的态度,把“以客户为中心”真正落在实处,不断地改进思想观念,改进工作作风,改进服务方式,实现从单纯的信贷支持向综合金融支撑转变,从单纯的金融“输血”到培育客户自身“造血”转变,从单纯的扶持功能向综合服务功能转变。也只有在精心培育、尽心帮扶、倾心服务的过程中,我们与客户建立起来牢固的、互为鱼水的银企感情才牢不可破,客户的忠诚度才坚不可摧,从而保障业务健康快速发展。

三、加强合规文化建设,扎牢科学发展基础

科学发展观的落脚点是可持续发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合规文化建设是基础,也是关键。因为合规管理不仅是银行内部风险管理的核心,更是确保业务经营合法守法、符合监管规定、符合自律性原则的主要手段。反思以前“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就是没有把“合规”贯穿于业务发展的全过程,让一些当时看起来的小问题成了最后的大麻烦。所以,建立合规文化,让“合规”成为每位干部员工的自觉意识和行动,是落实科学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进合规文化建设。首先,要努力建立并完善合格的“规”。银行业务拓展、营销策略、内部管理、发展战略、市场竞争、考核激励、工作创新等各方面,都必须要与市场竞争的客观需求相匹配,这就需要我们的这个“规”要不断完善,并随着市场变化进行相应调整,确保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其次,要创建科学的合规管理机制,确保一个“规”在建立好后能够被大家持续地遵守,并始终使其在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中保持核心地位。第三,树立“合规就是效益”的思想,把合规理念渗透到每一员工,使遵章守纪、合规经营成为每一员工的自觉行为。第四,就是要把合规管理嵌入到业务经营的每个环节,确保规范发展。

四、打造一支业精技强的干部员工队伍,推动科学发展

发展战略的最终执行者是广大干部员工,推动整个发展进程的也是广大干部职工,所以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打造好一支优秀的干部员工队伍,才能推动发展、加快发展。一是要以提升全行干部员工的业务经营、管理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为突破口,通过学习、培训、轮岗等方式,着眼培养复合型人才,使员工在实践中开拓视野,增长才干,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技能;二是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让员工的个人发展与农行的整体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使之把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转化为一种自觉愿望;三是对员工实行有效的激励约束,从正面引导和鼓励员工,增强其发展的动力和压力;四是要科学建立健全一套严谨、公正的人才评价体系,并适度进行人才本土化挖掘和开发,充分发挥本土人才熟悉当地环境、经济、人文、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优势,有力推动发展。

篇6

【关键词】荣誉感 学生厌学 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247-01

最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我国中小学生进行学习与发展大型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小学生普遍厌学,厌学比例大约在三成左右而且逐年呈现出递增的趋势,厌学年龄有下降趋势;小学、初中、高中相比学生厌学比例高中尤为突出,小学生喜欢学习的比例最高;厌学原因包括学校、社会和家庭多方面的因素;在这些厌学的学生中普遍对学习没有热情、缺泛上进心、集体荣誉感不强、大多数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学生厌学问题非常突出,已经成为教育的热点、难点课题,学校德育工作也同时面临一个严峻的挑战。不管是教育工作者还是普通家长当看到上述调查结果时,我们都会出深思为什么孩子年龄越大越不爱学习,难道我们给他们的还不够多吗?我想答案是肯定的,也是否定的。

在物质方面我们的确为他们准备的很多,但在精神鼓励上我们却发现给他们的越来越少。不同的调查给我们同一个结果:厌学学生对学习都感到非常大的压力,这压力何而来?这来自于家长的对子女高期望、教师对学生的高要求。这种社会对未成年人的高期望高要求使学生发展失衡,是造成学生厌学的“动力”。在社会竞争日益增强的今天,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段增强,他们希望自己的子女有优异的学习成绩和良好的个性特长,这使的学生面临着来自家长的压力越来越大。当前我们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短期、快速追求发展的心态特征,这种特征已经深深的渗透于我们的学校教育,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激励迫于社会和家庭的压力,把引导学生追求学习上的快乐作为次要的激励因素,成绩进步才是他们喜闻乐见的结果。慢慢的发现我们对孩子的表扬与赞许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少,批评打骂与无力的规范却越来越多。如此严重背离了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违背教育规律的行为正是学生厌学的“动力”。正如一位不堪学习压力而自杀的中学生在留给爸妈的信中所讲: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还记得什么时候表扬过我吗……显然在很多时候我们给予学生许许多多的物质奖励,而他们非常想得到的赞扬与爱我们却给的很少。

