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交流与合作范文

时间:2023-12-25 17:43: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校交流与合作,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家校交流与合作

篇1

关键词:家校合作;微社区;家庭教育;交流途径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10-0061-04

当前家校合作中教师与家长沟通方法局限

1.传统家校合作活动局限

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访、电话或短信等是最常见的学校与家长交流沟通的途径。家长通过参加家长会了解学生在班级的基本情况及其在校的学习情况,在家长会上教师有时也会邀请家长介绍教育孩子的经验和心得。家长开放日通常是在指定的一天(或几天)邀请家长来学校听课、观摩、参观,以帮助社会(家长)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家访是教师深入学生家庭,了解学生家庭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常用方法,但费时费力。目前也有用电话家访代替实际家访的,通过电话和短信向家长介绍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教学安排等,它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家访的时间、空间限制问题,但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通讯费用,交流的记录也难以整理和保存。

传统的家校合作活动,因为受到时间、场地等因素的限制,往往采取集中宣讲方式交流,一方面教师缺乏足够的时间为每位家长提供针对学生个体的具体信息,也没有办法对家长的问题及时反馈,极大地影响了家长与教师之间交流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教师在这些活动中处于组织者和指导者地位,家长正好相反,他们缺乏向教师展现学生在家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的方法及途径。

2.一般信息技术交流沟通工具使用局限

除了电话、短信外,伴随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出现了一些网络交流工具,如E-mail、论坛、博客等。近几年来,微博、移动QQ、微信已经成为教师、家长手机中常用的交流工具,这些工具能够实现双向交流,但交流结果难以整理。

(1)QQ群/微信群

QQ和微信的普及,使群创建简单便捷,还能够实现多人文字、图片、文件甚至语音交流,所以QQ群/微信群成为教师进行班级管理、与家长交流沟通常用的工具,特别是在移动终端上,可以借助手机拍照实时传递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业练习)等,同时也实现了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沟通。但QQ群/微信群的交流讨论结果难以整理,在交流讨论过程中,信息缺乏结构,高度碎片化,无法为每位学习者生成相应的成长资料。

(2)微信公众平台

相比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平台是另一种常见的信息推送工具,家长通过订阅教师创建的公众号,获取教师在公众平台上的信息,能够实现信息的积累和查询。微信公众号本质上是一种一对多的信息推送工具,不能有效地实现与接收者之间的双向交流,并且微信公众号的管理与维护必须在电脑端,每日仅能推送一次公众信息,公众号管理者也需要较高的信息技术能力,特别是对信息内容的加工排版能力(微信推送的图文信息)。

E-mail、微博等网络工具的使用,也要求家长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水平。

3.校园网或其他专业数字化交流平台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借助校园网、校园其他数字化平台以及专门的家校合作平台(如校讯通等工具)开展工作。

随着校校通、班班通、堂堂用、人人通等一系列工程的实施,一部分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已初见规模和成效,学校有条件利用校园网或相应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开展家校合作,如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具有学生成长空间功能,家长可以登录查看学生在校的表现和学业成绩,并能在线获取相应年级、学科的学习资源。但当前这些数字化学习平台的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家长移动访问的需求,特别是其向家长展示的重点内容仍然是学生的学业表现,没有满足家长信息交流的需求,换言之,通过这些平台,学校(教师)仍然无从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即使是校讯通这样专门的家校合作工具,也只是教师作业、活动通知和服务商推送一些教育的心灵鸡汤,还倍受另行收费的困扰。

家校合作是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一种平等交流,因为教学信息资源传递的特殊性和交流对象的特殊性,交流工具及途径应当满足以下要求:①双向互通,教师能为家长展示学生在校的表现,同样家长也能够向教师提供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能够支持多种媒体信息类型的组织和。②因为学生家长知识水平和教育背景的差异,家校合作中使用的交流工具通用性要强,要降低使用者的操作难度,最好能实现信息的随时记录和。③交流结果易于整理、查询,公开范围可控,能保障学生空间的隐私,且免费。

微社区及其功能简介

类似微博之于博客,微社区之微同样是在移动环境下传统社区的“微”,是传统网络社区(BBS)在移动平台上的简化与转变。本文所指的微社区是指腾讯公司基于QQ与微信公众平台开发的面向移动环境(手机终端)的社区。正因为微社区有QQ和微信两种入口,无需注册,所以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难度,摒弃了传统社区中注册等繁琐的操作过程,能够通过话题(帖子)和回复(评论)组织内容和交流。

1.微社区特点和功能

微社区与传统社区BBS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对接了手机QQ和微信公众平台,通过QQ和微信公众号,用户可直接进入社区进行发帖、回复和分享。

(1)微社区改变了单向推送的信息模式

微信公众账号的单向推送信息模式(一对多)影响和限制了其在家校合作中的应用情境,而微社区的信息和回复、评价功能,使教师与家长同时享有了信息双向的功能。

(2)微社区基于移动平台,访问便捷

微社区不用注册,通过手机QQ或微信公众账号可随时查阅和信息,降低了家长的使用难度。

(3)微社区促使用户角色改变

基于话题组织内容,结合发帖和回复,促使用户从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转向移动互联网信息创造者。

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教师或家长可以为每一位学生创建一个话题(帖子),通过这个话题收集整理学生的基本资料。

2.微社区创建方法

微社区有两种创建方法,一种是基于QQ申请,另一种是基于已有的网站社区平台(Discuz!X)创建。无论使用哪一种方法申请创建微社区,都可以将微社区与微信公众号绑定,从而为微社区提供微信入口。

(1)基于QQ申请和创建微社区方法

通过QQ直接访问微社区网站( http:///)申请(现QQ微社区改为QQ部落),按要求填写相应的申请资料,并设置绑定微信公众信号。

(2)基于Discuz!X平台申请和创建微社区

Discuz!X(http:///products/discuz/)是国内一款以社区为核心的建站工具,如果学校校园网是以此设计的,或者你拥有Discuz!X搭建的网站,可以直接利用内置的微信登录插件开通微社区,如图1所示。

这两种方法创建的微社区略有不同,前者不需要用户拥有独立的网站,但创建审核有一定的条件,后者需要独立的社区网站,可以直接创建,并且微社区数据与社区内容同步,本文所说的微社区是利用后一种方法创建的。如果学校具有校园网(或基于Discuz!X开发的网站),建议采用后一种方法创建微社区,在网站上依据班级创建相应的BBS板块为不同的班级提供相应的微社区入口。

基于微社区家校合作的交流途径构建

构建良好的学校与家庭沟通途径,是开展家校合作的前提与基础,也是保障。通过微社区增进教师与家长的联系,教师可以通过微社区为家长提供家教教育知识指导、学生信息和活动通知,家长也能够通过微社区随时上传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在技术的支持和帮助下,学校在肩负着学生的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同时正在逐步成为具有面向社会和家长服务功能的社会教育中心,家长拥有了更多参与监督和指导学生的教育资源。

1.基于微社区的家校合作平台特点和功能设计

家校合作平台的核心功能在于促进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双向沟通,并能够对沟通的结果进行整理,生成学习者的成长信息。“达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间的相互协调,帮助教师了解家庭生活中的孩子,同时家长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校中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1)平台用户角色设计

把平台的使用主体分为家长和教师,也可以包括学生(但考虑小学生接触互联网和使用移动终端的限制可以忽略)并明确相应角色功能。家长在平台中的需求主要包括:提出自己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或分享经验,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教师的主要需求包括:校园和班级事务等信息,解答家长疑问。无论是家长角色功能需求还是教师角色功能需求,都可以通过微社区的帖子和评论功能实现。学生可以利用博客介绍自己的学习感想和作品等(利用Discuz!X平台的日志功能)。

(2)平台内容管理

微社区在提供信息的便捷性时也同时带来信息的随意性,如果不及时对信息进行整理,会为用户查询浏览带来极大的不便。

微社区内容本身与网站功能同步,可以在网站端口进行二次编辑和整理,也可以为重要的话题(如每位学生的基本信息)创建独立的二维码,提供快捷访问入口,解决信息查询和浏览的难题,并利用微社区本身的收藏功能整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另外,微社区与微信公众号平台绑定,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整理的内容及链条,学习者通过查询历史信息或微信收藏功能实现平台内容管理。

