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公司安全管理体系范文

时间:2023-12-25 17:43: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力公司安全管理体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力公司安全管理体系

篇1

关键词:电力公司;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电力行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电力行业需要连续的生产运行,并且生产的电能不能够有效存储,那么就有着较大的风险。电力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和壮大 。

1.供电营销安全风险管理

电力营销业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购电和售电,可以划分为诸多的细节内容。电能因为具备很强的特殊性,不能够存储,也无法鉴别,那么电能产品和一般工业产品就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市场营销方面也具备较强的特殊性,首先是有着较强的服务性,因为电力工业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就需要将服务性体现在电力营销中。其次,有着较强的整体性,电网包括了诸多个环节,比如发电、输电、配电等,这些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对电力的销售和安全产生影响。

供电营销安全风险:营销风险指的是在一些事先无法预知的不确定因素下,导致企业营销过程中的实际效益无法符合预期效益,可能是收获到了额外利益,也可能是蒙受了一些损失。具体来讲,从营销风险理念上来讲,在营销活动中,参与者就是风险主体,这些参与者的营销行为就是风险条件,可能因此而导致不确定性事故的出现,风险损失就是这些不确定性事故而导致企业经济效益的减少或者亏损。

2.供电营销安全风险评价

通过相应的风险辨识,我们最终确定了有五大风险存在于电力公司营销业务中,具体来讲,包括这些方面的内容:

一是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指的是在时展的过程中,公司的外部环境出现了改变,一些政策出现了调整,或者是市场没有科学的分析客户,导致市场的供应超过了客户的需求,也可能是电力企业自身的原因,没有对所处的市场环境进行正确的分析和把握。主要的因素有没有了解消费群,没有充分分析市场信息;国家改变了贷款政策、汇率出现了波动以及政策法规出现了改变等等。

二是经营操作风险:这种风险指的是电力公司在经营活动中,因为一些现场作业过程中的原因或者其他的安全隐患,比如业扩报装管理缺失、重要用户安全隐患、客户没有较好的信用等,以及现场作业过程中的用电检查以及故障处理的问题,导致的各种风险损失,如人身破坏、设备损坏以及经济损失等。

三是电费安全风险:这种风险指的是在电费管理过程中,没有规范的进行抄核收管理,或者没有严格执行电价政策等,导致的一系列风险,如电费纠纷、电费差错以及电费欠收等。

四是供电服务风险:这种风险指的是供电服务人员没有认识到服务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服务意识,供电服务的质量不高,不能够有效处理突发服务事件等,所导致的一系列风险,如客户投诉、新闻媒体反面报道、群体性上访事件等等。

3.电力公司营销安全风险防控管理体系的构建

在企业风险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就是风险控制,结合风险识别和评价,依据业务流程的具体特点,制定一系列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风险。在选择措施方面,需要综合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比如成本经济性、有效性以及资源情况等,促使风险发生概率得到有效的降低。具体来讲,需要从这些方面来努力:

一是要构建供电营销安全风险管理组织职能结构:营销安全风险管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包括了诸多方面的内容,除了要构建风险管理制度之外,还需要执行和实施这些制度,并且进行必要的监控和反馈。电力公司要想顺利实施构建的这些制度,就需要对营销安全风险管理的执行力进行大力提高。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构建一个完善的组织结构,明确的分工,保证有清晰的层级。

二是对供电营销安全风险的管理流程进行优化:要对业务流程构造进行优化,向管理流程中的各个部门布置工作任务,并且将动态管理和考核的激励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保证每一个领导和员工都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通过全面风险管理流程的优化,可以更加系统的管理供电营销安全风险;从纵向上方法进行优化,指的是整合垂直工作,对营销安全风险管理的实施步骤进行安排,对那些不必要的监督和控制环节进行减少,提高工作效率;横向上指的是整合水平工作,促使各个责任部门的工作人员可以对自己工作范畴内的风险进行有效的处理和控制,集中分散的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沟通。

三是供电营销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标准保障:要想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提高管理的规范化程度,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进行制度建设。对于电力公司营销安全风险管理也是一样的道理,需要构建相关的制度标准,在构建的时候,需要遵循这些原则,首先是完整性原则,指的是保证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可以对公司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实现覆盖,保证全体工作人员都可以积极参与进来,将控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其次是合理性原则,指的是要充分结合目前的管理体系以及公司具体情况,来优化和改善现有制度,对相关原则进行优化和细化,更加合理的制定风险管理制度,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

4.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在电力公司营销活动中,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的一些原因,很容易导致安全风险的产生,不利于企业稳定长远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认真分析各个方面的因素,构建科学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保证企业效益的实现。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电力信息系统 信息安全防护 安全域 分级分域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b)-0100-02

电力公司的安全防护体系根据省、市、县安全防护不同层面防护要求各有侧重、相互支撑、互为补充。根据各信息系统重要程度设计安全防护体系“三横四纵”的总体架,建立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1 信息安全防护策略设计目标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紧紧围绕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和安全运维3个方面,在每个方面都有相应的具体目标。达到这个目标就能为综合服务平台构建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纵深防御体系。

安全管理的建设目标:

确定安全组织和责任划分,确定安全策略,确定信息资产分类和分级。

实现安全变更管理、安全补丁管理、安全备份管理、应急响应计划、业务持续性计划、安全核心流程。

安全培训与教育、安全控制要求:

对信息资产进行风险评估,达到ISO27001管理标准。

安全技术的建设目标:

根据业务需求划分不同的安全域,安全边界进行防护。

实现安全系统强化功能、建立网络和主机入侵检测机制、实现高危数据加密传输、关键系统的日志审计、建立病毒防范体系、建立身份认证体系、访问控制体系、远程访问安全机制。

建立数据安全存储体系、时间同步机制、集中安全审计体系、安全事件管理平台。

安全运维的建设目标:

建立定期风险评估机制。

定期对日志进行审计、定期进行渗透测试。

完善安全信息上报机制、定期对安全策略和标准进行评估和修订。

显示安全的运维外包。

2 电力信息安全建设体系内容

电力信息系统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采用了“三横四纵”的总体架构,即横向上分为3个层次,分别为应用层、技术层、管理层;技术层次中纵向又分为4种主要体系,即以基础安全服务设施、数据安全保护、网络接入保护、平台安全管理为支柱,信息安全基础设施为基础,通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为业务应用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一是应用层。这是安全保障体系的主要对象。信息化建设的终极目标是提供给用户好用、易用、够用的应用系统,应用系统是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业务需求,安全保障体系保障的核心就是应用系统及其数据。

二是技术层。这是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主要体系。目前包括技术支撑体系、技术保障体系、网络信任体系、安全服务体系。这4种体系已经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建立,应该说已经覆盖了技术上的所有方面。

三是管理层。包括等级保护安全策略、安全管理制度、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通常说“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再好的技术也需要完善的管理才能保证技术发挥最大的效能。

3 信息安全防护设计

电力系统是一个由内网、外网两种网络域构成的庞大信息系统。各个网络域执行着不同的服务内容:内网是一个完整的电力系统办公自动化环境,外网担负着与公众间信息沟通的责任。

如此复杂的应用环境给系统带来了大量潜在的安全隐患:黑客利用外网或专网攻击内部网络、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泄露、网页遭篡改、伪造身份进入系统、操作系统漏洞、病毒等。这些安全隐患不可能依靠某种单一的安全技术就能得到解决,必须在电力信息系统整体安全需求的基础上构筑一个完整的安全服务体系。

构建一个完整的安全防护体系有组织地实现上述安全需求,我们提出的安全保障平台由基础安全服务设施、数据安全保护、网络接入保护、平台安全管理组成。

(1)基础安全服务设施。

基础安全服务设施防护设计主要包括部署平台的应用系统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基础环境安全保护(访问控制、防火墙、入侵检测、安全审计、VPN)。

(2)数据安全保护。

数据安全保护方案是为部署在电力信息系统提供数据传输、数据访问和数据存储备份恢复的安全保障措施,主要分为4类:应用保护、数据传输交换保护、数据备份与恢复设计。

(3)网络接入保护。

统一管理集中建设互联网接入点,实现电力各部门互联网的安全接入和可管可控可剥离;各部门在统一的安全技术体系下,根据各自信息下发指令信息包括针对省级安全等级,建设、升级、完善安全系统;依托平台建设省级安全接入机制,实现与接入统一监控、统一管理和统一服务。

(4)平台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体系是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内容包括:建立完善等级保护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运维管理、系统运维管理。

4 结语

该课题对电力公司信息安全防护策略和防护设计进行研究,电力信息化安全服务平台也基于电力信息系统安全需求设计安全防护体系,面向系统管理员、安全管理员提供安全保障,为各级信息化安全管理对安全监管、信息共享和提供安全保障支撑。

参考文献

[1] 高鹏,范杰,郭骞.电力系统信息安全技术督查策略研究[C]//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2012.

[2] 余勇,林为民,俞钢.电力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的研究[C]//2004年世界工程师大会电力和能源分会场论文集.2004.

