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业务拓展范文
时间:2023-12-25 17:43: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兴业务拓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新业务;多元化;文献回顾
一、国外研究现状及其评述
(一)非审计业务对审计业务的影响
1.对独立性的影响
(1)具有负面影响
独立性是CPA行业保持权威公信力的保障。因此,CPA行业拓展非审计服务是否会对独立性造成不利影响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POB从利益冲突视角指出:CPA为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时,就意味着会计师事务所将服务于一个公司的两个不同利益集团。当发生利益冲突时,CPA对双方均保持忠诚,显然不太现实。Palmrose(1986)认为,当审计师既提供审计服务又提供非审计服务时,会有意或无意地向客户妥协,进而降低独立性。
两位学者分别从利益冲突视角、妥协行为视角分析,均表明CPA行业同时提供审计与非审计服务会对独立性造成不利影响。相关实证研究也验证了他们的观点。
Parkas和Venable(1993)以委托理论为基础,针对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影响进行了检验,发现成本越高的企业,向CPA购买非审计服务的可能性越少,因为企业管理层相信,提供非审计服务对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会产生影响。Firth(2002)利用英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对非审计业务与审计意见的关联作了实证分析,发现非审计业务费用越高,CPA出具非标准意见的可能性越低,也验证了审计独立性受影响这个观点。
(2)不影响独立性
虽然主张非审计业务对独立性具有不利影响的专家学者给出的理由较充分,但是也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非审计业务的开展并不会影响CPA独立性。ICAI(1998)认为,由于CPA提供非审计业务范围已经被限定,决策主观性较小,因此对审计独立性没有影响。Davis等(2008)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相同的非审计费用对资本市场和投资者的影响不同,投资者对审计独立性的判断与市场反应不具有相关关系。两位学者从不同视角进行研究,均表明非审计服务并不影响审计独立性。
(3)具有正面效应
学术界对非审计服务影响独立性的研究,除了认为有负面影响以及没有相关关系主张外,也出现了非审计业务的开展有利于独立性的增强的观点。Goldman和Barlev(1974)从博弈论视角分析,认为被审单位购买更多的非审计业务可以受益更多,进而对CPA的依赖性更强,在博弈过程中CPA就更容易掌握主动性,进而增强独立性。Cohen Commission(1978)的研究报告指出:为审计客户提供管理咨询服务有助于CPA加深对客户的了解,可以提高审计效率,同时降低客户寻找咨询师的成本,实现会计师事务所与客户双赢效果。综合几位学者的研究可以发现,CPA开展非审计业务有利于增强独立性主要得益于执业过程中产生的知识溢出效应与博弈过程中增强的主动性。
2.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非审计业务的开展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也是学术界的一个关注点。Pitt和Birenbaum(1997)主张非审计服务可以促进会计师事务所对声誉资本的投资,有助于提高审计服务质量,从而使客户和公众投资者受益。Elizabeth等(2003)认为,非审计服务可以增强CPA对客户的了解,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审计质量。针对非审计服务对审计质量影响,几位学者给出了正面回应,他们均主张得审计服务的开展不但不会降低审计质量,反而会使得审计质量有所提高。
3.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对于非审计服务影响的另一焦点就是审计风险。Hillison和Kennelley(1988)认为,在审计边际利润下降的背景下,提供非审计业务有助于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收入增加及业务结构与人才结构优化,进而降低对单一客户、单一业务、单一审计人才的依赖性,从而分散审计风险。
综上,学者从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验证了非审计业务的开展是否会影响独立性,然而研究结果表明,学术界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有的主张有正面影响,有的主张有负面影响,有的主张没有相关性。这也成为我国实施“新业务拓展”战略应当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审计质量与审计风险的研究相对于独立性而言较少,且都得出了正面结论,然而这些观点对于我国CPA行业是否仍然适用还值得商榷,这也成为后续研究的一个关注点。
(二)业务拓展原则方面的研究
在研究非审计业务对独立性、审计质量、审计风险的基础上,学者们对业务拓展中应遵循的原则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A·C·Littleton(1985)主张保持独立性是CPA开展业务的前提。2003年美国证监会对拓展以咨询业务为代表的新兴业务与审计质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后,主张对独立性影响大的业务不能开展。欧盟于2011年11月30日对审计师监管重大改革的最终草案,其改革第一条就是审计业务与非审计业务要分开,以免利益冲突产生风险。1986年AAA在《未来的会计教育:为日益扩展的职业做准备》中提倡会计教育应强调专业胜任能力教育,以提高CPA专业胜任能力,进而保质量地拓展新业务。
综上,对于开展非审计业务应当遵循的原则,政府监管机构与学者们都非常关注拓展非审计业务的质量及其风险。但对于风险管理的途径,有的主张应当考虑独立性制约因素,有的主张通过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来保证质量和防范风险。
(三)业务拓展方向方面的研究
在坚持原则和保证质量的情况下,CPA行业拓展新业务的方向就成为行业十分关注的问题。1993年AICPA就提出CPA服务范围的拓展应是由审计服务向鉴证服务、认证服务,进而向一部分咨询服务拓展,并于1998年指出:“保证服务将位居未来服务领域中的第一位,咨询业务也将成为业务拓展的另一重要领域。”同时,SEC于2000年颁布的《委员会关于审计师独立性要求的修订》,明确指出对于会损害审计人员的独立性的服务应予以限制。无独有偶,美国2002年出台的《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中将专家服务也列入了限制范围。
政府与协会从行业发展角度考虑,主要是对一些执业领域进行限制。而学术界则更多是分别从鉴证服务和认证服务两方面探索可进行拓展的领域。大卫·N·雷其尤特(1998)提出鉴证服务拓展内容应包括商定程序、审阅财务报表,认证服务可向财务计划、精算服务以及税务服务等领域拓展。雷·惠廷顿等(2003)主张鉴证服应当向网络鉴证、系统鉴证等领域延伸,认证服务则应将养老认证服务以及一些新型服务纳入服务范围。从两位位学者研究可以看出,新业务拓展与经济社会环境变化分不开,如倡导网域鉴证、系统评价业务与当时信息技术发展以及电子商务的兴起是分不开的。这也是我国CPA行业拓展新业务中树立市场理念值得借鉴的地方。
二、国内研究现状及其评述
(一)CPA行业业务现状及其原因的研究
“新业务拓展”战略上升为行业发展战略,与之前我国学者对我国CPA行业业务现状研究是分不开的。陈琳琳(2007)运用福利经济学的理论对我国CPA行业发展历程及其业务拓展过程进行研究发现:我国事务所的业务呈现非审计服务种类较少,非审计服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较小,开展非审计服务的大型及特大型事务所比较少等三大特点。李书玲(2011)则基于对国际四大与我国前十强事务所业务结构对比发现,国际四大除普华永道审计业务比重为54%,超过50%以外,其他三家均低于50%,而我国则普遍在80%以上,反映出我国事务所单一业务肥大的现状。两位学者,从不同视角对我国CPA行业不同时期情况进行分析,均发现业务结构单一,过度依赖传统鉴证业务。
我国学者对省域范围CPA行业以及单个事务所进行的研究,同样印证了上述两位学者对我国CPA行业业务现状分析的结论。唐庆维(2006)研究发现湖南省会计师事务所存在过分依赖于传统业务,拓展能力有限的现状。无独有偶,张顺建(2009)的调查研究也表明安徽省三大传统业务收入占到总收入的94%,业务结构单一、执业范围狭窄。陈红平(2010)则基于对GZLN事务所的分析发现其收入来源主要是审计收入,而其他新兴咨询服务收入比重较低。
综合上述研究可以看出:虽然学者们的分析视角不同,或全行业,或某个省份甚至某一事务所,但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即我国CPA行业业务收入结果单一、执业范围狭窄,事务所风险也偏高。因此CPA行业改变现状,拓展新业务的动因也比较强。
(二)新业务拓展动因的研究
