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业范文
时间:2023-03-26 00:31: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械制造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机械制造业;自动化;应用;发展前景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3.191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对于推动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自从机械自动化技术逐步推广与应用以来,机械制造业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仅促进机械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高,降低了生产成本还促进了机械制造业发展模式的转变,促进机械制造业向集成化、智能化、敏捷化与虚拟化发展,增加了机械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而机械制造业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应对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进行创新,使机械制造业能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1 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1.1 集成化的应用模式
随着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机械制造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向集成化方向发展。在具体的自动化技术中,利用先进的微电子及计算机技术与机械制造生产相结合,从而衍生了许多促进机械制造业发展的新技术,使得一些技术能进行整合,出现了计算机的辅助技术、数控加工技术、制造技术、工艺生产、信息管理等,推动了机械制造业向集成化发展。但不同级别的集成制造系统应根据各自的生产特点,有针对性地对这些技术进行整合,使得集成化技术的应用能更适应机械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并且应注重信息技术的的应用,对机械制造过程进行优化,利用系统制造工程理论进行指导,推动机械制造向精简化的模式发展,并促进机械制造进行重组,促进机械自动化的新型应用。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还贯穿于其他生产过程中,对于数据库系统的应用,使得整个的生产模式更为集中,推动机械制造业向集成化方向迈进。
1.2 柔性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模式
机械制造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只有对用户的需求给予关注,不断创新,满足市场的需求,才能取得长远的发展。因而在市场发展不断变化的当下,要想根据市场的变动开发出更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就应注重柔性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机械制造业的生产能不断地根据市场的需求,对产品的生产结构及类型进行调整,推动机械制造业向自动灵活化方向发展。柔性自动化技术主要是对人机界面进行优化处理,其中主要包括了自动化设备与一些常用设备,能对信息的变化进行处理。不论是在提升产品质量满足用户需求方面,还是基于市场的变化进行重组分析方面,柔性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为机械制造业的市场需求作出了具体的分析,敏锐地觉察市场信息的变化,进而促进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1.3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模式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能充分地反映机械制造业不再是单纯的机械生产,而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调动智能机械的应用,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效率,形成人机一体化的智能生产模式。智能化技术主要是对专家智能活动进行模拟,在制造的过程中对人脑活动进行模仿,从而使机械操作能更加自动、灵活、有效。并且智能技术能对生产过程进行检测,在工作的过程中,对参数进行调节,保证机械制造过程的准确性,而一旦出现问题,智能化系统能进行报警处理,提升机械制造的自动有效性。并且能对于机械制造业中各种信息、能量的自动交换与调节进行处理,使得机械制造系统的操作更加便捷,推动机械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
1.4 敏捷化的应用模式
敏捷化指的是机械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对于市场需求方面的反应速度与准确性,从而使得机械制造企业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最大化地利用计算机技术,构建一个虚拟的机械制造平台,从而根据市场的变化,对机械制造的业的生产做出预测,提高机械制造公司对于市场需求的处理能力,优化公司的内部体系,以适应外部的变化与需求。因而在敏捷化的发展应用中,应利用精通计算机人才,对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敏捷性进行具体的优化与提升,从而使得机械制造能不断地进行升级。
1.5 虚拟化技术的应用模式
虚拟化技术主要涉及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多媒体信息技术、并行工程技术、机械制造工艺等。利用这些技术对机械制造业的产品或用户需求进行匹配,进行虚拟的模拟,使得机械制造业的产品生产能更加具体准确。而这种基于系统建模和仿真技术的应用,对于机械制造的生产流程进行模拟,并对其中潜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避免实际操作运行中的失误,减少产品生产周期,提高生产制造的有效性。
2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要点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在取得长足发展时,应根据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将机械自动化技术与实际的生产相结合,避免在盲目地追求自动化的过程中,忽略了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的实际。此外在机械制造业中利用机械自动化技术的过程中应注重节能环保的实现,就是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对自动化、智能化的应用模式进行创新,使得机械生产向高效节能化方向发展。最后应注重全面的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在实际生产中不仅要对主机进行自动化升级,还应对各种配套设备进行升级,促进自动化的全面实现。
3 结束语
科技的发展给机械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推动了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而这一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机械制造业粗犷的生产模式,使得机械制造业向精细化方向发展,提高生产的效率与质量。因而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应充分利用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生产优势,并进行创新,促进机械自动化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机械制造业。
参考文献:
[1]蔺志丹.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3):62-62.
[2]李忠云.试论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3(04):62.
篇2
【关键词】机械制造业;成本控制;措施
一、机械制造业及其成本控制特点
机械制造业,顾名思义,指通过改变金属原材料的物理形状,进行组装,使其成为产品,实现增值的目的。机械制造业主要包括机械加工、机床加工以及组装性行业。机械制造业涉及的工业领域很广泛,机械设备、汽车、造船以及机车、飞行器、日用器具等等都属于其领域。
与其它制造业相比,机械制造业的管理既有共性也有其个性。机械制造业由于物料品种规格多,生产不连续,生产制造过程复杂,所以机械制造业的管理比其他制造业复杂。机械制造业是典型的离散制造业。离散制造――不同的物料经过非连续的移动,通过不同路径,生产出不同的物料和产品。如汽车、机床、飞机、计算机、家电等。
机械制造业又是流程工业,物料经过混合、分离、成型或者化学反应,物料大多连续地通过相同路径,进而生产出有价值的产品。根据生产方式的不同,它可以分为集中类型,即连续生产、批量生产和混合制造等。机械制造业的管理通常要求配方管理、多种计量单位,同一物品要有多个质量等级,还需要有批号跟踪、保质期等,一般用专业流程工业软件。
二、目前机械制造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机械制造业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为:
第一,机械制造企业的成本管控意识比较落后。由于机械制造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通常都将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在提高技术水平、研发新产品以及提高机械工艺等方面,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意识相对比较薄弱。不少机械制造企业往往在设计阶段就已经确定好了生产成本,在产品投产之后,想要再降低成本,空间已经不大。
第二,管理工具落后,造成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制造业产、供、销、人、财、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之间存在大量信息,然而大部分企业仍处于手工分散管理或微机单项管理的阶段。人工管理信息分散、缺乏完善的基础数据,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大大影响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第三,缺乏标准化。制造业成本控制还停留在成本核算上,造成成本核算不及时、不准确,缺乏参考价值,更谈不上成本控制。
第四,企业应变能力差。机械制造品种规格繁多,生产、采购异常复杂。从客户―销售―设计―生产―采购―财务―成本,需要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才能动态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适应千变万化市场和客户定制化的要求。
第五,现代化管理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差。多层式的组织机构而不是面向业务流程的扁平化的组织,一般业务流程不合理,业务流程的管理和控制不规范,随意性大。
