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内部资产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2-25 17:45: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单位内部资产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单位内部资产管理制度

篇1

关键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内部控制;管理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事业单位履行职责和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国有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近年来,财政改革的推进和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现行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对滞后,例如资产管理基础薄弱,资产管理不规范,导致资产的闲置浪费,降低资产使用效益。因此,要不断完善和健全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服务于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

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

(一)国有资产管理观念有待加强

部分单位领导将国有资产管理视同于固定资产管理,认为资产管理工作主要是做好固定资产的采购、登记、验收和处置工作,只要将严把固定资产管理就高枕无忧了,实际把国有资产中的对外投资、流动资产、无形资产等其他资产分离出来。部分单位领导仅考虑资产管理中的实物管理,而忽略了资产的价值管理。部分单位投资后忽略企业的管理,没有履行出资人的监督管理责任。部分单位重视基本建设项目的投入,未及时交付其形成的资产,更没有同步考虑资产运行维护费用来源。

(二)资产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部分单位资产管理一直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薄弱环节,对资产管理人员岗位设置不重视,一般由办公室或财务部门人员兼职,职能相当于仓库保管员,只负责收纳财物,登记造册,对人员专业素质要求低于其他专业素质。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资产管理任务日益重要和繁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对资产管理人员的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部分资产管理人员认为自己从事资产管理很多年了,都没有出现问题,说明有能力有资历管理好资产,不屑于学习新方法新制度新工具,单位领导也疏于对他们进行后续教育培训,导致部分资产管理人员已经不适应事业单位发展的配置。

(三)国有资产制度有待健全

内控制度是事业单位正常开展资产管理的保障。部分单位虽制定了一些资产管理制度,但也存在制度不完善问题,特别是基层单位没有形成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约束人的良好内部管理机制。资产配置标准尚未出台,资产配置不合理直接影响到资产使用效益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资产管理缺乏明确的资产责任主体,不仅会导致资产的浪费,也导致财务部门、资产实物部门、预算部门之间在资产管理过程中扯皮现象。

(四)国有资产管理不规范

大部分单位资产配置标准体系尚未健全,配置预算未通过资产管理部门审核或者没有以资产存量作为增量配置基础,资产存量不清无法作为资产增量管理决策基础。对流动资产疏于管理,对长期的应收款不进行催收。对其投资不按照规定进行严格的可行性论证和必要性分析。未开展资产盘点工作或者资产盘点流于形式。资产处置随意,未按照规定履行资产处置审批程序。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风险

(一)流动资产管理风险

流动资产管理的主要风险主要是收入不入账和未及时催收应收款。

(二)固定资产管理风险

固定资产管理风险主要包括资产配置、资产使用和资产处置等方面的风险。

1.资产配置标准不科学、资产预算安排不公平、不透明

资产配置未执行通用设备配置标准,未考虑资产存量情况和资产使用年限。资产购置未执行政府采购制度,购置后未及时办理资产入账手续和落实保管人。

2.资产使用不规范

资产盘点组织不力,盘点工作走过场,导致资产存量不真实不完整,丢失毁损资产不能被及时发现。擅自对外出租国有资产。出租收入未办理入账手续,未纳入预算管理。人员调动、退休资产动态管理不及时。

3.资产处置不规范

未批准或者超越处置权限擅自处置国有资产,国有资产出售、对外投资、置换未履行评估程序,出售未在产权交易机构进行。处置收入未上缴国库。报废资产处置不透明、暗箱操作,以报废资产的名义,将资产据为己有。报损资产处置不规范,责任不清,处理不当,以报损资产的名义将资产据为己有。

(三)对外投资管理风险

对投资可行性没有进行充分论证,存在超出单位的经济实力进行投资。对外投资未经单位领导集体决策或没有报送相关部门审批,存在决策失误和程序不当的风险。投资后没有加强对投资项目的跟踪管理,投资收益未纳入部门预算,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风险。

三、事业国有资产管理的控制措施

(一)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机制

事业单位要健全长效机制,建立资产监管部门,实物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分工负责、职责明确、权责结合的管理体制,明确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及其职责。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应当制定《办公设备配备标准》、《固定资产集中采购工作规程》、《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国有资产清查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办法》以及《对外投资管理规定》和《贷款担保和借出资金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形成既管人、又管物、还管流程的制度体系,规范和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行为,保障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要明确资产管理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对单位资产从预算管理、购置、验收、入账、日常使用、维护保管、处置到信息公开和监督检查等环节的管理活动进行约束,避免盲目购置资产、随意处置资产等行为的发生,降低行政成本,预防腐败行为。

(二)提升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素质

资产管理人员要熟悉各种资产管理及其相关的规章制度,根据单位业务和人员状况合理配置资产,订立资产配置标准,进行资产种类和标准的配置,以及开展资产的监督、调整和审批等管理服务工作。还要建立和使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促进预算数据、财务数据和资产数据有机结合。因此,资产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只有不断加强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加强资产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使其适应新的管理方式,夯实资产管理基础,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三)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程序

1.资产配置环节

资产配置要坚持以存定增,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原则。资产管理部门要依据配置标准,结合单位资产存量情况,发挥对资产配置的审核与决策前置审核作用,并适时引入专家评审制,加强设备购置方案的论证。预算管理部门根据资产管理部门审核结果和配置方案,合理安排预算资金。对不同类型和规模资产的配置预算安排,要制定审批权限,由各级资产管理部门按照审批权限完成,实施对资产的分级、分类管理。资产购置要严格执行国库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按照预算规定的用途和价值执行采购,并实行管、采、用三分离。

2.资产使用环节

要建立资产日常管理和定期清查制度,采取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和处置资产,防范重配置轻管理现象发生以及资产流失的风险。在资产使用部门建立资产管理员制度,配合实物管理部门和资产监管部门开展资产管理工作。资产购置和基本建设项目资产移交后,要及时办理资产入库调拨手续,并落实资产使用人和保管人。实物管理部门要重视实物资产的盘点工作,盘点实施“必见实物”原则,实现人工盘点和电子扫描盘点同步进行的盘点方式,保证盘点的真实性,确保实物账和资产账一致。要做好人员调动时的资产移交工作,资产管理同人事干部的调动挂钩,人事调动手续办理前经资产监管部门签字,审核调动人员是否还有尚未移交的资产。应当加强对资产出租出借进行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按照规定履行报批手续,其收入纳入部门预算,统一管理,统一核算。

