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自动化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11 21:19: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械自动化技术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机械自动化技术论文

篇1

首先是程序单元。这个单元是机械自动化系统运行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单元,系统当中应该执行的任务和执行任务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都是程序单元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是作用单元。这一单元是整个自动化技控制系统中完成前期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为系统增加其保持正常运行过程中需要的能量,还要做好机械生产过程中的定位工作。再次是传感单元。这一单元是系统运行过程当中最为基础性的一个单元,主要是对系统在工作中的运行状态和运行指标进行监控和检测,保证系统处在正常的运行状态当中。第四就是制定单元。这一单元是整个系统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单元,它能够对传感单元传输过来的信息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比较,这样就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对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并发出动作信号。最后一个就是控制单元。这个单元是系统中起到保障性作用的单元,在各个单元的制定和动作调节以及维护方面,控制单元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2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分析

2.1集成化应用分析

对于机械制造领域来说,其中所涉及到的集成化实际上主要是在技术功能、技术经营上所进行的集成。而也正是由于信息技术的作用影响,才能够使得计算机集成化技术转化成为对于机械制造的整体性优化。企业本身在实际进行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相关动态集成措施,能够让制造企业本身的动态集成为一个整体,通过这方面的措施才使得自动化技术保持自身的应用合理性,进而让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数控加工技术等被应用到制造系统中。就现阶段来说,将CAD/CAM作为主要核心的CIMS工程应用措施,实际上已经在整个制造行业中进行了覆盖,其生产形式必然会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2.2柔性化应用分析

柔性化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其能够根据外界因素作用力的差异表现出与之相对应的适应能力。换句话说,在柔性化应用过程中,生产出的产品能够较好地适应市场的更改特性。现代机械制造行业必须针对终端用户的各类需求及时精确地做出反应,进而对机械制造产品类型和结构属性做出相应调整。从这一角度上来说,柔性化应用可以很好地解决该问题,其在确保必要生产柔性的基础上,对人机交互界面进行了合理优化,并在构建产品制造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将计算机管理的工作效益发挥到最大。在当前技术条件的支持下,敏捷制造已成为柔性化应用的必然选择与发展趋势,其最显著的应用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提高产品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b.确保产品交货期,满足客户需求。c.强化信息系统运行全过程的可靠性。

2.3自动化的加工系统

机械是由不同的零部件组合而成,而成品是将零部件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技术要求进行组装而成的。自动化的加工系统能够有效地完成生产过程中的重复劳动,能够大大降低工人的重复劳动,节省体力,保证充足的人力资源。

2.4智能化应用分析

智能化机械制造技术,主要是将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机械制造技术、系统工程管理技术等多项不同的技术进行了良好的结合。而通过和专家系统所进行的结合,智能机械实际上完全能够依据机械制造体系中所呈现出的环境不同变化。机械智能化体系中所存在的一个主要特性,便是其所呈现出的极为特殊的人机工作界面,在实际执行制造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交互界面来进行人机沟通。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其中所存在的关键,就在于使用智能技术来对于相关专家所呈现出的智力活动加以模拟,如此一来,便能够使得自动化机械按照专家化的模式来进行运转。同时,还由于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运行的系统能够依据自身当前所呈现出的情况来执行实时性的检测工作,尽可能的保证运行得以优化。

3结束语

篇2

洗煤厂煤业运输是指在给煤机出煤之后,将煤炭从地下向洗煤厂运送的整个过程。在洗煤厂煤业运输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两个问题。首先,靠人力来完成提升工作通常会产生非常大的劳动强度及较低的运输效率[1]。其次,无法有效保障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安全隐患的存在极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如果将机械自动化技术引入并应用到洗煤厂运输过程中,就能够从根本上对这种情况加以改变,一方面有助于减轻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洗煤厂运输的效率,另一方面还能够保证作业中工作人员的安全。所以,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洗煤厂运输中得到了日趋广泛的应用。

2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煤矿中应用的意义

2.1保障作业的安全

众所周知,煤矿洗煤是一类高危行业,在实际工作中通常会存在一系列的安全问题,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而在煤矿洗煤中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则能够在很大程度减少各项作业中的安全隐患,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使整体煤矿洗煤作业的安全性得到大幅度提高。

2.2提高作业的效率

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能够大幅度的提升煤矿洗选的作业效率,其原因就在于机械自动化技术可以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自动的选择程序并进行自主作业,而且运作时间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因此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从而提升选煤生产作业的效率。

2.3促进技术的更新

为了能够在选煤生产作业中更好的运用机械自动化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通常会配合其他的一些先进技术,这样对技术的更新就可以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促进煤矿生产效益的提高。

3加强洗煤厂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几点建议

我国煤矿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为了进一步确保安全生产,提高企业效益,获取竞争优势,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洗煤生产作业中的运用也变得日趋重要。因此,采取有效策略来推进机械自动化技术更好应用就显得尤为必要。

3.1新产品的发展及应用

煤矿企业应当对当前的煤矿管理理念予以创新,引入科学有效的煤矿生产运作模式,注重核心设备及系统的自动化,以便使煤矿生产作业的整体自动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时,煤矿企业还应当加强自主研发,重视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并且加大技术开发力度,加快企业技术创新的步伐,集中精力攻破一些核心技术问题,诸如电液控制系统、密封件等,将具有更多优异特性的新产品、新设备应用于煤矿生产中[2]。

3.2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

在煤矿企业中,机械设备的安装及拆卸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只有全方位将机械设备的安装、拆卸工作做好,才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继而大大提高机械设备利用率。在煤矿生产作业中,通常可以采取以下几类措施来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完善机械设备自动化,提高设备安全生产性能;及时更新机械设备,加强设备的管理及养护,并且做好设备的维修工作,以便最大限度的发挥设备的功能。

4结语

篇3

施肥机的开题报告 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运用

1.机械自动化简介

机械自动化,即不借助任何人力的操作或者干扰,完全依照机械自身来对工作进行一系列步骤的完成.机械的自动化在企业的加工生产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机械的自动化可加快生产原料加工处理的速度,真正实现节约人力,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与传统的机械制造方式相比,机械自动化具有提升产品质量、加快产品更新、降低成产成本的优势,对于有效缩短机械产品的制造周期,并提升机械制造水平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就当前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来看,虽然尚未实现其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全面推进,但其对机械制造水平提升的显著效果已经越发凸显,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机械自动化必将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改革和应用,以更好的满足机械制造需求,并实现我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2.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研究

