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的盈利模式范文
时间:2023-12-25 17:44: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健康管理的盈利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体检;亚健康人群;健康管理模式
按照人体的健康情况可以把人群分为疾病人群、健康人群、疾病向健康转化过程中的人群,以及健康向疾病转化过程中的人群。目前,医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一般的人体不是健康的,也不是患病的,而是处于这两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这种状态被称为亚健康状态或是第三状态[1]。亚健康状态则是指人体由疾病向健康过渡或是由健康向疾病过渡的一种状态。而体检可以帮助人及早地发现其是否处于亚健康状态,以便于为人提供相关指导,使其及时地对自身健康情况进行把握与管理。
1亚健康人群的具体表现与形成原因
1.1亚健康人群的具体表现心理亚健康的具体表现主要为思绪紊乱、情感障碍、悲观与过度的自我克制等;躯体亚健康的具体表现主要为抵抗力差、无原因的身体虚弱、睡眠质量差、易疲劳、容易感冒、无食欲、胸闷、烦躁,易头痛、头晕,便秘或是口腔溃疡等;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的具体表现一般为对生活、学习与工作等环境的临床高底值状态无法适应,常见的表现为血糖、血压偏高,血脂异常,血钾、血钙偏低等高致病的危险状态,如过度紧张、吸烟或是超重等。
1.2亚健康形成的主要因素亚健康形成的常见因素主要为营养缺乏或是摄入过量导致人的肌体失调;还有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长期睡眠不足、酗酒、吸烟、体力透支过大、缺乏运动、机械化的学习与工作,适应社会的能力低下,身体处于超负荷状态,过度疲劳导致的精力不足,以及生存环境污染,例如放射线、燥音、不良的精神状态、心理因素的刺激,以及空气污染等都会导致人体进入亚健康状态。
2体检在亚健康人群健康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体检是实现健康管理的基础,在亚健康人群健康管理模式中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利用体检加强对人体健康的筛查,并且在体检的过程中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言行进行观察,以获取更多的关于个体的健康信息。然后,根据体检的数据对其进行评估。针对体检者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知识传播,杜绝不科学的保健信息,同时优化管理方法,转变管理实施工作人员的传统观念,使体检在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中发挥作用[2]。
2.1根据体检数据对体检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分析体检者的体检数据,并对各项数据进行评估,对体检者的健康等级做出准确的划分。这是确定体检者是否处于亚健康状态最有价值的依据与手段。管理部门可以将体检者的体检数据,以及所提供的相关肌体信息做出专项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就可以把体检者的健康状态确定为差、中、良、优等具体的级别。如果体检者为亚健康状态,还可以将其划分为重、中、轻几个级别。
根据体检者的这些检测数据与信息,我们就可以对体检者的健康进行评估。这不仅可以对其当前所处的健康状况进行评定,而且可以对其以后健康状况的发展进行评估。
2.2对体检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知识传播根据体检结果,对体检者进行相关的健康知识传播。亚健康的管理首先要从其生活方式上进行改变,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健康知识的传播对于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此外,管理部门还可以通过开展系列的讲座,对其进行过健康保健知识的宣传,在进行讲座的同时还可以为其发放一些保健资料。同时还可以开通专门的服务热线,邀请专家来坐诊,为人们解答疑惑。利用这些方法可以提高亚健康人群对于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为亚健康人群提供更多、更权威、更新的保健知识,能更好地为亚健康人群进行服务。并且把医疗模式从单位扩展到家庭,把医院扩展到各个单位,把单纯的治疗扩大到预防保健。
2.3减少不科学保健信息的传播,为健康管理提供保障人群的亚健康大多属于身心性的。这组要是由于普通人对于健康知识缺乏鉴别力导致的。对此,管理部门要对亚健康人群传播科学的保健信息,杜绝任何不科学的保健信息传递给亚健康人群[3]。同时,要根据亚健康人群的身体条件与爱好,经济条件和时间条件等,调动亚健康人群的积极性,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亚健康人群对影响健康的相关因素提高认识,指导其利用正确的卫生保健技能与知识来解决自身存在的一些健康问题,这是完善亚健康人群中健康管理模式的一个重要手段。
2.4优化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模式管理者要根据亚健康人群的不同需求,分成不同层次和不同形式对其进行指导与管理,把循症理论作为其健康管理的主要依据,提高服务对象的参与性与科学性,从而提高亚健康人群健康管理模式的有效性。
2.5转变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观念亚健康人群的管理工作者要把体检作为管理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切实做好预防工作。管理人员不仅要具有熟练的技能还要具有扎实的保健知识基础,同时,必须具备其他方面的一些相关知识,例如,传播学、心理学、行为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方面的知识,加强对自身优良素质与品质的培养,不断增强自身的责任感,积极开展与亚健康人群管理模式相关的研究与实践[4]。
综上可知,体检在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模式中具有重要作用。根据体检可以对服务对象进行评估,并对亚健康管理模式进行优化,有利于亚健康人群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史惠云.健康体检中亚健康人群健康管理的实施[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11(18):65-66.
[2]邓枢丽,陈润钿,卓金璇.体检中心对亚健康人群实施健康管理的模式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04):907-908.
[3]曹建平.江巧瑜.陈丽君.医院体检中心对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现状与对策[J].医院经济,2008(11):48-49.
篇2
【关键词】网络模式;社区;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688-02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正在加速,2010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有1.69亿,与此同时,与老年病相关的慢性病也呈日益增长的态势,严重威胁老年人的健康。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应积极探索老年慢性病医疗服务,调整服务意识和服务模式,把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健康教育融为一体,对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社区老年慢性病管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老年慢性病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
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病程长、治愈率低,常伴有合并症,给医疗服务工作和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带来了挑战。老年人群的健康状况决定了他们是社区医疗保健服务需求量最高的群体,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呈多样化,目前的社区医疗服务模式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健康需求。因此,以健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为老年慢性病人群提供方便、经济、有效的卫生服务模式已势在必行。
2.网络模式在社区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网络模式可以对社区老人慢性病患者提供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的健康管理,建立起由社区医生、老年人群共同参与的慢病防治体系,有效实现医生、患者在线的互动交流。另外,也利于社区医生统计慢病管理的相关数据,加强社区慢病防治工作。因此,网络模式能为慢性病患者建立一个新型社区卫生服务平台,帮助老年人群更好地关注自身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2.1 有利于社区医务人员更新服务观念和改变服务模式。老年人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人群,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和防控策略,能减少慢性病发病率,降低慢性病危害。社区卫生医务人员应不断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新思路,转变服务观念,改变服务模式,从单纯医疗护理服务向预防为主、促进健康、防治疾病和身心康复转变,从“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转变到“以健康为中心”的卫生观念,最大程度地满足社区内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完善社区医疗服务。
2.2 推行社区医疗保健服务一体化。慢性病对社区老人居民的健康影响日益突出,利用网络技术为社区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提供远程监控并实时诊疗咨询,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逐步建立和完善慢性病监测系统,努力推行预防保健、应急救治与预后康复服务一体化模式,促进老年人的健康,提高他们的生活生命质量,也为社区医疗服务协调发展创造条件。
3.网络模式在社区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社区老年慢性病网络健康管理能提供患者生命体征等基本信息,根据患者的情况为其提供医疗指导,同时也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医疗保健提供所需的数据。
3.1 完善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共享,加强老年慢性病管理。医护人员通过开展健康调查、免费体检、慢性病的普查和治疗、健康宣传等活动,收集和完善社区老年慢性病相关信息,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社区医务人员全面掌握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定期访视检查,指导合理用药,控制病情发展。社区、医院、卫生管理等部门通过信息共享获取健康信息的资料,方便老年人的就诊和医疗管理。随着社区卫生网络逐步建成和完善,社区医生将老年慢性病档案进行归类管理,输入病人或慢性病名称,能立即调出健康档案,了解病史等信息。
3.2 实施健康干预,将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社区医生通过网络管理对老年人群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主动提供医疗和健康干预,在慢性病高发季节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及健康行为指导,提供切实可行的卫生服务,不断促进社区老年人群强化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实现慢性病防治的关口前移,有助于提高慢性病防治和管理水平,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3.3 建立社区家庭监护中心,实现远程治疗和监控。通过网络化管理,在社区卫生站设立医疗信息交互平台,实现社区医生与慢病人群间的互动,改变了传统医患模式,尤其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远程监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建立社区家庭监护中心,通过网络与老年慢病家庭相连通,将远程医疗拓展到家庭,强化了社区保健职能,对慢性患者进行医疗随访和预防保健、健康饮食等方面的咨询,老年患者可以足不出户就享受到医疗服务,提高对慢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与防治。
总之,以个人健康为核心、管理信息为纽带的网络模式在社区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增强患者与社区医务人员的互动,实现疾病的早期检测和预防,降低慢性病患者的治疗成本,体现了信息技术在社区卫生领域的应用,提高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拓展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和信息化建设,有效地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符定莹.《慢性病和社区健康管理》、《现代预防医学》,2009年第36期.
