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设备范文
时间:2023-04-07 14:03: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造纸设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TE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7(a)-0100-02
造纸机械设备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而这个寿命的长短却不是固定的,与运行过程中的维护管理工作密切相关。做好造纸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工作,可以减少机械磨损程度和故障发生频率,提高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稳定性,同时可以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一次设备投入带来的生产成本。
做好维修和管理工作的关键在于对质量的控制,系统规划每一个环节,成立专门的责任部门,定期检查,落实到细节。工作开展过程中,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日期、具体工作内容、故障排查情况、相关责任人等,分管领导要负起管理、规划、监督的责任。
1 事前、事后维修方式对比
影响机械设备维修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生产产品数量的差异、各企业操作规程的差异、操作工人技能水平的差异,导致同一款机械设备在不同企业维修情况的差异。因此,要结合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采取灵活的维修手段,不能照搬使用手册或其他企业的维修模式,当然,参考借鉴其成功经验是可取的。
事前维修属于主动维修,在企业机械设备正常运行过程中,对其状态进行随机检测,及时排除潜在故障隐患,降低造纸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突发较大故障的风险,这是一种典型的预防性维修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造纸机械设备正常运行的小时数,实现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事后维修作为一种被动维修方式,顾名思义发生在设备故障之后或生产效能降低到允许范围之下时。事后维修技术的应用有很大的局限性,一般不用于造纸机械设备全面检查工作中,多用于设备某一部分的维修工作当中。这些设备对企业连续生产线影响较小,其维修工作简单易掌握。
2 造纸设备日常维护与管理中常出现的问题
2.1 管理人才短缺
相比于其他行业,造纸业属于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工作环境较差,工作强度高,这使得许多人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尤其是年轻人。另外,在造纸企业,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薪资待遇普遍不高,同时,对经济效益的片面追求,忽视了人才培养工作及奖励机制的设置,造成了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即使在职的管理人员,普遍存在工作热情不高的状态。现有大量的维修人员和工程师都没有相关的从业资质证书,仅仅经过简单培训就上岗。
2.2 高水平运维人员缺失
近年来,我国机械设备装备水平取得了飞速发展,造纸机械的科技水平和自动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大量新器件、新技术应用到设备中。这对维修人员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持续学习能力成为一项重要的劳动技能。新入职维修人员存在经验缺乏的短板,在实际维修工作中没有办法很好地展开。如何快速培养出一批同时具备先进理论知识和过硬实际维修经验的维修队伍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3 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合理
对于造纸企业的管理工作而言,专设管理部门的成立只是做好机械设备维修和管理工作的第一步。要深入到实际生产环节,进行大量的调研工作,制定切合实际的管理制度、简练可行的运维方案,这是做好管理体制建设的关键所在。制度本身的设计要注重效率优先原则,同时它应该保证运维方案各个环节的顺利实施,运维方案的制定应注重可操作性,它应该是简洁、高效的,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运维人员,保证运维人员离职后,新员工能迅速补充上。
3 造纸机械设备日常运维管理方案探讨
3.1 健全并完善造纸机械管理体制
首先,要成立全面统筹协调造纸机械设备运维管理工作的综合部门,整体布局,明确分工。设置两级管理体制,即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在制度设计上,二者分工配合,调动全员的积极性。以机械设备为中心,落实“三定”制度,即定岗、定人、定机,保证每台设备由专人负责。“三定”制度是后续工作开展的基础,保证其开展的质量也就确保了后续工作的有序进行,因此,不应轻易变动设备负责人员的岗位,对机械设备性能的了解与掌握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3.2 切落实日常点检工作
造纸机械设备预防维修工作始于点检,它既是设备运维的基础,又是运维管理的核心,是现代设备管理思维的践行。点检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在设备故障初期及时发现、排查隐患,降低运维风险。同时可以掌握大量的设备运行信息,包括运行状态参数、平均故障时间、易损件等,基于这些信息,可以制定更加科学的操作规程、调整点检工作的侧重点,缩短设备故障停机时间,延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获得更加高效的设备经济运行效益。
3.3 加大日常维修、保养力度
任何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前提下,需要做好日常保养工作,当引发设备故障时,便需要进行维修。造纸机械设备投入生产后,运行、保养、维修三方面构成一个互相关联的整体,在不影响生产进度的前提下,结合设备运维周期开展各项保养、维修工作。设备管理部门要立足于设备实际情况,针对新旧设备的不同特点,制定差异化的运维方案。老设备的侧重点应以保运行、消隐患、勤保养为重点;新设备应加强操作人员技能培训、勤维护、重点部位点检为主。进而保证造纸机械设备整体的经济运行效益。
4 结语
造纸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不是技术维护和设备管理工作的简单叠加,而应该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造纸机械设备本身的质量、维修工人的技术水平,还与设备的操作使用规程密切相关。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要放宽视野,兼顾各方面的因素,统筹企业自身情况与管理目标,不能用单一指标去衡量。做好全寿命周期规划工作,做到采购、使用、维修各环节的衔接工作,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运行维护水平,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 江伟伟.设备管理点检模型研究与系统设计[D].安徽理工大学,2009.
