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对学生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25 17:43: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新对学生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1.1 实施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的要求,首当其冲的要建立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是人类历史文化组成部分。承载着很高的文化价值。;数学也可以被看作是一门语言,培养理性的思维,用数字符号组成的一种语言表达方法。数学更是一种特殊的思维途径。使学生已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逻辑推理,尊重事实和客观规律。所以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是不容忽视的。
1.2 数学与应用数学在教育中有着积极长远的意义。
对于数学专业的学生来说,逻辑和定量思维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有利学生形成数学的思想模式。严格的数学素质,学生将在量的洞察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原理和方法。因此,数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2.培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方法
2.1 树立前卫先进的教学理念
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过程,更加是一个工程。凭借着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完成这项任重道远的任务。传统教育方式和模式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极大的束缚。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被规律,经验,遏制了自己思考能力的发挥。因此,为了培养学生在数学与应用数学创新能力,我们要打破枷锁,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医培养创新能力为优先的教学理念。
2.2 建立高水平师资队伍。
师资力量的创新在高等教育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些骨干力量具备创新的精神,人勇于探索和勤于实践,培养出大量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的新型人才。
2.3围绕创新能力深化教学改革
2.3.1在人才的培养模式上要有所突破。出台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实践相结合,有必要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培养全方面现代化人才,采取多种人才培养方案,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创新人才成长的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具体操作:
首先,加大课程的选修范围,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课程门类。
其次,在高校受教育期间。增设文化素质相关的选修课程,为学生的日后的创新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三,实施的主辅修学习系统,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
四,培训计划,实施的第二类课程文化和课余训练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2.3.2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首先,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为建设创新型教学内容体系,并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以反映时代性,开放性,多样性和全面性。有意识的学生发展的客观物质世界的看法,并引导他们去探索新的知识。
其次,运用年先进的教学方法,告别粉笔的摆书。建立已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的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学到了知识。
2.3.3 组织形式的概念在教育,培训的目标要实现一个特定的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以及评价工作的激励机制的运动机制。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选择最适合自己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组合,这种模式的培养,使学生的创造力的提升达到了前所未有高度。
2.4 构建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合理的评价和奖励制度,以保障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评价,教师要改变以往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练习的实践能力纳入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和评价。激励机制,一方面,教师和骨干的激励机制,得到社会的承认和相应的回报,他们的创新。
篇2
【关键词】 中医药院校;中西医临床;就业瓶颈
【中图分类号】R57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9-0095-02
1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近三届(06届、07届、08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从上表可以明显的看出,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近三年的平均就业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1 学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不愿意到基层医院就业。
1.2 中西医结合性的就业岗位较少,而学生毕业人数却逐年增多。
1.3 国家和地方经济状况的影响。
1.4 其他社会因素也会影响学生的就业率。
2 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近三届毕业生的相关情况
2.1 对目前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满意度。从上表可以明显的看出,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2006届毕业生对自己工作比较满意的占52.9%,不满意的占41.2%,极不满意占5.9%,但满意的却没有。根据当时毕业率和现在对工作的满意度测评,可以推测得知,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2006届毕业生现在基本找到了工作,但满意度却不尽人意。
2.2 对目前影响就业的因素的看法。从上表可以明显的看出,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2006届毕业生认为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为国家的相关政策和目前的社会现实,其次是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学校的知名度,最后才是专业需求和英语等证书。由此可见,要促进学生就业,国家和地区必须采取相关政策,同时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全面发展,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锤炼自己的各种能力。
2.3 对就业能力因素的调查。从上表可以明显的看出,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2006届毕业生认为反映就业能力的主要因素首先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其次为专业理论成绩和面试技巧等。这就告诉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增加实践课时以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要要求学生在学习的同时逐步锻炼面试的技巧,相关部门要相应的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2.4 目前就业存在哪些问题时,学生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好多单位重视学历,轻视学生的能力;②社会就业风气不太好,好多单位接收毕业生都靠关系,走后门;③医学专业的专业性太强,就业面狭窄;④目前就业岗位少,而毕业的学生人数又多,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⑤多数学生反映目前就业机会不平等;⑥多数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较差。
2.5 调查目前促进就业的途径和措施时,学生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①适度控制招生规模,积极探索本硕连读,实施精英教育;②学校根据社会需求相应调整招生专业的方向;③在校期间加强对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人际交往能力、职业素养等)的培养;④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既可以了解社会,也能增长见识和才能;⑤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⑥鼓励学生降低择业标准,到基层就业;⑦希望学生主动适应市场经济,转变观念,自主创业。
