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的盈利模式范文

时间:2023-12-25 17:45: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股票的盈利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股票的盈利模式

篇1

从实盘交易来看,炒股最难的是仓位控制。重仓甚至满仓出击,既可能带来丰厚回报,也可能导致深度被套;轻仓甚至空仓等待,有可能回避大跌风险,但也可能造成涨时踏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当指数处于相对高位时逐步降低仓位,运行至一定低位时再逐步增加仓位。

仓位控制不当,自然很难盈利。但控制好了仓位也不等于万事大吉。炒股,要想成为赢家,不仅取决于良好的仓位控制,而且有赖于独特的盈利模式。让股票成为下蛋的鸡,便是其中适合绝大多数股民,尤其是中小散户使用的盈利模式之一。

独特的盈利模式

不少股民喜欢短线交易,今天买入,明天卖出,希望通过快进快出,获得意外暴利。实际上,绝大多数人不可能达到这种理想化的投资境界,弄不好还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就多数股民而言,保持足够耐心,选择长线投资才是正确之道。

所谓长线投资,就是在选好品种、做好搭配的基础上持股不动,到价(或到时)时卖出,不到价不卖。譬如,有的股民买入股票后有明确的盈利目标,如股价涨50%、100%、200%时卖出;有的有明确的持股时间――如持有1年、2年、5年等。由于持股过程比较漫长,通常称之为长线投资。

相对短线交易,长线投资操作起来比较简单,而且不会踏空,受到不少股民青睐,尤其是在指数和个股处于相对底部区域时。但同时也存在明显的欠缺,如一味采取长线策略,不仅会浪费大量机会,影响投资收益,而且会导致激情消退、活力缺失。对于多数股民来说,简单而又实用的交易方法是长中有短、短中见长,二者结合、穿插操作。

让股票成为下蛋的鸡,便是一种长中有短、短中见长的盈利模式――既不会造成踏空,又可以获得分红,还能够多出资金,可谓一举三得、好处多多。

良好的交易效果

按照上述思路,笔者利用4周时间,对这一盈利模式进行了实际试用。2011年10月21日,当时上证指数收于2317.28点。笔者认为,这是个相对较低的点位,应该重仓,于是选择了满仓持股。与此同时,希望穿插适当的短线操作,让持有的股票成为下蛋的鸡,在筹码不变的情况下让资金能够多出来,于是制定了“长中有短”交易计划。

计划共分5个部分:一是卖出中国北车(4.91元,2500股),买入中铁二局(6.11元,2200股);二是卖出中国北车(4.91元,3400股),买入新疆城建(7.15元,2200股);三是卖出中国北车(4.91元,7400股),买入新疆城建(7.15元,4200股);四是卖出中国北车(4.91元,6800股),买入新疆城建(7.15元,4200股);五是卖出中国北车(4.91元,15800股),买入东方航空(4.42元,10500股)。

至2011年11月18日收盘,在4个交易周里,笔者共进行了48笔操作,其中按计划“回转交易”7次、涉及28笔操作(每个回转交易须操作4笔,先卖A买B,再卖B买A);计划外回转交易3次、涉及12笔操作;尚未回转的交易有8笔。结果,10次回转交易全部取得正向收益――在筹码不变的情况下分别多出资金566元、443元、1542元、430元、266元、806元、262元、222元、64元和154元,合计4755元。其余计划暂未交易。与此同时,利用账户余资和多出来的资金买入中国铁建(4.32元,1600股)。

再来看操作结果:自2011年10月21日收盘起至11月18日收盘止,在近1个月时间里,上证指数涨4.28%,笔者账户总值涨4.49%,略跑赢指数。其中3.95%属于长线投资、持股不动带来的市值增加,其余0.54%约4755元正是由于让股票成为下蛋的鸡这一操作之后所取得的额外收益。

周密的计划准备

区区4755元收益,对于高手来说,或许不足挂齿,但就普通股民而言,可不能小看。在大盘低位展开反弹过程中能做到不踏空已属不易,能在此基础上让资金不断增加,进而取得“好上加好”的收益,更是来之不易。这其中,离不开周密的计划准备。

与其他交易方法一样,让股票成为下蛋的鸡同样需要制定周密的交易计划。制订计划时,首先要在长线仓位里选择部分品种、部分筹码作为短线交易对象,切不可重仓甚至全仓一搏;其次要精挑细选,切不可盲目乱来。一般情况下,可选择已经获利或短线涨幅较大的股票,作为先高抛后低吸的对象;也可在不同品种之间选择价差优势明确的股票,作为两个品种之间进行调仓换股、博取意外收益的品种。

就计划内容看,既包括确定性计划(上例中的计划1~5),交易方向、品种、价格和数量等都要事先确定;也包括临时性计划(上例中的计划外操作),可视情况择机交易。此外,除了原有筹码的高抛低吸或换股计划外,还包括新增资金的交易计划(如上例中买入中国铁建的操作)。

以上系阶段性计划和执行情况,一般为1周以上1月以内,若能在阶段性计划的基础上,根据行情变化和交易情况再制定出日计划则更佳。

实用的交易方法

除了要有良好的计划加执行外,还须有适合实际的交易方法。

定量交易

所谓定量交易,就是交易时股票数量不变(始终限定在原有数量)、资金不变(不增也不减),总是进行成批次、固定式交易。即原买入多少股数就卖出多少股数,既不拆分,也不捆绑。这样,既便于从容操作、不慌不忙,又利于计算盈亏,一次回转下来,盈亏如何、收益多少,都能做到心中有数。与此同时,最好能做到整数交易(如5000股、1万股等),尽量避免零数交易(如31400股、43200股等)。

灵活交易

在根据阶段性计划或日交易计划择机交易时,还须做到适度灵活。原则上,既然制定了计划,操作时就要按计划交易,一旦到价,即进行交易。实际上,到价后也可视情作适当变通,以便找更好的买、卖点进行交易。但须注意的是,这种灵活式交易法可能操作得更好(买得更低、卖得更高),也可能失去机会。对此,事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分类交易

正常情况下,通过让股票成为下蛋的鸡,多数都能在筹码不变的情况下让资金多出来,但由此也会派生出一个新的问题――老筹码和新资金如何分开交易。一般情况下,应实行分类交易,即老筹码和新资金分开操作。所谓老筹码,也就是按上述计划进行操作的筹码,这部分筹码只要按上述介绍的方法操作即可。所谓新资金,也就是通过让股票成为下蛋的鸡这一操作之后多出来的资金,有的股民还有因交易中一不小心而踏空的资金、账户内原有资金,以及新追加的资金等,统称为新资金。

篇2

去年11月20日开始,新浪网举办了投资顾问模拟炒股大赛,参赛选手高达3060人。由于参加人数非常多,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因此,本文对其中的一些重要投资方法的成败,进行了一次观察,作为投资者参考。

首先,我们对总体数据做一个初步分析,便于在总体上做一个分析。我们的统计时间,截止日是今年的1月7日。

作为基准,上证指数同期上升幅度为13.76%,高于其一倍的比例是27.52%。

之所以选择这两个数据,作为基本比较基准,是因为,由于本次模拟炒股,属于比赛性质,投资顾问不可能采用稳健的投资模式,本文由收集整理而是普遍采用激进的集中、重仓、短线或者波段投资模式。这些模式,本身就具有比较高风险特征。所以,投资收益率达到上证指数的盈利比例,只能说是及格,超过上证指数收益率一倍,则应该记为优良,更高则为优秀。

第一组数据:盈利前100名的盈利比例范围,在90.91%—25.22%之间;盈利后100名的盈亏比例范围在亏损36.79%—12.55%之间。亏损人数为537名,占总人数的17.54%。这个数据说明,牛市行情中,一样会较多人出现大比例亏损。投资方法与能力对投资者影响非常大,行情的影响力可能在第二位。行情有利对投资能力强的人,有较大的帮助作用,尤其是短期盈利能力方面以及准确率方面。对比前不久新浪网举办的一次投资大师赛,当时处于熊市末段,亏损的人数多于盈利人数,盈利显著的人数极少。但能力强的投资者,还是可以寻找到盈利方法。

第二组数据:盈利水平超过上证指数的,有397人,占总人数的12.97%。这个数字,比起亏损的人数还要少。这说明,在投资者中,常态分布大致也应该是这个水平,能够跑赢指数的人,不会超过15%。当然,这里所指的,是采用短线或者波段、集中持股投资方法的投资者。

第三组数据:盈利水平高于上证指数盈利一倍的,只有82人,占总数的2.68%。这个数据说明,股市中优良水平的投资者,比例不高于5%。任何一位普通投资者,不要对自己能够获得优秀收益率有过高期望值。

其次,我们对其中成功的投资方法进行一些总结与介绍。

虽然说是模拟盘,但依然能够体现投资顾问的理论水平与实战水平。假设在实战中,投资顾问能够克服客户造成的心理压力,也应该能够获得同样的收益率。所以,对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总结,有利于一些采取同样投资方法的投资者参考。

最流行有效的投资方法:强势股短线

以目前的第一名、第三名为代表,绝大多数前100名投资顾问,都采用强势股短线操作的方法。本人选择了其中较多案例观察,还没有发现真正的采用组合型类似基金投资方法的投资顾问。虽然,每个投资顾问使用这个方法时有些差别,但基本上属于同类。下面,我们对其共性做一个分析。

