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建设的重点范文

时间:2023-12-25 17:43: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建设的重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建设的重点

篇1

一、强化一个认识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交警中队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根基,是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直接实施部门,没有规范化的高标准中队建设,就不可能有“三基”工程建设的整体推进,就不可能实现“三基”上新台阶的工作目标,就不可能有道路交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因此,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要充分认识到加强交警中队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以统一思想、自觉的行动来规划交警中队建设,来落实交警中队建设的各项工作措施,真正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形成强大的整体工作合力,推动交警中队建设新发展。

二、突出两个重点

(一)要突出勤务机制改革这个重点。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是发挥最大工作效能的根本保证。因此,要按照“实效警务、主动警务”的要求,全面推进交警中队勤务模式和勤务制度的改革,大力推进勤务信息化、动态化、科技化、社会化和责任化,有效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提高基层战斗力。一是要实行勤务工作绩效考核。交警中队要按照与大队签订的目标责任书,根据不同岗位职责,把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民警个人,实行“量体裁衣”的管理模式。交警大队要把辖区警务责任区设置、警力配置和岗位安排等工作任务,捆绑式落实到交警中队,并按照制定目标管理工作规定和计分办法,每月实行严格的考评奖惩,充分调动交警中队广大公安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二是要强化信息平台建设。实现警情信息互通互享,是公安工作的现实需要。交警中队要严格按照大队明确分解的信息平台建设任务,及时采集每天的执法工作、勤务安排、“五进”宣传、违法处理及事故网上办案等情报信息,努力实现“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的要求,真正做到管理有目标,防范有方向。三是要建立“警力跟着需求走”的勤务运行机制。交警中队要根据道路交通管理的特点和规律,打破“八小时工作日、双休日、节假日”传统固定的勤务工作模式,积极推行动态管理服务,科学配置警力,全面提高道路交通管控水平。

(二)突出规范化执勤执法这个重点。公正执法是党和人民对公安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最低期望。特别是道路交通管理的一线民警天天与人民群众打交道,有效规范民警执法执勤行为势在必行。一是要强化学习,增强民警的法制、证据和程序意识。交警中队民警要通过指定内容自学、专题组织学、领导辅导学、专家指导学等多种形式,认真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和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增强法律意识,打牢理论基础;要通过开展现身说法、自查自纠、换位思考、教育培训、参观学习等多种活动,为规范民警执勤执法打牢思想基础。二是要建立健全队伍监督管理机制。交警大队要建立督查工作机制,由大队领导带队对交警中队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工作检查,以检查民警执法语言、执法形象、办公秩序、内务秩序、工作进度为重点,以及时通报、纳入月考、表彰奖励为主要举措,在抓整改上下功夫,在规范执法上见成效。同时,要充分发挥警风警纪监督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及时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大力纠正不正之风,建立和谐的警民关系,促进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新发展。

三、推进三大建设

(一)要积极推进交警中队“硬件”建设标准化。各级公安机关要高度重视交警中队建设,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积极争取资金和物资上的支持,重点解决交警中队无房、无车、无电脑、无电话和无单警装备等“五无”问题,在此基础上要积极改善民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大力加强值班室、档案室、会议室、健身房和洗浴室等“五小工程”建设,充分调动公安民警的工作积极性。

篇2

关键字: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技术经济性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技术经济的基本理论

技术经济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经济效益理论;技术进步理论;技术选择理论;技术转让理论;技术经济比较理论;技术经济评价理论;技术经济决策理论;时间价值理论;风险理论。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一门传统而又现代的产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中包括了众多的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因素,即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些诸如设备、材料、供需、工艺以及技术和管理等实体之间的不平衡性和相互干扰,都将引起系统的低效性和不确定性,特别是对整体工程本身以及与之相应的费用和工期产生不利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几个显著特点有:

(1)产品单一。每一个工程之间都存在很大的差别,无法照搬照抄。

(2)建设周期长。大多数工程从开工,到完建都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技与经济的变化对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产生不同的影响。

(3)投资巨大。工程建设规模及投资都十分巨大,因此一项正确的技术经济决策都将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4)地形复杂施工干扰大。多数工程地处荒山峻岭,施工场地狭小,一般建设中包含多个施工单位、多个工种、多种施工设备并行作业,干扰较大,如何进行有效技术经济性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技术方案选定和经济性分析

在施工计划及管理工作过程中,人们的习惯做法就是为施工而设计系统程序选择一切可能利用的生产手段(劳动力、施工方法、材料、机械设备、资金),加以灵活运用,来达到预期的目的。这个目标集中表现为质量、工期和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用图1表示。

每一个技术方案都对应一个质量、工期、成本,即技术方案选择的关键变量是每一种技术方案所要求的劳动和资金的数量、劳动价格以及成本。只有当供选择的技术要求转人某投人或较少的另一种投人并达到同样的产出水平时,才需要作经济选择。技术方案选择强调技术的效果,即能否在现实的经济、技术和社会条件下,为使用者带来最令人满意的实际经济效益。所谓经济效益是在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与生态的前提下,以尽量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和提供更多的符合人和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三、施工设备优化配套的经济性分析

经济地选择施工设备,在经济地选择施工设备时,必须弄清楚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工程量。

(2)固定资产损耗费。一般与施工速度无关,而与施工设备投资成正比,机械损耗费包括折旧费、修理费投资的利息、保险费、税金和管理费。

(3)设备运行费。、它与施工设备的投资无关,我们认为它与完成的施工量成正比。由此,可以计算出施工单价

C=R+P x T/Q x T

式中,R为设备损耗费;尸为单位时间内设备运行费;T为设备实际作业时间;Q为单位时间内设备所完成的施工量。

在选择施工设备时,也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设备的交货期及交货方式;生产厂家的信誉及技术上配合程度;重复使用的可能性及通用性;安装场地所需要的标准及设备的技术参数;配件情况及操作和维修的方便性;设备的可靠性。

四、资源、成本控制的经济分析

考虑到施工中的有效管理都与围绕工作面的资源单元的运动有关。一般情况下,在施工过程中循环往复流动的生产单元会产生一种动态效果,这就迫使管理人员去研究施工中所使用资源的动态运行情况。在大多数情况下,管理者对每项作业,必须估算和决定所需要的人力,机械设备的生产能力,使用材料的数量以及这些资源的单价和完成作业所需要的时间,需要了解整个工程可能使用的资源的数量,即根据作业日程表进行施工时,首先必须知道究竟需要多少资源和怎样使用这些资源,并根据使用高峰计算来评价作业日程表的可能性和经济性。当资源存在某些限制或需要谋求资源有效周转时,则必须达到可行而经济的资源平衡。在满足规定工期及最有效地利用资源的前提下,就可得出最佳施工计划。

资源的使用状况影响到工期的长短,也直接影响工程实际发生的费用,在时间和费用关系上,我们用图2表示:

A点表示工期最短,费用最高;B点表示工期最长,费用最低。

资源的使用也就是一个成本控制的过程,我们知道,评价施工经济性的基本因素是工程单价,它是以施工工程量除以工程成本求出来的。很显然,成本控制将直接影响工程的经济性。

工程成本一般包括工程费,工程用设备费,其他各种经费,其中工程费包括直接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运行费等。二滩工程I标承包商在进行成本控制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1)在施工组织和管理方面,合理地组织和安排,以减少作业时间或施工等待;完善的设备维修保养制度,提高机械设备作业效率。

(2)在设备采购、材料供应方面,广泛收集市场资料,降低自身的库存。

(3)以成本控制为目的的信息管理系统。对每一项需控制的事物赋予一个成本代号,基于中型机AS/400,建立了一个包括财务管理子系统、人事管理子系统、设备及配件管理子系统、仓库管理子系统和工程量统计子系统的多用户管理系统。

五、结语

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技术经济性水平,实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经济社会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盛玉丰. 建筑工程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及方法[J]. 现代商业, 2011,(29)

[2] 杨晓光. 企业执行系统中成本管理控制[J]. 统计与管理, 2011,(05)

[3] 张力文. 经济效益源于成本控制[J]. 企业家天地, 2006,(09)

[4] 戴艳玲, 刘霞, 朱吉美. 试论成本管理与提高经济效益[J]. 网络财富, 2008,(06)

篇3

一、情境创设要注重发挥主体性

在进行二年级两步应用题的教学之前,笔者针对班上学生情况,设计了这样一道应用题:商店a.有18个足球,b.有20个篮球,c.有13个排球,d.卖出12个足球,e.买进18个篮球。让学生根据这些条件,自己设计问题。学生填了许多问题:(1)选ad:还剩多少个足球?(2)选be:现在有多少篮球?(3)选abd:共有多少球……这道题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这种带有“弹性”的预习题,学生能够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数学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活的学习主体,教师要给学生以自由、活动的空间,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境,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二、情境创设要激发学生求知欲

情境的创设要小而具体、新颖而有趣。能激发学生求知欲。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4只小动物的推车比赛,赛车的车轮各异,有圆形的、正方形的、椭圆形的、三角形的。“谁能最快到达终点呢?”动物们的滑稽表演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学生情绪高涨,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愉快地投入到了新知识的学习当中。

三、情境创设要着眼学生发展

如《认识钟表》的教学,我们设计了两个方面的延伸和拓展,用以解决生活问题。一是认识变形钟。二是让学生和家长一起,设计一份星期天的作息时间表,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做一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数学是一门抽象和逻辑严密的学科,情境教学不可能将所有的数学知识都用生活真实、形象地再现出来,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使学生具备自我发展的潜能。同时,还可以渗透一些德育内容,让学生的人格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完善。

四、情境创设要贯穿数学实践性

情境教学注重“情感”,又提倡“学以致用”。例如教学《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百、整千数的速算》时,可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已有的购物付款时“付整找零”的经验,设计一些生活题:“六一”节,小英带了136元钱去新华书店买了一套价值99元的《百科全书》,你认为小英可以怎样付钱?哪种方法最科学合理?探究这样的生活题,学生很有兴趣,争论也很激烈。在众多的方法中,同学们一致认为首选的方法是:先付100元,找回1元,加上留下的是37元。这恰恰就是“凑整简算”的数学思想,同学们恍然大悟:原来这些速算方法是从生活当中提炼出来的,在生活中经常自觉不自觉地应用。数学教学也应以训练学生能力为手段,贯穿实践性,把现在的学习和未来的应用联系起来,并注重学生的应用操作和能力的培养。

篇4

1.意识方面。北部湾地区的经济型酒店由于发展时间还不是很长,因此都属于一些规模小、名气小的酒店,因此这些酒店的文化建设还处在一个无意识的状态。一些经济型酒店认为酒店企业文化的建设是需要依靠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的,酒店文化只是一些高档的星级酒店需要关注的事情,与经济型酒店发展没有关系,因此导致这些酒店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不够深入。还有一些经济型酒店将酒店文化的构建停留在表面,认为文化建设只是对酒店设备设施及装饰进行改造,或是认为酒店建设只是几句口号,没有深入到酒店文化的本质及核心中,因此对酒店文化的认识也不够深刻,从而忽略了酒店文化的建设。

2.实践方面。我国经济型酒店的起步与国外相比,起步时间较慢,而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及发展的时间也不是很长,因此进驻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型酒店发展也相对较慢。一些企业为了加快企业的发展而不断注重及加大经济的发展,而忽略了文化的建设,只注重外显文化,即单纯性追求物质文化的构建,因此造成酒店文化比较片面而不能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由于国外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模式日益成熟,导致国内一些经济型酒店在企业文化构建中直接采用国外的文化模式,对西方文化盲目模仿、照搬照抄,忽略了自身本土文化的特色,从而导致酒店缺乏民族的传统特色,也导致一些员工缺乏创造性及积极性。另外一些经济型酒店在实践过程中也形成了自身的酒店文化特色,但是酒店却不知将自身的文化特色进行推广,从而使得酒店文化及企业精神落实不到位,导致北部湾经济型酒店在发展过程中缺乏文化特色。

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型酒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尽管北部湾经济区有不少经济型酒店在不断地探索酒店文化的建设问题,但是仍有一些企业对酒店文化建设存在一定错误的认识,认为酒店文化是酒店的外观装修或在酒店中摆设一些艺术品,缺乏对酒店文化的真正认识,没有把酒店文化建设当作酒店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酒店文化建设应注意如下几点:

(一)重视文化建设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

北部湾经济区酒店业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队伍迅速壮大,目前除了有一批高档次的豪华酒店正在加紧建设外,还有旅店、餐馆,这些均与酒店业形成竞争,而且竞争激烈。而北部湾经济型酒店要想在这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除在价格及服务上提高竞争力外,还需要拥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只有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支撑,才能保持酒店在市场上的竞争位置。

(二)重视及加强文化建设才能创造酒店特色的需求

酒店是否拥有生命力,关键在于酒店拥有他人难以模仿及超越的特色,这种特色来源于酒店精神、酒店的管理及“以人为本”的服务,而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酒店的文化。酒店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壮大,就必须要具有一种精神,不同的酒店精神也不同,可以是酒店的优良传统,也可以是酒店的无形资源,同时也可以是酒店的向心力、凝聚力、感召力。每个酒店都应有其自身的特色,这特色是吸引顾客的重要因素。

(三)重视及加强文化建设是打造酒店形象的需要

当今社会是一个形象与品牌消费的社会,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在社会竞争中的重要支持因素,它不但让企业产生强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良好的企业形象能让企业在同等的水平下更好地脱颖而出。北部湾地区经济型酒店良好形象的塑造离不开酒店文化的建设,因此在酒店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对酒店的功能有清晰的思路,为顾客提供满意周到的服务,从而吸引更多的回头客。

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型酒店企业文化构建措施

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型酒店若要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酒店文化,则需要注重吸收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吸取文化的内容及精髓。在北部湾酒店文化建设中既需要符合传统文化的特色,同时也应能反映时展的特色,因此在推进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型酒店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树立科学独到的价值观