(3)平台使用简便化

为适应移动环境下的家长快速访问,以及家长不同的信息素养水平,家校合作平台操作要尽可能简单。要简化平台注册和信息流程,为平台提供快速入口,微信公众号菜单设置方法可参见https://。

2.基于微社区的家校合作平台功能实现方法和注意问题

基于微社区的家校合作平台是构建在Dicuz!X社区上的移动平台,其核心是微社区的应用,即如何通过微社区实现家长与学校的联接,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

由Discuz!X构建生成的微社区,与原论坛内容双向同步,微社区本质上是论坛的移动化,解决了当前网络内容向移动平台转换的难题,并且打通了与微信公众信号的链接通道,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随时登录微社区,浏览、、评价或分享信息。

微社区不仅进一步增强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接,同时还解决了移动环境下用户交流过程中的信息管理问题。

另外,微社区还可以为重要的内容链接生成独立的二维码,用户利用移动端的扫描功能,能随时查看和修订这些内容,在家校合作平台中核心内容是学生的基本信息,如图3所示。所以,在微社区中可为每一位学生创建独立的二维码,在制作二维码过程中可以将学生的头像置于中间,注意控制大小,以免影响二维码识别,将这些二维码打印贴在任意需要的位置,也可以保存在手机中(要做好命名和二维码标识,方便辨认)。教师和家长通过QQ或微信扫描二维码可以实时查看和编辑学生的基本信息。

微社区解决了校园网社区移动化的困境,并增加微问入口,教师与家长访问指定“学生”内容回复增加新的内容,实现了教师与家长在移动环境下的双向沟通。微社区的构建与Discuz!X平台、微信公众号密不可分,如何实现三者之间的功能互补和配合,解决微社区内容分类、访问权限控制等问题,以更好满足家校合作功能需求,还需要研究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左东芳.农村初中家校合作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2]马恒懿.家校合作新探[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3]席春玲.家校合作理论研究述评[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04):21-23.

[4]李潇.家校合作虚拟社区的设计与开发[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3.

[5]林悦.国外小学家校合作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9.

[6]颜丽华.中小学家校合作网络平台的设计与开发[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0.

[7]李慧慧.家校合作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习惯养成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8]杨帆.家校信任与家校合作关系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9]王朋娜.班级博客促进中小学家校合作的策略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0.

[10]李萌.基于家校通系统的小学家校沟通问题及其解决策略[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篇2

关键词:留守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小组工作

留守儿童作为基层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的未成年弱势群体,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关注。依据调研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被访者受到过不公正待遇,45%的被访者缺乏一定的民族自豪感和骄傲感;随着青少年的自我意识的迅猛发展,情感丰富但情绪极不稳定,从而出现厌学、冲动、早恋、心理承受能力弱、人际关系紧张等一系列问题。对留守儿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断创新留守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意识。本文以垫江十中为例,深入分析留守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问题和原因,试图通过把小组工作引入到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运用社会工作的知识和技巧,妥善解决留守儿童所面临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和践行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与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片面单一,价值观教育缺位

家庭教育重智能轻德育,重知识轻人格,重分数轻素养,大多数的隔代监护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文化程度都比较低,只注重儿童的物质需求,认识不到价值观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同时缺乏对子女照顾的父母易用金钱来平衡惭愧感,会让孩子认为有金钱可以解决世界上的任何问题,因而形成一种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监护人忙于生计,或认为树大自然直,人大知好歹,无暇或忽视对未成年人进行价值观教育;亲朋监护型留守儿童监护人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教育,儿童也难产生归属感,极易产生心理问题;自我监护型留守儿童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差,易形成不良行为习惯,甚至犯罪。总之监护人对分数过度追求引导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少,承担班集体工作少,忽视其全面发展需求,使之变得自私、冷漠、不关心集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留守儿童人格塑造、良好品德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

2.实用化和功利化学校教育导致价值观教育的低时效性

教育的本质离不开对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学校为了提高分数和升学率,盲目的对学生灌输知识和训练技巧为主的提前教育,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目前学校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教育管理面临较大的问题,在基层学校中,思想品德课程普遍认为是副课,学校教思想品德课程的老师工作动力不足,知识储备不够。因此,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的双重保障。

3.重视理论灌输,忽视价值判断和思辨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上,一贯重视理论灌输,一股脑地把正确的价值观灌输给学生,流于形式上的背诵记忆,并代替学生做出价值判断,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但由于学生没有一个自己分析、思辨和判断的过程,而且也不知道选择一种价值观对自己未来发展的影响会是什么,更难说以核心价值观的标准要求来践行自己的言行举止。这种没有经过学生自己思辨、推理和实践而被灌输的价值观是苍白的,也是经不起现实的冲击和考验的。学生们选择学校灌输的价值观如果在社会中遇到挫折,他们很容易就会怀疑自己的选择,甚至会走向相反的方向。

4.偏重道德教化,忽视核心价值观的其他方面

在富强、民主、文明和和谐的国家层面的要求上,过于强调了集体和国家对个人成功的帮助,弱化了个人和家庭的作用。公共秩序、公共道德和环境保护还停留在宣传和口号上,与现实的需求差距太大。学生不会协作、不愿协作、无法正确处理彼此之间的矛盾,缺乏妥协意识和人文精神;在自由、平等、公正和法制的层面上,过于强调纪律对自由的约束,忽略了自由约束主要来自对别人自由的尊重,以及自由是人生最高追求的灌输。对平等的理解仅仅限于法律上的平等,忽视了人格和尊严,也忽视了对生命敬畏的精神。在公正方面,长期以来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会影响其人格的形成。学校关注到了法治,但是忽略了两个重要方面:一是过于强调对学生的特殊保护,忽略了犯法后果的警示,二是过于强调了公民要知法、懂法和守法,忽略了政府权力也受到法律的限制和制约;在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方面,学校忽略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抽象、空洞、乏味。尤其是应试教育使学生无法集中精力学习。长期以来对教育投入不足,尤其是对教师权益的忽视,使得教师无法集中精力搞教学和科研,学生的身心健康得不到及时的关注。

二、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优势分析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契合社会工作本土化需求

社会工作是指在共建、共融、共享的框架下,运用专业知识和技巧,为处于困境中的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帮助其预防、解决社会问题,实现助人自助,恢复和发展其社会功能的社会服务,是融合价值观、理论与实践的多维系统。其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文明与和谐,这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内容一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构建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价值理念,体现了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倡导人的自由发展,丰富了社会工作的内涵,为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开展明确了价值导向,同时又拓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路径。

2.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介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大量运用个案、小组和社区等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循序渐进的对他们进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工作并给予有效的引导。有利于留守儿童对社会发展的认同,帮助其形成积极向上的奋斗目标和思想境界;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以及和谐健康发展,让留守儿童坚决抵制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的腐蚀和诱惑,加强提高留守儿童辨别善恶优劣的能力,从而提升留守儿童文化和素质的修养;有利于保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和延续,提高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理解和培养意识,能有效保证价值观教育的实施。

3.社会工作资源链接优势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整合

通过不同学科整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高效结合,是非常必要的,而学校社会工作具有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各种资源、沟通协调、协助家庭、辅导学生的功能,借助学校现有的资源,以学校为主牵线单位,构建家庭、社区、政府、社会相互联系的资源体系,这能很好地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需求,实现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

三、践行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工服务项目设计

1.项目背景

重庆市垫江县垫江第十中学,位于城郊,周边是工业区。留守儿童近2000人,占全校人口的52%。由于长期缺乏家长的适当教育和照顾,该群体养成了不自信、胆怯、霸道、厌学、缺乏责任感等不良性格及习惯,抗逆力较差、心理承受力较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工服务项目以社工价值理念为基准,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相结合的方法,建设以社区、家庭、学校为支撑的联络平台,通过户外宣传、主题班会、参与式培训等方式协助在校青少年真正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2.项目目标

社会工作介入核心价值观教育,试图营造健康、积极的校园环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拥有民族自豪感和科学的爱国主义观、诚信、友善等优良品质,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四有”青少年。

3.项目内容

通过在垫江十中开展“踏上青春的步伐”———自我认知、“情绪的潘多拉”———情绪管理、“我是学习小能手”———学习坊、“校园零暴力”———反暴力、“中华上下五千年”———读书会、“快乐时光,与你携行”———志愿者培训等社工主题活动,丰富在校青少年的课余生活,提升在校青少年应对问题的能力,实现身心良性发展。主要内容如下:

4.项目成效

通过目标实现测评法,基线调查法两种方法评估项目预期的目标是否达成。项目成效如下:(1)服务对象能够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意识及民族自豪感有显著提升;针对服务对象可做问卷前测和后测来说明情况。(2)服务对象能够学会接纳自我、掌握人际交往、学习、情绪管理等技巧,具备诚信、友善、敬业等优秀品质。(3)成功建立一支校园志愿者队伍,定期参与志愿者服务,参与人员形成“为他人服务”的助人为乐意识,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4)在校青少年十分认同此项目运作模式,并积极参与其主题活动,校方大力推广此课程。(5)学校所在社区居民对此服务项目高度认同,社区服务中心能够充分运用社区资源,推广项目服务模式,积极营造公正、自由、平等的社区环境。

5.项目优势

(1)可复制性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适合在每个社区所在学校开展,此项目具有较强的复制性。(2)延续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强烈的时代性,作为当代的青少年,更应具备此素质。该项目符合服务对象的需求,具有延续性。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多方面的心理问题,自我意识危机、情绪发展危机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项目的开展有利于缓解上述危机,促进青少年实现身心良性发展。(3)创新性此项目可通过个案、小组、社区、工作坊等形式相结合,社工与校方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项目开展周期,改变传统上的填鸭式教学,以参与式培训为主,以游戏体验、角色扮演、活动分享等方式培养青少年自信、合作、沟通等意识及能力。此外,社工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一对一个案辅导,帮助有需要的服务对象改善问题。

参考文献:

[1]唐孝惠.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的实证研究———以芦溪县为例[D].南昌大学,2016.

[2]刘梦.小组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2008重印).

[3]候伟.初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教学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4(Z1).

[4]费文斌.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解决对策的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0(2):91.

[5]林丹.核心价值观教育须从少年儿童抓起[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4(2).

[6]桑国标.学校心理咨询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篇3

关键词 家校交流;网络平台;模型构建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3-0060-03

Research and Model Construction of Family School Network Communication Platform of Primary School//Zhang Chenglong, Li Lijiao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School education is not carried out isolated or independently at all. The families take part in school education positively and realiz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families and schools is more conducive to students’ study and growth. Among, the form of family school network communication is essential. For this, we will research and construct an open, convenient and effective primary school family school network communication platform model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platform’s systematic function structure consists of six columns: administration affairs of school, parents’ class, healthy garden, family-school interaction, lean with easy, star of campus.

Key words family school communication; network platform; model construction

1 研究的问题及目的

1.1 家校互动的界定

教育是一项综合工程,学校教育只是其中的必要环节之一。如图1所示,现代教育从其完整性上应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现代汉语词典》将家长定义为:家长制之下的一家中为首的人。“家长”也可以指在家庭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家庭成员(成年人)。本研究中主要指学生的家庭成员,比如家庭成员甲、家庭成员乙等。《辞海》将学校定义为: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对年轻一代进行教育的社会机构,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本研究中的学校主体主要是小学教师,比如数学教师、语文教师等。

互动,其两个构成的字按照辞典上的解释,“互”是交替、相互;“动”是指运动、动态。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互动应该是一种使对象之间相互作用而促使彼此发生积极的改变的过程。本研究中的互动主要指的是家庭和学校在学生教育中相互作用最终使学生产生积极改变的过程。

从图1中可以看出,家庭与学校是教育学生的主体,事实上学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与家庭中度过的[1]。受教育者(学生)接受教育的成功取决于若干因素,毫无疑问,家校的交流互动在学生教育、成长中占据重要地位。家校的交流互动需要必要的平台、工具、手段等支持,在学生接受不同教育之间的关系中,本研究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家校互动支持的平台上。

1.2 研究的现状及目的

有学者调查得出,传统的家校交流互动存在的问题有[2]:1)合作渠道单一,时间仓促;2)合作的内容狭窄,深度欠缺;3)合作中教师与家长的地位不平等;4)合作的频率较低;5)忽视学生在家校合作中的作用。家校互动平台的应用也存在一些不足[3]:1)家校互动的研究工作中理论居多,真正实现的技术平台不多;2)家校互动平台的建设参差不齐。

然而,在信息技术时代,信息技术能为家教互动提供新的途径,尤其是校园网教育应用的巨大潜力,校园网的教育应用包括教学、管理、信息资源、课外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通讯等多方面,其中家庭教育系统和通讯系统便在家校的交流互动中起着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基于小学现有校园网软硬件条件,利用动态网页技术设计与开发一个开放、方便、有效的小学家校网络交流平台是十分有必要的。

设计与开发小学家教网络交流平台可以:1)以B/S模式的网站分类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家长能通过该平台学习一些家庭教育理论知识,能更方便地获取一些指导信息来帮助他们做好家庭教育;2)设计家校互动交流平台,使家长能了解到自己子女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家长也可以与教师讨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遇到的突出问题,分享家长家教中的心得和教师教学中的心得,为家长和教师的交流提供了空间,为家长解决家庭教育问题提供一个方便、有效的交流平台。

2 小学家校网络交流平台的模型设计

2.1 使用的技术手段分析

目前常见的动态网页编程语言有ASP、JSP、PHP等几种,其中ASP是一种简单、方便的编程语言。笔者对ASP语言有成熟的编程经验,本平台的开发将采用ASP技术。ASP(Active Server Pages,动态服务器主页)是由微软公司开发的服务器端脚本环境,它内含于IIS中,通过ASP,可以与HTML网页、ASP指令和ActiveX元件建立动态、交互且高效的Web服务器应用程序,支持VBScript和JavaScript等脚本语言。由于ASP是服务器端技术,由服务器负责编译和解析,正是由于这个特性决定了其可以具有强大的数据交互性[4]。

2.2 小学家校网络交流平台运行过程分析

本平台将使用B(浏览器)/S(服务器)模式及MVC(Model-View-Controller,模型—视图—控制器)设计模式进行开发。MVC模式广泛应用于交互式应用程序,其中模型表示数据或信息以及数据存取的业务逻辑;视图用于显示模型的内容;控制器负责定义应用程序的行为[5]。小学家校网络交流平台设计开发后的运行过程如图2所示。

用户向Web服务器传送一个.asp的页面请求,服务器接到请求后根据.asp扩展名判断用户要浏览的是哪一个ASP文件,服务器从内存或硬盘中读取相应的ASP文件;ASP程序被传送给服务器上的asp.dll并编译运行,产生标准的HTML文件;产生的HTML文件作为用户请求的响应传回给用户端浏览器,用户端浏览器进行解释运行。图2中的浏览程序通过HTTP通信协议的请求,可以执行Web服务器上服务器端网页技术的程序文件,在服务器层使用ODBC或JDBC存取后台数据库服务器等。

3 小学家校网络交流平台的功能设计

3.1 平台功能需求分析

小学家校网络交流平台的目标是构建一个开放的、方便的、有效的家校网络交流平台,整合现有的家校资源,建设和完善学校与家长信息交流、沟通的服务体系。本平台面向的是教育中的各类小学,目前各学校的家校互动方式正在向基于网络的家校互动与传统的家校互动相结合的方式转变,并且随着学校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就使得这些学校需要一套完善的家校网络交流平台来提供家校交流服务。小学家校网络交流平台正是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完善基于网络的家校互动功能,为小学学校和家长提供方便的交流服务。

3.2 平台功能模块分析

小学家校网络交流平台的功能模块如图3所示。

1)网站前台的主要功能。①校务信息,学校本学年或本学期的教学安排信息,比如作息时间表、各班课程表、考试信息等;②家长课堂,教育资源,增强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提供家庭教育问题解决的方案等,比如教子有方、专家建议、成功的教育案例、国外的家教等家庭教育资源;③健康花园,整合组织一些关于小学健康的资源,比如身心健康、小学生营养保健、疾病和意外事故处理等资源;④家校互动,本模块是主要模块,家长和教师进入之后可以查看学生信息,评价学生,家长和任课教师可以交流互动,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问和回答问题;⑤轻松导学,整理一些不同年级和学科学习的多媒体资源,家长能查阅并且用于辅导学生的学习,比如生动有趣的Flash学习资料、学习游戏型的课件、电子书等资源;⑥校园之星,整理学校表现好的学生的信息和一些学生的创作作品,并以排行榜的形式展现出来。

