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行业分析范文
时间:2023-12-25 17:45: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影行业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电影在观众眼前的是直接用眼睛看到的直觉形象,它是一种带有“强制性”的影象艺术。电影是由直观的形象,直接给观众演示生活中发生的一段故事,观众看电影的位置不变,但由于镜头的运动,使观众在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上,也在不停地运动着,观众一旦进入剧情,便会自觉认同银幕上叙述的一连串悲欢离合的故事,电影欣赏的艺术再创造观众的这种认同,对电影感性、直觉的领悟,不是通过逻辑推理而后把握的,几乎是和电影的放映过程“同步”进行。观众从电影放映一开始,就会不自觉地使自己参与了,加入了,他会随同人物命运的揭示而表现出百感交集的复杂的心理状态。观众看电影,不是消极、被动、刻板地接受,而是积极、能动、富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过程。不仅经历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升华过程,而且调动了感知、联想、想象、通感、情感、思维等多层次的心理因素,因此,电影欣赏实质上是由酷似生活的直观的银幕形象,引发观众一系列复杂心理活动的艺术思维过程。在这个艺术思维过程中,观众的积极的艺术再创造能力,显示出很重要的作用。
电影欣赏的艺术再创造
银幕上出现哈姆雷特、祥林嫂、朱老忠,观众就会自觉认同。但观众的认同不等于消极接受,他要调动多层次心理因素共同活动,协同作用,才能完成积极的艺术再创造过程,才能真正进入电影。电影欣赏的再创造和电影艺术家创作过程的再创造不同,后者是要把自己的审美意识外化为特定物质材料的形象,前者是以客观存在的银幕形象为审美对象,在欣赏电影的过程中进行再创造,这既是电影观众在欣赏电影过程中创造能力极大的发挥,也经历一次浸沉在“内心意象”之中的审美享受。电影欣赏的再创造的特点,由电影艺术的特质所规定:一方面,它是由艺术家创造的银幕形象直接诉诸欣赏者的感官(主要是视、听感官),形象是个别的、独特的、活生生的;另一方面,电影拍摄运用的各种艺术手段,又为观众提供了画面所框不住的想象的天地,观众可以进入意趣无穷的再创造天地,深入地感受画面以外所蕴含的深广的内容。从第一方面说,它是有限的、具体的;从第二方面说,它又是无限的、概括的。优秀的电影制作,总是具体与概括、有限与无限高度和谐的统一,所以它才能产生不衰竭的艺术魅力。观众接受、认可银幕形象,要受影片本身的制约和限制,不可能脱离开影片,漫无边际地去“再创造”。观众的感兴缘发于银幕形象,银幕上是林黛玉、贾宝玉缠绵徘恻的爱情故事,观众不会和罗米欧与朱丽叶混淆不清。观众的情感思路,大体只能遵循原作的思路行进。想象的翅膀不能不受到艺术形象的羁绊,所以电影欣赏的再创造是一种“被动有限的创造”。即使观众们对同一部电影的内容有不同的理解,甚至意见大相径庭,他们也都是在承认原来形象的前提下,经过“再创造”后,对形象变异、扭曲、叠合而产生的歧义,不可能抛弃原来的形象,重新“再创造”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新的形象体系。电影欣赏总要受观众个人思想水平、生活经验、审美趣味、知识修养甚至彼时彼地心境、情绪等多方面条件的制约,再创造的思路不同,见仁见智的现象是非常正常的。这是就电影欣赏再创造有限的、具体的一面而言的,电影欣赏再创造还具有无限的、概括的一面。电影是视听艺术,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听感官,观众的视听联袂,极大地发挥了作为主体的审美潜能,他由感知形象始,引起一系列心理活动,观众自觉不自觉地会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银幕形象体验、补充、修正、加工,再造一个唯我独有的内心意象,使影片的内涵或形象意义有了合情合理的多重解释,有的理解甚至连创作者也始料不及。比如对影片《人生》中高加林和《高山下的花环》中靳开来,就发生了相去甚远的评价。还有,优秀的电影创作艺术生命是长久的,不同时代的人们,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影片进行鉴赏和玩味,都可以发现自己所认识的美。这不仅是指电影“可见的思想”,观众能从故事情节、演员演技、导演构思、拍摄技术甚至音响、光影、节奏各个角度去欣赏,能从有限的镜头发掘无限的内容,“世世代代的人们正是以自己的方式去阅读荷马”(《赫尔岑文集》),真正优秀的电影是没有国界的,甚至语言也不成其为障碍。电影史上的经典片正是可以这样反复把玩的艺术精品,在这些艺术精品上最集中地表现了电影欣赏无限性和概括性的特点。电影欣赏再创造的这两个特点是不可分割、互为补充的,它们都得依靠欣赏者发挥自身能动的创造性才能实现。
电影欣赏是一种综合的美感活动
电影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绘画、雕塑等门类艺术的元素,形成了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相融合的时空艺术的复合体,从而获得了多种方式、多种手段的艺术表现力。欣赏电影不仅仅是“看”与“听”,可以说是对这种综合艺术的综合欣赏。电影欣赏既是一种艺术的思维活动,它必须遵守一般的认识规律。看电影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初级阶段,不可能理解艺术形象的本质意义,没有高级心理阶段的理解、思维的参与,是不完全的欣赏。电影欣赏的过程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感知到理解、由直觉把握到理性的本质把握的过程,是由各种心理因素协同作用的“综合”美感活动。电影是艺术,欣赏者不是从理性的概念入手,必定要拿出一个通过什么说明了什么的公式框子,而是面对形象,直觉把握。观众首先感知的是直觉到的形象,为由此而演化的一连串扣人心弦的故事吸引、征服,还暂时来不及领略除此以外编导苦心构思的“看得见的思想”。这是主体面对审美对象时最直接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形式。但欣赏活动不可能停留在最初的直觉领悟阶段,继直觉感知之后,一定会对对象开始选择、集中,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生发想象、联想,逐渐渗透情感。进入这个阶段,观众就暂时地把自身的心理同功利的现实分割开了,忘记自己作为“旁观”的欣赏者的存在,全神贯注地浸沉在影片叙述中,关心人物命运,同剧中人同欢共悲。观众的全部思想感情、全部的感觉能力和思维能力集中在审美对象上,这和一般进行科学研究的精神高度集中不一样,这是一种“神与物游”的精神状态,观众把自己的精神、情感、心灵都灌注在欣赏对象上,以至以假当真,物我两忘了。台湾片《妈妈,再爱我一次》从情节构思、表演、思想内容都不是无懈可击的,但电影院中一片哭泣之声,正说明主体的观众和客体的电影,融二为一了。观众欣赏任何一部电影,注意力都在形象,而不在概念,都不是明确的理性的求知识、受教育或提高觉悟,而是寻求审美的愉悦、情感的陶醉、心灵的希冀或心理上的满足。在这愉悦、陶醉、希冀、满足等种种心态表现形式的背后,渍化着极其复杂的心理因素。电影虽然融汇了众多艺术门类的元素,但它是作为一个完全的整体出现的,观众在获得“完形”的电影之后,在种种心态的把玩之中,编、导煞费苦心经营的“可见的思想”,潜移默化地转变为观众的内心体验,从而陶冶性情、升华人格。综观电影欣赏的全过程,我们可以知道,欣赏活动始于对电影的直觉的感知,经过选择,注意集中于影片中具体、生动的形象以及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从而获得审美的种种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单靠低级的感知是不可能完成的。审美主体必须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发挥联想、想象,运用通感能力,激发在情嫉上与影片的共鸣,而最高级的心理形式—思维,则如盐溶水中,不着痕迹地规范着感知、想象、情感的趋势,不仅使邓众达到对影片深刻、全面、本质的把握,还会获得银幕以外的对社会、人生和历史的理解扒识,思维本是逻辑推理的终端,但在电影欣赏中,它蕴含在各个层次的心理活动中,投有尽堆奋与,至少无法理解电影的蒙太奇,因为蒙太奇镜头产生“一种从这个对列中作为新的质而产生出来的新的表象”(爱森斯坦《蒙太奇在1938》),这种l+l一3的新的质并不是用语言明白无误地告诉观众的,而是表现在两个组结镜头内部的逻辑关系上,思维正是帮助观众从对镜头的感知迅速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感受到更为广阔的美的内容。
电影欣赏的一次性
电影欣赏和欣赏其它艺术很大的区别是它的欣赏过程的“一次性”。除了专门研究家外电影放映不能倒回、反复、延留。电影是以逼近真实的艺术形象“抓”住观众的,使观众在短短的一、两个小时内,抛却自身内外的一切,浸沉在意趣无限的特定情境之中。电影观众是整体的欣赏者,不可能因观众欣赏水平参差不齐,而进行重复或诊释,它只能是一演即过的一次性的。电影一次性的特点,要求电影制作本身遵循电影自身的艺术规律,如电影冲突的视觉形象;电影画面时态的现时性,画面构图所表现的感情、氛围和主题,使观众的心理活动和银幕上画面展开能够同步,既能懂又能体味,经历和体验电影所展开的现实生活和心路历程。
电影欣赏对象的丰富性
电影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任何艺术种类,异彩纷呈的社会生活内容,给电影艺术家提供了竞相驰骋的广阔天地。爱森斯坦认为电影是“充满感情的叙述”。电影通过运动着的画面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它调动特有的技巧和表现手段,把人的情感、意绪乃至心灵最深处的潜意识活动,都以能“看见”的实在形式传达出来,这便是电影和所有观众能够实现情感交流的基础。从影片放映开始,观众就进入了“领悟”,电影的效应是即时的,具有共时性的特点。由于电影的镜头是运动着的,无论坐在哪个位置的观众,映入眼中的都是银幕的全景,都会获得一样的感受。那么一个放映场次的所有观众是一个“群体”,也无须交谈,但他们同处一个特定“电影院氛围”之中,从审美客体所获得的审美感受是相近的,作出的情感反映也是大致相同的。观众的情感会不自觉地“传染”,表现出趋同的特点,这样的状况我们时时会在影院中遇到。电影欣赏的群体性是电影欣赏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我们应该特别强调电影片的质量间题,电影既是一种艺术品,又是现代工业的产品,它具有商品性质,一部电影可以印制多部拷贝,一个拷贝可供放映多次,一场电影至少有几百人同时观看,电影还可以通过电视转播。电影只有为最大多数的群众欢迎,才能收回成本,才能盈利,进行再生产。电影工作者在制作电影的过程中,一定攀考虑群体性这个特点,适应群众的欣赏水平,因为电影以“可见的思想”为扛杆,撬起的是巨大群体的共鸣。
电影欣赏的规律
在观赏阶段,由于电影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把主观与客观、时间与空间、再现与表现、感情与认识、视觉与听觉、物质现实与心理活动、视听直感与时空自由转化为一体,加之电影放映的特殊环境,馒规众替时地忘却自身存在和现实的功利,一侯进入剧情,便会以剧中人的心理、目光去体验笔参甲所发生的一切,欣赏者和艺术品之间的距离暂时地消失了。观众努力感受,全身心投入蚤爱挥想象、联想、情感、思维的能力,“入乎其内,披文入情”,运用自己的社会经验,不断对璐片加工、补充、纠正,依照自己的审美理想,再创造一个“内心意象”。观众文化水平、艺术素养的层次各个有别,加之电影“一次性”的特点,当电影结束时,有的人“看”即“了”,并不一定再去思考银幕形象的深层内涵,还有一部分观众,就会出现第三个阶段:延留阶段。电影放映结束,对镜头的感知随即消失,但表象还会长时间地延留在大脑皮层。表象具有深化、不稳定和变异的特点,因此观众在延留阶段对电影的欣赏不同于影评家那样进行全面评价,观众中的一部分,会通过整个画面提供的故事,挖掘深藏的思想和意蕴,反复品评那绕梁三日的余味余韵。一部分观众,会对自己所感兴趣的方面,如色调、音响、表演、镜头技巧等等探寻其“弦外之音”,如有人对《一个和八个》、《黄土地》的基本色调特别感兴趣;而《芙蓉镇》中李国香扮演者徐松子那不表演的表演赢得了专家的好评;《红高粱》中那充满镜头的红高粱,虽然是空镜头,却叙说了更为深广的悲剧背景。这个“出乎其外,观其曲直”的延留阶段,会因影片本身的优劣而不同。有些电影上演便宣告了它的结束,有些电影,如电影史上的经典片或经典镜头,几十年来一直使人们对它保持探究的浓厚兴趣,也是电影摄制的学习样板。真正的电影艺术精品,能经历时代的考验,而永葆其艺术鲜艳的色彩。电影欣赏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各个阶段交互渗透,绝大部分观众都可能经历这三个阶段却浑然不自觉。我们划分欣赏阶段,也只是为理论研究之方便,不能强求观众都理智地经历这三个阶段,那样作违犯艺术欣赏的规律毒箕审美效果适得其反。
电影欣赏的差异性
篇2
关键词:贸易摩擦行业协会反倾销作用
一、贸易摩擦的概念
国际贸易理论界对“贸易摩擦”并未作专门的定义。综合比较普遍的理解,“贸易摩擦”指各国(地区)之间、各国(地区)相关产业之间、一国(地区)的产业或企业与其它国家(地区)政府之间发生的贸易争端。由于当今国际贸易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因此“贸易摩擦”主要是指发生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领域的国际争端,它反映了世界各国家(地区)在经济贸易发展中的利益冲突.