对于新业务拓展动因,我国学者研究时间较早。王广明等(2002)基于对事务所内外环境的分析,认为拓展新业务的动因主要有:市场需求的扩大,分散经营风险,以及获取规模报酬等。唐庆维(2006)则认为拓展新业务是为了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平衡淡旺季、共享专业知识等方面的需要。郭军(2010)认为CPA行业拓展非审计业务的动力源于市场供需两方面。
几位学者都认为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审计市场竞争激烈及风险防范是CPA行业拓展新业务的动因。然而每位学者又有自己特有的观察点,王广明等认为获取规模报酬是重要动因。唐庆维从科学技术发展、人才资源共享方面分析,认为应拓展新业务。他们对新业务拓展动因做了全面分析,但对于市场需求具体表现分析不够充分,而具体到某一新业务又有其具体动因。
李凌云(2008)认为事务所拓展管理咨询业务主要是基于咨询业务的发展前景、规避审计风险的需要。蒋欣欣(2010)认为企业为实现成本效益和提高审计质量而将内部审计外包,事务所主动提供内部审计业务主要是基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树立良好品牌等方面考虑,它们分别构成了内部审计外包的需求和供给动因。
同样,具体到某一地区,市场需求又有其具体表现。张顺建(2009)认为安徽省CPA行业审计业务竞争非常激烈,利润率逐年下降,因此积极开发新业务品种成为必然选择。而会计服务市场逐步开放与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也给新业务拓展带来了机遇。
以上学者分别从行业整体层面和具体业务两个层面对新业务拓展动因进行了分析。整体分析得全面,具体则细化到某一省份及某一业务。但是前述研究主要集中在市场需求动因,而且主要集中在企业需求方面,很少全面分析CPA行业供需市场,尤其是在当前“新业务拓展”战略上升为行业发展战略的具体背景下既分析企业和政府两大市场需求,又同时分析CPA行业的供给动因和能力,这也成为后续研究的突破点。
(三)业务多元化的影响的研究
虽然“新业务拓展”战略实施成为必然,但是对于业务多元化产生的影响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王彦超(2006)认为事务所将管理咨询与审计业务结合,会因为性质不同导致独立性受影响。同时他又认为审计业务和管理咨询服务本质上相同,因此有效结合是事务所双重属性的相互作用,构建事务所竞争优势要以双重属性为基础。无独有偶,李书玲(2008)也认为事务所从事非审计服务对审计服务质量的影响具有两面性。秦怡冰(2010)基于寻租理论对CPA行业拓展非审计业务进行分析,认为会影响独立性,但是寻租受到市场机制的约束,同时法律等配套措施完善的情况下,寻租成本会大大增加,独立性反而会增强。
三位学者都主张“新业务拓展”战略是一把双刃剑,分清业务属性对于风险防范至关重要。然而,也有学者强调影响一面性。李凌云(2008)就主张只有积极的一面,认为拓展非审计业务并不会影响审计的独立性。而戴勇(2008)则主张只有消极的一面,认为事务所介入司法会计鉴定存在风险,有可能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以上学者对CPA行业业务多元化影响做了全面分析,有的主张利大于弊,有的则相反,有的则比较客观,主张两面性。然而关于“拓展新业务”对独立性的影响的争论一直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即便部分学者有共识,也只是主张开展非审计业务应当考虑这个制约因素。但是对于在新形势下,新业务拓展中该如何去考虑这个因素,尤其是《新业务指导目录》(2012)中列举的业务哪些可以同时进行,哪些可以通过必要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哪些是坚决不能同时开展的业务没有做详细阐述,这也成为后续研究的一个重点。
(四)新业务拓展对策方面的研究
对于新业务拓展对策,学者们从多个视角进行了研究。王彦超(2006)认为事务所应将审计与管理咨询业务有效结合,强化事务所企业特性。李凌云(2008)认为事务所在业务拓展的过程中应尝试将核心审计业务之外的一些业务外包。陈红平(2010)认为事务所在业务方面要做到在多元化基础上专业化。
几位学者都一致认为CPA行业业务应将审计业务与以咨询业务为代表的非审计业务相结合,并且引入了“新业务专业化、特色化”理念。而如何去开展新业务的阐述较少。针对这个问题,王瑞星(2007)就主张将CPA业务与市场营销相结合,将“7PS”营销理念运用于新业务拓展过程中,不断培养专业优势、形成服务特色和核心竞争力。
对于,“新业务拓展”这项系统性工程的实施,仅靠事务所有多元化理念和营销理念是远远不够的,它的成功更加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陈琳琳(2007),从规范、监管及事务所错位发展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我国CPA行业发展非审计业务的对策。李书玲(2008)则在陈琳琳主张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现场和非现场并举的监管机制。郭军(2010)则认为事务所自身实力应与法律、政府监管、协会自律三个方面共同构成新业务拓展战略框架。秦怡冰(2010)在前几位观点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理论研究,进而为新业务拓展提供指导”这一创新点。而李晓慧(2010)则更加强调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学者们对对策做了全面分析,通过研究都主张从法律、协会自律、事务所努力及其监管几个方面努力,当然也有的主张人才以及人际关系网络非常重要,也有主张是事务所应错位发展新业务,也有强调理论研究重要性的。然而,这几位学者对错位发展具体到某一个省份应如何考虑等方面研究较少。
三、总体评价及其启示
(一)国外文献评价及启示
通过对国外文献的回顾,可以发现由于国外CPA行业开展非审计业务较早,因此相关研究也较早,他们的研究成果对于非审计业务的有序开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非审计业务开展对独立性影响、非审计业务开展原则及方向三个方面。对于独立性问题研究又是其关注的重点,然而学术界却一直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更多的还是片面强调积极作用或者消极作用,很难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去看待,其中也有学者看到了问题的两面性,但是对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却涉及很少。因此,后续研究可以站在一个客观立场去考虑新业务拓展对CPA行业独立性的影响,探索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应如何考虑独立性问题,为独立性研究以及我国新业务拓展战略实施对策研究做一定补充。
(二)国内文献评价及启示
国内学者对CPA行业业务现状、业务拓展动因、其业务多元化影响及其业务拓展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其成果对当前我国CPA行业拓展新业务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他们的研究更多集中于我国CPA行业业务结构现状,而当前整个行业对行业业务结构不合理已达成共识,更加关注的是市场挖掘、自身供给分析以及业务开展配套体系建设等。因此后续研究可以以“新业务拓展”战略实施为背景,将更多地研究新业务市场需求,去探索新业务拓展的方向及对策,并将该分析思路用于分析地方的情况,为省域CPA行业如何结合地方经济社会环境拓展新业务提供借鉴。这些探索,有利于丰富我国新业务拓展战略理论,同时又可以作为我国CPA行业做大做强战略研究的有力补充。
参考文献
[1]范群英.鼎城会计师事务所服务营销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6.
[2]付明明.基于审计职能拓展的非审计服务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9.
[3]郭军.注册会计师服务范围合理拓展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0.
[4]华金秋.西方会计公司业务多元化发展及我国对策[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0(04):73-76.
[5]蒋欣欣.企业内部审计外包问题研究[D].北京:首都经贸大学,2010.
[6]李凌云.会计师事务所业务外包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8.
[7]讷敬.入世后中国注册会计师服务市场的发展及对策[D].北京:对外经贸大学,2007.
[8]秦怡冰.我国注册会计师非审计服务问题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0.
[9]孙鹏.注册会计师认证服务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6.
[10]唐庆维.湖南省注册会计师行业现状及发展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6.
[11]王瑞星.会计师事务所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7.
[12]王彦超.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与管理咨询业务的有效结合[D].北京:北京工商大学,2006.