篇2
关键词 精密测量;精密工程测量;放样测量
中图分类号U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1)36―0143―02
制浆造纸专业设备安装工程中的精密放样测量,有严格的技术操作规程,涉及到很多方面。这里,我们只讨论精密放样测量在造纸机安装中的应用。
1 精密放样的基本测量内容
精密放样测量在造纸机安装过程中有一定的顺序,通常的顺序是:基准线的建立、后续基础板安装、烘干部(包括施胶机和涂布机)组装以及压榨部件安装等等。由于造纸机安装是一个精密工程,要求放样测量必须达到相当高的精度,而且前期的设计精度,也影响到后续工程,无论是安装基础板、组装烘干部(包括施胶机、涂布机)以及压榨部件哪一个阶段,都必须严格按标准执行,不然就会给整个安装,带来很大的困难和不便,甚至造成无法完成长网部、压光机、组装卷纸机、组装传动部。基本测量针对造纸机安装过程中的测量,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放样测量。是指放样过程中的测量;
2)检测测量。安装过程中出现的沉降、偏位、水平度和垂直安装等数值测量。检测必须尽量采取合理的测量措施,手负荷试运转或综合连续无负荷运转和验收。
造纸机安装过程中的所有阶段,只有严格按规程操作,确保样值与实值误差在允许的理论范围,才能保证安装施工的顺利进行。
2 施工控制网的建立
制浆造纸专业设备安装工程是一个精密工程,绝对测量精度达到毫米量级,相对测量精度达到10um,控制网的布设有利于在工程施工的各个不同的阶段对被测量(放样)点、线和面提供可靠的测量基准,使安装工程达到标准的精度和准度,确保安装以后的造纸机正常运转。
施工控制网的建立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即平面和高程部份。
1)平面部分,建立施工基准网线,应选择造纸机的纵向基准线作为造纸机的纵向中心线,而横向基准线由第一烘缸或下伏辊的轴向中心线决定。辅助基准线应位于造纸机操作侧,平行于纵向基准线,其与操作侧基础板中心线的距离选择应便于测量;
2)高程部分,关键的是确定合适的基准点标高,要求先要找好基准点,并且联测平均标高。由于土建施工精度一般较低,标高不合适,就会给安装带来麻烦,过高容易引起基础板下垫片使用增多,造成灌浆量大。而定得过低,个别基础板预留位地面太高,需要向下破凿基础。
对控制网的布设,是否达到标准,目前比较通用的检查方法:纵向辅助基准线与纵向基准线的平行度不大于0.5,可用钢卷尺弹簧秤测量;横向基准线与纵向基准线的垂直度不大于0.1,采用几何方法、经纬仪测量;纵向基准线应平行,其跨1mm测量,钢卷尺、弹簧秤测量;基础板纵向水平度不超出0.2mm与10m之间,可用水准仪、水平尺、钢板尺测量;基础板横向水平度不超出0.04mm与1m之间,用水准仪、水平尺等测量。
3 精密放样测量在纸机安装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造纸机日益大型机械化,安装工程的日趋复杂化,使得在安装过程中,一个细节不倒位,都有可能影响到造纸机的性能稳定,以及造纸质量。纸机安装工程实际就是一个精密工程,大量先进的精密测量仪器引进造纸机安装工程,精密放样测量在安装工程中已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是制浆造纸专业设备安装工程在放样测量技术上进一步更新与创新的必然趋势。
1)精密测量设备的选取
目前,GPS卫星定位系统,高精度的经纬仪、全站仪、激光对正仪等先进设备和测量设施,应用在纸机安装安程中,已越来越得到重视。各类测量设备制造技术发展较快,瑞典曾一度在经纬仪技术上领先于国际,而目前我国有类似于瑞典高精度的TD2技术通过部属鉴定。精密测量技术的成熟,使得精密测量设备在制浆造纸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可能。在造纸机安装工程中,精密测量设备的选取,将对精密放样测量的精度参数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通常,精密放样测量用到以下这些设备: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激光对正仪、鉴定过的钢卷尺、弹簧秤和温度仪、磁力标尺等。