机械自动化起初是被应用在冷加工的批量生产与制作中,直到20世纪中后期,才逐渐建立起可变性自动化系统,为机械自动化在市场中的应用打下了基础,也提高了机械制造业在市场中的适应能力和灵敏度.企业必须清楚他们自身生产发展的条件和需求,以此为参考,在此基础上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正在逐步迈向集成化、智能化、虚拟化与柔性化,计算机集成制造也与之联系起来,计算机在机械制造中的集成技术已成为机械领域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相关应用为:

2.1.集成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对于机械自动化的实现,主要通过计算机来完成,因此,在机械自动化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实现集成化以满足机械制造需求.计算机集成化主要表现为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测试、数控加工、柔性制造工艺等,通过将这些内容实现集中化,可以有效提升机械制造水平,而在此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过程重组、系统精简的方法实现机械自动化发展.此外,还可以加强计算机网络及工程数据库的建立,以将机械制造过程中的主要内容与生产经营活动相结合,实现机械制造过程的不断优化,从而进一步提升机械生产效率,并不断促使企业创新机械制造技术,加强新产品研发,以不断提升机械产品质量,实现其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2.2.智能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机械智能化应用是人工与智能技术相融合、贯通、作用而成的,是模拟技术专家的智力,来替代专家在原本的机械制造中需要完成的工作.智能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其是将机械制造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化技术相互融合在一起而成的一种人工智能化系统.将智能化运用在机械制造中,可实现系统的自主思考、自主判断、自主决定等一系列智能化的行为.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智能化发展已经成为机械制造的一种趋势,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机械制造效率,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还能够加强新技术的研发及新设备的应用,从而实现工业化水平的整体提升.

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运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机械制造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3.柔性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机械制造中应用柔性自动化系统是十分重要的,机械在拥有智能化的条件下,还应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只有机械制造企业具有优良的应变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各种需求,并且能够根据当前的科技发展和市场变化及时对生产的机械结构和功能进行控制和调整.柔性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可使其生产的商品更有效的适应市场的变化,在市场分析的前提下,对内部组织来进行优化的改良.

2.4.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数控技术是实现机械制造自动化的根基,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是通过使用计算机程序设置来实现的,即用计算机来编写生产制造中的各种程序.运用计算机编写机械生产中的各种程序可使机械制造业的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

2.5.虚拟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虚拟化制造技术是一种综合性系统技术,虚拟化是由多媒体技术、机械制造工艺、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多种学科相互构成的.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加入了CAD、CAPP等机械制造工艺和计算机作图技术,其可以对机械设计图迅速的进行修改,摒弃了重新在做一次新图的麻烦.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应用虚拟化制造技术来对机械制造活动进行模拟分析,可有效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并予以解决,这种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机械制造成功率、降低研发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竞争力.

3.结束语: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成功应用是企业科技水平提高的重要表现,其不仅仅带动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也为企业的产品制造打下了坚硬的基础.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大大提高机械生产的工作效率,是产品质量和劳动效率的良好把控手段,其不仅仅减少了机械生产的劳动力支出,也极大的缩短了生产时间、减少了生产成本.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当加强机械自动化技术研究,并将新技术持续应用到机械制造过程中,从而实现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并更好的满足我国工业化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陈玉杰.浅谈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0)

[2]王绍平.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J].科技创业家.2013(08)

篇4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纺织工业,应用

 

随着我国纺织工业持续快速的发展,现代纺织技术将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导,以智能化生产为主要特征,进入90年代以来,现场总线技术以及基于该技术的控制系统在国内外引起人们高度重视,成为世界范围内的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热点,它综合运用了微处理器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将微处理器置入现场自控设备,在没有人的直接参与下,机器设备或生产治理过程通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定自动地实现预期的操作或某种过程。对工业生产过程实现检测、控制、优化、调度、治理和决策,达到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和确保安全等目的。论文参考网。正是由于自动化技术在纺织工业上的广泛应用,推动着纺织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推广,日益改变着世界纺织工业的生产技术面貌。

一、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纺织生产控制系统

现场总线是当今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trol)技术发展的结合点,也是过程控制技术、自动化仪表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交汇点,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在控制领域的集中体现,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延伸到现场的必然结果。纺织工业的信息化建设是未来几年纺织工厂的追求和建设重点,而数字化的纺织生产体系正是其不可或缺的基础。它将全面提升纺织工厂的管理水平,对工厂的技术、质量、经济和服务推动的进步都将产生直接的明显的推进作用。

数字化的纺织机械采用现代先进的控制技术:以CPU为核心的控制器,以电力电子技术为基础的新型驱动技术,以现场总线技术为代表的网络及高速数据通讯技术。实现数据的实时准确采集和高速传输,实现分布式、现场化和抗干扰性能的提高,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完成纺织机械与现代先进控制技术的结合,为纺织企业的信息化从设备层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场总线控制层是各种生产信息的来源。各种棉纺、织造、印染机械的控制器只要具有现场总线通讯接口,通过适当的编程,就可以将机械的运行数据实时传送到监控系统。现场总线监控层完成车间级设备检测和控制。应用组态软件编程和现场总线网络,整合车间内各个单台机械设备控制系统,以清晰友好的人机界面实现全车间设备的生产状态、产量、效率的监视,同时还可以对设备的工艺参数进行统一设置,故障报警、参数记录、显示历史趋势和实时曲线,生成和打印各种生产报表。管理层是工厂级的信息管理系统。控制系统均可以按照用户的需求,通过多种总线、工业网络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分类送到各个管理部门,实现数据的查询、统计、分析和数据报表。现场总线信息层将控制过程、信息管理、通信网络融为一体,实现数据共享,有关人员登陆到Web服务器,就可根据各自的权限监控到生产现场的设备的运行情况。

二、PLC、变频器、人机界面三大自动化产品大量应用

PLC、变频器、人机界面三大主要自动化产品的应用面已经覆盖到我国纺织机械行业的纺纱设备、织造设备、非织造布设备、染整设备、化纤设备等绝大多数设备领域,用于构成纺织机械设备的控制系统。近年来纺织机械每年新机配套用的三大自动化产品需求量均已达到相当的规模:变频器的主机配套用量约为15万台以上,如果再加上纺织企业的老机改造和公用工程的需求,整个纺织机械行业变频器的年需求量约为20万台以上;PLC的主机配套用量约在7万套以上,整个纺织机械行业的年需求量在10万套以上;人机界面是PLC的“姊妹产品”,一般情况下,采用PLC的设备必用人机界面,因此其年需求量接近于PLC,目前纺织机械正在逐步以触摸屏人机界面替代文本式人机界面。

