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教学管理的核心范文

时间:2023-12-25 17:45: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班级教学管理的核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班级教学管理的核心

篇1

关键词 新课改;小学;班主任;教育策略

一、该放手时就放手

实际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控制的方面很多,许多班主任满腔热情,事必躬亲。唯恐出乱子,用诸多的清规戒律规范学生,时刻充当着“管家或保姆”的角色。这种“管”对学生和班务管得过多过死,不利于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和身心的全面发展,容易造成学生依赖性强,缺乏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也容易使班主任陷于杂务,一天到晚疲惫不堪。

在对待班级的一些小事上,班主任可以大胆放手把一些具体事务安排给班干部,根据班干部的能力特长明确分工,授权负责,建立层次分明的管理体系,让整个班集体“事事有人做”。这样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管理班级,逐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正如英国斯宾塞在《教育论》中指出一样:“记住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要别人来管的人。”因此,班主任要善于抓住班级出现的主要矛盾管大放小,管主放次。在班级管理中把管理渗透到“不管”之管中,达到“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

二、距离才会产生美

新课程背景下建立“民众、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主动权在教师。班主任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抛弃原来绝对权威的形象,以平等的视角,挚爱的情感去对待学生才容易进入学生的心里。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心理交流”的过程,只有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无论是生活上还是精神上,学生都渴望得到班主任的关心和爱护。因此,在日常班级工作中,班主任必须积极探寻与学生心灵情感的交融点,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真正把班主任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乐于向班主任敞开自己的心扉。

但是,从管理角度讲,师生之间也必须有一个适度的距离。如果片面理解和学生“打成一片”甚至是零距离接触,那么,就会出现负面效应,出现学生与班主任称兄道弟,轻慢班主任应有的威信,长此以往,班主任的话在学生心里就丧失了分量。 所以,要让学生在适度的距离中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与班主任在学识,能力等方面的差距。从而对班主任保持应有的尊重,同样,班主任也只有保持好这种距离,才能把课堂教学与课后谈心,硬性规定与宽松氛围融洽起来,使班级管理始终处于和谐的气氛之中。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角色定位,与学生之间保持一个适度的距离。

三、把握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深度

班主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不仅要抓住有利时机,还应该把握一定的深浅度,教育学生的深浅度要根据学生出现问题时的具体情况和教育的内容、目的来斟酌,有时候要防患于未然小题大作,有时候也要似春风化雨一般大题小做。 教育学生的深度把握好了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对小学生来说,他们有判断是非的能力,但是未必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学生出现问题批评一顿,这只能说班主任仅仅做了很表面的教育工作。接下来班主任应该帮助他做心理分析,自我评价,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学生思想有时会出现反复的现象,班主任就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或通过谈话、做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在实际的教育学生中,班主任一般来说喜好就事论事,不愿意给学生讲一些大的道理,有些大道理是永恒的,比如说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崇高理想等这些学生应该内化为自身品质的东西。笔者认为不讲大道理,像团结、守纪、合作互助等小道理就成了无本之木。比如面对有“网瘾”的学生,如果只告诉学生上网有什么危害,学生内心不会为之所动,因为学生也明白上网成瘾影响学习,危害健康,但是如果班主任启迪和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让他们意识到他们肩负的振兴中华和民族的重任,使学生真正懂得了国家的强盛,民族的振兴与个人息息相关,真正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的大道理,那么学生的志向就会更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就会更持久。

四、把握处理问题的力度

在处理班级问题时,班主任总是想快刀斩乱麻,不注重梳理矛盾的源头,急于解决矛盾,或着拖着冷处理,最终把问题停留在表面平稳的状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时如果能针对学生的心态,做到缓的适时,急的恰当,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对个性倔强,脾气暴躁且自尊心强的学生应采用冷处理,让时间缓冲矛盾等循序渐进让学生自我思索、自我反省。如果操之过急往往会引起学生激烈的反应,引起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强烈冲突。

篇2

【关键词】班主任 教学管理

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心的教师和学生都参与进来的共同活动,是学校工作的核心任务。赫尔巴特指出:“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班主任在抓教学管理方面,要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建立正常的请假考勤制度,维持学生自习课的纪律,以及恰当地处理偶发事件。教学管理中以教学为主,同时协调其他相关的教学活动,协调和任课教师及家长的关系,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中心任务。

一、班主任教学管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班主任不仅要把他们的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教学上,还要有大量的时间对班级管理进行计划和反思,避免在管理学生行为上出现问题。班主任在教学管理中通常都会遇到较大的困难,当班级教学管理出现问题时,无序和混乱的教学环境,会干扰学生的学习,教师需要耗费精力来进行教学秩序的维护。班主任如果教学管理不善,会导致学生产生不良的纪律问题,学生持续不良的品行会阻碍其他任课教师运用参与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方法,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

二、班主任首先要明确班级教学任务

班主任的工作主要以教学为主。班主任既要给学生上课还要进行教学管理,这就要求班主任要主动调配好教学课程时间的安排。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结合学校的要求,和任课教师合理组织教学课程。在学生精力充沛的时间学习主要课程,精神稍差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根据学校的教学安排,和任课教师协调好教学进度,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所授课程的内容要由浅入深,使学生能够听懂,知识又能够有所扩展和深化。同时,班主任要关注学生作业的数量和质量,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不要让作业成为影响学生学习及听课的因素。

三、班主任要建立并维护好教学秩序

教师通过教学把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丰富知识,扩展视野,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班主任要建立正常的请假考勤制度,维护班级和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这也是建立良好校风、班风的必备条件。班主任要能够从容应对偶发事件,利用教育机制,使偶发事件得到及时处理,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控制局面,缩小影响,使教学能够正常进行。

四、班主任要完善班级教学活动管理机制

1.建立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任课教师和家长的队伍

班主任应根据教育目的进行科学规划,重在班级学习氛围的营造,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和方法,与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及时沟通,密切配合。引导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好奇心和自尊心,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课堂教学中传授的知识能够得到深入理解并学会灵活运用。

2.以班长、学习委员、课代表为主体的沟通系统

班干部是班主任开展各项工作的得力助手,充分发挥其作用有利于营造奋发向上、朝气蓬勃的班级学习氛围。班主任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发挥班干部的作用,维持正常的课内课外教学秩序,使教学活动得以优化发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全班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3.以学习小组长为核心的执行系统

