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线上学习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25 17:44: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线上学习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线上学习方案

篇1

一、总体目标

疫情防控期间,按照省、市、县防疫指挥部和省教育厅、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要求,根据我县教学规模、条件,全面统筹各方力量,整合调集教育资源,借助信息化手段,为师生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网上教学、自主学习和在线辅导答疑等工作,努力解决学生无法正常到校上课问题,实现“教师线上教学不停教、学生线上学习不停学”的目标,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影响,确保相关工作顺利开展。

二、组织机构

为规范开展此项工作,特成立全县中小学线上学习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工作指导与调度。

组长:

副组长:

全县各中小学校校长

三、实施原则

1.拓宽思路、周密规划。各中、小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校线上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包含:组织领导、教学组织形式、技术支持办法,各年级的学习目标、内容、进度安排、授课教师安排、实施办法、保障措施、教学效果评估办法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用“在线授课”方式提供教育服务,由本校教师开展网上授课、在线答疑、网上提交作业、批改作业等教育教学活动。暂不具备“在线授课”条件的学校可借助班级微信群、qq群和移动云视讯、电信云课堂、国家网络云课堂及其他优质免费教育平台,通过在线共享、网上推送等方式,为学生在家学习提供资源支持。

2.分类实施、有序推进。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县域内统筹组织,普通高中各校自行组织为辅的方式,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持。小学阶段线上学习主要以线上指导、课外阅读、适当布置一些实践性作业等形式,完成一定学习任务,具体由各学校在本校的实施方案或教学计划中明确,并报县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审核后确定;中学各年级线上学习主要通过网上提供学习资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开展学习,完成课时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学习内容要与学校正常开学学生到校学习的内容有机街接;各普通高中学校要以学校为主体,尽快优先安排好学生延期开学期间线上教学工作。具体学习内容和形式由各校自行安排,报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审核备案,实行“一校一案”,确保科学、有序、规范开展。

3.科学引导、务求实效。各中、小学校开展远程学习教育服务方案务必立足实际,在充分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以生为本,讲究实效。做到科学引导,加强互动,及时调度。

四、实施方式

各校可根据本校教育信息化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下列合法优质免费学习平台。

1.学习强国。“学习强国”携手“学而思网校”为全国中小学生推出“在家上学”专题。课程覆盖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全部学科,每个年级10-12堂课,白天课程与在校期间全学科、全学段课程同步,难度与学校保持一致;晚上课程是素养类、学习指导类、家长类。关注“学习强国”投屏功能,只要家里有智能电视,手机上的“学习强国”的“在家上学”视频就可以在大电视上看!(详见《“学习强国”视频一键上智能电视》)

2.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将在教育部的统一部署下,于2月17日开始通过网络云课堂,免费为全国中小学提供支持服务,帮助学校开展远程教学。服务内容包括:同步课程、各地网校、直播课堂。

3.中国教育电视台。2月3日起,每周一至周五8:00-9:00,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将推出《同上一堂课》特别节目,以课本剧、纪录片、文化艺术专题系列等多种视频公开课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4.白城广播电视台。白城电台、电视台将开辟专门频道,播放防疫知识、心理疏导访谈、名师课堂,针对初三和高三推送优质文化课,方便学生在家学习。

5.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网址:。在平台主页上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即可利用资源开展学习活动,平台汇聚了大量省部级“一师一优课”资源和教学助手等工具。

6.升学e网通。疫情期间,“升学e网通”向全市所有普通高中全面免费开放资源平台和产品功能的机会,各高中学校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确定各学科学习进度、制订学生在家学习方案,通过“升学e网通”学习平台统一布置,线上各普通高中可以和杭州铭师堂白城地区负责人刘萧琦直接联系。

7.中国移动云视讯平台。可实现远程会议、同步课堂、小班互动、应急指挥、教学研讨,教学资源(特色课程)输入等功能。各高中可利用移动云视讯平台,选择本校教师线上直播授课方案。即本校教师通过移动云视讯平台,在家直播,进行新课讲授、复结、直播答疑等线上直播课程。

8.阿里巴巴钉钉云课堂。可实现在线教育、视频会议、应急办公指挥,教师、学生及家长线上管理等功能。疫情期间免费使用。

9.东师理想名师云课堂。疫情期间免费开放东北师大附中教学资源。

10.希沃云课堂。可组织学生在线直播,录制分享,可实现师生实时互动。

11.中国联通公司积极组建优秀团队、整合优质资源,疫情期间免费提供解决方案。可实现直播课堂,在线教学。实时互动,线上答疑等功能和大量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可供学生选择。各校如有需要,可与公司联系。

12.其他免费优质学习平台。

五、工作要求

1.统筹计划,合理安排。各校要根据线上学习特点,科学拟定工作方案和教学服务计划。各年级、各学科备课组教师制定学习计划,建议计划以周为单位。学习计划中明确每一周内学习的课时、内容、注意事项,布置学习任务。同时,要做好正常开学后的知识巩固和复习以及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再调整的预案。各校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合理编排课程学习日程表,统一组织实施。各中小学校班主任要统筹学生每天的学习任务,每周学习计划应提前推送给每一位学生。各学科教师可参照学校要求的进度,提前备出2周课,并按教学进度组织学生线上学习和答疑解惑。各学校校长是本校线上教学实施工作第一责任人。

2.加强指导,释疑解惑。各校要充分利用微信、QQ等平台功能,加强对学生学习辅导和答疑解感,班主任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协调,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监督与管理和设备使用的安全教育,各学校要整合工作力量、分工协作、落实责任,加强对学生日常学习教育活动和健康状况进行动态管理,实现家校合力育人,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水平,较快较好掌握学习的内容。

篇2

一、工作目标

按照“疫情防控为重、分析研判为先、分类施策为要”的工作要求,针对我区疫情防控工作实际,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作用,统筹利用各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各类开放性、公益性网络教育平台,整合调集适配的教育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电视、家庭电脑和智能终端等,有计划、有组织开展在线授课(听课)、资源点播和线上辅导、讨论、答疑等教育教学活动,消减疫情对教学活动的影响,最大限度实现学校春季学期延迟开学不停学、教学计划不缩水、教学标准不降低,教育教学活动覆盖全体学生。

二、工作原则

(一)统筹部署,分层推进。区教育局负责网上教学工作的监督指导和跟踪问效。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对各校网上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实施进行具体指导。各中小学要充分利用现有国家、省、市、区和学校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做好本校线上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

(二)因校制宜,分类施策。各校要根据信息化基础条件和教师信息技术素养,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特点,遵循教育教学及学生成长规律,科学制定差异化实施办法和措施,灵活开展线上教学活动。

(三)精准实施,务求实效。各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按照快捷、易用、实用、普惠的要求,优先选用本地、本校应用成熟的网络教育平台开展网上教学工作。科学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有效组织教师开展网上备课、授课、答疑辅导、作业批改等,确保线上教学活动科学有序、务实高效,与春季学期开学的教学工作有序衔接。

(四)协同合作,资源共享。各学校要加强与国家和省、市教育资源平台、互联网教育企业的沟通、协调与合作,建立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共享机制,最大限度发挥网络教育教学资源丰富的地区和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支持引导互联网教育企业向各地、学校免费提供安全优质网络教育资源。

三、组织实施

(一)教学组织

1.制定网络教学方案

采取“一校一案”模式。各校要根据学校实际,结合学科特点,分析学生情况,制定《学校延期开学期间网络教育教学工作方案》。要指导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分学段,按学科,以周为时间单位,制定具体的学生“居家学习”周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2.注重网络教学质量

一是加强网络备课。各校要根据教学内容认真组织教师开展网上集体备课,共建共享备课资源库。学科教研员要加强对新任教师的指导力度,确保教学标准不降低;积极研讨交流线上教学方式方法,提高线上教学水平效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学习,科学合理布置作业,及时进行反馈答疑,确保线上教学质量不降低。

二是科学设计教学内容、时长。坚持时间服从质量,线上教学内容宜少不宜多,进度宜慢不宜快,不得赶超教学进度。线上教学第1周以检查寒假作业、在线答疑、心理辅导、指导课外阅读为主,逐步过渡到新课内容。要严格把控在线时间,小学段,一、二年级网络学习时长不超过30分钟/天;三、四、五、六年级,网络学习时长不超过1.5小时/天。初中段,初一网络学习时长不超过3小时/天;初二网络学习时长不超过3.5小时/天。高中段,高一高二网络学习时长不超过4小时/天。因疫情期间耽误的教学内容,开学后将酌情通过调减周末时间、压缩暑期假期等方式来补偿,以保质保量完成学期教学任务。

