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识范文

时间:2023-12-25 17:44: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常见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常见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识

篇1

关键词 危险化学品 安全管理 探究

中图分类号:X92 文献标识码:A

1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化学危险品是指易燃、易爆、有毒、具有腐蚀性和放射性的化学品,如果管理和使用不当,受到环境、天气等意外条件,极易引起燃烧、爆炸、中毒,甚至造成严重的火灾,对师生和实验设备都会造成严重损伤,同时也会严重污染环境。根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GB 13690-92,①将危险化学品分为类:

1.1 爆炸品

该类危险品一旦受热、受压、撞击,就会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力极强,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高校实验室常见的如:高氯酸、二硝基苯酚等。

1.2 液化气体和压缩气体

液化气体指通过高压,把气体从气态变成液态状态。高校实验室常见的如:液化气罐(食品烹饪)、氧气(纯净水灭菌工艺)、二氧化碳(气相色谱)等。压缩气体指在高压状态下的高压气体。高校实验室常见的如:氢气等。

1.3 易燃液体

该类危险品易燃,其闭杯试验闪点很低,一般等于或低于61℃。高校实验室常见的如:苯类、戊烷、乙醚、丙酮、乙醛等。

1.4 自燃物品、易燃固体和遇湿易燃物品

自燃物品暴露在空气中易自燃、氧化,同时还伴随着热量的释放。高校实验室常见的如:磷(一般水中保存)、2,6-二硝基苯酚等。易燃固体在受到摩擦、热、撞击的作用时会发生自燃,很容易受外部火源而燃烧。高校实验室常见的如:硫磺(无机)等。遇湿易燃物品一旦接触到水分子时就会剧烈反应,产生易燃气体同时伴有热量的释放。高校实验室常见的如:金属钠、金属钾等。

1.5 有机过氧化物和氧化剂

有机过氧化物一旦受到热、摩擦和震动的作用就会自燃自爆,易分解,该类有机物分子中都含过氧基。高校实验室常见的如:过氧化苯甲酸等氧化剂由于本身具有很高的氧化性,暴露时极易分解产生氧气和热量释放。高校实验室常见的如:高氯酸钾、高锰酸钾、重铬酸钠、氧化铝、氧化锌等。

1.6 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

该类危险品一般以生物累积方式在体内积蓄,达到造成病理反应所需量时,会破坏机体生理功能,导致病变。轻者暂时受损,重者危及生命。高校实验室常见的如:氰化物、碘化汞、氟化物、苯肼、有机汞、有机氯等。

1.7 放射性物品

该类危险品放射性比活度一般大于7.4?04Bq/kg,极易造成机体损伤。由于其危害性极强,现代高校实验室如不是特殊原因一般禁止使用。

1.8 腐蚀品

本类化学品对机体组织有很强的腐蚀灼烧作用。皮肤接触在4h内出现坏死现象。高校实验室常见的如:硝酸、硫酸、盐酸、磷酸、乙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2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

2.1 危险化学品储藏室的要求

储藏室应设计在阴面干燥,通风系统良好,靠近消防设施,有相对应的消防喷雾灭火器,同时准备一些沙子,要有事故备用照明灯。根据危害特性,储藏室要配备具有防腐蚀、防爆的不锈钢保险柜。存储室的建筑物的要求应达到一级,房屋做好避雷、消除静电、报警等防护措施。另外,窗户应安装防盗窗,用钢筋加固,在门的里面和外面都应装上高级防盗门,外门做好配有报警系统。

2.2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储藏

化学危险品应按其危险程度、不同性质、不同的灭火方法分类、分柜存放。一些性质相互排斥的物品应隔离存放,一些易受空气、光照影响的危险品应密封避光单独保存。还有一些特殊保存条件的危险品要单独处理存放,如磷应放在水中保存。

2.3 仓库管理员的专业管理

仓库的管理人员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并接受相应的危险品安全、消防安全方面教育。后期必须通过相应的考试科目合格后,才能实习,由主管部门发给安全作业证,才能上岗操作,要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同时相应部门应签订一份危险品安全的责任书,从领导到管理人员做到各司其责、责任到人。另外,实验室、科研室危险品的使用人员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熟悉危险化学品的种类、特性,并按其种类、禁忌关系、危险程度分别储存于适宜地点,同时相应管理人员做好危险品购买、使用情况、回收等相应等级记录。

关于危险化学品的领用制度,实验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制度,领用人必须认真填写危险品领用申请单,由主管领导审查批准后,交库房管理员仔细核查登记,必须由相应实验老师入库领取(学生不得进入仓库),并在使用期间严格保管,并做好回收处理,做到“谁领用,谁负责”。在未经管理员的允许,任何人不得进入仓库。

2.4 废弃危险品的规范管理

针对一些包装破损、失去标签和变质、过期失效的化学危险品,不能随意丢弃,应通告上级部门,及时安全地组织处理,其处理的总原则是“无公害、低排放、资源化”,采用最科学合理的方式充分利用回收有用的物质。对不能循环回收的废弃物,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方法进行集中安全处理,将对人体或环境有害的危险品分解为无毒或毒性较小的物质。②

在有关专业部门协作下,集中处理那些难以处理废弃的放射物质、易爆品、剧毒的化学危险品。

3 小结

在现代高校,高校实验室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一旦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和使用不当就可能会引发事故,造成环境污染和生命财产损失。只有充分认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落实,科学管理,才能为促进现代高校的和谐做出贡献。

注释

篇2

关键词:剧毒化学品 分类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X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b)-0154-02

剧毒化学品是化工生产过程中重要的原料和产品,在高校开展的许多科研项目和实验课题以及日常教学实验中也常常涉及到剧毒化学品。所谓剧毒化学品,是指具有非常剧烈毒性危害的化学品,包括人工合成的化学品及其混合物(含农药)和天然毒素。剧毒化学品往往同时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毒害等多种危险特性如氰化物与硝酸盐、亚硝酸盐等混合时反应就相当剧烈,可以引起爆炸;氰化物与酸接触生成剧毒氰化氢气体,磷化铝与水或水蒸气作用生成易燃、剧毒的磷化氢气体[1~2]。剧毒化学品的管理使用涉及采购、运输、保管、废弃物处理等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漏洞或管理不善,都会出现严重的事故隐患,甚至导致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环境造成很大危害。

近年来,国内外高校频繁发生因非法使用剧毒化学品造成的校园事故,某些高校甚至提出校园内禁止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强制规定。然而,在无机化学、电化学、火工品等研究领域内,诸如叠氮化钠、汞、五氧化二钒等常见的剧毒化学品仍是学科研究实验的重要辅料。因此,为同时保证实验工作和安全管理的顺利进行,需要结合公安部门提出的“五双”管理办法,建立适用于高校实验教学与科研的剧毒化学品管理制度。本文结合南京理工大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对剧毒化学品购运、储存、领用和废弃处理等环节的具体管理规章,旨在提高实验室安全质量[3]。

1 剧毒化学品分类

根据2002年版《剧毒化学品目录》335种,以及《剧分级、分类与品名编号》(GA 57-93),将剧毒化学品分为A级有(无)机剧毒物品和B级有(无)机剧毒物品2种[4~6]。有机剧多含有磷、汞、铅、氰基、硫、硅、卤等官能团或取代基,无机剧多含有氰基、汞、砷、铅、硒等,重金属及其盐大多数都有毒,生物碱为含有氮的天然碱性有机物,大多数有麻醉作用。如果按照化学组成可分为氰化物、砷化物、汞化物、磷化物、生物碱和其他类等6类;按不同用途可分为工业品、试剂、医药品和农药4大类。

2 剧毒化学品管理难点

2.1 储存条件

根据公安部门对于剧毒化学品的管理办法,使用单位储存剧毒化学品需要具备以下几项重要的基础条件:明确的管理、登记制度,专用保险箱存放,双道防盗门,双人双锁管理,24小时监控设备等。而在高校,多年来对于剧毒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并不严格,绝大部分实验室不具备储存剧毒化学品的基本条件,而大部分剧毒化学品也实际分散于各实验室的普通药品柜内,药品安全得不到保证。

2.2 教学科研使用情况

以南京理工大学为例,在火工品专业,叠氮化钠等剧毒化学品作为起爆药等实验的重要原料,参与实验的教师与学生接触频率很高;在无机化学实验室内,一些重金属类化学品也常见于本科及研究生教学实验中。按照现行的管理办法,如果将剧毒化学品全部统一至学校药品仓库严格进行管理,那么势必会对教学与科研工作造成影响: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在领取和使用阶段的管理流程合理性;另一方面也要兼顾教学科研实验的工作效率,避免因管理过于死板影响教学科研质量。

3 剧毒化学品的安全管理

高等学校针对剧毒化学品的管理,要自觉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管理的方针,坚持依法治理。剧毒化学品的使用单位应当具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求的安全条件,并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岗位安全责任制度。高校实验室剧毒化学品应实行“四统一”和“五双”的管理制度,即统一购买、统一保管、统一值守、统一领退以及双人领、双人用、双人管、双把锁、双本帐。同时,购买、储存、领取和使用剧毒化学品的教学、科研等相对固定的人员,必须接受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安全知识的培训,并经过有资质的培训单位培训,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格证后方可上岗作业。学生等流动性较大的使用人员,必须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剧毒化学品。