[2] 李红梅.《社区慢性病管理》、《心理医生》,2011年9月第200期.
篇3
【关键词】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糖尿病;护理管理;效果
糖尿病属于内分泌代谢异常疾病[1],在临床中比较普遍,其特征表现为高血糖,因为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而造成的。通常症状可表现为“三多一少”,病情久治不愈很容易造成多系统损害。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患者对糖尿病有关知识不够了解,对疾病失去了信心,对患者的进一步治疗及生存质量有严重影响。现择取2013.08-2014.08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8例糖尿病患者,进一步探析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所起到的作用,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3.08-2014.08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8例糖尿病患者,通过计算机将其随机性分成2组,观察组54例患者中,包括24例女性患者,30例男性患者。年龄范围42-69岁,平均年龄(58.74±4.37)岁。病程时间1-12年,平均病程(6.42±2.01)年。对照组54例患者中,包括26例女性患者,28例男性患者。年龄范围44-71岁,平均年龄(59.65±4.48)岁。病程时间1-10年,平均病程(6.37±2.28)年。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信息不具差异性,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试验可比性显著。
1.2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54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疾病监测、健康教育宣传、心理护理、药物护理等。
1.2.2 观察组
观察组54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开展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入院时,对患者实施糖尿病有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指导,结合患者的文化背景、年龄等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指导方案。指导患者掌握糖尿病的起病原因、症状表现、危险因素以及临床常见的并发症[2]。糖尿病治疗的关键在于控制饮食,护理人员应该指导患者严格控制热量的摄取,可适当的进食一些水果,适当补充一些矿物质、维生素、脂肪以及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为患者讲述坚持规范化药物治疗的必要性、重要性,指导患者服用降糖药物,或是注射胰岛素时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按照患者的耐受力实施个性化运动锻炼方案,指导患者进行有益的运动锻炼。指导患者或其家属熟悉、掌握胰岛素的注射方法和技巧,学会血糖仪的应用方法,让患者学会自我检测血糖。注意预防药物治疗后、、过度控制饮食、运动量超负荷均会导致低血糖的发生。保持积极的心态,全面配合临床治疗、护理工作。
1.3统计学分析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试验数据实施系统化处理,通过均数±平均数( ±s)表示计量数据,运用X2对试验所得计数数据进行检验,运用t对所得计量数据进行检验。当对比差异P
2结果
2.1血糖水平变化
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P
表一两组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变化分析表( ±s)
分组 时间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mmol/L)
观察组
N=54 治疗前
治疗后 9.6±2.2
5.8±1.4 11.3±3.3
7.4±2.0
对照组
N=54 治疗前
治疗后 9.5±2.4
6.3±1.9 11.1±3.4
8.5±3.7
2.2知识掌握及自我管理能力
观察组患者在日常自我管理护理、知识掌握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P
表二两组患者的知识掌握、自我管理能力情况分析表[n(%)]
分组 例数 知识掌握 日常自我管理护理
观察组 54 52(96.30%) 51(94.44%)
对照组 54 41(75.93%) 35(64.81%)
3讨论
糖尿病属于终身性的一种疾病,常常由于血糖水平控制不理想而造成病情反复及临床并发症的产生[3]。除了药物治疗干预外,系统化的健康教育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改善,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逐渐得到了提升,但是仍然有大部分患者严重缺乏糖尿病的基本知识,致使病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全程健康教育应该贯穿于患者入院、住院、出院的整个过程。普及糖尿病有关知识有助于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纠正看待疾病的态度、行为,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发生。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开展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熟悉掌握有关疾病知识后,患者能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至于健康行为模式得到改进,从之前的被动接受逐步变成主动参与。患者能够坚持饮食控制,规律运动、合理应用药物以及定期复查,同时做好血糖水平的监测,进而让病情控制在稳定状态,血糖水平保持在理想水平。
综合上述分析,在糖尿病护理管理工作中开展全程健康教育模式,使血糖水平得到良好的控制,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知识掌握能力,适用于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朱海明,陈春华,王新芳.糖尿病患者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6(9):104-106.
篇4
关键词: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休闲保健产业;效益作用
中图分类号:F840.6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2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社会节奏的加快,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加,人们的休闲保健意识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青睐以休闲和健康为目的的休闲保健产业[1]。休闲保健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的重要生活方式,较好地满足了人们对发展、享受以及更高生活质量追求的需要。
以美容、按摩保健、足浴等行业为代表的休闲保健产业,作为我国的第三产业,近十多年来发展迅速,对于扩大国内就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民众健康水平,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2]。
虽然休闲保健产业近些年来有了飞速的发展,但由于行业进入的专业人员不足、技术、资金等门槛都不高,行业中存在着服务单一、技术含量较低,后续服务能力缺乏等问题,导致产业集中度不高,未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规模经济效益;行业同质化问题严重,难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需求;专业化程度不够,行业内部缺乏能提供“整体休闲健康解决方案”和满足消费者综合休闲健康需求的机构[3]。不能够真正满足消费者健康、保健的需求,导致人们对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满意度不高,消费的热情度降低,障碍了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休闲保健产业需要一种全新的、更适合现代人消费需求的服务理念或模式出现。
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出现为休闲保健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健康管理最早由美国密西根大学Eding tond.W博士在1978年提出[4]。作为一门学科和行业,近20~30年在美国兴起并在西方国家迅速发展完善[5]。健康管理是以维护人的健康为宗旨,通过以对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预测和实施预防为主要任务,强调人性化、个性化、专业化的长期服务[6,7]。它在基于个人健康档案基础上,结合现有的健康服务与技术手段,从生物、心理、社会的角度对个人进行全面的健康保健服务,以达到提高健康素质、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其核心就是以健康维护方法为手段,倡导建立新的管理机制,推行以关怀人,爱护人,激励人和安慰人为主旨的整体健康管理方法,以此提高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8]。健康管理的服务模式符合现在人们的追求生活质量,追求健康的需求,已经逐渐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全民的重视。
把现代健康管理的服务模式运用到休闲保健行业的经营管理中,在坚持休闲行业原有的技术和服务的基础上,通过为顾客建立健康信息,作出相应的健康评估,在此基础上为个人制定个性化的膳食、运动、心理以及养生等方面的指导措施,并长期性进行跟踪指导服务,一方面可以提高服务层次和质量,另一方面可以有针对性对顾客进行保健养生服务,可谓一举两得。
我们在多年创办健康管理专业和对健康管理服务的研究、实践基础上,逐渐凝练出一套较为完整、实用的健康管理理念和运营模式,并在美容养生行业经营中实践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市场效果。
二、研究内容
1.研究对象
选取杭州亚思美容有限公司万象城店作为研究基地,对象为来店消费的顾客群体(女性)。
2.方法
(1)调查方法。采用问卷和现场调查结合的方法。问卷在参考顾客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CSI)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自拟。主要采用李克特量表,分别对5级态度“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或很愿意、愿意、一般、不愿意、不愿意”赋予“5,4,3,2,1”的值(或相反顺序)。让被访者直接在相应位置打勾或划圈。第一阶段调查(2011.8.1-2011.9.30),为期2个月。在此基础上初步进行前期调查,完善调查问卷。第二阶段为正式研究阶段,调查分为2部分:店内原始经营状况调查(实施前)(2012.3.1-2012.5.30),为期3个月;导入健康管理模式后的经营状况(实施后)(2013.3.1-2013.5.30),为期3个月。调查问卷根据顾客自愿的原则进行,若没有完成或遗漏项目的视为无效问卷。实施前调查收到有效问卷158份,实施后调查收到有效问卷195份。
(2)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方法
①设置健康管理管家一职,由1~2名经系统培训的店内的员工担任;其职责主要是利用专业、系统的健康管理服务理念及技术掌握顾客的健康状况、养生需求。
②在保密、自愿的基础上,为顾客建立个人健康信息档案,由健康管家为顾客进行健康评估,并有针对性为顾客制定出一套个性化、可行的营养、运动、心理及养生等方面的养生方案,指导顾客建立科学合理的养生方式,并由健康管家进行跟踪指导;同时养生技师根据评估结果为顾客进行针对性的保健技能服务。
③对员工进行健康管理知识、技能及服务的培训,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保证能够正确地按照健康方案的要求进行规范技术服务。
3.调查内容:分为2部分
(1)总消费人数、总营业额、重复消费人数、重复消费次数等前后对比。
(2)顾客满意度调查前后对比(总体满意度、感知价值、感知质量、顾客抱怨、顾客忠诚度)
三、结果分析
通过对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实施前后经营状况的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在新模式实施后,在3个月的时间内总体消费人数、总体营业额、重复消费人数及重复消费次数指标上分别增加15.6%、46.7%、35.9%、53.2%,显示出新服务模式实施后对店内的经营状况有较大的提升。(见表1)
表1 新服务模式实施前后店内的经营状况的分析
总消费(人) 总营业额(万) 重复消费(人) 重复消费(次)
实施前 512 94.5 131 254
实施后 592 138.6 178 389
针对顾客满意度,我们选用整体服务模式、服务流程、服务技术、养生效果、后期服务等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实施后与实施前进行比较,P≤0.01,具有极显著差异。表明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实施后顾客满意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并且顾客对新服务模式的服务流程、服务技术、服务效果及跟踪服务等方面认可度较高。(见表2)
