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重难点范文

时间:2023-12-25 17:45: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体育教学重难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体育教学重难点

篇1

关键词:圆周运动;向心力;实验;探究;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3-0042-3

圆周运动是高中物理重要的物理模型,是物理教学的重点,其中,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部分是教学的重难点。找出五版本物理教材在圆周运动的处理上的异同,根据学生实际,整合各版本的素材,进行教学资源的二次开发,设计自己的教学思路,对重、难点的突破能起到有益帮助。

1 编排位置比较

五版本都把圆周运动编排在必修2中。鲁科版[1]先安排了功与能部分的学习,然后是抛体运动,接着在第4章才是圆周运动的内容。粤教版[2]、教科版[3]、沪科版[4]三个版本都是在第一章学习抛体运动后,第二章安排了圆周运动的内容,单独成章。人教版顺序和粤教、教科、沪科一样,但是把圆周运动和平抛等编排在《曲线运动》一章中[5]。

五版本最大的差异是鲁科版把圆周运动放在功、能之后,这样编排的好处是:第一,学生在学习圆周运动时,增加了从功能关系的视角来分析圆周运动问题,而不是单一从力与运动的视角,这会让学生对圆周运动的认识更深刻;第二,必修1中学生在第四章刚学习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学习了力的瞬时作用效果是产生加速度,改变运动状态,在必修2中学习功、能,学习力在空间上的积累,从认识事物规律的视角看,和必修1很好衔接。不足是:第一,功、能部分的内容较难,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的掌握情况要差于曲线运动部分;第二,鲁科版的安排使得在功、能的学习中不能涉及到曲线运动,使得功、能的“适用范围”在初学阶段只局限于直线运动,这样可能会导致部分学生认为功、能部分中的定律、公式只适用于直线运动,一旦产生这样的错误认知将很难纠正;第三,在学生没有学过曲线运动就学习功、能会导致功、能部分的定律推导受到局限。如,探究重力做功的特点,需要比较“物体沿斜面滚下、竖直向下、沿曲面向下3个不同的路径下落相同高度,重力做功一样”后得出结论,缺少曲线路径得出的结论会大打折扣。

2 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的编排思路

2.1 两种编排思路

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是重点、难点,五版本教材在编排上可以分为两种思路。思路一,先推导出向心加速度的公式,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向心力大小的表达式,再由实验来验证向心力大小的公式,这一思路是“从结果追溯原因”。人教版、沪科版采用这一编排思路。思路二,先由实验得出向心力大小的表达式,再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向心加速度的公式,这一思路是“从原因推导结果”。粤教版、鲁科版、教科版采用的是思路二。

2.2 两种编排思路的对比

两种思路中,对学生的要求有所不同。思路一,推导向心加速度数学表达式是难点,对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思路二,在实验探究之前要求学生先体验、猜想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然后采用精确的实验探究才能得出,这对学生在猜想和实验探究环节的要求较高。两种思路中,思路一侧重理论探究,思路二侧重实验探究。

两种思路对学生要求的侧重点不同,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教学。建议:采用实验探究得出向心力大小的表达式之后再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到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把物理课堂的重心放在实验探究上,让学生学习过程留下更多探究的痕迹。数理推导过多,枯燥、繁杂的推理会让学生失去兴趣和信心。数理基础较好、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课后推导向心力的表达式。

3 五版本实验方案比较

五版本在探究向心力大小时都分定性体验及定量探究(或验证)两个环节,都给出了体验及探究向心力大小表达式两个实验方案。但实验器材、方案的选取各有特色,各有优势。不同的实验器材,不同的实验方案,决定了探究效果的不同和学习体验的差异。

3.1 定性体验向心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五版本体验向心力大小的实验如图1至图5所示。各版本实验的共同点是取材简单、操作容易,学生实验后都可以获得较好的体验,但也有差别。

差别1:粤教版、教科版是让小球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人教版、鲁科版、沪科版中小球(小物体)在空中水平面上运动,由于小球(小物体)受到重力和细线拉力的作用做圆周摆运动。粤教版、教科版中细线的拉力提供向心力,而人教版、鲁科版、沪科版中重力和细线的拉力提供向心力。

差别2:人教版、粤教版、教科版、沪科版是直接通过手拉感受细线的拉力,从而体验向心力,而鲁科版是通过细线的另一端栓的金属螺母的状态来“感受”向心力的变化。前者的体验更直接,效果更明显。

差别3:实验操作要求有区别。人教版要求手握绳结A、B让小球每秒转1圈,手握绳结B每秒转两周,感受向心力的大小。这实现了在质量、角速度相同的情况下改变半径,以及在半径、质量相同的情况下改变线速度,从而感受向心力的变化,但缺少在半径、角速度(或线速度)相同的情况下改变质量的比较,不够全面。粤教版的实验可以引出向心力的概念、方向,以及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与线速度大小的关系,但没有体现控制变量法,不能体验到向心力的大小与质量、角速度、半径等因素有关。教科版要求体验“拉力的方向怎样?减小旋转的速度,拉力怎样变化?增大旋转半径,拉力怎样变化?松手后,物体还能维持圆周运动吗?换一个质量较大的铁球进行实验,拉力怎样变化?”通过这些操作学生可以体验到向心力的方向、效果,也能明确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后面定量探究奠定基础。鲁科版要求“依次改变轻小物体的质量、转动的角速度、转动的半径”,观察螺母的运动状态,感受向心力。沪科版,“改变小球转动的快慢或线的长度或球的质量,感受向心力的变化跟哪些因素有关。”教科版、鲁科版、沪科版都体现了控制变量法,思路清晰,学生获得的体验会更丰富。

