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

时间:2023-12-25 17:43: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和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和意义

篇1

[关键词]顾客关系管理;顾客忠诚;顾客流失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9-0053-01

1 实施“顾客关系管理”战略的必要性

“顾客关系管理”战略是指企业从战略的高度,把营销活动看成是一个与顾客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其核心是建立和发展与顾客长期、良好的关系。“顾客关系管理”战略是企业营销战略体系中的核心战略,是企业提高竞争能力、区别于其他企业的一种竞争手段。企业为什么要实施“顾客关系管理”战略呢?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1.1 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把“顾客关系管理”战略放在首位

企业经销的是商品,但输出的是服务,属于服务型企业。这种性质决定了企业的竞争优势除了来自品牌形象、经营规模、服务内容和方式等方面外,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是其顾客群体的规模和忠诚度。现代企业市场竞争的核心就是争夺顾客。在某一特定的区域市场上,在市场购买力一定的情况下,谁拥有的忠诚顾客多,谁在竞争中就处于优势地位。

1.2 市场竞争状况要求企业必须培养忠诚顾客

目前,在我国的市场上,消费者需求向着差异化、个性化方向发展,这种变化趋向客观上要求企业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顾客的忠诚度取决于顾客满意,而顾客满意又取决于顾客需求的满足程度。顾客需求的变化要求企业必须了解顾客需求,满足顾客需求,使顾客满意,进而培养顾客忠诚度。

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企业的差异化优势正在被同质化取代,产品品种结构、服务项目和方式、促销手段等同质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种趋势导致顾客分流现象突出,忠诚顾客减少。

2004年12月11日, 随着我国市场的全面开放, 外国巨头凭借资金、 品牌管理、 采购等方面的优势, 特别是战略管理上的优势, 冲击着中国的市场。面对外资企业咄咄逼人的态势, 对于在战略管理上欠缺的我国企业来说, 维持一个稳定和忠诚的顾客群体对于其生存和发展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2 全面实施“顾客关系管理”战略,全面提升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1 树立清晰的“顾客关系”理念,注重顾客关系的建立与维持

企业应该明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内涵和实质,不仅把吸引新顾客作为扩大市场份额的手段,更应该明白:顾客的忠诚是企业长期获利的源泉,特别是在市场规模一定、越来越多的外资巨头参与瓜分市场、竞争手段日益同质化的今天,拥有一个忠诚的顾客群体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砝码,是企业一笔无形的财富。所以,企业应彻底摒弃“以自我为中心”、以销售商品为目的的落后观念,把“顾客就是上帝”由口号变为实际的经营指导思想,站在顾客的角度关注顾客价值,强化企业与顾客的长期联系,在顾客的不断满足中培养其对企业的忠诚并实现企业的赢利目标。

2.2 开发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在国外巨头逐步蚕食中国市场、顾客流失非常严重的竞争态势下,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足并获得发展,必须苦练内功,利用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经营特色和品牌差异。学习借鉴国际企业先进的经营方式,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在产品、服务、购物环境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产品方面,可以商品种类齐全、更新频率快形成特色;也可以高质优价形成特色;还可以商品的精细、实用、方便形成特色。

2.3 商与厂商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享信息,共同建立市场反馈和信息分析机制

厂商负责库存、补货,商负责顾客服务和管理,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厂商可以根据需求的变化随时调整产品结构和存货;由于进货渠道直接,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双方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实现双赢。

总之,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实施“顾客关系管理”,针对顾客需求开发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并努力降低成本,在满足顾客需要的同时使顾客满意,从而培养忠诚的顾客群体。企业只有具备了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国际贸易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证券公司 核心竞争力 研究 对策

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的金融机构受到重创,以高盛为首的美国五大投行或破产或被收购或被迫转型,这使得以往美国投行界无上的光环泡沫迅速破灭,也使得全世界金融行业集体反思什么是投行业的核心竞争力。长期以来,中国的证券行业是将美国同行作为自身学习的榜样,这一次金融危机也使得中国的证券行业集体反思,到底什么是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一、目前有关企业竞争力的理论观点

1.企业资源基础理论。

资源基础观的研究主要是用来解释企业如何通过专有的资源获取竞争优势。资源基础观认为,专有的公司资源是获取竞争优势从而高绩效的最重要的因素,其强调从公司内部的资源来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和租金,而且特别强调公司的独特性与异质性,认为异质性的资源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而企业的超额利润来源于企业的异质性资源的租金。

2.企业能力理论。

企业能力理论被认为是对传统企业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框架的替代。企业能力观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是企业所拥有的能力。由于企业资源基础观或能力论把研究重点放在企业内生的竞争优势上,因此有效地解释了在相同外部条件下企业竞争优势存在差异的原因,即企业资源的异质性。对企业异质性资源的进一步分析就导致企业知识基础论的产生。

3.企业知识基础理论。

企业知识基础理论认为,企业实际上是一个知识系统;一切组织实质上都是知识的吸收、选取、传播、共享和创造的过程;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拥有的独特性知识。公司必须对能够扩展生产领域的知识和能力不断进行积累,这是公司成长的基础。

从上述理论的发展看,经济学对企业竞争力的认识走过了一个从均质到异质、从外部到内部、从关注短期竞争优势到持续竞争优势的过程,逐步接近企业的核心和本质。

从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形成方面来看,对国内的目前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但也有其不适合中国金融企业的地方。我们认为,解释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主要强调“资源观”和“能力观”。这是由国内经济发展的阶段所决定的。根据波特(2002)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经济发展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要素驱动阶段”;第二阶段为“投资驱动阶段”;第三阶段为“创新驱动阶段”;第四阶段为“财富驱动阶段”。在前两个阶段,资源的重要性最重要,而在第三个和第四个阶段,能力的重要性、知识的重要性增强。目前国内的整体发展阶段还处于一种“要素投入驱动和投资驱动阶段的末端,创新驱动的开始时期”,而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竞争力的因素是资源和能力,而不是知识,尤其是当存在“外生的”知识可以引进的时候,知识被转化成资源,企业之间的竞争并不表现为知识的生产和运用的竞争,而表现为能力和资源的竞争。只有当一个国家的发展阶段到了财富驱动的时候,知识的竞争力才开始显示出其重要性,因为这个时候,资源的重要性随着资本的积累已经相对下降,而创造基于知识的竞争力才开始显示出来。

二、国内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根据前面的理论研究与回顾,我们认为,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应该是证券公司内在的一种难以模仿和替代的能力或资产,国内券商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资源观+能力观”。

首先讲“资源观”。券商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的要素是资源的多少,这表现为资本的多少和社会资源的优劣。证券行业作为一个高风险、高周期性的行业,抗风险的能力是第一位重要的,所以资源(资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竞争力的体现。

其次讲“能力观”。这里的能力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经营方面的能力,即盈利能力;其次是建立均衡的业务发展模式方面的能力,这方面的能力用市场地位来衡量(即各业务的排名情况);最后是个效率综合项,包括管理效率、创新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等。

总而言之,券商的核心竞争力有四方面要素:良好的资源基础、持续的盈利能力、较高的市场地位和管理效率。

三、国内证券公司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为了能够在实证上得出效率综合项,我们运用层次分析法,将资本实力、盈利能力、市场地位和效率综合项作为券商核心竞争力的四个方面,并赋予一定的权重,对我们所选择的样本券商进行核心竞争力评价,得出竞争能力的高低。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种可以将问题系统化,将数据通过量化的判断加以评估的科学方法。应用AHP处理问题时,有6个步骤,分别是:

(1)界定问题。对于研究的相关文献应尽量扩大涉猎,将可能重要影响问题的要素都放入问题中。

(2)定义决策目标与建立目标层级架构。将影响系统的要素组合成许多层级(群体),每一层级只影响另一个层级,同时仅受另一层级的影响。

(3)建立成对比较矩阵。AHP的评估尺度基本上划分为五项,分别为同等重要、稍微重要、比较重要、很重要、绝对重要,并赋予1、3、5、7、9的衡量值。另有四项介于五个基本尺度的间者,依序赋予2、4、6、8的衡量值。