[3] 陈秋园.浅谈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的防护措施[J].科技资讯,2011(14):147.

篇3

关键字:基建施工管理安全质量基建工程安全质量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frastructure project integration managementof safety and quality information system

Zhan Yun Teng1.2

(1.Northeeast Dianli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JiLin 132012; 2.TianJin ChengXi Power Supply Company of State Grid TianJin 300000)

Abstract:Summarizes the Tianjin West Division safety problems of quality management in recent years i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and the existing company, expoun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ianjin West Branch infrastructure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further improve the company capit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afety quality 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 is divided into the west of Tianjin, to strengthen the mechanism construction of Tianjin West Branch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afety quality integration management, so as to realize the standardization, the company safety and quality management of West Tianjin power supply branch of the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ization, process standardization, standardiza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Keywords:The capital construction management;Safety and quality;Construction project integration management of safety and quality informat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为深入贯彻天津市电力公司发展战略和适应“十二五”电网建设高速发展的形势,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在全系统实施“三集五大”体系工作中“大建设”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和部署,按照电网建设的客观规律、科学程序和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工作方向,秉承“细实”的工作理念,结合城西电网建设实际,近些年,国家电网公司一直将工程的质量、安全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各种会议上,国家电网领导不断强调各网省公司领导要高度重视基建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质量、安全工作。

1电网基建工程管理当前存在的差距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对电力需求日益提高,但我国电网基建工程质量、安全的管理发展相对缓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电网基建工程项目建设的依赖性很强。现在电网基建工程项目建设主要依赖施工技术人员,项目没有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监督,所以对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安全没有提供保障;

(2)质量管理流于形式,电网基建工程项目缺乏监管力度;

(3)管理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在基建工程中,一方面是一些管理人员自身不负责任、不清楚自己的管理职责、存在惯性思维、抱有侥幸心理,法律意识淡薄而使管理成为一句口号,给工程质量和安全埋下隐患;另一方面是管理办法的实施没有到位,而导致相关管理人员无法履行自己的管理职责;

(4)管理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管理资质和管理经验。电力基建工程的质量和投资效果重在管理,而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管理人员专业水平的高低。在基建工程管理中一些管理人员可能不具备相应的管理资质,或其本身空有理论而没有管理经验,更有甚者既不具备管理理论又没有实际管理经验。这样的管理必然会给基建工程埋下质量和安全隐患;

(5)电力基建工程的合同纠纷。在电力基建工程建设中,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之间发生各种合同纠纷、合同违约屡见不鲜,其直接原因就是盲目签订合同、不合理签订合同以及合同本身不完善存在歧义或漏洞,在签订合同时存在相互隐瞒欺骗,在履行合同时钻法律空子偷工减料。

基于上述原因,将安全、质量预案根据实际工作科学进行合并,形成一体预案管理模式,并且规范依据文件列表及内容,加强对业主项目部、施工项目部、监理项目部在安全、质量工作方面的管理,并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考核办法,为构建适应坚强智能电网建设要求的大建设体系,提高电网建设安全质量和工艺水平,提升建设管理效率与效益提供保障。

本课题在《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信息发展规划》及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框架的指导下,结合天津城西分公司信息化建设发展需要和基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化、规范化发展要求,将质量、安全一体化预案内容与天津市电力公司基建部已经梳理完成的工程建设标准化节点内容相结合,将安全、质量的管理内容进行细化,建立健全工程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流程再造,设计并建立一个基建工程安全、质量管理生命周期过程全程化、关键工程安全、质量管理环节在控实时化、安全、质量档案规范化、审核工作流程化,以及建设制度、技术规范全员培训落实的新型基建工程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本课题在实现电网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全面化、信息化、流程化、规范化、多样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电网基建工程管理系统相关概况研究

目前国内外相关行业对于基建工程安全和质量一体化预案管理和依据性文件标准库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由于标准不明确,造成各个网省公司难以有效管理各个参建单位在安全、质量方面的工作。

在国网公司范围内,基建工程的一体化管理虽然时有提及,但依然缺乏明确的制度指导和实施办法,也还处于研究摸索阶段。

目前在基建工程中,进度、造价、安全、质量、技术五大专业中,安全和质量的管理一直是比较薄弱的环节,没有成熟的管理模型可以参考。

2.1 研究意义

对当前的基建工程管理现状进行深入调研,重点对于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方面的现实情况。广泛收集基建工程中安全质量方面的频发问题,结合当前的实际管理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组织行业专家和基建工程管理内部人员,结合前期的调研分析成果和同行业的有益做法,形成一套切合实际的基建工程安全、质量一体化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并按照公司要求,组织进行培训课件的编写,制定培训和推广计划。

分析目前在建项目的安全、质量预案所引用的依据性文件,形成文件列表,结合天津地区地址情况和气象情况,形成适用于整个天津地区的依据性文件资料知识库,广泛收集各个参建单位的意见,形成最终版资料知识库。

2.2 基建工程安全质量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总体原则及设计目标

基建工程安全质量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目标是: 为了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按照“三抓一创”工作思路和“四个服务”的总体要求,充分结合天津电力公司的实际,符合天津城西分公司的发展需求,深入贯彻落实“三更两全一强”的建设思路,在遵循《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信息发展规划》,基于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框架的指导下,结合天津城西分公司信息化建设发展需要和基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化、规范化发展要求,进行城西供电分公司质量安全一体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将质量、安全一体化预案内容与天津市电力公司基建部已经梳理完成的工程建设标准化节点内容相结合,将安全、质量的管理内容进行细化,建立健全工程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流程再造,提升对安全、质量管理的整体水平,逐步建立基建工程安全、质量管理生命周期过程全程化、关键工程安全、主梁管理环节在控实时化、安全、质量档案规范化、审核工作流程化,以及建设制度、技术规范全员培训落实的新型基建工程安全、质量管理体系。从而实现天津城西供电分公司安全质量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全面化、信息化、流程化、规范化、多样化。

基建工程安全质量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应满足以下设计原则:通过统一组织搭建天津市电力公司城西供电分公司基建工程安全、质量一体化管理系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强化工程建设关键安全、质量节点的信息化管控,强化建设管理纵向各层级信息的双向互动以及与其他业务之间的横向共享,及时掌控在建工程安全、质量的信息和最新进展动态,切实提升管理效率,持续深入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为公司科学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2.3 基建工程安全质量一体化管理体系框架

城西公司领导提出依靠信息化的手段解决管理人员过少的问题,“用电脑帮助人脑,用电脑约束人员”,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进一步规范基建工程安全、质量管理工作流程,细化管理细节,增加管理维度,使基建工程的安全、质量管理工作真正完全落地,全面保证设计项目部、施工项目部、监理项目部完全按照业主项目部的要求开展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结合天津城西分公司信息化建设发展需要和基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化、规范化发展要求,基建工程安全质量一体化管理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基建工程安全质量一体化管理体系框架

3基建工程安全质量一体化管理系统设计

3.1主要的系统技术介绍

(1)系统架构的研究:拟采用三层架构,将系统分为UI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目前三层架构的思想已经很成熟。研究三层架构,有助于理解系统架构。

Struts+Hibernate+Spring现在已经逐渐成为开发网站的主流架构,本系统拟采用MVC(Model-View-Controller)设计模式的思想,将Struts2、Spring和Hibernate整合在一起;拟采用Struts2框架来解决用户接口层,及其与后端应用层之间的交互。即,控制层由Action类进行请求分发,并执行相关的业务处理。然后将控制权交给JSP,读出数据,数据持久层拟采用非侵入的ORM框架Hibernate,并通过使用javascript实现验证,同时达到提高用户体验的效果。

(2)数据库的设计以及优化:针对数据库的设计,结合实际的应用以及理论知识的要求,设计出满足需求的数据库,并且,针对后期的维护,拟从查询数据库中表的数据来探讨数据库的查询的优化方法,例如在模糊查询中是否使用索引,以及建立索引之后的效率会相对于没有建立时的不同,需要深入的研究数据库的设计和优化。

本系统拟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是一个全面的数据库平台,使用集成的商业智能 (BI)工具提供了企业级的数据管理。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引擎为关系型数据和结构化数据提供了更安全可靠的存储功能,可以构建和管理用于业务的高可用和高性能的数据应用程序。

(3)用户体验和界面的友好性研究:本系统拟使用Ajax,jQuery等技术和JavaScript插件,来提高用户体验和用户交互性。对于与用户界面以及操作方面进行研究,让界面更加美观,操作更加人性化,提高用户交互性和用户体验。例如用户操作成功之后自动跳转,减少用户的操作次数。