三是加强初、高中毕业年级教学指导。各学校结合实际灵活运用集中和个性化教学相结合方式对学生开展教学指导,切实加强备考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学生线上学习要留痕、存档,要与学期“正常开学”的教学工作有序衔接。

四是幼儿园可通过APP、微信、QQ等方式,指导家长科学开展亲子活动、提供科学育儿知识辅导,严禁幼儿园直接面向幼儿开展网上教学活动。

3.网络教研和教学指导

充分利用教育部“教研网”“教研”微信公众号、省中小学教师研修网等平台,积极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完成新学期线上集体备课工作。各学科教研员要加强对中小学校、教师和学生在线学习活动的指导、跟踪、服务和监督,探索创新网络教学多样化有效形式,提高网络教学质量。有关网络教学计划指导意见将根据省教育厅文件要求于近期另行发文。

(二)教学模式

1.在线直播课堂。具备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冈络平台开设直播课堂,教师集中授课,课后分班辅导。要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名师工作室的优势,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2.网络点播教学。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存量资源和积累的“一师一优课”资源,组织学生开展资源点播。

3.学生自主学习。由学校组织教师根据网上学习资源清单,结合本校实际,指导、推送给学生供自主学习。学校和家庭要加强自主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习效果。

4.电视视频学习。充分利用国家和省教育电视台,通过直播、点播等方式进行学习。

5.线上辅导答疑。各中小学在组织网络课堂学习的同时,可利用各类网络平台和“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组织教师进行在线辅导、答疑,并合理布置作业,严禁加重课业负担。

(三)教学资源

按照“用好国家和省资源、聚集地方优质资源、开发内生特色资源”的总体思路,各校可根据实际选择相应网络课程教学资源。

1.充分利用国家提供的网络教学资源。如中央电教馆提供国家中小学网络云课堂、中国教育电视合通过电视频道播出有关课程(教育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同步直播)、人民教育出版社开放“人教点读”数字教学资源库等。

2.充分利用省、市、县等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各地、各学校可登录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或市教育公共资源平台。

3.鼓励各校开发开放本校网络教学资源。要积极发挥现有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的作用,同时按程序逐步遴选一批微课等类型的优质资源,根据实际需要面向本校中小学生的网络教学服务推送。在疫情期间,不提倡、不鼓励每一位教师都录制线上课程。

四、工作步骤

(一)全区网络教学资源调研阶段(2月20日前)

成立网络教学工作组织领导机构。教育局分层开展基层学校网络教学资源实地调研,组织信息技术人员和学校校长开展相关教学资源研讨会。根据调研情况制定全区网络教育教学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做好教学活动安排部署。

(二)学校网络教学工作准备阶段(2月22日前)

制定学校网络教育教学工作实施方案。教师进修学校和各中小学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会议系统、即时通信工具对任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和学生开展应用培训;要以学校教研组或年级组为单位,通过微信工作群、QQ群等方式,开展网上备课。各校要在22日前将《学校延期开学期间网络教育教学工作方案》上交教师进修学校审核,为全面实施网上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三)学校网络教育教学组织实施(2月24日后)

全区中小学校网络教学活动于2月24日起全面启动实施。各校网络教学领导机构要在每周日前对周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进行审核和。同时,各校负责人要将学校一周网络教学开展情况、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进行周小结,并于每周日前上交教师进修学校备案。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培训指导

学校教学指导部门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等要加强对一线教师的网上教学指导,为教师开展高质量的网上教学提供支持服务,切实让教师掌握网络教学的技术要求和基本规律,提高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实效。

(二)强化技术支撑

加强与各电信运营企业、各互联网教育企业等的沟通协调,全力做好网络教学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保障。协调各互联网教育企业同步做好相关平台的资源更新和教学应用支撑工作。

(三)强化家校共育

要加强家校联系、密切合作。各学校要分班级指定专人及时向家长介绍疫情防控期间网络教学安排,引导家长积极配合,提前做好网络教学准备,督促学生按时参加线上教学、按时完成网上作业。要引导家长与学生共同制定延期开学期间活动计划,让学生保持良好作息习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适当开展劳动教育,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防止沉溺网络和电子游戏。

(四)强化质量监控

各学校要切实做好网络课程内容监管和质量保障。教师直播或录制的课程以及网络课程的选用,由各学校负责审核,确保意识形态安全。要实施领导包保年级或学科制,加强网上教学工作的督导检查,加大作业考核检查、在线学习督导和课程教学质量监控。

篇3

关于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心得及收获

按照县局停课不停学工作要求,星阁路小学积极行动起来,一方面做好各项疫情防控工作,一方面牢记育人使命,如期“开学”,为星小学子开启“不一样”的校园生活。

一、制定各类计划,保证线上教学有序进行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2月10号之前,教师们就已准备好教案、个人教学计划、线上授课计划,教研组长备好教研组计划、集体备课计划,各科课件,确保线上教学顺利开展。

二、多种形式教学,保证学生学有所获

1、微信答疑。鼓励学生跟着电视直播的进度学习,如有不会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进行线上答疑。

2、微课视频补充。将空中课堂上的教学视频分知识点剪辑,当直播中出现与教材不太衔接的地方时,按知识点发微课视频补充。

3、直播教学。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老师用钉钉直播亲自讲解重难点。

4、坚持阅读,拓宽学生知识面。

5、优秀作业展评,培养学生好习惯。

三、家校协同,保证育人有合力

以班级管理为阵地,召开视频家长会,让每个家庭创造一个优良学习的环境,鼓励家长引导孩子自我探索、认真学习,使家长在孩子的学习中担当积极的角色。最终目的是把家庭变成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场所,让每一个学生在隔空管理的状态下,通过结合多方力量协作,提高自律性,达到学习的实效。

四、线上授课满意度调查

为了及时有效掌握各位学生对线上授课的满意度,提升我校的教学服务质量,更好的为学生提供后期授课,我校精心策划了线上授课满意度调查。

我校将认真对待每一份问卷,所有调查结果都将成为我们今后工作中努力和改进的指导依据。

关于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心得及收获

紧锣密鼓的一天结束了。从早上七点起床,通知孩子朗读课文,布置预习作业,到开始线上同步学习,布置线下作业,完成课后辅导,作业批改等工作。一切好像跟平时上课没有什么区别,因为这些都是教学常规工作,但是却又觉得跟平时上课大大的不同,是不能立刻了解到孩子们对知识的掌握度,还是不能立刻为孩子们答疑解惑?是不能弯下身手把手的纠正孩子们的生字书写,还是已经被群里家长们的信息狂轰乱炸的昏了头?安静的课堂搬上了手机,电脑,电视,纸质的练习变成了五花八门的电子书练习图片。老师们各个变成了电脑小能手,录视频,找小程序,录微课,尽己所能的让学生真正在线上学习到知识,而不是让学生感觉这只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课堂游戏。

为了更好的开展线上课堂工作,学校提前安排家庭教育高级指导老师开展了一次大型的线上直播讲座,讲座名称为《送给新学期有梦想的孩子》,这场讲座意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家长孩子们提前熟悉线上学习模式。

教务处事先布置老师完成了课堂预案,让老师们提前一天将课堂预案发到学生群,课堂预案包括本课的上课内容,课前预习内容,课后复习内容,重点难点等等。

老师们同步线上学习,认真记笔记,课后在微信群里再进行知识补充,在同事群里交流好的教学经验,在钉钉群里批改作业

线上学习的老师们听得格外认真。

线下交流的格外的热烈,互相取经。

老师们辅导作业丝毫不敢马虎,各种大招齐上阵。

当然查遗补漏,一个也不能少,老师们一天的工作就这样在忙乱中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即使格外的不适应,但是也不抱怨。疫情虽然将大家关在家中,但是关不住大家工作的热情,群里有老师一直在期待,正式上班的那天早日到来。我想当老师们站上讲台的那一刻,一定会对孩子们说一句:孩子们,我想死你们了。

家长们在这一天也不闲着,早早的测试线上学习的工具,确保自己的孩子第二天能准时准点的听上课。所以电视机前、电脑前、手机前,倒映着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睛。

家长们此时也成为了老师,在微信群里咨询老师问题,监督孩子批改作业,按时按点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群里人员太多,很多信息不能及时回复,家长们也都能理解,帮助老师协调处理问题。这场疫情让家长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密切,我想也让家长更加的明白了老师一天的工作日常,相信回到学校会更好的配合老师的工作。

