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专业建设规划范文

时间:2023-12-25 17:44: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学专业建设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学专业建设规划

篇1

关键词:物流管理本科专业;SWOT分析;发展路径

2013年3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标志着郑州成为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从粮食核心区到中原经济区,再到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密集出台的三大国家战略虽各有侧重,但其发展均离不开现代物流业的支撑,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关键在人才,而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力军。2013年4月18日,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同意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与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建立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的函》(教发函[2013]39号),标志着两校升本成功,而物流管理专业成为学校首批升本专业之一。原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校区更名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英才校区),学校2001年全省首建物流管理专科专业,已发展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省级特色专业,但是物流管理本科和专科专业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借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区建设东风,通过加强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建设,探寻专业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打造特色本科专业,理清健康发展思路,对推进学校转型发展,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加强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意义

1.1有利于提升专业水平

依托河南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良好环境,以及交通发达的重要区位优势,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物流管理专科专业发展良好。但是,2013年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成立,在人才培养目标、师资要求、课程设置等方面与专科专业存在明显不同,面临诸多挑战。作为学校首批本科专业,物流管理本科专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结合学校发展实际,找准定位,办出特色,突出专业优势。通过对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建设进行研究,解决上述问题,提升专业水平,努力将其打造为学校“拳头”本科专业。

1.2有利于加快学校转型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的办学定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与研究型大学相比,学校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备更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与高职院校相比,培养的人才应当具有更为宽广的理论基础和可供广泛迁移的知识平台,同时具备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加强重点本科专业建设,优先发展特色本科专业是学校“创品牌、树形象”的必经之路,也是“规模适度、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大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建设力度,打造特色名牌,带动和促进畜牧兽医、食品加工、质量安全、电子商务等专业的发展,并相互结合形成交叉学科,优化学院专业结构,推进学院的转型发展。

1.3有利于促进区域发展

2011年8月,河南省委、省政府制定的《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中指出:实施大交通、大物流战略,建设以郑州为中心、地区性中心城市为节点、物流园区为载体、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体系。2012年12月,国家发改委制定的《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中要求“建设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将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作为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战略定位[1]。2013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提出要大力发展航空物流[2]。三个重要文件中,均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放到至关重要的地位,为“十二五”期间及其中、长期全省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大战略和主基调。通过加强学校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建设,培养更多优秀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步伐。

2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SWOT分析

2.1S(优势)

(1)科研学术水平较高

近几年来,工商管理系采取了各种措施,鼓励教师搞科研,以科研促教学,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以来,本专业教师在《中国物流与采购》、《物流科技》、《郑州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公开近550篇;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地厅级、校级科研课题180余项;获省级和厅级成果奖60余项,内容涉及企业管理、物流管理、商业经营等领域。先后参加教育部“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和全国高等专科学院经济管理专业统编教材编写,公开出版专著、教材30多部。

(2)实践教学条件良好

一方面,校内现有物流管理ERP实验室、运输实训中心、自动化仓储实训中心、物流设备实训中心、物流软件实训室、叉车技能训练基地、ERP沙盘演练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可满足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物流信息系统、配送管理、物流设施设备、供应链管理等多门专业课的实验教学需要,以及多门基础课的实验要求,实验开出率达100%,为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各门课程提供良好的实验教学条件。另一方面,校外还建立了大批稳定的实习基地。如德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商业储运公司、郑州好易家商贸有限公司、河南长通物流有限公司、河南豫鑫物流有限公司等,这些实习基地既为学生提供了接触实际的实习场所,也为毕业生提供了就业机会。

2.2W(劣势)

(1)师资力量有待提升

学校开办本科教育时间短,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教师本科教学经验相对不足。尽管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教师都是从教多年,至少具备副教授职称的老教师,但是他们以前主要从事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办学层次,需要经过再教育和再培训,不断研究开发适合本科生的教学模式。二是教师后备力量不足。本科教师要求更高,根据目前全国本科院校的招聘情况,绝大多数专业都是招聘博士,而由于学校刚刚升本,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凤毛麟角,即使从2014年本科专业开始招聘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也仍需要几年的积累期,才能成为优秀的应用型教师。

(2)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学校对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经济、管理、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理论知识,熟悉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经济规律,掌握现代物流管理方法与技能,能在工商企业、在经济管理部门、贸易公司、物流企业从事政策制定、物流业运作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该定位主要局限在宏观概述性质,与河南工业大学依托粮食物流相比,在行业特色、依托领域等方面欠缺优势,实际指导意义不足,具体目标不明确,在课程设置上也没有突出行业优势,商贸特色不明显。

2.3O(机会)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发展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目前,虽然河南省开设物流专业的院校有所增多,但是从物流产业的长远发展来看,这些院校的人才培养数量远远不能适应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河南省地处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物流人才缺乏,学校应该遵循“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原则,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出一批能够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而又留得住的物流人才。

2.4T(威胁)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属于二本高校,和一本高校注重培养“研究型”的毕业生的目标不同,主要的威胁来自于河南省二本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一方面“老牌”的二本院校自身的学科建设相对完善、科研能力较强,企业乐于与其合作,利于开展特色专业建设,且校企合作的层次更高。学校由于本科办学历史较短,在学科实力上也无法与老牌重点院校媲美。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实行“订单式培养”,学生的知识储备跟企业的需求契合度更高,且面向生产一线,学生实践能力更强,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企业的需求。因此,学校在面对学生实践能力针对性不如高职院校,学科知识背景丰富性和专业科研性不如老牌二本院校的情况下,如何突围搞好自身的专业建设是其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3]。

3加强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发展路径

3.1科学定位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部提供的本科物流专业布点数据,2013年全国本科院校开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学校有393个,因此学校应始终着力突出“错位竞争、差异发展、扬长避短、走自己路子”的特色定位,抓住“新建”、“地方性”、“应用型”三个关键词,立足“新建、地方、应用型”思考问题,围绕“新建、地方、应用型”制定规划、实施办学。坚持“学校发展与地方发展互动,学科专业建设与学校成长互动,院系与企业互动”三个互动,主动对接地方经济,为经济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走“与地方经济社会互动”的特色发展之路,举“地方旗”、打“地方牌”,依托学院多年发展商科教育的优势,以地方特色为办学特色,加快“牧工商一体化”发展。

3.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学术与实践兼顾和专兼结合”的原则,可采取三大战略举措:

(1)“引进来”战略:拓宽渠道,加大引进力度。一是积极引进高学历、高资历的博士和学科带头人;二是从企业中引进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高层物流管理人员或物流“能工巧匠”,聘为兼职教师,定期为学生开设课程或进行讲座,对学生课程学习、实习实行“师徒制”式指导,缝合理论学习与实践生产间的差距;三是聘请知名企业家或客座教授定期地来学校给学生作专题讲座。

(2)“走出去”战略:转型学习和挂职锻炼,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通过与企业合作,派遣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培养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选派教师到其他大学参加高级研修班或做访问学者;选送优秀骨干教师到名校博士后流动站学习深造等。

(3)“双师型”战略: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依托行业协会,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比如物流企业的调研、分类、评估和规划等,切实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双师”素质。在增加师资队伍数量和提高质量的同时,要完善激励机制和约束措施,提高教师的忧患意识和质量意识,做到尽职尽责;同时,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组织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培训与指导。