(4)网站安全性研究:为防止系统被非法入侵造成合法用户的损失,拟加入一些过滤技术,加密一些字符内容或者某个网页(如用MD5算法对用户密码进行加密)。

(5)用户权限研究:系统基于角色的权限管理,每个角色都有不同的权限,然后将角色授予用户。从而达到权限的安全,用户权限分配合理。

3.2 系统软件架构

目前三层(多层)体系结构是数据库应用系统构架方案的主流,如图3所示。数据层(Data Service)、应用层(Business Logic)、展示层(Presentation)应为三层应相互独立,保证其高聚合,低耦合的软件特性。展示层负责与用户交互并把相应请求通过调用中间层的组件传递给应用层。应用层的组件通过SQL等方式向第三层的组件提出资源及其他数据请求并执行具体的事务逻辑[5]。

图3基建工程安全质量一体化管理系统软件架构图

3.3 系统硬件架构

应急管理系统应保证其安全性,高可靠性和具有高性能的软硬件以便日后进行扩展。应能方便查询可用人力资源、应急物资、工程车辆信息等的要求。系统物理架构类型主要有三种,分别为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终端/主机结构、浏览器/服务器结构。

底层平台硬件应包括电源及应急后备电源、应急通讯系统,视频图像监视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基本应用的网络服务器及其硬件设施。其中应急通讯系统在应急救援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通讯网时应以环网为主,或应用电网系统中已有的光纤通信网,尽量避免无线公网通信,以保证其安全性、稳定性及可靠性。

4结束语

从21世纪的整体趋势来看,工程建设领域的信息化将会进一步将数字化数据的信息应用在项目的全过程,在项目的各个阶段、各个过程均起到核心管控作用。同时随着国网公司基建工程业主、监理、施工三个项目部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深入,信息系统的应用情况(主要体现在各参建项目部数据录入的及时、准确、完整性三个方面)也已作为对参建项目部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不难预料,今后五年内各类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电网建设工程中的应用应呈井喷态势,只不过都需要在其自身管控的广度与专业深度之间找到平衡而已。

参考文献

[1]毛鹤琴,张远林.施工项目质量与安全管理[M].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李慧民.工程项目管理案例分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田元福.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孙卫琴、李洪成.Tomcat与Java Web开发技术详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5]曾云飞.基于Struts框架的电子政务研究和实现 [M].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5

[6]王路群.Java高级程序设计[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7]常晋义.管理信息系统[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8]雷万云.信息化与信息管理实践之道[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9]刘瑞廷.信息管理实用技术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10] 萨师煊,王 珊.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1] 张亮.电气安全[J].电气工业,2005(10)

[12] Robert J. Ellison. Security and Project Management[Z]. Carnegie MellonUniversity Software Engineering Institute, 2006

[13]ChrisHendrickson. Project Management for Construction[M]. Prentice Hall,2008

[14] Layne K,Lee.Developing fully functional.E-government:A four stage.model[J].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01(18):122-136

[15] Sang Yi-Shun.The adoption of electronic tax filing systems:an empirical study[J].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02(20):333-352

[16] Paul T JaegeLBenShneiderman,Kenneth R Fleis-chmann,et a1.Communityresponse grids:e-government,socialnetworks,and effective emergencymanagement[J].

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2007.31(11-12):592-604

[17] 薛明,李红燕.一种基于模板的管理Web页面用户交互表单的方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1(03):473-479.

[18] 肖文峰.通用表单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时代,2005, 1(06):25-27.

[19] 程建霞,杨波,孙丽达,王小唯,潘启树.基于稿件管理数据库信息共享的表单批量输出方法[J].编辑学报,2004,1(03):190-191.

[20] 刘鸿洋.项目管理方法在XY公司STT电力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 23-34.

[21] K.Knoll and SJarvenpa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lignmentor “Fit” in HighlyTurbulent Environments: the Concept ofFlexibility[Z],Proceedings of the 1994Computer PersonnelResearch Conference on Reinventing 18,1994:1-14,

[22] G. Fakas, a and B. Karakostas. 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intelligentcollaborative objects[J]. Information and Software Technology. 1999, 41(13):907-915.

[23] Leymann F. Workflow-based applications[J]. IBM Systems Journal, 1997, 36(1):102-123.

[24] 乐勋.基于表单化管理的电力建设项目质量控制研究[J].电子世界,2011,1,(12): 32-34.

[25] 陈厚勇,冯朝柄,肖舜富.采用过程方法建立和实施一体化管理体系[J].中国质量认证,2002,2: 27-31

[26] 陈雁.浅谈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2010, 06:191-192

[27] 许晓华.从质量管理到项目管理一论质量管理体系与项目管理体系的关系[J].水利建设与管理,2008,04: 56-57

[28] Wilkinson, G.., Dale, B. G.. 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 A model based ontotal quality approach[J].Managing Service Quality, 2001,318-330

篇4

1.1成本管理不规范

成本管理作为重要因素之一,在整个项目管理中也处于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根据目前对电力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深度观察,发现其在两方面存在着不规范性:成本管理理念传统且滞后,由于我国目前在电力工程领域一直还是采用国有垄断体制,工程建设的管理人员不重视成本方面的管理;另成本管理手段极其单一,电力工程成本控制的方式一般只运用单一的管理控制手段,全面控制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这就造成电力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现实效果不佳。

1.2安全事故隐患多

安全管理是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较为重要的一大因素。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到安全考虑。而现在的电力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着管理周期长、项目专业性强、工程安全控制难点多、安全事故隐患多等特点,这就要求电力企业在工程施工时加强项目工程和人员安全管理力度。

2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对策

针对当前电力工程施工项目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将从组织结构、进度、成本、安全等方面管理进行阐述和分析。

2.1改进组织结构

面对目前电力公司在施工方面采用的直线制组织结构所产生的弊端,必须进行组织结构的改革。将直线制组织向扁平化组织结构转化,减少信息传递层级,压缩信息失真控制范围,增强决策层和基层两者间的信息流动。组织结构的扁平要求对下属的恰当授权,减少组织工作,增加下属进行实际管理的权利,调动下属工作热情、积极性、主动性。

2.2合理安排工程进度

在制定工程进度计划时,要提前并合理地做好电力工程的准备工作,这要求结合工程项目的人力资源、资金、工程实地等情况等进行综合而全面地系统考虑。管理人员在仔细认真地研究技术、材料、机器设备、施工方法、工艺流程等方面之后,科学地制定施工方案。在做好以上准备工作之后,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方案,合理安排各项工程施工时间,切实充分考虑到雨季、汛期等天气因素,进行作业区流水作业。最后要在电力工程项目施工期间进行跟踪、控制。只有完整缜密的工作计划安排才能使电力工程施工项目按期完成,保证了项目工程进度。

2.3规范管理成本

合理的项目成本管理需要科学的管理体制,在成本控制中最为有效的管理体制是权责发生制的成本管理体制。运用经济协调手段,在质量保证的前提下,构建以项目责任人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明确界定各个项目相关负责人的权利、职责,形成以责任人为管理核心的成本管理体制。对于分项工程应实施成本控制与奖惩相结合的管理办法,开展合理的成本核算的前期工作,切实落实项目责任制。在这一过程中也要注意项目成本管理手段的多样化和其应遵循的动态控制、全面性这两大基本原则。

2.4确保工程安全

篇5

关键词:电力信息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措施

中图分类号:TK124文献标识码:A

信息安全工作对信息网络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对信息系统起到保障作用,在高新科技时代,电力企业建立安全有效的信息网络刻不容缓。面对越来越重要的电力信息网络的风险评估,本文结合当前电力信息系统现状,分析了信息安全评估的方法,总结了风险评估技术。

1电力信息网络风险评估技术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电力信息系统已经建立了安全管理体系,并在不断地完善,将原先信息网络和实施控制体系相互分离开来。然而,我国电力信息网络的安全存在着许多缺陷,包括缺乏网络防火墙、数据备份问题、缺少长远的规划等,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还需要更进一步地完善建设。

1.1电力信息网络的风险评估技术的运用

电力企业信息化硬件设备足够,网络建设成功完成。信息化在电力生产、电力调度、输变电、配网自动化等方面广泛使用。在网络硬件上采用多种技术,如千兆骨干网等;在软件上运用电网自动化体系调度和相关技术系统,并有效运用营销系统、配网自动化等系统。现在的电力信息网络在安全生产、节能降耗、降低成本、缩短工期、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发挥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信息化治理机制逐步改善,在电力生产、建设、经营、治理、科研、设计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利用。

1.2电力信息网络的风险评估技术有待改进的地方

1.2.1增加安全防范

计算机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带动计算机信息安全策略和技术的发展。建立完善的、有指导意义的电力系统计算机及信息网络系统,才能保证体系的安全运行。