表2 新服务模式实施前后顾客满意度的分析
顾客满意度
整体服务模式 服务流程 服务技术 养生效果 后期服务
实施前 2.49±0.50 2.53±0.50 2.61±0.50 2.61±0.50 2.70±0.50
实施后 3.71±0.53 3.59±0.53 3.73±0.47 3.73±0.47 3.73±0.51
在对顾客感知价值、感知质量、顾客抱怨和顾客忠诚度的调查中,我们分别选用服务信价比、服务质量满意度、抱怨或投诉意愿、重复消费意愿、介绍他人消费意愿等5方面的指标进行研究。结果:实施后与实施前进行比较,P≤0.01,具有极显著差异。显示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实施后能使顾客感到消费物有所值,并愿意进行重复消费和介绍或带领自己的亲朋好友来店消费;并且和实施前相比,顾客抱怨或投诉也明显减少。表明顾客对此种服务模式有了良好的认可度和接受度。(见表3)
表3 新服务模式实施前后顾客感知价值、质量和忠诚度的分析
感知价值 感知质量 顾客抱怨 顾客忠诚度
服务信价比 服务质量 抱怨或投诉 重复消费 介绍他人
实施前 2.50±0.51 2.53±0.50 3.43±0.52 2.41±0.49 2.25±0.44
实施后 3.70±0.50 3.59±0.53 2.54±0.51 3.26±0.52 3.17±0.56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表明,作为新型的管理和服务模式,健康管理模式对美容店的经营状况及顾客反响都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四、讨论
健康管理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标志着管理激励机制“人本主义”倾向的进一步发展和强化。它不仅强调人的心理因素,而且把全面关怀人的身心健康和机能的正常发展作为目标[6]。虽然健康管理是以医学为基础手段,但其倡导的理念和推行的健康干预措施已超越了医学本身,成为了一种全新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必将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把这种全新的模式运用到休闲保健产业中,能够扩展原有的服务种类,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提升产业的发展品质,既能满足顾客的休闲需求,也能满足他们的健康的需求,将会吸引更多的群体加入消费行列。
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已在国内外的综合性医院、体检中心、健康管理中心付诸实施,对于提升该行业的有效度、信任度,扩大影响力,塑造“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和服务形象,拓展市场份额等起到了重要地推动作用[9]。随着休闲市场的不断发展及健康管理研究的深入,休闲保健产业将能与健康管理的服务理念进行有机结合。社会上的已有少数休闲保健企业有意无意地把一些健康管理的服务手段运用到经营管理中去[10]。因此,从休闲保健的实际出发,以健康管理的服务理念为指导,形成一套完整、实用的运营服务模式是非常必须和必要的,并以此提升休闲保健产业整体发展层次,为产业的发展找出一条可持续增长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覃荣周,王琪林.成都休闲保健服务行业的市场分析.商代现代化.2012,16:106.[2]郝影利.城市化进程中休闲产业的作用[J].企业家天地.2006,2:43
[3]尹涛.现代美容经济发展现状浅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8,(22):211.
[4]Edingtond W,Louis Y, Kull,ctal,Rccent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mangement[J].Health Management Research,2001,76(103):140―147.
[5]Kongstvedt PR. Essentials of managed health care .Gatihesburg Maryland:Aspen publishens,Inc,1997,3-6.
[6]莫建勋,王庆林,向月应,等.基于整体医疗理论的健康管理.医院管理杂志[J].2007,14(4):276-277.
[7]江瑛,胡榕.借鉴美国健康管理理念完善离退休干部保健模式[J].医院管理杂志,2009,16(4):309.
[8]赵春喜.健康管理的现实启示[J].中国改革,2000(5):221.
[9]李瑜,王媛媛.综合性医院体检中心实施健康管理的探讨[J].中华健康管理杂志,2008,2(5):274.
篇5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自我管理;效果;健康行为形成率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3(a)-0125-02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死亡的第一危险因素是高血压[1]。在绝大多数患者中,高血压的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占高血压总数的95%以上[2]。本研究将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与高血压常规护理模式在健康行为形成率及血压控制率等方面作比较,为寻求更有效的社区高血压疾病管理模式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被东莞市虎门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0例,随机分为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65例,实验组)和高血压常规护理组(65例,对照组)两组。选取标准:(1)年龄大于18岁;(2)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定版,第三版)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3)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患者;(4)自愿参加本研究;(5)未参与其他健康小组活动者;(6)研究期间无外出计划。实验组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5例,男34例,女31例,平均年龄(62.69±11.37)岁。对照组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5例,男32人,女33人,平均年龄(62.37±9.7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指标构成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定版,第三版)执行。对照组采用高血压常规护理进行管理;实验组采用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模式进行管理,具体如下:
以“知-信-行”的理念为指导,强调行为改变及患者管理自身健康的责任。通过高血压小组活动为组员进行全面评估,找出健康问题,采取全方位的干预措施,量身定制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采用小组协作及同伴支持教育的方式,每周1次健康小组活动,活动内容包括:(1)高血压基本知识的指导,让患者对高血压病有正确的认识。(2)高血压自我管理技能的指导,指导血压的自我监测、记录方法,学习判断血压控制水平的高低及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方法。(3)药物管理,提高患者的药物依从性及指导患者药物副作用的自我观察方法。(4)指导患者合理健康饮食。(5)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喜好,选择适宜的运动。(6)指导患者负性情绪的控制及情绪放松技巧。通过以上6个方面全面提高患者的高血压防治知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在社区护士的指导下,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学习、互相监督等方式,提高患者的参与性。每次健康活动让小组成员向其他组员介绍高血压自我管理经验体会,互相学习,每人提出一个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的目标,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下次健康活动跟进上周行动计划,小组成员一起帮助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及困难,提出改进措施。
1.3 临床评价指标
(1)血压控制率:血压达到控制标准以下(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通过Excel软件录入整理后使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组间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经干预半年以后,实验组患者血压控制率[41.5%(27/6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血压控制率[23.1%(1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在健康行为形成率方面,定期监测血压、定期运动、遵医嘱治疗方面实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但是在健康饮食方面两组患者均无明显改善,见表2。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需要终身治疗及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规范化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慢性病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社区医护人员不足,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数量巨大,所以促进患者积极进行自我管理显得更加重要。自我管理是指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患者承担一些预防性和(或)治疗性的健康活动,它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健康行为[3]。同时,小组成员之间的健康教育为常规健康教育提供了一个低成本、灵活的补充途径,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教育使得患者既可接受别人的支持,也可把自己的经验与其他小组成员分享,为他人提供健康支持[4],同时增强小组成员战胜疾病、与疾病共融的信心。近几年国内外均有学者将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应用到慢性病自我管理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5]。本研究显示:自我管理小组患者血压控制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健康行为形成率方面:定期监测血压、定期运动、遵医嘱治疗方面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患者明显高于常规护理小组患者,但是在健康饮食方面两组患者均无明显差异。
产生这个结果的可能原因分析如下:(1)同伴教育者的可信度和模范作用是影响同伴教育对象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6]。小组成员来自于同一地区,年龄、教育背景及生活习惯类似,彼此之间本来已经存在信任基础,所以小组成员之间健康观念更容易传递、接受。(2)小组成员在参加活动期间一起制定运动计划,小组成员能够经常一起参加运动,达到互相鼓励、互相监督的效果,促使健康行为的形成。(3)小组成员之间会互相对比各自的血压控制情况,血压控制良好的成员会鼓励血压控制尚不理想的成员,形成互相鼓励、互相帮助的氛围。(4)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每次小组活动时小组成员都会彼此之间测量血压,有助于形成定期检测血压的习惯。小组活动针对患者存在的各种不合理的生活方式进行全方位干预,从而达到“知-信-行”的效果。同时,在此研究中也发现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健康饮食的习惯并没有明显的改善,其可能原因分析如下:(1)饮食习惯是长期形成的,不容易轻易改变;(2)小组成员之间饮食习惯相似,没有互相促进的作用;(3)医护人员欠缺指导健康饮食的技巧。
综上所述,与高血压常规护理比较,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方面有更好的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对促进高血压疾病的防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提高健康饮食习惯形成率方面,医护人员要进一步学习,提升技巧,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与营养师配合开展健康活动,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He J,Gu D,Wu X,et al. Major causes of death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 N Engl J Med,2005,353(11):1124-1134.