一是,普遍持股时间很短。买入股票后,持股时间通常在一周以内,特别是第二日表现不佳的股票,很容易被抛售。但如果第二日表现较好,持股时间会有所加长。这个特征说明,做短线,时间短有两大优势,一是可以保证周转率高,有效的利用资金,二是可以快速回避选择错误的股票,及时进入短线能够快速上升的股票。在选择错误的股票上多停留一日,就是一天的时间浪费。

二是,普遍有大量的小幅亏损割肉卖出操作。很多普通的投资者,对于小幅亏损卖出,通常是不能接受的。其原因,是他们认为连续亏损卖出,亏损的比例会非常大。但是这些优秀投资顾问的表现,说明了小幅亏损卖出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由于是短线交易,投资顾问选股的时间通常不会太长,也不可能太深入,所以,必然伴随着较多选择股票错误。因为处于牛市中,通常,选择错误发生后,次日会一定出逃机会。这个时候,当投资顾问发现自己选择错误后,如果采取不认错的方式,就势必会导致拖延,从而失去进入真正强势股快速盈利的机会。

小幅亏损卖出次数占总交易次数多,同时也说明了另一个问题,即使是优秀的投资顾问,在很短时间内迅速找到正确的强势股,成功率也不高,一定低于50%。但由于能够及时发现错误、承认错误,通过小幅亏损卖出的方法,迅速纠正错误,从而获得进入强势股的盈利机会。

三是,真正盈利的实现,普遍都来自

于较少次数的大幅盈利股票,这些股票,基本上都是非常强势的股票。联创节能、秦岭水泥等有代表性的股票,很多优秀投资顾问都参加过。这个现象说明,做短线投资,不进入强势股,对于大多数来说,几乎就意味着不能盈利。俗话说,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反过来,经常进入强势股操作,多少总能获得一些利润。如果经常把资金停留在弱势股或者没有生气的股票上,就意味着短线不是无利可图,就是可能亏损。

第二种盈利模式:

重仓持有强势股,大幅盈利后卖出

以第二名、第四名为代表,有少数优秀投资顾问采取这种投资方法。第二名,在一开始,在联创节能最后一次大跌之前,就重仓买入。该股破位下跌后,该投资顾问的净值损失较大。但是,坚持持股之后,终于迎来巨大的涨幅。第四名也是类似的模式,在天津磁卡还没有跌倒底之前就重仓买入,形成短期间较大亏损,最后迎来大幅盈利机会。还有一位投资顾问,一次重仓一只股票,等待该股涨幅达到20%左右才卖出,亏损不卖。连续成功几次,就获得了超额的收益率。

这类投资者,功夫显然与第一类投资者不同,主要体现在选股上。如果选股能力不强,或者选出股票后没有信心持有,都将造成失败。值的对比的是,第一名在一开始也买入了联创节能,但在破位时就卖出了。他通过其余股票的短线,同样获得了持续盈利。显然,第一名的功夫,在于短线趋势控制欲选择,而第二名,则是对股票深入了解。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类投资顾问。

我们对以上两类盈利模式,都应该有较客观的评价。既要看到其优势,也要看到方法的风险。

强势股短线模式,一定依赖于市场中有一定数量的强势股存在。这个数量多到多少为合适?至少要多到投资顾问经常能够发现它的存在。试想,因为经常在错误选择的股票上割肉卖出,如果连续操作都遇不到真正的强势股,就必然带来亏损的持续扩大。所以,强势股短线模式,在牛市中更容易成功。但是,最终发挥决定作用的,不是牛市,还是投资顾问能够快速识别错误与正确的能力和决心。

篇3

随着佣金率的大幅下降,经纪业务对证券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正逐步减弱。从2010年开始,融资融券等资本中介业务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证券公司向重资产模式的转变。2010年至今,融资融券业务规模增加了近116倍,使得证券公司对资本金的需求大幅增加。因此,2014年以来,多家证券公司公布了再融资计划。

券商一季报相继公布,业绩继续保持高增长,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券商业绩增长的可持续性究竟如何?

不少投资者仍然将券商股作为纯粹的周期股看待,而对其业绩的成长性抱有较大的怀疑。但从整体上看,未来2-3 年券商业绩稳定增长的可持续性明显增强,一方面是融资融券等加杠杆业务的稳步开展;另一方面是资产证券化、金融产品销售、做市等创新业务的较大发展空间,此外,IPO再次开闸也将使得投行及创投业务收入在未来几年保持稳定。

券商ROE和PB的关系

美国证券行业经历了中国证券行业类似的转型问题。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证券行业也是轻资产的盈利模式,其经纪业务和投行业务收入占比在70%左右,自佣金率放开以后,由于资产证券化、衍生品的大发展,美国证券行业逐步转向重资产的盈利模式,即以资本中介业务占主导的盈利模式,主要表现为经纪、投行业务收入占比不断下降,占比从70%下降至30%;另一方面,杠杆水平不断提升。

在1970-2010年之间,美国证券行业的ROE水平最高为30%,中枢水平为15%-20%。美国证券行业的龙头公司高盛除在上市之初ROE在30%以上,之后的15年ROE均在30%以内,ROE中枢水平在15%-20%。金融危机之后ROE水平在10%左右。

美国证券行业的另一巨头摩根士丹利的ROE自上市以来也在30%以内,过去18年ROE的均值在10%-15%之间。

高盛的PB估值水平与其ROE水平高度相关,在上市之初ROE较高,PB最高达3.5倍,之后随着ROE不断下降而下降,在金融危机之后下降至1倍以下,当前在1倍左右。金融危机之前估值水平集中在2-2.5倍PB,金融危机之后集中在1-1.5倍PB。

摩根士丹利的PB估值水平最高值为4倍,金融危机之前的中枢为2-2.5倍PB,金融危机之后为1倍PB左右。

从盈利模式的角度看,未来证券行业转型的方向与银行业的盈利模式类似,即通过增加杠杆,赚取利差,发展资本中介的业务,银行业的杠杆水平一直在15倍以上。过去十年银行业务的ROE水平在20%左右,最高30%。

上市银行的历史最高PB估值水平为2007年的6-7倍,在2005-2013年,银行业迎来高速增长的10年,行业总资产规模从40万亿元增加至150万亿元,行业净利润从2500亿元增加至1.74万亿元。在如此高速增长的黄金十年,并且在2007年超级大牛市下,银行业的最高估值水平达到6-7倍PB。

显而易见,即使未来证券行业转型为重资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其ROE水平仍会相对稳定,且有上限中枢水平均在15%-20%;而且,维持高ROE水平需要高杠杆,这样又将面临资产质量的问题。

从商业模式与估值的角度看,在不考虑资产质量问题的前提下,如果一个行业未来10年ROE水平维持在15%-20%,其合理的PB估值水平在2.2-2.5倍左右。由于重资产模式需要维持较高的杠杆水平,因此,当金融危机来临时,很容易出现资产质量问题,此时PB估值会急剧下降,甚至降于1倍以下。

2010年之前,券商股为轻资产的盈利模式,当市场较好的时候,交易额大幅增加,券商在几乎不需要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将市场对交易额大增的需求承接下来,从而导致行业的ROE大幅提升。在这种模式下,行业的ROE几乎没有上限,一个极端的案例是,2007年证券行业的ROE曾达到100%左右。这种模式类似于当前的传媒和手游的盈利模式,因此PB估值很高。此时就是所谓的“牛市买券商”,弹性大,从操作上就是市场大涨之后追涨券商即可。

在2012-2014年,证券行业由轻资产的盈利模式逐步转型为重资产的盈利模式,然而由于受到净资本监管体系和负债渠道的限制,导致行业的有效杠杆上限仅为3倍左右,这样ROE上限仅为10%-11%,因此,在2012-2014年,600多个交易日中,75%的交易日券商指数在上下10%的区间波动,弹性很小。

这段时间券商股就是“高抛低吸”:市场最恐慌的时候,券商股会跌到1.2倍PB,这就是底部(因为券商的杠杆低,资产质量很实在,因此即使清算仍能收回1倍净资产的现金,另外,经纪、投行等轻资产业务不需要消耗资金就能产生稳定的现金流,因此1.2倍是底部);涨到2倍PB卖出,这就是高点(因为券商的杠杆上限为3倍,ROE上限为10%-11%,很难支持更高的PB估值)。

2014年之后,净资本监管体系和负债渠道有所放松,券商杠杆空间逐渐打开,从而打开ROE的上行空间,股价弹性增强。但由于其模式仍在重资产的模式之下,ROE仍然如同国际投行和银行一样,存在上限,因此估值也存在上限。

对于券商的盈利模式而言,其合理的PB估值水平为2.2-2.5倍,2014年11月,券商股领涨市场,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大部分券商涨幅在150%以上。原因何在?

