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范文

时间:2023-12-25 17:43: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篇1

[关键词] 世界经济 经济全球化 经济发展 国际分工 国际产业

一、引言

世界经济格局是世界各国或国家集团间通过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形成的一种世界经济结构。传统的世界经济格局主要描述各类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及其演变,如20世纪90年代之前,经济实力最强,人均生活水平最高,对世界经济事务影响力最强的美国、欧盟和日本三“极”之间的经济权力分配关系是世界经济格局的主要内容。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全球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由于各国或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上的差距,各国的知识经济发展水平和进度出现较大的差异。在知识经济发展水平各异的前提下,各主要国家经济出现了不同的发展趋势,各国之间在国际分工、贸易、金融和投资关系上也发生了较大改变,它们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也因此发生显著变化,世界经济正形成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的经济格局。

二、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和各国国内经济发展之间矛盾运动的产物

区域集团化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深的情况下不断加强的,这种现象绝非偶然。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必须结合经济全球化的背景来探求区域集团化发展的原因。二战以后,亚、非、拉各洲落后国家纷纷独立,曾主导世界经济发展的西欧已雄风不再。美国作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开始在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推动其经济自由的理念;各国也吸收战前高贸易保护、以牺牲他人利益来获取自己利益的零和竞争方式的教训,客观上也有减少贸易壁垒,促进经济合作的要求。这样,经过布雷顿森林会议,全球层次的各种经济协调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等逐步建立。这些组织的一个基本宗旨就是推进全球范围的经济自由。这些组织对促进经济的全球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全球范围的经济自由和国家经济发展之间有着深刻的矛盾。幼稚产业论、保护就业论、平衡国际收支论等许多保护贸易理论为一国贸易保护提供了充分的论据。这样,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为了在和发达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的竞争中获得优势,落后国家纷纷联合起来,组建各种形式的区域组织;西欧发达国家各自的经济实力有限,同样为了共同利益,与美国和苏联竞争,也纷纷组建起各种形式的区域组织。于是,在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末,第一次区域集团化浪潮就开始了。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整个世界出现了市场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正是市场经济在世界范围的一体化,才真正使世界经济出现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规律在全球范围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这样,经济全球化趋势第一次是在全球范围,而不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展开,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全球性经济竞争大大加剧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国要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资源,不开放是不行的,这方面,自由贸易理论提供了充分的论据;但在一国经济实力较弱的情况下,这种开放又必须是有条件的,这方面保护贸易理论提供了同样充分的论据。这样,一国既想利用世界资源,又不想使自己的竞争力受到损害,和有共同文化渊源、地理位置相近、生产力发展程度相当或经济结构具有互补性的国家结盟,在一定范围内享有更高程度的经济自由就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选择。这种情况使区域集团化趋势再次得到加强,于是,区域集团化的第二次浪潮就开始了。由此可见,区域集团化不过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国家经济发展之间矛盾运动的结果。

三、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延长了国际产业链,提高了世界经济的整体效率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化引发了世界价值体系的组合重构和产业链的跨国延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范围内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和逐步完善,各国贸易壁垒逐渐降低,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趋势不断加强,产业链的众多环节越来越具有了空间上的可分性。处于主导地位的厂商,出于资源优化配置的考虑,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有利的区位进行相关产业链环节的生产布点,使得传统的主要以产业或产品为界限的国际分工,逐渐演变成为同一产业、同一产品内某个环节或某种工序的国际分工。产业链国际分工作为全球化经济本身发展出现的新特点,即使没有中国的参与也会发展,但中国的积极参与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际产业链的延长,从而进一步深化了国际产业链分工。中国无与伦比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大大延长了产业链条上的劳动密集型环节,中国相对廉价而数量增长惊人的科研人员,进一步延长了产业链条上的技术密集型环节和产品的研发环节,现代服务业中的一些环节也在中国国内得以延伸。可以相信,随着中国的发展和更为深入的融入世界体系,国际产业链会得到更大的拓展效率要求以最少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社会分工或专业化的不断深化是效率提高的主要途径。相对传统的以不同产业或产品为对象的国际分工,产业链国际延长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公司利润,发挥了各国的比较优势,因而更能够促进世界经济整体效率的提高。而中国通过对国际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深化了国际分工,为世界经济整体效率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总结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贸易多年持续顺差。但是客观地分析中国经济实力可以看出,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各国要求人民币升值,是富有的工业化经济大国不愿意为治理全球经济失衡问题承担相应的责任。全球经济是世界的,各经济大国应通过协商和妥协,各自承担相应的合理的责任,不仅有利于各国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全球化 国际经济一体化 发展机遇

全球化成为经济发展的热门话题,但是关于全球化的研究并不相同,不同的研究往往有不同的概念。本文在探索全球化的问题上,主要是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来分析全球化问题。

1. 什么是全球化?

经济活动全球化泛指贸易、投资、金融活动的全球化,特殊的含义是指生产活动的全球化和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在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因素是不同国家对全球化的不同选择的结果,他们通过放宽管制,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从而最终达到全球化的结果。推动全球化的原因有着不同的理解。李琮和岳长龄都认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

2. 全球化的评述

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全球资本资本主义几乎肯定有益于全球经济的增长,有益于大多数国家经济的发展,甚至有益于大多数人民收入的增加。

然而全球化在各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并非只是带来了经济繁荣,伴随全球化而来的是更多的贫富收入不等。同时不同的国家的全球化指数也不同。如图1中所示,全球化指数在通体来看,发达国家、人均收入较高的国家都有很高的全球化指数,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也有很高的全球化指数。从趋势变动来看,往往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发达国家全球化指数较高,说明年他们参与全球化的程度越高,他们也是全球化的获益国。对于喀麦隆这样的经济发展落后的国家,全球化指数并不高。同时也没有带来更多的好处,反而使得人均GDP相比发达国家下降。如图2中所示。通过两个图的对比可以发现,往往人均GDP较高的国家有较高的全球化指数。同时就变动趋势来看,全球化指数下降的地区,人均GDP也下降。图2中人均GDP的比例说明了,全球化推动了不平等程度上升。

在各国的总体趋势上来看,存在着世界上不同国家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但是分析每个国家,也伴随着全球化所带来的不同影响。并非每个人都从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得益。许多传统的社会发展停滞或者分崩离析。甚至在世界迅速发展的地区中,发展成果也没有平均地分配。

3. 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在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中,是各个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选择了全球化。从而推动了全球化的必然选择和结果。全球化也给我国带来了众多机遇,我国也积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努力使自己成为全球化中的一员。

首先,经济全球化加速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我国要使经济迅速发展,必须实行对外经济开放。在对外开放政策的作用下,我国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利用外资的质量显著提高,对外贸易的规模也不断扩大。