3.1 购运和储存

学校教学、科研所需剧毒化学品,由实验室负责人提出申请,填写购买申请审批表,经学院批准,再报学校有关部门审批后交至化学药品库办理。购买剧毒化学品时,由化学药品库负责向公安机关申请剧毒化学品购买许可证和道路运输通行证,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购买、出借、转让和接受剧毒化学品。

剧毒化学品必须集中保管,在专用储存场所或场点分类储存,并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剧毒化学品的专用储存场所或场点必须符合人防、物防、技防“三防”治安防范措施要求。“人防”:专用储存场所或场点附近设置值班室,实行24小时专人值守,值班室必须配置通讯设施、断电照明设施、自卫装备、值班记录台帐等。“物防”:专用储存场所或场点应当安装防盗门,安装双把锁,并配有消防等安全器材和设施,铁栅窗钢筋直径不少于12 mm,栅杆间距不得超过10 cm。“技防”:专用储存场所或场点必须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和防盗装置。视频监控应覆盖全面、到位,监控图像清晰可辨并至少保持30天。专用储存场所或场点必须建立详细的剧毒化学品入库、发放、退库、废弃处置的总账。专用储存场所或场点应当定期将其储存数量、储存地点以及管理人员的情况报国资处、保卫处备案。

3.2 领取和使用

领取剧毒化学品,应由使用人填写领用审批,经实验室、学院主管领导签字后,报学校部门审批,执行双人领取制度。剧毒化学品的领用限当日使用量,实验结束后剩余部分必须立即退回化学药品库进行存储,不允许在实验室过夜。

使用剧毒化学品的人员需具备使用剧毒化学品的相应知识和应急技能。学生使用剧毒化学品前,药品负责人要做好实验前安全教育,全面负责学生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问题,并做好指导和监督。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实验室应根据所使用的剧毒化学品的种类、危险特性以及使用量和使用方式,建立、健全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剧毒化学品的安全使用。涉及剧毒化学品的实验,必须配有领退、消耗台账,每次使用必须做好记录。台帐至少保存1年。

3.3 废弃物处置和应急处理

实验室剧毒化学品产生的废液、废渣,提倡先进行无害化处理,降解后作为普通废液进行回收,严禁私自倾倒和处置。如果确实无法自行处理,应贴好标识后定期报学校部门统一处置。废弃或不再使用的剧毒化学品与原包装物都要退回剧毒化学药品库暂存,由学校按照环保有关规定,统一交有资质的处理单位按照环保规定进行处置,严禁随意丢弃和擅自处理。

专用储存场所或场点、使用单位和管理单位应制定剧毒化学品案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预案,并报学校管理部门备案。日常工作中要定期组织演练,加强对预案操作性的检验,确保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及时应对、有效处置。发现剧毒化学品来源不清,被盗、被抢、丢失、误用、流散等突发事件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逐级上报,保护好现场,采取一切可能的警示、补救措施。

4 结语

(1)高等学校实验室剧毒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是高等学校安全管理的重点,高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加强对剧毒化学品的组织领导,分级管理,狠抓剧毒化学品在采购、储存、领用、废弃等环节的安全责任落实,并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结合各高校自身的特点,加强剧毒化学品规章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2)日常管理中,高等学校要加大安全检查的力度,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剧毒化学药品管理,就是要防止剧毒化学药品对人和环境造成伤害。通过管理部门对剧毒化学药品各个环节的不定期检查,能够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采取相关措施和督促实验人员及时整改,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学校每学期开学前和放假前都应定期检查并上报安全工作总结,尤其是对性质不稳定、容易分解变质、散发毒气的剧毒化学药品经常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高等学校还通过各种方式、渠道,开展剧毒化学品的安全教育,增强使用剧毒化学品的人员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增强学校管理部门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切实消除安全隐患,使剧毒化学品等危化品能够更好地为高等学校化学教学和科研服务。

参考文献

[1] 韩建新.浅谈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监管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资讯,2012(7):165.

[2] 张智豪,欧黎明.浅谈高校危险化学药品的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09(16):170-172.

[3] 徐旭冉,孙欣.高校易制爆化学品管理制度的研究与完善[J].科技信息,2013(25):194.

[4] 安监管危化字[2003]196号,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版)[S].

篇3

关键词 冶金工程 实验室 安全体系 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3.086

Abstract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is the key content of safety wor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iming at the common problems of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safety and management, Soochow University School of Shagang iron and steel from strengthening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mprove the laboratory laboratory management system, implement safety responsibility of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the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laboratory system. Colleagues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experimental personnel safety knowledge, strengthen the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Keywords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safety system; safety education

苏州大学沙钢钢铁学院成立于2010年成立,是苏州大学与江苏沙钢合作创办的新型钢铁学院。学院下设冶金工程系、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系、金属材料工程系、复合材料工程系及实验中心,共有实验室36个,实验室及校内实习基地6000平方米,校外实习基地4500平方米,仪器设备697台套。

实验室是实验教学和科研创新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课堂。①近年来,高校实验室事故频发,实验室安全关系到实验教学与科研能否顺利进行、实验室财产与实验者人身安全能否得到保障。②对于冶金实验室,如高温动力学实验室、金属热处理实验室、电化学实验室等,若操作不当,会引发消防、爆炸等安全事故。因此,分析冶金实验室常见安全事故,制定相应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1 冶金实验室常见安全事故

冶金实验室具有高温、高压、有毒及易燃、易爆等危险因素,易发生安全事故。冶金工程实验室中常见的安全事故有以下几种形式。

1.1 电气安全

冶金实验室中高温炉等设备的运行都涉及电,若通电时间过长,会因过热而发生电气火灾,因此该类设备运行时,禁止实验人员长时间脱岗。实验室中电线的老化或者电路容量不足时,使用大功率设备会造成电路过载、发热引起火灾。此外,电流还能直接作用于人体,造成触电事故。

1.2 中毒

冶金工程实验中常使用各种化学药品,部分化学药品具有毒性,若违反实验操作规程或管理不当,易造成有毒药品外流,导致实验人员中毒。实验室中还会涉及有毒气体,如铁矿石还原性能测定实验中,采用CO和N2的混合气体进行还原性实验,若气体管道发生泄漏或尾气处理不当,很可能会发生CO中毒事件。

1.3 爆炸与喷溅

实验室中压力气瓶经强碰撞会引起爆炸,钢瓶存储应避免明火和热源。存放可燃、爆炸性气体气瓶的房内照明设备必须防爆,严禁易燃易爆气体与氧气等同室储存。

部分实验向液态钢液中加入Ca、Mg等活泼金属的合金时会发生喷溅。某大学冶金实验室在熔炼铝合金过程中加入金属锂时发生喷溅,由于没有佩戴防护面具,导致实验老师面部及眼部重伤。

1.4 机械伤害

冶金专业实验涉及到钢铁材料的加工、制备,常见的机械伤害有割伤、撞伤、飞出物伤害等。某高温熔炼实验室研究生在更换炉管时手指砸伤,指甲脱落。实验人员在进行落锤冲击、拉伸等实验时,需做好防护措施。

2 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直接影响到科研与教学效果,是实验人员生命安全与实验室财产安全的关键。实验室人员,特别是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相Ρ∪酰在面对突况时,如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可能会造成重大损失。针对冶金实验室常见的安全事故产生原因以及管理过程中的不足,沙钢钢铁学院建立了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

2.1 加强实验室基础安全设施建设

实验室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实验台、水电、通风设施等。作为新建学院,沙钢钢铁学院在实验室基础设施如实验室整体规划、布局、电路容量、水管布置、实验台及通风设备位置等做了全面规划。

冶金实验室中几乎所有实验都有水、电的要求,为了保证正常的教学和科研环境,水、电的布置显得尤为重要。在设计实验室布局时,保证每个实验室安装总水阀和分水阀,水池需安装渗水装置。部分冶金实验室中大功率高温炉,为防止突发断水而影响实验进行,如真空感应熔炼实验室等应配置循环水冷却塔。需要气氛控制的实验室应配置压力气瓶,并用铁链固定。实验室电路的排布符合需方便、安全。根据各实验室的设备具体情况设计电路容量,选择合适的电线或电缆,禁止超负荷用电。在冶金实验中常会用到有毒试剂,为营造安全的实验室教学环境,实验室必须安装通风设备。配制有毒、有害试剂时必须在通风厨中进行。此外,对于有刺激气味的药品,实验室设置了一个专用通风橱来摆放。

2.2 建立及完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

荀悦曾曰:“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实验室安全必须防患于未然。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是确保实验室安全运行的基础。③沙钢钢铁学院建院初期相关管理制度、条例还处于空白状态。随着学院的发展,各专业教学与科研实验室先后投入使用,实验中心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学校相关管理制度,结合学院的相关课程设置,先后制定了:实验室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实验室安全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制度、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管理制度、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培训制度、实验室学生实验守则、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气体钢瓶的安全使用与管理办法、安全专业设备检测和维护管理制度、安全文件和档案管理制度等实验室管理制度。

与其事后痛哭流涕,不如事前遵章守纪。在建立健全各项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学院将逐步完善并细化现有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强化实验室安全意识。

2.3 落实实验室安全责任制

实验室安全工作不仅要有健全的制度作为保障,还要明确岗位分工、明确工作职责、明确管理范围,确立并实施实验室安全工作责任制,做到职责分明,责任到人,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④沙钢钢铁学院为进一步加强学院实验室安全管理,推进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制度化、标准化、常态化,实行了院长总负责,实验中心主任与各实验技术人员具体负责的安全制度的执行。