2.6 在求职中最困扰学生的问题。从上表得知,困扰学生就业的问题中,首先是学生缺乏工作经验,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不符合,其次是学校的就业指导不够,再次是个人能力不足、求职方法技巧欠缺和用人单位用人选拔不公平。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加强学生实习的力度和质量,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完善就业体制机制。
2.7 求职中遇到的与自身能力相关的主要问题。从下表得知,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深感人际交往能力的不足,专业能力不够稳固是主要问题,外语能力、自我表达能力及环境适应能力是次要问题,这就提醒我们在以后的学生管理中,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逐渐加强。也要求学生在校期间一定要打好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在此前提下也要加强外语、计算机的学习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
2.8 认为就业市场对自己在学院所学专业的需求如何。由表可见,大多数学生认为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市场需求很少,这与当前的就业实际相符,主要原因可能是社会的认同感较低,对该专业的宣传力度也不够,再次就是与甘肃省当前的医学就业状况有关。
2.9 在学院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就业市场的需求是否相符。由表可见,大多数学生认为在学院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就业市场的需求较不相符,完全相符的比例最低,这就提示我们以后要根据社会需求相应的调整专业结构。
3 调查结果呈现出的几个现象
3.1 多数学生对就业有了新的认识,就业期望值趋向现实。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就业态度的变化,能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了市场上人才供给的情况。当前,在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先就业再择业”的态度成了多数毕业生的首选,这一方面说明毕业生的就业心态有了很大程度的转变,趋于现实。调查显示,在面对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一选项占27.84%,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学生希望继续深造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优越的岗位和职业需要更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大部分学生认为就业是人生的一次历练而且通过求职使得自己更为成熟、使得自自己的生活态度更为积极,这是非常好的心理素质。
也有的大学生是为了减轻对自己的就业压力,回避及时就业。这一现象值得我们认真分析和研究,其优劣何在?其优在于能够缓解一定的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其劣是反映出我们的大学生在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就业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3.2 影响学生择业就业的因素突出。
3.2.1 多数学生对职业价值标准上,把 “解决户口问题”、“工作稳定”作为重点考虑对象。两项占的比例分别为45%、40%,考虑工资福利待遇等因素次之 , 这与当前社会现状和学生就业实际基本一致,即考虑找到一份工作,并希望能够长期稳定。调查显示,学生的就业除了对稳定因素首选考虑外,在人生价值观中突出个人因素。考虑个人因素较多,考虑社会需要较少,在实现自我价值时,主要强调的是“自我”而非“社会”,只求稳定不求开拓创新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3.2.2 在就业过程中,大多数学生认为“经验及实践能力”为最重要的因素。而“学历”、“毕业院校或专业”则各占10.48%、10.34%。选择因素均与大学生自身有关,这说明毕业生对自己在高校所学知识和技能缺乏自信,对自己职业素质能否符合单位要求缺乏信心,同时也说明毕业生对高校的教育内容缺乏自信。这可能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要求有关。
3.2.3 多数学生对就业素质的评价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比较清楚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处于劣势状态,在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方面的调查中, “实践操作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被纳入了前两项的的选择。其总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识更新迅速,学习越来越深,越来越广,这样所要求的职业素质也越来越综合;另-方面学校的教育引导比较滞后,教育的知识结构不太合理,使大学毕业生在临近就业时就普遍感到有压力和存在诸多不适应,对自己所学习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第三方面就是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还不够成熟。
4 建议及措施
4.1单独成立就业指导机构,专门组织一套班子和人马进行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
4.2 从低年级开始,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加大就业指导课的比例,或单独开设就业指导课,以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4.3 树立全员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理念。就业不仅是管理工作者的事,也是广大教师的事。建议学院出台相关措施和办法,明确要求授课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也要授技与人,指导就业。在授课计划中要有适当的就业指导的内容。
4.4 尽快建立健全完善我院大学生就业服务导航体系,并将导航体系覆盖到大学教育的全过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仍然主要面对毕业班,但此时他们大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就业指导工作亟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具体来说,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该涵盖到专业知识和技能导航,如学习方法指导、新思想新观念介绍、个人完善知识结构、健康成才等帮助;通过实施结对服务、心理指南、交流讨论,对大学生在就业求知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惑等进行必要的干预,帮助他们解疑释惑,排忧解难。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新思维;中学生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新课标中,对培养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进行了重点强调。语文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几乎贯穿了学生们的整个教育生涯。通过在对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对基础的听写以及阅读能力进行很好的掌握,为未来的发展道路打下了基础。初中语文教学具有目的和工具两种价值,不但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技能和学习方法进行快速的提高,还可以促使学生发展健全的人格。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 初中语文教学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1.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整个教学体系中,语文的教学课程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它在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课本中所蕴含的知识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另一反面对学生的听写以及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有一定的促进,初中语文的学习是一个培养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过程。在初中语文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能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能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为人处世的方式。其中,学生在通过对初中语文的学习,可以培养自身的人文气息。
2.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基础
一个人的初中阶段对其整个人生中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初中语文的学习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能力的飞速提高,还能使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更好的培养,对学生精神生活的丰富以及体魄的增强都具有着重要意义。
