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的核心技术范文

时间:2023-12-25 17:43: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通信技术的核心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通信技术的核心技术

篇1

【关键词】4G移动通信 MIMO OFDM 特点

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通信市场的增长,为更好适应市场需求,同时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而提供多媒体服务,第四代移动通信(4G)技术应运而生。

一、4G通信技术的特点

4G系统的最高能够达到100M/s,同时可以做到全球无缝的漫游。随着移动通信业务逐渐从语音通话转向数据、图像以及视频等多媒体业务,对传输速率要求日益提高,从而对移动通信系统性能也提出更高要求。带宽是移动通信的稀缺资源,所以要使用先进技术有效利用频率资源,从而满足大容量高速率业务的需要。4G移动通信系统能够保证用户在任何地点以及任何时间通过任何方式接入网络当中,能够自由选择应用、业务以及网络,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高数据传输速率。对大范围出于高速移动中的用户(250km/h)来说,4G通信技术的数据传输速率为2Mbi/s;对于中速移动的用户(60km/h)来说,数据传输速率能够达到20Mbi/s;低速移动中的用户在数据速率方面能够达到100Mbi/s。第二,真正实现无缝漫游。4G通信技术全球统一标准,确保各类媒体以及通信主机在网络间能够实现无缝连接,一部手机可以在全球任何地点通信。第三,高度智能化。4G通信使用智能技术,是高度自治以及自适应网,通过智能信号处理对信道条件各不相同的复杂环境相结合实现正常发送接收,有适应性、智能性以及灵活性特点。第四,覆盖性良好能。4G通信技术有着优异的覆盖性能同时可以实现高速可变速率的传输。第五,基于lP网络。4G通信技术采用IPv6,可以在IP网络上进行性话音以及多媒体业务。同时能够实现动态带宽分配并且调节发射功率进而提供不同业务。

二、4G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

4G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MIMO技术、OFDM技术、SDR技术以及切换技术等,在此进行简要介绍。

第一,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MIMO技术利用多天线抑制信道的衰落,通过在发送端以及接收端利用多个天线来同时发送并接收信号,如果发送以及接收天线间信道冲激响应各自独立,就会构成并行空间信道。MIMO技术可以在不增加带宽的前提下成倍提高通信系统容量,因而是无线通信技术的突破。

传输信息流S(k)经过编码形成N个子流Ci(k),i=1,2,…,N,子流经过N个天线发射,经由空间信道之后由M个天线接收。多天线接收机通过空时解码处理分开解码数据子流。不过需要指出的是,N个子流发送到信道时信号占用同个频带,所以并没有增加带宽。如果发射以及接收天线通道独立响应,那么多入多出系统就能够提供多个并行信道,通过信道独立传输信息,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率。系统容量通信系统的标志,表示通信系统提供的最大传输率,如果信道独立利用衰落信道,那么发送天线以及接收天线分别为是N和M时,信道容量C=min(N,M)Blog2(ρ/2)。B是带宽,ρ是接收端平均信噪比[14。在功率以及带宽一定的时候,MIMO最大容量是随着天线数增加而增加的,在提高通信系统容量领域有着极大潜力,频谱利用率也可以成倍提高。

第二,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该技术最初用于军事通信,结构复杂而限制推广应用。OFDM的原理是将高速率数据流分成若干子载波上上的低速率数据流,在并行子载波当中使用低数据率来提高信号持续的时间,同时频率选择多径衰落信道而降低了多径衰落影响。因为相继OFDM信号之间能耐插入足够长的间距,所以能够避免信号间的干扰。OFDM 技术优点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频谱的利用率高,因为OFDM技术的频谱效率要高出串行系统一倍,这对频谱资源非常有限的移动通信环境非常重要。OFDM信号相邻子载波理论上来说频谱利用率能够接近Nyquist的极限[5],过去使用频分多路技术将频带分为不相交子频导致传输并行数据在接收端使用滤波器分离子信道,所以子信道要预留保护频带,导致频谱的利用率比较低,OFDM系统子载波存在正交性所以允许子信道频谱重叠,能够提高频谱资源的利用率其次是OFDM的抗多径干扰以及选择性衰落性能突出。因为OFDM技术将数据分散到子载波上面,从而降低子载波符号速率,也就减弱了多径传播带来的影响。如果家用循环前缀来保护间隔,能够彻底消除符号之间的干扰。再次是OFDM使用动态子载波的分配技术,可以保证通信系统实现最大比特率。选取各子信道符号比特数并分配子信道功率,使得总比特率最大,并且各子载波联合编码有着优异的抗衰落能力。

第三,软件无线电(SDR)技术。在4G通信系统中要想达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以任何形式接入的通信方式,需要保证终端可以适合各种类型接口,可以在各类网络间实现无缝漫游,从而在不同业务间实现转换。SDR技术是随着微电子技术发展而兴起的新技术,是通信理论作基础以及数字信号的处理为中心。SDR技术强调使用开放性硬件作为通用平台,同时使用可升级以及可重配置的应用软件实现无线电功能。核心思想是构造有着标准化、开放性以及模块化硬件平台,将调制解调类型、加密模式、工作频段以及通信协议等功能利用软件完成,同时昂宽带A/D以及D/A转换器靠近天线,从而研制出有着灵活性以及开放性的无线通信系统。

第四,切换技术。切换术是终端从某个通信覆盖区切换到另一个覆盖区,为了保证通信业务的持续性而改变信道所需要的链路侦测、仲裁以及断开等操作的技术。切换是移动通信保持用户移动的技术,是实现无缝以及漫游的基础。切换实现可以分为硬切换、软切换、接力切换以及更软切换等方式。切换发生的时机一方面包括终端在各个网络间的接入以及不同基站间移动,另一方面也包括同一基站不同扇区以及不同频率间迁移,同时随着信道情况而更新链路。目前切换控制的机制有两种,一是使用智能化终端检测端口信号质量以及强度,由终端软件判决,发起并完成切换,二是由移动临近的基站监测链路信号状态,由交换网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切换。

本文对4G移动通信进行简要介绍,重点阐述MIMO技术以及OFDM技术,两种技术是代4G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能够增加系统容量并改进系统性能,在提高频谱利用率的过程中有效处理抗频率选择性衰落,从而避免不必要干扰因素而提高4G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永贤,郭俊哲.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有关的问题探讨[J].电子与通信工程,2012,10(32):115-118.

[2]郭燕飞,李志敏.简析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不足与第四移动通信系统核心技术[J].科学与财富,2012,10(12):256-259.

[3]吴丽丽,刘永强.4G移动通信系统的信道编译码方案的研究[J].通信与信息系统,2012,9(18):153-156.