教学实验室由实验中心统一管理,落实实验仪器设备管理、消防安全等责任制,并确定各实验室安全负责人。负责人针对实验室具体情况,在实验室放置相关安全资料,并在醒目位置张贴“注意高温”、“禁止触摸”等各类警示标志、应急事故处理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墙上张贴安全标语,应急疏散图。实验技术人员对所负责实验室定期组织安全检查,主要包括用电有无违章、各警示标志是否完整、消防设施是否完好,灭火器材配置是否在位等,落实安全隐患整改,对涉及实验室安全的重大问题及时汇报并处理。

节假日及寒暑假期间安排专人值班,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实验室工作计划,保障教师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科研实验室教师签订安全责任书,由教师负责个人科研实验室的安全责任。此外,沙钢钢铁学院还建立了实验室安全奖惩制度,对违规操作实验设备,造成的火灾、污染、人身重大伤害以及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损坏等事故,安全负责人应立即向实验中心报告,实验中心要及时对事故做出处理,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实验室安全容不得半点大意,只有建立从院领导到实验人员安全事故人人有责的观念,做到安全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到人,才能有力保证实验室安全运行。

2.4 制定事故应急预案,降低事故危害

实验室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强弱和应对事故时技术水平的高低,对能否确保实验室的安全有着决定性影响。

针对实验室可能发生的消防事故、用电事故、放射性事故等,实验中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对于X射线衍射仪、高压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由负责人根据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制定专项紧急预案,并将应急处理的要求和具体操作写入设备操作规程,张贴上墙。以确保发生实验事故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实施紧急救援,尽可能地减少事故的危害和损失,保证实验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实验室财产安全。

根据应急预案的不同,实验中心每学期采取实际演练、桌面演练、讨论式演练等多种应急预案演练形式,对实验室人员及研究生开展应急演练工作,并根据实际效果,及时评价和改进应急预案内容,尽量将事故的危害降到最低。

2.5 深化实验室专项管理

2.5.1 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

部分实验室在实验中涉及危险化学品使用,危险品的安全管理与使用是实验教学与科研顺利进行的保障。因此,学院对易燃易爆物品及有毒有害物品设专人保管、发放、专处存放。

沙钢钢铁学院建立了危险化学品领用登记制度,危险化学品进入实验室后存放在专用药品柜中并由保管员记录每次使用情况和存量,随用随取,各教学、科研实验室只能存放当日使用量,严格控制物品的存放量。申请人领用危险化学品时,需经实验室主任及危险药品管理人员的批准后方可领用。使用过程中,实验人员必须佩带防护用品以保障安全,并详细记录危险品的使用量;实验结束后,剩余或者菏辈挥玫奈O掌沸柙谖O栈学品领用登记簿上注明,并由实验中心回收,统一存放在危险化学品储藏室,不得随意丢弃或任意存放,防止危险品外流。实验危险废弃物实行分类收集,做好无害化处理、包装和标识。

2.5.2 大型仪器设备专人管理制度

沙钢钢铁学院严格执行学校关于大型仪器及特种设备的预约使用及操作培训制度。为提高实验仪器的使用水平及效率,更好地为全院师生的科研服务,实验中心对大型仪器实现专人管理。特种设备如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等仪器管理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后方可上岗;高压压力容器设备等操作人员需要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设备管理人员主要负责仪器的操作分析及日常保养维护,并且做好设备使用情况的记录,主要包括:仪器预约情况、使用开始及结束时间、设备使用前后运行状况、操作人姓名及联系方式及导师姓名等。通过记录设备使用情况,设备管理人员可以了解设备运行状况,发生设备故障时可以及时进行维修,使仪器的功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如果由于违规操作发生安全事故导致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通过该记录表可以追溯到责任人,并且根据沙钢钢铁学院实验室安全奖惩制度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

为了培养研究生及本科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验中心定期举行大型仪器的操作培训,鼓励高年级的本科生参加该类培训,考试合格后由实验中心发放操作许可证。实验室实行操作人员准入制度,取得资格证的人员方可操作。

3 强化实验室安全知识教育培训

实验室中的主体是操作人员,为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及提高实验人员应对紧急事件的处理能力,对实验人员的安全培训是必不可少的。⑤低年级的学生在进入实验室时还存在仪器设备操作步骤不明确、实验技术不熟练、实验室安全观念淡薄、处理实验室突发事件不成熟等问题。了解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及相应的事故应对机制是进行安全实验的前提,本科生在进入实验室开始实验前,根据各创新实验室的不同情况,由导师对其进行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操作培训,并介绍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具体实验过程中,必须由指导教师或研究生指导3次以上方可独立实验,这不仅完善了实验室中“传帮带”的机制,还有效地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此外,实验中心针对实验室安全管理人、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研究生和本科生等不同岗位人员,分别制定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沙钢钢铁学院实验中心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宗旨,积极组织全院实验技术人员、研究生及进入创新实验室的本科生参加相应的教育培训工作。研究生及本科生只有通过该考试后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依托于苏州大学实验室安全教育网的培训考试模块,组织实验师及学生对实验室安全相关的课件资料、规章制度等进行集中培训,再利用业余时间对化学危险品、实验室安全、消防安全、新生安全、用电安全等各知识点自学。在此基础上,学院实验中心组织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考试,通过测试,成绩合格者可获得电子证书。

实验中心通过组织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考试的活动,提高了进入实验室的研究生、本科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目前实验室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只有在保证实验室安全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地开展科研创新实验,从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4 结语

实验室安全直接关系到实验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学校实验室财产安全,沙钢钢铁学院作为一个新建学院,在实验室安全建设方面借鉴国内外实验室管理的先进经验,建立健全了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在实践中落实到责任到人,深化危险化学品及大型仪器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是一项长久的工作,只有坚定地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实验人员的安全知识教育培训,让安全意识成为每一个人的习惯,做到“实验室安全无小事”,才能有力地保障实验室安全。

注释

① 董丽萍,刘宁.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9).

② 车将,廖允成.实验室安全的规范管理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5).

③ 张勇.新建院校实验室环境与安全管理工作探讨[J].实验室科学,2008.4.

篇4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问题;改善对策

中图分类号:U492.8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化工原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加,化工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化学原料的运输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危险化学品(以下简称危化品)运输作为化工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机会。国内危化品运输企业抓住发展的良好机遇,不断扩张企业的规模,但在发展的同时,过高的事故发生率给这个行业带来了一些不和谐,2012年1月30日,湖北孝感107国道上,因运输硫酸二甲酯的大型半挂槽车发生泄漏,造成101人中毒,其中1人死亡,重症中毒2人,中度中毒4人[1]。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受到运来越多的重视,沈小燕等(2012)对2004~2011年866起危化品物流运输事故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2.8%的事故由交通事故引发,其中车辆单独事故占44.1%,车辆碰撞事故占38.7%;9.1%的事故由罐体及附件泄漏和阀门失效引起;就事故形态而言,67%的事故因人员因素导致[2];王海燕(2009)以预防危险品运输事故发生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危险品运输事故发生后的应急管理体系为核心,构建了危险品运输管理的总体框架,研究了基于危险性与可操作性分析的危险品运输预防性的管理手段[3]。

为降低运输事故率,企业在逐渐重视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在企业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摸索着如何使安全管理更加的科学与合理化。

1 危化品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频发的危化品运输事故映射出的是危化品运输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不合理,企业在过度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忽略了安全管理的“不安全”所造成的损失和破坏。根据对多起事故进行分析总结,目前危化品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存在以下四个方面问题:

(1)人员素质是导致危险液体化学品运输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目前危险液体化学品运输行业中人员从业门槛过低,部分从业人员并未获得国家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即存在着无证上岗现象,且危险液体化学品企业从业人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大多只有小学、初中文化水平;从业人员所进行的安全培训不足,致使人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参差不齐、缺乏处理紧急事故的能力,频繁出现违章驾驶、疲劳驾驶等行为,为危险液体化学品运输安全带来了隐患。

(2)导致危险液体化学品运输事故当中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运输车辆不合格。车辆是危险液体化学品运输企业在日常运作中最为重要的工具,但是我国危险液体化学品运输企业对于车辆的管理却不尽如人意。许多运输企业至今未建立车辆管理信息档案,从事危险液体化学品运输的车辆车况不良,加之缺乏合理的保养与维护,未达到国家的一级车况要求,出现“病车”上路现象;车上安全设施不齐全,车辆内部GPS监控设备损坏,不能正常使用且长时间不进行维修;为扩大装载量对车辆、罐体违法改装,罐体清洗与维护不当,危险货物混装、超载等现象频现。

(3)运输过程管理是危险液体化学品运输过程中最复杂也是最难以控制的管理环节。目前,我国危险液体化学品运输企业中众多企业缺乏对于运输中车辆的安全行驶记录,没有专业安全管理人员应用安全管理方法对事故进行预防性分析;运输过程中对驾驶员、押运员起到制约作用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除此之外,多数危险液体化学品运输企业内部信息化水平过低,对于运输过程监控手段不足,导致对在途运输车辆的状况不清,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差。

(4)应急事故响应机制是危险液体化学品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危险液体化学品事故发生时,由于企业平时的事故应急演练不充分,导致了应急救援人员专业知识以及救援能力的不足,加之企业普遍缺少应急救援协调组织以及缺乏应急预案的设定,处置现场比较混乱,严重影响了应急救援的速度和效率,容易错过最佳的事故控制时机。

