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缴纳公积金规定范文

时间:2023-12-25 17:43: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司缴纳公积金规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司缴纳公积金规定

篇1

Q:2004 年底,我公司有一员工右手被高温烫伤,经鉴定为5 级伤残,公司已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并在公司内为该员工安排了适合的职位。该员工出院后,公司曾以书面和口头的方式通知其来上班,但该员工既没有来上班也没有做出任何说明。根据我公司规定,该员工旷工15 日按开除处理。如果企业第二次以书面形式通知该员工上班,该员工继续如此,企业决定开除该员工时,是否可以不支付解除合同所需要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北京 Jackey

A: 依据《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0 条之规定,对于员工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企业规章制度的,即使员工因工负伤,企业也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不需支付医疗补助费。但要注意的是,第一,员工身体状况是否适于工作,应以医院相关诊断为准,若员工仍处于医疗期,则企业是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第二,企业已经通知过员工上班,应有相关证据。

办理户口期间的社保是否应该补缴?

Q: 半年前,我进入一家公司工作,与公司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因为我是外地户籍,交社会保险金等需要办人才引进。半年后,我的户口转到了北京。这半年以来的社会保险金和住房公积金,我是否可以要求公司为我补交呢?

南京 刘军

A: 企业和员工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企业也应为员工缴存住房公积金,依据《住房公积金条例》第38 条之规定,单位逾期不缴或者少缴住房公积金的,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责令限期缴存;逾期仍不缴存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具体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补缴手续事宜,可咨询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社保和住房公积金可以包含在工资中吗?

Q:我于1997 年9 月进入一家上海公司驻北京办事处工作,当时该公司北京部没有营业执照,我也没和北京营业部签订劳动合同,工资是由上海总公司发的,我保存有数据凭条复印件。2003 年北京营业部有了营业执照,公司才给我在北京办社保和住房公积金。我要求公司补发1997 ~ 2002 年的社保和住房公积金,公司拒绝,理由是进公司的时候已经告诉我这些费用都含在工资里了。那这6年的社保和住房公积金还能补上吗?

北京 小陆

A: 公司称工资中已经包含了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及住房公积金是不对的。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应是企业与员工双方缴纳至相应的经办机构,企业不可以将企业应缴纳的部分发放给员工个人,企业的上述说话无法免除其应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责任。在1997 年至2002 年间,你属于上海公司的员工,只是工作地点在北京,该上海公司当时在北京没有设立分支机构,在北京是无法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的。但你作为上海总公司的员工,应在上海市缴纳。相关补缴事宜,应在持有证明你与上海公司间有劳动关系的证据的基础上,向上海市相关部门进行举报,主张权利。

临时工能享受社会保险吗?

Q: 我的弟弟于2003 年12 月到某汽车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从事电焊工工作,双方当时未签订劳动合同。去年6月9 日,该公司以 “工作能力差”等为由,将他辞退。被辞退后,我发现弟弟在公司工作期间,公司未按规定为他缴纳社会保险费。我们向公司提出补缴的要求后,公司认为我弟弟系公司临时用工,且未签订劳动合同,请问公司的理由能成立吗?

篇2

交钱容易取钱难”,这是近年来公积金缴存者的共同感受。手续繁、到账晚、限制多......一边是巨量公积金使用效率低下,一边则是大量有意使用的缴存者“望而兴叹”。不过,近日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通知称,即日起放宽租房提取公积金条件。不少网友直呼:“公积金终于不用继续‘沉睡’了!”

凭无房证明便可提取公积金

“工作几年下来,我的公积金账户里的资金已超过6万元,但由于没有买房的打算,至今一分钱都没提取过。”就职于北京某公关公司的宁女士告诉记者,虽然过去租房也可提取公积金,但手续繁琐,关键还需要缴纳5%的税费,还不如直接放在账户里。

据了解,此前,北京租房提取公积金需要提供租赁合同和发票,但如果要开具发票,就需要按照5%的标准缴纳支付房屋出租的税费。也就是说,每月3000元的房租就要缴纳150元的税费,虽然政策明确规定此税费应由房东缴纳,但很少有房东愿意为了房客提取公积金而多掏这部分钱。

而根据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最新的通知,职工本人及配偶在北京无自有住房、租住公租房的,可按照实际房租支出全额提取。职工租住商品房,则分为两种情况:仅需提供无房产证明,而不需提供房屋租赁合同、发票,每人每月可提取不超1500元的金额;除了无房证明,还提供了租房合同和实际租房支出发票,经过审核无误,就可按照现行规定,每次可提取申请日前3个月内的住房公积金,且每月提取的金额不超过本人缴存额,也不得超过月房租实际支出。

凭借无房证明便可提取公积金,那么无房证明应该怎样办理?据了解,北京公积金中心已经与市住建委进行沟通,实现了联网实时查询职工的住房信息。职工申请提取时,只需填写《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房租承诺、授权书》,授权公积金管理中心查询本人的住房信息。联网查询结果确属无房的,当时即可办理提取业务。

提取资金何时发放?