2)网站后台管理的主要功能。在该系统中,用户的权限是按照用户所在组来分的,用户可以分为系统管理员和普通用户两大类,这些用户组的权限都由总后台的管理员分配。平台的后台管理的主要功能:系统配置管理包括网站介绍设置、友情链接管理(添加、修改、删除)和管理员密码管理等。家校信息管理包括家校信息资源添加(标题、作者、类型等)、家校信息资源修改及家校信息资源删除等。互动交流管理包括对家长、教师和学生的管理,添加学生、教师和班级等。

3.3 平台的数据模型设计

1)数据库概念设计(家校互动模块)。数据库概念设计是指设计出数据库的概念数据模型CDM,即实体—关系图(E-R图),以及相应的数据字典(DD)[6]。对“小学家校网络交流平台”的概念数据模型CDM(E-R图)分析,是建立在UML系统模型基础上的,实体—关系图的分析结果非常复杂,一般情况使用由简到繁的方式进行设计:首先从大的方面设计出各个实体之间的关系,然后在这个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细化。如图4所示,它是“小学家校网络交流平台”交流互动模块的实体—关系图。

2)数据库物理模型设计。数据库物理设计是指设计出数据库的物理数据模型PDM,它是数据库在物理设备上的具体实现,即数据库服务器物理空间上的表空间、表、字段、索引、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以及相应的数据字典的设计[6]。表与字段分析是建立在实体—关系图的基础上的,以图4的“小学家校网络交流平台”交流互动模块的实体—关系图为基础,可以设计表字段,然后建立物理数据模型,建立的物理数据模型PDM如图5所示。

4 总结

家校互动在学生的教育及成长中具有重要的影响,构建小学家校网络交流平台能为家长提供了解子女在校学习情况和与教师网上交流的平台,能方便家长和教师的交流、沟通。该网络交流平台主要能实现六大功能:校务信息(校务信息)、家长课堂、健康花园、互动交流、轻松导学、校园之星。还要能实现平台的后台管理和维护以及对前台内容的更新等,满足需求分析的要求。

总体来说,该研究有一些创新之处。1)通过用户多方面的视角,利用动态网页的技术构建小学家校网络交流的平台。通过家校交流平台,家长能及时了解到子女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能和教师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还可以学习到一些家庭教育知识,解除了家长不能及时了解孩子在校学习情况的障碍,能为家长解决家庭教育问题提供便利的通道。2)本研究过程应用调查研究方法、软件工程研究方法、开发性研究方法,从教育理论和软件工程理论出发,研究一种改善家庭和学校交流的网络交流方式。

然而,由于在家校互动研究方面并无成熟经验,加上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有限,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在家校互动方面欠缺深度研究,实际调查不够充足;二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不完善,在今后的设计开发及维护升级中将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小溪.家校互动支持平台在家校合作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7(2):83-85.

[2]岳盼盼.基于社会性软件的小学家校合作平台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3]程冰.基于Web的家校互动平台研究与设计[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1(11):75-77.

[4]韩国峰,柯华坤.ASP网站开发典型模块与实例精讲[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5]屈霞,刘自强,张小鸣.基于J2EE/MVCModel2的公共图书管理系统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30(20):4651-4653.

[6]赵池龙,姜一平,张建.软件工程实践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7]马中虎.家校互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8]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2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篇4

关键词:家校合作; 宽带中国战略; 通信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9-029-001

一、家校合作教育的新背景

有效的家校合作可以提升学校教育的成效和品质,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利用现代通信技术来促进家校合作值得我们思考。近日,工信部提出《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方案》,确切表明国内网络宽带发展的规划,方案提出2020年我国宽带网络将全面覆盖城乡。从家校合作教育来讲,该战略大大提高我国各行各业的信息化水平,使家庭与学校的距离越来越近。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人员流动频繁,农村地区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极易让这些孩子产生情感上和心理上的异常,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信息化水平的大幅提升,有利于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老师已将现代通信技术(借助微博、微信、QQ群等等)用于教育实践,但是这还不是普遍现象。其实,家校联系不仅要注重形式,更要注重实际效果,做到方便、快捷、高效。可以预见,现代通讯技术的引入,不仅能够提升家校合作的效能,还能节约成本,促进教育教学的实效。

二、家校合作教育的新方式

家校合作教育的概念需要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和外延应该不断延伸,过去以家长会和家访作为主要形式,而今天就加入了许多新“载体”,如家校通、网上家长学校、家长沙龙、家长咨询委员会、微信家长会、QQ群家长会等等。【1】

1.网上“家长学校”

所谓“网上家长学校”是一种即时通讯软件,可以通过网页文字、音频、视频进行在线交流。不同的是,网上家长学校客户端的交流方式新添了知识讲解、交流及互动板块,更有利于家长的参与。家长通过网上报名、注册,就可以登陆平台进行交流。

家长可以在网上与专家互动,咨询相关问题,还可以通过平台和孩子的老师进行交流,了解孩子的综合表现和点滴进步。网上“家长学校”包括个人小档案 、活动资料、荣誉表彰、心灵感悟、教师评语、家教经验、学习方法等等方面,这些都有利于改进亲子的学习习惯。家长进入家长学校的网页,只要轻点鼠标就可查看孩子所在班级的很多情况。另外,家长之间还可以进行交流家教经验和心得。可以说,网上“家长学校”非常有利于家长的参与,避免了只重视学生成绩而忽视其它素养的提升。

2.“微信”家长会

“微信”已成为人们互动的重要方式,所以也可以成为教师和家长互动交流的另一大“”阵地。“微信”优势很多,家长可以通过“微信”与老师进行文字、图片、语音或视频交流,其优点是信息量大、方便快捷。除了“微信”以外,网易公司与中国电信公司推出了“易信”平台,该平台功能更强大,不仅可以给家长的手机和固定电话留言,提供多聊天方式,还可以跟手机中的联系人进行实时的沟通,非常适合家校联系。另外,中国移动推出了“飞信”平台,它融合语音、GPRS、短信等多种通信方式,可以实时的进行语音服务、准实时的文字和小数据量通信服务、非实时的通信服务,实现互联网和移动网间的无缝通信服务。这些信息平台可以让家长和教师无障碍交流,大大方便了家校之间的沟通。

3.“QQ群”亲子课堂

“QQ群”是当前大量使用的应用软件,它非常有利于交流和资料共享,教师也可以通过“QQ群”与家长进行交流、联系,有消息就通过“QQ群”,及时反馈,随时互动。同时,家长与家长之间相互探讨孩子的培养问题。”教师也可以将学生的优秀作业到QQ群上,让其他同学和家长得到启发,让表现优秀的孩子受到鼓舞。教师可以通过群共享作业,提出学习意见和指导方法。

4.“家校通”平台

现在很多学校也开通了“家校通”手机短信平台。通过平台,教师可以给家长群发短信或单独发送,家长只要像其它短信一样回复,平台就会将短信发到教师的手机上。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平时的各种文件、材料通过平台发给家长。家长和孩子的老师可以随时交流,费用便宜,适合单聊或群聊,大大缩短了家庭和学校的距离。

5.“在线”亲子课堂

利用当代光纤宽带的提速把文本、图片、语音、视频等媒介在亲子课堂的网站上,其内容包括名师导学、学生在线、家长园地、专家答疑等栏目,供学生和家长学习,班主任、各科教师及相关教育专家可以在线辅导。

采用现代通信手段促进家校联系,给家长们营造了一个平等、和谐、民主、畅所欲言的平台,提升家庭教育资源、社会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资源的融合水平,拉近了老师、家长、学生三方的心理距离。作为班主任,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和家长心理的基础上做好日常协调工作,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统一。【2】

虽然有先进的通讯手段,但是一些传统的手段也不能丢。比如,针对一些情况特殊的家庭, 受经济条件或家长文化水平所限,无法使用当代的信息化手段,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拿出爱心,采用传统方式进行一对一、面对面家校合作教育。近年来,我国信息产业快速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而且,随着“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适应时代需求的光纤网络必将和水、电、气、路一样成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对提升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必将开创家校合作教育的“新时空”。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家校合作;中小学;教育模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和教学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社会的两大教育系统,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近些年,教育工作者对家校合作的模式不断进行改革和尝试,逐步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但伴隨机制的始终不完善,家校双方责任和义务界定的模糊,加上现代家庭一系列新特征的出现、教育环境的不断复杂化,家校合作的传统模式面临诸多的挑战。