[2] 叶任高. 内科学[M]. 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8.
[3] Kate R,Lorig,David S,et al. Evidence suggesting that a chronic disease self-management program can improve health status while reducing hospitalization:A randomized trial[J]. Medical Care,1999,37(1):5-14.
[4] Heisler M. Different models to mobilize peer support to improve diabetes self-management and clinical outcomes:evidence,logistics,evaluation considerations and needs for future research[J]. Fam Pract,2010,27(1):23-32.
[5] 万巧琴. 同伴教育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效果的研究[D]. 北京:北京大学硕士论文,2007.
篇6
我们认为,首先,互联网医疗的最佳商业模式应该具备我们所说的“四句真经”特征:(1)人性刚需是盈利基础;(2)数据决定发展空间;(3)社群带来流量沉淀;(4)整合线下服务链是竞争壁垒。基于此,进一步,我们看好专业医疗移动互联硬件、医患互动软件,不看好当前绝大多数智能手环等穿戴设备、泛健康管理软件。
其次,互联网商业模式存在于就医全流程的各主体诉求之中,主要包括患者、医生、医院、药企、险企5大角色,越刚性的需求,越容易产生合理商业模式。
第三,在盈利空间方面,向药企收费的模式是目前中国空间最大的收费模式:2014年估计为37.1亿元,2020年预计将达到558.7亿元
第四,在切入点方案选择方面,我们认为以软件形式还是硬件形式切入互联网医疗并不重要。
互联网医疗的商业模式核心是服务3个主体:患者、医生、医院,并且通过形成产业链条闭环,向5个对象:药企、商业保险机构、医生、患者、 医院收费。当然,海外模式中还有一些在中国不很适用的收费主体,比如向企业雇主收费,因为雇主承担了一定员工医疗保健费用,因此有降低费用的诉求。
向患者收费:市场空间大,盈利模式多样,创新点多
向患者收费的商业模式存在的基础是满足消费者刚需。我们已经多次提到,患者的刚需可以从整个就医流程环节拆解,收费的切入点非常多,医疗健康服务的 9大环节,每个环节都存在痛点,都可以作为盈利的突破口。而无论哪种盈利模式,真正解决了患者就医痛点的服务都会获得盈利空间。患者的核心诉求无非是治好 病、省钱、省时、便捷、互动。此外顺人性机制也是我们反复强调的核心点。这两者可以判断向患者收费商业模式的可行性程度。另外,我们认为,在切入方式上, 对于原有就医环节的互联网化改善,胜过对消费者新习惯培养。
对消费者收费的具体收费方式大类上可分为:硬件销售模式和软件服务模式。(1)硬件销售模式已经众所周知,但硬件出售模式在长期发展中可能面临挑 战:渗透率提升后,更新需求非刚性。由于存在其他潜在衍生盈利模式,可以用来补贴硬件,因此可以判定硬件售价在长期应该会持续下降,因此硬件出售更多是体 现出获取用户入口功能,本身的盈利能力在长期会越来越难。但硬件销售本身的市场空间较大,例如血糖仪全球市场空间可达200亿美金,短期内依然可观。 (2)软件服务模式,例如春雨医生等,以基础服务免费(获取流量和粘性),增值服务收费(刚需)的模式进行。(3)社群模式,这部分的收费模式仍在探索之 中,在互联网医疗行业尚不明显,但一定是趋势所在,具体社群商业模式的威力,可以直接参考《罗辑思维》节目的几次重量级实验。
国外案例分析借鉴:Zeo
1.公司简介:Zeo是面向消费者的健康移动应用,通过一个可佩带的硬件,监测心率、饮食、运动、睡眠等生理参数,Zeo提供移动睡眠监测和个性化睡眠指导。
2.主要产品形式和功能:ZEO是一个腕带和头贴,可以通过蓝牙和手机或一个床旁设备相连,记录晚上的睡眠周 期,并给出一个质量评分。用户可以通过监测得分变化或和同年龄组的平均值相比较,对自己的睡眠有一个量化的了解。另外,对于睡眠不好的人,ZEO也提供个 性化的睡眠指导,通过一些测试找到可能的问题。
3.盈利模式:主要是面向消费者的硬件销售和软件服务。Zeo在盈利模式上有两种选择。一是软件即服务(SAAS)――通过用户订阅以及持续性盈收,二是用户购买设备产生利润。但采用第二种模式非常困难,因为公司为其头戴设备开价99 美元,利润率并不特别理想。公司在八年内共融资超过3 千万美元。
4.汲取的经验和教训:
(1)服务是健康管理,非刚需,没有充分利用人性,技术优势无法体现。 Zeo在研发过程中审阅了大量科学研究资料。Zeo的分析数据精准度接近于睡眠实验室的权威数据,而腕部活动记录仪测量得出的数据相对不精准。但是消费者似乎并不关心这些研究结果。这样一来,像FitBit 这样的竞争设备就会做的更好。
(2)佩戴麻烦,逆人性。Zeo所强调的产品价值是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个人网上睡眠指导。但消费者需要登录它的网站,输入更多的关于自己睡眠以及其他变量的信息。每晚戴着特制头带睡觉也很不方便,用户反而会产生不适感。
(3)不能忽视艺术和用户体验的重要性。通过数据视觉化促进行为变革很好很强大,但它更多是一项艺术,而非科学。这类企业需要更多的艺术家,用户界面设计专家以及心理学家的帮助,而非仅仅是技术突破。
向医生收费:市场空间不大,且盈利模式单一,难以成为主要模式
向医生收费模式存在的基础是满足医生的核心诉求。包括(1)增加合法收入、(2)增加个人的品牌知名度、(3)发表更多论文并评上更高职称以及 (4)减少工作量。同时在整个诊疗环节,医生还存在需要病患准确病情信息、需要辅助决策信息、降低风险、持续跟踪病患(院外)病情并建立个人病历库等需 求。但从刚性程度上来看,仅有第1条需求可能产生盈利模式。
向医生收费的切入点主要包括辅助诊疗以及预约平台,辅助诊疗层面的需求是持续的,基于此的盈利模式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此外,预约平台类服务存在一定的需求,等中国医生多点执业政策进一步明确和放开后,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向医生收费的公司的具体收费方式主要是会员收费。在美国,医生独立执业,问诊相对自由,所以对医生的盈利模式非常多样,客源、诊断、诊后、用药、器械等都可以是盈利的切入点,而中国医疗体系对医生的限制非常多,所以针对医生的盈利模式还是限制在辅助诊断用 药以及医生间交流的层面,而在预约平台上收费的模式目前发展较好,但存在着会受到政府监管的风险,未来发展并不乐观。目前针对医生收费的企业,例如 Epocrates、丁香园、杏树林等,对医生收费都不是其主要的盈利来源,积极开发其他盈利模式是现存公司的普遍特征。总之,针对医生的盈利的创新点较 少,盈利空间也较小。
国外案例分析借鉴:Zocdoc医患对接平台
1.公司简介:初创企业融资“新王”。Zocdoc创立于2007年,是一家线上医生预约平台,服务遍及美国的2000个城市,目前每月要向500万用户提供寻找医生和在线预约的服务。在2014年6月完成的D轮融资中,Zocdoc募集资金超过1.5亿美元,市 场估值超过15亿美元,成为纽约初创企业中名副其实的“新王”。
2.提供的主要服务:Zocdoc提供高效透明的对接平台。基于地理位置,Zocdoc为患者和医生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对接平台,通过Zocdoc网站或是移动客户端软件,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找到附近医生,并查看医生的资质认证,服务点评,空闲时间等信息,并在线与医生预约服务。
3.盈利模式:Zocdoc对患者用户免费,对注册医生则要收取250美元/月的费用,目前有超过530万名医疗从业者在Zocdoc上向患者提供服务。2013年,Zocdoc的在线预约量增长200%,移动端的预约量的增速则达到500%。
4.经验总结:目前还不完全适用于中国,等待多点执业政策进一步明确可有发展空间。除了受到联网技术和移动设备 的支撑,Zocdoc的兴起与美国医疗行业的环境以及供需状况有很大关系。首先,在美国,大多数医生是自由执业,而不是像中国一样从属于医院,医生与患者 是直接对接,而不必通过医院,Zocdoc正是大大提高了这一环节的透明度和效率;其次,比起中国,美国的医疗资源供给相对充足,医生需要Zocdoc这 样一个平台来接收患者资源。基于以上两点,Zocdoc可以以向医生收费的方式持续盈利,并且随着市场份额越来越大,不论是医生还是患者对于平台的粘性也 进一步增强,闭环商业模式逐渐稳固。
向医院收费:市场空间大,盈利空间大,但盈利模式只能满足中短期发展
向医院收费的切入点包括提高医院管理效率以及提高收入。在这两个层面,医院的需求较强,针对此产生的盈利模式都具有较大的盈利空间,但基本上与医疗信息化更相关,而非纯互联网模式。
目前向医院收费的公司盈利模式主要包括三类:一是软件销售以及维护运营收费;二是硬件销售;三是远程监测服务收费。
国外案例分析借鉴:Vocera医院移动通讯,向医院收费
1.主要产品功能:Vocera可帮助大型医院实现快速而有效的通讯。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 问题是如何在医院内部实现快速而有效的通讯,以应对各种紧急突发事件。Vocera可以为医院提供移动的通讯解决方案,其主要产品是一个可以让医护人员戴 在脖子上或别在胸前的设备,可随时收发信息,随时通话并设置提醒,取代了医院过去使用的BP机。
2.Vocera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通过向医院收费实现盈利。2012年Vocera共拥有医院客户875家, 包括大型医院、中小型诊所、手术中心和养老中心等,其中775家在美国本土。公司2012年收入近1亿美金,主要来自向医院的Vocera硬件/软件销售 以及维修服务。公司2012年上市,现市值为3.3亿美金。
3.经验和教训总结:vocera近年收入情况并不乐观,总收入增速大幅下降,净利润亏损显着增加。我们认为这主要原因来自于医疗信息化技术的提 升,大量替代性、低成本解决方案不断产生,因此原有基于通讯技术的产品可能会大面积受到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产品替代,因此医疗新系统企业更多可以向互联网方 向转型。
向药企收费:市场空间大,盈利模式多样
