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术后康复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25 17:43: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骨折术后康复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骨折术后康复的方法

篇1

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1年4月在我院诊治的80例接受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的临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术后均给予关节恢复锻炼,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效果、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效果及格率明显较对照组患者高,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

结论:中药熏洗的方法治疗接受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后关节功能康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且不会引起复杂的并发症和发生不良反应,临床效果显著提高,可作为今后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中药熏洗 膝关节周围骨折 关节功能 康复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7-0193-02

由于骨牵引、石膏托、夹板外固定、关节损伤等造成的膝关节功能障碍是膝关节及其周围骨折内固定术后常见并发症[1]。膝关节周围骨折包括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骨折。保守治疗较困难,目前,保守治疗较困难,多采用手术治疗,但因术后易发生关节黏连从而导致的膝关节功能障碍使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中药熏洗有热疗、药疗双重作用。2008年3月至2011年4月,我院给予接受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的临床患者中药熏洗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3月~2011年4月在我院诊治的80例接受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的临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26~60岁,平均年龄40±2.6岁。单侧左膝10例,右膝12例,双膝18例,;病程最短3天,最长12年;股骨髁上骨折13例,股骨髁间骨折7例,胫骨平台骨折10例,髌骨骨折5例,复合骨折5例。对照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25~61岁,平均年龄41±2.5岁。单侧左膝8例,右膝15例,双膝17例,;病程最短2天,最长11年;股骨髁上骨折15例,股骨髁间骨折5例,胫骨平台骨折8例,髌骨骨折6例,复合骨折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关节功能康复护理。术后2~3天,使用膝关节功能锻炼器,指导患者进行被动膝关节活动;术后5~7天,指导患者行膝关节主动屈伸锻炼,持续至出院。另外,使用膝关节功能锻炼器时要注意,屈伸角度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角度由10°开始,逐渐增加,以患者无不适为宜。

1.3 中药熏洗方剂组成和用法。治疗组在采用锻炼器对相关关节进行恢复锻炼的基础上,术后7d予中药熏洗。该方剂的药物组成为:伸筋草、红花、当归、宣木瓜、三七、乳香、没药、茜草、木香、木通、鸡矢藤、七叶莲、三棱、细辛、草乌、苏木、桃仁、防风、地鳖虫、白芍、甘草,将上药用小块纱布按药名分类包好投入盛5000mL清水的盆中浸泡30分钟,再煮沸30分钟。将患膝置盆上先薰后洗,亦可将热药袋敷于患膝上进行治疗。每次30分钟,早晚各1次,7天为一个疗程,坚持治疗4个疗程。每剂中药可用2~3天。注意薰洗时勿烫伤皮肤,避免弄湿衣被等。

1.4 疗效评价标准。治愈:肿胀、疼痛消失,关节活动范围>120°,伸直0°;显效:肿胀、疼痛基本消失,关节活动范围90~120°,伸直受限10°,或膝关节活动幅度较治疗前增加30°以上;无效:膝关节肿胀、疼痛及功能无任何改善。

1.5 统计学处理方法。应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恢复效果及格率明显较对照组患者高,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组别例数治愈显效好转无效及格率

治疗组4015(37.5%)10(25%)9(22.5%)6(15%)34(85%)

对照组4011(27.5%)8(20%)7(17.5%)14(35%)26(65%)

P值<0.05<0.05<0.05<0.05<0.05

3 讨论

膝关节功能障碍是膝关节或邻近部位的骨折损伤,局部血肿机化,关节囊及其周围的韧带、肌腱、肌肉黏连挛缩,导致关节伸屈活动发生障碍,关节僵硬,使膝关节活动受限。中医传统医学认为,骨折后膝关节僵硬为骨伤或术后关节长期不适当外固定,跌打损伤后因其疼痛,患肢关节不能活动导致骨节失动、气血瘀滞、经脉闭阻、津液运行不畅,筋骨关节失去气血津液的温煦濡养,日久则肌肉失养而萎缩,经脉挛缩,屈伸不利[2]。治疗当以舒筋活络、除湿消肿通利关节、活血化瘀为主。中药熏洗能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我院利用中药熏洗的热效应及可改善局部微循环加速局部新陈代谢,松解粘连等作用治疗受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的临床患者,收到很好的疗效。方中当归、红花、伸筋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宣木瓜、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川乌、草乌、细辛、艾叶温痛散寒止痛;乳香、没药、三棱具有破血逐淤的功效,茜草、木香、苏木、白芍、防风、甘草具有行气消肿、缓急止痛的功效;,细辛、木通、地鳖虫脱水温经通络,全方具有活血化淤、温经舒筋通络、脱水消肿止痛等作用。减轻了对神经未梢的刺激,药力从皮到肉,从筋到骨,层层渗透,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肌力和关节功能的恢复。治疗组患者在中药熏洗治疗后,患肢普遍有轻松感,屈曲加压时无痛感,患者易于接受此法。且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患肢好转程度明显,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缩短了康复时间,提高了生活质量。表一显示,治疗组的及格率率达85%,对照组仅为65%。

总而言之,在给予接受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的临床患者术后进行功能锻炼的基础上,进行中药熏洗的方法,可以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基本康复量;胫骨平台;膝关节;功能