篇2

【关键词】IMS交换;现代通信;融合技术;发展

自进入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可谓是独领,其中涉及到的通信技术更是呈现出高效便捷的作用效果。所谓通信技术,顾名思义就是立足于信息交流和沟通的技术方式,相较于以往传统的通信方式,技术的引入和模式的改进使得如今的通信运行极为高效迅捷。尽管我国的通信方式在信息时代的风潮之下获得了显著的提升,但是碍于以往传统技术方式的限制,进而使得这样的一种通信运行常常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技术因素的松散。因而要想达到通信技术的高效顺畅,就应切实地做好各类高新技术的有机融合和科学协调,进而催生出适应时展的新型的通信技术,与此同时还要促进新型通信理念与通信设备更为高效地应用到相应的新型通信技术当中。本文要论述的IMS是一种相对超前的网络系统的核心技术,而将其与现代通信技术充分融合是否会达到一种更为高效的作用效果?相应的通信网络的现代化执行标准以及智能化推进的效果或许会是未来该行业获得突破的重点。鉴于此,本文将基于IMS交换技术进而探究此类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融合发展的前景,以期能对相关领域的长效发展提供借鉴[1]。

1IMS交换的先进功能

1.1HSS数据库。①涉及到用户和业务相关的管理功能。②关于用户和业务的数据存储功能;未来此类技术在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值得深入分析和探究。③对各类设备及服务的支持功能。④签约定位方面的服务效果。⑤业务开通所达到的高效状态。⑥对于业务位置的实时查询功能的设定。⑦对注册和注销等服务的支持效果。⑧通过数据对照而实现的文件生成的功能。1.2呼叫会话控制功能。此类功能在技术层面以(CSCF)具体表示,需要注意的是,其在IMS交换技术中极为重要,并且其在相关的服务管理方面施展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具体的技术操作中,其主要承担的是服务管理系统发出的指令,另外在这样的交换技术中对其的分类涉及到和问询以及服务等相关类别,以下是对其各项的具体分析[2]:(1)功能,也就是“P-CSCF”。由于负责服务功能的呼叫会话控制通常处于IMS交换终端,而就理论层面来看,这样的交换是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处于IMS终端的P-CSCF要想达到既定的执行效果,务必要与UE之间达到一种安全稳定的状态,以确保对后者的维护和保障;与此同时还涉及到服务信息的及时传输和达到精准便捷的通讯效果;另外还涉及到将系统所需的信号或需求传递给UE以及相关信息的压缩和解压等操作,当然借助于多媒体资源实施管理质量的分析和评判也是此类技术具备的功能效果。(2)问询功能,也就是“I-CSCF”。其在相关技术操作中处于边界点,由于其在查询方面具备较为精准便捷的效果,因而在相应的技术功能展示中备受关注。具体来说,此类技术操作在交换技术系统中主要涵盖注册和会话流程等两部分,在具体问询的需求的及时获取条件下,进而对相应的需求实施系统的分析和处理,因而相应的服务体系含有特殊用户的相关服务,当然涉及到的隐蔽服务项目也属于该项技术功能的统摄范围。

2IMS交换与现代通信技术的融合

2.1基于IMS的FMC。对于IMS交换网络来说,只要其核心网络达到IP承载信令与数据的有效融合,那么就能确保在IPv4协议和IPv6协议的条件下进行各类操作。相对来说IMS交换网络的执行方式比较开放,各种类型的移动接入方式或是固定接入方式都能在其中灵活使用。通常情况下,用户在GGSN和SGSN等网络的环境下,能够基于IMS网络完成UMTS的有效接入。而其他相关的连接服务相对来说也比较便捷,也就是说只要核心网络达到既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相应的应用效果就能极为顺畅和便捷。由以上具体的分析可以看出,IMS交换网络所提供的连接方式基于固定或是移动类型的网络所达到的融合效果都是极为显著的[3]。“执行呼叫会话控制”也就是CSCF,其在会话控制和具体的业务触发控制中有着极为显著的功效,同时也是达到会话控制必不可少的功能部件。通过上文对此类技术方式的分析,和问询以及服务等功能使得此类技术的执行变得极为高效,具体来看,承担功能的部件是以双模终端接入的方式进行,相应的终端部位的则应第一个接入到IMS网络系统中,并使其达到在检测和消息处理等方面的功能效果。相对来说,服务功能在这样的技术系统中是以执行和操作的角色出现的,而问询功能则起到各类信息的交流和沟通。需要明确的是,IMS核心会话控制所呈现出的牵引前后的作用应切实注意,以确保其在衔接前后方面效果的最优标准。通过IMS与FMC之间的相互融合,能够实现网络用户各类增值服务的有效统揽,而这也是相关项目应用所着力推进的一个方面。对于业务应用领域来说,其主要涵盖内部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相应的业务供应的形式主要包括以S-CSCF为基础以及传统智能网与IM-SSF的互通和借助于OSA和SCS等,从而实现IMS交换技术应用的开放便捷。2.2CM-IMS提供的业务。对于多媒体桌面电话业务来说,其主要是借助于IMS技术系统和多媒体桌面电话等设备,以实现对相关用户高效服务的执行效果。由于此类服务涉及到的多媒体和电话等内容,因而接受功能以及视频通话功能应确保处于完备的状态,同时多媒体终端的呼应和衔接也应具体落实到位。IMS融合通业务。要想实现此类业务,就技术层面来看,通话用户应是一种一对多的模式,这样就能实现单个与多个信息的交流和互动,而固定电话或移动电话等也就实现了融合和兼顾,相对来说这样的业务是比较适宜且符合时展,试想一下不同规格的会话如果只能在规定标准之下才能交流,那么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冗杂的程序未免使得效率大大下降。鉴于此,这样融合的业务类型值得推广和深化。多媒体会议业务。需要指出的是,此类业务的出现和发展,应是以集团类用户为主导的,在信息的交互方面以数据和音频以及视频等为载体,并着力于多个方面的系统控制和协调,从而实现了资源充分共享和有序流通的执行效果。即时消息业务。基于CM-IMS的即时信息业务主要涵盖通信和传真等相关具体内容,具体来看,有关用户能够在相关技术支撑的基础上实现相应的消息接受和传递的效果。紧急呼叫。此类服务主要是在诸如火灾和交通施工等相对紧急的状态下实施,其中紧急呼叫信息主要是由系统中的POTS话机、SIP硬终端和IMSPC客户端同时发出的,并在相应的信息判断的机制之下,最终达到预期所设定的执行效果[4-5]。

篇3

关键词 光纤通信技术;发展;应用

中图分类号TN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1-0232-02

0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进入信息时代。出于沟通及社会发展的需求,人们对于信息传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人们不但要求有更大的传输容量,而且还要求有更快的传输速度,传统的通信方式已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通信需求,为此人们不断研究,从而提出了光纤通信技术。