3.2 定量探究向心力大小

五个版定量探究向心力大小的实验装置如图6到图10所示。

人教版、粤教版的实验装置简易,取材容易,实验成本低。教科版、鲁科版、沪科版的向心力演示仪,是实验室装备器材。

人教版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向心力大小表达式之后通过该实验验证表达式。人教版虽实验成本低,但操作困难,计算复杂。小球沿纸面上某个圆周运动,受空气阻尼,其运动的快慢、半径都会逐渐变化,所测周期或线速度不准。测量合力mgtanθ比较麻烦。

粤教版操作难度更大,实践中学生成功概率较小,且该实验不能很好地实现定量探究,还只是停留定性探究的层面。

教科版、鲁科版所用实验装置都能实现有限的定量探究,探究时只能让变量成倍数关系。小球质量、半径相同,角速度不同,得到:F正比ω2;小球质量、角速度相同,半径不同,得到:F正比R;小球半径、角速度相同,质量不同,得到:F正比m,综合后得到向心力的公式。

沪科版则能实现充分的定量探究。实验中半径、向心力大小可以从显示窗读出,转速可以通过时间t内转速指示灯闪烁次数算出。转速、质量、半径大小都可以调节,探究数据更具有一般性,更具说服力。

教学中,建议先让学生通过定性实验探究体验向心力的方向、作用效果、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后续定量探究指明方向,可借鉴教科版的定性探究方案。没有实验为基础,要让学生直接猜想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一定难度。在定量探究实验中,建议采用沪科版的实验器材和方案。

4 从特殊到一般

4.1 从匀速圆周运动到圆周运动

在探究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的大小后,粤教版、教科版、鲁科版明确指出:对非匀速圆周运动,利用公式求质点圆周上某时刻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必须用该点瞬时速度的值。人教版通过实例分析了变速圆周运动,并把力分解在切线方向和指向圆心方向,提出了向心加速和切向加速的概念。

4.2 从圆周运动到曲线运动

从圆周运动到一般的曲线运动,人教版、教科版都做了相应介绍。人教版是在正文部分,教科版是在课后拓展栏目《课外阅读》介绍处理一般曲线运动的方法:把物体沿任一曲线的运动看成是物体沿一系列不同半径的小段圆弧的运动,如图11、图12所示。学生在处理一般曲线运动瞬时速度的方向时,不知道该怎么画切线方向,把圆周运动推广到一般曲线运动之后,学生的困惑得到解决,且体会了人类认识事物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

5 圆周运动与人类文明

粤教版介绍了《天工开物》中记载的牛力齿轮翻车和汉代古墓壁画上的古老纺车。教科版编排《圆周运动与人类文明》一节的选学内容,分别介绍了圆周运动与古代文明――钻木取火、陶器制作、车轮发明、机械能的利用(水磨、水碓、水碾、水车),圆周运动与工业技术,圆周运动与科学实验,圆周运动与文化生活等。

建议整合各版本素材,适当补充一些从古代到现代的与圆周运动有关的人类文明,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体验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和历史厚重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若能以此为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则更能增强学生的体验。

参考文献:

[1]廖伯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2[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66―84.

[2]保宗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28―39.

[3]陈熙谋,吴祖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2[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0―40.

篇2

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技能课之中的应用,不但有利于学生准确快速地掌握体育技巧的重难点,同时还能避免学生在运动中受伤的现象。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组织中,为教导一套体育动作,教师经常需要进行反复示范讲解,而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可能无法完全掌握。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多媒体的条件,并收集相关视频与动画资料,将原来较快的体育动作进行慢动作分解,并进行反复地回放等,有利于学生在反复观看进行揣摩把握,领会动作的要点。此后,教师再带领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真正落实体育动作,从而实现了体育技能教学方面的效率提升。例如在广播体操的动作时,教师就可以先播放广播体操的视频,之后再进行每一节动作的慢速回放与分解,并在轻松愉快的教学音乐中带领学生做具体的动作,从而促进学生较快掌握广播体操。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一边看视频,一边跟着老师做动作,有利于发挥其主体作用,激发其热情。再例如在跳远的教学之中,由于其起跳,空中停留,落地等各个阶段的动作很快,学生很难快速掌握。这时,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跳远的动画,学生就能对跳远动作有一定掌握,从而也避免出现受伤的现象。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终身体育理念培养中的应用