班主任要为学生搭建展示个性的教学平台,创设丰富的活动情境。学习小组活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积极性,有积极的作用。小组的独立活动与班级的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能促进班级活动深入开展,丰富教学活动的形式,使教学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班主任要提高反思和发展教育科研的能力

实用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杜威认为: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对自己教育实践中的经验、信念、知识以及自身优势的反思。反思能够指导我们的行动,使之具有预见性,并按照目的去计划行动。反思使我们单纯的、盲目的行动转变为智慧的行动。班主任要在教学管理中发挥更深层次的能力,就要对自己的教育行为、管理行为、教育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取得管理工作的主动权,使班级教学管理更具合理性。新课改要求班主任在教育科研能力方面要有新得提高,班主任要不断学习新的理念,从得到的新信息中发现并整理问题,研究新的教学管理方法。班主任可以将研究成果发表的相应的教育期刊上,成功发表将受到鼓励,激励自己投入更多的精力和热情到科学研究中去,在研究中不断提升自己教学管理的能力。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核心人物,是学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班主任全面负责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等工作,是联系学生和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的纽带,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是实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人物,是班级建设的领导者。提高班主任的能力不仅要做好教学管理工作,还需要班主任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影响 教学质量 原因 对策

1.引 言

随着学校规模的发展,办学规模的扩大带来了教学及教学管理任务的加重和教学质量的下滑。总结多年来的学生座谈会反馈意见、家长对学生的评价意见和教师反映意见,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方案及其各类配套教学资料内容落后;实验教学条件不足;教师教学精力投入不高;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完善;学生学习风气不好;教学管理中服务意识有待提高和管理过程不细致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发展,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就一些主要影响原因及对策进行阐述。

2.中小学影响教学质量的原因

要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教学管理是一个必要的举措。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原因很多,主要如下:

2.1 课堂教学失控。长期以来教学中存在着较普遍的主观随意性及自由主义、兴趣主义,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部分学生知识缺欠越积越多,差生难以赶上功课。因此课堂教学需要管理控制。

2.2 教学质量形成的全过程管理失控。虽然有教学常规管理,也进行全过程的诸环节考核,但在质量上只管终结,教学信息反馈时间过长,这不利于教学质量形成的全过程调控。

2.3 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缺乏科学的依据。仅凭不一定有可比性的一分两率作出定性评价,它对于教学中的 得失所在,质量分析的结果提供不出科学的数据,往往难以认同,造成班级之间、学科之间、同科教师之间及师生之间发生矛盾,极大地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加强教学管理是进行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管理科学也表明:无目标即无管理,无常规亦难管理。我认为,教学管理应该是管有目标、学有目标。同样必然是管有常规、学有常规。因而建立一个以水平达标为核心,把教学目标管理与教学常规管理有机结合的教、学、管三位一体的教学常规管理体系是非常必要的。从而实现常规管理有目标,教学目标进课堂,就能起到管理控制作用,克服课堂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的对策

在对策上要从教学管理上入手,要研制"学校水平达标的教学常规管理模 式",即"教育教学目标、管理职责、操作内容、评价内容"。

2.1 学校领导要认真确定目标 、指引全员奋斗。

实行目标管理,使全员为之奋斗,把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加以控制,才能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提高管理的实效性。

根据各科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将教育教学目标分为德育目标、教学目标两大类。德育目标主要依据"德育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等,确定一个时期内要达到的目标要求,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变为一个个的具体目标加以描述。

教学目标是根据各科大纲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解编制而成;对语、数、英等各门学科都确定了全员的奋斗目标,从而使教、学、管三方面有一个共同努力的方向,激发教师为达标而教,学生为达标而学,学校为达标而管。把长期以来认为弹性大、难以控制、无法管理的某些教学活动变成了可以控制、可以检测、有法管理的活动。

2.2 学校领导要明确职责 、分级管理。

学校要根据"水平达标的教学常规管理体系"要求,制定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到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以及管理部门的岗位职责和履行职责的考核要求:

(1)学校校级。 ①制定教学目标管理的总体规划、学期计划和具体工作安排。实施对教研组、年级组和教师的管理;②紧密联系教师的工作和思想实际,组织理论学习,有针对性地解决各种问题,保证目标管理的有效实施;③深入教研组、年级组和课堂,按目标要求和常规要求对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实施具体的领导和指导;④有效地组织好全校性的教学研究活动。做好教学计划、教案的检查评比与交流,做好优质课、经验、论文的评比与交流、推荐工作等; ⑤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档案。做好对教师工作的全面评价,坚持教师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2)教研组和年级组。教研组主要实施对教师教学的管理:①围绕"达标",制定计划,学纲、学习理论,研究教材教法,开展集体备课和确定教研专题,进行研究、实验、总结。不断提高本学科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②组织安排好组内教师每学期的公开课、研究课的听课及评课活动,交流教学心得;③按照目标要求和常规要求及组内安排,对每个教师的执行情况做好检查记载;④加强全组的凝聚力,互相学习、共同提高。鼓励教师改革创新,以老带新,重视对中青年教师的培训。

年级组主要是加强对年级组学生的管理:①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协调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工作,保证各班正常的教学秩序;②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落实各班管理目标(四率)等,鼓励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管理;③建立年级目标管理反馈系统,听取学生对教学的反映,及时分析和掌握学习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集体 指导和个别辅导。

2.3 学校领导要加强教学管理操作 、分门别类。

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各级管理干部明确了职责,怎样操作是一个关键问题。它是在目标管理全过程中的一系列操作常规。

(1)学校领导要加强计划管理。计划是学校以教学为中心的管理工作的指向和布局。计划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学校工作计划;二是教育教学计划。每学期制定计划,都要围绕"总体规划"的步骤考虑制定。前者要为达标创造条件,起到服务作用。后者要为达标做到有序地安排,起到主导作用。学校各类计划一经确定之后,要求组级、班级、 少先队以及职能部门的计划,都要结合实际,向着一个目标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安排。这样增强了学校总体作的序控性,使总体目标落到了实处,由抽象变具体,由远变近,为总目标的达成起到奠基作用。

(2)学校领导要完善制度管理。计划的落实靠有力的制度作保证。制度是进行教学管理的"法",有了这个"法",我们就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它能促使教职工养成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习惯,能使学校产生良好的环境氛围。为此,学校应该制订"教师的教研进修制度"、"目标教学研究课制度"、"论文制度"等等,从而使教研活动、教师的培训工作有了时间、内容的保证。为了抓好备课工作,学校还应该制订"整零备课制度"、"教案检查评比制度",从使用统一的目标教学备课用纸到编写教案的基本框架要求,从语、数学科教案检查到音、体、美、思品、劳动等学科的教案做详细的标准要求,以保证教研、备课不搞花架子,踏踏实实地进行有效劳动。为了调控课堂教学过程,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应该制定"开学第一课制度"、"听评课制度" 等。