1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

光纤通信是指将光波作为载体,利用光纤实现信息传输的一种新型通信方式[1]。我国对于光通信的研究比较早,70年代初,我国就已开始研究利用大气传输实现光通信,之后又研究了光纤及光电器件。1977年,我国研制出第一根石英光纤,其是一种短波长阶跃型的石英光纤,其长度为17m,衰减系数为300dB/km。1978年,我国将阶跃型石英光纤的衰减系数降到了5dB/km,而且还研制出了G.651光纤,这是一种短波长多模的梯度光纤。1979年,我国研制出第一根长波长多模光纤,其衰减系数为1dB/km。1980年,我国将1300nm的窗口衰减系数降为0.48dB/km,将1550nm窗口的衰减系数降为0.29dB/km,并研制出应用于短波长的GaAlAs-LD。1981年,我国研制出应用于长波长的InGaAsP-LD及PIN探测器,并将多模光纤应用于实际,同时还研发了用于光传输的34Mbit/s设备。1982年,研制出了用于长波长的激光器组件及探测器组件。1984年,在武汉、天津建设市话中继光传输系统。1985年,研制1300nm的单模光纤,并将衰减系数降到0.40dB/km。1986年,研发了动态单纵模激光器。1988年,建设鑫模光缆通信系统并通过验收。1990年,研制了G.652标准单模光纤,其衰减系数为0.35dB/km,并在1992将其衰减系数降到0.26dB/km。1991年,研制了G.653色散位移光纤,其衰减系数为0.22dB/km。1992年,研制了掺铒光纤EDF,之后又对其作了改进和进一步的研发。直至今日,我国光纤通信技术已取得了一定成就,尤其是在关键技术及网络管理系统等方面都有自身的特色,而且也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产权。

2光纤通信技术在我国的应用

光纤不但有超高的容量,而且其在进行信息传输时信号衰减也非常小,再加上其成本低、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现光纤已广泛运用于各领域,同时也成为了通信领域信息传输的主要方式。现光纤通信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应用于电力系统。现代化社会主要实施电气化,据分析,在人们各种生活能源当中,电力所占的比例已高于70%[2]。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现我国国家电网的负荷也不断增加。传统的远程通信结合人工调节的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必须将电力系统的通信网络进行完善,引入电气自动化技术,从而实现高效、稳定的通信网络以保证电气化设备的正常运行,而光纤通信技术则成为了其最好的选择。现我国大部分电力系统的主干线及接入网络已使用光纤通信技术,其不但可使电网更加稳定、可靠,而且还可有效减少资金投入,降低电网运营成本。

第二,应用于传媒行业。传媒行业不但包括广播、电视,而且也包括无线信号的接受端等。传媒行业多输出音频及视频,因此其对于信号的要求比较严格,其要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及较快的传播速度。光纤通信技术则正好符合这一需求,再加上光纤通信技术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可有效减少电视信号及电波信号因距离远而产生的损耗,提高了画面及声音的质量,因此光纤通信技术在传媒行业的应用也比较广泛。据调查,现大多数大型媒体单位都已投资建设基于光纤通信技术的信号设备,以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音频及视频产品。

第三,应用于互联网。光纤通信技术最有代表性的应用便是与互联网相结合。光纤通信的特性可将上网速度进行有效提升,同时因其信息的传播主要是依靠光信号,其进行信息传输时损耗较少,因此利用光纤通信技术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时会更清晰,这是传统通信方式难以实现的。此外,应用于居民中的光纤通信技术在将用户网速提高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如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物流等。借助光纤通信技术,用户只需在电脑前进行操作便可实现快捷下单和支付,同时还可随时查看物流信息。

第四,应用于军事方面。对于现代化社会来说,其不但要发展经济,而且学要兼顾军事,尤其是国防事业。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现各国的军事装备也不断实现信息化,且信息化水平正不断提高,各国在信息战争方面也正暗暗较劲,尤其是在信息保密方面。光纤通信技术可有效减少信号泄漏,使信息不易流出或被窃听,从而提高了信息的可靠性及稳定性,因此现很多国家,包括我国在军事方面对于光纤通信技术的使用非常普遍。此外,因光纤具有超高的传输容量,可满足各种需求而被世界范围内的军事领域所使用。

3结论

随着经济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我国电力系统也正逐步完善,电力系统的发展又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及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光纤材料及光纤通信技术的使用范围也正不断拓宽,而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光纤通信技术水平将会更高,光纤产品也会多元化,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光纤通信技术及设备必然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相比于其他国家,我国对于光纤通信技术的研究还进一步加深,特别是在核心技术、网络铺设以及运行维护等方面。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移动通信技术 节能减排 网络设计规划

前言:本文此次针对该命题的研究将着重从当前绿色绿色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着手,探寻提高移动通信设备使用寿命及降低各种污染所带来不良影响的手段与方式,继而对其作出总结与思考,以为通信行业步入绿色化发展轨道提供帮助。

一、绿色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

1.1优化移动通讯的网络结构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进入到新常态经济发展阶段,节能减排成为了当前各行各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对于移动通信行业来讲,推动其绿色通信步伐的关键之一在于构建出更加合理的、高效的网络结构,网络拓扑结构反映出了在移动通信网络之中各个用户的结构关系,是构建更加通畅的通信网络的第一步。

同时该结构也是当前各种网络协议实现的基础条件,对于移动通信网络的整体性能、移动通信系统的可靠性与费用均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联性。当前移动通信业所广泛使用的总线结构尽管能够实现网络的有效沟通,但是不可避免的增加单位容量耗能,使得能源利用率相对较低。

而简化现有的网络拓扑结构,在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射端以及用户接收端之间分别使用众多的发射与接收天线,促使移动通信信号的能够通过众多发射端与接收端有效传输,在改善通信质量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充分利用了移动通信行业手中的空间资源,因而使得在不增加频谱以及移动通信跳线发射功率的情况下,成倍的提高了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信道容量。

此外,现代化的多入多出技术(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还能够将移动通信网络之中广泛分布的处理器核心、储存以及网络宽带资源予以有效整合,降低了整个系统对于电力能源的消耗,为移动通信企业节约了大量的建设及运维成本,因而该技术已经被社会各界所广泛关注并被认为是下一代绿色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1]。

1.2强化对光子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绿色无线移动通信的实施除了依赖于移动通信系统自身外,对于移动终端同样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当前无线网络技术的广泛推广使用,更是凸显出了移动通信终端绿色化发展的急迫性。

因而,本文认为,针对绿色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必须高度关注此方面内容,特别是将光子技术融入到移动通信终端的生产与应用之中,以此来提高通信系统的工作效率,降低移动终端自身能耗,为绿色通信做出帮助。光子CMOS技术主要作用在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的物理层,通过将多种化学或者是电学元器件集成在一个系统上,使得各个元器件之间能够依靠光波导进行相互通信,在移动终端设备应用时,只需要将通信信号转换为光子,传输至另一部终端设备,之后将光子转化为电子,即可以实现二者之间的有效变换与沟通[2]。