3.资产处置环节

要严格按照管理权限和程序处置国有资产。要注重报废资产的管理,报废资产应当由资产使用部门提出,由实物管理部门统一回收。报废资产实施必见实物的原则,实物管理部门组织专家逐一对每台资产的型号、资产编号进行核对,将鉴定结果予以公布并报资产监管部T。报废鉴定后,由实物管理部门、资产监管部门、监察审计部门组成工作小组公开处置。对于丢失的资产,资产保管人要及时向实物管理部门报告,提供必要材料,分清责任,因本人保管不当造成的丢失,要按规定赔偿,杜绝保管人以报损方式隐匿资产。资产出售、置换应当严格履行资产评估程序,实物管理部门根据资产处置批复文件,委托具有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组织资产评估。评估结果备案后,资产出售应当在产权交易机构进行处置。处置收入要及时上缴国库。

(四)推进国有资产信息化建设

要建立国有资产信息共享制度,逐步推进资产配置和处置信息公开,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充分发挥部门、职工监督作用。推进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将所属事业单位资产纳入到主管部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主管部门借助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实现资产管理、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和政府采购管理等系统的有机统一,加强对所属单位资产管理情况在线监管,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和管理信息质量。

(五)强化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

要强化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加强财务监督、审计监督与外部监督、党纪监督共同配合、协作。在内部监督方面,要注重事前、事中监督,使监督关口前移,将风险尽量消灭在萌芽状态。在外部监督方面,要充分运用外部监督结果,举一反三,深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准影响资产管理的关键节点,完善内部控制,在制度上约束、在程序上规范,堵塞漏洞,防范风险,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四、结束语

篇2

近年来国内医疗事业发展迅猛,医院的固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且占医院总资产的比重也不断提升。能否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工作对于现阶段医院综合发展影响显著。本文将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在分析当前国内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共性问题的基础上,对于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在医院综合管理体系中,固定资产是极为关键的一环,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等相关工作需要医院本身给予应有重视。但国内部分医院固定资产实际管理成效差强人意,固定资产管理的诸多问题长时间未得到解决,制约了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医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

固定资产通常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医院内部的固定资产与一般性企业的固定资产构成上并无明显差异,在具体管理上,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也需要做到科学管理并与现阶段固定资产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相协调。就具体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而言,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不仅要注重固定资产总体规模的清查,同时要做好各项固定资产变动的记录以及单位会计周期内固定资产的折旧等具体管理工作。医院不仅要在新时期下继续发挥好自身“治病救人”的基本职能,更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发展水平以及综合管理能力,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能够为医院内部各项管理提供有力帮助,为医院综合发展决策提供支持。同时医院进行固定资产管理,能够准确反映自身经营情况,有利于国家掌握医疗事业发展总体情况。

二、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固定资产管理不只是一项与财务管理密切相关的管理活动,诸如固定资产清查等具体管理工作开展都需要得到医院相关科室和部门的支持。而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的背景下,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工作开展往往无法得到有效支持,孤立状态下进行的固定资产管理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实际的资产数据采集上也会出现多种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医院内部缺乏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也容易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权责不清等问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缺乏明确的责任主体也导致固定资产整体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2.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失真现象严重

国内部分医院在核算固定资产时依然沿用较为陈旧的历史成本法,而不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这一做法本身不仅会导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之间存在差异,而且较为严重的账面失真现象也会影响财务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此外,部分医院在固定资产使用时并不会计提减值准备,这一做法更是加剧了医院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失真现象。长此以往,医疗设备本身的老化程度及实际工作状态也无法得到反映,医院固定资产的实际管理状况也得不到有效改善,固定资产管理的整体风险就会持续增加。

3.固定资产管理缺乏内部监督

当前国内医院在内部控制建设中虽然进行了较多努力,但财务管理的相关活动,特别是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依然并未出台相关的监督办法。固定资产管理方式方法是否科学、最终管理成果是否真实有效等缺乏监督与评价机制,导致固定资产管理问题长期存在且得不到有效解决。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与控制环境,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效用低下,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也长期得不到提升。

三、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1.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实行分级管理

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需要医院完善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无论医院规模大小都要结合固定资产管理实际制定管理制度。通过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确立,提升资产管理工作在单位内部的重要性。此外,医院要结合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变化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断进行调整,增强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建议国内医院依托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将固定资产分级管理模式确立下来,在固定资产管理中明确各个层级的固定资产管理主体以及固定资产管理权责关系,降低固定资产对于实际管理资源的消耗,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与水平。

2.更新固定资产管理方法,加强会计核算

更新固定资产管理方法,掌握先进的固定资产管理理论,将其应用到医院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活动中,这是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选择。建议国内医院通过定期进行员工培训的方法来提升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并要求其运用最新、最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方法进行具体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此外,医院内部也应当加大固定资产管理的投入,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聘用高素质的信息化管理人员进行固定资产管理不仅能够确保最终账面价值的准确性,也能显著降低由于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不足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依托科学且可行的固定资产管理方法进行诸如核算等具体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更是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的基本要求。

3.确立内部固定资产管理的评价监督体系

医院内部固定资产管理评价与监督体系对于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作用显著。可行性较高的评价与监督体系能从客观上增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医院可以考虑通过聘请外部机构和人员对会计周期内医院自身的固定资产管理状况进行评价,通过这一方式能够发现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而对此类问题进行集中解决也能保障下一会计周期内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此外,医院内部可以考虑成立固定资产管理监督小组定期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四、结语

医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固定资产管理作为医院总体管理的重要一环,医院不仅要考虑到固定资产管理本身效率的提升,更是要注重固定资产管理对于辅助决策的重要作用。医院内部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不可一蹴而就,特别是在固定资产管理资源相对紧缺的背景下,医院应当将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持续开展,不断发现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地解决。

参考文献

1.吕波.医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研究.财会学习,2016(14).