对学生的作业批改、辅导、考试方面,要制定"作业批改要求"、"优秀作业评比制度"、"帮差培优制度"等。建立健全和执行这些制度,这样才能促进学校教学目标管理的常规化。

(3)学校领导要注重信息管理。信息是管理操作中的又一重要环节。学校领导进行决策、调控工作的主要依据就是看信息反馈量的大小与准确程度。注重了信息的反馈和输出,而重在信息回收。学校除从班级月考核、年级月考核以及单元、期中教学水平检测中获得固定信息外,还通过召开学生评教会、抽查学生作业、检查教案、组织听评课、听取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定期汇报等方式捕捉评论性的教学信息。从而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矫正,保证目标的达成。此外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普查;对学生、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比赛结果做好记载,作为教学评价考核的依据 。

(4)学校领导要认真抓质量管理。教学质量是立校之本。质量管理是教学管理的核心,学校一切工作的成败最终以质量的高低取胜。学校要提出各科教学,包括班级管理在内的质量管理要求,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质量标准。从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班务管理、少队工作及质量检测等方面都做了具体的规定,使每一个人在各自的岗位上都能为再上新台阶而努力工作。

为了落实目标管理,教师要注重做好单元、期中、期末的质量分析。任课教师要做好班级每个学生的质量分析,进行形成性评价,学校要做好各年级的质量分析,通过数据和实例对年级的达标状况进行评价。尤其是课堂教学中的质量形成过程管理,教学目标是否准确有度、具体可测、利教利学;实施教学目标的程序能否紧扣教材内容;达标检测的方式是否灵活,做到快反馈,强矫正,学生是否积极主动、知识落实、达标率高。

总之,教学与教学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为了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学校将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持续的对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吸收各种先进的经验,真正体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与服务育人。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中学教学管理 存在问题 解决策略

一、教学管理的划分与主要任务

教学管理的划分主要包括:计划管理、教学目标管理、教学过程管理、质量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档案管理等。

教学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1)制订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明确教学工作目标,保证学校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合理有序地运转。(2)建立和健全学校教学管理系统,明确职责范围,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管理作用。(3)加强对教师教学的管理和学生培养的管理。(4)组织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教师进修学习、促进教学工作改革。(5)深入教学第一线,加强监督指导,及时总结经验经验,提高教学质量。(6)加强教务行政管理工作。

二、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1.教学过程管理。

教学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与教学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

2.教学业务管理。

教学业务管理是对学校教学业务工作所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活动。教学业务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学校教学管理的水平。

3.教学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管理是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安排教学活动,并对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和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的过程。学校教学管理的中心任务在于提高教学质量。

4.教学监控管理。

教学监控分为教学质量监控(可归科组管理)和教学过程监控(可归年级管理)。

三、中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课堂活动的管理,轻课外活动的管理。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名言警句,但这样只读圣贤书的学生明显不符合我国现阶段创新人才的发展需要,他们应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不是成为填鸭式教学和为升学而学习的产物。

2.教师权威性压抑了学生的心智发展。

素质教育改革以来,我国越来越提倡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但是,千百年来我国所流传下来的教育习惯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教师,尤其是领导老师在学校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当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发生分歧时,教师们往往不会和学生进行民主的讨论,而大多数情况下以师威压制住学生。这表面上是对学生的行为和思想进行管理,但实际上压抑了学生的心智发展。我们的教育需要民主,而不是需要主人和只懂得唯命是从的仆人。学生才是教育的中心。

3.重经验型管理,轻科学型管理。

在目前中学班级管理中,部分班级管理者在班级管理活动中过于凭经验、凭自己的主观意愿来管理班级,采用“管、卡、压”的管理手段。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和班级管理规律,采用合理的、科学的方法较少,特别是由于未能充分采用以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理论为指导的科学性管理,从而导致班级管理低效。

4.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不够。

首先,各部门内部存在不少问题,内部问题不能解决也就无法对外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其次,很多时候只是自扫门前雪,其他事物都不参与,跟自己无关系的事情则不关心。

5.校园文化建设不受重视。

很多中学过于重视升学率,而不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其实,校园文化建设是意义重大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将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将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将塑造校园人的美好心灵,将激发校园人的开拓进取精神,将约束校园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将促进校园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中学教学管理中问题的解决策略

1.提高对课外活动的关注度。

在中学管理中,管理者应该考虑到学生全面发展的因素,除了教授他们过硬的文化知识以外,还要重视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提高对课外活动的关注度。这样,中学生才能有思想、有个性、能创新,才能符合时展的需要,在将来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

2.重视学生心智协调发展的培养。

一切为了学生,就是要为学生着想,让他们成为学校的主人,而不是学校的被统治阶级。要把他们培养成人格自主、思想独立的正直的人,不能让教师的权威压制孩子,要给予他们更多的自、发言权,把学生培养成心智协调发展的祖国的栋梁之才。

3.加大对学校的科学管理,辅之以经验型管理。

学校管理者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的手段进行个性化管理,而不是把别人的经验生搬硬套地用在自己的学校管理工作之中。因此,管理者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并具备先进的管理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针对自己学校的学情做出明确的判断,对别人成功的经验也能进行选择性的吸收接纳。

4.明确各部分职责,加强部门间合作力度。

身为学校管理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校是一个管理的团队,从上到下需各部门分工明确、齐力合作,因为管理者无法具体到对每一个学生、每一小事进行管理。所以应该明确职能部门的职务,细化管理条规,让各部门无法自扫门前雪,也无法打球。协调配合,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尽全力为学生服务。

5.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校风、学风、教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它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因此,学校应多举办如诗歌朗诵、合唱比赛等文艺活动,并鼓励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五、结语

中学教学管理工作不仅需要丰厚的管理知识和先进的管理理念,更是一门艺术,须校内全体工作人家的协作及学生的配合才能做到最好。管理者应学会反思、学会纠错、学会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和谐地运转,成为人才的摇篮、知识的殿堂。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初中教学 班主任 管理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034