胫骨平台由大量松质骨及皮质骨包绕而成,极易因高能量压力及剪力而发生骨折与塌陷。因此,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应做到无创解剖复位、骨折块固定以及保持正常重力线等要求,为早期功能康复锻炼提供良好基础[1]。除手术治疗外,骨折术后如何进行有效的功能康复锻炼也一直是临床关注重点。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康复训练方式在术后功能康复训练中的效果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所收治6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包括研究组A、研究组B及对照组,每组各20例。男36例,女24例,平均年龄(42.1±11.5)岁,右膝部33例,左膝部27例。三组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病例纳入标准[2]:①明确外伤史;②经X线检查确诊,胫骨平台骨折明显移位行内固定手术治疗;③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病例排除标准:①膝部陈旧性骨折或病理性骨折者;②≥65岁;③合并恶性疾病或精神障碍者。

1.2方法

1.2.1研究组A 在"动静平衡"原则下进行康复训练法,予较小康复量(即"基本康复量"),术后第3 d行膝关节被动活动,仰卧位,上下左右活动髌骨数次;双手握住股骨远端,徐徐抬起膝关节,使小腿自然下垂,缓慢屈曲到指定角度,若股四头肌疼痛,可行手法放松肌肉,第1次屈曲膝关节至30°左右,置垫枕10 min左右,每隔3d操作1次,增加10°/次左右,该操作要求康复师力量稳定、缓慢而持续进行,避免动作粗暴也引起患者恐惧、排斥。

1.2.2研究组B 操作方法同研究组A,予较大康复量,但活动次数改为2次/d。

1.2.3对照组 予传统无痛康复训练,包括压腿锻炼、屈伸锻炼等常规内容。

1.3疗效判断[3] 骨折复位效果标准:优秀:解剖结构复位,关节面平整;良好:接近解剖复位,关节面基本平整,关节面台阶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用χ2 检验。P

2 结果

2.1三组骨折复位情况 三组骨折复位效果均良好,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三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研究组A膝关节恢复优良率为95%,研究组B为85%,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骨折后手术治疗目的在于保证骨折部位良好、快速愈合,实施良好的复位及持续可靠的手术固定极为关键。固定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及外支架固定术,但实施手术固定必然会导致肢体肌肉萎缩、关节挛缩以及瘢痕粘连形成等失用性改变,致使肢体关节功能障碍。相关研究指出[4],骨折术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缺乏应力刺激,可引起骨质疏松及骨痂形成缓慢,进而加重肢体关节功能障碍。如何平衡骨折愈合与肢体关节功能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现代骨科、康复医师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与其他骨折类型相比,骨折愈合过程更为缓慢,对稳定的生物力学与生物学环境要求更高,实施功能锻炼时应保证与骨折愈合每个阶段相适应,避免因任何不恰当功能锻炼对骨折愈合产生不良影响。研究指出[5],传统功能康复锻炼盲目以"无痛"定位活动、负重标准,并非以不同骨折类型及内固定稳定性要求为准则,康复训练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本研究结果说明,3种康复训练方法均不会影响胫骨平台骨折愈合,均可应用于骨折术后功能训练中;在"动静平衡"原则下进行康复训练法疗效优于传统训练法,并且较小康复量(即"基本康复量")就可满足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康复需求。

综上所述,在"动静平衡"原则下进行较小康复量康复训练法效果优于较大康复量训练法予传统训练法,与该骨折类型骨折愈合生物力学要求更吻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笑珍,邓珍良.早期康复训练对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09,30(30):154-155.

[2]杨治涛,葛广勇.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5):1658-1659.

[3]刘敏如,郝仕强,陈丽.动静平衡康复训练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平衡和行走功能的影响[J].广州医药,2015(05):15.

篇3

[关键词] 骨创伤;康复功能锻炼;护理;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4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1(b)-0133-02

随着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骨创伤患者的预后恢复也越来越好。康复护理可以最大限度的恢复骨创伤患者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笔者对本院治疗的55例骨创伤患者进行综合性的康复功能锻炼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0例病例均为本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骨科接收手术治疗的骨创伤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55例。康复组:男性38例,女性17例;年龄16~58岁,平均(37.35±13.81)岁;其中,锁骨骨折10例、肩关节脱位9例、肱骨髁上骨折10例、前臂骨折8例、股骨颈骨折5例、膝部骨折7例、腰椎骨折6例。对照组:男性37例,女性18例;年龄17~59岁,平均(36.75±13.63)岁;其中,锁骨骨折9例、肩关节脱位8例、肱骨髁上骨折10例、前臂骨折9例、股骨颈骨折6例、膝部骨折6例、腰椎骨折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创伤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给予骨外科的常规护理;康复组患者术后由专门的护士给予有针对性的综合康复功能锻炼及护理,康复功能锻炼分为被动和主动两种。被动康复功能锻炼是指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术后尽早帮助患者进行关节的功能锻炼,锻炼强度以不引起患者的疼痛为宜,并注意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1]。在患者出现自主肌肉收缩后给予主动康复功能锻炼。主动康复功能锻炼是指在患者的肌肉能够自主收缩后,让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功能锻炼,主要的锻炼目的是缓解患者患肢的疼痛、加快瘀肿的消退、促进骨折的愈合、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以及后遗症的发生[2]。具体的主动康复功能锻炼如下:

1.2.1 锁骨骨折

在患者术后局部固定的过程中,让患者进行握拳、肩肘关节的外展和后伸运动、挺胸运动以及双手叉腰等动作。但禁止进行肩关节的前屈和内收的动作。在使用夹板固定时要注意不要过度的压迫皮肤,在夹板拆除后可以让患者进行肩关节前屈以及双臂划船的动作。

