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培训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25 17:43: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翻转课堂培训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围绕课题开展了如下工作
1.选派教师去北京学习“互联网+”知识,探索工作方向。2015年5月22日,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老师代表去北京会议中心参加了《互联网+教育高峰论坛》,聆听了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等教育专家对“互联网+”的解读以及对“互联网+”时代教育的思考,为我区开展“互联网+”时代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工作打下了基础。
2.制订并向各乡镇教管中心、区属学校下发了《平川区“互联网+”时代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策略研究实施方案》。方案明确要求全区各学校根据本校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成立研究小组,动员全体教师开展“互联网+”、微课、“翻转课堂”的理论学习。教育局教研室收集并检查各校的实施方案,对大水头、平川二中等12所学校的方案进行了表彰,对内容空洞、操作性不强的学校提出了修改完善建议。
3.以微课制作为切入点,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在“互联网+教育”的研究中,教育局从微课制作入手展开工作。经过教研室教研员、各校优秀教师代表的多次会议讨论,2015年7月11日,在平川区向阳小学召开了“平川区教育局微课制作技术培训会”。会上,吴老师讲了录屏软件、格式化工厂、硕鼠、会声会影等软件的操作方法,展示了他的微课作品。
4.抓好校本培训,全面落实教师微课制作的学习工作。2015年的暑假校本培训,各校都以微课制作为内容。教育局教研室的相关人员还深入各校检查培训活动的开展情况,收集各校校本培训的计划、内容。在王家山小学,观看了教师们的微课作品,为全区微课制作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5.深入各校开展教研工作,解决微课制作中存在的问题。2015年9月下旬到11月上旬,教育局教研室的同志多次下学校展开教研工作。2015年9月22日至28日,教研员深入16所学校、教管中心,召开主管教学副校长、教研室主任、教师代表为主的座谈会,了解微课制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2015年10月13日,在王家山小学召开了《平川区“互联网+”时代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会》。推进会上,王家山小学、平川二中、白银九中、水泉教管中心等11名教师展示了他们的微课作品,王家山小学和小学的校长、教研室主任分享了微课制作方面的经验。
6.组织微课大赛、“翻转课堂”教学研讨会,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在全区全面推广微课制作的同时,教育局举办了“平川区教师微课大赛”,制订了《平川区教师微课大赛实施方案》和《平川区微课评价标准》。2016年11月25日,在小学召开了“翻转课堂”教学研讨会,由、兴平、育才三所学校的教师上研讨课,全区小学教师代表听课并进行了研讨活动。
二、区教育局在推广微课制作、翻转课堂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1.部分学校校长、教师没有认识到“互联网+”时代的紧迫感,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观念落后,影响工作的开展。
2.现代化的教学资源欠缺,设备陈旧,影响微课工作的开展。微课、翻转课堂都是基于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如果没有了电脑、网络,那么它就无法进行。现在,城区大部分学校有多媒体教室,教室配有电子白板,教师办公电脑也相对较多。但农村学校的电脑、电子白板就少,甚至没有。还有,城区部分学校的电脑配置太低,无法适应新的教学工作的开展。
3.微课制作的技术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微课、翻转课堂的理论学习与研究需要加大。目前,大部分老师都能通过录屏软件、手机、摄像机等录制微课或微视频,但是质量不高。教师对微课制作的目的、重点不清楚,把微课当课件来用,有的老师给微课和翻转课堂画上了等号……微课到底怎么用到教学中,翻转课堂的模式到底是怎样的,这些问题需要继续讨论,需要向做得成熟的学校参观学习。
篇2
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孙茂松教授对清华大学MOOC平台“学堂在线”作了介绍,包括一年来的发展、师生感想与体验、大数据初步分析等。该校建设机制的探索、对外合作的开展,都代表了我国高校MOOC整体发展的水平。
孙茂松认为,MOOC有两个角色,一个是惠公众:慕课讲堂,无远弗届;咫尺名师,万千学业;另一个是善“私塾”(相对于公众的课堂),相当于翻转课堂。这些教学效果还要进行更多的试验,学堂在线现在的试点有:清华大学、南京大学、青海大学、南宁学院。学堂在线现在提供“私有教育云”服务,各学校可以在自己的学校搭建一个平台,它最大的好处是实现课程的共享,共同打造慕课生态圈。
艺术是人类为了一种精神而寻找到的一种适当的表现形式,教育信息化也应当为人类的现代化教育找出一种适当的表现形式。上海交通大学慕课研究院余建波提出MOOC要“从传统课堂中来,再回到课堂中去”,他还介绍了该校MOOC建设所取得的成果:课程共享、学分互认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部分大学学生通过该校平台修读完成并获得学分;优质课程建设,每年20门的速度建设;后备课程不断遴选与建设,遴选了排名前50的通识课程;校内课程落实与翻转课堂落地。上海交大“好大学在线”,从建设到应用扎实稳健、亮点很多,是“在线学习+翻转课堂”应用于学生学习的鲜活案例。
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主任陈玉琨教授介绍了基础教育的C20慕课联盟的发展情况,他表示,C20的功能定位是“伴随学生发展的名师,实现教师价值的舞台。”因此在慕课的界面上有名师名栏,使得一大批名师为全社会所享有,同时为社会服务的过程当中实现这些名师的价值,在这个意义上C20平台是教师实现自身价值的一个舞台。C20价值追求首先让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教师要从学生成长的搀扶者变成学生成长的伴随者。
陈玉琨还介绍了C20的主要工作与成效,这一年来,C20吸引了数以百计的中小学,C20还希望今后可以为智障儿童创建更多的学习机会,改变这些孩子,改变他们的家庭;C20举行了19场翻转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近6000名校长与教师参与;开发了逾4000件教学微视频;吸引了有关媒体的关注,《中国教育报》、《文汇报》、《解放日报》、《新闻晨报》、《未来教育家》等报刊杂志发表了大量的报道,产生了重要影响。
北京大学数字化学习研究中心主任汪琼教授将“在线学习+翻转课堂”应用于教师培训,介绍了“MOOC用于教师培训”的课程实践,同时基于大数据的思路,对学习者(教师)的学习规律、学习动机进行了初步分析。
篇3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有效性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现代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无处不在,切切实实地影响着人们的现实生活,基于这种现状,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对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推动信息化应用的直接动力,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其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强有力基础,因此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至关重要。本文在分析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希望对其提出更具有效性的培训方案。
一、重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薄弱环节提高
对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并不是盲目的、无目的的,在培训之前,首先针对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评估,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评估方案,根据评估结果,针对教师的薄弱环节进行课程的设计安排,从而在最大限度上实现培训效果最大化。