三、单轴驱动、多电机同步传动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纺织机械行业机电一体化的主要技术特点就是单轴驱动和多电机同步传动技术,目前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纺机的整个领域。这项技术的应用使得机械结构简化、工艺调整方便,可以充分满足工艺对设备的要求,同时适应高品质、多品种、小批量的市场需求。具有代表性的纺织机械如粗纱机,国内各纺织机械厂均推出四轴单独驱动的新型粗纱机,已成为粗纱机竞争的技术标志;又如国内各纺织机械厂推出了七轴单独驱动的浆纱机,该机实现了对纱线伸长率、卷绕张力等工艺参数的精确控制,为后道工序提高无梭织机织造效率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过程控制技术应用逐步深入

4.1自动化技术应用于清梳联设备,保证了成纱质量和稳定性

国产清梳联设备配用的高产梳棉机采用混合环控制,对喂入棉层的厚度进行检测,控制短片段不匀;采用喇叭口压力检测或采用凹凸罗拉、阶梯罗拉检测输出棉条的粗细,控制长片段不匀。论文参考网。两处检测到的信号,送入控制器经计算机运算,控制给棉罗拉的速度,达到自调匀整的目的。清梳联单机和全流程采用的光电检测、压力传感、位移传感、信号转换、伺服系统控制、计算机处理、变频凋速、自调匀整、计算机综合监控等技术提高了全流程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保证了全流程连续、同步、平稳运行,使输出棉条长片段、超长片段、甚至短片段的均匀度都能稳定在一定范围内,从而保证了成纱质量和稳定性。

4.2自动化技术应用于并条工序,稳定了棉条支数

国外产的RSB-D30型并条机及HSR-1000机,除配有开环或闭环自调匀整装置以外,还配有质量监控系统,发生质量超限故障立即停车报警,自调匀整装置很灵敏,传感器对棉条发生的探测信号可保持每1.5~4mm匀整一次,这相对于高速并条机,单位时间里控制频率很高,匀整频率达毫秒级,因此棉条均匀质量高,可将土25%的棉条均整到土1%以内。这种并条机生产的棉条不必再由试验室控制支数偏差,因此在组成新的转杯纺工艺过程中可不再考虑棉条重量偏差的离线检测试验。

4.3自动化技术应用粗纱机,改善粗纱条干水平

新型的粗纱机均由计算机控制多台变频器,交流伺服驱动器,再分别控制多台电动机的同步传动系统,从而简化了复杂的机械结构,取消了锥轮变速装置、三自动成形机构、计长装置等。利用计算机储存多品种的最佳工艺,更换品种十分方便;采用传感技术,检测纱线张力,通过计算机实现张力控制;采用计算机软件来完成粗纱的卷绕成形功能和实现经轴、织轴的理想卷绕,使机构简化,操作方便,性能改善,质量提高,提升了设备的档次和水平。

4.4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环锭纺纱系统,使之向全流程连续化生产发展

自动化程度的不断发展,使环锭纺纱技术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有些机型将检测结果通过变频调速直接改变工艺参数,简化了机械结构,有的机型通过检测、显示还能直接匀整输出纱条的质量。操作自动化发展到了更高的水平,自动清洁、自动调速、定位停车、自动落卷、自动落纱、自动换筒、自动接头、自动排除落棉等等,凡是需要人工操作的部位和动作,都尽可能地实现机器自动操作。不仅减少了操作治理人员,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更为重要的是,由机器代替手工操作,消除了人为因素对生产的影响,提高了操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因而保证了产品质量。论文参考网。在大幅度提高单机生产水平和操作自动化的基础上,环锭纺纱正向全流程连续化生产发展。

4.5新型气流纺纱机已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自动化

微机控制的纺纱系统可以自动检测、显示各种生产参数并自动打印。可以自动检测和记录纱线条干,并能超限自停,能按设定要求自动控制纺纱长度。还设有接头质量自动检测装置,号称无疵点接头。此外,如纺杯自动清洁、自动落筒、防叠装置、上腊装置、机台自动启动装置等都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方便操作治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4.6自动化技术应用于无梭织机,实现织造生产自动化

自动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无梭织机的技术水平和品种适应性不断创造新水平,使织机操作实现了自动化,如开关车的程序控制,定期自动加油,利用微机自动收集、显示织机的各种生产参数和运行情况,包括速度、产量、效率、停台及原因分析、织轴经纱存量、在机织物卷装等等,因而提高了治理水平,提高了生产效率;电子送经和电子卷取组成了经纱张力的自动控制,基本上消除了纬向疵点;电子选色,微机自动变换织纹组织,集中改变织物图形,通过单机和中心控制台的双向通讯还能实现群控;有些机型还能自动排除纬向疵点。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是纺织企业普遍关心的问题,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传统的纺织工业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也正好为解决这两个问题起到了关键作用,将有效保证产品质量和减少用工数量,提高纺织企业的效率。

篇5

关键词:自动化生产线;教学方法;电机与电气控制;PLC;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0027-02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设置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工业企业生产现场,电气控制系统制造公司、机电设备制造公司、机电设备、电气设备、工控设备制造公司或公司、科技开发公司,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全面发展,适应本专业相对应职业岗位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主要岗位群定位是自动化设备安装员、自动化设备调试员、中高级维修电工等,本专业有五个主干学科:电气工程、电子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都是为了岗位需要设置的专业知识。其中《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作为一门核心专业课在第四学期进行了贯穿和综合。

1自动化生产线的课程设置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能力有:识图绘图能力、机电安装调试维修能力、电控系统调试检修能力、自动线调试维护能力、机电设备管理能力及机电产品营销能力等。《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前序课程有PLC技术、传感器技术、电机与控制,后序课程有机床维修等。在我们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中知识目标涉及到:机械手工作原理、握机械手控制原理、机械手气动原理、熟悉安全操作规程;能力目标有:对已安装的机械手机械部件进行测量;对机械手的气路进行基本调试;根据故障现象判断故障部位;检查分析、找到故障点并分析解决故障;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素质目标有严谨的职业态度、规范的操作习惯、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自主学习精神及沟通能力。