3.3加大课程建设力度

通过加大课程建设力度,全面提高教师教育质量。一要加强课程建设规划。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合理规划物流管理本科课程建设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充分发挥课程建设的带动作用,提高专业教学水平。二要加强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力争建成5~8门省级精品课;要在资金上给予保证,设立专项建设基金;应充分体现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的先进性,反映物流领域最新成果,积极鼓励博士、教授参与建设。三要加强教材建设。学校要制定教材建设规划,并鼓励选用高质量的精品教材和新版教材,鼓励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组织编写特色化教材与参考书[4]。

3.4加强实习实训建设

实习实训基地作为实践教学的载体,是应用型物流管理本科人才培养中重要的物质基础,直接决定了“知识”与“能力”能否成功转化。一方面学校应增加对校内实训室的投入,完善实训设备,增加专业实验实训人员,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制度创新,保证学生实际操作时间,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和现代化水平。另一方面,加大与原有校外实习基地深入沟通力度,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同时,开发新的实习实训基地,拓宽校企合作渠道,积极探索物流管理“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打破传统上最后一年集中毕业实习的单一实习组织形式,可借鉴英国“三明治”式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可以不断交替于企业实际生产和学校理论学习之间[5]。

3.5创新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物流管理本科人才应始终着力突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形成“一二三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坚持“以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人才”为导向,依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平台,构建“学科基础与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实践能力培养教学体系和通识课程体系”三个体系,做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四个结合[6]。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Z].2012.

[2]国务院.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Z].2013.

[3]余利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SWOT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8(2):119-120.

[4]李开.高校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1(3):148-149.

[5]易正兰.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实训研究[J].物流科技,2011(7):127-128.

篇2

关键词:房地产 城镇化 建设 参考价值

房地产经济学在城镇化建设中的应用和参考价值,是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结合国家经济建设和宏观调控为主导方向的,充分利用其参考价值,才能对资源做出合理的分配和最大限度的降低浪费,对城市的建设发展、对合理布局及打造城市品牌有着重要作用,研究房地产经济学在城镇化建设中的参考价值,是对整个房地产经济学理论体系的补充,在理论上和国家建设实际中意义非凡。

一、房地产经济学在城镇化建设中的参考价值是房地产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必须借鉴的法则

房地产业是现代国家众多产业的一份子,既有国民经济一般行业的共同属性,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由于房地产的产业链比较长,并且和其它产业关联大,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房地产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对国计民生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我们国家提出的城镇化建设和小城镇建设是我国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小康社会的具体体现,房地产行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个体企业,其运营都必须遵从市场规律的法则,优胜劣汰,也和其他行业一样必须面对市场经济,只有对房地产经济学在城镇化建设中的应用参考价值很好的加以重视和应用,才能对城市经济发展中如何的规避建设中的风险,做出科学的决策。

二、用经济学的理论中参考价值来指导城市建设规划是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房地产经济学在城镇化建设中的经济参考价值是在我国制定这一宏观发展规划中必须运用的法则。房地产业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的是实实在在的物质保障,也是其它一些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房地产开发中要合理布局,怎样设置打造产品结构,特别是以后的发展方向,怎样提高发展速度,都必须在经济学的理论指导之下,才能健康顺利发展,违背经济学和市场规律只能得到失败的后果。中央提出城镇化是我国的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随着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实施发展建设,怎样合理利用资源,怎样对城镇合理布局关系到城市发展的总体思路。

三、房地产经济学在城镇化建设中的经济参考价值必须以房地产市场经济体系体系为依托

城镇化建设关系现代化城市发展,也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在具体城镇化建设中更应该注重其参考价值,这就要求,城镇化的建设发展,在符合市场规律发展的同时,根据中国不同城市,不同地区,结合当地人口数量、税收程度、收入值等影响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及经济发展状况,对整个房地产市场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找出适合本地区发展的思路,制定严谨科学的对策,才有利于城市建设的总体布局,使房地产市场平衡协调发展,对于政府而言,对于房地产的经营者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不遵从房地产经济学,在城镇化建设中就会出现不切合实际的非理,固然对房地产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需求与供给的关系,人们的生活水平与所需住房条件认同理念无一不是参考价值在房地产经济中的体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居民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加之人们把房地产作为投资理财的项目,诸多客观因素都决定了房地产市场是以供给决定需求,供给无法对需求的增加进行敏感的反应,从而左右房价,制约或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四、房地产经济学在城镇化建设中的经济参考价值参考理论的发展方向

在以后的经济发展中,房地产业依然然是我国未来支柱性、基础性产业,地产经济的有序发展会很大程度上带动其他产业链如机械、设备、建材、五金,燃料、动力的迅速发展,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会起到主导作用,重视房地产经济知识理论,并在城镇化建设中加以运用借鉴引导,对国家经济平稳持续发展有着战略意义,国家政策决策部门应尽快建立与房地产经济有关的政策研究机构,制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国家宏观调控的专业机构,配备适应战略需要的专门人才,使房地产经济理论更适应时代的发展,不遵从房地产市场经济理论,盲目的非理性,或由于非理性投资泛滥大大超前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社会有效需求的能力,违背市场客观规律,违背地区性的城镇化建设实际,不仅会对房地产业造成重创,而且使对金融市场,进而对整个经济运行造成危害,还会会危急到整个社会的稳定。

我国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与国家现代化建设息息相关,城镇化建设是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现代化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切实需要,城镇化建设有序发展离不开房地产业,遵从市场规律,遵从经济学、遵从经济学在城镇化建设的经济参考作用有着特殊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3

一、认真领会、把握内涵是做好学位授权学科建设的根本

1. 把握改革主要目标,更好发挥地方高校在省级统筹中的重要作用。改革方案中提到的改革的一个主要目标是进一步发挥省级政府在优化学位授予单位布局、促进学位授权审核工作与国家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相协调等方面的指导、规划作用,改善学位授予单位布局结构,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因此,作为地方高校,在今后的学位授权审核中,要十分明确地方高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当中的地位和作用,注重提高学科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增强地方高校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进行结构调整的主动性。

2. 把握改革主要目标,更好发挥地方高校在学位授予单位在授权审核工作中的自作用。改革的另一个主要目标是进一步扩大学位授予单位在授权审核工作中的自,增强学位授予单位适应社会需求和科技发展需要调整学科结构,创建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等方面的主动性,并促使其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转到提高培养质量上来。因此作为地方高校,在今后的学位授权建设战略举措上,要十分注重增强学科建设特色意识,以特色谋发展,科学把握地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3. 把握改革主要变化措施,在学科建设和学位授权学科申报中做到有的放矢。如《改革方案》对已有学位授予单位增列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的,按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区域,由省级学位委员会组织审核;严格控制申报和新增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数量;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确定新增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的指导意见和方案,各省级学位委员会统筹组织本地区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的申报和新增硕士专业点的审核工作。加强对学科建设的宏观指导;对学位授予单位的学科建设、授权学科专业申报和评审进行引导和指导;进一步拓宽学位授权审核的学科专业口径,除少数特殊情况外,学位授权均按一级学科进行申报和审核。对于地方高校来说,这些具有指示作用的重要的变革都应该反映到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和学位点建设当中去。

