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范文
时间:2023-12-25 17:44: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城市核心竞争力;创新;资源配置能力
如何谋划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缺乏现成的答案和经验,必须解放思想,从创新视角去研究城市群核心竞争力,用科学发展观来武装我们的头脑,从而找到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城市群核心竞争力模型
核心竞争力首先是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Prahalad)和哈默尔(Gary Hamel)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的。城市群核心竞争力可以被看作是城市群所特有的、难以模仿的、能够集聚更多生产要素、实现更优化的资源配置、创造更多社会财富的一种综合能力和素质,城市群核心竞争力实质上是一个城市群与其他城市群相比所独具的能够创造更多财富(富民强市)的能力。
创新是一个知识创造的过程,通过创新,知识得以开发并由此解决既定的问题。创新的关键因素,也就是城市群竞争力的决定性要素存在于城市群管理能力、协调能力、资源配置能力的交互作用中。城市群核心竞争力是由各种能力要素按照一定关系联系而成的能力系统。能力元素分为元素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和构架能力(创新能力)两个层次。城市群核心竞争力模型如图1所示:
该模型用核心竞争力的3个元素能力和1个构架能力来解释城市群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机理:城市群核心竞争力是蕴藏于城市群的人才、文化、与过程之中的动态发展的知识系统。该三棱锥体模型是一个双向强化的系统,其中任何一项因素的效果必然影响到另一项的状态,因为任一项的效果都是建立在其他条件配合上面的。在该模型中,每个能力单元处于该三棱椎体的顶点,其中创新能力(构架能力)是整个模型的支撑和基石,它决定着元素能力的存在和发展;而元素能力则是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形态,它们通过持续的、有组织的创新活动得到提升和加强,得到强化的元素能力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构架能力的强化和提升。因此,构架能力和元素能力之间彼此形成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关系,并共同决定着城市群核心竞争力的强弱。
二、基于创新视角构筑和培育城市群核心竞争力的模式分析
城市群核心竞争力是相对抽象的概念,它在不同城市群,甚至同一城市群的不同阶段,其具体表现形态是不一样的。因此,城市群在构筑、强化、拓展和获取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可以凭借核心竞争力的各种表现形态,通过不同能力要素的优化和完善,实施城市群核心竞争力战略。
(一)基于资源配置能力创新构筑和培育城市群核心竞争力的模式
为了构筑和培育城市群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提升资源配置能力是关键的一环。城市群所能配置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资金、无形资产和内部信息系统等。
资源观强调资源和能力对城市群核心竞争力的构筑和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城市群在配置资源和能力的“异质性”,决定了其核心竞争力的强弱。这种特性是城市群在有缺陷的和不完整的要素市场中,获取并开发战略资源的能力所决定的。由于城市群在选择和积累资源上的决策,是以在有限的信息、认知偏见、因果关系模糊等条件制约下最经济、合理配置战略资源为特征的,所以,不同城市群在配置战略资源时,能力上的“异质性”构成了城市群的核心竞争力。
(二)基于管理能力创新构筑和培育城市群核心竞争力的模式
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组织活动。管理能力的学习和发展是城市群赢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如何发展管理能力则是每个城市群必须认真加以考虑的。以发展管理能力为特点的创新战略追求并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管理活动,因此,采用基于管理能力创新模式必须遵循以下战略:一是专注。采取以管理能力发展为基点的创新战略需要有专注和执着的精神,只有长期始终如一地坚持所确定的战略方向,才有可能发展出独特的优势和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坚持核心。任何一个城市群都有其较为擅长的领域,而只有努力坚持把自身最擅长的核心领域做大、做强,城市群才可能得到发展和强大。
(三)基于协调能力创新构筑和培育城市群核心竞争力的模式
协调就是正确处理组织内外各种关系,为组织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协调能力的强弱,对城市群核心竞争力影响很大。协调,就是要处理好3个关系:一是按照主导和引导的原则,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二是按照事权和财力呼应的原则,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确定各级财政承担改革成本的比例;三是按照收益和成本对称原则,处理好与其他城市和城市群关系。
三、长株潭城市群核心竞争力剖析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包括长沙、株洲和湘潭,面积2.8万平方公里,2007年人口1326万,经济总量3461亿元,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和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根据城市群核心竞争力模型,处理好管理能力、协调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相互关系,依靠3市协调发展,在充分发挥各自核心竞争力的同时,紧密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提升长株潭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才能大力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的建设。
(一)长沙、株洲、湘潭3市城市竞争力提升对策
长沙应加强城市的集聚力和辐射力,充分发挥其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烟草食品、新材料及生物医药等科技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产业;继续发展餐饮、文化、旅游等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相对长沙而言,株洲、湘潭两市处于同一发展阶段之上,因此两市的发展要注重统一规划,进行结构调整,整合优势,积极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此外,还需创建政府新秩序,优化制度环境,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快吸引外资。株洲、湘潭两市科技竞争力明显,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株洲“一区三园两基地”,即河西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示范园、董家高科技园、田心高科技园、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火炬湖南传感技术产业化基地的建设以及湘潭的“一区三园”,即高新区、新材料工业园、大学科技园和农业科技园的建设。株洲、湘潭两市的服务竞争力和旅游竞争力虽未成为两市的核心竞争力,但具有发展潜力,对两地的旅游资源要进行整体开发,联手运作。
(二)长株潭城市群整体竞争力提升策略
长株潭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是综合性的长期性的过程,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加强资源节约与环境综合治理,促进可持续发展;努力提高长株潭城市群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6.
2、黄继刚,杨君.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的渐进性分析[J].经济管理,2002(6).
3、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M].海南出版社,2000.
篇2
关键词:电视;媒体;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9-0012-03
提到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总会给人以印象是指收视率和市场占有份额,其实这是一个误解,它们只是核心竞争力的表现或者效果,而不是核心竞争力本身,就像一颗苹果,它的市场价值不等同于它的甜度。也许换一个角度来考察核心竞争力,媒体经营者的思路势必会更加清晰、明了。对于电视媒体来说,人才、内容、创新要素是构成核心竞争力的三大基本要素。
一、人才要素
人是生产力的基本要素,电视媒体也应以人为本。目前国内市级以上的电视台拥有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的情况很多,但是人员数量和效益并不成正比。关键问题是人员过剩而人才有限,尤其是核心人才有限。毫无疑问中央电视台是人才最为集中的电视媒体,无论是新闻类还是文艺类的主持人都是家喻户晓的名人,这还不包括知名的记者、编导和各类技术人员。
一位优秀的主持人往往是一个栏目或一个频道的招牌。电视媒体的人才战略一般都是从招揽主持人入手。各家电视媒体所倾心的对象不是实力派的专业人员就是炙手可热的演艺界明星,因为他们的收视号召力无疑足够强大。
各家电视媒体也都在不间断地培养新人,然而现实是,一个新人的培养周期较长,这与电视媒体急速发展的规划不能同步,在更多的时候现成的人才都会被迫不及待地加以使用,因而各大电视媒体的人才争夺战近一两年到了愈演愈烈的程度。
人才是推动一个单位发展的有力因素,如何把优秀的人才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这就是常说的,好钢是否用在刀刃上,很关键。人才必须要有适合他展示自己能力的最佳平台,这个平台没有找准,人才就不会实现他价值的最大化。这就需要电视媒体和人才之间有着有一种密切的互动关系,当然主要的是电视媒体要发现人才的价值所在、潜能所在。在进行充分的研究探讨之后,媒体为这些人才量身定制一些栏目。
二、内容要素
电视媒体以内容为王,内容的优劣决定最终成败。目前来说,国内电视媒体的主要内容不外乎新闻、电视剧、综艺三大块。其中新闻和综艺节目多为自产自销的自办节目,而电视剧主要是由专业电视剧制作机构制作,电视台只是购买播出权。自办节目的内容往往是电视媒体从业者最为纠结、耗费精力最多的方面。
(一)以新闻内容提高核心竞争力是电视媒体的普遍选择
绝大多数电视媒体都是以新闻立台[1],因为关注新闻的受众数量相对较多,这符合人类的最基本需求。人首先关注点是可以直接影响自己的事情,然后才是考虑和自己间接相关的事情,而新闻内容往往是和自己直接相关的事情较多的内容,反之,电视剧、综艺内容则离自己相对较远。然而按照哲学的观点,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当新闻内容大而无当、言之无物的时候,人们手中的遥控板相应也会做出理智的选择。当然也有宁可不关心自己的身边的事情,而去欣赏艺术,追寻激情,这可能也就是为什么以主打娱乐的湖南卫视和主打电视剧的安徽卫视这么多年受到观众热捧的重要原因。此外一些其他专业频道也有一定的收视群体,如旅游类、时尚类、农业类等。但相对来说,上述频道的收视率是无法和新闻、电视剧、综艺频道相比的,前者面对的是大众,后者面对的是小众。
虽然表面上各电视媒体都在播出新闻节目,但是新闻的价值、受关注度都是不同的。如何打造有价值的新闻,从而提高新闻的关注度,一直是电视媒体致力于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电视媒体非常焦灼的核心问题。近年来,一个普遍的共识是电视要播老百姓爱看的新闻。究竟什么样的新闻是老百姓爱看的新闻,这个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和不断探讨,但是至少和老百姓生活没有多少关系的冗长会议报道和那些只讲政治的假大空的新闻都是人人排斥的荧屏垃圾。荧屏垃圾之所以还不同程度存在,一方面是体制问题,另一方面是人们的认识问题,尤其是各级官员的认识问题。