此核心课程以项目驱动教学开展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具体自动化生产线为载体,融合认知、安装、调试和检测等内容,实现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以自动化设备改造为工作过程,涉及电路图分析、电气图设计、程序设计、设备组装、设备运行调试、设备检测、设备维护等行动领域,设置六个学习情境:零配件拆装、传感器检测、气路检测、异步电机检测、步进电机检测、整体检测调试,分成20个任务。

项目一:供料站的安装,有机械拆装、气路拆装、电器拆装三个任务;项目二:加工站的安装,设计任务有加工站组装、光电传感器检测、限位传感器检测三个任务;项目三:装配站的安装,设计任务有装配站组装、电磁阀检测、气缸检测三个任务;项目四 :分拣站的安装,设计任务有分拣站组装、传送带的检测、异步电机的检测、变频器的检测四个任务;项目五:输送站的安装,设计任务有输送站组装、光纤传感器检测、机械手检测、步进电机的检测、溜板检测四个任务;项目六:整体运行调试,有PLC控制网络构建、程序编写、综合调试三个任务。

2自动化生产线的教学方法与评价设计

2.1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项目任务,传授项目任务相关的知识点,针对学生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足进行知识点的说明。

(2)现场教学法:在符合生产要求的工作环境中进行操作技能和维修应用能力实践,提高职业氛围,在工作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岗位适应能力。

(3)任务驱动法:将教学过程融入项目任务中,让学生自主讨论分析实施,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得到知识。

(4)小组讨论法:学生每六~八人为一个小组,小组讨论分析,讨论解决,分工协作完成项目任务。

六步教学实施:明确任务、讨论分析、制定方案、检测故障、检验效果、总结分析。老师交代目标,注意观察和记录小组对现象分析情况,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跟主题分析偏离太远的小组予以引导,让学生自行摸索,在后期对学生可能会引起事故或损坏设备和工具的异常操作给予纠正,最后老师组织小组进行故障排除工作汇报,互评,并对每组进行考核评价,再引导学生自行总结。

2.2评价设计。

课程采用过程考核与期终考核相结合、企业考核与校内项目考核相结合、教师考核与学生考核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方式,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创新和思考,更督促他们到实际中去发现和改进,去寻找合适自己的项目和课题。

课程考核为:校内项目,企业,综合实训三大类。当堂课的考核有:教师考核、小组互评、小组自评;教师考核内容为五项:任务分析情况,实施方案制定,任务完成质量、分工协作精神、故障检测手段、安全操作规范、小组总结。

和很多专业课一样,多种教学方法和全面的评价方案,有效保证了教学效果。

3相关课教学

3.1电机与电气控制的教学。

本课程以发电机为主题,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工厂实用型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安装、调试与维护情景教学为主线贯穿全课程,用实物进行直观性教学,使学生感性认识强,理性认识够。

典型的教学任务有三相异步电动机全压启动、三相异步电动机长动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延时启动控制(或三相异步电动机Y-降压启动)、机械手控制等。

课程特色是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网络资源、闲瑕时间作为期三个月的“继电控制课程设计”。任务书要求能够根据功能要求选择个元器件的类型及其型号;了解个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把各元器件连接起来实现本课程设计的要求。设计内容和要求:两台电动机都存在重载启动的可能,任何一级传送带停止工作时,其他传送带都必须停止工作,控制线路有必要的保护环节,有故障报警装置。课程设计书要有课题介绍、题目、摘要、总体方案设计、设计目的、控制要求、设计要求、 硬件选型、主电路原理图的设计、 控制电路原理图的设计、重载保护电路设计、欠压保护电路设计、总结。

3.2PLC教学。

PLC是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的简称,早期是一种开关逻辑控制装置,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其控制核心采用微处理器,功能有了极大扩展,除了最广泛的取代传统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的开关量逻辑控制外,还有过程控制,数据处理,通信联网与显示打印,PLC接口采用光电隔离,实现了PLC的内部电路与外部电路的电气隔离,减小了电磁干扰。

PLC有5种编程语言:

(1)顺序功能图(SFC)。

顺序功能图常用来编制顺序控制类程序,包含步、动作、转换三个要素。顺序功能编程法是将一个复杂的控制过程分解为小的工作状态,这些状态按顺序连接组合成整体的控制程序。

(2)梯形图(LD)。

梯形图沿袭了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形式,是在常用的继电器、接触器逻辑控制基础上简化了符号演变而来的,形象、直观、实用,电气技术人员容易接受,要求用带CRT屏幕显示的图形编程器才能输入图形符号,是目前用得最多的一种PLC编程语言。

(3)功能块图(FBD)。

功能图编程语言是用逻辑功能符号组成的功能块来表达命令的图形语言,与数字电路中的逻辑图一样,极易表现条件与结果之间的逻辑功能。

(4)指令表(IL)。

采用经济便携的编程器将程序输入到可编程控制器就用指令表,使用的指令语句类似微机中的汇编语言。指令表程序较难阅读,其中的逻辑关系很难一眼看出,所以在设计时一般使用梯形图语言。如果使用手持式编程器,必须将梯形图转换成指令表后再写入PLC,在用户程序存储器中,指令按步序号顺序排列。

(5)结构文本(ST)是文字语言。

编程语言的学习是PLC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中间加以不同的应用实例:顺序控制电路、常闭触点输入信号的处理,使用多个定时器接力定时的时序控制电路、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钻床刀架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LED数码管显示设计,还经常根据继电器电路图设计梯形图。

增加的学习情境还常有如下任务:洗手间的冲水清洗控制、进库物品的统计、竞赛抢答器装置设计、彩灯或喷泉PLC控制;寻找数组最大值并求和运算、电热水炉温度控制等。

3.3单片机。

单片微型计算机就是将CPU、RAM、ROM、定时/计数器和多种接口都集成到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上的微型计算机。用于示波器、报警系统、移动电话、彩电等日常方面,在智能仪器仪表、工业控制、家用电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领域、医用设备领域、工商,金融,科研、教育,国防航空航天等领域也都有广泛应用。

数据大都在单片机内部传送,运行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微型单片化集成了如看门狗、AD/DA等更多的其它资源。教学内容以80C51为核心讲授单片机的的引脚、存储器组织结构、典型语句,以实例应用为线索:单灯受控闪烁、P1口外接8只LED发光二极管模拟彩灯、单片机做加、减、乘、除运算等项目。各子任务都作硬件电路及工作原理分析、主程序流程图设计、源程序的编辑、编译、下载、单片机的I/O接口分配及连接。