假设某一层级的评估要素为A、A、…A,以上一层某一要素为评估基准,其权重分别为W、W、…W,接着建立成对比较矩阵(pairwise comparison matrix),层级内若有n个因素时,则需要进行n(n-1)/2个成对比较。而要素准则A、A、…A,的成对比较矩阵为A=[a],若W、W、…W为已知时,则成对比较矩阵A可表示如式(1):

A=[a]=1?摇?摇 a?摇 … ?摇a1/a?摇1?摇 … ?摇a…?摇 …?摇 ?埙?摇 …1/a?摇 1/a?摇…?摇1=w/w?摇w/w ?摇…?摇 w/ww/w?摇 w/w?摇 …?摇 w/w?摇 …?摇 …?摇?埙?摇…w/w?摇 w/w ?摇…?摇 w/w

(4)求矩阵的特征向量及最大特征值。

求出成对矩阵后,使用数据分析中的特征值(eigenvalue)解法,找出特征向量(eigenvector)。根据矩阵分析理论,若成对比较矩阵A为一个n×n的一致性矩阵时,将成对比较矩阵A乘上权重W可得到AW=λW,其中W为(W、W、…W),将行列式解开后,即可求得矩阵A的n个特征值λ,maxλ为最大特征值,而W则是A对应于特征值的特征向量,特征值的数值计算公式如下:

λ=a

(5)进行一致性检定。

由于正倒值矩阵中的值只要有些微变动,将会使maxλ亦随的微量变动。因此,maxλ和n两者的间的差异程度可作为判断一致性高低的评量标准。一致性指标的定义公式如下:

C.I.=

(6)计算各评估属性权重。

若整个层级结构通过一致性的要求,则可用加权原理计算每一方案的加权分数,进而决定方案的优先级。

2.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券商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

根据前面的研究,券商的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的几个决定因素分别是资本实力、盈利能力、市场能力、效率综合项等。为此,我们选取了经纪业务排名在前的28名券商进行比较。

在各项衡量准则的具体数据输入上,除了国际业务和研发业务外,我们均使用阶梯函数进行排序,评估的尺度基本上都划分为5项,即5个档次,各档次的最低标准详细如下,表中凡是规模数据单位都是亿元。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下面我们给出各要素的重要性判断:基于我们的企业资源观和能力观,我们认为,在券商的核心竞争力中,盈利能力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资本实力和市场地位,最后是效率综合项。

在各项业务中,我们认为经纪业务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仍将维持最重要的地位,自营业务其次,投行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同等重要,并列第三,而研究业务第四,国际业务第五。

我们使用最主流的层次分析法软件Expert Choice进行分析,首先进行模型的层次架构的设计,然后结合我们对券商核心竞争力各组成要素的重要性判断,以及对各业务模块重要性的判断,Expert Choice会自动给出整个层次分析法的模型及各因素的权重,如下图所示:

整个模型的结果如下:

表二 券商竞争力排名表

从整个模型的评分结果来看,基本上验证了我们的理论,即券商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资源和能力,尤其是能力方面。

从经验上看,该结果也比较符合客观情况。中信证券在各方面的资源都比较强,资本规模第一、盈利能力第一,所以排名第一,而国泰君安、国信、广发则因为资本实力、盈利能力和经纪业务市场份额突出位居第2、3、4位,海通虽然资本势力强大,但业务发展并不均衡,所以位于第5位。中国银河则因为没有了以前的包袱,轻装上阵,加上投行业务突出而位居第6位,申银万国则因近年来经纪业务市场份额下降、盈利有所下降而从原来的大券商下降到第7位,华泰则是因为经纪业务市场份额大幅度的上升而名次排名靠前,位居第8,招商的资本实力不足造成其排名位于第9位,光大的资本势力虽好于招商,但投行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薄弱造成其名次位于第10,而中金公司是以能力和社会资源见称,但资本不足、经营模式也有一定的限制,所以排名第11。整个模式基本上验证了人们对证券行业的看法。

四、证券公司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1.尽快推进优质券商的上市,扩大券商的融资渠道。

证券行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资本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证券行业的竞争力;提高证券行业的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要鼓励国内券商通过各种方式扩充资本,包括上市、增资扩股、发行次级债,等等。

2.证券公司应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和内控机制,提高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水平。

证券公司要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改革管理制度、完善组织体系、改进业务流程、创新管理方法,不断健全内部激励约束机制。

3.证券公司应明确自身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实行差异化、特色化的经营管理策略。

目前证券公司的经营模式大致相同,同质化竞争的行业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券商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客户需求和市场发展的需要,确定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实行差异化、特色化经营。只有这样,各公司才能在市场上逐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4.证券公司应强化从长远利益出发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券商自身的经营应当追求长期的利益,这包括对股东和客户长期利益的承诺,不能片面追求短期的利益,在任何时候都要从公司、行业和市场的实际出发,统筹需要和可能,兼顾收益与风险、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这是证券行业提高竞争力的一个必然之路。

参考文献:

[1]彭丽红.企业竞争力理论与实证分析[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赵芳,黄惠青.波特竞争战略的实践性探讨[J].管理观察,2009,(5).

[3]李玉,代新蕾.证券公司五力竞争模型分析[J].金融视线,2010,(8).

[4]何学松.中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09,(10).

篇3

企业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其核心竞争力的大小无疑和企业所拥有的各种资源的性质和数量密切相关。企业所拥有的资源的数量则直接涉及到企业规模的大小,而企业规模的大小对于企业的生产成本的高低、市场权力的大小、融资的难易、组织结构的构造和战略的选择等,均具有重要影响。当企业身处规模经济明显的行业时,企业会倾向于采用水平一体化战略,以实现规模的扩张。因为,规模的扩张可能给企业带来诸多的好处:①有助于企业降低生产的平均成本,然后降低产品的销售价格,打价格战,从而窃取对手企业的生意。这正是边克尔?波特的成本领先战略的基本要义。其成功的实施要求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富有价格弹性,且对于企业难以模仿企业的降价行为。否则,成本领先战略可能陷企业于两败俱伤的囚犯的困境中。②有助于企业率先饱和市场,获取先动者优势。在市场容量有限而企业的最小有效规模又偏大的情况下,企业间这种基于时间的竞争尤其具有战略意义。③有助于企业获取市场权力,从而获得超额垄断利润。④有助于改善企业的外部融资条件。因为,信息的不对称、融资中的规模不经济、经营的不确定性和高倒闭率、可用于抵押担保的资产不足等,均可能增加小企业从银行间接融资的困难,甚至导致小企业不能在最佳时限内获得资金,而坐失良机。大企业的情况则刚好和小企业的相反。但是,企业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第一,过大的规模可能导致规模不经济。第二,规模经济是一个纯成本的概念,而非一个经济效益的概念。这意味着,实现了规模经济的企业,不一定能够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甚至可能亏本。因此,正如施蒂格勒所说:“所有关于规模经济的判断,通常都要立足于检验其生存能力的基础上,或至少要以其生存能力来证实之”。这也就是说,企业的最优规模适用市场生存标准。一般而言,当企业身处最小有效规模相对于其可支配资源偏大的行业时,宜制定和执行“一个企业一种产品”的战略,而当企业身处规模经济不明显甚至规模报酬递减的行业时,企业在其资源许可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一个企业多种产品”的战略,以得范围经济、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进入高利行业等好处。应当注意的是,新的敏捷制造技术可以使企业充分利用范围经济之利,而相应降低了规模经济的重要性,从而使企业能够以大规模生产的低成本,去小批量地生产个性化产品,而实现根据顾客的个性化需求进行生产的定制化。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制度视角