[13]张顺建.安徽省注册会计师服务市场与发展对策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9.
[14]Ashbaugh,Hollis,LaFond,Ryan,Mayhew Brian W.Do Nonaudit Services Compromise Audit or Independence?Further Evidence[J].Accounting Review,2003(07):611.
[15]Beck.P,T.Frecka,Solomon.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S Involvement and Auditor Tenure:Implications for Auditor Independence[J].Journal of Accounting Literature,1988(07):65-84.
[16]Burton,John.C.A Critical Look at Professionalism and Scope oServices[J].Journal of Accountancy,Apr 1980.Vol.149,Issue4:48.
[17]Christine Oliver.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Combining Institutional and Resource-Based View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1.2005,18(9):697-713.
[18]DeFond.M.L.Raghunandan.K.,Subramanyam.K.R.Do Non-Audit Service Fees Impair Auditor Independence?Evidence from Going Concern Audit Opinion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September 1,2002,Vol.40,Issue 5:1247-1274.
[19]Frankel,Richard,M.Johnson,Marilyn.F.,Nelson,Karen K.The Relation between Auditors'Fees for Nonaudit Service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J].Accounting Review:Oct 2002 Supplement,Vol.77 Issue 4,:71-105.
[20]Inder K.Khurana,K.K.Raman.Litigation Risk and the Financial Reporting Credibility of Big 4 versus Non-Big 4 Audits:Evidence from Anglo-American Countrie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6(2):473-495.
作者简介:
李维军(1973—),男,重庆人,会计师,律师,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校区财务部主任,四川农业大学商学院兼职教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与审计理论研究。
林东川(1986—),男,四川邻水人,助教,四川农业大学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负责人,研究方向:会计与审计理论研究。
篇2
1.夯实基础,注重实效。
实施个性化作业的目的是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因此,在选题时,有以下几大操作策略:
——基础为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题,首先必须体现“基础性”。只有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发展他们的其他能力。
——分层推进。针对同一知识点编写的题目在思维难度上应该是有层次的。
——拓展渠道。题目的编写来源应该尽量丰富,可以参考多种教材、各种练习训练册和试卷。借用这些资料,可以弥补题源的不足,开拓自己的视野。另外,自己动手编写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自己编写,才能理清知识的脉络,掌握习题的难度,确定其层级。
——丰富形式。收集、编写的习题,形式应该多样化。针对同一知识点,可以编写计算题、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应用题、推理分析题、找规律探究题、趣味游戏题等。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单纯练习带来的枯燥感,又可以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
2.增进理解,提升智慧。
设计练习题,不仅要便于学生掌握双基,还应在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水平上下功夫,在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提升数学智慧上花力气。
——理解训练。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是实施个性化作业的一大任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从对关键词、句的理解入手,编写一些对比题;其次,要安排一些需要运用圈点、摘录、画图、整理等操作手段的习题;最后,要编写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易错题”,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智慧提升。数学教学的一大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智慧水平。在习题设计中,要重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策略的渗透。
3.新颖有趣,协调发展。
习题如果具有新颖性、趣味性,可以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新颖性。编制的题目具有新颖性更能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可以采用添加丰富的背景、利用或渗透相关学科的知识、巧妙增添思考的元素等策略达成。
篇3
【关键词】微小贷款 北部湾银行 业务拓展
广西北部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经中国银监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区域性、国际化、股份制优质特色银行。微小贷款业务是北部湾银行主打的特色业务,是指按一定年利率并要求客户符合提供保证人等相关条件的,向急需用资金解决经营问题的个体工商户或小企业业主借出贷款的一种信用活动形式。随着北部湾经济风生水起,中小企业成为广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由于中小企业特别是个体工商户存在信用等级差、资本实力弱且往往不能够提供符合银行要求的抵押物等问题,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因此,解决微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更具有经济意义。
一、微小贷款运行环境
我国刚开始发展微小贷款时主要是针对农户以一种近乎是义务性的支持模式走的,但微小贷款的本质是一种金融服务。我国微小贷款发展到今天,微小贷款的服务对象也从农户扩大到了更多不同身份的人身上。微小贷款这一金融服务的快速发展不仅为个体工商户和微小企业打开了合法合理的方便之门,更为中国的信贷业务开辟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市场。如今,微小贷款已经发展成为各大行非常重视的业务和个体工商户和微小企业扩大经营的重要帮手。
南宁作为广西的首府城市,南宁市是大西南商业集散中心,全市现有各类商业批发,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所占比重在广西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目前,北部湾银行与南宁80%以上的中小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目前北部湾银行在南宁市拥有57家营业网点。相继组建了崇左支行、玉林分行等异地分支机构,还在广西田东、岑溪、宾阳分别发起设立了3家村镇银行。今后广西北部湾银行北京、上海、成都等各大城市开始逐渐铺设网点。随着东盟博览会等一系列重要经济政策会议永远落户南宁,南宁的经济在近几年都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同时南宁市的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也开始加速发展,同时伴随着南宁市大范围的进行城市整改,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众多的微小贷款机会,微小贷款在风生水起的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潜力巨大。