二、我国贸易摩擦的现状
目前,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出口产品在进口成员方遭受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和贸易壁垒引起的,影响我国出口利益,如其它WTO成员方在对我国企业进行的反倾销调查中滥用非市场经济待遇,对我国出口产品进行特殊保障措施调查: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已成为WTO成员,其它成员对我国政府的经济贸易政策和措施、贸易救济措施提出的交涉。基本情况如下:
1贸易摩擦的数量居高不下
我国加入WTO后,针对我的传统的贸易保护手段受到WTO规则的约束,越来越多的成员转而采取WTO规则允许的贸易救济措施。据商务部统计,加入WTO前后的2001,2002年,国外对我发起反倾销、保障措施案件的涉案金额分别为11.4和7.92亿美元。2006年,共有39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立案59起,涉案金额约62亿美元,创历年最高。不少WTO成员根据我国入世议定书第七条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使我国企业在反倾销的倾销调查中,一方面难以获得企业独立的反倾销税税率,另一方面由于选择“替代国”生产要素等的价格计算我国企业的倾销幅度,导致较高反倾销税税率。
2针对我国的特别保障措施调查有蔓延之势
加入WTO后,相继有韩、日、加、美、印、土、欧盟及秘鲁等8个WTO成员以我加入WTO议定书第16条“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为由,制定其国内立法并为针对中国产品发起特保调查做准备。自2002年8月13日印度对我出口的工业用缝纫机针发起第一例特保调查以来,截止2006年12月底,先后有印、美、土、欧盟及秘鲁对我产品发起21起特保调查,涉案金额14.27亿美元。
三贸易摩擦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更加广泛的国际合作和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并存,各国围绕市场、资源等方面的争夺更加激烈,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巨大。而全球生产能力相对过剩、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导致贸易摩擦频频发生,贸易保护主义不时抬头。很多国家为了保护本国重要产业生存、发展和本国就业,减少贸易逆差,频繁采用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和知识产权、技术贸易壁垒等手段,对我国产业利用国际市场、国际资源形成一定障碍。
1、贸易摩擦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利益
据商务部统计,自1979年至2004年5月底,共有34个国家和地区发起了637起针对或涉及我国产品的反倾销、保障措施及特保措施调查案件,其中反倾销案件573起,保障措施案件51起,特保案件11起,涉及4000多种商品,影响了我国约186亿美元的出口贸易。这些贸易摩擦还进一步使我出口产品丧失了潜在的贸易机会,而丧失贸易机会所带来的间接损失要远大于涉案金额。
贸易摩擦的频繁发生,影响我国出口产品和产业的国际信誉,对我国国际形象造成损害,贸易摩擦还会影响我国与当事国及其它国家的经济关系,影响我国在国际发展中的外部环境。
2、贸易摩擦在宏观上对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负面效应
贸易摩擦的不断出现,抑制了我潜在的产品出口,阻碍了我进一步扩大出口、市场多元化等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也使国内新兴产业的建立及健康发展受到影响,国内市场受到一定冲击;影响了我国的投资环境。这些负面影响则是无法估量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现阶段我国就业问题、“三农”问题尚未得到较好解决的情况下,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产品上发生的贸易摩擦可能会使产业工人、农民生活陷入困境,甚至会危及社会稳定.
3、贸易摩擦影响我国的经济安全
由于我国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国民经济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外贸依存度从1978年的9.8%跃至2006年的70%贸易摩擦对出口的影响,势必对国民经济发展带来连锁反应,应对贸易摩擦事关国家经济安全。
涉及机电产品十分广泛,所涉及的产品十分广泛,除了上述10类设备外,加上与此有关的材料、组件,已远远超出这个范围。电子产品中包括了电视机、录像机、收音机、个人电脑、传真机等信息技术和通信设备,以及通过电讯以外的发送声音和图像技术的录制和复制设备等。机械产品中包括了多种电器产品、部分监测和控制器械、复印机、摄影机、割草机和部分机械加工设备,以及家电电器、照明设备和自动售货机等。这些产品多数是我国出口的主导产品(据有关部门初步分析,上述产品将涵盖我国200多个海关税号)。
目前我国产品尚不能满足指令要求,产品含有的有害物质大多超标。同时,出口欧盟的电子电气产品要付给专业回收公司的费用为单价的3%~5%。因此,欧盟采取的这一措施,必将对我国出口产品形成贸易壁垒,产生严重负面影响。而且欧盟的这一行动,很可能被美国、日本等其他主要贸易伙伴效仿,采取类似措施,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产生更为严重的影响。
四中国机电行业协会在应对反倾销中发挥的作用
1中国机电行业协会在应对反倾销中发挥作用的优势
首先,应诉企业需要了解实地情况并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有关问卷和答辩,并就出口产品是否存在倾销和是否对进口国的同类产品造成实质性损害进行答辩。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得到国外进口商的帮助,以便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可见,单个企业即使想应诉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些工作,而一旦超过规定的应诉时间,则被视为自动放弃,调查当局就可单方面采取反倾销措施。而行业协会则可以安排专门的部门、人员应对反倾销的调查、应诉答辩,行业协会具有时间和人员上的优势。
其次,反倾销官司程序烦琐,持续时间漫长,而且聘请应诉律师的费用也很高。企业一旦卷入,即便胜诉,所损失的金额也不少。这也导致了一些企业望而却步,宁愿转换市场,另找出路。而行业协会则可以集合企业成员共同筹集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由于资金短缺而不愿应诉的情况。
再次,由于反倾销知识的欠缺,往往使得一些企业产生了畏难心理。很多企业经常把反倾销调查程序混同于一般的司法诉讼程序,担心成为“被告”而上“法庭”,并承担法律责任。86更有甚者连“倾销”的概念都不清楚,只要看到自己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进口国同类产品的市场价,就自认其出口行为构成倾销。这样,当企业遭受反倾销调查时,必然手足无措,导致不敢应诉或不知如何应诉而错失机会,并造成相当的经济损失。而代表同行企业的行业协会中不但包括该行业经济领域的专家,而且有熟知反倾销和WTO规则的法律人才,在这样的知识人才储备下,应对反倾销策略的做出应是具有相当力度和可行性的。
最后,目前更多的情况是,单个企业没有应诉的动力。因为反倾销调查针对的是一国的某一产品而不是某一特定企业的产品,其所涉及的是整个行业的公共利益。如果应诉胜利,行业内其他没有参与应诉的企业同样受益。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企业都会进行投入与产出比的经济成本估算,则会发现应诉的私人收益小于其社会收益,不应诉是个体企业在非合作博弈中可以选择的唯一均衡点。许多企业便产生“搭便车”(FreeRiding)87的机会主义心理,企图坐享其成,通常采取不应诉、能搭便车就搭的策略。由于,从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来看,每一个体企业都有免费享有另一个体企业提供利益的占优动机,应诉本身具有较大外部性(Externalities)88,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作是一种“公共产品”(PublicGoods)。笔者认为,公共产品应该由公共性的组织提供,行业协会虽然是民间组织,但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又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因此,作为整个行业的代表者,在应对涉及整个行业利益的反倾销中,行业协会应是一个适当的选择。它可以通过收取会费的形式来筹集资金、建立反倾销基金,以专门用来建立信息渠道、配备反倾销专业人员、牵头聘请律师、组织企业应诉、利用整个行业的资源来克服单个企业势单力薄的不足,这就可以解决应诉不及时的问题。另外,无论受益还是损失都由行业内的企业分担,这就可能解决某些企业“搭便车”的问题。
2我国机电行业协会在反倾销应诉中具有重要作用
(1)反倾销调查前
我国遭到反倾销调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出口产品过于集中,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相压价,恶性竞争。行业协会可以通过其自律职能来协调本行业出口产品的数量、调节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布局、指导出口产品的价格水平,必要时可以限定最低价。以此实现在保持价格优势的同时又避免构成倾销,从而确保整个行业的利益。
(2)反倾销调查中
首先,行业协会可以及时有效地组织企业应诉。行业协会能够在应诉限定时间内完成有关问卷,并就出口产品是否存在倾销和是否对进口国的同类产品造成实质性损害进行答辩。在这一过程中,应积极主动寻求国外进口商的帮助,以便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并聘请应诉律师。
其次,行业协会可以配合外国政府做好反倾销调查,提供有关本行业的全面资料。WTO《反倾销协议》第六条中的第八款规定:“当任何一个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在合理的时间内拒绝接受或者不提供必要的资料,或极大地妨碍调查,则最初和最终的裁决,不论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进口国有关当局都可在现有事实的基础上做出。”也就是说,如果不积极主动提供资料,被调查方就失去了为自己辩护的机会。而行业协会可以代表企业更好地配合调查方,完整地提供他们所需的资料和统计数据,为核查提供便利,从而使调查方全面、真实地了解本行业的情况,做出公正合理的裁决。
宝钢的例子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自1996年以来,宝钢六次应诉国外反倾销,其中有三次获胜。其获胜的经验之一就是中国钢铁协会积极协助企业,配合国外调查,提供必要的信息、数据。在了解实际的成本等情况后,外国政府的裁定更为公正,宝钢也屡次应诉成功,较好地保护了自己的经济利益。
最后,行业协会可以利用WTO的一些特殊规定为本行业服务。比如,根据WT0《反倾销协议》第五条第八款,如果能证明倾销幅度低于2%(用出口价格的百分比表示)或损害是微不足道的,以及从特定国家进口的倾销产品的数量不足进口国同类产品进口总量的3%,则终止倾销调查,对这些产品不征收反倾销税。我国行业协会在组织企业通过问卷调查答复时,对于中国的出口商在调查期间的出口总量低于3%的情况应给予充分说明,以达到对这些产品不征收反倾销税。
(3)反倾销调查做出裁决后
其一,行业协会利用争端解决机制维护企业权益。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允许成员国就WTO各项协定所提起的争端,提交争端解决机构来解决。WTO有关反倾销引起的争端在《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17条第4款有如下规定:“成员可以提交争端解决机构解决的措施是最终反倾销税、接受价格承诺和临时措施。”因此,如果我国出口商对外国政府所做的裁决有异议,在符合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就可以提交争端解决机构来解决。从WTO争端解决机构受理的案件来看,涉案方要对WTO的法律条款和反倾销协议非常熟悉,才能指出对方的不合法之处,为自己有效地辩护,并向专家组提出合理的裁定和建议,以保证最终胜诉。但目前我国对WTO有关法律制度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缺少这方面的专家。行业协会作为企业的代表,集中了本行业的专家,人员整体素质较高,因此可以发挥其人力资本的优势,专门研究WT0的各项相关规定,总结和借鉴各国在解决争端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以便在遇到争端时可以积极督促并帮助企业和政府利用争端解决机制来维护企业和国家的利益。
其二,行业协会利用《反倾销协议》的复审制度,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取消反倾销措施。根据《反倾销协议》,在反倾销措施持续一段合理时间后,出口商及相关的利害关系方可以要求进口国当局对继续采取反倾销措施的必要性进行审查。如果审查结果表明倾销不存在,且终止反倾销也不会导致倾销和损害复发,则可以要求有关当局终止反倾销措施。行业协会应该对本行业遭受的所有反倾销案件备案,并由专人负责归类整理,利用上述规定及时要求进口国有关当局审查。凡符合条件者,行业协会应代表企业积极督促有关当局终止反倾销措施,以减少损失。
3行业协会可以起到政府起不到的作用
由于受传统体制的影响,政府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时,其管理行为存在着明显的行政性质,而影响竞争的公平,并导致效率的降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行业协会与政府相比,在应对反倾销中的优势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行业协会作为整个行业利益的代表,对行业的了解程度无疑高于政府,同时也高于行业内的单个企业。行业协会作为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桥梁,一方面可以防范政府失灵,又可以利用其优势与政府和企业一起建立反倾销预警系统,并发挥比政府更优越的作用。目前,我国国家经贸委和国家统计局已正式委托行业协会协助建立产业损害预警机制,负责采集、分析和上报本行业产业损害预警数据和动态情况。该系统主要包括对重要产品的进口数量、价格的监测及进口产品对国内产业可能产生的损害的监测、对重点敏感出口产品做好出口价格、出口国家和地区的监测,以及出口产品可能招致进口国采取反倾销措施的监测,并定期预警信息,做到未雨绸缪。
其次,由于我国遭到反倾销调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出口产品过于集中,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相压价,恶性竞争。行业协会可以发挥其自律职能来协调本行业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布局,指导出口产品的价格水平,必要时可以限定最低价,并以此来实现在保持价格优势的同时又避免构成倾销,从而确保整个行业的利益。
再次,政府过分利用“社会利益”代表者的权力对企业行为进行过多干预,导致企业难有作为。而且政府对各种产品标准的制定不够及时,不能适应竞争节奏。政府部门的倾向性还会使一些企业,尤其是国营企业占据一定的市场和资源优势。由于这一优势不是通过正常竞争而来,从而企业可能会滥用资源经济优势,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或形成市场的行政垄断。政府对信息反馈回应慢,导致其不能很好地行使监督市场的职能。94在市场、政府失灵过程中,需要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组织加以弥补。而行业协会的服务、沟通、协调、监督等职能恰能弥补这一缺损,引导企业的有序竞争。
最后,政府可直接调配的各种资源日益匮乏或短缺,政府为保证其主要任务与目标的完成,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配置到满足全社会公共需要的领域和环节中去,其逻辑结果必然是进一步地在“有所为”和“有所不为”中做出抉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确实无力,也根本不可能提供企业所需要的全部服务。因此,各级政府均对行业组织寄予厚望,并倾注了大量的热情与关爱,行业协会的产生是政府的客观需要。
4可以互通信息,统一确定整个行业的战略战术
信息经济学告诉我们,信息是最重要的市场资源,其能给市场主体带来无限的经济效益,而同时信息的获取与交换也是要花费成本的。单个企业在国际市场进行运营时,必须搜寻和掌握一定的信息并依据市场信息做出最佳决策。
对于企业来讲,出口任何一种产品到国外都应进行周密而详尽的市场调研以求尽可能掌握各种信息,以防出口产品遭受进口国来势汹汹的反倾销。然而,对于单个企业来说,这种调查无疑要产生一定的成本支出。而对同一行业内所属企业而言,其所搜寻的信息大多一致,如果相互之间没有合作与协同,那么很可能出现所有企业都为搜寻同一信息而各自付出费用,从社会资源的总量考虑,不得不说这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有关反倾销信息的获取和收集也并非一件易事,其需要经过一定的途径和程序,这对于单个企业来说必然存在一定的难度。然而,对于由相同或相近企业组成的行业协会而言,行业协会便可为各个企业建立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其费用由各个成员分担,由此便可以使单个企业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
