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的主体范文
时间:2023-12-25 17:44: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亲子教育的主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德州市幼儿园;亲子活动;问题;对策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在幼儿的性格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若想增强幼儿家园之间的沟通,增强家园间的合力,共同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进行亲子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如今在幼儿园亲子活动开展中,还普遍存在着注重形式和结果、家长参与意识匮乏,教师对亲子活动的认识较为表浅,对幼儿园亲子活动的认识不深刻等现象,因此,对幼儿园亲子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一、目前德州市幼儿园亲子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幼儿园亲子活动认识不深刻
目前,德州市许多幼儿园中无论是幼儿教师还是幼儿家长都将幼儿园亲子活动理解成是由幼儿园创造适当的条件,以教师为主导,教师与家长共同组织的一种幼儿园教育方式。这种理解,仅仅考虑了教育单方面,而对于其他因素则并没有考虑。事实上,大多幼儿园都会不时地开展亲子活动就已经证明了大部分幼儿园的教育模式已经由传统的封闭教育模式逐步向现代的开放模式进行转变,因此,幼儿园在开展活动时就不能单方面来完成幼儿的教育工作,必须同家庭还有社会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新的互动主体来开展亲子活动。但是,目前德州市绝大多数的幼儿园在这些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足,降低了亲子活动的质量。
2、家长缺乏参与意识
意识决定行动,幼儿家长的参与意识缺乏,从而导致家长不够重视亲子活动的参与。根据本人在德州市几所幼儿园的见习情况来看,大多数的家长实际上比较认同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但是有很大一部分家长以工作忙为由而不参加亲子活动,由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来代替。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既然我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教育孩子的任务就应该由幼儿园全权负责,家长不应该承担教育幼儿的责任。正是由于部分家长有这种想法,导致了家长对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极不配合。从实习情况来看,大多幼儿园每学期的亲子活动次数本就不多,这样一来,家长参与亲子活动的机会又少之又少了。虽然可以理解家长们为了生计到处奔波,“压力山大”也筋疲力尽,但由于父母对亲子活动不够重视,导致亲子活动无法达到原有的教育效果。
3、亲子活动的互动主体不明确
案例一:德州市德城区某幼儿园中班幼儿开展《我心中的家》活动,老师邀请家长一同参与,与幼儿一起建造心中美好的房子。在活动过程中,只有极少数家长能与幼儿共同商讨,一起动手操作;有些家长是看着幼儿如何制作,而不参与其中;有些家长喜欢指指点点,告诉幼儿该怎样怎样做,提出自己的要求,甚至有些家长还干涉到其他小朋友的活动;还有一部分家长干脆自己动手,只让幼儿旁观,而这些错误行为并没有得到教师的制止。
案例二:德州市某私立幼儿园开展春季运动会,大班幼儿进行《三人四足》活动,教师请家长来参与,在比赛的过程中,有些家长因幼儿理解不了或者配合不当而大声斥责;有些家长干脆拒绝同幼儿进行游戏;还有些家长则干脆以工作太忙为理由拒绝参加。
亲子活动是通过父母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来实现其教育作用,父母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它要求父母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以平等的视角与幼儿交流,老师和幼儿及家长是活动的主体,应该主动参与活动。但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家长对幼儿的溺爱和年龄知识等差距,家长习惯了发挥自己的指导和权威,往往是家长告诉幼儿该怎么做,甚至有些家长直接来代替幼儿做,幼儿只能被动的接受家长的意愿。按照亲子活动展开的要求来说,幼儿园应该主动联合家庭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亲子活动环境。但是,目前德州市一些幼儿园不能很好的处理好幼儿园主体与家庭主体之间的关系,而这种现象的发生很容易使在亲子活动过程中,家长失去活动主体地位。互动主体的不明确,使亲子活动达不到原有的教育效果,违背了亲子活动最初的目的。
4、亲子活动内容的教育价值太片面
亲子活动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促进幼儿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和谐发展。而现如今德州市的几所幼儿园的亲子活动,亲子健康活动所占的比例较大,而亲子科学活动、亲子观察活动、亲子探索活动所占比例较小,不能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家长在亲子活动中,缺乏对幼儿的观察,往往在乎的是幼儿任务的完成,甚至经常出现家长“包办”的现象,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在亲子互动中,家长一向注重幼儿的智力发展,而轻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尤其是当幼儿在活动中碰到一些问题不能尽快尽好处理的时候,家长通常表现得很焦急,有些家长着急地直接告诉幼儿应该怎么做,而不是鼓励他们尝试采取不同的办法。家长不重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缺乏言传身教。因而,亲子活动的教育功能很难实现。
二、增强幼儿园亲子活动实效的对策
1、加强幼儿园亲子活动的宣传工作,提高家长的参与意识
老师应该向家长介绍亲子活动的目的、意义。并且召开家长会或以其他方式向家长介绍亲子活动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在活动中家长应该扮演的角色和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等,以此来得到家长们的支持。在活动中,要注意观察,发现问题,邀请家长参与讨论,共同努力,解决问题。汇集众多人的智慧,使得问题能够顺利解决。家长们可能只会针对于某种现象发表看法,但可能不会找到幼儿出现问题的真正原因。因此,老师这时应发挥指导的作用,来帮助家长分析幼儿间打闹的原因可能仅仅是因为游戏。其次,用家长教育家长,用家长启发家长,更多发挥身边资源的作用。
2、保证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和家长要切实保障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策划活动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活动的可操作性。设计活动应与幼儿的年龄相适应,不同年龄段的活动内容多层次,同年龄的活动也可以多层次。此外,在早期的活动准备中,要让幼儿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尤其是一些节日活动,应当让幼儿了解一些节日的出处和风俗等。在活动中,要更多的让幼儿参加到过程中来,细致观察幼儿的言行举止,发现每个幼儿的特长所在,能力与表现,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切实保证幼儿的活动主体地位。
3、丰富幼儿活动内容,遵循活动设计原则
在幼儿亲子活动中,不仅要注意幼儿智力因素的发展,更多的应该高度重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活动中,家长和老师要注意给幼儿更多锻炼的机会,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加自己的自信心。家长和老师要注意多肯定,多鼓励,多表扬,老师可以指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赏识自己的子女,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让家长们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教育的机会,抓住机会,培养幼儿与人沟通的能力,勇于探索的勇气,促进其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总之,对目前幼儿园亲子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我们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弥补现在的不足,使幼儿园的亲子活动能够有效地发挥其教育作用,真正有益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邓子红.幼儿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9)66-68.
[2] 李丹.关于幼儿园亲子活动现状分析及思考[J].新西部,2008(8).
[3] 王赛.家长参与幼儿园亲子活动的现状与对策[J].学校管理,2014(3).