根据评估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来辅助课堂教学的能力的整体达标情况是比较可观的,然而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其学习方式的能力的整体达标情况却略差一些,因此,必须在这两方面差距的基础上,有侧重地设计培训课程,尤其是在制定培训体系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的培训,加大这方面培训的强度。其次,根据评估结果我们也可以看出,除却不同方面的差异,例如上文提到的,教师在同一方面的各种能力的达标情况也不尽相同。例如,在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能力的达标情况中,教师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学习与拓展能力已经达到了很高的达标率,而号召与应用能力却略有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适当减少前者的训练内容,加大后者的训练比例,其中包括课程和时间的设置。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省市的大前提下,不同省市的培训课程与培训强度可以结合本地的能力达标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设计,根据达标能力的高低,重点进行能力薄弱环节的课程设计与培训,以达到同一区域内教师的各方面能力全面发展的良好效果,同时,缩小不同区域内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差异。
二、设计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的设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整体的评价体系的建构,它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一是教师需要在培训前进行自我评估,通过测评结果全面了解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与能力薄弱环节,从而与培训后的自我评估相结合,为全面评估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二是教师在经过系统性、针对性得训练之后必须具备相应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且根据相应的课时课程训练具备相应资格认证证明。三是在教师的网络学习中,必须注重教师研习情况的考察,并且根据教师在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四是评价体系也可以延伸其广度,例如可以将教师参与的各种相关活动所取得的成绩作为评估的参考内容从而使评价体系更为完善。
其次我们具体分析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前后的能力自测。首先必须明确的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取决于很多先决条件,其中不但包括教师个人所具备的知识内容,而且主要取决于培训体系的设计,同时前期培训体系的设置为后期的修正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因此必须进行教师的自测。这个过程可以以问卷调查的方式,组织教师在线完成自我测评,达到了解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的目的,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课程设置。
三、实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翻转课堂设计
无论进行什么层次什么方面的培训,注重过程与方法永远是取得成功的不二法门,更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在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过程中,应尤为关注教学的方法与技巧,而实现翻转课堂的关键就是实现教师学习中学习认知的翻转,尤其要注意知识的传递与接受的过程必须是内在、深化的执行过程。实现翻转课堂的核心即是学习模块,即信息技术的任务要点、技术内容,这一部分是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在这一部分的学习过程中,作为学习者角色的中小学教师必须明确学习的内容与学习的形式,教师必须明白学习的是哪方面的知识,学习这些知识的目的,学习这些知识的要求,即怎样能学好这些知识,以及学习的这些知识可以怎样应用,应用在哪些方面等等。其次就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即知识的应用拓展。所有的学习都是以其实际应用为最终目的,因此在这一阶段必须系统整合所学的内容,从而总结出应用的核心以及关键,同时能够有所设想,有所创新,构建出自己的学习体系,在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发挥自身水平,实现自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促进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培训的有效性,而培训有效性实现的关键不仅在于技能与技巧方面的培训,更重要的是实现“技”与“学”的有效融合,在“学”的基础上提高“技”,在“技”的运用中深化“学”,在双边的互动中教师可以切实有效地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为我国信息化的推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柳元.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调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2]闫小倩.矩阵培养模式下中学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篇4
关键词:翻转课堂 微课 中餐服务
翻转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成为目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逐渐向各学习阶段与学习课程渗透。在中餐服务课程中尝试翻转课堂教学,目的在于希望学生能跨越课堂限制,能随时随地学习,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希望能从知识建构的角度使学生真正学懂知识,学会技能,使学习变成一个自我主生成的过程。
一、翻转课堂教学具体流程设计
中餐服务课程内容分为餐前准备、托盘训练、酒水服务等十个以技能操作为主的教学项目,教师通过制作课前教学视频及导学案,尝试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先学后教。餐巾折花基本手法学习是中餐服务课程中餐巾折花项目的第一个学习任务,此任务主要是一个手工技巧学习,是餐巾折花造型制作的基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演示和一对一指导,七个技法依次传授,往往会花费大量课时,而且因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课堂上经常导致一部分学生“吃不饱”,而另一些学生“吃不下”的现象。现以餐巾折花基本手法教学为例做翻转课堂教学流程设计介绍(图)。
图1
1.前置学习阶段
(1)创建微课视频及设计导学案。围绕教学重难点创建微课教学视频,本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是熟悉并基本掌握餐巾折花中叠、折、卷、穿、翻、拉、捏七类基本手法。做好七类基本手法的技能视频制作,结合教师的讲解视频及课件PPT,完成整个微课教学视频的录制,总长度约为10分钟,最后上传到网络平台,供学生课前自学。
导学案主要以电子文档或纸质稿的形式,上传网络或发放到学生手里,涵盖前置学习与课堂集中学习两个阶段,与微课教学视频配套使用。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学习目标陈述、学习流程指导、知识点概要(基本手法操作要领等);第二部分是作业设计,分前置作业与课堂作业两类,形式上包括理论作业(连线题、选择题、判断题、思考题等)及实操作业(七个基本手法练习);第三部分是学习体会书写及存在问题描述等;第四部分是学习评价表。
(2)前置学习流程指导。
①观看微课视频。内容一,情境导入,某酒店开展餐饮服务岗位培训;内容二,餐巾花台面设计作品欣赏;内容三,陈述培训内容及培训目标;内容四,观看技能视频,配文字旁白与讲解。
②技能前置练习。根据技能演示视频,初步模仿餐巾折花的七类基本手法。
③分析思考,完成前置作业。根据个体学习经验,对教学视频中显示的疑问进行分析思考,分析错误形成的原因,思考解决的方法与途径,将结果反馈在导学案中,完成前置作业。
④前置学习反馈与评价。书写前置学习体会及描述存在的一些学习问题,完成学习评价表中自我学习评价。
(3)前置学习中的几点思考。基于微课的前置学习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首要环节,其科学与合理的设计对后续环节的顺利开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一,餐饮服务技能培训的情景导入设计,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二,导学案中前置学习流程指导的设计,引导学生正确合理有序地进行课前自主学习,提升自学能力;其三,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学生自由控制学习进度与节奏、边看边练边思的学习方式,既符合学生的个体化学习需求,又顺应了建构主义的知识认知规律;其四,理论客观题练习、技能练习、学习体会与评价等多形式的作业设计,能使任课教师在课前多维度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明确哪些知识与技能学生已基本掌握,哪些问题学生暂无法解决,据此设计课堂教学的侧重点;其五,教师要转换身份,尽力做好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尽可能地向学生提供各类学习材料,保证学生学习通道的畅通。
2.课堂学习阶段
按学习要求将不同特征的学生有机组合,每组4~6人,各小组命名一名领班,组织与协调本组的课堂学习。