关于申请提取的住房公积金的发放,《通知》中明确,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支付房租,职工可每年提出一次提取申请,提取资金每季度转入本人银行账户。提取满一年继续提取的,职工需重新申请提取。

提到为何将租住商品房提取限额定为1500元,北京公积金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解释道:“每个人1500元的限额是根据本市市场租金水平和租住住房面积,以及缴存职工的基本住房需求设定的。如果夫妻二人都是公积金缴存职工,则一户家庭每月可支取限额将达到3000元。按一个季度计算,提取总额可达到9000元。”另外,部分申请者比较担忧,租房提取了公积金,是否会影响以后用公积金贷款买房。对此,公积金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租房提取公积金和公积金贷款没有关联。

Tips:提取公积金交房租要交的材

租住公租房

1.《提取申请书》2.房屋租赁合同3.支付房租的发票或收据4.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5.住房公积金联名卡6.如果配偶申请,还需提供结婚证原件和复印件

篇3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3年多来,相关各方一直面对一个问题,企业不为员工缴纳公积金怎么办?由于法律的局限性,劳动仲裁和劳动诉讼无法提供法律救济,员工唯一的路只能是公积金管理中心。然而公积金管理中心行政执法的缺陷又注定了这条路并不好走。

公积金纠纷解决途径不明确

对于职工和单位发生住房公积金纠纷的解决途径,《条例》没有明确规定,只是在第三十七条规定,单位不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或者不为本单位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帐户设立手续的,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责令限期办理;逾期不办理的,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第三十八条规定,单位逾期不缴或者少缴住房公积金的,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责令限期缴存;逾期仍不缴存的,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虽然有人认为,《条例》第三十八条的规定是和提起民事诉讼平行的行政救济途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劳动仲裁部门无法对此进行仲裁,法院对住房公积金纠纷往往也不予受理。省劳动保障局劳动仲裁处的工作人员很干脆地告诉记者,这类纠纷不仅他们管不着,法院也管不着。一方面,因为劳动仲裁范围是有明确规定的,而目前公积金的工资、福利属性没有明确,并且单位不给职工开立帐户的行为不是一种实体福利行为,不属于劳动仲裁范围(签有劳动合同,并订立住房公积金条款的除外);另一方面,住房公积金问题属建设部门管理监督的职能之一,不属于劳动部门管理范围。因此,劳动者就住房公积金纠纷提起劳动仲裁时,劳动仲裁部门因为没有依据,也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授权,一般是不予受理的。

对于法院是否受理住房公积金引发的争议在理论界有很大争议,常年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南京洪武律师事务所律师顾永成认为,多数地方法院不受理此类案件的理由是,此类纠纷既非劳动争议也不属民事诉讼。有些地方高院甚至就在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住房公积金发生的纠纷,不属于《劳动法》第二条规定的劳动争议,法院不予受理”。

管理中心行政执法难开展

如果劳动仲裁部门和法院对住房公积金纠纷不予受理,那么剩下的唯一救济途径就是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管理中心对外行政执法的权限基于行政法规即《条例》的授权,《条例》第三十七条和第三十八条明确授予管理中心行政处理和行政处罚的权力。然而,南京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倪瑞荣处长表示,在有明确法律依据的情况下,管理中心的行政执法却难以有力地进行。原因何在?顾永成律师认为,管理中心的行政执法权限不够,缺乏必要的检查权是一个重要原因。

依《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管理中心对不办理缴存登记或不设立帐户的单位可以责令限期办理,逾期不办理的可以罚款。问题是单位逾期不办理,经罚款后仍拒绝办理的,管理中心没有后续的法律手段对其进行制约,并且管理中心现有的行政处理手段还存在着操作上的困难。在实际操作中,如果一个单位人员较多,工资水平较高,单位应该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数额较大的话,单位完全有用缴纳罚款来保持违法状态继续,从而逃避为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义务的可能。

南京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管理中心不具有像劳动部门那样的调阅企业用工情况、帐务帐册等资料的行政执法权,在单位不配合、不协助或者拒绝提供有关凭证的情况下,管理中心无法确切知道单位应该为多少职工,按照什么标准设立帐户,作出的“责令限期办理”决定往往缺乏具体的金额。顾永成律师认为,这种缺乏“金额”的处理决定,在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时候,法院是最头疼的,加上现在法院的执行量很大,而且对住房公积金的强制执行实践又少,因此法院往往缺乏对此类执行案件受理的积极性,而以“执行标的缺乏可执行性”的原因不予办理。

另外,管理中心对单位进行罚款处罚后,根据行政处罚“一事不再罚”的原则,罚款这一行政处罚手段又不能重复使用,这样,管理中心对单位不办理缴存登记或不设立帐户的行为缺乏有力的制约手段。

法律将有明确规定

篇4

完整江西省住房公积金贷款担保保证金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住房公积金贷款保证金管理,防范贷款风险,维护住房公积金缴存人和保证人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省各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开展公积金个人住房委托贷款业务收取担保保证金(以下简称保证金)的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保证金是指管理中心为保证发放贷款安全,在购房借款人到委托银行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时,向提供贷款担保的单位收取的保证金。担保单位的保证金包括由房地产开发单位按住房公积金贷款金额一定比例所缴纳的阶段性保证金和住房贷款担保公司缴纳的全程保证金两部分。

第四条 保证金实行专户存储,按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不得截留、挪用。

第二章 缴存保证金

第五条 各地管理中心按规定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在商业银行设立担保保证金专户,专门办理保证金的收缴、清算、支付等相关业务。

第六条 管理中心办理公积金贷款,应与委托贷款银行、担保单位签订《公积金委托贷款合作协议书》(以下简称协议)。协议中应对保证金的设立原则、缴交方式、担保责任等作出明确规定。

第七条 担保单位应根据协议向管理中心缴交保证金。

房地产开发单位依据协议,在收到委托贷款银行发放的住房贷款资金时,将所需要缴交的保证金缴入专户;或由管理中心划拨委托贷款资金时按协议规定直接扣减。

住房贷款担保公司依据协议,在办理住房贷款担保业务前,将所需要缴交的保证金缴入专户。

第三章 担保责任

第八条 担保单位在担保期间承担偿还贷款连带责任。

房地产开发单位为购房借款人提供担保的期限为贷款发放时起至该笔贷款落实抵押责任或全部结清时止。

住房贷款担保公司为购房借款人提供担保的期限为贷款发放时起至该笔贷款全部结清时止。

第九条 担保单位没有按协议要求足额、及时缴纳保证金的,管理中心可以停止发放该协议项目的委托贷款。

第十条 购房借款人没有按借款同要求履行偿还贷款时,管理中心可以依据协议规定,从担保单位缴存的保证金中予以划转。担保单位应依据协议要求及时补足相应金额的保证金。

第四章 解付保证金

第十一条 担保单位为购房借款人的担保责任解除后,可以向管理中心申请解除担保责任,退还保证金。

第十二条 房地产开发单位符合以下条件可申请解付保证金:

(一)在贷款担保期间购房借款人贷款全部还清;

(二)已办理个人贷款抵押登记手续。

第十三条 管理中心在受理解付保证金时,对符合条件的,应在七个工作日内办结审批、退款手续。

第五章 财务核算

第十四条 管理中心对担保单位缴交的保证金,按银行规定的活期存款利率计息。

第十五条 管理中心办理保证金业务所取得的利差收入、罚息收入,纳入公积金业务收入的利息收入,进行统一核算,由此形成的收益,按公积金增值收益处理。

第十六条 管理中心应当定期与担保单位核对账目,发现差错及时查找、及时纠正。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 管理中心要建立健全保证金内部监督检查制度、审核审批制度和风险防范制度,确保保证金的安全运行;管理中心未经批准不得随意开设账户;不得擅自动用和处置担保保证金;不得用保证金为单位或个人提供任何形式的经济担保、抵押或者清偿债务。

第十八条 保证金应当接受主管部门、财政、审计、人民银行的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各级财政部门应加强对担保保证金银行账户的管理;对保证金缴存、解付实行全过程监督,注意防范和化解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要建立保证金监管制度,将保证金纳入公积金年度预、决算审查,必要时也可委托会计事务所进行检查。

第二十条 担保单位可以查询本单位担保保证金的缴纳、解付情况,管理中心不得拒绝;对保证金账户内的存款余额有异议的,可以向管理中心申请复核;管理中心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予以书面答复;房屋建设单位和担保公司有权揭发、检举、控告挪用担保保证金的行为;房屋建设单位和担保公司出具虚假材料,解付本单位或其他单位担保保证金的,由管理中心追回所解付金额,并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计收罚息。

第二十一条 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不得在保证金业务活动中侵犯当事人合法权益;有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章 附 则

篇5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制度;经济;促进作用;房屋购买能力

一、我国住房公积金的现状

住房公积金指的是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及其在职职工按照一定原则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具体来说,该制度时由国家强制规定的,对参加住房公积金的职工,由单位和个人每月按职工月工资比例缴纳,存入职工个人账户,为职工个人财产,其用途限于住房投资和住房支出。住房公积金制度是由我国法律规定的,住房分配货币化、法治化的重要形式,体现国家对住房实行社会保障制度。当前,该制度在我国施行已经超过十年,有利于中低收入家庭改善住房条件,为无房职工在住房资金方面提供了帮助,体现了该制度的互质。住房公积金区别于其他住房资金的特点有普遍性、强制性、专用性、福利性和返还性。普遍性指的是城镇所有单位在职职工无论是否有住房,都必须按照规定缴存住房公积金;强制性指的是若单位不按规定为其员工缴纳,国家可按相关规定对单位进行处罚;专用性指的是住房公积金只能用于职工住房。

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也进入了深水区,中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也面临着公积金缴存户大量减少的现象,但是缴存总额不断增加,如何增加缴存人数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住房公积金制度通过为居民提供住房保障并推动住房市场的发展进而对社会经济产生影响。

二、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我国现行的公积金制度对经济的作用体现在住房保障上,进而对房地产经济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该制度的实行是为了保障居民正常住房的资金支持。我国要实现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社会稳定和谐的目标,必须首先解决好居民的住房问题。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和实行对推动住房市场的发展由重大的意义。职工可以通过相比银行贷款利息更低利息的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房屋或修建房屋,这有利于提高职工的住房消费能力,一定程度是保障城镇职工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加快住房的社会化和市场化过程。住房公积金制度对经济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房地产市场经济的影响,该制度有利于住房建设资金的积累和周转,住房公积金的法定性使得国家能够筹措一笔稳定的住房资金,通过低息贷款方式向个人提供购房、建房融资,促进住房建设资金的周转。其次,住房公积金对于建立政策性住房抵押贷款制度有积极作用,通过在职职工个人缴纳和单位缴纳的公积金累积,为政策性住房抵押贷款提供了资金来源,相比银行贷款来说,成本较低,贷款期限较长且稳定,也有利于社会信贷结构的优化调整,职工建房、购房贷款常优先考虑公积金贷款,不足部分才考虑商业贷款。再次,住房公积金有利于提高公民购买住房的能力。房地产市场化和住房商品化,使得中低收入职工单纯依靠自身能力购房有了一定难度,公积金制度使职工有了长期稳定的住房资金积累,并能申请国家住房公积金贷款,切实提高公民住房购买能力。最后,公积金制度对住房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均有促进作用,公积金制度提高了职工住房购买能力,拉动住房消费市场的内需,同时住房公积金也为城市廉租房建设提供补充资金,推动资金供给。现阶段住房消费在家庭支出中的占比日益提升,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三、我国住房公积金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促进房地产经济发展

近年来,房屋商品化程度越来越高,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推动作用显而易见。在阐述住房公积金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之前,有必要重点阐述房地产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房地产行业利润居高不下,市场上炒房的投机行为不端涌现,给经济发展留下隐患,一旦房地产泡沫经济的破裂,将直接影响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对此,国家应当采取有效手段管制房地产市场,对房屋买卖的商品交易税进行调整,出台相应的经济政策引导房地产经济的健康发展。日常生活中,人们提到房地产行业的影响,总是联想到房地产产业链,房地产产业链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力量,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房屋装修行业蓬勃发展,带动劳动力的就业。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相比国外还非常年轻,行业标准缺乏、操作不规范,房地产产业链之间的依存度还比较低,行业衔接的关联点比较模糊,当前房地产发展过分依赖土地和资金。收益分配的不合理影响了房地产产业链的发展。在此链条中,房地产开发商占有大部分收益,致使产业链条中的其他企业为获得生存发展,不得不降低自身利益,比如设计公司降低设计费、施工企业为开发商垫付资金等。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对于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以及社会的长治久安均有重要作用。从上述房地产经济对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作用来看,当普通民众面对高昂的购房费用时,如何提高老百姓的购房能力,使得人人有房主得以成为现实,住房公积金制度在这里承担了重要角色。住房公积金对于老百姓购房来说是一笔重要的且稳定的资金,住房公积金只能用于房屋居住上的这一专用性为职工住房购买提供了一定的资金保障。