在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在教授学生体育技能与知识的同时,更应该促进学生树立体育锻炼,终身体育的意识,从而促进身体素质的不断提升。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之中,教师只能通过不断向学生强调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来促进其体育意识的建立,但却很难使小学生真正养成锻炼习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借助音乐、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对体育锻炼进行生动形象的展示,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去了解体育锻炼。同时,由于当前网络资源的共享性与便捷性,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在网络中搜索观看体育比赛,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建立终身体育的理念。此外,通过让学生自主制作与体育有关的小卡片或小课件,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来增强小学生对体育的关注,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爱等。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师水平提升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之中的应用与发展,体育教师也应注重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改进,有利于实现对学生更好的教导。通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网络之中积极搜索与小学体育教学相关的各种知识,例如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和扩展资料等,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实现体育课堂的内容丰富与扩展。同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在网络上与其他体育教师进行相互交流,并积极借鉴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从而有利于体育教师水平的共同提升。

四、总结

篇3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体育课程; 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100-001

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现代教育技术促使转变传统观念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把感知、理解、巩固、运用融合为一体,改革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法,把复杂的东西变为简单的,把抽象的事物化为具体的,把时间和空间放大或减小。

1.体育教师要转变观念。对于体育来说,一般人认为,体育课就是去操场、到室外活动,现代信息技术与体育两者根本联系不上。体育老师要武装一下自己的大脑,加强一下理论学习,同时研究好本门教材,加强学习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运用,将体育课上一些抽象的事物以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要转变观念。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发展自己的优势项目。如:乒乓球、足球、排球、健身操等,可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一些动作要领和整套的动作组合,也可以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寻找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然后根据自己的特点加强训练,增强自身的体质,增加自己的学习兴趣。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现代教育技术的直观性有利于小学体育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在以往的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教学中,抽象的知识往往以语言描述为主,即使使用一些挂图、模型等直观手段也显得较为呆板。多媒体课件可利用二维、三维等空间的设计,全方位地剖析难点,化难为易,使看不见、摸不着的生理现象变得生动形象,加快了学习速度,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因此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它能有效的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是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充分显示出来,调动小学生的知识功能,为突破难点创造出良好的条件。例如跳远有哪几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有哪些注意点等,请学生看完后回答。这样既能抓住重点,又容易突破难点。这样教学,既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又能帮助小学生建立起协调配合的概念。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这一新生事物在学生的眼中是新鲜好奇的象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实质上是给学生一种新异的刺激,目的在于诱导学生对新异刺激的探究反射,换句话说,就是采用新颖的教法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篮球基础配合前,我先带领学生去多媒体教室观看一段大型的篮球比赛以及球员们一些优秀的配合动作和步伐,这样,同学们的兴趣就一下被激发起来了。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培养小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为今后学生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但现今的学校体育教学只是在课堂上进行,教师传授的知识是有限度的,如何提高学生健康知识的储备,便成为现今需要解决的问题。现代教育技术集音、像、动画于一体,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创造力方面,具有与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如观看集体项目比赛时,体育教师在讲授游戏的同时,特别向小学生强调互相配合,发扬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组织小学生观看重大的国际比赛,如奥运会、亚运会、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等,当运动员经过顽强拼搏取得胜利,五星红旗在赛场冉冉升起时,使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三、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体育课程的整合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首先要把信息化技术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和日常的教学结合起来,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之中。其次要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习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构建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这就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追求的目标。

在水平三体育教材中有很多腾空、高速、翻转的技术动作,学生很难把这些瞬间完成的动作看清楚,也就很难快速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例如田径跳跃项目的空中动作、技巧的翻滚等。再如:投掷项目中铅球、铁饼的最后用力顺序等动作都是日常生活中从来没有过的运动动作,这时教师只能反复地示范、讲解,最终的结果是影响了教学过程,而且过多的讲解示范还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这就是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难题。

篇4

中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受到教师的重要影响。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处理与安排,是教师应该考虑的因素。重点就在于教师在对课堂内容进行设计时,要对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行把握与突破,从而方便学生对动作的理解与掌握。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把优秀运动员的动作在计算机上进行分解或是让学生在计算机上直接观看,让学生在观看中进行自我模拟练习,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掌握老师所授课的难点与重点,同时对于技术要求高的动作,教师可以采用特殊的图标或是声音引起学生的注意。另外,运用多媒体的软件对体育动作的规范性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技术要领,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技术,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体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1.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动作,帮助学生了解正确的动作

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对运动技能有很好的掌握。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首先都是从感官开始,多媒体的运用正是符合了这一规律,对学生的听觉与视觉进行了充分的调节,对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刺激,使各种感官能够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了知识对时间的跨越,从各个角度、层次,直观地向学生进行展示,为学生建立正确的视动表象。同时可以把学生的动作进行录像或是拍照,之后与优秀运动员的动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找出学生的不足之处,有利于学生对动作进行改进。

2.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激发学习热情

多媒体作为体育课堂中的新鲜事物,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以往的课堂都是由老师进行枯燥地讲解,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感到厌烦,学习效率可想而知。多媒体的教学方法更加新颖生动,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把无声变有声,动静结合,各种动作都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在观看时可以融入自己的思维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保证了学习效率的提高。(本文来自于《中小学电教》杂志。《中小学电教》杂志简介详见)