教学采用ISP-4单片机实验开发板,可以完成大量的单片机学习、开发实验,对学习单片机有极大的帮助。该板采用在线可编程的AT89S51单片机,有程序下载功能,可将编辑、编译、调试好的单片机代码下载到AT89S51单片机中。

3.4变频器技术及应用。

变频技术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主要参数、驱动电路与保护技术;掌握交-直-交变频器、交-交变频器、谐振型变频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掌握脉宽调制控制、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等先进技术;了解变频器与感应电动机组成变频调速系统、变频器与双馈电机组成调速系统、变频器与同步电动机组成变频调速系统,掌握电力电子电机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控制方法、运行特性等,是强电应用和现代技术推广的有力体现。

3.5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

传感器技术代替人的感观,在各种环境下应用,检测技术是一套有效的反应体系,包括信息的获得、测量方法、信号的变换、处理和显示、误差的分析以及干扰的抑制、可靠性问题等。因此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性能,并能正确选用,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自动检测系统的组成,对常用检测系统有相应的分析与维护能力。对工业生产过程中主要工艺参数的测量能提出合理的检测方案,能正确选用传感器及测量转换电路组成实用检测系统的初步能力。

教学过程进行小论文制作,让学生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使学生从文字处理水平提高到办公处理水平。对分节、目录、文献标识作严格要求。题目如数字显示电子称、基于霍尔传感器的转速表、单片机电子秤研究、光纤测温仪、烟雾报警器、小车寻迹设计、电熨斗自动恒温系统、电涡流探伤、电感测厚仪等。

4毕业论文指导分析

毕业论文专业联系实际,通常小型自动化系统以单片机为主,大型自动化生产线以PLC为主,系统运行动力离不开电机,观察离不开传感器,调速可用变频器,综合所学,学生的论文涉及广泛,有效教学可对应从如下方面侧重指导。

4.1立意选题。

根据实际和研究方向做好侧重和体现,如“触摸屏控制的碱液配置系统”和“两种液体混合装置的PLC控制系统”的系统性和方向性,“车库自动门的PLC自动控制”和“测速雷达信号处理系统”的检测指标要求等。

4.2材料整合。

在任务要求明确的基础上,首先确定相关技术指标,对应查找并列出论文结构,一份毕业论文至少含有三到五门课的内容,对应于研究方向进行相应编排和取舍。

4.3技术处理。

所搜集图片的背景往往有水印,要去掉,图片按要求进行不同方向的剪切。图表里的文字应是五号或小五,注意表格标题要单独标出等等格式要求。流程图、梯形图的设计与表现。

多种教学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教出具有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系统的学习与应用创造练就出具有竞争力的学生,专业课的有效教学和毕业论文的顺利设计将显示本专业沉甸甸的含金量。

参考文献

[1]吕景全.《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年7月

[2]马玉春.《电机与电气控制》,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3]李建新.《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9月

篇6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的迫切性,为了解决上面的问题,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必须对专业进行改革。最早的机械设计制造以其自动化专业不是这个名字,是由石油矿场机械到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然后再和机械工程专业合二为一,才有了现在的名字。其实经过一系列的改革,虽然课程不断完善,但是还是不够健全。现阶段,如何解决课程专业面过窄、教学模式机械化、教学内容单一等问题,是现在专业改革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2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整体高能力与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人才必须身心素质、工程素质、科技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都很强。现在高校机械工程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把课程中的科学技术变成生产力的机械工程技术人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我国现阶段建设需要的人才,他们必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且专业知识过硬,可以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设计制造的人才。

3技术基础系列课程改革方案

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很快,机械技术也不例外,从积雪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就可以看出。主要是因为新材料发展、新设计理论、新制造技术综合发展造成的。所以,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主要教程是材料工程、设计、制造,其次是外延课程。本文主要对课程进行分析,不仅对整体课程体系进行了分析,还对专业课程和技术课程进行了分析,冰箱制定了改革方案,下面讲解一下。

3.1技术课程的分类

教育部针对高等学校专业教学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其中对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有了相关规定,并且把专业进行分类。其实大学生的类型不一样,培养的方向也是不一样的。每一个分类的教学课程是不同的,因为不同分类的人才起到的作用与地位是不同的。还有,对自动化专业的人才进行了分析,主要是从道德、知识、能力三方面着手分析的,然后制定相对应的模块。技术课程分为五大类,包括计算机应用、测试控制技术、电、制造技术、机械设计。主要是根基整体课程、培养方案、培养目标进行分类的,技术课程的分类把材料、设计、制造与外延课程结合在一起,而且每一类的学分占有的比重不同,计算机应用和测试控制都为五点五一,电位三点七六,制造技术为三点五一,机械设计占有的比重做大,为五十三。

3.2教法与学法“一体化”体系构建

分析自动化专业教学课程,总结概括出自动化教学课程的类型,把课程体系根据类型分为三类目标,既道德养成目标、知识教授目标、能力培养目标。为老师制定教学方法体系,也就是三大类目标各自采用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制定学习方法体系,也就是什么方法可以使自己充分理解老师教授的内容。教法与学法结合在一些的设计依据是各种课程之间的联系,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教师教学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示范、讲解。每一种方法运用的模块是不同的,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方法主要用于道德教学中。讲解法只要用于知识模块,教师用这种方法要适当,不能不管什么内容都一一讲解给学生听,这样学生分不清请重点,很难吸收。要少讲,从全部知识中找到精华部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吸取最有价值的知识。示范主要用于专业技能教学中。各大高等学校对于机械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不同的。其实这样是不合理的,因为我国教育部对于他们有专业标准,高等院校制定专业课程体系要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专业标准,这样我国高校教学目标才能够统一。

3.3专业课程的改革

专业课程分为两大类,主要是专业任选课与专业限选课。任选课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而限选课是必须要学习的课程。主要是为了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可以向关联学科拓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限选课占有的比重为五点零一,任选课为三点零。

3.4改革后的系列课程特点

上面对于课程改革的内容、学分进行了讲解,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改革后的课程特点如下A总体的学习时间减少,技术课程的学习时间占有的比例一如既往的高,而专业课程的学习时间比重却减少很多。B很好几类课程的重要性在学分中得到体现,比如计算机应用类课程的学分占有的比重为一百零三,测控类占有的比重为八十三点七,电类占有的比重为三十八点七。C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对于一些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制造类与设计类的课程为主要改革目标。主要体现在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上的变化。增加了多媒体与电化教学,对内容进行了重新组合和完善。制造类与设计类虽然占总体学分的比重还是比较高,但是比例却下降了很多,制造类减少了二十八点二,而设计类降低了十六点八。D专业课程调整比较大,虽然原有机械专业的特色还在,但是已经看不出原有专业的模样,专业面越来越广。