1.2.2 肩关节脱位

肩关节脱位的患者术后需要进行外固定2~3周,在固定过程中,以腕关节的锻炼为主,包括抓空增加练习、上翘下钩练习等,固定一周后可以进行肩肘关节的屈伸锻炼,2~3周后可以进行肩关节的多方位运动,包括手指爬墙以及双手托天等动作。

1.2.3 肱骨髁上骨折

患者常常伴有上肢血管和神经的损伤,从而遗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因此,在康复锻炼过程中要注意患者是否伴有血管痉挛以及供血不足的情况。固定早期,患者无法活动肩肘关节,因此以上臂的静力性活动为主,同时进行手指的锻炼和腕关节的锻炼,包括抓空增力练习、五指起落练习等。中期加大患者的运动量,适当增加患者肘关节的练习以及前臂的旋转练习。

1.2.4 前臂骨折

前臂骨折以桡尺骨干骨折最为常见,患者多伴有局部肿胀、畸形和功能障碍,因此,在康复锻炼时要密切注意患者的患肢情况。早期的锻炼以手指关节和肩关节的运动为主,同时进行前臂肌肉的静力锻炼,禁止进行旋转等活动,当患者的外固定拆除之后,再进行肘关节的锻炼,包括伸直、屈曲、旋前旋后等动作。

1.2.5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多见于老年患者,主要的手术方法为髋关节转换术。患者术后需要长期卧床,因此术后的并发症较多。必须密切的观察患者的情况,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早期在外固定的情况下,进行患肢肌肉的锻炼,同时可以使用CPM机进行锻炼,上肢以肩肘腕关节的活动为主,下肢以踝关节屈曲活动为主,不能进行膝关节的内弯运动。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于术后1~2周开始进行下床行走,但患肢不能负重。同时增加各关节的活动度,但要注意避免发生关节拉伤。

1.2.6 膝部骨折

膝部骨折主要影响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术后患者膝关节内的粘连一般比较严重,因此,早期以髋、踝、趾关节的动作为主,增加下肢的血液循环,促进肌肉关节功能的恢复。在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膝关节的功能锻炼,以最大限度地恢复膝关节的功能。

1.2.7 腰椎骨折

患者腰椎骨折后,导致腰背部肌肉的痉挛,易发生二次损伤,因此,患者早期的功能锻炼以腰背部肌肉的锻炼为主,主要目的是恢复患者腰背部肌肉的肌力,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保持患者脊柱的平衡。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直腿抬高练习,然后逐渐过度到多点支撑法练习。

1.4 疗效判定标准

6个月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将治疗效果分为优、良、可、差四级评定。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数据资料用t检验,组间对比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康复组患者治疗后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 0.05)。见表1。

3 讨论

关节是人体运动功能的重要结构,骨创伤常常造成患者关节功能的障碍,对患者预后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3]。而术后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康复功能锻炼和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预后的肢体运动功能[4-6]。康复护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骨创伤患者的功能,能够有效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环,增加患肢的肌力,有效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7-8]。本组研究显示,康复组患者治疗后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术后给予骨创伤患者有效的康复功能锻炼及护理,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淑霞,李力佳. 下肢关节置换术后院外康复功能锻炼指导方法[J]. 光明中医,2010,27(1):62-64.

[2] 刘伟,吴宇黎,丛锐军,等. 全膝置换后早期持续主动功能锻炼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35):6509-6513.

[3] 涂春兰. 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应用床上操队效果观察[J]. 护理学报,2008, 15(11):1-3.

[4] 杜晶晶,赵万秋,林月秋,等. 骨科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影响与对策[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31(3):151-152.

[5] 黎华珍. 骨折支架外固定术后实施自我护理的体会[J]. 现代医院,2012, 12,(3):84-86.

[6] 付霞丽.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治疗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12,9(6):166-168.

[7] 张蓉. 骨创伤病人术后康复功能锻炼及护理[J]. 健康必读,2010,11(2):26-27.

篇4

[关键词]骨折术后;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4―0139―01

骨折手术后需一定时间卧床休息,限制了全身及局部的正常生理活动。若护理不当,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发生挛缩及粘连,影响术后康复。因此,骨科术后的功能训练及护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07年12月~2008年3月各类骨折手术病例52例,其中男33例、女19例;年龄17~79岁,平均46岁。上肢骨折12例,下肢骨折28例,髋部骨折6例,胸腰椎骨折16例。

2 康复的基本原则

白骨折复位固定后即可开始康复训练,贯穿骨折治疗过程的始终,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应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功能训练的内容、强度应根据骨折治疗的不同阶段而改变,训练量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活动范围逐渐增大,不要过急、过猛,以防加重损伤;功能训练应不使病人感到疲劳或伤肢疼痛,避免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一切活动均应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

3 心理护理

在术后早期,病人表现为恐惧、焦虑、烦躁易激惹;骨折中后期,可产生多疑不安,对治疗丧失信心;当肢体功能障碍或残疾时,会悲观、绝望,甚至轻生。面对情绪多变的骨折病人,应主动关心,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精湛的技术,取得病人的信任,通过沟通和交流,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疏导,耐心讲解功能训练的目的及重要性,取得病人的主动配合。鼓励病人家庭成员参与并提供精神支持。