根据申万宏源的研究,当时券商股整体PB为2倍左右,大券商估值水平仅为1.4-1.6倍,严重低估。当时市场大家都期盼大牛市,又都害怕错过大牛市,但由于经济下滑趋势仍在,改革尚不明朗,一时间缺乏可以买入的品种,券商改革方向明确,且确定性受益于大牛市,这时资金全部堆积在券商股,导致其超涨。

在券商股的带动下,市场出现板块轮动,日交易额首次出现1.2万亿元,过去三年市场日均仅为2000亿元,这给投资者很大的心理冲击,因此,券商股会出现很大的行情。

从结构性的资金短缺到过剩

近两年,证券公司相继开展融资融券、约定式购回和股权质押回购等资本中介业务,此类业务的快速发展使得证券公司对资金的需求加大,因此,近几年证券公司杠杆水平持续上升,截至2014年末,证券行业剔除客户保证金后的杠杆水平达3.14倍。

由于目前证券公司债务融资工具均有上限,因此,证券公司杠杆倍数也受到限制。根据申万宏源的测算,在当前的限制下,把当前所有债务融资工具都用满的情况下,证券公司能够融到的负债上限为净资产的2.5倍左右,即对应的有效杠杆的上限为3.5倍。

2014年年报显示,大型证券公司的杠杆水平已接近有效杠杆上限,因此,短期内证券公司可能面临结构性资金短缺的情况。长期来看,证券行业将从结构性资金短缺转化为结构性资金“过剩”。但资金需求类的业务不会无限地增长下去,而是有一定的需求空间,初步估计,这类业务的规模总体在3.8万亿-5.1万亿元之间。

按照国际经验,融资融券余额市值占比应在3%-4%的区间内,在目前A股总市值52万亿元左右的水平下,融资融券业务规模的区间应为1.5万亿-2万亿元。从日本、中国台湾等的际经验来看,中国融资融券业务的余额在未来一段时间或许都处于成长初期,该业务后续的增长点包括国人较强的赌性、融资融券标的的进一步扩容、融资融券业务门槛的进一步下降等。券商目前的资本足够支持该业务达到万亿元以上的级别,同时该业务未来对券商营业收入的贡献有望达到30%的量级。

股票质押融资是继融资融券业务之后券商又一重要的资本中介业务,由于股票质押融入的资金没有使用限制,证券公司在做此项业务方面,无论是在利率价格、放款速度和折扣率方面,均比银行的股票质押信贷、信托的股票质押式信托要有优势,未来发展空间很大,银行和信托的股票质押业务预计有5000亿元,未来几年股票质押融资的规模有望达到8000亿-10000亿元。

新三板做市商业务是证券公司的一项创新业务。目前新三板挂牌公司为2162家,总市值为5829亿元,估计未来5年新三板挂牌公司将达到8000-10000家,市值将达到2.5万亿元,若其中15%的挂牌公司选择做市,规模大约在3500亿元左右,因此,新三板做市商业务未来的需求将达到3000亿-4000亿元左右。

目前证券公司自营业务(包括股票、债券、现金业务等)的规模大约在3000亿-3500亿元,估计未来三年有望达到5500亿元。2013年底直投规模接近400亿元,且过去几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0%左右,估计未来三年可能达到1500亿元,因此,大自营业务整体规模有望达到7000亿元。

2月9日,上证50 ETF期权推出,未来推出股指期权、其他ETF期权乃至个股期权已是大势所趋,这将进一步打开券商衍生品业务的发展空间。目前券商主要在自营和做市两方面从事衍生品业务,对资金的需求主要消耗在标的资产和保证金上。由于衍生品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规模不会很大,但未来几年规模会增长很快,券商对资金的需求也会加大,预计未来衍生品业务的资金需求为5000亿-10000亿元。

截至2015年2月底,证券行业净资产已经达到9800亿元,2015年还有多家上市券商启动再融资计划,除此之外,一些非上市券商也积极准备上市,也就是说,证券行业的净资产规模将会快速增长,这样不仅能够摊薄目前较高的杠杆倍数,也能为证券公司的债务融资带来更多空间。

收益凭证亟须放开

目前证券公司的负债渠道包括短期融资券、公司债、次级债、收益凭证、转融资、融资融券收益权转让以及融出资金资产证券化。这些负债渠道中,每一项均有或多或少的限制。

首先看短期融资券,根据《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的规定,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只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和交易,最长期限不得超过91天,证券公司发行短期融资券实行余额管理,待偿还短期融资券余额不超过净资本的60%。

再看公司债,根据《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和《关于修改〈证券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证券公司发行公司债最低期限为1年,可以公开发行,也可以定向发行给合格投资者,其中定向发行需要采取非公开发行的方式,而且证券公司发行后累计公司债券余额不得超过最近一期末净资产额的40%。

还有短期公司债,证券公司短期债是指证券公司以短期融资为目的,约定在一年(含)以内还本付息的公司债券。证券公司可以在沪深交易所和报价系统发行和转让短期公司债,投资者不得超过200人。证券公司短期债实行余额管理,不得超过净资本的60%。

发行次级债的条件也很多,根据《证券公司次级债管理规定》的规定,证券公司发行的次级债分为两种,长期次级债和短期次级债:短期次级债是期限在3个月以上(含3 个月)、1年以下(含1年)的次级债,而且不可以计入净资本;长期次级债是期限在1年以上的次级债,可按一定比例计入净资本,到期期限在3、2、1年以上的,原则上分别按100%、70%、50%的比例计入净资本,但计入净资本的数额不得超过净资本(不含长期次级债累计计入净资本的数额)的50%。证券公司发行次级债只能以非公开发行的方式,每期机构投资者不得超过200人。

最后来看收益凭证,收益凭证是指约定本金和收益的偿付与特定标的挂钩的有价证券。特定标的包括但不限于股权、债权、信用、基金、利率、汇率、指数、期货及基础商品。根据《证券公司开展收益凭证业务规范(试行)》(征求意见稿)规定:证券公司发行的收益凭证采取非公开发行的方式,投资者不超过200人;收益凭证可以在柜台市场或报价系统发行和转让收益凭证,如果在柜台市场发行,单个投资者的资金数额不得低于人民币100万元,如果在报价系统发行,单个投资者的资金数额由市场监测中心规定;收益凭证的发行余额不得超过证券公司净资本的60%。

按照国外经验,证券公司做大做强需要高杠杆经营,在现有的负债工具中,我们推测收益凭证的限制会被放开。与其他负债工具相比,收益凭证更能体现证券公司金融属性,也更具有想象空间。

一方面,收益凭证兼具融资工具与金融产品的双重属性,期限、规模灵活,既可以是本金保障型又可以是非本金保障型,同时证券公司在产品设计和风险控制上具有优势,可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不同期限需求的投资者;另一方面,收益凭证限制放开打开了证券公司加杠杆的空间,使得证券公司能够像银行、保险公司一样高负债经营,步入高速发展期。

篇4

如果以二元论看待市场,会对目前大小指数的差异有个清晰的认识。从宏观经济看,房价不断上扬与央行货币供应量保持平稳是一种背离,而此番推动房价上扬的是银行表外资本与民间资本。既然如此,证券市场仍未获产业资本的大面积看好是肯定的,这或者意味着未来仍然会有一次较大的危机蕴藏。

如此矛盾的宏观经济状况,反映到市场上,必然是集团资金对权重的周期类品种仍然不会长期看好,市场的存量资金必然还是会在真实的高成长股与并购重组类品种中寻找机会。反映到市场中,就是小指数如创业板指数与中小板综指,在阁楼地板处获得支撑后,继续保持上扬态势。

现在的人之所以觉得小盘股们太高了,是因为小指数的整体市盈率太高。但是,真正熟知投资之道者都应该知道,市盈率并不能完全作为选择投资标的的依据。我们在选择标的物时,要考量的东西很多,其中包括市场大级别集团资金取向;行业指数结构;行业盈利模式;行业门槛与知识产权;行业是否属于未来社会发展推动的方向;企业的现金流;企业领导团队的执行力;标的物本身的波动结构及筹码分布状态。

有些企业盈利模式其实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我们认为未来最值得看好的标的物,其盈利模式为无线互联结构的公司,它们的发展空间难以用当期财务数据进行估量。无线互联结构是一种网状拓扑结构,其核心在于没人知道其产业边际未来会延伸至何处。而这种结构的盈利模式是伴随着科技进步所产生的,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才使得这样的新型盈利模式得以生存,并快速发展。

我们所看重的是这类企业未来业务暴增可能呈现出指数型增长,只有目前已经拥有知识产权并在产业中占居高端的企业,才有足够宽的护城河,可保护其在相当长时间里占有更大的份额。

由于IPO的不确定性,目前所知很多拟上市公司,已经开始在走并购之路。从高层的意图揣测,IPO在短期之内开闸的概率仍然很小。若论对市场的冲击与平衡金融环境的需求看,并购重组方向开一口子,显然要比IPO增加市场股票增量要好得多。

如果未来市场大指数仍然不举,并购类的题材一定会成为市场存量资金追捧的主题。而并购最好的标的流通市值不能太大,通常25亿元左右的低价股,且股权结构清晰的品种会有更多的机会。

篇5

另外,美国的股市和期货市场与国内市场有些区别,主力操盘的手法也很有趣,希望这篇小文,对未来考虑操作美国股票和期货的朋友起到些许帮助。

美国的市场主力绝对是机构,各大养老基金、对冲基金盘踞,还有些类似国内私募的小机构投资者。这些机构规模不同,操作标的不同,盈利模式也不同。笔者一直认为不管玩什么,都得搞清楚盈利模式,说白了,是搞清楚准备赚谁的钱。如果有人玩了半天,还没弄明白自己要赚的是谁的钱,那多半已经或即将成为别人的盈利对象。

大股票怎么玩?