篇2
一、亲子活动的概述
亲子活动作为亲子教育中的一项基本内容,是指以亲缘关系为主要维系基础的,看护人与孩子之间以互动为核心内容的教育活动。具体来说就是孩子在父母的陪同下参加一些有益于儿童健康成长的活动,加深孩子与父母的联系,促进父母与孩子的和谐相处,让孩子在融洽、积极的氛围中得到身心的健康成长。所以,亲子活动是以爱护儿童身心健康和开发儿童潜能,以及培养儿童个性为目标,以不断提高新生人口的整体素质为宗旨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早期教育。
在我国传统社会,一提家庭教育,我们就知道是家庭中的长者对孩子的单向教育,父母是家长,具有威严的、不可侵犯的地位。而亲子教育给人的感觉则亲切、温和得多,它强调父母、孩子在平等的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双方互动,而且亲子教育涵盖了父母教育和子女教育两方面。它是通过对父母的培训和提升而达到的对亲子关系的调适,从而更好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当代年轻的父母们,在成为父母之前并没有接受过如何教养子女的专业训练。因此,要培养健全的儿童,首先父母就应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能力,并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
二、创建家校联系的多种途径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给家校联系创造了新的联系方式。例如:创建班级QQ群,每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创建班级家长QQ群,并定期对这个QQ群进行管理:教师用照相机捕捉儿童的精彩瞬间,将他们参加教育活动的照片、以及视频录像到群内,让家长能目睹孩子在园的一举一动。还可以通知,让家长了解班级的课程动态。教师还可以在班级QQ群中开通聊天室。开通“班级亲子园”。利用亲子主题教育活动,例如:我利用“六一节、劳动节、中秋节”等主题活动,通过邀请爸爸、妈妈到学校和孩子一起过节,不仅教育了孩子如何尊敬长辈,对年轻的家长也是一次难得的教育机会。
三、开发亲子活动课程
亲子活动课程是教师专门设计,由家长与孩子一起完成的一种亲子学习活动。是教师将教育内容和指导要求融入到游戏活动中,让家长与孩子参与游戏与学习,共同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这种活动课程与以往的课程有着很大的不同。
首先,亲子课程是由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的,家长也是教育的对象,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到家长的因素,在如何优化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与密切合作上,在如何充分挖掘家长的教育功能方面都是活动的重点与难点。
其次,教学内容多是教师根据本月的主题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自己设计、编排亲子合作的课程,例如:我在教2016级1班时,我精心设计了《我的成长你的微笑》亲子活动和《“拥抱亲情,学会感恩” 》等亲子主体班会,都体现了教师的自主创作的过程。通过这些课程让儿童与家长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孩子开心地享受着与父母一起游戏的乐趣,家长也了解了学校的教学模式,为家长提供了先进的育儿理念,不但拉近了亲子之间的距离,培养亲子间的感情,也让家长明白在家中如何去创设游戏的环境,让儿童开心、快乐地成长。
四、亲子活动的意义
1.亲子活动增加了孩子与父母的情感互动交流。亲子活动是儿童成长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亲子活动自然是爸爸妈妈与孩子通过游戏等互动的方式零距离沟通。在教师的带领下,儿童会用他们自己的方式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而家长也会在教师的指导下懂得、甚至勤于与自己的孩子进行交流,从而实现和谐共处的局面。很多家长在参与过亲子活动后都发现自己的孩子表现的比平常更加出色了。亲子活动就是给孩子一个激发潜能的机会,相信看到孩子的进步是家长最值得欣慰的事情。
2.亲子活动促进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现代健康理念已将健康的概念拓宽到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三方面,而亲子活动寓教于乐,寓知识于游戏中,同时开发孩子的智力,提高其动手能力、反应力、创造力,使孩子能在身体和智力方面得到发展。有些家长已注意到,当他们在观摩学校的教学活动时,自己的孩子往往表现得比想象中的出色。
篇3
现今各种亲子园、亲子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幼儿园也越发重视学前教育从幼儿教育向亲子教育的延伸。这一切都说明亲子教育正在逐步深入人心,在学前教育领域已经占领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而好的亲子教育的实施需要专业的从教人员,中职学前教育担负着培养适应当代学前教育事业专业人员的责任,因此如何更好的培养专业的亲子教师值得我们思考。笔者认为,想让学生变得专业首先需要学生喜欢这门课程、产生学习的兴趣,这与教师对课程的设计与创新是分离不开的,本文将对学前教育专业亲子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创新进行粗浅叙述。
一、让学生了解亲子教育的概念及意义
要让学生热爱这一学科,首先,应让学生系统的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明确亲子教育的概念及意义。
1、亲子教育的概念
“亲子教育”中的“亲”主要指有血缘关系的父母、爷奶、延伸至主要代养人(保姆、家庭教师),“子”是指孩子,“亲子教育”即通过对父母的培训与提升而达到对亲子关系的调试,在提高家长科学育儿水平的情况下更好的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一种培训方式。
可以看出“亲子教育”是以亲缘关系为主要维护基础的教育,是看护人与婴幼儿之间的以互动为核心内容的亲子关系。亲子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科学的家庭教育模式,强调父母孩子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双方互动,针对父母与孩子之间关系的协调而进行对父母的培训与提升,使父母和孩子能够更好的沟通。“亲子教育”与一般意义的“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及“儿童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以脑科学发展为基础,推行从0岁开始的教育观念,打破以往那种婴幼儿(0~3岁)只要吃的饱、吃得好的养育观念,强调全程教育、全面发展,形成早期性格和各种能力、习惯。
2、亲子教育的意义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家庭对后代的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地倾注了关怀与重视,特别是对0~3岁婴幼儿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更应给予特殊的关怀和教育。人们逐渐意识到对婴幼儿的养育不仅仅是以往传统观念里单纯强调吃好、玩好那么简单。而在0~3岁这一最关键时期,父母往往最缺乏经验,时常处于慌乱之中:“我的孩子是不是说话晚了?他为什么老撕东西?”这些惶恐伴随着孩子的每一个变化。许多家长不知道婴幼儿在发展中存在“敏感期”,他们对婴幼儿动作、语言、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时时惊喜,但又感到困惑,觉得在育儿实践中缺乏必要的对婴幼儿的了解。而社会又缺乏对0~3岁婴幼儿教育的指导。亲子教育活动课程恰好填补了这一年龄段的空白且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亲子教育”采用现代育儿的最新理念,传播正确的育儿观,传授家庭早期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指导家长和孩子开展有情趣的、有实效的亲子游戏活动,使广大家长逐步接受现代育儿的科学理念,掌握现代育儿的科学方法和技巧,促进了儿童的主动发展,建立起融洽的亲子关系。实践证明,“亲子教育”是年轻家长接受继续教育的一种良好形式,由于教育内容和指导方式配合在愉快的的游戏活动和平凡的生活中,能使家长切身地感受和理解亲子教育的特殊意义。
二、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利用引趣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根据亲子教育课程教学的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开端引趣的方式“设疑”以外,还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2、利用学生优势,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亲子教育理论知识与专业能力的掌握相对欠缺,但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与创造能力较强。因此在亲子教育课程教学的设计时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为主的教学。并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师亲自的讲解、示范,让学生形成的对每个操作流程的具体认知,再结合练习、具体操作环节的要点分析,让学生在准确掌握操作要点的基础上,完整流畅地展现出具体操作流程。从而使学生的信心增加,促进学习兴趣。
3、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给亲子课增加亮点
多媒体课件以教学课题为主要线索,以多种方式,不同表现手法对新授课的内容进行加工处理,精美的插图、声情并茂的音乐、清晰直观的视频,新颖的动画设计,都可以生动有趣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耳目一新,起到了激发学生兴趣,集中注意力,化抽象为直观的作用,学习兴趣大增,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4
关键词: 家庭教育 亲子关系 家庭结构
家庭中的亲子关系不仅影响着整个家庭的气氛,而且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良好的亲子关系能够有效地促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相互的认识和理解,直接影响到孩子自我概念的建立、道德判断的形成、个性的健康发展,以及孩子的学业成绩、心理行为问题等,有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促进孩子的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因此,亲子关系一直是家庭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心理学、社会学领域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亲子关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一)亲子关系的涵义。
亲子关系是法律保护下的血缘关系,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是父母与亲子女、养子女或继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是青少年儿童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影响他们以后形成的层次的人际交往关系,更关系到他们的身心健康。
(二)亲子关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家庭教育是以亲子关系为中心的教育,青少年期亲子关系不仅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且影响家庭其他关系及家庭的幸福及稳固程度,进而成为影响社会的安宁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教育能否顺利进行,依存于亲子关系处于何种状态。