一、中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形式多,实效低。当前,中小学家校合作的媒介和形式主要有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访、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通讯联系等。实际上,家校合作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仅限于一学期一次的家长会以及单方面的通讯联系,方式比较单一。同时,许多学校缺乏家校合作的整体计划,甚至没有将此项工作纳入学校常规工作日程,往往是有了事情、有了需要、有了问题才想起家长,才召开家长会,而且由于缺乏计划性,学校、年级、班级各个层面的家校合作也难以相互配合形成体系。即使是已经开展的活动也往往由于目的性不强、准备不足、隨意性较强等原因,收到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2.被动多,互动少。家校合作应该是家长与学校、家长与教师在共同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过程。但在实际活动中,老师对家长大都采取简单的灌输方法,老师讲家长听,单向交流过多、双向交流不够。比如说在家长会上,即便我们选择部分家长做了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但多数家长还是在被动地听。这样一来,由于缺乏有效的互动,预期的效果恐怕也难以达到。

3.关注多,参与少。家长关注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评价,关注孩子在学校的综合表现,关注与孩子学习直接相关的行为。现状是家长与学校、教师的沟通不畅,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容易人云亦云,家长委员会不能发挥应有的职能和作用,家长开放日有计划无实施,一些大型活动和重要活动,学校在家长参与层面整体设计和落实不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几近空白,甚至缺乏必要的知情权。

4.义务多,权利少。家长作为社会公民,有权利参与学校教育,有义务支持学校教育,与学校形成交错互补、不可或缺的教育合作关系。事实上这种合作关系是约定俗成的,往往不能以家长的需求为转移,从家校合作的层面讲,绝大部分家长实际上处于劣势地位,他们会配合学校完成相应的义务,同时,享受的权利极其有限。部分学校和教师甚至不愿意家长介入学校教育。

5.依赖多,家教少。由于工作和其他原因,家长们或多或少地被迫减少了教育子女的时间和精力,孩子的教育问题完全依赖学校和老师,常常将本应属于自己的教育职能交给了学校,托给了老师。这种“家校关系”容易导致学校的强权,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主意识,家长仅是教育的委托者,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作用。

二、中小学家校合作教育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当前的家校合作模式在实际运用有它积极的作用,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教育改革、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的需要,所以,如何在既有方式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整合新条件新技术新方法,建立家校合作的新模式迫在眉睫。

1.健全家校合作育人机制。继续完善教师家访制度,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校长接待日等活动,指导和帮助家长了解学校工作情况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掌握科学育人方法。在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的前提下,逐步把全体家长都纳入到学校管理的体系当中,确保家长委员会的自和建议权,学校积极开展家长委员会成员进校园活动,开设家长委员会办公室,邀请他们来校巡视、交流、找亮点、提建议,认真做好情况记录,通过家委会成员把学校有关信息及时传递到每位家长。在学校决策层面,不定期召集学校的校务委员会委员开会,传达学校工作状况,家校合力,一起讨论问题,听取多方的意见,参与学校管理,为学校的健康发展共同出谋划策。

2.不断增强学校的服务意识。学校要扩大服务范围,丰富服务内涵,细化服务要求,提高服务质量,为学生、家长和全体教师提供优质服务。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支持学校工作的积极作用,引导社区和有关专业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接受改进学校工作的合理建议。要尊重、信任家长,与家长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

3.拓宽全方位家校互动渠道。家校合作离不开良好的沟通。学校应在家校互动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积极构建立交桥式的沟通渠道。家长会是最好的互动交流平台。家长会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如学业水平汇报、开展专题讨论、展示学生学习成果、聘请专家作家庭教育报告、学生和家长联谊活动、邀请家长参观游览学校和一些教育基地等等,教师可以根据具体需要选择恰当方式。如采取一些新举措,在原有的班级家长会的基础上,对部分有共性问题的学生或学习普遍进步的学生等,分别召集相关学生及家长,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召开小型家长会,了解情况,分析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制定方案,相互借鉴,共同提高。还可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创建家校互动平台,实现多维互动,促进双方交流。

4.家访工作要扎实有效开展。学校要制定明确的家校联系制度,要求教师不断转变家访观念,明确每学年至少对一定比例的学生进行家访。让教师们普遍认识到家访是家庭与学校、家长与老师之间进行沟通、联系的一个最佳载体,更是班级有效开展各项活动的有利条件。在家访中发现学生和家庭的实际困难,彼此情感的交流、真诚的相待,群策群力解决其问题。

5.开展丰富的家长学校活动。为了提高家长的整体素质,使家长更好地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家教水平,可开展各类讲座,对家长进行专业辅导。为了让家长深入了解学校,了解老师,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为了让家长走进课堂,促进学校、教师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还可邀请家长开展隨堂听课活动。为增进学生与父母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还可以邀请家长,利用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班会课等在学校各班开展“亲子教育”活动,缓解家长与孩子之间出现的一些矛盾,增进两代人之间的交流,促进亲子之间的沟通,为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

篇6

一、家家合作的涵义

它是家庭之间建立的一种以教育孩子为中心,在提高成绩、人格培养、价值观塑造,才艺拓展等方面的互助合作关系,是家校合作的延伸和拓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1. 以在校形成的良好同学关系为基础,带动家庭间的联系和交流。平时关系比较好的同学在校外继续联系,或讨论学习问题,或聊天闲侃,或周末进行户外活动等。孩子间的联系,也带动了家长之间的交流。使孩子更好地成长的共同目标促进了家长间的联系,他们分享家庭教育的心得,想着如何合力为孩子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等。这是一种自然生成的合作,它可以不受彼此居住距离的远近等因素的影响,是目前家家合作的主要原因。

2. 由老师帮助搭建的家庭间的互助合作关系。老师根据现在划学区招生的实际,把居住在同一社区、相邻楼盘、上下楼层的同学编成学习小组,鼓励同学间探讨合作,互帮互教。这是利用地理上的天然便利,按照“就近原则”建立起来的互助合作。老师也可以为彼此居住较远的同学和家长牵线搭桥。此外,有一些家长是同事、朋友、亲戚关系,或经人介绍而彼此认识,他们群策群力,共同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长,这也是家家互助合作的重要原因。

当然,这种划分不是绝对的,可以交叉和重叠,特别是来自同一小区且关系比较好的同学的家庭间的合作最为普遍。

二、家家合作的重要意义

1. 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倾力合作中结成好邻居。也许相邻而居的同学家长之前只是点头之交,也许居住较远的家长彼此没什么来往,但共同关注的孩子教育的话题促使他们时不时地沟通联系。很多独生子女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伙伴欢度闲暇时光,一些家长期望孩子能发展全面一些,他们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介绍自己的经验,推荐好的补习机构,拼车接送孩子上学,照顾父母临时出差的孩子等,家长们共享彼此所掌握的资源,合力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家长间的互助合作,促进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呵护了亲子关系,节约了教育成本。随着交流的增多,家长间的关系得到深化,双方逐渐成为好邻居,甚至是好朋友。

2. 学生们在泛舟学海的合作探究中成为好学伴。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就可以交流切磋,在家可以通过电话等方式联系,甚至可以到同学家一起做作业,把学校里合作探究的学风延伸到家庭,学习好的同学之间竞争比拼,成绩好的同学帮扶成绩弱的同学,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之间相互砥砺等,在不同层级的同学之间形成一种“比、学、赶、帮、超”的氛围,通过生生合作,建构学习共同体,让学生养成合作的习惯、互助的意识、团队的精神,生成同伴互助的学习文化。同学间的关系在这种校外的互助合作中得到升华,成为真正的好学伴、好同学。

3. 朋辈间在闲暇的交往互动中成为好朋友。在课外,他们可以约着一起发展共同的兴趣,譬如一起打篮球、逛商场、看展览等;倾诉彼此“成长的烦恼”,譬如学习压力大、被人误会、父母未经允许就进自己房间等;交流个人的未来梦想,当企业家、做宇航员、到边疆支教等;议论班里的某个男生女生,关注时尚脉动,评论社会时事等。年龄相近的他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圈子”亦即朋辈群体,因为知根知底,消解了家长对孩子交上坏朋友的安全方面的担心,也可以让很多独生子女避免孤独,因此家长支持这种“就近原则式”的交友。这样,同学间逐渐成了好玩伴、好朋友。