制度作为约束人们行为的规则,不管是正式的制度还是非正式的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模式,从而也决定着企业的绩效。一般而言,好的制度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倍增效应,而坏的制度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倍减效应。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企业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可看成是企业制度的竞争。然而,企业的制度有两个层次,一是产权制度,二是组织制度。企业的产权制度就是要以各种委托――合约界定,什么人将从企业的财产权利中获益和如何获益,什么人将承担企业的财产责任和如何承担企业的财产责任,其核心则是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安排。重要的是,主要由于人的理性的有限性和人们的利己行为尤其是其中的机会主义行为的普遍性,作为合约的企业的产权制度必然具有不完全性、外部性和动态性等特征。不完全性意味着企业的一些财产权利由于未得明确的界定而处在巴泽尔意义上的“公共领域”。而这必然鼓励人们为此而展开无序的竞争,其结果是造成企业的组织租金的耗散。外部性意味着企业的财产权利与财产责任不对称的情况可能发生在企业的每一个利益相关者身上。结果,有些人不能从其增进企业利益的行为中充分受益,而另一些人损害了企业利益却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动态意味着企业财产的名义权利、实际权利及其相互关系具有因时而变的性质。企业的组织结构可以看成是由企业的产权制度所决定的企业资源的配置。企业的产权制度与企业的组织结构两者间的关系恰似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而形式对内容有重要的反作用:一种内容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而一种形式可以表现多种内容,但特定的内容在特定的条件下必有一种最佳的表现形式。因此,企业制度的构造应当遵循因时间、条件、环境而变的权变的原则,努力避免因把在某个时期或某个企业成功的制度简单地用之于另一时期或企业而给企业带来灾难性后果。尽管如此,企业制度的构造还是存在一些具有普适性的效率原则:即资本雇佣劳动的原则,风险制造者与风险承担者相对应的原则,权力与能力相对称的原则。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环境视角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战略专家迈克尔?波特教授,主要体现在其著名的五力模型和钻石模型中。波特的五力模型强调,对企业竞争力有战略意义的五种行业因素分别为竞争对手的竞争、新进入者的威胁、来自替代品的威胁、客户的谈判力和供应商的谈判力。波特的钻石模型实际上是要揭示影响一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的环境因素,与他的五力模型比较,这是一种宏观环境分析。其目的是要“分析国家如何在特定领域建立竞争优势”,或回答“为什么一国企业能够在特定产业胜过它的国外对手”,而其“真正要探讨的是环境对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的长期影响”波特的钻石模型是一个由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产业、企业的战略、机会、政府等六大因素所构成的一个分析模式。他强调:第一,在大多数行业初级生产要素的重要性已经明显降低。所以,要获取以独特的产品或技术为基础的竞争优势,企业就必须借助于常常是融合在一个公司的产品设计和发展过程中的高级生产要素。第二,应当从市场的性质、大小、成长率和国内市场需求转换为国际市场需求的能力等方面,去把握市场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第三,供应商的竞争优势可以通过“由上而下”的扩散过程,促成企业的竞争优势;而相关产业内的企业的竞争优势可以通过“提升效应”,促成企业的竞争优势。第四,一国的民族文化对企业管理模式从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而强大的国内竞争对手对于激发企业的创新从而发展其国际竞争力必不可少。第五,机会在国家获取产业成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国家必须依靠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才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因此,国家竞争优势的核心是企业家和发明。

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

通过对以上三大流派核心竞争力概念的分析,可以看到,无论是从资源角度,还是从制度角度,环境角度去理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兼容性。由于不同研究者的视角不同,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出了各自独立的解释,分别通过突出强调企业某种能力或某几种能力的作用来说明企业之所以获取竞争优势的原因。本文在综合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概念作出如下界定:

篇4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 制造企业; 层次分析法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制造业之间的竞争日渐激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引导企业成功的关键所在。特别是目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制造企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提高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制造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全面分析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了解企业在竞争中所处的位置,全面评价企业竞争能力的状况,从而为不断发展和提高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依据。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的研究基础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内涵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最早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普拉哈德(C.K.Prahalad)和哈默(Garg.Hamel)提出。他们于1990年在权威杂志《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题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的文章,把核心竞争力定义为:“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知识和技能。”

随着学术界对核心竞争力内涵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大多学者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有层次的综合概念,对其进行评价应在科学系统的指导下进行,指标体系应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尽可能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以及影响因素表现出来。评价指标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直接计量的指标;另一类是难以直接计量的因素,如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不能直接量化的因素,可以用一些间接计量的指标来反映,一般是通过对一些特殊人群的问卷调查来实现。从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的目的来看,评价指标要有综合性,指标数不能太多。同时,还需要有另一类指标,即分析性指标来更为详细、具体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核心竞争力状况。这些指标可以解释企业为什么有核心竞争力,或者为什么缺乏核心竞争力。换句话说,评价指标特别是其中的显示性评价指标所反映的是竞争的结果或核心竞争力的最终表现,而分析性指标所反映的是核心竞争力的原因或者决定因素。

(二)层次分析法概述

为了能够更加综合地评价企业核心竞争力,可通过层次分析法来建立综合评价指标和层次分析指标来进行。层次分析法(AHP)是由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该方法在构造综合评价指标值时所涉及的权数都是通过数学变化产生,不是人为确定的,具有客观性、科学性。AHP法的基本思路是把复杂事情分成若干有序层次,建立起一个描述系统功能或特征的内部独立的层次结构(即模型树),然后根据对某一客观事物的判断,就每一层次的相对重要性作出定量表示,即构造“比较判断矩阵”,以这个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其相应的特征向量,在通过一致性检验的前提下,确定每一层次中各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重;通过对各层次的分析,进而导出对整个问题的分析,即总排序权重。

层次分析法比较注重研究对象的现实意义,且在操作上简便易行。考虑到专家在对指标进行判断时,一般难以给出精确的两个指标重要性的标度,还需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层次分析法是对专家简单确定权数方法的改进。实践证明,AHP法是一种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能够统一处理决策中的定性和定量因素,具有高度的逻辑性、系统性、简捷性和实用性等优点,现在人们更习惯用它来确定多层次指标体系的权重。笔者在下文着重用此方法对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和案例分析。

二、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构建

(一)案例企业情况简介

一拖(洛阳)建工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拖建工”)是中国一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独立法人子公司,是以生产中小型(0.25~12T)压路机为主的专业生产厂,全国免检产品,连续多年来市场占有率行业第一,产品出口亚、非、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公司现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0余人,其中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40余人,拥有数字切割加工等高精尖设备20余台,具有雄厚的研制开发和生产各种型号的“洛阳”牌压路机的综合能力,产品覆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并远销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用户的好评。

(二)案例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建立评价指标层次。笔者根据余伟萍(2003)等学者对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进行的实证研究,认为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为:战略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生产制造能力、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

2.数据来源:文中的定量指标数据以案例企业过去三年内(2009—2011年)平均水平的数据为准,定性指标数据全部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获得,其中调查对象有企业管理层、员工、供应商和客户,且定性数据的评分标准为0—10分。

3.构造判断矩阵及层次单排序:构造准则层(A层次—B层次)判断矩阵,如表1所示。

(三)案例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结论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一拖建工是一个传统型老牌制造企业,有很强的生产制造能力,有很好的市场营销能力,在国内外市场上均占有相当份额,其他企业获取其核心市场竞争力的机会较小。近几年,由于其十分注重产品创新方面的研发工作,加大科研开发资金的投入以及高层次科技人才的不断引进,从而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使其成为一拖建工核心竞争力中的主要优势。另外,该企业的人力资源能力较强,各个层次的人才储备资源充足,以应对企业发展的各方面需求。但是由于身为老牌国企等传统因素的限制,一拖建工的战略管理能力、组织管理效率和企业文化价值不高,因此也影响了其核心竞争力的发挥,成为了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因此,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具有战略眼光,并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制定政策,注意组织管理的培育,创建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软实力”,激励企业充分发挥优势,尽快弥补不足,全面提高核心竞争力,以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和提高企业的优势地位。

三、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具体建议

(一)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

制造企业的管理组织框架会直接影响到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因此,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建立合理的内在机制,按“产权清晰,政企分开”的要求,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企业内部的监督、运行和创新机制,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应变能力,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化。这是体现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内在规律的先进制度,是建立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一拖建工作为老牌国有制造企业,由于一定的历史原因,并未完全建立起相应的公司治理制度。其分配制度、人事制度以及运作程序等基本方面已不能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进而影响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因此,不断强化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已成为提高一拖建工等国有大中型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性工作。