向药企收费的存在基础,是满足药企的营销、研发需求。药品的营销、产品的研发是药企发展的基本需求,而基于此产生的盈利模式市场空间大。向药企收费是目前软件类移动医疗公司最大的盈利来源,无论是针对医生、患者、医院哪个环节的服务,均可以依靠流量和数据采用向药企收费的盈利模式。
目前向药企收费的公司盈利模式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基于流量的广告收费;二是基于数据的精准化推送收费;三是研发数据收费。短期内,广告是向药企收费 的主要盈利模式,而基于数据的精准化营销将在未来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我们认为,向药企收费的公司是目前盈利模式切入点最好的公司,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 该盈利模式均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向药企收费是在产品获得流量以及数据基础上建立的盈利模式,存在一定的壁垒,一旦企业获得了足够的用户及数据,跨越了盈利模式的壁垒,就能在移动医疗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国外案例分析借鉴:Epocrates基于软件的双向服务
1.公司简介:Epocrates于1998年由两个斯坦福学生创建,2011年上市,是全球第一家上市的移动健康公司,2013年1月被美国健康护理技术提供商Athenahealth以近3亿美元的现金收购。
2.主要产品功能:Epocrates拥有美国排名第一的移动药物字典,其的核心服务是通过手机软件向专业医疗从业者提供信息支持,包括药品相关信息,疾病相关信息,医疗实验室诊断信息等,从而帮助医生更准确和高效的为病人提供服务。目前有超过一百四十万的临床医生使用Epocrates的手机软件。
3.主要盈利模式:Epocrates的主要收入来源并不是手机软件销售。2012年,Epocrates收入 1.2亿美元,其中80%来自向药品企业提供市场解决方案(包括60%的广告和20%市场调研服务),剩下20%来自软件销售。基于掌握的医生客户资源和 软件平台的数据资源,Epocrates可以通过DocAlert信息服务向医生传递药品审批、临床试验数据、治疗指南、处方规定变化等简短的信息,并根 据药企的需求进行精准的医生再教育内容投放,已达到精准营销的目的。同时,为药企开展针对特定地区或对象的市场调研也是Epocrates的重要收入来 源。
4.经验教训和结论:Epocrates被主攻EHR的医疗信息化服务公司Athenahealth 收购后,收入下滑,总部裁人,短短几年间,一颗耀眼明星已成明日黄花。互联网医疗的App不再单打独斗,而是委身下嫁给各种HIS,EHR,EMR 系统,将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服务更多地植入“移动化”元素,与传统的医疗信息系统进行深度融合,这很可能是一个未来的重要趋势。
向保险公司收费:市场空间较小,盈利模式单一,处于探索阶段
向保险公司收费的存在基础是能够帮助保险公司实现精准化定价和减少赔付支出。具体操作上的主要切入点来自于移动医疗在慢性病管理上的优势,移动医疗能够对慢性病进行长期监测,提供合理的健康指导,从长期上降低保险公司的赔率,所以衍生出了向保险公司收费的盈利模式。
目前向险企收费的公司盈利模式主要包括硬件销售以及远程监测服务。向保险公司收费的盈利模式来源于美国,美国商业保险发达,市场占比超过50%,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为移动医疗公司开辟了新的市场与盈利模式。而中国商业保险覆盖人群不到2%,市场空间较小,一些公司例如九安医疗、中卫莱康试图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发新的盈利模式,但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我们认为,与保险公司合作的模式值得进一步探索,尤其是能否将移动医疗与社会医疗保险合作,如果能够打通社保市场,移动医疗行业将获得质的突变。
国外案例分析借鉴:WellDoc:向保险公司与企业雇主收费
1.公司简介:WellDoc是一家专注于糖尿病管理的移动医疗公司。WellDoc向用户提供手机APP,并在云端建立糖尿病管理平台,与保险公司合作为用户提供糖尿病管理。医生也可以通过电子病历查看患者的状态。WellDoc通过自身开发的平台和系统帮助用户监测血糖,利用收集到的用户数据和医生建立专门的合作,协助改变用户的生活习惯以达到控制糖尿病的目的。
2.发展历程和现状: 2005年成立,在移动医疗时代到来之前,就已经积累了许多糖尿病管理的经验。2008年6月,在DiabetesTechnology&Therapeutics发表短期临 床试验报告,证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显着降低。2010年10月,软件通过FDA认证。2011年9月在Diabetes Care发表临床试验报告,证明使用移动互联网平台控制血红蛋白水平的显着疗效。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下降差异达到1.2.如果一个糖尿病新药 上市能证明和对照组差异达到0.3,疗效就足够显着。糖尿病管家系统是第一款通过FDA对照试验的APP。2012年8月,和AlereHealth疾病 管理公司合作向300000糖尿病患者提供服务。2012年8月,列入保险公司的报销目录,和处方药物并列。2013年推出了App版本的糖尿病管理软件 BlueStar。这也是美国市场目前唯一一款通过 FDA认 证且需要医生处方使用的糖尿病管理App。这款产品为确诊患有II型糖尿病并需要通过药物控制病情的患者设计,类似于药物治疗。该方案由WellDoc拥 有专利的自动化专家分析系统提供支持,其中包括实时消息,行为指导和疾病教育,推送至患者的移动设备。2014年1月,WellDoc被福布斯评为“美国最有潜力的公司”之一,并获得新一轮来自默克公司全球健康创新基金(MerckGHI)和风险投资公司温德姆(WindhamVenture Partners)2000万美元的投资,至此WellDoc总计投资已经超过5000万美元。
3.主要产品形式和功能:Blue star是一款可以在移动设备上使用的糖尿病管理软件,专为确诊患有II型糖尿病并需要通过药物控制病情的患者设计,类似于药物治疗。患者将他们的药物和 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血糖等数据输入到安装有blue star软件的移动设备中,系统对现有药物剂量、血糖波动情况、每餐碳水化合物摄入情况等数据进行分析后,为患者提供自动实时的虚拟指导,包括提醒相关测试、药物、生活方式的调整及膳食建议。同时,患者的数据会被定期发送到患者的医生那里以帮助填补在复诊间歇中产生的信息差距,并促进疾病管理的讨论。
篇7
关键词:养老地产;经营模式;管理模式;盈利模式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2月5日
一、引言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困扰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数为1.77亿,将近占人口总数的13.26%,并且老年人口数量以3.40%的年均增长率递增,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2.48亿。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以及“421”家庭结构的日益增多,相对单一和落后的养老模式越来越满足不了老年人口的养老需求。养老地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因此,分析及构建适合我国的养老地产经营模式对于促进养老地产更快更好地发展,解决老年住宅需求问题有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养老设施现状及养老地产市场前景
(一)我国养老设施现状。目前,我国的养老模式主要包括家庭养老,养老院、福利院等机构养老模式,但是不论是养老院、福利院等养老机构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还是其提供的床位和接纳的老年人口数量,都远远不能解决庞大的养老需求。我国的老年设施相对单一,大部分是靠政府或社区投资建立的敬老院、福利院等机构,其管理水平很落后、规模小,设施陈旧。我国现有养老院大约42,000多所,另外加上社会兴办的其他老年机构,现在收养的老人总数还不足100万,远不及我国老年人口的1%。一方面从数量上来看,养老机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另一方面从质量条件上来看,设施和简陋、服务水平较差,只能满足老年人基本的生活需求,但是对于精神和医疗服务等特殊需求还无法满足。
(二)我国养老地产市场前景分析。现如今,我国众多家庭已经演变成“421”的家庭模式,即一对青年夫妻要同时赡养四位老人并抚养一个孩子,在现在的社会经济下,子女的负担越来越重,赡养老人力不从心,同时也造成了相当部分的“空巢老人”,无人看护。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满足不了我国的养老需求。
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建设“9064”养老模式结构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即90%的老年人通过居家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社区养老,4%的老年人通过机构养老,这种“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模式建设,表明了政府从强调家庭养老到社会养老的重大转型,因此养老地产有很大的市场潜力。由于养老地产不同于普通商业地产,它的开发要涉及各方主体,包括政府、开发商、保险机构、医疗卫生及其配套服务机构等各方,还需要整合整个产业链的资源,所以运营过程很复杂,而且由于养老地产不只是提供住宅,更注重的是后期配套服务的盈利,所以投资回收期长,投资风险大,再加上我国对于养老地产项目的开发仍处在探索的阶段,并没有形成规范的商业模式,所以养老地产在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综合来看,我国养老地产有很大的发展机遇。