1.2.2建立计算机信息安全体系

计算机运用在电力系统的生产、经营、治理等方面,但是安全策略、安全技术以及安全措施的投资力度不足。

1.2.3防范黑客攻击

建立广域网之后,计算机网络化使之前孤立的局域网面临巨大的外部安全攻击。现在不仅仅要防止意外破坏和内部职员的安全控制,还要能防止互联网上的安全攻击。

1.2.4保护数据信息

以明文形式存储的信息存在泄漏的可能,要防止存储介质的泄露,以及黑客可以绕过操纵系统、数据库治理系统的控制而得到信息,要注意系统后门和来自软硬件系统制造商的风险。

1.2.5完善数据备份措施

不能只用一台工作站备份数据,要有完善的数据备份设备、数据备份策略和数据备份的管理制度,并且对数据备份的介质妥善保管。

2面对的风险、解决措施和风险控制

2.1风险

2.1.1操作系统安全风险

系统安全管理保证了操作系统的安全性,但是当前许多服务器都存在信息安全隐患。

2.1.2数据库安全风险

数据库是全部业务应用、决策支持、行政办公和外部信息系统的信息管理核心,相关的生产数据都要得到保护。统一的数据备份和恢复,以及可用性高的保障机制,安全管理数据库等可以提升安全管理的级别,规避风险。目前,电力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级别还算高,但是还有安全漏洞。应用系统软件在数据的安全管理也有安全漏洞,要综合评估数据库和应用的安全性。

2.1.3Web系统安全风险

要访问电力系统企业内部资源,WebServer是其中的通道,但其服务器越来越复杂,安全漏洞也越来越多。

2.1.4桌面应用系统的安全风险

桌面应用系统是优化整个应用系统的重要部分,是访问系统资源和管理系统资源的入口,因此对于系统风险的防范尤为重要。桌面应用系统的管理和使用不当,就会产生安全风险。

2.1.5病毒危害

电力信息系统中办公自动化,作为核心的电子邮件传送是传播计算机病毒的媒介,防病毒软件的安装还不够。此外,新病毒越来越多,威胁性也越来越大。病毒感染方式的改变,要求防毒工作要从整体安全考虑,思考如何网络防毒。

2.1.6黑客入侵

黑客入侵一般是来源于内部,入侵者通过网络探测、扫描网络及操作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用相应的攻击程序攻击,使得服务器超负荷工作,最后系统瘫痪。当然还有来自于外部的,如入侵者通过网络监听、用户渗透、系统渗透、拒绝服务、木马等得到用户的用户名以及口令登录后偷取内部网的重要信息,令系统终止服务。出于以上原因,要防止信息外泄就要对外部和内部网络隔离,过滤外网的服务请求,只接收正常通信的数据。

2.2解决措施

2.2.1做好经管工作

在人员管理方面,首先需要加强安全教育工作,保证网络管理者和安全管理者相对稳定,这样能够尽可能地避免网络机密泄露,在人员调离工作岗位时,也尤其需要注意进行保密工作。对于一些具有风险的操作,包括对网络装备、服务器、存储设备的操作,需要相关手续才能进行,应包括签字和监督,杜绝修改错误、非法修改、机密泄露等情况的发生。在密码管理方面,尤其需要妥善保管,不能够使用默认密码、原始密码,甚至不设立密码,每次登陆均需要重新输入,保障网络的安全,并且密码的设置不能过于简单,需要时常更换,尤其是在人员岗位变动的时候。数据的管理方面,需要及时进行备份工作,备份介质的保管需要稳妥。

2.2.2确定风险评估范围和策略

对安全系统进行有效评估,需要对该体系进行详细分析,包括电力网络拓扑结构、带宽、硬件、Internet的接口、业务系统的配置防火墙的策略配置等多个方面,最终得出相关的风险分析报告,制作改进建议书。要评估主机和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系统软件、应用系统及服务、现有的安全技术措施以及安全管理措施。还有要制定资产评估,其中有物理资产、信息资产、软件资产、人员资产和服务。

2.3风险控制

对于电力信息网络的风险控制可以通过多个方面来进行,不仅需要技术完备,管理机制的健全也是非常重要的。

2.3.1技术手段

技术手段是把威胁降低到最低危害程度的第一道保障,可以对关键数据定期或实时容灾备份,使用信息加密技术和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

2.3.2管理机制

对于电力系统信息安全风险控制而言不可缺少管理机制,安全管理机制应包括安全技术和设备的管理、安全管理制度、部门与人员的组织规则等。管理的制度化影响着系统的安全。为了组织建立科学、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基础,应该建立安全评价,实现组织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降低安全风险,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划分好部门安全职责,并且合理安排人员的工作。

3结束语

电力系统的生产运作要用到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所以信息安全管理要进行信息网络的风险评估,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虽然现在电力信息网络风险评估强度很高,但是还需要改进。面对越来越重要的电力信息网络风险评估,要解决的问题是保证电力系统信息安全,重点解决网络风险的问题和评估,解决操作系统安全风险、数据库安全风险、Web系统安全风险、桌面应用系统的安全风险、病毒危害风险以及黑客入侵风险,做好经管工作和风险控制等。

参考文献:

[1]李梅.电力信息网络的风险评估技术研究[D].保定:华北电力大学,2008.

[2]彭著熙.电力信息网络的风险评估技术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22):230-231.

篇6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 A

1 配电网安全管理的目标描述

1.1管理的理念或策略

近年来,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号召要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新格局,建立长效机制。那么,何谓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指企业通过安全生产的制度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企业安全文化的培育等措施,强化安全管理,使企业在一个时期或更长时期内,少发生或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有效地遏制重大事故的发生,使企业安全生产的态势处于可控状态。建立健全企业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是抓好安全生产,实现“全面负责”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必须在多方面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配电网工程是指供电公司投资的10kV及以下线路和设备新建或者改造的工程项目。10kV配电网在整个电网中十分重要,是电网的基础。配电网工程建设能够完善10kV电网结构,使配网结构更趋合理,从而提高供电可靠性,提高配网安全运行水平。而安全生产是电力建设永恒不变的主题。电力建设安全文明施工水映了施工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项目管理单位应充分发挥核心作用,建立起安委会领导下的以行政管理体系为核心、以技术保障管理体系为主体、以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为重点、以思想保障体系基础、以群众监督体系为保证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安全管理目的,强化安全管理,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科学长效的安全管理激励机制、监督检查机制;以人为本,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为员工建立安全、环保、健康的工作环境;全面推广安全设施标准化,全面实施精品工程,以精品工程促进安全文明施工,以安全文明施工保证精品工程。

1.2 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历年来的配电网工程安全管理更加重视施工期间的安全管理,而忽视了配网工程前期设计和招投标以及投运使用阶段的安全管理。我们要对配网工程全过程实施安全管理,有效降低配网工程伤亡事故率。加大配网物前期设计和招投标阶段安全管理,做到安全施工、文明施工,同时对配网投运使用阶段进行安全管理。

管理目标:紧紧围绕实现“三个不发生”(不发生人身七级及以上轻伤事件,不发生恶性误操作事件,不发生倒杆断线事件。)的安全目标,动员各级工程管理和工程建设人员,营造良好的基建安全氛围,明确落实安全责任,巩固安全工作基础,有效控制安全风险,防范各类安全事故,确保配网工程顺利实施,有效发挥配网工程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3 管理的指标体系及目标值(指标体系是指专业管理的过程控制指标)。

建立供电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领导下的以行政管理体系为核心、以技术保障管理体系为主体、以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为重点、以思想保障体系基础、以群众监督体系为保证的安全管理体系。企业的安全生产是这几个体系共同努力完成的,不论哪个体系在系统运作过程中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转,因此都要不断地给予完善。

2 配电网安全管理的主要做法

2.1 配网工程设计阶段安全管理

配网工程物设计阶段首先是配网工程地点、路径的选择,要符合城市规划小区规划的要求,要确定配网工程的新建和改造的立项需要以及概算投资额度是否合理充分。

2.2 配网工程选址路径安全管理

1)建设地点的选择是重要的前期工作,这不仅涉及到工程建设条件、生态环境、安全管理等重要问题,受当地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制约,而且还直接影响到项目投资、建设速度和施工条件,以及该配网工程未来的运维。建设地点和路径的选择要尽量节约土地成本,要选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对配网工程安全管理措施能到位。配网工程路径规划合理,能较好地融入当地的城区规划。配网工程的规划和立项和投资概算安全管理任何配网工程都是为它的使用需求而设计建造的。配网工程的使用需求必须充分酝酿准备,配网工程电气设计、土建设计是否相互衔接;配网工程的投资概算是否合理。

2) 具体到设计环节,图纸上的差之毫厘,实际中就可能谬之千里, 要经常组织设计人员学习《安规》、《强制性条文》、《设计原则及方案》等规章制度,时刻绷紧安全弦,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设计出规范的工程。

安全技能在设计中运用的重要性。一个接线端子的连接错误、一个设备参数的描述模糊、一个绝缘配合的计算失误……,这些在图纸上貌似很细小的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工程投产后很严重的事故。可以通过设计的改进和设备的选型,有效防止了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安全技能工作的进步添砖加瓦。

2.3配网工程招投标阶段安全管理

配网工程在设计图审完成,可以组织施工发包招标。 配网工程招投标阶段的安全管理要重在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外包工程施工队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因此严格把好资质审查关尤为重要。要重视对施工单位资质的审查,严防不符合该配网工程资质要求的施工单位竞标甚至中标,这样容易导致施工过程出现安全隐患甚至安全事故。