三、加强机械制造业成本控制的措施
针对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措施,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1.建立成本控制的基本程序
成本控制的基本程序可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
事前控制指就是按公式目标成本=必须完成的销售收入-目标利润-应交税金,制定整个公司在一定时期的目标总成本,将目标总成本分为各月的成本,再将月成本分解编制成基本车间制造成本计划,期间费用计划,个人计划,然后进一步分解基本生产车间制造成本,编制铺助车间直接费用计划,基本车间直接费用计划,铺助车间制造费用计划,基本车间制造费用计划。目标的制定是成本控制中最重要的一环。目标成本制定得是否符合实际,关系到能否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系到目标成本最终实现。除非生产经营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目标成本一经制定不得随意变更。
事中控制指待成本指标出来后,公司对成本计划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保证成本计划的如期、甚至超额完成。
事后控制指根据成本、费用计划,制定一系列配套的奖惩措施,并和各部门领导签定责任书,各部门领导再对本部门下属签责任书。在责任书中要对完成任务的奖惩标准作出明确规定。
2.把握成本费用控制的基本方法
第一,加强材料采购管理。原材料的采购成本越低,对降低产品成本就越有利。控制材料成本主要抓好材料消耗量和材料价格两方面。首先要提高材料采购及相关人员的控制意识以及素质。其次要建立严格的材料采购的计划、采购以及入库等业务规程。而且,各部门必须严格按规程办事。再次,要建立订货和采购的控制制度、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建立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价体系,以加强订货的内部控制制度。
第二,加强制造费用、期间费用的控制。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三项内容。管理费用中应着重降低招待费用,销售费用的降低重点在于提高产品质量,减少返修及赔付的损失,财务费用控制的重点是合理确定负债与权益的比重,控制利息费用支出,同时企业付款业务尽量使用网上银行,以减少手续费用的支出金额。要作好定岗定编,合理设置机构和管理、后勤人员。对于合理的费用开支标准,特别是对业务费,每次报销发票,务必要求报销人能提供符合报销条件的证明材料,而且必须有相关部门主管以及公司常务副总的签字,财务部门才可以予以报销。对财务费用公司要求财务部门和银行搞好关系,通过低利息货款偿还原高利息贷款,从而减少贷款利息的支付。
3.优化生产环节的控制
优化生产环节是降低成本的关键,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
第一,加强能源管理,努力降低能源消耗。能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能源在产品成本中属于可控部分,加强能源管理,做好节能降耗工作,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
工艺部门应在不影响产品质量及性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搭建较为合理的生产结构,尽可能使用成本较低的工艺流程。如铸造工艺中的冒口余量,通常情况下,为了保证热涨冷缩后铸件的质量,冒口都留的较大。这样做的后果一方面增加了原材料等的投入;另一方面,在进行冒口清理时也较为困难。如果能改善工艺,将冒口留至最小值,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投入,降低成本。除此之外,对于加工过程中的工艺,也可以争取出成本最低,且符合要求的工艺流程,不仅可以提高公司整体的工艺水平,也可以从源头上降低生产成本的发生。
第二,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效率。牢固树立设备是“本”的思想,设备运行的正常与否,是维持和扩大再生产的可靠保证。要保证生产设备的最大限度的充分使用,杜绝设备空转、大车上小活的现象。为了保证设备的充分使用,在设备管理中,不妨设立节约奖、效率奖,当职工在预算规定的材料利用率及生产效率上有所提高时,应给予相关人员相应比例的嘉奖。通过这些措施,调动职工的聪明才智,真正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第三,加强质量管理,降低质量成本。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提高产品质量是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对于机械制造业而言,可以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保证产品质量也是提高企业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如在大型的机械加工工程中,生产周期通常比较长。为保证产品质量,在生产过程中要时刻监控车间工序的质量。
总而言之,只要从上述方面加强成本控制,并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机械制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就一定会获得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郝海叶.浅谈机械制造业成本控制措施.现代经济信息,2011.01
[2]吴亚萍.机械制造业成本管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商业,2013.35
篇3
论文关键词: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精细化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降低机械制造业成本的方法研究,目的是把成本费用的观念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即做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地控制成本,从而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提高企业竞争的主动权。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的制造工厂”,中国制造业竞争越演越烈,如何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如何实现长足稳定的发展是摆在我们每一位管理者面前的一道不容忽视的课题。同时由于机械产品存在单件小批量生产、结构和制造工艺复杂、生产设备和工装夹具种类繁多以及生产周期长等特点,而机械制造行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生产计划控制模式落后、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以及管理工具落后等等情况。本文为此针对机械制造业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从设计、采购、生产、工序等各个环节入手,即做到全方位、全过程地控制成本。
1.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机械制造业主要是通过对金属原材料物理形状的改变、组装,成为产品,使其增值。它主要包括机械加工、机床等加工、组装性行业。机械制造业涉及的工业领域主要有机械设备、汽车、造船、飞行器、机车、日用器具等等。
1.1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许多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1.1生产计划控制模式落后
机械制造业采用台套计划方式,即以产品最长生产周期作为构成产品各种物料的采购提前期和生产提前期。夸大的提前期造成库存和在制品储备高,流动资金占用大,生产计划与采购计划脱节,零件成套水平差,不能准时交货。
1.1.2成本信息分散
制造业供、产、销、人、财、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存在大量信息交换。然而人工管理信息分散、缺乏完善的基础数据,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大大影响了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1.1.3缺乏标准化
制造业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式化的管理,管理的优劣因人而异。尽管很多企业通过ISO9001制定了一系列的程序文件,但执行的效果可因企业和管理者而异。最后是成本控制还停留在成本核算上,成本核算是成本控制的基础,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企业有先进的管理手段和信息化管理系统,但是许多企业还不具备这些条件,造成成本核算不及时,不准确,缺乏参考价值,更谈不上成本控制。
1.2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面临的挑战
中国机械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经验。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国外的技术、资金、产品大量涌入中国,中国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国内外激烈的竞争局面。
1.2.1技术更新换代快
由于市场需求变化快以及外来威胁的影响,导致对技术更新的速度要求越来越快。原来传统的产品技术长期不变的情况已经不能被现在的机械行业市场所接受。
1.2.2产品定制性强
今天的市场瞬息万变,需求多样化。按订单装配、制造、设计、生产。品种规格繁多,生产、采购异常复杂。从客户-销售-设计-生产-采购-财务-成本,需要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才能动态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和客户定制化的要求,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2.3产品质量要求高
对于大型的机械加工工程,通常生产周期比较长,在生产过程中要时刻监控车间工序的质量,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保证产品质量是提高企业生存的最基本要求。
1.2.4成本管理要求更精细化
成本管理涉及到产品的设计、物资采购、加工工艺、产品制造、物流过程、装配过程、包装发运、售后服务等诸多环节。目前的成本控制仅仅停留在成本核算上,成本核算还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而手工成本核算一般只能计算产品成本,无法计算零部件成本。成本费用分摊很粗,大量成本数据采集是人工归集的,数据准确性较差,使得成本计算不准确。一般不进行标准成本的计算,而成本分析也只是同历史成本比较,因此成本控制性差。
2.加强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的措施
机械制造业要想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深入分析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同时进一步研究降低成本的方法和途径。
2.1利用现代管理系统