篇3

关键词:高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方法体系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简述

在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固定资产始终发挥着关键作用,是支持高校教学与科研的重要载体,其管理成效的好坏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质量密切相关。随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相应的管理制度也应有所完善与创新,使其准确反映固定资产现实状况,确保固定资产使用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近年来,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创新与应用,在法律法规、标准约束、效果评价等方面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为广大高校高质量构建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与方向引导,在固定资产集中管理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现实成就,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实践经验,初步实现了固定资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广大高校同样在创新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贯彻执行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与探索,效果显著,最大限度降低了固定资产的有形和无形损耗,挖掘了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推动了高校固定资产使用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尽管如此,受主客观等多方面要素的影响,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中依旧存在诸多短板,阻碍着实际管理效能的优化提升,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上述背景下,深入探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问题,具有极为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1.缺乏固定资产管理主体理念,约束性不足约束性是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重要特征,只有具备约束性的制度体系,才能在实践中发挥价值作用,确保各项工作责任的落实。纵观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实际,普遍存在着制度体系约束性缺失、导向价值不明确等共性问题,无法在成本核算、维护管理、采购入账等方面发挥应用作用,阻碍着固定资产管理效果的优化改进。由于部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约束效果不明显,无法从宏观层面将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任务、方法措施、预期效果等进行严格界定,久而久之使资产处置流程、资产划转流程、资产入库流程等形同虚设,执行过程流于形式。

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贯彻执行氛围不佳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涉及高校内部多个部门、多个院系、多个教学与科研环节等,其中包含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部分因素具有显著的隐性化特征,若辨识与防控不当,极易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低下。现状表明,部分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推行贯彻执行中,缺乏系统宣传,未能形成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发展格局,甚至有的教职工对固定资产配置标准、验收标准、赔偿标准等极为生疏,对待固定资产管理持漠视态度,不能够充分认知固定资产管理的全方位价值,严重降低了管理质量。此外,固定资产购置计划缺乏目的性,盲目购置、重复购置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

3.信息化程度较低,固定资产管理手段单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技术手段,使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在工具与方法选择方面具备了更为灵活的选择空间,使得传统模式下难以完成的固定资产管理任务具备了更大的可行性。从当前现状来看,部分高校未能积极引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软硬件建设程度较低,管理软件与系统不完善,更多情况下侧重于静态信息管理,无法对固定资产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共享,无法实现动态化、实时化监控,固定资产录入及统计工作受限,账目核对工作更是举步维艰。

三、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路径探讨

1.强化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化意识制度的关键在于执行,任何背离了这一核心要义的制度均将丧失生命力。在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背景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需求持续旺盛,固定资产类型趋于丰富化、高端化、整体化,只有始终强化制度化意识,才能使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永葆生命与活力。应结合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任务,以制度化的形式将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目标、职责权限、方法要求等固定下来,使固定资产配置、验收、搬迁、赔偿等更具约束性,使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始终服务于高校行政、科研、教学、后勤等。高校内部各单位应摒弃传统保守陈旧的思维理念,突破僵化固化行为模式,做到既看“账本资产”,又看“实际资本”,真正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作为教学之基、科研之本。

2.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明确工作职责为加强固定资产统一协调管理,高校应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比如固定资产管理与监督委员会。该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应由高校主要校领导担任,统一领导全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重大事项进行研究,提出决策建议,供校务会议、校常委会议进行决策。固定资产管理机构的职责应包括:根据《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国家有关固定资产管理的政策和法规,研究制定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布置、监督、检查、指导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各项工作;规划高校资产配置,提出全校固定资产优化配置和使用权界定工作意见,审核高校有关资产管理、资产使用的配置计划;根据授权权限,对高校固定资产的处置进行审核,报校务会议、校党委常委会议审批;研究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其他事项。

3.引进信息化技术,丰富固定资产管理手段与载体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处于信息化社会中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更具时代特征,应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将信息化理念融入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构建全过程,搭建基于现代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任务与要求等嵌入平台之中,促进固定资产管理现代化、规范化。依托现代信息化技术,采用灵活多变的手段与方式,利用校内微信公众号、宣传媒介等载体,及时更新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的相关约定及调整变化情况,在高校内部营造浓厚的制度执行与落实氛围,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现代化固定资产管理理念进行深度融合。同时,基于信息化技术平台,可在高校各部门、各院系之间实现固定资产管理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互享,确保固定资产录入与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篇4

(一)国有资产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1.国有资产配置超标。一是数量、单位价值超标和配置范围扩大,如前一阶段公务用车清理反映出来的公务用车大部分违反了中央规定的公务用车配置最高排量、价格标准;配置数量缺乏约束,导致公务用车配置数量失控。二是资产配置追求大而全,导致功能浪费。如计算机配备普遍追求高性能、高配置,致使部分功能在计算机报废时也未使用过,形成巨大浪费。三是部分专用设备配备缺乏定额标准,影响设备购置、更新的预算编制。

2.资产配置脱离实际,导致浪费。部分公路事业单位资产配置管理与预算管理缺乏有效衔接,基本上处于就资产论资产,未认真分析单位资产存量、资产结构和资产使用效率等,在编制部门预算阶段拼命争“盘子”,致使配置的资产闲置长期不用,导致浪费。

(二)国有资产管理职责方面存在的问题

1.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力。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但部分公路事业单位未能结合本单位资产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造成资产能力无章可循;部分单位制定了管理办法但在实际工作中也不按规定执行,制定的制度办法形同虚设。

2.管理职责不清。公路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涉及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养护管理、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部门,需要分工明确、职责到人的责任制度,但相当多的公路事业单位存在实物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实物资产管理与资产使用管理脱节等问题,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三)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家底不清,情况不明。公路事业单位历史悠久,按照预算(计划)每年购置的资产数额巨大,种类繁多,由于长期以来对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致使部分基层单位对资产总量不清、资产分布状况不详、资产使用效果不明。

2.部分资产长期闲置、低效运转。公路事业单位资产中除需要配置通用的各种设备资产外,还配备一些特殊的设备,这些特种设备在具体某个单位每年使用的次数不多,甚至几年使用一次,由于配置不合理,形成资产闲置、低效率使用。

3.盲目对外投资、出租、出借、担保。由于历史原因,计划经济时代大部分公路事业单位都从事自营工程,这与时代相吻合,但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在惯性思维影响下还盲目投资组建公路工程施工企业、物资采购供应企业等,也没有进行市场风险评估。由于事企不分,投资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步被淘汰,企业连年亏损,甚至资不抵债;部分事业单位在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担保上也较为随意,资产出租无收益,担保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屡见不鲜,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4.资产管理方法、手段落后。部分公路事业单位对资产管理仅限于记记台账,登记实物资产等最基本的管理方法,对设备使用经济寿命、使用效果等基本未涉及,甚至还存在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等问题。

(四)国有资产处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1.资产处置有法不依。部分单位资产处置不按法律法规要求和资产处置程序,单位自行处置,或先处置后办手续等现象时有发生。如擅自对外出租资产、对外担保、对外投资不进行资产评估等等。

2.资产处置不公开、公正、公平。部分事业单位处置资产过程存在暗箱操作行为,如出租资产未实行公开招投标等。3.资产处置收入管理不规范。资产处置收入不按收支两条线规定上缴国库,存在坐支、截留现象,甚至还存在私设小金库等违纪行为。