(1)小组合作探究。小组成员交流各自完成的课前作业,对存在的问题与分歧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围绕餐巾折花基本手法的学习重点,笔者要求学生通过技能操作重点交流七类基本手法,存同排异,形成小组学习成果。教师要及时解答学生的提问,随时掌握各小组的学习状况。
(2)小组学习成果展示与交流。展示的形式应力求多样化,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综合运用图表、讲述、演示、情景模拟等形式进行展示,也可根据学生的特长进行其他形式的展示。笔者在餐巾折花教学中,在教室中间布置圆形展台,学生以餐厅服务员的角色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即餐巾折花技能和过程讲解,一组展示完成后,其他各组学生对该组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小组成果展示是课堂集中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学生之间建构较统一的知识技能框架体系,在学生进一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细致观察提炼出学生的某些错误结论或仍滞留的问题,成为教师后续开展针对性知识技能传授的重要前提。展示的丰富性与趣味性、小组间的竞争性,通过教师有序的组织,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学习气氛。
(3)教师引导,释疑解惑。经历前置学习与小组探讨、集体交流,学生已能区分七类基本手法、已基本熟悉各类手法的操作流程,并能够初步完成技法展示。但因为前面主要还是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学生在知识与技能体系的自我建构过程中,在餐巾折花技能学习虽然有切身感受,习得了一些经验,但学生手法技巧差异性较大,对技能要领的分析比较浅显,甚至会有偏差。据此,笔者抓住七个技法中学生普遍存在的手法技巧问题,比如折裥技法中的斜裥折叠不均匀、卷制技法中平行卷容易弯斜、穿制技法中花型容易松散等问题,结合技能视频播放,通过自身讲解与演示,纠正及完善学生的认知。
如果说从微课学习到小组合作探究,是撒了一张巨型的网的话,那么这个阶段的作用,就是要把这张网收回来,看看究竟网到了多少的鱼,这些鱼是长什么样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者,要善于将学生自主建构的知识与经验进行汇总与分析评价,并对有偏差的答案及未有答案的疑问进行具体的解说与演示,抓住重点与难点内容作逐层深入的分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
(4)巩固练习,完善作业。这环节主要是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与演示进行技能的巩固性练习,小组间以比赛的形式展开技能的比拼,教师深入小组成员内部做手把手辅导指正,对前置作业进行完善与补充,完成导学案中的课堂作业部分。
(5)课堂学习评价。在翻转课堂的评价设计中,笔者注重检测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及学习效果评价。具体地说,包括学生提出问题情况、课堂独立解决问题情况、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的表现、课堂个人展示等。评价形式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三部分,自我评价主要是在课前完成,课上完成学生小组的评价,教师评价可以在课上完成也可以在课后完成。笔者根据评价结果设计或调整下次翻转课堂教学的具体措施。
3.课后巩固阶段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课后还须进行技能的巩固练习,借助微课,特别是其中的技能演示视频,反复观看、查漏补缺,对餐巾折花七个基本技巧做到规范及熟练的操作。作为教师,在课后巩固阶段,仍要细心做好学生的后续跟踪辅导工作,满足个性化需求,并督促学生在课余反复进行练习,巩固及提升教学效率。
二、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效分析
1.强化学生学习内驱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包括中餐服务课程在内的旅游服务类技能实训课程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能有效避免传统教学中接受式学习的弊端,实现学生的建构式学习。
(1)交还学生学习的支配权。将托盘技能、酒水斟倒技能、餐巾折花技能等制作成微课教学视频,学生的学习就能突破课堂的限制,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课前预习技能、课中矫正技能、课后巩固与拓展技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翻转课堂其实就是把学习的支配权交于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与自信,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式,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拐杖,辅助学生正确建构知识与技能体系,从而使学生获得学习内驱力,成为具有选择性与决定性的自主学习者。
(2)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空间。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使学生形成一种惯性思维,学习即接受。如安排两课时内学完餐巾折花七类基本手法,学生就被动跟着教师一个手法一个手法地学,不用考虑学什么、怎么学,只有接受与不接受的选择,教与学充满着强迫与服从的冲突。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先学后教、前置学习策略,利用信息化技术,突破课堂时空限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学生就像一位独舞的演员,根据“微课”剧本翩翩起舞,自由安排学习进度,在前置学习阶段,叠、折、卷、穿、翻、拉、捏七类基本手法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学习顺序,根据自身特点确定哪几个重点学,确定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教师只是在幕后默默注视,视情况给予及时的指点与帮助,成为看不见的指导者和协调者。
(3)个性化学习,兼顾每位学生的发展需求。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在同一时间里照顾到每位学生比较困难,只能根据大部分学生的情况划定教学标准。比如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确定折、卷、穿为较难的餐巾折叠手法,在教学环节设置中加以突出与重视。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特点是不同的,特别在技能学习方面,不同学生肯定有着不一样的学习特点,这就势必造成无法均衡照顾到每位学生的情况。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后,学生以个体为单位参与学习,自主观看微课视频。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都是为学生量身定制教学方式方法。在前置学习阶段,学生可以形成个人学习方案,在前置学习完成后,学生带着自身的问题与疑惑走近课堂,等待得到同学、教师帮助,获得解答。这让学习者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促进了学生学习上的个性化发展,成为学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
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学综合能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基础上的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给教师带来了压力,也同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及教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1)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备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最大的冲击,就在于引导学生去发现,教师备课的过程将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须改变以往家长式备课,建立互动式备课。根据教材内容设置教学框架及教学思路;根据学生前置学习阶段的学习进度与状况,设置课堂教学流程,编写课堂教学内容,强化重点知识与技能,补充相关知识与技能;针对特殊学生(明显不同于一般进度的学生)增设学生个体化教案内容。
(2)灵活处理学生学习中的疑惑。学生在翻转课堂的前置学习中,会产生各种疑惑,在课堂互动学习中,也会不断提出个性化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与疑惑,作为学习引领者的教师没法事先一一得知。学生自主发现的困惑和问题一旦产生,渴求获得解答的欲望非常强烈,如果教师在集体探究学习阶段中不能及时为他们答疑解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严重挫伤,后续的学习就不愿意参加了。所以教师必须广学博览,课前根据教学经验预设学生有可能提出的各类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方案;课中必须学会机智应对,注重课堂互动环节的教学技巧。
