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教育范文

时间:2023-12-25 17:44: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数据时代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数据时代教育

篇1

从一个人杂乱无章的购买清单中,经过对比发现了其中的规律和不符合常规的数据,并就此得出一些真实的结论,这就是大数据应用的一个典型案例。

那么,大数据到底是什么?它将为教育带来怎样的机遇与挑战?教育工作者如何在大数据时代确定自身定位?

今天,大数据研究领域内的专家――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魏忠博士,将为我们展现一幅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图景,解读如何让教育在大数据时代寻找大机遇。

从平常的教育中看大数据

记者:最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大数据、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等引发了全国教育界的高度关注,部分地区、学校也已开始试点应用。那么,大数据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教育领域的大数据又体现在哪些方面?

魏忠:大数据最大的特点在于它记录、提供了海量的过程性、个性化的数据。这些数据在什么情况下产生,背景是什么,是非常容易理解而且是非常真实的,是没有经过衰减的信号。为什么过去也提数据,但近几年大数据突然“热”起来了?这就是因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为大数据的记录、生成提供了基础。这种进步非常不简单,有了现代信息技术才可能达到。

具体到教育领域,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会积累大量的结构性、非结构性数据。例如每一次考试的成绩、学习的速度、在哪方面有特长、曾经获得过哪些奖励、参加过哪些社会活动等,在电子档案中将一目了然,包括学生的微博、微信、QQ等网络社交活动中也会留下大量的信息,成长轨迹非常清晰。这些东西构成了完整的证据链,你是什么样的人,应该是能准确知道的。高校招生就可以通过这些过程化的数据,来判断、选择适合自己学校的学生。学生的过程数据还可以显示这个学生是更适合做医生还是工程师,更应该从哪个方向努力、从事什么工作,这对学生更为重要。

记者:在教育领域,也有很多的数据,比如平均分、升学率等等,您认为大数据与传统数据如何区分?

魏忠:你说的这些准确地说不是数据,而是数字。数字与数据最简单的区别在于,数字只是表面现象,仅仅是一个结果,几乎没有意义,很容易造成事情简单化;而数据蕴涵着更深层的信息,是过程性和综合性的考虑,更能够考量真实世界背后的逻辑关系。

比如说一个学生考试得了80分,好还是不好?放在一线城市的示范小学他是差生,放在农村小学里他就是优生。80分,只有和它的环境背景信息一起被考量的时候,才有意义。环境背景信息通常叫元数据。把80分背后的元数据考虑进去,例如这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态度、智力水平等,再把这些元数据和80分放在一起,和学生过去的70分,未来的90分进行对比分析,才能说这80分是数据。80本身是个数字,80背后是数据,而且是庞大的数据。

传统数据诠释的是宏观的教育状况、整体的学生水平,且其采集方法、内容归类、分析构成等已被摸索出一套成熟的标准,数据更多是在阶段性的评估中获得。而大数据更关注微观、个体层面,要求时时处处采集信息,全面客观记录信息,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等,帮助信息收集方获取精准材料。大数据与传统数据相比,有非结构化、分布式、数据量巨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等特点,这些特点正好适应了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学习变化。

最近还有一个非常热的问题,就是有人提出了小数据的概念,讨论大数据和小数据到底哪一个更有效。我曾去过一些省份,发现一些老师热衷于统计班里学生的答题情况,哪道题答对了,哪道题答错了。而上海有一个课题,拿个摄像头对着讲课老师,通过观察,分析他的教学应该从哪些方面改进。他们认为这些是大数据。其实这都是小数据,只观察了某一部分。大数据一般具有数据体量巨大、数据类型繁多、数据来源完整真实、处理速度快、价值密度低但价值高的特征,是完整全面的。大数据和小数据哪个更管用?如果你能证明你的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是准确的,那小数据是有用的。

大数据时代,教育向实证科学贴近

记者:您曾谈到有些结论看似是真理但其实是谬误,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许多情况下的所谓真理它其实只是一个表面化的东西,而大数据让它更加深入和准确了?

魏忠:对于某一结论,它背后的背景更有意义,失去这个背景,变化很快的环境就会造成无效的结论。从教育的角度上说,如果仅靠抽样获取的数据来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好,那种授课方法不好,是不准确的。我们今天觉得很多有用的数据,是怀着某种目标得来的,这个目标对还是不对,从不同的角度上看是不一样的。

大数据给了我们一种可能性,使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视角去看同一件事情。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等获得实证数据,以完整真实的数据为依据,分析学生,分析教师,这样得出的课程教学模式、师生评估方法等就更具针对性、可行性,得出的结论才能更科学、更精确。

在我看来,未来,当数据量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教育将从人文社会学科变成实证科学,大数据应用的前景也会越来越光明,但道路也会越来越曲折。

信息技术时代,未来学校得益于互联网教育而获得新生

记者: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无处不在。现在的问题不是信息太少,而是信息过载?信息化将给教育带来怎样的冲击?

魏忠:可以理解为信息过载。我们现在有个误解是认为有电脑之后才有信息化,并且信息化能使教育成功。事实上,电脑只是一种信息的载体,竹简、书本等也都能传递信息,只不过信号强度不同。我相信没有任何一所学校能把所有的东西堆在一起,信息过载,反而容易致使某些学校不知如何准确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内容,同样,也容易致使某些老师在面对庞杂的教育资源时,不知怎样筛选可供有针对性指导学生发展的内容。

信息技术从给教师增加了新的竞争对手。信息技术的应用又导致学生在心理预期、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变化,这就从核心和内部促进着教学过程的转变。学生变了,不如以前“好带”。这也许并不是坏事,在这当中,不知潜藏了多少机遇和可能性等待着有心之人去发现。

记者:那您认为未来教育的图景是什么样的?