这是滨江小学老师、孩子、家长们的一天。我们学校的现状也仅是全国各行各业的一个缩影而已,工作不能停,停课不停学。我们一直在贯彻上级领导的指示要求,并严格实施。

关于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心得及收获

初三是由县里的名师进行专题教学,我全程听了自己所带学科的课,名师讲解都紧扣中考命题点,而且知识讲解详实,我听后都感觉收获颇多,相信如果学生能认认真真听课,收获会很大。而且学生可以针对自己薄弱的科目或者知识点反复观看,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对于这样的新的教学形式,我是怀着好奇和疑虑而接受的。

一、优势:

(一)学习了一门技能。通过几天的培训和实践,对网上授课有了较深的理解,并且能给学生上直播课了。

(二)学生的学习克服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重新学习课堂上没有掌握的知识。

二、不足:

(一)和学生互动不方便。

(二)不方便管理学生。

(三)学生之间不能一起探讨所学内容。

(四)老师和学生不能进行情感的交流与互动。

希望疫情快一点结束我们都能回归实体课堂。

关于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心得及收获

接下来是备课。我们有充足的时间静下心来备课,能从网上找更优秀的资源融进自己的教学中,更利于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最后,无论困难多大,我都会积极应对争取让学生的有限的条件下学到更多的知识。

关于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心得及收获

根据教育局要求,按照学校延时开学教学工作方案,坚持教师线上指导与学生居家自主学习相结合,天赉小学一年级数学组经过讨论与准备,开展了有序的线上教学工作。

一、线上教学活动

网络教学第一天,家长反馈名师直播课堂效果较好,同时反映部分学生因网络卡顿影响观看。老师们及时调整策略,把精选的微课和录制的视频推荐给孩子,再针对重点知识进行在线辅导,保证全体孩子掌握知识。在孩子们观看直播的同时,一年级数学组成员也认真听课做笔记,并且全天候为学生答疑解惑,限度减少疫情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影响。

二.作业布置与批改

作业主要采用作业盒子,学生在线提交作业后,系统自动批改,在所有学生提交后教师及时总结反馈,并进行针对性的一对一辅导,书面作业则是一一点评。虽然是隔空教学,但是老师依然是兢兢业业地辅导学生、一丝不苟地批改作业。

三、改进措施

虽然教师们尽心尽力做了很多工作,但难免出现一些问题。个别家长对线上教学不重视,孩子不能完成作业。老师们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对特殊时期的工作方式能够理解,从而重视孩子的学习!另外,电视、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较长会影响孩子视力,所以尽可能减少电子作业加强书面作业。为避免刷屏减,轻家长的负担,进行小组抽查,批改作业。

停课不停学,隔空不隔爱。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纵使病毒猖獗,我们也能创新教育思路,提高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方式,为天赉的娃们创造更好的明天!

关于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心得及收获

篇4

关键词:科学探究活动;学生能力;策略分析

一、有的放矢,培养观察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而观察是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但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小学生受兴趣影响比较大,探究活动中经常跟着兴趣走,忽略了本来目的,探究活动成了玩游戏,学生不能通过观察发现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教学“植物的身体”这一课时,笔者先要求学生分小组制订观察计划,将准备观察植物的哪些方面,需要准备哪些工具,按照什么顺序观察,小组成员如何分工等具体化,让每个人都明确观察什么、怎么观察、达到什么目的,以及在小组中的角色等,然后再进行实地观察。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到探究事物本身上,逐步提高观察能力,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二、精准指导,激发思维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多数实验活动侧重于对现象和结果的验证,同时受课堂教学时间和教学任务的限制,实验活动大多是由教师设计方案,学生按步骤完成实验操作,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不够,尤其对于“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不理解,探究活动看似热热闹闹,实际上学生只动手不动脑,并没有真正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

“纸”这一课,在验证哪一种纸吸水能力更强的时候,学生能设计出实验方案,但在操作时出现了偏差:有的小组刻度尺放的不正,有的小组纸条浸入水中的长度不一,还有的小组裁切的纸条宽度不同。于是,笔者提示:“吸水实验就好比水的跑步比赛,跑步比赛时应该注意什么呢?”马上就有学生反应过来:“首先应该在同一起跑线上,但我们的纸条浸入水中的长度不一样,起跑点不同可能影响实验结果。”“跑道宽窄不一样也可能影响实验结果。”“跑步时记录成绩的秒表得准,刻度尺歪了就不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至此,通过精准指导,激发思维矛盾,让学生在互相辩疑中不断修正实验方案,准确把握探究活动的目的和步骤要领,明白了对比实验中变量只能有一个,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训练。

三、合理分工,提高合作能力

合作学习是探究活动的一种基本学习形式,其目的在于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但如果在实施过程中不能合理分工,并从程序上加以规范,探究活动很可能成为少数人学习和展示的舞台,使更多学生游离在课堂学习之外。

在探究活动中实施有效的合作学习,应做好以下几点:(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将小组成员分为组长、操作员、记录员、材料员、汇报员等,明确每个人的具体任务,每学期轮换。(2)规范程序,培养习惯。因性格、学习成绩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小组内会有强势和弱势的差别,教师要从一开始就做好人员安排、操作顺序等程序工作,保证每个成员的发言、操作权利,逐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协同配合的良好习惯。(3)及时鼓励,关注情感。有的实验时间较长,影响实验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比如“摆的秘密”实验。有时候学生会因注意力不集中等原因出现操作失误。对此教师要及时鼓励,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告诉学生失败是科学实验的一部分,而耐心观察、及时记录、认真分析是提高实验成功率的重要保证,逐步培养学生严谨、不怕失败的科学态度。

四、及时反思,提升创新能力

当今学生普遍崇拜权威,学生在实验中发现了问题,首先考虑是自己出错了,而不是对实验本身产生疑问。长此以往,学生的质疑精神、探究意识将丧失殆尽。所以,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反思,激发质疑精神,培育创新萌芽。

在学习“杠杆”时,学生提出了两种实验思路,一种是在杠杆尺两边加钩码以达到平衡;另一种是在一侧加钩码,另一侧用测力计进行测量。笔者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方案,同时提出要求:实验结束后,对比两种方案的优劣。经过对比、反思,学生认识到用测力计的办法不够科学,因为用测量计在杠杆尺的下方拉,测力计本身的重量会影响实验的精度;同时还发现提高实验速度的方法,即保持杠杆尺一侧的钩码数量、位置不变,只改变另一侧的钩码数量和位置,能更快地探究出杠杆省力、费力、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原因及特点。由此可,适时引导学生反思,可以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探究意识,迸发创新热情,提升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综合能力,有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积极创新思路,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中掌握方法、创新思维、提高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下午好!我汇报的题目是《携手能力提升工程2.0,助推学校信息化发展》,请项目组领导及各位同仁多多指导。

首先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我校的信息化教学现状。下初镇中心学校共有14个教学班,330名学生,现已配备办公电脑100台,达到办公全覆盖,并全部接入互联网,所有教室、功能室都安装了电子白板和多媒体电脑等设备,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创造了基础条件。目前,学校的软硬件设备配置基本到位,智慧校园管理系统、教学资源库都已完成建设。智慧校园管理系统不仅能够实现全校师生的教学、教研、学习等方面的服务和管理,在家校沟通方面也得到了家长的一致认可。

我校共有中小学教师94人,这其中40岁以下的教师仅有3人,总体年龄偏大,求知欲不强。大多数教师都可以简单操作计算机,制作WORD文档、EXCEL表格和简单的课件制作都没有问题,但也只限于简单制作,再深一点的比如需要进行音视频编辑之类的事情就不行了。而且随着近些年教育技术和装备的不断革新,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们一些教师墨守成规,不愿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新技术新平台的接受度不高,使用能力不强,这个时候到来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了。

我校自从开展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 0以来,扎实研修,积极配合,不断探究,深度融合,经过一段时间的推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得到市教研中心领导的好评,今天我就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科学谋划在前,确保顺利开展

自从《山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 0实施意见》以及乳山市能力提升工程2. 0相关文件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全校领导班子会议和全体教职工会议,分析时展趋势,树立时间紧、任务重的紧迫意识,加强教职工提升信息化水平重视程度;成立了以衣月光校长为组长的信息化管理团队,积极参加管理员培训会议、能力提升工程2. 0启动会、推进会,提升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素养与工作落实能力;鼓励教师抓时代脉搏勇于学,顺发展潮流敢于用,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破解教学难点问题,使信息技术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基于工作推进要求,我们首先要制定本校的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方案和发展规划以及对教师的考核办法,这需要对我校的信息技术教学现状进行评估。