二、亲子关系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的类型与现状
(一)亲子关系的类型。
青少年亲子关系的分类主要有五种,大部分主要是依据测量选取的量表来划分的。1996年“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状况研究课题组”通过因子分析将家庭教养方式分为六类,即溺爱型、否定型、民主型、过分保护型、放任型和干涉型,研究结果表明,溺爱型、否定型、民主型、过分保护型、放任型和干涉型家庭教养方式对于青少年独生子女的人格发展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民主型则对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的某些方面可能有积极的影响。此外,郑希付将亲子关系分为六类,即养育型、财产拥有型、反向型、冲突型、泛爱型和亚平等型。
调查研究表明,民主型的亲自关系是青少年良好的亲子关系。从教育理论说,它是符合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当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的。父母与子女民主平等的关系,有利于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民主型家庭的子女具有安全感、健康、外向,具有创造性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交能力强等特点,这也与我们当代迅猛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是一致的。
(二)亲子关系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的现状。
在各种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人们思想的分化越来越表现出多极形式,道德判断正处于一个质的分化时期,少年儿童社会化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亲子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1.家庭结构变化,亲子互动发生改变。
当前,由父母和孩子组成的三口之家是城市独生子女家庭的典型模式,与非独生子女的核心家庭和几代同堂的主干家庭相比,其具有最基本、最简单及无重复的特点。亲子互动成为孩子在家庭中与他人交往的唯一方式,加重了相互之间的心理依恋。一方面对孩子经济投入和精力投入过大,期望过高,家长与孩子交流大都首先关心的是学习方面的事情,对孩子的期望很高,这很自然就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压力,而实际上孩子的学习成绩往往是由于不良的亲子关系造成的。另一方面孩子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得到了强化,在一定程序上影响了孩子正确的角色认识,使其难以接受父母的正面教育,也影响了亲子关系的和谐。
2.传媒时代的到来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亲子关系淡漠。
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子媒介以空前的速度大量进入家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正是由于电子媒介广泛地进入家庭,削弱了孩子对家长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疏远了亲子之间的关系。“中国独生子女人格状况与教育调查”表明,尽管有96.5%的孩子表示“比较愿意”和“非常愿意”与父母谈话,而实际上亲子之间“经常谈话”的仅为50.8%;而且77.9%是就事论事地谈孩子的“学习”问题。难怪同一调查显示,认为“爸爸很理解我”和“妈妈很理解我”“非常符合”自己情况的仅为36.6%和48.2%,都没有超过半数。而在孩子谈到最烦恼的事情中,涉及父母与子女关系的高达32%。也就是说,在大多数家庭中亲子之间的沟通存在障碍。
3.孩子的自主意识增强,渴求亲子之间的平等交流。
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使儿童的自主意识增强。通过电子媒介,孩子迅速了解了社会的各类信息,扩大了知识面,甚至在某些方面比家长了解得更多,他们往往对家长们“老生常谈”的东西不感兴趣,以致产生抵触情绪。现代的少年儿童已经不再是封闭、保守的社会状态下顺从听话的孩子,他们通过耳闻目睹和各种媒介了解了许多社会现象,也了解了自身权益。在家庭中家长说了算的传统已经不被现代的孩子所接受,他们渴求与父辈之间的平等相处、平等交流。在从传统到现代的更替中,亲子关系的特点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心理上相互理解是当今亲子关系的主流。
4.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对亲子关系提出更高的要求。
素质教育是以个体尽可能充分自由全面发展为基础的一种现代化国民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良好的亲子关系是重要的前提条件,父母的影响有着其他教育不可替代而无法比拟的独特作用。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核心问题,是使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家庭教育要把教育子女学会做人摆在首位,并作为主线一以贯之。
三、在青少年家庭教育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的第一个机构,而家庭对青少年的影响最重要的是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与方式。还有不少父母不能以科学的态度和民主的方法教养子女,亲子间不能形成良好的关系,致使青少年的心理疾病和问题行为日益增多。因此,家庭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是相当重要的。良好的亲子关系能营造和睦的家庭气氛,使父母与子女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尊敬和坦诚沟通的关系,有利于家庭教育的顺利开展。对比,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转变观念,平等相处。
亲子关系是一种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而不是一种单向的静态关系。在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血缘关系上形成的自然角色关系,另一种是在后天交往中形成的家庭社会角色关系。自然角色是天然形成的,不可改变的。但家庭社会角色则是后天形成的,是可以改变的。父母与孩子各自扮演着不同角色,决定了各自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也规定了互相对待的态度。
首先,由于亲子间存在着天然的血缘关系,这就决定了亲子关系的特殊性,在很多父母和孩子的眼里,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天经地义的,是不可改变的,使得许多人从不认真思考亲子关系有何重要性,以及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等问题。其次,父母是孩子的养育者,是长者,在一定时期内其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及各种能力远远超过孩子,在认知性的交往中占绝对的权威地位。所以很多父母在子女早期的成长过程中一直都是处于帮助、管理、指导等支配性的地位,再加之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不把孩子看成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凡事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过分要求孩子,过分保护孩子。再者,有的家长不了解孩子在成长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心理需求,对于父母交往的方式、内容等也有不同的需求,常年一贯地采用同一种教养态度和方式,不懂得尊重孩子的心理需求,从而使得亲子之间容易产生心理上的疏离、不信任或畏惧,甚至矛盾冲突等。
因此,无论是在日常生活、家务劳动、消费、隐私等方面,还是在交友、子女的学业、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等方面,家长都应当转变传统的家长制观念,把孩子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子女的人格,以平等的态度和身份与子女相处,子女也应尊重和理解父母,建立一种良好的心理交往关系,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二)加强沟通,增进理解。
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加强亲子沟通与交流,促进亲子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是至关重要的。在树立正确的亲子交往观念之后,家长和子女之间还必须有一定的沟通时间作保证。人们之间的密切程度是由人们之间的沟通的多少来决定的,要形成密切的关系,就必须用较多的时间沟通。父母不能以工作繁忙或孩子功课紧张,怕影响孩子学习等理由减少甚至不与孩子沟通交流。因为沟通交流是相互了解和理解的基础,而只有建立在理解信任基础上的亲子关系才可能是一种良好的亲子关系。
亲子之间的良好沟通,必须消除或尽量减少由于代际差异所带来的心理障碍,做到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在各种问题的看法、性格、兴趣爱好、心理需求等方面,相互主动协调代际关系。
(三)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
专家研究发现,子女情感上的忽视多半是由于父母亲的情绪不稳定或心理不健全。在家庭中亲子间的情绪往往是最难自控的。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紧张,充满成功的期盼和严重压力的父母往往把委屈和不满向孩子和亲人宣泄。处于更年期的父母的情绪常常不稳定,青少年具有思维的独立性,然而较片面,情绪处于疾风怒涛的状态,希望摆脱父母的管教,渴望独立,亲子矛盾冲突,处于“亲子关系危机期”。当孩子顶撞父母,或使父母失望、束手无策时,父母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或冷漠或粗暴,这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父母调控消极情绪的方法,一要更新自己陈旧的亲子观、儿童观和教育观,二要学习妥善管理自己情绪的一系列方法。
(四)改变父亲“淡出”家庭教育的现状,重视发挥父亲的教子作用。
据了解,在我国现实生活中,存在父亲“淡出”家庭教育的现象。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角色观念的影响及现实社会竞争激烈,父亲感到工作、挣钱的重要与紧张,并对父亲教育子女的作用缺乏认识,将教育子女的事全推给母亲,或是以父亲应充当“严父”,即采取板着面孔教育子女的教育方式,无视孩子的人格,导致孩子疏远父亲,父亲由此失去了教育孩子的权利。
(五)建设良好亲子关系,既要发挥父母的关键作用,又要重视发挥青少年儿童的主体作用。
父母是成熟的个体,是教育者、监护人,是社会价值观、信仰与社会行为的直接传播者和体现者,在亲子关系中负有重要责任,起主导作用。调适、建设良好亲子关系,关键在于提高父母的综合素质。然而,绝不可忽视发挥青少年儿童的主体作用。这是因为近年来,随着生态学理论和系统理论的引入,研究者已认识到亲子关系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亲子双方的各种态度和行为有着相互的影响。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亲子关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意义,重视亲子关系的改善,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参考文献:
[1]郑希付.良好亲子关系创立模式[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1).