青少年学生是活泼而富有生命力的个体,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面对当前严峻的中学学生厌学问题,面对已经对学习失去信心与动力的学生我们该怎么办?这已经不仅仅是学校教育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严峻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然而我们首先想到的依然是学校的日常管理与教育。我们必须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从学生长远发展出发正确认识到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引导学生追求学习的快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荣誉感显的尤为迫切与重要。自信心、自尊心和荣誉感是个人发展的动力源泉。在欧美国家的中小学德育教育中非常注重学生自信心、自尊心和荣誉感培养,而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却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或都说依然是一个缺失。我们在日常的教育中似乎更注重于集体荣誉感的培养而忽略学生个人荣誉感的建设。个人荣誉感是集体荣誉感的具体化,也是集体荣誉感在个体身上的体现,没有良好个体荣誉感的班集体其集体荣誉感就会显得苍白无力。

个人荣誉感具有群体性。青少年学生本身具有很强的群体特征,对此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行为心理实验:体育课时三个班的同学围绕操场跑步四圈,然后对跑在前后的同学进行访谈。结果发现当大多数人都自觉地快速向前跑时,跑在前面的同学会很自豪而后面的同学会觉得不好意思,并且全班的跑速在前面同学的带领下会越来越快;相反当大多数学生都不愿意跑步而是散慢地向前或走或小跑时,前面快跑的同学会莫名地感觉不好意思而逐渐变慢,后前的同学一般不会有太多的耻辱感,全班的跑速也将逐渐的变慢。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荣誉感时一定要把握两点:其一是要树立榜样,没有榜样群体便没有参照物;其二是面向集体,没有集体的榜样只能是会成从矢之的最终失去其功能。

篇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3-027-02

政工工作顾名思义,就是进行政治思想工作,在金融机构中开展政治工作,很多人不理解,觉得这两者没有关联,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金融机构在我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金融机构中开展政工工作,是国家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下达的指令,在金融机构中实施政工工作,可以在经济环境下保持人们的平常心,不因追求经济利益而丧失做人的品德,只有保持本心,才能更好的工作。

一、我国金融机构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有了显著的提升。金融机构在我国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譬如:农村信用社的建立,农村信用社的建立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解决了农村融资困难的问题,为农村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经济支持。由此可见,金融机构的重要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对越来越多的诱惑,很多员工追求经济利益和物质享受,价值观和道德观逐渐的被扭曲,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不纯洁,带有强烈的目的性,甚至有一部分员工,为了满足白身对利益的需求,走上了违法的道路。而对这样的情况,在金融机构中开展政工工作,是迫在眉睫的。

二、我国金融机构开展政工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机构中的各项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金融机构在我国经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必须重视金融机构中的各项管理工作。我国有很多的小型金融机构,在这些小型机构中,有部分企业的管理水平不高,在管理中存在着问题。第一,金融企业中的电子业务开展不足。企业没有重视电子业务的管理,对于这方而的忽视,阻碍了企业在电子业务方而的发展,为企业的汇兑结算和资金组织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第二,企业选拔员工的工作不到位。小型金融机构在管理方而的缺陷,使得企业在进行员工选拔的时候,出现了走后门的现象,甚至是让能力不足的人在企业中担任重要的职位,这样就使得企业内部的员工存在素质不高的情况,素质低的员工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主动进行营销的能力不足,拉低了企业的档次,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