二、适应改革、科学规划是做好学位授权学科建设的主线

1. 合理定位,建设自身优势特色学科。地方高校要充分领会《改革方案》中的指导精神,准确把握地方高校在区域高校及学科类比中的定位。在类比当中,一要考虑到在本区域内高校的发展情况,二要考虑到同类高校的发展情况,三要考虑到本校现有的潜力和特色。在实施学校发展战略和做好学科规划当中要注重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避免重复建设,避免与研究型大学及其他地方高校优势学科比拼。以广东药学院为例,广东药学院是我国独立建制的三所高等药科大学之一,经过50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形成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等不同层次的教育体系,已发展成为一所融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门类于一体,医药与医药类相关专业并举,在广东省有较大影响的医药院校。从学科建设基础来看,学院拥有一个药剂学省级重点扶持学科,设有15个校级重点学科,设有广东省药物新剂型重点实验室、省教育厅现代中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科教兴医重点实验室,初步建立了省校两级学科建设体系。从学位授权学科来看,学校现有中药学、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内科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病原生物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8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覆盖了药学、中药学和基础医学三个一级学科。学校努力贯彻省委、省政府对我校发展提出“在综合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达到全国同类院校的先进行列”的指示精神,确定了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民主和谐高水平医药大学的奋斗目标。因此为适应《改革方案》要求,我们要更加注重在把握努力建设“以药为主、医药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战略发展目标上下功夫,强化特色,争取在综合办学实力上达到广东省省属重点高校水平,在优势学科专业建设上成为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医药大学,在学位授权体系建设上,建设特色医药硕士授权学科,争取建设医药学科领域博士授权单位。

2. 谋篇布局,完善学位授权学科体系。在《改革方案》下发不久,各省份就在各自范围内开展了制订学位授权学科发展规划工作。目的在于增强各学位授予单位适应经济社会需求和科技发展需要调整学科结构、创建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等方面的主动性,减少学位授权单位增列学位授权学科的盲目性。因此,地方高校无论是在规划的制订还是在规划的实施当中,都始终要明确“合理定位、统筹规划、优化结构、突出特色、保证质量”这一指导原则,完善地方高校学位授权学科体系。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地方高校一般学位授权建设起步晚、起点低,因此这里的学位授权学科既包含已授权学科,也包含特色拟申报学位授权学科。在建设学位授权学科建设体系上,一要建设好特色优势主干学科群,二要强化建设基础扎实的资源互补的支撑学科群。以广东药学院为例,首先要建设好包括中药学在内的医药特色学科群,满足广东省医药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落实中医药强省战略部署,提高创新能力,推动广东医药事业发展。其次,要建设好一批颇具实力和特色的支撑学科,发挥其对主干学科的支撑作用,协调发展,推动学校整体学科建设。一要建设好基础医学学科,深刻把握医药学科建设规律,真正发挥基础医学对医药科学的基础支撑作用;二要建设好生物学学科,提升中药学、药学学科研究深度,拓展中药学、药学学科研究层次;三要建设好医学临床科学和医药商科等学科,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更好的培养高质量医药应用性人才。

三、措施得当、落实到位是做好学位授权学科建设的归宿

1. 在学科建设意识上,要加强领导、完善管理。这是学位授权学科建设的前提条件。地方高校要充分认识“学科建设是龙头”战略意识,充分认识学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当前的高等教育背景下,要以学位授权点建设为学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着力建设好学位授权学科点建设。要协调学校领导班子和学术委员会的不同的行政与学术决策作用,积极发挥专家治校作用。完善学位授权学科建设项目负责人制度,实施分层目标责任管理,建立和完善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

2. 在建设措施上,要适应学科发展趋势,拓宽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口径。顺应学位授权中按一级学科进行申报和审核,增列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可按二级学科进行申报和审核的政策要求。一要厘清原有学科建设模式与现行政策管理模式的区别,在新一轮学位授权学科建设规划中,务必做到按一级学科建设规划,重新遴选学科负责人,综合协调二级学科建设。二要厘清学位授权点建设与国家级及省部级重点学科建设的区别,即注重在学位授权学科建设中的宽口径,又要协调做好拟申报省部级重点学科的二级学科建设,突出特色,在一级学科内协调发展。

3. 在学位授权学科组织申报上,要遵循规划、立项、建设和验收的步骤。顺应授权学科和支撑学科均按一级学科进行规划、立项、建设和验收的管理模式。在校级重点学科建设模式中,也务必注重立项负责建设模式,即强调规划先行、立项登记、目标管理、考核验收的步骤。改变以往重临时申报、轻规划指导、疏忽考核管理的建设模式,真正做到科学申报、科学选拔。

4. 在考核评估体系上,要建立起与上级主管部门一致的考核评估体系。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或省级学位委员会组织对学位授权学科建设情况及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专项评估。专项评估合格者,继续行使授权,此后按正常的定期评估周期接受评估。因此需要建立一套与之相一致的考核评估体系。以评估体系来规范和引导学科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科方向的凝炼,促进梯队结构的完善,鼓励学位授权学科承担高水平科研项目和参与区域产学研合作,支持学科积极承担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以定期评估和验收考核评估来科学考核学位授权学科的建设效益和差别,以校内评估为基础、校外评估为目标,真正促进地方高校的学科竞争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专科层次,工商管理,教学改革

作者:黄诚(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广西南宁530023)

专科层次的院校根据国家政策形势发展,为了与时俱进,也增设了工商管理专业。但是专科院校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很多局限,最突出的问题在于专科院校培养出来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不适应工商管理活动需要,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双低,以及就业不景气纷纷转行。因此,如何对专科层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进行改革,以提高专科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目前专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现状

工商管理是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和内部行为管理两个方面。工商管理专业目标是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等基本理论,通过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工商管理专业是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到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包括生产管理、经营管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研发管理、营销管理物资管理、设施管理、质量管理、品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由于专科院校更侧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理论教学的经验相对不足,导致工商管理课程在专科院校的开设存在一定的问题。

1.1专科层次工商管理专业没有完善的专业建设规划

专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开设的时间较短,没有制定完善的专业建设规划,而且各大院校情况各不相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随着专科院校向综合性院校的推进,专科院校的专业设置涉及门类越来越广,专业之间跨度大导致专业教学资源共享性不强,无形中增加了办学成本,降低了办学效益。

专科院校的办学方向比较明确,校名都会把本校的龙头专业融入其中,达到对本校龙头专业的宣传目的。而且理工类专业的学生社会需求量大,导致专科院校更侧重于对理工类专业的扶持,以致新开设的工商管理等偏文史类的专业显得比较突兀。而且在招生时,专科理工类院校开设文史类专业,引起学生对专业办学效果的质疑,成为专科院校的“鸡肋”,究其根源都是缺乏专业建设规划。

1.2专科层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各个专业都会出台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包含了相应的专业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决定了人才培养方案是否成功。当今的专科院校顺应社会需求向综合性院校发展,在开设工商管理专业之后,专业课程设置几乎囊括了管理类的所有学科,由于课程学时的限制,导致学生每样课程都有涉猎,但是每样课程都只是粗浅地学习,并不精通,达不到量变引起质变的效果。

1.3专科层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专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受传统教学方式影响,一般会沿用一贯的填鸭式教学,以课堂教授为主,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理论知识的灌输,导致学生对理论教学产生厌倦。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缺乏和学生的互动,不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不能针对性地去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导致学生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4专科层次工商管理专业缺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

专科层次工商管理专业对学生缺乏实践教学。专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在校内缺乏实践场所,所以学生在校期间唯一能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就是毕业实习。虽然学校要求把毕业实习当成一门课程,不参加毕业实习的同学拿不到课程学分无法毕业,但是这只流于形式,学校老师不能实时跟随学生到企业实习,不能掌握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对专业知识的运用情况,不能实时进行指导,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受限。而且单位更看重的是实践能力,专科院校毕业生缺乏管理经验,只能在办公室内端茶送水,沦为办公室的勤杂工。这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所有的学习都仅限于在纸上谈兵,不能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转换成职业技能,不能学有所得。