其次,经济全球化有助于我国改革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改革既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又要与国际接轨,遵守国际规则和惯例。只有这样才能与世界各国发展正常的贸易关系,从国际规则的遵守中获得利益。

再次,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全球化要求各国相互开放市场,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这必然带来国外有竞争力的商品和服务大量涌入,从而对我国国内同类商品和服务行业带来冲击。

经济全球化使得我国快速享受到了世界发达国家先进的产品和制度优势,推动我国改革开放的更进一步发展。使得中国更快进入发达国家的水平,然而,经济全球化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

首先,经济全球化给我国民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威胁。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减少,贸易和投资不断自由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这种冲击对一些产业来讲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其次,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管理职能提出了挑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经济的互相依赖空前加强,任何一个国家的内部失衡都会反映为外部失衡,进而很快影响到与其有紧密联系的国家,最后极有可能世界各国陷入失衡和危机的境地。

再次,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政治的稳定带来的挑战。政治稳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政治稳定的威胁和挑战加大。

结语

全球化增加了各种经济机会,对社会有益。但是,不惜一切代价坚持进行全球化同样是不对的。全球化过程中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同时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益处,两者相比较,利是大于弊的,而且利是远远超过弊。21世纪,国际竞争和综合国力的较量将会更加激烈,与国际相比,我国的经济实力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还很脆弱;在信息技术领域,我国的优势有限,信息化整体水平还很低; 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方面,我国也存在着巨大差距。因此,我们必须立足现实,正视差距,直面困难,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从差距和困难中找到发展的潜力。

注释:

①该图是根据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经济形势研究所(EOF)中关于全球化指数的统计数据截取相关国家进行的绘制。该全球化指数是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经济,政治和社会。本图中数据是2011年公布。

②该图是根据相关国家人均GDP之比绘制,其中美国人均GDP为分母,各国与之相比所得的数据。人均GDP均采用同期美元数据。

参考文献:

[1] Alfredo Saad Filho , "From Washington

Consensus to Inclusive Growth: The Continuing Relevance of Pro-Poor Policy Alternatives ", World Economic and Social Survey(J), JAN,2010

[2] [美]杰弗里·弗里登,20世纪全球资本主义的兴衰(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3] 李琮,经济全球化新发展(J),世界经济,1996年第11期.

[4] 厉以宁,全球化与中国经济(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第6期.

[5] 魏浩,经济全球化、国家间对外贸易的差异和中国的作用(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1年3月.

[6] 岳长龄,西方全球化理论面面观(J),战略与管理,1995年第6期.

[7] 辛琪,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及我国的战略对策(J),世界经济研究,1997年第1期.

篇3

【摘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突出表现是各国放宽了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本国金融市场的限制,自觉推进金融自由化,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动,国际金融市场蓬勃发展,金融活动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展和深化。

【关键词】经济发展全球化影响

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一般说来,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它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其推动力是追求利润、取得竞争优势和谋求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趋势。随着全球范围内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生产要素跨国界的不断流动,使得世界各国经济联系越发紧密,成为一个相互依赖的统一整体。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在提高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效率,推动世界经济的总体增长,促进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的进一步大发展的同时,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地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带来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总起来说,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主要有:(1)生产国际化。(2)贸易自由化。(3)金融全球化。

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生产力的发展和不断深化的国际分工,在客观上要求打破国家对资源配置的地域限制,要求对生产要素进行跨国家或地区集中生产自己具有或可以实现较大利益的商品,使生产要素配置更加合理,最终将增加产品总量和生产规模,使各国受益。各国在当代经济交往中,一直在追求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趋势,它标志着先进的生产方式,是未来社会的经济基础。全球资源可以得到最有效、最合理的优化配置。全球范围内有效的分工协作可以产生新的巨大生产力,而且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从而可以开发最先进的产品,获得最经济的成本和最贴近的市场,从而具有最大的竞争力。由此可见,经济全球化不仅是空间先进方式,而且开辟了人类更先进的生产方式的道路。它就是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经济化,主张在世界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的干预,充分发挥价格和利润在市场中的作用,建立一种完全竞争的市场模式,而全球经济通过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使各种生产要素或资源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从而实现生产要素或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配置。

三、经济全球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近十几年来,全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及其矛盾运动,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多方面质变。整个世界的经济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创造的物质财富大大增多。但是,收益分配的不公在加剧,可持续发展受到日益严重的威胁,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加剧。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比较复杂,但它们的市场经济模式不同,因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在加剧。世界经济不平衡的加剧引发了一股又一股的反全球化运动。这对于改善贫富差距扩大的不合理、不公平状况有一定促进作用。但要真正改变世界范围内的分配不公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主要应靠发展中国家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战略和策略,促进自身经济的发展。

2.推动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进程,并为世界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全球化和区域化都从不同领域和范围推动了上一世纪已经兴起的科技革命进程、全球范围的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和区域安排内的科技开发分工。具体表现有三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产业在世界高新技术发展中已成为关键。二是全球化和区域化安排实现了高新技术从发达国家向全世界的扩散和转移。三是以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为主的新技术将逐步与传统工农业结合,形成新的产业增长周期。

篇4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国际金融业 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呈现出各国经济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趋势,特别是在发生美债、欧债危机的今天,这种全球竞争下的相互救援显得更加重要。由20世纪90 年代以来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内容广为人知,中国加入WTO,标志着我国经济将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的大潮。直面经济全球化中的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将有助于我们对国际经济市场的进一步的洞悉和了解。

一、经济全球化及其内涵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兴产业革命形成的一种全球性市场、资本、贸易、技术、金融,信息的相互依存的网络。具体包括企业全球化、资本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技术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等。高新技术引起的产业革命和冷战后当代世界经济的结构变化是“全球化”的根源。市场理念的扩张是“全球化”的内在动力。新产业革命,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 、市场理念的扩张三者相互作用,相互融合,推进了90年代后的“全球化”进程,新世纪的到来,信息经济与网络经济的结合把经济“全球化”推向了新的发展峰巅。

(一)信息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前提

由于电脑、电话、电视、电传、电子网络技术等信息手段的广泛应用和普及,现代通信成本的持续下降,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基础。由于“全球化”以信息全球化为前提,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产业革命)的兴起地域,因此,其与21世纪新提出的世界经济一体化相对有所区别。

(二)企业主体是全球化的基础

在“全球化”的时代,生产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企业把工业化国家的先进技术水平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有利的成本结构结合起来,把生产基地建在距离原料产地、销售市场最近、劳动力成本最低、生产力水平最高、基础设施最好、税率最低的地区,使资本增值的产业链延伸空间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并使其得到了全方位改善,以期实现利润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三)资本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