美国大机构主要玩大股票,当然不是一概而论,但像微软(MSFT,NASDAQ)、沃尔玛(WMT,NYSE)这样的大股票,以养老基金为首的大机构多数都还是配置着的。每年伴随着这些大股票的财务报告披露时亮相,股价难免会有些起伏,但只要其公司基本面不发生大的变化,股价基本还是围绕着一个价值区间波动的,这个价值区间很好判断,华尔街少说也有几百个分析师跟踪着这些个股票。以微软为例,自2001年至2008年金融危机前,股价基本就在21~30美元这个箱体里面荡来荡去,价值中枢大概就是25美元/股,这也意味着一个可行的盈利模式,就是等微软跌到25美元以下(大约22美元左右)的时候买进,等涨到27美元左右就卖掉。美国市场的手续费比较低,一年做个两三次来回收益也不错。当然前提是微软基本面没大的变化,不妨经常买些研究报告看看。

美国市场上像微软这样的大股票还是比较多的。对于此类股票,如果某日出现跳空缺口,就要引起高度重视了。记得2006年有一次,微软因为产品方面的一个因素被一位分析师怀疑,结果居然导致当日股价从27美元左右向下跳空了10%开盘,这时候就要引起高度关注了,应随时跟踪,一旦判断实际情况没那么糟糕就要果断买入,因为像微软这种股票是很多巨型机构很喜欢的,股价不会偏离其价值中枢很远。后来微软股价果然下跌至21美元时止跌反转,直至30美元才回调。

激进的对冲基金

对冲基金的操盘手法一般比较激进,很爱玩原油期货和指数期货,而且喜欢搞单边市,不像国内期货市场总搞些上下震荡的小把戏,一看就是些小机构在折腾。很多对冲基金的盈利模式其实很简单,他们和投资者的关系是赚了大钱就有巨额分红,亏了大钱也没啥责任,大不了换个公司,所以在这种风险收益极其不对称的情况下,他们的盈利模式就是拿客户的钱去玩命。比如说选择做多石油,就会倾向于高杠杆,搞单边。搞对方向就是发大财,搞错了,最坏结果也就是离开华尔街。对冲基金的高额律师费不是白花的,早就把风险责任从自己身上剥离得一干二净,客户输了钱只能自认倒霉。

小的私募机构玩法就比较多样了,除了跟庄大机构或对冲基金,很多垃圾股概念股他们也玩,比如当时禽流感发生时,好几家连年亏损的做治疗禽流感的药品的公司短期内被拉高2倍;还有肉涨价时,美国的生猪生产企业股价也被暴拉。大批生物制药企业每天都在烧钱,但一有点进展,也常常会被暴炒。这类机构的玩法有点像我们国内的涨停板“敢死队”,主要赚的是即日交易员(day trader)、放空者,以及一些希望一夜暴富的投资者的钱。他们一般是对那种长期低迷、放空率比较高的股票下手,轧空(short squeeze)是主要手法,通常会以一到两根20%左右幅度的大阳线加上暴量就开始了轧空,然后瞅准机会趁空头被迫回补时,主力就跑了;但有时候他也会做上去,把股价炒翻个一两倍。

圣诞攻势、黑色三月与“度假牛皮糖”

在市场中,这些大大小小的各类机构每日搏杀,也会有一些共同利益,在经济发展相对平稳的时期形成一些独特的走势,挺有意思。比女如2008年金融海啸前,每年10―12月基本会出现一波上攻行情,上攻力度视当年经济情况而定,这个被称为“圣诞攻势”。原因很简单,圣诞节快到了,各个机构及其操盘人员接近了年底分红时间,大家都努力把业绩向上做一做,好多分点钱。另外因为美国收资本利得税。大家的获利盘舍不得在年前获利了结,挺一挺到次年一月再卖掉,将税收递延到下一年,相当于再白用一年,这样抛压也比较轻。

而一年的低点往往会在3月左右出现,一是因为这是第一季度出报表的时间,业绩好的公司被获利了结,业绩坏的公司被调仓,左右都是个“抛”字;二是前一年的获利盘留到年头会慢慢了结出来;三是要想年尾有行情。3月正好借机会洗一洗盘、建一建仓。这样又有了“黑色三月”的说法。

六、七月份往往走得像牛皮糖,原因也很简单,那帮基金经理和交易员全都去度假了,满世界地玩乐,交易量下来了,波动也相对较小。我一度怀疑只要美国经济每年能保持4%左右的速度稳定增长,那这个市场的走势可能会一直这样重复,因为这种走势保证了玩钱的这些人利益最大化了。当然随着这两年美国经济下行,很多玩法会发生变化。

天气左右行情?

很多中国投资者觉得中国股市上有许多奇谈怪论,其实美国市场上各种奇怪的说法比中国还多。比如说有人根据天气来判断一天的走势,如果是晴天股市就会涨,如果是阴天股市就会跌,还有人真的做了统计,发现吻合率很高。笔者住的地方离纽约很近,天气差不多,我刻意观察了一段时间,还真是挺准的。对此的一种解释是,如果天气好,那些交易员比较愉快,往往做多欲望强烈,下雨天比较郁闷,往往抛售股票愿望强烈。而每天中午12点到1点之间,股指往往是走平或跳水的,后来琢磨出来原来大家都吃饭去了,股指没人买入自然腿软……这样的小趣闻在美国股市挺多的,也算是无聊而无情的职业交易生活之外的一点点缀吧。

指数期货中的期现差套利

美国指数期货一般和现货联系得非常紧密,所以搞明白了现货走势,就可以用指数期货来谋利了。展开说会很长,这里主要讲一个借助期现差套利的机会。

一般来说,标普500指数期货主力合约的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走势是一致的,即期现差是稳定的。在交割月到来前,如果因为某些原因,期现差短期出现非常大的背离,则意味着短线机会的到来。下面是2007年8月1日笔者的一个行情及心得记录:

昨日标普500指数暴跌约15点,盘后期指居然离奇地继续下行17点。这样一天的总跌幅,足以让比较贫心的做多者,惨痛爆仓。

可预见的,在昨日盘后从天而降的大笔空单,在完成彻底打爆多头结束任务后在次日将悄然回补。而被突袭来不及追缴保证金被爆仓的多头,在次日不甘心失败,补仓卷土重来的可能性极大。

于是今日早盘8点跌幅收窄至10个点,9点15收窄至3个点,开盘后息速上攻最高至5个点。昨日被打爆者若想重新建仓,成本需至少拉高10个点以上,而昨日趁乱在跌幅17点建多仓的有心人,已经可以悄然获利了结。

只有有定力冷眼旁观的人,才能在空头逼死多头的时候从容抓住机会。想抓住每一个机会赚钱者,往往错失真正的良机。同时作为空方,也应该牢记穷寇莫追,以免孤军深入,被原本的中立者趁火打劫。

篇6

关键词:融资融券 证券市场 盈利模式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9-088-02

一、融资融券的起源

融资融券,就是指证券公司向投资者出借资金供其买人证券或者出借证券供其卖出的经营活动。投资者向证券公司借入资金买人证券、借人证券卖出的交易活动,称作融资融券交易,又叫做信用交易。

融资融券交易起源于美国,19世纪,融资融券交易(也称信用交易)开始在美国出现并迅速发展。信用交易大大增强了美国证券市场的流动性。同时,由于双向交易机制的存在,信用交易多次在股价被严重低估和高估时,发挥了促使股价回归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股市上涨的后期,卖空交易往往有助于抑制市场泡沫的膨胀。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使道琼斯指数下跌了近90%,虽然研究表明并非信用交易所致,但监管部门逐渐意识到信用交易过度的风险,开始实施法律管制。不久,美国国会通过了《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形成了美国证券信用交易制度的法律体系。2004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制定规则SHO,取代《证券交易法》中卖空交易相关条款。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又采取颁布卖空禁令、修改规则SHO以及加强卖空交易信息披露三项措施,进一步完善信用交易监管体系

二、融资融券的特点

1.具有杠杆效应。证券融资融券交易最显著的特点是借钱买证券和借证券卖证券。普通的股票交易必须支付全额价格,但融资融券只需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即可交易。例如,如果交纳10%的保证金,意味着可以用同样多的金额进行十倍的操作。投资者通过向证券公司融资融券,扩大交易筹码,可以利用较少资本来获取较大的利润,这就是信用交易的杠杆效应。假如某投资者信用账户中有100元保证金可用余额。拟融券卖出股票A,融券保证金比例为50%,则该投资者理论上可融券卖出200元市值(100元保证金÷50%)的股票A。如果融券卖出的股票A股在卖出后上涨了10%,其市值由原来的200元变成了220元,此时,投资损失为20%;反之,如果投资者在融券卖出的股票A如期下跌了10%,其市值就变成了180元,此时。投资者收益率为20%。但是,广大投资者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融资融券的这种杠杆效应也是一把“双刃剑”,在放大了收益的同时,必然也放大了风险。投资者在将股票作为担保品进行融资时,既需要承担原有的股票价格变化带来的风险,又得承担新投资股票带来的风险,还得支付相应的利息或费用,如交易方向判断失误或操作不当,则投资者的亏损可能相当严重。以融资交易为例,某证券公司为担保物价值为100万的投资者提供了100万元的融资额度,这样,投资者就可以运用200万元的资产进行投资,在不考虑融资利息的情况下,股价上涨一成时,他的投资收益就变成了两成;同样,股价下跌一成时,投资损失也将变成二成。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融资融券业务可以让投资者赚更多的钱,却也可能让投资者赔更多的钱,因此。投资者必须以谨慎的态度参与其中,时刻防范可能产生的风险。