机械制造企业是单件小批量的订单式生产模式,可以通过利用现代管理系统,优化工艺和流程,实现快速简洁高效的制造单元,从而降低制造成本。比如通过企业内部物料资源计划(MRP)的建立与实现,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信息和用户订货需求,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建立决策模型,评价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预测企业未来的运行状况,决定投资策略和生产任务安排,形成生产系统的最高层次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企业资源计划(ERP)这一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现代化管理平台,研究产品从设计、物资采购、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将产品形成过程中的资源、原材料、客户、销售市场等信息及时准确地反馈到企业各级管理层,使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加以集成和综合,形成以ERP为中心的MRP/PDM/MIS等技术集成的以管理为中心的制造系统,这样可以极大的优化排产、降低库存、节约人力物力,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2.2加强材料采购管理
原材料的采购成本越低,对降低产品成本就越有利,从而能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竞争的主动权。首先要建立材料采购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有关的文件规定,提高材料采购及相关人员的控制意识和素质。相关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物资、设备、工具、运输、行政、生产、财务、质检、理化等与材料采购和管理工作有关的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其次要建立材料采购的计划、采购、入库、仓储、会计结算和处理等业务规程。各部门应严格按规程办事,材料采购业务流程包括:生产计划部门编制材料采购计划;采购部门与供货单位确定材料采购价格;主管材料采购的领导对采购计划进行审核和批准;采购部门与供货部门签订供货合同;运输部门将材运达企业;质检部门对购入材料进行质量检查;仓库管理部门对入库材料进行数量检查;会计部门按制度付款。再次,要建立订货和采购的控制制度。通过建立严格的采购制度、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建立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价体系来加强订货的内部控制制度。
2.3优化生产环节控制
优化生产环节是降低成本的关键,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1)加强物资供管工作,降低采购成本。采购成本是产品成本的原始投入,它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产品成本的积累,前面从成本构成上已谈到如何降低采购成本,需要建立健全内部价格运行及监督体系,成立价格审计部门,实行审批权、采购权、保管权、验收权的分离,广泛、深入对市场行情作好调查,货比三家,不断降低采购成本。(2)加强能源管理,努力降低能源消耗。能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能源在产品成本中属于可控部分,加强能源管理,做好节能降耗工作,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3)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效率。牢固树立设备是“本”的思想,设备运行的正常与否,是维持和扩大再生产的可靠保证。(4)加强质量管理,降低质量成本。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提高产品质量是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总之,成本竞争力是机械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现,成本管理的内容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希望通过本文对机械制造成本的分析与研究能更好地为机械制造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做一些有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孙茂竹,姚岳.成本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2-33.
[2]王平心.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7.
[3]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59.
篇4
关键词:自动化 机械制造 应用
机械自动化通常指在机械制造中,采取相应自动化的技术,实现不间断生产的过程,是全新生产力的一个代表。近年来机械自动化的发展速度较快,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同世界先进国家比较,我国的机械制造业中自动化装备水平依然较低,自动化设备依然较少,在种类、水平、质量、效率等多个方面依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一、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当前,除了少数发达国家外,绝大多数国家的机械自动化技术水平依然处于操作自动化阶段。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机械自动化发展过程中,技术实用性和适用性都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应用发展和借鉴的眼光对待先进柔性技术,寻求适合当前,有利长远的机械自动化发展之路。此外,相关工作人员发挥的作用也变得更加重要,机械自动化作为一种科技含量较高的技术,对于相关操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术水要求较高,因此应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学习和掌握相关原理和方法,使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水平在人才的支撑下得到提升。我们还应注意到机械产品技术密集度正在逐步增强,高附加值产品不断增加,机械制造业正由过去品种较少、产量较大向品种交多,产量较小的方向发展。
二、柔性自动化的相关应用
快速变化的市场要求现在的企业必须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市场快速速度,应具备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种类的能力。目前柔性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为敏捷制造。其主线就是高度柔性化的生产。MFS相关应用研究实践表明,MFS这种多品种中批量生产模式在提高生产率、保证交货期、产品质量、提高信息系统可靠性以及加强企业应变能力等方面均有较大的经济效益。伴随着实践的逐步深入,过去的“无人化全自动化”概念已经被逐渐更新,人在自动化系统中作用重新得到了重视,机械自动化开始逐步向多样化和小型化方向转移。
三、智能制造的相关应用
目前的制造技术已不仅仅再是简单的商品设计制造,而是已经从商品概念体系逐步过渡到最终产品的集成活动以及系统的过程,制造技术可以看做一个功能体系和信息处理体系的结合。是制造技术、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相互渗透的记过,是多专业相互交织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技术,即智能制造技术。在智能制造系统当中,也就具有了部分专家的智能功能,可以自动监视自身的运动状态,并随时发现错误或者对可能发生的错误进行预测,同时对错误进行改正或者进行有效的预防。这种系统还有着应付外界突发事件的功能,可以自动调整自身参数以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使自身始终保持最佳的运行状态。与常规制造系统不同,我们所说的智能制造系统还具有很强的自适应能力和自学习以及自组织能力。拥有制造目标的制造系统作为一个有序组织,不仅既重组织同时也需要信息。为此智能制造系统同能量和信息以及环境物质不断进行交换的,它依赖于强制磨损和耗散的一种开放式自组织系统,也是远离平衡态的一种耗散结构。当前,智能技术的研究已经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共同关注,已经成功开发了智能式CAPP、智能式CAD、智能式制造单元控制系统以及智能式故障诊断和维护系统和智能机器人等。智能制造系统所涉及的范围已经从最初的一个企业内部的市场分析、生产计划、产品设计、材料处理、制造加工过程控制、信息管理和设备维护等技术环节的自动化,逐步发展到的面向全球范围的整个制造环境的集成化以及自组织能力。
四、集成化的相关应用
计算机集成制造是采取信息技术,对企业全部制造过程进行整体优化的思想,是技术功能以及技术经营的双重集成。企业间的动态集成应以内部的动态集成为目标,加速与国际化、全球化竞争需要接轨。在机械制造技术发展过程中,对于计算机和机械自动化的引进和吸收从未终止。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控加工以及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等应用也逐步得到了普及应用。从单机到系统,从简单到复杂,从刚性到柔性的转变,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对相关技术进行系统集成。随着我国的科研人员开展CIMS工程研究的深入,CAD/CAM、系统集成技术、质量系统工程、管理决策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等应用均得到了有效覆盖,可以预见CIMS将成为今后机械制造主导生产方式之一。
结语: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已经逐步渗透到了多个部门的应用当中,并有力地带动了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在世界市场在向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市场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市场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经济的发展也正是依赖这种强有力的竞争来进行推动,同时也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只有参与到这种严峻的挑战中才能达到赢得竞争的胜利的目的,在机械制造业中,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要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唯有如此才能实现高质量、高效益的机械自动化之路。
参考文献:
[1]孙志学.机械制造业中事故原因的分析与控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8).
[2]裴韶光.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中的几个要点[J].企业导报,2010,(02).