一片绚丽多彩的花圃是需要进行精心的管理的,其需要一名既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园艺师来进行管理,对每一株花卉施以精心的呵护。而我们的校园就如同一片有待管理的花圃一样,里面的学生就是一株株含苞待放的花朵,学生开出的“花”是好还是坏,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学习的高级园艺师――班主任,如果班主任能够对班级进行有效的管理,就能够让祖国的花朵在学校得以茁壮的成长。当然,班主任主要是对学生的灵魂进行塑造,在教学管理中直击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能够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学有所得。

一、抱有希望

态度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是极为重要的,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会直接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影响,进而反映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之上。因为班主任在学生面前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人师表”,所以班主任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在每次开班会的时候,要积极的面对全班学生,把健康向上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获得有效的激励。同时,班主任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会通过努力学习而学有所成,要对学生抱有一定的希望,要学会对学生进行欣赏,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闪光点进行深入发掘,及时的予以学生必要的鼓励与赞扬,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另外,班主任还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把握,为学生制定阶段性目标,抱着对学生的无限希望,让学生循序渐进的对这些目标进行完成,学生就能够得到持续不断的进步,并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获得足够的成就感,从而让学习成为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

二、一视同仁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具有极为突出的个性,初中班主任要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认识到这一点,在工作中要兼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学生施以相对平等的教学管理,采取一视同仁的策略,绝对不能够在教学管理中实行特殊化。例如,每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成绩总会有好坏之分,学生也会有乖巧和顽皮之分,教师一般都会对成绩好又乖巧的学生有所偏爱,但是班主任在对班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不可以将这种偏爱之情进行具体化的体现,要对全体学生都施以同样的教育管理,这样既可以避免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心生自满,也可以避免学习较差的学习心生不满。与此同时,对于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或者是表现的较为顽皮的学生,班主任亦不可以放弃对这部分学生的管理,要时刻保持着对这部分学生的信心,要耐心的对其进行教育和劝导,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爱好,积极地同他们保持良好的沟通,相信这部分学生能够受到班主任的感召,将自身的缺点全部予以改正,而回到学习的正轨上来。

三、关心每一位学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韩愈《师说》中的一句话,将教师的职责进行了高度的概括,用“传道、授业、解惑”道出了教师进行教学的核心关键。而班主任教师仅仅是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是不够的,是不足以支撑其班级管理活动顺利开展的,班主任还要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基础上增加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的职责。

班主任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多种多样,但是都无法逃脱一个“爱”字,只要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对学生报以爱心、诚心、耐心,那么就一定可以对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正面影响,从情感深处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初中顺利的度过青春萌动的叛离期,从而学会适当的进行克制,对自身的行为习惯进行一定的道德约束。进而逐渐的让思想走向成熟。就中学学生的思想成熟进程而言,其从小学阶段跨越到初中阶段,其思想就正处于不断发展的成熟关键时期,学生也开始有了对自由、自尊等基本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开始不断的寻求自我实现的具体方法,并得到较为迅速的成长。在初中学生不断走向成熟的这一个阶段中,班主任就是学生的指引者,担任着极为繁杂的社会和教学责任,承担着引导、教育、管理和沟通的责任,并积极的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着掌握,让学生能够顺利的度过教学的关键期,从而得到健康的成L。

在日常班级管理的工作中,班主任需要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关注,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等方面,这样才能让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成长。同时,班主任要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扮演好亦师亦友的角色,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或进行班级管理时,是一位极富职业操守的严师,而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班主任又要化身为一位知心的朋友,和学生进行敞开心扉的交流,用心去倾听学生内心深处的呼喊,了解到学生在学习中及其他方面的各种需求,然后给予学生积极有效的帮助。班主任既要在课堂内深入到学生之中,又要在课堂外融入到学生之中,及时的对班级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掌握,在学生迷惘时予以引导,在学生困顿时施以援手,在学生忧愁时加以排解……

班主任要将更多的关爱放在学生的身上,发现学生的优点予以鼓励、缺点予以指正,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让他们顺利的融入到班级集体之中,让成绩好的学生积极的发挥带头作用,让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这样全体学生就能够在学习上和心理上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整个班级管理工作就步入了一个良性的发展局面之中。

篇6

[关键词]:幼儿园 新型教学管理策略教育质量

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管理是个智慧的管理,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有思想、有眼力、有创新,只有不断地学习新型专业理论并联系于实际,才能搞好教育教学、办有特色的幼儿园,才能让幼儿园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因此,我园既借鉴国内外幼儿园成功的教学管理经验,又结合本园实际,建立了具有本园独有特性的幼儿园教学管理模式。在此,笔者根据在幼儿园的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从以下三个方面浅谈我园新型教学管理策略。

一、健全师资队伍建设

幼儿园教学管理的主体是有多层次的,能否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和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抓好幼儿园自身对教学的管理。幼儿园教学管理水平直接与教学建设的水平与实施成效联系在一起的,而幼儿园对教学的管理中,最基础的因素就是教师。因此紧紧抓住教师这个突出因素,教学的实施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加强业务培训及考核,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幼儿园应把教学管理的重心转移到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上,尽力为教师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有利条件,提供好的服务,尊重和了解每位教师的特点和需要,为每一位教师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从而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在幼儿园教学与管理上,每一位教师的能力和水平都有所不同,所以本园在业务培训及考核上对每一位教师的要求就各有侧重点。

对新入职的教师主要进行幼儿园基本程序性训练;把新入职教师安排到每个教学班,他们通过轮流走访和进班学习实践性经验,并了解幼儿园整体教学和班级管理;新入职教师对每次的培训和教研活动进行观察、评价,写好观察记录和教学感悟。

对青年教师主要进行各类专业培训、讲座、观摩及教研活动、青年教师风采展示及基本功比赛等各种比赛,开阔教师眼界,让青年教师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及经验,给自身补充正能量,更好地把新教育理念和科研工作引向深入,做到学会学、学会问、学会说、学会写,能有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

对骨干教师主要提供外出学习进修或参观考察的机会,为教师搭建交流和表现的平台,让他们走出园外学习同行的成功经验和当代新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理念,更好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当中。另外,在园内对骨干教师进行一年一度的专业考核,包括个案撰写、教学PPT制作与讲解、论文撰写、主题环境布置等,不断提高骨干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和水平。因此,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及考核,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素质和专业水平是幼儿园教学管理改革与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实行师徒结对子,打造“新手――专家型”教师