二、公路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弱化成因分析

公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外投资、资产处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既有公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资产管理使用制度执行不力的原因,也有缺乏行业管理制度不配套,还有缺乏针对公路事业单位特殊性的行业标准等外部原因,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公路事业单位对资产管理认识存在偏差,重建设、养护,轻管理。长期以来,公路建设、管理、养护作为公路事业单位的工作重点,各项工作都是围绕这以重点开展,在认识上存在只要把公路建设、养护好,单位的各项工作都好的误区,从而忽视了资产管理工作,如部分单位的资产家底不清、数量不明,资产结构、使用状况及资产分布状况不了解等。

2.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或缺失,制度执行不力。部分单位缺乏资产购置、验收入库、维护保管、账卡管理、清查登记、统计报告等资产管理制度,或者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内部控制规范要求实施,存在管资产、管核算为同一部门或者为同一岗位的现象。

3.缺乏行业资产配置标准公路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同时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等具有很强的专业要求。因此,公路事业单位在资产配置上不能完全按一般的事业单位的规定执行,如公路路政巡逻车、桥梁检测设备、公路养护专项设备等需要依据工作量大小或者公路里程来确定配置数量,但遗憾的是目前全国公路行业都没有制定这类资产配置标准和定额。致使各公路事业单位在资产购置预算安排上无政策依据、无定额标准参考,专项设备等资产要么无法配置,要么重复配置。无论哪一种情形都不利于公路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

4.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乏力。经过历次机构精简,公路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已基本不健全,内部审计监督功能弱化,而外部审计对公路事业单位资产审计又不够全面,尤其是对固定资产等审计较少,导致公路事业单位资产监督乏力。

三、强化公路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对策

针对公路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需从建章立制、强化管理、制定标准、完善手段、加大监督力度等多方面着手。

(一)建立健全公路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

公路事业单位应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36号令)、《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按照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原则,制定本单位固定资产购置、验收、保管、使用、报废及更新等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对外投资、出租、出借、担保等管理规定,以规范单位资产配资、处置和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等行为。

(二)强化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

1.以部门预算为引领,加强资产配置预算管理。公路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审核资产存量,提出下一年度拟购置资产的品目、数量,测算经费额度,报主管部门审核后编制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预算。

2.规范对外投资以及利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和担保等行为。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等应当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并对这些行为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风险防范措施,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后执行,实施过程中对对外投资、出租和出借的资产实行专项管理,实现资产增值保值,防止国有资产损失。

3.从严控制资产出售、出让、转让、对外捐赠、报废、报损以及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资产处置行为,严格执行先审批后处置的程序,对于出售、出让、转让、变卖资产数量较多或者价值较高的,应当通过拍卖等市场竞价方式公开处置,防止暗箱操作。

(三)完善资产管理手段,搭建资产共享、公用平台

1.定期清查实物资产,做到账账、账卡、账实相符;建立实物资产信息数据库,对实物资产购置、更新、报废实施动态监管,实现资产管理和部门预算编制、政府采购预算的无缝对接。

2.建立专用设备共享平台,提高专项资产使用效率。针对公路、桥梁、隧道检测等专用设备、仪器具有设备价值高,在一个单位使用频率低的特点,公路行业应积极搭建资产共享平台,采取集中购置,分散有偿使用的办法,提高专项设备的使用率,减少专用设备重复配置,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于公路养护,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

(四)制定行业资产配置标准

国家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充分发挥交通主管部门作用,根据全国公路里程、桥梁结构和隧道维护以及公路路政管理等专项设备的基本需求,制定全国统一的路政巡逻车辆、路面检测车辆、桥梁隧道检测设备等公路管理和养护特需的资产,为解决公路事业单位合理配置资产提供法律和政策依据。

(五)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1.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赋予内部审计机构充分独立自,定期或不定期对公路事业单位进行审计,特别是发挥领导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作用,明确单位现有资产情况,避免单位领导在资产管理中集“运动员”和“裁判员”于一身的弊端,以防范资产管理风险。

篇5

预算管理方面通过预算管理,能够对事业单位资金收支、活动范围、发展方向等进行有效的反馈。但是就目前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现状来看,很多事业单位财务预算体制不够完整、统一。主要表现在:未将财政资金归入财务预算中,导致预算内容不够完整;财务预算编制质量降低,并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拨款制度不合理,对财政支出造成一定影响;财务开支范围随意扩大,导致资金不合理使用现象的产生。

人员素质方面随着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的不断革新和发展,原有的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财务管理工作的需求。为了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和质量,对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而很多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不能适应现代化财务管理需求,导致很多财务会计问题的出现,对财务管理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优化策略

(一)提高管理意识,完善管理制度

首先,提高财务管理意识。加强事业单位领导者的财务管理意识,革新财务管理理念,明确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并依据事业单位开展活动情况,制定各种财务管理制度和方案,优化财务管理方法,实现财务管理效益得到最大化[2]。其次,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为了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依,事业单位必须制定并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包括预算制度、会计制度、资产管理制度、人员考核制度、责任制度及内部控制制度等。通过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并保证其有效执行,以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二)强化资产管理,防止资产流失

资产管理作为事业单位的重要物质保障,对事业单位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对资产的管理,以保证资产安全,防止资产流失,提高资产的利用率,促进我国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资产管理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防止重钱轻物现象的产生,将货币管理与实物管理相结合。(2)根据我国法律法规要求登记产权,并明确其享有的权利和义务。(3)对资产进行合理配置,以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的利用率。在保证业务资产需求基础上,以合理节约、防止浪费作为管理原则,对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一方面能够满足事业单位活动开展需求,另一方面能够避免积压浪费、重复购置等现象的产生,使资金利用率达到最大化。(4)按照国家资产管理规定,对资产进行合理的报废、转让或者出售等。(5)对事业单位非经营资产转变为经营资产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3]。事业单位在将非经营资产转变成为经营资产时,不能对事业单位业务活动造成影响,并按照我国转变程序进行报批,当报批合格后,才能进行资产转换。(6)完善资摘要:财务管理作为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业单位各项活动有效开展的物质保障。随着财务管理体制的不断革新,虽然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笔者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对现阶段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优化策略。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策略产管理制度,对事业单位日常资产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三)健全内控制度,加大监督力度

通过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建立并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对事业单位业务活动财务情况进行事前预算和监督,以防止财务管理问题或者舞弊现象的产生,有效降低财务管理风险。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措施主要有:(1)按照我国法律法规要求,并依据事业单位发展情况,制定适合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并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2)以会计内部控制出发,应延伸至每个管理环节中,同时实行职责分离制度,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提高财务内部控制效率。(3)在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改革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监督中的作用,以使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4)加强财务内部审计,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以保证财务管理质量。