2 改善危化品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的对策探讨

面对上述危化品运输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找到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成为避免事故发生的核心。危化品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是由企业对于安全管理的投资以及人员安全意识和素质的提高所共同决定的。而在企业对于安全管理的投资当中,既包括企业为了增强安全管理水平而进行的安全设备、设施和技术等方面的投入,也包括了企业根据政府政策法规,制定安全作业的规章制度和安全行为细则并保障其实施,还包括进行员工的安全培训、宣传以及应急预案等方面的投入。因此,在危化品运输企业改善安全管理水平的过程中,要做到投入的平衡,切忌出现佩尔兹曼效应[4]。

危化品运输的过程中涉及到了人、车、物的安全管理问题,因此,本文的危化品安全管理体系框架是建立在信息化系统基础上,从人员管理、车辆管理、运输过程管理和应急事故响应机制四个方面进行探讨(框架见图1)。

2.1 严把人员管理关

做好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必须要把好人员管理这道关,据统计我国危化品事故中,70%~80%是由于人为因素所引发的[5]。人员管理具体分为三个方面:

(1)人员招聘。危化品运输企业在人员招聘的过程中要建立严格的人员招聘程序,从资格审查、理论考试、道路考试、场地考试、评定到最终的录取层层把关,不可放宽招聘门槛,对于人员素质水平的硬性资质如驾驶员准驾范围、相关车辆的驾驶经验、驾驶员危险品道路运输资格证、身体状况等必须经过认真审查,务必在招聘这一环节避免“南郭先生”的出现。

(2)人员培训。人员培训是提高从业人员对相关从业知识和从业能力的有效手段。从业人员在录用后,要进行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通过之后才能上岗。除此之外,为了使从业人员与行业发展同步,从业人员每年都需要接受货物知识培训、货物品种更换培训一次以上。企业应每月组织一次安全培训,安全培训可根据最新法律法规的文件精神,进行培训学习。在培训期间,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效果进行书面考试检查,未能及时参加培训的人员,需进行补充培训,保证每次培训率均达到100%。

(3)人员培养。为了提升企业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危化品运输企业应与当地高校建立校企合作,成为高校相关专业的实习实践基地,为公司的关键岗位提前培养和储备优秀人才。

2.2 完善车辆管理流程

对于危化品运输企业来说,车辆无疑是企业运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工具,车辆管理水平体现了企业对于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

(1)购买车辆。在车辆购置方面危化品运输企业应当选择优质的生产商,对车辆的发动机、变速箱、前桥、挂车罐箱、后桥与轮胎等进行优化配置,确保车辆具有良好的运载能力与安全性能。

(2)车辆检查。合理的车辆检查是车辆保持优越性能的前提条件。应当注重车辆的日常检查,严格遵守日检、周检、月检、季检和年检制度,确保所有车辆达到一级技术标准,并进行详细的检查记录。对于像车辆顶盖密封、紧固螺栓、各阀门关闭度等影响车辆密闭性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经常性的进行检查,发现异常及时进行修复。

(3)车辆保养与维修。车辆的保养主要根据车辆运行的里程以及车辆使用年限按照保养标准及保养内容进行保养和维修(如表1所示),尤其要做好具有使用生命周期的车辆部件如轮胎等的使用及更换记录。

2.3 运输过程管理科学化

运输途中由于企业对于车辆的管理有限,安全管理主要集中在运输前的预防性安全风险识别、路线规划以及车辆监控方面。

(1)预防性安全风险识别。在运输之前,公司安全部门应当有专业人员根据车辆、货物的化学及物理性质、路线、具体作业活动等具体因素采用系统安全分析法进行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价。将部分可控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中。常见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包括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检查表(SCL)、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故障树分析法(FTA)、事件树分析法(ETA)、预先危险分析法(PHA)等。

(2)路线规划。危化品运输企业应当严把线路风险的评估关。由于线路制定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车辆在途的安全,因此对于每一条新开发线路的规划企业都应当派遣专业人员进行线路安全风险评估,通过实地的勘察,将高风险路段和事故敏感点进行拍照,并汇编至企业线路图中,通过培训等方式告知驾驶员注意事项与防范措施。

(3)车辆监控。由于危化品运输过程中危险性大,危化品运输企业应当对整个车辆在外运输的全程进行监控与控制。目前我国已经强制要求危化品运输车辆安全GPS全球定位系统,确保车辆的运行情况能够被控制。除此之外,危化品运输企业应当使用视频监控技术来提高车辆监控能力,危化品运输车辆中有4个部位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因此,随车监控摄像头要能够将驾驶室、油箱、装卸料口和前方道路的实施情况拍摄出来,并通过3G网络将信息实时传输至企业监控室,使监控人员能够密切掌握车辆情况,并能够强化驾驶员的自律能力,确保驾驶行为和车载货物的安全。

2.4 全面制定应急事故响应机制

应急事故响应机制犹如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的最后一张底牌,应急事故处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事故危害的程度。为尽量的避免事故造成的损失以及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企业应详细制定应急事故响应机制,减轻事故的危害程度。

(1)建立企业应急事故响应领导小组。危化品运输企业为了能够更有效率的组织人员进行事故的应急处理,在企业内部需建立应急事故响应领导小组,确定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和每个成员的职责分工。一旦事故发生,每个成员都能迅速的到达自己的位置,领导员工展开事故处理工作。

(2)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重要程度丝毫不亚于工作规划,应急预案应当是根据不同的情况能够迅速做出正确反应的依据,危化品运输企业应当根据公司营业范围内的所有货物的化学及物理性质制定不同的应急预案,并不断的完善。对于重大节假日或恶劣天气等特殊情况也要制定工作预案。除此之外,危化品运输企业为了能够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还应定期组织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实际操作水平。

3 结束语

上述的每一个环节看似简单,都必须凝聚了危化品运输企业无数的心血和精力才能真正的达到。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不断受到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为更有效地进行安全管理提供了主客观条件。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的完善需要逐步的规范危化品运输标准,提高危化品运输的精细化,努力打造安全、绿色、和谐的危化品运输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刘全昌.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须警钟长鸣[J]. 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12(11):36-37.

[2] 沈小燕,李小楠,谢培,等. 886起危险品罐式车辆道路运输事故统计分析研究[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11):43-48.

[3] 王海燕. 危险品物流安全管理及事故应急管理研究[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71-74.

篇5

关键词:病理实验室 生物安全 问题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227-01

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主干课程,是以掌握病理状态下人体组织结构、细胞形态为特征的形态学科。病理实验室是病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为病理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大体标本和切片标本。病理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是指实验室缺乏安全意识和管理措施,在制作病理标本过程中,经常使用甲醛、二甲苯、氨水、DAB显色剂等有毒、致癌的化学物品,实验室废弃物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污染,以及工作人员接触到病变的组织标本、尸体等对自身健康造成的影响等。这些不安全的因素,轻者会造成对工作人员自身的伤害,重者殃及社会,造成环境污染和传染病的流行。因此,病理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是值得我们认真分析和探讨的一个问题,现将病理实验室常见的生物安全问题及处理对策分析如下,供同道们在实践中参考:

病理实验室对预防生物污染的意识不强,没有制定专门的安全管理规定和预防措施,没有定期进行危险化学物品、生物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对生物安全的认识和管理不够。病理实验室应统一思想、制定措施、加强管理。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等规定,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关于病理技术、职业防护、医院感染、实验室事故的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安全知识培训,同时定期不间断的接受继续教育,不断强化安全防护意识,制定防范生物污染的安全措施和操作规定,由专人负责,加强监督力度,由责任人定期检查科室的环境和生物安全措施的实施,发现隐患及时消除。

病理实验室的建筑设计不符合有关标准,并与其危险化学品、生物安全防护级别不相适应,基础设施基本达不到国家相关管理和规定。有的实验室没有将办公室和试验区分开,缺乏有效的独立的排风排污系统。2005年10月1日国家颁布施行的《生物安全实验室通用要求》,规定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建设的原则。将办公区和试验区、污染区和清洁区分开,实验室必须设置独立的排风及排污系统。禁止将个人物品、食物、书籍等与实验无关的物品带入实验区和污染区,地面和实验台的消毒由专人负责定期执行。

病理实验室没有按照卫生部有关规定做好和加强有害样品损害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在制片过程中大量使用有毒、致癌的化学物品。工作中应尽量用无毒试剂代替有毒试剂,如:TO试剂代替二甲苯、无毒封片剂代替普通封片剂,AEC显色剂代替DAB显色剂等,尽量不用或少用有毒试剂。我国颁布的《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中有关于个体防护装备的配备要求,实验室应按要求配备,并请专门的监测机构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室内环境监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实验室内放置一些花草树木,既可以帮助吸收有害气体,又可以美化环境。

病理实验室没有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废物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妥善处理医疗废物和有害化学液体,造成实验室周边环境污染,甚至导致传染病的流行,危害社会。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化学物品应集中存放在阴凉通风的房间,统一管理、定期检查。取材、染色过程中产生的可能受病原体污染的水需要通过污水处理消毒后排放。取材后剩余的组织、医疗废物如到期的蜡块、玻片以及切片时产生的碎屑、用过的一次性刀片,一律按规定集中消毒处理或销毁。使用过的废弃化学物品如甲醛、酒精、二甲苯等采取同类废液集中存储,有条件的可回收再利用,数量较少不能回收的可燃有机毒物废液集中后燃烧,大量没有条件回收的废液可转移给专业处理场进行处理。

病理实验室没有制定生物安全事故和危险品、危险设施等意外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没有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缺少必要的个人防护手段。实验室应配备常用的消毒急救包,取材、切片、穿刺时如不慎被锐器所伤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工作时一定要穿工作服、佩戴口罩和橡胶手套,取材和尸检时必须穿防水隔离衣、戴防护眼镜。取材、尸检后要及时将器械清洗并浸泡消毒。取材室和尸检室使用后要及时清洁台面和地面。穿刺时必须保证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穿刺前应洗手消毒。常规切片机和脱水机、包埋机、染色架等常规设备也要定期消毒,物体表面可采用500mg/l健之素消毒擦试,紫外线照射30分钟即可。实验室一定要严格消毒管理,防止交叉感染。

总之,病理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不仅危害到工作人员自身的健康,也会造成周边环境的污染和传染病的流行。只要单位、科室和个人高度重视,强化生物安全的认识和管理,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才能防止事故的发生,提高病理实验室的安全质量,为工作人员提供一个安全优美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氯气教学 化学教学 自救互救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1根据事故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

创设情境:播放重庆天原化工厂液氯泄露事故的视频短片,启发学生根据有关情境自主总结氯气的物理性质,指导学生闻氯气的气味,掌握闻气体的基本方法,再归纳总结出氯气的物理性质。

2中毒原理看氯气与水的反应,渗透自救知识

资料卡片:观看氯气吸入量与中毒症状的资料;

提出问题:氯气是如何让人中毒的呢?