企业文化属于比较抽象的东西,涉及的内容比较丰富,涵盖范围广泛,但归根到底,其核心的内容就是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的价值观对企业文化的构建起到重要的作用。其宗旨体现的是企业的精神及追求,企业的信念体现是企业群体对企业价值观的信奉。目前很多经济型酒店在文化建设过程中比较重视经济价值观的建设,而忽略了对酒店文化价值观的建设,对酒店文化建设的概念比较含糊。事实上酒店文化价值观的内容非常丰富,除了包括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服务观、财富观、时间观、人才观、效益观、信誉观外,还需要树立正确的信息观、竞争观、人本观、卓越观等具有时代特色的价值观。通过对这些价值观的建立,让酒店企业的员工能充分认识企业的目标,增加员工对企业的理解,从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使企业与同行间、企业与员工间的关系和谐发展,从而推动酒店业向着稳定、健康方向发展。

(二)努力建设具有文化氛围的经济型酒店环境

经济型酒店的环境是经济型酒店文化的象征,同时也是经济型酒店文化的保障。经济型酒店在市场上存在,既要面对生存,同时也要在生存中获得发展,经济型酒店在适应环境的同时,又改造和创造着环境,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因此经济型酒店在适应环境的同时,需要建设好企业内部的环境,经济型酒店环境建设的好坏会对酒店的活力产生影响,没有一个良好的企业环境,经济型酒店本身就失去了活力。在一个消极的环境中,员工的创造性思维无法被调动,导致经济型酒店缺乏创新精神。要想为员工创造一个具有活力的工作环境,则经济型酒店需要对外部环境及内部环境进行建设,其中外部环境包括良好的居住环境、饮食环境、娱乐环境、办公环境,让员工能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进行工作,激发员工的灵感及工作热情;内部环境建设包括对员工的心态进行建设,定期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培训教育,能够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可程度,同时有利于员工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有利于经济型酒店业务的发展。

(三)培育具有文化意识的员工队伍

经济型酒店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发展,必须要有一流的设备设施、提供一流的服务,进行优质化的管理,从而创造一流的企业。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要依赖一支一流的队伍,建设一流的团队是经济型酒店文化建设的核心所在。员工作为酒店的主体,是酒店物质及精神的创造者。在一些规模较大的经济型酒店中,非常注重团队的建设,但一些成立时间不长的经济型酒店由于酒店内部体制尚不完善,企业经营理念与体制存在一定的偏差,把太多的时间投入到经济的建设中,忽略了员工队伍的建设,在待遇上满足不了员工生活的需求,导致员工工资缺乏积极性。酒店行业是一个注重质量服务的行业,员工缺乏积极性,则会导致酒店服务缺乏热情。经济型酒店要想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则需要让广大酒店员工参与到酒店的日常经营及管理中来,培养员工主人翁的意识,激发员工的责任感,促进员工与酒店间的和谐关系,让酒店员工能与酒店企业同舟共济。

四、结论

篇5

关键词:基层电大;学习中心;建设;路径;策略

中图分类号: G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5-79-2

0 引言

县级电大学习中心是开放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教学的具体实施单位,是开放大学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也是开放大学办学的最前沿阵地,招生、教学工作都必须依托县级教学点。在整个国家开放大学建设中发挥着终端制胜的作用。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学习中心建设的标准是什么?这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与探讨的现实课题。

1 县级学习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法规依据不足

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目前没有可参照的法规,只有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有“办好开放大学”的提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参数,如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都是空白,这对于学习中心建设是一个无形的障碍。没有法规依据,就很可能使工作走弯路。特别是方案起草、目标确定,难免出现盲目性,甚至可能出现全国不统一的情况。

1.2 发展理念滞后

在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县级学习中心发展明显落后于广大受教育者的求学需求,不少县级电大办学理念至今仍停留于计划经济时代的运转模式,传统的“等”、“靠”、“要”、“扶持”和“依赖”等政策观念占据了相当的市场,在国家开放大学战略转型中,学习中心建设必须要树立目标,丢掉传统的办学思路,克服观念滞后带来的不利因素。

1.3 体制机制僵化

电大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当时由于缺乏办学经验,筹建工作比较简单,没有必要的评估过程,更没有完整、明确的政策法规,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义务教育工作上,很少在政策决策上给予关注和支持,基层电大出现了各级都在管,可是又没人管。业务有人管,经费没人管,当地政府只管干部任命,上级电大只管收费,其他事都是自我发展状态。如果这样直接翻牌,更名为“开放大学”这样的机制体制难以承担支撑终身教育体系的任务。

1.4 经费保障缺位

创建国家开放大学县级学习中心,首先要考虑师资队伍建设,其次要建设先进的网络平台,最后是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科研项目建设等,这就需要大量经费投入作保障。普通高校经费列入政府的财政预算,按生均拨款渠道,而目前电大从事的开放教育,没有财政的生均经费拨款,这将导致政府财政支持的力度与开放教育学生人数的增加不成比例。因此,经费保障的缺位,也是县级学习中心建设面临的深层次问题之一。

2 县级学习中心建设的基本路径

2.1 立足实际,服务县域经济发展

县级电大在学习中心建设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紧跟当地经济发展步伐,树立“有为才有位”的思路,通过扎实工作,积极作为,形成能让社会和当地政府看得见、摸得着的办学特色,从而最大限度地拓宽学习中心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服务领域,实现为当地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和职业化服务,从而不断赢得社会和政府的认可。

2.2 突出重点,加强网络环境建设

在国家开放大学成立大会上,原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强调“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整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办好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这将开放大学办学体系中的信息化建设放到了一个更高层面和更重要的位置。因此,县级电大建设学习中心,必须突出信息化建设这一重点,努力建成先进高效、实用、安全的信息化办学环境,实现网络教学平台与国家、省级开放大学各类教学平台的无缝对接和共享。

2.3 不断探索,坚持科研引领实践

经济欠发达地区学习中心建设,既不能照搬普通高校的建设标准和运行模式,又不能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方式方法建设,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县级电大要立足实际,加大研究力度,坚持科研引领实践,积极参与国家开放大学、省级分部、市级学院组织的各类课题立项研究,加强科学创新,借鉴江苏开放大学的成功经验,争取在政策制定方面拿出适合自己方案,并使得研究成果能够指导并引领建设实践,确保建设不走弯路。

3 县级学习中心建设的策略选择

3.1 抓住战略转型,把握历史机遇

县级电大学习中心目前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十分清楚,战略挑战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教育形式单一的问题,因为电大主要承担的性学历教育,由于高校扩大招生数量等原因,目前学历程教育需求者正在逐步减少;二是受教育对象的问题,计划生育政策导致18-25岁适龄学习人口在减少,全国高校生源普遍呈现下降趋势,电大的生源就更加困难了。特别是在县级学习中心建设中,生源的问题不得不考虑,今后的发展方向就不能一条腿走路,必须双轮驱动。这些新的困难与挑战,既是不利因素,也是发展动力。当然机遇也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国家正在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新机制、老年大学、社区教育等政策迅速发展,这为县级学习中心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互联网、手机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给广大受教育者提供了便利的学习途径。在现代农业,农村电商等领域要重点发展,利用电大已有的体系优势,把国家开放大学基层学习中心建大做强。