统计数据表明,约有80%的行业协会具有信息统计功能,居所有功能的第一位。综上所述,中国行业协会在应对反倾销中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因素,能够发挥政府和单个企业所难以达到的功能和作用。因此,行业协会在应对反倾销中的作用应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五、中国机电行业协会应对反倾销的实证案例分析
在国外,有很多事例证明那里的行业协会是针对中国反倾销案件的提起人或者实际组织者,以行业整体角度参与反倾销案件的全部活动,将比企业单独参与该类活动,均为有利有效得多。2002年2月发生的中美轴承案,就是美国轴承协会以中国轴承在美国市场低于正常的出口价格销售为由,对中国球轴承提起反倾销申诉。2003年6月28日,经欧洲打火机进口商协会,欧盟宣布对中国(主要来自温州)的可充气打火机实施反倾销调查,以期在短时间内将中国的打火机挤出欧洲市场。可见成熟的行业协会正是这样利用贸易救济措施,协调外部竞争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依托。通过借鉴国外行业协会在应对反倾销中的作用,中国行业协会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我国行业协会的制度虽然还不完善,但行业协会在反倾销应对中早已开始了实践探索。
(1)温州打火机案
温州是中国打火机主要生产基地,温州每年生产打火机8.5亿只,80%用于出口,在欧洲市场占有率达到80%的事实,对欧洲打火机生产厂商是绝对的威胁。2003年6月28日,经欧洲打火机进口商协会,欧盟宣布对中国(主要来自温州)的可充气打火机实施反倾销调查。温州打火机协会在有关法律和应对反倾销专家的指导下,挺身而出,组织协会力挽狂澜。他们及时组织召开应对分析会,剖析利弊,最后,作出团结一致、共同集资、共聘律师、联合应诉的决策。这一举措,聚沙成塔,以一当十,成本最低,效率最高。2003年7月14日,欧洲打火机制造商协会正式向欧盟撤诉,2003年9月11日,欧委会正式终止对中国打火机实行反倾销调查的官方公报。这场没有硝烟的国际贸易大战便以“挑战者”的匆匆“撤兵”而宣告“应战者”告捷。这标志着温州打火机协会应对欧盟反倾销已取得彻底胜利,其是中国进入WTO后中国企业打赢欧盟反倾销的第一案。
(2)中美轴承案
2002年2月发生的中美轴承案,是中国加入WTO后的第一起反倾销案。面对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出口球轴承进行的反倾销调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102作为会员的代表在其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的有效组织和指导下,上百家输美球轴承出口厂商在2002年3月4日之前的短短几天内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按时递交调查问卷,并积极准备应诉。最终,美国际贸易委员会代表以四对零的绝对票,认定中国球轴承对美国轴承工业没有造成任何损害,判定中国输美球轴承倾销案不成立,美国不能向应诉企业加收任何“反倾销税”。本次胜诉是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全体职工和全体应诉企业夜以继日的艰难努力争取的宝贵成果。
在本文中,笔者基于我国对行业协会的制度规定,从目前影响很大的温州打火机案、中美轴承案入手,探讨了我国行业协会的实践探索情况,着重论述了我国行业协会在应对反倾销中的作用。博鳌亚洲论坛会长龙永图称,发挥协会团结作用,把企业组织起来,才能有战斗力,才能在应对反倾销上做得更加漂亮,从而在抗辩中获胜。
六加强机电行业协会在产业救济体系中的作用
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政府组织,在这个组织中,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是各国政府,同样世贸组织允许的对国内产业实施救济是通过政府采取措施进行的。然而与产业自己相比,政府对产业的情况可能不很熟悉,对外来产品的威胁不很敏感,因此就要求行业协会在产业救济体系中充分发挥政府与企业之间桥梁纽带的作用,代表产业的利益向政府申诉。从我国以往与贸易伙伴的冲突与摩擦中可以看出,发达国家的行业协会在产业救济工作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日本国对中国出口的缝纫机的反倾销诉讼案,就是由他们国内有关的机电协会首先提出并胁迫政府提起的;2002年2月发生的中美轴承案,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第一起特殊保障措施案,这一案件就出于美国轴承制造协会六成的会员向美国国际贸易协会递交了针对中国的球轴承反倾销调查申请。
1确立机电行业协会代表我国企业的地位
我国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虽然也陆续建立了行业协会和商会,但目前我国的行业协会还不能满足保护国内产业的需要,在国内市场中的反倾销诉讼申请方面,我国己经提起的反倾销申请案件有相当一部分是个别企业独自提出的,这将大大降低中国企业针对外国来华商品在国内市场倾销案件的立案申请的效果和应有的影响。因此行业协会要能代表企业、产业的利益向政府提出申诉,谋求和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同时对企业中的害群之马予以制裁,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我国政府要在法律制度上、体制上确立行业协会一定的全力和职责,这是加强国内产业保护的关键。
2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
行业协会和商会要为企业扩大出口,优化进口结构服务,为整顿和规范外经贸市场秩序服务;同时,还要帮助企业增强应对贸易争端的能力,学会运用符合WTO规则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手段,维护经济安全;更重要的是,如果由每个企业单独应诉,会造成经济学中的搭便车现象,即一个企业承担成本,其他的企业分享收益。因此,应该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协会能够帮助行业内的企业加强合作,收集和传递信息,并加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合作和沟通,更好的采取应对措施。
3协会——搭建企业合作平台
面对欧盟双指令给机电行业带来的困难,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中介组织,协会要设法促进企业间的有效合作,提升行业整体竞争优势。协会中分设空调、冰箱、热水器等多个分支机构,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研究合作。与此同时,商会以及中介组织方面必须要加大信息传达和市场服务,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研讨会,及时向企业通报信息,指导实际的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尚明编著:《反倾销:WTO规则及中外法律与实践》,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美)雅各布.瓦伊纳著:《倾销:国际贸易中的一个问题》,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3.赵维田著:《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法律制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朱叶编著:《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贸易纠纷案例评析1995-2005》,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5.张向晨著:《发展中国家与WTO的政治经济关系》,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0年版
6.外经贸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编:《进出口公平贸易法规汇编》,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2年版
7对外经济贸易部国际联络司编:《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手册》,经济管理出版社,1992年版
8,龙永图主编:《世界贸易组织知识读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1年版
9.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编:《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条约法律司编:《商务立法年编2004》,中国商务出版社,2005年版
11.王贵国著:《世界贸易组织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2.霍克曼等著:《世界贸易体制的政治经济学一从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13.张玉卿主编:《WTO新回合法律问题研究》,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年版
14.高永富等著:《WTO与反倾销、反补贴争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5.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编:《WTO争端解决机制》,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6.史晓丽著:《WTO与中国外贸管理体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7.赵瑾著:《全球化与经济摩擦》,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18.陈宪等编著:《国际贸易:原理.政策.实务》,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年版
19.王春等主编:《反倾销应对之道》,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0邓德雄著:《欧盟反倾销法律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篇3
摘 要:“营改增”规划的实践,是国内税费制度改革发展的关键一步。我国自2012年起开始设立“营改增”试点,营业税征税范围逐步缩减,增值税的征税范围逐步扩大,2014年已扩展至电信行业,在这个过程中“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的影响也逐步显现。本文就“营改增”对电信业的财务管理各方面的影响进行简要阐述,并尝试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营改增 电信业 财务管理
税收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每一次税制改革都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1994年起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分别确立了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征收范围,两大税种平行征收,互不交叉。但是渐渐地两税并行的情况显现出诸多弊端,而增值税征收范围逐步扩大并取代营业税成为国际大趋势。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而后为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解决部分行业重复征税的问题,自2012年1月1日起,将上海作为试点地区对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实施“营改增”政策,至此,拉开了货物劳务税收制度改革的序幕。地域方面,“营改增”的实施地区于2012年8月1日起,已推广至全国;行业方面,电信业也从2014年6月起,被纳入到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中。
从电信行业过去一个季度的经营业绩看,“营改增”税制改革给电信企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尤其是财务方面的影响最为突出,因此本文研究的重点是,企业在税制改革后所面临的财务方面的问题并怎样结合“营改增”的改革政策对财务管理的工作做出相应的调整。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营改增”范围的文献综述
增值税最先于1954年出现于法国,目前这一政策已被130多个国家所用,我国自1979年引入增值税以来,一直采用的是增值税和营业税两税并行的形式,现今已开始扩大增值税范围的税制改革。Reugebrink1997年提出的“全范围内抵扣”的说法为全面实行增值税提供了理论来源,他认为在所有商品和劳务交易活动过程中,所有由供应方收取的税款都能够抵扣,也即增值税可在全范围内抵扣。1992年泰特在比较各国税收制度以及执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增值税若包含从生产到零售的各个环节将更加可取,他的这一理论为电信业实施“营改增”提供了理论支持。关于“营改增”范围应包括哪些行业这一问题,国内学者大致分为两派,诸多人认为增值税将全面取代营业税,而又有一部分学者并不赞同将增值税扩展至全行业全地区,对于一些特殊行业应暂缓考虑。2008年苏筱华[1]提出增值税和营业税存在交叉征税,这不利于简化税制,而且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将第三产业中的大部分劳务项目排除在外,因此造成增值税链条的中断,这样既阻碍第三产业的发展又不利于第二、三产业税负平衡。许善达[2](2012)认为营改增将成为制约第三产业发展的重大制度性障碍之一,因此大中城市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最大前提就是营业税向增值税的转型。楼继伟[3](2013)提出营改增的税制改革应该一次性在全国全行业内实施,这是由增值税的特点决定的,而且这将使得税率的设置更简单,抵扣链条更完整。而对这一问题持有异议的学者认为对于营改增这一政策应该对一些特殊行业暂缓执行。比如胡怡建[4](2013)指出对于我国服务行业营改增政策应先从生产业再到生活业逐步推进,而且考虑到铁路运输、邮政通信等行业具有跨地区经营的特点,不适宜实行地区试点,而应直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赵丽萍[5](2010)从产业结构角度出发进行探讨,认为对于产业附加值低的增长空间小的行业应暂缓实行营改增政策,而相反地,对于那些具有高的产业附加值且对产业附加值具有引导作用的服务业则应成为营改增优先考虑的对象。
(二)电信业“营改增”问题的文献综述
国内部分学者单独将电信业作为“营改增”的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研究问题主要集中在对电信业征收增值税所带来的影响。黄栀梓[6](2012)认为将邮电通信业和建筑业等服务业纳入到营改增试点范围,企业的税负有望降低。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郭凡礼(2013)提出不同观点,他认为营改增将对电信业利润产生不利影响,因为利润会因为纳税的增多而下降。对于这一问题梁翠琼[7](2013)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她提出营改增对电信业带来了双重影响,一方面资本购置成本降低,另一方面行业税负增加,收入及利润均下降,从而整个行业信息系统更改的难度也将增大。
二、电信业的概况以及实施“营改增”的现实意义
电信业的业务范围包括基础电信服务和增值电信服务,基础电信服务是利用固网、移动网、卫星、互联网,提供语音通话服务的业务活动,以及出租或者出售带宽、波长等网络元素的业务活动;而增值电信服务,是指利用固网、移动网、卫星、互联网、有线电视网络,提供短信和彩信服务、电子数据和信息的传输及应用服务、互联网接入服务等业务活动。在将电信行业纳入到征税范围后,基础电信服务及增值电信服务分别适用11%和6%的税率。电信行业作为我国的先导性行业,具有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两大特征,其中前者主要是指电信业的网络系统,网络运营需要拥有用以提品和服务的网络设施,这会产生巨大的固定成本,但随着业务量的增加,其平均成本也会不断下降,从而带来规模经济;而后者是针对电信企业,当其同时生产两种产品如市话服务、长话服务等的费用低于其单独生产每种产品所需成本的总和时,将给企业带来范围经济效应。
总的来说,对电信业实施营改增有以下几点现实意义:(1)从产业角度来看,在实施“营改增”之前,电信业企业经营活动开具的是营业税发票。以至于下游的很多增值税纳税人因购进电信产品或业务而不能够做进项抵扣,实施“营改增”之后将有利于完善第三产业的增值税抵扣链条,进一步改善我国税收环境并完善我国的产业结构。(2)从税制角度来看,由于实施增值税后,电信企业的购进资产可以抵扣,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税负,再者,“营改增”能够优化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消除重复征税的状况。
三、“营改增”对电信行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影响