3.对教材的重难点明确分析

上文也已经提到,教师对教材的安排与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以往体育课的重难点都是由教师进行不断地重复示范,而且收效甚微。多媒体技术的融入,在视觉上让学生对动作要领有了一定的掌握。在实际操作中学生更容易规范性操作,对课件中的影响与动画加以利用,采用重放、停镜、慢动作等手段,对体育动作进行分解,演示动作的全过程,从而有利于抓住关键部分,对重难点进行把握。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让学生对动作进行立体、主动、直观的把握,加深对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提高教学质量。

4.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

创新是现代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创新来源于思维、想象、观察。创新关系着体育运动的发展,教师在进行授课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开阔学生思维,提高观察能力,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新颖的教学方法有力地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为创新提供了可行性。

三、小结

篇5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规定:小学阶段的体育课要做到养护和锻炼并重。但是,当前的体育教学仍有重锻炼轻养护的倾向,这直接影响着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养护就是保养护理,使之保持良好的状态。小学生生长发育较快,而他们的身体又很稚嫩,骨骼、肌肉、内脏等器官均较脆弱。这正是为养护教育提出的客观依据。

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必须有利于促进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有效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体育课突出锻炼十分重要,但是绝不能忽视养护。《大纲》新体系的特点是:在加强身体锻炼的同时,要充实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和卫生保健教育的内容,使体育教学既向学生传授身体锻炼的技能技巧,又以基础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指导身体锻炼,把体育与卫生保健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

首先,进行体育教学需要有场地,而场地的质料直接影响到养护与锻炼的成败。目前,有的学校大搞水泥、柏油操场,不惜将好端端的土质操场毁掉。其实,水泥、柏油铺设的操场质地坚硬、弹性极差,长期在这种场地进行跑、跳等体育锻炼,不仅极易发生外伤,而且会对人体造成潜在性内伤(伤及关节以至大脑)。实践证明,从目前我国的国情出发,还是以松柔、平整的土质场地进行体育教学较为理想,它不仅有益于少年儿童骨骼、肌肉的正常发育,而且安全。诚然,它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去清理、浇水、平整和维修。

其次,进行体育教学还需要有器材。我们应按《大纲》要求努力争取逐步配齐,以利于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养护和锻炼。条件所限一时配不齐的,可以发动师生自制器材,但一定要考虑到卫生和安全因素。丰台师范附小等学校的教师发动学生利用废弃的洗涤灵瓶和易拉罐,装上重量不等的沙子制成适合于低、中、高不同年级使用的“哑铃”,用来做器械操,不失为一桩美举。南京九渡槽小学曹卫民老师开发利用废旧自行车外胎,制成“胶圈”,进行《大纲》中规定的游戏及多项教学,取得成功。丰台区张郭庄小学曾经以草垫套上塑料袋代替体操垫上技巧课,同样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第三,体育课是养护和锻炼的基本组织形式。体育教师应按《大纲》的要求,备好、上好体育卫生保健基础常识课,使学生懂得浅显的有关常识,了解自己的身体,初步懂得一些参加体育锻炼的好处。培养学生注意安全、保护身体的能力,以及逐步把学到的体育卫生保健常识运用于身体锻炼和生活实践的能力。

体育教学自身的特点决定其以身体练习为主要特征,以室外为主要场所,在动态之中进行,因此增加了组织教学的难度。倘若学生使用器械不当或生理负荷过量,就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有人说,体育课不同于语文、数学等室内课。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事故难以避免。体育锻炼的确存在不安全因素,有潜在的危险性,但只要注意养护教育,课堂组织严密,以正确科学的方法施教,加强养护措施,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养护意识应该渗透到备课、上课、课后小结的各个环节之中。

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各种不安全因素,并通过自己的努力逐一排除。备课时,不仅仅是写好教案,而且要备教材、备学生、备场地器材,要揣摩教材的技术要领、动作结构、重点与难点、保护与帮助,要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如身体状况、兴趣爱好、纪律习惯、运动能力等等。

场地器材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物质手段,体育教师对其要精心维护,合理使用,对其性能、状况要了如指掌。

上奔跑与跳跃类教学内容的课,教师要提前平整场地,并适当浇水、翻松沙坑,避免或减少出现摔倒、擦伤、扭伤等伤害事故。在上投掷、器械体操、攀登爬越与技巧等需用器械的体育课前,教师必须认真细致地检查器械是否牢固、安全、适用,排除隐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传授正确的知识、灵敏的技巧、娴熟的技能,并采用科学的教法,使学生领会并掌握动作要领,明确技术规范,进行准确操练。教师还必须亲自带领或指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和必要的专门性练习。

篇6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体育;教学应用

一、前言

多媒体技术以其丰富多彩的声音、文本、图片和视频等,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和信赖。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以课外的实践操作课程为主,教师交给学生打球、做体操、玩游戏的各项动作要领,之后学生自由活动,这种略显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出现了很多弊端,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缺失,课上自由活动时间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甚至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了怕吃苦等问题。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为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率,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条件,研究如何更加高效的在小学体育中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应该成为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的关键问题。