(二)以电视剧内容提高核心竞争力是电视媒体的核心手段
在中国大陆地区,电视剧是电视媒体盈利的最常规的手段之一。大多数电视媒体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通过电视剧插播广告。大部分省级卫视获取的广告,70%源于电视剧的贡献。省级卫视的竞争主要的是电视剧的竞争,因此控制了优质的电视剧资源就等于控制了市场的主动权,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频道营销的重中之重。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最大的电视剧生产国,每年产出的电视剧有一万多集。但是这个产业的产业链存在很严重的问题,如生产和播出严重脱节,每年都有半数以上的电视剧找不到销路,难以和观众见面。电视剧市场为此每年浪费近30亿元。即使是播出的电视剧,真正盈利的也只是三分之一,每年影响较大的影片也不过十部上下。以2009年为例,中国电视剧产业投资50亿元,创造的价值不到17亿元[2]。虽然如此,对于电视媒体来说,宁买贵中贵,不买贱中贱。尤其是有实力的卫视频道,为数部电视剧展开了剧烈的争夺战,导致电视剧购剧价格一路飙升。随着电视剧购买成本的与日俱增,对电视剧资源的控制成为了电视媒体经济实力的大比拼。正如在资本运作中,投资额越大收益越大,反之依然。有实力的电视媒体一部好戏的收入甚至超过其他电视媒体一年的收入。一部好剧、大剧的首播权不是任何电视媒体都能买得起的,所以导致有些电视媒体只能望而却步。为了平衡供求关系,通常的格局是四家卫视同时播出一个电视剧,分吃一块蛋糕,这种情况屡见不鲜[3]。
篇3
关键词:软实力 竞争力 医院文化 品牌建设 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5-272-02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体现出来的凝聚力、吸引力、影响力,也是文化、价值观点、文化制度、发展模式的影响力和感召力的总合。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并强调:“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①
“软实力”的概念,逐渐被更多的人理解接受和认同,也还在影响和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区域、一个单位,其综合实力均由硬实力和软实力两部分组成。所谓硬实力,是指客观具备带有支配性的实力,包括基本资源,经济力量、科技能力等等,软实力则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一个单位的凝聚力,文化价值被普遍认同的程度和实现利益目标的引导能力等②。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对于一个地区或一个单位而言,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将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作为服务于大众健康的医疗卫生单位,尤其具备相对规模实力和一定影响力,已经或正在形成品牌效应的医疗卫生单位,诸如先进的医疗设施、一流的人才队伍,优美的医疗环境以及精湛的医疗技术等“硬实力”是最基本的,也是必备的,但同时还必须具有相应的“软实力”,如品牌内涵、医院文化等等。只有硬实力和软实力协调发展,单位的综合实力才能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发展先机,立于不败之地。
一、构成医疗卫生单位的“软实力”的重要因素
大型医疗卫生单位的硬实力基本上“看得见,摸得着”,然而,软实力则是积累形成,逐渐被世人认识和改变的,这其中既有医疗技术、服务水平的可信度,也与医院发展的历史积淀、文化特色、员工的精神面貌、价值取向有密切的关系,显示出的是品牌的效应。
医疗单位的文化软实力,对内往往表现为员工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及其内在凝聚力,对外表现为职业道德,奉献精神,具有特色的医院文化活力等,其包含的范围相当广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成熟的医院文化。医院文化是品牌医院在产生、发展、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文化传承和个性特质的总称,是一所医院区别于其他医疗卫生单位的显著特征③。鲜明而成熟的医院文化是单位软实力的核心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文化有一个积累、提炼、升华的过程。任何一个品牌医院都有自己的成长史,在其不断的发展壮大,不断创新进步的过程中,奋斗的经验、管理的理念、发展的目标等等都合成共同的思想基础和行为先导,对单位的长远发展起到期重要的支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相近或趋同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对员起到凝聚、引导作用。因此,医院文化的作用是巨大的,任何已形成品牌优势的医疗卫生单位都有较为成熟而又个性鲜明的医院文化,医院文化发展的愈成熟,其单位的文化软实力提升愈快,对单位综合实力的增强乃至长远发展的影响越发深远。
2.品牌的产生、确认和推广是一个不断增强的过程。一个医疗卫生单位只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具备了品牌价值、品牌价值得到不断推广,才能形成相应的软实力,发挥实力效应。品牌效应的形成需要一个良性发展的周期。首先靠过硬的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奠定品牌基础,其次靠不断的创新发展充实品牌的价值,再凭借社会的逐渐认知和自身的宣传策划推广品牌,使品牌效益得到发挥。从某种意义上讲,品牌效益越好,单位的软实力越强大,社会认可度和美誉度也越高。
3.单位的综合实力、营运状况以及未来发展的潜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软实力”。物质是基础,没有强大的综合实力就形成不了相应的“软实力”,因此在提升软实力的过程中,还必须始终坚持“硬实力”建设,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单位的营运状况反映的同时是硬、软实力的水平、良性的营运状况不仅有利于为单位赢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而且能够刺激并提升“软实力”,当然,软实力强大与否从根本上还取决于单位的发展潜力和后劲,一个方兴未艾,事业蒸蒸日上、具备远大目标、科学规划和光明前景的单位,其软实力无疑是不可动摇和不断增值的。
二、怎样提升现代医院的“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大型医疗卫生单位,在不断加强硬实力建设的同时,突出医院文化建设,注重品牌效应,发掘发展潜力这几个重点,以增强单位的核心竞争力。
1.着力培育一流的医院文化④。医院文化是医院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医院发展核心,在医院发展中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医院文化需要发掘。医院文化的形成、发展、直至成熟必然会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规律性的过程也是医院文化积淀升华的过程。经验的管理者要善于从医院发展的艰辛历程中总结提炼宝贵的经验启示,善于在长期管理实践中探索有益的方式方法,并加以提炼升华,形成成熟医院文化理念,尤其是在经历困难挫折而赢得新的发展机遇之后,或者通过持续发展到达新的境界之时,往往也是医院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的大好时机,在此基础成熟起来的医院文化不仅可以凝聚员工精神,体现集体价值观点,而且能够得到社会认知和行业传播。
经过积淀、以掘得以升华的医院文化,应该成为医院人文的精髓,不仅是员工精神坐标,而且是医院发展战略、价值观点、行为准则和经营理念的先导。
医院文化需要培育。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思想道德环境,倡导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培育员工艰苦奋斗、逆难而上、奋发有为,不断进取的精神,引导员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团结协作、争创一流,圆满完成各自工作目标任务,更好地为患者为社会服务。同时,医院文化建设从更高的层次上来讲,也是“人”的建设,通过个人的文化精神素质的培养和塑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使个人发展与医院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不断提高医院的社会经济效益,使医院在激烈的医疗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医院文化重在建设。医院文化一经形成,在建设中发展,在发展中成熟。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落后的观点陈旧的管理模式不断受到冲击,形势发展迫使品牌医院更加重视文化的功能,切实增加医院管理中文化的含量,努力提高医院经营管理的文化品信,以实现医院管理的新目标。
2.打造一流的医疗品牌⑤⑥。品牌是医院的无形资产,重要的软动力,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持。优秀的品牌体现在医院的文化、管理、质量、服务、效率等要素,是医院核心竞争力和医院精神在医院实践中的凝结与体现。
培育品牌持久。优秀的品牌是在精心培育中发展壮大的。医疗品牌的重要内涵是独特的建立在全体员核心价值观基础之上的,医疗服务模式,它将医院诚信的品质、高超的技术、优质的服务、独特的的内涵和丰富的历史积淀融入品牌之中,使品牌既代表医院的综合实力,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培育医院品牌重要是培育医疗技术品牌和服务特色品牌,医疗技术方面,一定要发展核心技术,跟踪学科发展前沿,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做到技术领先,形成特色和优势。另一方面,要在服务上下功夫,要紧密结合卫生行业特点和医院实际,以满足患者就诊就医需求,追求良好社会效益为宗旨,精心构建具有时代特征、行业特点和医院特色的服务品牌,从精神层面到服务流程,从技术层面到文明服务,从医护质量到医疗收费,直至延伸服务等等,充分体现人性关爱和社会进步。
提升品牌价值。品牌要有高度,如同茫茫大海中的航标灯塔,医疗品牌是动态的,只有不断提升价值,才能在患者心中具有生命力。首先,医院应建立品牌评价与考核体系,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流程、细化措施等,定期检查考核,使品牌逐步内化为全体员工的行为方式。其次,医院所属各科室(学科)应总结提炼各自的医疗及服务品牌,并制定相应的培育措施,最终达到“人人有理念,科科有品牌”,使品牌效应不断向纵深发展。此外,要遵循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认真总结医院及科室品牌建设成功的经验与做法,推动品牌的创建、管理,促进医院文化建设和医疗服务品牌的飞跃。
传播品牌效应。一种品牌通过全体员工的认知、认同,转变为患者及社会的认知、认同的过程,就是品牌传播的过程。品牌的传播首先是对内的效应传播放大,要通过各种时机溶化培训,运用医疗服务品牌的成功案例教导员工、引导患者,有一种成功的做法是在医院内征集服务故事,开展服务故事大赛,使服务理念故事化,服务故事理念化,使品牌效应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传播。品牌重在对外传播,“感动服务”方式值得借鉴。员工不仅是医疗服务的承担者、提供者,更是情感的沟通者和传递者,要引导广大医务人员满怀真情为患者服务,在努力让患者满意的同时,还要让患者体验感动,从而提高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逐步实践由品牌向名牌的跨跃,为全面提高医院的软实力、核心竞争力提供取之不足、用之不竭的动力和源泉。