根据前文所述,可知“营改增”对电信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在实施“营改增”政策后对电信业会有哪些影响呢?本文主要从企业财务的角度来探讨税制改革影响,并分别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会计核算方面的影响
“营改增”税制改革必然会影响会计核算,因为对于缴纳营业税的企业,需要按营业收入乘以适用税率计算应交的营业税。在改革之前,企业的会计账簿中,会计分录为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通过这种记账方式营业税将可以税前扣除,同时企业相应业务发生的成本也可按实际发生额列支。但是在改革后,由于增值税是价外税,企业所缴纳的增值税不能再作为企业成本准予税前扣除,另外,之后企业所取得的营业收入,还要按照规定换算为不含税收入,在此基础上再计算销项税额;对于电信行业的外购货物和劳务,如果能够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则可以通过“以票抵扣”或是“计算抵扣”的方式将其进项税额予以抵扣,将所发生的支出以不含税价格入账。因此,从会计核算上来看,税制改革给企业的相关收入、成本以及税金的核算都带来了较大变化,企业财务管理不能再维持以前的旧模式而应做出调整。
(二)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本文主要从各个财务报表结构及金额变化的角度来分析“营改增”税制改革所带来的的影响。首先对于资产负债表,因为“营改增”政策使得企业购进的设备等固定资产可以凭票抵扣,则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将减少,相应地累计折旧金额也会减少,此外其应交营业税也不再列示;其次利润表上,营业税金及附加在改革后将产生巨大变化,因为这一科目反映的是企业经营业务所承担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等,在改革后营业税将被剔除,而城建税以及教育费附加的计征都需要根据流转税金额核算,故而也会随之改变,总的来说,经过改革最终企业的税金和成本都会降低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后对于现金流量表,由于增值税特殊的计算方式,需要分别核算销项税额及进项税额,这样会导致企业投资活动中的现金流出量增加,同时因营业税消除所带来的成本费用的降低,也会使得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量上升。为了更加详实的说明“营改增”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本文截取了中国联通2014年第三季度的部分报表项目:
从表1中可以看出,其他流动资产较上年增长了193.0%,分析原因是由于“营改增”政策的执行,使得企业待抵扣的增值税增加,这一现象又通过“其他流动资产”项目反映导致的。此外,根据上文的分析,增加的增值税以及本期利润总额较去年同期利润的上升导致企业应交所得税也较上年增加。表2中“营业税金及附加”较上年同期下降了32.8%,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自6月1日起执行“营改增”政策后营业税税金减少所致。
(三)发票管理方面的影响
“营改增”不仅影响了相关发票种类,而且还影响了发票管理。增值税发票与普通发票的最大不同在于,增值税实行凭票抵扣的政策,发票在起到完税凭证作用的同时,又能体现出其税负的连续,通过发票可将产品的各个环节如生产、加工以及最终消费联系起来,为此,增值税发票的获得、传递甚至作废等过程监管更加严格。目前,国家对增值税的监管非常严格。上升到法律层面,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情节严重的,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或死刑。简言之,相对于原来的营业税发票管理,增值税的管理要求更高。此外,增值税管理操作程序复杂,认证手续繁琐,汇总纳税的工作量很大,如果企业对这一业务流程不熟练,将会加大企业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
四、“营改增”下加强电信业财务管理的建议
现如今,电信企业已开始全面实施“营改增”计划,各个企业应做好规划,主动应对改革,提高管理水准,以维持和获取更高的利润。本文针对上述影响提出如下几方面的管理建议:
(一)改进会计核算程序
鉴于改革后增值税的征收管理较营业税的征管更严格,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必然会不适应新的纳税管理程序,相应地企业原来的会计核算程序也会不匹配。为此,企业内部财务管理部门,应实时监测会计核算过程,建立完整的增值税明细账,根据情况及时调整策略。面对这项改革,企业还应积极实施税收筹划,例如针对所购进的设备,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合理的折旧方法,避免税负的增加。另外,复杂的增值税处理程序表明企业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要,因此企业应该在引入高素质人才的同时加强对老员工的培训,全面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二)加强财务业务融合,将财务管理前移
“营改增”后,企业应充分考虑政策要求和自身情况,转变观念,将财务管理工作提到业务流程前段,并与业务部门配合共同梳理本公司的营销模式,根据业务情况分析是否有视同销售等特殊业务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新的资费营销方案,同时综合分析视同销售税额对营销案整体效益的影响,以避免税务风险。此外,对于拥有诸多分公司的电信企业要改进财务处理流程,还可以考虑进行总公司与地区分公司间的业务转移,以获取更多的税收支持,而后随着公司税制的完善就可以此避免税收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三)加大发票管理力度,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从前文的论述我们可以认识到,对于发票管理,更应该引起重视,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完善管理。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发票管理培训,及时发现漏洞、保障监督,提高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以一般纳税人为例,具体操作过程如下:电信企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后,将发票联与抵扣联交予接受服务一方,自留存根联合记账联,存根联用于留底,财务部门则负责根据所收取的记账联做原始凭证记账。电信企业还要制定严格的领购和填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制度。此外,还应该进一步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规范企业管理,减少风险、避免损失,确保企业的经营目标,全力应对“营改增”给电信行业生产经营所带来的冲击。
五、总结
综上所述,“营改增”为电信行业带来的影响有利有弊,我们如果能以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些问题,事先做好规划完善财务管理方案,在这一措施逐渐融于电信业之后,便可以享受其给电信企业带来的实际收益。总之,“营改增”的实施,是我国税制改革迈出的至关重要的一步。由于作者所获资料的时间期限及
参考文献的缺乏,使得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存在不足,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能逐步深入,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企业结合实务对决策进行补充完善。
参考文献:
[1]苏筱华.中国流转税制研究[M].中国税务出版社,2008.
[2]许善达.会长在“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会长许善达“两会”期间答记者问[J].注册税务师.2012(4).
[3]营改增双扩围:税制改革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N].东方早报.2013-4-18.
[4]胡怡建. 进一步深化营改增[J].中国财政. 2013(8): 24 -26.
[5]赵丽萍.关于增值税的扩围改革[J].税务研究,2010(11): 34-36.
篇4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的方法,通过云计算技术可以将巨大的系统池连接在一起以提供各种IT服务,并可以按需提供资源、收取费用等,因此云计算也被看做是一种新型的资源利用模式。从技术角度看,云是一个包含大量可用虚拟资源(例如硬件、开发平台以及I/O服务)的资源池,这些虚拟资源可以根据不同的负载动态地配置,以达到更优化的资源利用率。这种资源池通常由基础设施提供商按照服务等级协议(SLA,ServiceLevel Agreement)采用用时付费(PPU,Pay-Per-Use)的模式开发管理。云计算使得超级计算能力通过互联网自由流通成为了可能,企业与个人用户无需再投入高昂的硬件购置成本,只需要通过互联网来购买或租赁计算力。
很多因素推动了对云计算的需求:从IT资源利用的角度来看,建设云计算这种超大规模IT资源池可以简化用户使用,降低IT资源的平均成本;从业务角度讲,移动应用、实时数据流、SOA、Web搜索、开放协作、社会网络和移动商务等新应用急剧增长,需要利用大规模的云平台进行支持;特别是对超大规模数据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的需求,直接推动了云计算的产生和发展。
2 电信行业中的数据分析业务
电信企业是典型的数据密集型企业,保存有海量的用户呼叫数据、WAP与GPRSEI志以及其他业务系统日志等。正确地分析这些数据从而获得有用的知识,能够使电信企业更好地向用户提供服务、发现更多的商机,同时可以分析市场状况,以便于制定营销策略、调整资费策略。因此,数据挖掘技术在电信业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但进行此类数据挖掘,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钱和人力,用于购置、维护硬件设备以及购买相应软件。这主要是由于,电信行业中产生的经营日志数据巨大,一般技术无法处理。以话单数据为例,一个较大规模城市每月的数量可以达到50GB,对于大型直辖市,这个数字可能超过1TB。如此大的数据量,传统的数据库工具无法负荷,必须采用专用数据挖掘与分析工具,例如SASEnterprise Miner、SPSS Clementine、IBM IntelligentMinet等,而这些软件一般需要花费百万以上的年费。
不过,尽管这些数据挖掘工具价格昂贵,挖掘效果却仍有待提高。首先,传统数据挖掘工具基本都实现了常见数据挖掘算法,例如文献[2―4]中讨论了基于这些算法的客户流失预测分析方法,然而这些算法的实现都是传统的内存驻留式,所处理的数据也是结构化的数据(通常是某种数据库软件的固有格式),对于非结构化数据无能为力(例如原始日志)。其次,当数据集很大时,建立模型所需要的时间往往很长,所采用的机器往往是小型机等高端设备,虽然投入很大,但处理效果仍受制于单个主机的性能,无法通过分布式方式实现并行处理。
云计算技术可以弥补传统数据挖掘成本高、性能差的缺陷。通过云计算技术,即可以利用已有设备搭建分布式、高性能、可伸缩的数据分析中心,从而节省设备投入和软件投入成本,提高执行效率,为构建低成本、高效率的数据挖掘与分析系统提供了可能性。Hadoop则是构建此类系统的热门技术。
3 Hadoop云计算平台
Hadoop是Apache组织支持的一个开源软件,是Google云计算理论GFS、Map/Reduce、Bigtable的一个开源实现。Hadoop最早作为开源搜索引擎项目Nutch的基础平台而开发,随后成为一个独立的项目而发展。
Hadoop可以使用廉价Linux PC机组成集群运行各种应用,同时保持系统的稳定、高效。它能使编写和运用处理海量数据的应用程序更加容易,其核心组件有3个:一个是HDFS,分布式文件系统,可以提供高效、稳定的分布式存储,隐藏下层负载均衡、冗余复制等细节,对上层程序提供一个统一的文件系统API接口;一个是HBASE,一个大型的分布式数据库,这个数据库不是关系式的数据库,而是一个巨大的按列存储表格,可用来分布式存储半结构化的数据,例如日志数据等;Hadoop系统中最重要的组件则是Map/Reduce分布式处理组件。
Map/Reduce是一个编程模型,用以进行稳定、高效、超大数据量的分析计算。它将一个任务分成很多更细粒度的子任务,这些子任务能够在空闲的处理节点之间调度,使得处理速度越快的节点处理越多的任务,从而避免处理速度慢的节点延长整个任务的完成时间。Map/Reduce模型将分布式运算抽象为Map和Reduce两个步骤,其中Map是把输入Input分解成中间的Key/Value对,Reduce则是把Key/value合成为最终输出。
开发者只需要实现Map和Reduce函数的逻辑,然后提交给Map/Reduce运行环境,计算任务便会在计算机集群上自动、并行地调度执行。运行环境负责分割输入数据、调度任务、自动处理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机器失效问题,以及协调不同节点之间的数据通信。很多分布式数据运算可以抽象为Map/Reduce操作,图1描绘了Map/Reduce框架的基本工作流程。
4 基于Hadoop的电信业务数据分析系统
基于Hadoop云计算技术,可以构建低成本、高可靠性、高性能的数据分析系统,这在电信行业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本文以“客户流失预测”业务为例,来说明如何基于Hadoop构建实际应用系统。系统主要实现如下基本功能:
(1)用户流失预测;采用现有最为基本的客户流失预测方法;
(2)用户流失原因分析:基于经验值的客户流失原因分析;
(3)自动化数据处理和基于Web的可视化界面。
图2是基于Hadoop构建的实际数据分析系统的架构:
整个系统运行在分布式Hadoop平台之上,数据可通过HDFS进行分布式存储,并通过Map/Reduce机制进行作业调度和分布式处理。由于Hadoop是利用分布式技术对数据进行存储的,因此可承载的数据量将随着集群规模的增加而增长,理论上可存储PB级的数据,非常适合存储电信业务责任编辑:左永君zuoyongjun@rn日志等海量数据。
在Hadoop平台上,开发者只需要编写数据预处理业务逻辑和算法即可,不需要处理分布式计算中的调度、消息等底层逻辑。编程语言基于Java或Python等脚本语言,开发非常方便。通过合适的数据挖掘模型对话单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用户流失预测概率。在数据挖掘算法方面,流失预测一般采用分类算法如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这种处理一般有三个过程:
(1)数据的预处理(ETL)过程;对原始话单等数据进行预处理,对数据进行压缩、转换和必要的计算, 通常需要较多的步骤才能完成;而传统的数据挖掘中,时间开销最大的步骤,即是预处理过程。
(2)数据训练过程:对已知离网或流失数据进行运算,需要利用预处理后的海量数据进行复杂运算。
(3)概率预测过程:利用训练所得参数。对当前话单数据进行预测,以分析目前用户离网、流失的可能性,并对特定用户群进行筛选、报告等。
云计算技术通过可靠的分布式处理,将传统的单机操作并行化,大大加快了预处理的效率,可以使上述过程更加快捷地进行。
客户端采用基于浏览器的SAAS模式提供分析结果的可视化服务(图3),即预测结果可以通过简洁的Web界面进行查看,并通过图形化和报表等直观方式,向用户展示分析结果。
5 基于Hadoop的数据分析系统的优势
如前所述,传统的流失预测系统存在成本高、效率低、系统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差等问题,利用云计算技术,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基于Hadoop的数据分析系统的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
(1)吞吐量大、运算速剧央、可伸缩性佳
使用云计算技术,实现分布式计算,极大提高了系统吞吐量和运算速度。例如客户流程分析模型中分类预测方法中的相关算法,包括分类预测算法、ETL操作等均基于Map/Reduce实现,并以一种可靠容错的方式并行处理TB级别的数据集。系统可以有效统合多台服务器资源共同进行计算,不会因通信、协调等机制而限制多台服务器发挥作用。其效果可通过系统测试数据体现。
(2)稳定性高
Map/Reduce模型提供了容错、调度机制,保证系统的健壮性。在设计Map/Reduce时,研究人员考虑了很多大规模分布式计算机集群进行含量数据处理时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容错处理保证了节点失效的情况下计算任务仍能够正确执行;操作本地化保证了在网络等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让计算任务在本地执行;任务划分的粒度使得任务能够更加优化地被分解和执行;对于每个未完成的子任务,Master节点都会启动一个备份子任务同时执行,无论初始任务还是备份子任务处理完成,该子任务都会立即被标记为完成状态,通过备份任务机制可以有效避免因个别节点处理速度过慢而延误整个任务的处理。
(3)经济、绿色、廉价
基于混合模型的并行二元分类预测方法是基于Map/Reduce机制实现的,所以其只需要普通的PC机组成集群就可以对海量的用户数据进行流失预测分析;而SAS、SPss等工具用的是IBM等商业机器,只能处理少量数据,无法对千万亿级用户展开大规模数据挖掘。因此,相比于SAS、SPSS等工具,本系统具有成本低廉、可扩展性强的优点。
(4)易用性
系统可以通过Web方式使用,较为方便。可通过项目总结出流程化的快速搭建方式,以指导兄弟单位根据需要搭建相似系统。其效果通过试用,以研究报告和文档方式体现。
参考文献
[1]Vaquero L M, RODERO2MER INO L, Caceres J, et al. A break in the clouds: Towards a cloud definition[J]. ACM SIGCOMM Computer Communication Review,2009,39(1): 50-55.