魏忠:我的判断是,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教育与学校教育将逐渐分离,正如电影院和电视机在初期竞争的时候水火不相容,而成熟以后会各得其所。翻转课堂提供了一种互联网教育与学校教育共存的新模式。事实上,学校里更多的实验室与更少的课堂,更多的交往与更少的讲授,更多的互动与更少的灌输,更个性化的服务与更灵活的学制,将是未来学校得益于互联网教育得到新生的机会。

解放了的知识本身被学校扔掉,学校不再是知识的独家商,人的本身才是教育的重点。我在讲授《网络工程课》时,大学三年级的60个学生在一个学期内对这门课程的点击量达到70000次,所花时间占他们该学期开设所有10门课程学习时间的60%,这一门课程的资源总和达到75G。是什么原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庞大的数据量呢?是通过任务教学、可视化诱导、日志排名、学习效果反馈、社交网络等MOODLE 和SAKAI 常用的或者定制的插件。大数据研究可以帮助老师重新审视学生需求,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寻找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方法。信息技术解放了一些具有创新精神的老师,使他们抛弃了大量重复的劳动而将精力集中在了教师的核心功能。

在学校,传统的每个班级40个学生以及每个老师讲45分钟,无异于让程度不同的学生排着队接受教师的“专家门诊”,与此同时,大量的学校实验室和美丽校园,却在排着队浪费,它们等学生下课去体验。而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展,更好的排队系统和行为分析系统,会将老师一对多的讲授,变成互动的沟通,这些都是技术的解放力量。

信息化革新教育模式,教育数据更易获得和整合。处于信息化的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主要是课堂学习。线上学习越来越成为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而课堂成为交流学习成果,答疑解惑的场所。比尔・盖茨声称:“五年以后,你将可以在网上免费获取世界上最好的课程,而且这些课程比任何一个单独的大学提供的课程都要好。”如此一来,学习行为的数据将自动留存,更易于后期的学习行为评价和评估,教师不再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来分析学生的共同点、在学习中的偏好、遇到的难题等,只要通过分析整合学习的行为记录,就能轻而易举得到学习过程中的规律,这对教师的下一步工作重点有指导意义。线上学习还能做到个性化教学,根据个人的学习数据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和辅导。利用数据挖掘的关联分析和演变分析等功能,在学生管理数据库中挖掘有价值的数据,分析学生的日常行为,可得知各种行为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做出相应的对策。

技术重新定义教育,教师要贴上“个性化”标签

记者:慕课和翻转课堂进入中国后,有专家断言未来的中小学教师会失业,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魏忠:我并不认为教育技术可以取代老师,而是技术重新定义了教育。翻转课堂、信息技术下的教育可以不要老师吗?恰恰相反,你看视频,越来越标准化。但学生是个性化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学会高效利用高新技术、利用教育信息资源,有针对性、更个性地指导学生成长、进步。

很难讲今天的老师比学生懂得多,更权威、准确。但是老师是不是更重要呢?当然更重要。为什么?教师的功能发生转变了,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了,随着知识从学校教育中逐步剥离,传授知识不再是老师最重要的职能,教师培养什么样的人,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指导的职能越发重要。翻转课堂不是不需要老师了,技术不能代替人的智慧,这些基本原则是不变的。掌握基本原则的人可以一直走下去,只掌握方法的人将会有灾难性的后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老师的功能如果不变革的话,是会失业的。

记者:教师在大数据时代如何站稳脚跟?

魏忠:仔细回想教育这么多年走过的路,我们给学生带了很多不好的示范,比如老师自己不读书,不看原著,却要教育学生好好读书。大数据时代,各类教育信息接二连三地被推到师生面前,老师如果还在错误方向上“勤奋地工作”,学生便难以从老师的“指导”中获得有助于自身成长的养分。教育本质是对学习者的支持和服务,而不是对他们的规训和教化。人本身就有逻辑推断和自组织的能力,发掘它,才是正道。正在发生的教育变革并不是要把传统的课堂搬到网上,而是让新技术解放人们原有的天分,使原本千百年来被耽误的学生,成倍地生长出来。这就要求老师转变观念,更专业化地发展,更个性化地开展教学。一方面是让教学目的目标更加个性化,每个老师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喜欢的方法教学;另一方面是随着信息泛滥,个性化教育和人性化的面对面教育应该越来越受到重视。

记者:教育行政部门如何帮助学校、教师应对信息化发展给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篇2

在互联网普遍的时代,互联网也新兴起了新型的服务,比如说交友网、移动互联网等,互联网的普遍导致人类要面临的数据类型也越来越多样,这些数据的规格更新也越来越快,由此意味着我们人类社会即将进入一个大数据的新时代。这个新的时代的到来,引起了各部门的重视,以及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根据调查,现在我国的各个高校都已经开设了计算机的课程,也培养了不少的这方面的人才。大数据的到来,为计算机行业开辟了新的道路,同时也给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带来了不少的难题。因此我国的各大高校要及时的对计算计专业的人才融入新的知识才可以跟得上企业的要求。所以在大数据时代下,应该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人才的培养和擅长的数据搜索。因此计算机的教育不单单是课堂上,还是在实践中的创新都已经是成为人类关注的热点。

二、大数据对计算机的影响

第一,大数据。“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是美国政府在2012年提出的。该计划中表明人类可以在复杂广泛的数据中获得有利的知识来自我提升,另外还提出了大数据就是未来的石油,跟随大数据的变化国家的传略层次也跟着有所提升。在目前看来好多企业对大数据的认知力度还不够没有得到一定的统一。一些书籍中对大数据的的理解是:大数据的形成是由大型的数据集组合成的,大家熟知的G或者T单位的单位已经不能来衡量数据集的大小,由于数据集的过大,已经使用P和E来进行对数据集的衡量。这些的数据集已经超过人们能够接受的时间内的处理能力、管理、获取、收集、存储、很细已经共享。并且这些数据集的发展速度十分的快,所以就称之为大数据。大数据时代的带来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计算机专业角度来看,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教学中的方法。[1]第二,大数据对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影响。计算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上那个都已经是非常普遍的,并且社会中和企业上对计算机专业的相关的人才的需求,目前我国的各大高校都已经开设了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工作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社会受到的大数据影响也是无处不在,就算是计算机专业也受到了大数据的影响。在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下,计算机技术专业教育将会面临一下的情况:其一,计算机方面的专业教育的方法是永远跟不上计算机专业的变化的。教学的环境和教学设备是满足不了计算机专业的创新;还有就是对用工的需求,教学的方法对用工的需求是脱离的;最后是专业的教材选定和教学课程的设定是不合理的;其二,计算机专业相关的大量的学习对象。目前我们计算机专业的的学习资料不管是书店还是网络上都是应接不暇,参差不齐的。学习资料的不一致对专业的读者在选择自己需要的资料时不知道从何着手甚至是在无关的资料上浪费过多的精力和时间。[2]