资本全球化其本意并非指原始积累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从90年代的发达国家“资本外逃”和资本跨国流动,到21世纪发达国家的资本智力化和资本运营。受资本追求最大利润化的本质驱动,为逃避原所在国日益上涨的成本与税负,资本转移和外流现象日益普遍。

二、经济全球化的表征

(一)国际贸易的日趋紧密,将大大促进各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的提高,且进一步加速国际经济格局的分工。近年来,世界经济年均增长受美债,欧债的多米若骨牌效应直接影响着全球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源动力。其表现在:一是科技知识迅猛增长;二是科学技术发展面向未来;三是科技发展综合化;四是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相结合。世界贸易总额将超过10万亿美元的同时,技术、技术密集型产品将占主导地位;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平台将逐步成为对外多边贸易的连接方式,从而引起世界贸易格局分布的重大变革。

(二)开展国际互动式直接投资也将有突破性的发展。将在几年内从目前数万亿美元的水平达到几十万亿美元。金砖五国已成为即欧美发达国家之后对外投资的新兴经济体,资本流向发展中国家投资的比例快速增加。

(三)跨国并购、重组已成为各国对外实施资源重组的重要平台。

(四)后金融时代的到来,为经济全球发展的联动性提供了契机。如从次贷危机引起了美国华尔街风暴,已经演变为全球性的后金融危机时代。这个过程发展似多美若骨牌,规模之大,影响至深可以说是人们始料不及的。总的说,可以划成三个内容:第一是债务危机,借了住房贷款人,不能按时还本付息引起的问题。第二是流动性的危机。这些金融机构由于债务危机导致的一些有关金融机构不能够及时有一个足够的流动性对付债权人变现的要求。第三是信用危机。就是说,人们对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资金融通活动产生疑虑,形成了波及全球的危机。总而言之,通货紧缩、经济衰退、失业、金融危机等都可能引发成为全球问题。由于中国资本项目仍未完全开放,危机传染的风险受到一定的限制,但震撼国际金融市场的次贷危机以及欧债危机已警钟长鸣,启示愈甚。这也更显示出国际金融在危机传染机制中的新特点。

(五)随着G20会议的召开,气候变暖,保护地球和环境,将更为成为各国关心和重视的重要内容。诸如公海海洋、太空、南北极等处的财富的开发和应用都将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六)世界经济的大变局是发展中国家提高了自身话语权,国际性经济组织的权威性和职能日益加强。维护全球经济的行为准则将在各国、各集团维护各自利益的斗争中不断得到更正和确定。

三、金融全球化将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内容

篇5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

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

“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最早是由T・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因此,目前的经济全球化可以理解为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广泛和密切,相互支撑,相互制衡,同时,各个国家在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上更加多的关注于国际条约与国际公约,为国际间的贸易提供方便,此外,各个国家联合形成的经济组织,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许多国与国之间的贸易纠纷开始依赖于经济组织的调节。

经济全球化形成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的结果。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越来越多的国家发展市场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体制保障。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动因。企业经营国际化,尤其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的迅速扩张,起了推动作用。经济全球化更多的依赖信息技术,以跨国公司的发展壮大为显著标志,信息技术加快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步伐,推动了经济信息的传播,也让各个企业间的联系方便迅捷,因此经济全球化,也是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

二、经济全球化的趋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1.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来说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挑战。积极的影响有:第一,经济全球化加速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是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的。没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就没有生产要素全球性的自由流动,也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市场化有利于资源全球性的优化配置,它是经济全球化的前提。当市场经济体制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选择后,全球经济逐渐趋于市场化。我国从党的十四大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经过不断深化改革,已经逐步形成了全面开放的市场体系。

第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突出了我国在对外贸易中的重要作用。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世界各国都把对外贸易作为发展本国经济的重点。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对外贸易数量上很少,贸易结构和质量也偏低。随着外贸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逐步与世界接轨,对外贸易迅猛发展并且持续稳定增长。这与贸易全球化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贸易全球化为我国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在全球贸易中突出了我国的外贸优势。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现在,我国每年的出口产品中有50%以上是由外资企业提供的,而且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80%也是由外资企业提供的。可以说,贸易全球化促进了我国成为贸易大国。

第三,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二战后,一些世界经济组织在调节世界经济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中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是世界经济组织的三大支柱。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成为国际多边贸易的基础和法律载体。世界贸易组织对国际贸易的协调作用促进了市场规则的全球化。2001年我国成功地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从此融入了一个全球开放的多边贸易体系之中。我国可以享受100多个成员国的多边最惠国待遇和发达国家的普惠制待遇。在国际贸易上,改善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往来的国际环境,有助于更快地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大大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也提高了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2.经济全球化也为我国的贸易发展带来了冲击和挑战。第一,区域和集团经济保护下,竞争激烈。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下,地区或集团的经济贸易保护主义壁垒,使中国的对外经济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第二,市场竞争方面的冲击。入世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国内竞争和国际竞争交织在一起,必然会给中国经济,特别是给企业来带巨大冲击。

第三,义务约束带来的冲击。中国入世后,收到的义务约束中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关税的约束,二是约束非关税措施,既要逐步降低关税水平,又要逐步撤销非关税壁垒。有了这种约束,中国入世后出口的路子拓宽的同时,进口的大门也会大大敞开。

三、经济全球化下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

1.参与制定相应的国际贸易方面的规则。我国要在加强对边贸易方面不断努力,提升自己在区域经济和多面合作领域的重要地位,全面参与到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中来,将国际贸易规则导向到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和外贸领域的多面合作中来,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高我姑对外贸易的影响力。

篇6

关键词:机遇 挑战 中国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8-0021-01

一、前言

历史告诉我们,封闭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下,中国必须要加入世贸组织,迅速融入到世界经济发展中去,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吸收和借鉴世界一切文明。但是,在入世的同时,我们也要认清趋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促进中国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二、入世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

1.1 经济全球化发展将有助于不断完善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

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入世之后,国际化的准则将帮助中国更加全面、系统地认识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弊端,为今后国内经济体制的变革提供借鉴和思考。同样,中国只有不断完善健全本国经济体制,才能取得国际社会的认可,才能帮助中国更加公平、公正地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行列中去。

1.2 经济全球化发展有助于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就引领中国不断地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程汇中,中国作为引进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将受益于国际资本流动所带来的技术外溢。同时,各种外来竞争压力的加剧也迫使中国不得不去转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渐使产业结构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转变。

1.3 经济全球化发展将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市场空间

经济全球化发展要求各国尽可能的降低贸易壁垒,相互开放本国市场,允许生产要素在国际范围内自由配置和流动。在这种环境下,国内企业发展将面临国内外两方面资源,多个市场,为国内有实力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天地。中国企业可以充分发挥本土优势,聘用更优秀的高端人才,借鉴更高端的科学技术,寻找更加廉价地经营空间,建立属于自己的产、研、销发展网络,提高自身在国际市场的品牌占有度。