篇5
关键词:机械制造业 成本管理 精细化
1.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机械制造业主要是通过对金属原材料物理形状的改变、组装,成为产品,使其增值。它主要包括机械加工、机床等加工、组装性行业。机械制造业涉及的工业领域主要有机械设备、汽车、造船、飞行器、机车、日用器具等等。
1.1 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1生产计划控制模式落后
尚未实施ERP的机械制造企业几乎100%采用台套计划的方式。即以产品最长生产周期作为构成产品各种物料的采购提前期和生产提前期。过分夸大的提前期是造成库存和在制品储备高,流动资金占用大的根本原因。生产计划与采购计划脱节,零件成套水平差,不能准时交货。或者用高储备来保交货期。距离现代管理方法物料需求计划MRP、准时生产JIT、供应商管库房VMI、同步生产相差甚远。
1.1.2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
制造业产、供、销、人、财、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之间存在大量信息交换。然而人工管理信息分散、缺乏完善的基础数据,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大大影响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1.1.3 缺乏标准化
制造业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式化的管理,管理的优劣因人而异。尽管很多企业通过ISO9001制定了一系列的程序文件,但执行的效果可因企业和管理者而异。最后是成本控制还停留在成本核算上,要求企业有先进的管理手段和信息化管理系统,但是许多企业还不具备这些条件,造成成本核算不及时,不准确,缺乏参考价值,更谈不上成本控制。
1.2 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面临的挑战
中国机械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经验。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国外的技术、资金、产品大量涌入中国,中国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国内外激烈的竞争局面。
1.2.1 技术更新换代快
由于市场需求变化快以及外来威胁的影响,导致对技术更新的速度要求越来越快。原来传统的产品技术长期不变的情况已经不能被现在的机械行业市场所接受。
1.2.2 产品定制性强
今天的市场瞬息万变,需求多样化。按订单装配、制造、设计、生产。品种规格繁多,生产、采购异常复杂。从客户-销售-设计-生产-采购-财务-成本,需要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和客户定制化的要求,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2.3 产品质量要求高
对于大型的机械加工工程,通常生产周期比较长,在生产过程中要时刻监控车间工序的质量,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保证产品质量是提高企业生存的最基本要求。
1.2.4 成本管理要求更精细化
成本管理涉及到产品的设计、物资采购、加工工艺、产品制造、物流过程、装配过程、包装发运、售后服务等诸多环节。目前的成本控制仅仅停留在成本核算上,大量成本数据采集是人工归集的,数据准确性较差,使得成本计算不准确。因此,成本管理的应该更精细化。
2.加强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的措施
机械制造业要想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深入分析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同时进一步研究降低成本的方法和途径。
2.1利用现代管理系统
建立联接厂内外的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选择先进、成熟、适合企业管理需求的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商业智能BI、电子商务EC等软件系统,通过管理咨询和业务流程重组,优化设计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应用上述软件系统,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以克服目前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管理效率和企业的竞争能力,这样可以极大的优化排产、降低库存、节约人力物力,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2.2采用先进的生产计划控制方法。
打破台套计划的方式,按各种物料的采购提前期和生产提前期编制物料需求计划。建立一个有效、灵活的由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和车间作业计划的三级计划所组成的生产计划管理体系,最大限度的缩短产品生产周期、采购周期、准时交货,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最大限度的降低库存和成本,提高售后服务水平。有条件的企业推行准时生产JIT、供应商管库房VMI、同步生产等先进管理方法。
2.3 加强材料采购管理
篇6
我国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业的变迁与发展,体现了国家从计划经济向社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历史进程。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业都是按照国家计划来指导配套的。当时国内主要的粮机厂各有侧重点,几个粮食部属粮机厂分工明确。如:无锡粮机厂定点生产面粉加工机械的磨粉机;长治粮机厂主攻高方筛;安陆粮机厂’生产碾米设备和油脂加工设备;永登粮机厂负责生产清理设备;甚至细化到像关风器、风机、输送设备这样的相对通用型设备也有各自的定点厂家生产。计划经济给我国的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业打上了深深的历史烙印,以至使大多数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企业产品单一、成套能力差,规模小、技术分散、开发能力弱、效率低。几十年来,我国的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经历了三大阶段:
(1)上世纪七十年代,原粮食部组织了全国范围内的碾米设备选定型工作。通过这项工作,使得我国的碾米机械水平大为提高,当时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在东南亚已处领先地位。我国的砻谷机技术至今仍不失为世界同类产品中的先进技术。
(2)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国陆续引进了数百套国外先进的面粉、碾米、饲料等成套加工设备和技术,通过长达近十年的消化吸收攻关工作,全面提高了我国的粮食加工机械制造水平,缩短了我国的粮食加工机械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但是,受当时体制和条件的制约,粮食加工机械设备的消化吸收工作主要是山原生产厂家承担,力量分散,缺乏国产设备成套化和规模化生产方面的考虑,使我国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业失掉了一次产业整合、规模化发展的好机会。可喜的是,饲料加工机械制造、碾米加工机械领域也出现了成套设备和技术生产厂家一汀苏牧羊集团、江苏正昌集团、湖南郴州粮机厂、浙江诸暨粮机厂一等,成为首批掌握成套设备和技术的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企业。这些成套化、规模化经营的企业向全国同行展示了技术水平、设备质量、售后服务方面的优势和特点。
(3)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业如同其它机械行业一样逐步走向市场。特别是自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使粮食加工管理放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许多国营粮食加工机械制造厂因不能适应新的市场经济体系,纷纷陷入困境。经过国有企业改制浪潮,大部分通过管理层承包或整体出售,成了集体、个体及股份制等多种所有制的工厂。他们凭借老厂几十年的人才资源、技术力量和品牌优势的积累,加上民营企业的灵活机制,一些有胆识的民营厂领导注重科研与科研院所合作,花费重金引进先进机械加工设备,提高了粮食加上机械制造质量,逐步向成套化,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同时注重打造名牌产品,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例如:
1998年,原安陆粮机厂的十多名骨十,以股份制的形式组建湖北永祥粮机公司,公司迅速壮大。到2005年,水祥公司资产超过亿元,年销售收入8000万元,上交税金500万元,远远超过原厂的业绩。水祥粮机公司的崛起引发了群起效应,现在安陆的民营粮机企业已发展到近三十家,粮机产业总资产已近3亿元,从业人员近3000人。粮机产品已拓展到碾米、榨油、面粉、仓储运输、膨化、脱粒六大系列100多个品种,产品出口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6年粮机的销售额超过4亿元。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打破了行业界限,一些国防工业体系的企业,借助军转民的优惠和企业加工装备方而的优势,投人很大的力量开发生产粮食机械,如天津核理化院、哈飞公司等。这些企业目标大都瞄准技术难度高的设备,如:面粉加工设备中的磨粉机、高方筛、清粉机和大米色选机等。
