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背景范文
时间:2023-12-25 17:45: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科技背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园区规划总面积1 万亩,其中一期建设6000亩,已建1300亩,包含玻璃连栋温室2688 m2、日光温室53 栋、冷棚245 栋、鸟巢温室1256 m2、连栋冷棚7 栋、新型材料日光温室1 栋,共15.2万m2的设施农业,以及大规模的露地蔬菜、果树种植。具体划分为五个区域:农业科技展示区、设施农业高效生产区、农业科技研发区、有机生产区、专用于服务市民休闲的彩虹农场。
几年来,科技园汇集了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所上百位专家学者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几十家农业科技企业的产品展示。一方面为农业科研人员提供研发创新、产品中试与评估、成果转化场地;另一方面为农业高等科技人才提供实习实践和技术培训场所。通过构建一个广阔、开放、有效的实践平台,促进“产、学、研、推、用”一体化平台的建设。同时,园区自身也开展学术研究、项目申报、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近几年已获得约60项研究专利,为科技园科技引进和科研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技园很注重国际间的合作交流,积极引进科技成果、人才、技术等。目前已与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印度尼西亚等5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个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科技园建立了农业科技成果引进和转化机制,每年定期举办国际都市农业科技节和专题研讨会,展示国内外先进农业技术、设施、设备,不断进行科技成果的示范、孵化、推广工作,培育发展农业科技产业集群。科技园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的技术在国内推广,同时把国内成熟的技术推向国外,让农业有看头、有学头、有搞头。通过农业百家讲坛、农业技术培训、农村人才培训等涉农活动,为农业科研院校、涉农机构进行实战培训。科技园搭建了国际技术交流合作平台、先进理念模式输出平台、实用技术中试平台、先进设施装备展示平台和技术推广培训服务平台,不断创新和升级农业发展所需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新设施、新装备、新品种,深受国内外业内人士好评。
目前,园区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坚定遵循“聚世界一流农业人才、建中国优秀推广平台”的战略发展目标,依靠科技、人才、信息等优势,形成集官、产、学、研为一体的发展模式,已成为引领中国现代农业的优秀示范区。园区内已集聚了上百项农业新技术,现已实现露地及设施全程机械化、全园水肥一体化、智能监控管理。园区已接待全国各省、市、县考察团、企业代表团近200 个,市内外大学生实习班100余个,不但进行现代农业的科技成果引进和生产示范,还兼备创新学生科普教育、休闲观光、农产品直销等多种功能,也是都市居民享受田园生活的乐土。科技园也因此获得了“北京市通州区休闲旅游业态单位”、“通州区农村科普示范园”、“通州区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等荣誉称号。
园区核心区已基本建设完成,主要以国内外最新农业科技成果(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品种)展示、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孵化为主,围绕北京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进行理念创新、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目前已承担了“国际都市农业基金会‘从种子到餐桌’中国区域中心试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园艺作物节能栽培工程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农业部“现代农业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及北京市“甜瓜利用雌性系选育杂交种及其配套技术研究”项目等。
园区特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机械化生产 公司从丹麦、意大利、德国、法国、荷兰等国引进了全套露地蔬菜高效机械化生产装备,彻底实现从播种、整地作畦、定植移栽、钢筋弯折、拱架安插、覆膜、除草到收获的全程露地蔬菜机械化,特别适合于东北和中原地区的大面积生产作业。机械产品包括:苗盘播种机、做畦机、移栽机、弓架弯折机、弓架安放机、覆膜机、指盘式行间除草机、蔬菜收获拖车、爬行档拖拉机等。利用这些机械可实现露地蔬菜全程机械化生产,仅6人就可完成上千亩的蔬菜生产,极大提高劳动效率。引进的全套机械在科技园举办的全程露地蔬菜机械化现场观摩会和第三、四届通州国际都市农业科技节上,均引起业内轰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露地农业生产的一贯认识。
智能化控制 园区智能化管理系统(物联网)建设于2014年初,2015年初完成建设,园区的中央控制室、水肥一体化控制室以及其他相应配套设施均已建成。科技园建立的物联网管理平台利用传感器准确采集室温、叶温、地温、湿度、土壤含水量、CO2浓度、以及作物生长状况等参数,并根据不同植株将室内温、光、水、肥、气等诸多因素综合直接协调到最佳状态,长期数据积累,便可形成完整的园区生产年历,可有效节水、节肥和节药,使整体能耗降低15%~50%。
水肥一体化 采用水肥气热一体化灌溉控制系统控制园区的灌溉和施肥。将影响作物生长的四大因素进行结合,通过准确调控作物不同生长阶段所需的水、肥、气、热,突破自然条件限制,实现高产提质的目的。该系统由公司自主研发,为国内首创;为作物提供高质量的灌溉水,提高果蔬品质;该系统调节了利于植物生长的最佳土壤和空间环境温度;对灌溉水进行曝气加氧,利于作物根系快速生长;配方平衡化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自动化操作,管理方便,可实现规模化应用。
专家团队 科技园拥有一个紧密合作的专家顾问团队,来自农业部、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00多位国内资深的农业专家,实践经验丰富,常年对园区的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园艺技术、产品引进、技术集成、培训授课等进行专业指导。
科研实力 科技园依托高校人才、学科、技术优势,整合科研院所优秀资源,研发服务于设施农业、都市农业的农业设施、设备、机械产品,开展学术研究、科研推广、项目申报、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为产业政策制定、项目选择、投资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与国内外众多科研院所和政府、企业单位合作开展“产、学、研、推、用”项目,为优秀科研成果的社会应用及产业化提供通道及专业交流平台,与多家企业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打造专业研发平台。
篇2
关键词: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可持续发展;北碚区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9-2188-04
能值分析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生态学家Odum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综合系统生态、能量生态和生态经济原理而创立的。能值(Emergy)的英文拼写带有字母“m”与能量不同,是一种新的科学概念和度量单位,其涵义是指某种流动或贮存的能量所包含的另一能量的数量,称为该能量的能值,或者说能值就是直接或间接用于形成资源、产品或劳务的某种类型能量之量[1],通常以太阳能值衡量某一能量或物质的能值,任何能量包含太阳能之量,即为该能量的能值,单位为太阳能焦耳(Solar emjoules),英文缩写为sej。本文运用能值理论对重庆市北碚区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进行能值分析,评价了北碚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特征和可持续发展状况并提出建议,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1 北碚区农业发展现状
北碚区位于四川盆地东部,三峡工程库尾区,东经106°18′14″-106°56′53″,北纬29°39′00″-30°03′53″。地处重庆市城区西北部,东邻渝北区,南接沙坪坝区,西靠壁山县,北接壤合川市,属重庆市城区,距市中心25 km。
2010年全区农村经济总量达42.40亿元,与2009年同比增长10.2%,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46.67亿元,同比增长23.2%;农业总产值达13.79亿元,同比增长6.1%;农业增加值达9.50亿元,同比增长5.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 205元,同比增长16.6%。全年种植粮油面积2.0万hm2,产量达9.58万t;全年出栏生猪12.68万头,同比增长2.6%,出栏家禽144.57万只,同比增长1.55%;蔬菜面积达1.18万hm2,同比增长53.6%,蔬菜产量达20.18万 t,同比增长21.7%;全区花木种植面积达0.80万hm2;嘉陵江名优鱼养殖面积达200 hm2,鱼鳖混养面积20 hm2。种植业和畜牧业是北碚区农业的支柱产业,林业和渔业所占比重较小,但发展也很迅速。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北碚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所需的主要原始数据,如太阳日照时数、降雨量、农业生产的各种投入产出等情况主要来自于2011年北碚区统计年鉴和2011年重庆市统计年鉴[2];能量折算系数、能值转换率和计算公式与方法参照文献[3-5]。