1.5专科层次工商管理专业缺乏高理论能力和高实践能力的教师

知识的传承需要优秀的教师,特别是有高理论能力和高实践能力的教师,师资队伍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必须要有理论知识为依托,加上在工作岗位上积累的实战经验,才能够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游刃有余,让学生触类旁通。虽然各大高校都需要这类的专业教师,但是该类人才严重缺乏。现在各大高校的教师一般都是毕业后直接留校担任任课教师,没有到企业参与管理,缺乏实践经验,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对实践操作也是从书本或者道听途说的经验之谈,实践效果大打折扣。

2改革对策和建议

专科层次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面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工商管理专业的改革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2.1工商管理专业需要制定完善的专业建设规划

专业的发展需要制定详尽的专业建设规划。专科院校不能跟风开设专业,需要立足本校的龙头专业,在稳定发展龙头专业的同时开设与龙头专业相关相近的专业,这可以在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的同时降低办学成本,同时也能以龙头专业带动其他专业,更容易把专业做大做强。

2.2改进课程设置

专科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及课程设置时,应该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专科管理类毕业生在参加工作时,绝大多数会从基层做起,所以专科院校不能好大喜功,在课程设置时要与校企合作企业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体系,有意识地设置基层管理课程,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需要的基层管理人员,在优化课程设置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一举两得。

2.3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理论性强,理论知识复杂抽象,单凭课堂讲授很难理解,这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工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以视频的形式给学生介绍当今各大企业的管理模式,同时运用erp沙盘实训,让学生在模拟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相联系,让学生学有所得。

2.4工商管理专业需要提高学生实践经验

社会是动态发展的,知识也需要跟随社会不断更新。专科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由于开设的时间较短,需要加强校企合作,不断地积累实践经验,并安排专业教师脱岗到企业挂职学习企业的管理模式,同时带领实习学生完成专业实践,发挥专科院校技能培养的优势,培养工商管理应用型专业人才。

2.5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

篇5

关键词:农村公路 规划 质量 造价

由于公路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带动性的作用。这几年国家非常重视农村公路的建设,加快了农村公路建设的步伐。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到2010年,全国农村公路里程达到310万公里。5年时间农村公路建设总规模约8l万公里,其中:东部地区约20万公里。中部地区约50万公里,西部地区约11万公里(未含村通公路里程)。到2020年,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全国农村公路里程达370万公里”。由于农村公路建设量大面宽,所以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较为突出的问题有:规划不科学的问题;质量问题以及造价控制问题。笔者根据这几年的实践针对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提出如下解决办法:

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在新农村公路建设中应注意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注重实效。新农村公路交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农业区划、土地总体利用、农业产业基地及移民搬迁、扶贫开发等统筹规划,与农村山、水、田、林、渠治理紧密结合,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运输发展协调安排,做到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经济适用。在统一规划指导下,根据农村地理条件、经济水平、交通需求、资金供给和公路使用功能,恰当利用地形,合理选择路线方案、技术指标和路面结构型式。在项目实施安排中,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突出建设重点,明确建设任务,做好示范带动,讲究重点突破,分步有序地推进农村公路的各项工作。切忌急于求成和贪大求高,切不可因农村公路建设增加乡村债务负担。公路设施建设应坚持可靠、耐用、适用、实用。交通规划目标要有科学性、实用性,要与乡村建设规划相统一,与地方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与经济发展目标相适应,要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一是打通镇至县城或出县境与外县的联接线,发展县域经济。二是接通断头路,尽可能避免迂回线路,缩短里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建立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三是做到村村通公路。

二、抓住质量不放松

首先,要完善和落实质量监控体系。一是建立健全“四级”质量保证体系,深刻理解业主负责是关键,政府监督管总,社会监理是保证,企业自检是根本,让质量保证体系贯穿于农村公路建设的全过程;二是严格工程“四制”管理,明确项目法人,严格合同管理,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对农村公路建设进行监理,择优选择施工单位,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质量;三是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通过积极引导和宣传,充分发挥当地群众参与农村公路质量管理的作用,探索和建立群众监查体系。四是在路面结构上把好关口。必须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情况设计路面结构,从源头上保证公路使用寿命;五是在建筑材料上把好关口。所有建筑材料必须经过严格检验,坚决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六是在工艺上把好关口。必须以严密的施工组织、合理的施工工艺,严格按照标准和设计要求组织施工;七是在结构尺寸上把好关口。对路面厚度、宽度等指标必须严格控制,符合设计要求,确保结构安全、使用功能有效。

其次,要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在农村公路建设中,要十分注意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要把公路建设与周边环境改善有机结合起来,与当地的山、水、林、田、草综合整治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和谐公路,创生态家园。在施工中尽量将挖方用作填方,减少土地占用,防止环境污染;工业废渣用作路基填料时,使用前应进行有害物质含量的试验,避免有害物质超标而污染环境;路基弃土应在指定地点堆放好,不得随意倾倒;沿河路基废方应妥善处理,不得随意往河边倾倒,以免造成河床堵塞、河流改道、水土流失或冲毁沿线构造物及农田房屋等不良后果。在建设后期,应尽可能恢复原地貌,按绿化要求恢复植被,修复沿线的自然景观。

三、要切实加强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

虽然国家不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投入,但在量大面宽的农村公路建设中资金还是不充足。如何加强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科学的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工程造价管理事情除了创建健全有关工程造价管理的规则、制度,接纳有用的监视、控制措施外,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事情:

一是队伍建设

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以国家有关基本配置的目的、政策作为范例的准则,涉及和运用其他技能经济学科的效果,是一项政策性、技能性、经济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事情。由此可见造价工程师除了对本专业的知识有很好的修养外,还应懂计划、懂施工技能、懂项目管理、懂经济规则执法、懂盘算机应用等,应具有富厚的实践经验,融技能与经济知识于一体,是一个具有多条理知识的人才。

二是造价咨询中介机构的培育

工程造价咨询系指面向社会继承委托,负担配置项目的可行性投资估算、项目经济评价、工程概预算、竣工决算、工程招标标底、投标报价的体例和考核,对工程造价举行监控以及提供工程造价信息资料等业务事情。

咨询机构的建立,将在业主与承包商之间起中介作用。在政府投资工程的管理方面,咨询机构的活动使适政府不必对项目举行直接受理,而寄托间接手段到达管理的目的。在此历程中,造价师已从服务于修建师、工程师的被动职位地方,生长到与他们并列,并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职位地方,在工程配置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篇6

财务处被确定为精细化管理试点单位。按照学校的总体工作安排,今年是学校确定的精细化管理年。财务处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通过开会讨论、理论学习、校外走访调研等形式,逐步推行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现将我处的精细化实践情况向大家作汇报:

一、全处动员、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学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迫切需要和必然要求,学校实践科学发展观,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重要举措,校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从确定财务处为精细化管理试点单位以后,组织了多次全处动员和学习活动,要求全体工作人员提高认识,不能走形式,将精细化管理作为财务处的常态工作来抓,通过项目试点,分段实施的方式,用几年的时间,将财务工作全面精细化,最终能为全校师生提供优质、高效、全方面的良好服务。同时,通过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节约经费支出,为建设节约型校园服务。