(二)促进社会保障经济的发展

对住房公积金进行管理,是其成为一笔长期且稳定的政策性住房资金,为老百姓购房提供政策性贷款和职工建房和购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国家将这些资金用于安居房建设、经济适用房建设、公租房和廉租房建设,保障中低收入群体的居住问题,为社会保障提供条件。住房公积金制度有利于提高房地产贷款的抗风险能力,住房公积金贷款利息较低,对民众的负担较小,能有效保证住房公积金来源于民众、服务员民众的效用,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保障与职工自我保障相结合的住房保障制度。另外国家通过一系列政策适度控制房地产市场,抑制房价过快增长,保障房地产市场呈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篇6

2002年以来,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监管机构针对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问题,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措施。2003年《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职责和内部授权管理的指导意见》、2005年《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若干具体问题的指导意见》、2006年《关于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这些法律法规的与实施,加强了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和监督,完善了住房公积金制度,为支持住房消费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住房公积金存在的问题

1.住房公积金的性质不明确目前,住房公积金制度只明确了住房公积金的使用性质,即住房公积金是专属于住房的长期住房储金,但对单位和个人住房公积金来源的属性,对住房公积金的使用方式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从而影响了住房公积金缴费的合理控制和公积金的合理使用。《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住房公积金由个人及单位共同缴纳,归职工个人所有。但是并没有明确规定公积金的职工工资性质,从而使公积金缴费成为扩大国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渠道,不利于社会公平,不利于住房保障目标的普遍实现。

2.住房公积金政策存在矛盾世界银行2006年的《中国经济季报》指出,中国城镇实行的住房公积金可以用来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能承受的住房金融,但是却公积金贷款更多的是使高收入家庭受益。我国人民银行在一份报告中也表示过,住房公积金贷款有额度限制,一般较难申请,支持中低收入职工购房的效果不明显。我国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院专家刘军民也指出,住房公积金贷款以个人账户缴存余额的一定倍数来确定其贷款额度,这就必然导致收入高、缴存高的职工所获得的住房公积金贷款也多,而低收入者所得到的贷款资助低,有的甚至无法逾越购房首付的门槛。

完善我国住房公积金的对策

篇7

关键词:新加坡;直接调控;中央公积金

新加坡政府直接调控经济的政策主要是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以及最有特色的中央公积金政策。政府通过财政政策配置资源,通过累进所得税和社会保障政策调节个人收入水平。

一、新加坡政府财政

(一)财政支出按政府职能分类反映在国防、教育、住宅、运输和通信方面

与GDP相关的资本支出稳定增长反映在政府投资的重点基础设施的发展和公共住宅方面。从1985年开始,住宅方面的支出一直呈上扬状态,主要的贷款者是房屋发展委员会。当住房需求在一个高层次上得到满足,早期贷款得到更多的偿还,那么贷放款净额就会下降,到1999年达到最高点后,2001年下降为10%。同时,利息的支付也相对较高,但是这些支付反映了中央准备基金的增长比赤字财政更易平衡,在投资收入预算的投入方也有对应的部分。财政支出反映在国防、教育、住宅、运输和通信方面的支出处于相对高的水平。国防高支出是基于新加坡认为自己国家小以及战略上所处的地位在国防上会有风险考虑。在教育和住宅方面高水准的支出同政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应优先考虑这些方面相一致。由于强调基础设施的发展,使得经济服务主要是交通通讯支出在财政支出中处于高水平,这种情况持续到80年代中期。政府职能支出的分类显示在社会和福利方面保持着低的、稳定的水平,新加坡极少有社会福利和补贴给国有企业,对私营企业则以税收支出的形式补贴。

(二)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相对于GDP来讲,由于80年代中期的衰退,使财政收入占GDP的比率急剧下降,而且税收同时缩减。1990年以后,财政收入重新上扬,到1995年以后持续下降。财政收入大部分来源于税收收人。税收平均占GDP的比率大约在17.5%。

(三)财政结余

新加坡的预算原则以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为首要原则。从下表可以看出,财政结余一直为盈余,极好的配合了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以“先赚后花”,“量人为出“为原则,不搞赤字财政,不靠印发大量钞票来刺激经济。这就保住了国民对本国货币的信心。财政结余使得中央准备基金的剩余基金的增长,从而使政府投资快速增长。

二、中央公积金

中央公积金是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其实质是一种强制性储蓄,是保持高储蓄率的有效措施。金融管理局吸入新元除了采取稳健财政和政府债券净发行外,另一有效方法就是利用行之多年的中央公积金制度,将居民中约40%的消费资金强制存入政府所控制的中央公积金局,并通过购买国家债券而转入金融管理局。作为国际金融市场的条件,国内通常需要有大量的资金,在45%~50%的高储蓄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制度于1968年开始实行。按新加坡法律规定,雇主和雇员每月都必须向中央公积金局缴纳占工资一定比例的公积金。每月缴纳的最高工资顶限为6000新元,超过这个限额的部分免交公积金。法律规定参加公积金的成员缴纳公积金的数额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步减少,55岁以下者缴纳数额为其工资的40%,55岁至60岁者为15%,65岁以上者为10%。每一位成员在其公积金中都拥有三个户头,即公积金的30%存人普通户头,6%存人保健储蓄户头,4%存人特别户头。每个户头都有不同的作用,具体地说:一是普通户头的存款,可用于购买政府建造的住房和私人住宅,进行得到政府许可的投资;二是保健储蓄户头的存款主要用于支付医疗和住院费用,也可为家庭成员购买重病保险或人寿保险;三是特别户头的存款主要用于退休和应付意外事故。值得一提的是,中央公积金局在收到雇主、雇员及其个体人员缴纳的公积金后,会将其中大部分交由中央投资局从事由政府担保的投资项目,以使公积金增值,而且公积金局还要向其成员支付高于银行储蓄利率的利息。公积金制度的实行,使新加坡国民在不长的时间里,初步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其屋”。