2.2 研究方法
2.2.1 北碚区能值图的绘制与能值分析表的编制 通过对北碚区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相关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主要资源流在系统中的分配关系进行了分析,如图1所示。北碚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输入能值主要包括3种类型:一是以风、雨、太阳能的形式存在的可更新环境资源;二是以农业生产过程中表土层损耗为主不可更新环境资源的消耗;三是来自社会经济系统的人类劳动、机械动力、农药、化肥等反馈能值的输入。系统内部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4种生产单元是农业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来自系统内、外部的全部资源成为推动系统发展的动力。其中,当地的可更新和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不涉及经济活动,而来自于系统外的经济反馈能值则要通过市场和商品交换过程才能作用于系统的生产过程。
以北碚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中投入和产出的实物量数据为基础,选取可更新环境资源、不可更新环境资源、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可更新有机能、作物产出等,按照相应的物质-能量折算系数将投入、产出的各类原始实物量折算为以J和g为单位的能值分析基础数据,再将各基础数据乘以相应的太阳能值转换率,得到2010年北碚区农业生态系统投入和产出能值表(表1、表2)。
2.2.2 北碚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指标体系的建立 为了分析各项投入、产出能值所占比例,评价自然环境与辅助能对北碚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贡献,根据该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及分析目的,将各项投入和产出数据进行相应比较,分别得出可更新环境资源比率、不可更新环境资源比率、能值自给率、能值投资率、能值产出率、环境负载率、可持续发展指数等能值指标,将这些数据汇总,编制成2010年北碚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指标体系,见表3。
3 能值结果与分析
3.1 能值投入分析
北碚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主要是由可更新环境资源、不可更新环境资源、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和可更新有机能4个部分构成。2010年4部分能值总值的投入为1.60×1020 sej,其各占18.44%、0.12%、33.44%和48.00%。在环境资源的投入中,可更新环境资源能值处于绝对优势,是北碚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的关键,说明北碚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对环境资源的压力相对较小。
可更新有机能与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的投入占整个能值投入的81.44%,其中可更新有机能、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的比重分别为48.00%、33.44%,表明该地区农业生产主要依附可更新有机能与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的投入,但要注意农业生产过程中过量投入工业辅助能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增加农业生产成本,也会带来严重的生态后果。
3.2 能值产出分析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产出既可以反映农业各子系统的结构特点和产出比重,也可以反映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功能。北碚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产出主要有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和林业4种,其中种植业和畜牧业占绝对地位,其比重约为90.18%。在种植业中,稻谷和玉米是主要的农作物,比重约为85.88%;畜牧业主要以养猪为主,其比重约占畜牧业能值的76.07%;林产品中以水果为主要产品,约为92.10%;由于北碚区特有的自然地理条件的制约,渔业发展规模较小,仅占产出能值的8.58%。但总体来说,北碚区农业结构比较完整,农、林、牧、副、渔发展良好。北碚区农产品的商品率高达60.60%,说明农产品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大部分流向市场。
3.3 能值投资率分析
能值投资率(EVR)等于来自经济的反馈能值(F+T)除以来自环境的无偿能值输入(R+N),经济反馈能值(如燃油、电力、物资、劳务等)需花钱购买,称为购买能值;而环境无偿能值主要包括土地、矿藏等不可更新资源和太阳能、风、雨等可更新资源[6]。能值投资率也可称为经济能值与环境能值的比率,是衡量经济发展程度和环境负载程度的指标,其值越大则表明系统经济发展程度越高,其值越小则说明发展水平越低而对环境的依赖越强。能值投资率可用于确定经济活动在一定条件下的效益,并可测知环境资源条件对经济活动的负载率。
2010年北碚区农业系统的能值投资率为4.39,与重庆的1.08相比,其农业生产已经摆脱了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有较强的抗灾能力,食物生产安全性有较大提高,这与北碚区拥有众多农业科研机构是分不开的,可以将最新的研究成果迅速用于农业生产中,较大地提高了农业的生产能力。
3.4 环境承载力分析
环境承载力(ELR)是指经济投入能值加上不可更新资源能值与可更新环境资源能值的比率。Odum认为,这个比率很像电路上的负荷,较高的比率数值说明在经济系统中存在高强度的能值利用和高水平的科技力量,同时对环境系统保持着较大的压力。它是对经济系统的一种警示,若系统长期处于较高的环境负荷率下,将产生不可逆转的功能退化或丧失[7]。数据显示北碚区农业系统环境负载率为4.42,远低于日本(l4.49)、意大利(9.92)[8]等发达国家水平,说明北碚区的农业发展远未达到高投入高产出的状态,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北碚区农业发展应加大科技管理投入,发展生态农业,以高能值的人工投入来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时,要注重生态农业建设,减少化肥、农药、农膜等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3.5 可持续发展指数分析
可持续发展指数(ESI)是农业生态系统能值产出率与环境负载率之比。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农业生产须兼顾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即在农业生产中要求系统净能值产出率大,而环境负载率低。根据Odum等的研究,1
4 结论与建议
以上分析结果表明,北碚区农业系统发展良好,并越来越依赖于经济反馈能的投入,但与农业发达的地方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如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自然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产业结构不合理等。改善农业生态系统需从以下几点入手: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适当加大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的投入;依靠发达的科研机构,使研究成果以最快的速度变成生产力;继续加大农业的科技研究,提高农民素质;科学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其利用率,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实行秸秆还田,培肥土壤以提高耕地地力;充分挖掘本地优势条件,合理安排产业结构,促进农、林、牧、副、渔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丙山. 能值分析理论及应用[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2] 重庆市统计局. 重庆统计年鉴2011[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3] 蓝盛芳,钦 佩,陆宏芳.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4] 陈 阜.农业生态学教程[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
[5] 唐建荣. 生态经济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6] 刘方明.庄河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分析与能值分析的比较研究[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03.