4改革效果

改革进行了六年,现在已经形成已经形成三大类课程方案,分别为专业课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技术课程方案,而且这三类课程方案比原来的课程更加合理,更加完善,更加系统。改革后的课程体系和方案与教育部对于专业的要求是相同的。而且改革方案已经在一些学校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非常满意,制定的教学方案与培养方案都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的专业面,为社会培养了创新能力强、专业能力强的人才。A学生不仅理论知识和知识面得到提高,而且还了解了一些关联学科知识。懂得多种学科之间知识结合,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最近几年,在校生研究的越来越多,考研的人数与理论知识竞赛获奖者的增加,都可以改革课程对于学生的影响程度。B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越来越强。现在社会,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从而导致了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强弱关系工作能力的强弱。两千年以后,机械设计毕业论文,学生都是运用计算机进行设计的,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越来越多,也表明学生的专业面越来越广。C学生综合能力越来越高。从各大高校的毕业论文可以看出,参加科研项目的人数增加,而且科研项目难度和水平增强,从而导致学生设计的毕业论文专业度越来越高。大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不只局限于机械行业,很多相关行业都可以看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身影。

5结语

篇7

一、仓储管理工作当中的装卸自动化技术的特点

(一)高层货架储存

在我国目前的仓储管理工作当中,如果对其进行了一定的了解的话,其实就能发现非常显着的一个特征,那就是仓库当中的货架都是比较高的,形成这种状态的主要原因其实就是因为在装卸自动化技术进行应用之后,仓储管理工作无论是工作质量还是效率都得到了比较大的提升,所以其承担的任务量其实也是随着时间而向上增长的,为了使用当前时代中比较大的任务量,就必须将仓储工作当中的储存空间进行一定的扩大化,而这正是国内的仓储管理工作的货架都比较高的主要原因。

(二)自动地进行装卸

装卸自动化技术其实我们就可以从其字面的意义上进行理解,也就是说,这项技术可以将从前需要人工的部分改为自动的机械运动过程。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自动化装卸技术就可以利用设备当中的部分,进行依次衔接且彼此之间有着特殊联系的工作,将以往需要人工劳动的部分全部转化为机械化的运动过程。而且,在实际的仓储管理工作当中,装卸自动化技术还可以按照电脑系统当中的拟定工作系统进行工作,也就是说,仓储管理工作当中的装卸自动化技术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根据拟定的电脑系统进行一定的改变的,在这种技术的帮助之下,甚至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将相关人员的体力劳动全部代替,而且其中的电脑拟定系统还可以将机械驾驶员的一部分脑力劳动代替,从这一点上来说,装卸自动化技术对于仓储管理工作自身的意义是非常大的。例如在洋山四期码头,初期将有100台智能设备投入生产,其中包括50台自动导引车、10台桥吊和40台轨道吊。根据规划,洋山四期码头最终将配置130台自动导引车、26台桥吊和120台轨道吊,这些设备都隶属于装卸自动化的相关设备。

(三)计算机进行控制

其实对于这一点我们已经进行了一定的介绍,那就是对于当今时代中的仓储管理工作来说,其自动化的方向以及工作效率其实都是依靠着计算机来对其进行控制的。而且,仓储管理工作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就是储存物的相关信息,而通过计算机来对装卸自动化进行控制的话,其实在某种程度来说也是对储存物的信息的一种控制。这种计算机进行控制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加仓库的储藏货物的速度,还可以将货物的相关信息进行跟踪的工作。

二、仓储管理工作当中的装卸自动化技术的价值和贡献

(一)提高仓储管理工作的效率

众所周知,我们目前所生活的社会其实是一个节奏非常快的社会,在各种社会工作当中其实也是一样的,而且这种特点在仓储管理工作当中尤其显得突出。而且根据相关的文献记载来看,以往传统的仓储管理工作不能顺应时代进行发展,就是因为其效率比较低,而在当今的社会当中,无论是物流方面的工作还是交通运输方面的工作,其实多多少少的都与仓储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就是说,当今时代要求仓储管理的工作效率进行一定的提升,而装卸自动化技术则能将这一点要求非常好地完成。例如,对于传统的仓储管理工作来说,其应用的几乎都是人力资源,而人力资源的速度往往是比较缓慢的,而装卸自动化技术的效率是非常高的,例如在需求明确的情况下,江苏安方科技开始多方协作,先后解决了大场景图像扫描识别、人工智能三维图像识别等关键技术,获得了7项国家专利。以下就是杭州仓储自动化的相关流程图。

(二)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一个发展事业如果想要在当今的社会中进行生存和发展,那么其中产生的经济效益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仓储管理所处的时代对其要求并不是非常的高,因为以往的时代当中,我国的各项社会工作其实还远远达不到发达的程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社会发展已经开始逐渐地接近世界当中的发达国家,各项工作都有了非常显着的提高,其中一项工作其实就是仓储管理工作,而其中的装卸自动化技术其实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后为这项工作带来比较好的经济效益。例如在物流行业当中装卸自动化技术就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2010年中国物流市场规模是122亿元,而到了2016年已经增长到722亿元,从中就能看出这项技术的重要性了。

(三)使得仓储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没有装卸自动化技术涉入的话,我国的仓储管理工作是不能够发展到当前的这种程度的。而装卸自动化技术进行涉入之后,我国的仓储工作无论是工作内容还是工作量都有了比较显着的提升,因此这项工作的发展潜力其实也是装卸自动化技术带来的。

三、结论

综上所述,就是目前为止的装卸自动化技术对仓储管理工作的价值和贡献了,在文中我们对装卸自动化技术的相关特点进行一定的介绍,也将在仓储管理工作当中的价值和贡献进行了一定的介绍。就目前来说,这项技术在仓储管理工作当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且熟练的,希望这项技术以及这项工作在未来都能够得到一定的发展和突破。

【管理学博士论文参考文献】

[1]顾平.自动化立体仓库的优化研究[J].科技展望,2017,27(6):141.

[2]陈怡暄,黄字宣.管控一体化系统在船运散粮自动化装卸中的应用[J].粮食与食品工业,2015,22(6):71-74.