3.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国家的综合国力显示出了其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今,综合国力的竞争就是人才储备的竞争,培养人才的教育工作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一个国家想要不断的前进发展就要不断的创新,只有创新才是国家永盛不衰的根本。其中,创新思维为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前提条件,思维可以为人指引正确的方向,对实践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创新思维引导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对社会实践存在这指引作用。
二、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
1.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现实生活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大多忽视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填鸭式的教育直接扼杀了学生对外物好奇探索的天性。这一结果导致学生只会机械性学习,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在新课标中,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这也就给了初中语文教学进行创新的一个良好契机。改革教学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重点培养,是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从根本上对学生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式进行改革创新,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培养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学生各个学科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对教学观念进行更新
在整个教育工作中,教学观念占有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其科学合理性对教学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只单单注重教学的传统教学观念中,其知识的传授方式局限性极大,学生的在学习过程中封闭死板,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没有足够的培养力度。
教学观念的更新首先就是对教师思维进行更新,因为教师在教育事业中所占有的地位及其重要,所以,在工作过程中,教师积极树立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观念,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课堂气氛的营造,对学生所提出的意见进行认真的考虑,结合实际情况,对课堂上的教学形式以及所要教习的内容做一些简单的调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乐观积极的心态能够良好的保持。其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思考。
3.对考试制度进行改革
考试在整个教学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检测意义,对教学有着一定的引导作用。对学生的应试考试能力的过度强调是现有的中考制度的特点,其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我们应对中考的形式以及内容进行积极的改革创新,改进考试中的出题内容和出题方式,让中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予重视。
综上所述,创新是自主和独立的基础,学生对自主性学习的掌握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内容。其中,创新思维为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前提条件,思维可以为人指引正确的方向,对实践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创新思维引导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对社会实践存在这指引作用。在语文的教学课程进行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使学生得到了学习中的民,学习的自主性以及积极性得到了重视,在这个过程中,能让学生充分感觉到学习上的平等。
参考文献:
[1]夏清英.小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快乐作文,2011,23(6):194-195
[2]卓仁荟.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J].大观周刊,2012,24(6):197-198
[3]钱美亚.让思维张开翅膀――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21(5):191-192
篇4
关键词:舞蹈欣赏;音乐教学;重要性;思维活动
一、舞蹈欣赏的定义
舞蹈欣赏在高中教学音乐教学中扮演重要的作用,在知道舞蹈欣赏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之前,我们应该要弄清楚什么才是“舞蹈欣赏”?哪么在艺术中是怎么定义“舞蹈欣赏”的呢?舞蹈欣赏,是人们观赏舞蹈演出时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对舞蹈作品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整个过程。因此,舞蹈欣赏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认识活动,而是一种特殊的对舞蹈作品的认识活动。舞蹈欣赏,就是观众通过舞蹈作品中所塑造出的舞蹈形象,具体地认识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舞蹈作者对这种生活现象的审美评价。观众在欣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往往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激发起记忆中有关的印象、经验。以及一系列的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活动,来丰富和补充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形象,使其更加完整、生动和鲜明。从而能在观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体会到更加宽广的生活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含义。由此可见,舞蹈欣赏不单单只是欣赏,更是一种情感和思想上的深化。
二、舞蹈欣赏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音乐与舞蹈是密不可分的两种艺术,在高中音乐教学课中融入舞蹈欣赏教学,对高中学生直观的艺术感染力、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哪么舞蹈欣赏对高中音乐教学究竟有哪些重要性呢?下面就来谈谈舞蹈欣赏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通过舞蹈欣赏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高中新课标下,注重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不仅有传统的语文、数学和英语等文化素质,还有音乐和美术等艺术素质,这才是新课标下培养高中学生的要求,保证学生全面发展。不管是学习什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做好的动力,学习音乐也不例外。律动和灵动是舞蹈的要素之一,是舞蹈的前奏,蕴含节奏性、韵律性,把舞蹈欣赏将律动溶入音乐教学中,不仅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热情,还能让学生用身体感受音乐的节奏感。如老师在音乐教学中,可以把音乐和舞蹈结合起来,在柔美的音乐背景下,学生可以跟着音乐的节奏做出舞蹈动作,不仅可以自己亲自去做舞蹈动作,还可以欣赏老师和同学的舞蹈动作,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舞蹈欣赏可以浅化音乐教材,深奥的音乐在舞蹈欣赏中变得浅显易懂,更令学生去接受和发现音乐学习不是难事,可以更好地培养学习对音乐的兴趣,进而在欣赏舞蹈中不知不觉的去感受音乐的魅力。
(二)舞蹈欣赏有助于学生音乐节奏的培养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是音乐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不仅有利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素质。我们都知道舞蹈的全部律动都来自特定的音乐节奏。音乐节奏是舞蹈动作的基础,音乐节奏是构成舞蹈动作的基本要素之一。在高中的音乐教学中,进行舞蹈欣赏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去感受舞蹈的节奏,进而可以培养对音乐的节奏,使学生在舞蹈欣赏中不知不觉的就可以产生节奏感,有利于学生音乐节奏的培养。