3.规划发展前景,激活发展潜能⑦。一是立足现实,谋划长远。医疗行业的发展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政策,得益于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个体医院的发展也与经营者的策略、医院硬软实力的建设关系密切,但所有这些都不能成为固步自封的理由。作为管理者,要始终把单位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远大的发展目标,并激励员工脚踏实地朝着既定目标努力。二是要不断培育单位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要善于分析和把握发展中的机遇,善于借助单位硬软实力的优势,努力提高品牌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增加医疗单位的综合实力,不但提升核心竞争力。三是善于打造发展中的新“亮点”。大型医疗卫生单位多是公益性事业单位,担负着维护百姓健康,保护一方安宁的社会责任。要紧密结合行业特点,策划和实施关注健康,服务社会的公益性活动,增加社会关注度,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不断提升单位美誉度,达到增强软实力的目的。
注释:
①金元浦.文化,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政工研究动态,2007(22)
②刘洁,杨连生,杨建华.和谐社会视角下文化软实力及其构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3):399-403.
③谢孝志.公立医院的使命及其文化内涵[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2):63-64.
④许栋,汪宏波,龙洪波.建设先进医院文化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J]医学与社会,2008,21(6):10-12.
⑤张健.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8):96.
⑥杨晶.彭宇竹.医院管理中品牌服务战略的的实践体会[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9(2):68-69.
⑦邓伟胜.医院文化与医院可持续发展[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3):59.
参考文献:
1.李蓝.加强文化建设 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7(5)
2.曹警愉,程晓保,钱奎国.论医院文化建设.医院管理杂志,2009(7)
篇4
1 通过丰富多彩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育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其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正处于心理不稳定的发展时期,许多学生的学习还是依靠兴趣来维系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拓展眼界最主要的推动力。传统的物理教学,仅凭教师口头的说教、呆板的板书设计和简单的演示实验,很难创设出具有一定悬念性和强烈轰动效果的教学情境,不能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不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多媒体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如在万有引力教学中,可以播放天体的运动、星云形成的科普影视片,展示神奇而又非常真实的物理现象,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之中,对万有引力有一定的了解。
2 将抽象问题直观化 复杂问题简单
化 有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
物理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许多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之所以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就是因为太抽象、不具体。当前由于社会和家庭环境影响,很多学生学习压力大,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少,缺乏生活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仅凭教师的描述和讲解,往往会事倍功半。中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容易被直观的事物吸引,而这正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切入点。利用多媒体不仅能清晰地展现实物图像,而且能通过移动、变化、闪烁等一系列动作,把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知识。
例如,在力的分解教学中,已知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一个分力F1的方向和另一个分力F2的大小,求F1的大小和F2的方向?如果教师只在黑板上讲解,许多学生由于缺乏想象力而感到云里雾里。如果借助多媒体软件几何画板,用简单的几条命令就能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个难点。因此,借助于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在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缺点,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物理规律,强化对新知识的印象,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3 运用信息技术弥补传统物理实验
教学的不足
在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中,由于实验器材、设备的制约,许多实验的操作过程、发生的现象难以直观地展示,并且有些实验可见度低,无法让全体学生同时获得有效的刺激并形成直观的感性认识,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
比如波的形成、α粒子散射过程、氢原子光谱、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偏转、天体运动过程等,在日常生活中根本没办法观察到这些现象。此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运用各种特效,如将宏观的天体变小、微观的粒子变大、迅速传播的机械波变慢、缓慢的粒子衰变变快等,就能够用这些生动、形象地模拟物理现象,使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本质获得多层面的认识,从而对演示实验留下深刻的印象。
4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有效整合节约教学时间 提高教学效率
网络环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共享教学资源,网上资源信息量大、更新快,它为我们提供了同步教学、优秀课件等多种教学资源,通过下载这些教学资源,再作进一步的组织加工就能设计出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优秀课件来。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电子白板轻易地画出几何图形,随意选择不同颜色、不同粗细的笔书写,甚至直接用手书写,触摸控制,具有强大的交互性;同时,系统提供的庞大教学资源库让教学更轻松,有效的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开始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例如,在进行高三总复习课时,一些重要的物理实验由于时间关系无法重新再做一次,于是就在网络教室的电脑上装上“仿真实验室”软件,让学生将所有要求掌握的实验模拟一遍,从而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另外,由于多媒体教学的高效性,在课堂上学生将拥有更多的讨论和交流的时间,这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5 强大的数据运算和曲线拟合功能提高了实验数据的处理效率
实验数据处理是学生完成实验报告的重要环节,物理实验尤其如此。Excel软件在实验数据处理、曲线方程拟合、作图、计算公式值等有独特的功能。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等学生实验中,利用Excel软件处理实验数据,可减轻学生繁杂的数据处理负担,同时提高了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6 利用网络 开展研究性学习
篇5
论文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而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又决定了信息技术在地理学科教学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所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就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把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各种技术手段较完美、较理想地融合到课程之中,,是我国面向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达到某种教学目的或取得某种教学效果,往往将多种教学方法、策略结合在一起,加以综合运用,如果这种运用方式趋于相对稳定,这就变成一种模式。换句话说,两种以上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稳定结合,我们就称之为教学模式。对于地理学科而言,我们就应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去建构既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又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所以模式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以下是本人结合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和环境下的地理教学模式的初步摸索,以供大家参考。
一、讲授演示型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除了利用传统教学模式外,还可以借助计算机多媒体进行讲授和演示课程内容,是目前我们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方式。它的基本要求为:备课时,教师研究教学内容,利用现有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者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结合教学内容制作出来的演示文稿和多媒体课件;也可直接从网上或者地理课程资源库中下载合适的课件。课堂上,教师利用备课制作的课件创造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演示课件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
例如,学习《地球的运动》一课时,为学生创设这样一种情境:伴随着动听的音乐,一颗蓝色的星球由远及近向我们“走”’来,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目光。随着一幅幅动画的展开,地轴倾斜的方向和角度、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使长短的变化,这些教学中的难点内容,无需教师费口舌,就都非常清楚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诸如地震火山的发生、褶皱断层的形成、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等教学难点。利用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地突破。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想像、记忆、思维等能力。这种模式的教学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适合教师向学生传授系统性的地理知识,如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天气系统﹑气候的类型﹑地壳运动等;通过课件演示,再与讲授相结合,再现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及规律,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二、探究发现型教学模式