据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提供的‘份最新资料显示,开前,中国粮油和农业机械工业企业约为8000余家,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1470家,其中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487家,民营企业916家,三资企业67家,分属农副食品加工专用设备、饲料生产专用设备、畜牧机械、机械化农具等。截止同前,粮油和农业机械企业资产669.6亿元,其中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资产为358亿元,占总计的53.5%;民营企业资产为274.6亿元,占总计的41%;三资企业资产为36.8亿元,占总计的5.5%。行业从业人数为41万人。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外资企业纷纷采取合资、独资的方式走入国门。瑞士布勒公司在向我国销售了几百套面粉、大米加工设备后,在无锡、深圳投资创办了独资粮食加工机械、电子设备制造厂,最近又收购了“陕西粮机”等企业,占据我国粮食加工机械高端市场的意图显而易见。日本佐竹公司借日本进口我国东北大米,成功向我同推销了数十套碾米机械设备,并于1998年在苏州建立了粮食加工机械生产基地,2004年在厦门建立第二工场,先后成立了北京、哈尔滨、沈阳、成都、厦门等多家事务所,同时利用其收购的英国西蒙公司技术在我国推销剥皮制粉设备和技术意大利GBS公司在我国也有70多条面粉生产线的成套设备,2004年该公司进军北京,成立了吉必圣粮食机械公司。美国皇冠公司1997年在北京建立办事处,2001年与武汉友谊成立合资公司,成为国内最有竞争力的油脂加工设备生产厂商之一。
综上所述,我国粮机制造领域已经汇聚了拥有世界上最先进制造技术的国际跨国公司,我国粮机企业面对强大的国外竞争对手正努力奋斗,进行行业内的技术升级和组织整合,一些龙头企业已拥有数控车床、数控加工中心、激光切割机和喷涂流水线等先进设备和加工手段,粮机制造业已有了值得客户信任的名牌产品。
二、国外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业的现状
国外拥有先进粮机制造技术的企业大都有儿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特别是近几十年米,国际上粮机制造业发生了一系列大的企业兼并活动,完成了产业整合,出现了全球性跨国公司。1972年,布勒公司通过收购德国的米亚格公司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粮机制造供应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生产面粉加工机械但更以饲料加工机械见长的贝尔加公司收购本国知名的面粉加工机械企业圣加蒂,再于2000年兼并另一家同样知名的面粉加工机械企业圣高尔菲特公司,形成最大的面粉加工机械生产商GBS集团。原英国的西蒙公司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与另一老牌粮机生产商罗宾逊公司合并,不到十年就被以生产碾米机械闻名于世的日本佐竹制造所收购。
如今这些世界级粮食加工机械制造公司都在我国落了户,并建立起了完整的粮食加工机械、电子设备等制造体系,设立销售公司,有计划地逐步收购我国粮机制造行业内的强势企业,以求垄断国内市场。我国粮机制造业正面临巨大的挑战。
三、国内粮机制造业存在的问题
3.1技术装备水平低
我国粮机制造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与国外著名粮机制造公司的差距显著,拥有的 技术力量和先进制造装备数量、档次相去甚远,机械产品在设计水平与制造工艺方面还达不到国外先进水平。在研发经费投入和研发能力上更是无法与其相比,自主创新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仿制产品多。不少民营企业自己没有加工能力,采取外协加工再进行组装来生产设备,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自1998年来,由于缺乏行业管理,大多数产品没有统一标准可依,设备造型落后,外观粗糙,稳定性和可靠性差,工艺性能低、能耗高,无故障时间短,使用寿命短。
国内制造企业只能生产一两个品种,厂与厂之间互相恶性竞争。这在国内面粉加工机械制造业表现最为突出,虽然单机生产堪称全球之冠,但却没有一个具有能完整生产面粉生产线能力的食业,甚至没一家能同时提供磨粉机、清粉机、高方筛三大主机的厂家。使用国产设备配套新建的面粉厂,试车时,有多达一、二十个厂家的技术人员参加调试,众多厂家参加调试人员沟通协商不畅,调试工作大打折扣。相比之下,国际跨国公司提供的是包括工艺设计的完整配套生产线,设备质量有保障,车间整齐有序,工艺成熟可靠。试车时,技术人员配合默契,不扯皮,调试工作效率高。
3.2品牌意识薄弱
国内粮机制造行业目前有数以千计的生产厂家,大都未形成规模优势,产品类同严重,如去石机,振动筛这样的单机设备,据中华面粉网的统计,生产企业超过40家以上;就是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磨粉机,在国内也有超过10家以上的厂生产。
然而国内粮机制造业除了几个知名企业比较注重创建和保护自己的品牌外,不少中小型粮机制造厂家为了迫求眼前利益一味仿造;为争订单互相压价,恶性竞争,只把主要精力放在人际关系的拓展和公关上,没有品牌效应意识。由于销售价格低,利润低薄,又形成企业无力负担售后服务工作,售后服务的欠缺使得国内的粮机产品在用户心日中一直摆脱不了低档货的地位,不能和国外品牌同等产品处于平等竞争地位。导致整个行业经济效益下降,技术水平难于提高,逐步丧失市场竞争力。
牧羊集团是集饲料、仓储、粮食机械等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制造、安装与服务为一体的著名企业集团。公司现有总资产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2亿多元,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其中山口1200万美元,目前是最人的国内粮食加上机械制造企业。但与瑞士布勒、日本佐竹这样的国际跨国公司相比,规模实力相差就太人了,国内粮机制造业企业已经感受到来自国际品牌强人的压力。树立现代国际市场的竞争观念,在竞争的同时加强合作,使资源配置更为合理,效率更高,向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创建自己的品牌,是组建航母型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企业的必由之路。
3.3经营观念有待提高
瑞士布勒进军中国粮机市场有着明确的目标,即占领中国面粉加工机械的高端市场。为实现这个目标,布勒公司制定了一套市场发展的战略。自1982年,布勒公司进入中国,在北京成立办事处。至2006年1月,布勒控股与汀苏保龙农牧机械有限公司合资创建了第四家生产基地、专业饲料机械制造商一布勒(常州)机械有限公司。
布勒公刊在经营策略上始终坚持:注重品牌,设备制造质量第一,以用户为本。根据中国的国情,推出层次不同的产品,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系统,加强同客户的沟通,大力宣传品牌。
二十多年来,布勒公司根据我国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业情况,对其在中国的企业进行了战略整合,同时兼并国内行业的骨干企业,既消灭了高端的竞争对手,又拓展了市场,减少了投资风险,大大地降低了运营成本,逐步实现了其对中国面粉加工机械的高端产品和技术垄断的目标。
在市场的争夺上,国内有些企业不是以产品质量取胜,而是靠拉关系促销。而国际跨国公司的经营策略是提供上百页内容详尽的合同,首先赢得客户的信任;再以高质量产品利可靠的技术、完善的售后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这样的竞争结果必然是我国企业将丧失技术含量高、利润丰厚的高端市场面粉设备加工厂失去竞争力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四、我国粮机制造业发展思路
根据统计资料,2002年底全国大米加工企业8991个,年生产能力7324万t,年生产大米1878万t,开工率25.65%。1998年底我国已拥有生产能力为50t/24h-1200t/24h设备的大、中、小各类面粉加工企业近千个,其中采用50t/24h以下的小型机组约4万个。面粉全行业目前的年加工能力已达3.5亿t左右,而整个行业的年加工量不到1.3亿t,面粉行业的开机率已不足40%。统计数字表明:我国粮食加工能力已达饱和状态,粮食加工厂的大规模建厂提升技术水平工作已告一段落,国内粮机制造业面临产业整合阶段。
挑战和机遇总是共存的。近年来,国外设备和技术进入国内市场,挤压了国内粮机制造业的生存空间,但是也促进机械制造工业开拓新市场,寻求出口,走向世界。据海关统计,2006年1-4月我国粮食加工机械及零件出口1578万美元;畜禽饲养机械出口2274万美元。
面对目前我国粮机行业的状况,国内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企业应该扎实练好内功做好产业整合工作,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拓展业务领域,把日光投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篇7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 机械制造企业 必要性 可行性 建议
一、作业成本法简析
1、作业成本法的现实驱动因素及内涵
(1)作业成本法出现的现实驱动因素
企业需要准确、有效控制成本。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处于不断的竞争之中,成本高低对企业的经营决策有着重要影响,企业需要有效控制成本,而实现成本控制的前提是准确核算成本。传统的成本核算方式适合于劳动密集型或者机械密集型生产模式,成本以直接成本为主,间接成本相对较小,并且可以根据直接成本按照比例直接进行归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种方法符合企业成本核算的实际。但是企业自动化和高新技术的引入,使得固定资产比重逐步扩大,间接成本难以按照人工工时比例进行归集,传统成本核算方法难以满足准确核算成本的需要。
(2)作业成本法的内涵
作业成本法是将企业经营过程划分成一系列作业,通过作业来分配间接管理费,从而计算出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首先汇总各个作业消耗的各种资源,资源的消耗必然存在动因,再将各作业中心的成本按各自的作业动因分配到各产品。因此,作业成本法按照不同的标准将间接费用进行分配,对每项作业单独计算其分配率,再把该作业的成本分配到每一种产品。
2、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特点
首先,成本核算强调作业,以作业为核心。作业成本法的突出特点就是充分重视作业对成本的影响,将作业看做成本核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而产品的成本包含了所有作业的成本,企业所有资源的损耗都集中到产品上,是资源耗用成本的终结点,作业是成本核算的核心。
其次,作业成本是一种全程管理。作业成本法成本核算以作业为中心,将生产产品消耗的人力、技术、材料、期间费用等内容包括在内,是贯穿于生产活动整个过程核算方法,通过作业成本法核算成本,成本管理强调生产活动的整体性,能够有效甄别增值业务的与非增值业务,将并且有效反映非增值业务的无效性。
