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审计范文

时间:2023-03-25 18:55: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财务审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校财务审计

篇1

关键词:高校财务审计;措施

本文为教改课题:“CDIO教育模式在毕业环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XJG-12-18-24)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8月6日

一、新时期高校财务审计的需求

我国高校扩招建设活动中,高校财务审计的内容也出现了新情况。为了达到新时期高校财务审计工作的要求,高校财务部门应充分认识进行高校财务审计工作的必要性。在我国新时期高校扩招建设的情况下,办学自不断增大,所以学校办学经费筹备渠道更加丰富。面对现代高校教学活动中资源配置的要求,经费的收支状况,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量越来越大。为了实现高效财务管理目标、保证高校资金的合理运用,现代高校应进行财务审计改革工作。借助建立审计体系,优化财务审计工作质量,促进高校财务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新形势下高校财务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财务审计意识淡薄。我国高校财务审计意识淡薄,因为受到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导致了高校领导重视科研教学工作而不重视财务工作的思想。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财务审计工作在高校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落后的思想意识已不适应高校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了,严重影响了高校财务审计体系的建立及财务审计工作的进行,从根本上阻碍了高校的发展。

(二)高校财务审计工作的缺陷。我国教育事业正在飞速的发展,高校的改革发展所面对不再是以前那些简单的教育、教学问题,高校在运作时所碰到的经济状况和所进行的经济活动也不断增多,然而在经济活动不断繁琐,经济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高校财务审计工作依旧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内部审计工作不到位,监督机构没有很好的行使其职责,内部审计制度缺失以及部分管理人员不重视财务审计工作的作用等。这些财务审计工作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进行。

(三)缺乏先进的高校财务审计体制。我国高校财务审计体制较落后,严重阻碍了财务审计效果的发挥。财务审计体制落后主要体现在:在资金运用、预算管理和内部审计等方面。最突出的就是,当前我国高校财务机构独立性很差,在实施内部审计等具体的工作时常常受到上级领导部门的干涉,其独立监督的作用大大降低,严重阻碍了高校审计目标的实现,对高校审计工作的质量造成影响。高校应加大审计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力度,有效发挥高校财务审计管理的作用。

(四)财务审计人员素质不高。财务审计工作不论体制有多完善,制度有多严密,最终的实际操作都要落实到财务审计管理人员的工作中,所以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与财务审计工作是否可以有效开展息息相关。然而,目前我国对财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够重视财务管理人员都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理论强实际能力差、具有实践经验却没有理论基础和理论与实践都不符合国家的要求等,在职业道德水平方面也有缺乏责任心、没有工作原则和个人利益高于一切等问题,这些审计人员的素质问题导致了高校会计信息不正确,不能很好地反映高校的财务管理和会计信息真实情况等问题。

三、提高高校财务审计水平的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财务审计意识。高校要有正确的财务审计观念,转变审计观念,给财务审计工作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首先,高校的管理者应该认识到新时期财务审计工作对高校顺利进行各种经济活动的重要性。领导要严于律己,带动职工、学生积极配合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其次,高校要从转变观念方面对财务审计工作进行整改,提高财务审计工作的预见性,把以前的事后财务审计向事前、事中与事后的管理方向转变,提高财务审计工作的效率。

(二)高校财务审计的管理体系亟须完善。为了使现代高校财务审计工作的需求得到满足,高校的财务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健全财务审计体系。基于现代高校的基础设备仪器和建设购买等活动,来完善传统高校的财务审计管理体系。同时,鉴于高校扩招后学生数量的增加和对师资力量的需求,审计工作内容亟待完善。通过完善高校的财务审计体系,来使高校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财务审计管理的能力得到提高,并对高校的财务审计活动做出有效的指导和规范。

篇2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不同于一般企业的财务管理,高校的经营运作方式也有其特殊性。因此高校的财务审计对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提升具有更加重要的积极作用。财务审计工作能够有效提升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改良手段以及寻找更加便捷高效的途径,能够全面监督、审查、评价、引导高校的经济活动健康开展。高校财务审计通过对高效经济活动的全面参与,能够大幅度提升高校经济活动的合法性、科学性及有效性,能够确保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施行。

二、我国高校财务审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高校财务审计工作开展多年以来,不论是对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水平还是审计工作自身的水平提升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高校财务审计工作及财务管理工作不断进步的同时,存在的问题也不容我们所忽视,如审计观念落后、审计工作不够踏实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对财务审计工作具有直接影响,如果不能将这些问题加以及时有效的解决,就将对高校财务审计工作的进一步水平提升产生严重的阻碍,所以必须认真分析这些问题,才能有的放矢地寻找解决方法和改革措施。

(一)观念问题

观念问题主要是指高校财务审计工作的观念不够先进与正确,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的影响,造成了在高校财务审计工作中重教学和科研活动而轻视财务管理工作的错误意识。这种意识随着时代的变化与教育事业的全面推进已经无法适应现代高校的进一步发展,这种观念上的偏差严重阻碍了我国高校财务审计工作及体系建设,从根本上制约着高校的未来发展。

(二)工作缺陷

我国现代化教育事业正在不断向前发展,高校在改革发展的大潮中所应对的不再仅仅是过去那些简单的教育、教学问题,高校在经营运作过程中所遇到的经济问题及所从事的经济活动也逐渐繁多起来,但是在经济活动日渐复杂,经济管理压力日渐增强的今天,高校财务审计工作却仍然存在诸多不到位的地方,如内部审计工作不够踏实,监督机构没有实际履行监督管理职能,内部审计制度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内部审计工作执行力度不足,甚至许多高校管理人员根本就无视财务审计工作的积极作用。这些财务审计工作本身存在的问题如果继续存在,将极大地制约内部审计工作效用的发挥。

(三)体制滞后

我国高校财务审计工作虽然也有其相应体制,但体制本身却存在严重改革滞后,功能无法发挥,财务审计工作无法执行到位等问题长期以来阻碍着高校财务审计具体工作的有效开展。体制落后及改革滞后等问题突出表现在资金使用方面、预算编制及管理方面、内部审计工作方面等诸多方面。这些问题明确反映出了现行高校财务审计工作体制已经无法适应当今高校的全面发展,想要切实加强高校财务审计的管理作用发挥就必须从审计体制改革、体制创新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四)工作队伍素质较低