4 功能训练个体化

根据病人的病情及手术部位、性质、手术方法、全身健康情况,确定个体化的功能训练方法和内容。

5 康复护理措施

5.1初期护理:在骨折早期对病人实行康复措施,既能发挥病人的潜能,也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相结合。手术后1~2w,主要做肌肉自主收缩或放松活动。原则上,除骨折部位上、下关节暂不活动,身体其它关节均需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肿胀消退,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直。对脊柱及髋部的大手术后几天内的翻身和患肢活动必须由医护人员指导和协助。上肢手术后,让患者早期离床下地活动,同时做耸肩、握拳动作。下肢手术后,活动上半身和未固定的关节处。同时还要做踝关节及趾间关节屈伸活动、股四头肌静态收缩活动。

5.2中期护理:指从术后切口愈合到拆除牵引或外固定物的一段时间。这一时期,骨、关节、肌肉、韧带等组织的疾病及手术切口创伤正在愈合,手术部位疼痛、肿胀明显缓解或消失,骨折端已有纤维连接,并正在形成骨痴。在此期,医护人员要帮助病人进行骨折的上、下关节活动,并在初期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活动时间、强度、范围,配合简单的器械或支架辅助训练,使全身关节达到或接近正常的活动,使患肢的功能大部分得到恢复。

5.3后期护理:指从骨关节等组织已经愈合到恢复全身和局部正常功能的一段时间。在此期间还需继续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训练,使患肢功能恢复正常活动范围。对仍有不同程度障碍的关节、肌肉,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并利用器械加强活动,做器械操或做徒手操,配合理疗、按摩、针灸等,使肢体功能得到恢复。

5.4行走活动:要劝阻病人不用伤肢负重,许多骨折病人因急于恢复或为了生活的需要,常默默地用伤肢或带腋杖行走负重,在此期间应及时指导病人正确负重,帮助病人采用三点步行走,防止骨折处的再损伤。

6 结果

本组52例经过康复护理,50例骨愈合良好,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随访44例,效果良好;1例糖尿病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经对症治疗,痊愈出院;1例79岁老年病人合并心衰死亡。

篇5

【关键词】跟骨骨折;依从性;护理干预

跟骨骨折是常见的足损伤,占跗骨骨折的60%,较难处理,长期以来临床对手术治疗持谨慎态度,近几年来对于移位较重、形状变化较大的跟骨骨折倾向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一般都能获得理想的疗效。为此患者需长时间卧床休息,而长时间的关节和肌肉活动被限制,局部血液和淋巴淤滞,会造成肌肉失用性萎缩,关节的活动度和牢固性的改变,甚至残废,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术后早期康复可以促进骨折处的愈合,预防失用性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早期康复的重要性已被临床接受,但对术后患者早期康复的依丛性了解偏少。笔者将跟骨骨折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后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开展护理干预,探讨护理干预对早期康复的影响及如何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干预。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院在2006年1月至2008年11月共收治跟骨骨折并行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的患者共52例(9例是双侧)。按Sanders分型,III型41例,IV型2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骨折分型、病情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予以跟骨骨折术后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予以跟骨骨折术后常规治疗及护理+针对患者和家属实施联合护理干预。“护理干预”是指加强健康宣教及督促,内容包括:制动对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抬高患肢小腿使后跟悬空禁负重的意义,早期康复锻炼对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的作用,早期康复锻炼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心理指导、饮食指导、精神调节和自我放松方法,正确用药、定期复诊指导。观察组除常规健康宣教,还由专人负责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对观察组患者设立档案,由临床工作经验丰富、较高健康教育能力的护士负责实施整体护理及全程用药督导。具体措施:实施就医环节管理,由专科护士接诊;患者出院后定期电话回访(每月1次)或督促及时复诊(早期1次/周,1个月后改为1次/2周,3个月后改为1次/月,直至痊愈,不适时随诊);发放病情记录卡、健康教育卡,以方便复诊,强化患者及家属早期康复锻炼的重要性。

1.3评价标准参照有关文献设计依从性评价标准:①了解康复知识;②掌握锻炼方法;③每日完成康复计划;④保持心情愉快;⑤进食和休息正常;⑥正确用药;⑦按时复查。达到以上前3项者为依从性好,反之为依从性不好。疗效评定标准:按马元璋的疗效评定标准:优:步行及活动时患足无疼痛,足外观正常,贝累角>30°;良:患足行走较好,跟距关节轻微疼痛,能坚持正常工作,足外观大致正常,贝累角>20°;差:步行及活动时跟骨及跟距关节、跟骰关节均有不同程度疼痛,足弓明显减小,贝累角

1.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

2结果

2.1治疗1年后2组患者早期康复依从性情况,(见表1)。

2.2治疗1年后2组患者的X线检测,调查自我症状,按马元璋的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结果比较,(见表2)。

3讨论

3.1依从性由表1可知,观察组患者术后早期康复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P

本次研究发现,术后早期康复依从性差的原因主要有康复知识缺乏、康复方法不正确、沟通不够、害怕疼痛、怕麻烦、耐力不够、内固定的影响,缺乏社会支持,复查就诊不方便,经济拮据等。