此外,将光子CMOS技术应用在当前4GLTE手机上,并且与精简指令集CPU的硬件平台进行融合,从而提高移动终端设备续航能力的同时,为该终端产品价格与能耗的降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二、对绿色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思考

当前绿色无线移动通信技术之所以无法大面积推广使用,本文在做出深刻反思之后得出了困扰该技术的原因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绿色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尚处于研发阶段,并没有形成成熟的产品,因而在其社会价值与使用价值上仍然有待进一步商榷。由于移动通信系统当前已经涵盖到了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在未经过实际检验之下贸然推广绿色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必然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从而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其次,价格并不具有竞争优势。由于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因而其所生产出来的试验品价格相对高昂,并且对于移动终端设备提出的要求随之提升。此种情况下必将导致通信行业客户大幅流失,从而不利于行业发展。所以,当绿色无线移动通信技术成熟之后,如何提高性价比将会成为困扰其推广使用的重要因素。

三、结论

综上所述,绿色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研发是当前乃至今后国民经济发展主流趋势的客观要求,而在此过程中,成熟度以及相应产品性价比将会是困扰其推广使用的重要难题,有待于移动通讯行业进一步加以解决。

参 考 文 献

篇5

关键词: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发展融合

信息技术推动了全球经济文化的一体化发展,同时也使公众的生活生产方式大为改观。无论是通信技术还是计算机技术,都的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两者的融合将形成独特的网络功能构建,使用户获得更便捷的信息处理方式,增加信息传播的安全性和实效性,进而构建起更稳定的信息传播环境。两者融合与发展,将有利于信息技术的持续创新,营造出崭新的通讯服务格局。

1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优势

1.1稳定环境更加稳定,传输效率明显提升

在特定环境下,计算机通信技术能够构建起特殊的信息沟通网络,在这一网络体系内,各个信息终端获得有效连接,从而实现了数据信息的高速传输和交换,减少了外界环境对信息传输造成的干扰。这一信息传播模式改变了以往数据处理中受到时间、地点等因素限制的局限性,从而使信息传输性能更加稳定,从而使信息沟通模式得到了有效优化,数据稳定更加明显。在通信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过程中,有利于进一步优化信息传输服务,从而使不同层面的用户都能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基带、频带、数字传输等技术的应用,能够拓展信息传输带宽,提高信息传播效率。这一特点在光纤技术应用中表现尤为突出,信息传输速率能够达到Mb以上。

1.2多媒体通信与安全通信服务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通信系统构建,通常具备多媒体数据传输与信息存储功能。在信息发送端进行数据转换,接收端则能够在收到数据之后进行还原,进而在多媒体设备上进行展示,这一处理范式有利于提高信息的应用价值,提高信息处理效率。两者融合而构建的信息处理体系,能够对各类数据进行加密,从而保证数据传输免受外部不良因素干扰,增加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进而为使用者提供质量更高的数据信息服务。

2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途径

2.1计算机通信技术

计算机通信技术主要包括两大范畴:计算机信息传输和多媒体数据传输。通过有线或者无限网络载体,能够将计算机终端进行覆盖式连接,进而形成网络式传导结构,促使信息传输范畴不断拓展。多媒体通信依托计算机为控制中心,利用多种信息传输手段,实现信息在多媒体设备中的传输与应用。该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改变原有信息传输中的局限性,有利于通讯数据协调统一,从而为领域技术信息服务奠定了良好基础,如在远程教育以及多媒体教学中,该技术的优越性就得到了充分体现。在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中,用户能够实现高效便捷的信息共享,从而提高了信息应用价值。在这一通信体系内,信息的具有更加灵活的变通性,尤其是在短途信息传输中,通过电缆实现各设备端口的有效连接,从而使信息传输环境更加稳定。如果属于远距离信息传导,则需要在系统内部设置多元传播媒介,从而构建起远距离信息传输网络。

2.2信息技术

在信息社会背景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多元发展的源动力,信息科技已经呈现出强大的推助作用。相关数据显示,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一趋势具有全球化特点,迄今为止,信息经济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模式。当前,信息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应用内容上则表现出复杂性和综合性,以信息为中心形成多元化处理模式,促进了信息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在信息技术领域内,核心要素在于计算机技术,通过信息数据的发掘、收集、整理、存储,实现信息的有效应用,从这一点来看,计算机信息技术起到了良好的信息筛选和加工作用。

2.3宽带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公众对于信息传输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宽带技术应用中,光线技术、以太网以及无线技术的应用,使信息传输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现阶段,宽带技术已经实现了普及化应用,促进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为其服务网络的构建提供了高效载体。宽带具有多种连接模式,进而会有不同的数据传输效果,对数据传输性能、质量等影响较为明显。从当前宽带技术发展趋势来看,光纤技术优势较为明显,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光纤宽带不但能够提高数据传输质量,而且在传输速率方面也有一定优势,不但有利于节约物理资源,而且信息传输更加灵活轻便。

2.4蓝牙技术

蓝牙技术融合了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信息传输特点,利用无线传播实现了近距离数据以及文件的传输,从而使传输成本得到了有效下降。蓝牙功能能够在10m范围内保持正常运行状态,实现对无限数据的传输,如蓝牙与手机连接后,有利于减少通话成本。蓝牙功能的实现主要依靠蓝牙IC和以及特定的无线通信协议。蓝牙IC具有专用性特点,主要有射频模块和信息处理模块组成,通过两个模块的数据处理实现无线传输功能。通讯协议针对设备安全性进行维护和评价,具有协调IC与核心处理器的信息传导作用。蓝牙技术广泛应用与PC机、手机以及平板电脑中,实现了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有效融合。

3结语

在信息技术不断升级发展的今天,计算机通信技术将获得更广阔的应用空间,进而为社会不同领域提供更优秀高效的信息服务,促进信息传输效率和用户工作效率的提高,提高各企业组织的市场竞争力。在信息技术、硬件性能的持续优化作用下,软件开发技术将更加先进,这些新的发展助力会促进三网融合通讯格局的形成,从而推动信息传输速率和传输质量的持续提高。技术的融合与发展必将带动信息资源的跨领域传播,提高信息共享效率,为社会经济建设、文化发展提供更便利的信息应用环境。

参考文献

[1]刘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融合发展探索[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7).

[2]刘洋.计算机技术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迷,2016(04).

篇6

关键词∶LTE;LTE网络结构;LTE核心技术;4G;TD-LTEAbstract: LTE is the popular 3.9G, with 100Mbps data download capability, is regarded as the mainstream technology from 3G to 4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chnical features of LTE, elaborated the LTE network structure and core technology, and with the W I F I (WirelessFidelity) and Wimax (World 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 compared to the performance,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of LTE technology.