2)要重视对施工单位资金能力的考察了解,否则施工单位无资金实力必然转包,造成工程停工甚至“烂尾”工程。

3)要格外重视对施工单位技术力量、人员配备情况、施工机械和和安全工器具是否配备到位,是否合格。严防施工单位拟派不懂施工技术的管理人员负责该工程,如果这样势必造成质量不合格的配网工程。

2.4 配网工程施工阶段安全管理

配网工程施工现场各种不安定因素随时都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严重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施工企业务必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水平,安全生产、安全工作可以给企业带来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国家和集体财产免遭损失,职工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同时施工现场派驻的监理公司要对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实施监管,对其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要及时书面要求整改到位。

1)监督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公司对各单位领导层、管理层、执行层的安全责任落实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督查。重点监督领导层抽查各施工单位作业情况、重要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监督管理层组织作业前现场勘察、工作票的签发、安全技术交底等责任落实情况。监督执行层倒闸操作、安全措施布置、现场安全监护等责任落实情况。

2)强化工程计划刚性监督管理。公司通过“作业计划管理系统”全面掌控各种作业计划,各基层单位采取“月计划、周协调、日控制”措施,控制了无计划作业,有效防范了计划遗漏、重复停电和作业计划不均衡情况的发生。

3)强化现场安全监督管理。公司采取现场拍照、摄像、填写记录薄或在工作票上背书等方式加强到岗到位人员的管理、检查和考核,到岗到位同时检查下级单位到岗到位执行情况。针对农网地域广、作业面多、管理人员相对不足的情况,公司加强了监理人员的配备管理,使监理能够充分发挥现场安全监督作用。

4)强化配电网运行方式监督管理。调度根据本地区10千伏线路的负荷状况,结合作业计划,及时调整负荷分配,确保不出现线路过载现象,并留有充足的线路承载裕度。

5)强化入网作业队伍的施工安全监督管理。设备运行单位主管生产领导亲自带领管理人员、生产骨干组织施工单位对邻近带电体作业、高空作业、交叉跨越作业等重大、复杂、危险作业进行现场勘察,认真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作业前认真检查入网作业队伍使用的安全工器具,保证人身安全。

2.5 保证流程正常运行的专业管理的绩效考核与控制。

2.5.1 学习贯彻配电网建设施工管理规定,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各县级供电公司组织配电网管理、运行、检修、施工等一线人员认真组织学习国家行业的设计规范、规章制度,同时将一系列管理制度要求落实到配电网日常运行、检修、施工中,提高配电网运行管理水平,切实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2.5.2 加强配网运行管理,保证配网安全可靠。

1)配网停送电管理规范化。各县级供电公司要提高前期现场勘查质量,切实了解每项配网工程的工作量和所需时间,紧抓每月停电计划,督促施工单位提高业务水平缩短停电时间,杜绝发生延期送电现象,以供电可靠性为基准,进一步规范配网工作流程,同时做好“OMS”、“95598”信息以及“供电可靠性系统”的闭环工作。

2)配网状态检修规范化。按照省级电力公司的文件要求,积极开展配电网状态检修工作。根据配网设备的重要性、用户供电可靠性的不同要求,加强设备的运行、维护,分别制定特别重要设备、重要设备、一般设备的状态检修策略。

3)配电MIS管理应用规范化。各县级供电公司每月组织配电MIS的核查工作,包括接线方式、设备台账、变更及时性情况,在保证“台账完整率”和“台账录入及时率”100%的同时紧抓配电MIS系统“业务应用模块”的使用,及时录入本单位工作计划并与相关运行工作关联,保证“线路巡视”、“两票”、“缺陷上报与消缺”、“设备测温”、“负荷测量”等工作“有据可依,有史可查”,进一步规范配网方面的工作流程。

4)设备测量记录规范化。各县级供电公司要组织检查配电设备红外测温、配电变压器负荷实测开展周期性情况、实测数据真实性情况、以及配电变压器可开放容量维护及时性、准确性情况。

3、配电网安全全过程管理的评估与改进

3.1 评估方法

1) 检查配网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明确,运行、检修、施工等相关专业工作界面、 业务工作流程是否清晰。

2)检查配网消缺抢修等相关管理制度是否完善,配网消缺工作是否纳入生产计划管理, 临时性工作是否履行规定的审批手。

3) 检查工作票“三种人” 以及外协施工单位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是否正常, 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是否符合要求。

4) 检查与外协施工单位是否签订安全协议,是否存在以包代管现象;外协施工单位安全管理是否规范, 现场作业安全管理是否符合全工作规程要求。

5)检查作业现场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是否按照要求到岗到位,工作前是否组织现场勘查, 停电、 验电、 挂地线等安全措施是否完善, 是否严格执行“两票” 和“事故应急抢修单” 等制度。

6)检查抢修消缺工作现场是否有防暑降温措施, 是否配备应急救药箱, 抢修施工车辆出行前是否进行安全检查。

篇7

关键词:电力;信息化;安全问题

中图分类号:[TM622]文献标识码:A

一、电力系统信息安全概念和保护现状

电力系统信息安全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和对社会可靠供电的保障,是一项涉及电网调度自动化、继电保护及安全装置、厂、站自动化、配电网自动化、电力负荷控制、电力市场交易、电力营销、信息网络系统等有关生产、经营和管理方面的多领域、复杂的大型系统工程。结合电力工业特点,电力工业信息网络系统和电力运行实时控制系统,分析电力系统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电力系统信息没有建立安全体系,只是购买了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有的网络连防火墙也没有,没有对网络安全做统一长远的归划。网络中有许多的安全隐患。因此急需建立同电力行业特点相适应的计算机信息安全体系。

二、目前电力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电力企业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信息化机构建设尚需进一步健全

信息部门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信息部门在电力公司没有专门机构配置,没有规范的建制和岗位,这种状况势必不能适应信息化对人才、机构的要求。

(二) 企业管理革新滞后于信息化发展进程

相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电力企业管理革新处于落后状况,最终导致了信息系统未能发挥预期的、应有的作用。

(三)网络信息安全管理需要成为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在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信息安全管理仍然处于从属地位,需要进行不断努力,使之成为企业安全文化的中坚力量。

(四)网络信息安全风险的存在

电力企业网络信息安全与一般企业网络信息同样具备多方面的安全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网络结构不合理

2、来自互联网的风险

3、来自企业内部的风险

4 、病毒的侵害

5 、管理人员素质风险

6、 系统的安全风险

三、电力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安全意识淡薄是网络信息安全的瓶颈

技术人员往往对网络信息的安全性无暇顾及,安全意识相当淡薄。电力企业注重的是网络效应,对安全领域的投入和管理远远不能满足安全防范的要求,网络信息安全处于被动的封堵漏涮状态。

(二) 运行管理机制的缺陷和不足制约了安全防范的力度

从目前的运行管理机制来看,有以下几方面的缺陷和不足:

1、 网络安全管理方面人才匮乏

2、 安全措施不到位

3、缺乏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四、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内容

(一) 风险管理

识别企业的信息资产,评估威胁这些资产的风险,评估假定这些风险成为现实时企业所承受的灾难和损失。通过降低风险、避免风险、转嫁风险、接受风险等多种风险管理方式,来协助管理部门制定企业信息安全策略。

(二)安全策略

信息安全策略是企业安全的最高方针,由高级管理部门支持,必须形成书面文档,广泛到企业所有员工手中。

(三)安全教育

信息安全意识和相关技能的教育是企业安全管理中重要的内容,其实施力度将直接关系到企业安全策略被理解的程度和被执行的效果。为了保证信息安全的成功和有效,高级管理部门应当对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用户、技术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所有的企业人员必须了解并严格执行企业信息安全策略。

五、 加强电力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建议

(一)重视安全规划

企业网络安全规划的目的就是要对网络的安全问题有一个全面的思考,要以系统的观点去考虑安全问题。要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必须建立起一套系统全面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二)合理划分安全域

电力企业是完全实行物理隔离的企业网络,在内网上仍然要合理划分安全域。要根据整体的安全规划和信息安全密级,从逻辑上划分核心重点防范区域、一般防范区域和开放区域。重点防范的区域是网络安全的核心。

(三) 加强安全管理。重视制度建设

1、加强日志管理与安全审计

2、建立内网的统一认证系统

3、建立病毒防护体系

4、重视网络管理制度建设

严格的管理制度,是保证企业信息网络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1)领导应当高度重视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2)加强基础设施和运行环境的管理建设。

(3)建立必要的安全管理制度。

(4)坚持安全管理原则、多人负责原则。

(5)定期督导检查制度。

(四)加强企业员工和网络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教育

对于网络信息安全,企业员工和网络管理人员的素质非常重要。

1、在安全教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有一定的层次性。

(1)对主管信息安全工作的高级负责人或各级管理人员,重点掌握企业信息安全的整体策略及目标、信息安全体系的构成、安全管理部门的建立和管理制度的制订等。

(2)对负责信息安全运行管理及维护的技术人员,重点是充分理解信息安全管理策略、安全评估基本方法、安全操作和维护技术运用等。

2、对于特定人员的安全培训

对于关键岗位和特殊岗位的人员,通过送往专业机构学习和培训,使其获得特定的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六、总 论

电力网络安全是一个系统的,全局的管理问题,网络上的任何一个漏洞,都会导致全网的安全问题,我们应该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方法,分析网络的安全及具体措施。安全措施主要包括:行政法律手段、各种管理制度以及专业措施。解决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技术是安全的主体,管理是安全的灵魂。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建立安全长效机制才能有效的解决电力系统网络安全问题,只有将有效的安全管理实践自始至终贯彻落实于信息安全当中,网络安全的长期性和稳定性才能有所保证。在企业中建立安全文化,并将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贯彻到整个企业文化体系中才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 周冰.电力信息化切入核心[J].《信息系统工程》,2003年.