[2]Hung S Y, Yen DC, Wang H Y. Applying data mining to telecom chum management[J]. Expert System with Application,2006,31(3): 515-524.
[3]Wei C P, Chiu I T. Tuning telecommunications call detail to churn prediction: A data mining approach[J]. Expert System with Application,2002,23:103-112.
[4]郭明,郑惠丽,卢毓伟,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客户流失预测分析[J],南京邮电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5(5):79-83.
[5]Ghemawat S, Gob IQFF H, Leung P T. The Google file sys2tem[C]//Proceedings of the 19th ACM Symposium en Operating Systems Principles. New York: ACM Press,2003: 29-43.
篇5
关键词:电影美学 商业 电影商业美学 电影行业
一、前言
二十一世纪的现代社会,各个行业受到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而进入全面繁荣阶段,人们的日常生活品|也不断在提高,因此,在这样的一个发展背景之下,电影行业也得到迅速发展。随着社会发展的深入化,电影行业的发展与商业的发展已经密切联系在一起,而电影本身是具有艺术的属性,尤其是在美学方面,由于在当下的电影行业发展中一味追求电影的艺术性,摒弃商业性,电影行业是难以得到深入发展,而对应的如果一味的满足商业性而制作出来的电影,会丧失电影所具有的艺术性,同样也得不到长远性的发展。因此,如何将商业性与电影所想表达的主流价值、艺术性融合在一起,促进当下电影行业得到整体性的进步与发展,是需要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二、有关于电影美学的相关内容探析
电影美学,这一词在电影行业的发展中由来已久,而且许多新名词和新概念层出不穷,甚至达到了对美学这一概念的滥用,如媒介美学、新生代美学、暴力美学等,而对电影美学的理解,许多人都是模糊不清。为此,这一章节首先对电影美学的概念进行剖析,再来探讨与之相关的其他方面,从而为后面探讨电影美学和商业的研究奠定基础。
(一)电影美学分析
在电影行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对电影美学这一概念的理解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简单的来说,电影美学是电影学和艺术美学的重要分支,是建立在电影学和艺术美学的基础上来研究电影艺术的美和审美方面。电影美学的本体不仅要关系到电影的本体,而且还需要涉及到美学的本体,而电影的本体就是由编剧、演员、导演、摄影师等幕前幕后的工作人员所组成,美学的本体就是主体所感受到的对象是否美。众所周知,美学最早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一旦失去哲学的支撑,美学自身也将不复存在,因此,电影美学也是美学的一种,在发展过程中要建立在美学的基础上来进行电影的制作和观看。
(二)电影美学的属性、归类
从电影美学的概念分析中可以得出,可以得出电影美学的属性是电影艺术的哲学,因此,在新世纪发展下的电影美学要想得到进一步发展,首先其主体不能够放弃对文本哲学的意义以及对审美内涵的研究;其次是对电影美学的研究必须要同文化的发展所结合在一起,尤其是需要从消费文化、大众文化以及主流文化等方面去研究美学;最后是需要在美学的研究依据电影本体的规律,从大众的角度入手来探寻广大人民群众对电影的需求,促使电影美学平民化。而对电影美学的归类,在如今本国研究体系中,主要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为美学原理研究、中国古典美学、西方美学、中外美学比较研究、门类美学、实用美学也就是技术美学。电影美学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仅为电影美学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而且有利于整个电影行业得到发展。
(三)电影美学的研究范畴分析
对电影美学的研究范畴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电影美学的研究对象首先是电影的审美特性,以及电影艺术的审美规律,尤其是电影语言、电影思维、电影艺术中的假定性和审美形态,对这些方面进行研究有利于将这些元素充分表现在所制作的电影中,让电影更加具有艺术性。第二,电影美学还需要重点研究电影作品背后所想要表达的文化哲学思想和文艺思潮,以及观众和电影艺术之间的审美关系,对这些方面进行研究,可以更好的对美学进行具体的顺利和研究。第三,电影美学还应该同西方文学、中国古典美学相互联系,在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基础上赋予电影丰富的美学思想,从而促进电影行业得到整体的进步和发展。第四,电影美学还需要对电影的发展史、理论等方面进行研究,比如说像《电影与思想》、《电影哲学概说》、《电影诗学》等方面,所讨论的内容都是有关于电影美学领域,从而更好的促进电影美学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电影美学的延伸―电影商业美学的分析
新世纪发展之下,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迅速崛起,在电影方面日益与发展的商业的联系在一起,因而,也就出现了电影商业美学这一概念。电影是一门艺术,也可以说是一种生意,由此可见,电影艺术是依赖于电影的商业性而存在、发展,因此,电影商业美学的发展基础由此而来。所谓的电影商业美学,就是建立在市场需要和经济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所创设的电影艺术设计和创造体系。这一体系首选要符合电影作为一种媒介所需要遵守的经济规律要求,同时也要符合电影本身具有艺术性所需要服从的艺术规律。在现如今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西方的好莱坞电影还是东方本国电影,在制作电影的过程中都在找寻艺术与商业之间的切合点,在遵循美学的基础上,促进电影行业得到整体性的进步与发展。
三、从东西方电影的发展来探讨电影美学与商业之间的研究
在分析完电影美学的相关内容之后,针对于当下电影美学与商业之间的研究,本文从东西方的电影入手来简单探讨下,希望可以促进电影行业的整体发展。
(一)以好莱坞电影为例来探讨电影美学与商业之间的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电影工业全球化步伐也不断加快,好莱坞电影作为西方电影的代表,就是电影艺术与商业完美结合的成功之例,同时,好莱坞电影也为全球的电影行业提高了可以参考和借鉴的范例。但是从电影美学的角度来讲,好莱坞电影在制作的过程中并没有将重心放在这一方面,更多的是将电影作为一种娱乐工业来发展,因此,在美国电影中往往通过暴力展示来宣泄观众的无意识行动,以梦幻化的画面、强烈化的视觉效果来震撼观众,用皆大欢喜、善恶有报来抚慰人们的心理伤口。尽管好莱坞电影所含有的元素可能都涉及不到电影美学的角度,但是好莱坞电影在坚持广大群众基本需求的基础上,用艺术电影包装着流行电影,用流行电影来促进电影的流行,使得好莱坞电影在在保持主流性的同时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更好的满足于广大人民群众对观看电影的需求,因此,发展至今的好莱坞电影不仅是受到广泛观影的群众热烈追捧,而且也被全球的电影市场所认可,所实现的经济收益远远超过与其余国家,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好莱坞电影紧跟当下趋势和潮流,将电影艺术与商业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尽管受到包括美国在内几乎全世界知识精英的反对,但也成为了全世界最流行的电影产品。
(二)以中国电影为例来探讨电影美学与商业之间的研究
好莱坞电影的制作更多的是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出于市场策略的需要而将电影艺术性与商业性结合在一起,甚至于是让艺术性屈服于商业目的,尽管受到媒体和学院派的强烈批评,但是也不难看出好莱坞电影在全球市场中的成功,比如说中国电影、韩国电影印度电影等都在效仿好莱坞电影,表明好莱坞电影审美机制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在中国电影行业中,由于受到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政治、计划经济等方面,许多人都会将电影的商业和美学对立开,基本上很少有人能够从其中找到融合规律,也就导致在中国的电影市场中出现了主旋律电影、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其中商业电影相对应主旋律电影和艺术电影而言,在电影制作过程中的所体现的商业目的观察与整个电影,让观影者在观影的过程中最先体会到的不是电影本身,而是电影所附加的商业目的,从而导致商业电影的地位更低,甚至于会受到习惯性的轻视。从目前的中国电影市场发展来看,商业电影占据着整个电影行业的半壁江山,在这些商业电影中不难看出其数量是与日俱增,但其质量却一直难以得到提高,这也就导致中国电影产业长期面临着陷入低谷、观众流失、市场萎缩的困境,难以促进电影行业得到整体发展,在电影市场的竞争中也难以取得有利的位置。
四、以冯小刚的贺岁系列喜剧电影为例来探讨电影商业美学
本文就以冯小刚贺岁系列喜剧电影为例,来具体的探讨下电影美学与商业之间的关系。
(一)以冯小刚所导演的贺岁系列喜剧电影为例
在如今的发展形势之下,有需求才会有市场,市场的存在和扩大,才能够促进一个行业得到长远性发展,因此,对于电影行业的l展来讲,将电影的艺术性和商业性有机结合在一起是促进电影行业得到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却并不是一节很容易的事情,稍有不慎所制作的电影偏向任何一方都会造成困境。冯小刚就是在舆论的压力和商业的风险中,通过灵活的市场判断力、良好的艺术感觉,将电影的艺术性和商业性有机结合在一起。从制作的《甲方乙方》系列开始,冯小刚就立足于社会发展需求、观众审美情趣以及市场环境等方面入手,以艺术的变化来适应市场,为中国的电影商业美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冯小刚的贺岁系列喜剧电影在电影商业美学中所形成的特点
在冯小刚所导演的众多电影中,促使在电影商业美学上形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通过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来唤起大众的认同,喜剧与悲剧在以往的概念中是相对立的,但是现如今这一对立关系早已消失,在冯小刚所导演的电影中就能够充分体现这一点,运用小人物在这个大千世界所发生的悲伤、搞怪的事情,来融入中国百姓在现实中所感受到的种种无奈、困惑、期盼,以欢笑来展现悲凉,以戏谑来展现无奈,不仅具有一定的娱乐性,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向。第二,用社会互文本引起社会广泛共鸣,传统的喜剧表演是通过夸张的肢体语言、搞笑的情景设置来事项引人发笑的作用,但是在冯小刚所导演的喜剧片中却很少采用夸张的形体表演,而是采用喜剧情景的设置和特色语言的构造来完成,这样的方式不仅有利于与社会发展和流行文化接轨,而且也有利于展示社会现实,达到更好的效果。第三,用反讽的方式来释放观众的情绪,比如所导演的《大腕》中有一句“什么叫成功人士你知道么?成功人士就是买什么东西,都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在结合社会实际发展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的观众,道出观众的心声,从而促进自己电影的发展。
(三)从冯小刚的贺岁系列喜剧电影中所得出未来电影的商业美学的发展研究
电影美学的发展与商业的发展可以通过电影商业美学来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实际上,电影的商业美学一方面是与传统的电影美学存在着种种的冲突和差异,但是在另一方面,这中间往往有可能达成相互促进和推动。为此,冯小刚所导演的电影恰恰能够体现他将主流意识、商业诉求和艺术个性通过商业美学融合在一起,因此,在他的电影中,不仅可以取得好的票房成绩,实现商业目的,而且在影片中所包含的那种后现代喜剧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敏感发现,都可以体现他所导演电影的价值所在,与此同时,影片中所想传达的有关于小人物的善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等方面,也是能够体现一种主流的社会价值观。从冯小刚所导演的电影可以得出,中国电影美学的发展,首先,需要对电影美学的属性、内涵等方面进行充分的了解,再在立足于美学的基础上去分析、读懂和认识电影的美之所在,其次,从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探寻商业发展与电影艺术发展之间所联系的关键点,在尊重和理解市场和观众的基础之上,达成主流价值和娱乐价值、商业性和艺术性、本土性和全球性得到动态平衡,促进中国电影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从而为我国电影行业得到全面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进入全面繁荣阶段。