三、大数据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更新

第一,更新方向。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下,我们应该结合目前情况综合思考行业前沿和科研前沿,探讨所具有这一方面的高性能计算能力、大数据分析能力、云计算能力的计算机技术专业的教育体系,从而定向培养有关计算机技术专业的教学方案。在计算机教学的平台下,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的评价和变更,为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专业的教育挖掘了更有力的方案。第二,调整教学内容。计算机专业是结合软件和硬件综合的一个技术专业,计算机专业是侧重应用和面向系统的专业。这个专业的覆盖面很广,里面包括算数、信息化管理、智能人工和电子技术,这些学科和计算机专业的教育都有着联系。其他的学科因为有着大数据的研究所以得以有利的条件。所以现在对学生们的重点栽培已经不能仅限于本学科。大数据的到来已经明确的说明计算机专业已经成为真正的信息化行业。计算机的发展速度主要看计算机的硬件的发展,目前大数据的处理是我们一直关心的。大数据时代下软件都已经不再是单一的以编写为核心了,已经转变为以数据为核心。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要以大数据为核心。并且,计算机的实践操作的性能非常强,在实践操作的方面紧随大数据的发展,加强和建立起相对应的实验环节。第三,计算机专业教育。为了能够紧随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改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出现的一些疑问,要根据结合的基础知识和实验的方向进行改善,总结出一套专属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方案。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在目前已经相当的成熟。各大高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模式应该利用当下最为成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且要加强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课下要对学生进行抽查,让学生们可以对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巩固。同时,学生们要通过实践操作更好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国内的各个行业都收到了大数据时代的影响,就算是各大高校的教学都受到了大数据的影响。在学校计算机专业已经成为一门不可缺少的课程。结合大数据时代下对行业或者学校发生的影响提出了在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专业所受到的影响进行一些列的改善工作。大数据时代下所有的教学都在跟着改革,计算机专业的也不例外。只有这样才可以满足用工的的需求,才能培养出真正的计算机专业的人才。

作者:薛强 单位: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3

一、转向:教育研究从传统的经验思辨迈向科学实证

从苹果公司销售案例谈起,对于如何提高销售额的问题,专家、专业人士会给出建议,比如提高管理能力、做更新更炫的广告、搞些促销活动……这些方式当然都会很有效。但是,讲求创新的苹果公司将门店中所有能够收集到的数据,全都输入软件。然后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现象,电脑屏幕和桌子呈70度左右角的电脑销售量比其他电脑高出15%,这比任何经验式的建议更有效。原因是当我们走到一个70度角的电脑前,会觉得反光非常不舒服,很自然地会伸手去扳动屏幕。心理学告诉我们,一旦潜在客户与货物发生了肢体接触,他购买这个商品的可能性就上升了15%。[1]

这一事例带给教育很多思考,我们在经验中认为重要的因素,未必是对教育真正起作用的影响因素。经验与理性思维也有局限。传统教育研究中,质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理论演绎多,实证研究少。即使采用实证研究(如观察法、调查法、统计法等)往往囿于信息处理能力,会出现三个问题:1.抽取的样本并不能涵盖所有的研究对象。随机采样往往会漏掉一些细节考察,甚至会失去对某些特定子类别进一步研究的能力。2.反馈信息具有阶段性、周期性特点,往往缺乏即时性。3.调查结果并不能真实反映教育的情况。首先,教育教学研究调查多是在师生知晓的情况下进行的,数据获得往往有一定的欺骗性与刻意性;其次,设计实验与问卷时也会产生主观偏差。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少强大数据源与足够的数据处理、存储能力来提供分析与实证。

今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教育研究带来了新的可能。1.研究对象=全体。学生、教师、管理者等都成为数据的生产者,通过大数据技术能监测获取教育过程中的全部数据。如教育环境的设计、教育实验场景的布置、教育时空的变化、教师教学过程、教育管理数据的采集和决策、学生学习的轨迹与学业状况的收集,等等。2.无处不在的“第三只眼”。移动互联网、传感器、定位系统的运用,犹如“第三只眼”,能在自然状态下随时随地获取并处理信息,很好地避免了因人的介入而对研究对象造成干扰。这些数据具有真实性、即时性、全体性的特点。通过数据分析技术能够比传统研究方式更准确地评价与把握教育发展现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3.提供了一种新的科研范式――数据密集型科学研究。即在海量数据和网络上发展起来的,继实验科学、理论科学、计算科学后的第四研究范式:研究对象是云端数据,研究人员在浩如烟海的数据中进行分析和挖掘,提出科学问题。

总之,在大数据的背景下,经验推演式教育研究终将变成一种数据支撑的实证科学,由主观评价走向客观数据分析,由推断走向科学。正如魏忠所说:“教育将继经济学之后,不再是一个靠理念和经验传承的社会科学和道德良心的学科,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将变成一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2]

二、变革:教育模式由封闭单一走向开放多元

1970年,托夫勒写了《未来的冲击》,他谈到过去的教育是为工业化做配套的:上课的铃声、课程大纲、班级、教室、每节课45分钟、集中物流般的大规模学生和教师聚集、工厂计分般的考核系统等。当前,这种与工业社会配套的教育体系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托夫勒批评了这种工业化封闭的教育模式,并创造性地提出了面向未来的教育:小班化、多师同堂、在家上学趋势、在线和多媒体教育、回到社区……[3]

45年后的今天,基于云计算、物联网、数据库技术、社会网络技术等的成熟应用,托夫勒的预知都成为了现实:慕课、翻转课堂、可汗学院、电子书包、在家上学、终身学习……教育资源更加丰富,优质教育不一定依赖校园,而带来这些变化的真正原因,就是大数据。

现在,我们再也不能无视学校与世界各个角落之间无法抗拒的“连接”。学校不再是知识生产的唯一场所,在家上学逐渐兴起,教育将在学校之外发生,学校的围墙越来越只具有形式的意义。学生知识的来源,经验的获得,观念的确立将更多地来自于互联网。正如《教育正悄悄发生一场革命》中讲的:“标准化的教育将转向网络完成,而人才培养和个性化将主要由学校承担:越来越小的班级、越来越近的学校、越来越聚焦的教育支持、越来越个性的培养方式,将使教育摆脱工业化时代。”

笔者以为,“互联网+学生”的教育模式将成为未来的主流教育模式。1.学校与教师不会消亡,而是其内涵将被重新定义。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服务,教师为学生提供教育支持与交流指导。2.学生利用网络以个人需要为中心完成课程。每个学生构建自己的学习地图,并跟随学习地图指示的路径来完成相应内容的学习。网上同一学科、同一节课会有不同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并完成相应的练习。3.教师需要具备数据思维,能基于大数据技术挖掘与统计出的信息对教学计划、课程难点交流互动,并进行精准的分析预设。教师将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与组织者,学生问题探究的合作者和帮助者。互联网解决学生“知”的问题,教师则要引导学生如何“行”。

篇4

>>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变革及对策研究 大数据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大数据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探讨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建设浅析 大数据时代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思考 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现状与思路创新 浅析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大数据时代的分析 大数据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大数据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3]刘军.国外移动教育研究[J].中国教育网络,2007(4):p62~64.