2)应用实例分析
基础板安装几乎在所有纸机安装工程中都能遇到,这是一项最基本的安装工程。精密测量仪器的引入,基础板安装的精度已可控制到相当理想的范围。如通过选用精度为0.8的日本的T2LDTS0经纬仪,精度可控制到0.1mmNA2+GMP3的水准仪,提供精准长距离测量的全站仪和激动对正仪等主要精密设备,配合实施精密放样测量,就可将基础板表面纵向和横向弯曲度控制在0.8/1 000-2.0/1000之间,基础板之间的间隙2.3mm-3mm,基础板安装时其中心线和标高偏差应不超过0.38mm,且操作侧与传动侧的高差可达到0.12 mm(传动侧不得低于操作侧),水平度达到0.02mm/m的理想值。
精密放样测量技术的引入,使得原来安装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得到较好解决,过去,烘缸等辊筒类设备水平度准度偏差,由于在造纸机安装完成后,传动侧将会比操作侧沉降量多些,而一直难以控制,通过对水平度调整,测量时使用NA2水准仪和特制带水平汽泡的V型磁力标尺,使传动侧不得低于操作侧,就有效地将水平度允许偏差控制达到了0.05mm。
造纸机联轴器对中找正。为了保证测量精度,我们采用了Fixturlaser shaft 200激光对中仪进行精调。其操作简便,精度为0.001mm,完全可以满足纸机联轴器对中找正的要求。调整时,将激光接受器安装在辊子的联轴节上,将激光发射器安装在减速箱的联轴节上。同时旋转联轴器,根据屏幕显示数据,用各种规格的薄片调整电机或齿轮箱,直至屏幕显示数据小于0.05mm以内。
4 精密放样测量在应用中的体会
由于目前纸机基本趋于大型机械化,绝大多数造纸机机身长,组合部件复杂,导致安装工程复杂,更因精度决定性能,从而对放样测量技术也日益提出更高要求。高精度的全站仪(1-2mm+l-2ppm)和各种高精度GPS接收机,以及高精度水准仪(0.5mm/km~1.0mm/km)等的引入,无疑对安装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这也是目前造纸机安装工程在放样技术上发展的必然趋势。
精密放样测量在纸机安装工程中的应用,对所引进的仪器及设施,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在测量前均应进行所有项目的鉴定检核,就相当有利于在后续的数据处理中,进行各项必要的改正。如全站仪的测角内外符合精度,边长的加乘常数和周期误差,水准仪的i角误差和透镜运行误差,GPS的相位偏心误差等。
同样,由于精密放样测量在造纸机安装工程中毕竟还处于一个发展时期,还需要更多实际经验的积累,才能有助于安装技术提升,比如在基础板精调整时,发现如果重点控制基础板标高和水平度,那么纵向目测成行即可。福建青纸纸20万U年高强瓦楞原纸纸机基础安装完成后,对照图纸尺寸进行基础板总体尺寸进行了检测,目测数据值与图纸尺寸完全一样。基础板就位及精调整时也未发现螺栓有歪斜现象发生,这说明地脚螺栓安装时精度控制的非常到位。
参考文献
[1]吴翼林.特种精密工程测量[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3.
[2]林玉祥.控制测量[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6.
[3]能春宝,伊晓东.测量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4]GB502 31―98.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s].
[5]GB 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s].