五、结束语
在时代的发展洪流之中,电影的发展不仅是人们日常所选择的主要娱乐方式之一,而且也是一个行业所发展的主要内容。在电影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电影美学的存在和商业的发展,其实是存在着矛盾又密切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电影美学和商业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电影行业得到整体性的进步与发展。为此,本文针对于此,从电影美学角度入手,从商业的发展角度切入,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方面论点的探讨和研究,为我国电影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实现共同发展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 关于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进程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 弘石. 当代电影. 2006(06)
[2] 走出去的中国电影――《十面埋伏》案例分析[J]. 杨D. 电影艺术. 2006(06)
[3] 中国电影百年[M].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李多钰主编, 2005
[4] 全球化视野:传媒产业经济比较研究[M]. 学林出版社 , 金冠军,郑涵主编, 2003
篇6
一、迈克尔·波特的五种力量竞争模型简介
附图
资料来源: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华夏出版社1997年
企业是在一定行业中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业环境的特点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分析认为,影响企业竞争结构及其强度的五种因素(力量)可分为:现有企业间的竞争、潜在竞争者进入、替代产品的开发、供应商的议价力量、购买者议价力量共五种影响行业竞争力量。
作为一个开放的市场而言,企业面对的市场是一个竞争的市场,从事相同产品或服务经营的企业不止一家,因此多家企业必然会采取各种措施争夺客户,从而形成企业间的竞争。就电影市场而言,随着院线制的形成,电影企业间的竞争将从原来基本没有,变得越来越强烈。
由于一种产品或服务开发的成功,或由于某种原因使市场的价值得到巨大的发现,会引起许多其他投资者的加入。这些新加入者既可以给该行业注入活力,促进市场竞争,也会给原来的企业带来压力,威胁他们原有的市场地位。由于进入门槛的降低,政策的进一步透明,电影市场的投资价值日渐显现,高达20%以上的投资回报率使电影市场成为投资资本关注的焦点。可以预见潜在竞争者的进入将是院线制发展过程中一个显著的特点。
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或功能相似,能够满足消费者相似的需要,在使用过程中可以相互替代,因此提供这类产品或服务的企业之间就会成为相互的替代竞争者。作为提供精神文化消费产品的电影企业,其替代的竞争者有很多,比如电视传播企业、音像制品行业、互联网、酒吧舞厅等各种大众娱乐场所,这些替代者均构成了对电影行业的竞争。
企业的经营活动需要各种生产要素。提供生产要素的供应商会在两个方面制约企业的经营。一是供应商能否按时按量地提供企业所需的生产要素;其次提供的生产要素成本会影响该企业的利润水平。所以供应商提供生产要素的能力、价格谈判能力的大小以及企业寻找其他供货渠道的可能性,是企业在市场环境中需要考虑的竞争力量。电影发行放映企业的供应商是上一级发行商或制片厂,他们的竞争能力在相当程度上会制约发行放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用户是企业的衣食父母。用户的多少、用户的实际购买能力将决定企业经营规模的大小以及企业的获利能力,同时用户的讨价还价能力将会引起同行之间的价格竞争。电影发行放映企业的用户可以是下一级的发行商,也可以是电影院,他们的竞争实力会影响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和调整,随着院线制的发展,作为用户的电影院在院线中的作用将更为显著。
二、传统发行放映机制下的市场运作模型及五种力量的竞争分析(以一个省的电影发行放映业务的基本流程为例)
1.传统机制下的电影市场五种力量竞争模型
附图
(注:从1993年起国产影片可以直接向市县电影公司发行)
2.传统发行放映体制下的市场竞争分析
上图概括了一个省级电影市场在传统的发行放映体制下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所处的竞争环境。从图中可以看出,不论是省级电影公司,还是市级电影公司,均面临着波特理论的多种力量竞争。结合当前院线制改革的实际,重点分析传统发行放映机制下各级电影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状况。
(1)地区市场的高度垄断抑制了行业之间的竞争
传统的发行放映机制下在一个地区只存在一个电影公司,形成了地区市场的高度垄断,所以基本上不存在同行业之间的竞争。高度垄断的行业管理虽然在一定历史时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缺乏相互竞争的压力,必然造成企业缺乏改革和发展的动力,各级电影公司安于现状,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要。这种垄断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构成了对电影市场整体利益、特别是对消费者利益的损害。
(2)潜在竞争者的竞争能力难以体现
由于高度的行业垄断造成潜在的竞争者难以进入地区电影市场,这使市场中的既得利益者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虽然从1993年起发行放映机制的改革试图突破垄断,但限于行业内部的重组,潜在竞争者进入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3)替代产品的渗透能力较强
从行业竞争模型可以看出,替代产品的市场竞争战略是全方位的,对各级电影公司以及电影院都产生了影响,对比这几年电视、互联网等娱乐资讯形式的发展以及电影票房的逐年滑坡,可以证明这一点。由于发行放映的各级企业承担的功能均比较单一,没有形成产业化的集团对抗能力,造成替代产品的渗透能力较强,在文化娱乐市场中争得了相当多的一批顾客。
(4)电影院的竞争地位较低
从竞争模型中可以看出下一级发行放映商选择的市场供货渠道单一,电影院没有选择发行商和影片的余地,造成购买者特别是影院的讨价还价能力很弱,自身的利益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
(5)供应商的谈判能力不强
在一个发行垄断的地区市场,影片供应商面对的是单一的发行商,虽然1993年之后国产影片的发行可以跨过省级公司直接向市级发行公司发行,但只是打破了省级公司对全省的垄断,在市级电影市场,影片供应商仍然没有选择的余地;尽管具有较好市场预期的影片因比较稀缺,有利于提升这类供应商的市场地位,但总体而言影片供应商在市场运作中讨价还价的谈判能力还是比较低的。
综上所述,在传统电影发行放映的运行机制下,市场的竞争态势表现为地区发行放映公司处于非常有利的竞争地位,其他三种竞争者的竞争能力较弱,因此地区发行商能够基本控制当地市场,形成行业垄断局面;但就整个电影市场而言,抵御替代品的能力是不强的。
三、院线公司的市场运作模型及五种力量的竞争分析
1.院线公司运作机制下的电影市场五种力量竞争模型
附图
2.以院线公司为运作机制的电影市场竞争分析
院线公司是对电影发行放映经营者的重新组合,简化了中间发行渠道,逐步形成发行放映一体化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实体。这种机制的改变,必然使得原来处于垄断地位的地区发行商的竞争地位发生变化,而且与其他竞争力量的实力对比也发生了改变。
(1)在一个地区市场中形成了同行业间的竞争
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在一个地区出现两家以上从事电影发行放映业务的企业,形成了竞争的局面,由此大大削弱了发行商独家垄断而形成的非常有利的竞争地位。这种竞争对于打破市场垄断,增强市场活力是非常有利的,因为生存的压力迫使院线公司不能走老路,必须更新经营理念,提升营销手段,注重规模和效益的关系,不断改善服务质量,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在院线制形成的初期,由于市场规划还没有系统地建立,各院线公司应注意避免早期市场的恶性竞争,保证电影市场的健康发展。
(2)潜在竞争者的进入门槛明显降低
由于地区市场中竞争机制的引入,降低了其他投资者进入电影市场的门槛。为保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求市场信息是共享的,游戏规则必须共同遵守,这客观上削弱了原有企业的在位优势,降低了潜在竞争者的进入风险;同时为了增强竞争能力,形成规模经济,现有企业会通过资本运作、共享市场份额的方式主动寻求合作伙伴,这也是潜在竞争者“借船出海”的一种途径。
(3)替代产品的竞争能力相对减弱
电影与其他娱乐形式的相互替代竞争,在任何运行机制下都存在。成功的院线运行效率高,针对性强,能够牢牢锁住某个细分市场以获得利润的最大化,因此有较强的抵御替代产品的能力,所以院线制建立后,替代产品在某些细分电影市场的替代作用有所减小。
(4)影院的讨价还价能力得到提高
目前影院与院线公司基本上是契约关系,处于平等的地位,双方通过合同的方式规定各自的权利与义务,改变了原来机制下影院必须完全从属于某级发行公司的状况;同时这种契约关系不是终生制的,影院在合同终止后有选择其他院线的权利,正如图中出现的虚线箭头表示影院可以“跳槽”,因此院线公司有必要处理好与加盟院线的关系,像对待顾客一样,重视加盟影院的满意度。在这个意义上讲,电影院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提高。“有”版权所
(5)影片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明显提高
篇7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韩国电影;快速发展;电影营销策略
我们一般所说的“营销”指的是,企业发现或挖掘准消费者需求,从整体氛围的营造以及自身产品形态的营造去推广和销售产品,主要是深挖产品的内涵,切合准消费者的需求,从而让消费者深刻了解该产品进而购买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韩国实行配额制度以来韩国电影异军突起,在国际电影市场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配额制也被称为“国产电影义务放映制”,这一政策的实施是韩国政府希望能确保韩国本土电影在国内的放映时间,并且电视台播放本土电影需要免费,并占一定比例。2韩国电影的成功,可以说市场营销做得很成功,上述理论同样适用,因此,要想分析韩国电影迅速占领国际市场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几方面来分析。
1 更多种类的题材
进行目标市场定位是文化产品营销的首要问题。4电影开始制作发行之前,企业需要根据不同的群体需求,进行目标市场定位。自从韩国政府宣布取消“电影审查制度”以来,为了提高影片的可看性以及迎合观众的口味,增加电影的收益,越来越多的韩国电影加入政治、暴力、等内容,当然,除了这些内容,韩国电影的题材还是十分丰富的,灾难、喜剧、爱情、犯罪、惊悚等有许多优秀的题材被表现出来。例如《生死谍变》就是取消电影审查制度后韩国电影的神作,类似的还有《杀人回忆》、《共同警备区》等本来属于被禁止的题材大受欢迎。还有像《七号房的礼物》、《暗杀》、《雪国列车》等剧情类的优秀影片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另外古代故事透露出来的的浪漫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显得另类别致,喜剧电影也有着韩国独有的特点和笑料。韩国影片的创意性一直是特有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创意及个性是决定一项文化产品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2 强大的资金投资力度
韩国电影行业的运行分三个部分:一是制作方,即影视制作公司;二是投资方;三是发行和市场运作方。由此可以看出电影在韩国是被当作投资的对象的,当然,最开始的时候,韩国的投资家并不愿意把钱投往电影行业。在20世纪末期,亚洲金融风暴来袭,韩国企业也是一片低靡,这时,一些投资家注意到“电影配额制”这一政策,无奈之下对韩国本土电影进行投资,本来这些投资者也没有对获得的收益抱很大期望,但电影《银杏床》的大获成功让他们眼前一亮,高额的回报也让但大家意识到对韩国电影进行投资是一条新的“生财之路”,这点在之后《生死谍变》、《醉画仙》等大获成功的电影身上得到验证。有了强大的资金后盾,韩国电影的进步更加快速。