第三,作业成本核算体现了企业的战略性管理思想。作业成本法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核算方法对成本划分的简单性,使得作业成本为划分成本的依据,使企业采用动态化方式管理成本成为可能性,体现了先进的战略成本管理思想,能有效改善企业的战略决策。以此为基础,企业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动向,有效控制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灵活应对市场的各种变化和挑战。
二、机械制造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机械制造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
(1)机械制造业行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机械制造是我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已经初具规模,在国家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机械制造业是单纯的加工制造,是典型的人工、机械工时生产模式,大部分制造企业是流水制造车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正在对制造业进行改革,一方面要转变增长方式,另一方面要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这意味着要改变原有的人工、机械工时生产模式,生产的自动化,同时要增加制造业的技术含量,基于这一现实的转变,相应的成本核算方法也需要进行改变。作业成本法正式适应机械制造行业经营管理转变的有效成本核算模式。
(2)机械制造企业准确核算成本的需要
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有效控制成本是获得优势的关键,企业要想有效控制其成本,首先需要准确核算成本。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是适应直接成本比重相对较大,间接成本较小,并且能够根据直接材料和人工进行分配,制造业自动化和高技术生产模式的引入使得企业的间接成本增加,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下,难以按照比例将间接成本进行分配,成本核算难以反映企业的实际。作业成本法更具作业成本动因法进行归集,按照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逻辑,将成本进行有效归集,是实现成本准确核算的有效方法。
(3)是制造企业提高竞争力的现实选择
作业成本法不但是一种成本核算,也是一种战略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时以作业为核心,将产品生产涉及的技术、能源、人工等包括在内,贯穿于生产活动的真个过程,通过成本核算不但能够为企业甄别业务的价值,而且使企业具备了动态化管理的条件,强化了企业的全程管理,能够有效改善企业的战略决策更好地把握市场动向,有效控制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灵活应对市场的各种变化和挑战。
2、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分析
(1)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条件
其一,企业组织管理条件。作业成本法是一种贯穿于企业生产活动全称的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核算比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复杂,按照作业将成本进行归结,涉及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本核算不再是单纯的数据提交分类核算问题,而是需要将作业的各个环节数据逐一上报,并统一归结核算,任何一个作业部门不配合都可能导致成本核算无法进行。因此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需要有效的管理组织体系作为保证,一方面需要企业有科学的生产组织程序和严格的经营管理制度,另一方面需要企业各个环节之间联系紧密。
其二,内部控制条件。作业成本核算法需要各个环节参与,同时各作业环节的数据都要做到准确有效,同时各个环节需要具备作业成本核算的支撑条件,保证作业成本环节能够提供准确的数据。否则可能会出现各个环节不配合、提供数据不准确等情况。
其三,企业成本构成。作业成本法对间接成本较高的企业较为有效,实施作业成本法需要具备自动化程度较高、技术密集、固定资产比重大、间接费用高等条件。如果企业的直接成本仍然占主导优势,则不具备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条件,因为作业成本法是对传统成本法在新形势下的改进,它有特定的实施条件,作业成本法不是万能通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它的存在不是对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而是适用于新的成本结构的核算方法。
其四,人员条件。任何新财务制度的实施都需要精通制度的财务人员的保证。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同样需要有掌握作业成本核算方法的财务人员的支撑。鉴于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条件较为苛刻,专业人员成为实施作业成本的必要条件。
(2)我国机械制造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
首先,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初步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就一直倡导企业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机械制造业通过改制,大部分企业建立适应市场需要的管理制度,并且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正在发挥着作用,大部分企业具备了实施作业成本法的组织管理条件。
其次,我国大部分机械制造企业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了生产制造环节的控制,确保相关制度的贯彻实施,相当一部分企业已经靠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了管理效率,效益不断提高。
第三,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企业的自动化程度和技术密集型程度逐步提高,机械制造企业逐步实现了产业机构升级,间接成本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传统成本核算方法难以满足成本核算的需要。
三、机械制造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相关建议
1、考察企业是否具备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条件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果企业的间接费用较高,并且具备了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条件,企业可以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提高企业成本核算的准确度,有效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如果企业仍然不具备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条件,可以仍然采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并且逐步过渡到新的成本核算方法。不能不考虑企业发展的实际,盲目实施作业成本法,毕竟作业成本法只是企业核算成本的方法之一,而准确核算成本、有效控制成本才是目的。
2、建立有助于成本法实施的组织管理以及内控条件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需要良好的组织管理以及内部控制条件,机械制造企业要实施作业成本法,需要完善组织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使作业成本法能够在企业内部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同时在成本核算过程中,能够获得准确有效的成本信息。
3、培养专业财务人员,提高企业员工素质
机械制造企业使用作业成本法核算成本,需要有专业的财务人员加以贯彻实施,企业需要培养专业的财务人员保证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同时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核算和控制方法,不但需要专业财务人员,也需要全体员工的参与,企业需要为推行作业成本法创造良好的环境,应通过员工培训,提高全员成本意识,确保作业成本法推行实施的顺利。
参考文献:
[1]王平心.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篇8
关键词:机械制造;事故;控制
机械设备促进工业化进程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风险,机械制造业中的安全事故频发,需要对机械制造进行合理控制,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了最大程度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应坚持技术和管理的双重创新,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保证机械制造在工业生产中的安全应用。
1机械制造业加强安全管理与控制的必要性