[7] CHEN B,CHEN G Q. Ecological footprint accounting based on emergy: a case study of the Chinese society[J]. Ecological Modelling,2006,198(1-2),101-114.
篇3
去年,北京市土肥站、昌平区土肥站和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在昌平区鑫城缘果品合作社成立了北京首家都市农业科技小院。一年时间过去了,它为都市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科技人员与研究生驻地研究,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零费用服务生产组织,促进草莓高产、资源高效利用和农民增收做了哪些事儿呢?日前,记者再次走访了小院。
1 架栽苗地两分离土壤减负人省力
依托都市科技小院打造的昌平草莓立体“双高”(高产、高效益)农业项目,已推广了10 多个村,示范面积达100 多亩地,约120 个大棚。
昌平土肥站王崇望站长告诉记者,草莓栽培是昌平传统优势产业。近几年,草莓地栽和连作灾害逐渐显现,土壤传播的病害较为严重。要解决“土传”病害问题,就只能在种植前用化学药剂或石灰等对土壤进行彻底消毒。这种消毒是灭杀性的,把土壤里的有益生物菌群和有害菌群都杀死了,土壤失去活性。再种植作物,前期要有相当长恢复期,进而严重影响草莓生长期和坐果期。因长期用药,大量有害物质释放在土壤中。加上定植前用药和栽培中定期不定期用药会对草莓安全造成一定影响。采用架式栽培,地上覆了膜,使草莓完全与土地分隔开,土传病害基本上不会再发生。由于脱离土地种植不用再对土壤消毒,从而大量减少消毒用药和化肥施用量,如磷使用量亩均可减少40 多千克,有效地避免了对土壤、环境和地下水的破坏。草莓上架后由于不与土地接触,病虫害大大减少,农药使用比地栽时减少4/5以上,再加上生物农药的使用,从而保证了农产品的绝对安全。
这种模式生产还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劳作强度,不用再翻耕、开沟、施肥等,穿着拖鞋干干净净在棚里就把活干了。
“对于架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模式,最初农民并不太认可,觉得放着有地不种,而把草莓搬上架,还要拿出钱投资棚架。昌平区在市里扶持下,不算后墙管道栽培,一个大棚就给补2 万元钱,示范推广力度非常大。依托科技小院示范推广模式,让更多人更直观地感受、认识到架式栽培的好处。现在,不管是架式栽培、后墙管道栽培,还是小栽培架,农民普遍认可了温室‘双高’水肥一体化的架式生产模式。”王崇望说。
2 架栽投入看似高细细打量并不亏
大棚的栽培架大多用PVC 管和镀锌管,价格每棚约在3.5 万元,加上后墙在4.5 万左右,架子大约可用5~10 年。记者感觉投资有点大,但王站长细细算了一笔账:
“2014 年,西新城、东营、辛庄等村每棚约半亩地,地栽每棚种5 000株,架栽只有3 500 多株,株数少了近1/3。去年11 月初,架栽开花率已达50%时,农民用传统地栽种植开花率只有5%。架式试验示范棚第一穗果12 月1 号就进入采摘期,而农民地栽采摘要在次年的1 月1日。由于整个采摘期长了,架栽与地栽实际产量基本可持平。架栽后,过去的防风后墙还可以采用管道栽培2~4 行,增加栽培1 500~3 000 株,这笔收入就是纯多出的地栽产量,再算上架下蘑菇收益2 万元,整整多出地栽大棚收入50%。如果蘑菇品种好,收入理想可以高出地栽效益70%多。由于架栽产生的高效益和节水、节肥、节药及耕作费用,整体算下来,4.5 万元架栽总投入一年可以收回75%,甚至可全部回收。”
科技小院院长雷伟伟是中国农业大学研一驻地学生,经过一年的锻炼,如今讲起水肥一体化栽培那是头头是道。她告诉记者,架栽后一亩地每年可节水40 吨,节约基肥(鸡粪)2 吨(每吨500 元),亩节约化肥80 千克,少用药40 千克,节约土壤消毒费用600~2 000 元。架栽后,土壤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休耕,而且也大大降低了磷肥的过量施用对环境的危害。
3 传统种植老习惯再不改改真不行
在示范大棚现场,小雷院长给记者讲了个故事。西辛城的63 岁农民蒋瑞甫家2014 年上了架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模式。小雷管老蒋叫蒋叔,管他老伴叫蒋婶。
采用架栽,施肥量大大减少了,蒋婶心里想,过去种地,我老头子每年10 月底11 月初都施30 千克开沟肥,你现在只让我往水里加5 千克,那行吗?咱这儿祖祖辈辈都施开沟肥,过去咱家每次还比别人多施点。如今一下子不施了,草莓能长好吗?老头子从爷爷那就这么种,他爹也是这么教他的,到他这儿也这么种了几十年。蒋婶动了自己的“小九九”,偷偷往水溶箱里多放了点,认为土栽时地大能包容,多放十几千克不算事,结果可坏事了,自家草莓叶全黄了。赶忙请去小雷,“你是不是施复合肥了?”“我施了‘开沟肥’。”“咱这是水肥一体化模式,不用再施开沟肥,你这是受肥害了。”“肥害?”蒋婶还是头回听说。在蒋婶家提起此事,蒋婶一脸不好意思,“虽然使用新方法,但传统的耕作方式根深蒂固,过去土地像筐,多少肥都能装,多少肥也都能漏下去,现在看来传统的种植老习惯,不改改是不行了。”她说。
4 水肥一体新农艺老农甘当小学生
正在蒋婶家聊着,来了几个老邻居,都是种草莓的老“把式”了,想一起交流交流。
“这种方法与过去比较,省力、省肥又能多赚钱,是个新鲜事。刚搞那会儿,天天恨不能多打几回水溶肥,天天都想往水肥箱里加肥。现在不那么想了,得听小雷她们的,别看她小,可她比咱接触新事早,不服不行啊。”老把式们说。
篇4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保定市的农业科技创新与金融结合的状况,找出抑制农业科技和金融结合的瓶颈,并借鉴其他省份农业科技创新
>> 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调查与思考 农林高校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路径探究 金融服务创新是支持农业科技的重点 浅谈金融发展对农业科技创新的影响 基于农业科技创新的陕西农村信息化建设路径与对策 农业科技传播中的路径依赖与突破 关于财政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思考与探索 媒体融合背景下山西农业科技传播的探索与创新 农业科技期刊的改革、创新与发展 当前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浅谈实践与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科技创新的领路人 农业科技创新的领军人 浅谈农业科技创新的意义 农业科技创新的探讨 农业科技创新的“体系模式” 段惠军:农业科技创新亟需金融支持 县域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问题研究 金融支持区域农业科技创新研究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支持的路径优化探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基金项目:科技部农村中心委托项目(农业科技风险投资体系构建研究)阶段成果;保定市2012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编号:201201039);2012年保定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编号:12ZR009);2013年河北农业大学社科基金项目(编号:SK20120201);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地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斌(1978-),男,硕士,讲师,从事农村金融研究。杜英娜(1977-),女,硕士,讲师,从事农村金融研究。王建忠(1965-),男,博士,教授,从事财务金融研究。
篇5
1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农业涉及的产业范围非常广,既包括狭义上的以粮食、蔬菜为主的农作物种植,也包括广义上的林业、畜牧业以及渔业等。本文主要对我国近5a的农业信息数据进行统计与整理,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农业经济的变化受到了农业政策的影响。从结构组成的角度出发,传统农业长期以来都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比超过了50%,排在第2位的是畜牧业,占比也超过了30%,而渔业与林业占比分别为10%与5%。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业结构的配置关系产生了影响,但总的来说整体处于平稳向好趋势发展。而从农业经济的效益变化来看,农业产业的各个指标都呈现上升趋势。第一产业的生产总值也在逐年上升,平均年增长速度都超过了10%,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从事农业产业的人数具有逐年下降的趋势,既包括农作物种植的人数,同时也包括了农林牧渔的从业人数,总体来看总人数下降了1/3左右,这种状况的出现,也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具有一定影响,而在我国农业科技投入逐年增加的状况下,科技对于农业的新发展也有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新的时代背景下,农业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这对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增长提供了新的机遇。