Keywords: LTE; LTE network; LTE technology; 4G; TD-LTE

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LTE 技术介绍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项目是3G的演进,始于2004年3GPP

的多伦多会议。LTE并非人们普遍误解的4G技术,而是3G与4G技术之间的一个过渡,是3.9G的全球标准,它改进并增强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采用OFDM和MIMO作为其无线网络演进的唯一标准。在2 0 M H z 频谱带宽下能够提供下行326Mbit/s 与上行86Mbit/s 的峰值速率。改善了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提高小区容量和降低系统延迟。

2.LTE的主要技术特征

3GPP从“系统性能要求”、“网络的部署场景”、“网络架构”、“业务支持能力”等方面对LTE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与3G相比,LTE 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1)通信速率有了提高,下行峰值速率为100Mbps、上行为50Mbps。

(2 )提高了频谱效率,下行链路5(bit/s)/ Hz ,(3~4倍于R 6HSDPA);上行链路2.5(bit/s)/Hz,是R6 HSU-PA2~3倍。

(3)以分组域业务为主要目标,系统在整体架构上将基于分组交换。

(4)QoS保证,通过系统设计和严格的QoS机制,保证实时业务(如VoIP)的服务质量。

(5)系统部署灵活,能够支持1 .25MHz~20MHz 间的多种系统带宽,并

支持“paired”和“unpaired”的频谱分配,保证了将来在系统部署上的灵活性。

(6)降低无线网络时延:子帧长度0.5ms和0.675ms,解决了向下兼容的问题并降低了网络时延,时延可达U-plan <5ms,C-plan < 100ms。

(7)增加了小区边界比特速率,在保持目前基站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小区边界比特速率。如MBMS(多媒体广播和组播业务)在小区边界可提供1bit/s/Hz 的数据速率。

(8)强调向下兼容,支持已有的3G系统和非3GPP规范系统的协同运作。

与3G相比,LTE更具技术优势,具体体现在:高数据速率、分组传送、延迟降低、广域覆盖和向下兼容。

3. LTE 的网络结构和核心技术

3GPP对LTE项目的工作大体分为两个时间段:2005年3月到2006年6月为SI(Study Item)阶段,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2006年6月到2007年6月为WI(WorkItem)阶段,完成核心技术的规范工作。在2007年中期完成LTE 相关标准制定(3GPP R7),在2008年或2009年推出商用产品。就目前的进展来看,发展比计划滞后了大概3个月,但经过3GPP组织的努力,LTE的系统框架大部分已经完成。

4. LTE 网络结构和空中接口协议

LTE采用由Node B构成的单层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简化网络和减小延迟,实现了低时延,低复杂度和低成本的要求。与传统的3GPP接入网相比,LTE减少了RNC 节点。名义上LTE 是对3G的演进,但事实上它对3GPP的整个体系架构作了革命性的变革,逐步趋近于典型的IP宽带网结构。

3GPP初步确定LTE的架构如图1所示,也叫演进型UTRA N 结构(E -UTRAN)[3]。接入网主要由演进型Node B(eNB)和接入网关(aGW)两部分构成。aGW是一个边界节点,若将其视为核心网的一部分,则接入网主要由eNB一层构成。eNB不仅具有原来Node B的功能,还能完成原来RNC的大部分功能,包括物理层、MAC 层、RRC、调度、接入控制、承载控制、接入移动性管理和IntercellRRM等。Node B 和Node B 之间将采用网格(Mesh)方式直接互联,这也是对原有UTRAN 结构的重大修改。

图1LTE网络结构与协议结构

引入一个RRM Server进行集中式管理(图中结构1),还是采用完全分散的管理结构(图中结构2)来解决小区间干扰协调、负载控制等功能,目前还未确定[3]。另外,在空中接入技术方面,LTE的信道数量将比WCDMA系统有所减少,并取消了专用信道,不再保留广播媒体控制层和UTRAN的公共业务信道,减少了MAC层的实体类型。

5.LTE 核心技术

LTE不仅通过简化结构,还采用以下几个关键技术来实现其优异性能。

(1)传输技术与多址技术:3GPP选择了大多数公司支持的方案, 即下行OFDM,上行SC-FDMA。大多数公司支持采用“频域”方法来生成上行SC -FD-MA 信号。这种技术是在OFDM 的IFFT 调制之前对信号进行DFT 扩展,这样系统发射的是时域信号,从而可以避免OFDM系统发送频域信号带来的PAPR问题[ 4 ] 。

(2)宏分集:由于存在难以解决的“同步问题”,LTE 对单播(uni - CAst )业务不采用下行宏分集。至于对频率要求稍低的多小区广播业务,可采用较大的循环前缀(CP)来解决小区之间的同步问题。考虑到实现网络结构“扁平化”、“分散化”,LTE 不采用上行宏分集技术[4]。

(3)调制与编码:LTE下行主要采用OPSK、16QAM、64QAM三种调制方式。上行主要采用位移BPSK、OPSK、8PSK和16QAM。信道编码LTE主要考虑Turbo码,但若能获得明显的增益,也将考虑其他编码方式,如LDPC码。

(4)多天线技术:MIMO技术是LTE最核心的技术,它是提高传输率的主要手段,LTE系统将设计可以适应宏小区、微小区、热点等各种环境的MIMO 技术。LTE已确定MIMO天线个数的基本配置是下行2.

3GPP 长期演进(LTE: Long TermEvolution)项目是近两年来3GPP 启动的最大的新技术研发项目,这种以OFDM/FDMA为核心的技术可以被看作“准4G”技术。3GPP LTE项目的主要性能目标包括:在20MHz 频谱带宽能够提供下行100Mbps、上行50Mbps 的峰值速率;改善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提高小区容量;降低系统延迟,用户平面内部单向传输时延低于5ms,控制平面从睡眠状态到激活状态迁移时间低于50ms,从驻留状态到激活状态的迁移时间小于100ms;支持10 0Km 半径的小区覆盖;能够为350Km/h 高速移动用户提供>100kbps 的接入服务;支持成对或非成对频谱,并可灵活配置1.25 MHz 到20MHz 多种带宽。

6 结束语

通过论述可以看到,3GPP使得其技术标准在逐渐的完善,并形成无线通信的发展趋势。目前很多国际知名设备制造商、芯片提供商、网络运营商等都在研究LTE技术。随着LTE设备的成本逐渐降低,网络逐渐完善,它的出现使得无线通信网络又上至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意大利)马修·贝科. LTE.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年.

篇7

 

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空前地提高了人们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先进的信息技术使教育资源的共享得以实现,学习选择的自由度大大提高,因需学习、因材施教真正成为可能。当然应该加快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课程整合主要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科融入到课程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创立综合性课程文化。课程整合涉及到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各个方面,从而促进课程整体的变革,现阶段的中国教育体系中想要实现并非易事。信息技术推广与应用,带动了教育教学模式极大的改革,促进了教育模式的转化。目前我们学校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教育教学模式有了极大的改革,把传统的通用技术教育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是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途径。

1 在通用技术教学中,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将如何有机整合呢?