篇8

(1)内网网络结构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的供电企业内网网络结构不够健全,未能达成建立在供电企业内部网络信息化的理想状态。中部市、县级供电公司因为条件有限,信息安全工作相对投入较少,安全隐患较大,各种安全保障措施较为薄弱,未能建立一个健全的内网网络系统。但随着各类信息系统不断上线投运,财务、营销、生产各专业都有相关的信息系统投入应用,相对薄弱的网络系统必将成为整个信息管理模式的最短板。

(2)存在于网络信息化机构漏洞较多。

目前在我国供电企业中,网络信息化管理并未建立一个完整系统的体系,供电网络的各类系统对于关键流程流转、数据存储等都非常的重要,不能出现丝毫的问题,但是所承载网络平台的可靠性却不高,安全管理漏洞也较多,使得信息管理发展极不平衡。信息化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未能有专门的部门来负责执行和管理。网络信息安全作为我国供电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现今我国供电企业网络安全管理的现状来看,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造成的关键保密数据外泄是目前最具威胁性的网络安全隐患。各种计算机准入技术,可移动存储介质加密技术的应用,给企业信息网络安全带来了一定的保障。但是目前供电企业信息管理工作不可回避的事实是:操作系统正版化程度严重不足。随着在企业内被广泛使用的XP操作系统停止更新,针对操作系统的攻击将变得更加频繁。一旦有计算机网络病毒的出现,就会对企业内部计算机进行大规模的传播,给目前相对公开化的网络一个有机可乘的机会,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恶意破坏,导致计算机系统崩溃。不法分力趁机窃取国家供电企业的相关文件,篡改供电系统相关数据,对国家供电系统进行毁灭性的攻击,甚至致使整个供电系统出现大面积瘫痪。

(3)职工安全防范意识不够。

想要保证我国网络信息的安全,就必须要提高供电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目前国内供电企业职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强,水平参差不齐,多数为年轻职员,实际操作的能力较低,缺少应对突发事件应对措施知识的积累。且多数老龄职工难以对网络信息完全掌握,跟不上信息化更新状态,与新型网络技术相脱轨。

2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在供电企业中的应用

造成供电企业的信息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国家供电企业本身设备上的信息安全威胁,另一方面就是外界网络恶意的攻击其中以外界攻击的方式存在的较多。现阶段我国供电企业的相关部门都在使用计算机对网络安全进行监督和管理,难以保证所有计算机完全处在安全状态。一般情况下某台计算机泄露重要文件或者遭到黑客的恶意攻击都是很难察觉的,这就需要加强我国供电企业进行安全的管理,建立病毒防护体系,及时更新网络防病毒软件,针对性地引进远程协助设备,提高警报设备的水平。供电企业的信息系统一个较为庞大且繁杂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存在信息安全风险也是必然的。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最大程度地降低存在的风险,对经历的风险进行剖析,制定针对性的风险评估政策,确立供电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是以制定针对性风险评估政策为前提的,根据信息安全工作的紧迫需求做好全面的风险评估至关重要。“掌握核心技术”不只是一句简单的广告词语,还是国家和各个企业都应该一直贯彻落实的方针政策。为了避免外界对我国供电企业信息技术的操控,国家相关部门就必须实行自主研发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有效地运用高科技网络技术促使安全策略、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的相结合,大力开发信息网络,促进科技管理水平的快速提高,以保证我国供电信息管理的安全。

3结语

篇9

(一)保障电力安全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根本途径

毋庸置疑,保证电力资源的生产安全是电力行业发展的根本问题与重中之重,确保电力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能够安全稳定运行,不仅能够提升与优化电力系统的性能,还能使得电力行业的发展符合当前“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潮流。因此,在我国企业的电力生产流程中,应始终将安全问题放在生产活动的第一位,建立应对电力安全事故的各项预案,在最大限度上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企业领导者与相关的安全生产责任人应当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对企业电力系统的生产安全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有效的监督,加大对相关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力度,提升企业上下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确保生产安全的各项相关措施与制度能够有效地落实到生产运行的每一个环节,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升整个电力系统的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1]。

(二)保障电力安全是企业满足社会需要的重要基础

在我国各城市与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工业与农业的生产活动从根本上离不开电力系统的使用,这就意味着电力设备的建设与应用始终是确保基础设施建设得以进行的重要前提与关键问题。随着电力设备在社会生产各领域应用范围与比例的不断加大,电力系统不仅确保工业与农业的生产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保证公共交通运输系统能够正常运作,更使得金融市场秩序得到有效的维持。综上可见,电力系统与设备跨行业应用的实例不胜枚举,这意味着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与效率直接影响着社会运作的效率与社会经济效益的实现,因此,避免电力设备过度损耗,杜绝电力生产安全事故,改善当前我国电力环境是电力行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也是满足社会各行业基本用电需求的重要基础和先决条件[2]。

二、企业在管控电力生产安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上下对电力生产安全的认识程度不深

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刺激着企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也刺激着企业不断扩大生产活动的规模,将追逐经济效益列为企业发展的主要目标。重视经济效益无可厚非,但企业对电力生产安全的忽视也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小则造成电力设备的严重损耗,降低企业生产效率,大则引发生产安全事故,威胁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与整个企业的财产安全。企业的生产安全责任人与相关工作人员对生产安全的认识不深、意识薄弱,领导团队将短期的经济效益放在企业生产的首要位置,忽视了对生产安全的控制与管理,工作人员在具体的操作环节中无视生产安全规程、违规操作,最终导致了不可挽救的严重后果[3]。究其原因,企业上下电力生产安全意识的淡薄造成企业片面追求生产效益,忽视了对生产操作环节应有的安全管理与监控。

(二)企业没有建立完善标准的电力生产安全监管体系

众所周知,电力企业的生产活动往往包括着诸多复杂的工序与环节,生产程序的冗杂意味着管理者不易进行统一的指挥调度与监控,追究生产安全的责任时面临千头万绪,难以落实。此外,虽然现阶段部分企业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技术与制度层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企业领导者仍旧未将整个生产环节纳入到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中,未形成科学、标准、正规的安全生产监督与管理控制系统,没有建立完善系统的制度加以巩固[4]。部分企业的电力生产安全管理体系缺乏工作人员的培训制度、生产安全奖惩制度与责任安全的逐层反馈制度,使得生产安全管理沦为一个空架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电力生产安全监督效率低、效果差的尴尬局面。

(三)技术层面的落后制约了电力生产安全的监督管理

在企业电力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企业上下的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影响了电力生产运作的环境与氛围,而具体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则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电力生产安全监管体系的整体水平。先进的生产安全技术是企业电力生产安全系统的“软件”,完备的电力生产设备是这一系统的“硬件”,两方面的缺失都牵制了生产安全管理的有效运行。企业电力生产安全管理方面的技术落后,设备老旧,不仅限制了各项生产安全保障措施的实际落实工作,更造成企业无法同当前电力系统自动化与科学化的大环境相适应,还未开始激烈的市场竞争便输在了起跑线上。

三、电力生产安全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电力系统的结构

电力设备会随着电力生产运行的全面发展而得到广泛的应用,电力生产安全技术的更新也面临着广阔的前景与全新的挑战。为确保电力生产运行能够快速高效的发展,企业应当不断加大安全管理技术水平上的投入力度,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在该领域的各项成果优化电力生产每一个环节与操作步骤的运行,通过充足的资金支持来推进电力系统结构上的改进与完善,从而提高企业电力系统与设备的整体水平。在未来的发展阶段,企业将不断引进先进的电力安全生产设备与装备,以高效的电力生产安全技术为依托,从技术水平层面有效减少电力系统的运行损耗,提高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与生产效率,从根本上改变电力生产安全事故频发的现状[5]。

(二)完善继电保护技术,加强安全管理与技术监督

在电力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中,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对整个电力系统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这就要求企业重视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将继电保护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纳入到企业电力生产安全管理的体系中。企业应当建立相关的监督管理制度与机制,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定期的检测与试验,确保设备能够在电力设备产生故障时及时启动,最大程度上减轻安全事故的危害与后果[6]。此外,人作为电力设备的终极使用者与直接操作者,其操作水平的高低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性与稳定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提高继电保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迫在眉睫。