探究发现型教学模式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支撑的校园局域网和国际互联网,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学习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任务驱动下学生们相互协作,收集信息、交流讨论、总结归纳,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创新能力。它的基本要求为:备课时,首先教师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将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或网页;然后教师向学生呈现教学资源并提出任务,让学生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自主探究,也可团结协作;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而教师从主机上观察(或课堂巡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如通过观察学生单机上的电脑屏幕画面及声音,也可以对指定组或全班学生的微机上进行轮流观察﹑发现问题﹑及时辅导;再利用计算机进行及时反馈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进行观察和辅导;,对完成任务的情况应及时纠正和肯定,然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总结教学任务。
这种形式的教学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情感态度,适合于主题性的地理知识教学,如宇宙中的地球、大气环境保护、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城市化特点、商业网点的分布、土地利用类型等。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有很大作用。
三、讨论研究型教学模式
讨论研究型模式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从中获取知识的过程。传统的讨论型模式往往受课时的限制,有时正讨论到,就下课了,一些话题的讨论常难以深入进行。但应用信息技术就不同了,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登陆校园网,将在课堂上讨论余兴未了的问题,在学校的 BBS上尽情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有目的地引导讨论向深层次发展,使校园BBS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在校园BBS上,不同观点、不同年级的学生都可以就某个问题发表意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样的学习气氛,能极大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效。
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是:一般由教师组织引导,提出问题,在一段时间内,师生利用网络上的交流工具,如电子布告牌(BBS)、在线聊天系统(CHAT)等,利用节假日或者特定时间,实现在线讨论或离线讨论。这种模式适合于观念性的地理知识教学,如引人注意的地球温室效应的利弊、沙尘暴的利弊、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环境人口等问题,学生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并针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论,每个人的发言或评论都及时地被所有参与讨论的学习者所看到。
四、小组协作型教学模式
小组协作型模式是指利用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学生针对某一学习内容彼此合作,以达到学习、掌握该教学内容的过程。它的基本要求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5人以上)利用网络资源收集相关信息,并制作成演示文稿,在课上分小组汇报、讨论。它适用于探究任务比较大,信息容量较大的内容。学生可以在课下上网查找资料,也可以在网络教室中进行教学,汇报时用一台计算机和大屏幕。在教学中,教师布置的探究任务不要过大,应以围绕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主;教师要提醒学生网络操作的注意事项,要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和有效合作。
如学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师生共同拟出学习提纲,分小组选择专题。小组内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本专题的信息查找、资料整理,最后制成PowerPoint幻灯片,派代表上台交流本组的研究成果。此举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在网上查找收集图片、文字资料、音乐,极大的丰富了教材内容。通过个体读、看、听、说、做,通过群体讨论、交流,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效果,而且不同的认知水平、不同的观点、视野在此碰撞,会擦出智慧的火花,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对教学模式的选择,应视教学内容、学生水平而定。一般来说,对教材有一定难度、而学生的认知水平又难以达到其它模式学习要求的情况时,一般多采用讲授演示型模式。对学生能够通过自学和协作学习获得知识的,多采用探索发现型模式和小组协作型模式。为深化学生对某个问题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环境观、人口观、资源观、价值观,多采用讨论型模式。探索型模式和讨论型模式在实际运作中,已超出了课堂的范围。
随着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和的深入开展,地理教学模式必定会超越课堂的局限,未来远程式教育、开放式教育都会成为地理教学的新模式。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创新型人才,作为教育工作者仍然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发展;发展策略
1 “智慧城市”提出
上个世纪末,美国副总统戈尔首先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1]。所谓数字地球,就是利用现代化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的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科学、合理、有效的整合城市各项要素,进而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支持。到了2008年。IBM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并与2009年公布了“智慧城市”的相关概念,分别从智能化、互联化和感知化对智慧城市进行了具体阐述[2]。到2010年,我国许多大城市逐步加入了“智慧城市”发展的行列,北京、上海、无锡、郑州等,成为我国第一批发展“智慧城市”的城市。
2 “智慧城市”对城市发展的意义
经济风暴过后,各行各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浪潮,如何实现城市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城市发展战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3]。“智慧城市”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并以高速发达的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城市发展战略,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有以下点:
2.1 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调整和变化,我国城市也需要及时调整发展方式,未来,以智能化、创新化的发展思路将引领各大城市新一轮的发展。建设“智慧城市”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城市中各种信息的互通以及无缝对接,进而实现对城市的控制、管理和决策,这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构建智慧城市,利用高速发展的物联网技术以及智能化信息技术来改造城市的各项设施以及城市功能,推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智能化管理,对于提高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2.2 增强科技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现代化企业发展的基础就是科技,科技的创新则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只有占据科技创新优势,才能掌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才能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金融风暴之后,各国为了快速实现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争先抢占科技的领头人,极大的促进了科技的创新和进步。智慧城市的提出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新一轮物联网技术以及智能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创新,造就了大量的新兴产业以及科技技术的提高,科技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2.3 进一步完善了城市服务功能
创建“智慧城市”,就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网络体系与城市各实体经济的物联网,包括城市交通、商业、物流、通讯、能源等都要实现智能化,这对于城市基础设、公共服务以及城市管理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智慧城市”可以实现城市整体的规划与管理,对于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提高和完善有重要的意义。
3 “智慧城市”设计与发展策略
3.1 以创新为先导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在此背景下,创新已成为城市间竞争的重要因素,也将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动力。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城市中心的发展逐步转向以知识为主的聚集空间,在大部分城市中心都建立了以高校、科研、企业以及政府机构为创新主体的创新体系,科技已经成为城市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