(三)舞蹈欣赏有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新课标要求,不仅注重基础等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才是21世纪需要的人才。舞蹈欣赏是一门视听结合的综合性艺术,音乐在舞蹈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音乐又给舞蹈以想象,舞蹈给音乐以丰富。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舞蹈欣赏不可以单单停留在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上面,更重要的是要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舞蹈欣赏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简单的对舞蹈编创和动作优化等方面的创新,而是通过舞蹈欣赏,可以给学生灵感和启示,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舞蹈欣赏中可以给学生更大的灵感、想象,通过在音乐教学中的舞蹈欣赏,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艺术领域的认知,弥补学生在艺术知识方面的匮乏。由此可见,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学舞蹈欣赏的确有利于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舞蹈欣赏可以加强高中学生的集体凝聚力,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学舞蹈欣赏,不单单是音乐知识和舞蹈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行为和思想的启迪、感染、激励和净化等作用。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设置舞蹈欣赏的目的是为了可以让学生用心去感受音乐,在欣赏舞蹈中来领悟音乐的内涵。现在社会独生子女较多,有些家庭的独生子女由于种种原因,多数都有霸道、自私和孤僻等性格缺点,在音乐教学中加入舞蹈欣赏,因为舞蹈是群体运动,在舞蹈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合作,这些舞蹈可以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学生,加强学生的纪律性、组织性以及合作性。此外,由于高中音乐教学中的舞蹈多数都是世界上知名的舞蹈,在舞蹈欣赏中可以增加学生对舞蹈的了解,对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都有着极大的帮助和益处。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设置舞蹈欣赏课程对学生是非常有帮助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音乐节奏和创作能力以及加强高中学生的集体凝聚力,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因此,舞蹈欣赏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李晓程,高中音乐课中的舞蹈教学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1
篇5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育;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7-0037-02
新课改对中学生的各项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在美术教学中尤其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美术课程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水平。因而,中学美术教育应该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为重点,努力克服教育弊病,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改良,使美术教育的功效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一、中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中学美术教育状态开始有所改观,但总体教育成效依然差强人意,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现阶段中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教育方法失当、教育理念有偏差、教育重要性被忽视。美术课堂上教师通常让学生对画作进行简单的模仿,忽略学生对作品的深度感知,开展艺术创作更是空谈。教师在讲授美术知识时受课时等因素的影响,偏向于“填鸭式”的灌输,使学生逐渐丧失对作品的理解能力,与美术教育初衷背道而驰。教师的教育理念受应试教育的限制,过于循规蹈矩,创新性的教学方法过少,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在升学压力下,美术课程被无限压缩,使其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功用难以发挥。学生及家长往往会忽略美术学习的重要性,将升学作为唯一目标,失去提升学生美术素养的激情,使得教师在教学时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给学生设置应试的标准答案,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艺术体验能力的培养都被搁置,严重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中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开展创新性的教学可以使素质教育冲破桎梏,散发活力。学生是国家进步的推动力量,对他们进行素质教育,渗透创新教育理念迫在眉睫。对于中学美术教育来说,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来使学生思维更加开阔,艺术审美水平不断提高,想象力得以充分发挥并且作用于现实活动当中,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都得以提升。学生通过运用美术材料、美术工具可以增加体验感,对艺术产生有更加直观的感悟。
三、在中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1.创设创新性的教学环境。教师在美术课堂上可以用现有的工具或是材料为学生创设一个创新性的学习环境,营造创新氛围,使学生情绪与现实环境产生共鸣,激发起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教师可以以《风吹麦浪》这首歌曲为主题,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音乐,展示麦田的图片,为学生创设出仿佛置身于金黄麦田中的情境,让学生们发挥想象力,用画笔来表现这一刻的感受。学生们会选用不同的材料或工具来表现作品,有的用水粉画出湛蓝的天空和一望无际的麦田,有的用铅笔勾勒出在麦田中奔跑的孩子,有的则用油画棒来刻画麦穗上即将起跳的蚱蜢等等。学生们的想象力可以在此时充分发挥出来,创新能力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当中得以充分展现。
2.安排创新性的教学内容。时代的变更速度加快,美术教学的开展也必须与时俱进,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时应该关注时事,吸收更多的新鲜元素,使美术课堂更具活力。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准备美术鉴赏、绘画、书法、雕刻等多个基础模块,给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空间,根据学生的喜好来安排创新性的教学内容。其次,美术教学中还应加入具有时代气息的教学板块,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始终可以跟上时代的脚步。例如,让学生为学校设计形象展示墙,充分展现学风校貌;以绘图软件为工具,设计家长会邀请函;用废气材料制作成工艺礼品,在学校范围内进行展示等等。此类教学内容可以充分激发起学生兴趣,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得以提升,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
3.设计探究性的美术问题。教师在问题设置或是美术作业的题目设计时应该以探究性为思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必须经过深度思考或是讨论,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通过教师一系列的启发与指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被充分激发出来,完成美术问题探究的全过程。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快乐是什么颜色的?学生肯定会觉得这个问题很奇怪,快乐是一种心理感受,怎么会有颜色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如我很喜欢喝可乐,当我看到棕色的可乐时就会很开心,所以我的快乐就是棕色的。学生们受到启发,就会纷纷回答:我支持的篮球队是穿黄色衣服的,所以我的快乐是黄色的;我最喜欢的乐器是钢琴,所以我的快乐是黑色和白色的……总之,学生会给出很多创造性的答案。通过探究性问题的设置,可以使学生的感悟力大大提升,思维也更加开阔,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
4.塑造学生的个性品质。教学的开展不仅要考虑学生整体的认知水平,还应尊重学生个体学习能力的差异,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塑造学生的个性品质,使学生在领悟基本美术知识的同时,美术创作向着独特性、个性化、充满创造力的方向发展。例如,学生们对同一副美术作品会有不同的感受力,以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为例,有的学生喜欢其色彩搭配形成的视觉感受,有的则欣赏这种印象派的意境创设,而有的学生则难以对此类作品产生兴趣。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再通过引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另外,学生在表现美术主题时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对主题不尽相同的理解力成就了形式丰富的美术作品。通过教师的合理指引,学生的个性品质会基本成型,能够在创新之路上不断进步。