演示实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身体,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模拟呼吸道粘膜,将其迅速插入装有氯气的试管中,发现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试纸变红说明有酸生成,后又褪色说明有具有漂白性的物质生成。

原理讲授:氯气通过人的呼吸,进入呼吸道与黏膜中的水分发生反应

生成了盐酸和次氯酸。盐酸有较强的腐蚀性,次氯酸有强烈的氧化性,因而又具有漂白性,二者均能引起呼吸道及支气管黏膜损伤,又因次氯酸的强氧化性,在高浓度下可引起肺水肿,血液浓度增加,呼吸变慢,最终导致心力衰竭而死亡。

提出问题:如果你居住在某化工厂附近,在家中发现氯气泄漏时,如何实现自救呢?

分析问题:引导学生从家中物品和撤离方面考虑,组织学生讨论并回答。

得出结论:当发现氯气泄漏时,首要是在最短时间内尽快撤离毒气现场,利用口罩、游泳眼镜或家中毛巾衣物沾湿水捂住口鼻,使吸入氯气量减少到最低。撤离时,要向侧风向快速撤离。迎风会误入重污染区,吸入高浓度毒气,顺风会导致长时间吸入毒气,增加对人体中毒的伤害。

3错误处理钢瓶泄漏看氯气的强氧化性

提出问题:事故现场液氯钢瓶发生严重泄漏无法封堵时,应如何处理呢?能不能在液氯钢瓶上喷水呢?

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氯气与水的反应,补充此反应在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的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能。工作人员吸入盐酸和次氯酸蒸气或烟雾,会引起急性中毒,眼和皮肤接触易被灼伤。追问还有其他原因吗?

分析问题:盐酸还会腐蚀钢瓶,放出氢气。氢气与氯气遇明火易发生爆炸,引出氯气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启发诱导学生迁移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分析得出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同时诱导学生从氯原子结构分析氯气为什么具有强氧化性,并演绎出与金属的反应。

实验演示:氯气与铜和铁的反应,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分析问题:除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会与钢瓶发生反应外,另一产物HClO具有不稳定性,受阳光照射又会分解成氯化氢和氧气,氢氧混和也易发生爆炸。

得出结论:如果向泄漏的氯气钢瓶浇水,不仅起不到降温作用,反而促使钢瓶升温,增大爆炸危险,并形成有毒、腐蚀性强的盐酸,使抢险堵漏人员面临更大危险。

4正确处理泄漏钢瓶看氯气的酸性,渗透自救知识

提出问题:那么如何正确地对泄露的液氯钢瓶进行处理呢?

分析问题:氯气溶于水后与水反应得到两种酸,因此可将其与碱性物质反应。

得出结论:工业上将泄漏的钢瓶浸入呈碱性的石灰水中,使其进行中和反应。引出氯气与碱的反应。对扩散的氯气往地面上撒苏打水溶液,这是因为Na2CO3溶液水解后形成NaOH。类比得出Cl2与NaOH的反应。

同时补充次氯酸钙与次氯酸钠分别是漂白粉和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引导学生回顾次氯酸的漂白性,得出二者的原理以及碳酸和次氯酸的酸性强弱。

提出问题:如果顺利撤离出污染区后,出现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的症状时,应怎么办?引导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讨论并回答。

分析问题:生活中的弱碱性物质能够帮助除去衣物和身体上接触到的氯气。

得出结论:撤离出毒气污染区后,用肥皂水和清水清洗衣物、冲洗全身。用净水漱口,喝干净水,服用碱性饮料比如牛奶,寻求治疗。

提出问题:面对险境时,我们不仅要自救也要帮助他人获救。若身边有吸氯过多已中毒的人员,你该如何做?能进行人工呼吸吗?

分析问题:氯气中毒后呼吸道表皮细胞大面积损伤后,会有大量的体液流出造成呼吸受阻。人工呼吸会使肺部循环加快,造成体液的流出,呼吸障碍恶化。再结合已学知识得出具体急救方法。

得出结论:先将吸氯人员迅速撤离事故现场至空气新鲜而安静的地方躺下,解开衣服放松裤带。如果衣服沾染了液氯或氯水,应脱去污染衣物,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皮肤,皮肤酸灼伤用2%~3%碳酸氢钠溶液湿敷,不宜做人工呼吸。

参考文献

[1] 韦佳x.弹道导弹发射阵地燃气流场数值模拟及人员安全性分析[D].太原:中北大学,2015.

篇7

关键词:危险源辨识;压力容器;危险源控制

中图分类号:TH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压力容器危险源辨识

1.1 压力容器检验项目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包括外部检验、内外部检验和耐压试验;定期检验的方法以宏观检查、壁厚测定、表面无损检测为主,必要时可以采用超声检测、射线检测、硬度测定、金相检验、材质分析、涡流检测、强度校核或者应力测定、耐压试验、声发射检测、气密性试验等。

外部检验可以在压力容器运行过程中进行。检验内容包括:压力容器的本体、接口部位、焊接接头等的裂纹、过热、变形、泄漏等。外表面的腐蚀;保温层破损、脱落、潮湿、跑冷。检漏孔、信号孔的漏液、漏气;疏通检漏管;排放(疏水、排污)装置。压力容器与相邻管道或构件的异常振动、响声,相互摩擦。安全附件检查。支承或支座的损坏,基础下沉、倾斜、开裂,紧固件的完好情况。

内外部检验是在压力容器停运时检验,其检验内容除了包括外部检验的全部项目以外,还有结构检验。重点检查的部位有:筒体与封头连接处、开孔处、焊缝、封头、支座或支承、法兰、排污口。几何尺寸。对在运行中可能发生变化的几何尺寸,如筒体的不圆度、封头与简体鼓胀变形等,应重点复核。表面缺陷,主要有:腐蚀与机械损伤、表面裂纹、焊缝咬边、变形等。壁厚测定。材质,确定主要受压元件材质是否恶化。保温层、堆焊层、金属衬里的完好情况。焊缝埋藏缺陷检查。紧固件检查。

耐压试验是压力容器停机检验时,所进行的超过最高工作压力的液压试验、气压试验以及气液组合压力试验三种。

1.2 压力容器检验危险源

在进行以上项目检验时可能出现的威胁压力容器安全运行的状态或根源为压力容器检验中的危险源。按照危险源造成危害后果的不同,主要有:

(1)容器未经过设计计算,设计壁厚过小;运行过程中器壁被腐蚀或磨损而致大面积减薄;因操作失误(如关错阀门等)或减压阀等附件失灵,致使高压气体进入许用压力较低的容器中,造成容器严重超压;容器内产生的气体,因阀门等元件的失效发生阻塞而无法排出,使容器内压力急剧升高;液化气体容器因装液过量而造成“满液”,器内介质温度升高,压力显著增大;液化气体因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如靠近高温热源)温度升高,饱和蒸气压上升;器内残留有可燃性物料,在适当条件下发生局部的燃烧反应;反应容器内因原料或设备方面的原因,发生异常的化学反应,使容器因超压或材料强度降低而破裂。

(2)裂纹等严重缺陷。如焊缝及其附近的裂纹、焊缝咬边、钢材中的白点等; 在工作条件和环境下,特别是使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材料呈脆性。

(3)不良的设计结构;不正常的操作条件。包括频繁的开车和停车,操作压力的大幅度波动,温度的周期性变化以及容器及其接管的激烈振动等; 较严重的制造缺陷,主要是焊接缺陷,如焊缝咬边,未焊透等;介质对器壁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多数是因为操作条件发生变化而使介质的腐蚀性增强,使容器的疲劳强度降低。

(4)金属与环境介质的特殊组合时,即某一种金属只有在某一类介质中,并且必须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如温度、压力、湿度、浓度等,并且承受拉伸应力(包括构件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拉伸应力和制造加工过程中所留下的残余应力、焊接应力、冷加工变形应力等)情况下,可产生应力腐蚀。而这种腐蚀条件,在某一些压力容器中是完全具备的。