要构建“智慧城市”,首先要为知识创新提供一个广阔的智慧平台。这个智慧平台是一个开放性平台,要面向全社会,作为创新活动的基础,服务于创新活动。作为政府,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为创新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源配置,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基础,构建知识创新体制,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和知识创新,促进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4]。
3.2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人才已成为二十一世界的第一生产力,发展智慧城市离不开人才[4]。在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下,政府管理的基础是人才和科技,人才是基础,科技是支柱,因此,要发展智慧城市,必须加大人才开发力度,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上必须有突破、有创新,用新时代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思路去培养人才,开发人才,使用人才[5]。构建智慧城市是需要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之上的,缺乏人才是无法实现智慧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因此,要想构建智慧城市,就必须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建设。
3.3 加快智慧产业的发展
智慧城市是需要一整条高度发达的产业链支撑的,其中包括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技术、新材料等,这就为城市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商机,因此,在构建智慧城市的同时,必须做出本城市的发展战略,让本市的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积极的参与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来,真正成为智慧城市技术的提供者和利益的受益者。作为政府,必须制定出本城市产业的发展战略,将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高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科技的发展,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
3.4 以人为本
智慧城市的核心思想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灵活、便捷、安全、舒适、参与性强、高质量生活、低污染、低能耗的智慧型城市生活,充分体现了人性化设计理念,因此,在构建智慧城市时一定要以人为根本出发点,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6]。智慧城市不仅要实现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智慧电力等各项城市功能的智能化,更要融入低碳环保绿色的生活新理念,为人们建设一个真正和谐、真正高质量城市环境的同时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结语
总之,智慧城市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智慧城市在实现智能化的同时,也要融入更多的城市文化,展现城市独有的人文特色,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锐捷网络为智慧城市建设提速[J]. 电子政务. 2011(07)
[2] 天雨. 上海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J]. 中国新通信. 2011(18)
[3] 刘月君. 切实做好城建档案价值鉴定工作[J]. 兰台世界. 2012(12)
篇7
关键词:城市城市文化文化营销核心竞争力
城市之间的竞争,既是经济的竞争,又是文化的竞争。城市文化是城市现代化的根基,是城市的旗帜所在。无论是塑造城市灵魂,培植城市竞争力,培育城市的个性,还是塑造城市形象,都需要先进的城市文化做指导。城市营销,不仅要以战略的眼光凝练出独具魅力的城市文化,还需要适应时展的特征,以深邃的观念赋予城市文化生生不息的哲学内涵。
城市文化体系
城市文化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价值观念、城市精神、行为规范等精神财富的总和。从文化的载体来看,城市文化体系构成如下:
(一)人脑和文字为载体的理念文化
理念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核心价值观、城市精神、城市本质内涵的高度浓缩和概括。所谓主流理念文化,就是在一个城市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被城市政府倡导的文化。由于理念文化的载体是文字和人的大脑,所以我们可以从一个城市的文件、主要媒体的标语、口号中发现这个城市的主流文化。非主流的文化在常态下往往表现为一个具有这个城市特色的民间文化。在现代多元文化中,非主流与主流的文化,并不一定是对抗的关系,往往是一种互补的关系。
(二)以组织制度为载体的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也可称为制度文化,是城市理念文化的社会表现。因为人的行为必须在特定的社会组织和特定的制度约束中才能表现出来,所以组织制度是行为文化的载体。一个城市的行为文化具体地表现为城市的市民的素质、品位、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城市的民风、诚信、私人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由于组织制度存在的多样性,也决定了行为文化的多样性。在现代社会中,存在着政府组织、企业组织和民间组织,这些组织通常是以正式制度形式存在,其中同时又存在非正式制度。由此决定了行为文化既有以政府组织为载体的具有政治色彩的行为文化,以企业为载体的商业文化和以民间组织为载体的民间文化,又有隐藏在这些组织背后的非正式组织的生活行为文化。
(三)产业和产品为载体的商业文化
由于商业文化是文化与物质产品的结合,所以在不同的产业中不仅携带着不同文化,而且携带的文化含量也不同。由于各产业在不同城市的发展程度的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城市,城市文化含量也不同,由此决定城市文化的经营空间也不同。
(四)建筑为载体的人文景观文化
城市建筑作为城市形象视觉系统,在展现城市文化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城市经营中,城市经营者应懂得如何利用城市建筑语言展现城市独特的文化个性和独有的魅力。
(五)环境为载体的自然景观文化
由特定自然环境形成城市自然景观文化,对一个城市的文化风格具有直接和间接两方面的影响。所谓直接的影响是指由特定的地貌、地理、气候形成独特自然景观文化资源对整个城市文化资源存量和文化风格的影响。
城市文化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一)城市文化对人才具有吸引力
当今,人力资源正在逐步取代自然资源而成为影响竞争优势的要素条件,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高级人才的吸引力。一个在文化上开放、兼容、重视效率、提倡良性竞争的城市,无疑在大环境上更有利于事业的发展。先进的城市文化通过对人才的吸引,能对城市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城市文化具有促进创新的作用
创新是差异化优势的来源,创新的主体虽然是企业,但是影响创新能力的观念、思维习惯和教育水平都是和城市文化分不开的,事实上创新精神本身就是城市文化的一个内容。城市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城市形成无形的约束与支柱。一个好的文化氛围确立后,它所带来的是群体的智慧、协作的精神、新鲜的活力,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企业创新、进步的精神动力,从而带来城市的发展,城市竞争力的提高。
(三)城市文化影响投资
城市文化是企业投资决策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变量。城市文化的开放性、兼容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跨国公司本地化的压力,节省跨国公司的管理成本。吸引投资的多少决定城市资本力的高低,从而影响城市在竞争中的地位。
(四)城市文化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无形资本
城市的内部资源往往分为实物资源、人力资源和无形资源。其中无形资源包括城市政府的信誉、城市品牌、城市文化、公众的认同等等。城市的竞争对手可以很快拥有实物和人力资源,但长期形成的无形资源优势,却是难以超越。
(五)城市文化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文化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从经济价值来看,城市文化及文化力是推动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从社会价值来看,城市文化是促进市民提高自身素质,建设文明城市的内部动力;从生态效益来看,城市文化和城市观念对城市生态环境有深刻的影响。
城市文化经营的设计
(一)打造具有个性的城市文化理念
以理念创新,打造城市文化核心竞争力。有竞争力的城市必须具有有竞争力的文化。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城市经营的发展,中国城市经营者越来越认识到城市的文化理念定位和创新在城市经营中的作用。山水城市、生态城市、花园城市、商贸城市、文化城市等以理念创新塑造城市品牌的概念层出不穷。城市经营中,必须在城市产业、城市文化特征、城市风格类型等问题上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位,在未来的世界城市之林中,城市将以什么形象出现,这是城市文化经营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在城市理念文化的具体设计中应把握以下两点:
一是要做到把城市核心理念当成丰富城市文化内涵的核心要素来看待。目前中国城市经营中,往往把城市的理念文化当作赶时髦的城市名称来看待,在这种认识下,提出的城市文化理念缺乏深度和内涵,缺乏创新和个性,没有真正表达出城市内在的特质。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提出要建山水城、花园城。创新的和有价值的理念文化,它既包含着一个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更是这个城市经济、社会与自然等多方位文化信息的浓缩和提升。
二是要做到把城市的理念文化当成价值高度浓缩的原价值来看待。高度浓缩价值的理念文化来自高密度创新型的精神劳动。理念文化的这种特性,是理念文化设计成为文化体系设计中所需要创新性最强、知识密度和跨度最大、难度最高的设计。城市文化理念的设计必须在经过广泛的深入调查和充分认证的基础上进行,此任务可以由专业化著名的咨询公司承担,应避免仅仅成了领导的设计或常委会讨论式的设计。
(二)进行充满创新活力的制度设计
独特的理念文化是一个城市文化的灵魂所在。但是如果理念文化不能转化为充满活力的行为文化,理念创新不能变成行动的创新,理念文化也就会失去其应有的价值。所以,要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就有一个在理念文化的指导下,如何进行城市行为文化建设的问题。不可否认,文化艺术、教育宣传确实是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然而,推动行为文化建设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杠杆是制度的设计和建设。
新制度理论告诉我们,人的社会存在就是在特定组织制度约束下的存在。当我们发现在一个社会中,存在着有损社会文化和精神健康发展的不良行为时,决不能简单地认为这是一个个体的认识问题,或是教育失败的问题。从制度理论来看,这是一个制度缺陷问题。要从根本上纠正这种不良的行为文化,就应当从解决制度的缺陷着手。在城市文化经营中,不仅要利用传统的教育、文化活动这只有形之手,更要利用制度这只无形之手来推动行为文化的创新设计,以形成城市文化竞争力源头之水。
(三)在系统整合中塑造城市魅力