[2]鲁洁,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3]廖建东.家庭教育社会学[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雷历,王争艳,李宏利.亲子关系与亲子沟通[J].教育研究,2000,(6).
[5]唐利平,风笑天.青少年亲子关系研究现状与评价[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2).
[6]付明弘,.中小学生亲子关系现状及教育建议[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3),3,2.
[7]李丹.浅谈新形势下的亲子关系[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2,(4),7,2.
篇5
关键词:亲子沟通 幼教家庭指导模式
我们幼教工作者应积极探索推广有效的幼教家庭指导模式,也恳请专家予以指导教育,关乎孩子的未来。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起点,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灵魂,有效的亲子沟通能力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身为父母有责任也有义务学好家庭教育这门课程,不断学习家教这门艺术,提高沟通的层次,使亲子关系达到更高的境界。而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教机构,应该义不容辞的承担起家庭指导的职责,与家长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任务,这已经成为世界幼儿教育发展的共同方向,是新教育的真正概念。因此探索以亲子沟通为载体的幼教家庭指导模式已经是迫在眉睫。
一、幼儿家庭亲子沟通现状分析
幼儿的家庭沟通氛围还不够,家长的教育理念与行为影响了教育在家庭中所起的作用。有些家长也想把孩子培养成才,也想和子女好好沟通,但在沟通中缺少方法,效果不大。这其中很重要的是家长没有真正了解孩子,不懂的孩子的需求,认为只要自己有了付出,就一定会得到回报;有些家长文化层次高,教育子女的办法多,孩子的行为习惯,身心健康等发展的也好,但由于工作忙,学习紧张,很少有时间与孩子一起沟通,学习,游戏。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专门机构,在家园合力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从现有的各种资料来看,目前人们已开始注重家庭沟通,家庭学习,但还未形成一种良好的亲子沟通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为此,我们应不断探索构建以亲子沟通为载体的幼教家庭指导模式,以此提高幼儿园指导家庭教育的水平和家长的家教水平,使以亲子沟通为载体的家庭教育指导更科学化,更有实效。
二、构建“家庭亲子沟通”指导模式的优势
所谓亲子沟通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是挑战传统的家庭模式,挑战传统的亲子关系的新概念。在家庭指导中突出家长的主体地位,创设开放的,多元化及个性化相结合的指导内容和组织形式,使家长积极参与其中,以达到多方互动,共同提高的效果。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让孩子潜移默化的高贵起来,与孩子共同成长乃至性格和谐发展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幼儿的认知构成,高尚的情趣和思想品德的形成起到奠基作用。
三、探索构建家庭亲子沟通指导模式的途径和方法
1.开展有针对性家庭指导讲座,提高其认识。为提高家长的育儿素质,我们应根据家长受教育水平的不同,教育观念的不同,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层次的家长和不同年龄孩子的心理特点举办不同内容的指导讲座。丰富家教方法的艺术性,符合家长们的心理需求,会受到家长们的欢迎。
2.积极邀请家长参与班级的节日庆祝和联欢活动为家庭沟通提供现实依据和家庭教育素材。节日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大好时机,每当节日来临,我们都会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如“迎新年”,“庆六一”,“夸妈妈”等活动,同时我们邀请家长参与活动,并充分发挥家长的特长,使家长们流连忘返,更使孩子们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在活动中,家长不仅可以耳闻目睹自己孩子在幼儿园里各方面的表现,而且学到适时的教育指导方法,了解了教育的内容和层次特点,使家长们从各方面认识了孩子的长处和不足,为家庭沟通提供现实依据和家庭教育的素材。实践证明,这些活动获得了促进家庭沟通的明显效果。
3.通过形式多样的亲子游戏活动,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
4.组织家长参与教育活动,畅通家园沟通渠道。
5.积极探索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家庭沟通方式。
6.还可以开设网上家长学校,建立家教指导的沟通主阵地。
篇6
一、家庭亲子游戏的现状
我们采用问卷法对“家庭中开展亲子游戏及其亲子关系”的现状进行调查。问卷的编制与实施以封闭式问题为主,半封闭式及开放式问题为辅。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家长、幼儿对亲子游戏的态度,亲子游戏的类型、条件创设及指导策略等方面的情况。共发放问卷103份,回收问卷90份,回收率为87%,剔除无效问卷3份(未填写完整、非父母所填写问卷),保留有效问卷87份。
从以上的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
家长们对亲子间沟通的重要性基本上表示赞同,大部分持同意观点,并尽量做到抽出时间――哪怕是晚餐前后和睡觉前的时间来陪孩子,说明家长的观念在更新、在转变。家长在家庭中与孩子共同开展亲子游戏的形式还是比较多样的,包括与孩子聊天、一起玩耍、游戏、运动、郊游、教孩子学习等,和孩子开展棋类、拼图等益智游戏,阅读等语言游戏,户外体育游戏等占了比较高的比例。
以上都是我们在调查中看到的可喜的地方,说明被调查的家长中,大多数对亲子活动的重要性都是比较认可的。亲子游戏的传播虽然愈来愈广,遍及千家万户,但从亲子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看,却不太乐观,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
二、亲子游戏存在的问题
1.家庭中对孩子的教育以母亲为主,其他家庭成员参与的比较少。家长普遍认为教育孩子是母亲的事情,和孩子玩谁都一样。同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孩子智力发展尤为重视。
2.在家庭中,没有属于孩子的游戏场地,家长提供给孩子的只是一些玩具和图书。在对待亲子游戏的态度上,孩子对与父母一起游戏非常感兴趣,但家长因受教育观念的影响,不能完全认识到亲子游戏对孩子社会性发展的作用,没有主动陪孩子游戏的意识,不能有意识地安排时间与孩子一起游戏。
3.在游戏的选择上,每天都是重复几种简单的游戏,如“藏猫儿”的游戏经常进行,不了解亲子游戏的形式多种多样。在亲子游戏条件的创设上,家长缺乏选择玩具的相关知识,不能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投放适合的材料,如把八九岁孩子才能拼凑的飞机模型送给三岁的孩子,他当然拼不起来,而这样会导致孩子失去对拼图或与拼图相似的游戏的兴趣。大部分家长还怕孩子弄脏房间,根本不给孩子使用半成品材料和废旧材料。
4.在游戏的指导策略上,家长主动参与孩子游戏的意识较差,不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大部分家长总是在孩子的要求和带动下被动参与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家长仅认识了游戏的娱乐性,忽视了教育性。常表现为两种态度:一种是孩子控制着游戏的进程,这样虽能发挥孩子的主体性,但由于受孩子自身能力的限制,常出现孩子不能驾驭游戏的现象。另一种是家长过多干预孩子的游戏,总是对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感觉不满意,从而使孩子失去了自我,缺乏自信和主见。
三、亲子游戏的指导策略
(一)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家长对亲子游戏教育价值的认识