二、多媒体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优势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显示出来,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多媒体教学是其中一种,具有交互性、集成性、可控性等特点,并且随着校园无线网络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将会更加普及,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利于帮助学生保持对体育课程的热情。体育课程作为小学生乃至初高中学生最为喜欢的科目之一,其课程魅力毋庸置疑,但是,随着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不断发展,小学体育课程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味道,体育课也逐渐变得枯燥、无味,不能达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学的要求,学生在体育课程上找不到方向,对体育的兴趣逐渐丧失。多媒体技术以其生动直观的图像、文本、视频、声音等,能够将事物直观的展示给学生,而这些要素的融合能够使课堂变的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第二,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了解到更多与体育有关的新闻、动态。随着校园无线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体育教师利用网络进行多媒体教学越来越便利,基于这一有利条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集更多的关于体育方面的教学视频、体育新闻动态等,通过对体育比赛等的观看和学习,让学生更加了解体育。例如,在学习乒乓球时,基于小学生的接受水平和认知能力,播放各种职业比赛的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乒乓球比赛规则,了解正、反手打法,通过这种直观的视频图像的展示,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从小学开始热爱体育和锻炼,强健体魄。第三,利用多媒体的图像和视频功能,使各种动作化难为易,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感性认识,有效提高运动技能。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有限,体育老师在对动作或者游戏等进行讲解时,会出现很多技术层面的问题,学生不易理解,而多媒体技术就有效的解决了这些问题。例如,在篮球课上讲解三步上篮步骤时,教师利用网络上的分解视频向学生讲解,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体育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会选择一些游戏,多媒体就能够及时地为教师提供讲解游戏细节的教程和视频、图解,方便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感性认识,逐渐积累,提供运动技能。

三、提高多媒体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效率的途径

第一,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多媒体运用能力和综合教学素质,更新体育教学观念。受传统教学体制的影响,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落后,对多媒体计算机形式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还不太适应,因此,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现阶段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率的关键。首先,多媒体教学与计算机运用和外语能力密不可分,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和外语语言能力是21世纪新型体育教师的必备条件,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这两方面的培训,对培训结果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对表现出色的体育教师进行奖励,而对不按照教学规定进行培训的教师进行惩罚,提高教师培训学习的重视程度,才能发挥培训的作用;其次,更新教学观念,由原有的操场实践教学为主,转变为以操场实践教学为主,以多媒体视频理论和视频讲解为辅的教学方式,适应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观念,将复杂的动作转变为简单易懂的图像,使其更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发展的规律;最后,教师应该提高自身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授课,培养、挖掘学生潜力的能力,使学生拓展知识的同时能够具备探索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第二,转变教学方式,有效解决体育教学重难点。很多体育教师在多年的体育课程中形成了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在原来的教学阶段能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教学形势的不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应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此,转变教学方式势在必行。创新教学方式要求教师能够认真研究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只有建立在教学规律上的教学方法才是科学的教学方法。同时,创新教学方式,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突出强化多媒体的视频、图像、文字功能,将多媒体教学正式融入到传统的教学中去,使其与操场实践教学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例如,在山羊分腿腾越教学中,小学生由于第一次接触,对这一项目的动作要领、危险程度等没有直观的认识,而教师单纯的分解教学会让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形成分解动作的习惯,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教师将动作讲解与示范直播放给学生观看,对需要注意的环节进行反复播放,以此来突出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效率。由此可见,创新多媒体教学方式,使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适当运用,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还能锻炼学生的记忆、观察能力,培养他们主动发现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培养小学生的运动细胞和能力,提高体育教学效率。第三,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材重点。现阶段小学教学中都有针对小学生发展规律而制定的教材,规定了小学阶段应该接受到的体育知识。然而,现阶段很多老师并没有按照教材进行教学,而完全依靠教学经验。随着体育教学的不断改革,这种依靠经验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而按照教材规定,深挖教材内容,形成新的教学内容,才是现阶段体育教学的重点。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挖教材重点和难点,形成新的教学方式,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高体育教学效率。例如,跑步是体育课程开始前准备运动的重要部分,而现阶段很明显的现象是学生甚至教师都不清楚跑步的动作要领,此时利用多媒体向学生详细讲解跑步的要领,使其对跑步这一简单动作有一个更加清醒的认识,这对小学生未来体育学习非常关键。

四、结束语

综合分析可知,多媒体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而尊重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选择更加适合的多媒体教学途径,以多媒体为“桥梁”,以教材为蓝本,以创新多媒体教学方式为契机,通过不断的研究,转变教学观念,从而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为小学生健康体魄的培养和良好体育精神的养成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敖志强.浅议多媒体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科学,2016,(02):212.

[2]何茵.小学体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06):124-125.

篇7

    体育教学媒体主要包括挂图、模型、录音、投影、幻灯、电视、计算机等设备及其载体。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利用这些教学媒体可实现立体模拟、平面模拟、语言声音重现、静态实景重现、呈现动态过程以及促进教学双方进行交互作用。其主要目的是给学生在学习体育时提供不同的刺激,控制直接的教学环境。青少年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由于其身心发育的原因,往往容易产生兴趣的转移。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能便学生在不同的刺激下,保持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掌握体育技能,克服传统教学容易出现的厌学情绪。另外,通过多种媒体的运用,还能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智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多媒体用于体育教学无疑具有极大的优越性,但优越性能否充分发挥,关键在于媒体的制作和选择,如何将多媒体运用到体育教学中,使之成为传统教学的延伸、升华,从而优化课堂教学?为此谈谈自己的观点认识。