从城市文化内涵中,可以发现城市文化是系统整合的存在。成功的城市文化设计,应当是在充分展现城市文化内容多样性的同时,又不失文化整体中所要表达的传神的内在魅力和无形的吸引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文化的竞争力,就是一个城市的文化为这个城市所增添的内涵的魅力和吸引力。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这种魅力和吸引力,不仅会使生活在这个城市人爱这个城市,为城市的发展而努力,而且吸引更多的人来这个城市。这样文化的魅力就会变成吸引经济发展要素的生产力,变成这个城市财富的一部分。
但是要达到这样一种效果,不仅要有一个具有内在魅力的城市理念的设计,更需要有一个如何充分利用多样性文化载体将这种理念内涵变成人们容易接受的传神的信息的设计。城市经营中,要使城市文化得到传神的表现,文化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要实现行为文化、人文景观文化、自然景观文化三个系统文化的统一。三者之间要在相互辉映中实现所要表达内容的聚焦,在聚焦中实现文化理念传神的表现。要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就必须走出传统的城市规划的路子,使城市建筑和城市景观的设计,既不能成为表现领导偏好的设计,也不能成为单纯的设计者个人技术和艺术才能展现的设计,而应当是在市民参与的基础上有各方面专家参加的综合设计。城市的建筑语言不能成为简单的建筑美学的符号,而应当是展现城市特有理念的符号。第二,物质与精神两元相统一。就是要在城市文化设计中,实现公共文化产品形成的外溢资产与产业文化系统产出的私人产品之间的良性互动。城市文化设计在考虑如何利用公共文化的魅力提高城市吸引力的同时,还要考虑如何推动产业文化的发展,实现城市文化产品的输出,提高城市的辐射力。
(四)形成城市文化品牌的聚焦经营
如何在城市文化设计的指导下,创造性地进行城市文化增值经营,是城市经营亟需解决的问题。城市文化经营所面临的任务,就是要通过城市文化经营,将城市像品牌产品一样营销出去。城市文化经营归根到底是如何将城市文化的传神魅力变成城市品牌和城市竞争力。
所谓城市文化聚焦经营,就是选定最能表示城市内涵和传神魅力的文化标识作为核心,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各种文化载体和多种媒体手段,使整个城市最有效的文化信息不断在城市文化标识上积聚,使城市文化标识在高度聚焦中闪光发亮,成为看得见、感受到的城市魅力和城市竞争力。城市文化的聚焦经营,要求找出城市文化的核心内涵,以文化创新设计为手段,有重点、有目标的进行全方位的有效经营;在城市的文化经营的过程中要求保持在空间上聚焦、在时间上连续;城市的文化经营要求在明确的城市文化标识的前提下进行,以形成城市文化经营的聚焦效应。
参考文献:
1.顾朝林等.中国城市地理[M].商务印书馆,1999
2.陈立旭.市场逻辑与文化发展[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3.康少邦,张宁等编译.城市社会学[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
篇8
关键词市场营销城市营销定位品牌
菲利蒲·科特勒教授在定义国家营销时指出:“谋求国家财富增长时可以采用战略管理的方法,对某个国家的起始条件、优势、劣势、主要机遇、威胁进行正确的评估,而后找到其经济的增长和发展的最可靠的途径”。由此可以给城市营销进行定义,运用市场营销的理论,对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工业、农业等诸多要素进行合理的策划与整合,以求找到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增加城市财富及知名度,提高城市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最佳发展道路的一门科学。
1第一步:城市调研
像产品研发前要进行市场调研,以确定产品的目标顾客群和主要利益诉求点一样,进行城市营销前也必须弄清楚几个重要问题:
(1)为什么要进行城市营销?有竞争就需要有营销,企业营销是为了卖产品或服务来获取利润来维持组织的发展和壮大,而城市营销是为了获取城市发展的更多资源如政策、资金、技术、人员等。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营销是城市获取资源赢得竞争的唯一手段,只有把城市卖出去,才能得到城市的资源消费。
(2)把城市营销给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个城市应该营销给全世界,包括企业和个人,但是首先应该营销给本地的企业和个人,充分运用各种营销手段来吸引他们到城市来投资。通过城市形象的广泛宣传,城市文化的塑造,城市品牌的提炼,把城市推向市场,“卖”给企业和相关的利益组织。
(3)城市营销什么?城市营销的主题是环境,既有硬环境,包括道路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也有软环境,包括如城市政府的廉洁程度、办事效率、社会治安等。
城市营销的目的是获得资源,无外乎三种方式:一是消费,二是投资,三是出口,就城市消费和城市投资两点来说都离不开城市环境的优化,所以必须经营好城市的环境。
(4)谁来做城市营销?城市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居民是城市价值的设计者和推广者,共同构成了城市营销的主体。这些不同的主体中城市政府处于主导地位“既是城市营销活动的组织者、指挥者,又是城市公共利益的维护者和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兼有营销者身份的城市经营者,担负着推动城市营销的任务,具体表现为城市政府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为社会组织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为居民提供一个优质的居住生活环境”。
2第二步:城市的定位
营销大师阿尔·里斯影响业界的《定位》同样适用于城市营销:“城市定位就是从功能和文化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融合城市的资源优势和历史文化的精神从而形成易于被公众接受的城市独有的特色和个性”。一个城市如果找不准自己的独特的特征,无法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那就只剩衰落的命运了。怎样才能让城市在你的目标受众心目中占据一个独一无二的位置?根据波特教授的SWOT理论进行差异化的分析,首先,必须考虑城市的资源优势在哪里,和其他相同性质的城市比较,竞争优势在哪里?其次,要考虑公众对定位的认同;第三,根据投资者的需求(现实的和潜在的)来确定城市的定位,用差异化的方式塑造一个清晰鲜明的城市形象,以此为依据深入挖掘城市的“卖点”来向企业和个人营销。
香港,依据其新颖的旅游景点、令人称赞的服务质量、方便快捷的交通和通讯、无可挑剔的上乘旅游设施,采纳了众多商界经营和世界一流的咨询机构后,将香港定位于“购物天堂”和“亚洲的国际都会”。北京,借助2008奥运会的机遇改变过去作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老的城市定位,通过将首钢等一批大企业的外迁来逐渐淡化北京经济中心的定位,而是代之以一座融合了古老文化与现代气息的、人文的、科技的、绿色的——新京城。青岛,因为其众多知名大企业如海尔、海信、澳柯玛、青岛啤酒的优势,实施大企业立市的方针,同时青岛的旅游业也久负盛名,再加上啤酒节、海洋节等等人气兴旺的特殊文化节日的举办,使青岛定位于工业和旅游之城。东莞,则是依据其临近港台的地缘优势,积极吸引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政府出地,充分利用港台资金,四川、湖南等省廉价而丰富的劳动力来发展加工工业。所以,东莞城市定位于加工“工厂”的地位。
3第三步:城市品牌建立
相同品质的产品,为何知名品牌在价格高的条件下仍然比一般品牌、无品牌的产品卖得好呢?因为名牌产品有高知名度、高美誉度、高忠诚度,并赢得了一批忠实的顾客青睐,并不停地以手中的货币投赞成票。同样的道理,城市也必须打造自己的品牌,并通过品牌的核心价值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有效的区隔,形成名品效应,从而为城市的发展赢得更多的优质资源。城市品牌的建立也在是城市现有资源优势上的,认清城市品牌的核心价值并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城市品牌的核心价值代表产品或服务带给受众是最大和最根本的利益,对于目标受众而言包含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对投资者则意味着投资的最大回报。品牌的核心价值是一个城市的灵魂,环境、资源、文化、历史、经济和人本身都构成和觉得一个城市品牌价值的要素,这些要素结合起来最终决定了品牌的本质。那么,如何建立城市品牌?
(1)运用国家政策。政治决定着经济的发展方向,起统帅作用。“政治”的英文解释是政策、权利,因此,在城市营销的过程中也必须运用“政治”这一经济发展的杠杆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2)系统策划的原理。在这一原理当中,无疑政府的作用是巨大的,既是策划者又是组织实施者。城市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大系统,自由各个方面统筹兼顾,相互协调、平衡发展,才能使城市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并实现城市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而城市营销中的一系列策划活动政府都是主角,如北京为2008奥运会所策划的吉祥物,合作伙伴名单公布、纪念邮票发行,以及万人签名长跑迎奥运等一系列系统的策划,一环扣一环,无不是谨然有序,从而在将奥运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的向前推进,也为北京做了一次又一次高水平的城市营销。
(3)产业集群原理。工业有聚集的特点,同一产业链上的企业聚集将带来成本的降低,产品上市时间的缩短,提高该产业链条上的整体竞争力。因此,城市都应该有自己的主导产业,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在给城市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时,必须立足于城市的资源特征,如本市的优势、长处、个性,又要有超前的眼光,使自己的城市迅速形成核心竞争力。如苏州的IT产业、宁波的服装业、温州的制鞋业等等都是进行高度专业化的分工协作,依托国内的资源优势,面向国际市场,是城市形成很强的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城市各界都需要树立城市营销意识,运用市场营销的理论,以城市顾客为中心,对城市产品进行设计、创造和包装,切实提高每一位城市顾客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篇9
1以往城市营销研究成果
对于城市营销这个课题的研究,许多专家学者都对此做过深入的研究探讨。陈章旺认为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我国城市营销应结合我国国情,转变观念和职能,正确理解城市营销;发掘城市特色。打造城市品牌;准确定位城市,把握城市竞争优势:融入经济区域内发展,锻造城市发展平台;坚持制度的持久性和创新性,促进城市长远发展。我国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历了三个的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之初的个体搞活,造就了“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的阶段;第二阶段是已基本完成的企业搞活,通过国企改革让企业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的阶段;第三阶段就是目前正在进行的城市搞活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目康宇航,王续琨认为城市营销者应在进行营销环境、优势劣势和目标市场分析的基础上,实施以产品、定价、促销为核心的组合营销策略。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以城市的策略性营销来活化经济发展,重建地区基础设施,创造与吸引高素质人才,刺激地区企业组织的扩张与成长,筛选和吸引适合地区特点能与地区相互依存的公司和产业,创造特有的地区魅力及和谐的服务文化并对其进行有效地促销。
杜炳立认为国内城市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建议。城市营销是一种综合的社会管理活动或过程“它通过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治理以及城市形象传播等一系列管理活动实现城市营销的目的,这些活动应以城市营销的立足点为出发点,强调其相互间的协调性,功能发挥的整体性”。城市营销可以为城市带来比较的竞争优势,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王勇,李广斌,钱新强对国内城市经营研究进行了阶段性总结城市管理是作为综合职能的体现,而城市经营是城市经济职能的要求;另外,城市管理着眼于城市内部资源要素的配置,而城市经营则更多地强调城市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整合。