(三)推广远程监督技术,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的技术水平

为全面提高电力安全生产的技术水平,企业可适当在电力生产的过程中引入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将电力生产安全的管理同通信工程、无线视频等领域的技术成果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远程视频监控技术提升电力生产安全管理的范围与效率[7]。企业的电力生产安全负责人通过远程监控系统管理电力生产的各个环节,不仅大幅度提升了生产线上各流程的工作质量与效率,还有利于管理者及时发现电力生产中的问题,在电力生产发生安全事故的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风险、挽回损失。

四、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系统化;运维管理;运维一体化

作者简介:高振国(1979-),男,山东潍坊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潍坊供电公司,工程师;吴杰(1975-),女,山东淄博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潍坊供电公司,高级工程师。(山东 潍坊 261041)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6-0169-03

一、“智能变电站运维系统化管理”实施背景

集技术先进、智能控制、过程监测、低碳环保、资源节约等特点于一身的智能变电站,经过研究探索、运行实践和改进提高,各项技术已在不断完善中逐渐趋于成熟。为切实掌控好、运维好智能变电站,做好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工作,开展了关于智能变电站运维系统工作的系统化管理创新实践。具体实施背景主要依据以下三个方面的需要:

1.确保智能设备安全运行的需要

与常规变电站相比,智能变电站的最大特点是:一次设备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设备对象模型化。增加了不少智能装置,如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智能终端、光纤传输设备、局部放电在线检测装置、SF6气体在线检测装置等,特别是合并单元、智能终端和光纤传输设备等二次设备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准确判断事故并及时跳闸、信息全面同步传递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确保其安全运行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今面临的新课题。

对于变电运维值班人员来说,智能设备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熟练掌控设备、掌握运行维护规律对他们来讲难度较大。智能设备实际运行时间短,没有长时间的良好运行业绩和运行经验,在变电站的气象、环境情况下是否能够可靠运行,也面临严峻的考验,需要强化专业化和制度化管理。确保智能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可以按照PDCA(全面质量管理程序)的模式来创新、改进并完善其管理方法,做到人员熟悉设备、环境适应设备,避免因人员、环境或设备原因影响电网安全运行。

2.开展“运维一体化”业务的需要

实施运维一体化是“大检修”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潍坊供电公司率先实践“变电运维一体化”新模式,在常规站实现了日常巡视和部分设备维护工作的融合,探索编制了《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指导书》,目前已开展红外检测、变压器铁芯电流测试、PT一次熔丝更换、图像监控系统维护维修等维护性工作,运维一体化业务普及到智能变电站也已指日可待。

3.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需要

国家电网公司确定2011~2015年为坚强智能电网的全面建设阶段,各项技术标准和规范将进一步完善。变电站作为电力网络的节点,担负着变换电压等级、汇集电流、分配电能等功能,其智能化运行是实现智能电网的基础环节之一。因智能变电站设备具有信息数字化、通讯网络化、功能集成化、结构紧凑化、状态可视化等特征,符合设备大规模大批量扩展、升级、改造的工业化应用要求,符合世界信息、电子等科学技术发展趋势,适应高压、特高压电网发展的需要,智能变电站技术已成为变电站建设的主流技术。根据国家电网相关规划,2011年以后所有新建变电站全面按照智能变电站技术标准建设,智能变电站将迎来爆发式增长。自山东首座新建220kV智能变电站——怡明站2011年落户潍坊,到目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潍坊供电公司已有在运智能变电站6座。2013年度还将投运1座,已开工建设计划2014年投运的有5座,2014年规划建设的有6座。智能变电站的陆续投运对传统运维管理方式提出了挑战,迫切要求创新实施符合公司实际、适应智能站需求的新型运维管理系统。

基于以上三个方面的需要,同时考虑到电网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要求,积极探索研究标准化、规范化的智能变电站运维模式,提出实施“智能变电站运维系统化管理”创新实践。通过开展管理创新,认真研究智能变电站的运维管理模式,借鉴传统变电站的运维经验,形成了完备的智能变电站运维管理体系,为日后智能变电站的大规模建设、推广并成功运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智能变电站运维系统化管理”内涵

智能变电站运维系统化管理体系涵盖了智能变电站建设期、设备调试期、工程验收期和投运后日常运行维护、设备检修期间的全过程管理。其创新思路主要是将专业管理系统化、规范化,横向抓过程控制,即从源头抓起,做好全过程的动态管理,确保结果良好;纵向抓关键因素,即控制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完成工作任务目标。控制客观因素是指建立完备的规章制度、管理规范,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依;控制主观因素是指培训到位、流程执行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监督到位,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

其创新内容主要是通过研究智能化设备与传统设备的不同,对《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要求的六个方面的工作进行系统规范管理,突出“全、严、细、新、实、优”六字管理新方法,增补、完善有关的管理制度、运行规程、验收细则及作业指导书等,形成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的系列规范规定,实现“工作前制度全、要求严,工作中措施细、方法新,工作后成果实、目标优”管理目标。同时倡导员工不拘形式、随时随地学习,践行“五学”(自学、互学、助学、导学、促学)培训模式,提高员工专业操作技能和综合业务素质;推行5W1H工作分析法(六何分析法),全面保障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三、“智能变电站运维系统化管理”主要做法

智能变电站运维系统化管理主要是针对两个难题提出:一是变电运维人员对智能变电站的掌控能力普遍较弱;二是短期内按国家电网公司要求实现变电运行与维护专业的高度融合难度较大。立足目前变电运维人员年龄偏大、学历较低的现状,为从根本上解决上述两个难题,必须有系统的、高效的、员工可接受的管理方法。智能变电站运维系统化管理基本思路是:遵循系统化原则,按照PDCA过程控制,采取5W1H工作方法,依标准、照规范、划阶段、分层次推行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工作。其主要做法是:从资料管理、设备验收、安全管理、运维管理、设备管理和培训工作六个方面展开系统规范管理,借鉴现有常规站的成熟、完备的管理办法,增补完善区别于常规站的系列智能站运维管理办法。

1.查计划、盯开工保障资料先行

(1)细分计划,做到心中有数。不仅管理人员、运维班班长、技术员通晓年度建设工程、生产工程计划,所有变电运维人员都要熟悉各自管辖范围内的新(改、扩)建工程计划,并根据年度计划细分为月度计划,同时指定责任人、明确工作重点,并设计制定计划横道图,将工程规模、时间进度等清晰明确表示在横道图上。运维人员定期根据实际情况对工程进展、存在问题等情况进行说明,使每位运维人员对管辖内的变电站建设情况都了如指掌。

(2)熟悉图纸,做到心中有底。运维人员在工程前期要熟悉图纸、设备说明书等资料,并积极与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厂家人员沟通交流。一是全面学习新的设计规范、要求,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二是充分掌握设计思路,熟悉全站设备规划和配置,了解智能变电站工作原理和设备性能,为后期工作打好基础。这样就从源头上改变了运维人员仅在工程后期参与验收的现状,杜绝了后期发现问题已很难整改的弊端。三是变电运维人员在全程参与中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利于日后的运维管理。

2.早参与、多接触做好调试和验收

(1)规范顺控操作票,缩短编程调试期。总结分析了首座220kV智能变电站——怡明站顺控操作票编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研究了35kV智能变电站——生物站的调试过程,借鉴常规变电站典型操作票编写审核制度,制定了《智能变电站顺控操作票编写规定》,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了《智能变电站顺控典型操作票》。之后经过两个110kV智能变电站顺控操作票的编写、审核、调试实践,对智能站典型票又进行了修改、补充和完善,现已公布实施。

目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潍坊供电公司第三个220kV智能变电站云湖站的设备联调工作已经结束,运维人员依照《智能变电站顺控典型操作票》规范和要求编写云湖站的顺控票,以前需要15天左右完成的工作,这次只用了不到5天的时间就全部完成。经审核,差错率(差错率={出错操作项目/总操作项目}×100%)低于2%。这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工程顺利推进、按时送电争取了有利时间。

(2)严控五防闭锁,把好防误操作关。借鉴顺控典型操作票模式,深入研究探索智能站间隔层防止误操作功能及其具体实现形式,针对不同电压等级、不同接线方式,修订完善了各个电压等级(220kV、110kV、35kV、10kV)变压器、进出线、母联、PT、电容器等不同间隔的典型五防闭锁逻辑。这些典型逻辑经汇集成册,现已成为变电运维人员验收五防闭锁功能的法宝,公司设计部门也已将它作为参考资料。

(3)细化验收卡,确保验收无死角。为保证设备验收到位、整改到位,实现“零缺陷”移交,参考常规站验收管理办法,创新编写了设备标准验收卡,根据不同的设备类型形成不同的模板,特别是针对智能站新增设备,列出验收标准及详细要求。已完善智能变电站内17类主要设备及附属设施的标准验收卡。通过推广使用标准验收卡,有效避免了漏验、少验、不验等验收形式,杜绝了把关不严、质量不高、走过场等浮夸验收现象,将验收工作落实到每一台设备、每一个环节,取得了良好的实用效果。