新加坡的社会保障制度与西方社会的保障制度有很大的不同。西方国家尤其是西欧国家的社会保障不仅标准高,而且覆盖面广,使国家经济不堪重负,并助长了国民的依赖思想。新加坡政府摒弃了那种“从摇篮到坟墓”保障制度,不对国民实行过多的免费福利政策,而是把储蓄与福利结合起来,实际上就是把权利与义务结合起来。这样节省了大量的政府开支,抑制了消费膨胀,增加了社会积累,有利于增强经济实力。

三、新加坡税制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新加坡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转口贸易不再是经济的主体,其在税制结构中的主体地位逐渐被所得税所取代。所得税是新加坡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新加坡最重要的税类。它是以纳税人的所得即收入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新加坡所得税的有关法律规定,所有法律上指定的个人(包括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公司(包括居民公司和非居民公司)、社会团体的收人都要缴纳所得税。

(一)税制结构及其变化情况

从19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所得税占新加坡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一直保持在40%~50%之间;而在所得税中又以公司所得税的比重最大,该税在同一时期始终为所得税总收人的70%左右。这种以公司所得和居民个人所得为主要税收来源的税制结构是建立在较高的所得税税率基础上的,这对资本的正常积累和工人工作积极性的调动产生了负面影响。

80年代中期,新加坡政府开始着手进行税制结构的调整,试图降低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税率。1987年新加坡公司所得税的税率从1986年的40%调低为33%,下调了7个百分点;1993年以后,公司所得税的税率又分别降为1993年的30%,1994年的27%和1998年26%。在调低公司所得税的同时;新加坡政府针对新加坡劳动力资源相对短缺的客观现实,也相应调减了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其最低税率和最高税率分别从1993年的3.5%和33%,下调为1994年的2.5%和30%,1997年又进一步下调为2%和28%。经过多年的调整,特别是1994年实行开征商品劳务税的税制改革之后,新加坡的税制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商品服务税在新加坡税制结构中占有了一定比重,但所得税在税制结构中仍处于主导地位。

(二)1994年的税制改革

在各年的税制改革中,调整力度最大的是1994年进行的以开征商品服务税为主要内容的税收制度改革。1993年,新加坡政府在财政预算报告中确定了税制改革方良,其主要内容是:从1994年起,将公司所得说税率从1993的30%,下调为27%,个人所得税税率按比例调减;同时开征税率为3%的商品服务税。这一方案看似简单,但它在新加坡税收制度的历史上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因为商品服务税的开征,意味着在新加坡税制结构中开始引入间接说,结束了新加坡单纯开征直接税的历史,同时也为新加坡政府调整税制结构,降低所得税在税制结构中的比重创造了条件。1994年实行新税制以后,新加坡的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税率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所得税在税制结构中的比重,也从1992年的 50%,下降为1996年的43.5%。

四、政府直接调控经济的其他手段

新加坡除了使用大量间接手段调控国民经济之外,还根据经济运行的需要,使用了一些直接调控和干预的手段。一是直接管理土地的分配和使用。政府通过《土地取得法》,基本掌握和控制了全国的土地。该法规定,政府有权随时征用土地,且价格较市场价格低30%。该法的制定和实施,使新加坡的土地大量从私人拥有转为国有,保证了政府以较低的成本推进工业化计划、建屋计划和市区重修计划;二是新加坡通过全国工资理事会制定国内工资增长幅度,使工资政策具有调控宏观经济的政策效应。全国工资理事会由政府、工会和雇主组成,其职能是首先就一般薪金指导原则和薪金调整,向政府提出意见,以其配合长远经济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工资制度,再提供有关奖励制度的意见,以提高各个企业的效率和生产率。在加薪指导原则中,首先就调薪的背景、往年调薪的后果以及该年调薪的意义做出说明,然后提出加薪具体幅度。这样,尽管私人企业的工资是自行确定的,但其升降要受这些原则和幅度的限制。1976年起实行群体抵消的加薪计算方法,规定加薪适用范围。1990年以后,不再规定具体加薪幅度,而以低过劳动生产率增长为标准,且加薪率因公司业绩而异。全国加薪指导原则并不具有强制性,仅为企业劳资集体谈判提供基础。

另外,政府通过法定机构和国有企业确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费用。这样,尽管全国没有价格管理制度,但重要商品和公用事业的价格费用,都要围绕法定机构和国有企业所确定的价格水平来浮动。

参考文献:

[1]吴仁洪,陈越.新加坡的宏观经济管理和国有企业的效率[J].中国科技论坛,1994,(1).

[2]王勤.独具特色的新加坡宏观经济管理[J].南洋问题研究,1997,(2).