篇3
关键词:不良库存通信设备制造业
库存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点,库存对企业的生产计划、营销策略、资金利用、服务水平等方面有重要影响。从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实际来看,不良库存(呆滞、呆死库存)已经成为影响甚至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本文将从该行业的特点入手,分析并提出对不良库存的改进策略。
一、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库存状况特点
通信设备可分为构建通信基础设施网络的网络端设备和最终客户用于接收通信服务的终端设备。本文研究对象为前者,即网络端设备(以下简称网络设备)。
网络设备在其产品形态、市场需求、生产、研发等方面有以下的一些特点:
1.产品形态一般为同一设备个体中具备可支持不同业务的多种业务模块,业务模块种类可根据不同客户需求在此设备主控模块允许范围内增减,并且相同的业务模块常常可适应多种不同型号机型的主控模块,所以网络设备更多的以半成品即业务模块的形态进行研发、生产、储存和表达客户需求。可批量生产的固化有特定业务功能的产品仅占少数。
2.市场需求一般可分为电信级需求、企业级需求和个人需求。本文主要讨论前两种需求。相比企业级需求而言,电信运营商提出的电信级需求更加大量也更加连续,此外,由电信运营商成熟业务带来的网络设备需求更加稳定,而新业务和特殊业务导致的设备需求更加多变。一般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均在不同程度上参与电信级市场和企业级市场的竞争,从而导致企业所面对的市场需求较为复杂。
3.生产任务一般分制造任务和装配调试任务。制造任务以半成品为对象,制造完成后或者立刻进行装配调试,或者入库存放。当客户实际订单来到后,由装配调试任务进行半成品的挑拣并最终产出可发往客户的成品。
4.在研发管理上,网络设备往往以整机机型作为研发目标,但在技术支撑上,不同的整机研发可能共用相同或相似的技术平台,这样做的好处不但可以使技术积累的优势得以充分利用,而且各种物料甚至半成品均可因共用而降低研发成本。
由于网络设备具有上述特点,并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个企业均将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作为拉动供应链运作的核心点,所以在一般的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中,其库存结构往往有如下特点:
(1)一般采用PTO(按订单捡料Picktoorder)模式和安全库存策略指导生产,即在外部客户订单和内部安全库存订单的指导下进行捡料、制造、装配和调试(其中安全库存订单一般不进行装配和调试),而不做预先的成品库存准备。
(2)在全球化合作的今天,即使国际上知名的大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也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合作,并且网络设备技术复杂、器件繁多,这就导致网络设备生产所需原材料品种多且供货周期差异极大(可在数日到数月不等),而客户要求成品到货期限一般都较短(数日到数周),所以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一般会对常用的半成品和原材料进行一定量的库存准备。
(3)由于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产品种类往往成百上千种,且研发成本很高,所以其研发机构需设置单独的库存来满足研发需求,从而导致在企业内部存在生产库存和研发库存两个库存系统,且这两个系统之间互通性不强。
(4)客户需求复杂多变,尤其是新业务需求和特殊业务需求在需求量、需求时间、需求确定性等方面均存在较大风险,在牛鞭效应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往往因此产生较大的呆滞库存,除此以外,即使成熟业务需求也不能保证不发生波动,所以不良库存成为行业内的通病。
二、通信设备制造业不良库存的改进策略
传统的单一库存管理模式中,各节点企业的库存管理各自为政,渠道商、产品制造商、原材料供应商都有自己的库存和自己的库存策略,且互相封闭、不通信息,企业无法利用整个供应链上的资源。渠道商仅仅将顾客的订货信息反馈给制造商,并不预测和传达顾客的需求预测,同时也不知道上游制造商的库存量和库存策略,供应链上游的制造商与供应商之间也是如此,为了规避无法预测的市场风险,每个企业不得不保留大量的库存,从而导致整个供应链库存成本的高昂。这样的库存管理模式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全球协作和产业规模化的发展显现严重的不足,从而推动其向基于整个供应链的库存管理方向进行演化。
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库存管理也经历了以上的过程,并且仍然处在从基于企业库存管理向基于供应链库存管理变化的阶段。核心企业仍然以自备库存应对市场不确定性为重要甚至是主要的策略,但也积极的寻求与供应链上相关企业的合作,分担风险。通信设备制造业面对的供应链极其复杂,呈现全球化、网络化形态,节点企业成千上万,难以同步协调所有企业的信息共享和意见统一,本文结合行业特点及目前较为成熟的基于供应链的库存管理理论,如供应商管理库存VMI(VendorManagedInventory)、联合库存管理JMI(JointedManagingInventory)以及协同规划、预测和补给CPFR(CollaborativePlanningForecasting&Replenishment)等,对改进通信设备制造业库存管理以降低不良库存提出以下建议:
1.供货期短、低端、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的渠道商库存由供应商管理。低端产品一般可批量生产,并经过渠道商进行销售,如果一些低端产品供货期较短,则供应商就具备对这些产品快速补货能力,在此前提下,由供应商管理渠道商的库存,并在多家渠道商之间实现库存调配,从而能同时降低各方库存成本。
2.重要产品的库存管理以核心企业为主联合决策。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所有产品系列中,重要产品的销售额和供应成本一般都在企业中占很大的比重。这些重要产品或是支持客户的成熟业务、或是产品制造商主推的产品、又或是为了争夺重要市场而准备的产品等,总之,相比其他产品而言,保证这些重要产品的及时供应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此外,由于这些重要产品的备货量一般较大,一旦出现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也较大。所以在制定这些重要产品的库存策略时,应由核心企业为主,使供应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共同参与、联合决策,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充分评估缺货或呆滞的风险,在对成本分担原则协商一致的情况下,确定各环节的库存量和调配方式。
这样的联合决策体现了战略供应商联盟的新型合作关系,可有效解决供应链系统中由于各节点独立库存运作导致的需求扭曲现象,提高供应链的同步化。
3.共同参与重点市场的分析和预测。对某个市场的预测和分析涉及的不是单一产品,而是多种产品共同满足市场总需求,且所需产品种类和数量存在不确定性,供应链上下游的原材料供应商、网络设备制造商、渠道商甚至最终大客户共同参与重点市场的分析和预测有助于各方达成共识,使各企业的生产计划和需求计划基于同一销售预测报告,从而在相同的指导下安排各自的内部运作。这样可从全局的观点出发,各方制定统一的管理目标以及方案实施办法,以库存管理为核心,兼顾供应链上的其它方面的管理,因此在更高的层面实现伙伴间更广泛深入的合作,不再局限于对具体产品的协作。
4.生产库存系统与研发库存系统之间信息互通和资源调配。生产库存系统针对的是定型产品的生产供应,而研发库存系统针对的是不成熟产品的试验需求,二者在库存量、库存种类、库存时间等方面的要求都不同,所以不宜将其合并。但这两个库存系统存储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仍有一定的重合度,在实现信息互通的情况下,可对这部分双方都有的库存进行统一规划和利用,降低库存成本,而且在市场紧急需求时,可将研发库存作为备用调配源来使用。
5.信息系统向上下游企业延伸。大中型核心企业一般都有MRP(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requirementsplanning)系统或ERP(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系统等信息系统承载供应链运作中的信息流。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网络的发展,以及协作意识的增强,一些实力较强的行业内领先企业已经着手实施内部信息系统的外延,即将自身的信息系统延伸到上下游合作伙伴或与合作伙伴的已有信息系统连接,从而在不泄露企业秘密的情况下,各方实时快速的掌握必要的数据信息,使供应链的资源协调处在相同的信息覆盖下,保证步调一致。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毛坯制造;挤压铸造设备;智能制造
中图分类号:V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1-0015-02
智能制造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以人机一体化为特点的系统,主要由人类专家和智能机器这两个方面所构成。从实际应用的角度上来说,智能制造表现出了突出的智能性、柔性以及集成性特征。将存在于人类专家思维中的智能活动以计算机模拟的方式所呈现,实现对问题或现象的综合分析、判断、推理、思考以及最终的决策。在制造领域中,智能制造可以说能够实现对部分脑力劳动的有效替代。而要想确保智能制造达到上述应用目的,最核心的一点在于确保智能机器运行的高效性与稳定性。如果将智能制造视作一个整体的话,那么智能机器无疑就可以说是整个整体的物理基础所在。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制造领域广泛应用的智能加工机床、工具和材料传送装置以及相关试验检测装置均属于智能机器的研究范畴。
挤压铸造是一种新型产品毛坯制造方法,它的制造原理是:在对铸型型腔内部进行液态金属浇筑作业的过程当中,对其施加一定量的机械压力,以保障浇筑过程中的液态金属能够成型、凝固并稳定,最终获取相应的铸件。传统意义上的挤压铸造工艺需要以摩擦压力机为基础所完成。这种方式因为受到压力和不能保压的局限,制造出来的产品容易形成气泡、缩松和缩孔。而通过对挤压铸造方式的合理应用,使得所成型铸件在成形稳定性能以及补缩性能方面均显著提升,机械能力也由此得到强化。此种铸造方法现阶段已经广泛应用于军工、汽车、航空等领域中。不仅如此,采用挤压铸造的方法还能大大降低能源消耗,这一点与现阶段整个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是充分契合的。