3.2 着眼长远发展,打造优秀团队

采取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优化师资队伍结构。要着力抓好专任教师队伍建设,把专职教师打造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队伍。要加强对兼职教师的聘用、培训和管理,努力发挥他们在学习中心建设中的作用。建立一支适应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的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学习中心,要加强对信息技术人员的培训,以弥补专业技术人员对教育技术新知识缺乏系统性掌握的不足。加强管理业务培训,努力提高整体管理人员水平。加强教学教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是提高整体管理水平的关键。业务培训要针对岗位、明确标准,突出实际操作技术的掌握;执行制度培训要结合工作案例,正确把握制度的执行尺度,增强标准化管理意识。

3.3 实行多元发展,增强办学能力

要切实做好开放教育教学支持服务工作,进一步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进行改革改革,深入探索县级电大学习中心的办学形式,扩大招生渠道。重视非学历教育,做大做强各类培训,切实做到双轮驱动,用多元化办学模式发展县级电大,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非学历教育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同时发展社区教育,为老年人提供学习场所,积极与地方政府衔接,争取政策支持,把基层学习中心建成为社会服务的主阵地,为各类社会成员的终身化,学习提供学习资源和服务。根据当地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一方面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另一方面搞好农村实用技术指导。

3.4 加强内涵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电大对于内涵发展的定位很明确,核心就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内涵建设是全电大人的共同责任,不仅是县级电大全面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建设学习中心的主要评估指标。我们不但要重视规范发展,更要加强内涵建设,其主要内容包含:开放共享的教育资源、没有围墙的开放式校园、先进的网络平台,合理的专业设置,优质的课程建设,透明的教学过程,科学的考试方式等。这就要求县级电大学习中心在导学、助学、督学上下功夫,如何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学习上下功夫,真正实现国家开放大学总部建资源,基层教学点只需用好资源这一伟大创新,把空间教学落到实处,真正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共同学习体,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提高质量。

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电大建设学习中心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历史进程和高标准的系统工程,受区域性经济差异、固有体制机制束缚等因素的影响,在建设过程中,有待解决的难题很多,需要进行长期和持续的探索研究。在正视困难和问题的同时,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电大要加强自身建设,夯实办学基础,明确方向和定位,要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开放大学学习中心的辐射作用,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 考 文 献

[1] 崔践.建设开放大学顶层设计的利益权衡与制度创新[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

[2] 罗崇.建设开放大学,政府做什么――建设云南开放大学的政府责任与主导作用[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

篇6

摘    要:现代生活水平的提升,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不仅可以满足日常生活需求,还对医疗行业提出较多要求。科技能够有效支持各行业领域进步发展,能够促进医学技术、电子技术的双发展。在当前发展中,医学技术能够结合电子技术,不断提升现代化、智能化水平,还能够优化完善医学精密仪器。医学技术、电子技术属于独立学科,然而两种技术具备相互辅助、支持关系。因此,应用电子医用设备,能够促进医学事业的发展,同时提供发展源动力。此外,科学技术能够有效支持医疗事业发展,融合电子技术精密设备,有助于加强医疗效果,全面满足日常需求。电子技术开始被广泛应用到医院精密医疗设备中,能够提升医疗事业发展水平,且技术应用的优势非常显著,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关键词:电子技术 医院 精密医疗设备 应用实践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相应促进了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1]。电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学仪器领域,标志着医院精密医疗设备的现代化发展,是医学事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医疗机构应当高度关注医学仪器工作,制定科学的管理机制与制度,不断提升安全管理力度,以此发挥出电子技术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价值,同时可以保障患者疾病治疗与康复。本文主要围绕电子技术在医院精密仪器中的应用展开讨论,具体如下。

电子医学概述电子医学是新型学科,属于电子技术、医学技术的结合产物,因此具备综合性特点,不能单独存在,涉及电子技术、医学技术、工业科学技术等,能够代表着医学领域的多学科、跨领域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电子医学成为独立研究学科。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仪器使用精细划分为分子,能够全面提升医学精密仪器的精细度。电子医学的发展前景广阔,有助于提升医学水平,缩短患者治疗时间。

电子技术对医学行业发展作用及重要性电子学属于复合型学科,是在计算机技术上发展起来的,涉及材料学、数学、生物化学、物理等知识。电子技术发展,属于电子学科的延伸,遵循科学化原理,优化设计电路模型,能够为社会生产与生活提供便利。在电子技术发展中,逐渐衍生出电子医学,成为现代生物医学工程的重要内容,是生物医学工程的分支。比如信息处理、大数据、计算机、电磁波射线与信号传输等,均属于核心技术。利用操作设备,能够对生物生命状态进行分析,实现量化检测效果,全面掌握生物机体结构,连恶化生理功能、疾病进展,制作科学的治疗方案。尽管电子医疗在国内的发展起步晚,然而经过长期开发与研究,获得了显著成果。如,精密注射泵仪器,联合了电子技术与医学技术,组成包括支架、丝杆、驱动器等,螺母与丝杆具备移动特性,因此被称为丝杆泵,只需将药液盛放在注射器内,以此确保液体传输的高精度与平稳性。电子医学的跨界性与复合型特点显著,属于科技的现代化标志。在20世纪50年代,电子医学划分到独立学科,可以有效作用于精密医疗设备,联合大数据技术张中,可以实现在线交互、数字信号传感、医疗传感等内容。比如,可穿戴式医疗设备,可以借助效率性与精确度优势,在线监控患者身体状态,集中上传生理信息,以此支持慢性疾病。