(二)企业对政工工作的认识不足

金融机构是为人民进行服务,在满足人们金额需求的同时获取利益的机构,因此,企业对于政工工作的认识不足,认为在企业中开展政工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没有作用,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企业内部对政工工作的开展没有足够的认识,为政工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阻碍作用,这样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改善金融机构开展政工工作存在的问题的措施

(一)提高金融机构中的内部管理水平

在我国,金融机构的存在是必然的,金融机构的发展与国家的经济息息相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为了经济能够更好的发展,国家开始重视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只有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才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而对金融机构管理方而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解决:第一,拓展电子业务方而的工作。现今是信息化时代,金融机构想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就要重视电子业务,加强对企业内部电子业务的拓展,逐渐的将电子业务作为金融机构发展的主流,第二,提高企业选拔人才的管理水平。员工是执行企业内部各项工作的主体,因此,员工的工作水平与企业工作的实施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对这样的状况,企业进行员工选拔的时候,要建立完善的选拔机制,杜绝走后门的现象,凭借员工的真实实力进行选拔,这样不仅可以为企业选拔出真正的人才,还可以为人才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平台。

(二)加强企业内部对政工工作的认识

在企业中开展政工工作,可以改善企业领导以及员工的想法,让领导和员工不再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为人们服务的意识,帮助企业领导和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使金融机构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不忘记为人们服务,实现企业的良好的发展。在金融机构开展政工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好处,因此,必须提高企业内部对政工工作的认识。企业可以宣传政工工作的优势,让员工知道什么是政工工作,政工工作的实施对于自己有什么好处,还可以组织一些讲座,让员工去听,通过听讲座,更多的了解政工工作,从而正确的对待这项工作。在加强了企业内部对政工工作的认识之后,再进行工作实施,就能够发挥政工工作的作用,为企业的蓬勃发展奠定基础。

四、开展政工工作对金融机构的影响

(一)在金融机构中开展政工工作,可以促进机构与时俱进

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提高本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就要在机构内部开展政工工作,开展政工工作,是金融机构内部管理的关键部分。我国现今的经济形势复杂,为了金融机构更好的生存下去,应该开展政工工作,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通过员工对企业的影响,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工工作就是政治思想工作,在企业内部进行思想教育工作,不仅能够影响员工的思想,还能够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质量,对金融机构的整体发展产生影响。在金融机构中进行政工工作,可以引导企业向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

(二)在金融机构中开展政工工作,可以促进金融机构与环境融为一体

传统的金融机构是专属机构,在我国市场经济下,传统的金融机构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多元化的金融机构。金融机构的服务领域已经由单一的服务形式转变为多种多样的服务形式,服务领域从农村走向城镇,逐渐发展成跨越城乡范围的跨界金融机构。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金融机构而对着新的挑战,因此,在金融机构中开展政工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工工作不仅能够培养员工的职业素质以及道德素养,还能够对企业的发展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因此,必须将政工工作放到特殊的位置,重视政工工作在金融机构中的实施。

(三)强调以人为本,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进步

金融机构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要发展人本文化,就是将以人为本的观念深入贯彻到金融机构的管理中,确定以人为中心的主体地位,实施人性化的管理方式。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及先进的管理思想,并将其运用到管理中,建立完善的员工行为准则和价值体系,将金融机构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进行有效的结合,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进步。另外,政工工作可以对员工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员工的白觉行为。政工工作的开展,解决了金融机构中的有效执行问题,积极的将员工和金融机构的发展结合在一起。

篇8

关键词:中国;金融;深度变革;互联网金融;探讨

伴随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社会经济体系的完善需求。重视在当下社会体系迅猛发展下的经济体制进步,对于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价值和意义。本次研究就针对当下我国金融发展的背景进行科学的探究,关注科学技术兴起引导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运行实际效果,重视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的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为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提供科学可持续的战略性建议,实现对我国金融体系的革新,促进未来金融行业的长足发展。