    一、多媒体的直观性有利于体育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借助多媒体教学,它能有效的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是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用多媒体手段充分显示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为突破难关创造出良好的氛围。例如,小学五年级排球教材中的正面双手垫球,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对击球动作中的“蹬地、抬臂、跟重心”的理解一直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对整个击球动作的重点和上、下肢协调用力,学生很难体会,教师的分析讲解与学生的认识理解总是隔着一层,即使学生能够将教师的讲解一字不差地复说,也未必说明真正理解体会到动作的关键。我经过反复考虑后采用了计算机CAI课件,结合教师的讲解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加深理解。由此共制作了三张动画,第一张是击球动作中的蹬地技术,通过计算机屏幕闪烁显示动作的部位和用力的方向,并屏幕显示“蹬地”的慢放动态过程,有效地从各角度、各侧面来表现运动的方位、距离、运动轨迹等空间特性,让学生建立起只有运用充分的蹬地才能将球垫出的概念。第二张、第三张是击球动作的难点“抬臂、跟重心”,通过制作软件,适时地用电脑加以调控,进行动作的分解演示,并对错误加以区分比较。这样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识别能力,有利于学生正确掌握技术动作。通过屏幕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动作,用暂停、重放、慢放等功能特点,让学生看清动作过程及技术关键,边放边讨论,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理解“抬臂”不是手臂垂直向上抬,而是手臂跟着上体一起,使身体重心向前上方移动,达到协调的目的。为使学生的认识体会进一步巩固,我提问:“如果去掉蹬地、抬臂、跟重心三个动作的其中之一,会是怎样的结果呢?”同时通过计算机慢慢地将一个一个地动作交换隐去,学生看到了动作连续图极不协调的画面,由此,进一步体会到整个击球动作技术中的重难点。这样教学,既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又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协调配合的概念。

    体育教学中,利用多种媒体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直观化,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使教学有浅入深,由易到难,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二、多媒体的趣味性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

    多媒体以其本身特有的功能而具备了趣味性的特点,这对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着极大的价值,它提供的许多可能性往往是我们普通教学手段所难以企及的。多媒体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带学生进入愉快的教学中,使学生对体育感到极大的兴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中。

    在设计编排中,我始终注意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小学三年级体育教材中跨越式跳高的第一次课教学中,怎样才能吸引学生?我找了一盘录像带录下了几位获得世界冠军的跳高运动员整个跨越式跳高动作的完整过程,用在导入课前先给学生放映展示,同学们看到优美的动作,不禁摩拳擦掌,情绪兴奋,禁不住赞叹起来,再配上飘逸的慢动作示范,加上教师的导语配合,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一堂课45分钟内,学生的注意力、兴奋点不可能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线上,这与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的特点有关,为了再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一堂课的尾声,放一曲优美的慢节奏音乐,把体育的动律感和音乐的节奏感融合起来,使学生耳闻其声,心如其境,这既提高了同学们的兴趣,又达到了全身心放松的目的。

篇8

【关键词】小学体育 创新教学 现状 方法探究

1传统小学体育教学问题与现状

1.1教学方法陈旧和教学模式落后

目前,由于受到中国传统体育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体育老师在体育教学思想以及方式上存在问题,体育老师往往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形式进行体育教学,使得学生体育教育学习兴趣大大的降低。加上体育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实践形式简单化,致使学生无心学习,得过且过。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以及落后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着学生的体育学习以及实践兴趣,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2体育教师教学水平存在问题,学生思想政治学习兴趣低

老师是小学体育教学的关键以及重点,毕竟小学教学工作主要是由小学体育老师完成的,因此,小学体育老师的教学水平以及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是,由于学校在老师招聘以及培训环节存在问题,导致一些低水平、低素质、低能力的三低人员进入到体育教育教学中,他们教学水平有效,教训能力一般,导致在实际的体育教育教学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严重影响着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兴趣,影响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1.3缺少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是做好小学体育教学的关键,唯有在较完善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下进行体育教学活动,才可以提高小学体育老师体育教学水平与质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小学在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建设上极其不规范,很多学校没有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即使建立了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但是却在执行方面出现问题,导致实际的小学体育教学问题出现。另外,老师体育教学水平不高,很大程度上与缺少体育监督评价体系有着重要的联系。加强体育评价体系建设,提高老师体育教学的质量,不断地满足所有学生学习需求,促进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的有效提高。

2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创新策略

2.1转变体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体育教学素质

体育教师是小学体育教学的关键和核心,体育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起着指导与传授的作用,体育教师素质与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体育知识与技能。为此,小学体育老师应该正确转变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素质。

2.2做好科学筹划以及认真备课工作

课前筹划是做好小学体育教学的基础,一堂体育教学的完成往往从课堂筹划做起,这是做好高效小学体育教学的关键。为此,体育老师应该对于课堂筹划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认真做好小学体育备课准备。在按照课前筹划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时,老师还应该做到主动与灵活,针对具体的体育教学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做到小学体育课前筹划与实际体育教学的有效结合,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与水平。例如:老师可以课前同其他老师进行互备课准备,参考其他老师的上课以及备课形式,通过学习和借鉴增强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2.3创新体育合作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体育兴趣