财务审计工作不管体系多么完善,不论制度如何严谨,最终的具体操作都要落到实实在在的财务审计管理工作人员头上,因此财务管理人员队伍的素质如何对于财务审计工作是否能够取得有效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对于财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关注力度较弱,财务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理论强实践弱、实践经验丰富却缺乏理论基础以及实践与理论都不能达到国家基本要求等,在职业道德水平上也存在如责任心不强、工作原则不强以及个人利益高于一切等等偏差思想,这些队伍素质问题导致高校会计信息失真严重,无法正确反映高校的财务管理及会计信息实际情况。

三、提升高校财务审计工作水平的思考

高校财务审计工作水平想要得到切实提升,就必须从前文提及的各个问题入手进行措施研究及分析工作,有的放矢地开展下一步工作。

(一)树立正确意识

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意识才能够用正确的意识指导实际工作,高校财务审计工作更是如此。在意识树立方面,首先需要高校领导者与管理者具有对高校财务审计工作的科学正确的认识,了解财务审计工作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为财务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与氛围,领导以身作则才能够带动其他教师、学生及工作人员提升对财务审计工作的配合度与理解度,加大对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视力度,积极配合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内部审计

高校会计信息是否及时、准确、有效直接影响着高校经济活动是否能够健康顺利开展,是否能够避免不必要的财务风险及经济损失。高校财务审计工作想要切实开展就必须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力度及重视力度,加强对高校内部经济活动的违规违纪查处力度,加强对错误行为的及时纠正与勒令整改,加强内部审计的监督管理职能发挥。

(三)加强组织及制度建设

高校财务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健全的财务审计组织及制度建设,国内许多高校的财务审计工作在组织及制度建设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所以加强组织与制度建设势在必行,要加强财务审计及管理工作中的具体程序设计、具体方法研究以及具体步骤的安排,从而加强财务审计工作对高校各项经济活动在监督、管理、评价、引导等方面的作用发挥。

(四)全面提升人员队伍素质

篇3

【摘要】财务审计与工程审计的结合是高校内部管理工作的重点,依据现阶段高校内部管理工作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财务审计与工程审计工作特点,分析高校内部财务审计与工程审计结合应用的方向。

【关键词】高校内部 财务审计 工程审计 运用

教育是国家培育人才的重点,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将教育建设工作放在现代化建设工作的优先发展区域,高等教育在整体教育方案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新形势下的高校教育改革和教学管理都增加了高校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难度,内部财务审计工作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点,结合内部财务审计可以明确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是高校内部管理的重点内容。由此,在实际发展中,结合高校内部财务审计与工程审计是发展的主要方向。

一、财务审计与工程审计结合的重要性

其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两者结合是新形势发展背景下的必然。工程结算审计与项目的财务收支审计一起实施,分工合作,对于项目中出现违法的行为实施全面而又准确的监察,有助于提升审核项目结算的标准性、费用支出的科学性以及账目收支的现实性。另外内审工作者还可以依据应用工程管理、工程经济以及财务管理等整体知识对项目方案、管理以及投资等问题实施全方面的定量研究。第二,两者结合是整体跟踪审计的一种方式。工程预算审计和基建素材审计工作在整个跟踪审计工作中都存在,与以往的审计方案相比,两者结合的形式具备以下几点优势,如审计信息更为全面和标准;提升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可以全方位展现审计成绩。第三,两者结合是高校内部效益审计依据定性向定量研究转变的重要形式。财务审计与工程造价审计彼此结合,是高校内部效益审计的重要依据,在高校内部审计全面研究的过程中,其是一种新式的技术方案,对于经济责任的明确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审计强度也在一定意义上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此时内审评估工作更为全面。现阶段,效益审计是高校审计工作的重点,将财务于工程审计彼此结合应用,从而确保其满足教育投资资金的效率性、经济性等特点。

二、财务审计与工程审计在高校内审中的结合

(一)事前结合审训

事前结合审计主要是说,高校审计部门结合工程审计和财务审计融合的形式实施方案、计算等相应工作。

事前结合审计主要实施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的审计工作,其中包含了项目明确和审批、工程计算、合同明确等工作,这些工作主要出现在项目的计划时期、设计阶段以及招标和合同明确的过程中。在这一时期,审计工作者需要依据财务审计与工程审计结合的形式,合理掌控监察方案的精确度,掌握好计算编制的全面性。

结合实际整合信息可知,项目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投资计算时期对工程造价和效益等方面的影响较大,由此计划方面的掌控工作是审计工作的重点,财务审计与工程审计融合的审计工作主要包含了项目的检查、评价以及研究工作,其检查方向有项目建设明确建议书和初级设计方案;评价工作包含了可行性分析报告和生产建设要求等内容;分析内容有技术方案、可行性要求、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等内容。工程审计与财务审计工作者需要在各自专业技术上,结合相关的法律要求,分工合作,有步骤的实施检查工作。其中包含了项目计算依据和深度、项目建设的要求以及项目设施规制、数量和配置等内容。

(二)事中结合审训

事中结合审计主要是指高校审计部门结合工程审计和财务审计结合的形式实施资金、计算等相应工作。

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事中结合审计展现在以下几点工作中,如素材质量证明、招标人费用项目管理、付款管理、施工单位转分包等。事中结合审计需要重点检查的内容有纷纷称计算的审查和工作情况、合同中有关资金规定的科学性和实施情况、工程进度款计算以及设施素材的管理等内容。同时,工作者在合同整合的科学性、构建规范的执行情况、单位管理费超预算等问题中应用结合审计的方案也非常多。财务审计与工程审计工作者在审计工作中,彼此交换自身获取的信息,且结合沟通观点,对项目的各项成本费用和工作情况实施检查,从而确保每项资金的支出和应用都满足要求,防止工程建设中出现挤占、挪用、乱开支、损失浪费等问题,确保拨款与工程建设工作的相同性。

审计需要深入研究,获取证据,确保资金真正落实到实处,保障拨款工作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促使资金应用是结合国家规定在为工程建设工作奠定基础,解决以往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管理造价,从而为后期的决算审计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

(三)事后结合审训

事后结合审计主要是说,高校审计部门依据工程审计和财务审计两者结合的形式实施方案设计和效益计算等工作。工程结束的审计包含了工程和财务两者,主要是对工程项目建设的审批、对预算的数额、决算设计基础、项目建设资金的循环过程以及办理交付固定资产等内容的现实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实施审计。其融入在整体工程建设项目中,需要审计工作者具备高效的财务和工程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内审工作者不但需要对工程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以及工程结算实施监察,还对财务信息的科学性提出了评估。由此,工程结算之后的决算审计可以提升竣工决算工作的质量,综合评估投资效益,整合建设工程工作中的经验,优化基础建设项目管理工作。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新形势的发展背景下,高校的内部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多元化的经济管理形式和资源等特点都需要合理、正确的内部财务审计实施全面的管理。各大院校领导者需要明确内部财务审计工作与工程审计工作的结合对于新形势下的高校发展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全面展现内部审计职能和工程审计特点,有助于高校平稳、有效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周淑伟.新财务会计制度对高校内部审计的影响[J].中国内部审计,2016,01.