一、中国金融系统需要实现三维改革

本次研究针对我国当下金融行业发展的系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不难发现为了保证我国经济体系的健康发展,就需要科学的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对金融工作的充分支持。本次研究从我国当下的金融行业发展缺失的问题角度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了解我国市场经济的垄断性问题,针对市场经济存在的整体结构问题进行调整,才能够缓解金融行业工作效率缓慢的问题,并且能够满足实际的行业发展需求。针对我国金融系统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和对策,需要从实际的改革入手,从三个层面实施三维改革工作得以实现终极目标。

1.中国金融丰富性改革

重视对我国金融行业的丰富性改革,主要就是为了从实际的管理和运营的宽泛程度上进行拓展和提升,保证实际的金融行业运作模式符合我国社会经济体制进步的重要需求。另外,针对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体系进行丰富性的改革,有利于拓展经济发展的业务广泛程度,打破传统金融行业工作的僵局,实现对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行业的工作内容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无论是证券业务还是债权分配,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积极的拓展其丰富性,能够促进现代金融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2.中国金融延伸性改革

赶住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延伸性改革需求,应当将行业实际发展的情况与世界金融行业发展的情形进行比较,观察国际化的发展需求,调整内部存在的不足,实现对货币和金融交易方式的改革,提升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效率。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重视对金融行业的投资和经营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延伸性进行分析和优化,可以满足我国实际的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从国际经济竞争的角度进行分析,也不难发现延伸性的金融发展制度对于我国实际市场经济运营起到了支撑的作用。

3.中国金融内涵性改革

重视对我国金融行业的内涵性改革主要是为了提升实际的工作模式的深度,保证具体工作过程中能够打破传统工作的僵局,在实际的工作进行模式当中进行市场经济竞争力的改革,从实际的操作和执行过程中进行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升级。通过提升我国金融行业的内涵性,能够促进其向更加具有深度的方向发展,并且保证我国实际的经济体系发展打破产业链条的垄断情况,以优越的方式提升我国市场经济在整体世界经济环境中的竞争力。

二、互联网金融具有金融运营结构的创新性

互联网的金融模式比较创新,是当下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在实际发展的过程当中彰显出其金融运营的结构性特征。本次研究就针对金融运营结构的相关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掌握其创新性的支持理念,实现对相关工作的优化与完善需求。

1.完善资源配置性能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方向之一

关注未来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必然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实现对经济运作的高效率提升需求,因此,可以说互联网的金融发展能够提升资源的配置性能,在不断完善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实现对整体市场经济运作模式的优化。重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工作,需要认清当下社会经济体制运作的基本模式,并为我国未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从实际的工作角度出发进行资源的优质配置,降低我国市场经济中存在的贫富差异性。

2.改变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互联网金融支付系统

改革当下的互联网金融支付体系,打破传统金融行业发展的局面,革新以商业银行为支付主体的经济交流模式,对于我国未来社会的经济体制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互联网金融的模式进行资本的运转能够满足实际的社会生产效率提示功能需求,并且能够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进行产业链条的高效管理。通过信息技术的模式进行相关支付工作内容的调整,可以加速资金链条的运作,提升实际的金融交易效率,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3.通过互联网金融积极促进财富管理的功能业务范畴

另外,通过对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推广,可以实现对财富管理工作的质量升级,满足对财富管理工作的功能和业务范畴推展需求,积极的推动了社会经济体制的进步。本次研究就针对互联网模式下的财富管理工作进行细致的研究,希望能够通过信息技术降低实际的金融管理工作成本,提升管理和运营的效率,保证未来财富管理工作实现个性化和便捷性的需求。通过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也为人们开拓了视野,在实际的财富管理和金融投资工作中实现其重要的影响力作用。

4.通过互联网金融改革价格信息供应功能的实际作用

通过互联网金融的运作模式,可以有效的进行价格信息的改革与供应,保证实际的资产管理功能性,同时还能够在社会市场经济变化的模式下实现实际的运营管理作用,对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针对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模式进行探究,在实际的工作运营体系当中实现了对成本的控制,并且能够优化信息获取途径,实现信息对称和共享的基本需求,在实际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具备良好的竞争力优势,保证具体工作开展的多元化需求。