(四)优化预算管理;提升编制质量

首先,明确财务预算重要性。由于事业单位大部分资金都是通过财务预算,然后再进行财务拨款申请,所以财务预算在事业单位业务活动顺利开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必须做好财务预算工作。其次,做好财务预算编制工作。事业单位可通过零基预算方式进行预算编制,并保证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及合理性。由于预算编制范围较广,因此必须与各个部门相合作,以提高财务预算编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如果遇到重大支出项目,需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并按照相关规定,对其进行统筹配置。再者,保证财务预算编制的有效执行。事业单位在尽心财务预算时,必须按照预算编制来执行,以达到节约资金,实现资金利用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如果在财务预算执行中,发现财务预算出现超支或者超计划的现象,需对其进行及时的调整,以实现资金利用效益最大化,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开展。

(五)加强培训考核,提高人员素质

随着经济、知识、理论及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为了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适应现代化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事业单位必须定期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一方面,能够使财务关系对我国财务管理方针正常、法律法规及财务理论有所掌握,以更新和优化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和知识结构,另一方面,提高财务管理人员沟通能力、业务能力及判断能力等,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的规范化。

结语

篇6

关键词:固定资产 管理体制

在我国的科技企业中,相当一部分是由原来的科研事业单位转制而来,转制成为科技型企业后,由原来执行《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转而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运营方式也由原来的公益科研为主转向生产经营为主。在此过程中产生了一些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其中的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也存在不少问题。单位财务部门原来拟定执行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已不足以对企业内部全部固定资产展开全面有效的管理。而健全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制定,能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让企业的管理者对本企业固定资产的状况能随时了解监控,使企业运营顺利,保持企业资金的良性运转,杜绝可能的浪费,确保企业财产免受损失。企业可根据自身资产和运营特点,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提高制度的执行能力。当下,我国的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单位小人员少等特点,在固定资产管理上,还存在许多不足有待进一步健全。

一、科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缺乏

目前我国很多中小型科技企业,随着企业经济生产的发展,投入加大,固定资产数量增加较快。但在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上,呈现出缺乏管理的现象,没有设专门人员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亦未很好地执行相应的管理制度。上述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缺失,无法令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的固定资产的实际数量与使用状况及时掌握,致使当企业的固定资产有盈亏、毁损及报废等状况出现之时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处理,导致企业固定资产遭受损失,阻碍了企业健康发展。以下为固定资产管理缺乏的表现:

(一)账务处置比较混乱,口径和核算方法不统一

《企业会计准则(2006)》关于固定资产的定义: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一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而持有的;二是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而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科技企业一般都拥有的与科研有关但并不直接为生产服务的资产设备,如图书、标本、科研仪器、电子设备如手提电脑,有些设备由于更新快、流动性强等原因,对于是否应该列入固定资产帐目核算和管理,就存在比较模糊的认识。 在核算上,一般企业用自有资金购入固定资产时,帐务处理是:借:固定资产,贷:银行存款;然后在使用年限内再提取折旧费平均分摊。但科技企业一般都有科研项目费和专项项目经费,这些经费一般是从国家财政资金渠道下拨,当使用这些经费购入固定资产时,既要反映资产的增加,也要反映专项经费的支出,所以应当在设备购置到位、验收完成后将资产价值一次性计入资本公积,帐务处理是:借:固定资产,贷:银行存款;然后借:专项应付款,贷:资本公积。在该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内,如果按企业会计制度,需要计提折旧:借:科研成本,贷:累计折旧。科研成本计入当年损益,造成科技企业本年利润降低。如果不再按企业会计制度要求计提折旧,又会影响固定资产净值真实性,造成固定资产净值虚增。这也是科技企业固定资产帐务处理比较混乱的地方。一些科技企业普遍存在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情况。当需要用科研项目经费预付购置仪器设备的款项时,因为需要反映科研项目经费的支出,所以必须:借:专项应付款,贷:银行存款;而一般企业预付购置款时,必须:借:预付账款,贷:银行存款。与一般企业相比较,科技企业的账务处理方法在报表上就体现不出预付账款金额。科技企业有时会有上级主管部门无偿配置和调拨的电脑等专用设备,根据财务体制规定,应当纳入固定资产账目核算和管理,但一些企业并未按规定入账。一些科技企业存在重科研、轻管理的现象,忽视财务管理,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偏低,在工作中漏记固定资产账目的现象常有发生。有些中小科技企业,将房屋修缮处理费用、仪器设备维护费用、增置费等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中不符合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部分亦计入固定资产中成本中,造成固定资产价值不实。

(二)固定资产管理的缺失

1、管理意识较差

科技企业因为生产与科研并重,企业固定资产中既有为生产经营而持有的,也有为科学研究而持有。对于非经营性资产,因为不能直接投入生产经营中创造经济效益,其管理容易被忽视,从而出现漏洞。因监管力度不够而存有账外资产,科研项目购置的仪器设备由于从科研项目经费列支,当项目结束之后,应当把固定资产转交企业管理与使用,但是一些企业没有履行规定手续,导致此部分固定资产置于账外,失去有效监管,造成企业资产流失。

2、账务管理粗放

只有购置固定资产时的支出帐,没有二、三级的资产明细账、明细卡片,记录每件资产的详细资料及存放使用状况。也没有固定资产帐帐、帐实、帐卡相符的核对,固定资产帐面记录与实际情况偏差长期存在,没有及时调整。

3、重购置、轻管理

科技企业往往会有科研经费,使用科研经费购置试验仪器、科技开发设备时,由于是财政资金,购置时需可行性论证和层层审批,极其重视,购置回来后便只使用,不管理,常常几年都没有清点。贵重精密的科研仪器没有制定使用保管和操作规定,没有专人管理,没有掌握操作规程的技术人员随便操作,造成仪器损坏、付出高额的修理费,浪费国家资金,也造成企业的损失。科研项目负责人购置电子设备后,个人使用时,往往没有企业资产的意识,把企业资产当成个人资产,企业对这部分固定资产基本上失去监管。各使用部门在固定资产的调拨、转让、毁损及报废和变卖之时,通常不按规定程序进行上报审批,而是自行处置,违反了固定资产管理规定程序。

4、固定资产清查制度不落实

虽然企业一般制定有固定资产盘点制度,但由于科技企业的行政管理机构一般都比较简单,财务机构更是人员少,工作事务繁杂,很多企业没有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难于每年进行固定资产的实物盘点和清查,年度审计时审计人员一般也不会检查实物,只有多年一次的清产核资才会进行比较彻底的清查盘点,而这时很多固定资产已经购置多年,使用部门变更、资产损坏或者报废甚至已经变卖,帐实不符严重,给固定资产管理带来很多问题。