2科技投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本文基于静态实证分析来进行研究,发现科技投入和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正相关的关系。所以,为了推动我国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就需要加大农业的科技投入。在此基础上又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科技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对系统模型的内部的变量进行调整,并对相应的滞后函数模型进行构建,进而组成向量回归自模型。通过该模型的实证分析原理来看,大多数技术研究人员通过对农业科技投入与对应的总产值进行直接对比,并利用因果关系得出检测结论。在此基础上将通过协整检测,对农业科技的投入资金进行变量的排序,发现变量序列的水平值,在检验过程中寻找出滞后阶数。另外,还需要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来对时间序列之间均衡情况进行反映,从而使得短期偏离长期的均衡能够被及时的反映出来,从而进行及时的修正。本文实证分析对科技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重点研究,从我国农业科技人员投入角度出发,农业科研人员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值为0.09,这说明加大农业科技人员的资金投入对于农业经济的增长具有积极作用,但也要认识到,该弹性值偏低,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科技人员的投入,从而使科研人员的作用充分发挥,进而推动农业经济的增长。另外从我国农业科研经费角度出发,科研经费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弹性值为0.19,简单来说,就是每增加一个单位的科研经费的投入,我国农业的总产值将会增长0.19个单位,这表明了农业科研经费的支出对于农业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推动作用不是特别明显。因此,在农业经济的投入方面,国家应该合理配置资金投入,进而让农业科研经费能够趋于合理,进而缩小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同时也有利于我国的粮食安全,促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成果的推广,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篇6
【关键词】 我国 农业科技 创新水平
1.前言
中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也是一个农产品消费大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农业,坚持把农业摆在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已被世界农业现代化的一般规律以及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成功经验所证实,而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以及农业科技新革命的浪潮的国际背景与农业科技已经成为当前制约我国农业发展最大的“瓶颈”的国情,更突出了农业科技创新对于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本文就如何加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进行探讨。
2.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第一,政府对农业科技供给的数量较少。中央,以及各级政府出于宏观上的安全需要,确实有通过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使农产品产出最大化的意愿。但是,由于农业的比较利益较低,在对农业投入比对非农投入获利机会相对减少的情况下,又使政府的偏好处于管理者的中立,对农业科技的供给意愿不高,甚至也出现“寻租”现象。
第二,农业科技机构对农业科技的供给水平较低。农业科技机构本来应该是农业科技成果供给的“龙头”,但是在政府对农业科技经费供给不足的硬约束下,农业科研、科技推广及农业教育部门面临生存危机,从而对科技的研究、开发、推广意愿低落。
第三,农业科技供求的成果不能相互吻合。我国农业在科技供给与农业需求方面“两张皮”现象比较严重:一方面,科研机构所提供的科技成果没有“用武之地”,另一方面,农业生产实践对科技成果又是“望断秋水”,而且这种科技供求的成果错位也缺乏有效的“止损机制”。
第四,农业科技推广效果不佳。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主要运用“科技示范+行政推动+农资服务”的“技权物结合”的自上而下的运行机制。
3.如何加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
(1)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争取移动公司、电信公司等的支持,加快县(市、区)、乡(镇)信息化体验中心(站)建设,改进和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服务“三农”的科技信息网络平台,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应用,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继续推进我市农村科技信息“直通车”工程,健全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引导农民结合自身优势科学生产经营。抓好专业镇的技术创新平台和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专业镇的技术创新能力。
(2)加强农业科研基础条件建设。
要根据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框架,结合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通过现有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国家实验室、工程中心、野外台站建设等专项经费渠道,配套部门实验室、农作物改良中心、质检中心建设等经费投入,建设必须的科技基础设施、实验基地、野外台站、信息服务中心、网络科技环境等,以增量激活存量,整合各区域及全国农业科技资源,建设能满足各区域及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要求的农业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要专门制定“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规划”,由国家和地方共同投入专项资金,对口扶持国家创新中心、各区域创新中心和试验站的建设。
(3)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
要紧紧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农民增收的现实需要,多渠道地开展培训。对于农业科技培训要充分发挥农业学校和各类农技推广机构的作用;对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要充分发挥现有教育培训机构的作用。同时,要整合资源,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协调,形成合力,促进培训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因地制宜地传授和推广农民所需的农业适用新技术,提高适用技术的普及率,使更多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篇7