三、国外养老地产经营模式分析
在上世纪中期,西方发达国家相继步入了老龄化社会,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和发展,对养老地产的运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其中最典型的是美国和日本,其养老体系建设已日渐成熟,值得学习借鉴。
(一)美国养老地产经营模式分析。美国施行以机构养老为主,政府立法鼓励并监督的方式。养老机构主要有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种模式,前者主要由政府或宗教机构投资建立;后者多为私人开发商建立。养老住宅的形式主要包括:健康老年人住宅、集合式老年住宅、护理型老年人住宅、综合性住宅社区等。
一方面美国养老地产主要是通过专业的管理咨询公司来实现其融资、运营管理、医疗护理、餐饮等项目。这样就可以解决开发商缺乏运营经验的短处,通过专业的管理公司可以使得后期配套服务做的更加完善,获得更好的入住水平。营利性养老地产大多采用“一次性会费+月服务费”的收益模式,此种盈利模式既可以解决前期资金投入太多的问题,收回部分资金,又可以实现后期连续性的服务收益,可谓是一举两得。
另一方面通过“倒按揭”的运营模式来实现以房养老,从而解决了大量拥有私有住宅的老人的养老问题。“倒按揭”指的是老人可以将房产抵押给保险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然后定期从金融机构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或是接受老年公寓提供的服务,等房主逝世后,其房产出售用于归还贷款。倒按揭的形式有三种,即房产抵押倒按揭形式、商业公司倒按揭形式、政府担保倒按揭的形式。
(二)日本养老地产经营模式分析。日本施行以政府扶持为推动的养老方式,注重以补助扶持的方式来推进养老事业,对于老年住房改扩建给予扶持,发展老年公寓、对老年人实行补助,而且对老年住宅的建设给予财政金融支持,以吸引开发商进入养老地产市场。
日本养老住宅的运营模式大多是出租并收取服务费的形式。盈利模式主要是与消费者签订出租合同后的后续养老服务。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所需的养老服务,然后与经营者签订独立于租房的合同,这样个性化的服务,更能满足消费者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
同时,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增加收益,日本很多养老服务机构实行全国连锁经营的方式。连锁养老机构不仅为常住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还对周围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日托或是短期入住服务,这样就可以利用现有养老设施为更多的老年人提供服务,还能提高收益。
(三)国外成功经验对我国养老地产发展的启示
1、政府支持是开发养老地产的有力保证。在我国福利制度和金融市场较不完善的背景下,养老地产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首先,政府应加快完善建设福利保障制度,增加老年人养老资金来源。其次,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开发商开发养老地产。同时也应该建立监督保障制度,引导养老产业健康发展。
2、施行“倒按揭”养老方式。倒按揭即以房养老,其得以实施的前提条件是老年人有房产,而我国有众多的有房产但收入水平较低的老年人,以房养老正是解决这部分老年人口养老问题的重要方式。目前,我国有关倒按揭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具体实施起来存在一定困难,所以要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为倒按揭养老方式的施行提供保障。
3、通过专业化的管理咨询公司来运营。我国养老地产的开发与运营尚处于尝试探索阶段,开发商缺乏养老地产经营管理相关经验,通过专业管理咨询公司负责养老地产的融资、运营、医疗护理、餐饮等的运作,可以很好地促进养老地产开发项目的实施。同时,实行养老服务机构全国连锁经营的方式,以节约成本,扩大品牌知名度,培养专业管理团队,使综合效益最大化。
四、我国养老地产经营模式构建
(一)我国养老地产管理模式构建。养老地产管理模式主要根据运营主体的不同分为开发与经营管理相结合和开发与经营管理相分离的两种模式。
1、投资开发与后续经营管理相结合的模式
(1)开发商管理模式。开发商管理模式是指养老地产开发完成后,其后期管理与运营由开发商直接负责。这种管理模式下,消费者只需面对单一经营者,有利于沟通和了解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在开发商管理模式下,开发商除了前期的开发建设,还要负责后期的运营管理,所以更适合有物业管理服务优势且社会资源整合力强的开发商。
(2)战略联盟管理模式。战略联盟管理模式是指开发商与提供各方面专业化养老服务的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来共同负责养老地产的日常运营,以此构成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通过这种战略联盟的管理模式,开发商可以和一些竞争力强、品牌知名的机构建立战略联盟关系,从而打造整个服务产业链的品牌影响力,建立住宅和养老服务一体的养老地产。
2、投资开发与后续经营管理分离的模式――专业公司管理模式。投资开发与后期运营管理相分离的模式指开发商只负责前期地产开发,不对后期运营进行直接管理,而是通过引进专业管理公司来负责养老地产的日常运营。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净出租模式。净出租模式指养老地产的开发商将物业租赁给管理公司来运营,开发商通过每年收取固定的租金来获得收益。运营过程中的各种费用和风险等均由运营商承担,运营过程中所获得收益也属于运营商所有。采用这种模式,对开发商来说风险最低,收益也最稳定,但后期运营过程中的附加价值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
(2)委托经营模式。委托经营模式指养老地产的开发商将物业委托给管理公司运营打理,每年支付给管理公司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而后期运营过程中的费用和各种风险都由开发商承担,但开发商也可以获得后期运营带来的收益。此种模式下,开发商的收益大,但面临的风险也高。
(3)出让模式。出让模式指养老地产的开发商将物业经营权益出让给运营商,以此获得一次性的收益,后期运营过程中的收益和各种风险费用均由运营商承担。这种模式下,开发商可以一次性回收投资并获得利润,但是后期运营过程中的附加值也没有体现出来。
(4)出让+委托经营模式。出让+委托经营模式是指养老地产开发商将物业的部分权益出让给管理公司,并将物业委托给其管理运营。这种模式是前两种模式的折中,运营商可以获得管理费和出让部分的权益。此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开发商出让部分物业权益给运营商,可以充分调动运营商运营管理的积极性,从而获得更好的物业收益。
(二)我国养老地产盈利模式构建。养老地产相对于传统地产来说,社区配套成本和后期持续运营成本有很大的提高,所以选择合适的盈利模式对于开发商回收成本获取利润尤为重要。养老地产的盈利模式要考虑到后期服务方面,总结起来包括销售、出租、租售并存、会员制盈利模式和“倒按揭”模式。
1、租、售、租售结合、会员制盈利模式
(1)全部出售的盈利模式。全部出售的盈利模式指开发商出售养老地产的全部产权。其优势在于快速回笼前期投入的资金,开发风险小,但是也放弃了由后期配套服务所衍生出来的利益增值。
(2)只租不售的盈利模式。只租不售模式的长期性收入来源,包括租赁项目的出租收益和配套设施的经营收益。这种盈利模式体现了养老地产的核心意义,即通过持续经营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在服务过程中获得稳定的收入,而不是像一般的房地产通过销售房产来获得收益。由于前期开发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再加上后期经营过程中的大量资金需求,因此这种模式适合有资金实力的开发商运用。
(3)销售与出租结合的盈利模式。租售结合盈利模式的收入来源包括一次性收入来源和长期性收入来源,一次性收入来源是指独立住宅的销售收益;长期性收入来源,包括租赁项目的出租收益和配套设施的经营收益。这种盈利模式是前两者持有和销售模式的折中,是针对前期资本投入回收和后期服务盈利问题而产生的一种两者兼顾的盈利模式。此种模式下,销售和出租的合适比例需要开发商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决定。
(4)会员制盈利模式。此种盈利模式是指销售会籍,先缴纳一定的定金入会,然后每月交取一定的服务费,最后定金返还的一种入住方式。此种盈利模式既可以解决前期资金投入太多的问题,运营开始便可以收回部分资金,又可以实现后期连续性的服务收益。这种模式适合资金实力不具优势的开发商运营。
2、倒按揭盈利模式――“以房养老”。倒按揭盈利模式,指养老机构在获得老人允许后,由其或是委托给金融机构将入住的老年人的住房出租,通过获得的租金收益来入住养老机构;或者采取置换的方式,将老年人的住房与老年住宅进行等价对换,直到老人过世之后,再将原对换的房产折价返还其法定继承人。倒按揭方式可以很好地解决中低收入但有房产的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五、结语
通过对国外养老地产成功经营模式分析与借鉴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养老地产的管理和盈利模式。管理模式分为投资开发与经营管理相结合和投资开发与经营管理相分离两种模式,具体包括开发商管理、战略联盟管理、专业公司管理三种管理模式,并根据委托方式的不同将专业公司管理模式分为净出租、委托经营、出让模式、出让+委托经营四种模式。盈利模式,包括租、售、租售结合、会员制和倒按揭盈利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1]康琪雪,张恒铭.居民购买养老地产意愿及其影响因素[J].财经问题研究,2013.12.