2 危险源造成的危害

2.1 压力容器破裂形式

压力容器的破裂事故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了解危险源的发展及破坏机理对防止压力容器发生这类事故是必要的。根据压力容器的破裂特点,可将压力容器的破裂形式分为韧性破裂、脆性破裂、疲劳破裂、腐蚀破裂和蠕变破裂等。

2.2 压力容器危害后果

液化石油气瓶发生漏气,如果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就会产生中毒,燃烧爆炸等危害。压力容器破裂分为物理爆炸现象和化学爆炸现象。

容器破裂时的危害,通常有下列几种碎片的破坏作用。高速喷出的气体的反作用力把壳体向破裂的相反方向推出。有些壳体则可能裂成碎块或碎片向四周飞散而造成危害。冲击波危害。容器破裂时的能量除了小部分消耗于将容器进一步撕裂和将容器或碎片抛出外,大部分产生冲击波。冲击波可将建筑物摧毁,使设备、管道遭到严重破坏,运处的门窗玻璃破碎。冲击波与碎片的危害一样可导致周围人员伤亡。有毒介质的毒害。盛装有毒介质的容器破裂时,会酿成大面积的毒害区。有毒液化气体则蒸发成气体,危害很大。一般在常温下破裂的容器,大多数液化气体生成的蒸汽体积约为液体的二、三百倍。有毒气体在大范围内导致生命体的死亡或严重中毒。可燃介质的燃烧及二次空间爆炸危害。盛装可燃气体、液化气体的容器破裂后,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遇到触发能量(火种、静电等)在器外发生燃烧、爆炸,酿成火灾事故。其中可燃气体在器外的空间爆炸,其危害更为严重。

3 危险源的控制

在检验中发现的危险源,能明确危险源的产生原因,并能预测危险源进一步发展的危害趋势,及时采取补救的措施,减少和降低压力容器的危险因素,使危险源得以控制。促进检验工作的高效性。

危险源的控制可从技术控制、人为控制和管理控制三方面进行。技术控制,采用技术措施对固有危险源进行控制,主要技术有消除、控制、防护、隔离、监控、保留和转移等。 人为控制,控制人为失误,减少人不正确行为对危险源的触发作用。管理控制: ①建立健全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危险源确定后,在对危险源进行系统危险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危险源重点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日常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应急措施、考核奖惩制度等。②明确责任、定期检查。应根据各危险源的等级,分别确定各级的负责人,并明确他们应负的具体责任。特别是要明确各级危险源的定期检查责任。对危险源的检查要对照检查表逐条逐项,按规定的方法和标准进行检查,并作记录。如发现隐患则应按信息反馈制度及时反馈,使其及时得到消除。专职安全技术人员要对各级人员实行检查的情况定期检查、监督并严格进行考评,以实现管理的封闭。③加强危险源的日常管理。要严格要求作业人员贯彻执行有关危险源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所有活动均应按要求认真做好记录。

4 总结

压力容器在运行和使用过程中,要受到反复升压、卸压等疲劳荷载的影响,又经常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还要受到有腐蚀性介质的腐蚀,或在高温深冷等工艺条件下工作,其力学性能会随之发生变化,容器制造过程中的小缺陷也会随之扩展增大,对压力容器进行定期的全面地技术检验,以及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并加以控制,及早发现容器存在的缺陷,消除隐患,从而保证压力容器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TSG R0004-2009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篇8

【关键词】工业建筑设施;拆除工程;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现代工业也由早期的分散性建设向集聚区集中发展,原来位于城区的工厂因规划搬迁需要进行拆除;另一方面,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工业技术进步不断采用新的生产手段,常常需要对原建筑设施进行拆除或者改造,这类工业建筑设施拆除工程项目总量巨大。工业建筑设施相对一般民用建筑,其类型复杂,通常包括民用房屋、生产厂房、桩基基础、工业管道、生产设备、电气设施以及附属构筑物等,其拆除工程安全技术问题比新建工程要复杂得多,具有劳动力密集、难度大、技术性要求高、安全危险性高的特点。近年来,各地各种工业建筑设施拆除工程安全事故频发,有资料显示,建筑拆除工程安全事故 占到全国建筑业重大事故总起数的三分之一,工业建筑设施拆除工程安全事故占绝大多数,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疏忽安全管理和技术控制。研究这类拆除工程全过程安全风险管理控制方法极具意义,以下通过科学安全管理方法,针对工业建筑设施拆除工程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研讨不同阶段的安全管控内容。

【正文】

1 当前工业建筑拆除工程存在的安全风险问题

拆除工作者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没有充分评估拆除工程施工作业风险,盲目施工极易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综合近年来的拆除工程安全事故来看,总括存在以下类型安全风险问题:

1.1 拆除工程疏忽安全管理,例如承包给无资质施工单位拆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方案不完善或者不经论证;作业过程中缺少技术指导或者安全监护;对作业者不进行针对性安全教育等情况,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屡见不鲜。

1.2 拆除作业者没有系统分析整个建筑设施技术资料,对设施的静力体系掌握不清,盲目拆除,导致人员伤亡坍塌事故,此种安全风险最为常见。

1.3 拆除工程往往在有限的场地内作业,没有进行有效隔离或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拆除时造成相关联或者附件的设施损坏,甚至引发二次事故。

1.4 对于构筑物的使用状况缺少分析,原使用过危险化学品的建筑设施包括土壤,遗留的危险化学品给作业人员造成健康伤害甚至中毒死亡;例如2009年媒体报道位于杭州三里亭附近的杭州农药厂旧址,拆迁后的土壤中残留大量存在黄磷等农药成分,有毒气体弥散,甚至发生黄磷自燃产生白烟,影响周边人群中生命健康安全。

1.5 没有对使用设备设施、工业管道进行有效的安全处理后进行拆除或切割,可能会发生中毒、爆炸等安全事故。

1.6 使用素质不相适宜的人员进行作业,尤其是使用农民工,不经安全教育上岗、特殊作业无证操作,导致安全事故发生,例如无证作业拆除电气设施极有可能导致触电事故;

1.7 没有对拆下的设备或者可移动设备采取相应安全措施导致安全事故发生。例如2007年3月12日,上海拆迁位于浦东新区南码头路200号的上海溶剂厂废弃厂房过程中,由于钢筋砸中罐体发生液氯钢瓶泄漏事故。

1.8 没有对隐蔽工程(电线电缆、埋地管道等)采取安全措施,连同建筑物本体一同拆除,导致触电、爆炸等安全事故发生。2010年7月28日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街道万寿村15号附近进行的拆迁作业现场,因施工挖断了丙烯管道造成丙烯泄漏,旁边的一私家车主启动车辆时产生明火引发爆炸。

1.9 其他安全风险问题,例如没有处理好既得利益这之间的关系,导致社会发生时而有之。

由此可见,工业建筑设施拆除工程安全风险因素复杂繁多,主要体现在对拆除工程存在的安全风险认识不够,过程安全管理控制不到位,缺少施工安全经验不科学地应用专业安全技术,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水平欠缺等。

2.工业建筑设施拆除工程事前安全管理

2.1 拆除工程社会风险评估

城区规划改造而引起的工业建筑设施拆除工程往往会涉及到政府部门、原业主、拆除人等相关主体,拆除作业的实施应充分考虑社会影响风险,判断是否会引起周边业主的不满,相关利益人的协调和补偿是否到位,是否会存在对遗留潜在安全隐患的心理焦虑,是否与区域内同类的项目间存在明显的不公平,拆除施工作业是否有障碍或安全风险隐患,是否会对周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等。工业园区建筑设施拆除是否会存在对周边工厂产生影响,尤其是相连的工业链式的生产集聚区,拆除施工可能会带来周边房屋的安全威胁,影响生产等情况。一旦引发成为社会事件,极有可能导致拆除工程不能如期进行。

规避社会安全风险应对周边环境和相关利益人做出全面的评估,依照现行法规制定合理的方案,针对相关利益方进行协调,做出有针对性、耐心细致的解释说明,让相关利益人拥有合法的知情权,及时签订相关的安全协议和经济合约。

2.2 拆除工程安全技术风险评估

工业建筑设施的复杂性决定了其拆除工程安全技术风险的不确定性,和新建项目安全管理存在很大的区别。在拆除施工前,须对原始建筑图纸和技术资料进行收集、审查,依照拆除对象的现有状态进行安全技术风险评估,确定科学的拆除方案。评估内容包括:

2.2.1对照建筑设施的技术资料识别建筑设施的主体结构,分析静力系统,确定拆除程序,选择安全可行的拆除方法;

2.2.2 辨识建筑物的使用情况,是否存在有危险物品的生产使用等情况,避免拆除时遗留危险物品对作业人员和环境的影响,包括是否存在土壤污染;

2.2.3 对照建筑设施竣工资料,查找隐蔽工程内容,确定需要采取的安全措施,例如埋地管道、隐蔽电缆等设施;

2.2.4 设备设施的分布情况,采取合适的卸载方案;

2.2.5 考虑自然气候条件对拆除作业的影响,应准确判断气候对拆除中房屋的不利影响,切实加强安全防范措施。

2.2.6 考虑拆除后的废墟清理作业方案。

根据评估的内容,编制施工组织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2.3选择符合资质的施工单位

无资质的企业或个人不具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和施工机具,往往安排没有专业能力的农民工采用土办法进行拆除作业,据资料显示,无资质的企业或个人承揽的建筑拆除事故起数占事故总起数的60%。选择符合资质的拆除作业施工单位尤为必要,在选择前应充分考察施工单位的业绩和专业技术能力,并签订相应的安全协议,严禁分包转包给无资质的单位或个人。