前面已经简单介绍过我校的信息化教学现状,依据现有的基础设施状况和多媒体覆盖程序与操作水平,可以确定我校为多媒体教学环境。另外根据我校教师的思想意识状态和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掌握情况,为了保证能力提升工程2.0的顺利开展,制度保障要先行,在制定各种制度的时候,我们尽可能做到:

(1)发展规划下接地气。结合我校推出的“金拇指”特色教育发展理念,致力于提高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看清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方向,切合教师最迫切需要的信息化教学技术作为线下培训目标,提高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的能力,改变落后观念,使信息化教学手段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还会继续全面推进校园信息化平台的使用,充分利用智慧教育平台丰富的教学资源,实现网上备课、网上教研、数据分析、学情诊断等目的。另外我们还特别关注个性化教育理念,引导学校全体教师和管理层人员思考并探索如何充分利用学生数据、学习数据、教师数据、教学数据等信息,为学校的教学与管理提供支撑,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推进方案切实可行。在制定整校推进方案时,我们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现状和教师的技术水平,通过管理团队的多次集体研讨,确定了学校能力提升工程2.0的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致力于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明确信息技术学习重点,明确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短板和努力重点;掌握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优化课堂教学和转变学习方式,引领全体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我们将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组织动员,通过宣传动员,组织摸底,成立下初镇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组织机构,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并确定采用分组培训的方式,将全体教师按学科相近的原则进行分组;第二阶段为实施培训,主要是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各种各样的线上线下培训、组内研讨、听评课活动等;第三阶段为测评验收,主要是完成参训教师的校内考核和评价,完成校级培训过程性资料的整理工作,组织教师参加市级应用考核评价,力争全体教师顺利达标。

(3)考核方案切实可用。管理团队共同研讨制定了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方案,通过评价和激励的双向措施鼓励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运用数据分析技术;以赛促学:通过教师教学设计比赛,促动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学习如何利用数据分析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育资源共享化:基于学校的信息化平台,将本校教师优秀的教学设计进行资源共享,提高全校教师的数据分析水平。总之,各种方案的可操作性使能力提升工程2. 0项目得以在本校顺利开展。

二、团结一致选点,齐心攻坚克难

为了将能力提升工程2. 0切实做好,经专题会议研究决定,我校成立了下初镇中心学校能力提升工程2.0工程领导小组,其中衣月光校长为组长,负责能力提升工程整体工作的安排部署,业务校长为副组长,负责能力提升工程在学校推进的具体工作部署,业务骨干教师为成员的信息化培训管理团队,以技术骨干教师于蕾为主负责能力提升工程2.0推进的全部技术培训和督导工作。有了领导架构,接下来的就是教师的分组了,我们定下的分组研修的总方针就是分工合作、组长担责、综合考量、合理选点。

先来说一下分工合作。今年4月份我校召开了全校能力提升工程2.0启动大会,解读学校能力提升工程2. 0校本研修实施及考核方案,并以教研组为核心,根据学科相近的原则进行小组划分。下面我以初中部为例,我们将初中部教师分为5个大的研修组,一线教师按学科相近和技术骨干合理分配的原则分为四个大组,分别是语数英组、物化地组、政史生组和音体美组,全部后勤教师单独分为一组,每组设两名组长,一名为技术组长,一名为督导组长。

组长担责就是说每个研修组的组长都由信息化能力强的教师担当,技术组长负责全组成员线上学习的指导和跟踪工作,指导学习困难的教师提升信息化应用能力,指导并完成作业的上交;督导组长由工作细心者担当,负责研修过程材料采集工作,搜集组内成员研修计划,研修简报、活动图片,作业的发言稿、课件、案例、反思等等成果。每日利用工作空闲时间,确定为组内研修时段,沟通交流能力点应用的同时,完成作业的录制、上传等,两位组长的配合,将此项工作完整、完美的呈现出来,效果明显。

接下来是综合考量、合理选点,我们根据教师的能力水平、教学环境等实际条件,根据教体局下发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规定,从6个基础能力点中选取了4个能力点,分别是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B1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在6个基础能力点之外选取了两个能力点,分别是A10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培养、A11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这些能力点的选择主要针对的是我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信息技术能力的短板以及急需的技术,我们希望通过学习与培训,可以使教师们的信息技术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三、混合方式研磨,校本应用整合

我们的研修方式采取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混合方式,线上课程学习,线下讨论实践,培训与校本研修活动深度融合,通过校级信息技术能力测评、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骨干教师认定等条件,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进行过程监督和质量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学校量化考核和评先选优工作。

1、线上研修,线下培训

每位教师共需要完成50学时的研修学习,教师按照个人选择的能力点,完成线上25学时的课程学习。线下活动的25学时平台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规定,所以我们经过讨论,规定了教师按时参加线下课程部培训与实践,完成并上传三个“能力点”成果15学时;研课磨课5学时;教学展示与分享5学时。线下培训的内容主要是根据市教研中心举办的市级培训内容,再结合教师完成三个能力点任务的需要来确定的,通过讲练结合、组内研讨等方式来帮助教师消化培训技术。由于时间紧张,截至暑假前我们一共组织了四次培训,教师们参与积极性非常的高,培训效果也非常显著,到暑假前所有教师全部完成了研修任务的制作与上传工作。

2、校本实践,丰富多彩

有了知识和技术,自然要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实践当中去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价值。我们多次开展研修组内的教学与技术相融合的教研活动和讲课磨课活动,要求每个研修组每月开展一次能力提升工程2.0专题教研活动,并在研修组内选定两名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展示活动,其他成员进行听课评课活动。为了丰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效率,我们还尝试了最近很火的名师网络课堂和远程协同教研相结合的“双师教学”模式,联系市直学校的优秀教师参与我校的教科研活动,为我们的学生进行网络直播授课,而我们学校的任课教师则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对一的辅导、答疑、查漏补缺、巩固练习等工作,这种新颖的上课模式受到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欢迎,虽然受平台条件所限,还不能达到真正的“双师教学”授课条件,但就现有的尝试来看,这种先进的授课模式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效果非常理想。

3、扩充资源,方便共享

为了深度融合校本研修活动,我们借助威海市智慧云平台建立一系列的信息技术校本实践成果展示任务,寻找一般基本功、课堂教学基本功、专业技能与微能力的切合点,建立学校教学资源数据库,借助智慧教育云平台的资源展评和网盘等工具,分学科、分学段将教师的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和归类和展示,便于教师备课使用和了解学生,在畅通的网络环境下,师生可以随时、随地、安全、高效、便捷地接入互联网,使用校内资源和互联网资源,从而使信息化教学的推进有了最基础的保障。同时鼓励教师建立个人资源库,方便进行网络资源共享。

通过以上这些方式,全面提升教师对研修和培训内容的熟练掌握和使用,同时也对把信息技术手段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4、激励评价、测评助学

所有研修组长都是测评项目学员,以测评活动为契机,提升其业务水平,达到以一带整的目的。以学校研修组、教研组为单位,充分利用研修组、教研组贴近教学实际的优势,立足课堂,发挥教师的能动性,组内总结交流,提炼经验做法,打磨学员成果,通过对比,提取他人经验做法,完善自己的成果,上传至平台。首先采取组与组、人与人互评的模式,简单、直接的评论是对成果的最好的见证,然后对参加研修的每一位教师,管理员和组长根据上传内容的质量进行评分,数据及时进行公布,科学的数据反馈,既是指导又是督促,使工作开展更为顺利。

四、多样性校本教研,信息化成果展现

通过几个月的研修学习,我校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尤其是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有了大幅度地提升,不仅提高了研修质量,而且感受到了现代信息化技术的魅力与能量,提升了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形成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成果。

1.参加网络研修的所有教师全部按照要求完成了三个能力点的学习与任务上传,校级管理员已经完成点评,等待专家最后赋分。

2.以研修组为单位,组内讨论推荐两位优秀教师进行示范课展示,其他教师参加观课评课活动,并提交听评课记录。

3.以研修组为单位,每月开展一次能力提升工程2.0专题教研活动,集体讨论研修重点和难点,并提交教研活动记录。

4.智慧云平台开展的系列活动,极大地充实了校级资源库和个人资源库的内容。

5. 教师每人撰写了一份研修计划,每个研修组上交了一份组内研修计划,学校制定有校级研修方案。

6. 研修平台简报14份,导学和研修组完成研修总结10份。

自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在我校顺利开展至今,我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热情高涨,教育教学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攀升,2021年用教研中心初中部领导在全市分析会上的评价是“下初初中四个年级成绩优异,全线飘红,六九年级都进入前三”。初中部和小学部的教育教学质量全部进入全市乡镇前四名。仅上学年,我校教师就获得了威海市优质课8节,乳山市优质课31节,乳山市公开课7节等。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得益于能力提升工程2.0的全面推广,今后我校将继续深入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更上层楼!