四、结束语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几乎贯穿于教育全过程,鉴于美术教育在提升学生创新精神方面的积极作用,中学教育应该对美术教学给予更多关注。美术教师要从教学情境、教学内容、问题设置等各方面来进行探索与改进,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需求,力争为创新性教学的实现贡献最大力量。
参考文献:
篇6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应当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对创新能力的认知,了解创新的重要性。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发展创新,关键在人才。要让大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进行创新的重要性,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树立创新理念,激发对创新性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根本措施。在健美操课程教学中,应将学生当作主体,而老师只是知识引导者和建议者,对于健美操中涉及的舞步、形体动作、面部表情要让学生自行发挥,将学生的优点进行整合,得出最好的健美操舞步,并对学生的自行发挥加以表扬和称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由于教育对象是大学生,大学生已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课程进行起来会很顺利。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保持高度的创新热情,培养强烈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2.改变传统授课模式
现在的高校健美操课程依然停留在老师单纯地进行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感受。有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跃跃欲试,但是始终得不到机会,整个课堂都是以老师为主体,这种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创新能力扼杀在摇篮里,主观的创新意识得不到发挥,造成课堂学习效率较低。老师在前方进行示范,然后学生针对老师的动作、步法、神态进行模仿联系,使整个教学模式变得更加程式化。新时代的大学生,追求时尚、个性,注重创新。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新型的授课方式,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独立创新的能力,提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挖掘自身的潜能。
3.练好基本功,培养创编能力
专业老师应该对大学生进行基础性动作要领的训练,要重视对基本动作的教学,以免不能够展现出健美操的美感和发挥健身作用。基本功的学习非常重要,包括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的控制与协调都非常重要。练好基本功,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创编能力。在健美操课堂上,可以让学生随意发挥,可以将健美操与现代流行的舞蹈元素进行完美的结合,碰撞出激烈的火花。通过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激发学生的独立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为健美操课堂的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4.结束语
篇7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中,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较早设置的专业,作为农林经济和农林企业管理相结合的本科专业,为国家的农林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专门人才[1]。从外界环境来看,创新和原始创新不仅在科学研究中具有极端的重要性,而且对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而本科教育在培养国民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因此,从专业本身的发展来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也应该符合社会的需求,即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三创”型人才。增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原创能力,首先要对学生原创能力的现状进行总体把握,并分析影响大学生原创能力培养的因素,然后据此制定适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因此,东北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大学生原创能力培养”课题小组对本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大学生原创能力的培养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和教学实践经验对影响大学生原创能力培养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二、调查情况介绍
(一)样本情况
本次调查活动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调查对象为东北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2006级、2007级、2008级、2009级的在校本科生。调查随机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69份,回收率为84.5%(详见表1)。此次问卷调查所选取的样本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调查结果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东北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原创能力培养的实际情况。
(二)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共分为3部分。第1部分为基本情况的调查,调查问题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主要调查学生对原创能力重要性的评价、对专业知识重要性的评价、对创新性教学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研究兴趣、开展创新活动的实际情况等。第2部分为大学生原创能力培养制约因素的调查,调查问题以多选题形式为主,主要从教学管理、课程指导、学生自身因素等方面进行考察。第3部分为开放性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作答,没有任何限制。
(三)调查结果的处理
对第1、2部分的调查结果,主要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并运用简单的统计学原理进行描述分析;对第3部分开放性问题的答案,主要进行定性分析,总结出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建议,进而得出全面的结论。
三、调查结果的分析
(一)基本情况
1.学生对原创能力重要性的评价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原创能力的重要性给予了肯定(详见表2)。统计数据表明,90%的学生认为原创能力的培养很重要,62.5%的学生认为原创能力对个人发展有益,90.5%的学生认为原创能力的培养对人的一生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通过调查不难看出,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有必要在本科阶段开展学生原创能力的培养工作。
2.学生对原创能力培养的兴趣
调查结果表明,有73.8%的调查对象表示有兴趣参与创新活动。这一结果与调查对象对“原创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评价结果基本吻合,均反映出学生个体参与原创能力培养活动的强烈意愿。
3.学生对原创能力培养的教学要求
对“原创能力培养的教学要求”这一问题,调查对象的意见较为不统一。其中,有24.9%的学生认为,应该将课堂讲授式教学与典型案例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22.3%的学生认为,应该采取课堂讨论与名家说法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有29%的学生认为,本专业的教学应该注重课堂知识讲授与实习相结合;有23.8%的学生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入创新专项练习,并将练习与创新成果相结合,使2者相辅相成。上述调查结果说明,大学生对原创能力培养前提下的教学模式呈现多元性需求。因此,高校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中,如果只采取单一的创新教学方法,将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
4.学生对原创能力与创业关系的评价
调查结果表明,有88.7%的学生认为创新能力与创业之间有着重要的关系,有6%的学生认为创新能力与创业之间没有关系,有5.3%的学生自己无法作出判断。但是,在对“创新与创业”内在联系的判断上,调查对象的认识各有不同(详见表3)。统计数据显示,有43.2%的学生认为原创能力与创业之间可以相互促进。这说明调查对象承认创新活动对未来的就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通过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对未来的创业活动产生促进作用。
5.学生对专业知识重要性的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承认专业基础知识在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地位(详见表4),有63•7%的学生认为农林经济管理的专业知识对原创能力的培养有一定帮助。