我国关于农业科技以及农业科技企业的信息大多被农业部、科技部和工商行政部门掌握着,而这些资源有很大一部分是非公开的,缺乏有效科技信息平台,风险投资机构较难获得,另一方面,风险投资机构对农业科技企业的了解也有限,可能由于这些信息的不对称引发“柠檬市场”现象,使得农业科技风险投资效率低,成功率低下,甚至还会影响风险投资于农业的信心,减缓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2缺乏专门的农业科技风险投资中介机构,难以实现风险投资和农业项目的对接
农业科技风险投资是科技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科技企业与风险投资的成功对接是农业风险投资的实质,农业整体利润水平低、风险大、企业制度不完善等因素使得其难以获得风险投资,虽然社会上已经存在一些中介机构和科技中介,但是专门以实现农业科技企业与风险投资的规模性机构极少,在我国,一些农业协会和农业合作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科技与风险投资的结合,但是成效较弱。2011年由国内26家知名创投机构组成的现代农业创业投资联盟在“农业硅谷”杨凌成立。该联盟依托杨凌示范区体制和政策优势,引入创业投资资源,开展项目交流、推介、投资活动,搭建创投机构与农业企业合作平台,但是其覆盖范围较窄,其作用的发挥存在区域局限性。2012年由科技部主办的“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从全国入围的1700多家农业科技企业中最后选出120家企业进入决赛,但是最终真正实现成功对接的寥寥无几。对接平台的缺乏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科技风险投资的发展。
3农业产业化组织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强
农业产业化组织和龙头企业是带领农民开拓市场的主要力量,据了解,目前,全国农业产业化组织达到28万个,带动农户1.1亿户,农户年户均增收2400多元;以杨凌示范区为例,截止到2009年底,杨凌示范区一共有8家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但是由于龙头企业发展不平衡,优质原料基地缺乏,一些企业主要是初级加工,精深加工比重小,附加值低,利润少,辐射范围有限。未能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引领作用,反而成为了农业产业发展的软肋,影响了龙头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使企业无法延伸产业链,企业物耗高,产出效益却很低。高档产品生产能力不足,低档产品生产能力过剩,产品结构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4农业科技成果管理与推广方式僵化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管理以政府为主导,多是条块分割的科技管理体制,对《档案法》相关规定缺乏良好的执行力,未能对档案实现统一化、精细化管理,确保档案保存的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和安全性,提高档案保存效果和质量;未能很好地保护知识产权。在技术推广上,主要采用传统的政府为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和“公司+农户”的推广模式,虽然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仍然不能满足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需要,科技示范区模式、专家大院模式、农民田间学校模式、“公司(协会)+科技人员+基地+农户”等模式还处在探索阶段。
5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发展的对策建议
5.1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融资渠道,扩大资金来源,充实风险投资的资金数额
充分发挥以政府为背景设立的引导基金、农业风险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适当扩大规模,引导投资,但不参与管理,放权于风险投资企业,让利于风险投资资金。引导商业银行、政策银行等金融机构、保险公司、投资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机构、大型企业以及富裕的家庭和个人进行风险投资。放宽政策限制,加强政策引导力度。至2010年,全国范围内,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账户结余1万亿余元。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部分资金已有387亿元,这部分资金亦具备入市可能。放宽政策限制允许这部分资金进入风险较低的风险投资项目将极大的扩充资金。
5.2健全资本市场,建立多层次的退出渠道
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支持农业科技企业发展。积极发展完善创业板块和中小企业板块,使中小企业板块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二板市场”,创业板块成为“三板市场”,为我国农业科技企业上市提供途径;支持鼓励农业科技企业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与财务结构,鼓励中介机构加强对其辅导力度,以促进其直接债务融资;探索利用产权交易市场为小微农业科技型企业股权流转和融资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交易。利用信托工具支持自主创新和农业科技企业发展,推动公益信托支持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积极发展并购、管理层收购、股权转让的方式,完善并购、收购、转让、清算机制,探索新的退出方式,如抵押担保退出,就是风险投资公司寻找到了新的投资者,并且在转让后,仍负有保证并购方实现最低约定收益率的责任。
5.3完善农业风险投资的支持体系
5.3.1法律、政策、法规建设
法律层面上,为了推动农业科技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需要加快以下几方面的法律支持:一是关于企业制度;二是关于支持农业科技企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法律法规;三是鼓励在农业科技领域投资的法律法规。制定这类法律的目的主要是保障投资者利益和吸引投资,同时也有助于引导资金投向,规范政策的执行;四是规范风险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公司运作的法律法规,这是风险资本的操作依据和指南。税收层面上,通过对农业科技企业进行增值税转型、对风险投资公司可实行减免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减免从事农业技术开发的科技人员的个人所得税、进出口的关税优惠以及对入驻农业园区或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等的风险投资机构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监管层面上,专门设立的政府监管部门是强有力的监管力量。政府监管可以发挥政府的中心地位优势,有利于集中市场信息,分析市场动向,使政府制定具有统一性和广泛性。建立以政府为中心的监管体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及市场的监管职能。政策层面上,从宏观方面来看,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对发展农业科技风险投资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但是要想更好更快的推动农业科技风险投资的发展,关键还在于政府角色的转变,从微观管理层面脱离出来,充分发挥其在宏观管理方面其它组织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即在农业科技风险投资体系运作过程中,政府应从直接投资角色转向间接扶持或引导角色,着力从完善相关的扶持配套政策、提供更大更合理的风险投资活动平台、建立公平合理的交易制度、完善监管制度等方面入手,为农业科技领域创造良好的企业生产和发展环境。
5.3.2建立完善的中介服务体系
中介服务机构在创业风险投资体系中起着重要的连接和协调作用,其专业性、全面性、中立性等支持使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在各个层面拓展业务成为可能。在原有一般中介机构和专业化中介机构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信用评级机构、标准认证机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的基础上,一方面实现各中介机构的一体化,成立专门的协会组织;另一方面建立政府主导的专门中介机构专门服务于农业科技风险投资。
5.3.3建立多层次的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