2.交易信息披露具有强制性、多主体、披露内容多、披露频率高等特点。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价格真实反映其内在价值,能调动各种资源在有序的竞争中实现更为合理和有效的配置,而证券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往往是证券市场失灵的主要原由所在。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信息披露对于增强市场资本运作的透明度,遏制欺诈行为发生,保护投资者的正当利益,提高整个证券市场的效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严格融资融券交易信息披露是证券市场有效监管的需要,也是保障融资融券这一新兴业务规范运行和健康发展的需要。

融资融券信息披露的强制性表现在以法律、法规、规章和市场业务规则等形式规定了披露的法定义务,强制要求相关当事人必须报告或相关信息,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多主体的特点表现在参与融资融券交易的投资者、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等都是法定的信息披露主体,在规定的情形下,投资者、证券公司和证券交易所等市场主体都应该通过规定的渠道及时向监管机构报告和向市场披露规定的融资融券交易信息;披露内容多表现在每个交易日投资者可通过相关交易公开信息披露渠道了解到整个市场融资融券交易的众多相关信息,包括融资融券标的证券的证券代码和简称、保证金比例、可充抵保证金证券的折算率、前一交易日单只标的证券的交易金额和融资融券余额、前一交易日市场融资融券交易总量等;披露频率高表现为每个交易日证券公司都必须申报当日融资融券业务数据,证券交易所在每个交易日开市前。都会根据证券公司申报数据披露上一交易日全市场融资融券交易汇总情况,披露的高频率保证了披露信息的及时性。

3.资金疏通性。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两个市场间的资金流动必须保持顺畅状态,如果相互间资金流动的通道阻塞或狭窄,势必降低金融市场的整体效率。信用交易机制以证券金融机构为中介,一头联结着银行金融机构,一头联结着证券市场的投资者,通过融资融券交易,引导资金在两个市场之间有序流动,从而提高证券市场的整体效率。因此,从信用交易机制的基本功能看,它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重要的资金通道,具有资金疏通性。

4.交易中存在双重信用关系。在融资信用交易中。投资者仅仅支付部分价款就可以买进证券,不足的价款则由证券公司垫付,而证券公司向投资者垫付资金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证券公司垫付部分差价款,是以日后投资者能够偿还这部分价款以及支付相应利息为前提的。这是第一层信用关系;另一方面,证券公司所垫付的差价款,按照一般的做法,来源于券商的自有资金、客户保证金、银行借款或在货币市场融资。这称为转融通,包括资金转融通和证券转融通。这种转融通的授信有集中和分散之分,在集中授信模式下,由专门的机构例如证券金融公司提供;在分散模式下,这种转融通由金融市场中有资金或证券的任何人提供。

目前我国已经正式开始融资融券交易的试点,从证监会出台的试点管理办法来看,还不允许证券公司进行转融通交易。证券公司若开展此项业务,只能以自有资金或证券进行。

三、融资融券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在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中,融资融券是股市最基本的业务之一。是现代多层次证券市场的基础。从短期来看,融资融券启动,是政府的一个救市措施,它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市场资金供应,增强市场流动性,活跃市场交易,暂时性稳定股价,为积弱积贫的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但是,在市场内外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融资的风险比较大,大部分参与机构可能会更为谨慎。

世界各国与地区融资融券推出对其市场的影响分析:

1.我国台湾。在融资交易开展前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台湾市场处于牛市中,阶段性波动也比较明显,而推出后的两年里市场处于调整市,波动有所加剧,而之后市场指数依然存在较大振幅,但市场的波动减少并趋于平稳。

2.印度。从整体上来看,无论是日内波动还是30日波动率,在融资融券交易实施后的短期内印度市场经过一次较大波动,指数也经历一次调整,但更长期来看,基本上指数波动与交易实施前相比,并没有明显的不同。

3.我国香港。我国规范卖空试验的推出是香港市场处于高点的时候,指数的下跌持续了一年的时间,但是前后一年相比,市场的波动程度基本没有加剧。而在更长期内,我们可以看到市场波动程度有所下降。

4.英国。在英国的裸卖空政策实施后,并没有加大市场波动,金融时报指数的增长更趋平稳,而交易量也随着指数保持着较稳定的增长。在英国这样的成熟市场中,卖空政策有利于市场有效性的进一步发挥,也有利于激发市场的活跃性

5.韩国。当时韩国市场处于下跌行情中,推出卖空后不久又遭遇了亚洲金融风暴,韩国综指波动加剧,但不能将责任归咎于融券,究其原因,市场波动加剧原因主要在于金融危机长期影响、韩国大量引入外国投资者入市、以及民众对股市的积极投资等因素。

6.新加坡。新加坡是较晚推出卖空机制的市场,时间是2002年1月7日,由中央托收公司作为证券借贷中介。新加坡在经过金融风暴的剧烈震荡后,可以看到在推出融券制度以来,海峡指数的波动率都保持在较低水平。

四、我国证券市场的融资融券机制应起到“股价稳定器”的作用

从长期看,应该是中国证券市场走向成熟的表现。融资融券的双向机制有利于证券价格的稳定,在一定程度起到“股价稳定器”的作用。当股票价格被高估时,投资者可以通过融券卖出股票,防止市场出现较大的泡沫;当股票价格被低估时,投资者可以通过融资为市场注入新的流动性,促使股票价格趋于合理,改变证券市场长期以来“低买高卖”获取利差的单边做多交易模式,提供了规避市场风险的工具。

1.完善证券市场交易机制,改变市场盈利模式,间接为市场提供流动性。融资融券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种创新交易方式,它的推出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赢利模式。由于我国股票市场目前没有卖空机制,投资者只有在股市上涨时才能获利,集体做多导致市场非理性暴涨,暴涨的结果必然是暴跌,市场在暴涨暴跌中轮回。在下跌趋势中,由于做空机制的缺失,投资者没有规避市场风险的工具,投资风险完全暴露,严重打击投资者的信心。融资融券则为市场提供了双向做空机制,使投资者的盈利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只要能够准确判断市场运动方向即可获利,无论市场处于上涨还是下跌过程。例如,某投资者预判某只股票在近期将下跌,他就可以通过先向券商借人该股票卖出,再在该股票下跌后以更低的价格买人还给券商来获取差价。因此,融资融券制度首先将我国证券市场单边盈利模式转变为双边盈利模式。其次,融资融券交易可以将更多信息融入证券的价格,为市场提供方向相反的证券交易活动,当投资者认为股票价格过高或过低时,可以通过融券卖出或融资买入,这有利于股票价格趋于合理。融资融券交易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放大资金和证券供求,增加市场交易量,从而活跃证券交易,增强证券市场的流动性;拓宽证券公司业务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证券公司自有资金和自有证券的运用渠道。

2.融资融券业务将改变投资者行为,丰富投资者结构,稳定市场。融资融券业务可以满足不同市场主体的投资需求和风险偏好,它既能够为风险偏好者提供放大操作、博取高投资回报的机会,也能够为风险厌恶者提供风险规避手段。这样将为投资者提供一种新的获利方式。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有在市场上涨的时候才能够获利。而目前在市场下跌的时候,投资者仍然也可以获利。这种双向交易机制的建立,加上机构博弈时代的到来,也有效地降低了单边投机市场走势出现的概率,为维护市场的稳定起到了作用。因而,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将激发投资者的参与热情。市场单边盈利模式为散户投资者参与股市提供了“搭便车”的便利。单边市场中只有在上涨中才能获利,这是任何人所熟知的公理,这也造就了当前行业研究员必须充分挖掘行业和股票上涨潜力进而极力推荐的研究模式,散户投资者也可以较为便捷地选择研究结论中极力推荐的股票。然而,当市场变为双边盈利时,不同研究员对信息的解读和判断可能差异较大,根据同一事实获得的结论也可能截然相反,由于唱空可以获利的现实刺激,此刻的“便车”已经变成具有两个方向。从国际经验来看,保险公司和社保基金更是整个证券信用交易市场中最为重要的借券方。因而,长期来看,市场将吸引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如养老金、保险资金等投资于A股市场,彻底改变我国市场缺乏长期投资者的现状。融资融券指的是两个相反方向的交易。融资指的是在市场持续走强的时候,投资者可以通过融入资金购买股票而放大获利倍数;而融券指的是投资者可以在市场持续下跌的过程中卖空股票再于低位平仓补回即可。