电子技术在医院精密设备中的应用类型电子技术在医疗精密仪器中的应用,主要基于电子学原理,通过多类型电子元器件,实行优化设计与制造,确保设备满足医疗检查功能与治疗功能。在医院精密设备中,开始广泛应用电子技术,全面提升医疗检测水平、治疗效果。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科学化发展,获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果。电子技术具备便于携带、能耗低等优势,因此不再受到传统医用领域的技术限制。在现代医疗事业中,不仅针对疾病人员,也开始注重疾病前期预防、体检保健等领域,人们开始高度重视医疗保健领域。除过精密电子检查仪器外,电子技术也可以应用到高精密仪器中,全面提升医院检测仪器的准确度,进一步加强医疗技术水平,给予患者支持与帮助,降低漏诊率与误诊率[2]。所以电子技术在医院精密设备中的应用如下。传统技术的应用:基于宏观角度分析,电子传感技术属于新型电子科技,所以必须应用技术制造传感器。通过电子传感器,能够对被测物质的物理性能进行分析,同时通过专业系统,对物质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同时实行数字化转变,提供可识别信息数据。通过信息数据,能够帮助使用人员作出科学判断,同时将数据信号传输到网络系统内,使用计算机分析和处理数据信息。上述内容均为检测仪器的功能优势,既发挥出电子技术的应用优势,还涉及生物、物理、医学与化学学科,属于新型高科技产物。通过此种仪器,能够详细分析仪器输出信息数据,判断检查对象的身体状态。由于技术采用生物芯片方式,可以采集不同生物机体样本,开展化学排查、细胞检测等。芯片技术多采用硅类半导体材料[3],同时包含非金属材料,比如塑料和玻璃,能够广泛应用到医学领域。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在医学精密仪器中,开始注重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应用,应用优势显著。比如,技术操作距离近,成本低廉,且能源消耗量少,因此为多项结合、双向的电子技术。一般来说,技术多应用到传播速率高、近距离、低耗仪器中,距离增加、仪器复杂度、功效消耗之间,均具备正比。基于现状分析可知,无线通信技术具备较强实用性,且医疗环境内的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应用到临床护理中,为医生、护士、患者提供交流沟通渠道,及时掌握和了解患者疾病进展、健康状态,提升治疗效果[4]。在便携式医疗仪器中的应用:随着医疗仪器的发展,逐渐出现了较多家庭便携式仪器,能够满足医院与群众需求。通过该医疗仪器,可以借助电子技术,利用蓝牙、无线网络实现信息传递,确保患者能够随身携带医疗仪器。便携式仪器的制造成本低廉,且价格适中,动作操作性非常强。患者使用便携式仪器,无需住院观察,就可以使医生实时监测病情,且仪器精确度非常高,可以确保信息传输的准确性。在数据监测、患者病情远程控制中,可以应用电子技术,在检查患者身体时,电子仪器设备的精度也非常高,可以保证检查与病情记录的全面性,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确保疾病治疗的针对性[5]。数字信号处理:在家庭式护理精密设备中,最常见的就是可穿戴式医疗设备,该类设备可以集合智能化信息技术、网络中断内容,通过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可以获得相关目标信息。比如,患者将仪器佩戴在身上,通过生物感应器可以感应心电信号,通过过滤处理之后,可以凸显出特征性数字信号。根据心电滤波计算公式,可以对心电参数进行判断,掌握心电信号是否处于异常状态,可以将信息数据传输到控制中心。家庭医疗设备可以实现无线网络、数字信号处理等功能,且体积小,成本低廉,患者无需到医院治疗监护,就能够确保医生掌握病情,精确度非常高,全面提升医护决策的有效性[6-7]。注重远程病情监控: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精密医疗设备被应用到各行业领域,涉及病情远程监控、生物监测、放射治疗等。针对慢性疾病患者,电子技术能够远程监控病情,利用网络传感、数字蓝牙,就能够掌握身体状态,同时监测病情进展,全面提升信息传输准确性,患者无需长时间住院治疗或观察。

电子技术在医院精密设备中的应用展望在医院精密设备中,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包含病患远程监控、放射检测、人体检测等。电子技术被应用到前言医疗检测、诊断治疗设备中。比如,利用电子技术,能够提升X线仪器的运行效率、清晰度、分辨率,全面显示患者病变位置。电子技术还可以应用到超声检查、核磁共振、电子内镜中,通过对比度灰阶模式,能够降低患者在医学检查的损伤。在未来发展中,为了全面发挥出电子技术在医院精密仪器中的应用效果,还应当注重建立库房管理制度,业务人员利用电子系统,可以随时查看设备参数,确保工作流程数据的依据性。通过电子信息系统,可以详细记录设备出入库账目,维护医疗活动运行的有序性。通过电子信息系统管理,能够及时掌握设备需求与运行状态,提升设备运行有序化,减少费用支出。综上所述,电子技术在医院设备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对于现代医疗发展,不仅是机遇,更是挑战,所以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必须充分发挥出电子技术的作用,将其科学应用到精密仪器管理中,以此提升医疗高精密仪器的诊断治疗作用,为患者提供高精准的检查体验,优质的医疗服务,从根本上促进现代医疗工作的发展。参考文献[1]潘哲.设备器械图片管理对精密手术仪器管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15):161-163.[2]为医疗设备精密制造提供最优设计加工方案[J].现代制造,2020,25(1):58.[3]羊月祺.基于物联网的医疗设备运行环境与状态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南京:东南大学,2019.[4]史元靖.关于精密医疗器械设备维修与保养的必要性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8):26.[5]黄时航.应用PDCA循环原理提高医疗设备管理和维护能力[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9,10(4):5-6.[6]黄家富.精密医疗器械设备维修与保养的必要性探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2):175-176.[7]赵欣然.精密医疗器械设备维修与保养的必要性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28(7):100.

篇7

【关键词】 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精神文化

大学精神是展现学校教育理念和特色的重要标志,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校改革发展,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医药院校肩负着弘扬中医药文化,培养中医药薪火接班人的重任,中医药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因之具有与中医文化相关的特质。而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精神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以下试就中医药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 精神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

一般来说,校园文化包括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面。而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渗透于学校管理及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层面,外化为校风、学风及师生心理状态及群体精神风貌,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及价值核心。大学之大,不在于建筑,而在于精神。儒家重要教育论著《大学》开篇即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论述。爱因斯坦也曾这样描述大学的使命:“一个年轻人在离开大学的时候,应该是有自我辨别力和自我学习力的和谐发展的人,而不是一只受过专业训练的狗。”这些都强调的是精神文化对学生的影响。的确,大学的魅力就在于其特有的传统和精神。这种精神长期以来沉淀为特定的文化氛围和环境熏陶,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在而深远的。因此,精神文化建设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

2 中医药院校精神文化建设重在弘扬中医文化,培养中医人文精神[BT)]

任何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突出其文化特质。中医药院校最与众不同之处是“中医药”三个字所赋予的厚重的历史积淀及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医文化是中医学的根基和灵魂,它浓缩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与思维方式。对高等中医药院校来说,中医药文化丰富的内涵使其不仅成为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而且更是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是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精髓与核心。因此,中医药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重在弘扬中医文化,尤其是在精神文化建设上,要彰显中医文化特质,散发独特的中医药的精神与气质,培养中医药优秀人才,传承和创新中医药文化。

此外,中医药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中医药是文化型的科技,又是科技型的文化,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而优秀的人文修养健全完善的人格是人全面发展的底蕴,更是中医药人才成长的基础。而中医学具有的以“科技―人文”双重内涵为核心的完备的理论形态作为其整个学科支撑点的特点也使得弘扬中医人文精神一直以来成为中医学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第三,现代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把人的身体、心理、行为、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在重视人的生物性与自然因素的同时,也重视从社会、心理因素方面去研究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极其规律,并运用它们预防和治疗疾病。而与此同时,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也使得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巧合的是,中医人文文化对医学模式的认识是“天人合一,形神合一”,这种人与自然的统一,形(身)与神(心)的统一,可以说具有现代医学模式的雏形[3]。

总而言之,中医药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重在弘扬中医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更应以此为核心。

3 中医药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内涵

高等中医药院校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在当前“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前提下,中医药院校除了培养学生具备现代文明修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外,还应结合中医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从弘扬中医文化及中医人文精神出发,注重挖掘丰富的中医文化内涵资源,作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基本依据,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以此创设一种继承和创新结合的氛围,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真正达到培养中医药薪火传承人的目的。笔者认为,中医药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内涵与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紧密相关,具体来说是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理念的集中反映。