1.4 经济全球化发展将助于中国直接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程中,西方国家一直以来利用自己在全球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推行霸权经济和强权政治,维护着国际间不合理的经济旧秩序。但是,随着中国世贸组织的加入,尤其是这些年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经济对世界贸易发展的影响度也是不断增强,这就无形中增加了我国在世界经济事务中言语权,为建立国际经济贸易新秩序,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奠定了基础。同时,在加入WTO之后,中国将有权利参与到国际经济规则的修改与制定,此时对世纪经济全球化方向进程的影响将不可同日而语,从而更加有利于推进世界经济秩序向着更加合理有序的方向发展,更加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

2.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

2.1 国内企业竞争实力与国际企业尚存在较大的差距

世界经济一体化要求各国之间要降低贸易壁垒,倡导各国贸易自由化发展。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内一些原本受到高度保护的产业及新兴产业很有可能将遭受到重创,甚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趋于灭亡。此外,随着各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加快,世界资本平均利润将趋向一致,这就是说,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将完全失去价格优势。同时,受制于资源成本、环境污染的约束,国内企业生产成本必将大幅提高,将进一步削弱其再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2 增加经济运行风险,削弱政府对经济的调控力度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会使资本主义市场中固有的矛盾和消极因素迅速波及到全球的金融市场,带来全球性经济危机,08年美国市场崩盘带来的全球性的危机灾难就验证了这个问题。同时,随着我国我国对外贸易和投资数量的快速增长,贸易摩擦和金融风险也急剧增多,这样也会影响到国内市场正常的经济秩序。另外,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一些非经济因素,诸如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等,都会强加给他国。无形中增加了本国经济运行的风险,削弱了本国对经济调控的能力。

2.3 国内收入分配差距将会加大,贫富差距日趋明显

从全球范围来看,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完善,这种贫富差距不平衡的现象就会波及到成员国内。比如:在跨国公司就业人数增加的同时,相当数量的企业因无法生存下去而倒闭,下岗员工在无有效再培训、冉就业的情况下,失业问题将更为突出。

2.4 政府对经济规制的制定有待加强,要求将更加规范

世贸组织地加入,要求各国政府在职能规范、放松管制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说,虽然说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可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开展跨国经营,提供稳定的多过最惠国待遇保障。但能否抓住这一机遇迎接外部激烈的竞争,政府经济规制、交易成本的高低是重要因素,在竞争激烈的情况甚至是关键因素。政府规制成本与效率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方面,美国“新经济”与政府放松管制、改进服务有很大关系。

三、结论

总之,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一定要要认清趋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促进中国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东升.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外资政策的变化与韩国企业的对华投资[J]. 商场现代化.2010(18).

[2] 张纪凤,黄萍. 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02).

[3] 刘信一. “以人为本”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核心——经济学专家关于当前中国经济社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观点综述[J].思想战线.2011(01).

篇7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趋势;策略

在经济全球化整体格局下,国际贸易成为经济全球化核心组成部分。世界贸易组织在多边贸易规则的制定和实施、多边贸易的谈判以及贸易争端的解决上都起到了核心作用。但是,由于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环境比较恶劣,各国经济表现相对疲软,国际贸易的发展也呈现多层次和多种类的问题,多边贸易谈判越发困难,原定部分自由贸易区域的计划落实不理想,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国际贸易框架遭遇了越来越多的挑战。世界贸易组织发达成员国通过自身优势和对贸易规则的利用,实施贸易保护主义,使用不同手段逃避既定义务,保护本国利益,这严重破坏了WTO的精神和原则,导致多边贸易谈判的内容不能够得到有效落实,世界贸易组织整体框架经受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世界经济一体化使得各国经济联系更加密切,而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目前,世界经济发展仍然受到很多不稳定因素的干扰,各国经济仍然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国际贸易环境比以前更加复杂,不同国家和经济体需要面对更加严峻的贸易挑战。与此同时,新技术、新局势、新需求等都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新的机遇。在经济全球化更加深入的背景下,世界经济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推动了国际贸易新趋势的出现,把握国际贸易的发展方向,对于提高我国的外贸水平和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趋势

国际贸易是世界各国精细化分工的结果,是不同国家或地区对生产要素、商品、服务等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配置交换的过程。由于各国的政治环境、法律法规、货币制度、物流技术、语言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国际贸易非常复杂。但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各国经济之间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同时各国为了自身利益的需求,对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具有非常强烈的需求,开拓国际市场的意愿非常强。国际贸易在多种因素影响下,通过不同国家和利益集团的角斗,形成新的特点和趋势。

第一,跨国企业占据世界经济发展主导地位,国际贸易交易集中度呈现上升态势,国际贸易投资一体化趋势显著。2015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跨国企业生产投资持续扩大,盈利处于历史较高水平。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无论是在数量还是体量上都在快速增长,这也使得全球生产、投资和商品的大流通进一步加深,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跨国公司在参与全球精细化分工中,在寻找新的定位,并在这个过程形成新的战略同盟,国际交易市场统一性增强,助推了世界经济市场的竞争和贸易自由化。跨国公司垄断了国际创新技术和贸易技术的绝大部分比例,这也使得跨国企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垄断地位日益加强。由于信息互联技术和物流技术的高速发展,使跨国企业的经营更为便利和高效,跨国企业现阶段都对其发展战略进行调整,面对国际市场,尽力提高市场份额;对于内部管理,则利用新技术大幅提升运营能力。未来一段时间,跨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会更加凸显,话语权将会更加强大。现阶段,跨国企业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力量,在贸易交易市场的占比不断稳步提高,交易活动也更加频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跨国企业对外投资会对国际贸易的结构形成以及贸易集中区域分布产生重要影响。跨国企业的全球性投资加大会是国际贸易发展趋势的重要表现。