2.4 作业前安全培训教育管理

作业人员是拆除工程的作业执行者,当前存在的一个基本事实是 不论具有多高资质的施工企业具体施工作业人员主要由农 民工组成。这些人员往往没有经过基本的安全培训 ,不了解或不熟悉安全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对拆除施工作业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又因缺乏管理 违章作业现象得不到及时纠正和制止,事故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和整改。针对特定工程,应对拆除作业者做好针对性的安全培训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拆除管理方应监督施工单位的安全培训教育工作,制定培训教育台帐。

篇9

【关键词】雷电 防雷工作

中图分类号: S761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雷电早在上世纪末就被联合国列为“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也被称之为“电子信息时代的一大公害”。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因雷电造成的人员伤亡为上千人,财产损失超亿元。雷电造成的城镇住宅、学校、工厂企业、电视网络信息系统损毁甚至人身伤亡等严重安全事件越来越频繁,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应当加强对雷电的监测和雷电综合防御措施,建立和规范城镇雷电预警报系统尤为重要和迫切。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一二线城市逐渐高楼林立。随之而来的是这些城市建筑在雷雨季节遭受雷电袭击的几率加大,特别是建筑中的电子、网络设施一旦遭受雷击,损失更为严重。在雷击已经成为“电子化时代一大公害”的今天,建筑物防雷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现代科技的日趋发展,雷击事故已经可以通过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来预防。据湖南省防雷中心副主任刘凤姣介绍,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通过计算分析得出建筑物或公共设施遭受雷击的风险值,目的是得到雷电灾害风险源,利用结论提供的信息,选择合适的雷电防护措施来最大限度地降低雷击风险。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场所或设施,重要物资仓库或者重大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评估结果作为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和设计的依据,然后通过安装防雷装置,预防雷击。

二城镇雷击严重的原因

由于城镇居民的科学防御雷电意识淡薄,知识层次较低,部分人甚至未接受过文化教育,他们无法从科学的角度去理解雷电的形成及发生机理。大多数居民以封建迷信思想解释雷电现象。当雷电发生后,只是自认倒霉,不愿和人提起,也不去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来避免再次遭受雷击。有的城镇居民遇上雷雨时常将高大树木等当作避雨避雷的“安全场所”,其实这些地方极其危险。有的城镇居民雷雨时也常因雷击而身亡。

居民住宅频频遭受雷击,究其原因,是防雷设施的缺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城镇中各类建筑设有防雷装置的比比皆是,避雷针、避雷带随处可见,有条件的还用上了颇具现代的消雷器和避雷器。可是广大城镇房屋多为自建,在建设时由于没有相应的防雷避雷知识,防雷设施常被忽略。城镇企业和学校的建筑物防雷装置大部分都不完善,甚至根本就没有任何防雷装置。这就表现为城镇防雷管理的缺失,从房屋建造前的选址与设计,到建造及竣工都没有相应的防雷管理措施。

(2)还有部分居民的楼顶安装了漂亮的避雷针,很多居民错误地理解了避雷针,认为只要买一个避雷针放在屋顶就可以避雷了,却不知道避雷针是引雷针,没有好的接地和引下线,根本就起不到防雷效果,反而增加了直击雷概率。

(3)随着城镇经济收入的提高,在富裕的农家房顶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和铁皮水箱或类似小铁塔的建筑,这些设施往往没有接地避雷设施就投入使用,很容易遭受雷击。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楼林立起来,一方面体现了城市文明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也为雷击灾害埋下了隐患。众所周知,当雷雨天气来临时,高大的物体总是更容易引雷。大酒店、商务写字楼、高层小区,都是可能发生雷击的首要对象。尽管这些建筑物顶面的避雷针、避雷带以及建筑本身的柱内主筋能够将绝大部分的雷电流泄放入地,但对于“神秘”的雷击电磁脉冲却防不胜防。很多开发商、建筑商为了压缩成本,提高利润空间,仅仅针对直击雷采取了防护措施,而面对雷击电磁脉冲却束手无策。这不仅是对雷电灾害缺乏科学的认识,也是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漠视和伤害。一个完整的防雷系统应由直击雷防护措施和感应雷防护措施两部分紧密地结合起来,缺一不可。

三对城镇防雷的措施

第一、加强防雷宣传力度。许多雷灾事故都是居民缺乏雷电防范意识而导致的,少数居民更是愚昧无知、谈雷色变,认为雷灾是天公报应。所以,要大力加强防雷宣传力度,让居民知道什么是雷电,为什么要防雷以及如何防雷。

第二,对新建建筑物应从建房开始就严格按照房屋的雷电防护标准进行设计和审核,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远离雷电的伤害。施工前,应到当地的气象防雷减灾机构了解和咨询简单经济的防雷措施和方法,以及雷电的活动规律,修建过程中利用建筑物的主体钢筋作为防雷装置的接闪、引下和接地系统,这样既确保了防雷安全,又节约开支。另外,屋顶的电视接收天线一定要在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之内,若用金属物作为支撑杆一定要良好接地。值得一提的是,电话线和电力输电线的避雷在城镇地区目前仍然是难点。因此,电力、电信部门在架设线路时应尽量做好防雷设计,有条件的居民可在电源线路和电话线路的入户端安装防雷器;最保险的一招,就是在雷暴产生时尽量避免使用家电,必要时拔掉家电插头和电话线插头。

第三、对已建建筑物应增加防雷装置保护。对于城镇毫无防雷措施的建筑物,应提出经济合理、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考虑到这些建筑物年代已久,已经不可能安装常规的避雷带等直击雷防护措施。又考虑到城镇建筑物之间都比较紧密,每个村落都各自形成了一个较紧密的整体,所以,建议在每个村落合适的地点安装塔式避雷针作为直击雷防护措施,这样,既保证了有效防雷的可行性,又解决了控制防雷成本的居民的切实问题。

第四、做好直击雷防护工作。直击雷防护是防止雷闪直接击在建筑物、构筑物、电气网络或电气装置上。直击雷防护技术主要是保护建筑物本身不受雷电损害,以及减弱雷击时巨大的雷电流沿着建筑物泄入大地的过程中对建筑物内部空间产生影响的防护技术,是防雷体系的防雷直击雷防护技术以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避雷线为主要,其中避雷针是最常见的直击雷防护装置。当雷云放电接近地面时它使地面电场发生畸变,在避雷针的顶端,形成局部电场强度集中的空间,以影响雷电先导放电的发展方向,引导雷电向避雷针放电,再通过接地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体免遭雷击。

第五、做好输电线路防雷。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应切实做好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从输电线路综合防雷的设计、施工以及后期运行维护等阶段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减少电力系统的雷电事故,使得输电线路既使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也能保持稳定的运行。此外,还应根据相关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情况总结输电线路的防雷设计中的不足,广泛地积累各种防雷设计数据资料,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

篇10

关键词:钢材 防腐 安全隐患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X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a)-0168-02

钢材是设备及管道的主要构成材料, 腐蚀是钢材制品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保证设备及管道可以长期、安全、可靠地运行,我们要针对钢材易被腐蚀的特点,采取专门的防腐措施,对钢材表面进行防腐处理,适当有效的防止钢材的腐蚀。由于在防腐施工中所使用的原材料多为易燃易爆或有毒的危险化学品,以及施工中各工序都存在很多职业危害因素,所以施工中要熟悉防腐施工特点,针对施工各工序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1 钢材防腐施工通用的安全预防措施

(1)施工前,要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针对防腐施工步骤和特点,制定专门的安全施工技术方案、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配备安全防护和应急设施。

(2)施工现场设安全员,施工人员施工前,必须经过安全教育考试合格方可工作,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带安全帽,高处作业要佩戴安全带,并安排人员进行施工监护

(3)作业区设置安全警示绳、和设置安全网,施工现场设置安全区,悬挂防火标志牌,严禁烟火,配备灭火器材,施工所用照明灯必须用低压防爆灯,确保施工作业环境符合安全施工要求。

(4)每天施工前,要仔细检查施工所用设备、工具是否完好,发现问题及时检修,严禁设备、工具带病运转。施工用电满足“三级开关、二级保护”和接地的安全要求、现场配置灭火器材。

(5)每天施工结束后,要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并认真检查风、水、电、气是否关闭,确信无任何隐患后方可离开现场。

2 钢材防腐主要施工作业类型、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

对钢材采取防腐措施的主要施工作业类型有:钢材表面处理、涂装、衬砖、衬塑、衬玻璃钢、衬胶、衬铅和搪铅、还有衬不锈钢、衬钛钢,及磷化、镀锌镀铬等。磷化、镀锌镀铬一般在工厂作业,表面处理、涂装、衬里既可在工厂作业的也可在工程现场作业。该文主要介绍在工程现场施工的表面处理、涂装和衬里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

2.1 钢材表面处理

表面处理的方法有手动工具除锈法、动力工具除锈法、喷射除锈,及化学方法除锈、火焰除油脂除锈等。喷射除锈方法有抛射除锈法、干喷射法、高压水喷射除锈法,主要用于大量钢板、型钢及设备、构件的除锈,动力工具除锈主要用于少量的钢材表面的除锈,手动工具的除锈主要用于钢材的边角,或者由动力工具除锈不能符合要求,需要人工进一步除锈。除锈作业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如下。