(3)提升教学视频制作能力。中餐服务课程的微课视频,比如岗位服务礼仪、餐台布置、席间服务、总台服务等,都需要有演员出境、有岗位场景(模拟场景或酒店真实场景)配合,这些安排需要专业教师有综合的组织协调能力。微课教学视频的制作,教师需具备视频拍摄、剪辑、合成、网络应用等专项技能,这对于非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师来说,必须加强这方面的技能。
参考文献:
[1]杨富荣.中餐服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张仁贤.翻转课堂模式与教学转型[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
篇5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 翻转课堂 微视频 自主学习 个性化学习
现如今,学习方式的一再变革让课堂教学更多地呈现出主体间平等的对话和互动。2011年,翻转课堂的提出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从发展趋势来看,“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云端的移动学习、在线课程学习等必将成为未来学习的主流模式。
一、翻转课堂的优势
在翻转课堂里,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和课堂管理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和协调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研究。学生可以自由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学习的时间和方式,实现随时随点地自由学习;可以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形式,以及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和难度,让所有学生得到个别化的指导,保证学习的全员参与,这让师生从原有的从属关系转向平等的互动伙伴关系,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尊严感和成就感,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二、翻转课堂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前微视频的拍摄。教学微视频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实践经验,剖析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疑点、实验操作等,制作好相应的PPT或操作演示,配合讲解录制成一个个5~15分钟不等的视频。高中化学相比初中化学,涉及很多微观世界的知识,如化学键形成、物质的量、晶体结构等,这些都是难以让学生观察到的微观世界,单靠语言和文字描述,学生难以理解。如果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动画模拟,就能生动地表现出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微观世界,更能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让学生既感兴趣又容易理解。又如一些化学实验,受条件和安全因素的限制,无法在课堂上演示,或演示时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观察到现象。这时就可以通过拍摄实验视频,从多个方位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比如一些化工生产流程、硫酸工业制法、合成氨工业,在课堂上是无法演示的,如果只凭教师口头用语言描述,学生印象不深,也难以理解,但是如果通过视频剪辑或动画模拟仿真各物质的工业生产过程,使学生看清楚、理解各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整个生产流程,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将疑难实验做成计算机视频文件在课堂上播放,从听觉、视觉等不同的角度刺激学生的大脑神经,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感性认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实验视频可以反复再现,避免教师演示完毕,学生看完热闹却什么也不知道、不记得,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尤其是元素化合物知识。
教师可将拍摄好的教学微视频拷至教室的电脑或上传至教学网络平台,供学生自行下载,并在课前进行预习和自主学习,时间次数和选看内容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与情况决定。教学微视频是开展翻转课堂的重要资源,其制作质量的高低是学生能否有意愿开展自主学习的关键因素。但翻转课堂绝不是在线课程,不是学生无序学习,更不是视频取代教师,而是学习节奏和时间均由学生自己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次学习。教学视频的另外一个优点是便于学生一段时间学习之后的复习和巩固。
(二)制作导学案,编制自学效果测验题。教师在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和学生知识基础的情况下,可制作导学案或学习任务单,精心设计一系列的问题供学生自学时思考,并针对各层次学生,精心挑选自学检测题。学生通过自主看视频,结合导学案,对本节内容进行思考,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完成不同难度的自学检测题,通过微信、QQ等通讯平台与同学、老师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彼此的收获和疑问,同学之间还可进行互动解答。无论是微视频、导学案还是自学效果检测题,每个学校各个备课组的教师都应团结在一起,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逐步形成较完善的校本资料。
(三)课堂上少讲多学,实现教师个性化指导,合作共赢。新课程注重学生创新探究能力的培养,课堂上,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交流,通过探究实验方案的展示,包括动手做实验进行实验验证,检验课前学习的质量,学生不明白的地方,最后可由教师指导解决,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适度拓展和延伸。在学生进行独立和互助学习时,教师巡视课堂,给予学生必要的个别指导。学生还可以通过观看答案详解,对自己课前预习自测题中做错的题自主纠错。这种教学方式,真正使教师从传统课堂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
(四)自主评价,自主反思。在每一次课堂活动即将结束时,教师都应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检查,判断自己在学习中是否实现了自己所预设的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要把活动过程中的思维方法领悟上升到一定高度,形成自己的认知策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后教师可通过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内容可涉及问题的发现、独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结果表达、成果展示等,从中教师可以发现问题并不断调整和修正教学策略。
三、翻转课堂实施中面临的挑战及启示
(一)翻转课堂需要学生在课后花费大量时间,学校应在教学时间安排上予以支持。严格控制作业量,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观看视频和完成适量的自测题。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利用自由分配的时间,自己掌控学习。
(二)教师不仅仅要有信息化的意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信息化的能力。学校应加强对教师信息素质能力的培训,并给予翻转课堂开展以信息技术支持,如提高学校网络速度,构建本校教育云平台,对学生开放学校机房,开放学科实验室,翻转课堂的实施将带来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整合。
(三)视频可回看、可重复看,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持,但是否能保证那些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力不足、自觉性差的学生,也会自觉学习?大量的通讯设备涌入课堂,学校将如何管理,让其真正用到学习上?翻转课堂要推广,必须首先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信息素养。
四、结语
可预见,未来的教育一定是在“云”上,信息技术将会对教育带来深刻变革,应用和创新使用新技术,足以为教学和管理带来积极影响。我们要学习别人的改革意识,探索精神,提高自觉投身课堂改革的积极性,并能够学习别人先进的经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中国远程教育,2013(10):59-64.
[2]戴申卫.翻转课堂与高中地理教学微视频制作.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3(10):6-8.