5、管理制度不健全

科研事业单位转制为科技企业时,也相应制定了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但一般都会沿用部分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内容,而且制度的制定也比较简单和粗放,没有引入企业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在固定资产管理上,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都是由财务部门管理,但资产实物一般都不在财务部门所能管辖的范围内,各个资产使用部门如实验室、技术开发基地、办公室、基地服务中心等各用其物,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进行有效管理,当需要清查和盘点固定资产时由财务部门分别和各个部门单独交涉,各部门资产情况有变动时也不及时报告财务部门,造成管理低效、无序。

二、健全科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根据自身特点确定固定资产类别与核算方法

科技企业所持有的固定资产兼有科研事业单位和一般企业的特点,既有一般企业为生产经营和管理而持有的厂房、生产设备、生产工具、交通工具等,也有科研事业单位为科学研究公益服务所持有的实验室房产、实验仪器设备、电子设备、图书、标本等。《企业会计准则(2006)》关于固定资产的定义,给予企业结合自身特点确定固定资产标准的灵活性,科技企业可根据自身特点制定本企业的固定资产类别,如:土地、房屋建筑物、生产设备、专用实验仪器、电子设备、交通工具、家俱用具、图书及标本,等。建立固定资产总账、二、三级明细帐及单项卡片、固定资产明细登记表,准确详细地记录固定资产来源、验收、使用、保管、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运转、维修、改造、折旧、盘点等相关内容。在帐务核算方面,区分自有资金购入固定资产和科研项目经费(财政资金)购入固定资产,自有资金购入固定资产按企业会计制度核算;科研项目经费(财政资金)购入固定资产可参考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购入固定资产时一次性支出科研项目经费,同时计入资本公积,不再计提折旧,既确保国有资本增值保值,同时又不重复计成本,真实反映科技企业的利润情况。

(二)加强管理意识

企业资产是企业立身之本,固定资产自身价值较大、使用时间长、能为企业生产创造出经济效益,是科技企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因此,上至企业领导层、管理层,下至普通员工,都必须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和责任感,保证企业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摒弃固定资产管理是财务部门的事情的狭隘意识,在企业员工中普及财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及规定等,形成遵章守法、依法办事的风气。

(三)落实固定资产清查制度

企业或多或少都建立有一些资产的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中必须坚持每年清查而不是遇审计清查或临时突击清查。科技企业拥有的贵重精密实验仪器、特殊行业的科研和生产设备对环境要求较高,容易出现受损情况,例行的检查和清查易于发现仪器设备状况的变更,及时采取措施维修和养护,以利于更高效地利用设备,节约资金。所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科技企业应制定半年清查和每年清查制度,确定清查的重点,每半年和一年分别对不同类型固定资产进行清查,这样既能针对重点,又能覆盖全面。对于科研项目负责人携带外用的企业固定资产,领用时应签署领用单,每年清查时应按领用单所列资产交回检查实物后方可再次领用。清查过程中出现的盘盈、盘亏资产、以及资产状况变更,经报规定程序批准后,及时调整帐务,并查明原因,追究责任。通过清查,做到帐帐相符、帐卡相符、帐实相符,力求准确掌握企业的固定资产情况,管好企业资产,防止资产流失。

(四)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治理层、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实现控制目标的管理过程。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旨在保证企业固定资产合法合规经营管理,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和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管理效率,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企业应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研究制定一套完整的适合本企业情况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具体实施的细则。首先落实固定资产管理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理顺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或资产管理人员与财务核算人员的分工、合作关系,实行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帐务管理相结合、实行固定资产业务不相容岗位分离、制约和监督。科技企业若是行政管理部门人员较少,无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可由财务部门、各资产使用(存放)部门分别指定若干人共同组成固定资产管理小组,在固定资产购置(取得)、验收、付款、使用与保管、半年和年度清查、处置流程中相互制衡、防漏纠错,防止资产风险。一般来说,固定资产帐务管理责任在财务部门,那么固定资产实物管理责任就不能也全部由财务部门承担。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或各部门合作组建的固定资产管理软机构)应承担起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责任。企业要制定固定资产从购置到最后处置整个流程的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明确流程中的操作规范和控制要求,并制定一定的控制绩效奖惩制度,以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

(五)促进固定资产高效利用

固定资产购置回来如果闲置或利用率低,则是对企业资产的巨大浪费。科技企业购置的固定资产包括相当部分科研项目研究的实验室仪器设备,对技术先进性要求比较高。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战略、技术研究方向,设计购置资产计划,同时加强技术改造,促进固定资产技术升级。优化资产配置,在企业内部促进资产合理流动,部门共享,使物尽其用,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节约购置资金,并保持固定资产技术先进性,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六)强化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中小型科技企业普遍存在单位小,财务和管理岗位设置少、财务人员专业素质较低等现状,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固定资产管理的低效。提高财务人员的财务专业知识,普及资产管理人员财务管理基本知识和资产管理制度法制法规知识,配备高层次的财务管理人员,运用先进的资产管理软件,对固定资产管理流程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增强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能力,使企业资产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科委.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

[3]财政部,证监委,审计署,银监委,保监委.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4]刘锋,张群.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N].中国第三产业,2008,(8):11-14

篇7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1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5-0120-01

近年来,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规模不断扩大,一些主管部门对下属单位的资产状况不清,家底不明,从最近对事业单位资料清查的情况中发现了我县部分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国有资产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具体表现在:

第一,资产管理基础薄弱。一是普遍存在“重购置、轻管理”,“重资金、轻实物”的思想,资产管理意识淡薄。有的单位资产管理混乱,缺乏一套规范和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有的单位还没有树立国有资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的意识,把资产当做部门的私有资产,随意购置、处置,不讲使用效益的情况依然存在。

第二,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缺乏。不少单位未建立单位负责人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机制和离任资产责任审计制度。有的单位没有建立内部资产管理制度或制度不够健全,内部职责不清,资产使用、移交手续不全,有的人员借工作调动,带走单位的固定资产。大部分单位未明确资产管理人员,由财务人员兼任资产管理人员,管账与管物同一人,不利于相互监督。由于财务人员平时工作量大,主要精力放在财务管理上,疏于管理实物资产,使许多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无法真正落到实处,造成资产管理不到位。