3.2依从性与疗效纵观表1及表2,2组患者术后早期康复依从性程度不同,疗效也是不同的,由表2可知观察组患者术后治疗的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3.3提高依从性的措施针对本次研究发现的原因,一方面加强健康教育,做好沟通工作,发挥联合护理干预潜能。医生、护士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患者产生信任感,乐于接受医生、护士的术后早期康复指导。再根据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沟通、健康教育,充分调动患者及家属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减轻患者痛苦,术后早期疼痛仍明显,使患者不敢活动患肢,害怕牵拉伤口加重疼痛及增加出血,影响内固定效果。所以早期减轻患者痛苦,做好沟通工作,循序指导患者行功能锻炼,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及运动量,以不引起疲劳为度,达到早日康复效果。部分患者因麻醉反应及卧床等影响,肠蠕动减慢,营养吸收稍差,故应加强饮食指导,减少对病情康复的影响。另有部分患者复查不方便,可就近复查,及时汇报结果给医师,便于随时指导康复。

篇6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功能锻炼

【中图分类号】R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130-02

1 引言

胫骨平台骨折是膝关节内骨折中一种较严重的疾病,也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对膝关节的稳定性、 完整性和活动性都有很大的影响。为使患者早日康复,不但与骨折类型、手术方法有关,也与此类患者术后的护理方法有关,因此加强术后护理也很重要。选取我院2009年4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78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和分析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后康复护理的方法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4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78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47例,女患者31例;最小年龄17岁,最大年龄81岁,平均年龄43岁。骨折原因:车祸伤33例,高处坠落伤27例,其它18例。开放性骨折29例,闭合性骨折48例;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Ⅰ型20例,Ⅱ型17例,Ⅲ型14例。Ⅳ型11例,Ⅴ型7例,Ⅵ型9例。

2.2 治疗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的78例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中尽量恢复胫骨关节面的平整,并根据骨折情况给予坚强内固定,必要时予以植骨。

2 结果

78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最短住院14d,最长住院43d,平均住院22d;骨折愈合时间最短2.5个月,愈合时间最长6个月,平均愈合时间3.4个月;78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中有2例发生皮肤坏死,1例感染,2例出现创伤性关节炎,在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措施处理后症状缓解。

3 术后护理

3.1 常规护理:

患者术后6到8小时后可采取低枕平卧,暂禁食、禁水,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术后第1天可半靠坐起。密切注意患者伤口的血液循环情况,当发现患者伤口有渗血现象时,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切记注意敷料包扎的松紧度,不可过松或过紧,并密切注意患者伤口周围的皮肤张力、患肢感觉以及运动功能。术后疼痛会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的恢复,在临床中可采取双氯芬酸钠1粒塞肛或曲马多注射液100mg 肌内注射,观察效果。患者长时间卧床有可能导致压疮的产生,因此应在患者的腰下垫小枕,并定时帮助患者按摩受压部位。建议并嘱咐患者多食用高纤维易消化、高蛋白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3.2 心理护理:

心理康复决定肢体功能的康复,应调动起患者积极的心理因素,使患者主动参与机体康复训练。首先应向患者耐心详细地讲解病情,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并对患者宣教明确、有效和积极的疾病预后信息,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在护理的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示范指导,多鼓励患者,使患者积极配合康复训练。

3.3 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

在患者手术完回病房后,将患肢抬高置于功能位,小腿处垫一软枕,膝关节屈曲5度,等患者麻醉消失并清醒后,确定患者可以锻炼时,即指导患者做以下恢复训练,如行踝关节的背伸跖屈、环转足趾的屈伸、股四头肌的收缩的锻炼。每天活动3至4次,每次锻炼时间10至15 min,每次运动限度以患者适宜为准,不可过度锻炼,以免加重患者的病情。应逐渐加大患者的锻炼限度,如第一天初始角度-15-0度,终止角度10-30度(一般以患者能忍受最大角度为宜),时间60 min,2次/d进行锻炼;次日可根据的患者的病情以及使用度适当的加大锻炼限度,活动角度增加10-20度,时间频率不变。第3天后对病情良好且适应的患者加大活动限度,活动角度增加10-20度,以此类推。检查活动是否有效的方法如下:可以把手放在膝关节上方,感觉到髌骨向上随肌肉收缩而移动,也可以用手推动髌骨,如推不动,说明收缩股四头肌方法正确。

3.4 术后中期的功能锻炼:

把患者术后4天到术后2周称之为术后中期,本次研究中在患者的术后中期,采用CPM机被动训练关节活动度并辅以主动功能训练为主要的功能锻炼方式,帮助患者骨的矿物质沉淀,使骨坚固的结合在一起,有利于骨的愈合,同时可避免假骨的形成。减轻疼痛、肿胀,最大限度增加关节活动度。

3.5 术后晚期的功能锻炼:

把患者术后3周以后称之为术后晚期,在此阶段可以逐步加大运动幅度,引导患者在锻炼时提高活动限度到膝关节完全伸直和屈曲60度至90度,对关节僵硬的患者可以辅助理疗促进瘢痕软化,从而缓解膝关节僵硬。术后8-10周摄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若X线显示骨折线模糊、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 可以扶拐在无痛下负重行走,粉碎性骨折和术中行植骨的患者开始负重的时间适当延长1-2个月,直至愈合后再进行练习。术后12-15周且患者经X线证实骨折完全愈合后,可以进行负重训练,但应谨记循序渐进的原则。

4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除及时手术治疗外,良好的康复护理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重要保证。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早期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如常规护理、心理护理、早期功能锻炼、中期功能锻炼、晚期功能锻炼等,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赵晓鸥,郑光新,何宁.骨折内固定对关节功能的影响[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22(12):1051-1052.