[2]卞凡.\谈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内部财务审计的关键控制点[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中国会计学会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2015:3.

篇4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高校;物资采购

高校物资采购具体包括采购教学科研设备、行政设备、图书教材资料、后勤生活物资、其他各类用品用具等。高校物资采购支出是高校办学开支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利益的驱动下,部分物资采购可能存在高估预算、暗箱操作、收受回扣、变相折让、贪污受贿等现象。在物资采购审计中以分析和评估采购过程的重要风险为导向,综合考虑高校内外环境因素对采购流程的影响,进而制定审计策略和采用积极有效的审计程序,提高物资采购质量,降低采购成本,维护高校的合法权益,促进高校价值的增加及目标的实现。

一、在高校物资采购审计中运用风险导向审计的意义

在高校物资采购审计中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实现审计增值。各高校普遍存在审计人员不足的情况。风险导向审计有助于将审计资源合理的分配到高风险领域,集中力量审计薄弱环节,提高审计效率,改善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免疫功能”;二是有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全面转型和发展。内部审计工作要实现从传统财务审计为主、转向财务审计与管理审计并重发展,就要求每个审计人员都要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在物资采购审计中同样要从全局出发、从客观角度对物资采购风险进行识别。

二、高校物资采购审计模式的选择

高校物资采购审计主要包括审计物资采购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情况、采购计价、采购合同、采购招标、供货商选择、物资验收、物资保管、结算付款以及物资采购期后事项等。高校物资采购审计主要采取项目管理式审计和过程参与式审计两种模式。项目管理式审计是有重点、有目的地将某物资采购部门、环节或物资品种纳入年度审计计价,形成为特定审计项目,并实施相应审计程序的审计模式。采购规模较大、年采购金额较大的高校适合采用该模式。过程参与式审计是由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参与监督物资采购的全过程或者部分重要过程,实现物资采购审计的日常化。一般认为这种模式适合采购规模不大的高校。笔者认为,不能断然割裂这两种审计模式,将其绝对化,高校内审部门可根据风险和重要性,综合运用两种模式,发挥采购审计的最大效益。可将采购次数频繁、采购价格较高、采购价格变化频繁、质量问题突出、内部控制薄弱、出现错弊概率较高和采购数量较大的环节或物资类别纳入项目管理式审计;在审计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对风险和重要性一般的采购,可以采取过程参与式审计,但内审部门要注意做到参与其中而不能代替决策、介入控制而不能包办采购,以避免审计风险;对风险和重要性较低采购,可要求在审计部门备案以供抽查即可。

三、物资采购风险因素

高校物资采购风险因素分为外因性风险和内因性风险。外因性风险源于外部环境,主要来自供应商和不可控风险因素,主要有合同欺诈风险、违约风险、货物质量风险、意外风险等。内因性风险源于高校内部物资采购流程中各个职能部门,往往与经办人管理水平不高、或责任心不强、或假公济私有关。主要有采购计划风险、采购价格风险、采购方式管理风险、采购合同风险、采购质量风险和物资验收风险等。一般情况下,物资采购审计中的风险随着采购模式不同而有所不同。

四、物资采购审计的重要风险控制点及审计策略

物资采购过程中运用风险导向审计,就要对可控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物资采购审计可以将预算制定、供应商选择、合同签订、物资验收四个重要风险控制点作为审计切入点。

(一)预算制定审计

预算制定审计是对采购计划中的采购数量、价格、质量、采购方式等的真实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等进行审计,或对采购价格申报材料的完整性、合理性和规范性等进行审计。该控制环节主要关注采购计划风险和采购价格风险,具体包括采购计划程序失控、采购计划依据不当、无计划或超计划采购、采购计划执行不彻底、采购计划与其他计划不协调、价格标准失控、价格信息系统无效和低效、采购效率降低、价格审查形式化和串通作弊风险等。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审查:物资采购部门是否根据所需物资的数量、品种规格、质量技术标准、价格、供应时间的长短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制定出采购计划;采购价格来源渠道是否正规,价格测算是否合理等。在过程参与式审计中,这是物资采购审计监督的第一个关口,是一种事前审计,通过这一控制点审计,挤掉采购计划的“水分”,避免不合理的采购行为。在项目管理式审计中,监督采购计划和定价,可以弱化采购相关人员的机会主义倾向,使采购行为从源头就趋于理化、规范化。

(二)供应商选择审计

供应商选择审计是对采购方式的合理性和供应商选择过程的规范性进行审计。该控制环节主要关注采购方式管理风险和来自供应商的外部风险。采购方式可以采取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等。在审计时,内审人员要运用经验知识来进行具体分析判断,审查采购方式的选择是否得当以及供应商选择过程的操作规范性。对于公开招标的采购,重点审查招标文件是否存在漏项、表达不清、责任不明、与政策法规相悖、排斥潜在投标人等问题;关注有无招标者预先内定中标者或向投标者泄露标底,以及评标过程中有无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等违规行为;同时要注意投标人之间的信息传递,防止“串标”、“围标”。采购方式和供应商的选择过程容易滋生腐败、产生舞弊,审计部门要重视该控制环节。

(三)合同审计

合同审计是对物资采购合同的合法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等所进行的审计。该控制环节主要关注的风险领域具体包括合同欺诈风险、合同无效风险、合同条款不利风险、合同违约风险和合同档案管理风险等。审计人员要从合同的签订程序、合同内容和合同档案管理等方面重点关注以上重大风险因素:物资采购合同的签订程序是否合法、规范,相关部门是否根据组织授权进行审批;物资采购合同是否包含合同标的、数量和质量、价款和结算方式、运输方式、技术要求、履约期限、履约地点、验收方法、售后服务和质保期限、违约责任等条款;投标文件中的优惠条款是否逐条在合同中落实;双方意见表达是否明确,有无意思理解上的偏差,合同中有无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措辞;双方权利和义务是否明确而且对等;合同档案管理是否规范、完整。

(四)物资验收审计

物资验收审计是指对物资验收业务执行情况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等所进行的审查和评价。该控制环节主要关注的风险领域包括采购方式和供货商改变、品种规格差异、价格失控、质量检验失控、计量不实等风险。审计人员应从下列几个方面重点关注物资采购验收中的重大风险:物资验收程序是否合法、规范,手续是否完备,验收人员须是否包括了资产与设备管理部门、使用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监察部门和有关专家;物资的数量、质量、单价、品种、规格、型号、供货单位等是否与合同一致;是否建立物资数量、质量问题信息反馈制度和处理机制;是否向财务部门提交采购计划、采购合同和验收报告。

参考文献:

[1]任立君.企业物资采购风险管理审计探讨[J].财会研究,2010(10):56-58.