(1)尘害:尘害是除锈施工中最主要的危害,扬起的灰尘既伤害人体又污染环境。

抛射除锈作业要建临时轻型结构房屋,抛丸机及附属设备安装在房屋内,作业时要关严操作室大门,不允许开门,抛丸时飞扬的灰尘就被挡在房屋内,同时噪声也被隔断。工作前先开除尘系统风机,工作停止时应待尘粒除尽后再停风机,风机出口应采用水过滤系统,降低出口气体中的灰尘。操作人员要穿戴好防护用品,如工作服、防尘口罩、防尘头罩、耳塞等。

喷砂除锈作业一般要建设防护棚,防护棚既能挡砂尘又隔音,操作人员要穿戴好防护用品,如工作服、防尘头罩、防尘口罩、护目镜、耳塞等。实际现场没有建设防护棚,露天进行喷砂除锈操作,这时除锈的地点应选在场地开阔的地方,注意季风风向,避开办公生活场所、预制场所、安装场地等,在除锈地点设遮挡护围或护屏;操作时人站在上风侧处。

降低喷射除锈扬尘的措施还有,要选择符合要求的磨料,选用磨料时应根据钢材的材质、安全环保的要求、经济性来选择。在可密闭房屋、空间内作业时可选择钢材磨料,扬尘小,磨料可回收,重复利用,经济。在敞开环境中作业,磨料不易回收的场合,尤其在扩建、改建工程中,作业场地不开阔,周围都是装置和办公场所时,可选用扬尘小的非钢材磨料,如铜矿砂、铁矿砂、石榴石、锆石等,含尘少,密度大,飞扬距离小。对于非钢材砂粒,在使用前应进行筛选;重复使用前,应及时筛选,除去粒径小的,可降低扬尘,改善环境,又可提高喷射的质量和效率。对于河沙和海沙应尽量不用,因其含硅高,扬尘大,不符合职业健康和环保要求,并且容易碎,可重复利用率低,不经济。石英砂因含硅量高,也在限制使用。

手动工具除锈和动力工具除锈时,易扬起氧化亚铁粉尘,操作人员应护目镜、过滤式口罩、防护服、防尘帽等来防飞尘做好自身保护。

(2)着火爆炸:在化工企业禁火区操作除锈,要严格按照动火制度办理作业票证,作业前必须测量作业区内的可燃气体的含量,应符合安全要求;如果被处理件以前装过易燃物,首先应将易燃物清除,可燃性气体浓度必须安全规范的要求;喷砂罐压力不许超过5 kgf/cm2;严禁用铁器敲打喷砂机构。喷砂机构的电气装置一般不是防爆的,应采取防护措施。电气装置应接地,喷砂管应接地。对于旧设备的维修时,通常用氧乙炔焰烤设备表面,通过燃烧除去油脂和旧漆,通过热胀冷缩作用除去铁锈,作业时主要防止火灾,预防措施有氧气瓶、乙炔瓶应分开放置,间隔距离5 m以上,乙炔瓶安装回火阻止器。施工现场周围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的物质。

(3)喷溅及砸伤:翻动喷砂件时要谨慎,不要被砸伤;为防止人员被喷溅,喷砂时,喷枪喷嘴不许对着人,人应站在喷嘴侧面;处理堵塞的喷砂嘴时,人应站在侧面,严禁带压拆卸喷砂嘴。

(4)噪声。动力工具除锈和抛丸、喷射除锈的噪声都大,对于操作人员应佩戴耳塞或者防护头罩;对除锈场地应设置围挡或防护棚进行隔音。

(5)触电。除锈作业应按照“三级开关、二级保护”的配电规定使用电,电气装置要接地。

(6)中毒和腐蚀。对于施工现场设备维修时,设备只能在原地,受到现场场地的限制,不允许喷射施工,可用浸泡法、循环法、涂刷法进行酸洗除锈等化学方法除锈。其主要危害为中毒和腐蚀。因为除锈所用的盐酸、磷酸等具有腐蚀性,具有刺激性气味,在除锈时工作人员应穿戴连体橡胶防护服,戴胶手套,戴防护面罩。在施工现场应准备足够的清水和2%~5%的碳酸钠溶液,以便于清洗皮肤;做好工作环境的通风工作,及时除去酸气味,置换新鲜空气。

2.2 涂装

涂装作业内容主要有沥青涂层、油漆。沥青和油漆作业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如下。

(1)着火:着火的3个必需条件,可燃物质、着火源、氧气。可控制其中的1个条件,就可控制住着火。因为油漆、稀释剂、沥青等都是容易着火燃烧的物质,所以作业场所禁止动火,严禁吸烟;严禁用氧气吹风;不得穿戴带铁钉的鞋和化纤工作服、头巾帽子等,这些容易引起火花、产生静电,容易引燃稀释剂、油漆等。油漆作业现场禁止用铁器猛敲猛打。

(2)爆炸:在检修时,需要现场打磨设备、构件等,在储存过可燃物质的设备内因积尘积垢挥发物质,在达到爆炸极限,遇到火源就会瞬间爆炸燃烧。防范措施一是对储罐内的物质要清理干净;二是因罐内的物质随着时间和温度会挥发,在施工前、每隔一定的时间用可燃气体探测仪进行检测,或者取样化验,符合要求后,才能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3)中毒:现场的油漆、稀释剂等都是有毒物品,使用时易挥发成气体,作业人员吸入即可发生中毒事故,露天涂装、四周通风良好的房屋和防护棚内可采取自然通风,在密闭性好的房屋内、有限空间内应现场设置通风设备进行强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30次/h。涂装人员应穿戴好防护用品,如防毒口罩、工作服、防护手套 。在作业前和作业中,要对空气中的有毒物质的浓度进行取样检测,同时进行氧含量的检测,若不符合。要进行通风置换。符合要求才可以进行施工。食品、饮料不得带入施工现场。不得在现场用餐,下班后应洗漱更衣后方可回宿舍。

2.3 瓷砖衬里

瓷砖衬里所用的水玻璃胶泥、酚醛树脂和呋喃树脂胶、环氧树脂胶等的固化剂和稀释剂都是化工产品,对人体有毒有害。操作人员要戴好防护用品,做好安全防护。

(1)中毒:采取良好的通风措施,如以上涂装作业预防措施所述。

同时要尽量选用低毒或无毒的原料。环氧树脂胶泥采用乙二胺丙酮溶液作为固化剂,酚醛树脂尽量采用无毒的NL-2型固化剂、C20型和T31型固化剂,并穿戴好防护用品。

(2)着火:施工现场树脂、固化剂、稀释剂等易燃物质容易引起火灾,要减少现场材料的储存量,以一次施工用量为标准,加强保管,应保存在密闭容器内,避免日光暴晒,并与热源、火种隔离。禁止在衬里时进行明火作业,而且不允许用火花器检查。

2.4 橡胶衬里

设备、管道、及零部件的橡胶衬里是把橡胶板通过胶黏剂粘到设备、管道及零部件的表面,为粘贴牢固,需要用压辊滚压、用热烙铁烙压,再进行硫化,以保证橡胶板的使用性能。作业时配置胶浆所用的溶剂汽油、或者生产厂家的专用胶黏剂,都是易燃的,而且,溶剂和胶黏剂对身体有毒害的。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如下。

(1)着火爆炸:严禁在操作现场进行动火作业;禁止在设备内部一边衬里,一边进行明火作业,同时应避免钢材撞击产生火花;烙铁温度应控制在100~200℃左右,铲刀温度应控制在150~200℃左右,禁止用烧红的烙铁施工。施工现场严禁烟火。严禁敲击铁器,避免铁件互撞引起火花。管道衬胶时,蒸汽顶胶管压力不应超过1.5~2 kgf/cm2;禁止用火花器检查。用硫化罐硫化时,硫化罐压力不许超过规定的操作压力。

(2)烫伤:衬胶时,要注意把烙铁搁置在支架上,不要随手乱放。硫化时,硫化罐完全卸压以前,严禁开启硫化罐盖。

(3)砸伤:搬运设备物件及硫化设备时,要相互配合好,稳拿轻放。

(4)触电:电炉使用前应仔细检查,情况正常方可使用,修理时要首先切断电源;烙铁不得接触电炉丝,拿放时脚底应垫胶板。施工中尽量用手电筒照明,或采用安全电压的灯照明;电器应采用防爆型,应接地和采用漏电保护开关。灯线必须是软胶皮电缆线。

(5)中毒:施工现场应设置通风设备,保证通风良好,有害气体、施工人员应定期外出,置换新鲜空气。

2.5 衬铅和搪铅

铅的硬度较小,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对化学物品有很好的耐腐蚀性能。衬铅是把整块铅板通过一定的方式粘贴在被防护的表面,铅板之间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搪铅是采用氧气―氢气火焰将铅条熔融后贴覆在被衬设备或管道表面上,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密实的铅层。在施工中,容易发生的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如下。

(1)铅中毒。穿戴好防护工作服,戴好手套,戴好防毒口罩。口罩能有效的隔离铅蒸汽和铅的氧化粉尘,工作服要及时清洗,工作服在下班前要换衣服,防止铅粉到处粘。

(2)火灾。严格管理氧气瓶和乙炔瓶,间距应在5 m以上,乙炔瓶要配备回火阻止器。

(3)烫伤。熔融的铅严禁与水接触。接触后容易发生飞溅,烫伤人员。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钢材防腐施工中,只有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范施工,针对钢材防腐不同的施工作业类型,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隐患,采取完善的预防措施,才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施工人员安全和施工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 梁成浩.现代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