[4]郭绍青,黄建军,袁庆飞.国外移动学习应用发展综述[J]. 电化教育研究,2011(5):p105~109.

[5]陈万柏.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和特征[J].江汉论坛,2003(7):p115~119.

[6]贺才乐.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及其研究价值[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2):p91~94.

[7]王佑镁,王娟,杨晓兰,伍海燕.近二十年我国移动学习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基于中西方对比的研究综述 [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1):p49~55.

[8]詹青龙,黄荣怀.移动学习终端设计的价值取向和方法[J].中国远程教育,2009(10):p69~72.

[9]傅健,杨雪.国内移动学习理论研究与实践十年瞰览[J].中国电化教育,2009(7):p36~41.

篇5

【 关键词 】 大数据;信息化教育;应用;发展影响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Education in the Era of Large Data

Chen Ying-chun

(The Part School,CPC Committee of Qinghai Province QinghaiXining 810001)

【 Abstract 】 After many years of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has entered a large data era with data as the cor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big data and mining campus to achieve intelligent service and management of the new model, and promote the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to create unlimited space for future information education.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application service of the information education big data, and analyzes the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 Keywords 】 big data;information education;application; development influence

1 引言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应用,当前信息化教育与互联网新技术结合紧密,利用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而实现校园智能化服务和管理的新模式,实现开放协作的学习、科研、工作环境。随着数据的汇聚、存储与处理,教育大应用与大数据的出现不可避免,信息化教育的应用已经步入以数据为核心的大数据时代。

2 大数据应用是信息化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对“大数据”的定义:大数据是指大小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的抓取、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群。

目前,全国各地的信息化教育的高速发展,积累了种类繁多的海量教育数据。然而,从本质上说,大数据本身没有太高价值。通过实践证明,只有对大数据实施分析挖掘并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才有可能产生效益,快速提升学校在教学、科研、改革等方面的管理能力,有效辅助决策,充分展示校园的“智慧”管理,为智慧教学创造无限可能性。因此,随着教育智慧化程度的深入,大数据应用是信息化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3 当前信息化教育的大数据应用现状

近年来,走在信息化前沿的各高校对大数据的应用服务范围不断拓展,大数据不断地影响着教育创新,为信息化教学创造无限提升空间。目前主要大数据的应用体现在几个方面。

3.1 校园图书馆服务应用

大量的图书和用户信息存储在服务器云端,利用云技术对其进行分析、挖掘,及时了解掌握读者的借阅行为、习惯、知识水平等,辅助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决策,准确预测读者对图书服务的个性需求;同时也可通过大数据建立科学及实用的图书馆馆藏信息安全预测评估模型等。

毋庸置疑,大数据的深度应用提高了图书馆员的思想意识、技术服务、专业能力、管理水平等综合能力。

3.2 校园教学模式转变

在大数据时代,教育模式由封闭模式走向开放模式,由单一模式走向多元模式。越来越多的教育网站在大数据的支撑下,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自主学习内容。有些在线学习平台, 教师根据自己上传课件视频的点击率获得报酬,这对教师是一种新的挑战和机遇。

3.3 教学评价方式重构

首先,教学评价的方式革新。通过大量数据的分析挖掘,找出教学活动的一般规律。 比如新一代在线学习平台,就多出了行为分析和学习诱导的功能。 通过研究学生鼠标的点击频率和规律,可以掌握学习者的活动轨迹。

其次,可以对学生进行立体的多元评价,而不局限于知识掌握的单一维度。

第三,教学评价不仅要求结果评价,而且要实现过程评价。

4 大数据对未来教育信息化教育的影响

云计算的发展为信息化教育大数据的深度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伴随存储空间的日益降价,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必将会影响着未来的信息化教育的发展趋势。

4.1 教育向精准的个性化学习方向发展

大数据时代,高校信息化系统会详尽记录所有登陆学生在资源共享平台留下的上网行为痕迹,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挖掘,进而量身定制每个学生的专用学习计划。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未来的教育将是精准的个性化教育,对每个学生的教育都可以建立在对过去行为数据的分析基础上。

不可否认, 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教育也有自身的发展规律。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将会从整个社会大系统对教育子系统产生巨大影响,并最终通过教育来影响我们的整个社会。

4.2 数据分析能力成为教师必备的技能

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专业能力仍然占据着教师素养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未来的教师还必须掌握一项重要的技能,那就是对教育信息数据的分析能力。

在未来的信息化教育中,教育信息化数据呈现几何级增长,高校必须积极开设数据分析课程,指导教师对学生相关、关联数据进行深层分析,在纷繁复杂的数据中寻找具有教学价值的内容,最终有效地运用到教学课堂中。

4.3 教室管理更高效、更安全、更快捷

在未来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教育的教室管理系统会更加智能化。通过对教室参数的采集、分析,预测教室自身的状况和其内设备的故障情况,负载能力等,反馈系统可使教室管理人员预先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安排教室和设备,高效准确保障教学。在这种趋势下,各类监控报警自动化,将大幅节省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

5 结束语

大数据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推动教育信息化不断革新,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大数据本身也面临着诸多技术和管理问题,尤其是国内大数据的研究起步较国外晚,成熟实用的分析与模型还比较少,存储不够高效等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技术不断成熟,相信大数据必定会成为信息化教育建设的热点研究。

参考文献

[1]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

[2] 魏顺平.学习分析技术:挖掘大数据时代下教育数据的价值[J].现代教育技术,2013,(2):5-11.

[3] 大数据概念[N].云财经.2013-05-1.

篇6

要解决好这一问题,首先要反思现有监控过程的数据处理的“抽样”观,即如何以大数据时代观将“抽样”式的思考转变为“全局”数据的思考。

教育质量监控的涵义与现状

(一)教育质量监控的涵义

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就是特定的组织机构,在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基础上,按照预先确定的程序,对影响教学质量的诸要素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估、调控,达到提高区域或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

从监控工作的流程来看,评估是质量监控必经的关键,而调控是实现监控功能的重要环节。调控一般依赖反馈的信息。

教育评估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标准,采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教育工作中的活动、人员、管理和条件的状态与绩效,进行质和量的价值判断。

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具有“全要素”“全过程”“全员性”“全方位”等四大特点。(见田芳《浅谈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当代教育论坛.2010.5)

“全要素”是指监控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设施或教师、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学生的学习质量等所有因素。“全过程”是指对教育教学进行全程监控,有多个不同角度,教学过程方面,一般指从教学计划、教学实施到考核等不同阶段;从学生的入学、学习直到最后毕业考核的全过程;含学期前、中、末,或课前、课中和课后等。“全员性”是指监控学校的教职员工和全体学生的工作或学习质量。“全方位”是指监控既包括对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也包括在科学监测的基础上,对获取反馈信息的分析,对教学过程实施有效控制的过程。