三、影响家家合作的原因分析

1. 利益的失衡。一般的家长都希望与水平相当或是高于自己孩子的其他家长交流,愿意与自己孩子有互补作用的其他同学家长合作,让自己的孩子能见贤思齐,“近朱者赤”,而不大愿意与低于自己孩子层级的同学家长合作。这就是说,家长间的合作要互惠互利,单纯的付出或收获的关系是不能维系长久的。当然,也有一些热心肠的同学和开明的家长,他们很乐意无私帮助其他同学。

2. 早恋的预防。有些家长担心男女同学交往过密,会导致早恋等问题,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的家长对此事很敏感,有些女生的家长不支持孩子与男生互助合作,有时即便是双方同学很真诚地互帮互教,但是由于家长严密的监视,使他们感觉不被信任,像搞“地下工作”一样,使得合作的效果受到影响。

3. 效果的质疑。有些家长认为,学习好的同学也许会做某些题,但是不会讲解,或者讲不清楚,没有老师讲解得那么通透,因此他们认为学生间的帮教的效果不大。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的成绩好就行了,没必要合作了。有些家长认为和老师沟通交流就行了。也有些家长工作忙、无暇顾及与其他家长合作交流等,家长缺乏合作的认知。

4. 引导的缺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是家校合作的协调者,更是家家合作的推动者。他们重视家庭和学校的合作,注重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也有老师认为自己的主要职责是做好校内的工作,家家合作是家长们自己的事情,学生尤其是居住较近的同学和家庭可以自由组合、自发合作,这种思维导致家家合作出现引导缺位。

四、推动家家合作的现实路径

1. 学校要做好思想动员。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做好家长的思想动员工作,让家长认识到家家互助合作在提高孩子学习成绩、塑造良好品格、培养团队精神、拓展才艺特长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同时也能节约教育成本,分担家长压力等。教育家长认清当前竞争与合作的时代脉动,要不断开阔教育思维,积极开展家长间的互动交流,互助合作,共享资源,凝聚智慧,整合力量,改变“单打独斗”的局面,进行“集体作战”,增强家家合作的主动性,谱写合力育人新篇章。

篇7

关键词:理念引领;交流合作;课程共建;提升办学水平

一、以“开放、合作、共享”的

教育国际化理念为引领

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分校位于三国文化胜地武侯祠旁,学校现有学生1100余名,教师73人,中高级教师占80%以上,其中获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及优秀教师称号70余人次,学校师资力量雄厚,设施设备完善优良,教育环境优美,钟灵毓秀的人文环境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师生的性情和品格。学校秉承“快乐教育”这一办学理念,让每个孩子成为有用的、快乐的、幸福的人,教育教学成绩斐然。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校在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取得了突出的办学效益,获得了“全国青少年优秀科学教育实验基地”“四川省青少年智能机器人活动实验学校”“四川省小学智能机器人活动十佳学校”“北师大外语教学实验基地”“四川省绿色学校”“四川省科技教育示范校”“成都市校风示范校”等殊荣,被誉为成都市新优质学校。

学校办学与国际先进教育理念接轨,是优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人才培养的目标。从2005年以来,学校开始引入外籍教师任教英语。学校用国际视野来观察、思考、把握教育与发展教育,用世界眼光优化教育,努力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流能力、国际竞争力的优秀教师与学生。在推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中,整合国际课程和资源,让教师用国际化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快乐地教学,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体验中提高国际交往和竞争的综合能力,逐步形成了 “理念引领,交流合作,共建共享” 的学校教育国际化特色。

二、形成多元开放的中外教育交流合作机制

加强师生对外交流与合作,开展国际教育比较研究,充分吸纳优秀世界教育思想与经验,并为我所用。2010年,学校成为成都市首批“中英校际连线”学校,与外籍学校建立了比较稳固的友好关系,每年的师生互访不仅有益于双方的相互学习、增进了解、加深友谊,而且我们以“教师的世界课堂”和“学生的世界舞台”为主题,培养了大批的优秀教师与学生。

1.教师的世界课堂

学校设置了国际理解教育教师培训课程,通过开设“全员英语语言培训”“国际交流礼仪培训”“赴英国担任汉语教师”“赴香港担任汉语志愿者”“参加海外研修班培训”“设立学校海归工作室”等课目,让教师认识、感受、走进、实践“世界课堂”,培养高水准的国际理解教育教师队伍。目前,教师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普遍提高,全员教师均能用英语进行对话与交流。到海外进修学习的教师有9名,参加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的教师达到100%。李蓉、唐嘉奕等教师先后到英国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汉语教学工作,王蓉、夏娟等教师在重大国际交流活动中现场执教国际教育研究课,并深受好评。学校先后请6名外籍教师担任双语教师,邀请英国校长克莱尔女士等10多名外籍人士到我校访学。

2.学生的世界舞台

丰富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为学生们提供了锻炼自我、成长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2010年至今,我校学生以互访、录影、电子邮件、写作等方式参与中外交流活动达20000余人次,参与面为100%,并有近30人次参加国际竞赛,并取得优异赛绩。2011年4月, VEX世界锦标赛——机器人工程挑战赛在美国佛州的迪斯尼体育主题公园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13余个国家,400余只队伍,1800多人参加了本次比赛。由于没有设置小学组,我校作为为数不多的小学队伍参加了中学组的比赛,和各国的中学生精英同场竞技。比赛时,学生们分工合作,靠着扎实的英文功底,和不同国家的联队沟通,和比赛评委对话。获得了此次比赛中学组冠军,以及机器人最佳设计奖。学校机器人代表队已连续三届获得世界机器人竞标赛冠军。

三、共建课程,共享快乐

丰富与建设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基础学科课程”“校本拓展性课程”和“校本实践性课程”的学校快乐教育课程,让学校优质课程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土壤。学校在与英国哈尔佩尼雷恩等学校签署的合作交流项目中,共建课程是一项重要合作内容。双方共建了“中英课堂碰撞”“艺术、科技教育共享”“社区点亮生活” 三大主题系列课程,在教育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以课程为载体,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流能力、国际竞争力的优秀学子(见图1)。

(一)开展“中英课堂碰撞”教学研讨活动,建设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基础学科课程

学校以中英课堂交流为载体,通过与英国哈尔佩尼雷恩友好学校开展“交换双方教材与书籍”“现场开展中英课堂碰撞(同课异构)”等项目的教学研讨活动,改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优化学科课堂教学。学校与外国学校教师围绕主题“家”“食物”以及“环境保护”,开展了“同课异构”活动,通过课堂碰撞与深度研讨,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发现我校的优势与不足,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方面优化课堂教学。 以语文学科为例,简单介绍一下中外课堂教学特征的差异(见表1)。

课堂教学碰出对中英教育的文化背景、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的深层思考,以此探寻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课程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共同努力,达到共建课程,共享课程的目的。来自英国的主讲教师克莱尔表示:“因为之前担心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尽量用简单的词汇去替换复杂的关键词,但没想到同学们的英语水平超出了我的预想,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效果非常好。”

学校按照英国小学教室原样创建了全市首个英式教室。教室里任何一个装饰都不是简单的展示,而是具有一定教学功能的重要课程资源。我们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和教学环境,引入英国的教学方式,实现国外教学资源的共享,让学校教育真正与国际教育接轨。在中外课程共享共建中,我校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教学课程改革中迈出崭新而坚实的一步。

(二)共享中外艺术、科技教育,建设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校本拓展性课程

1.音乐艺术文化交流

每学期,学校与外国友好学校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定期交换节日活动、运动会等视频,与英国等外国学校师生对比不同的音乐、艺术形式和效果,促进文化交流,学生了解不同的艺术形式,培养师生的艺术鉴赏力。

2.国学经典诵读交流活动

中方学校进行经典诵读及中国传统礼仪展示,英方友好学校由汉语助教教授简单的国学三字经,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通过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差异,学生学会了尊重并认同他人的文化。