篇6
一、健全的组织结构,科学可行的规划,构建学校信息化管理网络。
1、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加强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管理。为了更快地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我校成立了学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组内成员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全面指导、督促、检查学校信息技术工作。建立健全各项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制度,如《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信息化培训管理制度》《电教设备管理制度》以及各类专用教室的管理制度等。
2、加大软硬件的投入,保证培训工作的有序有效进行。
我校在配备了足额数量的专职信息教育技术人员的同时充分认识到硬件设施在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学校持续加大了硬件设施投入。学校现建有网络主控室1间,学生用机房3间,录播教室1间,电子书包100台,翻转实验班2个。现有教学班39个均能实现网络班班通,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够完全满足师生教与学的需求。100M宽带通达所有普通教室和所有办公室,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校园网络系统、自动广播音响系统等设计到位,图书电脑管理系统齐全,这些设备为广大师生教育教学活动,实施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以翻转课堂研究为抓手,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
2015年11月,市湖石小学被批准为省首批“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项目实验学校。由此,湖石小学迈入了“微课”与“翻转课堂”时代。两年多的研究,创新了湖石小学课堂、教研新模式,开启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思路,有效提升了学校办学水平。
(一)组建团队,加强学习
学校首先成立了项目组。由校长担任项目组长,项目组成员中有市级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学科带头人及各学科市、区及骨干教师 ,为本实验的研究提供了保障,并辅以信息技术方面的骨干教师给予技术上的支持。
项目组成立至今,我们主要是采取了自学、请专家集中学习、外出学习等方式,积极开展各项研究工作。在首次的微课培训中,徐晴校长亲自挂帅,给各学科教研组长讲解她对微课的认识,播放她搜集的微课视频,燃起老师们对微课的热情。接着学校采取了多元化方式:举办各种基础讲座;邀请专家以一人一机模式介绍微课的制作;组织各学科的骨干教师参加微课培训活动。一批数学教师很快了解微课并掌握了微课制作的方法。在湖石小学数学教研组承办了“市小学数学微课的制作与研讨活动”,在当天的研讨活动,湖石小学数学教研组给全市数学教师展示了五件微课,受到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在市微课制作大赛上,这五个微课作品有两个获得全市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二个三等奖。
为了让研究深入化,学校带领业务骨干教师走进先进学校实地感悟并吸取其他成熟的实验学校的经验与方法;联系上海复兰科技,邀请专家多次专门到我校进行翻转课堂的培训,观摩翻转课堂录像,让老师们深入了解翻转课堂的内涵和实质。
(二)开展研究,积累成果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校成功申报省级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以课题促研究。课题组进行了集中开题,谈了自己工作开展的计划也听了专家的点评与建议,得到了许多开展工作的灵感,开拓了工作思路。
1.以赛促训,提高微课制作能力
为了让更多的教师能够驾驭微课,从2015年开始学校采用培训与比赛相结合的方式,每学期开展2-3次主题培训;每学期开展“微课录制”、 “微课设计”等比赛,在“市小学数学微课程制作与运用交流研讨活动”中,湖石小学数学团队再次从微课制作方法的介绍,作品的展示,微课案例运用的演示以及相关专题的讲座等四个方面展示了他们在微课上的研究成果,重点凸显微课在日常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充分表明了他们对微课的驾驭能力。
2.梳理教材,确定试点年级,成立翻转课堂工作坊
在推进“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实验过程中,全体项目组成员进行了集中议题,分学科讨论适合开发微课的知识点,作为制作微视频的原始参考材料。完成了这些文本材料,接下去是在小学阶段6个年级全部进行试点,还是在某个年级进行试点,项目组老师经过反复讨论、论证,基于以下因素考虑,最终决定在三、四年级中进行翻转课堂的试点:(1)三、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预习能力为翻转课堂能够正式开展提供了保障;(2)三、四年级教材中一部分知识点适合作为翻转课堂的微视频素材;(3)校内有家校通平台进行适当的调整即可将翻转课堂的微视频放于此平台便于学生回家学习等 。
经过周密准备,学校于2017年初成立班级翻转课堂实验工作坊,每个工作坊由10位教师组成。在三、四年级进行实施,每个年级段抽出一个班作为实验班,班级语数英教师为工作坊实验成员,同时每个工作坊配备两名骨干教师及四——五位青年教师辅助实验班教师。目的是1:以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为重点,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使学生、教师的成长与学校发展同步实现,与时俱进。学校充分考虑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实际,点上突破,边实验边完善,整合资源,发展创新,找到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翻转教学”模式,以及付诸实践的“翻转教学”方案。
3.制作微视频,实践教学模式与教研模式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等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更新着我们的教学理念,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课堂重心进行前置或者后移学生在家通过微视频对知识点先进行自学、当学生反复出现的错误通过微视频来纠正或者对于一些有挑战难度的知识设计成微视频便于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观看、学习。而课堂成为的学生探究过程或者巩固练习的落脚点。但是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弱,如果家长监督不到位,利用微课将知识点前置或者后移学习时,效果甚微。因此我们采用以“课内翻”为主,“课外翻”为辅的方式,让学生课前先学再课中集体学的形式,让微课效能最大化。
根据前面所说的课堂模式,我们研究“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有何需求,探索出适合我校学生的实践教学模式。即“发现讨论、尝试练习,归纳总结,拓展提升”的课堂模式的实践,在课堂中将新授知识制作成微课,让学生在课上观看,引导他们发现并讨论,接着进行尝试练习,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可以自主探究,也可以采取同桌互动探究;也可采取小组合作的探究,课堂上注重探究的过程,接着教师或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可以将巩固练习在课堂上完成,无须回家做或者减少回家练习的量。
有了具体课堂模式,我们就在教研组内进行实践与研讨。青年教师率先做实践,通过《自行车中的圆》这节课作为试点,教研组内教师讨论自行车行进的原理是难点,在课堂上教师难以讲解,可以制作成微课让学生在课前和课中学习。接着组内分工完成脚本设计、微课录制、任务单设计,然后进行课堂展示,课后项目组和教研组内的老师就翻转课堂的落实谈各自的想法,让翻转课堂如何在课堂教学这一块实施走出了第一步。在两年多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将“互惠式”教研模式运用到翻转课堂研究模式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三、参加比赛 ,小有收获
从项目成立至今,学习接受新的教学模式的同时,教师信息化水平快速提升,不断积累成果。在省、市、区各类信息化比赛中,我校多名老师获省、市、区各级奖项。一批青年教师成长为学校教科研骨干,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学校社会声誉日益提高。
四、展望未来,继续努力
篇7
关键词:UMU互动平台;高校数学;教学模式
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领域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相关资料显示,TopClass、Mo-odle以及Blackboard等多个平台都针对翻转课堂进行了研究,但大部分平台均为PC端,造成翻转课堂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UMU互动学习平台功能性较强,利用移动手机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具有明显优势,备受师生的青睐。基于此,构建UMU平台下的高校数学互动教学模式,以期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1UMU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结合维果茨基所提出的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知识为基础的文化参与即为学习过程,进行共同体内的实践活动,构建知识理论。学习期间,一方面要求个体自主分析知识,另一方面还要求不同个体间开展协作。互动教学下的社会构建主义需要教师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借助有效措施强化师生、学生个体间的互动[1]。作为现代教育应用软件,UMU平台是全场景一站式教学工具,拥有数十种教学与互动模块,实现了对课前、课中及课后各教学环节的全面升级、优化,支持借助语音微课、视频、文本、图片等多种形式落实教学工作,是专门针对教育培训机构或部门、演讲者所设计的,在高校教学、演讲以及培训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操作简便、学生轻松参与、可视化效果好及自动存储互动数据是UMU平台最显著的特征。在教学领域中,UMU互动学习平台支持师生利用智能手机开展课堂互动,并对互动结果进行呈现,可以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便于学生充分融入学习过程中。UMU平台支持学习者开展综合考试、融入游戏、融合抽奖、拍照上传、添加讨论以及增设问卷六大互动,将其运用到教学中能够使课堂互动形式更加多样化,给予学生更多参与机会,方便教师开展实时性的监控工作,即时反馈信息。UMU平台支持多样化的互动教学种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对相应的互动教学种类进行选取,从而改善互动教学效率。基于UMU平台下,可以应用的互动媒介包括视频、图片和文字,所以适用于不同课程的教学[2]。课堂互动教学老师在课前通过UMU平台(UMU平台、手机、投影仪)创建课程、添加互动、丰富内容,而学生需要熟悉手机操作UMU平台的功能,如微信或者是UMU、APP等;在课中教师依据所添加的互动类型进行授课,在此期间学生借助手机参与教学流程中的各种互动。UMU平台的互动种类和方便交互教学的具体描述详见表1。