[2]朱,杨卫新.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膝功能恢复的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7):634.

篇7

关键词 老年人 髋骨折 康复护理

老人髋部骨折后由于伤残、严重的心理困扰、医疗费用、消极的生活质量及其生存率的下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问题。随着住院时间的缩短及住院费用高昂等问题,骨折患者更多的康复是在家中完成的。本研究通过调查髋部骨折患者的出院健康教育和康复计划,提供相应的社区康复指导,提高社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

资料与方法

2005年5月~2007年5月以方便抽样的方法,选择2家医院60岁或以上行髋部骨折内固定或关节置换术出院的老年患者共30例,实际随访家住城区和近郊的患者20例,骨折原因85%跌倒,其中室内跌倒64%,室外跌倒36%,10%撞伤,5%病理性骨折,股骨颈骨折68%,内固定术和关节置换术各50%。

结 果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出院后家庭康复情况: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的各领域生存质量较社区老年人低,尤其是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精力得分社会功能与健康变化方面,评分为中以上47%,评分达完全独立53%,部分依赖34%,患者术后抑郁率30%,骨折患者社会支持情况与正常人群相比有差异,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对他人支持、医院提供家庭康复信息和肌力训练等维度的需求率较高,而相应未满足率也较高。

讨 论

人口学因素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家庭康复的影响:增龄和性别对行走功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年龄越高,行走能力和功能独立性越差,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大,机体各器官发生单向的衰退性改变,老人更容易失去平衡导致跌倒,老人害怕再次摔倒而导致不敢早期活动,高龄患者患慢性病多,社会独立生活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从而影响术后的康复效果。

治疗情况对家庭康复的影响:术后并发症对康复的影响。主要是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和行走功能的影响。有些患者出院时能扶拐杖行走,出现症状时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和鼓励,停止功能训练,随访时发现患者已卧床多月,关节僵硬,丧失行走功能。

抑郁症状明显影响家庭康复:研究发现,抑郁症状得分越高的患者,其行走能力、自理和移动功能的评分越低,说明抑郁是老年患者家庭康复中主要的影响因素。髋部疼痛、行走困难、日常活动能力和水平的下降导致患者独立生活能力减退和与社会接触减少,使老人的自尊心受到挫折易产生抑郁,这种负性情绪成为阻碍家庭康复的因素。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骨科护理 骨科术后 康复锻炼 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66-02

骨科护理当中,康复锻炼在恢复身体原有功能,大幅度降低致残率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康复锻炼的护理应由主治医师和护士共同完成,一般根据患者的情况,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为了不造成伤害,切忌动作粗暴。

1 临床资料

2011年8月~2012年2月,观察了骨科术后患者64例。其中,按骨折部分来说,上肢骨折术后20例,下肢骨折术后44例;按年龄来计算,60岁以上50例,60岁以下14例。所有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了1~8周的康复锻炼。完全无肢体障碍59例,轻度障碍5例,康复率达92.2%。

2 康复锻炼的方法和临床意义

2.1 康复锻炼的方法。康复锻炼是指患者通过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来维持肌肉和关节的活动,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等,进而恢复骨骼功能,将致残率降到最低。其中主动运动靠肌肉主动收缩来完成,被动运动则是在外力帮助下进行关节运动,而肌肉不作主动收缩。一般情况下,骨折后的康复锻炼更注重使用复位固定术的治疗方法,忽视康复锻炼,这会使本可以恢复的功能丧失,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伤残,造成的伤害程度比原发性损伤更甚,因此,康复锻炼必须要依据科学进行。

2.2 康复锻炼的临床意义。

第一,康复锻炼可以消除水肿。外伤手术的创伤愈合期为4-6周,在这期间手术部位会有一定程度的水肿状况,尤其是伤肢肢端会更加明显。因此在这期间一定要注意指导患者将患肢抬高有利于血液的静脉回流,减轻甚至消除水肿。

第二,康复锻炼可以减少肌肉萎缩的症状。骨科术后进行主动或者被动运动能够改善血液循环,对患肢进行锻炼少肌肉萎缩,保证患者的健康。

第三,康复锻炼可以防止关节僵硬、粘连。骨折患者由于手术原因,肌肉不能自如活动,因此静脉和淋巴会瘀滞导致水肿的发生,最后会出现滑膜粘连的情况。所以在术后医生和护士可以指导患者做些主动运动。如果是上肢骨折可做些握拳运动;下肢骨折可做股四头肌的长收缩联系,因为主动运动有牵拉作用,通过温和的主动运动可以运动关节周围的肌肉,从而减轻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僵硬和粘连。

第四,康复锻炼有利于促进骨骼愈合。在进行康复锻炼时,肌肉会加速代谢从而产生乳酸。乳酸则可以刺激血管扩张,增加循环血量,加速新生血管的成长,促进骨痂生成,加速骨骼的愈合。

3 康复锻炼的几种方法

3.1 疼痛心理护理。在进行锻炼之前,我们要让患者明白关节僵硬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关节长期固定而出现的挛缩现象,也就是关节周围的肌肉短缩以及关节囊里的空间紧缩。除此之外,关节内还会出现由于脂肪组织增生导致的关节占位,堵塞骨膜上的通道,关节的软骨会被该软组织的过度增生覆盖,并且融为一体。在压力作用下,在关节表面互相接触的位置会出现纤维化和退行性变,更有甚者会发生纤维粘连造成的骨性愈合,丧失运动功能。