借鉴境外经验,设立投资者权益保障机构,成立风险赔偿基金。在我国,可以考虑成立风险赔偿基金,由券商按交易额一定比例缴纳,证券交易所负责管理,用于补偿投资者因券商经营不规范、破产而导致的经济损失。及早建立赔偿基金将有助于降低监管成本,有利于社会安定。建立政府引导的农业科技保险体系,由于农业科技的公共产品性,农业科技保险也具有公共性,这一性质要求农业科技保险必须由政府出面与保险公司合作,并监督其运行,在科研阶段、成果转化阶段以及产业化阶段分别提供不同的保险项目,一旦风险发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投资者的利益,也可以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
5.4建立政府引导基金,发挥杠杆作用
农业科技创新一定程度上的公益性特征决定了风险投资与农业科技创新之间的不完全耦合性,导致农业科技创新对风险资本的吸引能力受到约束。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创新的大背景下,有必要设立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来吸引风险资本投资于农业科技企业,以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经济发展。
5.5建立产品标准体系
近年来食品安全成为隐患,类似有机农业等领域的农产品诚信体系受到质疑,政府应加强对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的监管和控制。
5.6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形成区域经济优势
目前我国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700多家,可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组织带动作用,联合农户,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同时还可以龙头企业为首联合农户建立和完善合作社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并且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积极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形成区域特色经济优势,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5.7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在技术推广上,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我国的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改变政府为主导的推广模式,转变政府职能,积极发挥政府的监督引导作用,积极发展科技特派员模式,努力探索科技示范区模式、专家大院模式、农民田间学校模式、“公司(协会)+科技人员+基地+农户”等模式。
篇8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Park:
Meng Na
(Excellence Property Group Limited Shanghai Branch,Shanghai 200240)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park, the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of those parks need relevant principles and theories for guidance.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summed up the features of such parks, and put forward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specific contents for the parks' planning and design.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planning and design methods have a direct guidance on the long-term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ark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park; concept and features; planning and design principles; planning and design contents
近年?恚?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在全国各地已成方兴未艾之势,在此形势下,如何按照科学的理念进行规划设计,以促进农业生态园走上功能充分发挥的健康规范发展之路,是值得探求的一个重大问题[1]。
1 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基本内涵
1.1 基本概念
农业科技示范园是以农业生产、技术示范及教育培训为产业,研发并推广现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及新设施,从而形成农业高新技术的生产、开发、示范基地[2]。它是集农产品生产、农业高新技术的展示示范、农业技术示范与教育培训及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
1.2 一般特征
依据有关学者的观点,如刘钻石[3]、苗志艳等对农业科技示范园特征的描述及分析,农业科技示范园园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特征:
1.2.1 高科技性。农业科技示范园注重农业高新科技的研发、引进及推广;积极运用信息化栽培、雨水收集、低碳能源技术等多样化新型农业高新技术,努力为园区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1.2.2 创新性。农业科技示范园响应国家创新的政策,注重研发并推广使用创新科学技术,吸收引进具有创新性的农业科学技术,增强企业创汇能力[4]。
1.2.3 多效益性。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与建设应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并兼顾生态效益、文化效益等方面,进而使园区能够健康、长久、持续发展下去。
1.2.4 多功能性。农业科技示范园是一种集多种功能与一体的新型农业园区,其基本功能包括农业生产、技术示范、技术研发推广、展示教育、休闲娱乐等方面。
2 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设计
2.1 规划设计原则
2.1.1 科技先行。引进并推广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引进并推广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以科技为先导,建立和完善高效循环的园区产业链,促进园区主导产业的发展,促进示范项目的引进及开发,提高园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1.2 以人为本。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设计应关注人的活动需求,从园区生产者的生产活动、工作者的日常活动到游客的观光休闲活动,在充分考虑这些活动能得以有序开展进行的基础之上,对园区的功能分区、景观节点及游览线路等内容进行合理地规划。
2.1.3 因地制宜。因地制宜,即根据基地的详细情况,采取合理措施,包括园区本身以及园区周边区域的资源条件等,如当地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农业信息、农业科技、农耕生态文化、农业设施等各个方面。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挖掘本土优势及特色资源,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促使园区达到与众不同。
2.1.4 统筹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设计应进行可持续规划,兼顾近期与远期利益,综合发展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尤其兼顾考虑园区发展的生态效益及文化效益,从而发挥园区的综合作用。
2.2 规划前期分析