6.学生开展创新活动的实际情况
近些年来,东北林业大学及下属各学院、专业都开始注重对学生原创能力的培养。为此,学校定期组织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申报,积极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并成立了“东北林业大学大学生林业经济研究会”,目前该研究会已成为东北林业大学较有影响力的学生学术团体。此外,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每2年在全国各林业院校轮流举办全国大学生林业经济研讨会。通过这些平台建设,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东北林业大学大学生所参与的创新实践活动较为广泛,主要有林研会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挑战杯”大赛、调研活动、林业“六大工程”研讨会等;活动的档次、影响力和质量也较高(详见表5)。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林业经济研究会”这一学生组织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创新实践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组织吸引了一些有兴趣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学生,并为他们提供了参加各种创新活动和创新比赛的机会,为广大学生搭建了一个创新性学习的平台。但是,调查结果也表明,目前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学生所占比例还较小,获奖学生人数也不多(详见表5)。结合前述几项调查的结果,通过综合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虽然大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意愿较强,但是缺乏可以使学生将实践意愿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有效途径。一方面是学生热情高涨,但是从事创新实践活动的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是外界为学生提供的创新实践机会有限,使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受到限制。
(二)制约因素分析
1.学校方面的制约因素
调查主要从学校的重视程度、资金投入、创新氛围、创新机会等方面,对学校制约大学生原创能力培养的因素进行考察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认为,学校的重视程度、资金投入、创新氛围、创新机会等因素都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详见图1)。其中,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创新实践机会少、学校缺乏创新氛围、学校对创新项目的资金投入不足等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从整体上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学生普遍认为学校在创新人才培养的软、硬件条件方面都有所不足;在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资金缺口较大,从而使该项工作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作为保障。
2.教师方面的制约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认为有些教师的授课内容缺乏创新性、教师对创新活动的引导示范作用不足等是制约大学生原创能力培养的教师方面的因素。此外,未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对学生的原创能力培养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稍低;教师人数有限的影响则较小(详见图2)。
3.学生自身的制约因素
在对学生自身制约原创能力培养的因素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选择差异性较大(详见图3)。对“不知道如何进行课题研究”“没有机会进行调研,缺乏实践机会”“就业压力大,无心进行创新学习”等3项调查选项,调查对象给与了较高的关注;而对“知识陈旧,无兴趣进行研究”“对本专业不感兴趣,未来也不打算从事相关工作”“家长不支持”等调查选项,调查对象的关注度相对较低;尤其是认为“家长不支持”这一因素的影响最小,仅有2.4%的学生认为家长的态度有影响。总的来看,学生自身缺乏进行课题研究的能力是制约原创能力培养的主要的内在原因,而知识的陈旧则是导致学生缺乏课题研究能力的根源。此外,外界影响因素“就业压力”通过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已内化为学生自身的制约因素,这是不容忽视的。
总之,这些制约因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四、结论与讨论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原创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必须从科学的、创新的角度,重新审视原有的教育管理体系;并在不断实践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进行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内容创新、评价创新和体系创新[3],这也是未来我国本科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对东北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原创能力基本情况的调查,既反映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本身的创新能力现状,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高等教育本科阶段大学生原创能力培养的一些问题。
(一)提高重视程度是原创能力培养的前提
高校及其下属学院要在高度重视大学生原创能力培养工作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设立创新项目专项基金,积极为大学生提供广阔的原创性活动场所和机会。同时,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努力成为大学生原创能力培养的第一导师。
(二)搭建创新实践平台是原创能力培养的关键
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是实现原创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调查发现,近年来,东北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一些学生通过“大学生林业经济研究会”这一大学生学术团体,得到了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科研活动或者实践调查活动的机会,有了开展创新活动的平台和媒介,从而大大提高了自身的原创能力。因此,高校在大学生原创能力培养过程中,应该借鉴“大学生林业经济研究会”的成功经验,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成立更多这样的学术团体,加大对大学生学术活动的资金投入、专业性指导和组织领导,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加入各种研究会;并以学生研究会为依托,开展各类科研、学术交流、调研等活动以及举办各类讲座,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三)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原创能力培养的基础
在大学生原创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专业知识是实现原创能力培养的基础。本科生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在适度掌握一定数量的知识及其精确度和完整性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进一步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才有可能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将学习知识、培养素质、提高能力融为一体[4]。
篇8
【关键词】 高校;化学实验;创新能力
党的十报告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创新不仅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还是奏响学生个性发展的主旋律和素质教育的核心与宗旨。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高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重要使命。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通过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然而,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化学实验教学中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重视化学实验改革,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一、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让学生在理解、掌握了一定的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技能基础上提高自身解决问题、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实验教学是高校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主要手段,它不仅是联系课堂理论教学的桥梁,还是培养学生基础实验能力和创造性实验能力的有效途径。具体而言,化学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化学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而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化学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即能够让学生在实验教学实践中开创灵感思维,在不断的感悟中产生探索新知识的智慧,这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了深厚的积淀;三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通过设计综合实验,能够起到激励和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和坚持不懈的努力磨炼意志、激发创新欲望和提高创造性能力。