3.1 “和”的精神 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的整体和谐观。这种理念认为,人与宇宙万物有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变化的复杂联系。人从生到死的自然过程中,生存的条件就是和谐。因此,在考察人的生理、病理、病机及其防治疾病时不能脱离天、地、人相互关系的大环境。这种整体思维的方式体现了中医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也正因为如此,中医文化历来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提倡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在人体自身的关系上提倡阴阳平衡的健康观,在治疗方法上提倡调和致中的治疗观,而在医患关系上则提倡医患信合、同道谦和的伦理观。“和”作为中医文化的根本原则,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正好相契合,是中医药院校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内涵和时代特征。

3.2 “仁”的精神 以人为本,尊重生命是中医文化最突出的人文特质,而“仁”则是对中医医德最贴切的概括。每一部中医典籍无不是对“医乃仁术”的解读[4]。如孙思邈《备急千金方?大医精诚》提出了医德标准与具体内容:慈悲为怀,急病人之所急;思想纯正,不贪图钱财;严肃认真,不随意调笑;谦虚为上,不炫耀功名;以己度人,形儒家忠恕之道[5]。中医名师大家也将医学定位为“仁术”,赋予医学以仁慈至善的精神内涵。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医之为道,若子用之以卫生,而推之以济世。故称‘仁术’。”由此可见,医学的宗旨与本质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仁”和“术”。“仁”是“术”的前提,“术”是“仁”的体现。中医经典中蕴藏的仁爱之情及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正是中医文化的特质,也是中医药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一大内涵。把“仁”的思想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不仅能使中医药院校的学生立足于“医乃仁术”的医德根本,而且可以引导学生热心投入为家人、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的践行中,努力在立德、立言、立功上做出成就,这已经远远超出了做一名“仁医”的意义了。 3.3 “精”的精神 前文谈到,中医学本身是一门“科技―人文”双重性质的学科,这就决定了科学精神也是中医文化不可忽略的价值核心。仁慈之心固然重要,但高超精湛的医术也是治病救人的关键。具体来说,它要求习医者精勤治学,精研医道,追求精湛的医术。孙思邈指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6]。”学医者必须不断学习,精益求精。对于中医药院校的精神文化建设而言,这不仅指专业上的精,它实际上是做人为医的一种态度,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贯彻“精”的精神,将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而有价值的影响。

3.4 “诚”的精神 “诚”体现了中医人格修养的至高境界,要求医者要诚心救人,即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见彼苦恼,若己有之”,只有怀着感同身受的心,才能引发“大慈恻隐之心”[7],能抛开贵贱、美丑,心中时刻关切病人的疾苦,这就是为医者的最高修德。在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诚”一直作为一种大修为和大精神,成为不可忽视的精神文化内涵,且它对学生素质提高,人格塑造和道德熏陶方面的意义也远超其初衷了。

4 中医药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途径

4.1 以制度文化为导向和保障 在高等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制度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重要保障,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的经验证明,要使校园文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仅靠道德引导和约束是不够的,只有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解决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因之,中医药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必须以制度文化为导向和保障。要确立科学与人文相契合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此外,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优化,在强化专业课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安排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课程。

4.2 以物质文化为基础和依托 中医药院校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要以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彰显中医药文化氛围。在校园总体规划、校园景观、建筑风格上,要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把中医药文化渗透于校园环境建设中,凸显中医文化内涵及人文精神,为师生营造良好的中医文化氛围。正所谓一砖一瓦彰显大学气质,一草一木尽表师生情怀。让学生在古朴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传统中医文化的精神内涵有更深的感受和体会。要进一步做好校训、校歌的征集凝练和宣传教育工作,使之最终成为体现学校历史和特色,弘扬中医文化并集中体现师生思想情感及价值体认的群体文化,丰富中医文化的现代内涵。此外,在传播手段和媒介上,加强互联网络建设,利用网络平台和新媒体手段传承优秀的中医文化,开展深层次的中医药文化交流,充分发挥校园社团、报纸、杂志、板报、橱窗等文化载体在传播中医药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4.3 以行为文化为成果表现 《学院――美国本科生教育的经验》一书中曾提到:“大学本科教育是否成功与校园生活的质量有关系,它与学生在校园内度过的光阴和参加的活动质量有直接关系[8]。”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成果如何,直接表现在学生的校园生活中。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学生价值观念和精神气质的主要阵地和重要途径。学校应秉承中医人文精神,大力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质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文化人,通过中医药学术精品活动、社团文化活动,系列人文讲座,传统文化节日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引领健康的学术和学习风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使学生的“仁、和、精、诚”的修养得以展现并得到检验。

5 小结

党的十指出,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就高等中医院校而言,文化是精髓是灵魂,是激发中医院校活力的重要源泉。“大学精神”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中医药院校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影响力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软实力。建设具有浓郁的中医药特色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使中医药院校成为中医药文化的自然博物馆,培养出具备仁、和、精、诚等大学精神品质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院校精神文化建设的使命及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2]徐超伍.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刍议[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6,12:43.

[3]李顺民.加强中医文化建设,弘扬中医人文精神[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

[4]张玲丽.论挖掘中医文化内涵,构建中医院校人文精神的要素[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33(6):160.

[5]黄海波.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

篇8

一、建设的目的与意义

目前吉林省商用车售后服务及维修企业600家,从业人数1万8千人左右,每年需增商用车维修服务人员和营销人员1600多名。通过调查,维修技术人员需求量最大的为高职高专毕业生,占总需求量的 46.33%。随着公路和建筑施工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吉林省对工程机械检测维修、工程机械营销管理、工程机械机务管理等方向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为1000人左右,所以工程机械专业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

在商用车从事维修和服务管理的技术人员中,高职毕业生仅占4%左右,远远低于从事轿车维修的高职毕业生的比例,而商用车柴油发动机都已采用共轨电控喷射技术,所以商用车及工程机械售后服务企业急需具备高职程度的售后服务和运营管理的技能型人才。

目前各职业院校对柴油发动机教学重视不够,多数都没有单独设置一门课程,只是在讲授汽油发动机时把柴油机供油系统做为一个教学单元进行讲授,知识含量和教学效果根本满足不了商用车维修服务企业的能力需求。而根据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电控柴油发动机检修》课程作为专业的核心课之一,迫切需要我们将柴油机这门课程做好做精,从而满足商用车和典型工程机械维修服务企业对本专业毕业生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同时还要在为区域经济服务的过程中不断的根据当下的情况调整课程的设置和课程的内容。

二、建设的目标与思路

课程的建设需要经过深入的企业调研,应以商用车和工程机械柴油机维修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工作实践为起点,以岗位技能培养为目标,强化职业素质培养,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分析商务车和工程机械柴油机维修岗位的工作过程,归纳总结典型工作任务或职能,提炼行动领域,结合职业资格标准,将行动领域转换为《电控柴油发动机检修》课程的学习领域。

课程建设还遵循课程横向设计原则,以柴油机运行典型故障现象为主题单元载体设置学习情景,制定课程标准,使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相结合,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要求建设《电控柴油发动机检修》教材,凸现职业教育特色。总的来说,课程建设思路具有以下特点:

1.课程内容是电控柴油发动机维修实际的工作任务。通过分析实际工作过程,归纳分类工作任务与对应能力的要求,结合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规律,明确课程能力目标与学习内容。在课程教学中以排除故障任务入手,将传统的知识点融合到具体的工作任务中。在学科知识点的教学组织安排上,按照结合工作任务出现的先后顺序,先出现的知识点重点介绍结构、工作原理及诊断检修方法。在后续工作任务再次涉及,仅仅作为一个知识运用,避免了知识点的重复学习。

2.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课程构建了以“任务驱动”为导向,以故障案例为载体,合理安排实训项目。在实训室完成相应的理论教学,达到理实一体化教学目的。

3.课程设计实施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反映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企业人员参与课程建设的全过程,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学院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来校兼任实训指导教师,企业教师参与课程的评价。

三、建设规划

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完成本课程的建设工作。经过课程团队的研讨及对兄弟院校的考察,将建设过程分为两部分。

在第一部分课程团队将集中精力完成课程教学的基本准备。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实现资源共享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建设的第一阶段,课程团队还将完善与教材配套的课件、电子教案、flash 动画制作和试题库的建立并建设课程教学网站、丰富教学网站上的教学资源。

第二部分的任务是丰富课程教学资源及师资队伍的建设。完成电控柴油发动机故障诊断实例库和教学视频库建设。进一步丰富网上辅助学习的环境和手段,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选派教师参加相关技术及教学能力提高的培训。

四、建设内容

1.通过企业调研,不断完善课程体系,积极引入新的课程内容,适应时代科技发展的步伐,更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努力打造特色鲜明、更具实效的课程教学体系。

2.进一步研究和修订课程标准,规范电子教案。

3.完成本课程教材的调整、修订工作。在教材修订工作过程中,同时进行本课程习题、实训项目指导书的修改工作。

4.建立合理的课程实践技能教学评估体系及实践技能考核方法。

5.根据课程标准和校本教材制作电子课件;录制教学资料片。

6.建设课程资源库、flash 动画课件,进一步修改课程试题库。

7.制作课程网站,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8.选派教师参加相关技术及教学能力提高的培训。

五、建设基础与条件

1.专业建设方向的支持。根据地方产业发展和专业群整体建设规划的需要,汽车分院在“十二五”专业群建设规划中对各专业培养目标和方向做出调整,以覆盖汽车产业的各个领域,服务于汽车产业的不同行业,重点为某一职业岗位(群)培养人才。并且各专业为了突出特色和拓宽就业领域,开设不同的专业方向,供学生选择。

根据汽车分院“十二五”专业群建设规划,汽车运用技术专业面向商用车(卡车及9座以上客车)维修服务企业培养商用车辆检测维修与技术服务的技能型人才,在此基础上开设工程机械销售与维修和汽车装配与调整专业方向,拓展学生的就业领域。

2.实训实习基地初具规模。在校内实训中心本课程具有与专业群共享的发动机实训室、整车检测维修实训室、维修工厂等。校外实习基地在专业群共享的91家实习基地外,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还正在与一汽大众、一汽轿车、华晨宝马、长春市及省内一汽解放服务站、二汽东风、北汽福田、郑州宇通、厦门金龙、成都神钢工程机械服务站沟通,准备筹建本专业实习就业基地,达到省内30家实习基地,80家以上就业基地。

六、预期效果

通过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在课程标准制定、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资源库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实习基地等方面做出本课程的特色。

1.构建出与本课程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标准,使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更加适合企业的用工需求。

篇9

(国网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供电公司,浙江杭州311201)

摘要:为了减少电力电缆线路受到外力破坏,介绍一种可预警及检测电力电缆工作环境的装置。该装置主要由电源采集单元、传感采集单元、防外力破坏系统主机以及现场巡检终端等部分组成,采用卡尔曼滤波器算法,有效消去噪声的干扰影响,同时利用格拉布斯准则来剔除偶然误差。通过采集与处理电力电缆运行环境信息,有效实现了电力电缆线路防外力破坏预警及定位异常点的功能。

关键词 :电力电缆;传感采集;现场巡检;外力破坏

0引言

国内对于电力电缆防外力破坏已有相关研究基础。文献[1]讲述了XLPE电力电缆的试验条件、测试环境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文献[2]指出电力电缆运行故障的主要原因是外力破坏,并说明对其研究的重要性;文献[3]设计电缆防外力破坏智能预警机制,进一步提高了系统识别振动事件的能力。

本文介绍的电力电缆防外力破坏的预警及检测装置,使用卡尔曼滤波器算法,有效消去噪声的干扰影响,同时利用格拉布斯准则,可以很好地剔除偶然误差。硬件由电源、传感器、系统主机以及手持终端等部分组成,实现了对电力电缆运行环境的良好检测。

1数据处理

1.1卡尔曼滤波器算法

卡尔曼滤波器是一种利用线性系统状态方程,通过系统输入、输出来观测数据,并对系统状态做出最优估计的算法[4]。具体介绍如下:

电源管理主要由电池管理模块和12V/100Ah蓄电池组成,负责控制蓄电池充放电。电池管理模块主要分预充电、恒流充电、恒压充电3个过程对蓄电池进行充电,便于后端平台人员实时了解和掌握现场设备状态。

防外力破坏系统主机主要由电源管理、多通道A/D检测单元、视频监控模块、中央处理模块、存储模块、报警模块、通讯模块、gps定位模块组成。短距离无线传输模块主要用于同传感采集单元和现场巡检手持终端进行通讯,在传感采集单元中部件功耗较低的情况下,低电量电池能满足传感器长时间工作情况下使用短距离无线传输模块。当工作人员进行现场巡检时,使用现场巡检手持终端可通过短距离无线传输模块与防外力破坏检测装置进行数据交互。光纤传输可以替代GSM传输,从而实现系统后台数据对接。存储模块主要存储系统基础数据,如短信收发电话、传感器报警门限、传感器报警机制、图片等。

3软件设计

当电力电缆存在外力破坏时,传感采集单元中的振动传感器、噪声检测传感器同时触发,通过振动信号和噪声信号将输出的电压信号传输到多通道A/D检测单元进行模数转换后将数据发送至中央处理模块,中央处理模块对传感器采集数据先进行卡尔曼滤波处理,再利用格拉布斯准则有效剔除偶然误差。数据进行滤波后,由中央处理模块对比分析破坏振动源,然后使用GPIO控制打开视频监控模块进行现场图像信息采集,将现场视频或图片信息保存至存储模块,同时通过GPS定位模块记录当前破坏点的地理位置,打开温度检测、湿度检测等综合信息后,通过通讯模块中的GSM模块将告警信息短信发送给相关工作人员,从而实现快速准确的告警,工作人员收到短信后可通过GSM模块进行实时喊话,及时制止现场的破坏行为。具体处理程序如图2所示。

4结语

本装置的视频监控可提高电力电缆管理效率,节约工作记录本、设备资料、复印等费用,大大降低办公费用;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实时分析的方式,对大型施工机械违章超高作业行为实时抓拍照片,即时自动播报短信和语音提示信息,及时制止危

险作业。该电力电缆防外力破坏装置的提前预警功能和GPS

定位功能,可精确定位到关键区域线路的状态,对破坏行为进行提前预警,使关键区段线路巡视的工作效率提升。

参考文献]

[1]罗俊华,杨黎明,姜芸,等.电力电缆运行、故障及试验综述[J].电力设备,2004(8):4?8.