2.2.1 背景条件。近些年,国家政府对农业高度重视,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与发展也受到政府相关政策的影响和推动,国家农业部在“十二五”规划中指出,要充分发挥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因此,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设计应深入分析园区所在政府相应的政策方针,对园区的建设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2.2.2 基地资源。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设计,应全方面收集园区及其周边区域的农业资源,分析其优势资源及劣势资源,充分挖掘其特色资源,规避其劣势资源,可利用SWOT分析法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更好地对园区进行产业定位,进而形成与众不同的具有竞争力的农业园区。
2.2.3 基地现状。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基地现状,指的是其农业及相关联的现状条件,包括:园区与城区的位置关系,原有用地状况,园区地块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方面的资料,园区所在地未来发展情况等方面,深入分析并进行合理规划改造,以期指导园区稳健持续发展下去。
2.3 规划设计具体内容
2.3.1 功能分区设计。根据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功能特征,可将园区分为农业生产区、科技示范区、娱乐休闲区及管理服务区,各区的规划内容各有相应的侧重,并始终以“科技示范性”为主题。
第一,农业生产区:该区域是开展农业生产活动的区域,一般选择地形、气候、土壤条件较好并方便排水及灌溉的区域,一般应远离园区的出入口、规划在园区的外围。与一般农业园相比,农业科技示范园更注重新型农业品种的研发、生产及推广,农业生产区主要包括农业种植区及农业养殖区。其中,农业种植区又可分为露地栽培区及设施栽培区。露地栽培区一般种植时令植物,注重作物间的轮作及间作种植,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高园区的经济效益。设施栽培区常选用温室大棚进行规模化集中生产,并采用现代化、智能化温室设施管控措施。农业养殖区包括畜禽养殖区及水产养殖区,对园区有一定的污染,应规划在娱乐休闲区的边角地段和下风方向,并进行适当地隔离,远离游客的活动范围。
第二,科技示范区:该区域是新品种新技术生产示范、农业科普示范及农业科学研究的区域,一般选择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土壤肥沃、光照水分较为充裕的区域,可规划与农业生产区较近,可有效利用?r业生产区的农业设施资源等;该区域的示范性项目可考虑规划在游客的主要游览线路周边,便于吸引游客进行参观学习,并能体现园区的科技示范主题。科技示范区主要包括科技研发区、科技展示区和科普教育区。科技研发区是进行农业高新品种、农业技术研发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区域,为农业科技示范园必不可少的场所。科技展示区展示农业科技、科技示范农业品种及立体栽培、循环灌溉等先进农业技术。科普教育区常设有农业知识长廊、科普厅等,展示农业新品种及新技术,对游客进行科普教育。
第三,娱乐休闲区:该区域是开展观光休闲活动的区域,是作为景区或景点最为丰富、最具乐趣的区域,一般较能吸引较多游客,因此常规划在靠近园区出入口,选择地形多变、景观层次多样化的区域,需要规划足够的广场及相关配套设施。娱乐休闲区主要包括陆地活动区和水上活动区。陆地活动区,常建设小木屋、休闲竹楼等具有古朴农业风格的景观建筑,可充分利用农业新品种如葡萄等攀援植物,形成纳凉赏景的休闲空间。水上活动区围绕景观用水规划,可考虑开发水上垂钓、水上捕捞、水上划船等休闲项目。
第四,管理服务区:该区域是园区管理及提供服务的区域,并能为游客提供餐饮、购物、住宿等入园活动活动的区域,规划时应考虑该区域与园区主干道有方便的联系。管理服务区主要包括配套服务区及办公展销区。配套服务区为游客提供游览、餐饮及住宿等服务,可考虑建设服务站、餐厅、住宿点。办公展销区包括园区工作人员日常办公、园区农产品的展示与销售,一般规划在园区的主入口附近。
2.3.2 绿化设计。本文研究的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绿化设计,指的是园区园林绿化植物规划,不包括园区农作物的规划。规划时在满足植物布局规划美观的基础上,应以不影响农业设施功能为前提。园区绿化设计应与各区的农业作物保持协调统一,不同的功能分区其绿化的布局与种类选择也不尽相同。
第一,农业生产区:农业作物生产区、温室大棚周边及生产道路两侧不宜种植高大乔木,以不影响农业作物的生长为前提,一般考虑选择种植小乔木和低矮耐成活花灌木,再合理搭配种植地被草花植物,以形成丰富的“上木-中木-下木”景观效果,在保证其绿化美观效果的基础之上,所选植物所需养分应不与农作物所需养分进行竞争。
第二,科技示范区:该区域的绿化树种选择相对于农业生产区应更加多样化,综合考虑色彩化、香味化和美观化,考虑与农作物及农业设施的搭配,烘托农业设施的科技先进性,共同展示其科技性、趣味性及观赏性以吸引游客,并兼顾对园区绿化季相变化的考虑。
第三。娱乐休闲区:该区域的绿化规划可根据园区的主题,打造出不同意境的绿化景观效果。在游人活动较多的区域,需规划一定的开敞空间以保证游客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可考虑规划开阔的草坪,周围种植高大乔木以形成林荫效果。另外,该区域可考虑营建不同造型的花、果、菜和大花篮景观,从而展示园区的景观丰富度。
第四,管理服务区:该区域绿化设计较为多样化,既可以种植高大乔木并结合花灌木地被植物形成层次丰富多样化的景观效果,也可考虑种植较为低矮的小乔木并搭配彩叶树种,以形成季相变化丰富的绿化景观效果。对于后勤管理,其周围可种植高大乔木进行遮挡。
2.3.3 道路设计及水体设计。农业科技示范园的道路系统是连接园区各个功能分区的纽带,规划时应充分结合基地原有道路状况,有效与自然地形、地势高差相结合,以达到用地的合理规划布局。园区的道路系统不仅担负着景观序列的组织作用,还能突出园区的生态功能,如廊道效应。同时,还应考虑将园区的示范项目有效进行串联,便于游客的参观。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水体设计可以分为生产用水体系设计及景观用水体系设计。生产用水,包括水渠、水沟,结合原有地形进行开挖和改造。景观用水,多为水池、河湖,周边可开发一定区域的垂钓区。农业生产区附近水系设计以满足农业生产主要功能,同时可兼顾水系的景观效果应兼顾生产及景观功能;娱乐休闲区可仅仅考虑规划景观用水。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整个水体规划设计需充分利用园区原有水体状况,并将园区的示范项目有效结合进行合理布局和改造。
2.3.4 景观游憩设计。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游憩规划设计主要包括游憩项目、游憩服务设施及游览线路的规划设计,与一般农业风景园的游憩规划设计比较相似,但各个项目更加突出于园区农业的“科技示范”主题。游憩项目的设置加重农业科普教育类项目的开发与利用,可以考虑规划建设农业科普展示长廊、农业技术培训教室等场所,开展农业科技的讲解与推广、传统农业文化的普及农事工具的识别,也可以考虑开发采摘、种植浇水、施肥等农业活动体验项目,从而实现游憩空间与科技示范有效组合与渗透。游憩服务设施主要包括游览设施、餐饮设施、购物设施、住宿设施、管理设施及宣传设施,规划时其具体设施项目可参阅下表1所示。
农业科技示范园游览线路的规划,需围绕农业科技示范进行展开,将园区的科技示范项目有效合理规划在游览线路的周边,并形成主次合理、动静适宜的游览线路。在具体规划时,应结合园区基地原有现状条件,根据旅游项目在园区的布置,合理规划园区的游览线路,使得道路系统和水体系统有序结合,形成丰富并富有变化的游览线路,以增加游客的游览趣味性。
篇9
关键词 孙桥现代农业园区;科技创新;战略路径;上海;浦东新区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4-0267-01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of Pudong District,Sunqiao Modern Agricultural Park as the first comprehensive modern agricultural park facing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hanghai vigorously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center with global influence,Sunqiao Modern Agricultural Park with its location,policies and other advantages will build modern agriculture innovation center.In this paper,the choice of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the strategic realization path were described.