家长观念的转变、更新是先决条件,只有对亲子游戏有正确的认识,他们才愿意多花时间参与到亲子游戏中来,才能真正成为幼儿活动的合作者与支持者。因此,我们通过亲子游戏实验班家长会、亲子游戏资料的发放、家园联系栏的宣传、校讯通的互动、开展免费体验咨询活动等方式,向家长传递最新的有关亲子游戏的信息。让家长们在自学、辨析、撰写心得体会中,明确亲子游戏的意义、价值,提升对亲子游戏的认识,从而愿意“走近”亲子游戏。
(二)科学引导,提高家长对亲子游戏的指导
家长们充分认识到了亲子游戏的意义和价值,然而在实际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教育技巧,往往效果适得其反,而违背了“亲子互动”的初衷,自然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需要教师用其专业知识影响和引导家长,从而提高家长开展亲子活动的教育技能。教师对亲子教育活动的指导是立体的,包括理论的、形式的以及活动过程的具体指导。
1.分层施教式。
对主动性强,具有设计游戏能力的家长,课题组成员每月定期访问2~3名幼儿家长,给予实施指导,并对游戏开展情况如实记录。
对于对亲子游戏表现积极,但自己设计游戏有困难的家长,课题组每月向家长提供2~3个游戏案例,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开展亲子游戏,如实记录指导情况。
对在家庭中无法进行亲子游戏的家庭,课题组教师设计多种游戏并准备好材料,每学期分2次组织部分实验班家长到幼儿园参加游戏,让家长感受亲子互动的愉悦,促进游戏的广泛深入开展。
2.观摩学习式。
邀请家长参加现场观摩亲子游戏,让家长直观地学习与孩子互动、沟通的技巧,提高亲子活动的有效性。如在“大手牵小手”六一亲子游园活动中,活动前教师向来观摩的家长发放观察记录反馈表,问题有:“此次游戏内容孩子感兴趣吗?是否积极参与?”“家长和孩子是如何分工的?”“孩子喜欢玩哪些亲子游戏?”“当孩子在游戏遇到困难时,家长是如何处理的?”……
通过问题的提示,引导家长对亲子互动的过程有针对性地观察记录。活动后通过反馈交流,引导家长了解选择的活动必须是孩子感兴趣的,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活动中应体现孩子的主体性,避免包办代替。很多家长在观摩活动后感概:“让我发现了平时表现好强的孩子,并不会为一时的失败失控,能正确对待竞争场上的输赢。特别是在这样需要团队一起来合作完成的游戏中,能正确面对队友的失误,这点让我很欣慰。”“不仅让孩子感受到了节日的快乐,还给孩子家长和老师沟通交流的机会,让家长能真切地感受到幼儿园老师对孩子最真切的呵护和关心,让孩子和家长真切地感受到幼儿园就是孩子的第二个家。通过游戏还让孩子在游玩中增强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家长们亲眼目睹了自己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感知不同的教育方式所带来的不同结果,并通过亲身的尝试与讨论,明白孩子是在自己不断探索中积累经验而成长起来的,从而逐步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
3.随机点拨式。
亲子游戏中,在父母指导孩子活动有了困难时,教师加强对家长和幼儿的随机指导,帮助父母提供解决的方法,并告诉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家长在以后再碰到此类问题时就有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如在亲子游戏“小脚踩大脚”活动中,乐乐和爸爸总是走不快,乐乐很着急,开始责怪爸爸,并且明显失去了信心。这时老师及时介入,“乐乐,想想看为什么走不好?”“爸爸的脚像滑滑梯,我老是要滑下来。”“那有什么办法呢?”“我想爸爸抱紧我,我的脚在爸爸脚上放平,爸爸的脚再勾起来点就好了。”进而教师对乐乐爸爸说:“你瞧,孩子其实很有自己的想法的,我们家长应把问题提出来,调动孩子的思维,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孩子做游戏不在于结果,更重要的在于过程中孩子的习得。”
4.以点带面式。
合理地挖掘家长们的资源,对于教育效能的发挥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扮好“桥梁”的角色,整合家长教育资源,以点带面,带动家长积极参与,提高家长的教育技能。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纽带作用,不仅能有效协助教师深入开展各项活动,促进家园的全面互动,而且能起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其他家长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来。在原有家委会的基础上,还成立班级家委会,鼓励其他家长主动与他们结对子,形成家庭互助小组,通过电话联系、串门或结伴外出郊游等形式增进联系、加强沟通。家长之间成为好朋友,孩子之间也成为好朋友,就在这种“好朋友”的氛围中顺利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如“到小朋友家去做客”家庭聚餐、“和春天有个约会”亲子郊游、环保时装秀、风筝制作节……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家长们感受到了这些互动与以往教学活动的不同之处,体会到对孩子的教育既不是高深莫测的,也不是呆板生硬的说教,它就存在于孩子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5.分享交流式。
游戏后的交流反馈是亲子活动的源泉,家长在交流反馈中,总结经验,提高认识。
重视家长的意见反馈。当亲子活动结束后,我们及时搜集家长的意见反馈,总结活动中的成与败,然后张贴在家园联系栏,让家长感受到他们也是参与活动的主人,有权利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感受到参与亲子活动的意义。同时还将活动中观察到的父母指导孩子的一些好的案例介绍给大家,分析其中科学的观念及方法,以此带给大家一些启发。
篇7
关键词:80后父母;独生子女;亲子互动
中图分类号:C91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2-0099-02
亲子互动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是近十几年来发展心理学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亲子互动也叫亲子沟通,指父母和子女之间在心理上的相互作用和行为上的相互影响,具有血缘性、长期性、亲情性等特点[1]。良好的亲子互动表现为父母与孩子有较为亲密的情感联系,可以平等愉悦地进行思想观念交流,有一定数量的活动。较差的亲子互动表现为父母与孩子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冲突,不能很好地交流思想观念,双方互动时间有限,双方在消极情绪下难以解决冲突甚至恶化。研究亲子互动有利于了解当代社会背景下亲子互动的内容形式及出现的问题,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措施避免或解决它,有利于家庭内部亲子互动良性发展。现阶段对于家庭内亲子互动现状的调查研究较多,但对80后家庭这一新生家庭形态内部的亲子互动调查极少。80后这一群体最特殊的地方在于80后为独生子女,我国独生子女有兴趣广泛、社会化程度较差、较为任性和娇气、生活能力较弱等特点。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80后已陆续进入婚育期,如今80后父母已成为幼儿园家长的主体,独生子女身上所具有的特性将导致他们在成家生育子女后,与自己子女的互动上也带有了一定的特殊性。为了了解80后父母亲子互动现状,引导80后父母认识到亲子互动的重要性,我们开展了有关80后父母亲子互动状态的调查,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一、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在大连市内选择了246个80后父母,并考察父母学历水平、父母职业和子女性别等对80后父母亲子互动的影响。
(二)研究工具
自编《80后父母亲子互动现状调查问卷》,问卷从80后父母对家庭亲子互动意义的认识、80后家庭亲子互动的行为、亲子互动的频率和子女对亲子互动的影响四个维度编制问题,每个维度下设1-2个问题,主要采取单选或多选的问答方式,共由11题组成。问卷共发放250份,回收250份,其中有效问卷246份,有效率98.4%。
为了保证研究的客观性,本研究又选取了2个80后家庭作为我们的个案观察对象。
(三)研究程序