二、专家讲座、出台方案、制定细则

抓好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重点、难点,为做好财务处的精细化管理推进工作。先后请校党委书记周元武、副院长吴少新、总会计师高腊生等校内专家,主要利用休息时间,为我讲解有关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知识。

财务处做好精细化管理工作,周书记在讲座中指出。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做好各类定额、标准。要在现有公务及业务经费定额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实际运行效果,不断进行调整、完善,最终形成科学、合理的定额标准。第二,要建立好项目库,尤其是设备及维修的项目库。项目库是一种建设规划,指导学校今后资金投向的基础。财务部门要善于把工作做得更主动些,积极联系相关部门,以项目建设单位为主体,做好各类基础库的建设。第三,要充分利用货币的时间价值,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学校负债建设新校区的现实情况下,财务处要把学校各类资金的调度权集中起来,合理利用资金,节约学校的每一分钱;

凝炼财务处精细化管理项目,吴院长要求财务处建立各类财务数据的基础数据库。同时要正确处理精细化管理与提高服务质量之间的关系;

财务精细化管理要注重财务规章制度的整理、岗位职责的细化、操作规程的规范等。总会计师高腊生强调。

迅速出台了财务处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从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内容、时间安排、组织领导等几个方面作了布署。同时选定了今年我处的精细化试点项目,根据专家们指导意见。制定了总额控制专项项目精细管理实施方案》主要为实验室建设和专项维修等两个项目。同时为将各项工作落实到每个人,处内还根据方案要求,制定了财务处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将今年的各项工作作了具体分工。

三、沟通协调、分工协作、制定定额

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步骤,制定各类定额标准。也是学校实施经费预算管理,充分发挥预算调控功能的基础。科学、合理的定额标准,实现学校编制科学、完整、有效的经费预算的前提。通过和学校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拟建立学校完整的各类实物定额标准库。主要有各类维持类经费定额标准、学科、专业定额标准、设备定额标准、维修定额标准、图书定额标准、基建定额标准。

目前实行的此类经费的定额标准已基本能满足各部门的需求,1维持类经费定额标准库:通过合校几年来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将在各部门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定额标准,作为今后此类经费预算的依据。

依据各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的大纲要求,2学科、专业定额标准库:拟联合教务处、研究生教育处、各院系教学单位。建立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定额标准,作为今后学校投入此类经费建设的依据,凡超标准和没有标准的将不再安排经费支持。

建立设备配置定额标准,3设备定额标准库:拟联合资产与后勤管理处。各部门今后申请设备采购,资产处审核超过配置标准的将不再安排预算经费,以避免资产的闲置和浪费。

建立维修定额标准库。作为今后维修经费预算的依据。4维修定额标准库:拟联合资产与后勤管理处、教育技术部、后勤集团等部门。

根据学校专业、课程设置、复本率等情况,5图书定额标准库:拟联合图书馆。建立图书采购定额标准,作为今后图书采购预算经费的编制依据。

建立基建定额标准库,6基建定额标准库:拟联合基建处、发展规划处等部门。作为今后基建项目投资经费预算的依据。

非财务处一家所能完成,上述各类定额标准库。需依赖全校各部门的大力协助,以使我校的经费预算编制更科学、更合理、更能满足各部门的经费需求。

四、专人负责、强化督促、逐项落实

成立了精细化工作专班,为稳步推进财务处的精细化管理工作。负责督促落实各项具体工作。下面按我处精细化实施细则的内容,逐项汇报一下实施进展情况:

一)关于财务精细化建设项目凝炼情况

财务处各科室根据自身工作内容,按照精细化管理工作常态化的原则要求。分别拟定了分年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建设项目。目前精选的项目包括支出管理、国库集中支付、预算申报、预算编制、专项经费、收费管理、卡务系统核算、财务信息平台、基建审计等17个项目,每个项目均拟定了建设的初步内容、建设目标等。

二)关于财务基础工作规范、制度建设

分科室拟定了各自的岗位职责、各类工作流程、服务指南等,调查学习其它高校做法的基础上。并尽量以图、表的形式简洁、明了展示。完善这类工作的目标是任何一个新人来到财务处,看到这些材料后,知道在哪一个岗位该负责什么事,该完成什么任务;任何一位教职员工和学生到财务处来办事,知道自已要办的事该走什么程序,该到哪一个科室办理。

篇7

关键词:小产权房;集体建设用地;合法化

中图分类号:T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2-0210-01

一、小产权房的概念

从狭义讲小产权房是指在农民集体土地上建设的房屋,由村委会或乡镇政府颁发权属证书的房产,“小产权房”没有国家颁发的土地使用权证,国土和房管部门也不会给购房合同备案。

我国现有的法律对小产权房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说来,“小产权房”是指在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上建设的房屋,销售对象是非农业户口人员。在日前召开的国土资源部新闻会上,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根据国务院安排,国土部和建设部牵头,成立了一个专门的领导小组,正在进行广泛的调查,准备就全国小产权房的情况制定方案,提出处理意见和措施。那么小产权房问题如何解决?下面作具体的研究和论述。

二、解决小产权房问题的对策

(一)现有的对小产权房问题的处理方法

为了解决小产权房问题,国家和地方出台了很多政策方案。2007年全国各地拆除了大批的小产权房,对于“小产权房”,各城市相继做出的回应是:北京“全面叫停”、西安“”、郑州“集中查处”、广州将其定位为“违章建筑”等。

小产权房的拆除之风一直没有停止过,但是小产权房依然存在。对现存小产权房我们不能一棒子打死,这样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引起矛盾的激化。小产权房全部被认定为非法建筑,而予以拆除,后果是十分严重的。1.如果小产权房已被销售,那么拆除非法建筑是没有补偿的,这样最终损害的是城市居民的利益,这种方法只会激化社会矛盾,而不能提高人民的福祉。2.拆除已经建设好的房屋,只会减少房屋的供给量,使得商品房的价格再次提高,更加不利于城市居民住房的需求。3.拆除房屋,又增加了商品房的购房者的数量以及城市住房保障机制提供人群的数量,不利于房价的抑制。

(二)小产权房合法化的建议

1.小产权房合法化

对于在集体建设用地上建设的小产权房,或者符合土地总体规划的小产权房,建议将其合法化,并允许其进人流转市场。合法化的前提是搭建小产权房的健康发展平台,其一,税收制度。将农村宅基地的开发建设加入到税收制度是合理的做法,要平衡好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其二,小产权房流转合法化的前提是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国家在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试点地区进行总结后,选择合适的时机通过先立法再补交部分税费或土地出让金的方法来解决现有“小产权房”的产权问题。建议小产权房合法化的主要理由如下:

第一,平抑畸高的房价。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供需平衡。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供大于求时,价格下降。因此,小产权房的产生增加了房屋的数量,在需求量不变的前提下,商品的数量增加,房价下降。

第二,有的学者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低廉的小产权房价格,会提升消费者的福利水平。将农民手中的土地资源商品化对于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第三,法律依据。《物权法》第四条明确了国家集体私人等不同物权主体享有平等的权利,这就是平等保护原则。在平等原则下,作为土地所有权者的农村集体与国家一样享有土地的所有权,也就应该和国家一样享有对自己所有的土地在合法的范围内与国家对国有土地所有权完全平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支配的权利。

2.允许小产权房进行流转

小产权房进入流转市场具有可行性,主要理由如下:

第一,小产权房将来会存续,因为小产权房是因市场经济、城乡一体化等众多原因产生发展而来的,目前我国很多省进行的城乡一体化、农村社区化工程中,城市和农村的规划是一体的,在整体规划的前提下,有的工厂企业会迁至农村,很自然的,城市的居民会到所工作的工厂、企业附近购买或者租住房屋。

第二,小产权房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并没有违反宪法,而且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已有试点,为小产权房流转合法化提供了可行性。如2010年,上海已经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工作。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过程中,注意保护普通农民的正当权益,防止群众的利益被损害。

第三,价格优势仍然存在。从目前大城市郊区的小产权房价格来看,仅相当于周边楼盘的40-60%左右,相信即便是补缴相关的土地出让金等费用,其实际的价格亦不会大幅上升。村级单位的开发商虽然会少赚部分利润,但是相关村民的权益补偿与后续保障则转移给政府处置,实际增加成本应不会太高。

第四,政府在农村推行农村医疗改革试点、农村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在农民种粮有补贴,医疗有保险,养老有保险,仅靠种地不能满足一个家庭的需要,再将农民与土地绑在一起是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允许小产权房进入房屋交易市场,在小产权房合法化的同时,将其建设规划纳入城市整体建设范围,将其纳入房地产市场。作为有益的补充。

篇8

论文关键词:新制度经济学;职教城;策略

集约化办学已经成为职业学校发展的路径选择,职教城是典型的发展模式。据我们的调研,截止2011年底,除西藏、青海、海南外,全国已经有28个省(区、市)已建或在建职教城118个,江苏常州职教城、重庆永川职教城、天津生态职教城等就是典型的职教城。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视阈分析职教城的价值及建设策略。

一、职教城是职业教育需求回应性强制性制度创新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创新是在一定的原驱力驱使下,在现有制度环境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借助一定手段,达到增进收入的制度安排过程。这种原驱力既有内部驱力,也有外部驱力。内部驱力主要是来自于个人、社团和政府企图在这个过程中减少实施成本和摩擦成本,宏观上谋取经济投入的最大收益;微观上约束主体行为,对不同主体的行动空间及其责权利进行边界框定,缓解社会利益冲突。外部驱力包括三种情况:一是外界出现了以前不曾有过的新条件,使风险情况变化,交易成本下降,或者新的生产技术被采用,出现了利益机会;二是现有制度发明了新的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方式,使制度创新有获取潜在利益的机会;三是政治、法律、社会经济环境等发生了变化,为某一个集团创造了获取利润的新机会,或者是重新分配现有利润的机会。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使原有的制度均衡被打破,出现新的利益分配格局,从而驱使制度变更或替代。总体来看,制度创新的原驱力在于预期净收益超过预期成本。

制度创新包括制度诱导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两种形式。诱导性制度变迁是自下而上的创新过程,由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强制性制度变迁则相反,是自上而下的创新过程,是国家在追求产出最大化目标下,通过政策法令实施。强制性制度变迁又分为需求回应性强制性制度变迁和没有需求的强制性制度变迁。需求回应性强制性制度变迁是先有制度的需求,然后决策者根据实际,适时、主动地推进制度变迁,以满足制度的需求,解决制度的缺口,也就是说,国家在使用强制力时有很大的规模经济,并且可以在制度变迁中降低组织成本和实施成本。职教城是以职业学校为办学主体,在政府、职业学校、行业企业、社会等多种力量的参与下,让若干所职业学校和科研机构在某一地域聚集并达成一定的规模,形成以资源共享、能力互补和产学研一体化为主要目标的整合群集。职教城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制度创新,是需求回应性强制性制度变迁,其基本逻辑是:我国的职业学校办学普遍存在着基本建设重复、专业设置雷同、贷款包袱沉重等问题,加之优质教育资源比较短缺,使得有限的教育资源运行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面对这一现实,政府要求职业教育要转向集约化发展,走质量第一、效率优先、规模适度的发展路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年)提出,“推动公办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形成前校后厂(场)、校企合一的办学实体。推动公办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和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促进省域内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和资源共享。”因此,我国的职教城、职教集团等职业教育集约化形式多为政府主导型。

二、职教城的新制度经济学价值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不同的制度提供不同的激励结构,产生不同的经济绩效,于是,产生相对较高的经济绩效能力是一种制度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动力。职教城是提高经济绩效的有效模式,其根本价值在于:

(一)形成聚集效应,实现规模经济

在经济活动中,无论是生产性经济活动还是经营性经济活动,只要在区域上达到比较明显的集中,呈现出一种地理性聚集的经济状态,就能降低经济成本,产生范围经济。职教城,以集约、高效为价值取向,以资源整合、软硬条件共享为目标,几所或十几所职业学校聚集在一起,有形的地理集中,优化组合,形成了一种新的职教组织形态,克服了单个学校或企业在追求规模效益和扩张过程中的结构刚性,促进了学校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学校与政府之间、学校与其他组织及个人之间教育元素的相互渗透,实现了职教资源的重组和优势互补,内在地促使经济活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实现范围经济。职教城建设,在管理体制上,是对传统的“一元化的办学体制、条块分割的领导体制、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和单一的投资体制”的变革,承担了政府从“全能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而分化出来的一部分职能,如合作办学权、专业设置权、课程开发权等,实现了职业教育体制从分散到集中、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在管理方式上,是职业教育、职业学校从粗放型管理转向集约型管理的有效载体,是转变职业教育增长方式的有效模式,是推进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重点的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路径选择。

产业集群化发展是提高经济竞争力的重要路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选择。产业集群指在特定区域内,集聚起一组相互关联的供应商、公司、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通过区域集聚形成市场竞争,构建起生产要素优化集聚洼地,使利益相关者共享外部经济、市场环境和区域公共设施,从而降低信息交流和物流成本,形成区域集聚效应或规模效应。产业集群的实质是一种网络经济组织形式,而网络经济系统是建立在区域内企业间、企业与科研机构间长期合作基础上的稳定关系。职教城,作为一种开放动态的网络体系,可以促使信息、技术、人才、资金以及政策等资源要素流动频繁,促进企业、科研机构和政府各个不同行为主体相互作用,从而实现规模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交易费用是人们为完成交易必须支付的成本费用,如发现交易伙伴的成本、了解交易价格的成本、讨价还价的成本、订立交易契约的成本、履行契约的成本、监督契约执行和制裁违法行为的成本等。新制度经济学家科斯在提出交易费用时,证实企业在自由价格机制交易中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它可以对这种交易的费用有所化解,把原来的一部分外部交易转化为企业内部的非交易行为。