第二,经济体之间利益冲突愈演愈烈,各经济体间贸易壁垒层出不穷,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自由化面临诸多挑战。虽然世界各国经济比较低迷,但是全球国际贸易仍然保持增长态势(见表1)。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显示,2014年国际贸易增长率为2.8%。2015年,全球经济依旧脆弱,国际贸易环境还是不够景气,但是,经济体间的贸易活动仍然频繁。自由贸易成为国际贸易不可阻挡的趋势。内容摘要: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世界经济由工业经济逐步向知识经济转变,全球分工更加细化,分工形式出现新变化。世界经济和分工的变化使得国际贸易的模式和交易方式也发生转变,从而使得国际贸易表现出新趋势、新特点。外贸作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故而,全面分析和把握当前国际贸易趋势,有利于我国外贸发展,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趋势策略世界各国、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发展水平并不相同,各经济体和贸易集团间的壁垒在增多,各国对贸易利益的争夺非常突出,贸易保护主义势力不断抬头。发达国家为了自身经济利益,长期通过各种不公平的手段来加速对全球资源的掠夺,同时利用先发优势在WTO框架下制造贸易壁垒,人为限制发展中国家的自由贸易,从而导致国际贸易中层出不穷的贸易摩擦和冲突。贸易与劳动标准、贸易与环境保护以及汇率等问题都已列入世贸组织的谈判议程,对于国际贸易利益的争夺越来越明显。根据WTO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G20集团推出的贸易限制措施,有80%左右仍然在实施,对全世界约4%的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形成影响。我国是贸易保护主义环境下损失最严重的国家,根据商务部2015年数据显示,中国已经连续19年成为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于贸易利益的分配争夺正在呈现两极化的趋势。同等发展水平国家对于贸易市场的竞争也显得非常激烈,各种经济体间的贸易利益之争相当残酷。各国贸易保护政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多边贸易的发展对世界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多边贸易机制表现更加灵活多样,为各国贸易构建了基本架构。各国贸易保护措施基本都不违反多边贸易的约定,反而表现出对多边贸易规则的支持。这些主要体现在:各国都是在利用多边贸易机制的游戏规则来实施贸易保护;通过多边贸易协定来保护成员国的利益,排斥非成员国。多边贸易协议是各成员国所协商签订的多边贸易规则,所以多边贸易规则的约束力比较局限,更多是依靠成员国间的信用来维持正常运作。世界经济处在稳定增长时期,各成员国都能通过贸易自由化来实现贸易增长和经济发展,所以积极维护多边贸易协议自然不是问题。但是,当全球经济发展处在低迷时期,各成员国为了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对于贸易保护必然会抬头,从而形成对多边贸易规则的挑战和冲击。现阶段,全球经济持续增长仍然存在不确定,但是各国贸易措施还不会对多边贸易体制形成毁灭性冲击,另外一方面,由于全球经济前景的不明朗,各国贸易保护措施将会长期挑战多边贸易体制,从而影响到国际整体贸易体系。各国、各经济体对于贸易市场的争夺已经非常白热化,而贸易保护主义给国际贸易发展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

第三,绿色贸易异军突起,国际贸易被赋予绿色概念,绿色贸易潮流势不可逆。伴随环境日益的恶化,全世界对于保护环境的共识愈加认同,“绿色”成为环境保护的主题。各国对于环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越来越重视,而各国消费者对于保护环境的理念也越来越深入,绿色消费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新消费趋势,绿色贸易则由此产生。经过近年的发展,绿色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逐步上升。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对于环保的理念认识更加深入,绿色消费逐渐成为一种习惯。人们在消费的时候会更加愿意选择资源绿色的产品,绿色消费成为绿色贸易的基础。绿色生产、绿色市场的兴起,优化了国际贸易的交易结构。从联合国数据显示,绿色商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逐步增加,对于资源消耗严重的商品贸易则出现了下降趋势,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使用,为环保产品的应用提供了有利保障。环保产品由于其性能和技术,使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从资源密集逐步向技术、知识密集为主,而绿色商品的国际贸易日趋成为重要内容。

第四,国际贸易交易方式日趋多元化,网络贸易发展迅猛,国际贸易效益显著提高。伴随网络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国际贸易的交易方式逐步多元化,依靠网络完成的贸易正在高速崛起。网络贸易主要是以互联网为依托,不同地区和经济体所进行的贸易和商务活动。国际贸易所需要的所有环节,包括交易的前期沟通、合同签订、商品或者资金的交割、物流环节以及售后服务等都依靠网络平台来完成。而目前网络贸易商品还主要集中在无形产品,比如咨询服务、金融服务等,实物贸易则主要是前期沟通咨询、合同签订以及资金的流通等环节在互联网上完成,实际的货物物流等还是需要传统渠道。网络贸易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国、各经济体的重视,都出台了或多或少的政策和措施来推动网络贸易的发展。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显示,近年来,网络贸易发展的增长比率非常快速,网络贸易能够有效提高国际贸易的效益。网络贸易与传统贸易方式相比具有很多优越性,比如交易成本较低,摆脱了时间、空间的约束,网络贸易的应用普及成为国际贸易的一场革命,对于贸易方式的转变具有深远影响。在国际贸易总体保持低速增长的背景下,网络贸易却强势增长。传统贸易交易方式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电子商务为方式的网络贸易能否成为争夺贸易市场的利器,受到了各国和各经济体的高度重视。由于网络贸易的高效性,网络贸易将继续保持快速的发展趋势,成为国际贸易最重要的交易方式之一。第五,国际贸易尚未从危机中恢复,对个别贸易大国的依赖性加强,西方发达国家整体贸易相对低迷。2008年金融危机对全球贸易造成重创,国际贸易量急速萎缩。经过各国一系列的稳定政策,全球主要几个国家经济得到了稳定复苏,全球贸易得到恢复。《2014年世界贸易报告》指出,2014年全球贸易保持低速增长,然而受到欧洲经济低迷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长也会受到较大拖累。世界贸易还没有完全从金融危机中完全恢复过来,世界资源的配置机制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2015年,美国经济恢复比较明显,失业金申领数量创下近年来的低位。而中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经济增长都较为稳定,这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了基础,所以未来一段时间,国际贸易将会持续向好发展,尤其是主要几个贸易大国之间的互动将会更加明显。由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国际贸易将会持续恢复。其中,贸易大国之间的互动将会推动全球贸易迈向全新的增长时期。第六,国际贸易整体结构优化,贸易向高端化发展。国际贸易并未完全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此次金融危机对西方国家的影响非常明显,尤其是欧洲国家,新兴发展中国家则仍然保持较强的活力和较为稳定的发展。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恢复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成为国际贸易市场快速壮大的新力量,世界贸易格局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国际贸易参与者结构日趋合理。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特点是第三产业全球化,而第三产业全球化正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经济、技术和知识的发展模式,并在影响各国在国际经济市场的竞争地位。第三产业正处于发展的蓬勃时期,在国际服务贸易中保持较高速度的上升趋势。在第三产业贸易中,技术和知识密集型商品和服务日益受到全球贸易的关注,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向高端化调整。

二、我国应对国际贸易趋势的策略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经历了一段波动期,近年来经济持续保持增长,但是也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我国经济结构主要以来料加工为主,原料在国外,而且市场也在国外,我国是典型的贸易大国,所以我国面对国际贸易新趋势,同样也将遇到国际贸易发展的诸多问题。通过分析近年世界贸易发展的趋势和全球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国际贸易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而对于我国而言,在目前的国际贸易环境下,我国外贸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制定我国外贸战略,把握国际贸易的机遇,主动提高开放水平,引导国内企业走出国门,进一步提高我国外贸水平和优化外贸结构,积极抓住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有利环境,对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非常关键。