篇5

关键词:高校 物资采购 审计 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增加对高校教育经费的投入以及高校其他渠道经费收入的逐年增加,高校的自身经济实力明显提高。伴随高校规模的扩张,教学、科研、开发活动逐渐增多,对各种物资的需求也开始大幅度增加,例如学校的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每年物资采购经费占教育事业经费比重增长较快,因此对物资采购经费的审计监督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当前高校物资采购审计所面临的问题

(一)物资采购审计缺乏具体的评价标准,对其审计难以操作

目前高校开展的物资采购审计缺乏相关的审计准则和具体的操着规程,因此高校开展对物资采购审计比较困难,另外部分高校对于有关物资采购方面的规章制度也不完善,这也加大了物资采购审计的难度。

(二)部分物资采购计划较难控制

由于每年的物资采购资金预算是在上一年年末编报,在实际执行中由于受到一些外部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导致采购计划难以实现。如需求的产品型号停产,只能采购类似或升级换代产品等。还可能存在部分使用单位在申报时多报需求计划或将一些不需要的物资列入采购计划中,以谋取某些个人利益。上述物资采购计划经学校批准后,无形中加大了对物资采购的审计监督难度。

(三)部分物资采购申报的价格审查形式化

对物资采购申报价格的审查是物资采购审计的重点内容之一,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申购单位或部门报购的物资采购审批表,虽然需要相关部门审核批准,确定其报价是否合理,但是由于所报购物资有的是单一来源、国外进口、价格变化频繁和数量繁多等多种原因,使其价格审查流于形式,而没有起到实质性审查的作用。

(四)采购的部分物资验收流于形式

虽然很多高校多规定了物资采购验收的管理办法,但是由于验收小组很多时候缺乏专业技术人员,验收时只能进行数量验收,往往不对物资的技术性能、质量等技术指标验收,导致验收流于形式,为今后物资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质量等纠纷留下隐患。

(五)重视物资的采购而轻视管理的现象普遍

很多高校一般比较重视物资的采购,而对于采购、验收完成后,物资的使用是否合理,使用效率是否偏低等问题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导致很多高精尖的科研仪器设备等未发挥出应有的价值,闲置浪费情况比较严重。

(六)审计人员素质难以适应高校物资采购审计的要求

对高校物资采购审计除需要会计、审计等专业知识外,还要有物资采购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熟悉物资采购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同时还要有较强的协调沟通和专业判断能力。目前很多高校内审人员的素质与其还有一定的差距,对顺利完成物资采购审计存在一定困难。

二、对高校物资采购审计采取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物资采购审计相关的规章制度

高校内审部门要结合工作实践不断建立和完善物资采购审计的规章制度,并且使其具有可操作性,以规范物资采购审计。

(二)加强物资采购计划的审计监督

对采购计划的真实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对是否确实需求、采购依据作为审计监督的重点,采购申请的数量和技术指标是否明确,采购经费是否落实到位,相关报购程序和领导签批是否完整,重要的、价格高的物资采购是否经过合理论证,产品是否已经停产或升级换代。

(三)建立商品行情信息库,有效提高物资采购审计的有效性

高校内审部门协同学校相关部门把本单位使用及相关的物资按照商品名称、品牌、规格型号、最新成交价、最低报价,供应商、生产厂家等信息分门别类列入商品行情信息库,并及时进行更新和删减已经过时的信息,从而提高物资采购审计的工作质量。对于国外进口、单一来源等较难确定价格的物资,结合以往所购相似或配套物资的价格,对价格变化非常大的物资作为审计重点。

(四)强化物资采购环节的管理工作

设立招标投标管理办公室,作为专门的物资采购机构,其根据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采购规章制度,实现谁采购就由谁负责到底的岗位责任制,改善学校分散采购带来的盲目采购,暗箱操作等问题,从而实现从制度、程序上规范物资采购工作,同时也为高校内审部门较好的开展物资采购审计奠定很好的基础。

(五)重视物资采购验收组织与实施工作的审计监督

要求使用单位或部门根据合同规定先行验收,包括安装调试和使用,其确认无误后,学校相应的物资采购验收小组再进行验收。对于价值低、品种繁多的物资,验收小组可以采取抽查方式复验。而相对价格较高,质量要求较高、技术复杂的仪器设备等则要根据采购价格申报单、采购计划、采购合同、发货票等进行数量、品牌、型号等方面确认,之后需要相关人员在验收单上签字或盖章。

(六)加强物资采购后续的使用和管理工作

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并与今后物资采购申请相联系,对于物资的使用不合理,使用效率低下的部门,相应的削减今后的物资采购计划,避免出现仪器设备等物资闲置浪费情况。

(七)积极推进高校内审人员队伍建设

高校物资采购涉及货物、工程、法律、服务等门类,技术参数涉及多个行业,而且发展变化快,这些因素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一是逐渐引进相关专业人员,二是重视现有人员的培训,积极参加社会培训机构、内部审计协会、政府相关物资采购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使其物资采购审计监督技能得到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企业 财务管理 经济效益 管理策略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得到快速地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也趋于稳定。但是,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给我国企业造成了沉重的打击。虽然金融危机已过,但其余威还在。我国企业要想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发展状况,引进先进财务管理技术,创新财务管理方法,从而有效地管理企业财务,充分地发挥企业财务在推动企业经济效益提高方面的作用,为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 现阶段,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企业竞争逐渐激烈的形势下,企业要想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与发展,就必须积极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尤其是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更是研究内容的重中之重。在此,本文将对目前我国企业在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第一,财务控制与管理的力度不够。在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将财务部门独立起来、并对财务控制与管理力度不够的问题。企业对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并没有科学地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进行,缺乏合理性与高效性,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企业财务控制、监督、协调等效率不高的情况出现,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

第二,财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财务人员是企业财务部门的主体,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参与者,他们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他们主体作用的发挥。但是,我国很多企业过度地重视企业的生产、销售等活动,而忽视了对财务部门财务人员的培训,致使这些财务人员不能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业务能力,进而影响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提高。