编制《80后父母亲子互动现状调查问卷》的初始版,然后请3名学前教育领域的专家对问卷进行审阅,提出修改意见,在此基础上完善问卷。再邀请10名80后父母初步填写问卷,并对问卷的编制情况提出修改意见,从而形成正式问卷。以该问卷为研究工具,向250名80后父母发放问卷,问卷由幼儿所在的幼儿园发给符合条件的家长,第二天回收问卷。对回收的问卷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处理。同时选取了两个80后家庭作为我们的个案观察对象,在两个月的时间内每周到这些家庭里与家庭成员共处两个小时,期间对家庭成员间的互动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并在结束观察时与父母进行简要交流,以澄清某些现象和问题。
二、研究结果
(一)80后父母亲子互动的现状
1.80后父母对家庭亲子互动意义的认识
如表1所示,80后父母对家庭亲子互动意义的认识上,父母意识到最多的是亲子互动可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比例最高,占被调查者的72.36%。大部分80后父母能够认识到亲子互动会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提升儿童的认知能力,促进儿童自我情感体验。选择亲子互动促进父母心理健康、影响父母情绪情感的分别占4.47%和4.07%,也就是被调查者中只有8.54%的家长能够意识到亲子互动也会对父母产生影响。
2.亲子互动中80后父母的参与程度
如表2所示,在家庭亲子互动中80后父母共同参与的家庭占总体的35.77%。亲子互动的主要参与者是母亲,以母亲为主进行亲子互动的家庭占总数的35.37%。以父亲为主进行亲子互动的家庭只占总数的2.03%,说明父亲在家庭亲子互动中的单独参与度不高。
3.80后父母在亲子互动中的关注内容
如表3所示,80后父母在亲子互动时对子女的主要关注内容中,选择身心健康发展的最多,占总体的52.03%,其次是关注孩子的道德品质,占总体的32.93%。而选择人生价值观的最少,只占总体的2.03%。80后父母对孩子最大的期望是身心健康发展和道德品质良好,相比来看,80后父母对孩子学习认知的关注度居于次要位置。
4.80后父母亲子互动的时间
如表4所示,随时随地与孩子进行亲子互动的家长占总数的45.12%,父母一有空就进行亲子互动的占总体的42.28%,只有1.63%的被调查者表示很少与孩子进行互动。数据表明,绝大多数80后父母比较重视与孩子的互动,愿意抽出较多时间陪伴孩子。
(二)影响80后父母进行亲子互动的因素
1.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对亲子互动的影响
父母的受教育水平不同,在家庭中的亲子互动的频率、行为、方式也不尽相同。研究发现,受教育水平高的父母在对亲子互动意义的认识上更加全面;教养方式更加民主科学,他们中的大多数会关注和有意识地学习家庭教育的知识;亲子互动中父母共同参与的程度高、时间长、频率高[2]。如调查中发现,认为随时随地会进行亲子互动的家长中,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者比本科以下学历者高出10%。在对两个80后家庭的观察中也发现,文化水平较高的父母,会使用较为科学的方式教育子女,教养方式合理,互动方式多样,互动频率高,当家长与孩子双方出现矛盾时,家长多采取说服教育。文化水平较低的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相对主观,不科学,教养方式不合理甚至有极端现象,亲子互动形式单一简陋,互动频率低,很少尊重子女的想法,缺少与子女的情感沟通和思想观念的公平交流。当孩子犯错或者双方出现矛盾时,受教育水平低的父母容易采取体罚、打骂甚至羞辱等暴力方式[2]。
2.教养方式对亲子互动的影响
由图1所示,有大约78%的80后父母采取的是民主型教养方式,所占比例最大,以父母心情来决定孩子的事的占1.63%,所占比例最少。由此可知,当今80后父母的教养方式中以商议的民主型为主,但专制型和溺爱型仍占不小的比例。民主平等的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能充分调动孩子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可以使家庭人际关系良好,家庭生活和睦温馨,亲子互动方式文明健康。运用民主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在亲子互动中能够比较充分地尊重儿女的合理意愿,根据孩子发展的真正需要进行教育,亲子互动在和谐的氛围下进行有利于亲子互动取得好的效果。
3.子女的性别对亲子互动的影响
在针对孩子的性别是否对亲子互动内容有影响的问题的调查中发现,有71.14%的家长认为孩子的性别不影响亲子互动的内容。说明大多数父母在亲子互动中并没有固定孩子的性别角色,在与女孩子进行亲子互动时,互动内容不拘泥于洋娃娃等传统性别角色里女孩子专属的游戏内容,也不给女孩子固定安静温柔的行为方式;在与男孩子进行亲子互动时,互动内容不拘泥于球类等肢体冲撞较大的游戏,在对男孩子性格的培养中也注意培养男孩子细致、耐心等性格特点。
三、讨论分析
(一)80后父母的亲子互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及对个别家庭的观察发现,80后父母与子女的亲子互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随着高校扩招、全民文化水平的提高,80后父母的受教育水平也在提高,使家长越来越认识到亲子互动对于儿童身心发展以及家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诸多80后父母与子女进行亲子互动的频率增多,时间增长;互动内容更加丰富,具有多样性、创新性,更加考虑子女发展的真正所需;对亲子互动意义的了解也更加深入。80后父母的亲子互动体现了这个时代的社会特点、国民特点,也体现了这个时代对于儿童的要求,整体形势良好,时代性突出。
(二)80后父母亲子互动具有先进性
父母对子女教育的关注方向影响亲子互动的内容和形式。80后父母中,52.03%的父母最关注儿童的身体健康发展,32.93%最关注孩子的道德品质培养。由此可见,80后父母在对子女的教育上倾向于尝试多种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并且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容。尤为突出的是,家长经常使用电子设备与子女进行互动,例如在电脑或手机等电子设备上下载儿童学习软件,与孩子一起学汉字、读故事等。80后父母在亲子互动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这样使亲子互动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三)80后父母亲子互动影响因素更加复杂
从父母的角度看,父母双方的文化水平越高,家庭中亲子互动的效果越优于文化水平较低的家庭;家庭氛围和谐安定,父母双方婚姻状态幸福的家庭,亲子互动进行状况更好。从孩子的角度看,性别和气质类型会影响亲子互动的内容及效果。除此之外,80后父母由于工作原因,会经常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看管,老一辈人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与80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发生碰撞,使影响80后父母亲子互动的因素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四、对策建议
(一)提高父母文化水平是良好亲子互动的前提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80后的被调查者中,学历水平在大学本科及本科以上的达到了61.79%,说明在80后这一家长群体中,大多数家长的学历水平较高。但学历水平并不是拥有良好亲子互动的硬性指标,即使父母双方学历水平高,在教育子女上,也应当多多主动地去学习育儿知识,不断更正教养方式,树立正确科学的教育观念,使用正确的育儿方法,做到真正从子女发展的需要出发,并以身作则,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尤其避免在亲子互动中发生冲突时,使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孩子进行体罚。
(二)运用正确的教养方式
根据调查对比,发现民主型教养方式是最为科学的教养方式。民主型教养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宽严相济,在父母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不仅应该把孩子当作孩子,也应当把孩子当作朋友。家长需要懂得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同时让孩子理解被拒绝的原因。家长在孩子的面前,需要保持对事物的一贯性态度,并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必要的限制和指导[3]。这样能提高亲子互动的效果,使亲子互动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三)明确父母双方教育子女的责任