(二)营造先进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软实力”

营造先进企业文化,首先要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诸如关心现实的处世态度,重视和谐的人际关系,兼容并济的同化能力和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等;其次应吸收和借鉴国外的优秀企业文化;最后要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企业利益共同体,着力创造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制造企业文化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在企业长期经营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又要随着竞争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一拖建工应着眼自身的战略定位,结合市场竞争来创建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软实力”。

(三)积极开发核心技术,推进企业创新能力

一个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不断创新,提高自身技术含量,力求掌握若干个核心技术。一拖建工作为制造企业,其技术开发应结合企业的具体要求,区分不同的产品项目承担技术复杂程度不同的需求。企业管理者首先要把推进企业科技进步、核心技术能力的培育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加大科技开发资金的投入,调动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要积极引进科技人才;最后是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在企业内部形成科研成果转化的“孵化器”,为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竞争力构筑平台。

(四)培养高技能人才,创建学习型组织

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可归结为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最终归结为学习力的竞争。学习型组织从本质而言,就是能在学习上保持持久的优势,并有持续创新能力去不断开创未来的企业组织。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将使企业获得更多优秀的人才,激发企业内在的学习及创新能力,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注入动力。

制造企业应该坚持把学习型组织理论与企业管理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符合自己企业特点的学习型组织创建之路,为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供强大动力。具体措施有实施立体化人才培训,大力提升产业队伍素质,开展大规模职工培训,拓展各类人才成长渠道,优化教育培训环境等。

【参考文献】

[1] 余伟萍,陈维政,任佩瑜.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实证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03(5).

篇5

摘 要 新时期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不断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产品竞争、营销竞争等层面过渡到了核心竞争力竞争层面,只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树立持久竞争优势,如何构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因此成为了每一个企业管理者必须要高度重视的企业管理问题。本文通过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之提出了新时期企业核心竞争力构筑的具体策略,以期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带来更多的有益思考。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 构成要素 构筑策略 探讨

核心竞争力是近年来企业管理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在企业之间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情况下,核心竞争力成为了众多企业管理者口中经常提到的一个词汇,不过由于核心竞争力在我国企业管理管理领域的实践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很多企业管理者虽然意识到了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但是并没有领悟核心竞争力的真谛,在具体的构筑中存在很多的偏差,本文选择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希望能够给更多的企业构筑核心竞争力提供理论层面的支撑。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特征

核心竞争力学界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本文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的能够让企业保持持久领先优势的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获取来源一般集中在资源与技术的获取、资源与技术的转化以及资源配置管理等三个渠道。从定义中可以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归纳如下,一是独特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区别于他人,他人不能够轻易的模仿以及超越,否则就不能够称之为核心竞争力;二是相对性,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处于一个不断的变化过程中,随着竞争对手的超越,可能以往的核心竞争力就会消失,且核心竞争力总是在横向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中才能够得到确认;三是长期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内就能够形成,而是需要企业长期经营中才能逐渐累积形成,从这个角度来看,寄希望短时间内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不现实的;四是价值性,核心竞争力能够给企业带来价值,能够帮助企业创造价值,不能给企业带来价值的竞争力不能够归类到核心竞争力范畴之内。通过认识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更有助于企业在核心竞争力的构筑中采取正确的策略。

二、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构筑的要素

企业核心竞争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梳理总结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较大的几个因素,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提供参考。

1.技术创新

很多企业核心竞争力难以形成的主要因素就是技术创新的不足,企业管理者抱有投机心理,总是希望通过抄袭他人的技术来获得技术优势,不愿意进行技术研发层面的投入,短视效应在很多企业普遍存在,认为技术研发创新不能够得到立竿见影的收益,因此技术投入方面吝啬异常,殊不知这种做法根本就没有办法获得领先的技术,只能跟随在别人的身后,技术层面始终落后一步,不能获得技术优势,必然也会影响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

2.人力资本

在人力资本方面一些企业管理者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本的在企业核心竞争力构筑中作用,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不够重视,由此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受损。企业在人力资源的投资方面力度比较小,不愿意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员工的培训,这使得员工与岗位之间的匹配度大打折扣,影响到了员工以及公司的绩效水平。与此同时,企业在激励机制的方面不够健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满意度不高,员工的潜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这也必然会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产生不利影响。

3.企业文化

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的重要来源之一,文化作为企业长期经营中所沉淀下来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对于员工的工作行为、工作态度等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多企业对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没有一个足够的认识,企业管理者往往认为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进行市场的拓展、规模的壮大,对于企业文化建设这种难以看到长远收益的工作并没有给与足够的人力物力支持,由此导致企业文化建设的滞后。企业文化建设滞后的直接后果就是企业文化本身的功能得不到有效地发挥,从而对影响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

4.管理模式

企业在管理方面的落手也会影响到其核心竞争力的构筑,一些企业的管理理念已经明显滞后于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滞后于企业管理的最新发展趋势,管理理念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其直接后果就是导致管理行为的不当,并产生不佳的管理效果。最典型的就是一些企业人本管理理念尚未树立,各项管理措施的开展不是围绕员工来进行安排设计,脱离了员工的管理必然会沦为空架子,造成管理效果的逐步走低。

5.营销管理

营销管理的滞后是拖累很多企业核心竞争力构筑又一重要因素,一些企业营销管理以让比较粗放,既没有形成良好的营销管理理念,在营销手段方面也乏善可陈,结果就导致企业的产品泯然众人,难以在消费者心中形成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形象,而在销售组织层面的缺少弹性也使得企业对于消费者的反馈不够及时,不能虏获客户的心,销售层面的落后势必会对企业的良性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危害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构筑策略

不同企业的千差万别,核心竞争力不强的企业虽然各有各的原因,但是对于哪些核心竞争力比较强的企业却有很多的共性,通过总结核心竞争力较强企业的经验做法,结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影响因素,本文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策略进行归纳如下:

1.持续推进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之一,通过技术创新可以增强企业产品的不可替代性,从而带来客户忠诚度的提升。因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前期耗资较大,受益期限不较长,这就需要持续不断的加大投入,而不能够因为看不到即时的效益就减少投入或者不投入,这种做大极不可取。要想在日渐加剧的竞争环境中树立持久竞争优势,必须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知识经济时代,技术扩散的速度不断加快,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在不断缩短,唯有依靠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树立。鉴于此,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应加大投入,根据企业的销售情况来抽取固定的仅仅投入到技术研发创新中去,调查发现,那些在技术创新方面做得好的企业研发投入占其销售收入的比例要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通过给予技术创新足够的物力支持来夯实技术创新的基础,保证技术创新稳步推进。

2.充分激励员工工作

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这一点毋庸置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中应注意发挥人的因素,通过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将企业员工的潜能最大限度的加以激发,为企业绩效水平的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构筑夯实人才基础。为了充分的激励员工开展工作,需要在激励机制方面做到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精神激励,在保证物质激励公平性的基础之上,增加精神激励,这样的激励效果要比单纯的物质激励要好得多;二是注重工作激励的使用,通过提供给供挑战性的工作给员工,及时对于员工的工作给与肯定,提升其工作本身所带来的满意度;三是注重团队激励,考虑到企业工作分工的不断细化,团队工作模式成为了主流,企业应做好团队成员之间的激励,保证团队的凝聚力。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良好的企业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凝集功能、辐射功能、激励功能、改造功能,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构筑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会影响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这凸显了企业文化建设在其核心竞争力构筑中的作用。企业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要通过准确的企业文化定位可以有效的将企业的过去、现在、未来以及将来有机的联系起来,并能够将企业的优势、不足进行一个全面的把握,从而提炼出来与竞争对手不同的、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自身生命力的所在的企业文化要素,并将企业文化通过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的不断努力来加以强化,使得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构筑的功能的全面的发挥。