第三,信息化的财务管理水平低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应该在很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外,市场竞争的激烈性也在促使着企业改变传统的财务处理方法,构建信息化的财务管理模式。但是,还有很多企业受到思想观念、经济实力、技术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对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构建的速度缓慢,不能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在财务处理方面的重要作用,也就很难有效地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2. 深化企业财务管理、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策略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效率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必须提高认识,并利用有效的宣传手段帮助企业所有员工树立财务管理意识,并不断创新财务管理方法,加强财务管理力度,以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条件。

第一,认清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企业内部所有的部门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这些部门分工合作、相互协调统一,才能够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基于此种认识,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认清财务部门在企业在企业中的地位,并明确其他部门与其的关系,将财务管理工作全面贯穿于企业所有的管理工作中,使其中心地位得到充分地体现,指导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而为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奠定基础。

第二,树立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意识。很多企业的管理都是以生产、销售为主开展的,这种管理思想支配下的企业管理工作,只能短期地提高经济效益,一旦遇到财务风险,将严重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企业必须在明确财务管理中心地位的基础上,树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意识。财务部门要利用自身资金管理的优势,积极参与到企业的管理活动中来,重视企业资金的合理运作,为企业财务决策提供详细数据报表,进而为企业经济管理效率的提高提供保障。

第三,不断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应该是随着企业经营管理变化而变化,并能够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不断完善,这样的财务管理制度才是与时俱进、因地制宜的、具有最大优势的制度。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对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并注重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尤其是对企业固定资产、生产资本、贷款回笼等管理制度的落实,更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加大管理力度,以保证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充分发挥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作用,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第四,构建健全的信息化财务管理平台。信息技术是应用范围较广、应用效果较好的一种技术,尤其是在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上,更是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可以通过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或者聘请信息技术人才等方式来提高企业的信息技能操作能力。企业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构建健全的信息化财务管理平台,将企业财务状况、管理状况、发展状况等都呈现在信息平台上,以便对财务管理进行实时监控,保证财务管理效率的提高。另外,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有效提高企业财务数据的处理速度与质量,为企业经济决策提供更加合理的参考,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第五,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监管力度。企业的财务部门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企业内部有机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企业经营管理者应该积极宣传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使企业所有员工都能够参与到财务监管工作中来,并构建科学、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使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在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管下进行,有效地规范财务管理工作,避免财务管理失误,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为企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打基础。

第六,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越来越困难。因此,财务人员必须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法律知识以及信息技术等,努力提高自身的财务处理能力、道德品质等,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人力资源条件,进而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保证。

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时期,我国企业要想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深化财务管理,从树立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意识、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引进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财务管理平台等方面来创新财务管理手段,从而有效地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经济效益提高方面的推动作用,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虽然,现阶段我国企业在财务管理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相信,随着企业对财务管理认识的进一步提高,对财务管理手段的进一步创新,必将有效地解决问题,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光义.浅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12(03)343-345 .

[2] 王 露, 汤安明.知识经济时代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19(03)11-14 .

[3] 袁东秀,尉玉华.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J]. 山东水利, 2003,71(11)09-12 .

[4] 崔秋莉,崔红超.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J]. 农业与技术, 2005,85(03)44-45.

篇7

关键词:医院 财务审计 审计效率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医院财务审计已经越来越重要。医院财务审计是促进廉政建设,严格财经法纪,维护单位财产和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安全性,促进增值、保值,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一、造成审计工作效率低的原因

1、医院财务审计前工作准备不充分

审计工作前的准备是直接影响审计工作效率的原因。医院财务审计工作准备主要包括人员分工和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审计方案、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机构设置、管理体制、资产状况、业务规模、内部控制制度、搜集有关法规文件、确定工作期限、下达审计通知书等。医院财务审计工作前准备的越充分,后续审计工作就越顺利。否则,就有可能延误工作时间或产生阻力。

2、医院财务审计人员的财务知识有待提高

财务会计业务知识是医院财务审计人员必备的专业知识,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所必须的。医院财务审计人员只有掌握熟练的财会业务技能,在审计工作中才能准确识别良莠,才能很快进入角色。如果审计人员没有较高的财会业务水平,就很难发现财会人员在财会业务中的作弊行为,现学现问,现翻资料,造成推延时间,使问题不能及时披露,从而影响审计工作效率。

3、医院财务审计时选用的方法不当

选择审计方法,要从实际出发,适合审计目的,因地制宜。对于不同的被审计单位要采用不同的审计方法。有部分审计人员不注重审计方法的选择,而是一味地追求逐页看凭证,随便抄写资料、数字,抓不住主要问题,因小失大,从而影响了医院财务审计工作效率提高。

4、医院财务审计复核时间过长

在医院审计复核中造成时间延误的原因有两种情况:(1)审计复核人员遇到疑难问题,短时间内很难解决。(2)由于案卷程序不规范等原因,要求补正、修改后再进行复核。由于这两个原因造成了复核时间推迟影响到审计工作效率。

5、医院财务审计报告与被审计的单位交换意见时间过长

审计报告形成后,需要与被审计的单位及时交换意见,但是,由于某种原因被审计单位的法人代表不能及时找到,或被审计单位的领导不在,这样就影响了医院财务审计的工作效率。

二、提高医院财务审计效率的方法

1、医院财务审计领导要引起重视

要建立专业审计人员队伍和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医院负责人直接领导审计机构,审计机构应和监察部门、纪检部门、财务部门分别设立。审计机构应该配备专业的审计人员和独立的办公场所。它与监察、纪检、财务部门并存,它们之间相互监督,采用由院长直接领导的模式发挥审计职能。

2、科学地安排审计计划,做好审计前工作

要做好医院财务审计计划,要做到从实际出发,合理、科学,不带随意性、全面考虑。对于每一个环节要有专人负责,全面落实。审计人员需要进行审前培训,要加强被审单位的沟通,以便加快审计速度。

3、规范审计程序

医院财务审计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要求高、责任大、操作难的工作。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特有的规范和特定的程序。审计程序在空间上具有继续性,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各个环节环环相扣,要依次推进,否则,达不到查错纠弊、评价责任、考核业绩提供依据的作用。

4、加强医院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由于从事审计工作的特殊性,这就要求医院财务审计人员要具有扎实的统计、会计、审计、法律知识、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和审计基本技能,同时还要具有准确的判断能力和敏锐的分析能力。目前,医院财务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普遍不高,缺乏审计的技巧和专业知识,对现代化审计手段不熟练,这样就会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要加强医院财务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推动医院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根据医院财务审计的特点和需要,必须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政治思想等培训。加强审计队伍结构优化,在人员的配备上要考虑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要选拔有较强责任心、纪律观念强、政治上可靠、熟悉审计和会计业务,有一定监督基本知识,掌握审计查账的技巧、方法的人员充实到医院财务审计队伍中去。