大部分80后家庭的显著特点是父母双方基本都是在职人员,与孩子的相处时间基本是在每天下班之后一直到睡前。许多家长因为一天工作的疲劳,减少与孩子亲子互动的时间和频率,更有甚者将照顾孩子和教育孩子的责任全权托付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这不仅造成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缺少相处时间从而导致亲子关系疏远,亲子互动过于被动;爷爷奶奶对孩子的溺爱更会给孩子养成娇惯、任性、自私等不良习气。80后父母应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责任,而不是自己父母应尽的义务。
(四)亲子互动的内容及形式应当尽量多样化,切忌过于电子化
在电子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80后家长在亲子互动中倾向于将电子产品的使用引进到亲子互动中,比如在电脑和手机中下载亲子互动的软件,与宝宝一起听故事、学汉字、做游戏。虽然网络资源丰富,但是父母对于电子产品的过度依赖会引起孩子对于网络资源和电子产品的依赖。久而久之,这会导致亲子互动的形式单一、亲子沟通的频率降低;孩子对于电子产品和网络资源的依赖会导致学习动力和能力的下降,网络资源中不适宜孩子接受的内容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敏.亲子互动行为现状及问题研究――以西安市A、B亲子园为例[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5.
篇8
关键词:幼儿园;家庭;教育;关系
幼儿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度过整个儿童时期,这表明当幼儿园同家庭对于幼儿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实现幼儿园和幼儿家庭教育的交互合作能够丰富幼儿教育内容,提高幼儿教育的全面性。但现如今,幼儿家庭在送幼儿进行幼儿园接受教育后,便忽视了家庭教育的作用,由此幼儿园的教育缺少巩固,幼儿永远无法掌握一些幼儿园教育中不侧重或是忽视的能力。因此实现对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家庭教育的合作发展迫在眉睫。
1、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家庭教育的内容
1.1、幼儿园教育的内容
幼儿园教育是正规机构内的教育形式,是整个幼儿教育的核心素在,在幼儿教育体系中要求对幼儿进行思想、认知方面的教育同时还要注重对幼儿的保育工作,即关注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情况,实现教保并中的教育内容。幼儿园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全面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为未来教育奠定基础[1]。
1.2、幼儿家庭教育的内容
幼儿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幼儿社区教育共同组成幼儿在幼儿园之外的教育活动,但总体上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教育时间长、教育内容繁杂。具体体现在幼儿家庭教育具有双重性特点,即不仅仅是家长实现对幼儿的教育活动,还有幼儿对家长的影响教育。因而幼儿家庭教育具有幼儿园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2、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的关系
实现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家庭教育的合作互动,最重要的在于理清幼儿教育和幼儿家庭教育的相互关系,从而才能发挥合作的最优效果。
2.1、幼儿园教育指导幼儿家庭教育的开展
幼儿园教育的时间和地点方面具有局限性和封闭性,这些限制条件将会制约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作为教育体系重要的一个环节,幼儿园教育承担有一定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等目的和计划[2]。因而在整个幼儿教育过程中,只有幼儿园指导幼儿家庭教育活动,进行相同的教育计划,即培养幼儿自主探究能力,实现个性化发展,才能在幼儿教育年龄结束之后达到教育目标。
2.2、幼儿家庭教育辅助幼儿园教育的开展
幼儿园教育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往往达不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所以需要幼儿家庭教育进行辅助幼儿园教育,在时间上、地域上提供不同程度的辅助教育。从而使幼儿教育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并由此取得较为显著的教育效果。例如,在对幼儿合作沟通能力培养的教育活动中,幼儿园教育往往能够采取的措施在于在班级内开展情景教育,由生生交流活动来达到教学目的,但是幼儿园家庭教育中,家长则可以带幼儿到陌生的地区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所以说,只有发挥幼儿园教育的主导作用,幼儿园家庭教育的辅导作用即可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3、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的合作策略
3.1、开展亲子活动,实现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家庭教育的衔接
亲子活动是实现家长进入到幼儿园教育中最直接的方式。举办亲子活动有利于增加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实现家庭对幼儿教育的交流沟通。最重要的是亲子活动能够让家长了解到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和内容,使家庭教育能够和幼儿园教育树立同一目标[3]。例如,某幼儿园开展亲子游戏活动,家长通过幼儿园所设置的大大小小的游戏,通过幼儿园教师的讲解,从中明白了幼儿园对于幼儿能力、素质的培养目标有哪些。此后,在家庭教育之中,家长也有意识的推动幼儿这些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3.2、延续幼儿的良好习惯,巩固幼儿教育
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家庭教育在合作中必要进行的就是对幼儿良好习惯和能力的延续、巩固和提高。这有这样才算是真正的实现了合作教育,进行优势互补。例如,有的幼儿在幼儿园能够独立吃饭,但回到家中却变得蛮横,娇宠。要有家长进行喂饭、劝食等。具体的案例说明,只有在家庭中延续幼儿在幼儿园的习惯和各种能力发展,才能使幼儿实现全面发展。反之,在幼儿园中也要承袭在家庭中的好习惯,保证幼儿养成独立的人格。
3.3、要加强沟通,掌握教育活动的动态发展
幼儿正处于快速生长的阶段,其导致幼儿教育活动也呈现出动态发展的情景。因而在推动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家庭教育过程中要求加强沟通教育,即幼儿园要定期开展家庭开放日,让家庭进入到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从而实现幼儿园教育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另外还要求教师要关注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当幼儿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异常时,要及时同家长联系,采取有效的措施调整幼儿的发展方向。
4、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体系中的两大主体,只有充分发挥两大主体的作用,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的相互合作,实现两大主体都以同一个教学目标出发,推动幼儿全面发展,提高幼儿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郑翠兰.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引发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5,30:152.