师徒结对是在幼儿园层面、园教研组为参加工作不满三年的新教师安排的培训形式,是她们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本园根据幼儿园实际和“教学相长”“师徒双赢”的理念出发,实行了师徒结对制,实现了教师培训中的“一对一”“多对一”策略,帮助新教师快速掌握幼儿园教育教学常规、适应新的环境及缩短角色转变过渡期,发展其新教师的个性化与专业成长,有效促使他们成为一名优秀幼儿教师;同时为指导教师带来了专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让指导教师有了倾听的对象,在教学过程中师徒互相学习、互相监督、共同进步,实现了指导教师和新教师的教学相长。

(三)严抓教学常规,注重细节和保教结合

幼儿园的常规教学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因此,幼儿园从本园的实际出发,结合幼儿及各个年龄班的特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各项常规教学活动,进行检查和督促,并在每周的业务学习中进行讲评,对好的教育方法及时给予交流推广,对薄弱的环节进行进一步的整改和完善。

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既要研究教育,又要重视保育。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因此,保育工作的细节决定了常规教学的质量。在幼儿园的常规教学和保教工作中每位教师非常注重细节和保教结合,做到了幼儿每天的吃、喝、拉、撒、衣、学、住、行、事等事无巨细和“奉献一颗爱心,做好三个保字――保卫生、保安全、保好习。另外,教师在常规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创设和营造良好的集体保育秩序和集体氛围,因为集体氛围是以安全为前提条件的,从而发挥幼儿群体或集体的影响力,给幼儿最直接的感受和体验,提高幼儿的良好习惯和素质。

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幼儿园规章制度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目标,对幼儿园的各项工作和对各类人员的要求加以条理化、系统化,规定出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工作规程。因此,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是有利于保证幼儿园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秩序,规范教师们的行为和协调相互关系而提高管理成效、建设良好的园风。

(一)项目组长负责制――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搭建良好的交流与表现的舞台

项目组长是某一项目或某一活动组织和实施的总负责人和执行人,对特定的项目或活动全程策划、全程监控、全程管理、全程协调,并对项目或活动终极目标的完成情况负责。因此,幼儿园实行项目组长负责制是有利于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充分调动每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聪明才智和工作潜能,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我园实行项目组长负责制的具体做法是:幼儿园每次开展某一主题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大型主题活动时,以每个年级组为单位选一名年级组长主负责该项目或主题活动;项目组长负责制还实行组长轮流制,教师不管能力好与差,每位教师都有当项目组长的义务和权利。这样就保证了每次主题活动或项目的整体性效果,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整合性、统一性和有效性,发挥了每位教师特长,为新教师与成熟教师之间搭建了良好的交流与表现的舞台,能使她们积累经验、相互学习,让每位教师都有了展现自我的机会。

(二)班长负责制――形成团队凝聚力和团队精神

班长这一工作,在幼儿园里是最小的管理者,但又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对幼儿园整体教学管理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看起来是普普通通的一个班长一样,但她们认真地执行园里的各项工作,同时又管理着自己的小家,班级就像他们的小家,班长就是“一家之长”,要及时地发现“小家”中的每一件琐碎的事,并且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班长对班级工作全面负责,具有以下职责:负责本班成员工作安排、幼儿的身体健康、教育、安全、财产保管等全面工作;制定班务工作计划、定期召开班务会,解决处理本班出现的问题;团结班级成员努力完成保教任务、协调班级工作,为班级创设宽松、和谐、愉快的工作氛围;做好班级财产物品登记、保管、清理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确保班级财产安全;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本班教育教学计划及活动安排,做好家访及家园联系记录;带领本班教师做好家长工作、建立与家长、领导和同事之间的良好关系,形成良好的家园合作和人际关系,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等等。我园根据实际情况,严格按照班长的职责在班级管理上有效执行了班长负责制,这样有利于形成师资队伍的团队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共同提升专业化水平,从而有效优化了班级教学管理。

(三)教研准备会制度――让教师成为教研活动的主人

教研准备会是指我园每次进行教研活动之前通过年级组、教研小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围绕教研主题的准备会,共同讨论和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一种小型研讨会。开教研准备会的过程中,让全体教师们说一说、聊一聊自己的想法、研究心得及研究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与指导方法。由教研组长或教研主任带领教师们先详细地分析问题,再各抒己见,想办法解决想要解决的问题,完成教学任务。在这种研讨活动中每一位教师不是被动地听讲,而是主动地参与和表达、理清自己的思路,将其有条不紊地表达出来。通过教研准备会,让每位教师成为教研活动的主人,大大提高了教师们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实现了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和互帮互学,共同提高了教师团队这个集体的教育智慧。

三、以教育科研促进教学

(一)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学管理质量的重要辅助手段

课题是科学研究的最基本单元,是指研究者要尝试、探索、研究或讨论的问题,研究和讨论主要问题或急待解决的重大事项。在幼儿园中,课题研究是园本教研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营造良好园本文化氛围的重要途径,也是有效提高幼儿园教学管理质量的重要辅助手段。因此,幼儿园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前教育发展需要,结合幼儿园实际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给每位教师留给更多的空间任其自由发挥,鼓励和调动教师的对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课题研究,从而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和专业化发展水平,以便更好地管理教学,提高教学管理改革的成效。

(二)教育科研解决教学工作中的疑难问题

教育科研工作是幼儿园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因此,我园领导非常重视教育科研管理工作,以教育科研促进教学、促进教师自我成长。如幼儿园选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和科研能力较强的青年教师组成教育科研小组,结合幼儿教育实际情况,编制园本课程和教材,深入开展园本教育教学的研究,并组织全体教师针对她们在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共同分析和探讨,共同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以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目的。

(三)反思让教学管理更加有效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反思是促进其她们专业化水平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对每位教师来说,它既是她们课后备课,又是课前备课的深化和发展。反思能使教师明确自己的教育方向、教育目标,科学而理性地设计和实施自己的教学,从而不断地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逐渐走向成熟,成为一名充满智慧的自我反省型教师。因此,我园要求每位教师每月坚持写4篇教育随笔和每次参加各项活动、教研及培训的教学反思,从而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逐步完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让幼儿园的教学管理更加有效,实现自己的专业化成长。

总之,在幼儿园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我们只有在实践中加强学习反思和积累经验,不断地探索管理策略,才能创造出管理者、教师和幼儿共同发展的和谐氛围,才能实现幼儿园的更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燕.学前教育管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