职业学校办学的交易费用包括: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成本,即合理配置职业教育中的人、财、物等有形资源合理流动的费用;职业教育中的人员组织、监督与管理成本,即管理学生、教师、教育行政人员、教辅人员、校长等与教育有密切关系的人的费用;职业教育的信息成本,即获取与教育相关的信息如学生的学习成绩、实践操作能力、升学状况、就业分配等方面信息的费用;职业教育活动之间、职业教育组织之间以及职业教育组织和其它组织之间的社会协调成本,如职业教育活动的搭配,职业学校之间衔接、合作,学校与家庭联系、与政府或社会其他机构配合等方面的费用;职业教育制度的运行与维护成本,即规范和约束职业学校教职工或内部组织的行为,维护和监督实施各种计划、目标、任务、规章制度和法规所耗费的资源。职教城能有效降低教育中的交易费用,提高教育效益。首先,职教城可以降低学校招生费用。在招生时,由职教城管委会统一宣传,组织有关人员到各地开展招生工作,避免一个地方、一所学校重复派人招生,减少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职业学校为了降低入学后的学生流失率,往往安排预录学生对学校的办学条件进行实地考察。如果由管委会统一安排,一次性对各成员学校进行考察,也可大大降低招生整体费用。其次,职教城可以降低人力资源成本费用。通过职教城管委会统一招聘教职员工,并在职教城内人力资源共享,就能够节约各学校单独招聘教职员工的人力资源成本。再次,职教城可以降低学校运转费用。由职教城管委会统一制定规章制度、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学管理、教育质量的监控检查等,减少重复制定与维护成本。最后,职教城可以降低职业学校的协调费用。由职教城管委会统一协调与政府的关系,或统一协调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尽量达到与行政部门进行一次接触解决多个成员学校的共同问题,提高办事效率。

三、职教城建设的新制度经济学策略

(一)健全产权制度,促进资源共享

产权理论认为,明晰的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有利于减少未来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机会主义行为,产生最优效率的交易。产权包括三种基本权利: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有效率的产权是竞争性的和排他性的。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产权可以将外部利益转化为个体利益,激励个体,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职教城是由多个利益主体组成的,包括政府、职业学校、行业企业、民间团体以及个人等,他们都有各自的利益追求。职教城内的各利益主体必然要进行“成本—利益”的计算,由此决定是否与其他利益主体进行交易、共享以及多大程度上实现资源共享等。只有明晰职教城内的产权制度,才能使各利益主体的“成本—利益”计算具有意义,并促使外部效益通过激励而内化为个体利益。所以,健全产权组织制度,明确职教城内的产权是职教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条件;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促进职教城资源共享是职教城存在的原由和发展的生命力所在。

(二)明确责任担当,推动协同创新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协同创新是指创新的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之间的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而实现深度合作。2011年,国家提出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旨在推进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外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探索适应于不同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环境和氛围。

我国的职教城主要是政府主导型,一定程度上讲,各利益相关者起初并没有内在的聚合动机,因此政府在制定职教城建设规划、建立多元投资体制、提供公共服务、培育职教城文化、推行职教城品牌建设、规避办学风险、促进政校企协同创新等方面扮演着主导角色。

职业学校的招生就业能力、学科专业涵盖力、科技创新能力、协同管理能力等决定着职教城的综合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就需要职教城内学校协同整体发展。但同时,职教城内的职业学校又是独立办学的法人单位,是独立核算的经济利益实体。如果忽略了学校各自的经济利益,就不能整体提高办学效益。因此,职教城内职业学校应该明确共享理念,加强竞争与合作,实施错位发展,推进协同创新。

企业是用人单位,是职教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直接受益者,企业与市场的需求是职业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外在动力。所以,企业要实行并实现职教城对口的“订单教育”,“半工半读”培养人才;要参与人才需求预测、人才目标规格与要求制定;要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协同开展专业群规划与建设、制订专业标准、开展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开展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还要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三)坚持特色发展,形成品牌效应

经济活动中存在一些不可逆转的自我强化,以致形成路径依赖。例如,消费者对某种品牌商品的偏好与他人是否使用这一品牌有关,往往是他人买了什么品牌的商品,就会形成示范效应,吸引周围的人买同样品牌的商品。这一随机过程发展的结果强化了人们对品牌的肯定,使市场锁定了某种品牌产品,最终产生品牌效应。当然,品牌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品牌效应一旦形成,就难以在短时间内被竞争对手模仿,可以带来持久的竞争优势。所以,职教城要想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获得较大的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从成立伊始,就要坚持特色发展,关注职业教育质量和职业学校品牌,促使社会对职业教育消费的路径依赖,充分发挥品牌优势,提升品牌价值。

篇9

[关键词]一带一路;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4-0139-02

2016年,我国外贸回稳向好,进出口贸易增长和国际合作深度、宽度和广度均增大,这与外贸结构的调整关系密切。“一带一路”建设正在成为助力我国外贸结构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取得初步成效,中国与沿线国家政治互信增强带动了贸易进出口,“一带一路”战略及经济全球化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和企业的共识。伴随“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新兴的跨境电商贸易方式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突破口和外贸增长的新引擎,社会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加大。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二期)》提出,到2020年,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5%左右,率先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中级发展阶段,打造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一流院校,实施高等学校智库建设支持计划,为全省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高校实施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等措施,建设行业与学校共同参与的落地人才培养体系;支持建设10个校企共建试点学院和10个现代学徒制特色学院,广泛开展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支持高校与企业、行业、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区和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合作新建200个大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增加学生“第二校园”的经历。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诚信、友善的道德修养,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与惯例和相关国家的社会文化常识,具备竞争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及健全的心理素质,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利用计算机从事涉外经济工作,具有公文写作的能力,适应外贸企业、金融领域及经济管理类相关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国贸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内容重复

课程设置过程中易出现课程内容重复的现象,不仅增加了教师的不必要劳动,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进出口实务、国际结算和外贸单证实务之间,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之间,国际贸易实验课程与进出口实务实验课程之间,一门专业讲授后,另一门专业又讲解一次,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影响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

(二)培养方式依然以课堂教学为主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国贸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以课堂教学为主,主要的教学方法为讲授法、案例法、互动法等,缺少相应的实践环节,不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一些实务型课程如国际结算、外贸单证实务等仅凭“黑板 + PPT”方式教学,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由于学生在课堂和实验过程中接触的具体业务操作较少,导致部分学生在毕业后短期内无法进入工作状态,不能胜任单位指派的业务工作,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三)专业设置与人才需求间的矛盾

国贸专业的实践教学包括入学教育、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和认知实习等,一般安排在第一、二、三、六、七、八W期,26周左右。但一些中小型企业则更看重商务英语听说能力,要求应聘者能直接与外商进行简单的贸易磋商并签订合同。对于外贸业务员、跟单员等需要直接与国外客户打交道的岗位,企业希望应聘者能够熟练掌握外贸业务的实践操作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

三、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设立跨境电商方向

2016年国务院决定,在天津、上海、重庆、合肥、郑州、广州、成都、大连、宁波、青岛、深圳、苏州等12个城市新设一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用新模式为外贸发展提供新支撑。根据市场调研分析,如今的电商人才渠道中,依托社会招聘占比约40%,在工作中培养近30%,电商专业毕业生仅占16%,可见高校对专业人才培养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将会出现井喷状态,懂得跨境电商的新外贸人才将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因此,高校通过在国贸专业设立跨境电商方向,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基地,面向省内外招收跨境电商方向本科生,具有现实意义。

(二)适当增加英语课程类所占比例

由于大多外贸企业需要与国外客户沟通联络,因此国贸专业毕业生通晓外语就成为了企业用人时重点考虑的因素,具有较强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的毕业生在应聘时会得到企业的青睐。各类型企业对外语能力的要求略有不同,大型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通常要求毕业生具备大学英语六级水平,而一些中小型企业则更看重商务英语听说能力,要求应聘者能直接与外商进行简单的贸易磋商并签订合同。对于外贸业务员、跟单员等需要直接与国外客户打交道的岗位,企业更要求应聘者能够熟练运用外语进行听说读写。因此,国贸专业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增加了英语课程的比重,让英语学习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第1―4学期开设通识必修课大学英语,第5学期开设商务英语选修课,第6学期开设外贸函电、外贸口语选修课,第7学期开设商务英语听说选修课。

(三)全面实施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国贸专业应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校企合作,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企业也应将公司的部分业务引入学校,并在学校设立外贸实训基地。外贸工作包含有外贸接单、审单、跟单以及业务拓展等,企业会定期安排业务人员来校指导。学校通过企业反馈与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结合市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潘晨光中国人才发展报告2010[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赵桂燕,卞纪兰,董大朋 基于KSAO模型的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对外经贸,2013(11):147-148.