机械制造为工业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我国的工业化进程逐渐从机械电器化向机械自动化调整,机械设备的实际使用数量不断增大,但是因为某些人为或非人为的原因导致安全事故频发,安全事故不仅影响正常的工业生产,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严重威胁员工的人身健康,影响社会稳定;机械制造业的安全事故严重损害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根据相关材料的统计,每年全世界因为机械制造业的安全事故死亡的有10万人,丧失工作能力的有150万人,安全形势严峻,需要加大对机械制造业事故安全管理与控制的重视力度,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迅速,相应的安全事故形势更加严峻,因为技术和管理上的不足,每年因为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4%;开展安全与事故研究是现代机械制造业的重要工作,有利于促进机械制造业整体格调的转变,促进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2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机械制造过程中,操作者—机器—环境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工作系统,尽管在现实的机械制造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的形式具有多样化,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也具有较大的差异,但是我们从整体工作系统的组成要素出发,来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2.1操作者的因素
人是生产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主观表现和行为会对具体的生产活动造成重大的影响。机械制造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操作者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素养和较好的心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机械制造的操作难度较大,操作者因为专业技能知识不足,极易对机械设备产生误操作,造成安全事故;我国的机械制造处于较为尴尬的处境,因为本身起步较晚,发展较为缓慢,机械设备和技术大量从国外引进,机械设备说明大多为外文,专业术语对于基层操作人员的理解产生巨大挑战,语言上的差异直接影响操作者使用机械设备。机械制造因为本身的专业性和技术型较强,所以也对操作者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判断力及情绪等心理因素提出了较高水平的要求;操作者保持良好的心理有利于应对突发事件,避免手足无措产生对机械设备的误操作;在某些情况下,操作者可能进行多项操作活动,心理承受过低的话会直接影响操作;操作者的情绪也影响实际工作的工作方法和态度,管理者的管理方法和态度对于操作者的情绪将会直接产生影响,情绪过于亢奋和过于低沉都会影响工作效率。
2.2机器的因素
机器设备对于机械制造的影响较大,加强机械制造的安全管理应重视机械设备这一环节。某些企业为了追求经济价值的最大化,盲目减少机械设备的采购成本,采购性能低下、质量低劣、不符合相关技术和安全标准的机械设备,无形中增加了机械制造安全事故的风险水平;在机械设备的设计上,某些设计者没有重视机械设备的人机交互性能,机械设备的人机交互性较差影响实际的机械制造,引起操作者的误操作而导致事故。
2.3环境的因素
工作环境是机械设备正常运转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机械设备的精密化程度越高,对工作环境的要求更为严格,环境温度、湿度、粉尘、光线将直接影响机械设备的运转状态;企业的管理方式,也会对操作者的情绪和机械设备的状态产生影响。
3事故控制的方法
3.1坚持技术与管理的双重创新
机械制造应坚持技术创新,不断对机械设备进行优化升级,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通过技术手段对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工作环境进行监测,及时通过数值的异常变化,来对突发事件及时做出处理,最大程度减少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机械制造的技术创新中应坚持提高人机的交互性,增强机械设备的人格化,避免机械设备与工作环境的不兼容。机械技术也应坚持管理创新,大力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将操作者的能动性和充分性与制度的强制性连接在一起,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机械制造应坚持技术和管理的双重创新,改变机械制造业的整体格调。
3.2坚持教育与制度的双约束
机械制造技术知识的更新速度较快,为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相关企业应定期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操作者的知识技能水平,减少操作者因为专业知识技能水平不足而误操作,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培训的内容不仅应停留在机械制造的专业知识,还应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企业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员工树立安全生产的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形成对员工实际生产的“软约束”;大力建设安全管理制度,使员工自觉遵守机械制造的安全规程,通过安全管理制度形成对员工实际生产的“硬约束”。坚持教育与制度的双约束,两者互为补充,有利于约束操作者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态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3.3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利提高机械制造的安全管理水平。工作环境直接影响了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需要完善对于机械设备工作环境各项数据的监测,及时发现机械设备的故障,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严格控制机械设备的工作环境;企业应大力建设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增加全体员工对于企业的归属感,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加强人事的横向和纵向管理,对人动过程透明化,促使全体员工努力工作,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通过技术和管理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4结语
机械制造对于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机械制造事故的科学预防,保证生产科学、合理、文明,实现机械制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通过对机械制造安全管理和控制,汲取经验,坚持创新,促进工业机械化的转型。
参考文献
[1]孙志学.机械制造业中事故原因的分析与控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32(8):63-64.
[2]吕宝中.兰石国民油井公司生产安全事故控制体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2.
篇9
关键词:机械制造业;成本核算;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在中国,机械制造业是我国的一个基础行业,也是经济发展的关键产业。但是由于此行业的物品分类详细,品种较多,制造的程序较为复杂,所以机械制造业管理起来也比其他行业繁琐。尤其是成本管理过程中出现操作人员成本意识差、信息掌握不准确、管理手段落后、成本高等问题。下面本文列出了出现的这些问题,并一一提出了解决办法,最终实现成本的有效节约控制。
一、成本核算概述
(一)成本核算含义。成本核算是指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二)成本核算的意义。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预测、计划、分析、考核和改进等控制工作,同时也对企业的成本决策和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产生重大影响。成本核算过程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耗费如实反映的过程,也是为更好地实施成本管理进行成本信息反馈的过程,因此,成本核算对企业成本计划的实施、成本水平的控制和目标成本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机械制造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周期长,资金占用大。机械制造业产品生产周期一般较长,多在6个月以上。以此为依据计算采购提前期,造成物料库存及在制品存储时间较长,资金占用较大,现金流紧张。
(二)成本信息沟通不畅成本信息分散。机械制造业的采购、生产、经营、人力资源、财务、库存等系统息息相关,是一个整体。它们之间存在着大量的数据共享及交换。传统的企业没有数据共享平台,造成沟通不畅,经常是库存中存在着积压的物料,而采购依然进行新的采购,造成积压物资不断增加。客户的订单变更后,经营部门不及时与生产沟通,造成已购入的物料被废弃,已安排的生产重新返工等等现象。
(三)内控制度繁多,缺乏执行力。机械制造业依据ISO9001标准,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内控制度,但这些文件多半被束之高阁。企业经常是出现一项问题,就制定一项制度,而在执行时依旧按照传统方式进行。成本管理者的权限不高,参与管理不够,信息获知不足,始终停留在核算者的地位,无法参与成本管理,只能是事后反映。
(四)产品个性化,无法形成标准化生产。机械制造业产品多依客户具体情况订制,产品类型千差万别,多为非通用型产品生产,产品成本历史数据参考性不强。产品配套件等配件多为独特订制,一旦出现订单更改,已订购或生产的配件将被废弃,无法在其他产品中应用。因此客户、经营、生产、采购、财务等部门必需形成一个整体联动机制,才能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快速反应,才能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三、完善机械制造业成本核算的对策