3.2 骨折早期的康复锻炼。患者伤后的1-2周,是康复锻炼的早期,这时的骨折肢体局部反应相对较大,肿胀和疼痛状况明显,还未形成骨痂。手术后骨折断端虽然已经被固定,却并不稳固。所以,在此阶段的锻炼主要以不活动关节为前提,主要是进行主动收缩和舒展肌肉。

(1)上肢肌肉的锻炼方法是握拳运动,患者用力握拳,充分伸直手指,并进行反复和交替训练,从而增强双手握力。

(2)下肢肌肉的锻炼方法则是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该练习不仅可以增强臀大肌、小腿三头肌以及股四头肌的力量,同时用力做踝关节的伸屈和背伸足趾的运动,这样能够有效减少肌肉萎缩的发生,关节僵硬的情况也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控制。

(3)被动活动,例如进行一些向心性按摩,可以达到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减轻肿胀的效果。

(4)肌腱用力踩床,用双肘和头部将全身支起,尽量使背部和臀部腾空,五点受力,即五点支撑法。该方法不仅能锻炼腰背肌,还能避免压疮。

3.3 骨折中期的康复锻炼。手术后的3-6周是康复锻炼的中期阶段,这段时间骨折患者的特点是骨折肢体肿胀明显减轻,疼痛感减少,初步形成骨痂,骨折断端也已初步连接。这个阶段患者需要在医生和护士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肢体活动,逐步扩大肢体活动的力度和范围,但是还必须有所限制,避免由于活动范围的突然加大而导致的骨折错位。在这个阶段,有三步可以帮助患肢下地:第一步,用健肢和双拐组成三点,支撑身体的重量来进行地面活动,需注意的是患肢并不负重。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下,可以让患肢的脚尖轻微点地,适当负重。第三步,在进行了以上两步之后,让患肢全脚着地,与健肢一起负担全身重量。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一点一点进行,切不可一蹴而就,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训练时的不良反应,同时可以逐渐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

3.4 骨折后期的康复锻炼。骨折手术后的6-8周是康复锻炼的后期,这个时期骨骼已经基本愈合,关节活动也恢复到正常范围内。此时的康复锻炼强调的已不仅仅是局部的锻炼,同时也会进行全面的关节和肌肉锻炼。

3.5 注意事项。康复锻炼一定要确保在医护人员的监护下进行,坚持主动运动,适当添加一些被动运动。首先,康复锻炼以恢复肢体生理机能为目标,以上肢为例,恢复手的功能是恢复上肢活动的关键,同理,下肢则是以增强步行能力和负重为主。其次,在进行康复锻炼时,既要稳,又要慢,不要急于实行对骨折部位的被动按摩。此外,康复锻炼也应有度,避免让患者感到劳累,更不能引起疼痛,如果运动过量则会出现剧烈疼痛,甚至出现水肿。

4 结论

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经过1―8周的康复锻炼,完全无肢体障碍59例,轻度障碍5例,康复率达92.2%,根据随访1-2年的情况,患者康复状况良好。

参考文献

[1] 刘琼芳.康复锻炼在骨科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求医问药,2012,10(5)

篇9

【关键词】 髌骨骨折;围术期;护理体会

髌骨骨折是骨科临床常见的一种关节内骨折, 占全身各部位骨折的1.65%;临床治疗多主张早期手术复位、牢固固定和术后早期锻炼, 以最大程度恢复膝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致残率[1]。膝关节处血供丰富, 如护理不当, 极易引发术后关节肿痛、膝关节功能障碍等不良后果, 因此术前、术后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髌骨骨折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6月~2012年12月间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74例髌骨骨折患者, 对其围术期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和康复指导, 取得满意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6月~2012年12月间本院收治髌骨骨折患者74例, 其中男53例, 女21例, 年龄14~65岁, 平均(37.2±8.3)岁;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疼痛、皮下淤肿, 膝关节屈伸困难, 交通事故致伤58例, 摔伤13例, 其他原因致伤3例;其中无明显移位骨折15例, 采取石膏外固定, 明显移位骨折59例, 包括横行骨折32例, 粉碎性骨折21例, 下极骨折6例, 术后行记忆合金聚髌器固定36例, 克氏针钢丝固定18例, 中空钉加张力带固定5例。

2 护理方法

2. 1 术前护理

2. 1. 1 心理护理 骨折多为突发意外暴力所致, 患者的身心痛苦较大, 加之陌生的医院环境和未知的手术预后, 易使患者产生恐惧不安的负性情绪[2]。医护人员需主动和患者沟通, 就骨折情况以及手术必要性、注意事项、预期效果等做耐心细致的讲解, 以消除患者顾虑, 积极主动配合手术。

2. 1. 2 基础护理 保持病室环境清洁舒适, 认真核对患者信息, 带领患者及家属熟悉医院环境;告知患者手术时间、术前禁食及注意事项;对择期手术的患者进行卧床排便指导和训练, 防止术后便秘和肠梗阻发生。