(一)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水平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不会随着某个国家或者经济体的意志而停滞不前,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更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适应这个大环境、大形势和大格局,主动适应国际贸易新形势下的要求,为我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得先导优势。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局势,我国外贸水平的提高必然会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因此,我国更应该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持续深化对外开放的水平,准确判断现阶段国际经济的发展走势,制定对外贸易战略,以更主动的态度投入到国际贸易的竞争和合作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我国应该优化国内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水平,进行国内资源的整合,以形成更强大的国家实力。同时,我国应该加速推动外贸机制的改革,积极按照WTO原则和规定进行落实,优化市场竞争环境。此外,我国还要注意发展与发达国家的贸易关系,更深层次地推动区域贸易的发展,加快我国经济发展。

(二)抵制和打击贸易保护主义

近年来,我国经常遭遇贸易摩擦是由于自身和外部双重因素的作用所导致。自身因素方面,我国的产业结构比较低端,出口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以价格优势为主,容易导致贸易摩擦;另外,我国出口贸易的比例非常高,对于贸易伙伴国市场的冲击和影响非常明显。在外部因素方面,对国际市场的争夺是时下各国经济增长重要的支柱,各国都会想尽办法为贸易保驾护航。我国是国际贸易大国,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有着巨大的危害,部分别有目的的国家通过建立贸易壁垒来限制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各国为了保护自身经济利益,贸易保护主义趋势日益明显。国际贸易作为我国经济组成的重要部分,我国应该健全反贸易保护的协调体系,提升贸易摩擦的应对水平,通过多种手段抵制和打击贸易保护主义。我国作为WTO的成员国,应该全面剖析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制,熟练掌握贸易救济措施,尽力减少贸易摩擦给我国外贸造成的损失,提高我国贸易水平,保持我国外贸的快速发展。我国现阶段面对的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壁垒是我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所衍生的效应,所以针对贸易摩擦,一方面需要积极抵制和打击,而另一方面需要实质性地提高我国产业结构,只有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得到认可之后,我们所面对的贸易摩擦才会进入新的平衡阶段。换而言之,贸易摩擦和保护主义将会是我国在国际贸易过程中的新常态。

(三)进一步优化国际贸易结构和提高商品质量

我国经济正面临转型和产业升级阶段,这也是我国贸易结构调整的机遇,我国目前以“进口原材料,初加工出口”为主的贸易模式,这是相对低端的国际贸易交易,我国需要调整和优化贸易结构。在出口方面,我国外贸应该由劳动密集型商品向知识、技术和服务密集型商品转变。同时,进口方面,我国应该引进国外高新技术、商业模式和管理技术。我国外贸结构调整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整体良好的经济环境基础。只有将贸易结构进行逐步优化,我国贸易质量才能进一步提高,加强产品竞争力,形成强大的贸易风险抵抗力,确实推进外贸发展水平的提升。

(四)推动网络贸易发展并加速电子商务普及

根据国际贸易对网络的需要,电子商务作为网络贸易的重要方式,我国需要加速推进电子商务发展。我国电子商务对消费品行业做出巨大贡献,同时,国家应该扶持其他行业的企业推动电子商务的普及和发展,拓宽企业的推广渠道。另外,我国应该投入更多资源推动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始终保持我国网络贸易技术的前沿性和可靠性。由于网络贸易是国际贸易的新趋势,网络贸易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还不够完善,所以我国应该尽快建立健全网络贸易法律法规,以维持我国网络贸易的合法运作。

(五)引导我国企业做大做强并实现跨国经营

国际贸易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跨国公司作为载体来完成,因此跨国公司的经营发展对我国外贸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我国已经有部分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在全球范围内与国外企业竞争,然而我国跨国企业整体不论是体量或者竞争力都与国外跨国公司还有较大差距。我国需要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我国企业做大做强,积极走出国门,实现跨国经营,在国际市场配置资源,开拓更广阔的市场,获取更丰厚的利润,企业的跨国经营对于提高我国的贸易质量意义非同。总体而言,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国际贸易有效地承载了各国在全球配置资源的需要。对我国而言,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贸易环境,中国经济实质上作为一个挑战者,正在挑战全球原有的经济利益体系,所以这个过程必然会面临诸多的阻挠和问题。伴随近几年世界经济不明确性加剧,我国与其他国家和经济体间的贸易矛盾会更加突出。我国清晰明确的贸易战略关乎自身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也会影响我国与贸易伙伴国在贸易全球化调整中的利益分配,同时会关系到国际贸易体制的调整。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化的进程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把握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制定国际贸易战略,以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才可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颖,黄日星,张涛.国际贸易绿色发展新趋势[J].中国商界,2010(2)

2.林玉洁.论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J].现代商贸工业,2011(21)

3.巩胜利.全球贸易格局演变的新趋向与中国的应对策略[J].新金融,2013(11)

4.买梦阳.我国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2)

5.常静.中国应对世界贸易格局演变趋势的策略研究[J].价格月刊,2015(7)

篇8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

中图分类号:F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10-0015-02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它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其推动力是追求利润、取得竞争优势和谋求经济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大大加强。导致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原因是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环境出现了新变化 。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趋势。随着全球范围内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生产要素跨国界的不断流动,使得世界各国经济联系越发紧密,成为一个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在提高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效率,推动世界经济的总体增长,促进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的进一步大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地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带来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具有二重性: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参与世界经济、吸收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并最终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机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利益;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可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风险甚至灾难,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价值观念提出了挑战,稍有不慎,就可能为经济全球化付出沉重代价。本文将从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机遇和挑战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机遇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吸引外资和资本外投的机会。1996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的《1997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1996 年接受了129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对外投资了510亿美元,二者都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它们在获得世界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从1995年的30%上升到1996年37%。其中,48个最不发达国家在1996年的资本流入量也增加了56 %。

第二,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中国家的产品结构优化。由于资本的流入、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活动和本国产业结构的改造,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结构有所改善,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60%上升到1990年的73.3 %和1994年的77.7%。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这个契机,加大对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学习,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特别要在某些关键环节上占据优势地位,抢占未来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加速国内现代化进程。

第三,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其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逐渐增强。有些跨国公司的发展甚为迅速,已从贸易活动深入到国际生产领域和高科技领域,并开始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向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提出了挑战。当然,从总体上说,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发展水平较低,普遍投资规模较小,生产规模不大,且产品多属于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但从发展趋势看,由于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在更广泛的领域内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更积极地活跃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时代指日可待。