篇9
一、“十万学生大感恩”老少传承,成效显著
2010年,“十万学生大感恩”活动启动。活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以“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他人、感恩社会”为主题,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付出、老师的教诲、社会的关爱,把感恩之情化为强烈的责任感,时刻怀有感恩之心,努力使自己成为关心他人、服务社会、道德高尚的有用之材。
在家里,学生通过为父母多做事,和父母多说知心话,为父母揉揉腰、捶捶背、洗洗脚,帮父母做饭洗衣,体会和感激父母的艰辛和不易。他们利用父母生日、父亲节、母亲节等特殊日子,通过各种形式送给父母温馨的祝福,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在学校,他们尊敬老师,礼貌待人,认真学习,在教师节及传统节日,开展为老师送祝福活动,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在班级,有的同学积极为同学和班级做好事,掀起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的良好风气,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有的同学回忆对自己帮助较大的同学或亲友,通过一封信、一个电话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在社会上,他们遵纪守法,弘扬公德,谦虚礼让,尊老爱幼,主动为敬老院里的老年人、社会上的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开展送温暖行动,提供无私帮助,奉献一片爱心。
二、“十万家长进讲堂”精彩纷呈,影响深远
2011年,“十万家长进讲堂”活动启动。活动突出知识性、针对性、双向性和实效性。各学校以“家长的难题,就是我们的课题”为宗旨,积极开展“家长开放日”、“家长教育开放月”、“邀家长与课改同行”“与素质教育同行”等活动,“家长走进校园,家校频繁互动”成为靓丽的风景。与此同时,各学校还积极推进家长学校建设,建立家庭教育讲师团,开辟家教讲坛,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征文评选活动。广大家长积极参与,大力支持,或认真听课、虚心请教,或走进课堂、言传身教,使整个活动活力四射,魅力十足,体现了当代家庭教育的时代特点和家校合作的鲜活生命力,为家庭教育的科学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活动的开展,有效改变了家长的教育观、人才观,优化了家校育人环境,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构建和谐社会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十万亲子做家务”主体盎然,家庭和睦
篇10
【关键词】初中生;亲子关系;亲子沟通;活动方案
本文对亲子活动的研究是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来进行的,这是教育情境的参与人员,为了提高对其教育或者社会实践的理论认识,提高对实践活动的理解、感悟所进行的研究反思。在这种方式的研究中,参与人员是活动的主体地位,研究人员只是起到中介的作用,它可以为行动和研究直接提供帮助,其研究成果能够直接用来处理各种社会问题。本文的研究主要是通过亲子活动的双方为活动主体,研究者是整个活动的主导,两者之间相互合作的研究方式,提出一个“计划”“执行”“评估”循环、动态的研究。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对本校初中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随机抽样,每个年级选取100名学生,共300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上述学生用“亲子关系沟通心理量表”进行检测研究,然后通过排除家庭无法参加的以及量表得分成绩明显低于总平均分的学生,最终确定了13个家庭共同参与研究。上述13个家庭中,由父母双方共同参与的有3个,剩下的10个家庭是由固定的父亲或者母亲来参加。13名学生中,10名男生,3名女生,2名学生成绩优秀,7名学生成绩中等,4名学生成绩比较落后。学生父母的文化程度分析:2名初中学历,3名高中学历,7名大专学历,1名本科学历。父母职业分析:1名农民,2名工人,1名个体商人,1名军人,6名公司职员,2名公司管理人员。家庭结构分析:2个单亲家庭,11个核心家庭(其中,2个家庭重组再婚)。家庭孩子数目分析:10个家庭独生子女,3个家庭非独生子女。
2.研究工具分析
(1)亲子关系沟通量表:这个心理量表共有37个题目,包括4个测谎题。题目的回答包括对母亲和对父亲回答这两种方式。这分量表共有两个维度,一个是亲子沟通动机,包括轻松感,支配需要,情感需要,参与倾向性这四个因素。另一个是亲子沟通能力,包括开放的表达,理解,沟通灵活性,积极倾听这四个因素。
(2)活动反馈表:要求家长和学生,在每一次活动结束之后,都要真实的填写满意程度,姓名,以及对下一次亲子活动的建议。其中,满意程度包括五种:很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比较不满意,很不满意。
(3)亲子活动评价表:学生以及家长对于活动的方式,内容,过程以及效果的看法、评价、活动感言,有封闭式和开放式的两种题目。
3.亲子活动开展前的需求评估
(1)活动愿望:通过家长会或者课间活动的方式向家长以及学生宣传关于“亲子活动”的开展,经过调查,有80%的学生及家长对这样的主题活动表现出极强烈的兴趣。
(2)活动安排:通过与家长、班主任、学生三者之间的沟通协调,最终活动的时间定在每周五的六点半-七点半一个小时的时间,活动地点大家都比较赞同在教室开展,在比较熟悉的环境中,进行活动的时候也比较的轻松。这次亲子活动每周进行一次,共持续进行8周。
(3)活动内容:通过广泛征集家庭以及孩子的意见,活动的内容最终定为两类:第一类是学习亲子之间沟通的技巧,包括双方之间怎样才能进行比较融洽、比较有效的语言沟通,怎样处理双方之间的矛盾、分歧等等。比如说,很多家长都反应想学习关于如何管教自己的孩子,同时,降低他们抵触情绪的产生,想多学习一些与孩子进行沟通的技巧和方法。第二类是改善亲子之间的沟通观念,同时,加强相关的学习。比如说,很多家长都提出想更多的了解关于孩子成长、学习方面的故事,想知道更好地孩子心理,想知道怎样才能更好地与孩子进行交流,怎样才能真正的成为朋友。
(4)活动方式及培训方案:通过广泛的征集意见,很多家长和学生们一致认为气氛融洽、和谐轻松的活动方式比较易于接受,比较排斥过去的讲座或者报告之类的,比较枯燥乏味的活动方式。但是,也有部分家长表示希望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与孩子之间的沟通能力。根据多方面的意见,最终形成了亲子活动的方案:亲子游戏,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故事分享以及知识讲授这五种形式的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每一环节活动结束后有给父母教育孩子的“锦囊妙计”
活动时间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活动主题 我们来到这里 重新认识彼此 寻找有效的方式沟通 望子成龙 和谐家庭建立 如何奖励孩子 如何对待孩子的错误 如何对待孩子的错误
活动方式 亲子游戏,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故事分享以及知识讲授这五种形式的活动方式综合运用
二、结果分析
1.亲子双方对亲子活动执行过程的整体效果评估
表一:亲子对活动过程评估
执行过程 完全
符合 比较
符合 一般 不太
符合 完全
不符
家长 学生 家长 学生 家长 学生 家长 学生 家长 学生
活动中家长与学生积极参与 6 4 9 8 1 1 0 0 0 0
导师有效引导配合默契 4 5 9 7 3 1 0 0 0 0
- 上一篇:公积金异地贷款新政策
- 下一篇:电工基本实训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