[2]罗俊华,邱毓昌,杨黎明.10kV及以上电力电缆运行故障统计分析[J].高压电技术,2003,29(6):14?16.

[3]谭康.地下电缆防外力破坏监控中的振动信号识别[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4]李江,王义伟,魏超,等.卡尔曼滤波理论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综述[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4,42(6):135?144.

篇10

[关键词]:防火剩余电流动作报警系统泄漏电流报警主机测温探头

中图分类号:S762.3+3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中高层办公楼及住宅的迅速崛起,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办公及家用电器的日益普及使城市用电量成倍增长,由此引发的电气火灾也随之剧增。据公安部消防局《中国火灾统计年鉴》数据统计,自1993―2002年共发生电气火灾203780起,占整个火灾比例25%。2005年1―9月统计数字,重大火灾中因电气造成的火灾占总数的近30%。2007年因电气原因引起的火灾最多,共45703起,是993―2002十年间平均数量的2倍多,平均每天127起,占火灾总数的30%左右,尤其是在重特大火灾中,电气火灾的比例高达50%左右。如何将电气火灾提前预报,及时预防减少火灾损失成为电气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2、电气火灾起火原因

当电气线路和电气设备的绝缘受到损伤而导致接地故障,主要是指相线对地或与地有联系的导电体之间的短路,包括相线与大地、pe线、pen线、配电和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敷线钢管、桥架线槽、建筑物金属构件、上下水和采暖、通风等管道以及金属屋面、水面等之间的短路。当发生接地短路时在接地故障持续的时间内,与它有关联的电气设备和管道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对地和装置外的可导电部分间存在故障电压。电气短路主要包括金属性短路和接地电弧性短路两种:金属性短路是由导体间直接接触,如相与相之间、相与n线之间短路,其短路电流大,短路点往往被高温熔焊,金属线芯产生高温以至炽热,绝缘被剧烈氧化而自燃,火灾危险甚大,但金属性短路产生的大短路电流能使断路器瞬时动作切断电源,火灾往往得以避免;接地电弧性短路是因短路电流受阻抗影响,电弧长时间延续,而电弧引起的局部温度可高达2000℃以上,足以引燃附近可燃物质引起火灾,但由于接地故障引起的短路电流较小,不足以使一般断路器动作跳闸切断电源,可见接地电弧性短路引起的火灾危险远远大于金属性短路。

在配电系统中,必然有一些导线接头,故障往往出现在导线的接头上面,因为在大电流供电的系统里面,接头氧化造成的接触电阻只要有0.1ω,在几十安培电流下就会产生巨大的热量,由以下公式:

假设供电线路中的电流为100a,接点处的接触电阻为0.1ω,则这一点的功率可以达到1000w,换句话说,只要导线接点的电阻达到0.1ω,就相当于在接点处有一个1000w的电炉在发热,见下面计算公式:

随着发热量的不断增加,接头处导线的氧化也越来越厉害,接触电阻也会增加,热量积累会越来越大,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引起电气火灾。

3、解决办法

3.1 如何测量剩余电流

在三相四线制或三相五线制的系统中,在没有剩余电流存在的理想状态下(正常剩余电流忽略不计),其三相电流的矢量合为零。

在测量剩余电流时,三相电流导线和n线同时穿过零序互感器的铁芯。对于单相电流的测量,只要把一条火线和与之共同供电的一条n线穿入一个零序互感器铁芯中,就可以通过绕在铁芯上的线圈中感应出单相电路中剩余电流的大小。预防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由此而诞生。当线路中发生异常时,可迅速发出报警信号并准确报出故障点,并通知电气专业人员及时排查电气火灾隐患,不让线路带故障及异常运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 明确规定:“高层建筑内火灾危险性大,人员密集等场所宜设置漏电火灾报警系统。规范条文用词为“漏电火灾报警系统”,表明应该是一个联网的整体装置,是一个完整系统,是对应gb 14287-2005标准的要求,而不是以往分散设置的单个漏电流报警器或传统漏电开关可以胜任的。关于“宜”字的把握,规范用词说明指出: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作。可见,“宜”原则上是首先要考虑设置的,没有特殊情况,没有经消防主管部门同意,是不能随便选择取消设置的。

4、系统功能

防火漏电报警主要作为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使用,并通过防火漏电报警系统。对电气线路的故障和异常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使被动防火变为主动防火,实现集中监控和管理的目标。其主动特点如下:

a系统启动后首先对电气线路进行全面运行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和消除电气火灾隐患。当不存在电气火灾隐患时才允许开关合闸接通,若存在电气故障时提前预警并可以断开回路,未排除电气故障前拒绝合闸接通,确保低压配电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b.在低压配电系统中,对电气线路的运行状况实行全天候在线自动安全监控,自动跟踪诊断电气故障,分析和识别故障类型,并发出声光和语音报警,通知电气维护人员及时排除故障,把电气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智能监控,防患于未然”。

c.系统采用智能化网络管理。采用rs485/rs422四线制全双工通讯模式,传输距离在5km以内。同时可与烟感、温感或可燃气体探测器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心实行联动控制,把配电与消防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双重报警和控制功能,大大提高了对漏电火灾监控的可靠性和保护性,从根本上解决了电气火灾误报和漏报现象,全面主动防御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

d. 当确定选择两级分级保护时,设在低压配电室引出的配电干线回路首端的第一级保护,额定剩余动作电流为400~1000ma,动作时间为o.5~1s;设在各防火分区、功能分区和楼层的总(分)配电箱电源进线处,或末端配电箱的进线处的第二级保护,额定剩余动作电流为200~400ma,动作时间为o.3~o.5s;

防火漏电报警分级保护示意图

5.防火漏电报警系统设置范围

a、根据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大小、人员密集程度。下列建筑物的供电干线或电源线路上宜装设防火漏电报警系统:商业楼建筑(包括地下类商业建筑);博物馆、展览馆建筑;影剧院、歌舞、娱乐建筑(包括地下同类建筑);集会、体育类建筑;电信、邮政、财贸金融建筑;餐饮、酒店、旅馆建筑;医院、福利院、幼儿园、学校等建筑;易燃、易爆场所及建筑;公寓、居住建筑;图书馆、档案馆、书库建筑;省级及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建筑或场所;其它火灾危险性大、人员密集的场所及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应对上述建筑内的防火区域作出合理的分布设计,确定适当的控制保护范围。

6.总结

在低压电气线路上安装防火漏电报警这是有效可行的方法。通过防火漏电报警系统,能够准确地监控电气线路的故障和异常状态,并报出故障线路地址。监视故障点的变化,随时储存和记录故障信息情况,提早发现电气火灾的隐患,及时报警提醒人员去消除这些隐患,避免电气火灾发生,把电气火灾的消灭在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1]gb50045-95(2005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