然而,世上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经济全球化在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导致发展中国家控制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能力的减弱和保护市场能力下降。正如马来西亚一位前副总理所惊叹:“索罗斯使40年如一日,一直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的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毁于一旦。”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受到冲击和削弱。经济全球化是世界范围内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它是以经济的市场化、贸易自由化、生产和投资跨国化为基础的、由市场力量所推动的、超越民族国家和地区界限的全球经济的发展态势。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资金、技术、劳务等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金融领域的自由化要求各国开放金融市场,减少对金融资本的管制,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追求的是垄断利润,其经济决策要求不受国家边界的约束,一些国际性的经济组织大力推行自由化和私有化,这些都会对民族国家传统的经济管理和控制功能构成严重挑战,从而逐渐销蚀民族国家的权力。“在全球化的中心,各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的相互交融正无一例外地在销蚀掉每个国家的权力。国家权力受到全球和地区机构及其规则的限制。国家权力的被迫缩小令人十分担忧,这对于发展中的弱小国家尤其如此。”

第二,发展中国家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随着全球贸易和全球生产体系的迅速发展,以及跨国公司及其资本的不断扩张,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冲击,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也不断增大。一方面,发达国家不仅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和推动者,掌握着主动权,而且现存的国际经济规则大部分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制定的,有些规则是在发展中国家缺席的情况下制定的,如某些产业规则、信息技术产品协议和劳工标准等,这就决定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始终处于与发达国家无法相比的不利地位。另一方面,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不稳固,市场发育不完备,经济结构相对脆弱,资金匮乏,技术比较落后,人才流失严重等,很容易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而产生国内经济波动。发达国家控制着国际经济体系,手里掌握着资金、技术等优势,在经济全球化中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远远抛在后面。

第三,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的脆弱使其面临的金融风险压力增大。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的脆弱主要表现在外债负担重、国有银行不良资产比例高和金融市场开放步伐过快等三个方面。以墨西哥和韩国为例,1992年墨西哥外债达1060亿美元,1994年墨外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1997年10月底,韩国外债总额达1100亿美元,其中2/3在一年内到期。外债负担重是造成这些国家汇率低估、货币贬值的重要因素。而国有银行不良资产比例高的情况在中国比较明显。1995年底,中国国有银行总贷款为4万亿元,其中9000亿元是呆账,约占总贷款的22.3%。高不良贷款率使中国银行系统显得脆弱。此外,发展中国家(如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和墨西哥)金融市场的过早开放客观上为国际金融投资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数量庞大的国际游资始终是威胁发展中国家金融安全的一大隐患。.

经济全球化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如何发展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认识应从历史的、系统的、动态的角度去理解。 发展中国家要切实加强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不断提升本国的综合实力,包括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提高科技水平,改革观念和体制,积极与国际接轨,努力保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创造与维护有效的市场机制和良好的公共环境,应成为发展中国家维护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国际组织应更多地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也应加强团结合作,维护自身的利益,推动对旧的不平等的国际规则和制度的改革,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参考文献

[1]刘力.经济全球化:福兮?祸兮?[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2]张德修,王跃生.大波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冲击[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

[3]马杰著.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安全[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篇9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 发展新趋势 生态化 和谐化

一、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

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我国国际经济贸易亦呈现出了更强的全球性与区域性,世界各国、国家内各地区联系不断加强,在国际经济贸易自由化与区域化更为加剧的前提下,伴随着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新发展趋势下的不协调问题不断的增多,而目前较多的研究只注重于国际贸易自由化、区域化以及国际贸易的发展秩序与协调,对于国际经济贸易的生态与协调问题研究较少,笔者将以此为研究基础对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新方向进行论证。

二、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瓶颈

1.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不断加速,我国的适应能力如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剧,其作为一个必须经历的经济过程,国际经济贸易紧密联系,国际经济的微微变化都将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世界经济总量排名位居前列,但是其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仍集中在粗放式的、低价值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国际经济贸易加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是否可以做出积极应对,是否可以紧随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在全球经济开放的大市场中,我国经济贸易是否能积极、有效的利用各种资源、技术和资金,并且达到优化配置?这均是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适应能力所要承受的。

2.区域化、贸易全球化化程度不断加强,我国内地经济产业何去何从?

从1980年开始,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经济全球化不断地推动者贸易自由化,贸易全球化的对象不断再扩大,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绝大部分经济行业,均主动或者是被动的加入了全球化的贸易中。国际贸易的涵盖范围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货物贸,发展到包含金融、服务、技术等在内的多种经济贸易。贸易全球化的不断加强,我国的国内经济和世界市场及国际交易紧密联系起来,而我国内地的经济行业,包括货物贸易以及非货物贸易的其他种类贸易经济竞争力如何?能否在国际经济贸易全球化不断加强的趋势之下,推动自身的加强(例如2012年——2013年我国光伏出现的困境以及欧盟对我国光伏产业设定的经济壁垒)?这将会明显的形成“最大限度地拆除国际交易阻碍,使全球资源优化配置”与“保护国内经济贸易”之间相互矛盾,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未来发展中,将势必面对的问题。

国际经济的全球化,势必会产生国际经济的区域化,由于国际贸易的不断自由化,加强国家自身的国际经济竞争实力,将在一定区域内的数个国家之间建立起相互合作与依存的贸易关系,如此的区域化设置,将会减少区域内经济贸易发展的障碍,实现区域内互利互惠,但是,在区域内经济贸易协调发展的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相关经济行业亦会产生经济贸易全球化下的经济矛盾问题,(“最大限度地拆除国际交易阻碍,使全球资源优化配置”与“保护国内经济贸易”之间相互矛盾)。

3.国际经济贸易是否面临可持续、生态化问题?