篇7

证券市场是社会经济的晴雨表,经济繁荣时证券市场的走势常常平稳而乐观。2006年我国证券市场结束了4年的熊市迎来了波澜壮阔的上涨行情。上证综合指数从2005年底的1161点,上升到2007年10月的6124点,这是一个毫无疑问的大牛市。但是证券市场常常有牛熊市的交替变换,经济繁荣与经济萧条也是在周而复始的发生,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股票指数从2007年10月16日的历史最高6124点至1800点,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就跌了70%,至2009年12月仍在3000点徘徊,大多市场投资者亏损过半,有的甚至达到三分之二,不管是散户还是机构都无法幸免,这给依靠传统经纪业务获取主要收入的我国证券行业以沉重打击,不少证券企业面临倒闭风险。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中国A股的暴跌与国际金融危机是有很大联系的。当漫长的经济萧条时期到来时,如何在全行业低迷危机的时刻实现平稳过度,为下一轮的经济高涨作好准备是我们此刻所要研究的重点。

二、盈利模式稳定性的分析

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我们明确,在现代金融环境和经济危机不断发生的大背景下,对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稳定性应作如下理解:

(一)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稳定性是一种相对的稳定

相对稳定是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在盈利能力受到外来因素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最初稳定状态或跃迁到一个新的稳定的有序状态,即使出现大的偏离,所产生的损失也会限定在预先设定的可容忍幅度内。

(二)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稳定性是着眼于动态的过程,包含着积极进取的内容

金融市场的经营环境是不断变化的,稳定的盈利模式强调的是盈利模式要适应市场环境和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不断地调整其经营策略,改善服务方式和技术,改善业务流程,提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而不是一成不变。如果证券公司消极保守,不能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不敢于创新,就会导致市场份额不断收缩,竞争能力不断削弱,甚至破产倒闭,盈利的稳定性就得不到保证。

(三)盈利模式的稳定性强调安全与效率兼顾

安全与效率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协调可以增强盈利的稳定性;如果不能使二者统一,那么盈利的稳定就无法真正实现。

(四)证券公司稳定的盈利模式强调在稳定的基础上求发展,并且发展不是一味无节制的扩张,而更应是在注重成本控制与收益基础上的战略发展

篇8

【关键词】光大证券公司 发展 存在的问题

一、增长动力依然缺乏

首先,会计控制制度存在漏洞:光大证券公司作为一家挂牌公司,特别是分支机构和财务岗位职责分工并不十分明确,在员工绩效考核和财务产品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并在部门支出和收支审批和控制方面都非常严格,事前会计控制,在控制和控制后是没有用的。这样的控制环境,很容易导致一个更严重的道德风险管理。

其次,内部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因为我国证券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和未对上市证券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提出了强制性要求,只要求挂牌公司监事会独立意见披露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此外,没有其他要求。同时,我国《证券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未对证券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信息披露的内容明确规定。根据相关规定,监事会报告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主体,这将导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承担任何责任。

最后,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还不完善:股票上市公司在光大证券的过程中。在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是对行业和其他公司、法律法规的简单再生产,而不是对公司独特的经营环境的考虑,并由于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其执行情况并不十分理想。

二、业务拓展不足

首先,中国光大证券公司业务发展的国际比较而言,公司的业务发展主要体现在业务的多元化、差异化和国际化程度。业务多样性比较。目前,证券公司,其从传统型向模型和扩展业务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以中冠集团为例,其营业收入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利息、股息收入,王冠公司持有股票分红和提供短期贷款利息的资本;销售佣金收入来源和上市证券的交易,交易的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和场外交易;自营收入是股票、债券、外汇掉期、衍生工具的交易和投资收入。

其次,企业的分化程度。光大证券公司不仅是单一类型的业务规模和业务范围的机构,业务更集中于传统的承销、经纪和自营交易,服务性差异化程度低,券商承销能力和无多大区别,券商佣金率是一样的,一般缺乏独特的市场定位。外国证券公司不是,他们在业务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也充分利用其独特的优势,专业方向发展。公司一般都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往往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确定经营方向,逐步形成自己的业务优势和业务专长。企业国际化程度之比较。从世界的角度看,自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国际经济自由化和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西方大型证券公司纷纷进入国际市场,纷纷在海外广泛设立分支机构,增加全球化、业务多元化和国际化程度。随着大量海外机构的建立、海外业务的大规模扩张,许多公司纷纷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全球业务的管理与协调,使国际业务取得了惊人的发展。

三、内部治理机制不健全

首先,光大证券公司的股权过于集中:通过对证券公司股权分配的观点过于集中,102家证券公司的股权结构是证券公司持股比例超过9%,最高的是100%,28%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的五,而多数发达国家的股权结构相对分散,如美国证券市场的统计,前十名美国证券公司的持股比例不超过5%,加权平均数为十家证券公司五大股东的比例,这显然可以看到,中国的证券公司明显的缺点,股权过于集中。光大证券公司作为中国证券行业的知名公司,有这样一个自然的缺点。

其次,光大证券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和随意性,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之间的职责分工不明确。董事长和总经理的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组织结构不体现,虽然公司拥有最完善的监事会、董事会和管理层,但由于产权结构的结构,由于该国已经导致了国有资产所有者的缺位,在复杂的原因导致监事会职能的过程中,公司的资产管理者被削弱甚至不存在,不真正发挥制衡作用。

最后是,公司内部管理模式效率低下:光大证券公司是一种典型的“营销型”组织结构,从总裁到部门经理一般都配备五到六。这种模式有一个明确的分工,组织严密的优势,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最低层次是根据市场环境、企业和投资者的具体需要做出独立决定的;中间层主要负责内部协调和信息传递。目前,这种“传销”的组织结构不适应中国光大证券公司和证券公司的规模。从全球来看,国际上一些知名的证券公司的“扁平化”的组织实施最潮流,如美林基本上是和客户类型根据业务部门的交易师与客户需求的多样化,综合服务的需求。

四、盈利模式存在缺陷

首先,收入结构失衡:中国光大证券公司在经营收入结构上,严重依赖于经纪业务收入,而来自投资银行的收入和自营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很小。而从披露的信息显示,证券公司的收入结构构成主要是投资银行、交易收入、券商、资产管理,以及业务收入比例接近,反映了不同来源的外资证券公司,在收入结构上有明显优势。相比之下,光大证券公司的业务内容很简单,单一。

其次,传统的单一盈利模式、盈利波动性:光大证券公司的证券业务可以概括为基本流程,传统渠道业务。经纪业务主要依靠投资者的交易渠道交易席位;投资银行业务主要是通过发行证券承销业务和分销渠道,简化项目合同、文件的生产、分配和使用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将保持沟通和资产管理和自营业务的业主和投资者的方法,二级市场收益的帮助。在这种模式下,利润、利润和股票市场的上升和下跌都表现出高度的相关性,盈利状况也不稳定,尤其是在市场下跌的市场,缺乏有效的方式来拓展业务收入。

最后,利润观念落后,成本控制缺乏:光大在有利可图的思想观念相对落后、经纪业务为例,经纪业务一直交易通道为核心,为投资者提供现场服务,辅以信息咨询,随着网络贸易的发展,大量减少,但券商“坐商“模式不是特别及时的进步,显然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经纪业务是由业务部门分散的业务模式,没有集中的电子交易系统,重复投资造成了大量浪费,增加了公司的成本。

篇9

〔关键词〕REITs;房地产行业;融资渠道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文

章编号:10084096(2015)05003206

一、引言

长期以来,房地产行业一直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因为该行业不仅对国民经济中的其他行业(如钢铁和水泥等原材料)具有较强的带动效应,而且还具有消费和投资双重功能,所以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然而,由于房地产行业投资规模往往较大且通常具有不菲的价格,使得绝大多数中小投资者对该行业虽表现出极大的投资热情却止步于较高的投资额度。为解决这一矛盾,美国国会于1960年立法通过的《不动产投资信托法案》正式推出了房地产投资信托资金(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简记为REITs)。具体而言,REITs是以信托方式集中投资者的资金,进行公寓、购物中心和办公大楼等各种类型房地产的投资,信托后的REITs可在证券市场挂牌交易,买卖方式和股票相同,于是投资者所获得的收益既包括投资房地产所获得的分红收入,又包括买卖REITs份额所获得的溢价收入。由此可见,REITs通过在证券市场交易,完全打破了房地产是不动产的思维,使房地产交易变得更加具有流动性,同时又将大额房地产项目的投资通过信托基金方式划分成小额投资单位,从而让众多以房地产为投资对象的中小投资者通过较小的投资额便可获得投资大型房地产项目的机会,使房地产不再只是大型投资机构和资产雄厚的投资者才能参与投资的行业。