二、北部湾银行微小贷款业务优势分析
通过选取其他四个银行并进行比对来大致介绍北部湾银行微小贷款业务的优势。本文选取广东发展银行、中国银行、兴业银行和工商银行四个银行的微小贷款业务来与北部湾银行的微小贷款业务进行横向对比。选取这四家银行的原因是他们分别是中国最具实力的国有商业银行的代表和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后首批进行股份制改革的代表。
(一)灵活定制客户所需的贷款金额
北部湾银行微小贷款业务的贷款金额是5000元至50万。实际操作中若是有特别需要且通过信贷员具体调查的客户,可以向本行的审贷委员会申请范围以外的贷款金额。北部湾银行微小贷款业务是少数几个能尽量为需要小金额贷款(符合条件)客户提供贷款业务的商业银行,而对上表所列的四家银行来说,太大众、太小额的贷款客户并不是他们的主要客户对象,即这几家银行普遍对客户所申请的贷款金额有所限制,并不具有北部湾银行微小贷款业务提供的灵活贷款金额的特性。
(二)让客户以提供保证人的方式进行担保
北部湾银行微小贷款业务的担保方式是保证人并且不需要任何抵押。在实际操作中,对于有大额贷款需要的微小企业贷款者,北部湾银行可能会要求其提供除了保证人以外的担保方式来减小贷款风险。保证人制度也是北部湾银行微小贷款业务的一大特色。事实上,很多个体工商户和微小企业业主在同一时间可能进行着不同的贷款,而大多数银行的贷款都是最需要特定物质来进行抵押的。保证人的制度不仅为这类同时有多项贷款的业主避免了拿抵押物再次进行抵押的麻烦手续,也为其他类型的客户免去了对抵押物进行资产评估等的各项费用。
三、北部湾银行微小贷款业务劣势分析
(一)营销模式受限
媒体类广告是很多不同行业的企业在宣传自己的业务时所选择的营销渠道。北部湾银行也在少数电视台和公交站布置了自己的媒体营销广告,但除此之外,缺少更多的媒体广告营销工作。据北部湾银行内部人士说,以前他们也尝试过一些比较丰富的广告营销策略,虽然得到了很好的反响,但也招来了很多金融诈骗风险,于是就逐渐取消了某些广告营销。笔者看来,充足适当的多媒体广告营销是将微贷业务特色向大众推广的必要方式。
(二)目标客户受限
成功的有活力的微小信贷机构应该通过一系列的金融产品创新来为更多不同类型的人群提供微小贷款服务,也只有那些真正符合各类客户需要并根据他们的特点所设计的贷款服务才具有持续发展性。北部湾银行微小贷款业务所面向的客户群很广,但也有一些人群是在其锁定的客户范围之外的,比如不接受创业人群的申请。但北部湾银行即将在北京、上海、成都等等创业氛围非常浓厚、经营链条不断拓展的城市开办分网点,假如继续保持对创业者和专业者拒绝提供贷款的态度,这部分客户就会流失。
(三)贷后工作受限
监控工作是北部湾银行微小贷款部门发出一笔贷款之后一项重要的工作,其目的是在于监控客户每月按时还款的能力并将还款逾期率控制在银行可接受的范围内。就具体的操作来看,每个月的监控任都需要信贷员亲自到客户所经营的场所去进行实地调查。这种调查在批款之前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在批款之后仍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就浪费了信贷员可能创造新客户的机会,即是无形中提高了机会成本。针对这个问题可以建立一套信息管理系统,将客户每月的经营情况输入系统让银行进行审核和记录。
四、北部湾银行微小贷款业务改善建议
以贷款时间轴的角度来分析的话,北部湾银行微小贷款这一业务包括了贷款前、贷款中、贷款后三个主要阶段;从所相处的对象来说,整个业务会和潜在客户、当下客户和未来客户相处;在工作分配的角度上来看,这个业务又包括了营销工作、申请工作、调查工作和监控工作四个部分。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微小贷款业务由不同的元素组成,每个元素都是这个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从北部湾银行微小贷款业务的营销工作、客户定位和监控工作三个方面提出改善建议。
(一)多元化的广告营销模式,扩大业务知名度
减少广告营销中所透露的微小贷款业务内容,减少金融诈骗集团为自己的诈骗行为做准备所能够获取的行内信息;建立严格的客户筛选制度,通过一系列对身份、经营业务等基本信息的调查防范金融诈骗行为;建立严厉的惩罚手段,对被发现进行金融诈骗的组织或个人通过法律手段严惩;提高信贷员的业务知识,分辨金融诈骗组织。避免金融诈骗事件的方式需要一定人力物力的投入,但广告营销立竿见影的成效一定能够覆盖掉这一系列防范措施需支出的成本。
1.电视广告营销。电视媒体营销主要针对长期在家的潜在客户,电视广告营销主要是起到一个直接或间接宣传的效果,即使看到北部湾银行电视广告的人并不是直接的客户,但他们也许就会把信息告诉直接客户,于是在无形中我们挖掘出了一批潜在客户。
2.报刊广告营销。报刊广告营销主要针对长期守在店铺并习惯从各种报刊获取信息的个体工商户。大部分个体工商户由于长时间身处自身的工作地点,他们的店铺内很少会有电视机等影视家电,大多数个体经营户都是通过报刊来获取每日最新信息或者打发没有客户光临的空闲时间。
3.移动广告营销。移动广告营销主要是针对日常上下班的白领人士和微小企业业主。移动广告主要铺设的地点是写字楼电梯旁、公交车上、餐厅走道等大多数白领和微小企业业主经常会经过的地方。这类人群通常较忙,但可以通过抓住他们的生活细节去营销北部湾银行微小贷款的业务。白领人士跟电视广告营销所挖掘的过程中需要的角色一样,起到了将信息宣传给潜在客户的作用。
(二)提高信贷员风险把握能力,扩展目标客户群
北部湾银行微小贷款部门可以先逐步开拓创业者和转业者这两种人群的市场,将之前所积累的经验和在新市场所积累的经验相结合,打开新客户群。产生业绩后可以用部分资金来进行微小贷款工作人员风险把握的培训,从而减少因风险控制不好发生坏账的几率。具体的人员培训如下:
1.对信贷员的调查技术培训。对于新开辟客户群的调查是非常必要的。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创业者和转业者的贷款业务,信贷员并不了解这两类人群具有什么样的经营、现金管理、投资计划等方面的特点。因此应该对创业者和转业者所具备的特点来对信贷员进行调查培训。调查培训的内容应该包括了解创业者现有的资金支持、创业经验、创业合伙人、创业主营业务及其市场前景、已经具备的创业优势条件和创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创业后的详细经营计划及其可行性等等内容。
2.对信贷员的会计知识培训。现有的调查表里附有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交叉检验表三个和会计只是紧密相连的调查项目。但由于创业者和转业者并没有新店的经营数据,这就要求信贷员具备新的会计知识去审核这两类人群的现金流、固定资产等等资金实力。总的来说,对会计知识的强化培训是为了保证创业者和转业者自身有足够的经营能力、主要经营业务有足够的月利润空间以达到稳定、不逾期的还每个月所需利息和本金,也就是他们经营的业务所能产生的利润必须覆盖同期可能产生的风险。
3.对审贷委员会风险管理能力的培训。审贷委员会是微小贷款业务的核心部门,也是决定一笔贷款是否能发放的最终决定部门。只要这类部门的管理层具有缜密的风险管理知识,创业者和转业者的贷款风险就能比较顺利的被规避开。
五、结论
本文在有关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北部湾银行微小贷款的案例分析,认为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模式和流程,应该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转变观念,大胆创新,从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控制和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等方面着手.可以有效降低中小企业贷款风险,从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银行放贷难得两难困境,最终实现中小企业发展,银行获益的双赢局面。进而可以推动整体经济的良好运行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贷款风险分类原理与实务编写组编写.贷款风险分类原理与实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50-55,80-82.
[2]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投资调查部编.贷款项目评估业务手册[C].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0:10-15.
[3]朱民等著.改变未来的金融危机[F].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22-25.
篇4
运营商大数据业务开启拓荒之旅。据工信部统计,2015年国内手机上网流量达到37.59亿G,同比增长109.9%。运营商拥有海量数据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一方面,公司利用在电信行业积累的丰富经验,助力运营商完成大数据采集、分析平台的建设;另一方面,公司将运营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网络优化和综合监控等方面,提升运营商管理运营网络的效率。