三、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前景

就目前我国的金融行业发展情况来说,完整的互联网金融体系还没有切实的体系构成,重视在实际的社会金融工作体系当中通过对资本的应用实现通过信息技术的流转。例如,在实际的市场交易过程中以支付宝的形式丰富了支付的途径,通过余额宝实现对经济的财富化运作需求,并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通过互联网的模式实现资本的借贷操作需求。但是以上的互联网经济交易工作都只是片面的操作,在具体的工作执行过程当中存在管理和监督的缺失性,也不能够坚持长久的发展需求,因此当下发展的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

关注到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金融终将取代传统的金融模式,因此具有良好的未来发展前景。关注到我国金融行业实际发展的背景环境,重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于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我国社会市场经济运作具有良好的价值。

四、结论

综合上述研究内容进行切实有效的分析、探讨和总结能够发现,社会经济体制的发展影响着社会体系的完善与进步,重视发展社会金融对于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和社会文明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次研究就针对当下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大背景进行分析,发现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性,希望能够通过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模式实现现代化的市场经济运作需求,并从互联网金融实际的发展情况入手,针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出了运营结构方向的革新建议,通过观察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判断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走向和趋势,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左创宏.当金融遇上互联网--商业银行如何寻求新生产函数的最优解[J].互联网周刊,2014,23:24-28.

[2]李渊博,朱顺林.互联网金融创新与商业银行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因果关系检验[J].南方经济,2014,12:36-46.

[3]李二亮.互联网金融经济学解析--基于阿里巴巴的案例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02:33-39.

[4]左创宏.当金融遇上互联网--商业银行如何寻求新生产函数的最优解[J].金融电子化,2014,12:35-37.

篇9

1、加强金融立法,完善金融法律制度,努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推动与银行职能密切相关的基本法律、行政法规的制定、修改工作;进一步完善金融宏观调控、金融稳定、金融服务等规章制度;加强人民银行规章、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加强法律研究,为各项金融法制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2、防范法律风险,努力提高金融法律服务水平。积极履行法律顾问职责,确保人民银行的各项工作依法进行。

3、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依法行政工作得到稳步推进。同时,行政复议案件办理的质量和效率继续提高。

4、加强法制宣传与培训,做好金融法制基础工作,促进金融法制工作全面发展。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

二、未来工作计划安排

做为金融法制工作系统的全体干部,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大局和中央银行工作在未来一年的各项工作任务,继续强化金融法制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法律服务水平,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对金融业改革发展密切相关的立法工作与法律研究,认真完成2010年的各项法制工作任务。

1、要始终将科学发展观作为金融法制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针对影响和制约金融业改革发展的主要问题与突出问题,形成相应的法律实务与立法研究,使金融法制工作更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

2、要完善行政执法制度,加强执法监督,促进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充分认识推进人民银行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建立健全依法行政配套制度,切实抓好和落实各级行推进依法行政各项工作,保障依法行政工作的全面贯彻落实。

3、要强化金融法律服务意识。着力服务于***银行依法履职,着力服务于金融业的改革、开放、发展和创新,服务于金融稳定与国家金融安全,服务于以人为本的宗旨。

4、要立足于我国国情,加强金融立法调研和重大问题的研究。创新**银行立法工作机制,努力增强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和透明度,力求制定出好的、符合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规章制度。

5、要科学地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客观、公正、全面、历史地总结西方发达国家金融立法上的经验和教训,避免出现盲目否定与照搬照抄两种倾向。加强从法律角度研究这场金融危机的形成机理与影响,在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的国策下,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相关法律问题进行前瞻性和务实性的研究,从维护金融稳定、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法定职责出发,推动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篇10