上述四大特点是教育质量监控的理想。然而目前不论是教育质量监控还是监控中的评估手段,离实现四大特点还有很大差距。

从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上来看,它与以下五个子系统密切相关:(见张忠玉、叶宏光《本科教学质量:从监控到决策支持》.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8.5)

教育质量管理理念。它包括现代教育质量信念、教学质量方针和目标,是整个监控系统的出发点和归宿。

组织机构是组织和实施监控的主体。是一个纵横交错、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监控机构网。

资源状况分析。规划与实施教学活动所需的各种资源都应纳入到监控体系中,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基本设施建设与管理、经费管理等。

教育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质量的过程主要包括教学准备与设计、课堂教学过程、课程考试、实践教学等。

质量评价分析。质量评价分析是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评估。通过教学质量评价,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确保教学质量的良性发展。

这五个子系统是监控系统必须关注的重心。

(二)目前教育质量监控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教育质量监控未能很好地体现前述四大特点,必然导致质量监控出现若干问题:

教育质量监控指标体系还普遍存在科学性、操作性不强的问题。现有的教育质量监控指标体系,以及各种教学评价表,大多存在诸如指标不够全面而且操作性不强等问题,一般性的、笼统的、宏观的指标太多,而刻画这些内容的数据少,导致过于僵化,重静态轻动态。

监控时机及周期选择还存在许多盲区。从基础教育的实际教育情况来看,由于目前的方式方法问题,我们无法做到对教育过程进行即时评估,因而只能有选择地在部分时间段对其进行监控。

质量监控过程中评估结论时效性弱,汇总和反馈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最后终流于形式。

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监控乏力。课堂教学是教育质量监控的基本单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应该建立在这两个基础之上。但是其抽样点过于随意而产生许多盲区,导致对课堂教学监控乏力。

上述若干问题引起了“两费两差一不足”(即费时、费力,信度差、指导性差,宏观决策作用不足)的现象:

1. 现有的评估工作中受评单位为准备好评估材料,往往在评估开展之前就花很长时间准备材料。2. 评估机构为保证评估工作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往往要花费很多人力和物力来投入此项工作。3. 由于评估时间和人力的限制,需要进行抽样式监控,导致管中窥豹、评估信度差。4. 由于评估时间的限制,无法观察到较完整的教育过程,所做建议也往往缺乏指导性。5. 分单位之间的评估工作,在尺度上会因人而异,导致不同单位的评估结论可比性差,综述性不强,对区域宏观决策的作用不足。

产生这些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关键性原因是监控内在观念性有以下缺陷:

观念性缺陷一,重横向比较,轻纵向发展关注。把质量监控仅仅看作是总结性的、甄别性的,就难以完整实现促进教育改革、质量稳步提高的目标。主要是因监控信息多来源于评估材料定性的分析,导致对差异后面发展原因定量式分析不足,最终得到的结果是,调控的粗暴――用“甄别”实现调控。

观念性缺陷二,重检查抽查信息,轻日常过程信息。囿于检查抽查自身的问题,在实际监控过程中,基本上以文字性的纸质材料为主,做一些定性的分析,无视原生数据可能提供的监控信息。这种方式导致被评估体为提供评估材料往往需要人为准备材料,使得评估工作流于教育教学过程之外,作弊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观念性缺陷三,重上报数据,轻日常数据。

因此克服上述观念性的缺陷是解决监控工作的科学性和操作性不强、盲区多、时效性弱、课堂监控乏力等问题的关键。

笔者认为,上述三大观念性的缺陷是监控过程中的“评估”过度依赖“抽样”而造成的缺陷。因此要克服这些缺陷,首先要反思现有的监控过程的数据处理的“抽样”观,即如何以大数据时代观,将“抽样”式的思考转变为“全局”数据的思考。

我们可以想象,当我们的评估依据不过于依赖“抽样”,而是从上述评估流程的角度来设计评估工作,重视以平时学校现有数据为主,利用教育领域已有的各校、各区域管理系统所存储的海量数据,并将数据转变为对教育教学工作有帮助的“监控的信息”和教育内部“自我调节的知识”,才能很好地实现教育质量监控的四大特点,发挥教育过程数据的价值,使数据成为审慎决策、过程优化的重要依据。

篇7

关键词:大数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7)02-0102-03

治教育的新变化,借助大数据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值得我们积极思考和深入研究的时代课题。

一、 大数据的概念及特征

对于“大数据”概念,目前学界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已有研究主要从体量、多元、价值三个角度对之进行了界定。最早提出“大数据”概念的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从“体量大”的角度,把大数据描述为“大小超出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抓取、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集”;[1]研究机构Gartner从“多元”角度提出“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2] 国际数据资讯公司(IDC)则从“价值”角度把大数据界定为“为了更为经济地从高频率获取的、大容量的、不同结构和类型的数据中获取价值,而设计的新一代架构和技术”。[3]从上述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大数据不仅仅是一个体量庞大和种类繁多的数据集,并且这样的数据集是无法用传统数据库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撷取、管理的,需要借助新的工具和手段对其进行整合、挖掘和分析,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和更大的价值。

与传统数据相区别,大数据具有显著的“4V”特征,即:Volume、Variety、Velocity、Value。

1体量大(Volume)。指大数据数据量的庞大性与数据的完整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基于4G、5G 技术的移动网络终端设备的普及应用,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产生、存储、扩散着数据,使数据信息总量呈指数级爆炸性增长,在量级上数据已经从TB跃升到PB甚至ZB级别。不仅如此,大数据中的数据信息是以最原始的状态保存下来的,而不是通过模拟信号转换的,这样就避免了数据在转换中发生遗漏和丢失,使得大数据的数据信息具有完整性。

2类型多(Variety)。指大数据来源纷繁复杂,数据类型和格式丰富多样,既包括结构化数据,还覆盖了文档、网页、邮件、音频、视频等大量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并且非结构化数据增速快,其在数据量中所占比例呈越来越大的趋势,因此,如何在种类繁多的数据中挖掘出其内在的关联,就显得尤为重要。

3速度快(Velocity)。指数据产生和更新的频率快,需要实时快捷处理。数据在“量”和“类”上的急剧膨胀,对数据智能化和处理的实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在极短时间内给出海量数据的分析结果。