同时重视验收环节中的沟通交流,及时召开验收沟通会,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汇报、及时反馈、及时整改,做到边验收边整改,及时整改及时验收,提高了验收水平和验收效率。设备设施全部拍照存档,验收卡作为原始资料统一封存保管,做到验收流程的闭环管理,通过过程无死角确保结果零缺陷。

3.定制度、遵规程确保全面安全

安全生产是供电企业第一位的工作,任何时候、任何环节都不允许有丝毫马虎、丝毫懈怠。但长周期的安全运行也容易使员工产生松懈、麻痹思想,特别是对于智能变电站,运维经验相对欠缺,为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寻求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和谐统一,使各种危险因素始终处于受控状态,逐步实现本质型、持久型安全目标。

(1)安全第一,制度先行。常规站的安全管理模式大部分是适合智能变电站的,所以重点关注智能站与常规站的不同点,通过增补、完善适合智能站的规章制度来把好制度关,制定了一系列相关规程、制度,如《智能变电站智能设备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智能变电站运维管理办法》、《智能变电站倒闸操作标准措施卡使用及管理规定》、《智能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等,形成掌控智能变电站危险点、定期排查隐患的制度保障,做好风险分析与预控,有效降低了智能变电站运行风险,为智能变电站的安全管理搭建了一个规范化平台。

(2)制度保障,重在执行。回顾发生过的安全事故,大多数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因此把柔性管理纳入到安全管理体系中,以人性化的“人文关怀”推进刚性的“制度管理”,会取得良好效果。创新实施“四步提升安全竞技法”,即:第一步业务培训,第二步安全活动,第三步警示教育,第四步风险辨识。有效提高了员工的自觉安全意识、风险辨识能力、规程执行能力和安全操作能力,实现了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性转变,提高了对智能变电站的安全管控水平。

4.抓运行、强维护推进运维一体

(1)图文并茂抓巡视。《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规定智能变电站设备巡视分为五种,即在对常规站巡视(正常巡视、熄灯巡视、全面巡视、特殊巡视)的基础上增加了远程巡视。根据这一规定,组织编写了《智能变电站远程巡视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对各种智能设备拍照、编辑、汇总,在巡视标准基础上添加图例,形成了图文并茂的《标准化巡视作业指导书》,制定了5种《智能设备远程巡视卡》,实现了智能设备远程巡视的标准化。指导书与巡视卡的有机结合,对巡视中的重点、难点部位用图片的形式加以突出,明确了设备巡视类别、巡视项目、巡视部位和巡视标准。

(2)两卡一书保操作。倒闸操作采用“两卡一书”工作法,即“智能变电站倒闸操作标准措施卡、大型操作票审批卡和倒闸操作流程作业指导书”,实现了“倒闸操作全过程管理”。该工作法深化倒闸操作安全风险分析和危险点预控,从源头上抓安全操作,强化全过程和细节控制,从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上有效防止了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以220kV怡明智能变电站为例,自实施该“两卡一书”后,从2011年10月投运至今完成了该站28079次无差错安全操作。“两卡一书”制度的实行,优化了操作流程、提高了操作效率、缩短了停送电时间,仅220kV线路停电时间就降低了18%,确保了倒闸操作安全、有序、高效。

5.巡硬件、用软件抓好设备管理

(1)通过巡视做好硬件设备管理。目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潍坊供电公司使用的生产管理系统PMS、调度管理系统OMS和可靠性系统,都录入了变电站的设备数据,但智能电子设备不在录入范围。为更好地管控智能电子设备,建立了完整的“智能变电站智能设备清单”,并对各智能设备的技术资料归档保存。另外,《智能变电站标准化巡视作业指导书》详细规定了智能设备的巡视内容,运维人员巡视后立即填写巡视记录,管理人员定期查看巡视记录,确保巡视效果。从台账建立、资料保管、状态巡视、运行记录等各环节管控好硬件设备。

(2)使用软件保证系统设备正常。智能变电站软件系统主要包括在线监测系统和一体化监控系统。运维人员经过前期的培训学习、现场调试,在学习讨论、交流沟通中逐渐熟悉系统,改变智能站建设初期运行人员只会看报警灯、不理解系统数据信息的状况。运维人员在各种形式的巡视过程中,定期检查系统各设备的运行状况,并通过查询系统主机检查数据是否在正常范围、显示数据与实际是否相符、数据或画面刷新是否正常等情况,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可以结合多方面的情况进行初步判断,并及时、明确、详细上报调控部门,有效掌控设备运行状况。

6.多形式、重实效提升培训效果

在培训方面不提倡填鸭式灌输,而是积极营造现场交流模式,不拘形式、随时随地开展信息传递、技术沟通和新知识学习。主要分为自主学习、技术交流和培训提高三个阶段。

一是引导员工养成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采取立体宣传、生动讲解、有奖竞赛、赶学比超等形式,培养员工对新知识、新设备、新技术的兴趣和爱好,体会学习的乐趣,品味学习成果。

二是技术交流在办公室与现场交叉进行,鼓励运维人员利用厂家人员在现场调试的机会,积极与厂家专业人员请教、学习、交流、沟通,掌握全站的系统架构、设备功能、高级应用、一二次设备及监控后台机的操作方法,分清智能变电站与常规站的主要区别,熟悉全站保护装置的跳闸方式与各一、二次设备的连接关系,遥测、遥信信息的传送方式,二次设备(合并单元、智能终端、网络交换机、对时装置等)的工作原理及运维方法等,像熟悉常规站一样熟悉智能站的智能设备和网络架构,切实当好智能变电站的管家。

三是培训提高则由公司层面统筹组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派人员到外地学习培训、竞赛比武、设备联调等,请专家来现场授课,开阔专业视野、拓展知识面、掌握先进技术。利用冬季集中培训、迎峰度夏检修工作较少等时机,抽调设计部门、技术管理部门、安全管理部门专家进行智能变电站专题培训,从设计、施工、维护、检修、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培训,使运维人员不仅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技能水平逐步得到提高。

四、“智能变电站运维系统化管理”实施效果

智能变电站运维系统化管理涵盖了《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Q/GDW750-2012)中规定的关于智能变电站的六个方面的工作,具有在行业内学习借鉴、推广应用的广阔前景。其实施效果非常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运行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过程控制从源头开始,设计、施工、验收、运维及管理过程都得到了良好的控制,真正实现了“零缺陷”移交。新建智能变电站自投运时刻起,就是一个健康的变电站,为其安全运行开启了良好的开端。一系列的智能变电站管理规定、作业指导书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制度保护墙,从规程制度方面奠定智能站的安全运行基础。同时运维人员全过程参与、高标准要求、多形式学习,掌控智能站的实力显著提高,又从人力资源方面保证了智能站的安全运维。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更是持久可观,首先电网可靠性指标提升了0.005%,变电设备故障预防率提高至80%,减少了设备故障对电网和人身安全所产生的危害。其次充分利用远程巡视,相应延长正常巡视周期,从而减少了人工到站巡检次数,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

2.运维人员综合素质大幅提升

智能变电站运维系统化管理实施过程中,倡导多维度培训方式,重视文化引领,并推行5W1H工作法,即工作人员熟悉工作内容(what)、明确责任者(who)、清楚工作岗位(where)、知道工作时间(when)、掌握怎样操作(How)以及理解为何这样做(why)。该工作法有效解决了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潍坊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专业成长成才慢的老大难问题,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三集五大”改革后大量技术骨干调整到其他岗位、一线基层人员业务水平偏弱的状况。变电运维人员在各项工作中的表现非常出色,他们在智能变电站的建设、调试和验收期呈现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前所未有。经过图纸查阅、主动学习、现场交流、技术沟通、设备联调等多种形式的培训,业务综合素质得到大幅提升。

3.积累经验助力智能电网更快发展

智能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是保证智能电网坚强的重要基础,智能变电站运维系统化管理的实施,为智能变电站的运维管理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智能电网安全运行打下了良好基础。

4.准备充足实现运维专业高度融合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潍坊供电公司按照先进的理念,相继推行了运维一体化业务培训,试点开展了部分维护业务,相关规程制度、工作流程等都已开始修订,并积极探讨深度实施细则,为实现国家电网公司确定的近期、中期和晚期目标做好了充足准备。一旦时机和条件成熟,可立即全面展开,逐步推进,最终实现运行与维护业务的高度专业融合。

五、结论

智能变电站运维系统化管理,是顺应电网发展趋势,按照智能变电站运行规律,为保障智能变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在实践中探索出的智能变电站运维管理新模式,在已经投运的智能变电站管理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丁书文,王成.智能化变电站的主要关键技术问题研究[J].供用电,2012,(3).

[2]马向林.对智能化变电站的认识[J].网友世界,2012,(24).

[3]郭荣荣.智能化变电站方面的若干问题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