[2]鹿麟.我国老年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J].广东经济,2011.2.
[3]马明,韦颜秋.我国养老地产商业模式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国情国力,2013.5.
[4]陆秋虹,邓用林.我国养老地产开发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建筑经济,2012.362.12.
[5]孙秀娟.我国养老地产开发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
篇8
摘要 随着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迅速增加,开发规模急剧扩大,房地产开发的卖方市场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竞争日益加剧且逐渐规范的买方市场。面对新的市场变化,房地产开发商开始探寻适合逐渐的有效投资运作模式,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 房地产行业 盈利模式 转型
一、房地产行业中的盈利模式定义
对于房地产业,一个完整的行业链条包括土地、融资、施工、销售和物业管理五个环节,因而其盈利模式表现为,企业通过对房地产行业价值链的分析,选择自身在价值链上的定位,从而确定本企业主要的利润来源,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具体业务安排以实现盈利的方式。
二、中国房地产企业的盈利模式现状
国内房地产业起步之时,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很自然将目光投向了与内地一衣带水的香港。开始是深圳学香港,后来是沿海学深圳、内地学沿海,香港模式遂在全国推广开来。应该说香港模式在促进国内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快速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等方面起到了不可否认的作用。但是,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的飞速发展,这种模式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和矛盾:
1.行业内投机炒作现象严重,缺乏多赢共赢的生态链式的循环开发模式。
2.融资过重依赖银行资金,伴随投机牟利冲动和地价不断上涨,资金链供应紧张,当前盈利模式的脆弱性和不可持续性逐渐凸显。
3.房地产开发占比偏大,中介和流通服务比重偏小,粗放式经营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三、国际典型的房地产盈利模式分析和借鉴
(一)房地产行业盈利模式从宏观角度的比较与借鉴
全球房地产行业的盈利模式可分为四种,美国模式、资源短缺型模式、政府介入模式和非市场化运作模式。
1.美国模式。主要指地产开发的所有环节都由不同的专业公司完成的细化分工模式。在美国模式中,融资方式除银行提供贷款外,还依靠退休基金、不动产信贷等多种金融工具的综合运用,由此美国民众也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参与房地产的投资。由于全民参与化解了资金高度集中带来的危险,也容易抵御由经济周期带来的风险。
2.资源短缺型模式。典型代表就是“香港模式”。
3.政府介入模式。指政府以市场化手段入市,使资本供给带有非市场化的特色,金融产业链被打破,不起主导作用,同时流通链也受到干预和约束,整个产业链的两头被政府力量所左右。典型代表是日本和新加坡房地产业,这一模式要求政府拥有雄厚的财力和调节力。
4.非市场化运作模式。主要在欧洲发达的高福利国家实行,推行全民住房福利化,如德国和英国。
通过研究全球房地产业的四种模式,可以判断,中国房地产业既不会走英国、德国模式,也没有日本和新加坡政府那样的财力和调节实力;同时,我国总体上资源并不短缺,虽然在一些特大城市的局部地区表现有一定程度的资源紧张,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以及汽车时代的到来,人们生活居住方式将发生改变,商业地产的发展空间将非常巨大。因此,考察中国房地产盈利模式的走向,总体来看更可能往美国模式靠拢,即金融主导推动,流通主导拉动。
(二)房地产行业盈利模式从微观角度的比较与借鉴
从价值链角度,房地产企业典型的盈利模式可以分为土地开发盈利模式、房产开发模式、增值服务模式、资产运营模式和房地产投资盈利模式四种。在公司层面上,盈利模式主要有两种安排:单一公司模式和多公司模式。
四、中国房地产企业盈利模式转型的必要性
住房是每个人生活的必需品,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由此决定了房地产行业中的过度炒作或过度风险都必然招致对房地产市场的严格管控。因为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国家经济安全,而且会影响到社会稳定。一个房地产企业如果不能预见性地理解到这一层次,就不是一个有前景的企业,因为不理解到这个层次,就不会制定正确的战略去配合社会和政府的需求,从而必然遭到调控打压,影响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
五、中国房地产企业盈利模式的转型方向
企业在面对宏观形势的变化时,需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从中国国情出发,找准自己盈利点,才能处于不败之地。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对于企业来说,在未来所应抓住的关键盈利点。
首先是从企业的单一结构,即多面手,转向专业化的多元结构。即各个房地产针对各个价值链进行专业化的定位。以后的趋势是,房地产商从融资到开发,再到销售等进行全面的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而是需要一种分工协作。
其次是改变过去粗犷的开发模式,不再仅仅从房地产商的角度或者肤浅的分析消费者因素而进行项目的开发,而是要着眼于精细化。另外一方面,也需要不断针对宏观形势的变化,调整自身的产品结构。通过不断的精细化,有效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才能建立起企业的品牌,培养出忠实的客户,才能够在顺应城市化的进程中,分得自己的一杯羹,也只有这样,才能继续保持企业利润的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林晓艳.基于生产特征的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模型研究.建筑经济.2008(9).
[2]张杰.房地产企业扩张战略研究.重庆大学.2005.3.26.
[3]薛英,王春峰.国际市场房地产融资方式创新与我国公开市场融资.现代财经.2005(2):25.
篇9
【关键词】银行资本监管 巴塞尔协议 资本充足率 商业银行
前言
资本在银行经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风险的缓冲器,它不仅可以吸收损失,充足的资本也可以提升公众的信心。正因为如此,作为全球资本监管准则的巴塞尔协议不断加强资本监管的力度和广度。而与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长期处在国有的大背景下,依靠国家信用支持银行体系的运行,对资本缺乏科学规范的认识,尽管近几年来监管当局和商业银行都逐步加深了对资本管理的认识并不断改进资本管理的实践,资本充足率水平也逐年提高,但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仍处于较低水平,维持资本充足率满足监管标准还有不小的压力,尤其是随着巴塞尔协议Ⅲ的公布,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新的更加严格的挑战。在新的形势下,认清形势,更新观念,从而调整以应对面临的挑战是中国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巴塞尔协议Ⅲ及我国银监会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
2008年全球的金融危机促进了《第三版巴塞尔协议》(简称巴塞尔协议Ⅲ)的出台,该版本的协议确立了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相结合的金融监管新模式。与之前的巴塞尔协议相比,巴塞尔协议Ⅲ提高了资本充足率的监管标准,构建了多层次的资本架构。第一层是提高资本的监管要求,普通股权益/风险资产比率的下限由原来的2%提高到4.5%,核心资本充足率下限由4%提高到了6%,总资本的最低要求为8%;第二层引入逆周期资本监管框架,留存超额资本要求为2.5%,逆周期缓冲资本0~2.5%;第三层是允许各国对系统重要性银行提出额外资本要求。
巴塞尔协议Ⅲ颁布之后,中国银监会迅速颁布了一系列配套文件,在监管的实施时间、实施力度上较国际监管准则更加严格。将资本重新划分为核心一级资本、其他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不低于5%、6%和8%。引入逆周期资本监管框架,包括2.5%的留存超额资本和0~2.5%的逆周期超额资本。增加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附加资本要求,暂定为1%。这样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就上升至至少11.5%。
二、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尽管无论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在资本充足率和资本结构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不可忽视的是,我国的商业银行在资本管理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具体有:
(一)资本结构不尽合理,资产规模扩张过快
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还有待优化。核心资本占比过高,附属资本占比仍然很低。在2010年,无论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其核心资本都占资本的70%以上,相应地,附属资本只占到20%左右;另外,2004年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增长率不断提高,在资产结构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资产规模的增长会导致加权风险资产的增长,即资本充足率计算分母的加大。我国银行业的资产每年以超过15%的速度增长,又加上银监会提高了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此时若要保持资本充足率达到监管水平,国内商业银行增加资本的压力很大。
(二)盈利模式不合理,不利于稳定资本充足率
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水平整体较高,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超过15%,平均资产回报率的大部分也在1%左右。但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就会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仍然来自原始的息差,根据银监会2010年年报,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收入构成中利息收入占66%,非利息收入占34%,而国际上大型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是40%~50%。