篇7

(1)备课要求欠科学。在参加学校的各类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反映,备课应该根据教师年龄分层次的要求,要切合实际,具有针对性。由于备课要求整齐划一,因此也缺少了个性,缺少了创新,有的就是年复一年的重复。同时,集体备课如何规范并发挥效益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2)课堂教学管理欠手段。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学校都对课堂教学制定了较详细的要求,可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却不够落实,表现在有的教师备课一套,上课又是一套;有的教师备课很认真,而上课却时有把握不住重点,把握不住课堂纪律。其实授课主要取决于教师的业务能力,如果我们学校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控制,使每一位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不仅可以提高课时效率,还可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3)班级设置欠规范。主要表现在部分学校存在“大班额”现象,严重影响到教学活动的开展,也阻碍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作业的设计、班级管理不够科学化。

(4)综合实践活动欠创新。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个亮点,但这么多年以来,仍然是一些学校的管理难点,具体表现在,一是师资安排不够稳定,校本培训不够,教师认识不够。二是缺少系统规划,工作没有形成套路。三是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难以“实践”,有些活动学生还能在家长的配合和学生自主探究下完成,有些活动需要组织外出实践,又担心安全问题,只好放弃。

(5)教学活动与德育活动欠整合。教育教学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除了受师资素质、教学设施、学习风气等校内因素的制约,学生的社交、家庭教育等校外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尤其是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在我们每一所学校都占有一定比例,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在德育活动中实施学科教学便尤为重要。如何有效调控二者的关系,现在的研究也还是零星的、点滴的,尚未形成体系。

三、工作策略及措施

(一)工作策略

要围绕“抓实一个核心,突出两个要素,提升三种内涵”的工作思路,以管理求质量,以质量求特色,以特色求效益,以效益求发展,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切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一个核心: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突出两个要素:教师发展,学生成长。提升三种内涵:提升教师的专业内涵,提升教育的生本内涵,提升学校的人文内涵。

(二)主要措施

(1)以推动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为突破口,增强薄弱学校生成教育资源的功能。利用政策优势为薄弱学校造就获得教育资源的条件,如加大对薄弱学校的经费投入,使薄弱学校在场地与校舍、设备与设施、经费等方面获得政策的倾斜性支持;通过教师互动交流或其它渠道,逐步使教师队伍年轻化,学科配备合理化。具体做到:①按照生源分布趋势和学校发展状况,稳定、合理控制学校规模。按照“免试入学、就近招生”的原则,实行划片招生制。严格控制班额,坚决消除大班额现象。通过各种手段,优化区域内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更好满足区域内适龄儿童入学需求。②在“互动式”交流中努力提高薄弱学校交流教师的教育水平,借助外界力量实现薄弱学校教师水平的提高;③坚持“内涵式”发展方向,建设学习型校园,组织教师学习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促进教师教育转变观念,通过“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的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教育研究与教学水平的提高;④加强以网络为核心的多媒体基础建设,打造信息化平台,投资学校校园网建设,调动师生开发、交流、共享多媒体教育资源的积极性。

(2)以开展“教育管理年”活动,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为突破口,强化并落实以教学常规管理为主要管理内容的目标责任制。教学常规管理是教学工作的重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只有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才有优质的教学质量。教学工作要深挖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强化并落实以教学常规管理为主要管理内容的目标责任制。以“教务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任课教师”为主线的教学管理系统,其工作职能是:负责学校的常规教学管理。包括常规教学检查、教育科研、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教师的业务培训和教育教学评价等。学校应以“工作有计划,目标有分解,落实有措施,结果有考核”为原则,建立完善的目标责任体系,做好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细节工作。

篇8

关键词:科学发展;自我实现;班级管理;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1-0259-1

科学发展观是用科学的眼光看发展,发展是第一要义,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对班级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使班级管理这个动态过程得以有效实施,使学生得到充分全面发展。虽然理论界对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科学研究分析,然而它在班级管理的应用还没有科学系统的分析,本篇论文旨在弥补此现状的不足,提出合理化要求分析。

发展是第一要义。学生的发展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在现代教育活动中,班级活动既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又是班级活动的归宿,班级管理的实质在于开发学生潜能。我们要做好三件事:第一,我们要明确我们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和地位;大学是学校向社会分流的重要时期,大学的目的在于塑造人的灵魂。班级管理要认识到大学生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的问题,学习心理调试不当而出现的心理问题,情绪控制、自我认知、人格发展、意志品质锻造能力的相对较弱而造成的人际交往、恋爱、性心理等方面出现心理与行为的偏差。第二,要把学生这个主体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大学四年,每个学年都有自己的主要任务,大一主要是适应大学生活,学会学习。大二主要是参加社团,系会等进行实践锻炼,拓宽自己的人脉关系圈。大三就要确立考研或者是公务员目标,以学习为主。大四就要确立并实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班级管理要结合每一阶段的具体要求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目标。第三,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严峻的就业形势,激烈的竞争环境,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客观社会环境的变化制定学习要求,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适应信息时代要求,不断获取新知识。

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班级管理要树立维护好,发展好和实现好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把这一条作为主线贯穿班级管理的始终。尊重学生个性和人格,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机制,突出学生这个主体。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大家学习,竞赛,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充分发挥班费的作用,践行以精神奖励为主和以物质奖励为辅的原则。实行班级学生干部轮换制,阿克顿说:“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有利益的地方就有腐败的存在,因为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特别是在奖助学金评定和先进个人的评选中,因为制度的漏洞造成结果的不公平性,由于公共权力的异化,部分班干部把公共利益转化成私人利益,,损害班委公信力。学生有权选择合适的班委为大家服务,同时也有权撤销不称职的班委,学生干部的适度交替有利于班级公平和谐氛围的营造。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制度是保障,制度的先行性,可操作性,规范性和科学性关系到班级日常管理的有效执行。健全民主监督机制是一切工作开展的基础,这主要涉及到同学们的参与度,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翁,是班级管理的主体,学生主体的参与度和监督力度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益。

篇9

关键词:班级管理;道德;伦理;班级管理伦理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012-02

21世纪的管理学界,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了伦理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现代管理将伦理视为应有的追求目标,已成不争的事实。相比于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班级管理作为教育管理的基层领域和学校教学的基本单位,其管理行为直接指向人的健康发展,因此班级管理更加需要伦理精神的关照。