此外,公司也在积极拓展非电信行业的大数据业务。
新兴业务稳步推进,打造全新增长引擎。公司在巩固传统业务竞争优势的同时,不断拓展互联网医疗、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等新兴业务。在互联网医疗方面,2015年公司与四川省卫计委合作,研发了一款区域远程诊断系统并成功试点,未来还将在深圳、北京、黑龙江等地推广;在智慧城市方面,公司完成了安徽无线城市平台的运营,注册用户达96.73万,年交易量达3600万;在信息安全方面,公司先后签约了国电辽宁电网密码合规项目和黑龙江国电新一期安全项目,同时中标广西广电、湖北广电4A项目。
首次非公开发行获核准,为业绩增长奠定基础。公司计划非公开发行募资不超过11.54亿元已获得证监会核准。非公开发行方案的落地不仅可以推动智慧城市项目的建设进度,同时可以提升公司在大数据分析、云安全、网络优化等领域的技术积累,为公司未来几年的业绩成长奠定基础。
篇5
拓展资料;
网银也叫做网上银行,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
1、机构概念,指通过信息网络开办业务的银行。
2、业务概念,指银行通过信息网络提供的金融服务,包括传统银行业务和因信息技术应用带来的新兴业务。
篇6
■ 适策:关注政策指引和市场导向
金融机构在产品创新和服务推出上,要高度重视政策指引和市场导向。在政策指引上,中央为应对金融危机,推出了系列财政、货币、产业政策,重庆市委、市政府也结合重庆实际提出了“五个重庆”建设重要举措。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也采取了信贷指引、搭建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融资产品交流会等引导金融机构的创新工作。重庆的金融机构在进行业务创新时,一定要与这些政策相适应,这样才能借“势”创新。在市场导向上,要进一步加强市场调研,合理分析重庆经济特色和发展趋势,根据区域性差异、客户群体性差异设置产品,真正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确保市场竞争力。
具体来说,金融机构要改变过去围绕大企业的业务模式,个人住房贷款、消费贷款应成为创新新领域;可借助创新抵押担保方式,推出保理、应收账款质押、鉴证贷款、存货融资等供应链融资产品;可着力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林权抵押和农村土地交易所“地票”抵押贷款等模式,以信贷政策产品化进一步促进统筹城乡建设;关注内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趋势,把握企业走出去的一些机遇,在解决企业境外投资融资难方面进行大胆尝试。
■ 集成:发挥自身特点,推进集成创新
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要根据自身的金融服务功能,各有侧重,形成差异化的市场策略,开发推广符合自身金融服务特色的金融产品,避免简单重复、千品一面。全国性金融机构比较了解各地金融发展需求的面上情况,产品具有普遍性,有利于国际接轨。但难以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产品在具体区域的适用性及市场潜力。因此,其地方分支机构创新发展的重点在于做好产品的本地化,避免水土不服的问题。
与之相对应的是,地方性金融机构,网点丰富、扎根基层、自主决策、灵活机动,但经营经验有待积累,金融产品研发人才的培养汇聚还有待加强。因此,要着力培养结合实际自主创新的能力,开发对地方中小企业和居民的经济生活更具有实际意义的金融产品。而对于所有金融机构共同而言,推动集成创新,使得金融产品更加系列化、组合化,金融服务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则是其应当共同遵循的原则。
现在,部分金融机构存在产品条件设置偏高、配套金融服务欠缺、适应范围小、推广成本高等问题,因此在进行业务创新时,要注意拓展市场范围、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篇7
通过收购兼并,中集集团目前已形成了集装箱、道路运输车辆、能源化工装备、海洋工程四大业务板块。
公司日前公布的中报显示,上半年实现收入212亿元,同比大增12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12亿元,折合EPS0.34元,同比增速10.5%。收入大幅增长有三方面原因:干货集装箱市场需求触底回升,销量成倍增长;车辆业务因国内市场需求旺盛,销量也有上佳表现;自第一季度起,烟台来福士所从事的海洋工程业务纳入合并报表。
此外,公司亦了三季度大幅预增公告: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公司干货箱业务基本处于停产状态,出现了较大的亏损。2009年第四季度开始,全球经济及航运复苏带动干货箱需求逐步回升,工厂陆续恢复生产。2010年干货箱销量大幅增长,第二季度至第三季度订单饱满,价格上升,盈利能力显著提高。预计2010年1-9月,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比去年同期增长150-200%。由此,我们可以推算出三季度公司业绩有望实现EPS约0.725-0.87元,也就是说,三季度单季业绩有望创出历史新高。
集装箱业务强劲复苏
公司集装箱业务包括干货箱、冷藏箱和特种箱。受益于行业的强劲复苏,公司集装箱订单需求饱满,目前正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
全球集装箱贸易快速复苏,集装箱需求强劲回升。2010年上半年,在欧美等地区补库存需求的直接拉动下,权威机构已将今年的集装箱贸易量增长率预测从5.2%上调到10.9%。2010年上半年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上升9.0%,全球航运公司运力快速增加,集装箱需求增加。
航运公司为了减轻金融危机带来的成本费用压力而普遍降低航速,降低了集装箱周转效率,加剧了缺箱状况,也增大了集装箱的需求。强劲迅速回升的需求推高了干货集装箱箱价及行业的盈利水平。
2003年开始全球集装箱进入需求高峰期,经过8年发展,于2010年进入更新高峰期。我们简单假设2000年以前的干货箱已经完全淘汰,目前全球保有量在2400万TEU,2010-2011年进入更新高峰,按照每年6%的淘汰率计算,今、明两年全球集装箱更新淘汰量也将达到140万标准箱左右。
上半年中集集团集装箱销量大增,箱价较年初也有15-20%的上涨,符合我们年初的预期。上半年累计销售各类集装箱48.28万TEU,比上年同期上升777.74%。其中,普通干货集装箱累计销售42.53万TEU,比上年同期大幅增长。冷藏集装箱累计销售3.30万TEU,比上年同期上升40.29%。特种箱(不含罐式箱、托盘箱)累计销售2.45万台,比上年同期降低9.44%。上半年集装箱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9.45亿元,比上年同期上升2.46倍;净利润为5亿元,同比上升2.43倍。
根据中报信息,第三季度箱价较年初将上浮30-35%,涨到2700美元/TEU,并且第三季度的订单已排满,我们预计毛利率在第三季度将大幅提高!
打造新兴产业装备提供商
新兴业务符合产业转型方向
公司自2005年就积极进行主业转型,集装箱业务收入占比自2005年的86%下降到2008年的60%,按公司发展战略规划,2012年之后收入占比将进一步下降到的35%左右。公司从过去传统的集装箱制造龙头企业逐步转型为新兴产业装备提供商。
2005年收购张家港圣达开始,到2007年收购博格、安瑞科逐步进入能源装备领域,再到2008年收购TEG和来福士能源装备布局深入和海洋工程领域拓展,公司业务转型逐步成效。
公司的新兴业务包括海洋工程、能源化工、液态食品装备、专用车辆、重卡以及机场设备与服务、物流装备服务等。这些业务领域市场容量大,增速前景看好,符合国家产业转型发展方向。公司优秀的管理能力将移植到这些领域,公司高瞻远瞩,长远布局的思路也侧面体现公司优秀管理能力。
在新兴业务广阔需求前景下,公司将不断挖掘潜力,有望再创集装箱业务当年的辉煌。我们认为公司3年的“千亿计划”并非遥不可及。
海洋工程是未来最大亮点
海洋工程业务为中集一个新的核心业务板块,将成为未来重要的利润增长点。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新加坡)有限公司(SCRO)及其子公司――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YCRO)是全球领先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商之一,主要产品包括自升式钻井平台(Jackup)、半潜式钻井平台(Semi-submersible)和海洋工程辅助船。
2010年来福士的主要经营目标是实现深海钻井平台项目的交付,这对公司海洋工程业务及国内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公司正在积极准备交付的是COSL1#和SchahinH200两艘半潜式深海钻井平台。COSL1#项目和SchahinH200项目于8月和9月开始试航,这是交付前的最后一项工作。2010年上半年顺利完成了SchahinHl93项目的大合拢、COSL1#和SchahinH200的主机推进器的安装、倾斜试验等一系列工作。