湖南商学院贺康庄教授认为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大小取决于人才竞争力、科技竞争力、资本竞争力、环境竞争力、文化竞争力、政府管理竞争力多种因素,要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竞争力,必须首先转变观念,明确城市营销是实现城市价值整体增值,使文化价值、美学价值、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获得和谐同步地可持续发展。
2我国城市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城市营销理论的误解
城市营销的过程包括城市环境分析、城市战略定位与目标市场确定、城市营销的行动计划制定以及计划的实施与控制。但现实中许多城市把销的部分职能当作营销活动的全部。
2.1.1把城市营销与营销策划等同很多城市都进行了系统的城市建设整体规划,但忽略了营销策划。城市规划主要是进行城市空间、硬件建筑、交通几个方面来设计,而城市策划是在市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城市发展的整体思路、主题、精神设计来策划城市形象的艺术性,城市建设的人文性,城市的个性来满足城市利益主体的需求程度。
2.1.2混淆城市管理与城市经营许多城市政府都认为城市的发展就是将一个城市各方面的内部资源进行有力、有效、有节地配置,发挥城市内部的所有潜力。然事实上,这只是城市管理的职能;要发展好一个城市,还须积极地开发利用城市的外部资源,并将外部资源与内部资源进行有机的结合和有效的整合,才能使得一个城市真正具有自己城市的特色、品格。
2.1.3等同城市营销与城市促销活动不少城市政府的营销的活动大都集中在城市形象的塑造和传播上,普遍的做法是做电视广告,注重CI(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VI(视觉识别系统)的构建,其直接目的是提高城市知名度。没有体现城市形象的独特性,结果是缺乏城市特色、品格,无法有效地提升城市竞争能力,也达不到营销的实际效果预期目的。
2.2政府缺乏城市营销观念管理效能低
我国许多城市政府在城市营销中缺乏准确全面的认识,缺少战略规划和实施模式,实践上表现出活动的盲目与混乱。例如有的城市一会儿说要建成区域商务中心,一会儿又要建成交通枢纽,一会儿要建成文化中心等等。显然,这样的城市政府没有对自身的资源要素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导致其城市定位的随机性与模糊性,不能形成统一的城市形象。缺乏整体配套政策;许多城市用招商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将土地出让成本降得很低,甚至无偿使用上地,浪费土地资源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体现出政府效率与服务功能作用不强。
2.3忽略城市和谐发展。缺乏竞争力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倾向于建设大的经济项目上,对其他普通的、有潜力的项目却束之高阁。使得它们容易忽视一个城市在文化、环境、人才、科技、资本及政府管理等多方面竞争力的培植和提升。长此以往,一个城市难以真正的和谐发展。随着市场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各城市对各种要素的争夺日趋激烈,城市之间的竞争加剧。一个城市不用营销理念来规划城市就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城市发展就将落后。
3城市营销的四个战略
针对以上我国城市营销主要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四个战略;①强力制定城市营销的战略;②精心设计城市营销的策略组合;③大力构建城市营销公共性价值实现机制:④坚决锁定城市特色与优势的发展方向。
3.1强力制定城市营销的战略
3.1.1转变政府观念与职能,增强城市营销意识政府转变观念是城市发展首要问题,城市政府应将以“城市建设为中心”的理念转变为以“城市消费者为中心”营销理念。城市营销是满足消费者对“城市产品’需要的过程。这种需要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需要。政府职能也须相应转变。通过改革促进地方性政府向企业性政府转变,建立政府官员与普通市民之间良性互动的城市营销机制。政府应由城市规划导向转化为城市营销导向,明确城市营销功能的整体性。
3.1.2制定城市营销战略,实现城市营销的系统化和持续化城市营销战略是城市为使自身资源和能力与市场环境相适应,加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而制定的长期性、全局性和方向性的规划。城市营销过程应是一项社会化、科学化和艺术化的系统工程,涉及很多个城市机构与部门,要有效开展城市营销活动,必须制定相应的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城市营销。制定了城市营销战略后,还必须有效的贯彻与执行,并且在执行过程中,还应对城市营销战略进程进行有效监控,定期进行绩效评估,动态地调整城市营销策略,以保证城市营销战略的有效性和目的性。
3.2精心设计城市营销的策略组合
3.2.1坚持制度创新促进城市长远发展对城市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是进行长远规划,保证制度的持久与和连续。同时,还要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城市的快速发展以及综合效益的提高,应当依据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又应当依靠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开拓新兴市场为城市发展提供新机遇与新动力。今天城市竞争日益激烈,各城市更应加大创新力度。在我国城市营销的实际工作中,通常是构建城市营销创新指标体系,营造城市营销创新的环境等途径来加快城市营销创新。城市营销中须坚持城市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环境保护(如历史古迹、文化遗产、自然景观还有留足够的空间发展绿地等);必须综合考虑省、市镇规划相协调、人口因素,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多,还需考虑为老年人提供市政服务设施等问题。
3.2.2科学定位城市功能自然条件、经济实力、主导产业、行政区划、公共政策等因素影响城市功能的定位。考虑这些因素来对城市主导功能和特殊功能进行定位。是城市诸功能中居于突出地位和起主导作用是主导功能。为某个城市所特有的是特殊功能。主导功能和特殊功能影响着城市的其他功能,决定着城市的性质和方向、城市的独特风格及其在城市体系中的地位。
在市场竞争中任何产品和服务都离不开准确而独特的定位,城市也不例外,否则就谈不上城市发展战略。定位既是城市建立品牌的基础,也是城市核心价值的体现。城市定位的实质就是在目标公众的心目中,形成城市独一无二的印象,进而形成城市鲜明的品牌个性。总之,城市要具有独特的核心竞争力,保持持久的生机和活力,必须进行科学的定位,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核心主题。
3.3大力构建城市营销公共性价值实现机制
有效管理城市不仅需要科学的管理机制,也需要构建科学规范的城市营销机制。这一机制核心的价值是实现和发展公共利益。因此,城市政府必须以公共利益作为营销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其制度做出以下两个方面安排。
3.3.1科学理论与方法是城市营销的应以依据随着城市化、市场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城市目益成为复杂、多变的复杂有机体。需要以理性的眼光科学审视与管理。过去城市发展缓慢,结构简单,对外交往有限,城市管理工作并不复杂,凭借经验就可以去管理城市。当代城市管理己进入了科学管理时代。要求城市管理者对城市营销的基本理念和行动策略予以重新审视与考量,在总结城市营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继承与创新,找出适合我国国情与本城城情城市营销战略。
科学地营销城市,城市政府有必要确立科学决策机制。遵循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的原则,构建有效的服务决策体系包括咨询、信息、监控与协调系统,并采用科学的程序即发现问题、确定目标、设计方案、评估方案、抉择方案等一系列程序进行决策。尤其是要进行充分的调查、听证与研究,汲取各相关利益者的合理意见与建议,平衡各方利益才能使城市营销保持健康发展,城市得以可持续发展。
3.3.2以政府营销为导向促进城市营销政府营销的理论和实践在发达国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和实际案例。发达国家所开发、建立起来的政府营销的体制、模式,在建立积极、活跃的政府公众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事实已经证明,有效的政府营销能够增加政府资源,提高政府效率,增进社会的福利。因此,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营销是一种常见现象。不仅如此,关于政府营销的理论也比较成熟。如美国营销学大师菲利普·科特勒在深入研究市场营销的基础上,近年来连续出版了《非营利组织战略营销》、《社会营销》和《国家营销》等公共领域、社会领域服务营销与非营利产品等问题的著作,这些著作对社会管理和公共管理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管理的理念和模式。我国的城市政府应加紧这方面的学习与应用,找出适合本城城情的城市发展战略。
3.4坚决锁定城市特色与优势的发展方向
3.4.1挖掘城市特色,实施城市品牌战略所谓城市品牌战略就是通过品牌管理理论对城市经营活动的概念实现转换、深化的一种创新探索和行为,也就是对城市土地、空间等城市资源进行战略重组,通过商业整合与互动,形成相对统一、符号化的关系模式。成功打造作为城市宝贵资源的城市品牌,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是经营城市的灵魂和城市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可以利用以下途径打造城市品牌:①利用城市环境创新提升城市品牌。城市独特的城市建筑特色、自然景观风貌、浓郁的历史文化特色等都是塑造城市品牌的元素。②利用知名企业品牌缔造城市品牌。如青岛城市品牌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海尔、青岛啤酒、双星、澳柯玛、海信等一批在国内外知名企业品牌。③利用强势产业开发城市品牌。如大连市举办服装节,青岛市举办“啤酒节”来打造城市品牌,提高城市知名度。④利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烘托城市品牌。提高市民素质是创建城市品牌的内在要求和必经之路。
3.4.2锁定城市的优势发展方向城市营销需要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城市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对其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的、独有的、吸引与组合并有效利用自身资源的能力。它是城市保持竞争优势的源泉。在此必须挖掘城市的文化底蕴,形成城市的无形资产,为城市增添灵性、创造性和活力。因此,城市营销必须重视城市自身特有历史文化的保护、合理开发和使用,扩大其知名度,创出有独特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品牌。底蕴丰厚的城市文化能够为城市竞争力增添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
篇10
(郑州大学 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摘 要: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城市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控制和转化资源,创造价值,为其居民提供福利的能力。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可以明确城市分工,提高区域经济的整体协作能力和发展水平,从而正确确定城市的定位和目标,达到城市和地区的长远发展,促进各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和合理分工,找出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本文选用较为成熟的主成分分析法,并构建了代表性指标体系进行相关研究。通过对我省主要城市的城市竞争力进行测算和比较,提出提高各城市竞争力的对策,从而能使核心城市更好发挥集聚与扩散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城市;竞争力;主成份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077-03