传统的班级管理理念忽视人的生命、尊严和情感,将管理看成是简单的控制与被控制、监督与被监督的对立关系,从而贬低甚至摒弃了伦理道德精神。无视学生生命本体的自由存在而盲目进行物化管理,以致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出现众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班级管理范式的工具化和班级管理主体道德缺失。班级管理范式的工具化体现为:教学目标的功利化和教学管理结构的科层化。目前中小学教学目标的设定普遍单一地指向教学成绩,学生沦为升学工具,忽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多方面能力发展;教学管理结构方面,在班主任统领下,班级成员职位分为班长、副班长、班级委员、各小组长以及其他班级成员等若干层次,构成了由低到高、权力逐层集中的“金字塔”组织结构模型。各层次人员职责分工明确,虽可一定程度上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但另一方面,这种管理方法过分强调对等级的恪守,单向的“命令―服从”模式狭隘地注重规章制度的执行,长久下去导致班级管理僵化,压抑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和人格成长。另外,作为班级管理活动引导者与管理者的教师在实际的班级管理活动中出现了职业倦怠、不适当的发泄、偏爱等不良心理和道德缺失现象。由此可见,对班级管理进行伦理性探究有其必要性。

一、班级管理具有伦理特质

班级管理以人作为管理的核心要素,创造相应环境、开发人的潜能。人是班级管理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原始动因,在班级管理实际运作过程中,班级管理目标的制定、管理模式的探索和管理任务的完成都必然会注入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班级管理不仅要受教育管理技术和规律的支配,也受到人的各种伦理道德因素的影响,班级管理活动也是一种伦理活动,班级管理中必然包含了伦理的因素。

二、伦理在班级管理中的功能

伦理在班级管理中的功能是指伦理能够通过认识评价、价值导向、道德调节、情感激励等形式,培养道德观念、形成道德行为、树立道德理想,以伦理的理念和规范为指导进行班级管理实践。

伦理道德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具体到班级管理当中,伦理道德可以反映班级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所属的教育组织、利益相关者等之间的道德义务和责任。以伦理的视角来认识班级管理活动,从而确立道德理想,指导管理实践。此外,班级管理也是一种伦理价值选择活动,在班级管理中,目标的制定、方法的实施、检查的途径、总结的原则等环节,为达到期望的程度,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总价值观和管理主体价值观念的影响。合乎时宜的伦理道德观念可为班级管理中具体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明确的理论指导,帮助管理者形成科学的善恶评价标准,引导班级组织和谐健康发展。伦理的价值导向功能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对各主体间的道德调节,目的在于化解矛盾寻求共识。主要以两种相互联系的方式进行:内部调节,即班级管理主体以自身的伦理价值观为标准进行自我评价,从而协调与其他主体的关系;外部调节,即以外在的客观的伦理规范为标准评价管理主体的行为,进而协调管理关系。另外,在具体的班级管理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赞许、奖赏、肯定等方式鼓励学生进行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通过激发学生合伦理行为的发生来实现整个班级管理系统的伦理化。

三、班级管理伦理的实现

(一)创建伦理的班级管理范式

1.树立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首先要将学生作为管理的主体和核心,将学生看作完整的个人,尊重其个性特点和主体精神,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其次,要将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学生身心发展尚不成熟,个体之间也具有差异性,因此,教师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学生潜藏的巨大能力。另外,教师应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同学,学生没有优差之分,只是发展早晚的关系。总之,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就是将学生放到班级管理的核心地位,教师要尊重、热爱、信任学生,充分满足学生切实合理的需要,发挥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达到学生个体全面自由的发展。

2.创建民主参与的管理结构。民主的基本要求是公平、平等,因此民主参与的管理结构要求淡化管理者的权力意识、取消金字塔式的等级分层。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承认学生的管理主体角色,给予学生平等的权利。在处理班级管理各项事务(如班级管理计划的制定、实施、评价、总结)的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全班学生进行民主决策,二者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达成共识,而不是完成由教师一方主导。另外,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鼓励其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平等享受班级管理的权利、承担班级管理的责任和履行班级管理的义务。

3.建立人文化的管理方式。人文化的管理方式是一种旨在追求人文关怀的管理取向,它以尊重为底线、以关爱为核心,使班级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与刚性的科学管理方式用制度规范来约束人的行为相比,人文化的管理方式则显得较为柔性,它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高雅的气质影响人,注重精神的培育和感召。真正理想的班级管理方式是将人文管理理念融入传统的科学管理方式之中,二者的有机结合,才是具有伦理意蕴的班级管理方式。

(二)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其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和班级管理工作均具有深刻影响。因此,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成为班级管理伦理实现的必要途径。教师加强自身道德修养,首先应加强道德伦理知识和教育管理科学知识的学习,一定的伦理精神预制着一定的管理思想,教师应主动构建合理的伦理精神体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并将其作为进行班级管理活动的理论依据和协调各项关系的价值标准。其次,教师要严于律己,表里如一,慎独反思,在无外在监督的情况下,仍然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和原则。再次,作为教师要热爱学生,热爱教师职业,了解、信任和欣赏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论文至此,笔者探讨了班级管理和伦理的内在联系,指出班级管理的伦理特质和伦理道德精神在班级管理活动中的功能,将伦理道德的作用与班级管理实践相结合,提出班级管理伦理化的浅显策略,希冀可以达到优化班级管理活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绵涛.教育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钟启泉.班级管理论[M].上海:上海出版社,2002.

[3]曹长德.当代班级管理引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6.

篇10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生源;市场;柔性教学管理

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高职院校的生源数量和质量逐年下降,生源之间的学习基础差异越来越大,对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此同时,顶岗实习与预就业市场需求多样、灵活多变,原有的教学管理模式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难题。本文结合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教学管理实际,从分析生源特点和市场需求状况对传统刚性教学管理模式带来的挑战入手,就如何构建适应生源状况和市场需求的柔性教学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

一、传统刚性教学管理模式的局限

(一)难以应对高职生源学习基础差异较大、参差不齐的现状

1.生源种类多样化,群体间差异大。目前高职院校生源主要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是普通高中毕业生通过高考被录取的;另一部分为对口招生,即直接招收职业高中、中专和技校的毕业生。实践证明,这两部分学生在文化基础和专业能力方面有较大的差异:普通高中毕业生文化基础较好,对口招收的学生则专业技能更强,两部分学生对英语、计算机等基础课程的兴趣和对职业技术教育的热爱程度也有明显差异。

2.生源地域广,学习基础不均衡。高职院校大多数面向全国招生,学院2011年就面向全国二十五个省(直辖市)招生,各地教育水平和管理要求千差万别,南方和北方学生在英语、数学等课程学习基础方面的差异表现尤为明显。