4价值大(Value)。指在呈指数增长的数据洪流中尽管有用信息的密度稀疏,但潜藏的价值量却很大。大数据“大”的核心要义,并非其产生并增长的“体量”之“庞大”,而在于其承载的“价值量”之“巨大”。[4]在海量异构的数据中蕴含着丰富的高价值信息,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挖掘分析,有助于未来科学的预测和精准的决策。现如今,大数据已成为与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二、 大数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变化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催生了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也不可避免地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巨大影响。这些影响主要显现为育人环境、主客体及载体等方面的新变化。

篇8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十分重要,不仅仅是当前社会对高校人才教育的必然要求,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的最有效措施。高校语文教学中思政教育的渗透不仅能提升高校语文教学的效率,还有利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因此积极探究大数据时代下高校语文教育中思想政治素养渗透十分重要。

一、大数据时代下我国高校语文教育中思政教育的渗透现状

1.高校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不够重视。大数据时代下,高校语文教学效率虽然大幅度提升,但高校语文教师仍然未认识到高中语文教学中思政教育渗透的重要性,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下,高校语文教学中对于思政教育的渗透很少。现代社会中道德问题越来越严重,高校作为青年人才培养的摇篮,应该加强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以提升我国青年的思想政治素养,进而影响社会,使我国社会思想政治素养普遍提高。在传统的高校语文教育中,教师的语文教学目的及理念较为落后,教师认为高校语文教学仅仅是教授学生中国传统的语文文化知识,并未认识到高校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是不可分割的。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传承发扬我国历史悠久的语言文化,实际上,我国传统的语文文化中对人们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视,如《论语》中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等,再如《陈情表》中对孝道的弘扬等。不论是我国的古代文学,还是现代文学,都十分重视人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我国小学至高中的语文教学文章,无不弘扬优秀的品质或是抨击恶俗的人性,由此可见,我国语文文章中思政教育的渗透十分深入。但我国高校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工作时,未充分引导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发展,语文教学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相互脱离,因此在高校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占的权重较低,学生没有通过语文教学学习到语文知识中优秀的传统优良品质,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也得不到提升。高校语文教学中这种思政教育与语文教学脱离的教学理念,不仅仅使得高校语文教学课堂枯燥乏味,还不利于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及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目前虽然有一些高校已经逐渐意识到语文教学中思政教育渗透的重要性,并开始逐渐将思政教育渗透进高校的语文教学中,但是教学方式存在问题,教学效果不佳。高校语文教学中对思政教育的渗透方式十分简单,目前我国高校语文教学中思政教育渗透教学的方式主要分为三种:(1)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这种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方式使得高校语文教学课堂变得更加枯燥乏味,学生不仅不能够通过语文课堂学习优良的思想政治素养,且学生课堂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及效率也大打折扣。(2)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反复强调语文知识中弘扬的优良品质。这种将思政教育渗透方式虽然对学生有一定的思政教育启发作用,但这种方式中,语文教学似乎成为了次要目的,因此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效率大大降低。(3)在语文教学时,教师发表自身对当前社会时政的看法,并鼓励学生讲述自己对当前社会时政的认识。这种方法虽然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思想政治素养,但由于教师及学生对社会时政的认识较为片面,且语文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的思政教育辅导,不能够科学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社会中的消极现象,可能会使得学生对社会形成不正确的认知,进而影响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大数据时代下,高校语文教学中思政教育的渗透不受高校语文教师的重视,即使有一部分教师将思政教育渗透进入高校语文教学中,但由于教学方式落后,思政教育的渗透十分肤浅,导致高校学生语文教学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效果十分浅显。因此大数据时代下,高校语文教学应该加强对思政教育渗透的重视,并积极研究思政教育渗透入高校语文教学中的方法,从而提升高校语文教学效率,同时促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

2.教师与学生及家长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大数据时代下,人们之间的交流沟通更加方便,微信、微博等网络交流工具已经成为社会人流的主要平台。然而在当前社会中网络交流平台十分发达的局面下,师生之间及家长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反而更少,这对高校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十分不利。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但同时人们的精神生活却越来越空虚,导致现代社会中出现了两种极端现象:一是学生家长越来越溺爱子女,但家长对学生的关怀及交流却越来越缺乏;二是学生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下为了弥补精神上的空虚,逐渐喜欢上了追逐刺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沾染上不良习惯。当前这种社会状况之下,思政教育越来越重要,同时,难度也越来越大。家长与学生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家长及教师不了解学生的思想。此外家长与学校之间不能良好沟通,家长对学生在学校的情况不了解,家长更不能配合学校教育学生。因此,当前高校语文教学的效果越来越差,高校的思政教育难度大大增加,教学效果也越来越低。

二、大数据时代下高校语文教育中思政教育的渗透途径

1.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学习的兴趣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效率影响很大,基于大数据时代的高校语文教学中,思政教育的渗透首先要提升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兴趣,进而才能深入的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大数据时代下,高校语文教学的方式更加多样化,教师也应该积极利用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及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改进高校语文教学模式及方法,从而进一步提升高校语文教学的效率。高校学生的生活十分惬意,学生的空余时间较多,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空余时间,还能够帮助学生充实生活,也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应该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始,且学生对语文兴趣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需要长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首先是提升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兴趣,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方式,了解当前学生的思想及兴趣,进而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开展教学活动。其次,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深层次兴趣,以让学生在课余生活中主动学习语文知识。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向学生介绍文学书籍及其内容,以使学生发现文学书籍的价值,进而使学生阅读文学书籍,发现阅读的乐趣。高校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语文,深入研究语文知识,而学生主动深入探究语文知识时,对语文文学中表述的思想政治感想也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学生受语文知识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启发会更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等也会受到语文知识的熏陶而正确成熟地构建。

2.利用云课堂挖掘语文课本中的思政教育知识。大数据时代下,利用云课堂进行高校语文教学不仅仅能够帮助高校语文教学提升效率,还能够帮助思政教育在高校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进而帮助开展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传统的以粉笔及黑板支撑的语文教学课堂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大数据时代,云课堂的构建大大增加了高校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提升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利用云课堂进行高校语文教学及思政教育,教师教学资源更加丰富,云课堂与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技术相连接,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收集更多新颖、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此外,基于大数据的云课堂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基础,教师进行教学方式创新的途径更加宽广,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兴趣也更加浓烈。利用云课堂同时进行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且将传统语文教学时间与地点的限制打破,学生能够利用大数据时代的特性学习更多知识,教师利用云课堂也能够更加充分的将语文知识中闪亮的思想品质挖掘出来,因此学生受到云课堂语文教学中思政教育的潜移默化影响更大,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效率更高,思想政治素养也会更好地发展。