除此之外,政府还通过网络引导文化企业对电影行业进行捐款,对电影产业实行基金政策和减免税收,从而使电影产业的发展有充足的资金。3
3 多元化的营销渠道
韩国电影产业拥有多条完善的营销渠道。在国内,一些大型企业除了拥有电影制作及发行部门外,旗下还拥有影院、音乐机构等,为电影制作及发行、音乐制作、网络平台等多方面业务的实现提供可能,同时这些企业也是中介,将手里的电影版权等授权给其他国家,促使韩国本土电影在海外的发行;韩国政府为了推动韩国电影业的发展,除了在外国设置办事处来调查当地观众喜好及文化特点之外,还对韩国本土电影进行多种扶持。
1.导演扶持:对于那些已经有韩国本土电影在影院上映的导演,如果下一部作品仍旧要拍本土电影,则可以申请下一部剧的启动资金,资金的数额就取决于上一部影片的票房。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每年会从中挑选六十部左右的影片,每部提供至多7万美元的自助。
2.编剧扶持:韩国电影剧本数据库是借由网络提供和收集的中枢。编剧有了新的作品后便可将作品上传到该数据库,寻找投资方或者有机会进行跨国合作。从过去的情况来看,每个月会有四本左右的优秀剧本被选中,编剧可以再申请为期三个月的剧本修缮课程。当剧本最终成型,就会被推销。当然,该数据库也有奖励制度,被选出的作品的编剧每部可以获得5000到50000美元。
3.公司扶持:从数据库中选出的剧本最终会被发放到所属公司。一般来说会选50个剧本,委员会总共自助90万美元,由所属公司进行下一步的制作及发行。
4.风险投资:对于那些小成本、有类型突破、具备新意、风险大的项目,一般很难获得融资,因此,委员会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扶持小成本电影。为了保证本土电影投资的流动性,委员会会单独预留出1000万美元作为风投资金。具体来说,为了解决小众影片筹资难、上映难等问题,委员会提出如下政策:(1)常规发行资助:委员会的资助涵盖了市场推广、电影排片、字幕翻译等方面;(2)艺术电影专款:委员会保证每年有约15部艺术类影片或纪录片分别获得3万美元左右的资助,用于市场推广等方面;(3)韩国电影开放交流生态系统:该系统用于提供安全的网络交易环境。
4 与其他文化进行产业结盟
韩国电影行业通过与服装、音乐、广告、旅游等文化产业互相推动来加速发展。文化类的产业就是有这样的特点,不可能脱离大的文化坏境独立发展,因此实现共赢才是最好的局面。例如《朝鲜名侦探:奴隶的女儿》的拍摄地全南高兴居金岛,这是一个盛产海带和鲍鱼的海岛;还有“朋友之街”,就是政府根据《朋友》开发的,电影的高发行量也为这条街带来大量游客。另外不得不提的就是“韩流坞”了,这个韩国政府斥巨资打造的巨型观光主题乐园重建了许多韩片里的经典场景。再比如从韩国电视剧到韩国电影中都存在的植入营销:《浪漫满屋》中华丽甜美的韩服、《冬季恋歌》中各种唯美的围巾、《宫》中闪耀动人的饰品、《来自星星的你》中让人眼花缭乱的韩妆品牌,这些植入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增加其他相关产业的收益。
5 对电影出口境外制定合适的营销方案
5.1 明星推动电影出口
一部电影的参演人员如果是人气超高的明星,可以说这部电影已经成功了一半,毕竟电影明星是连接电影和观众的桥梁。近几年在亚洲人气一直居高不下的韩星通过参演韩国本土电影,为韩国电影行业的稳步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好的电影情节成就一名明星,明星的高人气也推动了电影在海外的票房。2002年韩国电影在海外的票房约为1500万美元,其中,电影出口日本的票房收入是660万美元。到了2005年,因为韩国男星在日本受到疯狂追捧,直接导致这一年韩国电影在日本的票房收入增加到6030万,短短三年,韩国电影仅在日本的票房收入就增加到02年的10倍。甚至还有一些韩国电影在韩国票房并不乐观,但凭借参演明星的超高人气,致使电影在海外卖出超高票房。比如2006年的《外出》,这部大手笔投入的影片在韩国只有81万人次观看,票房惨淡。但是由于本片的主演是裴勇俊,这位韩国一线明星在亚洲拥有超高人气,所以该片在中国的票房高达750万人民币,是当时韩国电影在中国市场的最高纪录,在日本的票房更是高达750万美元,这都要归功于裴勇俊在日本的超高人气。通过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的数据可以看出,当红韩星对于韩片在海外的高票房功不可没。
5.2 注重境外市场细分
现在电影人都逐渐意识到,要想提高电影在海外的票房和收益,除了选用人气高的演员,同样重要的还有选择最佳发行时间,通过一线影院,把电影展现在合适观看此类影片的观众眼前。
韩国电影行业为了扩展韩片的海外市场,分别在中国、日本、美国等国家设置办事处,对各国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以此来判断不同国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影片文化特点的要求以及观众的喜好,以消费者为中心从而制定不同的电影营销方案,使电影营销与制作发行高度结合。例如,韩国电影人通过调查发现,中、日、韩及东南亚国家同属亚洲文化圈,特别是中、日、韩三国是一衣带水的关系,文化起源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因此韩国在这些国家发行的主要是能够得到当地伦理道德认同的爱情片,而在美国等国家,韩国则选择灾难片、战争片等来打入市场,因为这类影片更受欧美观众的欢迎。
一部影片在国内十分受欢迎和好评,走出国家,将这部影片拿到其他国家不一定能受到同等欢迎和好评,这是因为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文化差异,这种现象被称为“文化折扣”。为了降低文化折扣,韩国十分注重在宣传方面的本地化,比如电影名字的翻译更加贴近当地人民用语习惯,根据不同演员在不同地区的受欢迎程度不同制作不同的宣传海报,将在当地更受欢迎的演员印在海报上来吸引更多观众。
5.3 积极举办电影节
参加国际性的电影节是将本土电影推向世界的有效方式之一,当前韩国电影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韩国主办的釜山国际电影节。举办电影节除了可以激发本国电影人的创作激情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吸引国际上对韩国电影感兴趣的影视界知名人士。釜山电影节主席表示,举办电影节不仅可以为韩国电影带来更多机会,还可以有效抵制好莱坞电影的进军,更由此拉动釜山的旅游业发展,给韩国带来巨大经济收益。釜山电影节的成功也映射了韩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成功。
5.4 主张跨国合作
韩国电影十分注重海外发行时与当地文化的契合度,因此韩国电影人更愿意寻求跨国合作。由于中、日、韩三国拥有同源文化,所以东亚国家成为韩国寻求电影跨国合作的首选目标。2006年,中韩合作制成的《雏菊》、《墨攻》等电影反响不错,获得高额票房。2011年由中国女星汤唯和韩国男星玄彬主演的《晚秋》更是大受两国观众欢迎。韩国电影在日本也有很大的出口量,因此韩日两国也共同制作了如《2009迷失的记忆》、《船》等口碑不错的影片。另外,韩美两国也有过合作,《龙之战争》、《恋物》等佳作就同时在韩美两国创下佳绩。
5.5 完善发行模式
韩国电影大多采用间接发行的方式,间接发行指的是中央发行商行在全国各地建立地方发行商,这些地方发行商与中央发行商签订发行合同,分配利润,这种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影片的发型质量和效果。随着这些中央商行的健康发展,好莱坞电影在韩国再也无法像以前一样霸占半壁江山了。
5.6 通过互联网进行宣传
互联网的出现对当今社会的影响是史无前例的,尤其是对影视产品的传播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分析成功影片成功的原因,雄厚的资金后盾以及满足观众需求的作品固然很重要,但也离不开网络技术在背后起到的作用。韩国电影业也及时利用互联网进行影片宣传,例如前段时间韩国电视剧《太阳的后裔》在中国达到了创纪录的超高收视率,随着主演人气的飙升,韩国电影业在微博上利用电视剧话题的热度进行主演宋仲基之前主演的电影《狼少年》,虽然这部电影是几年前上映的,但当时就票房超高的《狼少年》趁此又火了一把,使网上播放量飙升。另外有些小成本电影制片方也会利用互联网宣传来增加人气,所谓电影界的黑马,实际上是通过互联网创造的。
互联网为韩国电影带来巨大商机的同时,也带动了明星、服装、美食、韩妆等行业的发展,这是互联网带来的快速流行、快速消费,也符合当今社会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6 结语
韩国电影业的稳步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持、国内大量电影人才的涌现,但韩国电影行业对营销策略部署的重视也是韩国电影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不可忽略的因素,这些方法经过仔细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再根据自身的情况,不同的国家也能吸取经验,制定适合自己国家电影行业的营销方案。尤其是中国与韩国拥有同源文化,在中国电影行业高票房、低口碑的今天,韩国电影的健康发展确实值得我们学习,而接下来的时期韩国电影能不能继续在国际舞台稳步向前,值得我们期待。
参考文献
[1]杨鹏. 我国电影产品出口障碍及对策[D].湖南大学,2012.
[2]刘玉祥. 从营销的角度剖析韩国电影产业快速振兴的原因[J]. 视听,2015,12:75.
[3]田莎莎. 韩国电影境外传播现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
[4]林起明. 浅谈国外小成本电影营销借鉴[J]. 中国电影市场,2012,12:26-27+5.
[5]王志芳,常中华. 韩国电影成功占领世界市场营销策略[J]. 电影文学,2011,08:21-22.
[6]欧阳刘佳. 韩国电影的叙事模式和文化内涵[D].上海师范大学,2005.
[7]宋晓利. 韩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运营模式研究[J]. 传媒,2016,02:59-61.
[8]陈晓晴. 韩国商业电影和消费社会[D].福建师范大学,2005.
篇8
>> 缝隙型企业依赖核心企业带来的快速成长和发展障碍探析 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怎样才能持续? 中国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分析 吴敬琏: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怎样才能够持续? 经济增长带来物价快速上涨全世界都在为通胀头痛 高增长带来的实惠有目共睹 墨辉车模:快速成长的车模行业龙头 海大集团:快速成长的饲料行业新龙头 “华为”的快速成长之谜 快速成长的新湖期货 促进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 NetApp快速成长的文化基因 创新企业快速成长的“秘诀” 柬埔寨银行业进入快速成长期 视源股份占领行业制高点快速成长 杨宪益:翻译整个中国的人 杨宪益:翻译整个中国的人 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及其带来的挑战 职业化――中国企业快速成长的加速器 中国企业从快速成长到持续增长的转变途径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整个中国经济和电影行业都有快速成长带来的粗糙 整个中国经济和电影行业都有快速成长带来的粗糙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杨蕾")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贾樟柯 著名电影导演
我拍了十几年电影,对我来说什么都重要,什么又都不重要。
今年没有关键的时刻或者重要的节点,已经过了一惊一乍的阶段,生活处在常态中。
2015年,我对电影行业的感受是,所谓商业和艺术对立的观念逐渐在消退。这是挺好的情况。过去人们在选择看一部电影的时候,天然地会去挑,这是商业的我要去看,这是艺术的我不要去看。现在我觉得这种人为的阻碍淡了,一个原因是来自观众的改变,更年轻的观众不太在意自己要看的电影是商业的还是艺术的,所以是一个很好的改变。再比如,过去一部所谓的艺术电影,它的发行不好,大家马上会质疑它存在的必要性,说你们就该死。而现在整个社会明白它们很重要,大家都希望它们能好。
这一年其实蛮善意的。这种善意经过了时间的积累,大众逐渐理解这个事情。社会理解一个事情很慢很慢,需要五六年,经过很多人的呼吁,很多人要随着时间才能理解到。
商业和艺术对立的观念消退,这让电影更正常,但我不会因为这种改变而做出什么调整。对一个在这个行业里能看比较远的人来说,这些都是视线之内的事情,一早就知道会发生,还是要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我觉得无论是整个中国经济还是电影行业都有快速成长带来的粗糙,没有意识到经济快速增长时期的危机。拿电影来说,快速成长阶段,市场有很多需求,于是形成了很多短期、短视的行为,比如模仿、抄袭、无节制地顺应市场等,这些短视行为带来了行业自身质量的下降。
每年生产800部电影,快速增长之后怎么办呢?