(一)建立现代化信息管理平台。ERP系统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建立ERP这一现代化信息管理平台,有助于整合企业采购、生产、经营、人力、财力、物流、库存等各系统数据,加强信息交流,提高决策力,降低成本。如当合同变更时,采购部门能及时知道变更信息,更改采购计划,合理利用库存积压物资;生产部门能及时变更生产工艺,优化排产工序;财务部门能更合理的安排资金,减少资金占用等等。除此之外,成本管控能更加及时,随时将实际成本与预算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不合理现象,提出并更正各管理漏洞。如排产工序下发后,车间为平衡生产人员工作量,将一些简单产品私自安排在大设备进行生产,导致工时成本偏离预算。这时,车间成本管理人员就能根据ERP系统及时发现并制止这一现象,从而降低成本。
(二)优化工艺设计。降低产品成本,产品设计是关键。加强设计人员成本意识,在保证产品质量、满足产品功能的同时,在设计上尽量精打细算,提高钢材利用率,选用质优价廉的配套件。
(三)加强对材料物资管理。机械加工企业的原材料成本占总制造成本的70%以上,包括各类钢材、铸件、锻件、配套件、委外件等等,因此加强对材料物资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降低材料成本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降低采购价格,一方面是在合理的范围内减少采购数量。这就要求做好采购管理及库存管理。
采购管理应从比价采购做起,建立材料价格库,及时根据市场行情更新材料价格,对采购的材料进行价格审计,确保材料质优价廉;建立稳定优秀的供应商队伍,保证材料能及时、稳定的入库。并与供应商建立利益共同体,分担风险的同时,确保产品质量、进度要求。制定采购计划,根据生产安排,合理确定采购时间,减少资金占用。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采购人员素质,加强对采购人员的财务意识培训,建立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并引导采购人员提高采购质量。
如果采购管理是价的管理,那么库存管理就是量的管理。合理的库存数量既能保证生产需要,又能减少资金占用,因此,要及时清理盘点库存。制定盘点制度,定期进行盘点,及时与生产、采购部门沟通,清理积压物资,减少资金占用。
四、结束语
总之,提高企业竞争力,降低成本是关键,而成本核算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希望通过本文对机械制造业成本核算的阐述,能为机械制造业的成本管理改进提供一些贡献。
参考文献:
[1]崔国萍.成本管理会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篇10
关键词:精密;机械;加工
1 精密加工技术助力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
1.1 精密加工技术是适应现代高技术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先进制造技术
精密加工技术是现代机械制造业最主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现代机械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为了紧随机械制造发展的脚步,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显得十分迫切。机械制造工艺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和精密加工技术远远落后时代的要求。因此,就必须引进现代机械制造工艺及精密加工技术。同时,由于制造业是各种产业的支柱工业,国家在经济上的独立性和工业上的自力更生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造技术的水平,因而先进制造技术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而精密特种加工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1.2 精密加工是现代高科技的基础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密加工技术及微系统制造技术是新一代航空飞行器及其他武器装备发展的关键技术,根据新型机载设备精密、轻量、微型、综合以及多样化的发展特征,开展适应于特殊光学材料、超高强度材料等多种产品的超精密加工技术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精密加工技术作为高科技发展的基础也在不断发展,加工精度、加工效率都在很快的提高。未来,精密加工技术向更高精度、更高效率、大型化、微型化方向发展。因此,要不断探讨适合于超精密加工新原理、新方法、新材料,不断掌握精密加工装备核心技术,对推动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和提升制造业整体水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3 精密加工技术成为研制现代化武器装备的关键
精密加工技术的最大的需求是先进的武器装备系统,军事需求直接推动着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精密加工技术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和体现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现代化程度的核心标志。经过多年的努力,国内精密加工设备的研制已经初具规模,包括非球面曲面复合加工系统在内的许多设备的指标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现在高科技、智能化武器则起了决定作用。高技术、智能化武器具有高能效、高精度等特点。例如,精密热加工技术是武器系统关键制造技术之一,主要包括精密铸造、精密塑性成,形、特种热处理及特种焊接技术。精密热加工技术具有生产周期短、成本低、零件使用性能好,产品可靠性高、制坯近无余量等优点,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2 精密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2.1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目前,精密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已不再局限于国防尖端和航空航天等少数部门,已扩展到了国民经济的许多领域,应用规模也有较大增长计算机技术综合应用了机械技术发展的新成果以及现代电子、光学和计算机等高新技术,是高科技领域中的基础技术。精密加工的核心主要体现在对尺寸精度、仿形精度、表面质量的要求。近年来,汽车、模具零部件、金属加工大都采用以CNC机床为中心的生产形态,进行孔加工时,也大都采用加工中心、CNC电加工机床等先进设备,高速、高精度钻削加工已提上议事日程。近年来,随着数字控制CNC加工技术的发展,性能良好的加工中心设备使许多零件的加工更为方便。利用这些设备如何能高效地加工出更为优质的零件,已成为企业关心的问题。
2.2 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
为了满足现代先进制造与加工技术的需要,提高生产效率和改善零件的加工质量,精密加工技术和超精密加工技术已成为目前高科技技术领域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产品的结构越来越合理,其性能、精度和效率日趋提高,更新换代频繁,生产类型由大批大量生产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转化。因此,对机械产品的加工相应地提出了高精度、高柔性与高度自动化的要求。自动化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但提高了效率,保证了产品质量,还可以代替人去完成危险场合的工作。对于批量较大的生产自动化,可通过机床自动化改装、应用自动机床、专用组合机床、自动精密生产线来完成。精密数控加工是一种综合运用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精湛测量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其控制系统复杂、价格昂贵。例如:数控钣金机床包括数控剪板机、数控激光切割机、数控冲床、数控弯板机、焊接机、火焰切割机等。正是由于数控技术在钣金机床上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解决了钣金加工中存在的零件精度高、形状复杂、批量大等问题,而且在生产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钣金加工能力、使钣金件在质量上、产量上得到保证,同时也大大地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2.3 工业机器人技术
现代制造技术主要以提高精度和生产率为目的。在提高生产率方面 ,自动化程度的改善是各国致力发展的方向。随着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快速发展,机器人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机器人控制技术的主要任务就是控制工业机器人在工作空间中的运动位置、姿态和轨迹、操作顺序及动作的时间等。具有编程简单、软件菜单操作、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在线操作提示和使用方便等特点。机器人是一种可以搬运物料、零件、工具或完成多种操作功能的专用机械装置;由计算机控制,是无人参与的自主自动化控制系统;他是可编程、具有柔性的自动化系统,可以允许进行人机联系。可以通俗的理解为"机器人是技术系统的一种类别。目前,已成为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现代制造系统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人们从较差的工作环境中解脱出来,并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3 结束语
近些年来,各种新兴技术快速发展,传统机械技术也受到严峻挑战。随着加工精度技术的发展,精密技术已成为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关键技术。因此,为了使我国的科技不断发展,应根据国情加大对精密加工工艺以及特种超精密加工设备的研究,并力图降低超精密加工技术的成本,拓宽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应用领域,将我国的精密加工技术提升到世界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贾文佐,李晓君.精密和超精密加工的应用和发展趋势[J].科技与企业,2012(03).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机械制图实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