1 引言
城市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城市之间的竞争,提升区域的竞争力水平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城市竞争力的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定义种类繁多,一般来说,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城市在其边界范围之内,能够比其他城市创造更多就业以及收入的能力。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城市竞争力的涵义并不相同,不同学者对其概念的界定也有很大差异。总体来说是从收入与就业能力入手,内容主要包括综合利用自身的自然、经济、社会等条件,与别的城市相比较所形成的更强的创造财富的能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能力、以及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对城市竞争力的研究,不仅可以适应当下日益激烈的经济竞争,也是新时期区域以及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战略。
当前对城市竞争力的研究主要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主要方法有: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等,在这三种分析方法中,主成分分析法在城市竞争力分析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也比较成熟,因此本文采取这种较为成熟的方法来研究河南省城市竞争力,并通过筛选,构建了有代表性的指标体系,进而进行城市竞争力研究,并通过比较分析河南省主要城市的竞争力,对河南省主要城市竞争里的定量化水平有了清楚的认识,提出培育和提高河南省主要城市竞争力的对策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使得各主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能更好的发挥集聚-扩散作用,从而提高整个河南省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2 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数据处理
2.1 指标的选取
河南,古代称为“中原”,简称“豫”。地处中国中东部,位于黄河中下游,省会郑州。四周毗邻山西、河北、山东、安徽等省份,是我国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点建设省份。河南省下辖有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等17个省辖市,济源1个省直管县市。
本文选取了河南的17个地级市进行研究。分别是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所具有的代表性,本文重点选取了16个三级指标哟on过来进行城市竞争力评价,这16个选取的指标分为两大类:(1)基础竞争力;(2)核心竞争力。详细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2.2 主成分分析
由于选取的数据的量纲各异,在进行主成份分析之前,一般需要对所分析的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来消除数据因为量纲不同对分析结果造成的影响,本文采用Z值无量纲化方法:
对指标数据进行完无量纲化处理,并进行主成份分析计算,得到河南省各个城市总体指标得分,之后便可以计算出各城市竞争力。本文运用spss软件进行模型的分析计算,选取主成份中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85%的主成份,然后计算这几个主成份所占的指标权重,再进行加总,得出城市竞争力得分。
模型为:
式中:Wi代表第i个主成份的权重,Zij为第j个区域第i个主成份,Vj为j城市的评价得分。
将各城市所选取的指标数据带入模型后,可以得到17个城市竞争力的具体分类:郑州、洛阳、新乡城市综合得分均大于0,根据分类标准属于竞争力较强城市;南阳、开封、鹤壁、信阳、焦作、周口、商丘、驻马店、漯河、濮阳城市综合得分介于0—-0.3之间,根据标准属于竞争力适中城市;许昌、平顶山、安阳、三门峡城市综合得分均小于-0.3,根据分类标准属于竞争力相对较弱城市。在河南省行政区图上将不同竞争里城市用不同颜色标注出来,便可以很直观的看出河南各个主要城市竞争力强弱的分布状况以及规律。如图1:
图1中红色区域为城市竞争力强的三个城市:郑州、洛阳、新乡;黄色为竞争力适中的十个城市:南阳、开封、鹤壁、信阳、焦作、周口、商丘、驻马店、漯河、濮阳;绿色为竞争力比较弱的四个城市:许昌、平顶山、安阳、三门峡。
由图1不难看出:河南主要城市之间竞争力差异较大,各个城市的竞争力得分最高有郑州的2.84,最低为三门峡-0.4;需要注意的是城市竞争力得分出现的负值没有实际意义,只代表城市竞争力相对强弱。
竞争力较强的城市:郑州、洛阳、新乡。其中郑州是河南省省会城市,自古就有“九州心腹,十省通衢”的美誉,京广线,陇海线交汇于郑州,具有贯穿东西南北的铁路交通线,是沟通全国各个地区经济交流的交通枢纽,是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这些优势使得郑州的城市竞争在河南省优势明显。洛阳由于经济基础较好,具有发达的工业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经济总量也在全省处于第二的位置,因此也具有较强的城市竞争力。
竞争力适中的城市整体比较均衡,发展潜力巨大。竞争力适中的10个城市:南阳、开封、鹤壁、信阳、焦作、周口、商丘、驻马店、漯河、濮阳。这10个城市的得分比较集中也比较接近,反应了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第二集团的整体性良好。
竞争力较差的城市为:许昌、平顶山、安阳、三门峡。因为这四个城市人口相对较多,工业基础也较差,地理位置上相对较为封闭,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在基础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两个方面都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反映出城市化的过程中资源往往过于侧重某一方面,城市的发展还没有达到稳态水平,需要注重城市结构的调整,最终实现高水平上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协调互补。
3 政策与建议
各个城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经济发展水平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别,加上各个城市的资源禀赋和环境条件的余,各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会表现出很大差异。从主成分分析结果也可看出,除郑州城市竞争力比较突出外,大部分城市竞争力都不强,这也一定程度反映了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
“中部崛起”是继东南沿海地区率先对外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之后的第四轮冲击波。这给了河南省各城市一个良好的契机,使其能够凭借自身的特点提高自己的实力,但如何运用自身优势来实现综合实力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是河南省各主要城市在发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河南省各主要城市应抓住这次机会,分析自身的优劣势,充分利用资源,使自己真正成为中部发展的中坚力量。为此各城市应:
3.1 坚持快速发展经济水平,提高中心城市竞争力
从整体上看,河南省主要城市的城市竞争力与其经济实力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经济实力越强的城市,其城市竞争力越强。在基础竞争力方面,加快城市化进程,扩大非农人口的绝对数量,加快城市规模建设,扩大城市建成区面积,加快经济发展,使GDP和人均GDP能够保持较高水平。郑州是河南省的省会城市,也是竞争力最强的城市。作为城市竞争力较强的城市,应重点照顾,优先发展,在今后的发展中,郑州应科学规划不举,继续扩大城市规模,加强现代化交通网络建设,扩大国际交流通道,调整产业结构,选择重点产业和领域作为开放的龙头,由国内贸易中心向国际贸易中心转变,进一步强化增长极辐射作用。根据不平衡增长理论,优先投资和发展关联效应最大的产业或有潜力的区域,或通过发展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价格弹性最大的产业,然后逐步扩大对其他相关产业或地区的投资,通过增长极的开发,带动整体区域的发展,从而实现经济在总体上的增长。
3.2 加强联动,进行点轴开发
河南省主要城市的发展状况符合空间一体化过程中前期不平衡发展阶段的特征,而点轴开发是空间一体化过程中前期不平衡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而网络开发是空间一体化过程后期区域开发平衡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3]。河南省作为劳务大省,应积极调动内部劳务流动,将要素合理配置更有效的促进经济发展[4],加快河南省铁路、公路、航空、通信建设,以缩短空间距离并节省时间。竞争力适中的城市需凭借已有发展优势,改变目前的局面,全面提升城市发展的整体实力,力争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副中心,与郑州一起带动河南省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例如:濮阳地区的可以以中原油田为依托,大力建设石油化工基地,发展石油化工产业。开封应依托自身深厚的人文历史资源,大早中国历史文化名称、国际文化旅游城市。
3.3 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众所周知,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第一产业吸收了河南一半以上的劳动力,但单位劳动力创造的产出较少近年来,虽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条件得到了改善,但总体看来,农业基础仍然薄弱,生产效益较低,产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虽然河南工业门类齐全,但第二产业中传统工业比重很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小,大多数企业过渡依靠传统资源禀赋;第三产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现代物流、金融等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发展仍然落后。因此应着手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工业和服务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的缺乏导致各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不力,进而影响城市竞争力,所以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来优化升级产业结构进而提升城市竞争力是一个良好的举措。
参考文献:
(1)马瑞华。城市竞争力理论及其新发展[J]。生产力研究,2006(9)。
(2)郝寿义,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以若干城市为例[J]。经济科学,1998(03)。
- 上一篇:选择网络工程专业的原因
- 下一篇:高效沟通的步骤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