篇9

Abstract: The era of big data comes with the huge amounts of data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y. It fundamentally subverts the people's way of thinking and brings profound changes to today's society especially changes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 to face the challenge of era of big data,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aw of developmen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n the era of big data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the actual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关键词: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创新模型

Key words: big data;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imeliness;innovation model

中图分类号:D4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3-0257-03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正步入大数据时代,它对人类的影响和改变是全方位的,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实践方式、研究方法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科学家们开始从数据的角度思考、设计和实施科学研究,把数据作为科学研究的基础,构造基于数据的、开放协同的研究与创新模式。

高校作为人才最集中、知识最密集、思想最活跃、网络信息运用最充分的地方,也受到大数据浪潮的影响,在这特殊的历史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如何运用阐明新观念、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促进校园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问题,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大数据时代需要深入研究和充分实践的战略课题,更是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 大数据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1.1 大数据的内涵

关于大数据,目前学术界尚无统一定义维克托迈尔和肯尼思库克耶将大数据定义为: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有巨大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或深刻的洞见麦肯锡曾给大数据定义为: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涂子沛也曾经说过数据是指那些大小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尺度,一般的软件工具难以捕捉存储管理和分析的数据。

简单来说,大数据就是以计算机存储为载体,对巨大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挖掘预测其对现实的意义和价值的数据集合。

1.2 大数据的基本特征

对于大数据的特点,业界通常用Volume、Variety、Value、Velocity这4个V来概括。大数据的特点包括:

①数据体量巨大。从TB级别跃升到PB乃至EB级别。要知道目前的数据量有多大,我们先来看看一组公式。

1024GB=1TB;1024TB=1PB;1024PB=1EB;1024EB=1ZB;1024ZB=YB。到目前为止,人类生产的所有印刷材料的数据量是200PB,而历史上全人类说过的所有的话的数据量大约是5EB。

②数据类型繁多。这种类型的多样性也让数据被分为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相对于以往便于存储的以文本为主的结构化数据,越来越多的非结构化数据的产生给所有厂商都提出了挑战。拜互联网和通信技术近年来迅猛发展所赐,如今的数据类型早已不是单一的文本形式,除了网络日志、音频、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等多类型的数据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③价值密度低。价值密度的高低与数据总量的大小成反比。以视频为例,一部一小时的视频,在连续不间断监控过程中,可能有用的数据仅仅只有一两秒。如何通过强大的机器算法更迅速地完成数据的价值“提纯”是目前大数据汹涌背景下亟待解决的难题。

④处理速度快。这是大数据区分于传统数据挖掘最显著的特征。根据IDC的一份名为“数字宇宙”的报告,预计到2020年全球数据使用量将会达到35.2ZB。

2 传统{校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的弊端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普遍运用现成性思维方式,人们主要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理解世界、解释世界,从而把握世界发展的规律,探究本质。在过去的实践过程中,该思维方式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从传统向当代的转型中也发挥过重大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一思维方式却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羁,对预设性和确定性的片面追求,造成了教育过程中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遮蔽,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性的思维障碍。

3 大数据在高校思政政治教育中应用的优势

与传统德育工作的形式与内容相比,网络所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数据信息内容以及形式,对大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网络数据的共享性。网络所提供的资源很多是可以免费共享的,为个人参与利用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平台,为人们提供了可供浏览下载的资料信息。第二,网络信息的即时性。与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电台等传播媒介相比,网络信息更迅捷,可以提供最新鲜的资讯。第三,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包括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丰富性。网络可以提供包括新闻、论坛、小说、游戏、娱乐、购物等各方面的信息和便利,形式包括文字、图片、音像、视频等,无论内容还是形式其丰富性远远超过了传统媒介。第四,交互性。网络作为一个开放性的系统,不仅有可供人们浏览下载的资讯,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上传的平台。发微博、日志、随时在线聊天等各种方式,架起了个人与他人、社会、网络的沟通交流的平台。网络资源的丰富便捷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

4 大数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机理

大数据具有四个基本特征:数据体量大;数据多样;价值密度低;速度快根据大数据的权威提出者之一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的洞察,大数据之所以有价值,在于大数据以理性的全量数据信息揭示了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这些相关关系可以观测事物的发展趋势人们可以根据这些趋势做出有效的行为选择。事实上,正是用户本身制造了大数据所反映出来的相关关系。在此之前,由于观察的困难,很难在全体用户当中通过研究获得这些宝贵的关系。大数据背后反映的是用户的思维习惯与行为习惯,这些如同个性一样不会轻易改变,因此大数据让人们更加方便地了解自己和身边的人。根据目前大数据在各领域的应用情况来看,大数据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用机理(见图1)。

5 大数据背景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创新模型

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及时、准确、有效,以及实现对社会、教育者、学生情况的准确反映和处理,就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做到信息的全覆盖及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为此,笔者构建了一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格机制实现路径的模型。

5.1 工作逻辑模型

模型以信息综合平台为核心,首先,设置两大职能中心,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执行中心和监督评价中心;其次,设置专门的执行力量和专门的监督员,使每个部门在系统中承担着不同的职能(见图2)。

5.1.1 信息综合平台

信息综合平台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部门,承担着反馈沟通机制和资源共享机制的功能,其主要作用在于分析和预测。信息综合平台的信息来源于社会和监督员。社会信息是信息综合平台通过技术手段收集、分析、整理的各种信息,包括学生信息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因素的信息。学生信息是指通过学生网格单元收集到的语言、行为等能反映学生思想情况的数据,经整理、分析得出的信息;影响高校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的因素信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的信息。监督员信息是监督员反馈给信息综合平台的信息,包括两部分:一是监督员收集的关于学生思想状况的数据;二是监督者收集的关于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活动中的各种信息,包括教育资源的分配、利用情况,教育工作者的素质、能力、工作思维、工作方法情况,教育活动开展情况,以及教育活动的成效情况。信息综合平台收集分析出的数据,经分类后分别传输给监督评价中心、工作执行中心和综合执行力量,为他们的工作提供信息支持。

5.1.2 工作执行中心

工作执行中心是执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挥和协调部门,承担着资源配置机制、行为协调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的功能,其工作直接决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和效果。工作执行中心通过信息综合平台的信息,制定和决策当前和今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战略和政策,负责提供、分配教育资源,指挥综合执行力量有效开展工作,协调综合执行力量之间的矛盾,以及组织他们协同工作。

5.1.3 综合执行力量

综合执行力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执行部门,负责履行工作执行中心通过的政策和战略,直接面对学生,其工作人员的素质、工作思维、工作方式直接决定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因此,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为关键的环节。