银行的盈利模式对资本充足率有很大影响。利息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贷款利息,与中间业务相比,贷款占的风险权重大,消耗资本多,要维持资本充足率,银行补充资本的压力就会增大。另一方面,利息收入受利率变动和经济周期影响很大,而且坏账风险较大。当前我国息差不断降低,经济持续低迷,盈利主要依靠利息收入的弊端逐渐显现,银行的盈利空间不断压缩,盈利减少,用于补充资本的未分配利润自然会减少。
(三)资本管理的广度和深度不足
经济资本的管理理论和实践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美国信孚银行,目前国际大银行己陆续建立了各自的经济资本体系并已经把它们作为自身管理的核心内容。相对于国际大银行,我国的商业银行在2004年之后才逐步引入资本管理理念并建立资本管理体系,目前的资本管理水平较国际大银行有很大的差距。在资本计量方面,根据巴塞尔协议和我国银监会的政策,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应采用内部评级法,市场风险应采用内部模型法,操作风险应采用符合中国商业银行实际的资本计算方法,但由于计量模型与数据基础工作不足,以及资源配置刚性限制较多等原因,我国商业银行尚未完整建立和实施内部评级法和内部模型法的相关指标和模型,经济资本管理推广进程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三、中国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对策
为了保持并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以达到巴塞尔协议Ⅲ和我国银监会《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的资本监管要求,本文认为商业银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善目前状况:
(一)改善资本结构,增加资本量
商业银行补充资本的方式主要有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内源性融资包括留存利润转增资本和计提一般准备金,外源性融资包括发行股票、各类债券和依靠政府注资等。
我国商业银行较早的资本补充方式主要是政府注资和发行股票,但是在新的形势下,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独立性不断增强的情况下,依靠政府注资显然不是资本补充的长效机制。上市银行要增加资本可以靠增发股票来完成,但是由于我国股票市场目前处于低迷期,再加上商业银行在2011年频繁增发,股市的消化能力有限,因此目前增发股票也不是资本补充的最佳选择。
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增加资本的最根本途径是提高盈利能力来增加利润,通过留存润转增资本,这样才能长期、有效地提高资本充足率。作为辅助,在外源融资方面,银行应该加大对可转换债券、长期次级债和混合资本债券的应用,有效利用资本市场,补充附属资本。
(二)弱化信贷冲动,改变盈利模式,提高资产质量
首先,由于资产规模过度扩张会造成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压力增大,并且不良贷款增多,银行经营风险增加,因此,商业银行应该控制目前的资产规模增速,弱化信贷扩张的冲动,从注重资产数量的增长转变为注重资产质量的提高;市场也应该转变单纯以规模评价银行的陈旧观念,从量和质两方面评价银行,为银行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其次,在资产构成即盈利模式方面,由上文分析可知,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主要依靠利息收入,利息收入过多一方面造成资本的不稳定,另一方面又提高了风险加权资产,不利于稳定资本充足率。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商业银行应该改善收入结构,积极开展多种业务,以此来促进收入来源的多元化,同时提高银行资产的质量。银行应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提高手续费、佣金等占银行利润的比重,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发展表外业务,创新金融服务,开发满足客户需求的市场化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以此来增加收入,同时保证收入的稳定,弥补利息收入的周期性风险和坏账风险。
(三)积极推进实施科学合理的资本管理体系
由上述分析可知,我国商业银行在资本管理方面据国际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国内商业银行应重视资本管理体系的建设,使资本管理从单一的应对监管要求向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和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转变。通过多渠道补充资本、建立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风险资本管理机制,实施以RAROC为核心的经济资本管理。不断学习国际先进的资本管理理论,并总结适合自己的资本管理模式,完善风险资本的计量、分配、配置,产品定价、绩效考核和决策的流程,尽量使用最少的资本获得最大的利润。各个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要真正发挥作用,向各级分行和支行派驻风险专员把控风险,指导风险管理。我国商业银行应继续规范内部评级法各项技术标准与操作,开展全面计量验证和模型优化,使评级结果更加准确地反映信贷资产的风险特征,从而构建结构完整、层次合理、内容全面的内部评级制度体系。在市场风险方面,要继续完善市场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全面推进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法的建设。操作风险方面,建设应用适合自己的操作风险的计量模型,提升计量的科学性和敏感性,开展操作风险与控制的自我评估和情景分析,提高风险的预警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娜.新巴塞尔协议下我国上市银行资本补充方式探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46~148.
[2]孙冲.探析《巴塞尔协议Ⅲ》框架下中国银行业的发展[J].经济研究导刊,2011(23):123~125.
[3]姜美华.有效实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0(10):88~89.
[4]巴曙松.中国银行业实施巴塞尔Ⅲ:进展与趋势[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1,06(09):5~12.
篇10
当把所有经营要素都与低成本扩张相匹配时,确实能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实现低价格的高盈利,但是,如果理解规模盈利模式就是低成本、低价格的规模盈利,这是完全错误的!
真正意义上的规模盈利模式,必定是企业、一起商业行为在发展过程中,把扩大市场空间或者是经营范围作为抵抗竞争,获取利润的基本保障的生意经营思路。特别是企业或商业在发展的最好和最坏两种情况下,企业家所擅长的盈利办法或突围的优先等级是扩大生意规模。
一、规模盈利的模式及其方式
文章开头所提的以低成本实现规模盈利,只是规模盈利的一种方式或手段。
规模盈利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即市场占有率(扩大行销区域和深度分销)、销售额(增加产品线和渠道商数量)、销售量(多元化并加大促销力度)。
但从本质上来看,规模盈利模式又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种类型:
1、全部市场盈利
2、有盈利的区域市场的增加
3、市值增加
那如何实现以上三种现象或者促进上述现象的发生,必须基于以下三点:
1、提高或扩大交易数量:规模是经销商生命的必然状态,它与经销商特长与质量的核心总是正相关。
2、稳定或提高每个利润单位的利润
3、持续提高或扩大交易数量:经销商规范化管理的复制可能、高效而稳定的成长健康测试指标、凝聚内部与外部的资源指向和力量等。
通过上述三点,我们可以分析出经销商如何以低成本来实现规模盈利,甚至成本不减、低价格来实现。
经销商会有一个“亏损容忍度”或者说是“盈利预期”,在这个弹性之内,经营者往往以牺牲单个利润中心的利润率来换取整体与利润单位数量不成正比的总利润。这时候,经销商实际上是有一个假设的,就是自己的规模可以无限开展下去,而且,单位产品或单位业务利润下降的不是很快,数量不是很低。
但是,在竞争的条件下,这种操作模式来实现规模盈利的风险很大!
因为经销商实际上是没办法去控制利润下降的幅度或者趋势的,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一、消费者对降价产品的价值认知发生变化,产生购买迁移,如给老板的商务通一旦给了司机,那老板肯定不会再用了;二、降价导致诚信下降:一方面是通路成员害怕再次降价受到损失而失去推广积极性,一方面通路利润空间下降,失去推广动力。所以一旦你降低单位产品或单位业务的利润率,想恢复是很困难的,无数的竞争者总有一个会打到你的软肋。如:旺旺集团雪饼降价当时给经销商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同样一些政策形式上也可能因为变相降价而导致市场混乱。又如2004年统一冰茶在年底兑现冰茶给经销商,结果造成淡季市场混乱,第二年春季打款成绩很差。
实际上,规模往往让经营者产生基本安全的预期,甚至是万能的铁甲巨舰,但规模不是万能的,甚至对于一些中小企业和商业来说,规模往往是陷阱,规模作为盈利来源其实是在企业作为产品销售和增值平台的时候,是一种对内对外整合资源的方式,看似外延的无限延伸,实则是资源能量的聚合方式。
二、经销商如何应用规模盈利?
经销商真正要做的不是大,而是怎么让消费者看见你的产品,购买你的产品,谈论你的产品,使用你的产品,宣传你的产品,并达到向别人推荐的过程。
1、真正实现规模盈利的经销商,必须具备一个条件:
提供的消费价值足够宽泛,能够覆盖最广大的人群,建立认同标准,形成资源凝聚平台,产生依赖和信赖,这种情感足够产生溢价能力。
目前看来成本是一个快速的切入方法,足够低,能够带来独一无二的低价或者低价认同,这也与规模产生的规律有关,规模在最初的时候不是以大呈现的,反而是以尖锐突出的,这种尖锐还要继续不断的放大。第二种方法就是靠快速扩张营造高的社会效应,产生较为普遍的第一联想能力,转化为认知,或者靠多的接触人群带来高的人群认同价值,转化为美誉。
2、具体实施手段
第一:市场占有率或者销售额提升。靠多的人易量来分摊经营过程中的固定成本,降低经营风险,获得绝对竞争优势,转化危机;
第二:现金流优化。靠多的人易量来提升现金流质量获取溢价价值,获得比较竞争优势,增加企业生命长度,把别人比下去,自己独得最后的美餐;
- 上一篇:现在农村科技
- 下一篇:选择网络工程专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