篇8

(一)学生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

毕业设计一般都安排在大学第七、八学期,这两个学期正好是学生考研和就业的关键时期。这些年,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和考研风气的高涨,许多学生都把主要精力放在找工作和复习考研上,没能在毕业论文上投入足够的精力。东抄西拼完成毕业论文,网上搜索资料后简单拼凑的现象尤为突出,学校规定的时间为12-16周,而有的学生仅用几周甚至几天时间就拼凑完成,造成毕业设计质量不合格。

(二)设计选题缺乏创新性、可行性

有些学生在选择毕业设计题目时缺乏创新意识,不能面对工程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大部分学生是设计已有的机械装置的结构,然后对其进行分析和校核,设计内容体现不出自己的创新。少数学生只是在网上搜索题目相似、内容相近的论文之后,将原文中大量观点和论述几乎原封不动地复制到自己的论文中,结果是论文缺乏分析和见解。还有少数学生设计中对已有机械结构进行改进设计,但因缺少工程实践,所设计的方案并不一定可行。

二、校企合作指导机械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可行性分析

德州学院地处德州市,德州市新能源产业起步早、发展快,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以皇明集团为代表的太阳能热利用方面走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前列,相继获得“中国太阳城”、“国家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城市”、“国家火炬计划德州新能源产业基地”等称号,德州经济开发区获首批“山东省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其中“太阳谷”已经成为引领太阳能和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和强大引擎。同时,德州市依托山东景津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正在打造风电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和环保节能设备等新能源产业基地,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太阳能产品制造基地和国内重要新能源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面对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相关机械类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日益凸显,新能源装备制造的企业迫切希望和高校合作培养机械专业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条件已经成熟。目前,德州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已经和山东景津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13个实习实训基地。与山东景津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山东通裕集团有限公司、东营光伏太阳能有限公司组建了景津压滤班、通裕班、光伏机电班。2010年与山东景津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节能环保设备研究中心”。这些都为校企合作指导机械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提供了保障。

三、校企合作指导机械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创新模式的探索

(一)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德州学院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围绕着我国重点支持的新能源产业这一国家战略性目标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从整体上提升本专业在新能源产业和区域内的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水平和配置能力。德州学院召开“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人才需要研讨会”,德州市装备制造业推进办公室、德州市新能源产业推进办公室负责人及12家山东省新能源相关企业代表应邀参加会议,聘请了山东普利森集团有限公司、景津压滤机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技术负责人为校企合作专家。企业技术负责人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根据合作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中的第七学期,在11周的专业课程结束后,安排7周的专业方向实习,第八学期安排12周的毕业设计和6周的毕业实习。学生在学习了所有的专业课程后,先在企业进行专业方向实习。在实习期间对所实习企业进行了解,将自己所学的专业课程进行实践,初步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第八学期进行毕业设计和实习,可以综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意识,毕业后能够直接为企业所用,有效地提高了人才的培养效率和培养效果。使学生的应用能力达到工程需求,实现零距离就业。

(二)校企合作制定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保证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

在第七学期,将机械专业学生安排到山东景津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等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实习,这些企业有机械专业对口的生产环节,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较先进的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经济效益较好,有接纳毕业论文教学与实践的能力。机械专业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和毕业设计时,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共同指导,以企业技术人员为主,学校教师为辅,采用双导师制。学校的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专业理论指导,企业指导教师为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全程参与学生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指导学生处理毕业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专业方向实习期间,由实习企业提供与实际生产和技术开发相关的毕业设计选题,由校内和企业导师在11月份商讨确定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校内实习导师书写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题目能够体现机械的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方向。这样可以让学生提前介入生产技术,初步了解并能解决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第八学期学生在实习企业里进行自己的毕业设计,校内指导教师通过网络与学生保持常态联系,跟踪掌握学生毕业论文进程,并定期到企业检查、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书写,与学生探讨、解决实习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提高了教师自身科研能力。企业导师负责学生的实际设计、生产和技术开发相关的指导。在毕业设计中学生参与了企业的产品研发,学生了解了企业,企业也了解和掌握了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为日后的择优录用人才提供了依据,通过双向选择,对愿意留厂且企业看中的学生,企业优先录用。

(三)成立有合作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参与的答辩委员会,严格答辩程序、保证答辩质量

答辩是毕业设计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全面检查和评估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手段。严格的答辩程序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设计。学院聘请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答辩委员会成员,答辩委员会的校内教师必须由副教授以上职称(或相当职称的科技人员)的人员担任。答辩委员会下设答辩小组,设组长1人(答辩委员会成员),秘书1人,各答辩小组具体负责学生的毕业设计答辩工作。答辩委员会负责审定学生毕业答辩资格,选用“中国知网”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对参加答辩的毕业论文进行检测,总相似比超过33%的学生不允许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同时还负责对指导教师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进行审核:指导教师所带本组学生毕业设计成果以专利、、实物、模拟仿真、模型展示的不低于50%。毕业设计答辩时采用“回避制”,即指导教师不参加对自己指导学生的答辩工作。学生答辩前提交论文由答辩小组详细评阅,写出评阅意见,评定成绩,并根据课题所涉及的内容和要求,准备好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试验或设计结果分析等方面不同难度的问题,以备答辩时提问选用。答辩时学生报告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答辩提问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答辩公开进行,从而保证了答辩质量。

四、结论

篇9

关键词 :工程实践能力;专业课;教学模式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大学教育模式基本上是“2+1+1”模式,即两年的通识课和基础课,一年的专业基础课和一年的专业课,中间有部分实习内容,如生产实习、金工实习、机械制图测绘实训及课程设计等。从实践来看该模式的主要问题有三方面:一是从学习内容看知识点是各自独立的,没有系统化,二是专业课内容基本以理论为主,缺乏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脱离,三是学生缺乏严格的专业训练。比如作为机械专业的学生,机械制图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虽然学生也学习了机械制图的相关知识,但学生在独立完成一个完整图样时仍然感到无从下手,从毕业设计学生所交的图纸来看,经常出现一些不应有的错误,如视图表达、尺寸标注、形位公差标注、零件明细栏表达、技术要求的编写等不规范。

国外机械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主要有三种:1)德国模式:强调专业课程实践性,在大学完成工程师的训练;2)前苏联模式:重视理论及实践,强调人才培养的针对性;3)美国模式:重视在学校打好基础,毕业后在工厂实训,强调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我院作为应用型本科教育应突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应用能力具体体现在获取信息的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三个方面。而对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而言,工程实践能力是应用能力的集中体现。根据对以往毕业生的调查,工科学生如果缺乏工程能力的培养,导致实际工作中所设计的产品看起来似乎很“完美”,但在实际生产中要么由于精度不必要的过高导致生产成本无谓增加,要么工艺结构不合理根本无法生产出来,我们的教材内容都是按标准化的设计方法展开,但实际生产中碰到有很多非标的产品不知道如何设计等等。