5、审计部门应处理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关系

医院财务审计部门在审计期间,要严肃审计纪律,遵守职业道德;要积极主动地与医院财务部门征求意见;办理的审计事项,要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以良好的自身素质取得被审计部门的信任。审计报告与被审计的医院财务部门交换意见主要是为了对事实进行审核,交换双方对审计建议、结果、意见的看法。审计报告征求被审计医院财务部门的意见,增强了审计报告的真实性,体现了审计人员的服务精神,从而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

6、审计报告复核人员要增强审计复核责任感

审计复核人员要及时复核案件,增强责任感,做到增强服务意识,为审计案件把关,促进医院财务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

三、小结

医院财务审计是一种客观、独立评价和监督活动。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医院财务审计已经越来越重要。医院财务审计是促进廉政建设,维护单位财产和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安全性,保障医院的健康发展。本文针对影响医院财务审计效率低下的因素,阐述了提高医院财务审计效率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贺璇.浅谈如何加强医院内部审计管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

篇8

[关键词]粮企;财务改革;经济效益

一、粮企改革的目标

2004年,国务院17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根据该文件,在新形势下,我国粮食企业改革的目标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企业战略性改组,形成合理的企业布局和组织结构,实现粮食产业化经营,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更好地发挥在粮食流通中的主渠道作用。这一目标也是粮企财务管理改革的方向性指引。在这一改革目标的指引下,粮企的财务管理部门也需要从财务管理的方向,推动粮企的改革发展,提高粮企的经济效益,促进粮食流通体制和粮食企业改革的顺利前行。

二、粮企财务管理的现状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第一产业,是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基石,所以在我国,众多的粮企归属与国有企业的行列。长期以来,我国的粮企亏损现象严重,费用支出较大,经济效益非常的底下,比如甘肃省在1993年、1998年、2005年三次对粮食企业的财务挂账进行清理的过程中,整个省的政策性挂账竟然高达43亿元,同时众多的粮企人员臃肿,办事效率低下,粮食存活年期较长等等。另外一个在全国粮企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老旧的财务核算工具、记账方式,比如众多省市粮食局的会计报表长期以来依靠的是人工报送和汇总,这就跟不上社会技术的进步。

概括我国粮企当前财务管理的现状,可以分析如下:(1)粮企财务人员本身落后的、陈旧的观念,众多的粮企财务人员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将财务管理的工作滞留在核算补贴、资金、经费等一系列的微观会计操作上,忽略了企业的财务战略规划,让粮企的发展缺乏宏观上的指引,不能够从战略上适应粮企改革的总体目标和总体需要,让企业的财务管理缺乏宏观预算性。(2)个别地区粮企的历史财务包袱仍然很严重,粮食企业的财政财务保障机制仍然还不健全。从冗杂的人员配置到长期的政策性挂账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加重了粮企的财务负担,降低了粮企的运营和经营效率。(3)粮企内部的财务管理上存在众多的缺陷性,体制不健全,不完善,比如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企业审计制度的缺失,预算制度的不健全等等。(4)粮企财务管理的具体运作上面,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与会计主表相伴随的应上交及应弥补款项表、基本情况表、政策性补贴明细表、粮食企业主要指标表、国有粮食企业库存粮油情况表等附表,这些报表应成体系性,应定期的编制并上报,以供领导作出正确的决策:会计账簿是另外一个能够全面地、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的文件,会计账簿的数据要真实,会计账簿的编制要科学,要避免重复或者遗漏的记载情形发生等等。

除了上述的诸多缺陷之外,我国的粮企在改革的过程中,其财务管理也做出了自己的成绩,比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政策性财务挂账的认定、清算以及剥离工作,从而减轻企业的历史包袱:粮食企业收购资金的管理的加强和提高也为粮企的改革发挥了关键性、主导型的工作。

总而言之,现阶段我国粮企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诸多的缺陷性的同时,相比于历史上的财务管理,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成绩。尽管如此,面对着诸多的财务管理问题,粮企改革的进程中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深化、提高和完善。

三、深化粮企财务管理改革,切实提高粮企经济效益

首先,加强财务管理意识,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组织领导工作的绩效。粮企的管理阶层只有把财务管理作为促进粮企建设发展的重要环节来抓,坚持把财务管理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扫程,常抓不懈,粮企的财务管理水平才能快速的提高。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粮企的规模和运转速度也在逐步的加快,所有这一切都要求粮企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与时俱进,能够不断地发展和提高。粮企管理阶层的高度重视和充分把握有助于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统一性、权威性、不受任何其他的部门的约束,及时发现粮企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确保粮企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运转、快速提高和发展。提高粮企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意识,从而提高粮企的财务管理水平。

其次,加强粮企的财务预算管理,严格财务支出,扩大财务收入,提高粮企的经济效益。粮企要抓住国家改革开放的良好机遇,开拓进取,积极谋求自身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在不违反政策和规定的情况下,积极拓展经济收入来源。要加强对支出的控制,支出的控制工作要从预算做起。粮企的财务预算要做到祥、细、严:“详”就是对于预算要具体到各项支出,支出的方向,支出的时间,支出的负责人,支出可能取得的效益;“细”就是预算工作的作出要对逐个项目进行审查,严把关,细化每项支出;“严”就是要对预算支出精打细算,做到月月汇报统计预算的使用状况,季季分析预算的实际效率,后予以调整预算计划,让粮企的财务支出达到效益最大化。

再次,加强粮企内部的审计工作,提高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引进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尽可能的避免和杜绝财务漏洞的产生,从财务记录的源头上采取有力措施,达到开源节流的目标。比如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可以加强对粮食的征购工作的重点调查,实行征购前的实际调研,征购过程中的严格把关和管理,征购结算的全面监督,并对这三方面的工作予以分离,避免和减少资金的流失和浪费;再如粮企可以统购严格本公司的采购手续,规范采购程序,杜绝违法乱纪的采购行为,从源头上采取有力措施,杜塞采购漏洞,节约经费开支。总而言之,粮企的财务管理工作要切实地按照企业财务管理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予以开展工作,建设和完善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把粮企内部的控制制度作为一个系统的工作和工程来开展,坚持理论与粮企自身独特的特点的相结合,构建协调的、有效的企业内控体系,事前预防,事后监督,监督审大项目的经营决策、执行监管,构筑完善的内控体系,防范和化解粮企的经营风险和会计风险,将经营效益最大化。