二、高校化学实验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措施
1、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兴趣是学生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学习的原动力,是全面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针对学生感到抽象、枯燥乏味、难懂的知识,教师不仅要根据实际情况布置一个干净明亮、各类实验器材整齐有序排放的实验室环境来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要结合生产、生活的需要以及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开展研究性学习和设计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真正体会到获取知识的快乐,从而提高自身学习的d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改进实验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传统的化学实验是以验证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这既不能和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教学目标相适应,又不能满足新时代对化学人才的要求。因此,改进实验方法,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即要从传统的“验证教学”的模式禁锢中解脱出来,向“设计性实验教学” 和“开放型实验教学”模式转变。(1)设计性实验是当前国内外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热点。设计性实验是由教师选定实验题目,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自行设计实验并独立完成实验的教学模式。运用这种实验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始终处于独立自主的地位,教师只起到辅助作用,这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增强了实践能力,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2)从创新的角度而言,开展开放型化学实验,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开放型实验教学能够给学生提供开放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更加自由灵活的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培养创新思维。
3、在探究性实验中培养创新能力
开展实验探究性活动,培养学生创造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创新的热情,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不断思考、积极探究的学习情境之中。探究性实验是在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结合身边的资源和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动手实践来解决问题。这种实验教学方法的存在并不仅仅是对传统验证性实验缺陷的补充,还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和问题的探究和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把创新能力付诸于实践当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在实验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实验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去理解和熟悉实验环节的每个步骤和方法,严格遵循实验操作规程。针对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出现的明显不合理情况、异常情况或实验结论存在错误等情况,要及时发现并给予纠正,同时还要分析产生失误的原因,制订出纠正措施。学生通过对实验过程的观察、分析和操作,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独立思考问题、独立研究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也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5、在演示实验中培养创新能力
演示实验是保证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有效利用演示实验具有的直观性、示范性、启发性和教育性特点优势,不仅能够为学生展现出化学教学的魅力,使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具体,还能够避免因教师实时演示需较长时间的缺陷,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总之,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很重要的一环。创新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实验教学又是实现创新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实验教学中不仅要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而且要不断挖掘蕴藏在实验中的创新因素,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素质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勇,潘嘉祺.地方高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思考,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4.05.
[2] 方伟光,姚成立.化学开放性实验教学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浅析,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4.11.
[3] 岳宏望,朱团.化学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科技创新导报,2011.08.
[4] 赫选贞,陈建华.十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工作初探,职业技术,2014.06.10.
篇9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的重要性
作为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学好数学乃至所有理科学科的关键。在高中数学的学习当中我们不难看出,数学学习充满着缜密的推理和抽象的运算,在当前的实际学习中,将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学生的数学学习想结合,对掌握数学的创新意识,及其学生的逻辑能力提高有着重大的作用,而就数学学习来讲,该本学科也是对学生的未来极为重要的科目。因而,在教育教学当中,教师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力和学习的主动兴趣度,这对于活跃课堂气氛至关重要。
二、创造轻松的学习气氛
在高中教育阶段,各科学习都相当紧张,这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不利的.创造轻松、舒适、愉快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敏捷的思维、较高的学习热情的关键所在.当有了这些利好的条件,才能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维持学生对学习的渴望程度,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而要特别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积极聆听学生的想法,即使学生的想法有错误,也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引导,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使学生向良性的方向发展.在课后,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在做作业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角度解题,多方法思考.另外,教师要将实际问题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创造趣味性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热情,从而促使学生学习进步.