2基于UMU平台的翻转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2.1课前资源搜集
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同,数学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翻转数学课堂教学前教师需参考学科特征、学生学习状况,搜集教学资料,对教学问题进行拓展分析,设置较多案例解析,并制作成PPT或微课视频,有效整合数学教学资源,使学生完成在线学习。同时,教师可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开展定期测试,反馈教学成果,为制定出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案提供参考,进而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翻转课堂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是顺应信息化时展需求的体现[3]。
2.2课中学生参与互动
传统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学时间受限,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较短,对知识经常存在一知半解的问题,如果未得到解决,必然会影响学生学习效果。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提前在网络中上传习题,这就让学生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堂练习,在做习题的时候学生可以边思索边练习,也可以同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这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和问题解决两大能力。高校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翻转课堂模式,根本目的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流程,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4]。
2.3直观图像呈现
最终分析结果能够通过直观化的图表呈现出来,教师能够据此了解教学效果,从而调整教学策略。大数据下的高校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分析,可以实现准确化、全面化和客观化的分析;能够面向学生个体开展分析工作,做到分析精细化,便于实时性地获取学生的学习反馈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身不足,明确下一步学习计划;能够直观生成分析图表,使教师能够清楚地了解和掌握分析结果,并最终进行可视化呈现,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5]。
3UMU数学课堂互动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数学应用较为广泛,实践操作性较强[6]。结合国家所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将互联网技术融入高校数学教学中,构建UMU平台下的数学互动教学模式,其内容包括:学习资源设计开发、课前创建活动、课中实施教学(知识内化)以及教学实践总结。
3.1学习资源设计开发
学习资源设计开发主要指的是设计自主学习单、微课程和测试,其中测试包括课前测试和课后测试两部分。本研究基于UMU平台的特征以及功能性,在UMU互动课程内有效整合微课程和自主学习单两大内容,学生通过微课程就能够了解学习要求和要点,并在结束教学后开展课程测试,可以对课前自主学习成效进行检测。
3.2课前创建活动
创建课前活动的主要意义就是方便在手机以及UMU平台中开展数学互动教学,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数学教师可以结合教学方案来创建活动,这就要求教师提前对该教学课程进行合理设计,明确有效互动方式和类型,并在此前提下创建UMU平台中的数学课程,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结合课堂教学实践状况,在创建课前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围绕教学设计,落实先设计后创建的顺序;手机的应用并不是关键,重要的是要确保最终教学目标的达成;结合活动类型的有效选取,融合技术、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要控制好时间,对实际教学过程进行预设[7]。完成课前活动创建任务之后,教师负责互动环节到二维码的转化,并将其在教学课件中进行穿插。因为大部分学生没有完全掌握UMU平台下的手机学习操作,所以教师要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强化同学生之间的互动。
3.3课中实施教学
数学教学可以划分成线上和线下教学两部分,线上通过UMU平台进行学习、讨论和研究;线下通过课堂讨论学习、翻转课堂教学。结合高校数学教学指标及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对教学内容进行明确,并设计教学大纲,使得同学在课堂中进行积极交流互动。在开展线上教学时需要提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教师在实施数学课堂教学前,可以先让学生大致了解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充分利用慕课教学平台的作用。教师可以对数学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划分,前15分钟开展微课教学,让学生了解学习重难点,学生借助微课能够对数学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也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中将网络学习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分享给其他学生;剩余的30分钟,教师要解析知识难点,解答学生的问题,并将慕课教学和课堂教学两大内容整合起来,整合已有课程资源和学生所搜集的学习资源。针对学生提出的学习问题,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分析并给出参考答案[8]。针对课堂中未及时处理的问题,可以在微信群或者慕课平台中进一步解答,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3.4教学实践总结
教师在完成上述数学教学活动后,结合教学状况及效果,撰写阶段教学总结报告,对教学设计和方案进行调整和修订,最后再重新应用于教学。高校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理论教学,在死板的教学方法和氛围之下,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效果也不尽理想,对于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学生并不能完全掌握和理解。而在互联网教学环境下,学生对基于UMU平台的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明显提起了兴趣,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互动学习中,形成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了[9]。针对数学平均成绩,将运用UMU平台进行互动教学的班级同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班级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详见表2.结合表2所示,将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到高校数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发挥UMU互动学习平台的优势,开展翻转课堂教学,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提高学生自主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能够让学生的数学平均成绩得到明显提升。在高校数学教学中融入UMU平台,可以使数学课堂得到拓展和延伸,不再局限于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允许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同时也有利于数学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改善高校数学教学质量。
4结语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在开展教育改革时,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开展移动网络教学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高校数学教师借助UMU平台针对学生开展移动网络教学活动,支持学生在手机上进行便利化的学习,有效解决了传统课堂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明显提高了教学效率。当然,在运用UMU平台的过程中也存在运用条件有限和运用功能存在一定局限性等不足之处,例如:部分平台功能的实现需要借助其他设备、网络环境必须达到一定标准、问卷调查仅限于单选或多选和照片上墙位置选择不当等,这些都影响了高校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还有待进一步的细节完善和优化。综上所述,基于UMU平台的高校互动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受到了高校师生的好评,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同时在UMU平台融入教学活动的同时,使得手机功能性更加丰富,进一步拓展了手机的用途。但是为了保障教学模式的应用效率,高校还要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要求教师提前了解学生信息并进行互动沟通,结合学生类别,有针对性地设计互动环节,更好地发挥UMU互动学习平台优势。
参考文献:
[1]位旦,赵枫.基于UMU的课堂互动教学实践——以中学数学教学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8(4):67-70.
[2]聂玲.浅议UMU互动学习平台在《线性代数》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6(9):100-102.
[3]郭云喜,张鹏.地方高师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开展第二课堂的思考和实践——以遵义师范学院为例[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0,22(5):102-105.
[4]郭文波.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的实践与思考[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8,17(7):27-28.
[5]刘锋,郭维威,赵晓敏,等.基于UMU网络平台下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34(3):86-89.
[6]佘雅斌.基于UMU平台的高职课堂教学互动应用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9(4):77-80.