而挤压铸造设备作为在挤压铸造生产作业实施过程中的基础性设备,整个挤压铸造工艺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挤压铸造设备运行性能的影响,因此备受关注。特别是在铸造领域不断深化智能制造的过程当中,现代意义上的挤压铸造设备也应当具备突出的智能制造性能。本文试针对这一问题做详细分析与说明。
1 智能制造的特征
智能制造与传统模式最大的区别就是它具有智能化,而它的智能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组织能力,即要求挤压铸造设备能够以生产指令为依据,自动地完成相应的挤压铸造生产任务。
二是自适应能力,即同一台挤压铸造设备能够支持并高效完成不同生产产品以及不同生产需求条件下的生产
任务。
三是自律能力,即确保挤压铸造设备所对应智能制造系统当中的各个单元均能够严格遵循统一的指令进行任务活动。
四是自学习能力,即要求挤压铸造设备能够在实践活动不断丰富的过程当中,实现对智能制造系统知识库的完善,达到提高智能基础活动能力水平的目的。
五是自维护能力,即要求挤压铸造设备所对应的智能制造系统能够在部分构成单元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对其自我修复。
六是自诊断能力,即智能制造系统发生故障时,能够实现对出现运行故障单元的自动诊断与识别,通过前面所提到的自维护能力,对发生故障段远程进行自动切换技术的修复,以保障挤压铸造设备中智能系统使用的持续性与有效性。
七是协作能力,即要求挤压铸造设备中智能系统下属构成单元能够协调配合。
2 现在挤压铸造设备的智能制造内涵
挤压铸造设备是挤压铸造工艺生产的必要设备。它根据挤压铸造工艺要求,以现代设计理论为基础,结合计算机技术、液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及传感器技术而开发设计,主要工作是控制挤压铸造生产提供流程和参数。受智能制造的影响,现代挤压铸造设备强调集成,同时要求具有支持智能制造的功能,是智能制造模式的产物。实践表明,运用挤压铸造设备,有效地提高了挤压铸造生产工艺水平和生产效率。如今,日本、瑞士、荷兰、意大利都有专门生产挤压铸造设备的公司,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挤压铸造设备具有很高的实时控制功能和自动化水平,而日本的挤压铸造水平又遥遥领先。
现代挤压铸造设备普遍具有自组织能力、自适应能力、自维护能力、智能状态监测和协助能力,这是现代挤压铸造设备的智能特征,这些能力保证了挤压铸造设备运行的时候具有智能。同时,它和其他智能机器组成一个智能系统共同运作时就使该系统具有完整的智能机制,实现了智能制造的目标。
随着现代工业的蓬勃发展和国防装备的不断更新,挤压铸造工艺对设备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也使挤压铸造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和进步。但是对挤压铸造设备的研究并没有止步,我们优秀的研究者和设计者依然在不停对挤压铸造设备研究和发展。今后的挤压铸造设备发展将会发展得更加先进、更加智能。比如为了改善和提高铸件的性能,可以利用挤压铸造在金属熔液凝固过程中,通过冲头的挤压作用而设计大吨位挤压铸造设备。但是这种设备受限于挤压铸造机的吨位,普通的挤压铸造铸件的重量通常小于30kg,这就使挤压铸造工作的应用范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因此,大吨位挤压铸造机的研究和设计是目前的一个难题,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还在为此进行不懈的努力和研究,由此可见,挤压设备在未来还有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
除了对挤压铸造设备的吨位改进以外,另一个热点就是对浇注系统的改进。虽然浇注系统在挤压铸造生产过程中退居二线,只是起辅的作用,但是它却是影响挤压铸造铸件的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现在挤压铸造的浇注系统主要有两种:直接浇料和间接输液,前者有着生产效率低、金属熔液容易氧化的缺陷;而后者虽然提高了效率,可以降低金属熔液氧化,但是成本和可靠性很低。因此,对挤压铸造的浇注方式的改进,也是摆在研究者和设计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最后是对模具温度的控制:在铸造过程中,模具的温度直接关系着铸件的质量,挤压铸造也一样。而随着铸件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模具温度控制方式已经满足不了生产需要。如何能更加精确地控制模具的温度,提高铸件的质量,将是挤压铸造设备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3 结语
智能是21世纪热议的话题,也是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对于我国而言,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当中,挤压设备的设计和生产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因此,我国使用的先进的挤压铸造设备还要依赖于进口。从这一角度上来说,我国需要加大对挤压铸造设备的研究力度,在未来,我们要把目标放在开发自动化程度高、结构工艺合理、出大吨位的挤压铸造设备上,赶上国际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左世全.我国应将发展智能制造业提升到战略高度[J].中国科技投资,2012,(31):47-50.
[2]通过“智能制造”有效应对21世纪制造业面临的四大挑战[J].自动化博览,2012,(12):2.