5.1.4 监督员

监督员负责监督综合执行力量的工作开展情况和把握学生思想、行为状况,他主要有两大功能:其一,对综合执行力量的工作进行监督修正,提供整改信息;其二,将收集的信息传达给信息综合平台,为监督评价中心的评价工作提供数据依据,为工作执行中心指挥协调工作提供信息支持。

5.1.5 监督评价中心

它是负责监察的核心机构,对工作执行中心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它是整个系统的问题发现机制和工作的评估中心,其评估意见和信息对工作执行中心的政策、战略,以及具体的指挥、协调职能有重要影响,是整个系统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

5.2 工作优势

本文所设计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格机制是一个开放、循环的系统,它能较好地应对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其优势为:

①实现了学生的全覆盖。以每一学生为基础建立的网格单元可以收集每一个学生的动态信息、执行中心根据学生的特征可以实现个性化教育,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引导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②实现了参与主体间的协同合作。大数据背景下,学生思想问题错综复杂,单一主体无法独立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参与主体间相互配合,这样资源共享成为必然之需。高校思想教育网格机制的参与主体、监督评价中心、执行中心、执行力量之间的信息通过信息综合平台,实现了信息和资源的互通互联,实现了无缝合作,有助于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③实现了对动态情况的精确和及时把握网格机制实现了对学生对教育者的网格定位,实现了在最短时间内的精确反应,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效能。

④实现了信息的全面完整收集网格机。制实现了对校内外有关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全面收集,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大数据化。信息的完善度对教育工作的成功开展具有决定性影响。

6 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建议

6.1 树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观念

“有了大数据的帮助,我们不再将世界看作是一连串我们认为或是自然或是社会现象的事件,我们意识到本质上世界是由信息构成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数据化,使得信息的传播愈加灵活便捷,加大了信息管控的难度,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很容易被日新月异的数据所淹没。因此,只有适应大数据,树立大数据意识,才能重新占领高校意识形态的制高点。

6.2 树立敏感意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教育主体要时刻保持敏感意识,在如今这样数据随处可见的社会环境中,必须保持对数据的敏感性,善于从数据细节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深刻挖掘其中内在联系从而做出前瞻性判断。教育主体要改进和创新工作方法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进而从思想需求和工作需要等方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

6.3 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工作队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顺应大数据时代社会发展需要,培养一批具有较强数据抓取、数据筛选、数据分析、数据综合等能力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大数据工作能力培训,增强他们的大数据意识。其次,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入口关上下功夫,选录一批政治素质过硬,具有较强网络技术能力和处理大数据技能的新鲜血液充实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中。第三,要培养大学生数据工作队伍骨干。

6.4 适应量化研究模式,搭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库平台

在社会科学领域,定量研究是极其重要的一种研究方法。在传统意义上,它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通过有限的数据抽样、数据统计、数据模型进而完成验证。过程繁杂而且效果不佳。然而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一切事物都可以量化,大数据改变了世界。为人类的生活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可量化的维度。高等学校也要适应时代变化,建立大数据平台。首先,高校要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各部门各院系的思政资源统一整合进而搭建校内平台。其次,要充分认识社会力量的重要性,密切与相关教育部门、社区、社会组织、企业的联系,最大限度地获取大学生社会生活的数据资源,充实大数据库。

7 结束语

在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需要不断的提升工作能力,不断的创新工作方法并注重数据采集、分析进而发现事务之间的内在、外在联系,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大数据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凌小萍,邓伯军.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

篇10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背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所谓的大数据,在一定程度是一种价值观和方法论的重要体现,在推动时代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对各种数据的科学分析,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最大化,以此引起社会各个领域中巨大而深刻的变革。

一、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挑战

1.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网络环境异常复杂。第一,受网络环境影响,大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大不相同。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会对大学生产生一定积极影响,如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创新思维意识的培养等,但是不健康的网络环境势必会影响大学生对问题的判断与思考,进而使其产生错位判断,甚至扭曲思想,强烈冲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第二,网络环境严重干扰人们对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选择。大学阶段是学生三观逐渐确立和完善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大学生对于世界充满好奇并急于进行积极探索,在人生价值方面有着强烈的追求欲和实现欲。由于复杂网络环境的影响,大学生极易被各种诱惑所吸引,如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等不良思潮。此外,复杂的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造成一定冲击。

2.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速度显著加快。网络空间的日益发达和数据信息交流速度的日渐加快,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网络思想教育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第一,网络交流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各种思想潮流与认识碰撞交流,相关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出现差异。一方面,广泛的数据信息传播严重干扰社会大众的听觉与视觉;另一方面,社会大众的个性思想受到严重影响,人们在判断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独立思考。第二,人们在认知方面的差异性显著,知识的获取和占有非常相近。网络普及化在很大程度上为人们的展示提供了更广泛、平等的平台,大批平民专家的涌现促进了草根文化的崛起。第三,年轻人对新鲜事物往往会表现得更主动、积极,一方面有助于思想文化和重要理念的传承,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冲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高校必须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水平的切实、有效提高。

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措施

1.加强对网络数据的分析与研究,抓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心。大数据背景下进行的时代变革往往非常全面且深刻,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是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取代和颠覆,而是强有力的拓展与丰富。同时,多年的深入研究不难发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发展实际上是变与不变的紧密结合,不变的因素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的原则、要素、机构以及功能,而容易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因此,在明确变与不变因素的基础上,紧紧地抓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一切都可以进行量化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体现,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教学对象的把握逐渐迈入新的发展阶段。教师在网络上便可以对学生的思想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并且还能充分把握学生思想规律的变化和活动,从而顺利找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

2.在准确把握大数据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明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人们的认识已经发生了质的转变,在大数据的辅助作用下,人们不会将世界当作自然事件或者自认为的世界,他们对于世界本质的真正理解来源于对多种信息的理解和解释。同时,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紧跟时展步伐,对大数据的本质特征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通过对大量信息数据的研究,使其能准确地理解变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趋利避害,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朝着科学和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第一,对大数据本身进行全面了解与分析,弄清楚大数据的实质特征,了解大数据进行变革时的力量来源,预测大数据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第二,在充分理解大数据特征和本质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大数据时代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产生的各种影响,既包括积极的影响也包括消极的影响,以此明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第三,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树立大数据意识,认识和掌握大数据的各种资源和丰富内涵,从而真正实现对数据化信息的处理、收集、保存,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力开展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思维、理解、沟通以及生活方式都会受时代熏陶而发生巨大变化。因此,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只有充分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价值维度的不断变化,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左柏州 单位:贵州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清华,陈金平,刘向群,张曦.对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分析[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6

[2]白岩,唐全中.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

[3]杜华巍,陈榕炜.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学理论,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