4.构建卓越管理模式

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求,企业核心竞争力构筑中一个绕不开的内容就是提升管理水平,构建卓越管理模式。企业卓越管理模式的构建关键是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于市场的需求快速反应,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卓越绩效强调组织对于市场的反应速度,只有如此才能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快速反应,从而赢得先机。二是坚持持续创新,创新是企业永葆生命力的源泉,面对企业之间产品、竞争等方面同质化趋势不断加重情况,企业唯有持续不断创新,才能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三是做好全员学习,知识折旧的加快使得全员学习成为了企业获得持续创新能力以及竞争优势的必然举措。

5.加大营销创新力度

营销是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又一重要来源,随着企业技术扩散速度的加快,市场上产品同质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营销就成为了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哪些善于营销的企业总是能够带来产品销量的快速增长,使得企业的经营步入良性的循环通道之中,反之哪些销售不佳的企业只能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养在深闺无人识”,产品销售不畅,损害企业的经营发展潜力。在眼球经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活跃的情况下,企业在营销创新方面能够实现突破的话,必然会给企业产品销售带来大幅度的增长。企业营销创新涉及到营销观念创新、营销组织创新以及营销手段创新等几个方面,在营销理念的创新方面,企业需要树立整合营销、公益营销、绿色营销等新的营销理念,在营销组织方面应构建体弹性化、项目化的营销组织,在营销手段方面应在价格、渠道等方面积极创新,这样从才能够确保营销不会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构筑的短板。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过程,企业管理者应有持久努力的思想准备,通过企业诊断咨询来发现自身影响核心竞争力构筑的因素,寻找比较优势,对于优势加以强化,对于短板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善,这样才能够使得核心竞争力更做到节节攀升,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的主动。

参考文献:

[1]杨玮.浅析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11).

[2]吴文会.浅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和措施.现代企业文化.2009(32).

[3]韩珂.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克敌制胜的法宝.经济师.2006(10).

篇6

[摘 要] 顺应环境的变化,会计应当恰当地反映和揭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存量及其动态变化。本文在对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及核心竞争力会计产生的必然性进行简要的基础上,主要就核心竞争力的确认、计量以及我国企业如何建立核心竞争力会计等进行了初步探讨,文中倾向于采用超额收益折现法来对核心竞争力进行会计处理。

加入WTO后我国企业面临着日趋剧烈的竞争环境,企业要在全球竞争中生存、并获得最大的利益,就必须努力培育并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形成自身独特的优势。而核心竞争力会计的建立,可以使企业核心竞争力显性化,并恰当地揭示和披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存量及其动态变化。这也是企业内外环境变化对会计提出的新要求。有必要指出,十多年来我国企业会计改革基本以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和趋同为主旋律,对此,我们认为,今后企业会计改革和发展必须突出创新和突破,如此才会保持正确的方向,才能使会计更好地服务于提高效益的根本目标,这也是本文试图对核心竞争力会计这一新课题进行初步探讨的重要基点。

一、关于核心竞争力会计建立的必要性

(一)对核心竞争力本质的进一步认识

正确把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是认识和核心竞争力会计问题的前提。综合已有观点,可以将对人们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本质的各种认识归纳为五类:(1)基于技术与产品创新观的企业核心竞争力;(2)基于资源观的企业核心竞争力;(3)基于知识观的企业核心竞争力;(4)基于组织与系统观的企业核心竞争力;(5)基于文化观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林善浪、吴肇光,2003)。

显然,不同的学者,所占的角度不同,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解相差甚远,但又各有其道理。我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应是一种综合了企业资源、能力、制度和环境等因素的合力。可以说,一个企业要想获得长久的超额收益,这些因素缺一不可。其原因就在于,任何一项优势从长期来看都是暂时的,它能为企业带来的超额收益也是有限的,要想延长这种能给企业带来超额收益的优势,必须要通过各方面的协调合作,需要综合各种可利用的资源、能力、环境和制度:

1.资源。包括企业拥有的并可以利用的各种有形的、无形的资源,例如企业拥有的资产、核心技术以及人力资源等。企业生存发展离不开资源,核心竞争力中的资源应该是具有价值性、稀缺性、不可复制性的资源。

2.能力。主要是指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和对各种资源进行组织管理协调的能力。核心竞争力是动态的,只有创新才能永葆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的资源也需要有效的组织管理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正如再好的千里马也要有伯乐才能露出它的锋芒。

3.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则主要是指企业所特有的企业文化。外部环境是指市场环境、政策因素、条件等等,还包括企业外部的人际和营销。

4.制度。制度的本质是指人与人之间结成的关系的总和。核心竞争力中的制度的核心之一就是规则,它具有强制性和约束性,规定人们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二)建立核心竞争力会计的必要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鉴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建立核心竞争力会计体系并对核心竞争力进行识别、确认、计量和报告已经势在必行。

1.核心竞争力会计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未来做出正确的预期和决策。首先,从会计信息的完整性角度看,核心竞争力在广义上就是一项能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的经济资源,因此基于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应对这项重要资源进行记录和报告。其次,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角度看,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越强,越有利于信息使用人做出正确的决策,而核心竞争力决定了企业未来发展的前景,企业对核心竞争力的情况披露得越充分,信息使用者就越能对企业的未来有越全面地了解,也越有利于他们对企业的未来做出正确的预期和决策。

2.核心竞争力会计有利于企业管理者重视和强化对核心竞争力的管理。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未来的竞争就是核心竞争力的竞争,企业要想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必须进行培养、发展和维持核心竞争力。会计使核心竞争力从隐性转为显性成为可能,核心竞争力会计也就应运而生。笔者认为,核心竞争力会计就是企业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运用会计的独特,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对其进行评价和控制的活动。

二、关于核心竞争力的会计处理

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是建立核心竞争力会计体系的关键和难点。企业的经济资源,只有以具体的数量表现出来,其价值才能真正得以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企业的技术、资源、组织和文化等领域都得到了充分的认识,但它对企业的价值到底有多大,却无法得知,所以,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即使对企业核心竞争力重视有余,也不知道如何去培育、珍惜、保护和利用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和效能也远远没有体现出来。如不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以确认和计量,势必会对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产生重要。

FASB在1997年6月发表的“在会计计量中运用现金流量信息(Using Cash Flow Information in Accounting Measurement)”的概念公告征求意见稿和1999年3月31日的修订稿“在会计计量中运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Using Cash Flow Information and Present Value in Accounting Measurement)”建议使用现金流量折现作为计量某种资产的一项属性,无疑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确认和计量是一种启示。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来看,不管定义有多少,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项能为企业获得未来超额收益的经济资源,一家企业的未来的超额收益越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价值越大。因此,我们主张将核心竞争力带来的企业未来超额收益的现值作为核心竞争力的价值,亦即采用超额收益折现法来确认和计量核心竞争力。

(一)核心竞争力的初始确认和计量

具体可区别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两种情形来进行:

1.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企业核心竞争力价值=[(预期未来企业平均收益-净资产公允价值×行业净资产收益率)/i]×(1-a)

2.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企业核心竞争力价值=∑{[净资产公允价值×(企业净资产收益率-行业净资产收益率)]/(1﹢i)n}×(1-a)

在上述算式中,i是折现率,可以选用市场利率;n是年限,可以根据实证研究,考虑行业的不同来选取。由于企业超额收益并不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带来的,还有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资源稀缺程度等因素,所以设定参数a来排除这部分因素的影响,a的设定可根据行业不同,环境不同来设定,且一旦设定一般不经常变动。

(二)核心竞争力的后续确认和计量

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价值的驱动因素,根据其自身特点,可以借鉴无形资产的处理进行后续确认和计量。无形资产作为企业价值的驱动因素,往往具有报酬递增性(至少未必报酬递减)。尽管形式上无形资产可能存在明确的期限,但本着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考虑,无形资产分期摊销可能就失去了合理的依据。可见,无形资产完全有必要进行后续确认和计量,逐期计提减值准备(葛家澍、杜兴强,2004)。