第三,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资产的核算不规范。一是有的单位不记固定资产明细账,资产保管不善,致使资产流失严重,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情况严重;二是有的单位账面只反映固定资产原值总额,未建立固定资产台账或卡片,日常资产管理工作与账务管理脱节、有物无账、账卡不符、账账不符、账实不符;三是建设工程项目,如办公楼、教学楼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未及时决算,但已使用多年,工程支出仍挂在“在建工程”和往来账户中或仍在基建账户未及时结转,存在大量账外资产。部分单位基本建设项目已交付使用,但因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缺乏记账的价值依据,长期未结转为固定资产管理。如某单位的建设费用未入固定资产账,某单位利用工程之便,将购置固定资产直接列入工程支出形成账外资产;部分单位违章搭建简易房,且产生不小的效益(房租收入),虽为事实房产,但单位多以违章建筑为由不予入账,往来款缺乏有效管理;部分单位暂存暂付业务发生频繁,挂账严重,很多专项工作早已结束,但专项经费依然挂账,未予结转。

第四,资产处置随意。个别单位将国有资产当做自有资产擅自处置,处置前未经评估、未经审核、未经批准,手续不健全,处置收入更是完全脱离了监管。对非经营性资产投入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弱化,部分事业单位所占有的国有资产都是非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未办理“非转经”的手续。

第五,国有资产收入管理混乱。一是租金收取不及时、不足额。个别单位未能按合同规定的金额如期全额将租金入账,存在跨期收租现象;二是将收入进行隐匿转移。比较普遍的情况是将租金收入直接入工会账,或先通过下属单位先入账,再转入本单位工会账;三是将收入直接抵冲水电费、餐费等支出,不在单位账面上反映。

对此,笔者就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对策,提一些想法:

第一,端正态度,提高认识。在思想上应转变两个观念:①改变重钱轻物观念。要把固定资产等实物与现金管理置于同等重要位置,不中偏废。重钱轻物只会导致固定资产等实物形态资产的非正常缺失,甚至流失,损害国家和企业利益。②改变资产管理不需要专人管理、不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的错误观念。资产管理实际上是一项专业性强、技术复杂的工作。

篇8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要以事业单位规定的标准和分类进行固定资产目录建立为核算依据;固定资产的管理需要包含对外投资的基本内容以及具体项目和相应的风险与收益。

(二)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事业单位有着重要作用我国经济的不断加强和公共需求的不断提高,这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发展来说也是有着极大地推动作用,行政事业发展越来越快使其固定资产也就越多,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的唯一的经济资源,同时也是事业单位维持正常经营、完成目标的基础。列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如何使用和管理这都涉及到民生,固定资产管理的质量与服务密切相关。因此,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事业单位经济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无偿拨款,正因为是无偿拨款所以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出现忽视管理的情况,这些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其不到位的执行方式等导致的。如果要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首先必须要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环境监管等。然而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都由财务部门管理的,但是财务部门的只能是有限的,他们对于固定资产还不够了解,这就阻碍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工作效率的提高。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以下几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其各职员责任不清楚,导致发生事故后无人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没有特定的管理部门,职员意识淡薄,无心管理这些严重导致固定资产不能及时管理造成资金浪费的现象。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模式陈旧,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在信息化时代,管理模式的陈旧导致固定资产最终的预算以及统计工作不正确,使得固定资产资金严重损失。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专门的监督机制以及没有绩效评价体系,这些导致职员工作懒散,工作没有积极性。

三、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

(一)构建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加强对外部环境监督管理,就要设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对行政单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要提升固定资产管理,就要对固定资产制订规范的管理方式,科学的管理使其变得规范化、秩序化也同时可以防止固定资产资金损失,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

(二)壮大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政府资金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业务性的特点。因此,必须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重视其管理。首先我们要壮大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其次,要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进行培训,重视固定资产管理职员的教育工作,要让职员学习心得管理手段和管理技能,全面提高职员的素质;最后要重视单位职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知识的教育。在实际工作中,要遵守固定资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必须确保固定资产依法管理。在实际管理中要充分显示职员团结合作的能力,当固定资产出现事故时,能够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合理配置固定资产,提升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促进大家的工作效率,也可以促进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

(三)改善固定资产办公设备,创新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奖项事业单位也要推进信息化时代,把信息化办公系统运用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构建反应速度快,及时获取信息准确以及固定资产管理运行的情况。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发挥各部门之间协调能力要极力配合固定资产运行管理,能够及时有效的解决和应用信息,这些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有着重要意义。随着科学进步和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大多数事业单位都已迈进软件时代,而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正式核算软件类型,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运用资产使用情况,对资产的数量、使用以及管理情况都能充分反映出来。这些原本涉及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参与的由于这些信息化的办公以及管理模式的转变,使得固定资产在资金流动上更加清晰。

(四)设立固定资产绩效评价体系

为了提高职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行政事业单位的上进心要构建科学高效的固定资产绩效评价体系,其固定资产绩效评价体系目的正是为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上进心,其次也是为了使得固定资产资金更加透明,这样使得固定资产在管理上加上评价更加能够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完善。设立绩效评价体系可以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进行公平的评价和正常运转,对固定资产的状况也能及时反应和改善。通过绩效评价体系能够了解固定资产使用情况改进固定资产的管理并且提高了资产的效益。便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防止资金浪费的情况,从而减少固定资产采购成本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四、结束语

篇9

摘要:2012 年国务院修订下发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行为,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事业单位健康发展。本文围绕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就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措施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措施

一、主要问题

1.资金使用效益低下。《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明确规定“: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 合理编制单位预算,如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开支;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事业单位经费相互挤占,经费计划预算流于形式,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资金绩效考核不规范,导致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

2.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事业单位是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职能部门等,不以盈利为目的。单位内部注重公共服务的管理,忽视财务管理、资金绩效经济管理等,内部控制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牵制制度不够完善,稽核制度不健全,票据使用与管理不严格等方面。

3.财务支出标准不统一,不严格。《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明确规定:“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发生的资金耗费和损失。”支出项目主要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服务支出、对家庭和个人的补助支出。事业单位存在奖金、补贴,会议费,加班费、差旅费标准不统一,不严格的问题。

4.单位资产管理的问题。事业单位的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应加强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管理,维护资产安全完整,保障事业健康发展。

5.财务数据利用分析缺乏。事业单位存在数据利用分析制度不完善,分析工具缺乏,财务技术水平不高,单位管理与财务工作协调不合理。财务人员通常用会计报表、年终决算等来代替单位的财务分析报告。财务人员管理意识不强,对单位的工作开展现状、具体业务、存在问题、发展方向不够了解,仅从单纯的财务核算角度进行统计,无法从全局情况合理的进行财务分析。

6.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常常安于现状,主动学习意识不够,此外事业单位领导更加注重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对财务人员业务培训重视不够,好多单位财务人员不是财务相关专业,还兼职单位其他工作,岗位变动频繁,连基本专业技能和财务管理知识都很缺乏。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措施