[3]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台[J].现代技术陶瓷,2012,(4):12.
[4]宋雷,邵明,游东东.挤压铸造设备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铸造,2010,(10):1039-1043.
篇5
[关键词] 技术协议;认可图纸; 报验;详细设计;ERP
0 引言
船舶设备的特点是种类复杂,数量繁多。从船舶设备种类看,它包括航行设备,生活起居设备,通讯导航设备,工作设备,大型机械,安全设备,自动化设备等[1]。船舶设备数量也是非常庞大的,一个半潜钻井平台的设备总量通常都在12 000 个以上,有的海工船舶设备总量达到23 000 个。所以必须建立一套参照标准体系[2]并结合设备和船厂实际的设备信息管理体系。
现在国家和船舶企业都在探索现代化的造船模式[3-4],要求托盘的精细化管理,而设备信息是托盘化管理的基础。因此综合船舶设备的自身特点和船舶建造模式的发展,决定了合理完善的船舶设备信息管理在船舶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
1 船舶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船舶建造是一个庞大的建造工程。首先,其建造流程复杂、涉及部门较多;其次,船舶上使用的设备种类多、数量多,船舶设备在整个船舶周期中要经过很多部门的相互合作才能准确合理地安装在船舶上并正常运转。因此,准确的设备管理将大大降低船舶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的修改率,而高效的船舶设备管理流程将直接影响船舶设计和建造效率。
2 船舶设备在整个船舶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的流程
本文介绍基于船厂角度的船舶设备流程和各部门对于设备的信息需求。这里我们将设备流程分为两部分:设备实体的物理流程和设备相关设计流程。
3 船舶设备信息管理
设备信息的管理是设备管理的核心工作。设备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设备的设计流程、设备的采购、物流仓储和设备安装运行。
3.1 船厂设备信息管理的原则
满足需求是船厂的设备信息管理的原则。这里的需求包括所有与设备相关各个工序的工作需求。如何判断设备信息是否满足需求呢? 我们认为有两个要点:设备信息齐全准确和设备信息准时。船厂设备信息管理的原则是管理设备信息要保证质量,按时满足设计,物资和生产各部门的需求。
3.2 船厂设备信息的内容
船厂设备信息通常包含:技术信息、物资信息、生产信息和相关的设备资料。
3.2.1 设备技术信息
设备的技术信息定义为由技术部门提供的信息。技术信息的提供是按时按阶段进行的。通常在设计前期技术部门应该提供的信息包括:设备编号、设备名称、设备分类、原理系统号、技术协议、供货方、需求证书等;在设计中期需要提供的信息包括:设备详细参数、设备重量、设备尺寸、防护等级、设备安装方式、设备样本等;在设计后期需要提供的信息包括:设备定额、设备基座、设备位置信息、设备完工资料、设备重心、设备接口信息等。
3.2.2 设备物资信息
设备的物资信息定义为由物资部门提供的信息。物资部门包括:采购部、物流部和仓储部门;物资信息包括:设备的采购情况、物流过程和存储状态、设备的图纸资料、证书和到货日期等。到货日期和入库情况是生产部门制定生产计划的重要依据。
3.2.3 设备生产信息
设备的生产信息定义为由生产部门提供的信息。
3.2.4 设备资料
设备资料记载了设备订货、设计、安装、报验的整个过程。设备资料的整理归档是一项繁琐而重要的工作。通常设备资料分为:技术协议信息和设备技术管理信息。技术协议信息由船厂主导制定,包括:技术协议与采购申请文件等。设备技术管理信息主要是由设备厂家提供的资料,包括:认可资料、施工图、完工图、证书、备件清单等。
3.3 船厂设备信息的管理
设备信息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设备信息的归档整理、工作协调、计划制定与监控和数据统计。基于数据库的设备信息管理已成为当今的主流。
3.3.1 设备信息的归档整理
首先将所有的设备信息以标准模板的形式建立数据库。每个标准模板包括了3.2 节中介绍的设备技术信息、物资信息、生产信息和相关的设备资料。各部门相关人员负责录入相关信息以实现共享,同时各部门也可以从数据库中查阅自己需要的设备信息。
3.3.2 工作协调
信息管理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工作协调,就是将相关的设备信息及时输出给需要的部门,设备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可以实现便利的查询功能。例如电装车间需要知道A201 分段所有的电气设备, 就可以建立查询条件进行查询,这样就可以知道该分段所有的电气设备的布置信息、图纸信息与样本信息等,便于生产工作安排和施工。
3.3.2 计划制定与监控
基于数据库的信息管理平台可制定有效的计划和良好的监控。
首先,该平台能实现计划制定的精细化。其次,该平台提供了多样的监控方法,并且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设置相应的监控内容。
3.3.3 数据统计
项目数据统计是项目经验的积累,基于数据库的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提供强大的数据统计功能, 其表现是一般数据统计软件无法比拟的。它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开发性,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设置数据统计,而且能够形成数据对比。例如,我们可以统计半潜平台设备电功率总和或设备总重量等等,这些都是设计部门重要的经验数据。
4 结论
设备管理是船舶设计和建造的重要工作,信息化的管理方法已成为当今主流。基于数据库的设备信息管理平台不仅能很好地进行设备信息和资料整理,而且有着很好的信息处理和管理能力。其既满足了船舶设备种类复杂、数量繁多、建造流程复杂、涉及部门多和精细化管理的特点,也可实现多人、多部门同时操作和信息的高效传递,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中国船舶工业公司. 船舶设计实用手册[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2] 中国标准化协会企业标准化分会. GB/T 15497-2003 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S]. 2003.