谢谢各位领导!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篇6

“全球化正在成为一种不可逆的现实,全球化的核心理念是全球一体意识,所以家长应该坚定地走国际化能力教育路线,培养孩子面向全球的综合能力,让他们能用英文表达自己国家的文化和对事物的见解。”教育部教师教育资源专家委员会专家、从事英语教育工作数十年的鲁子问教授说。

迈格森国际教育(下称“迈格森”)正是一家践行着全球化教育理念的机构。这是一家由新东方集团和美国麦格希集团联手打造的高端教育品牌和依托新东方多年英语培训经验并结合国际先进教育资源为中国3-18岁青少年提供个性化学习解决方案和一站式英语学习平台。

Global + Local

国际知名教育专家Madelize Bekker认为,由于中国是EFL(English as Foreign Language)的环境,所以中国学生能够用于学习英文的学时不足。所以,中国的家长不应盲目追求全盘西化的教育模式,完全照搬美国的课程并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而应是将国际资源进行本土化变通。

今年是迈格森创立的第五个年头,其独创的Glocal英语课程体系也发展到了4.0版本。据迈格森学术副总裁苏颖昕介绍,该课程体系中的“Global”指的是美国母语人士学习的中小学语文课程。但是只有这部分的教学内容并不足以让中国学生自如应对中考和高考,以及剑桥考级。所以该课程体系还填补了词汇和语法的缺口,这属于“Local”部分。

“对于美国――以英语为母语国家,不会显性学习词汇和语法。中国应对考试需要做语法突破,在孩子做了大量阅读之后做归纳。”苏颖昕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口语方面,迈格森也做了“Local”课程补充。苏颖昕进一步解释:“因为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人是不需要在课堂上学口语的,所以ELA没有对话,全是阅读。”Glocal课程体系体现了Global(全球视野)和Local(本土土壤)之间的平衡,于业内独创Global+Local的教育理念。

谈及Glocal体系的初衷,迈格森国际教育总裁谢琴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说:“具有中国情怀和世界眼光,这才是中国的全球公民。真正的国际化教育不应该是‘原汁原味’地全盘西化,而是立足本土且放眼全球。中国家庭需要很世界、也很中国的国际化教育。”

与新东方的合作中,迈格森更多做的是留学前的准备工作,语言学习、能力培养、考试高分等。在谢琴眼里,迈格森解决的是留学前的储备工作。“不仅能够出得去,未来还能达到在世界无论哪一个国家或者是学府里面站得稳的目标。”

而留学申请以及留学后的管理部分,会和新东方前途出国形成联动。过去两年当中迈格森和新东方已经开始合作一些双方联动的项目,以睿迪计划的课程为例――迈格森帮助学生的英语学习以及全面素质的培养,而申请以及留学后的计划,就是由迈格森与新东方一起合作完成的。

经过三四年的生源积累和储备,迈格森和前途合作留学申请是从去年开始的事情。谢琴坦言:“其实学员人数在前期还不是特别多,比如说几十人这样一个规模。但是从产品体系越来越明晰、学员年龄继续增长之后,在未来合作深度会进一步加强。”

线下+线上

相比于传统教育机构,迈格森也积极开发在线教育资源与渠道。“线上40%、线下60%。”这是苏颖昕口中Glocal的学习模式中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占比。

在中国存在的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现象,是长期历史条件形成的。“线上课程打通了优质资源共享渠道,让偏僻地区的孩子能同样接受到优质教育课程。”鲁子问指出。三年前,由华东师大慕课中心牵头分别成立了初中和小学的C20慕课联盟。鲁子问建议慕课联盟可以将迈格森的线上课程也吸纳进去,“能够起到一种让学生大开眼界的作用”。

鲁子问手头上正在做一个由国家财政部支持的英语教育项目――建立一个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师学习网站。针对不同地区,包括一二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英语教育不同的需求,苏颖昕透露,迈格森正在做的5.0课程体系,将在不同的地区和区域调节Local和Global课程的比例。

“比如说在他没有或者出国学习的意愿不是那么强烈的地区,我们会加大Local的比例,然后把Global的ELA作为拓展阅读的补充。所以我们的课程未来会跑两个线,说得通俗一点,一个叫做海外精英体系,还有一个叫做国内学霸体系。”苏颖昕说。

在发展规模上,其实迈格森的态度一直相对保守。迈格森成立以来,共在六个城市成立16家中心。这种谨慎的发展路线,源于谢琴心中的一个战略发展圈层理论。“如果我们的管理能力小于我们可以去发展的这些城市和拓展的规模,我们会采取谨慎发展模式,如果我们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小于我们的招生能力以及学员在读学生人数,我们会谨慎发展我们的中心拓展和城市拓展。”谢琴解释道。

究其原因,谢琴表示希望能够将学员和家长的好口碑传送出去。谢琴坚持着“好产品+好老师+好传播=好口碑”的理念,在过去五年中,将口碑视为迈格森最重要的、也是各个层级的管理者和员工考核的指标。迈格森招新人数里面有45%以上是来自于口碑家长报名,简言之就是家长推荐、认可的老师。谢琴还透露,未来这个比例会进一步提升。

另一个考核指标就是学员的续读率,迈格森要求全国平均最低要达到85%的续读率。“从这两个指标来看,对于整个迈格森团队而言,我们是希望储备好了再去发展,运营效应要高于规模效应。”谢琴说。

此外,迈格森所有学习中心只做直营,不做加盟。这也是迈格森相比其他同类机构,在规模上发展放缓的原因。

篇7

关键词:绪论 教学 兴趣 实验

一堂好的绪论课将为该课程教与学的顺利展开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它将直接影响学生物理学习的动机、兴趣、意志和情感的发展。对于这一点,不管是有经验的物理教师还是在物理方面学有所成的学生都深有体会,它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甚至会影响到那些对物理感兴趣的学生将来对事业的选择。因此,如何成功的上好这堂绪论课,对以后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我在探索和实施绪论课教学中的一些看法和做法总结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绪论课上应让学生正确认识物理这门学科

教师可以根据初中学生对外界事物有好奇心、求知欲望强等特点,因地制宜,开展这堂课。例如:“打雷下雨时,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有没有雷公电母之说呢?对于这些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现象无法解释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真的回顾小学自然课本所涉及的与声、光有关的物理知识。有的学生觉得有些内容在小学自然课中已经学过,现在老师又重复原来学过的知识,就好像是“炒剩饭”,感觉了无生趣,这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点明,这些实验和问题确实都是小学我们已学过或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问题,但是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对这些知识又会有进一步的、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所以说,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现象的发生和变化规律,并利用掌握的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的一门自然科学。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简单回顾一下小学自然课上学过的其他物理知识并列举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来源于生活的学习情境,感觉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学到物理知识,用到物理知识。这对学生消除初学物理时对物理学的恐惧感和心理障碍大有帮助,使学生对物理学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二、绪论课上应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物理学科结构

在上绪论课时,可以把本册书的目录浏览一遍,了解本册书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结构,引导学生认识到所谓的许多新问题并不完全是新的,它只不过是结构原理的变形罢了。因为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虽有难易之分,但根本性质是一致的。所以上课时可以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去了解并初步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结构,使他们对物理学内容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浏览一遍初中物理各章节的研究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初中物理研究的很多现象都是小学自然课上已学过的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形象,尽可能的使学生将初中物理内容与小学自然课中的物理知识建立起实质性联系。如:为什么鸟站在高压线上不会被电死,是因为鸟的爪子是绝缘的吗?有的学生可能知道是因为鸟站在一根线上,可如果这只鸟站在一根线上而去用嘴啄另外一根线,此时鸟还是安全的吗?通过这些生动的事例,这样既帮助学生掌握了小学自然上的难点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且得以成功的喜悦,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使学生相信自己能够学好物理,同时又帮助学生了解了初中物理电现象的基本内容。在对小学自然中的物理内容归类、扩展、升华的过程中,教师再充分利用初中物理教材优势,不失时机地引入物理课本中部分有趣的演示实验或课后小实验,如“纸杯烧水”、“光的色散”等。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物理知识是有趣的。使学生在初步掌握物理研究内容和学科结构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物理知识不仅有趣,而且有用,从而最大可能地提高学生对物理学内容本身的兴趣和对物理课学习的自信心。