最后,粮企财务管理工作的提高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长期的发展、调整和改革的过程中,粮企的所有员工要转变以前的财务运作、财务管理、财务使用的观念,用市场经济的财务管理理念来经营本企业的运转,提高粮企资金的使用透明度,严格国家政策,实现组织的革新,转换原有的经营机制,发挥粮企在粮食行业市场上的主导作用。

总而言之,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开放进度的加快,都要求粮食企业能够在新的竞争环境下站稳脚跟、提高自己的经营能力和竞争力,这样才能在新的环境下,在新的形势下,迎接新的挑战,发展和完善自己,从而为国家粮食体制的改革作出自己的贡献。这一切,需要一个重要的保证,那就是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发展。只有深化粮企财务管理的改革,提高粮企的财务管理水平,让这个“管家”把自身的作用充分的发挥,粮企的经济效益才能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经济效益;财务信息体系

一个企业的竞争力能否得到提高,经济效益是否良好,就要看其财务管理是否完善、高效。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可以使企业的投资决策更加科学、资本结构更加优化。此等种种方法对于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良好的成效。

1.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

1.1资金筹措管理

要达到企业自身财务管理的预期目标,首先,我们要筹措资金,而我国及当地省市法律法规对于企业的资金筹措有明确的规定,我们必须在规定之内进行资金的筹措;其次,企业发展的实现要求我们具有多种筹资渠道和多样的筹资方式。最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财务风险的减少以及资金成本的降低也是必不可少的。

1.2成本费用管理

企业提供客户所需产品或者服务所产生的资金流通称为成本费。合理降低企业的成本费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可以通过内部控制和预算环节降低成本。

1.3利润及分配管理

企业的利润分配管理、利润管理以及营业收入管理等组成了利润及分配管理。不言而喻,财务管理的核心就是企业受益的分配。分配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企业各个方面的利益以及企业发展的速度。企业必须合理的分配利润、搞好经营决策使各个方面的利益得到确保。

1.4财务管理的原则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企业的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原则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必须平衡企业的风险和报酬。根据市场的一般情况,高风险对应着高回报以及高收入,也就是说投资所承担的风险越大,可能获得的投资报酬也就越高。要想使整个财务股东财务收益最高,就需要财务经理合理的平衡风险。第二,配比合理化。也就是说长期借款的方式筹集长期资产需求的资金,短期负债筹集短期资产所需资金。这是企业必须遵守的原则,否则会造成很多问题。比如,融通流通资产采用大量长期资金就会使企业自身盈利能力丧失。

2.合理进行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2.1进程全面预算,从整体上深化企业的财务管理

所谓全面的企业预算,即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已经制定好的目标以及生产经营工作制作财务收入和支出的整体计划。这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科学实施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深化企业的财务管理,实现企业的全面预算呢?下面我做简要介绍:

2.1.1科学的进行预算的编制

预算的编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企业每一阶段的工作不同实时变化的,企业要根据每一阶段的工作制定针对于此阶段的预算编制工作。在现在的形势下,大部分企业采用的预算编制方式是自上而下的方式,公司之间是有子公司到整个公司,公司内部则是从企业细分部门到企业的最高决策部门。然后为了使预算的编制更加科学、合理,就需要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综合的平衡、评估财务预算。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那就是原则问题,我们必须以科学、全面、有效的原则进行预算,切记对工作做超预算和低预算。

2.1.2根据财务预算执行财务管理工作

一般而言,第一,实施整个企业季度、月度和年度的预算所采用的方式是审议,对于此过程要严格控制实施。第二,为了有效的防止实际收入、支出和预算相比严重矛盾的现象,需要对实际的收入和支出进行分析,找出与预算不同的地方进行分析和处理。第三,为了及时的发现存在的财务支出问题,降低企业由于采取风险多带来的损失,必须采取有效的的措施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审视性的财务执行预算。

2.1.3全面评价预算执行过程

财务预算的本质无非是在现有的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和能力上提高一个档次,使企业管理和预算工作更加全面。然而执行预算的过程是复杂的,需要企业通过特定的评价机构和定期的机制对预算执行的情况做出客观评价。从而使预算的编制和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显现出来,并据此制定有效的措施,久而久之预算工作便得到了全面的加强和改善。

2.2建立企业先进的财务信息体系

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至关重要,因此必须保证其准确性与可靠性。为此我们必须建立企业先进的财务信息体系。对于企业来说,财务管理工作实施的核心以及基础内容就是企业的财务信息。财务管理信息必须全面、准确、有效,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提高,才能使整个企业的财务信息在财务管理中举足轻重。建立企业现代化信息财务制度可分为以下几步来完成:第一,为了准确、快捷地处理企业的采集信息,会计电话化系统是需要首先建立的。第二:采取各种方法使企业采集信息的来源渠道的大扩展,例如:充分了解市场信息、调动员工积极性等等。

3.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意义

当今经济时代,企业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分开的,企业所有者和企业经营者有着不同的追求,这种差异导致了经营者很可能会不顾及所有者的利益来实现自身需求。针对这种情况,必须提高我国财务管理水平,财务管理实践工作必须得到开拓,只有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才能有效地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使两者达到双赢,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结束语

深化财务管理工作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必须切实落实,作为企业经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监督、管理企业财务部分的重要指标,它控制着企业的财务活动、协调着企业的财务关系。因此,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全面实行预算管理体系,深化企业财务管理,才能切实提高经济效益,达到企业长远发展。(作者单位: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董长胜.深化企业财务管理全面提高经济效益[J].中国商 贸,2011,(34):140-141.