[3]张书.新加坡金融制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

篇8

以房养老作为目前我国养老保险政策的一种补充方式,其试点意义已为国家所认可并积极提倡,在此,笔者赞成上海市曾经开展过的一种新的试点模式,即以住房公积金为试点推进以房养老工作。

一、以住房公积金为试点推进以房养老工作的现实条件

在以房养老工作的开展上,参考国内国外做法,其实施机构有非官方和官方两种。国内目前试点的很多城市均以银行、保险公司等非官方机构为主,这些机构由于以营利性为目的,其实施“以房养老”的目的更多的是当做一种理财产品来运营,相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其保障性较低而进入门槛较高,吸引力相对不足,因此出现了叫好不叫座的情况,导致以房养老的试点工作往往很难深入推进下去。相比而言,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具有银行、保险公司所不具备的优势。

(一)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属行政序列,具有较强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住房公积金的管理机构是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按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是直属于城市人民政府的独立的事业单位,部分城市甚至已经转化为实施参公管理的行政单位,其包括领导职务任免、财务收支等均由当地政府负责,因此,由其代表政府主持开展以房养老工作,将具有较强的公信力;此外,作为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上级决策机构——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其主任一般均由分管副市长担任,副主任及成员由财政、房管、审计、工会、社保等相关部门构成,对于贯彻当地政府意见,协调住房公积金开展以房养老等工作,将会起到一个很好的平台服务作用,具有较强的执行力。

(二)住房公积金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较强的保障性和社会服务性

《条例》明确规定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不以营利为目的,《条例》的释义以及许多城市的操作细则进一步明确了住房公积金为具有强制性、互的长期住房保障基金。从实际运作情况来看,住房公积金的政策性低息贷款、增值收益用于廉租房建设以及允许生活贫困、大病救急职工提取、退休养老提取等均体现了住房公积金政策的保障性和社会服务性。目前很多城市均明确了住房公积金的政策性住房保障性质,开设了遍布全市的自已独立经营的住房公积金服务网点,建设部还建成了全国性的“12329”住房公积金服务热线,以上种种均为开展以房养老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住房公积金介于金融行业和房地产之间,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住房公积金的特殊定位使其具有住房金融和住房保障两种功能,其运作特点类似于银行等金融行业,存贷利率由央行决定;其服务对象为家庭住房,具有保障特性。相较于银行开展以房养老而言,住房公积金更具有可操作性。银行的以房养老更多的是一种长期化的理财产品,为保障其投资收益,会严格限定以房养老期限,比如约定以房养老10年,那么10年后呢,事实上职工选择以房养老是越到生命的末期越希望得到资助,而银行开展的理财产品则是根据抵押物价值决定的,越到末期越不愿意承担。从职工的角度看,职工参与以房养老,其目的就是要作为养老保险的补充,在养老保险之外有一种更加安全放心的养老保障方式;如果只是理财产品,在目前房价预期上涨比较强烈的情况下,职工可能认为拥有房产比其他理财投资更为划算,这是银行等非官方机构叫好不叫座的原因,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作为官方机构,其提供的以房养老与银行有本质区别,是以人为本贯穿始终的。

二、当前如何以住房公积金为试点开展以房养老工作

围绕住房公积金的保障性和社会服务性特点,参考国内外诸多成熟做法,笔者设计了一种A+B=0的以房养老模式,即老人A付出一套房的房屋身后使用权,每月获得n元的养老补充资金,同时仍保留房屋的居住权;公益性机构B (公积金中心):每月支出n元,获得房屋身后使用权,因此就有公式A+B=0。具体操作办法就是老人A将自己的房子抵押给公益性机构B,由公益性机构B预估抵押人即借款人寿命(或直接把每个人寿命最大限度定为100岁),再根据预估寿命、房产价值确定一个每月最大借款额,由老人A在这个最大借款额度内确定每月借款。待老人A过世后,将该房屋交由公益性机构B拍卖,公益性机构B在扣除付出本金及利息后,多余额度退还其继承人,少了则由保障型基金补充(一般超过100岁的老人不多,本就应该享受民政补贴);如不愿交公益性机构B拍卖,也可由其亲人还款以消除抵押。

按照权责对等和前后一贯性原则,在确定了公益性机构B为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后,可以在此基础上设计一整套以房养老的进入、运行和退出机制。

(一)进入机制

为尽可能地满足大多数人养老需要,进入机制预设有两种。

第一种:住房公积金进入机制。按照权责对等原则,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年老后优先享受住房公积金倒按揭提供的养老保障。根据住房公积金互特点,房产风险准备金从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中按一定比例提留,不需另行从房产价值中扣除。通过住房公积金进入机制申请住房公积金倒按揭业务的,需具备三个条件:一是退休前建缴住房公积金;二是有自有房产抵押 ;三是年满60周岁。

第二种:房产抵押进入机制。没有建立住房公积金的,可以通过房产抵押形式直接进入住房公积金倒按揭机制,但抵押之时,应预先按房产总价值的一定比例提留房产风险准备金,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自有房产抵押 ;二是年满60周岁。

(二)运行机制

住房公积金倒按揭业务的推行,对解决新型社区养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作用按养老模式的不同分为三种。

第一种:居家养老模式。老人A不离开自己居住的房屋,而是住在家里养老。在产权明确属于老人A及其伴侣的前提下,参加倒按揭业务须夫妻双方共同参加,签订倒按揭养老合同,履行对子女告知义务。房产抵押后,老人A夫妻可住在原有住房内直至二者过世,过世后房产即交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拍卖。拍卖前履行对老人A子女告知义务,老人A子女按规定缴纳规定费用后可优先享有赎回权。拍卖后多余额度退还其继承人,少了则由保障型基金补充。

第二种:机构养老模式。老人A拥有自住住房,但仍选择按月缴纳一定养老费用,从而入住老年公寓养老的,可以申请倒按揭业务,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按月发放一定养老费用冲抵所需缴纳的费用,同时老人A原有自住住房可委托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代为经营,创收部分扣除一定手续费后返还老人A,至老人A去世后,房屋拍卖或其继承人赎回。

第三种:购买老年公寓房产养老模式。此类倒按揭业务的开展比较复杂。对老人A来说,没必要先购买老年公寓房产然后再倒按揭,老人A如果有购买房产的钱还不如直接租赁更划算,所以实践上是行不通的,但有两种特殊情况:其一,年轻时购买老年公寓经营约定退休后倒按揭获取现金或养老的;其二,子女为老人购买老年公寓,申请倒按揭同时约定老人过世后优先赎回的。针对两种特例应有配套的政策设计及合同约束。