[7]杨月梅,民.“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数学课堂教学刍议——基于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探究[J].教育探索,2018(3):74-77.
[8]张甲秀.职业学校数学与专业课教学衔接探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1,23(1):132-135.
篇8
关键词:TPACK;翻转课堂;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现代教育技术
1引言
从目前全球的发展趋势来看,信息技术教育正在逐渐的进入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阶段,这个阶段要求通过新型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的建构,从本质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 或 Inverted Classroom)正是变革传统课堂一个有效途径。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作为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正面临着巨大的时代挑战。然而我国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实施因存在诸如课程定位模糊、教材内容陈旧、缺乏学科联系、教学条件不足等问题而收效甚微。TPACK框架从教师技术整合的知识框架、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审视框架及教师教育技术应用的语言框架等方面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可为我国当前《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提供很好的改革思路。基于以上思路,以TPACK理论为出发点,结合师范生教育教学特点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重新进行设计,恰当的融入新的教学内容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方法,融入微课程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法,以探讨面向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方案,并以此来促进在教育技术教学中的信息化应用和教学模式的改进,为师范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2 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对教师的挑战
翻转课堂首先由教师搜集或创建教学视频和相关学习材料,学生在家或课外观看视频讲解,理解知识与技能,完成课前任务,然后再回到课堂中进行师生多方面多种形式的分享、交流学习成果与心得,完成一系列的课堂活动,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的一种教学形态[4]。它主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从教学设计到微课程的录制、网络学习、协作学习、个性化指导、课堂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是对传统教学的颠覆。参照众多学者的研究观点并结合学科教学以及学习者特征,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图1所示)。
图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将模型的整个过程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部分。课前、课中和课后,网络教学平台是技术保障,多元化学习是实施手段。实施翻转课堂,教师除具备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能力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和现代信息技术,具备制作课件、课程网站和微课程等能力,通晓网络技术以及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可视化教学和交流的能力。可见,为了有效地实施翻转课堂,对广大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和信息技术能力是一场比较严峻的挑战。
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应用对于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需要加强培训和指导。为了让师范生掌握好新的教学模式,加强信息化教学能力,基于TPACK框架重新设计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方案》。
3 TPACK 框架下融入翻转课堂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模式
TPA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框架是Mishra(2006)等人在Shulman 的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框架基础上提出的。Mishra(2006)等人指出如果教师要有效地使用技术进行教学,就要明晰在何处、如何以及为何整合信息技术,就必须深入理解信息技术技术、所教学科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三者及其相互之间的影响关系,即具备TPACK[6].TPACK弥补了过去只强调“技术”和“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而忽视了“教师所需知识”、“学科知识、教学法、技术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的误区。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兼取国内外传统和现代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其中既包括了现代教与学的多种理论知识,又有大量常用的教学实用技术,还需要融入最新的信息化教学手段。TPACK 框架要求在教学中同时关注教师的学科知识、技术知识和教学法知识以及这三个方面知识的交叉应用[6]。因而,《现代教育技术》的课程设计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技术、教学方法、课堂活动等四个方面来进行,并在其中融合各种复合知识的应用。
在技术知识和教学法知识中,加入最新的翻转课堂教学法,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法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信息技术能力、课堂组织、课堂活动设计能力和微课程制作能力。为了适应这一新的教学法,应在技术知识和教学法知识中重点讲述,我们在设计中重点加入了这一部分内容,并以此来促进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3.1 重新规划《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
TPACK 强调教师在具体学科具体教学里应用恰当的技术来促进教学,因而以TPACK的相关元素出发来构建《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课程框架,要从师范专业学生的实际需要和长远发展出发,围绕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法的培养,对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相应技能、实践内容进行精心选择和组织,并考虑学科教学的特点,力求教学内容精炼、模块清晰、重点突出,在不同时期应选择不同的重点技术和教学法来训练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以TPACK技术的相关元素作为课程框架,使师范生能够更好的结合自己未来教学工作来学习和应用教育教学技术,从而能深刻的认识和发展师范生应用信息化教学能力。TPACK 框架的3类主要知识元素和4类复合知识元素,选取了技术知识以及与之交叉的 3 类复合型知识,并结合TPACK与本课程的相关理论部分共五个部分作为这门课的课程框架,见表1。为了促进师范生掌握翻转课堂教学和相应技术,在每个主题里面融入此教学法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模块。
3.2 适应翻转课堂教学的教学技术
TPACK不仅是一种整合了技术的全新学科教学知识,还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在各具体的学科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的全新可操作模式。在为师范生选择教学技术时,应选择与教育教学联系紧密的技术,并能充分展现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发展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为将来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教师应当熟悉几种网络教学平台和协作交流软件,应该知道如何使用技术来搜集或开发适宜的学科教学素材和微课程,知道如何更快速有效的收集学生数据,管理、分析和制作教学报告等。为此,在五个专题教学中,分别穿插了一些与所属学科教学紧密联系的实用信息技术,如网络信息检索、PPT制作、Excel数据分析、Flas开发、微课程制作等,培养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并能适应信息化教学环境,充分发挥翻转课堂的优势。
翻转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将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录制成微课程提供给学生,微课程设计技能被列为新时代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之一。在教学中,应当按照具体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视频形式。因此在本门课中加大课时安排微课程视频制作,让师范生知道如何为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视频形式,并学习使用各种设备如IPAD、手机、DV录制等教学视频、能够用软件进行简单的视频剪辑、合成、特效制作等。
3.3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TPACK 强调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主导者,但同时重视和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小组协作和探究学习的结合。TPACK 框架下实施的教学,教师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因而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供我们套用。比如,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可采用问题情境式教学,避免学生感觉枯燥、抽象,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深刻理解相关理论;而技能部分可采用混合式教学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和网络自主学习的优势,结合各种现有资源和网络资源来学习相关技能;对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信息化教学设计部分,则通过案例结合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选择和设计与师范生学科专业相关的案例,并给师范生与他们学科专业相关的任务,在互相协作中完成教学设计的任务。授课时注重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层理解、分析、比较和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
3.4 课堂组织和教学活动
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通过人际协作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教师要依据建构主义的四要素来设计课堂活动的各个细节,充分考虑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有机会在具体环境中应用所学真正实现知识内化。可以安排多项课内外活动来促进师范生对TPACK 框架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反思。在活动进展过程中,课程教师主要起到的是学习环境构建、学习小组设置、学习资源推介、学习监控、探究学习指导以及评价总结等作用。组织良好的翻转课堂除了高度的结构化,实现应用与拓展课外的学习内容之外,教师也需要通过多种的激励措施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 结论
翻转课堂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它的出现颠覆了传统教学的固有模式,但却保留了传统课堂的优点,它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条件下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能具备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技能,能够合理解答学生学习和实践中的问题;要求教师应具备较强的课堂组织引导、课堂活动设计能和应变能力,保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使教学顺利进行。这都对师范生的学习提出新的挑战。为顺应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最新发展,为使师范生也能顺利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法,基于TPACK框架为师范生重新设计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在新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如何让师范生掌握相关理论和技术以便于日后可以顺利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法,旨在为广大教师和师范生提供一种参考和借鉴。同时也可以探讨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现代教育技术》课中,促使师范生加强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加强训练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等等,关键是理解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2]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58-64.