REITs一经推出便受到广泛关注,在世界范围内快速蔓延。特别是在亚洲地区,近些年来REITs市场的发展速度较为迅猛,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国家或地区纷纷推出自己的REITs产品或类REITs产品,并在全球REITs市场中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如澳大利亚推出的LPTs(Listed Property Trusts)是最类似于REITs的不动产投资信托产物之一,目前,澳大利亚的LPTs市场已经发展成为全球市值第二大房地产投资信托市场;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的REITs数量和资产规模也均排在世界前列。总之,REITs已被大多数投资者视为除股票、债券和现金之外的第四类资产。中国之前曾经多次尝试推出REITs产品,但鉴于证券市场的运行机制尚未健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等相关法律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中国的REITs产品一直未曾真正意义上推出,部分成立的不动产信托基金只能投资国外的REITs市场,如诺安全球不动产、鹏华美国房地产、嘉实全球房地产和广发美国地产指数基金是目前国内投资海外REITs市场的四只专业基金。此外,中国房地产行业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便是筹资渠道较为单一,基本上依赖于商业银行的贷款,一旦国家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房地产行业便首当其冲,最早进入“寒冬”期,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而REITs通过在证券市场进行交易可以拓宽房地产企业的筹资渠道,因而国内呼吁推出REITs产品的声音越来越高。2015年4月29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披露,万科与鹏华基金合作的“鹏华前海万科REITs封闭式混合基金”已于4月22日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受理[1],并于6月26日发行,7月6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从而开启了中国公募REITs的破冰之旅。

考虑到美国REITs市场的发展历史较为久远,其发行的REITs产品种类、数量和资产规模在全球市场中居于主导地位,可以说,美国REITs市场是全球REITs市场的缩影,并且美国REITs市场的运作模式和制度设计也相对较为成熟,因而能够对中国REITs市场的发展提供很多借鉴之处。基于此,本文首先对美国REITs市场的发展现状、发行方式、运作模式和盈利模式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REITs市场的发展路径。

二、美国REITs市场的发展状况

若想了解美国REITs市场的发展状况,必须熟悉美国REITs市场在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法案及内容。美国国会1960年通过的《不动产投资信托法案》确定推出REITs后,又陆续出台了多项法案来支持REITs市场的发展,这些法案及内容主要包括:1976年出台的《税收改革法案》允许REITs在原有信托模式的基础上以公司的形式成立;1986年美国国会通过的《税收改革法》不仅给予REITs以税收优惠,而且扩大了其经营范围;1997年制定的《美国1997年纳税者减免法》取消了股东资本所得的应纳税义务,废除了REITs的非长期持有资产的销售收入不得高于总收入30%的规定,这样便确定了REITs的避税功能,即REITs在企业层面不需交税或少交税,同时也对REITs的房地产转让环节给予税收优惠,投资者仅需在个人收益层面缴纳个人所得税,这样便避免了重复征税[2];2005年美国国会又通过法案将REITs产品推荐为企业年金、社会保障资金、退休基金和保险基金的投资产品,进一步加快了REITs市场的发展速度。本文从美国REITs市场的发展现状、发行方式、运作模式和盈利模式四个角度出发,对美国REITs市场的发展状况进行梳理和总结。

1美国REITs市场的发展现状

首先,从REITs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以美国公募REITs为例,截止到2013年底,美国共有202只REITs公募基金,资产规模高达6 70334亿美元,约占全球市值的3/4。1971―2013年美国公募REITs数量和资产规模的变动趋势显示,20世纪90年代之后,美国REITs市场的资产规模开始呈现出指数式的增长趋势,而在此之前的资产规模增长较为缓慢,《美国1997年纳税者减免法》所确定的REITs的避税功能是日后REITs市场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2006―2008年REITs的资产规模有所下降,主要是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当时美国房地产行业是遭受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2009年之后,美国逐步摆脱次贷危机带来的阴霾,REITs市场的资产规模又开始呈现出指数式的增长趋势,并且增长速度要高于次贷危机发生前的水平。1995―2008年公募REITs数量总体呈现出减少的趋势,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是主要是因为该段时间内美国REITs市场大量出现并购案件,许多规模较小的REITs被兼并或在次贷危机中破产,2009年之后,公募REITs数量又呈现出增加的趋势。总之,美国REITs市场近几年的发行规模不断扩大,而随着美国经济的逐渐复苏,这一增长趋势在未来仍将持续下去。

其次,从美国REITs市场的主要投资物业类型来看,几乎涵盖了房地产领域中从大型购物广场到小型单身公寓等各种物业类型,REITs产品也相应地分为购物中心REITs、写字楼REITs和公寓REITs等。美国REITs所投资的物业类型多种多样,但主要集中在公寓、区域商场和医疗健康物业三种类型,其市场份额分别为13%、13%和12%,这三种物业类型的特点是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如公寓、区域商场的租金收入和医疗健康物业的营业收入等,从而能够保证REITs产品获得稳定的收益率。而美国REITs所投资较为冷门的物业类型主要是独栋出租别墅和建筑屋等,这些物业类型的REITs市场份额不到1%,所具备的典型特征是收入来源不稳定,因而无法保证REITs产品收益率的稳定。总之,美国REITs所投资的物业类型基本能够产生稳定的收入来源。

最后,从美国REITs市场的收益率表现来看,长期而言,REITs具有较高的收益率,表现要好于其他投资品种。1989年至2013年11月权益型REITs市场的收益率、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收益率和罗素2000指数的收益率显示,权益型REITs的期间累计回报率高达1 01624%,远远超过标准普尔500指数的累积超额收益率75230%和罗素2000指数的累积超额收益率85643%,虽然1995―2002年权益型REITs的收益率略低于标准普尔500指数和罗素2000指数,其余时间均显著高于这两类指数,尤其是在2009年之后,权益型REITs的收益率的增长速度要高于标准普尔500指数和罗素2000指数的收益率的增长速度,由此可以断定投资REITs市场会获得较股票市场更令人满意的投资回报,正是在这样的回报刺激下,未来REITs市场必定会继续蓬勃发展。

2美国REITs市场的发行方式

与股票等金融产品类似,美国REITs在募集资金时,可以选用的发行方式主要分为公募上市型(Public Listed)、公募非上市型(Public Nonlisted)和私募型(Private)三种类型,目前通过这三种方式所募集的资金份额在资金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5926%、2963%和1111%,即公募型REITs的发行方式在美国REITs市场中居于绝对的统治地位,约占美国整个REITs市场份额的90%,当然这主要也是由公募型REITs的特点所决定的。因此,为明确公募型REITs缘何如此流行,需对REITs的这三种发行方式进行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所示的三种发行方式的比较结果可知,公募型REITs在以下方面都有极大的优势:第一,从总体特征来看,公募型REITs需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进行注册;而私募型REITs并未注册,与私募型REITs相比,公募型REITs更能保护投资者的相关权益。第二,从流动性来看,公募上市型REITs有最低的流动性标准,可以保证REITs产品交易的流畅性;而私募型REITs的股票赎回程序通常具有一定的限制,不利于交易的顺利完成。第三,从交易成本来看,公募型REITs具有明确的收费标准,可以让投资者事先明确交易成本,方便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而私募型REITs的收费标准并不明确,多视公司情况而定,给投资者进行决策时带来诸多不便。第四,从最低投资额来看,公募上市型REITs的入门门槛较低,仅需1股便可参与到REITs产品的投资之中;而私募型REITs的入门门槛相对较高,会将部分小额投资者拒之门外。第五,从董事独立性来看,公募型REITs要求设立独立董事,便于对所筹集资金的运作加强监督管理;而私募型REITs则没有相关规定,因而所筹集资金的稳定性相对较差。第六,从公司管制来看,公募型REITs有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进行约束,从而避免了基金公司利用所筹集资金从事非法交易,影响产品收益的安全性;而私募型REITs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和约束,基金公司为追求高额收益率可能利用所筹集资金进行非法交易,使得投资具有较高风险。第七,从信息披露要求来看,公募型REITs要求向公众披露年报和季报等相关信息并报送证监会,这样便有助于投资者及时了解REITs的经营状况,方便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而私募型REITs对于信息披露则没有相关规定,从而无法指导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第八,从表现评价来看,公募上市型REITs有独立的业绩评估标准,可以让投资者对REITs的经营业绩一目了然;而私募型REITs却没有独立的业绩评估标准,因而投资者将很难确切了解REITs的经营状况。

综上所述,公募型REITs在诸多方面均要优于私募型REITs,因而市场中公募型REITs占据极大的市场份额。当然,私募型REITs仍然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是因为该种类型下的REITs虽具有一定的风险,但收益率要高于公募型REITs。

3美国REITs市场的运作模式

美国REITs市场的运作模式主要体现在REITs的组织结构方面,目前,REITs的组织结构主要有公司型、契约型和有限合伙型三种。其中公司型REITs是以《公司法》为基础设立,通过发行股份筹集资金并投资于房地产项目,本身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2]。美国REITs市场基本以公司型组织结构为主,其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公司型REITs的投资者既是基金份额的持有人,可以获得一定的投资收益,又持有公司的股份,因而是公司的股东,享有股东所享有的一切权益,即通过出席股东大会和选举董事会成员等方式参与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而且发起人既可以自己管理基金,也可以从外部聘请投资管理公司进行基金的投资管理,通过所投资的房地产项目可以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和利息收入。

除公司型的组织结构外,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REITs以契约型的组织结构为主。契约型REITs是以《信托法》为基础,根据当事人各方订立的信托契约,由基金发起人发起,公开发行基金凭证募集投资者的资金而设立的房地产投资基金,其组织结构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契约型REITs的最大特点是基金本身不是一个有法人地位的公司,仅仅属于一种金融产品,由投资者(委托人)委托信托公司(受托人)对房地产项目进行投资。