(三)退出机制

退出机制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老人A过世,按合同约定进入房产拍卖变现或亲属赎回阶段;第二种是老人A因特殊原因不能履行倒按揭合同,要求解除的。对第二种情况,需按合同规定赔付违约金,支付已发养老金及利息,经双方协商同意后方可实施。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A+B=0只设计了相当于买方和卖方的两个方面,如果以赢利性为价值取向,很容易造成潜在道德风险,即希望老人A尽快过世,这与建设和谐社会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在A+B=0模式中,要特别注意几个点。

第一,公益性机构。这一点必须坚持,不能用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来取代公益性机构,因为无论是银行还是保险公司都有逐利性取向,老人活得越长他们的损失也就越大,而如果纯粹是保障,他们的积极性就不高,从这一点上来说,介于政府和金融市场之间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是最好的选择,这是我们开篇就坚持以住房公积金为试点开展以房养老工作的主要原因。

第二,借款额度。以老人A现有年龄N、预估寿命100岁、现有房产预估价值V三个因素来确定,老人可在最大借款额度以内选择每月领取养老金额,即n=V/(100-N)。

第三,保障型基金。对实际寿命超过预估年龄100岁的老人,其养老支出应由建立的保障型基金支出,该基金来源分为两部分,一是民政部门福利性补贴;二是所有老人参加倒按揭模式时预先提留互助保障型基金(占总房价的极少部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部分资金可能不多,不足以支撑保障型基金的来源,因此可在试点取得大家基本认可的情况下,逐步推广到对所有参与房地产交易的人提留以房养老互助保障型基金,或者在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中提留部分(改变部分廉租房建设资金的使用方向,但需要国家政策配套)。

第四,风险准备金。由于房产评估存在不可预期的市场风险,A+B=0模式对公益性机构存在着不小的市场压力,因此需建立介于市场与保障间的风险准备金。风险准备金来源有两个,一是退休前未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风险准备金按其房产价值的一定比例提留。二是退休前建缴住房公积金的,风险准备金从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中按一定比例提留。

篇9

【关键词】会计准则 企业 薪酬核算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第十章 职工薪酬中内容:(三)在企业的计划和控制下,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或未由其正式任命,但为其提供与职工类似服务的人员,也属于职工薪酬准则所称的职工。比如,企业与有关中介机构签订劳务用工合同,虽然企业并不直接与合同下雇佣的人员订立单项劳动合同,也不任命这些人员,但通过劳务用工合同,这些人员在企业相关人员的领导下,按照企业的工作计划和安排,为企业提供与本企业职工类似的服务;换句话,如果企业不使用这些劳务用工人员,也需要雇佣职工订立劳动合同提供类似服务,因而,这些劳务用工人员属于职工薪酬准则所称的职工。

国家税务总局今年了《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15号)。该公告第一条“关于季节工、临时工等费用税前扣除问题”规定,企业因雇用季节工、临时工、实习生、返聘离退休人员以及接受外部劳务派遣用工所实际发生的费用,应区分为工资、薪金支出和职工福利费支出,并按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其中属于工资、薪金支出的,准予计入企业工资、薪金总额的基数,作为计算其他各项相关费用扣除的依据。从中得出,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内容包括公司交纳的五险一金,包括临时工、劳务派遣人员的工资性支出,其它相关费用的扣除依据工资、薪金总额包括临时工、劳务派遣人员的工资性支出。

用工单位接受劳务工的劳务时,符合会计准则相关规定,发生的工资应当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而支出的公司支付部分的社保,个人理解,可按照正常情况处理。而个人部分的社保、个人所得税,都在工资里面包含了,用工单位这部分的会计处理可按正常员工处理即可。

目前企业应付职工薪酬核算当中的问题,一是发放时直接进入费用,不经过应付职工薪酬进行核算,二是对于五险一金当中的个人负担部分也通过应付职工薪酬核算。三是计提工资时通常没计提相应的公司承担的相应五险一金费用。四,只核算正式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内容,不核算临时工、劳务派遣人员的工资性支出,在成本费用中列支的工资性支出,未全部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劳务公司派遣员工到公司工作,开具服务业发票,不通过“应付职工薪酬”核算,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分三步:计提,发放及缴纳社保、个税等。

一、 职工薪酬中工资和社保的计提

借:相关成本费用-工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公司负担部分)等二级明细。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公司负担部分)等二级明细。

二、 职工薪酬中工资的发放及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的上缴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应发数)

贷:现金或银行存款(实际发放给员工的现金或打到工资卡中的金额)

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工资表中计算出来的个税)

其他应付款—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个人承担部分)

1.企业向社保部门缴纳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的会计分录:

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公司负担部分)

其他应付款—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个人承担部分)

贷:银行存款(实际公司+个人合计缴纳给社保部门和住房公积金中心的金额)

2.个人所得税缴纳的会计分录:

借: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合计金额,与个税明细申报金额要一致)

为便于区分劳务派遣等临时性用工的职工薪酬核算,可以在三级明细核算里面进行区分。

企业以劳务派遣的形式接受用工,相关人员的工资统一支付给劳务派遣公司,对外列报披露个人理解,计哪个科目,应视交易实质而定,而不是依据什么样的发票或凭证,在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披露时其发生额中需要反映该部分员工工资的变动情况,余额是记入应付职工薪酬更为合理;现流中是计入支付给职工的现流流出。

三、 其他应付职工薪酬的账务处理

1.发生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的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职工福利费

管理费用—工会经费

管理费用—职工教育经费

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

应付职工薪酬—工会经费

应付职工薪酬—职工教育经费

(提示:现在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按照实际发生额在工资总额的14%、2%、2.5%范围内限额扣除,一般单位不再单独计提这些费用,而是按实际发生额列支成本费用)

2.对外支付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

应付职工薪酬—工会经费

应付职工薪酬—职工教育经费

篇10

经历过这几年的宏观调控,现在北京房地产市场价格虽不及以前那般“高企”,但随着CPI的不断涨幅,手中的人民币却也远远不如几年前那样值钱。如何控制好贷款买房的融资成本问题呢?