1.加强领导,增强单位财务管理观念。财务人员要加强与单位领导的沟通、协调,依据财务相关法律法规及单位财务工作现状,积极开发领导,使领导从主观上高度重视财务工作。单位领导作为财务责任第一承担者,也要加强对财务政策法规的学习,特别是《会计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财务相关法规定,从而促进对单位的管理水平。

2.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要根据《会计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相关财务规定及单位实际制定单位财务制度,重点建立单位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票据管理制度,落实“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集中支付的规定。对现金的管理,审批权限的分配,预算的编制、要有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制度要体现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原则,要结合单位实际,不能生搬硬套,要通俗易懂,操作方便,对重要岗位要加强控制,细化责任,保证资金安全。要经常对管理制度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当财经法律法规有变动和修改时,应当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

3.做好预算管理。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重要内容,对单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坚持编制、执行、评价统一的原则,细化财务收支项目,根据发展需要逐步扩大部门预算的规模,将单位财务收支事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保证预算与实际业务情况相符。要严格执行财政部门预算规定,落实收支两条线,有依据的开展业务收入和支出,单位不得随意变更预算。建立预算评价体系,为单位管理提供依据。

4.严格强化资产管理。固定资产作为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要严格执行固定资产采购、报废、转移等相关固定。要避免只注重资金管理,不重视资产管理的倾向,改变只重视投入,不注重管理的观念。要根据规定制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使用、管理、处置等具体管理制度;要严格债权债务的管理, 不得公款私借等违规违法行为;要明确管理分工,对不同类别的资产管理分别管理,确保账目、账物相符,使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统一。

5.完善财务分析。依照《会计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要求,结合单位、行业特点和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科学、客观、真实的做出财务分析报告,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日常工作中的漏洞。

6.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培训。领导要带头认真学习有关财政法律法规,提高执行财务制度的自觉性。要提高财会人员专业素质。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熟悉财务政策法规,特别是提高财务人员对财务数据分析利用的能力,为单位业务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7.严格会计集中核算制。会计集中核算通过改变会计人员管理,规范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可以有效增强会计核算及监督,能有效遏制财务问题,避免胡乱花钱、铺张浪费等财务违规行为,实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和效果。会计集中核算的目标是资金控制,也是加强财务监督重要手段,事业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将单位所有账户及会计业务处理权集中到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统一核算和管理,力求核算、管理、监督成本最小,效率最高。

结论: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够有效保障资金的安全、有效、科学管理和使用,能有效发挥单位筹集、管理、分配、调控、监督等业务职能,促进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及效果。只有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才能有效解决事业单位资金效率使用低、管理不规范、工作开展滞后等问题,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充分用好财政资金,才能更好的发挥事业单位在经济社会事业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迪.集中支付制度事业单位下内部会计控制要点[J].审计月刊,2006,(02).

[2]陈春艳.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与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09(29).

篇10

(一)单位领导不重视

主要体现在:“重现金轻财物、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只重视有严格制度的收支管理,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

(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个别学校无固定资产卡片账、明细账,无固定资产验收、登记、清查、处置、报损等相关制度,更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有效监督,一些单位虽然建立了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有关人员有章不循,内控制度也得不到有效执行。

(三)资产日常管理不严格

集中表现在:对上级部门拨入、接受捐赠的设备未记入固定资产;有的单位固定资产已报废或遗失,但仍挂在账上未及时处理;有的单位基建已完工并验收合格,但由于未及时结算工程余款而不能计入固定资产;长期不进行清查,以至于资产账面记录与实存不符数量不符的情况屡见不鲜;也有单位内部资产使用人变换,未及时登记导致的固定资产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

(四)会计集中核算导致的责任不清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大多数地方的中小学账务在县级教育支付分中心统一处理,账面只记载固定资产金额,无明细实物数量,固定资产却由单位购置、使用和保管。由于会计主体单位与核算部门不一致,相互沟通衔接不够,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现象屡见不鲜。

二、加强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

(一)提高责任意识

中小学单位领导应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小学的主管单位应将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作为单位领导的一项重要任期目标,纳入工作考核和任期审计。

(二)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有:固定资产登记核算制度、固定资产使用管理制度、固定资产清查抽查制度。各中小学除按登记核算制度做好管理外,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固定资产的有效清查,对盘亏盘盈的固定及时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进行处理。考虑到中小学专业财务人员欠缺的实际情况,学校主管部门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中小学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作为基层中小学主管单位的县级教育和财政部门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加强合作,共同做好对中小学各类固定资产的管理,对所有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要落实到人,对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登记、使用、转移、报废都要存档备查。

(三)强化固定资产日常登记保管工作

中小学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账目、卡片登记制度,单位无论通过何种途径取得的资产,包括自制、基建投资、无偿调入或接受捐赠等形式,都应及时准确地记录资产的存量、分布及增减情况,仔细分类、编号。尤其在新形势下,上级集中采购资产较多,一定要做好集中采购资产的移交登记工作。中小学会计核算中心要与各学校建立相互之间的沟通机制,及时向各单位反馈会计信息,掌握资产的变动情况,做到实物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对资产使用部门的领导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赋予相应职责,在岗位交换时,要办理部门固定资产交接手续,交接时要进行账、卡、物的清点。

(四)重视资产清查抽查工作

落实固定资产清查抽查制度,是保证中小学固定资产的结构、数量、质量和管理现状真实、完整的重要保障,要把固定资产清查抽查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道路。一是使用人的清查盘点,每年由中小学组织一次以固定资产责任人为主的自查清查。单位汇总后,对资产结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盘活存量资产。二是财务部门的核对,中小学财务部门依据固定资产明细账目,对固定资产使用卡片和自查汇总情况进行全面核对,做到账、卡、物相符。三是主管部门的抽查,由主管部门进行一次一定比例的抽查,抽查内容可参考清查制度。四是人员变动及离任清查。固定资产使用人发生变更时,由学校组织检查,办理固定资产卡片变更;单位领导离任时,由学校主管部门及财务审计部门进行检查,监督资产交接手续,防止中小学国有固定资产的流失。

(五)理顺中小学会计核算中心和中小学的业务关系

实行中小学经费统一核算的地方,会计核算机构要明确自身的身份,会计主体仍是各学校。涉及到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可协助学校设立固定资产账,由学校进行管理,并定期进行核查对。防止出现“都要管”或“都不管”的局面,造成效率低下或固定资产无人负责的状态。

(六)加强会计和资产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业务人员工作能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逐步完善,各项财经政策制度层出不穷,会计和资产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财经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中小学要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建立从业人员的进退机制,促进会计和资产管理人员自觉执行财经法规,规范账务处理,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本职工作。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