完成建造基地布局,2011年产能大幅提高。目前已确立烟台中集来福士为集中装配调试基地,山东海阳为分段建造基地,山东龙口为JackUp项目建造基地的产业布局。2009年10月,YCRO收购龙口三联股权,已完成管理团队的组建,并将启动Jackup项目的建造。烟台深水码头项目建设已经展开,一期深水码头基建工程全部竣工,可供5座平台同时施工作业。二期深水码头工程已于5月底开工。一、二期建成后可同时停靠9座钻井平台。山东海阳分段工厂二期预计在2011年底前完成。
国家能源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研发(试验)中心落户中集。这意味着中集集团在海工科研领域的若干方面具备了国家级的行业地位,由此获得了承担国家重要海洋工程装备研发、试验和制造任务的资质,将进一步强化公司在国内海洋工程行业的领先优势。
篇8
一、市场失衡加剧
在营收利润以及移动市场份额方面,中移动远远甩开竞争对手。同时中移动的市场主导优势向固网宽带和集团客户市场延伸。
财务指标上,中移动的营收是电信和联通总和的1.1倍,净利润是电信、联通、铁塔总和的6倍。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移动实现营收7084亿元,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营收分别为3523亿元和2742亿元。净利润方面,2016年中国移动净利润1087亿元,中国电信净利润为180亿元,中国联通净利润为6.25亿元。
移动市场份额方面,中移动占据七成份额,4G份额更是一家独大。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移动电话客户达8.49亿户,净增2266万户,其中4G用户净增2.23亿户,总量达到5.35亿户;2016年,中移动净增4G用户6040万户,总数达到10455万户;4G用户占移动出账用户的比例同比提高22.1个百分点,达到39.6%。2016年中国电信移动用户净增1710万户,达到2.15亿户。其中,4G用户实现翻番,净增6341万户达到1.22亿户,渗透率达到57%。
宽带以及集团客户方面,中移动发展势头迅猛。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移动有线宽带用户净增2259万户,总量达到7762万户,取代联通市场第二的位置。报告同时指出,中国移动集团客户达到545万家,产品收入比重不断增加,通信和信息化收入继续增长,市场份额基本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
二、行业新的增长点乏力,利润增加更多地来源于降低成本
除了中国联通利润大幅度下滑外,其他两家的收入增幅均低于利润增幅,说明利润更多地来源于节流,而非开源。中国移动2016年营收7084亿元,同比增长6.0%;净利润1087亿元,剔除铁塔一次性收益因素,2016年净利润同比增幅达10.5%。中国电信营收3523亿元,同比增长6.4%,剔除出售铁塔资产一次性收益,净利润增长11.7%。
分析中国联通,尽管利润下降幅度达到九成,但看EBITDA,中联通和中电信相差不大。中国电信2016年EBITDA为951.39亿元,中国联通EBITDA为794.98亿元,净利润6.5亿元。说明中联通的净利润,被各种财务成本给“吃掉”。
在三运营商的报告中,都提到了管控成本。
三、构建大连接相应的网络和运营能力是三家必选项
三家运营商财报里,都强调了大连接时代的基于运营商网络基础设施提供者的连接能力,“连接是运营商的金饭碗”,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在2016通信产业大会上的观点颇具代表性。
连接首先是基础网络的夯实,在建网增强覆盖方面,中国移动2016年4G基站数已达151万个,2017年将新增26万个基站,总量将达到177万个。
2015年中国移动年报显示的4G基站数为110万个,也就是说2016年中国移动新建了41万个4G基站。
从2016年新建41万个基站到2017年计划新建26万个,中国移动的4G建设已趋缓。
中国电信在年报中表示,2016年新增4G基站38万个,达到89万个;2017年将新建27万个4G基站,总数将达到116万个。
中国联通年报显示,2016年新增4G基站34万个,达到74万个;2017年将新建15万个,总数将达到89万个。
强调连接,回归管道的同时,运营商赋予管道更多的智慧内涵。通过SDN/NFV以及云化,进行网络重构,建设一张弹性网络适应大连接的需求。为此,中国电信的CTNet2025、中国移动的NovoNet2020,以及中国联通的CUBE-net2.0都明确了这一方向。
四、新兴业务权重上升
在通信行业经历人口红利、流量红利,开始进入数字红利的发展阶段。数字化红利阶段,行业的增长主要依靠物联网、大数据、云等新型业务。来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报告显示,目前全球运营商尚处在数字化转型的初始阶段,经济效益显现尚需时日。中国目前正处在流量发展黄金时期,4G迁移带来流量红利释放。
在此背景下,三家运营商都强调了新兴业务。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将创新业务作为中国联通扭转局面的突破口。中国电信新兴业务收入占比超过40%,移动数字化转型。在新兴业务中,云、物联网增长迅速。
2016年中国联通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及云计算业务实现收入94.5亿元,同比增长33.7%。信息通信技术(ICT)业务实现收入59.4亿元,同比增长37.0%。
联通在财报公告中表示,公司加快发展创新型业务,有效抵消固网语音收入下降。
中国电信新兴业务快速成长,天翼高清模快速突破,全年收入同比增长24%,用户净增2095万户,达到6133万户。翼支付业务月均活跃用户同比增长超过三倍,全年交易额同比增长近30%,超过1万亿元。物联网业务迅速起步,实现全网集约运营,全年用户净增1321万户。云和大数据业务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全年收入同比增长55%。
中国移动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物联网专用核心网络,物联网连接数超过1亿。手机支付稳步发展,“和包”交易额超过1万亿元。
五、网络开支比例下降,4G基站建设放缓,加码5G
在年报中,三大运营商均提到了将继续缩减资本开支。中国电信2016年资本开支为968亿元,同比下降11.3%,中国电信计划2017年资本开支下调8.1%,2017年预期为890亿元。
中国移动计划2017年总体资本开支下降6%,其中,4G网络下降10.6%,有线宽带接入下降47.2%。
中国联通2016年资本开支721亿元,下降46%,而2017年计划将继续下调38%,资本开支预计为450亿元。
与此同时,运营商正在对资本开支进行优化调整,积极拓展新业务。在中国移动的资本开支结构中,在建设数据中心、大数据平台、IT资源池、CDN等上的资本开支预算不降反升。中国电信也表示,要在新兴业务上增加资本开支。
在5G上,三家都提前布局。王晓初表示,在5G上,不能再犯4G时代的错误。中国电信则表示,正在关注国际电信大会对5G的标准制定进展,目前已经做好准备,只要技术及市场成熟就开始建设工作。同时他称,不排除与其他运营商合作进行5G建设。中国移动在传输网(不含接入)上,2017年的资本支出调高4.8%,这大概是为了面向5G,提前储备,增强网络承载能力。
六、竞争转向平台和生态
在当前市场聚合、生态竞争成为主流的背景下,对于不再是价值链中心的运营商,平台定位,通过开放平台聚合生态成为三家共识。中国电信提出发展五大生态圈作为落实三化的具体抓手,中国联通继续加大与互联网公司开放合作,此前被认为相对封闭的中移动也抛出开放统一认证平台,提供基于号码实名体系的无密码、一键式认证服务;打造OneNET平台。中移动董事长尚冰在董事长报告中表示,行业竞争正从网络、产品、服务的竞争转向更高形态的平台与生态系统竞争。
一方面,跨界融合竞争愈发激烈。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以及设备制造商、终端厂商都在加强数字化服务布局,谋求占据产业制高点和生态价值链核心环节。另一方面,基础通信领域的竞争出现新情况,其他运营商之间开展多层面的4G合作,先后获批重耕“黄金频段”用于4G组网,与互联网企业资源互补进行流量经营生态布局。可见电信联通合作对移动将产生一定影响。
七、固网宽带业务,探索价值增值
篇9
移动通信转售将“搅局”传统通信市场、移动流量的精细化运营将是电信运营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企业将继续且更深入地挑战移动流量的精细化运营等是今年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而且于本文话题相关的几个趋势。
MVNO(国内目前是移动通信转售)、(移动)互联网企业和三大运营商三个层面的相互竞争会让运营商对价格更敏感,整个通信产业链都要让利。
为此,笔者总结了上述背景下,三大运营商的应对策略。
1、中国电信:再造一个新型的中国电信
中国电信将着力实施转型战略:“新三者”。在新的产业格局下,中国电信走到了又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只有顺应时代潮流和趋势,主动变革,锐意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新三者”就是指继续深化战略转型,努力成为智能管道的主导者、综合平台的提供者、内容和应用的参与者。这一战略转型的目标是“再造一个新型中国电信”,转型的三个关键点是“变革创新、开放合作、提质增效”,提升四大能力,即:创新、服务、集约、运营。
在转型战略中,中国电信面临的五项重要工作为:
一是转变客户服务方式,扩大基础业务规模,加快4G商用,强化4G、3G、宽带业务统筹。
二是拓展信息服务领域,加快新兴业务发展。深化流量经营,加快智能管道建设;加快拓展互联网应用;加快拓展行业信息化应用;加快发展云计算和大数据;建立完善新兴业务隔离体系。