首次置业者

结束租房生活的首次置业者,应该让融资成本最低化。

郑先生,28岁,单身,某金融公司职员,税后月收入7000元。毕业后留京已五年有余,一直租房居住。现在,手中积蓄18万元打算贷款买房。

贷款指导:

目前像郑先生这样的“北漂一族”在京打拼多年之后大都想定居下来,因为多年的租房经验已经使他们疲惫不堪,与其租房还不如贷款买房还月供来的划算。郑先生作为首次置业者不受第二套贷款的限制,如果单位为其缴纳公积金贷款的话,使用公积金贷款买房会更省钱一些;如果没有缴纳住房公积金,使用商业贷款也可以。

作为首次置业者的郑先生,在使用商业贷款时还能享受到基准利率下浮15%的优惠利率即6.6555%,首付三成,银行贷款7成20年。

根据借款人每月还贷数额不应超过月收入的50%的基本贷款规律,郑先生的还贷月供不超过3500元最为适宜,这样的话,总价64万以下,银行贷款45万以下的房屋较为适合郑先生购买。根据这个价位,郑先生可以购买一居室45平方米左右;二居室55平方米左右的小户型房屋,总价约在1.1万-1.4万之间。这个价位的房屋与现在房地产市场价格较为吻合,根据郑先生的月收入与存款积蓄来判断,还是在其承受范围之内的并不会影响日后的生活质量。

二次购房者

需要二次购房的置业升级者,应该首选公积金以降低二套房融资成本。

高老师,30岁,已婚,妻子刚刚生了小宝宝,与其爱人的家庭月收入在1.1万元左右,单位有缴纳住房公积金。未结婚之前自己贷款买了一处60平方米的小二居与父母住在一起,目前还有十年贷款尚未还清。高老师的父母在南城还有一套30平方米的平房等待拆迁。现在,他有了小孩之后,房子明显拥挤迫切需要更换大房子。

贷款指导:

根据去年宏观调控下发的“第二套房贷”政策,只要借款人的第一套住房贷款尚未还清,再贷款时都要被视为第二套住房。只有在人均住房面积低于当地平均水平时,借款人再次向银行申请贷款可比照首套自住房贷款政策执行。很明显,根据高老师的现有条件并不符合这一优惠政策,而他又有着必须要再次购房的“置业升级”理由,怎么办才好?

根据商业银行的贷款政策,首套住房不论还清与否,再次贷款都视为二套房,按照二套房贷的相关政策执行。显然,如果高老师的第二套住房还使用商业贷款的话,那么只能按照国家政策来对待,执行首付四成,基本利率上浮10%即8.61%的利率。如此一来,无形中会增加高老师的许多购房成本与还贷月供。

为了节省开支,既然高老师单位有为其缴纳住房公积金,他可以申请公积金贷款来购买第二套房产。因为,根据现在北京市住房公积金的相关政策规定,借款人首套住房是商业贷款无论是否还清,使用公积金贷款都不受影响,仍按首套住房政策执行。只有在借款人第一套也使用公积金贷款且未还清前,夫妻双方是不能够再使用公积金贷款购买第二套房的。

目前公积金贷款的利率是五年以上5.22%,五年以内4.77%,根据借款人的资质不同贷款年限也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都可以贷到8成30年的住房公积金贷款,资质信誉好的可能会有所上浮会更高一些。这样的话,高老师也能够节省出不小的贷款购房成本。

资金暂时周转不灵者

首付出现“缺口”急需周转的人群,可以选择房产抵押贷款以低成本解“困”。

钱老板是个生意人,三年前贷款买了一套120平方米的三居室,目前正处于按揭中。现在,随着生意的不断壮大,钱老板想要在繁华地段购买一套200平方米的高档公寓。他看好了房子之后也交了订钱,就在办理贷款支付首付款期间,钱老板的生意突然出了些状况,将家中全部积蓄和原本打算买房的钱全部急转到生意中。虽然生意的问题很快解决了,可是这边贷款买房却被“搁浅”了,既然已经交了不少的定金又不能打退堂鼓,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贷款指导:

根据钱老板的经济状况判断,其现在支付不了购房首付款属于暂时性的经济“缺口”,不能因为这样就终止掉本来就打算好的买房计划。

从目前金融市场融资渠道来看,在宏观调控“银根”紧缩的情况下“搞活”了一批典当生意。典当看似简单只要借款人向典当行能够提供足够的资产抵押,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融资到位。但是其月利息却也高的“吓人”。根据相关规定,目前典当公司融资利率上限为月息4.5%,在这一上限的范围内不同的典当公司利率制定的水平有所不一,这样的高利率对于房贷借款人来说,无疑将会是一笔沉重的债务负担。

除了典当之外,还有一种方式既能解决钱老板首付款的“燃眉之急”又能达到低成本融资的目地,就是“抵押消费贷款”。根据抵押消费贷款的政策规定,钱老板可以将亲戚或者朋友市值较高的房产“借来”做抵押,然后向银行申请贷款。将现在还处于按揭中的这套120平方米的三居室卖掉,根据目前房地产市场价格走势应该能够卖到一个不错的价位,通过这一“抵”一“卖”将融到的钱用于支付钱老板想要购买那套200平方米公寓楼的首付款,剩余钱款还可以提前还贷将这套新买的房屋“解套”。最后,钱老板只需“专心致志”还亲朋好友借给他的那套抵押房产的月供,即可在新买的200平方米房屋内享受幸福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