REITs的第三种组织结构是有限合伙型,该类型主要依据《合伙企业法》成立,由有限合伙人和普通合伙人构成。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且负责企业日常运营管理,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责任,且不参与企业日常运营管理。目前,市场中有限合伙型REITs的数量较少,而且主要基于《合伙企业法》成立,并未形成市场主流。

4美国REITs市场的盈利模式

美国REITs市场的盈利模式主要表现在REITs获得收益的方式和途径上,通常情况下,REITs市场的盈利模式可以分为权益型(Equity)、抵押型(Mortgage)和混合型(Hybrid)。其中权益型REITs是指直接拥有并日常运营管理房地产物业,收入主要来自于将这些物业出租获得租金以及资产增值带来的收益,是REITs中最主要的投资类型。美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方案》规定,只有当总利润的75%以上来自被动性且与房地产有密切关系的租金、房地产抵押投资的利息或投资其他REITs所获得的分配收益时,才称之为权益型REITs。由于权益型REITs利润来源于租金收入,能够提供更稳定的长期投资回报,因而权益型REITs所占比重最高,美国超过90%都属于权益型REITs。抵押型REITs是以募集资金向银行购买房地产抵押支持证券(MBS)或直接将募集资金贷款给房地产开发商,其收益主要来源于贷款利息,由于其类似债券等固定收益产品,因而受市场利率影响比较大,目前,美国抵押型REITs的市场份额不到10%。混合型REITs是权益型和抵押型的结合体,既投资于一系列物业资产并运营管理收取租金,又从事房地产抵押贷款业务,混合型REITs已于2010年12月从市场上消失。1991―2013年美国REITs中三种盈利模式的规模变动情况显示,权益型REITs的受欢迎程度远远高于另外两种类型,尤其是2009年之后,已基本寻觅不到混合型REITs的市场份额,且权益型REITs的增长幅度要大于抵押型REITs,充分说明权益型REITs的盈利模式是REITs市场中所采取的主要盈利模式。

三、中国REITs市场的发展路径

前文概括了美国REITs市场的发行方式、运作模式和盈利模式,目前,美国REITs市场主要通过公募方式进行资金募集,且REITs的运行方式主要采取公司型的组织结构,而盈利模式主要表现为权益型REITs。经过多年发展,美国REITs市场的制度及运行机制已较为成熟,应用这些发行方式、运作模式和盈利模式较为游刃有余,中国作为新兴国家,资本市场远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可以借鉴美国REITs市场的一些运行机制,但不能完全照搬,必须结合中国国情来推动REITs市场的发展。本文结合中国资本市场的特点及相关的法律制度,对照美国REITs市场的运行机制,提出中国REITs市场的发展路径。

1发行方式的选择

美国发行REITs的方式以公募型REITs为主,考虑到中国证券市场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中的投资避险工具比较匮乏,因而任何一种新型金融产品的推出,其首要任务是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而通过之前的比较可知,公募型REITs在受规章制度的约束方面优于私募型REITs,也就是说,公募型REITs较私募型REITs更能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因而在选择发行方式时,中国REITs应以公募型筹集资金。

2运作模式的选择

美国REITs市场的运作模式主要以公司型为主,而公司型REITs通常是先成立房地产企业,再通过上市实现退出。其他国家和地区多采用信托型REITs,这类REITs是先设立资金计划,再募集资金投资具体项目。可见,公司型REITs和信托型REITs在法律依据、主体资格、融资渠道、投资者地位和权利追索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仍不适合构建公司型基金,若采用公司型REITs的组织结构将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则明确赋予了信托型REITs的法律地位[3]。由于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约束,中国若发展REITs市场,则应当以信托型REITs的运作模式为主。

3盈利模式的选择

美国REITs市场的盈利模式主要以权益型REITs为主,由于采用权益型REITs可以直接对物业进行收购,操作手续比较便捷,同时还能得到稳定的租金收入,风险相对较低。而且通过收购持有物业的股权可以避免房地产的过户问题,降低税费成本,防止重复征税。美国REITs在1997年后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与它的避税功能密切相关,因而中国在发展REITs的盈利模式时,可以主要采用权益型REITs。

综上所述,“公募型+信托型+权益型”REITs是中国发展REITs市场的最佳路径。需要注意的是,为保证中国REITs市场未来能够健康平稳发展,还需要一些配套的制度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架构;发展信托登记制度和税收制度,对于通过信托登记的REITs要避免双重征税;做好房地产评估和基金定价工作;发展有能力的资产管理公司管理好信托资产;解决REITs的上市流通途径问题;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培养专业化的REITs投资机构和人才,为中国REITs市场的发展注入活力。

四、总结

房地产行业是绝大多数国家的支柱产业,但以往对房地产的投资仅限于部分大型投资机构和资产雄厚的投资者,绝大多数中小投资者虽表现出极大的投资热情却止步于较高的投资额度。REITs的推出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使得广大中小投资者即便资金有限也能够投资房地产行业。中国之前曾经多次尝试推出REITs产品,但鉴于证券市场的运行机制尚未健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等相关法律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中国的REITs产品一直未曾真正意义上推出。此外,中国房地产行业如今面临的最大难题便是筹资渠道较为单一,基本上依赖于商业银行的贷款,而REITs的推出不仅可以拓宽房地产企业的筹资渠道,更能丰富金融市场中的投资产品,在国外REITs已成为除股票、债券和现金之外的第四类资产。目前,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所受理的“鹏华前海万科REITs封闭式混合基金”已于2015年7月6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从而使得REITs再一次受到广泛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以发展相对较为成熟的美国REITs市场为例,对其发展现状、发行方式、运作模式和盈利模式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REITs市场的发展路径,即“公募型+信托型+权益型”REITs。

参考文献:

[1]王小明首只公募REITs破冰万科商业艰难的一步[N]中国经营报,2015-05-09

[2]QDII基金研究:REITs基金及其投资价值简析[EB/OL]http://fundeastmoneycom/news/1680,20140314368327433html

[3]唐真龙蔡概还:中国REITs应以信托型为主[N]上海证券报,2007-11-13

[4]施建刚,严华鸣REITs发展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建筑经济,2007,(S1):39-42

[5]薛环宇,杜晓军,张涛境外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2):107-111

篇10

从公司公布财报之后,公司股价便大幅下挫,跌幅为11.70%,并不断创出新低。相对于上市之初的最高价,股价已然跌去一半。显然投资者对公司上市后的表现不太满意,而这也反映了投资者在上市前对于公司发展的过高期待。

模式之殇

Facebook作为社交网站的领航者,从2004年上线至今,就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发展。2012年5月18日,Facebook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但是出乎投资者意料的是,在上市前做足宣传,赚足了眼光的Facebook最后的收盘价为38.23美元,较发行价仅小幅上涨0.61%,其后的走势更是让人大跌眼镜。

对于上述结果,主要的解释是投资者对公司发展前景和盈利模式的担忧导致其股价表现不佳。目前Facebook的盈利渠道主要有网络广告、增值服务和第三方应用程序(App)服务,最后一点是Facebook正在大力发展的方向。

然而,它在这方面的投资才刚刚启动,而且还面临着来自苹果的App Store、Google的PlayStore及其他应用商店的竞争。Facebook在这一块的投资是否能取得预想中的成功还有待时间的检验。我们知道,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找到一种可持续的盈利模式,上世纪末,互联网公司接连倒下就是因为它们的利润太少甚至很多都是一直亏损的。

然而上面的因素并不足以解释上市后的股价表现,毕竟Facebook盈利模式的隐忧并不是上市后才形成的,更不可能在短短几个月内发生实质性逆转。对投资者来说,这样的解释除了让自己面对亏损的账户时有一点点安慰外,并不能让自己下一次的投资业绩变得更好。

上市“浓妆”卸去

事实上,Facebook的股价腰斩并不是个例。国内外大量实证研究表明,次新股在IPO后一年内的市场表现总体上要弱于类似的非IPO公司。这一普遍现象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尤其需要投资者注意。

首先是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影响。现代行为金融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的心理偏见深刻地影响着股价影响。在Facebook案例中,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恐怕就是所谓的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在资本市场中,该效应意味着指当人们需要对公司进行估值时,会将某些特定信息作为起始值,并像锚一样制约着最终的估计值。

这些起始值可能来源于个人的经验,他人的建议,媒体的传播等。在IPO之前,上市公司也会出于自身的利益而对于一些突出的方面刻意渲染,比如Facebook的“全球第一社交网站”地位,中国石油的“亚洲最赚钱公司”标签等。这些事实的描述也许没有错,但问题是它们仅仅是公司估值中的一个因素,有时甚至是负面因素。当IPO的喧嚣过后,投资者就不得不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现实。

其次,公司往往会根据市场及自身的发展状况选择上市时机。这种状况通常表现为市场热度比较高,投资者的情绪乐观,公司无论是业务还是财务业绩都处于快速成长的通道。

然而这种良好的状况并不一定具有持续性,一旦市场形势发生改变,IPO公司的股票就将遭受被抛售的命运。Facebook最近一年多的财务业绩正鲜明地表现了这一点。公司去年的营收增长将近70%,上市后的增长率却迅速下跌,投资者的失望背后反衬的是公司的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