企业核心竞争力价值随着企业整体价值的变化,也有必要对其价值通过重估,进行再次确认与计量。为了防范企业日益增加的风险,应根据稳健性原则,按照企业能否具有持续的核心竞争力,对核心竞争力资产的减值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企业可于每年年末,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进行后续确认和计量,后续确认和计量的期间选择可以采用初次确认与计量时的相等期间并逐年滚动。

(三)核心竞争力账户的设置

为了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升、增减变化及其所产生的收益等情况,在现有的核算账户体系中,须增设一些新的账户。

在资产类账户中,增设“核心竞争力”账户,反映企业拥有的核心竞争力的价值。该账户借方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价值的增加,贷方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价值的减少或注销,余额为企业拥有的核心竞争力的现实价值。

为了反映企业拥有的核心竞争力的减值状况,需要设置“核心竞争力减值准备”账户。该账户贷方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减损;借方反映因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得以恢复而转回减损的价值;若有余额,其余额在贷方,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累计减损的价值。“核心竞争力”账户余额与“核心竞争力减值准备”账户余额抵消后的结果,反映企业拥有的核心竞争力的净值。

与“核心竞争力”账户相对应的是在“资本公积”总账中增设“核心竞争力”明细账。该账户贷方反映企业增加的核心竞争力价值,借方反映减少或注销的核心竞争力价值及其减损的价值。

三、对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会计的相关建议

基于上文的认识和探讨,我们认为,我国企业应尽快建立核心竞争力会计:

1.确立核心竞争力会计十分重要的认识和观念。在全球竞争,企业要从全球化中获得最大利益,并保持持续的,关键是培养核心竞争力,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人们就核心竞争力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已取得广泛认同,但若不对其进行确认和计量,就无法得知它对企业的当前和未来的发展到底有多大的贡献,或者价值有多大。所以,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即使对企业核心竞争力重视有余,也不能很好地去培育、加强、保护和利用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和效能也远远不能够体现出来。

2.在实践中探索和完善对核心竞争力的会计核算。企业在对核心竞争力进行会计核算时,应考虑到以下因素:(1)充分借鉴吸收一些新的会计分支如战略管理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2)注重对技术创新费用、营销费用的核算;(3)加强对未来信息的有效预测,会计部门应对企业与构建核心竞争力有关的信息(过去和未来)在财务层面进行评估。

3.根据自身实际进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披露。为使相关利益团体了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状况,企业应将有关核心竞争力信息对外披露,但这些信息的对外披露应以不损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为前提。而对于如何规范核心竞争力的对外披露,例如以何种形式向外披露、如何设计报表格式以规范其披露、如何对这种披露进行监管等,都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做出选择。

4.重视对核心竞争力的和评价。会计的意义在于管理。企业应分析其所拥有的核心竞争力的内容和种类,即企业目前是否拥有核心竞争力,拥有什么样的核心竞争力。另外,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体现,必须通过具体指标来反映。会计应综合企业内外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按一定的识别标准,采用系统的定量指标和定性描述,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概括和说明。企业在设计核心竞争力指标时应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遵循整体性、性、实用性和可比性的原则。

[1] 林善浪、吴肇光. 核心竞争力与未来. 中国科学出版社,2003年

[2] 汤湘希. 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控制的基本理论. 财会通讯,2005年第9期

篇7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特征;提高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01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意义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核心竞争优势是企业与竞争对手竞争时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核心竞争力是核心竞争优势的内在支持。

拥有关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都必须高度重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的开发,才能在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找到自己应有的地位。.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含义

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同企业有不同的回答。

1.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般理解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点有:①核心竞争力的载体是企业整体,而不是企业的某个业务部门、某个行业领域;核心竞争力是从企业过去的成长历程中积累而产生的,而不是通过市场交易可获得的;存在形态基本上是结构性的、隐性的,而非要素性的、显性的。②核心竞争力不是资产,它不会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上;不是局限于个别产品,而是可以打开多种产品潜在市场大门的能力;不是企业可以用来生产中间产品或最终产品的另一种资源;不是企业创造价值的充分条件;不是已经普及的能力;不是固定不变的,企业在某阶段的核心竞争力到后阶段可能成为一般能力;不易为某个人或某小组完全掌握。

2.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和判定标准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能够长期产生竞争优势的竞争力,然而,并不是企业所有的竞争力都能形成核心竞争力。我们可以根据对核心竞争力要求的描述来识别和判断哪些竞争力可以成为核心竞争力。

(1)核心竞争力是价值高的竞争能力。核心竞争力必须是那些能增加企业外部环境中的机会或减少威胁的竞争能力,它能够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

(2)核心竞争力是稀有的竞争能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一无二的、没有被当前和潜在的竞争对手所拥有的竞争能力。即使一种竞争能力很有价值,但是如果可以被许多竞争对手所拥有,那它产生的则只能是竞争均势而不是竞争优势。

(3)核心竞争力是难以模仿和学习的竞争能力。核心竞争能力必须是不易被其他企业模仿和学习的,并且模仿和学习的成本很高。在以下情况下形成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很难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和学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有其独特的历史经历和条件。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因此并不是企业所有资源、知识和能力都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只有当资源、知识和能力同时符合以下特性时,这些资源、知识和能力才有可能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用户价值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特的竞争能力,它必须特别有助于实现用户所看重的核心价值。用户价值除了体现在用户所看重的核心价值上外,还包括企业对用户价值的维护和增值,它包括价值保障、价值提升、价值创新三个方面。价值保障是一个价值传递的过程,它要求在不断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价值的有效传递,保证产品价值和顾客可接受的价值不受影响;价值增值是一个增值的过程,是对现有产品和服务进行不断改进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含量;价值创新则是一个创造过程,是企业运用核心竞争力开发研制全新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客户新的需求。

(2)延展性。核心竞争力的延展性使企业能够较大程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不仅是当前的需求,而且包括了潜在的需求。这种需求的满足是通过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其延展性,在新的领域内积极运用而得以实现的。延展性使核心竞争力更能保证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成功。

(3)独特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其长期经营活动中以特定的方式,沿着特定的技术轨迹逐步积累起来的,它不仅与企业独特的技能与诀窍等技术特性高度相关,还深深印上了企业组织管理、市场营销以及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特殊烙印。

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中国企业欲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有效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信息化为动力,以争创名牌为手段,以企业文化为后盾,全面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有所作为。

(1)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创新是现代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从知识经济的要求出发,从市场环境的变化出发,不断进行技术、管理、制度、市场、战略等诸多方面的创新,其中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只有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企业才能不断向市场推出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改进生产技术,降低成本,进而提高顾客价值,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并适时开拓新的市场领域。跨国公司都非常重视技术创新,设有专门的研发部门,并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以此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2)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促进管理创新,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信息化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么企业怎样实现信息化呢?信息化涉及的环节很多,但最主要和最关键的两项:一是企业的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的信息化,二是人的信息化。许多成功企业的信息化都是紧紧围绕着企业的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

参考文献:

[1]拉母·查兰.持续增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张文松.企业战略能力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胡大立.企业竞争力决定因素及其形成机理分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4]李世成.企业竞争优势[M].北京:台海出版社,2005.

[5]余来文.战略决定成败[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5.