要学好物理,一定要重视观察和实验,在今后的学习中,要让学生逐步学会怎样进行观察,如何做好实验。同时,还要学会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只有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才能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培养自己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绪论课上应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物理实验普遍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合适的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能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绪论课最主要的任务是通过一些小实验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学虽然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但又是一门系统严密的学科,因此上绪论课应时充分利用小学自然课上的物理知识做桥梁,既为教师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创造了条件,又可以使学生产生学好物理的强烈愿望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同时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绪论课的教学中,我认为不应只是单纯的说教和演示实验,还要从小学自然、初中物理、高中物理内在联系,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等方面让学生对曾学过的科学进行一个清楚的分支解析,更让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为后续的物理学习做个好的铺垫。以上是本人对初中物理绪论课教学方案所作的初步探讨和尝试,希望能与各位同仁做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浅谈物理引言课中的素质教育[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4期

篇8

关键词 大学生 学习管理 互联网+ 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它代表一种先进的生产关系,推动经济形态不断的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这是传统教育。一个教育专用网、一部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在教育领域,面向中小学、大学、职业教育、IT培训等多层次人群提供学籍注册入学开放课程,但是网络学习一样可以参加我们国家组织的统一考试,可以足不出户在家上课学习取得相应的文凭和技能证书。互联网+教育的结果,将会使未来的一切教与学活动都围绕互联网进行,老师在互联网上教,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线下的活动成为线上活动的补充与拓展。本文,我们将运用互联网+的理念将其与大学生学习管理相结合,以《数据库应用》课程为例介绍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完成大学生学习管理的转变与改革。

大学生学习管理是指利用管理学的方法,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手段,把学习程序化、流程化、规范化,创建更新最佳方案,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不论是专业课程的学习,还是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学习,都应在学习的基础上,针对学习内容、有目标、有方法、有学习的过程,有效地完成学习内容。

1大学生学习管理的金字塔模型

大学生学习管理的金字塔模型是指形如“金字塔”模型,搭建完成大学生学习管理的过程控制,由基础部分、过程部分、塔顶部分表示。基础部分是指在学习任何专业任何课程之前需要掌握的现有知识;过程部分是指在互联网+时代,运用网络资源带来的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改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借助当今的网络平台资源,利用幕课、微课、反转课堂等方式进行课程的教学,使得学生可线上线下学习,改变了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塔顶部分是指在基础部分奠定基础的条件下,经过过程部分的学习与理解掌握,最终完成本门课程设定的既定目标。如图1所示。

2以《数据库应用》课程为例介绍大学生学习管理

以计算机系软件技术专业《数据库应用》课程为例,分别介绍在学习管理金字塔模型中各元素。

2.1已掌握知识

已掌握知识表现在已经完成诸如对即将所学课程所了解和掌握的相关知识。以《数据库应用》课程为例,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所需要学生掌握的有关计算机的基础理论、数据库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已经具备,开设的相关课程诸如《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库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为知识的储备奠定了基础。使课程之间、知识之间有效地进行了衔接,使得课程的学习不再是孤立的,奠定了学习的基础,也使得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不再感到迷茫,能体会到学习本门课程的用途。

2.2过程+方法

互联网+时代,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涌现于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观念,不仅限于课堂上讲;学生要改变传统学法,不仅限于课堂上学;课上课下利用媒体资源、学习平成线上线下与老师的交流与互动,把零散的学习相对集中。真正形成课前预习、课中探讨、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经过一学期课程的学习,完成课程的学习过程。例如,在《数据库应用》课程的学习时,以事先教师在学习平台上的课程学习要求与目标为切入点、了解本节课的目标、重难点、试着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课中以讨论式、探究式、教学做一体化的形式进行问题的学习;课后有针对性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形成以小组讨论式、团队协作式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地运用,平时就加强学生的自主、独立性学习的培养,通过一学期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建立了学习管理的习惯,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完成学习,并将其运用到其他课程的学习,将使得学生成效收益较大。

2.3目标

任何一门课程的开设都有在专业中存在的价值,它内容的选取与把握都有它的存在性与目的性。首先明确所学课程在所学的课程体系中的位置,意识到课程学习的重要性,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才会有学习的欲望与动力。其次明确本节课程在所学课程中的位置,明确学习的目标,达到的学习效果,达到最终课程开设的学习目标。以《数据库应用》课程为例,本门课程在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的地位是一门专业必修课,将介绍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过程中数据库所处的地位,为后续程序类的课程奠定数据库基础。并讲清楚此节课在《数据库应用》课程是属于数据库系统开发过程的哪个阶段,比如属于系统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程序设计、安全与维护等各阶段那一部分,从而使得学习的目标性更明确。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以案例为载体,融合现代的教学理念、现代的教学手段使得课程的学习达到既定目标。

篇9

关键词:TPACK;职前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8-0071-04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际上[1][2]在经历了强调“技术”和“学生”对技术的自主应用两个阶段后(第一阶段整合的主要模式是WebQuest,第二阶段是TELS),AACTE最早意识到在前两阶段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没有认真关注“教师所需的知识”和“教师在将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将对今后教育信息化能否健康、持续、深入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并于2008年提出了整合技术的教师知识框架,简称TPACK。

在国内,实施了多年教育信息化工程后,教师能力成为影响深度融合效果的重要因素逐渐凸显。“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在国内外火热研究TPACK框架的大背景下,教育部结合国内实际情况,颁发了一系列文件:《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教师厅[2014]3号,以下简称《能力标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教师厅函[2014]7号,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从本质上讲,TPACK框架与我国能力提升工程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在国内、国际都意识到“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重要作用”的社会大背景下,如何加强师范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是培养教师的高等师范院校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山西大同大学从2014年上半年开始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门课进行全面改革,本文以此为背景,对职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做个案研究。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改革方案的确定

1.课程目标的确立[3]

课程目标是对一门课程学习的教育宗旨的总体要求。课程目标的确定是课程实施的关键,它导引课程教学的基本方向,并决定着学生对课程的可接受程度。

TPACK和《课程标准》都给了我们要重视“境脉”的启示,要根据学校定位以及职前教师的特点来制定课程目标。山西大同大学以培养服务于地方的应用型人才为主,现已成为大同及周边地区应用型、创新型人才集聚培养中心,文化科技创新中心,产、学、研结合的示范基地,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基地和社区终身学习基地。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承担山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应用与推广工作,承晋北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工作。基于此,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是本课程的总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是为中小学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打下理论和方法的基础,培养他们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和研究能力,提高其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的水平,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体目标有:使职前教师系统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论,能够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培养职前教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力,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学科特点很好地规划教学;能够运用技术工具(尤其是学科技术工具)获取、加工和制作适合不同学科特点的教学资源,培养和提高职前教师基于学科的技术素养,为迎接未来的教育工作做好准备。

从情感和态度方面看,本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态度;从知识和技能方面看,本课程要注重让学生掌握与学科相关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教育应用方面看,本课程要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学科信息素养,使学生具有利用信息技术去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即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能力。

2.课改方案设计流程

在确定课程目标的基础上,我们依据系统化教学设计模型,制订本课程改革方案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4]。

3.具体的课改方案

(1)学习者分析

本课程的课改方案是在2014年春季学期选课的师范生中进行实施,选课结束后一共选课人数为79人,主要分布在数学与用数学、小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物理学等专业,主要年级为2011级。之前他们已经学习了师范教育的《计算机基础》、《心理学》、《普通话》和《教师书写技能》等基础课程,以及本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获得了一定的学科知识(CK)、技术知识(TK)和教学知识(PK)。对于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所学习的教师教育类课程更多,包括了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以及平面设计、动画制作和网页制作方面的课程,从课程的开设方面看,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起点水平更高一些,这也需要我们针对性的设置课程内容。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该学期同时开设的教师教育课程有《教育学(含职业道德)》、《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法》、《多媒体课件制作》(物理)等,在第7学期还开设《数学方法论》、《物理教学技能》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将有助于学生信息技术教学能力的提高。在课程内容方面应突出本课程的特色,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

(2)确定课程改革方案

结合本门课程的培养目标(由以前的重知识培养转变为重能力培养)及上述对学习者的分析,确定本门课程的教学重点为培养学生的技术知识,尤其是学科软件方面的知识(TK)、学科整合技术的学科知识(TCK)、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TPK)以及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将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于技术支持的实践设计中。具体的说,主要任务是“帮助职前教师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论,掌握通用软件和学科软件,利用数字教育资源、网络教学平台等技术资源,在理论指导下,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设计,使整合的理论知识很好地运用到实践当中。”由于是初次实施课改,所以我们只对课程的内容体系进行了改革,具体的方案如表1所示。