篇10

一、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高企申报过程中,由于中小型科技企业自身的原因,其业务处理流程以及内控措施存在诸多问题或不够完善,导致企业内部各相关部门之间在配合上出现问题:

(一)技术研发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在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技术研发部门在对研发项目进行最初立项时,因统计口径与财务不一致,导致由研发部门主导的项目立项预算值与最后财务核算出来的实际发生额差异较大[3]。比较典型的例子是研发部门从非专业的角度,很难对研发部门因研发活动而产生的各类费用归集完整,需要财务部门与之协调并做必要的指导工作。

2.技术研发部门负责进行科技项目所对应的专利申报工作,但专利申报过程中产生的各项费用支出一般由财务部门统一支付并取得相关票据,这会导致出现项目所申请专利的名称以及内容与费用发票的开票内容对应不起来的现象。

3.技术研发部门负责项目的立项,而财务部门负责项目费用的归集,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企业研发项目已经确认立项,而研发费用的归集还未开始,或者研发项目已完结但财务在核算时依然有项目费用发生的情况。

4.技术研发部门确定的某一研发项目的研发人员名单没有及时通知到人事部门,使得人事部门在进行薪资核算及财务部门账务处理时,科研人员的工资归集就会产生偏差。

5.由于财务部门不能及时了解研发进程,导致研发项目所应当对应的办公费、折旧费等没有能够按照研发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归集,而是由财务部门笼统的按照常规账务处理的要求进行处理,导致研发部门的实际费用与账面记录数据不符。

6.?τ诩际醪棵旁谘蟹⒐?程中,因产品调试、产品试制等原因而产生的不合格品,无法作为公司高新产品销售。企业的一般做法是与下脚料等一起出售给废旧物资回收点,财务部门很难对出售的这些下脚料区分哪些是研发过程中产生的,只好一并将这些废旧物资的收入归入其他业务的收入,研发费用最终无法得到冲减。

(二)办公室(或人事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在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人员考勤工作管理不细致、不到位,没有对某项研发项目单独统计考勤,导致财务部门无法核算某研发项目的人员工资部分[4]。

2.即使有对某研发项目单独统计研发人员的工时,但对于非专职研发人员(即从事研发又同时从事产品设计等其他工作)对某一研发项目的实际工时的确认存在一定的模糊性,财务部门在统计此类人员的工资工时往往可能就会出现偏差

3.企业兼职研发人员的考勤及下发聘书时间不明确,致使兼职人员的研发工资归集出现问题。

(三)营销部门与财务部门存在问题

1.营销部门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其在营销过程中可能会做出一些不符合财务规范的举措,在开具相关发票时,为了讨好顾客,商品名称未按高新产品真实名称来开,或仅在规格栏中注明高新产品的代码,而明细账中又使用通用名,这就会导财务部门很难确定两者是否一致,以及难以鉴别某一产品的销售收入是否属高新收入等。

2.某些集团性企业的子公司为了其企业形象,可能会使用集团公司或集团内核心公司的商标,对此类产品的收入,在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时是否可以确认为该子公司的高新技术产品收入,目前还是存在异议的。另外,企业受托为其他企业生产同类别产品,但原材料属于自行采购,原则上不属于企业受托加工,虽然这些收入全额确定没有问题,但是无法确认是否属于高薪收入,对于这类问题,营销部门也应当事先与财务部门做好沟通。

二、中小型科技企业在高企申报过程中存在的财务核算方面的问题

除了上述因部门之间沟通不畅而存在的问题,中小型科技企业还可能会因为财务制度的要求不够规范和严谨,导致在高企申报过程中还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对销售收入因为确认时点的不规范导致已经确认的收入不准确

财务部门对收入的确认往往尽可能简化处理,比如在他们会以开具发票的时点为确认会计收入的时点。但在实际业务中,有的属于在预收款时就被要求开发票,有的明明货物已经发出,风险报酬已经转移,但发票却迟迟未开,也即账面上确认收入的时间不符合相关规定,有可能被会被调整收入的金额。

(二)对研发费用的核算不够细致,没有进行单独核算和专账管理

有些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财务部门将研发费用支出与其他费用支出混在一起核算,难以区分,未单独设置研发费用,也没有进行相应研发项目的费用归集。

(三)不能正确区分对项目研发与生产销售

有些企业因为规模或成本问题,没有明确设置研发部门,使得对新产品的试制和研发无法区分,企业投入的材料等直接领用到生产一线,这些费用是否属研发费用无法界定。

三、对高企申报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的应对策略

为解决上述高企申报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就需要企业不断优化管理模式,完善内控制度,充分发挥财务部门在这一过程中的纽带和串联作用,通过对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并提高执行能力,合理划分财务与其他职能部门的职责范围,细化和优化财务部门自身账务处理方式,从而使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一)强化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

1.在项目立项之初,由项目相关部门组成项目立项小组,由财务部牵头对项目参与人员、预计使用的研发设备、项目立项周期、项目所用资金等进行合理的预算。

2.针对研发人员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考勤和财务管理制度,对每一研发人员在某一研发项目上的研发工时进行更加合理细化的统计,在报送薪酬的同时报送考勤记录。

3.研发人员尤其是兼职人员到岗后,由办公室(或人事部门)负责向研发部门落实其所在的研发项目,并负责及时向财务部门通知人员到岗情况等信息。

4.研发部门可以制作研发费用专用章,由研发部的负责人对相关支出从源头上进行监督和管理,对每一笔支出在资金申请或费用报销时,标注好具体研发项目,这样财务既不会漏记研发费用也不会把本不属于研发费用的支出虚列其中,真正做到不重不漏。

5.营销部门在保证完成销售任务的同时,耐心向客户做好解释沟通工作,发票的开具合理规范,发票上的产品名称符合公司对产品的统一命名规则,不做随意改动,这样,财务在核算收入的时候就能够对高新技术产品与非高新技术产品做明确区分。

(二)财务部门应当严格按照现有政策法规并制定适合本公司的财务核算制度进行账务处理和核算,这些核算制度必须要能够同时满足高新技术企业的核算要求;企业的研发费用支出应该通过专门设立的“研发支出”科目进行核算,该科目下还可设立 “某某研发项目”做为二级科目,在二级科目下设置如下三级科目:

1.应付职工薪酬:顾名思义,该项目即常规的工资薪金及各项保险等,同样,外聘或临时科技人员的劳务费用也在本科目核算。

2.直接投入费用:即用作核算企业为实施研发活动而实际产生的劳务费、耗材费及试制而产生的各种费用。

3.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用以核算专项用于某一研发项目的仪器设备以及在用建筑物等的折旧费用,以及用于归集大修理支出等产生的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等。

4.无形资产摊销费用:该三级科目用于核算研发活动中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部分。

5.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该科目用以核算企业委托外其他科研机构或可科研人员进行本企业锁所需研究活动二产生的费用。

6.其他费用:该项目核算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且除上述5种费用之外的其他费用,一般情况下,该项费用不能超过总研发费用的20%。

(三)严格高新技术企业收入会计核算规范

准高新技术企业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区分并确认高新收入和非高新收入,将不同产品分别核算并结转成本,以符合准确核算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和成本的要求。同时高新技术企业应该遵循“谨慎性原则”并参照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管理和准确核算,并由具有资质的机构进行专项审计或鉴证,在享受税收优惠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企业税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