2. 2 术后护理

2. 2. 1 术后监测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注意观察患肢血运、温度、感觉及运动状况, 外固定的松紧度是否适宜, 一旦出现血供异常需立即查明原因, 对症处理。给予伤口常规止血包扎处理, 密切观察有无红肿、渗血等情况, 定期更换敷料, 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2. 2. 2 疼痛及肿胀护理 术后早期疼痛剧烈者, 可遵医嘱使用止痛剂缓解痛苦。但尽量避免止痛剂的使用, 可对患肢周围组织进行按摩以缓解疼痛。疼痛通常在术后2 d会自行缓解消失, 应告知患者以消除恐惧感[3]。另外, 术后肿胀致使绷带过紧也会加重疼痛, 适当松解绷带会迅速缓解此类原因所致疼痛。指导患者于膝下垫软枕, 使患肢高于心脏水平10~15°, 有利于静脉回流, 可有效减轻患肢水肿程度。

2. 2. 3 生活护理 骨折患者术后需卧床休息, 预防局部感染。指导患者食用高蛋白、高纤维、易消化的清淡膳食, 多饮水, 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保持伤口及皮肤清洁, 及时更换床单被褥, 按摩受压部位, 防止压疮产生。

2. 2. 4 康复指导 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可加快静脉回流, 利于肿痛缓解和关节功能恢复。本院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制定了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计划:术后第二天即开始健侧股四头肌的收缩锻炼, 患者掌握正确锻炼方法后自行锻炼患侧;待外固定解除后, 开始进行膝关节屈伸训练, 忌用力过猛;每日对髌骨进行适度推动按摩, 防止髌骨与关节面粘连。术后1周可下床锻炼, 拆线后可逐渐加大步行量。此外, 配合舒筋活血的中药熏洗外敷, 能够加快膝关节功能恢复[4]。指导患者出院后按计划坚持锻炼, 定期复查;石膏外固定于术后1个月去除, 术后半年视骨折愈合状况拆除内固定。

3 结果

74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9~24个月, 72例患者膝功能恢复完全, 2例老年患者膝关节屈伸功能受限, 遗留轻微疼痛。

4 讨论

髌骨是髌骨关节完成屈伸功能的中间结构, 能够保护膝关节, 增强股四头肌伸缩力, 对于维持膝关节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髌骨位于关节浅表, 外来暴力易致骨折, 早期手术复位固定和术后早期锻炼, 能够最大程度恢复膝关节形态和功能。对髌骨骨折患者进行围术期的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和康复锻炼等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能够获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 可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 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刘建伟,熊波.髌骨骨折的手术治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8,16(6):442-449.

[2] 张真.106例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医学信息, 2011, 4(1):1480-1481.

篇10

关键词:心理护理;康复锻炼;骨科;临床

骨科患者病情常常较重,其术后康复需要较长的时间,而康复锻炼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且能够降低致残率[1]。由于许多患者及其家属对康复锻炼的认知不到位,不当的康复锻炼能够造成伤口裂伤等意外,从而降低手术及预后效果不佳。另外,患者常对骨折的认知及治疗上存在较大的误区,因此,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康复锻炼对患者至关重要。笔者特选取42例骨折而手术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与康复锻炼干预,取得了较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1例骨折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所有患者意识清晰,均可独立思考与正确表达主观认知,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式把81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41例,其中男21例,女20例;年龄为24~84岁,平均年龄为(35.45±13.16)岁;术后住院为8~29d,平均术后住院为(14.54±9.75)d;患者的手术类型:椎间盘突出术1例,胫腓骨骨折21例,股骨骨折术19例。实验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为25~82岁,平均年龄为(35.26±14.87)岁;术后住院为9~29d,平均术后住院为(14.58±9.89)d;患者的手术类型:胫腓骨骨折20例,股骨骨折术2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与康复锻炼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 术前护理人员应用向患者讲解手术原理、流程及安全性等相关知识,争取患者的积极配合。对骨折的认知上存在较大的误区者,应向患者介绍骨折病症的一些相关知识,以便纠正患者在病症上的错误认知,对针对性不同骨折病症患者的实施个性化护理,给予其鼓励与支持,以便消除或降低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

1.2.2康复锻炼 骨折后2w内患者的骨折处的上下关节暂不活动,功能锻炼应与患肢肌主动舒缩为主,帮助患者做患肢肌部按摩,以便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骨折2w以上,根据骨折的稳定程度,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患者尽早进行骨折处的上下关节活动,以防肌萎缩与关节僵硬。当患者骨折已愈合并去除外固定后,应鼓励患者逐渐进行离床活动,增强关节活动范围,锻炼肌力,对于肢体部分肿胀者或关节僵硬者更应增强锻炼,使之消除。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4个月后的康复效果、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效果根据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定,主要分躯体健康评分(PHS)、精神健康评分(MH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2,3]。

1.5统计学方法 本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临床资料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计量并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PHS、MHS比较 两组干预后的PHS、MHS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改良Barthel指数比较 两组干预后的Barthel指数较干预前均有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学意义(P

3 讨论

骨科患者的病情一般都比较复杂,而手术后需要一个较长的恢复时间,而且对患者的预后也影响极大[4]。

康复锻炼护理由主治医生与相应的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骨折及其恢复状况,一般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相应的康复锻炼指导及护理。骨折部位的上下关节的活动强度与范围应随着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缓慢增加,以防肌萎缩与关节僵硬,保障骨折处的血液循环。

本文研究显示,两组干预后的PHS、MHS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明显增加,但实验组在PHS、MHS评分增加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李艳.骨科患者术后疼痛预见性、舒适护理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3):123-124.

[2]董玉会.评估系统护理模式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河北中医,2014,36(8):1231-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