三、TPACK框架下职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的效果评估

1.效果评估方法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法、参与式观察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对课改效果进行评估。

根据《能力标准》及本课程实际情况,笔者自编了调查问卷,主要用于对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课改实施前后的测量。问卷的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学生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级、专业。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评量表,采用自评估的形式,从技术素养(10题)、计划与准备(10题)、评估与诊断(5题)三个方面出发,共设计25道题目,每题从“非常符合、符合、一般、不符合、非常不符合”5级程度进行判断,依次编码为数字“5”至“1”分。③开放性问题,用于收集学生对课改的建议。

参与式观察法主要用于在课改实施过程中,随时观察学生对课改的真实态度、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内容的掌握程度等信息。

访谈法主要用于在课改后了解学生对本门课程的认识、对课程学习效果的自评价、对课程改革的建议等。

2.职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前测

在实施课改方案前,对选课的79名学生发放了问卷并全部回收,没有无效问卷,问卷有效率100%。运用Excel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应各个层面问题,取其平均分值。为了便于比较分析,将平均分换算成百分制,具体情况见图2。

从图2可知,该批选课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整体在技术素养方面要优于计划与准备、评估与诊断方面;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整体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高于其他两个专业,这和前期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是一致的。

3.职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后测

对职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的后测主要采用了个别访谈、团体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5]。

(1)个别访谈、团体访谈结果分析

在个别访谈对象的选取方面,此次研究运用“非概率抽样”中的“目的性抽样”,以研究对象提供的信息来展开研究。基于研究的效度和推广度,研究结合强度抽样和分层抽样进行采样。实际采样时,综合样本的所属专业最终确定选取1男3 女4名大三年级的师范生作为访谈对象。选择他们的原因主要有:①选课学生中男女生比例约为1:3,因此所选访谈对象为1男3 女;②选择大三年级,主要是因为他们已经对专业有了深入了解,且面临就业,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意识要高于大二年级;③通过观察发现,这4名学生对这门课程感兴趣,且愿意提供真实资料。基于上述考虑,选择对他们进行访谈增加了本研究的效度。

下面是访问的4位职前教师的具体信息:①小任,2011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生,女,代表普通师范生。②小赵,2011级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女,代表有较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师范生。③小杨,2011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女,代表普通师范生。④小刘,2011级物理学专业师范生,男,代表普通师范生。

依据访谈提纲,通过引导让受访者谈谈对这门课程改革的看法、学习心得以及他们在课改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的变化。以下是对孜恢扒敖淌Φ姆锰缸芙帷

小任:开始我认为这门课程会和数学专业其他理论性课程一样枯燥无味,再加上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一般,估计不会有大的收获。但因为老师将教学与软件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不仅学习了素材的收集与处理,还学习了常用的教学软件、学科软件等,而且还提供了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这些对我来说非常实用,自我感觉设计能力提高很多,技术方面也会了很多。

小赵:这门课程的学习对我来说帮助挺大:一是技术方面不再只是单一的运用,如PS在教学资源包开发时得到充分应用,真正明白了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二是老师给的模板、模式很实用,用时直接套用外加简单修改就行了。感觉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提高了。建议的话,我觉得教学方式方面是否要转变下,现在还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大家的主动性还是没完全调动起来。

小杨:老师讲的“素材的获取加工以及软件的操作”这些知识都是我们所需要的,以前我们只了解简单的Office操作,课程学完技术方面有很大进步。通过学习收获最大的是:教学设计时,对章节的内容都要条理清楚,以学习的软件技术为技术支持,设计合理的教学单元包。这门课程教会我们,信息时代,技术不是教学的唯一法宝,要懂得技术与教学的相互配合。

小刘:这门课让我了解了新的教学理念,同时认识了更多教学软件,技术水平强了很多,在完成多次作业后,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也提高不少。以讲授和观看视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影响了学习效果,建议换个别的方式。

课程临近结束我们对全班同学进行了简短的访谈,并通过发放便利纸的方式进行不记名的学习效果和意见的征集。分析收集的内容,总结如下:①思想观念的转化:“在这个课程的学习中,我最大的收获是接受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我的认知水平有所提升,以往看来满堂灌输的教学,在这种结合技术的教学里完全是另一种感觉,对技术的学习欲望越来越浓烈。”②技术素养的变化:“很大的收获就是学到了几款以前只听说不会用的软件,比较说网站制作软件、Flash、几何画板、ScienceWord等。”此外,教学设计能力(计划与准备)的变化:“我学到了许多技术,以及如何应用这些技术去设计一个教学。”

通过上述访谈,以及对便利纸上信息的总结,我们可以发现:通过此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的改革,他们普遍认为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该课程的学习对其今后从事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铺垫和准备,并且学生教学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同时我们也从访谈中发现了问题,如教学方式如何改革,这是我们后续研究值得思考的问题。

(2)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课改后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发现,通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的改革,各个专业的职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各层面上都有所提升,具体见表2。为了更直观的显示职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课改前后的变化,我们将表2的数据转化成了图3所示的图形。

四、研究结论和反思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转变职前教师培养观念、根据学习者需求改革课程内容,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职前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表现在技术素养和教学与准备两方面。这也说明,在TPACK知识框架下进行本门课程改革是有意义的。同时,由于是初次改革,我们只对培养目标、知识体系重点做了改革,教学模式仍采用在普通多媒体教室里以讲授和讨论为主的模式,评价方式仍采用以教师评价为主的方式,这样的教学和评价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改的效果。

在后续教学中,我们将在专业课和公共课上继续加大课改力度,在现有基础上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进行改革。在教学模式方面尝试学生线上自学+教师课堂讲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习,有利于培养职前教师的“学习与发展”维度的能力。对于学生线上自学,我们已经开发了本门课的网络资源共享课程,并在不断的完善中,为后续课改提供了线上学习的条件。同时将本门课程和《微格教学》这门课程进行捆绑,可以要求学生将本门课程完成的教学设计在《微格教学》课上进行实施,培养其“组织与管理”维度的能力。教学方法上,除了采取讨论、示范、引领、案例支撑、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外,还将采取技术支持下的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参与、感受,在实践过程中完成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在学习评价上,以教师、学习者、学习同伴、网络课程为评价主体,采用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的方式。

参考文献:

[1]何克抗.TPACK――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研究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12(5):5-10.

[2]何克抗.TPACK――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研究的新发展(下)[J].电化教育研究,2012(6):47-56.

[3]王丽珍等.关于师范院校开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的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7(11):18-21.

篇10

“翻转课堂”是2011年美国学者SalmanKhan在TED大会上的演讲《用视频再造教育》中使用的全新教学模式,他认为学生在课外观看学习教师创建的7-12分钟微视频课程后回归课堂,在教师和同伴的协作下开展讨论、 完成作业[1]。国内一些学者普遍认为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在课外学生通过教师制作的微课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学生则和同学进行协作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探究型活动并将知识内化。国内学者张金磊(2013)认为在建构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科的特点。在自然科学类课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并在此过程中给予指导帮助。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看,学生在课前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学习的自主性,在课堂上学生要具备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会与他人分享学习的能力。

2 问题提出

物理学科的特点是观察与实验,初中物理的实验丰富有趣,很多的物理现象和规律都是通过物理实验探究得到的,所以物理实验的教学是教学任务中的一个重点。在常规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组织学生对实验进行分组进行科学探究,那么在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里应该如何组织物理教学呢?课前的微课应该如何设计?物理教师如何组织学生进行课前的自主学习?学生自学过程中设计的探究实验,在课堂上如何进行探究?实验器材的选取范围很广,课堂上将如何组织安排这样的开放式个性化的探究呢?所有的这些问题都是值得物理教师深入思考。

3 实践过程

在全市“同课异构”的教学研讨会上笔者展示了一节“翻转课堂”,内容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本节课分“压强”和“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是“压强”,传统教学方式是在学习“压强”概念之前,会将“压力”和“重力”进行比较,使学生正确认识压力的概念。教师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实例,让学生感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在探究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从而学习有关压强的符号、单位以及公式,讲解例题。本节第二部分是“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传统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压强公式进行分析,说明压强与压力或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从而归纳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办法。