[6]菲力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篇8

关键词 零售企业 核心竞争力 比较

一、苏皖零售业的发展现状

零售业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位置日益重要,零售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异常激烈。加入WTO后,在我国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外资零售企业加快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使零售市场上的竞争更为白热化。内资零售企业面临空前的竞争压力。内资零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但关系到企业自身利益,同时也关系到中国零售业的安全与发展。

安徽和江苏两省的发展现状可以用数据表现,从第三产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额六个方面来进行对比(见表1)。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数据库分省年度统计数据

(一)纵向比较

安徽省和江苏省在这五年内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零售业各个方面都表现出沉稳的发展势头。安徽省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从2001年的1142.80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765.00亿元,增长了54.4%。江苏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从2001年的2869.00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5699.90亿元,增长了98.7%。安徽省的批发零售餐饮贸易业总额从2001年的340.80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478.20亿元,增长了40.3%。江苏省的批发零售餐饮贸易业总额从2001年的955.07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2038.60亿元,增长了113.5%。

(二)横向比较

安徽省和江苏省的差距依然很大,不管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还是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额都不及江苏省。2005年安徽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江苏省的31.0%,2005年安徽省批发零售餐饮业总额为江苏省的23.5%。2004年安徽省实际利用外资额为江苏省的4.5%。由以上比较可以看出,安徽省与江苏省在实际利用外资额上的差距最大。安徽省零售业比较落后,在国家中部崛起的大环境下,发展空间很大,安徽省零售企业应该构建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抓住机遇,努力发展。

二、苏皖零售业核心竞争力的比较

随着零售业市场竞争的加剧,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已逐渐成为零售界人士所关注的焦点。由于零售企业的基本特征是通过自身的经营活动来满足消费者对商品的消费需求,这就决定了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不同于其他类型的企业。概括起来,零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信息能力、顾客服务、信誉资本和经营模式,而苏皖零售业在这些方面的不同表现便构成了各自不同的竞争力。

(一)信息能力

零售企业的信息能力是指零售企业排除干扰获取来自各种信息源的有效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选择、加工、整合、储存、传递、输出,使信息产生价值,形成新的信息价值流,整合零售企业拥有的多种经营资源,如供应商资源、顾客资源、人力资源等,从而实现零售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战略目的的一种能力。

由苏宁电器和苏果超市的运作模式可以看出,江苏省的零售企业非常注重企业信息能力的培养,着力建设最先进的商业网络数字化平台,非常敏锐的市场嗅觉,准确定位,敢于创新,总是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做到最好。企业拥有完善、先进的信息服务,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准确的信息指导作用。

安徽省零售企业也在非常积极的加强信息服务能力,可是只一味的强调网络的重要性,忽略了人的潜力,少有企业家敏锐的市场嗅觉和石破天惊的市场壮举,需要强有力的领导者在商战中掌舵,领导企业激流勇进。

(二)顾客服务

在当代市场上,企业产品已趋于同质化,然而通过增强顾客服务可使企业产品相对个性化和显出差异性,从而获得顾客的消费偏好。由于零售企业的基本特征是通过自身的经营活动来满足顾客需求,因此,顾客服务对于零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否获得生存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江苏省的零售企业顾客服务做的非常好,苏宁的至真至诚,持续提高四大终端服务能力,服务是苏宁的唯一产品,顾客满意是苏宁服务的终极目标等都体现了苏宁以顾客为先导的服务理念;苏果把“为民、便民 、利民”更是做的体贴入微。

安徽省的零售企业也是把顾客摆在首位,合肥百大集团认为质量是企业的灵魂,服务是企业的命脉,而商战输赢皆在服务,其麾下的合家福更是以“顾客第一,天天低价”为服务宗旨,可是这仅仅只是一种口号,在执行力方面表现的不尽如人意。安徽零售企业的市场定位不具体,如合肥百大集团没有自己特定的顾客群体,面对的是所有的市民,使得它的方针政策没有针对性,效果不明显。

(三)信誉资本

市场经济是信誉经济,信誉是商业中的一笔巨大的无形资本,好的信誉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时代将是吸引消费者趋之若鹜的金字招牌,对于零售企业更是如此。

江苏省已逐渐形成了零售企业的信誉资本,苏宁的品牌,苏果无假货、件件请放心等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在购物时就会想到这样的金字招牌,是企业无形资产,构成了企业长盛不衰的核心竞争力。

安徽省的零售企业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信誉资本,或者说顾客对企业的信誉资本意识不强。

(四)经营模式

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经营模式之间的竞争。”因此零售企业独特而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经营模式能够为其提供强有力的竞争优势。

江苏省零售业拥有自己独特的经营模式,如苏宁首创零售业连锁经营,苏果的特许经营、业态创新等都为它们带来了核心竞争力,取得了别的企业无法企及的成功。

由百大集团和商之都的百货、家电、超市经营模式可以看出安徽省的零售企业经营模式单调,没有根据自己的特色制定特殊的扩张经营方略,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三、构建安徽省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安徽省零售业与江苏省零售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借鉴江苏省零售业的成功经验,安徽省零售业可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运用“价值链”构建经营模式

零售企业若想构建核心竞争力,需要在其“价值链”上找到自身的“战略环节”,并整合内部资源从而形成独特的经营模式,通过独特的经营模式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进而形成核心竞争力。成立于1963年法国巴黎的家乐福,经过40多年的不断发展、整合与创新,家乐福已成为世界第二大零售商。仔细分析家乐福的经营模式会发现家乐福是充分利用其“价值链”上的各个战略环节的优势,将其内部和外部的资源进行合理系统设计后而采用的一种多元化经营模式。零售业既是家乐福企业集团的主业,也是家乐福集团的品牌产业,它的存在和发展为家乐福集团的金融产业、房地产业提供充裕的资金。特别是,由于零售业的景气循环和金融、房地产等行业是不同的,因此,相互之间有互补作用,虽然就某个单独行业而言风险很大,但整体上的产业整合却使整个家乐福集团能稳定发展。由此可见,这种利用“价值链”而构建的多元化经营模式提升了家乐福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安徽省零售企业可以借鉴家乐福的价值链模式,先做强再做大。

(二)采用先进的零售信息系统

零售企业可通过采用先进的零售信息系统来提升其信息能力,进而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零售信息系统能够预测零售经理的信息需求,连续地收集、组织和存储相关数据,并将信息流提供给恰当的决策者。零售信息系统具有以下功能:一是信息收集有条理,而且范围广泛;二是数据收集和存储具有连续性,因此可以发现机遇和避免风险;三是能够协调零售战略的各个因素;四是能够快速地制定新战略;五是能够获得定量结果,因而能够进行本利分析。

(三)建立长期稳定的人力资源战略

流通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它需要一线人员优秀的执行能力,因此,建立长期稳定的人力资源战略,对员工进行适当的培养和管理,对零售业可谓意义重大。而有效的人力资源战略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首先明确具有什么特质的人是企业发展需要的,其次招聘到合适的并给他们提供全面的业务培训,日常管理中坚持进行定期培训、开发有效的沟通方法,再次时刻灌输以顾客为中心的思想,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建立合理的激励体制。面对安徽省严重的人才流失情况,更突出了人力资源战略的重要性,怎样留住人才、发展人才是安徽省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更需要建立长期稳定的人力资源战略。

(四)实施顾客关系管理

在当今零售企业的市场竞争中,以产品为核心的竞争已经失去了竞争优势。在这种背景下,“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逐步受到重视。通过向企业的销售、市场和为顾客服务的专业人员提供全面、个性化的顾客资料,并强化跟踪服务及信息服务能力,使他们能够协同建立和维护一系列与顾客之间卓有成效的一对一的关系。零售企业通过实施顾客关系管理可以降低促销费用,实现销售额持续增长,可以随时了解顾客构成变化、需求变化,并由此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此外,通过实施顾客关系管理,可促进顾客对零售企业的认可、参与及忠诚度的建立和维持,从而使零售企业获得真正的发展潜力,其核心竞争力便可得以建立和提升。因此,有效的顾客关系管理可视为一种创造长期利润的工具。

参考文献

[1]贺昆.从零开始-连锁经营的运作与管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年4月.

[2]候立松.全面开放背景下江苏零售业发展态势与战略[J].商场现代化,2005年11期.

[3]高世宁.创服务品牌 增强零售业的核心竞争力[J].税务与经济,2005年第2期.

[4]何珊.浅议零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全国商情,2007年第1期.

[5]郭立英.实施客户管理-提升我国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8期.

[6]由莉颖.培育大型零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探析[J].学习探索,2004年第4期.

[7]王卫红.中外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比较[J].商业经济文荟,2002年第2期.

[8]周力军.中国商业零售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现代商业,2006年第11期.

[9]陈少志.苏宁不宁-张东近和他的苏宁集团[J].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第2期.