Key words Sunqiao Modern Agricultural Park;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strategic path;Shanghai;Pudong New District
孙桥现代农业园区作为国内首家综合性现代农业园区自成立伊始就定位为“国外农业与中国农业接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桥梁,在现代农业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辐射推广等方面发挥了突出的引领示范作用。随着浦东快速城市化发展进程,由于级差地租高、劳动力成本大、能耗费用居高不下,孙桥区域继续发展种植业已难以为继[1],孙桥“二次创业”势在必行。在上海市大力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的背景下,应充分发挥孙桥现代农业园区位于上海自贸区和张江科学城的区位、政策和资源优势,将其建设成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集聚科技创新资源、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构建科技创新灵活机制、提升农业产业能级,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成为承载国家战略、面向世界的中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新高地。
1 创新点战略选择
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孙桥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首先应该从科技创新点方面进行战略选择,既发挥其既有优势又能面向农业科研前沿,既有解决中国农业发展瓶颈的自我科技创新,又有面向国际的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因而孙桥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可选择5个科技创新点。
1.1 设施农业
1994年孙桥现代农业园区在全国率先从荷兰引进玻璃温室,通过对荷兰温室的建设与管理的研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温室建设和温室生产管理规程。但温室智能化控制核心技术仍然掌控在国外企业手中,国内目前尚达不到该水平。温室能耗在温室生产成本中占比居高不下,降能耗技g尚有待开展因地制宜的研究。天敌防治在国内尚未启用,而国外已普遍采用天敌防治来极大程度地减少农药使用。因而在设施农业方面,孙桥现代农业科创中心可选择温室智能软件研发、温室能耗技术开发、自有天敌资源的应用研发作为突破点。
1.2 种源农业
种源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是农业生产链“微笑曲线”的一端,利润空间大。国内种源市场巨大,国外种源巨头纷纷投入巨资进行研发和市场推广,而国内种源企业以小企业居多,在研发与市场推广方面资金和技术有限,在种源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我国的种源农业研发大多由科研院所进行,且偏重于基础理论研究,与市场脱节严重,为充分发挥产学研一体化的优势,充分利用好国内科研院所的研发优势和企业的市场优势,孙桥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可作为试点,加大种源研发和应用推广工作。
1.3 农业土壤治理
当前我国很多省份都面临着土壤盐渍化、重金属污染、土壤板结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作物的正常生产。土壤修复涉及多学科,集聚区位、人才、资金等优势的上海浦东孙桥现代农业科创中心可集聚专注于土壤修复的国内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联合攻关,形成具体可行的土壤治理方案。
1.4 节水农业技术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农业大国,农业用水占社会总用水量的70%。目前,我国农田灌溉尚缺乏科学高效的节水灌溉条件,相当一部分农田仍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灌溉,既浪费宝贵的水资源,又严重影响当地及中下游的生态环境。与国外相比,我国在单位农业产量上的用水量上远远高于国外水平,孙桥现代农业科创中心可加大节水农业技术的研发。
1.5 农产品加工技术
浦东在物流和运输方面拥有位居世界前列的港口和浦东国际机场,海、陆、空交通便捷。借鉴荷兰农业贸易大国的经验,通过大力发展食品加工行业,研究开发创新的农产品和食品产品,为初级农产品增值,可提高农业产业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农产品深加工环节比较薄弱,孙桥现代农业科创中心专注于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设备研发将大有可为。
2 战略路径
2.1 产学研推一体化的“农业硅谷”
协同创新可以通过优势、能力和经验互补促进创新资源有效集成和最佳配置,进而降低创新风险和成本,加速创新产业化进程[2]。在孙桥现代农业科创中心理应集聚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吸引国内外顶尖的企业总部和总部研发落户,加大国内外协同创新,利用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交易平台,实现农业科技的市场价值,形成良好的农业科技创新闭环体系。
2.2 以点带面的辐射推广
在浦东范围内建设孙桥现代农业科创中心技术示范点,把全国农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汇聚到孙桥现代农业科创中心,由其进行研发及示范,再推广到全国。
3 结语
浦东孙桥现代农业科创中心建设承载国家战略,其发展需要在顶层设计、机制体制、政策扶持等方面予以支持。选准科技创新突破点,完善战略实现路径,以期通过若干年的发展,使其为上海乃至全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3-4]。
4 参考文献
[1] 王雅鹏,吕明,范俊楠,等.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特征、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2):161-167.
[2] 邱密,李建军.荷兰Rondeel协同创新主体及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15):48-52.
篇10
关键词: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
我国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综合国力以及科技水平均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也正因如此,我国正面临着以往所没有遇到过的难题与挑战。难题一:要应对国外市场经济的竞争;难题二:要面对国内市场经济的提升与竞争。与过去相比,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均有所提高,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仍旧较为落后。我国不仅在农业上发展较为缓慢,在经济水平上更是与其他国家(例如欧美国家)有着显著的差距。因此,经济问题成为了我国的民生难题与各行各业所关注的重点。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得到了全面的推广,这不仅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还加快了农业机制的转型,由此可知,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对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转化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如今,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面临着以下几个任务(1)农业科技成果的研究、使用、推广。我国属于农业发展大国,部分居民对农业科技成果的接受程度和使用都需要时间,接受需要时间、普及需要时间,因此,在发展进度上就比其他国家更为缓慢。所以,相关部门应制定具体、全面、细致、符合我国国情的科技成果实施步骤,从而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使用率以及普及率,使我国的农业发展迈向更高的阶梯。(2)相关部门对农业科技方面的重视。随着各国农业科技水平的日益进步,我国相关部门应提高自身的紧张感,大力研发和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并以此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异。农村产业全面现代化,可为农村人民带来经济效益,解决在农作时出现的问题,加速农业科技与农村经济统一发展。
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难点因素分析
(1)我国农业基础薄弱,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客观、综合的看待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可知其仍旧处于较为落后的阶段。一般来说,农业科研成果常常诞生于各个大学的相关专业之中,而我国的农业类大学与专业又都较为分散,无法在农业科研成果遇到瓶颈和阻碍时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探讨,更无法深入到农村去进行相应的实践(由于时间、资金的限制,当代大学生无法深入到农村进行科研调查),最后则是因为我国的农业基础十分薄弱,无法给予当代学生相应的科研经验,种种原因,阻碍了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发展。还有一些地方的村民,思想较为封建,并不乐于接受新鲜的事物与使用新兴的科技成果。政府方面,则没有给予这类问题作出合理的管理与安排,从而导致农业科技发展水平无法达到进步,影响农村经济止步不前。(2)我国农业科研人员相对较少:我国属于人口大国,人口密度大,然而,正真懂得农业科技知识的人少之又少,每年报考农业类大学的人数也远远低于其他院校,这使得我国培养一位具有科研能力的农业型人才十分困难。相关部门应大力宣传农业知识,使普通民众对农业知识有较高的了解,进而增加报读农业专业的学生人数。(3)缺少专业的管理方法,使科研成果的产权得不到维护:若科研成果产权得不到相应的法律来维护,则会极大地降低科研人员的研究信心,对农业科技的发展有着极为严重的影响。因此,导师与相关部门要大力提高科研人员的维权意识,并在取得研究成果的同时申请专利注册,从而保障农业科技的合法性。(4)政府投入资金相对较少以及相关机制不完善:虽然农业对于我国的民生发展、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来说,极为重要,但相关部门却没有给予其高度的重视,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维护。(5)缺乏稳定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县乡一级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是农业技术推广转化的主力军,但由于工作任务重,任务杂,工作环境差,缺乏推广经费、科研经费等,留不住人,人员变动大。
3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新思路
(1)树立新的科技管理理念:在原有的管理理念上进行完善,结合当下的社会现状、科研成果,进行管理条例的整改。在此过程中,还要取得农村居民的配合,以便快速实现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2)大学生积极响应国家农业科技的相关制度:当代农业专业的大学生,要积极响应国家的相关政策与制度,全面投身与农业科技的研发当中。相关部门也要给予最全面、最有利的支持,是当代农业专业的学生能够到实地去进行考察、研究。(3)培养引进农业科技方面人才:在提高农业专业学生科研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其德、智、体、美、劳的发展,定期举办农业科技交流会,将不同地区的农业科研人才聚集到一起,使其在交流过程中迸发新的创意与研究。(4)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改善工作生活环境,完善各种科研、学习提升、职称评聘等优惠政策,建立稳定的专业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作者:潘绍佐 单位:九阡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任长春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J].吉林农业,2015(10):42-42.
[2]叶小群.浅议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南方农业,2016(32):6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