1.1 教学内容的整合

把信息技术作为通用技术教学的认知工具和知识载体,采用任务驱动学习、研究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协作交流学习等策略,围绕通用技术学科知识的学习进行整合实验。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通用技术学科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与通用技术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

1.2 教学方法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教学整合之后,在教学方法上具有极大的改善。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多媒体图形图像和视频的应用可以更加完美的表现出课本中包含的语义,使得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突破,讲课方法声情并茂,吸引学生学习,与此同时,学生也在学习时提高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样的教学方法更加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创新。

1.3 教学实践的整合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从理论方面进行,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整合之后,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中的模拟技术,培养学生通用技术课程的实践能力。随着计算机大规模迅速的发展,各种信息应用系统软件都已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学生在通用技术课堂上可以利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在计算机中的应用软件上亲自动手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通用技术课程中学到的原理和特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4 教学资源的整合

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的丰富了教学资源,更加具有开放性和前沿性、多元化和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进行教学整合之后,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需求,在网上搜索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资源,不仅可以使教师掌握的相关知识得到充实,使用多媒体信息充实教学内容还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和贴近现实。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根据需要去查找学习内容和辅导资料,对这些内容资料加以分析和整合实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的整合,不仅仅把知识的获取仅仅限制于书本,而是规模空前的网络海洋,使得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多彩。

2 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课程整合的作用

对于我们农村学校来说,通用技术是近两年才开设的,很不成熟,第一堂课就有同学提出疑问,“加上通用技术就10门课程了,我们任务好繁重啊!不重要的课程就不用开设了,学这门课有什么用啊?”我放了一段视频,内容是:“一个高材生早上起床用微波炉煮鸡蛋,结果鸡蛋爆炸,脸部严重损伤。”同学们看后很吃惊,虽然学历很高,但是由于没有正确、高效地使用技术,才造成了这么严重的后果。不用我过多的解释,不到两分钟的视频就让同学们明白提高自身技术素养的必要和紧迫,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实验表明,课程整合后,学生在通用技术的学科知识、主体意识、实践动手及信息技术素养等方面均得到显著提高。然而,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整合的作用有哪些呢?

2.1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教学整合,使得在通用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进行多媒体视频教学,生动不乏味,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2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教学整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查阅学科前沿知识,补充自己的知识同时又能够使课堂的讲解更加具体,充实了课堂内容。

2.3 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教学整合,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掌握自己学习的进度,发挥自己的优势。

2.4 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教学整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创造精神、创新意识的培养。

3 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教学整合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基于信息技术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的弊端。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地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与实践、探索和研究。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是现代教育工作者的必须具备的技能。

把信息技术引人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之中,这既是教师教学的一种先进的思想和方法,也是学生要学习到的先进的思想和方法。采用这一学习方法,马上就可以降低技能学习的难度,提高了技术学习的效率。从根本上改变了通用技术教学的呈现方式、教学方法和师生互动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从计算机网络的优势来看,计算机网络集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于一体,组成一个交互系统。在两者的整合教学过程中,它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把通用技术较抽象的概念和内容具体形象化,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总之,通过教学整合我们发现,教学模式发生改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教师授课的水平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也得到了培养,从而实现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为我国的人才建设和现代化建设培养出了更多的人才。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课程整合无疑将成为新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教育的过程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通用技术的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培养其求异创造能力。所以,我将会继续探索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课程整合的教学方法,将正确的整合方法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深化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

[2]王伟胜.浅议通用技术的课堂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08

篇8

关键词:移动通信 软交换技术 信令网

中图分类号:TN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9-040-02

1、引言

随着信息网络不断快速发展的今天,通信行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于通信的网络已经演变成为一个具有固定电话、移动通信网络、有限电视网Internet网等多个独立网络的局面。这些网络的各自目前拥有着自己的网络资源和技术,承载着自己特定的业务,这种独立的格局使得资源和技术的共享性能降低,并且由于多种协议的网络共存,增大了网络的管理和维护成本。因此,在现有的网络体系中开发新型的分层等技术,使网络朝着技术融合、业务融合、网络融合的方向发展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2、移动通信核心网络概述

基于目前电信网络的现状和特点,移动通信核心网络要克服现有的缺点,提高网络自身的运行效率,采用分层技术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分层技术进行移动通信核心网络的组建,使得移动通信的多项业务能够通过多种带宽和具有Qos的传送技术,达到业务功能和底层传送技术分离的效果。该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可以满足不同的用户自由的接入移动通信的各种业务,并且保证网络的一致性和统一性。基于分层技术的移动通信核心网络的具体结构图如下图1所示。

从图l中可以看出,该网络大体上分为四层:(1)接入层:该层拥有客户各种接入移动通信网的方式和手段,并且负责保证传输经过转换的用户消息。(2)传输层:传输层是网络信令和媒体流的一个承载通道,其承载的具体方式通常有基于IP承载方式和基于ATM方式两种。(3)控制层:控制层的主要功能有呼叫控制、连接管理功能和开放的业务接口等功能,该层负责了核心网的主要功能。(4)应用层:该层负责和用户操作的具体衔接,在呼叫建立基础上为用户提供服务。这些层次之间彼此都独立存在,负责各自的功能,他们间的通信都是经过标准的接口进行,从而实现网络多业务的高效融合。

3、移动通信核心网分层技术原理

移动通信核心网络实现分层技术的关键点是软交换技术,软交换技术的实质就是一个通过分布式软件达到数据传输和控制的平台。由于具有统一的标准化协议和编程接口技术,软交换使得网络的呼叫控制、媒体传输和业务逻辑等功能在功能的具体实现上完全的分离开来的同时,也保持着互相良好统一的连接和通信。

3.1 移动软交换技术原理及功能

移动软交换系统的体系结构一般分为四个功能平面:业务平面、控制平面、交换平面和接入平面,其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系统经过分层技术后将移动通信的业务控制与呼叫控制功能分离,并且系统的媒体传送和接入功能也进行分离。

在系统的机构中,各个平面都对应有相应的功能,并且平面对应功能都是由相应的部件设备来完成。业务平面负责将系统底层的资源提供给用户以满足用户的各种业务要求和系统操作需要,该层功能实现的部件是应用服务器、业务控制点、网管服务器等等:控制平面是移动通信软交换系统的关键层,它将控制整个网络的呼叫连接建立和释放,并且负责媒体网关的接入,该层的功能实现部件为软交换设备:交换平面实际上就是负责将各种数据信号通过正确合适的通道传送到其目的地址去,实现该层的设备是标准IP路由器:接入平面是最外层,它负责将用户的各种终端软件等与核心网络相连,用户的数据信息经接入平面传入到核心网,最后到达目的地。