篇9

关键词:企业文化;品牌;核心竞争力

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接轨,导致中国品牌不仅要在国内市场上与跨国公司品牌竞争,而且要在国际市场上与其竞争,从而使简单的商品竞争上升为激烈的品牌竞争。在竞争中,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品牌竞争力则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国内企业在品牌培育时缺乏品牌文化内涵积淀,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品牌特色不断弱化,企业竞争力持续下降。本文针对国内外竞争格局的变化和我国品牌缺乏文化内涵的现状,从企业文化在品牌竞争中的作用角度,提示企业在竞争中加强品牌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 文化的定义及功能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企业经营活动实践所形成的并为企业员工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其中最核心的是价值现。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理性的和自觉的文化,不仅具有实践性、独特性、可塑性和综合性,而且具有特定的功能。企业文化的对内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约束功能,它们能引导员工的行为心理,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使员工产生出对本职工作的自豪感、使命感及对本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觉地把企业目标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使企业产生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企业文化的对外功能主要表现在:企业文化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后,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都产生着巨大的辐射和扩散作用。企业文化既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又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品牌竞争力则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因而重视企业文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 企业文化对品牌形成的推动作用

品牌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既是凝结在品牌上的企业精华,又是渗透到品牌经营全过程,全方位的理念,意志、行为规范和群体风格。企业文化通过产品、品牌将视野扩展到整个文化领域,以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增强竞争力,并努力将文化效应转化为市场效应和经济效益,企业文化对品牌形成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文化对品牌形成的直接推动作用

(1)企业文化在提高品牌竞争力方面的作用。品牌的核心价值可分为情感价值和功效价值,当产品或服务的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在质量,价格、渠道上越来越不能制造差异宋获得竞争优势,然而品牌所特有的企业文化内涵逐渐成为提高品牌情感价值的竞争法宝。

(2)企业文化在品牌推广中的作用。众多国内外知名品牌营销实践表明,富有企业文化内涵的品牌易于被广大的消费者在心理上接受,易于成为广大消费者重视的品牌,富有企业文化内涵的品牌为消费者提供的不仅仅是一种产品,更是某种文化品味、社会地位等的象征。插上文化翅膀的品牌传播、影响和销售是难以估价的,这也是众多产品成为奢侈品牌的主要原因。

(3)企业文化在培养顾客品牌忠诚中的作用。品牌蕴含着它与消费者的契约、承诺和消费者给予它的信托与感情。企业通过品牌为顾客创造最满意的感知价值,从而赢得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影响顾客购买决策,以至发展为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建立稳定的长期的交易关系,为企业带来丰厚的收益。企业拥有了对其品牌忠诚的顾客,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建立稳定的顾客群,从而增加在品牌竞争中的胜算把握。

2 企业文化对品牌形成的间接推动作用

企业文化对品牌形成的间接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文化是企业组织力的灵魂。企业组织力不仅反应静态的制度,更主要地体现组织过程和功能,从而与竞争力产生一种更为直接和动态的联系,通过共同的价值观整合企业的行为,进而形成不具模仿性的市场竞争优势。

(2)企业文化是企业创新能力的源动力。创新能力是企业的生命基因,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源泉,而创新又是企业文化保持鲜活的有效手段。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制度和经营战略在人的价值理念上的反映,一方面要作为企业活力的内在源泉而存在,成为规范企业和员工行为的内在约束力,另一方面要与时俱进,不断在理念、观念等方面创新,以彰显其强大的生命力,由此可见,企业的创新力根植于其优秀而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创新力的源动力。

(3)企业文化是有利于企业吸引人才。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企业核心竞争力需要专业人才来维持和开发,因此,人才成为企业最具竞争潜力的资源。先进管理制度不断地被相互学习,致使严格用的人制度已不是阻止人才在企业间流动的有效手段,而唯一不能被模仿和复制的就是企业文化。

篇10

关键词:医院; 文化建设; 和谐; 发展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492-01

近年来,我国医院文化建设在各地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医院文化建设对医院广大员工的思想行为产生了良好的约束力,对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也产生了较好的凝聚力。医院文化作为医院管理的一种理论和方法,也越来越来受到医院领导者的重视。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还没有被广大医院员工所深刻理解,还普遍存在一些模糊认识,认为医院文化建设是务虚不务实、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等等。这些认识已成为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的一种阻力,必须予以澄清和扭转。医院文化是医院的灵魂,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宝贵的物质及精神财富,是提高医院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决定医院和谐发展的精髓。医院文化作为凝聚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活化剂,责无旁贷地成为丰富医院品牌内涵的源泉。在当今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医院文化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关系到医院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发展。可以说,医院文化是未来医院管理的主流,培育优秀的医院文化是医院发展的根本途径。

1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是优化医院道德环境的主题选择

医院承担着救死扶伤的重任,这种特殊职能决定了“德”在医院这个行业中的特殊重要性。正因为如此,自古以来人们都把仁爱救人作为医学的宗旨和目标。“医乃仁术”,作为一句千古流传的话语,体现的正是人们对于医德的一种期望和要求。1939年12月,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写下了“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题词。这一题词就是对几千年来医德原则的浓缩、弘扬和发展,从中我们可以感到无产阶级医德观的宏伟与博远。建国后,在这一题词的指引和激励下,我国的医德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就。“白衣天使”的形象坚实地树立在人们的心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进行,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此相应医德建设也在不断前进和深化中,这是主流,不容置否。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受社会环境、医学发展给医学伦理道德带来的挑战、医德教育和管理滞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医德医风又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白衣天使”形象在社会公众心目中严重受损,医院的道德环境趋于恶化。这说明改革越深化,越要从严治理,越要通过医德教育维护医院的声誉和医务人员的声誉,越要注意社会主义医务人员的美好形象,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加强医院的文化建设,可以利用文化的内导力量引导医院员工的价值选择,规范和约束员工的行为,进而提高医务人员的思想觉悟,增强职业道德水准,使医院道德建设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

2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是塑造医院良好形象的重要措施

目前,大到国家形象、政府形象,小到行业形象、单位形象、企业形象、个人形象等等,尤其是企业形象,更被企业界和理论界谈及最多。在这种大环境下,医院形象逐渐成为新形势下人们关注的热点。医院形象是指人们对医院素质与医院行为、医院各种活动成果的整体评价和总体印象。整体形象的主体是医务人员的形象,其次也包括医院物化服务手段及医院环境等。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医院面临着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严峻考验。不断加强医院的文化建设,进行良好的医院形象设计、塑造和实施,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医院形象塑造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受到诸多内外部因素的制约,文化建设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要通过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各种措施的落实,造就整洁、舒适、温馨如家的就医环境,推出倾注人文关怀的方便快捷的各种服务措施,让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医生群体成为医院窗口的优良品牌,让训练有素的护理队伍成为医院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卓有成效的形象工程建设,努力提升医院的社会形象和公众形象,并产生巨大的外部吸引力和内部驱动力。

3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是增强员工凝聚力的有效途径

在新的历史时期,强调凝聚力有着更为特殊的重要意义。这是因为,当前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已经发生并正在发生发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趋势日趋明显。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变性明显增强。这一方面使得人的思想空前活跃,思想的活跃带来的是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也使得统一思想的难度加大,容易出现思想混乱现象,进而导致凝聚力的削弱。这些情况在医院这个行业也有突出的表现。

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还是必须从文化入手,大力加强医院的文化建设。医院文化从本质上讲是医院员工应该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从最为宏观的层次上讲,它是一元的。因此,通过大力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可以逐步实现个人多元化性向医院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集中统一性的转变,促进医院员工的文化融合,形成医院持续发展的强大凝聚力。

4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是通向现代化医院的必由之路

在现代化医院建设中,医院文化则成为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现代化医院的巨大推动力。医院领导要不断提高对文化建设的认识,把医院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大事来抓。通过建设现代化的医院文化,可以树立正确的办院理念、创建优秀的医院精神、培养高尚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群体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文化定势,并使之转化为医院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统一医院员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使医院的整体发展步入现代化建设的健康轨道。

5 医院文化在医院发展中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