3.录取分数悬殊,学习能力差距大。高职院校都是在“三本”录取结束后方可录取,录取学生分数普遍偏低且差距悬殊,学院2011年在山东省录取2300余人,其中文科最高录取分高达565分,理科最高录取分高达536分,但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最高录取分与最低录取分的差距均超过200分。为尽可能满足学生的第一志愿,即使录取在同一专业学习的学生高考分数差别也很大。

学习成绩的差异直接反映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同一专业仍然执行一套完全相同的教学计划,相同的课程继续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和成绩评价标准,显然己经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基础,同样也会使教学管理陷入困境。

(二)难以应对顶岗实习与预就业市场需求多样、灵活多变的实际

1.企业对顶岗实习的时间要求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企业接纳学生实习、实训的人数和专业、工种都有不同的要求。满足企业实际用人的时间要求,就要打破高职院校原有的教学时间体系。学院坚持以“企业为中心”,在与青岛飞宇国际汽车城合作办学的过程中,汽车专业学生自大二开始进驻汽车城,白天参与汽车维修、4S店管理等工作,晚上进行理论课程学习。2010年上半年为满足宁波外理等单位的用人需求,2008级部分学生在第四学期下半阶段就提前离校到企业顶岗。这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如何更好地解决教学的时间动态变化、确保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和完整是一个难题。

2.企业需要的顶岗实习学生大多要求“小批量、个性化”。企业需要的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的学生数量取决于企业规模、生产季节、订单数量等多因素,可能只需要教学班级中一部分的学生。如2009年下半年学院06五专物机二班学生就是一分为二,实施小班教学、分方向教学,分段分批到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实施工学交替。实践发现这种工学交替形式一方面导致教学成本大大增加,另一方面继续在校学习的学生大多心情浮躁,无法保证有效的教学质量。

3.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期望值高。现代企业需要的员工不仅要有较熟练的专业技能,而且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如很多港口企业期望学院港口机械、港口电气专业学生不但能吃苦耐劳,而且要既懂机又会电。如何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在工学结合中能迅速转变角色成为满足企业需要的具备良好职业素质的职业人,也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难题之一。

二、探索构建柔性教学管理模式

(一)柔性教学管理的内涵

柔性教学管理的概念脱胎于柔性制造,是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适应社会需求变化而创新的教学管理模式。柔性教学管理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人才培养的过程具有柔性,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学内容选取等都能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和市场的需求合理、有效、迅速地进行更新;二是人才培养对象具有柔性,就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人的智能差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模式、专业能力均能满足人才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二)柔性教学管理的构建

1.构建柔性的课程体系。柔性课程体系的构建是柔性教学管理的首要问题。建立柔性的课程体系就是要依据产业结构调整变化和专业发展的特点,把学习本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挑选出来,构建成本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石;对于更新速度较快和方向划分较细的专业课进行大胆的合并和删减,逐步加大选修课的设置比例,使学生能充分依据社会需要、个人兴趣和自身条件自主选择选修课程,使人才培养方案“刚柔相济”,刚性保证基本要求,柔性促进个性发展。同时积极推进双专业教育试点,修完其它专业基本核心课程学分的学生,即颁发第二专业辅修证书,进一步满足学生对修读专业的选择权。

2.建立柔性化教学体系。柔性化的教学体系是柔性教学管理的重要保障。一是针对顶岗实习时间的不确定性和中途人才培养目标调整等问题,深化学分制改革,实施弹性教学计划,在学分制改革中推行核心课程和专业技能学分等价、并可以冲抵学生认为较薄弱的基础课程学分的政策,完善《奖励学分暂行规定》等规章制度,实现学分置换、学分替代,适应学习时间的阶段性变化。二是针对学习内容前后衔接问题,结合专业特点重点对第四学期课程实施模块化教学,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使各部分内容具备独立性,形成一个以工作过程为主导、以项目任务为单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三是正视生源基础差异,建立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分类考核评价制度。四是针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进一步加大网络教学力度,将学生需要的系统知识和更新知识通过网络资源提供给学生,有效化解时间和空间距离的矛盾。五是坚持“用先进的文化陶冶人”,主动把先进的企业文化融入学校文化,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等纳入教育教学计划,作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的必修课,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3.建设开放的实践环节。开放的实践环节是柔性教学管理的重要特点。所谓开放的实践环节有三层含义:一是指实践设备要和实际工作接近。目前高职院校很多实践设备跟不上时代要求,与企业正在使用的设备相差太大,如学院目前教学中使用的微型电机与港口使用的巨型电机相差甚远。在这种教学条件下培养的人才根本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因此实践环节要开放就必须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整合社会资源,及时引进最新设备,使实践条件逐步达到准企业化。二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与实训室预约强化技能训练,此环节既能充分保证学生的实训时间,又大大提高了实训效果。三是鼓励在读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学院部分专业试行四学期制,打破寒暑假的界限,让学生在寒暑假期间能到企业实习、实践,提高假期社会实践的质量。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能够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和岗位的技术标准,弥补在校学习的不足,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就业的针对性。

三、实施柔性教学管理模式的问题与思考

(一)柔性教学管理的“柔”需要渗透进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施柔性教学管理涉及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应该从源头入手,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为切入点,贯穿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应该依据市场需求和生源特点制定柔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柔性化的专业与课程体系、柔性化的教学管理制度、柔性化的学生学业考核机制、柔性化的教学监督与质量评价体系、柔性化的教师考评机制,实施柔性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柔性化的教学管理服务等。

(二)实施柔性教学管理需要正确处理好“刚”与“柔”的关系。柔性管理的目标是人人成才,把学生的多元化需求作为出发点,所以在柔性管理中,各种教学管理制度、组织形式应具有弹性,能适应多层次、差异化的教学实际。但这并不意味着规范不重要、学生可以放任自流。在柔性管理的同时也不能放松在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和规定,学生一旦选择了相应的课程模块,就需要严格按该模块的规范要求学习和考核,体现刚柔相济,优势互补。

(三)实施柔性教学管理需要整合教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近年来高职院校实现了规模化发展,但在内涵建设的路上还需要不断提升,特别要解决好招生规模与教学资源相对紧缺的矛盾。而实施柔性管理,满足多元的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对人、财、物、时间等教学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对有限师资、实训条件等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比如整合师资、课程资源,及时满足学生选课需求;整合实训资源,延长学生实训时间,提高实训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