从移动软交换系统的整体结构可以看出,在系统中的分层技术关键点在控制平面,因此,本文重点探讨负责实现该层设各(移动交换服务器)的原理和功能。移动交换服务器是实现控制平面具体功能的设备,它在提供系统综合业务的呼叫及连接控制的同时也负责部分业务功能实现。移动交换服务器的主要设计思想是将业务,控制与传送/接入分离,与移动软交换系统中的其它实体之间通过标准的协议进行连接和通信,常用的移动交换服务器为MSC-SERVER,其主要功能包括:(1)号码分析/地址解析功能。可以完成E,164号码至移动交换服务器DPC或ATM/IP地址的转换功能。(2)移动性管理功能。该功能实现了系统的自动化管理,负责系统自动开关机、呼叫转移和定位等管理功能。(3)安全保密功能。MSC-SERVER服务器实行用户认证算法,对用户身份和信息进行密码认证。(4)呼叫控制和处理功能。该功能自动的控制着建立网络呼叫、维持和释放一系列的(5)协议处理功能。移动交换服务器处理的软交换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多协议的系统,多协议之间的通信标准由移动交换服务器统一控制。移动交换服务器的具体功能如图3所示。

3.2 信令网的组网技术分析

随着移动通信的信息客户规模和业务种类的不断扩大,用户和移动通信网络的数据交互的力度也随之加大,系统的接入平面的负荷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网络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提高接入平面技术及相应设备迫在眉睫。其中,在接入平面中,用户使用率最高的是信令网。传统的信令网采用TDM链路,当移动通信的业务量过大时,传送的信令消息便会出现瓶颈现象,加上该链路升级带宽面临巨大压力,因此,信令网的改进采用IP信令网技术。IP信令网通过IP协议来进行承载传送消息信令,包括传送到核心网中控制平面的呼叫控制和相关业务功能的消息。在本文中,以No.7信令网为例来探讨IP信令承载技术。为了承载No.7信令,IP网络采用了SIG-TRAN协议栈。SIGTRAN协议的具体结构如图4所示。它是由三个部分的协议组成:No.7信令适配层协议、通用的信令传送协议和标准的IP传送协议。No.7信令适配层协议兼容原有的No.7信令协议,并且负责保证在不改变原No.7信令高层应用不受改变的同时,支持其原语相关管理功能;通用的信令传送协议负责保证可靠的传送各种信令;标准的IP传送协议的功能是将lP地址和相关路由规则成封装IP数据报然后以信令消息方式的传送。

4、移动核心网分层组网的设计

4.1 分层组网的总体原则

移动通信核心分层组网的前提是以市场出发,以服务、效益为目标,遵循具体的原则主要有:(1)构建合理网络结构,提升网络安全能力。(2)充分根据MSC、VLR等网元的实际负荷,利用历史发展数据和相关资料合理预测市场话务需求,准确分析网络性能需求,解决现网急迫问题。(3)对于新建端局,采用软交换设备。(4)对于新建软交换设备,须支持2G/3G互操作。(5)MSC Server的设置原则上集中设置在省会城市,对于业务量较大的中心城市,也可考虑设置,全网MSC Server的

设置要统一规划。

4.2 组网的具体方案设计

基于对组网总体原则的探讨和分层技术原理的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种在原有网络的交换端进行建设的方案,该方案从3G网络的发展方向出发,对网络新增的交换局均采用新建软交换方式建设,新建软交换局必须保证与原有交换局频繁切换的网络质量。由于移动通信核心网的分层技术关键部分是控制平面,所以本文着重讨论移动软交换服务器MSCServer的建设方案和信令网的设计。

在MSC Server建设方案方面。由于MSC Server服务器的设置和MGW的MSC Server相对应的关系,其直接关系到通信网络的城市的二干传输线路,因此,MSC Server服务器的位置应该尽可能的布置在二干传输节点上,从而方便组织网络的同时,覆盖多个MGW。同时由于IP承载网规划设计时应该保证IP骨干节点的设置与MSCServer的设置一致性,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MSC Server的局址选择也直接影响到IP承载网的布置结构。因此MSC Server局址选择在大中型城市的二干传输节点上能够保证组织传输路由,满足网络的安全性,网路组织的便利性、维护管理水平、局房条件。用户规模及今后软交换网络发展等。同时,为了安全,MSC Server大容量设置时必须制定备份策略。

在信令网的设计方面。本文讨论的信令网是三级结构的No.7网。由于本次设计在原有网络的交换端引入了软交换设备。因此,为了降低对原有的网络影响,在短时期内取得较好的信令传输效果,本信令网的设计保留原有TDM承载方式,保留原有的各传统局信令组网方式。对于新增加的软交换架构,其MGW之间的采用IP方式传输信令。通过相应的网络设备可以实现IP的连接。软交换设备与现有移动网络信令点设备的互通方式采用MGW内置SG通过TDM接口与现有信令网连接。

5、结束语

随着移动通信业务和技术的发展,采用分层技术取得的网络质量突破的研究日趋成熟,而软交换作为分层技术的重要手段,其效果已经得到了业界的认同,为了取得更高的效益,推动即将到来的3G时代,移动的运营商开始在2G核心网中引入该技术,该技术的引进在解决目前的2G交换网存在的信息传送瓶颈问题的同时也给移动通信2G核心网络向3G网络的平滑过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l]赵慧玲,叶华,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2]陆立,张鹏生,张华,傅娟,NGN协议原理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强磊,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组网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4]桂海源,IP电话技术与软交换[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4

篇9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相互融合;发展前景

科学技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我国已经迈入信息时代,这使得计算机技术等先进技术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甚至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在计算机技术推广与普及的情况下催生的新技术,能够与计算机技术相融合,产生良好的应用效果。就以计算机与通信技术融合来说,两者融合,能够产生现代通信技术,其具有较高的应用性、有效性,将其应用到通信业务中,能够优化通信业务,满足人们更高的通信需求。由此看来,有效融合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并且促进其良好发展很是必要。

1计算机与通信技术概述

1.1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是指计算机在实际运用中所包含的各种技术与方法的总称,如计算机系统技术、计算机器件技术、计算机组装技术等。这使得计算机技术具有多种特点,具体表现为:1)自动化运行程序。编制运行程序,可以使计算机程序启动后自动化的运行,执行任务,最终有效完成运行任务。从这一方面来说,计算技术具有自动化运行程序的特点。2)运算速度快。从当下计算机技术发展程度来看,微型计算机能够每秒运行几十万条指令,巨型计算机每秒运行几十亿条指令。这充分说明了计算机运行速度快。3)运算精确度高。同样的从当下计算机技术发展程度来看,计算机能够计算出小数点后上亿位,这充分说明了其运算精准度高[1]。

1.2通信技术

通信技术是一种把不同类别的信息通过网络来实现快捷、准确及安全的传递技术。这使得此项技术能够满足人们信息传递和收集的需求,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参考相关资料及对通信技术应用情况的了解,确定此项技术具有多种特点,即信息传递高效、信息交流顺畅、通信范围广等。