对于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可否持续、能否生态化问题,笔者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国际经济贸易引发了极大的环境问题,这不仅仅是我国将要面对的问题,是世界各国均要面对的挑战。世界经济贸易全球化、自由化不断加快,经济发展不断加速,但是随着而来的,不仅是积极影响,其所产生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资源的消耗、浪费严重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其次,虽然国际经济贸易呈现多元化趋势,但是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仍然以劳动力、资本为主要贸易方式,价值与技术含量较低,而目前世界各国对于出口商品的种类以及我国出口商品的市场,均开始向绿色方向跟进,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随之而来的就是“绿色壁垒”,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在欧盟的绿色贸易壁垒中所受到的限制于惩罚是非常严重的。因此,笔者认为,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已经或者是早已面临着可持续与生态化问题。

三、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面临的新趋势与新挑战

为了积极应对我国国际经济贸易面临的新趋势,良好的解决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可持续与生态化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做出完善:

1.积极发展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强我国国际贸易行业的比较优势,达到进出口之间的协调发展。同时,结合国际经济区域化的优势,学习先进的技术与经验,实现国内经济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扩展贸易空间,开拓新的国际市场。

2.完善我国国际经济贸易法律体系,加强国际贸易的法律保护。我国应当积极制定相应的国际经济贸易法制政策,维护我国正当的国际贸易权利,防止那些利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权和解释权损害我国正当国际经济贸易利益的贸易伙伴国。

3.正确寻求我国国际经济贸易与环境保护以及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平衡点。在完善产业机构与“绿色”贸易立法的同时,积极发展与贸易有关的多项环境服务,如环境咨询、环境评价等等服务,同时提高企业的环境技术认定标准意识,以促进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可持续化、生态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敏.国际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商业研究,2008年总第370期

[2]付苗苗.浅析国际经济与贸易对我国环境的影响及对策.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第1期

篇10

【关键词】 发展中国家 经济全球化 风险 途径

一、经济全球化的概述

“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最早是1985 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T・莱维在其《谈市场的全球化》一文中提出的,但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从一般经济学意义上理解,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也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主要特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给出这样的定义:“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变强”从历史上看,它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大机器工业的出现而逐步形成。由于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尤其是进入80 年代以来,由于信息革命、冷战结束以及原计划经济国家的市场化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空前的全球化浪潮。

客观地说,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贸易的自由化、资本国际化以及高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这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提供了一个利用外资、引进技术、进入国际市场,发挥“后发优势”的难得的历史机遇。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融入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在国际经济合作中获得了短缺的资金和技术,从而加快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如果将经济全球化仅仅看作是发展中国家的“福音”,那也有失偏颇,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挑战和风险,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尤其如此。

二、经济全球化的风险分析

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政以后,宣布施行贸易保护主义,提高关税壁垒,这样的举措引起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强烈抵制,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发展中国家在享受发展机会的同时,也承担着经济全球化的风险。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一开始就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当代经济的全球化实质上是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的经济全球化。从这个角度而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必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可以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寻求发展的机会,但也必然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1、发展中国家更易承受非公平待遇

现存的国际经济规则主要是由l达国家和其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制定的,多数没有顾全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有的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缺席的时候制定的。往往某种产业发展规则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充分发展此产业的时候就制定出来了,如信息技术产品协议以及劳工标准等。发展中国家必须要遵守它们并未参与制定的规则。“在经济政策、贸易政策、社会政策、金融政策和货币政策方面,最终是华盛顿的政治家及其顾问们在为全球一体化制订规则。”这就使得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更加地容易遭受不公平的待遇。

2、发展中国家获得较低的收益

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结果收益而言,发达国家的收益也是远远地高于发展中国家。首先,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凭借其雄厚的资金、高超的技术、先进的管理使得全球资源配置向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从而成为最大受益者。其次,从全球投资角度而言,国际对外投资主要流向发达国家,而流向发展中国家的资金相对较少且区域化投资失衡明显,例如对于经济增长较快的东南亚和发展落后的非洲的投资差异就很明显,这种不均衡的要素流动,使得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3、发展中国家面临更大的损失

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经济结构相对脆弱,资金匮乏,技术落后,市场发育不成熟,经济全球化加大了对其民族经济的压力和冲击。首先是发展中国家自主企业竞争力不够引起的损失。经济全球化把企业竞争的舞台从国内扩展到全世界。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效率、规模、技术和研究开发方面都不能与发达国家竞争,跨国公司的品牌和产品充斥着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其次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才大量外流。跨国公司利用高薪优势,招聘发展中国家现成人才而不注意在当地实施培训计划,从而使发展中国家遭受双重损失。

三、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途径

全球化将世界各国连成了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更是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经济发展日益密切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既无法反对,又无法回避。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既是严峻挑战,更是巨大机遇,发展中国家能否从经济全球化中获益,关键在于抓住机遇,更好地发挥其比较优势,从而在经济全球化中得到快速地发展。

1、发挥经济合作的优势,积极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

面对政治、经济地位的不平等,为避免遭受不公平的待遇,发展中国家更应该积极地促进地区经济的一体化建设,例如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能提高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话语权。

地域相同或情况相似的发展中国家团结起来,实行地区经济一体化,彼此开放市场,以求实现更大规模经济和强化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贸易的能力,共同抵御经济全球化的冲击,探寻经济发展的出路。亚、非、拉广大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建立了许多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以地区经济一体化应对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是发展中国家谋求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

2、发挥本国的比较优势,积极扩大对外贸易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国际生产关系中占主导地位,发达国家利用其垄断优势,提高工业制成品价格,压低初级产品价格,使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相对劣势。

首先,为改善贸易条件,发展中国家扩大对外贸易时,必须注意改善出口商品结构,减少国际市场上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带来的损失。其次,发展中国家要大力发展进口替代产业,减少进口开支,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最后,发展中国家还应从根据本国国情,实行多元的贸易政策,调节进出口贸易,并利用优势,大力发展对外劳务贸易及国际旅游服务等。总之,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必须充分利用劳动力和资源禀赋等比较优势,努力扩大对外商品贸易,增强本国综合竞争力。

3、树立全球化发展战略,积极培育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中的重要载体,也是国际竞争中重要的组织形式。一个国家的的国际竞争力,从长期看,取决于他是否拥有世界级的跨国公司和世界级的产品。所以,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的迫切任务之一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引导和扶持有竞争力的企业组建大型跨国公司,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开展竞争。

通过培育和壮大本国的跨国公司,以全世界为市场来安排投资、开发、生产、销售,并给予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以获取全球化的最大利益。经过跨国公司的国外直接投资行为,把对国内市场的消极保护转变为对全球市场的积极参与,从而获得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际分工专业化、精细化所带来的利益。

4、加快本国制度的改革和建设,适应全球市场规则

首先,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制度变革的方向是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法律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由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政府需要从宏观上对本国产品的竞争优势进行研究并制定政策,发展中国家在制订一个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时,应从本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其次,实现经济结构的转换。结构转换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产业结构的调整、转换,往往已经不取决于一个国家本身,而取决于全球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充分考虑全球化的因素并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加快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从而加快经济的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参考文献】

[1] 龙永图.济全球化与生产全球化[J].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 1999 ,(78):2-12.

[2] 罗肇鸿, 赵宏伟.经济全球化:消极影响评析[J].经济研究参考, 1999 ,(50):13-17

[3] 文富德.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J].国外科学社会情况, 1998,(4):4-7.

[4] 何建春, 胡南.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全球化[J]..江西社会科学, 2000 ,(2):11.

[5] 刘克逸.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与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对策[J].世界经济文汇, 1999 (5):19 -22.

[6] 张汉林.强国之路: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战略及政策选择[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1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