3.机器人教育交流

与英国哈弗彭尼学校开展机器人合作项目,交流两校机器人制作发展情况。

(三)以“社区点亮生活”为主题,建设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校本实践性课程

校际连线“社区点亮生活” 把国际元素引进各个课程领域,让学校享受到由此带来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帮助学生培养文化意识,世界公民意识,语言、沟通和信息沟通技术能力。学校立足于龙小分校所在蜀汉社区的三国文化,以雅俗共赏的锦里为切入点,体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和谐共处,理解成都独特的休闲文化所蕴含的包容、和谐、宜居的城市文化。只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激发学生对所在社区的自豪与热爱,启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对社区生活提出建议。

通过课堂指导,让学生们走进社区,了解社区的蜀汉文化。美术、音乐课堂指导学生学习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形式,英语和计算机课程指导学生与英国友好学校的交流,综合实践课指导学生对社区改进提出构想并走进社区沟通实施等。学校通过整合社区与学校,整合美术、音乐、体育、英语等课程的资源,整合英国的综合课程建设经验,共同协作完成了综合性的开放课程,并围绕这一课程成立了包括社区人员在内的涵盖多个学科综合课程小组,以深入挖掘资源。

课程实施流程如下:走近社区,了解锦里——了解代表着锦里中蜀汉文化的民间艺术——尝试学习民间艺术——用民间艺术手法创造艺术作品——发现生活中的遗憾——再创作——放眼社区,给社区提出相应的改进计划。

在教师们的指导下,孩子们走进锦里参观、摄影、与民间艺人交谈、与游客交流等,初步了解了学校所在社区的蜀汉文化。在校园里,开展了以蜀汉社区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活动——蜀汉文化周,绘画、十字绣、皮影、剪纸等蜀汉文化展,成都小吃美食节。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对民间艺术形式有了浓厚的兴趣,并在教师和艺术家的带领下,学习用锦里中的民间艺术形式剪纸、刺绣、皮影等来创作反映社区文化的艺术作品,改造了学校的废旧凳子,完成了呈现锦里的建筑及生活风貌的艺术品展览;与川剧艺术家沟通,初步尝试进入川剧;以“我与社区”“我的理想社区”等为主题,对所在的蜀汉社区发表感言、展开思考,并从小学生的视角对社区生活提出建议,对社区改进提出相应的计划,并与社区沟通协商共同完成社区改造:制作了锦里的明信片、参与社区文化墙的设计、为“锦里”招牌纠错字、和锦里合作开展“地震三周年,感恩与您同行”活动等。

在课程的建设和实施过程中,教师们整理出了校本教材,全体学生系统地学习《民间传统艺术》 :一、二年级学习川剧脸谱,三年级学习制作传统玩具,四年级学习剪纸,五年级学习皮影,六年级学习刺绣。全校普及英式板球课,让英式板球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之一。

篇8

【关键词】 东营市;市区;中小学;家校合作;调查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1-130-01

为更好地了解家校合作的开展情况,我们在东营市市区选取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四所中小学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的范围与实施

本次调查中,调查的对象包括东营市妇联、社区教育委员会、市教育局及市直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校长、教师和家长。调查的方法,对不同对象的调查所采取的方法不同,对妇联、社区教育委员会、市教育局的有关负责人及校长采用访谈法,而对教师与家长则采用问卷调查法。

二、调查对象

本调查的对象选取了东营市市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四所中小学,包括两所小学,一所九年一贯制中小学,一所初级中学。随机抽取各个学科的教师与学生,共发放教师问卷200份,获得有效问卷173份,家长问卷300份,获得有效问卷288份。

三、东营市市区中小学家校合作情况的调查结果

根据对东营市市直的四所中小学家校合作情况的调查,我们在如下几方面得出下列调查结果:

(一)家校合作的一致性

1、教育指导思想。在两种问卷中都问及:“你教育孩子(学生)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有82%的教师能够接受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指导思想。有67%的家长明确认识到孩子全面提高素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表明在教师队伍中,正确的教育思想成为主流。但是家长在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方面比教师更加迫切。

2、对家校合作必要性的认识。在对家校合作对学生的必要性问题的调查中,97.9%的教师和96%的家长认识到家校合作的必要性。这表明,绝大部分家长、教师都能充分认识到家校合作对于孩子成长所起的重要作用,这是开展家校合作的良好基础,对于密切家校关系,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双方的合作意识

1、家长和教师双方的相互认同情况。家长对教师的认同,从整体看他们既给学校所做的努力与改进给予肯定与认同,也理性地指出目前需要改进的方面。教师对家长认同程度不及家长对教师的认同程度高,教师认为家长重视子女教育的程度较高,70.5%的教师认为家长很重视和比较重视,而认为家长教育子女的能力强和较强的仅占32.3%,认为家长教育子女的方式是好的或较好的占41.6%,同时也说明家长虽然很重视子女的教育,但教育子女的能力和方式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这就更需要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培训。

2、职责意识。56.6%的教师和52.8%的家长认为无论在学习或其他方面双方都应共同承担。这说明家长与教师之间有着共同的职责意识,没有相互推委现象,同时家长和教师普遍认识到竞争的激烈,都意识到自己对学生(孩子)的教育职责,这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3、合作愿望。对于教师、家长合作愿望的调查,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您大多在什么时候与教师(家长)交流孩子的情况,争取对方支持和帮助”,48.6%的教师能够与家长保持经常的交流与沟通,,30%的家长能够做到与教师保持经常的联系。

(三)合作内容

在此项内容中,当我们问及“您与教师(家长交流时)在大多数情况下比较关注以下哪几方面的内容?”教师(92.5%)与家长(96.2%)对学生的学习高度关注,其次较为关注的是品德和心理两个方面。目前中小学由于学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不少学生具有心理问题,这引起了教师和家长的关注,尤其是家长方面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超过了一半,这与以往我们的教育忽视学生的必理健康相比,无疑是一个好的现象,有利于发现并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消除心理障碍,保持心理健康。

(四)联系次数与方式

1、联系次数。在教师问卷与家长问卷中,我们都设计了联系的次数,在教师问卷中的问题是:“在一学期中,与家长平均交流的次数”,教师与家长交流的次数偏少,一学期中,与学生家长交流不足1次者占调查对象的26%,平均每人1次或2次也仅占27%。与部分教师访谈中得知,班额大、教学任务重,带来的工作压力较大,教师不断面临的新的挑战,加之教师本人也有家庭、有孩子,来自生活、工作、学习等各方面的压力,使得教师没有太多的精力与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在家长问卷中的问题是“在一学期中,教师与你联系的次数”,家长与教师的回答大致相同。

2、联系方式。为了调查目前教师与家长之间联系的方式,我们根据东营市目前的实际,列举了以下几种,打电话成为教师(85%)与家长交流的主要方式,另外,“家长会”也是大部教师(78.6%)选择的联系方式之一。家长会能够在集中的时间内,高效率地使到会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与生活,但同时由于针对性差,一半左右的教师(50.9%)选择“让家长签字”的方式,与学生家长共同督促学生的学习。

(五)家长参与的层次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层次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家校合作的水平。在家长问卷中我们设计了以下问题:“在参与学校教育活动方面,你曾做到以下哪几项?” 70.8%-88.9%的家长选择低层次的校外参与,极少一部分家长参与校内的管理活动,这也比较符合我国家校合作的现状,家长所形成对教师权威的倾向,使绝大多数家长不愿意走进学校,参与校内教育管理活动。

篇9

关键词:移动“家校通”系统;Android;RESTful

引言

随着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2002年我国兴起了一种新的家校沟通方式――“家校通”,它是计算机与通信网络技术应用到家校合作领域的产物,为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建立了一个有效沟通平台。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家校通”系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移动通信终端的普及,基于两者结合产生的新模式――移动“家校通”系统,为家校合作提供了新平台,将成为家校合作领域研究的热点和一个未来的发展方向。

基于Android的移动“家校通”系统构建

1.总体设计

移动“家校通”系统借助移动互联网的优势,提供了学校和家长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随时随地进行交流的平台。系统采用移动客户端APP、Web服务层、数据服务层的三层视图设计模式,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Web服务层和数据服务层位于服务器端。中间层是具有简单、轻量级、快速等特点的RESTfulWeb服务层,提供移动客户端APP和数据库管理层之间数据相互传递服务,从而实现“家校”互联互通,有效增强了家校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系统数据交互的一般过程是移动客户端APP以HTTP请求的形式向服务层发出请求,服务层根据HTTP请求中的HTTP方法向数据服务层发出相应的数据请求,结果以HTTP响应的形式返回给客户端APP,再由客户端APP对返回结果进行解析后显示。