一、地方政府的金融管理职能

地方范围内的金融体制和金融活动,必须有相应的政府机构来管理,这一点没有成为也不应该成为问题,真正的问题是管理哪些事项,并应该由谁管理。在我国,与金融有关的工作事项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金融监管,二是货币政策,三是金融改革与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在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和转轨家,金融发展甚至比金融改革和金融监管更加重要并更具有根本意义,不能不引起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从层次分布来看,货币政策主要任务分布在中央一级,金融监管和金融改革与发展在中央与地方的分布则基本是均衡的。毫无疑问,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是既是货币政策当局也是金融监管当局的中央银行及其分支行的主要职能,与金融监管关系比较密切的金融体制改革也理所当然地进入其职能范围、由其管理和协调,但金融发展问题究竟由哪个机构负责,实际上一直没有明确的界定。

与金融发展关系比较密切的机构,主要是中央银行及其分支行和各级政府负责发展计划的部门。中央银行明确的职能是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金融发展虽然应该是份内工作,客观地讲,上上下下的确也做了不少的工作,但重要性排位显然比较靠后,加上金融发展牵扯的面比较广,比金融监管等更加具有宏观性和综合性,中央银行也难以全部承担,因此,既不是中央银行的重要工作更不是主要工作。各级政府的发展计划管理部门,作为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尤其是在计划和规划方面负有全面责任的宏观经济管理和综合管理部门,有能力也有责任对金融发展负有部分重要责任,但鉴于金融工作的特殊性,实际上并没有得到明确的授权。以致无论是在国家的十五计划还是中央银行的十五计划都没有关于金融发展规划的论述,金融发展尤其是地方金融发展实际上成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金融发展没有明确负责机构,一个直接的后果是导致金融改革与发展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指向,一方面全国全面的金融发展处于不自觉状态,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各自为“战”,自行发展,甚至背离整体发展的理想方向和目标。由于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缺乏金融发展整体规划的严重性,而在四大银行相继撤并“淡出”的地方尤其是县市一级,金融发展规划的缺乏导致了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金融服务供给不足、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融资难不可避免。可以说,地方金融发展尤其是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的县域金融发展成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中最被遗忘的角点,重视金融发展尤其是包括县域范围的地方金融发展问题势在必行、刻不容缓。鉴于地方尤其是县域范围内货币政策的任务比较轻,金融监管已有明确负责机构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因此,地方金融管理的主要任务应该是金融发展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金融改革。与此同时,地方金融管理机构还应该在与金融发展密切相关的信用体系建立健全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归纳起来,地方金融管理职能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大的方面:

1、制定地方总体规划。制定地方金融发展规划应该是地方金融管理的首要职能。根据地方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个人和对金融服务需求的规模、特征以及增长趋势的预测,参照千人和千企业平均拥有的金融机构数量和结构及其与全国和当地平均水平的比较,制定地方金融发展的总体规划,包括5年和10年发展计划。

2、指导地方性金融机构改革与发展。根据全国金融改革的精神和方向,负责地方范围内金融机构的体制改革与发展方面的重大决策。包括以政府和所有者双重身份,负责地方政府全资或部分出资的金融机构发展和改革方面的重大决策,负责新的地方性金融机构的组建的指导和协调等工作。

3、推动地方信用体系的建立健全。信用体系建设是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的辅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地方信用体系建立健全理所当然是地方金融管理的职能。包括地方范围内的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地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健全,都应该纳入地方金融管理机构的职责范围。

4、配合、协调中央驻地金融监管机构工作。为了搞好金融监管并处理好金融监管与金融发展的关系,地方金融管理机构要通过联席会议等形式,作好与中央驻地金融监管机构的沟通与协调工作,配合金融监管机构作好工作,形成合力,共同确保一方金融安全。

二、地方金融办公室的定位与走向

地方金融办公室的成立实际上早已铸就于垂直化金融管理体制的建立,对垂直体制在解决一些问题的同时导致新问题出现的这种按下葫芦漂起勺现象的逐步发现和认识,促使一些地方政府从一两年前开始设立自己的金融管理机构,近来具有举足轻重地位和巨大示范效应的直辖市金融办公室的设立,使得地方金融管理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可能引起或存在的问题也随之被揭示,而对地方金融管理机构下一步走向的推测更使这一问题备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