三是加大开放合作力度,共同繁荣产业生态。广泛开展业务层面和资本层面的合作,积极探索建立混合经济体,通过合作开拓市场、谋共赢,提高国有和民营资本的投资效益。
四是持续深化精确管理,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在客户服务、网络运维、物资采购、IT支撑、投资成本使用等方面,深化精确管理,向管理要效率和效益。五是切实做好支撑保障,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与上述转型战略相对应,2014年中国电信重点投资策略为:4G方面:象征性的铺设一定规模的TD-LTE网络,集中大规模铺设LTE FDD;宽带方面,预计将放缓宽带投资,给4G留出资金,提高FTTH实装率和APRU。
2、中国移动:全力4G,全面进行流量的精准经营
在中国移动2014年工作会上,中移动董事长奚国华提出,面向2014年,中国移动必须把握宏观形势、行业趋势、公司自身三方面的新特点,坚定转型信心。面对产业变革带来的挑战,“中国移动要进一步深化四网协同发展,积极拓展移动互联网,创新开展全业务经营。”奚国华认为,中国移动转型发展必须抓住这“三个重点”,培育形成持续健康发展的竞争新优势。
奚国华部署的三个转型重点分别是:深化推进四网协同,从语音经营为主向流量经营为主转变。
四网协同三个平衡:平衡好建设需求与投资效益的关系,平衡好当前能力需求与网络演进升级的关系,平衡好投产速度与建设质量的关系。TD-LTE建设要保质保量保速度。TD-SCDMA建设要支撑市场、平滑过渡;2G建设要拾遗补缺、严控规模;WLAN建设要突出重点、匹配需求。
积极拓展移动互联网,从通信业务向移动互联网和信息消费转变。打造由1个产业平台和N个产品平台构成的一体化平台运作体系;终端是移动互联网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创新推进全业务经营,从移动通信向创新全业务经营转变。
重点抓好传输网、公共互联网和宽带接入网发展。传输网方面,推进骨干网和城域网建设,加快弥补基础资源短板。公共互联网方面,要加快互联网骨干网建设,解决带宽不足问题。宽带接入网方面,有所为有所不为,注重投入产出两条原则,避免大范围撒网、全面开花式发展有线宽带。全业务经营要面向目标市场。
中国移动2014年重点投资策略为:4G方面,全力部署,新增建设30万站,投入预计为3000亿;宽带方面,将全力部署骨干网,重点地区接入网,投入弥补电信联通投资的减少。
2014年6月1日,中国移动执行新的4G资费。
3、中国联通:移动宽带领先与一体化创新,做移动流量经营实用主义者。
中国联通2014年重点战略为:移动宽带领先与一体化创新。
2014年,中国联通的六项重点工作任务分别是:
一是全面实施“移动宽带领先与一体化创新”战略。紧紧围绕移动宽带领先,加快4G和3G网络部署,持续推进网络能力建设。
二是深入推进企业创新转型。从卖简单通信产品,向综合信息服务解决方案转变。以全业务电子商务为抓手,改革运营支撑和营销服务模式。开放共赢在各领域拓展产业合作,开展移动转售试点,尝试用资本手段孵化创新。
三是开展服务攻坚,着力提升服务水平。
四是强力推进各项改革,激发各层级的工作活力。改革运营支撑体系,细分基层责任单元。
五是夯实基础工作,加强精细化管理。实现“实时在线审计”监督,扩大审计监督覆盖面,将本地网及末端营销单元纳入实时审计监督范围内,全面提升审计监督能力。
六是加强企业党建,积极构建和谐企业。
篇10
【关键词】商业银行效率 随机前沿模型(SFA) 创新能力 金融自由化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2013年7月20日央行宣布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是利率市场化的关键一步。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存贷款利差的不断缩小考验着整个中国银行业。特别是2013年6月的“钱荒”事件表明中国银行业在运营能力方面还存在着不小的问题。因此,研究银行效率以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银行业的业务拓展以及转型。国外很早就开始定量研究商业银行的效率问题了。Berger与Humphrey(1997)在总结了130个研究后指出主流的金融机构效率估计方法有5种,主要分为非参数前沿法和参数前沿法两大类。非参数法与参数法的主要区别集中在有效前沿的函数形式上。非参数法的一个显著缺点是它们假设模型中没有随机误差项。
参数法则假设了有效前沿的函数形式。
二、SFA模型范式介绍
Aigner,Lovell和Schmidt(1977),以及Meeusen和van den Broeck(1977),他们在前人的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基础上首次将扰动项扩展为对称的正态分布与半正态分布之和,即:
即ui服从在0截断的正态分布。函数中ui?燮0反应了任何公司的产出必定处在生产前沿[f(xi;β)+vi]的下面,这个偏移是公司自身造成的,受到包括技术及经济的低效率,生产者和员工的努力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回归的变差率为:
从上式可知,当γ1时表明生产的非效率项是公司之间的主要差异,而当γ0则意味着随机误差项是公司间生产差异的主要原因。
同时,厂商i在时间t的技术效率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
TEit=exp(-uit)
目前研究银行效率的最广泛的模型主要包括以下两种:Battese和Coelli(1992)与其改进型Battese和Coelli(1995)。
(一)Battese和Coelli(1992)模型
Battese和Coelli(1992)提出了非平衡面板数据的时变模型。具体而言该模型假设生产函数的随机扰动项中包含一个指数随机项:
Yit=f(xit,β)exp(Vit-Uit)
Uit=ηitUi={exp[-η(t-T)]}Ui t∈ψ(i) i=1,2...,N
其中Yit是代表了厂商i在时间t的产出,f(·)是与之相对应的向量生产函数,xit是投入品向量;Vit是模型的扰动项,服从N(0,σ2v)的独立同分布。Ui服从N(μ,σ2)的截断正态分布。η的正负性决定了非负的厂商因素Uit的增减性。若η>0,则Uit单调递减;若η
(二)Battese和Coelli(1995)模型
Battese与Coelli(1995)的模型假设为:
Yit=f(xit,β)+(Vit-Uit)
其中Yit,xit与β的定义与1992年的一样,不同的是模型用Uit来解释技术无效率项,并且服从N(mit,σ2u),的独立同分布,其在0点处截断。
上式中mit=zitδ,即zit是影响公司效率的一个p×1向量,δ是待估计参数。值得一提的是zit可以包含f(·)中出现的变量。
(三)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取
Berger和Humphrey(1992b)中提到的确定银行的产出有三种方法,分别是资产法(Asset Approach),使用者成本法(User cost Approach)以及附加值法(Value-added Approach)。
资产法:由于银行的负债是可投资资金的来源,因而被视为银行的投入,而银行的资产则被认为是产出(为银行赚取绝大部分的收入)。
使用者成本法:该方法以被考察的要素对银行收入的贡献为标准来划分银行投入品与产出品。若银行的某种资产的回报大于其机会成本,或某种负债其回报小于基本成本,那么该要素被认为是产出品;反之则被认为是投入品。
附加值法:附加值法认为所有的资产与负债都具有产出品的属性,那些有高附加值的要素被认为是产出品,而其他的要素则被归类为中间品以及投入品。
三、模型参数设定以及实证分析结果
由于Battese和Coelli(1992)的模型参数估计值没有他们1995年的模型有效,因此本文将采用1995年的模型。本文中将应用超越对数函数作为成本函数,那么上式化为:
其中TC代表银行的总成本,Y是银行的产出,w是投入品的价格。根据参数的对称性,以及成本函数关于投入品价格的一阶齐次性,可得到如下的参数约束条件(Dietsch和Lozano-Vivas,2000):
本文将采用资产法,其中银行的投入指标为劳动力,资本与可贷资金总额。可贷资金总额包括银行负债的大多数。产出则包括营业收入,平均贷款以及投资。营业收入包括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平均贷款是年初贷款与年末贷款的均值,这代表银行的传统业务,而投资则包括衍生类资产,以及其他业务(理财等),它代表了银行的新兴业务。投入产出指标见下表:
本文选取了在中国国内上市的16家商业银行作为分析对象,其中包括5家国有银行,以及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上述的数据来源自BankScope数据库以及《中国金融统计年鉴》。在SFA模型的回归计算方面使用的则是Frontier Version 4.1(Battese和Coelli,1992)。
在运用了Frontier4.1软件进行数据回归之后,详细结果见下图:
从上图的回归结果可知,变差率γ=0.21,说明成本上的差异受成本的非效率项u与随机误差项v共同影响。其中随机扰动项v占主导地位,同时u也对成本效率有一定的影响。SFA模型存在的依据在于变差率显著地异于0,若不能拒绝变差率为0的原假设,那么就意味着成本的非效率项并不显著,因而SFA函数不合适。变差率的假设检验可以通过单边似然比统计量(LR)的显著性检验实现。根据文献可知,单边似然比检验统计量LR的分布为自由度为约数个数n的,显著性概率为5%的mixed X2分布。本文参考Kodde与Palm(1986)中的mixed X2临界值表检验。显著性为0.01的mixed X2的临界值为5.412,而本文中的LR则是19.21,所以可以拒绝原假设,因而我国的商业银行存在成本非效率的情况。根据上表可知,21个变量中有10个变量是显著的,拟合效果并不太好,但是由于变差率为0的假设已被拒绝,因而可以确定本模型还是有效的,那么将Frontier4.1计算的效率估计值取倒数就可以得到银行的成本效率值,见下表:
在本文的模型中,假设了银行的成本效率存在一个时间趋势,据回归结果显示,成本效率的时间趋势η值显著地大于0,因而说明银行的成本效率在2006年至2012年间存在一定的改善。从上图也可以看出,虽然中国银行业整体的成本效率在这几年在缓慢改善,银行之间的效率,特别是股份制银行与国有银行之间的效率差距在缩小,但是股份制银行的平均效率依旧比国有银行的效率要高。同时资产规模较小的股份制银行的成本效率领先于规模较大的股份制银行。
已有的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银行内部运行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都会影响银行的效率。其中国内学者集中在所有权因素对银行业的效率的影响。吴栋与周建平(2007)对中国银行业1998-2005年的效率研究表明股东性质与银行的效率有关,且国有股会产生显著的负影响。赵永乐与王均坦(2008)则认为影响商业银行效率的因素是盈利能力、资源配置能力,流动性能力,创新能力与抵御风险能力,且它们的影响效力依次递减。考虑到2006年至今,经济增速有显著的下滑,且政府对银行业的管制减少,本文从微观与宏观层面分别选取了以下因素,考察它们对银行成本效率的影响。
净利差:该指标是银行的净利息收入除以银行的生息资产,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它反映了银行业传统业务的盈利情况。
非利息收入占比:非利息收入代表了银行在新兴业务上的产出,在模型中采用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衡量银行在新兴业务方面的创新能力。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利率管制的放松,包括取消银行贷款利率下限等,这都表明银行业在未来不可能再获得一个相当大的净利差,银行之间关于传统业务的竞争会加剧,因此未来银行的增长主要会集中包括理财产品在内的新兴业务上。
银行的所有权结构:以往的文献表明银行的所有权结构对银行业的效率有显著影响,股份制银行的成本效率普遍比国有银行高,因而模型中还将加入银行的所有权结构。
核心资本充足率: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反映了银行的抗风险能力。
本文还将分析其他的宏观因素对银行成本效率的影响,包括GDP增长率,金融相关率(M2/GDP总量)。
根据Battese和Coelli(1995)的模型,采用单步法可以直接得到回归结果,系数及其显著性见下表:
回归结果表明,银行业的成本效率受到净利息差,GDP增长率,金融相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以及所有制的影响。净利息差的显著性以及非利息收入占比的不显著性说明了现阶段的中国银行业的主要业务仍集中在传统的存贷业务上,新兴业务在银行中的比重较低,因而对银行业的成本效率并没有显著影响。根据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R.J.Mckinnon)和爱德华·肖(E.S.Show)金融自由化的理论,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金融去管制化实现经济的发展。中国政府现阶段也在缓慢而坚定地推行金融深化,贷款利率的下限管制已经放开,未来存款利率的上限也将自由化,那时银行间存贷款业务的压力更大,因而银行业应该未雨绸缪在新兴业务上早日取得突破。
GDP增速对银行效率产生了负影响的原因看似矛盾不和常理。理论上,一国的经济发展越好,其金融市场的活动也就逾频繁,那么必然会提升金融行业的效率。但深究可以发现,可能由于以下两个原因:第一,中国政府为了刺激增速不断下滑的中国经济而施行的“4万亿投资计划”促使银行业在2008年之后放出天量贷款,因而给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业绩提升,这也解释了银行成本效率与GDP增长率的负相关性;第二,银行业与其他周期行业一样,当经济下滑时会通过缩减开支,降低成本来度过危机。因此在次贷危机之后,中国银行业可能通过开源节流等措施降低了成本,因而提升了成本效率。
金融相关率是广义货币存量M2与GDP的比值,其对银行业效率有显著的正影响也就不言自明了。中国银行业绝大多数收入来源于净利差,因而M2的增长伴随着银行存贷业务的扩张,也就对银行的成本效率有积极的影响。
所有制结构的影响与之前的诸多文献相符,虽然国有银行上市多年,公司治理有了显著提高,但是所有权的结果依然对银行业的效率有明显影响,国有银行的成本效率依然低于股份制银行。
四、总结与评论
本文实证研究了16家银行2006~2012年7年间的成本效率情况。回归结果表明中国银行业在2006年~2012年间成本效率总体突破了经济周期的影响,还是呈现出缓慢改善的态势,股份制银行的平均效率要高于国有银行。同时现阶段的银行收入大部分还是来自于利息收入,因而从本文的结果出发,中国银行业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继续深化改革:
第一,推进商业银行的所有权结构的改革,改善国有银行的约束激励机制。虽然国有五大行都已上市,并且引入了外资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并且希冀他们能帮助国有银行提高运营效率,但是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的成本效率依然受到所有制结构的显著影响。未来为了进一步提升国有银行的运营水平,支持它们走出去,有必要进一步完善银行的激励机制,以此提高国有银行的公司治理水平。
第二,银行业需要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根据本文的计量结果,银行业的非利息收入占比过低造成创新能力不足。银行业的创新能力对成本效率的提升没有显著影响。在未来随着金融自由化的深入,银行也在存贷款业务方面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因而尽快在新业务上取得突破的银行也就取得了先发优势。
参考文献
[1]Berger A N,Hancock D,Humphrey D B.Bank efficiency derived from the profit function[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3,17:317-347.
[2]Battese G E.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s,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panel data:with application to paddy farmers in India[J].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1992,3:153-169.
[3] Battese G E,Coelli T J.A model for technical inefficiency effects in a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for panel data[J]. Empirical Economics,1995,20:325-332.
[4]Berger, A.N., Humphrey,D.B.1997,“Efficiency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International Survey and Directions for Research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Vol.98,pp175—212.
[5]迟国泰,孙秀峰,卢丹,2005:《中国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实证研究》,《经济研究》[J]第6期.
[6]徐传谌,齐树天.《中国商业银行X-效率实证研究》.经济研究[J],2007(3):106-116.
[7]王聪,勋.《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结构研究》.经济研究[J],2007(7):110-123.
[8]钱娟娟.《基于SFA的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效率研究》[D].2011.
[9]徐辉,李健.《中国银行业成本效率实证研究(1999-2010)——基于SFA测度方法的应用》.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13(6):74-82.
[10]许荣,向文华.《银行效率问题研究新进展》.经济学动态[J],2009(9):106-110.
[11]张金清,吴有红.《外资银行进入水平影响商业银行效率的“阈值效应”分析——来自中国商业银行的经验证据》.金融研究[J],2010(6):6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