受到中国传统体育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老师在体育教学思想以及方式上存在问题,导致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提高。因此,老师应该创新小学体育自主合作教学方法,让学生增强自身对于自主合作体育学习的乐趣。首先,老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多多的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自主合作体育教学。其次,老师应该鼓励学生更多地了解国家体育、经济、文化发展,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自主合作体育教学,留意与教科书相关联的体育自主合作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得学生更深刻了解小学自主合作体育教学意义。

2.4创新小学体育教材体系

当前我国小学体育教材大体上可以分为音像教材、文字教材以及网上学习教材。在实际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老师往往过于注重文字教材,这些文字教材内容陈旧、知识含量很少,不利于学生进行学习。另外,音像教材往往内容则不怎么充足,音像教材知识质量不高。网上学习教材对于学校的网络设施的要求很高,网上学习教材知识不充足,甚至学校的一些学习资源在网上也不能够找到。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小学体育教学以及学生学习。构建创新小学体育教材体系,从教材内容上看,内容应该少而新,教材应该反映现代体育发展的新成果,同时做到突出难点以及重点,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学校还应该建立网上体育教W资源,充分发挥网上体育教学的优势。

3 结论

要想让新课程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要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不要拘泥于固定的形式,注意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以更好地服务于体育教育事业。我国小学在体育创新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实际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很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我国小学体育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小学体育教师应该深入研究传统体育教学现状,创新学体育创新教学策略,为我国小学在体育创新教学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周鸣.小学体育教学创新方法探究[J]. 才智. 2015(32)

[2]毛振明,主编.体育教学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3](美)RichardA.Magill著,张忠秋等译.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M].中国轻工出版社, 2015

篇9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伤害事故;防范策略

学校开展体育教学是为了青少年能够健康成长,保持健康体魄,η嗌倌甑难习和生活都有重要意义。但是从当前小学体育教学情况来看,问题较多,尤其是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常有伤害事故的发生。因此,学校必须增强对体育安全的认识,加强防范,尽可能降低体育教学课堂中伤害事故的发生率,保证课堂顺利进行,也保证小学生身心得到有效锻炼。

一、小学体育教学伤害事故出现的原因

小学体育教学伤害事故主要包括学校和教师方面的原因。学校方面主要表现在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学校领导没有足够认识小学体育教学安全,很多学校体育管理制度缺乏实效,无法发挥真正作用。另一原因就是缺乏足够经费投入,经费来源为政府的专项拨款,一些学校用于体育的经费被随意用于其他方面。教师层面主要表现在教师没有传授给学生规范的动作,因此学生在进行练习时容易出现伤害事故。如在短跑练习时,学生用脚后跟着地或者整个脚掌着地,就很容易造成脚部受伤;在练习前滚翻或者后滚翻时,没有摆正头部位置,没有正确团身,很容易出现颈椎挫伤。

二、防止小学体育教学出现伤害事故的策略

1.做好体育课堂的安全教育工作

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还不具备足够的自我防范意识,缺乏自我安全管理能力,此时体育学习活动度较大,所以伤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学校有必要实施相关保护措施,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另外,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向学生灌输安全常识,告知学生每一个体育活动的动作要领,讲解如何避免受伤,增强小学生对体育活动安全防范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小学生对伤害事故的防范能力。

2.体育教师对体育活动进行科学组织

教师在教学中示范动作时要使学生能够具有练习的标准。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对教材深入研究,先保证自己完全掌握体育动作的重难点,坚持在上课前预习示范动作,保证在教学期间学生能够有规范的模仿对象。除此之外,体育教师在备课时,首先应该预见教学过程中哪些教学点和教学内容可能出现危险,必须进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选择,将伤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最大程度降低。在上课时,教师应该按照课堂教学重点内容带领学生进行准备活动,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教学中还应该不断完善安全措施,指导体育委员和小组长加强观察,协助学生做好安全防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保证从低到高的运动量。夏季温度较高时,体育活动时要避免学生中暑;冬季比较寒冷时,要做好足够的准备活动,提醒学生做好运动后的保暖工作。

3.学校应该增加投入体育经费

当前小学对体育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投入经费较少,也是造成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出现伤害事故的一个原因。所以,为了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必须增加体育教学的经费投入。经费来源除了由政府下拨款项,学校还应该积极组织,争取社会资助,多种渠道增加学校对于体育的经费投入。另外,学校必须确保体育经费做好专款专用,定期检查体育器材以及体育场地,及时维修出现问题的部分,确保体育器材以及体育场地服务于体育教学,防止伤害事故由于体育设施或者体育器材导致。

4.建立学生的健康档案并促使其不断完善

有时候,一些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出现伤害事故是由于自身身体素质较差,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身体状况没有全面了解,对学生开展同样的活动,则那些本身体制较差的学生可能由于吃不消而发生伤害事故。而学生对自己身体状况并不了解,即使知道自己身体存在什么问题,也不确定存在的问题需要规避进行哪些活动,这样可能增加伤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所以,学校在学生入学时就应该建立一个学生专门的健康档案,其中记录学生所有健康状况,并要不断完善学生健康档案信息。这样教师才能够完全掌握学生的健康状况,判断是否有体育活动不适合进行,合理区别对待,避免由于学生身体原因导致体育教学中发生伤害事故。

总之,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掌握伤害事故的有效预防方法。教师应该通过积极的方式进行思考,对教学中的伤害事故做到合理、正确、科学的预防,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安全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同时也能保证体育教学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何阳,李立志.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原因与对策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5):16-18.