笔者采用的教学模式是陈怡、赵呈领(2014)建构的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分为课前和课中两部分。课前笔者制作两个微课,一个微课的知识点是关于面积单位换算,另一个微课是认识压力的方向的学习。学生按照教师要求安排自主学习,并找出家里与本节课压强有关的生活日用品,拍照上交完成预习作业。在展示课上,笔者通过导学案检查学生课前学习的情况,引导学生对压力的理解;指导学生设计本节课的思维导图,设计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让学生展示实验方案和实验过程。在第二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展示学生课前预习的作业,选取学生拍摄的有关图片,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减小或增大压强的方法,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上设计的教学环节是学生提出学习的疑惑,学生提出的是单位的换算比较容易出错,同时感到“压力和压强”的概念分不清楚,所以笔者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出的疑惑,找出单位换算的方法和规律,发现“压力和压强”概念的特点与区别。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探究,笔者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方案和实验过程。这样的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教学中“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 的过程,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学生能在家里利用微课完成“识记”等难度较小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复习了小学数学学过的面积单位的换算,通过简单的实验认识了压力的方向;在课堂上进行的是“理解”、“分析”、“应用”和“创新”等需要帮助的,或是难度较大的知识进行交流分享、讨论归纳的学习。

4 教学思考

在设计这样一节“翻转课”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但也有许多的收获和想法,在这里笔者和同行一起探讨关于“翻转课堂”的思考。

4.1 物理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4基础教育版》显示,近期趋势包括重塑教师角色,追求深度学习。学校教育将从“以教为中心”转变到“以学为中心”。对于教学过程来说,教师需成为学习主题及其过程的设计者、指导者与促进者。翻转课堂正是一个开放、交流、分析和探究实验的课堂,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教学意义上的组织者,同时是与学生互动的参与者,是学生交流探究的评价者。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教学的要求选取合适的知识点制作微课,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组织学生开展问题的探究,展示实验方案、分享实验结论;在线上教师参与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辅导,在课堂教师参与分析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方案设想,因此在这样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里,教师的角色向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评价者等方面转型。

从微课视频的制作来看,物理教师既是台前幕后的策划者,又是影视作品的摄影师和制片人。教师首先要进行策划,重新梳理知识点,制作微课视频;对于初中物理的要求,教师根据教学情况还应拍摄简易有趣的实验,所以物理教师是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的摄影师;同时微课视频的编辑和制作要求物理教师掌握视频的编辑技术,笔者在制作《认识压力的方向》微课视频里使用了画中画的编辑技术,在讲解压力作图时在屏幕的左下方同步播放相应的实验特写镜头,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压力的方向。课堂上教师既是导演,又是主持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课堂如何进行教学,教师安排教学任务,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学习情况,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互助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作品。如果说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演员,则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角,则教师是配角;学生是嘉宾,则教师是主持人。转变了角色,在实际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模式可以还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学习的舞台,教师又变成了观众,要为学生的表演点赞、喝彩和鼓掌,所以教师也就成了评价者。

4.2 物理教师备课的转变

“翻转课堂”的课前是学生在线自主学习,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的事项与传统教学有一定的区别,教师不仅要备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考虑学生是否能完成课前的微课学习?教材如何处理?哪一部分内容安排在课前,哪些内容安排在课堂讨论?物理的探究实验如何安排?

课前预习环节,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处理教材,以《压强》为例,课前预习的内容是学生通过微课学习认识压力的方向,面积单位的换算,并通过作业收集与压强有关的生活用品;课堂的重点在于探究影响压强的因素以及有关压强的学习。其次,教师需要制作微课和拍摄实验,微课《认识压力的方向》的教学目标认识压力的方向和学会关于压力的作图,拍摄的实验有用手向各个方向压气球,让学生观察压力的方向;微课还设计了水平塑料板被杯子压弯的实验和塑料板作为斜面被压弯的实验,让学生从观察到的形变情况认识压力的方向。教师需要对录制好的微课进行编辑,在《认识压力的方向》视频编辑中,输入辅助教学的文字,设计画中画辅助压力的作图等等,最后输出视频,转换视频的格式,上传到免费的微课慕课网,提供给学生进行课前在线学习。

课堂教学过程,教师需要收集学生课前在线学习的反馈,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编写导学案或相应的练习检查学习情况,设计学生交流学习经验环节,帮助提高在线学习的质量。“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从预习的情况进入实际教学,因此教师需要设计学生质疑提问环节或让设计相关的思维导图进入新课的学习,这也是与传统教学不一样的地方。传统教学是教师设计相关教学情境进入新课学习,“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则是根据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为了帮助解答学生的提问、质疑和存在问题而进行教与学。那么在备课的时候,教师需要备学生,学生会在什么问题有疑惑,预设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压强》这一节课上,学生在学习面积单位的换算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对“压力”和“压强”有疑惑,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关于单位换算的经验,引导学生分析“压力”是弹力的一种,是物体之间的作用;“压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是形变的程度。由此可以引出探究“压强”的实验,进而开展“压强”的教学。在第二部分教材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引用学生收集的生活用品,组织学生讨论出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通过《压强》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设计教学环节都与传统教学有了“翻转”的区别,传统模式里教师主导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情境,设计实验,讲授物理知识和举例应用物理;而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要求里教师需要从整体考虑课前的学习和课堂的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学习质疑和学习困难开展教学。在“翻转课堂”里,学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围绕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分享归纳实验。这也就是“翻转课堂”热火的地方,值得教师探究应用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学生作学习的主体,对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极大的意义,同时能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利用有利资源进行自我学习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能设计更多的讨论分享环节,则可以培养学生更多的分享交流能力,提高知识的内化。

4.3 物理教师技术素养的提高

华中师范大学的张屹博士等在2013年度中央高校项目研究中提到,“重塑教师角色”是驱动学校应用教育技术的近期趋势。TPACK理论也提出将“技术知识(TK)”作为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师必备的专业之一。[2]教师具备的信息技术,多用于的多媒体环境和电子白板环境,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教师掌握的信息技术能力已经比较强,使用多媒体和电子白板教学的频率很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推进教师的网络教学。教师的技术素养体现在“理解、使用、管理和评价技术的能力”[3],利用教育资源平台进行交互学习,管理学生在线提问,建立在线学习的空间,进行线上和线下互动等等,这就要求在已有的教师素养中再增加信息技术素养。

4.4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4基础教育版》指出,近期趋势包括重塑教师角色,追求深度学习。中期趋势为增加开放教育资源关注度和促进混合学习。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得信息和知识的主要来源,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所需要的习惯和规则。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不仅仅是从教师和教材上获取,还能通过网络平台获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甚至是对学习有帮助的知识,可以和同龄人在网络上交流讨论知识,也可以和领域的专家探讨,可以获得不同区域的爱好者的帮助,这将形成终身学习的一种习惯。在“翻转课堂”里,学生是个性化学习的主体,利用线上线下的交互、自主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分析与应用,学生的学习已经由传统的浅层学习转向深度学习。这一代学生是在互联网环境中长大的,他们对新的学习方式更容易接受,教师要做的就是相信学生,开放课堂,帮助他们从不同的渠道进行学习,培养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习惯。

5 困难与措施

在设计《压强》这一节翻转课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教材的处理。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设想进行教学设计,设计过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原则,课前微课学习应该是思维强度小,难度较小的教学内容;翻转课的设计要符合物理的教学要求,符合物理实验探究要求,杜绝将教学搬移至课前而把课堂变成练习或进行题海战术的复习课。在设计《压强》翻转课时,物理实验应该如何安排?如果微课已经把教材上的实验演示一遍,那么学生只能看实验?课堂讨论实验?这显然不符合物理的教学要求,也不符合深度学习的原则,因此杜绝将物理实验变成实验视频的播放,物理离不开实验,学生更是探究实验的主体,实验的设计、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实验观察、分析、归纳与分享是学生探究实验的主要环节,所以在设计翻转课的时候不能违背物理实验探究的学习原则。

在线学习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初中的学生对网络学习的兴趣远远低于网络娱乐的影响,在线学习的监管平台还不能配合实际教学的需要;同时,学生家庭的环境也是对在线学习模式有一定的影响,有的学生无法进行在线学习,有的家庭对与在线学习模式的不认可,对于这样的情况,笔者是将微课拷贝到教室的多媒体供这样的学生做好课前学习。有的学生学习习惯没能形成,则是利用在线学习机会简单应付学习,却花大量的时间放在娱乐游戏上,本末倒置。所以在《压强》翻转课上,从学生的微课预习效果反馈发现,有的学生没能完成在线学习,有的学习不够认真,有的没有自觉完成相应的作业等等。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加强家校联系,需要设计导学案帮助学生在线学习,并在课堂上对在线学习进行检查和学习交流,认可学生的学习,树立在线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