篇9
[关键词]信管专业;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体系;课程体系[DOI]10.13939/ki.zgsc.2015.20.244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关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下称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该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管理学理论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具有系统思想,能进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和信息管理的人才。
目前独立学院信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如下问题:①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不合理。部分独立学院还在套用母体学校或举办学校旧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与学生脱节;②师资缺乏。独立学院的师资短缺,师资结构不合理,严重影响教学质量;③实验设备设施不足。独立学院由于经费及财务体制原因,办学经费投入不足,实验设备和设施无法得到保障;④实践实训课程质量无法保证。独立学院由于缺乏实训教师和实训基地,导致部分实训课程教学流于形式。
如何从根本上提高独立学院信管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对信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重新设计。
1 实践实训教学体系重新设计的必要性
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教育统计报告,2013 年全国独立学院达到292所,民办本科招生 88.3 万人,民办本科在校生规模达到 361.64 万人,独立学院在我国的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由此可看出国家正鼓励并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力度。
根据独立学院招生层次,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应该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信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满足上述要求,即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理论与实践兼具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对专业素质的目标要求上,不同性质的院校,要求不同。通常工科院校,对信管专业的学生的要求会偏工科,而经管类院校对信管专业的要求会偏管理类。但二者在专业素养上都统一要求,信管专业的学生必须牢固掌握现代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仅仅依靠课堂理论讲授只能隔靴搔痒,尤其是对于师资缺乏的独立学院,寻求职业技能培训的第二课堂显得尤为迫切。
2 实践实训教学体系的具体设计
2.1 实践实训教学体系设计原则
独立学院信管专业的实践实训教学体系设计须满足如下原则:
(1)“四个结合”原则。即校内实训教学与校外实践学习结合,课堂内教学与课堂外学习结合。
(2)“学生本位”原则。独立学院师资不足,师资结构不合理,师资问题在短期内无法解决,“学生本位”原则就是将教学的主体让位给学生,通过微课、慕课、在线学习、校际办学资源共享等手段解决师资短板。具体在实践实训体系中计划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的形式进行。
(3)人才培养创新原则。信管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出发点,以创新为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驱动力。在实践实训教学体系中通过以下几方面体现:①将“翻转课堂”思维引入实践实训教学体系,通过与企业对接形式将企业的有效资源引入教学体系;②通过“创新学分”形式,将职业资格考试与课程学分置换,引导学生进行目标学习;③每学期设计“独立性专业技能实训”环节,通过学生进企业、虚拟企业;④三维仿真实验、沙盘等形式进行集中综合实训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升理论学习层次。
2.2 实践实训教学体系构成模块
信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以下几个模块组成:信管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块分为课内教学模块和课外教学模块两大部分,其中课外教学模块分为校内实验实训和校外实验实训两大类。具体平台学分比例,如图1所示将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体系单独提出,可得信管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体系架构,如图2所示。
3 结 论
以SWOT分析思维和“翻转课堂”思维为基础,进行独立学院信管专业实践实训教学体系设计,同时清醒地分析独立学院信管专业与其他层次本科高校信管专业实践实训教学的区别,是进行独立学院信管专业实践实训教学体系设计的关键,也是本文为之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医学八年制;临床教学;标准化病人;OSCE考站
八年制医学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缩短医学教育时间,培养高学历、高水平的临床医学尖端人才。如何切实提高八年制医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也是检验临床教学质量优劣的一个指标[1]。临床实习是临床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活动,是对实习医生进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切实提高医学生技能水平的重要手段[2]。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病学教研室对近年来的八年制宗濂班临床教学工作进行总结与分析,提出改进及优化临床实习的经验方法,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1八年制医学生临床教学现状
医学八年制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临床医师,使其成为我国医学事业发展的优秀接班人。目前,全国尚无统一的八年制医学人才培养方案,大部分医学院校实行“2+2+4”课程模式,即2年普通基础教学,2年医学基础教学,4年临床专业教学。目前八年制实践教学经验不足,缺乏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缺乏规范性及计划性,针对性不强,主题不突出。
2八年制医学生规范化实践教学的实施
八年制医学生自身素质较高,自信心强,思维活跃,理解及接受能力强,学习积极性高。我教研室创新教学方法,采用翻转课堂、PBL教学和标准化病人等,进一步提高八年制医学生的临床能力,并通过OSCE考站进行效果评价。
2.1翻转课堂在八年制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由教师制作教学视频,学生课外观看视频讲解,然后再回到课堂中分享、交流学习成果与心得,以实现教学目标[3]。八年制医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和要求在课外观看教学视频,既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也可以根据个人具体情况确定学习进度,充分理解课程内容,提出问题,在查房时与教师探讨交流。传统课堂强调的是“教”,而翻转课堂强调的是“学”。“教”是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学”则是学生主动,教师辅助。将翻转课堂融入实践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2.2PBL教学在八年制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以病例为中心,采用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Learning,PBL)的探索式课堂教学模式可明显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4]。带教教师围绕病例特点及重点内容备好课,以教学大纲为重点,辅以新进展、新技术,书写教学查房教案,并制作PPT课件。学生围绕病例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带教教师通过梳理疾病的基础知识,讲解疾病的诊断及相关的鉴别诊断,逐渐培养八年制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2.3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SP)在八年制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SP指通过对病人或正常人标准化、系统化培训,使他们能够准确表现某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与体征,从而可用于临床教学与考核工作[5]。在教学查房过程中,SP可提供较为全面系统的临床信息,有利于提高八年制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2.4教学效果评价为了进一步评价临床教学效果,我们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StructuredClinicalExamination,OSCE)[6]。OSCE是一种通过模拟临床场景来测试医学生临床能力的评估方法,考生通过一系列事先设计的考站进行实践测试。将我校2010级及2011级八年制宗濂班(各29人)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010级采用传统带教法,2011级采用创新教学法。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病学OSCE考站共包括5个部分:病史询问、神经查体、辅助检查判读、病例分析和答辩。结果显示,实验组以上5个部分的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 上一篇:新兴业务拓展
- 下一篇:近三年的企业并购案例
精品范文
10翻转课堂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