[2]张珍珍.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伤害事故成因和预防策略[J].教师,2014(27):21-22.

[3]戴雅芳.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学周刊,2015(33):112-113.

篇10

一、影响小学体育教学的消极因素

1.体育观念上存在偏颇

体育观念一般被视为教育观念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实体育观念也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意识形态。它隶属于人的世界观,它通过影响人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最终决定人的体育行为。目前,影响小学体育发展的几种偏颇观念有:①体育无用观。有少数学校的领导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头脑中仍然存在主科、

副科观念。反映在办学思想和治学措施上,仍然重视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轻视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②体育实惠观。有些学校从功利主义出发,不是面向全体学生,从体育教学入手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习惯,而是抓少数学生,抓个别项目的业余训练,靠这些项目在各级比赛中争金夺银撑门面,靠这些项目树立学校特色。③体育应赛观。不少学校不是踏踏实实开展体育活动,业余训练也不正常,当上级部门有了比赛,才组队应付,甚至弄虚作假,靠借运动员应付比赛。④增强体质观。有许多学校领导很重视学校体育工作,但往往只注重体育的强体功能,忽视了体育能促进了解、增进团结的交谊功能;忽视了体育能调节情绪、增强意志的情感功能;忽视了体育的娱乐功能。⑤体育阶段观。地方主管部门定期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督导检查,这就为有经验的领导和教师提供可乘机会,平时体育工作松松散散,临近检查“老少爷们齐上阵”这种“偷工减料”“急功近利”的行为在许多学校中存在。

2.素质教育环境下潜在的消极因素

近年来,素质教育改革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一片生机,正确的素质教育不仅孕育正确的体育观,而且促进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但是,也有一些学校停滞不前,从而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造成了消极影响,体现在:①课程设置表面化。例如:在检查中发现部分学校只是把体育课程落实在课程表上,在实际操作中,让

“主科”老师兼任体育教师,所以体育课仍然是有名无实。②教学重点把握不准。体育课堂教学是发展小学体育的主渠道,离开学科课程,片面强调活动课程,强调业余训练舍本逐末。③创新意识淡薄。体育课堂本身需要创新,很多学校仍然忽视体育课堂教学,把工作重点放在业余训练上,热衷于比赛的名利,不能建立一个寓快乐于知识学习、技能练习、个性发展为一体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④体育活动课程未落实。活动课程在很多学校一直只体现在课表上,实际上大多被“主科”挤占,朗朗读书声充斥每个

班级。

3.体育教师素质不过硬,满足不了现代教育要求

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体育教师是关键。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决定着学校体育发展的兴衰。目前,在小学中,科研型体育教师较少,相当一部分老师属于下列三种类型:

①经验型,这类教师多为运动员出身的体育运动学校毕业生,他们习惯把自身训练经验用到体育教学中去,强调技术、技能的学习,忽视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②知识型,这类教师多为兼职体育教师或少数体育专科毕业生,他们沿袭前苏联的体育教学管理理论,过于强调体育课的模式和严肃性,强调增强学生体质,忽视了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③不负责任型。这类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太差,悲观消极,整天吊儿郎当,自己不尊重和珍惜自己的工作。最终的结果不仅职业道德差,业务能力也不见长进。

4.地区经济发展上差异较大

体育本身是一种纯消费运动,体育教学需要场地设施,优化体育教学离不开现代化教学设备,各种体育活动的开展离不开钱,没有一定数量的体育器材和设施,开展学校体育教育只是一句空话。因此经济基础是保障。

二、加强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主渠道,体育教学应改变以往“重运动技术,轻身心健康”的现象,也不能只定位在增强体质的层面上,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身体锻炼为基本手段,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使之掌握基本的体育与健康和运动技能,形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最终使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提高。

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思想是一个思维创新过程,体育教师必须吸取国外先进体育思想和实践,结合国内体育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体育教学理念和课程体系。

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思想,不只是教育部门领导和体育工作者的事,关键是让学生懂得理解这种观念,因为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观、快乐体育观和成功体育观。

2.重视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提高体育教师队伍是加强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师资队伍建设不能只定位在提高队伍的学历层次上,要重视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使他们敬业爱岗,要提高体育教师的文化知识储备,并使他们善于从其他学科中吸取教学经验,为体育教学服务。要想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以保证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并通过课题研究不断改进体育课教学和评价方法,要提高体育教师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水平,这是上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础。

3.加强体育课堂教学改革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最终要落实到课堂上,因此,课堂教学目标、方法、手段和评价的改革成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一定要屏弃应试教育影响下的“重竞技,轻教学,重教法,轻学法,重结果,轻过程,重严谨,轻活泼的现象。以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

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宗旨,建立一个寓知识学习、技能练习、情感体验、个性发展为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4.加强体育教学的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