我觉得这是电影行业要特别想的,别的行业可能也要想一想。
按我的理解,电影跟经济好像有点反,整个经济在消退,电影反而在增长。
电影市场有机会,但是上游始终充满危机,这点是没有改变的。对终端渠道,大家都赚到钱,而电影上游,真正的投资商,挑战非常大,所有的负担都压在上游身上。
篇9
市场结构是指一个市场的组织结构特征,反映的是市场主体之间竞争和垄断的关系。近年来,发行的地位在电影行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对发行产业进行市场结构分析有其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市场份额、产品差异化、进入壁垒三个方面分析电影发行产业的市场结构。
市场份额分析
电影产品虽然是艺术化产品,但其最终是否真的能获得成功,从而得到市场的认可还是要通过票房收入来验证。每一部电影都是一次精神的创作,其类型,质量,营销方式都有很大的不同,但其统一的验证渠道就是票房,因此相比较于其他的角度,票房更能客观的体现出我国电影发行产业的市场集中程度。
从表1可以看出,中国电影集团和华夏电影发行公司依旧保持着排行榜前两名的成绩,中影市场份额高达43%,华夏次之,市场份额达28%,二者市场份额合计高达71%,这是由于中影和华夏是国内发行业的老大哥,拥有较广泛的院线资源和较高的运行平台;另外,进口片的利润分账也给两家公司带来了不少的垄断利润(只有这两家公司拥有境外影片的全国发行权)。博纳则凭借对港产影片发行垄断发行的地位占有11%的市场份额位列排行榜第三,而星美影业和小马奔腾凭借自主投资影片的出色表现挤入前八名。总体而言,市场仍处于高度集中状态,排名前八的公司占据了发行市场的绝对份额。
电影产品差异化分析
电影产品的差异化是指电影产品在选材、制造、营销以及后续产品开发等一系列活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产品特性。电影公司通过创建其产品的独特性影响消费者的需求偏好,使其产品具有不完全可替代性,从而为其赢得更多的利润和可发展空间。而对于电影发行产业,产品差异化就主要表现在发行的影片类型和营销手段这两个方面。
·影片类型
近年来,中国影片类型发展迅速,且不断呈现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包括爱情片、科幻片、动作片、纪实片、剧情片、惊悚片、战争片、喜剧片、魔幻片等。另外,动画片也开始走向大银幕。
从表2可以看出,在2011全年上映的影片中,动作片、科幻片、爱情片、动画片和魔幻片票房占比均超过10%,五种影片类型占到总票房的7成以上。通过研究发现,目前国产影片票房主要集中在爱情、喜剧、动作、剧情4种类型上,而受观众喜爱和能获得较高票房的动画片、科幻片、魔幻片、战争片、灾难片等依然受限于题材创作能力不足,票房大部分由进口片贡献。总而言之,我国的影片类型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和差异化趋势,但我国目前发行市场的国产片竞争压力仍十分大。
·营销策略
在电影的发行过程中,营销手段可谓花样百出,总结起来主要有三种营销策略:
第一,创作主体组合。电影创作主体是指电影创作的主要参与人,包括导演、演员、制片人、编剧、摄影、音乐、服装设计等工作人员。而电影本身的特性决定了电影产品必然是差异化很大的产品,创作主体的不同组合将带来的是不同的电影产品。中国电影市场中,导演的品牌效应非常大,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三位导演的作品在市场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因而,很多大制作的电影使用名导演、名演员、名摄影等等就是利用他们已经形成的品牌效应来组合更好的影片差异化,从而与其他影片区别开来,以获得市场认同和收益。
第二,档期选择。我国各大院线的影片上映己经形成五大档期:情人节档期、五一档期、暑期档、十一黄金周档、贺岁档。依托重大节庆活动,构成富于中国特色的电影放映档期,对于建立完善的电影市场机制和提高中国电影的市场竞争力非常重要。
第三,广告宣传。在各种营销策略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电影发行的一系列的宣传造势活动,广告、新闻会、首映式等必不可少。在2011年,不得不提的一种广告宣传模式就是微博营销。随着微博用户数量急速增长,社会影响力迅速扩大,促使各大网络开始在门户品牌广告营销之外深入挖掘微博营销的价值。电影《失恋33天》的成功与微博营销密不可分,来自艺恩网的数据显示,在观众接触《失恋33天》影片信息的网络渠道中,近64%的观众通过微博接触《失恋33天》的影片信息,微博已成为影片宣传重要形式,并且宣传效果显著。
进入壁垒分析
·产品差异壁垒
在中国电影业中,导演的品牌效应特别明显,因为较长时间的号召力的积累,一些导演的作品已经在中国电影消费者中形成一定的口碑,具有品牌优势。而且在我国,这种品牌导演资源非常稀缺,已经处于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三大导演鼎力状态,并且他们基本上己经被发行公司合约化。冯小刚与华谊兄弟签了10年合同和张艺谋与新画面公司的固定合作关系直接把导演品牌优势与电影发行公司的品牌优势联合在一起,对新进入者形成壁垒。
·规模经济壁垒
随着电影产业的迅速发展,投资规模将越来越大,这对于潜在进入者构成了壁垒。发行业的垄断主要是依靠对影片的发行权得到的。而电影的制作、发行和放映都不是完全孤立的,许多的电影发行公司要想具有强劲的竞争力及争取主动权,已向其制作和放映环节不断延伸,打造完整而庞大的产业链,因而我国现在的电影市场已形成了高度垄断性和几大集团的大型规模。并且,总资源及总需求的有限性,也使得现有企业生产规模相对于市场总需求来说已经够大,因而对进入者形成壁垒。
·政策性壁垒
首先,我国电影发行行业的最低注册资本为50万元人民币,并且受电影出品单位委托发行过2部电影片或受电视剧出品单位委托发行过2部电视剧,才可取得电影发行经营许可证;其次,广电总局还要对发行公司进行年度考核,对于考核未达标的公司将进行相应处罚,若两年内仍未达标,便吊销电影发行经营许可证。并且,电影进口经营业务是由广电总局批准的电影经营企业专营,目前我国境外影片的全国发行权是由中影和华夏两家垄断。
篇10
[关键词]电影产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绩效特征;SCP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0-0024-04
1 导 论
自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电影产业出现来了短暂的辉煌,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又出现了持续衰退,到2003年实施全面产业化发展,中国的电影产业正式被定性为文化产业,并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电影产量有了明显提升,从2002年的100部左右上升到2010年的526部;票房从2002年的不足10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101.72亿元。以每年超过25%的速度快速增长,实现了我国电影产业的历史性突破,特别是2009年,被誉为是中国电影产业的“井喷式”发展。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中选择的“先市场化后产业化”的道路的确为其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目前的改革还未取得预期的效果,仍然存在着多种多样的问题,例如:体制不顺、节目短缺、资金困难、课税过重、不公平竞争等。垄断性质的计划经济模式仍然在制约着电影产业的发展;相关的政府机构在扶持电影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利用政治手段和法制化的方式规范电影的生产,对于电影题材、内容、风格等方面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参照性,部分法规在实施中缺乏可解释性,这些在一定程度上致使中国的电影产品在作为文化宣泄和疏导工具的作用上能力不足,限制了电影产业的发展。
2 对于电影产业的SCP分析
2.1 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是指某一市场中各种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特征,包括市场供给者之间、需求者之间、供给和需求者之间以及市场上现有的供给者、需求者与正在进入该市场的供给者、需求者之间的关系。基本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买方垄断、寡头买方垄断。主要从产业集中度、产品差异化、产业进入壁垒三个方面来分析我国电影产业的市场结构。
2.2 产业集中度分析
集中度在产业结构的分析中被广泛应用,是衡量产业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是用于表示在特定的产业或市场中,买方或卖方具有什么样的相对规模结构(市场占有率)的指标,是反映市场垄断与集中程度的概念[1]。”
在产业经济学的研究中,市场集中度的指标主要包括绝对集中度和相对集中度两种。绝对集中度通常是指在规模上处于前几位的企业在生产、销售、资产、员工等方面的累计数量占整个行业的比重。计算公式为:
对于市场集中度的概念,按照对象划分,可以分为卖方集中度和买方集中度,我们通常主要是指卖方集中度,所以在分析电影产业的市场集中度时,我们主要也是用卖方集中度进行分析,包括制片方、发行方以及放映环节三个方面。
2.2.1 制片环节的集中度
由于市场份额数据的缺乏,要分析制片环节的集中度比较困难。没有研究报告提供每年各公司的电影制作情况以及每部电影的票房收入,也没有每年进入主流院线的电影放映名单及其票房收入、出品单位情况。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办公室的计算机联网数据具体到每个公司每部电影的票房收入也并不对外界公布,因此没有十分准确的方法来分析我国电影产业制片环节的集中度。
因此对于制片环节的集中度不做讨论。
2.2.2 发行环节的集中度
电影发行是指电影发行方从电影出品方那里取得某部电影在一定时间和区域以内的销售权,制定执行营销策略对电影进行推广宣传,最终把电影拷贝送达院线及电影院实现电影的放映。
由此可知,电影发行包括国产影片的发行和引进影片的发行。国产影片的发行,以2009年的电影产业“井喷式”发展的一年为例,进入院线放映的国产影片有140部,可统计的票房收入为62.06亿元,其中,国产影片占票房总收入的56.60%,国产新片票房前100名影片的票房收入为32.65亿元(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占到国产影片票房收入的93%。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同样可以看出,CR4=62.75%,CR8=78.71%集中度依然非常高。虽然这种发行市场的集中度相对来说浮动空间比较大,但是从2009年、2010年这两年的数据可以看出,这种高集中度已成为定局,主要包括:中影、保利博纳、华谊兄弟、华夏等几大电影发行公司。
另外,引进影片在国内的发行,在2003年以前,一直被中国电影集团垄断,到2003年8月,由19个国家企事业单位共同组建的华夏电影有限责任公司将这一局面打破,形成双头垄断。引进影片的电影票房从2003年至今,基本上占国内电影票房四成的份额,如果将这一部分也计算在内,电影产业的发行环节中的集中度将会更高。
2.2.3 放映环节的集中度
在放映环节,我国所采用的是国际通用的院线制,即由一个发行主体以资本和供片为纽带,与若干影院组合,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发行放映机制。发行公司拥有影院的资产或与影院存在资产连接,二者有着共同的商业利益和目标的一种模式。
从2002年推行院线制到2010年,全国共有38条院线,2010年101.72亿元的全国票房收入中,38条院线中,有3条院线票房超过10亿,有20条院线票房超过1亿。具体数据如表4所示。
可以看出,放映环节依然属于较高的集中度,根据贝恩的产业结构与类型划分,属于寡占Ⅳ型的产业集中度结构。
2.3 产品差异化分析
产品差异化是决定市场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指企业向市场提供的产品或销售产品过程中的条件,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相比较,在产品质量、款式、性能、销售服务、信息提供及消费者偏好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而具有可区别性和不完全的替代性。这种可区别性和不可替代性的高低即意味着产品差异化程度的高低。这是企业在经营上对抗竞争的一种主要手段,也是一种非价格壁垒。产品差异化的重要性在于对买者需求造成影响,使消费者对企业或某些品牌的产品偏好并宁愿多支付钱。在产品差别较高的市场上,企业可以扩大产品差别,巩固或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市场集中度,从而间接影响市场绩效。[1]
电影属于精神消费品,它在市场上是绝对差异产品,不同的消费者在观看电影时所获得的精神享受存在着绝对差异。并且,随着电影产业的发展,不同题材、风格、技术手段等类型的电影越来越多,消费者对于某一类电影存在着偏好,这就形成了电影产品的横向差异。
据统计,“2010年进入院线进行规模放映的141部国产电影包括126部故事片、11部动画片、4部纪录片。126部故事片的类型分布如下:情感15部,占11.9%;爱情片31部,占24.6%;喜剧片26部,占20.6%;动作片21部,占16.7%;惊悚悬疑片14部,占11.1%;灾难片1部,占0.8%;谍战片2部,占1.6%;传记片3部,占2.4%;战争历史片4部,占3.2%;儿童片2部,占1.6%;魔幻传奇片1部,占0.8%;歌舞青春片5部,占4.0%;音乐戏曲片1部,占0.8%。[3]”
另外,在电影产品的纵向差异中,电影质量也存在着高低之分。影片主演和导演的重复率也非常高,主创人员的高度重复也显示出,对于电影产品,优秀的主创人员成为产品高质量的保证,显示出了电影产业的纵向差异化。
2.4 进入壁垒分析
在电影产业中,进入壁垒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政府的相关政策、技术壁垒和规模经济壁垒。
在我国的政府相关政策中,对于电影产品的审查制度较为严格。电影产品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产品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可以产生正的外部性,同时也可以产生巨大的负外部性,因此,我国对于电影产品实行备案和审查制度,未经备案的剧本不得拍摄,未经审查通过的电影不得发行、放映和进出口。同时,国家对于电影的各个环节的资金准入和主体资格限制比较低,弱化了电影产业的进入门槛。
在技术壁垒中,近年来不断引入的“高概念”电影模式,使得单个企业进入电影产业非常困难。这种电影模式要求电影中聘用大牌明星,追求视听效果,提出了企业对于成品和技术双方面的要求。
在规模经济壁垒中,我们已经分析了产业的集中度,并且已经知道电影产业属于高集中度的产业,相较于产业内已有的企业来说,新企业在进入之初,不能形成很好的规模经济优势。而产业内已有企业,无论在设备、技术还是经验上,都具有竞争优势,从业经营时间长而积累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占有率,形成规模经济,并且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较之新企业要低很多。
3 市场行为分析
3.1 价格行为分析
对于电影产业来说,企业需要针对竞争环境,判断产品的边际成本,以此来制定正确的票价。目前,在国内电影的放映收费差距较大,对于不同的电影和不同的时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价格歧视。
一是不同的影片都是差异的,也可以说是完全垄断的,放映方通过市场对于影片的评价高低,将评价高的影片安排在较好的时段,并且对于有绝对优势的影片制定相对较高的票价,实现了对不同影片的价格歧视。
3.2 非价格行为分析
在非价格行为中,电影制作方的融资行为值得我们注意。电影的制作需要资金数额巨大,融资成为制约制片方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融资过程中,除了自有的资金外,制片方会通过植入广告、政府投资、版权预售等方式进行融资;同时也会使用私募股权投资(PE)、银行信贷、发行债券等方式进行融资。例如:《唐山大地震》1.2亿元的投资中,唐山市政府主导的资金就占45%;《非诚勿扰2》植入广告多达20种,收益近6000万元,招商银行为《集结号》提供5000万元无担保授信贷款;华谊兄弟和华策影视分别于2009年、2010年在内地A股市场上市,保利博纳于2010年年底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中影集团于2007年年底发行5亿元期限为7年的企业债券等。
同样,为了控制风险,制片方也会为影片购买保险来降低风险。因此,大的制片公司在融资和购买风险上都会有优势,同时开展多个影视项目也可以将风险分散。而小的制片则在融资等方面出现困难,一部电影的受挫就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4 市场绩效分析
4.1 票价过高
在如今,许多产业都已经回归到价值本位,而电影产业仍然被称为是“最后一个暴利行业”,中国电影票价过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票价过高成为很多人不去影院观影的首要原因。
有数据显示,我国的电影平均票价从2002年的17.62元上涨到2010年的35.82元,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只从2002年的433.5上涨到2010年的536.1。在与其他电影大国相比较时,我们引入票价收入指数,即:
票价收入指数=平均票价人均GDP×1000,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电影的票价收入指数排名第一,且远远高于第二名。如表7所示。
4.2 技术进步
由于近年来“高概念”电影理念的不断发展,电影行业中对于3D立体、特效等技术的运用不断加强,观影者对于电影的视听效果要求不断提高。许多厂商也注意到了技术进步的重要性,为了保持影片在技术上具有竞争力,许多有实力的电影公司都组建了自己的数字技术研发和制作团队,并且购置最为先进的设备。
从整个市场来看,技术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影片的质量提升,科技水平也越来越高。近几年,中国电影市场上也涌现出了大批优秀电影,并在国际上屡屡获奖;并且中国电影制作中的电影特效使用和后期处理技术也已经进入更高的平台。第二,数字银幕、3D银幕和IMAX银幕的数量不断增加。根据统计: 2012年中国银幕总量达到13118块,IMAX巨幕超过100块,位居世界第二,2009—2012年的4年时间内,银幕数量增长近3倍。第三,影院档次提高,传统的单银幕影院被现代化的多银幕影院取代。第四,院线制的诞生使得信息技术在影院中广泛应用,计算机售票系统的普及使得行业数据能够被及时可靠地统计出来。
5 总结及政策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产品,它具有明显的商品属性。虽然“先市场化后产业化”的发展模式确实有很大的作用,但是中国电影产业的规模总体还是偏小,发展轨迹呈现“U”形。从集中度上看,中国电影产业整体集中度很高;经济性的进入壁垒较低,但社会性壁垒较高;并且在差异化程度上,电影产业已经成为一个高差异化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