三、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求知欲
科学技术的进步,都来自人们对未知问题的不断探索.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是人们对知识的渴望.正是这种对知识的渴望,使人们不断地创造出新的东西.重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对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大有裨益,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如果学生不善于思考,不善于提出问题,就会欠缺对问题的洞察,并在学习过程中非常吃力.而那些对问题敏感,善于发现问题,并且愿意主动地探索问题的本质的学生,他们常常能够提出许多他人难以想到的问题.这是创造性思维的体现.然而,有些教师在教学中都是以传授为主,让学生自行思考为辅,对于有难度的题目都是讲解,而不是鼓励学生自主思考,降低了学生对未知问题的思考欲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采用引导、鼓励等方式,促使学生提出问题,并亲自动手解决,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前提下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如此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数学教学水平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我国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答题情况就是:不教不会,新题不会,这种现象就是目前数学教学老师没有有效的落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工作。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认识到创新思维和能力素养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课堂中要充分的展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不断的提升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学会去主动思考。同时有效地利用数学学科的优势,鼓励学生进行不断的创新尝试,让学生在不断地尝试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素养。
五、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
高中数学学科本身就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因此高中数学学科是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只要教师能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带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充分的挖掘教材中的创新性因素,就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素养。比如,在教学《等比数列》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回顾等差数列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的清晰学生的相关定理和概念,保证学生能够找到灵活的学习方式。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不断的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有效的调动学生的所有智力因素,要学会发散思维、敢于质疑,建立自身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在实际的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创新,从而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素养。
六、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篇10
关键词:合作性教学;大学;篮球;方法;创新
合作性教学主要是指合作对象通常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合作性教学是一种十分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在实施的过程中,将不断促进教育方法的创新。合作性教学旨在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学习,互帮互助,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提高集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一、合作性教学理念在大学篮球教学的重要性
当前大学篮球课迫切需要创新,这样才能实现素质教育。而创新的根本在于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传统的授课方式已不再适合如今的学生,在篮球教学上,教师要充分挖掘篮球运动的精神,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在篮球运动中深刻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够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和综合能力,并在人际交往中更好地提升个人素养,学会尊重别人,关心他人,实现全面发展。
二、基于合作性教学理念的大学篮球教学方法创新
1.改变传统教学理念
若要将合作性教学理念融入篮球教学之中,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体现出合作意识,只有明确目的才能进一步开展合作性教学。在传统的篮球课中,教师要灌输基本知识、规则、技能,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使学生在篮球运动中得到锻炼。这种教学方式的弊端在于,学生虽然得到了锻炼,也掌握;饿篮球技巧,但是却并不能真正了解篮球运动的意义和精神所在,缺少教育的升华。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年代,很显然,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欠缺,因此,教师要将合作意识与教学目标有机结合,在篮球运动中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2.了解篮球运动的价值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篮球运动中的前提是要让学生了解篮球运动的价值所在。教师明确了教学目标后,就要在教学中充分融入合作性教学,让学生了解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篮球运动离不开团队合作,其价值在于合作精神是否发挥到最佳状态,也关系到团队是否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1)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把合作性教学逐渐融入教学中,通过组员之间的合作,加强合作意识的培养。学生在分组的过程中可以对组员有最初的了解和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取长补短,促进学生共同进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增加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也有益于人际关系的培养。
(2)创设合作氛围和机会
除了小组合作的方式以外,教师还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方式,充分融入合作意识。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篮球运动中,集中注意力,对篮球运动的精神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而且,良好的教学方法还可以带动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助于加深理解。
篮球运动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既有乐趣,还能够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教师可以创设更多合作的机会,如组织学生进行比赛,锻炼学生运球、传球、投篮技巧,以小组为单位,使学生充满集体荣誉感,更加努力地投入篮球运动之中。
(3)在合作中融入竞争
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竞争的时代,若要使教学做到与时俱进,就需要融入竞争。竞争可以促进合作,合作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注重结合合作与竞争。比如,教师可以组织一场班级篮球赛,在每个小组中选出篮球运动员,其他学生也要参与到比赛中,为小组成员呐喊助威。在比赛中,有赢就有输,学生可以充分体会到竞争的滋味和合作的重要性。篮球运动本身就是团队行为,个人的成功离不开集体的付出,在不断比赛与合作中,学生的集体意识将得到进一步深化,“人心齐,泰山移”,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虽然要拥有竞争意识,但也要使学生了解“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这不仅是篮球精神的核心体现,也是一种体育精神,领悟到这一点,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巩固合作意识
教师应时刻重视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将合作性教学发挥到最佳状态。不仅在学习中要有这样的意识,在生活中也要形成合作意识。教师若要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合作意识,就需要建立有效的教学反馈。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对学生进行一定的鼓励,对于那些有突出表现的学生重点进行表扬,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对于表现一般的学生要适时给予耐心的建议,使学生了解自身不足,并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合作意识。
另外,可以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通过学生客观公正的自我评价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学会扬长避短,弥补不足。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共同进步。教师也要让学生了解到团队合作的意义,并思考应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总之,大学生是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群体,也是未来的栋梁,加强大学篮球教学,融入合作性教学,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学生意识到体育精神的意义,将这样的精神融入生活中,可以使其深刻了解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更加积极、主动、乐观的态度面对未来。
参考文献:
[1]陈庆峰.论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合作意识培养[J].时代教育,2013(15).
[2]文国强.浅析合作学习在高校篮球选项课中的教学[J].新西部:下旬,2011(08).
- 上一篇:近三年的企业并购案例
- 下一篇:高层建筑的优缺点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