2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互融合

2.1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

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予以有效融合,使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应运而生,其具有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特征,并且以计算机数据处理和网络通信为核心,这使得此项技术能够在经济、教育、工业。日常生活等领域之中充分发挥作用。这对于通信技术发展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并且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2.2信息技术

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借助计算机来收集、整理、加工、处理知识和信息资源,提高其利用价值,使之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在现代化的今天,正是因为计算技术与通信技术融合,才使得信息技术推出,而正是信息技术的推出与应用,才使得信息得以高速传播,能够作为战略资源应用于各个领域之中,促进各个领域发展;能够作为人们沟通交流的桥梁,使人们对不同时间、不同地区所发生的人与事予以了解;能够作为先进技术,应用于岗位工作之中,使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得以提高。所以,基于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融合所推出的信息技术是非常必要的,不仅改变了人们生产生活,还促进了时展[2]。

2.3多媒体技术

基于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融合所应运而生的多媒体技术,通信计算机设备是其核心控制设备,这使得多媒体技术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对图片、文本、视频、音频等形式的信息予以有效的处理、转化、存储,从而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就目前来看,多媒体技术具体应用形式有远程会议、远程教育、视频教学等,这使得多媒体技术在教育、医疗、军事等领域均有重要应用。

3计算机与通信技术融合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开发与创新,促使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自身的应用水平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基于此,展望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融合的发展前景,确定其将趋向于多网融合技术的发展,也就是使通讯、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网络化程度大大提高,如信息传输更快、信息收集更全面、信息传输更稳定等[3]。

4结束语

基于本文一系列分析,确定计算机与通信技术融合具有较高现实意义。两者融合,能够使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运营而生,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发挥重要作用,使人们生产生活水平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促进时展、社会进步、国家前行。鉴于此,在科技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应当更加深入的研究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融合,为开发更加先进、有效的科学技术来奠定基础。

引用:

[1]吴巍.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融合发展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0):40.

[2]叶国伟.计算机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1)

篇10

[关键字]TD-LTE 融合通信 终端

一、4G融合通信定位

融合通信定位在基础通信服务,兼容现有的窄带语音、短/彩信等业务功能,并引入“新通话、新消息、新联系”的新型通信服务,是电信基础业务向全IP时代的一次全面升级。

新通话是以VoLTE为核心、以VoWiFi为补充,以高清音视频为亮点的通话模式,增强了用户通话质量和体验;新消息是以GSMA RCS为基础,支持多种媒体和传统短/彩信全面无缝互通,并对齐OTT体验,支持公众账号等更丰富的商用模式,为社交功能提供更灵活的服务能力;新联系以其实手机号码为前提,全面构建社交、公众服务入口。

融合通信是利用网络向全IP的转换,基于IP技术重构运营商现有的基础通信业务,并结合最新的社交业务,全方位提升运营商的通信服务能力,包含通信类能力和互联网社交类能力。

二、4G融合通信与OTT的关系

2.1架构分析

融合通信中,业务接入模块基于IMS技术,负责接入和会话控制、管理用户数据,完成身份鉴权、连接VoWiFi向VoLTE/2G/3G呼叫的路由。业务平台包括新通话平台、新消息平台、IP-SW-GW(负责新消息与短信的互通)。新通话和新消息平台作为IMS上的应用服务器,通过ISC接口与业务接入模块连接。

新通话、新消息以SIP作为主要协议;用户与网络之间的接口采用标准UNI接口,确保与多厂家、多型号终端的互操作性;采用标准NNI接口与其它运营商RCS类业务互通。

融合通信架构与OTT类业务架构的主要差异如下:

1.采用电信网标准通信协议体系:OTT通常基于私有的轻量级的互联网协议,而融合通信的新通话、新消息部分采用IMS架构和SIP协议,保留了两个开放的标准接口,以标准UNI接口接入多种支持GSMA RCS基本功能的终端,以标准NNI接口实现与其它运营商的RCS类业务的互联互通,确保产业链支持;

2.后向兼容及拥有诸多系统的支撑:与OTT类业务相比,融合通信一方面要集成中国移动诸多网元、业务系统对接(如:短信网关、短信中心、飞信平台、通信录等),涉及业务管理和用户管理功能,还须对接网管、BOSS等系统。而OTT在架构设计上通常没有这些负担。

融合通信系统在架构设计上保留了电信网接口标准性和互通性,借鉴OTT业务的架构特点,采用集中组网、多点部署策略,从架构层面确保业务功能快速迭代,提升业务运营效率。随着业务发展,融合通信业务运营中还将借鉴OTT的架构优势,利用云计算等新技术,持续进行架构和性能优化。

2.2融合通信较OTT的优势

在业务形式上,融合通信和OTT“通信+社交”类应用类似。在技术实现上,由于融合通信立足于基础通信服务的升级,因此均衡考虑引入新技术及继承运营商业务的优良基因,具有如下技术优势:

1.电信级架构及QoS管控,保证电信级的服务质量,在平台软硬件可靠性及性能、网络稳定性、终端易用性等方面进行了大量优化。

2.兼容性好、覆盖用户范围广,与传统PLMN的对接,提供“三新”用户和传统用户之间的无缝沟通。

3.成熟技术、开放架构:基于成熟的3GPP IMS技术、OMA业务能力部件、GSMA业务标准及网络和终端解决方案,且架构和协议完全开放,保证了技术方案的兼容性。

4.基于E.164码号体系,全球可互联互通:若用户所在运营商提供RCS业务,则可以通过RCS业务互联互通,提供增强的通信服务互通。

5.Native终端支持:融合通信支持以终端原生方式存在,即终端出厂时已具备融合通信功能,终端上传统的通话、消息、通信录等入口被升级,增强了业务功能,无须订购和下载即可使用。

三、融合通信的应用

3.3家庭业务领域

融合通信可以为家庭业务提供开放的基础通信平台,安防、空调等设备均可以作为融合通信的通信对端,用户可通过融合通信客户端及开放信令,与家庭设备进行交互并远程控制;设备可将感知到的温度、光照、监控视频等信息传递给用户客户端,实现信息交互。此外,在家庭环境下用户也可通过智能机顶盒、智能电视等设备接入融合通信网络,使用高清视频、即时消息等融合通信业务。

3.2政企业务领域

融合通信的通话、即时通信等核心能力,包括平台能力和客户端SDK等,都可用于政企业务领域,结合政企独特的应用需求(如企业通信录及协同办公等场景),形成企业融合通信产品。

四、融合通信的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

融合通信是4G时代宽带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智能终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融合通信的“融合”将体现在网络融合、媒体融合、IT与CT融合、通信与社交融合等多个方面。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IT新技术,提升自身性能和客户体验。充分继承电信业务的码号体系、实名制、安全性、紧急呼叫、互联互通等优秀基因,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通信和社交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