2.功能设计

移动“家校通”系统由以下五个核心功能模块组成(如图2)。

(1)信息公告模块用于公共信息,如校园新闻、班级公告通知、家庭作业等。

(2)交流园地模块提供了一个班主任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互动平台,交流方式可以“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交流形式可以是同步的或是异步的,在交流园地中可以公告信息,提出建议,进行交流讨论。

(3)成长记录模块提供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教育形成性过程的记录,便于教师和家长充分了解学生不同时期的进步和不足。追踪学生的学习成绩,全面跟踪、分析以及分享学生的“表现”数据,帮助教师和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表现。

(4)成绩管理模块呈现历次各科考试、小测验等的成绩,就像一个强大的“数字成绩单”,提供不同学科、不同学生的成绩查询、分析、比较功能。

(5)账号管理模块用于对用户管理,系统区分班主任和家长两类角色,并根据不同的身份赋予不同的功能。

3.系统开发环境

移动客户端APP是Android应用软件,采用原生模式开发,开发环境为Eclipse 3.7,JDK 1.7,使用的SDK版本为Android 2.2,嵌入了ADT 2.0插件。Web服务层基于RESTful服务体系,采用微软 Web API框架设计Web服务接口,数据库采用微软SQL Server 2008。后台开发环境采用微软开发,运行环境为Windows Server 2008,IIS7.0。

4.详细设计与实现

系统采用三层服务体系结构,下面分别对各层的设计进行详细描述。

(1)数据服务层设计与实现。数据服务层为应用提供数据来源。移动“家校通”系统的数据服务层包括用户信息库、信息公告库、学生成绩、论坛交流库四种类型的数据库。用户信息库记录班主任、家长、学生的基本信息以及相互关系。信息公告库记录的各类公告信息。学生成绩和行为记录库记录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记录有不同时期、不同科目的成绩、总成绩、名次等信息以及在校表现等数据信息,为成绩查询以及形成成长记录提供数据支持。论坛交流库记录教师和家长、家长和家长之间的相互交流信息。

表1给出了系统使用的主要数据库表。图3是各个数据库表的结构设计。

(2)RESTful服务层设计与实现,移动“家校通”系统的Web服务层采用了RESTful设计。

REST,一般称为表述性状态转移,是应用于分布式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风格,包含一组架构约束条件和原则。可以根据这些约束条件和原则设计以系统资源为中心的Web服务,REST使远程机器间的通信仅通过支持Get、Put、Post、Delete四种操作的HTTP协议即可完成。由于其简单性,容易和使用,受到谷歌、亚马逊、雅虎等公司尤其是社会网络公司(如Facebook和Twitter)的欢迎。满足REST约束条件和原则的应用程序或设计即是RESTful。RESTful系统中,客户端与REST服务进行交互所需的负载相当小,且REST服务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

移动“家校通”系统的Web服务层通过URI标识与客户端进行交互的目标,并根据HTTP方法GET、POST、PUT和DELETE作出响应。客户端与服务端的数据传输采用XML传输格式。

系统RESTful服务的开发采用微软提供的 Web API实现。 Web API是一个框架,用于在.NET框架上架设HTTP服务,是.NET框架上构建RESTful应用程序的理想平台,定义了一组API用来开发REST的Web服务。这些API支持范围广泛的HTTP实体内容类型,包括HTML、XML、JSON、GIF、JPG等。

表2描述了移动“家校通”系统提供的获取信息公告列表和详细内容的Web服务形式和参数。

(3)移动客户端APP设计。客户端APP是用户与系统进行交互的主要场所,基于Android平台,采用Java开发,以APK的形式。利用手机客户端可以浏览信息公告、查看学生成长记录、查询成绩,可以实现教师和家长之间以及家长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

①手机端启动“家校通APP”后,系统执行如图4所示流程,主界面显示“信息公告”列表,点击各条目录可以查看的公共信息。进入其他功能模块则需要用户登录系统,未注册用户需要先注册。

②系统区分班主任和家长两类角色,注册时由管理员确定身份,用户登录系统后根据各自角色完成不同的功能,如教师可以和更新成绩等记录,家长只具有查看成绩等记录的权限。注册用户还可以进入其他功能模块,完成成长记录查看,进行论坛交流等操作。

结论

“移动改变生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正逐渐实现全面深度融合。本文着力构建基于Android的移动“家校通”系统,设计并实现了适应移动、互联环境的“家校通”系统,力图使“家校通”系统在家校合作领域发挥更大的功效。本系统在两个初中班级的教师和家长中进行了测试使用,有良好的用户体验,便于教师和家长及时方便地传递信息,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家长在“家校合作”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移动“家校通”系统应用的推广,还需要对系统进行优化、提升用户黏性和拓宽平台支持的范围。

参考文献:

[1]陈世珠.把信息技术引入家校教育――“家校通”课题研究初见成效[J].中国电化教育,2007.

[2]Reto Meier.Android 4高级编程(第3版)[M].佘建伟,赵凯,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3]蒋金楠 Web API 2框架揭秘[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篇10

一、创建平等关系,追求师生合作

创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新形势下搞好班级管理的首要条件和关键因素。因此,班主任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要体现公平公正,一视同仁;要真正做到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多去接触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创设宽松愉悦的氛围,调动和团结班级中的积极因素。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民主交流,从而化解误会,加深感情,紧密合作。

拉近师生关系,除亲身试教、个别谈话外,写日记也是一种很有效的途径。学生一开始写日记,总会遮遮掩掩,谈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不能敞开心扉,不能主动地揭示问题的症结,不能真实地反映自己的内心世界。此时,班主任要耐心引导,鼓励学生树立自信,敢于言谈,勇于表白。在查阅日记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对待,真诚交流,特别是学生有思想困惑、学习障碍、生活困难的时候,要给予及时、热忱的帮助,让学生时刻感受到班主任就是自己的良师益友,就是自己的坚强后盾。久而久之,学生便会打开心窗,抛开顾虑,真正地表白自己的心声,抒发自己的情感,还会大胆谈出对同学、对班级、对家庭、对学校的看法和建议。这样,师生之间便可以实现面对面的交流,心贴心的沟通,手拉手的合作。

二、体验民主交往,实现生生合作

平等和谐的同学关系在班级管理中同样重要。班主任应组织安排形式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敢于表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让所有学生觉得自己是班集体中不可或缺的一员,自己跟别人是一样平等的。

对优等生要注重加强做人方面的培养,适时提醒他们“做学问得先做人”,要求他们做一个正直、热情、宽容、积极、向上、品学兼优的人。对后进生我们更不能放弃,而要大胆让他们参与班级管理,让他们在管理中克服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感受班级的温暖,体验班级的荣辱。中等生是班级中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群体,既不像优等生那样容易产生优越感,也不像后进生那样容易自暴自弃,但同样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同与尊重。我们要及时准确地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帮助他们树立见贤思齐、自警自省的意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上进心。这样,各层次的学生均在班级中体现出他们的价值,同学之间的关系自然就变得和谐融洽了。此时班主任可以引导并逐步放权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班主任只扮演朋友和助手的角色。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验、去领悟、去认识,使他们懂得尊重,懂得珍惜,懂得关爱,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合作。这就为建立良好班风、学风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三、重视互信互动,力求师师合作

科任老师在班级管理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与科任老师之间并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一种精诚团结,密切合作,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兄弟关系。班级活动不能仅靠班主任组织,学生参与,还应该邀请科任老师也参与进来,把班级活动变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师互动的一个平台。科任老师授课或组织学生出现困难时,班主任应主动帮忙;班内出现调皮捣蛋的学生时,班主任要通过科任老师及时了解沟通;还可以主动去听科任老师的课,在学习的同时了解本班学生的听课情况;也要通过学生及时了解科任老师的任课情况。班主任与科任老师的这种团结合作精神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鼓舞着学生,感动着学生,从而达到集体合作的目的。

四、增进交流沟通,促进家校合作

充分发挥家校教育合力是促进班级管理的有效办法。首先是家访,教师与家长面对面交流,互相反馈孩子在校和在家的情况。此外,还可利用“校讯通”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磋商切实可行的教育策略。

家校联教中,要采用诚恳的态度和平等的姿态与家长交流。另外,小问题要在班内解决,不到万不得已不请家长,但必须实事求是地反馈孩子在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