二、本研究项目对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从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就注重开始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生产实际中的案例分析及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养成善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防止陷于闭门造车的泥潭,而目前企业比较看重而学生欠缺的主要是这种能力。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我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他们在培养层次上既不同于一本院校的研究型人才,也不同于职业学院培养的单一的技能型人才。从就业方向来看,绝大部分应该是在公司和企业,我们主要培养的是未来的工程师,因此,学生培养的重点应该是强化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

主要研究内容是针对“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实用性原则,把重点放在机床典型零部件设计方面,如主轴、导轨的设计,机床夹具设计方面,如组合夹具、可调夹具的设计,金属切削机床设计上。在教学过程及实验设置中突出专业知识的应用。

三、研究方法和思路

3.1 通过专业课程实验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大四的专业课程“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开设贴近生产实际的实验,如组合夹具的拆装实验、数控车床的拆装实验,对于由于条件所限无法开设的实验,如大连理工大学开设的工业机器人实验则通过视频方式进行演示。让学生了解遇到各种零件怎样来设计夹具,数控车床的结构与普通车床的区别等等。

3.2 在教材内容安排上把与企业生产实际结合紧密的内容作为重点,如机床典型零部件设计,机床夹具设计,金属切削机床设计上,将这门专业课中的有关内容与上学期同学们在十堰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车间实习所见过的设备工装结合起来,并尽可能把近几年出现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介绍给学生。

3.3 把专业课的内容与毕业设计课题相结合,如布置有关机床夹具设计,发动机缸体的机加工工艺设计作为毕业论文题目并指导完成,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4 调查其它独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及其模式,吸收比较成功的经验进行完善。四、达到的目标

通过对“机械制造装备设计”专业课的研究改革和毕业设计的训练使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走上工作岗位后能顺利完成由大学生向工程技术人员的转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大三和大四学生的主要课程是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是工科类学生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不管他们到企业后从事产品开发、生产管理还是工艺设计都离不开工程实践能力。有针对性的在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中安排贴近生产实际的论文题目,使他们带着问题进行毕业实习并在企业的生产实际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缩短由学校到企业过渡期间的不适应期,使我校为湖北省乃至全国培养有较高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程静.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诠释与应对。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2]黄新华.大学生工程素质培养探析。 吉林教育科学,2001.

[3]苏玉波. 工科大学生工程意识与工程素质的培养。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9.

篇10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双导师;毕业设计

一、引言

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品牌专业,也是内蒙古科技大学核心专业,机械工程学院的主要专业,在具有重要的地区影响力和辐射力。在内蒙古科技大学总体定位(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指引下,学院为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制定了具体的培养目标:高水平用型人才。重点突出“上手快、留得住、后劲足”的人才培养特色,“上手快”是指实践能力强、“留得住”指人才综合素质高、“后劲足”指创新能力强。

毕业设计与实习环节是培养学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阶段,是学校培养合格人才的最后一次综合型实践环节,该阶段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素养,在培养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具有重大意义。

二、当前毕业设计与实习环节存在的问题

工程实践类毕业设计题目数量不足,内容陈旧。高校扩招,专业教师和学生人数比失衡,老师指导学生数目增长过快,导致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流于形式,质量不高。工程实践类设计题目数量不足,部分毕业设计的题目和内容比较陈旧,与企业实际现场结合不多,毕业设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机会少与价值有限。

教师实践经验不足。青年教师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工程实践经验欠缺。导致毕业设计常采用论文模式、回避设计课题。

教学实践和生产实践脱节。机械类本科毕业生在四年的学习中除了能在工程教育、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与实习等环节接触到专业技能的锻炼和培养外,没有更丰富和充实的实践环节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应该具有扎实的理论素质和基本的专业能力和较强的动手能力。企业迫切希望高校教师和学生进驻企业、熟悉企业,希望有更多高校毕业生加盟,表示希望校企共同培养学生。通过学生驻厂进行毕业设计,加深学生对企业的了解,也有利于企业引进和培养急需的高素质人才。

三、全力推进双导师制毕业设计培养模式

推进毕业设计指导方式改革,建立“双导师”制毕业设计培养模式。在毕业设计环节实行“双导师”制。其中“校内监管导师”由学院统一安排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老师,负责学生毕业设计过程指导;“企业负责导师”由企业技术人员担任,负责毕业设计选题、毕业实习、具体指导、过程管理。企业导师需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在企业工作5年以上、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担任。

实行“双导师”制,确保毕业设计真题真做是搞好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根本。双导师制就是为每一位学生安排一位高校专职教师和一位企业兼职教师作为导师,校企双方导师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在选题审题、任务书下达、开题答辩和毕业答辩各个环节都由双导师共同协商,制订出详细的工作计划。毕业设计要求结合企业实际项目“真题真做”。企业导师的主要职责是为学生提出源于企业实际、是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校内导师的主要职责是分析和判断选题的难度和深度是否合适。学生毕业设计题目既可以从企业当前的实际项目中选择,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从企业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中寻找。毕业设计方案在校企双方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完成。在开展毕业设计过程中,企业导师重点负责实践方面的指导,校内导师重点负责理论方面的指导和毕业设计最终质量的把关。

每年聘请包头钢铁集团、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神东集团天隆公司、包头钢铁设计院等企业、设计院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企业带教导师,与校内教师共同完成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立题、过程指导、论文评阅和答辩等工作。近3年来,“双导师制”指导本科毕业生的人数已占总人数的35%以上,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13―2015毕业设计(论文)52%学生以上由双导师来指导。

加强“双导师”制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及制度建设。针对企业导师与校方导师权责不清晰的情况,学院在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具体操作可行性后,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对此进行改进尝试:提高选聘要求以加强校企双方导师的沟通。敦促时间节点以加强导师与学生间的沟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体系框架和内容由企业导师负责,如果学生和导师疏于沟通,论文进度明显变慢。针对这个问题,校内导师负责进度指标,敦促双导师制毕业设计学生的论文进度,并及时将进度情况与企业导师沟通,以提高学生对论文时间安排的合理性,保证论文按时间节点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