篇10

[关键词]金融计算 综合实验 课程建设 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7-0175-02

一、引言

本文贯彻《规划》和《决定》两文件精神,秉持课程建设为职业教育服务的原则,在结合相关文献资料[1] [2] [3] [4] [5] [6]的观点及做法的基础上,本着培养既有深厚计算数学基础,又有相关的金融知识背景的综合性计算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浅析了数学专业金融计算综合实验课程建设理念。本文提出的课程建设观点,突出金融计算课程的数学特点,体现职业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反映《决定》和《规定》提倡的动态革新特点,适应了我校(广东金融学院)基于“一纵三横”的CPE人才培养模式。

二、金融计算综合实验课程的特点

从教育学角度看,该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学生起到全面学习作用。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该课程适应金融市场不断发展的复合人才需求。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金融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业务创新日益增多。对现有金融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而言,已经不仅仅需要扎实的金融学专业理论知识,因为学科交叉已经在所难免。因此加快实验课程的改革与设计,将会使实验课程发挥更大的作用,帮助学生交叉运用金融、数学等学科的知识。例如数学专业的学生可因势而上,以深厚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再加上适宜的金融学知识,往金融学量化分析型专业人才的方向发展,而金融计算综合实验正是培养这类人才的必要课程。

三、金融计算综合实验课程的建设过程

(一)前期课程建设基础

基于应用数学专业金融计算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金融计算实验课程的前期课程建设应包括以下三类课程:数学基础课程、数学课程、金融背景课程。

1.数学基础课

主要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微分方程、实变函数、泛函分析等课程。这些课程对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2.数学专业课

主要包括运筹学、数据分析、数学建模、随机过程、计算方法、微分方程数值解法、程序设计语言及Matlab软件等课程。这些课程将引导学生往应用计算数学方向进一步发展。

3.金融背景课程

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证券投资学、固定收益证券、计量经济学和金融数学等课程,使学生掌握对经济金融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技术,具备资产定价、投资理财和风险管理的基本知识。

(二)后续工作

1.调研社会需求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资本市场的建立,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化,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等管理工具的快速发展,企业迫切需要专业化的金融计算人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金融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业务创新也日益增。学校应加强与金融企业的合作,围绕金融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目标,调研社会需求,设计出更加合理有效的实验课程。为了解决知识更新速度快的难题,我们可以根据需求变化灵活设计实验课程,综合考虑学生的就业实际,让学生根据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加强实验学习训练。

2.精选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要体现职业性、综合性和创新性。职业性方面,根据时下比较流行的金融现象或金融事物和金融市场企业的需求动态设计实验,体现实验内容的职业性。综合性方面,既考虑实验的基础性,也考虑职业性和学科性,兼顾各方的同时,采取相互促进的机制,将基础实验应用到新生金融事物中,又在运用中加深对基础实验的理解和变通,然后将实验上升到学科研究的层次。创新性方面,实验内容的动态革新可保持实验的创新性。动态革新又分两个层面,一是及时了解基础实验和新生金融事物或现象之间的互相应用和促进;二是引入最新研究成果,如将院系专家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新的实验中,由此保持实验内容的创新性。

3.准备课程资源

撰写实验课程的全面介绍,包括课程的提出、课程定位、能力目标、课程特点、教学内容覆盖面、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授课对象要求、教材等。撰写教学大纲。精心设计教案。编写实验指导。精选教材蓝本,有利于学生系统查阅。甄选有价值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包括参考书目、论文、网络资源等,注重参考文献的权威性、时效性、前沿性,由此拓展学生的实验视野。制作课件。精选习题,编写课程习题与答案,尽量做到习题种类的多样化,同时可以交互方式在网络上展现。准备案例库,实验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意义,能说明一定的实际问题。制作学科专业知识检索系统(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知识库和实验基本操作手册,便于学生学习检索。建立完善的作业系统,并利用学习和交流工具,尽量多而有效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4.设计教学模式并实践教学

摒弃传统教学模式,避免出现学生按部就班“跟着走”现象。一般采取开放式预习,增加学生的非核心实验的准备环节,采取“发现式”教学方法。具体到每个实验时可根据实验的特点进行灵活设置,如基础实验采取原理验证式教学,职业性实验采取操作式教学,学科性实验采取团队探究式教学。

5.邀请行业专家探讨改进实践教学

邀请行业专家探讨改进实验课程,我们分成几个层面。首先是实验软件层面。该实验课程是基于数学软件Matlab对金融计算领域的一些理论模型和现实金融市场、企业所碰到的实际问题进行计算模拟分析。学生对软件的了解和认识对其运用该软件进行解决实际问题显然很关键。熟练的操作方法和对软件的内部结果的深刻认识都可对软件的应用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邀请相关软件专家对相关程序的评估和改进及对程序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和改进,都显得非常必要。其次是课程内容的更新和时效的层面。本实验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或以后职业生涯中将碰到的问题的解决能力。随着金融市场和企业的不断发展,实际问题也将随之更新。所以应邀请金融市场和企业的行业专家对该课程的针对性实际问题进行及时补充和更新,从而保持该课程的时效性,让学生毕业后对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更加有把握,有自信。最后是教育学层面。实验课也是一种教学课程,故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要受到教学规律的作用和影响,遵循教学规律将对实验课程的效果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邀请教育专家对该实验课程进行评估和改进是非常必的。

6.编著讲义或教材

在以上各个方面都比较成熟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着手编著该课程的实验教材。实验教材的编著须考虑两个层面。首先是编著前要有一份成熟的实验讲义。实验讲义是实验教材的雏形。成熟的讲义须经过多年的讲授,反复的修改和更新。讲授该讲义的教师也应囊括不同类型的教师,如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有朝气的年轻老师,专业老师和从企业聘请过来的行业专家等等。不同的教授者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讲义所要表达的内容。多角度甄修,这对讲义的改进有益。其次是突出教材的特色。能在自己编著的教材中凸显新的特点,这无疑将有助于提高教材对读者的吸引力。这就要求编著者要对实验有独特的见解,也对现有的教材有全面的认识、了解,从而能独树一帜。

四、总结

本文简单分析了金融计算综合实验课程的建设过程。课程建设反映《决定》和《规划》的指导方针,坚持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为社会经济市场服务的原则,贯彻了以市场为导向,动态革新课程建设的理念。让课程走出课堂,进入市场、企业,再从市场、企业回到课堂,是课程建设动态革新的一个表现。在强调职业性的同时,课程建设也考虑到了最新学科前沿科研动态,时刻保持课程的创新性,增加了课程的吸引力。

[ 注 释 ]

[1] 张树德.金融计算教程:MATLAB金融工具箱的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朱世武.金融计算与建模:理论、算法与SAS程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 邓留保,李柏年,杨桂元.Matlab与金融模型分析[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4] 毛二万,彭龙.金融量化分析与计算研究中的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Z].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进展,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