篇6
关键词:化工设备;制造过程;焊接质量控制;钛制化工设备
结合实际调研可以发现,多方面因素均可能影响化工设备制造过程焊接质量,如焊接产生的气体、焊缝周围温度变化等,前期准备工作、现场技术管理也会直接影响焊接质量。为有效开展化工设备制造过程中的焊接质量控制,正是本文围绕该课题开展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1影响化工设备制造过程焊接质量的因素
1.1焊接产生的气体
在化工设备制造过程中,受焊接工艺、焊接方法、焊接材料的影响,焊接会产生不同气体,主要有N2、O2、H2、H2O、CO、CO2,对焊接质量会产生不利影响的气体主要为N2、O2、H2,如工件、空气、焊条内存在H2,金属表面温度在焊接结束后下降会导致部分焊缝金属中的氢原子自由扩散,进而聚集在焊缝或熔合线局部,冷裂纹会因此出现,焊接接头的塑性和韧性也会随之降低。氧气在焊缝中主要为氧化亚铁和硅酸盐夹杂物等形式,其会导致焊缝金属的强度、硬度、塑性降低,焊缝的冷脆和热脆也更容易出现,同时会影响抗腐蚀性能。焊接金属在高温下会与氮原子发生反应形成氮化物,金属硬度会因此增加,塑性会随之降低。
1.2焊缝周围温度变化
围绕化工设备制造过程的焊接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存在迅速升高并降低的焊缝周围温度的现象,焊缝周围金属会受此影响出现收缩,残余应力也会随之产生,金属在焊缝的地方会因这种残余应力出现横向或纵向收缩,进而导致两块金属接头处出现裂纹。为控制急速冷却引发的焊缝变形问题,必须围绕变形程度在焊接前开展针对性估算,变形方向也需要同时估算,焊接质量可由此更好地得到保障。
2化工设备制造过程焊接质量控制方法
2.1准备焊接工件与设备
为有效控制化工设备制造过程的焊接质量,必须做好焊接工件与设备的准备工作,焊接工件的准备需首先完成组队工作,按照技术难度进行组队,并随之针对性安排工作计划,焊接方案需结合设备实际针对性设计,工艺评定也需要严格开展。在完成方案核查后,需保证焊接工作严格遵循计划开展,工作人员的从业资格与专业技术水平也要得到保障;焊接设备的准备需以确定的工作计划为依据,不同设备在参数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需得到重视,以此优选焊接设备,同时,基于焊接要求针对性选择焊接材料和电源类型,焊接质量即可得到有效保障。
2.2强化材料的选择和管理
焊丝以及焊条等材料在化工设备制造过程焊接过程中会大量应用,这类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焊接质量,因此定期开展的材料质量检查必须得到重视,相关人员需关注材料是否受潮,这是由于很多焊接材料在受潮后会出现生锈等问题。在具体实践中,为保证焊接材料质量,必须针对性开展管理工作,材料的焊接性需要到重点关注,这关系着化工设备制造过程焊接能否满足相关标准与规定,不具备焊接性的材料不得用于焊接操作。如第一次使用某种焊接材料,必须开展针对性的焊接性实验,以此明确材料特性,如材料的含碳量较高,实验需重点关注焊接过程是否会出现气孔现象,以此采取针对性应对措施,焊接质量即可进一步提升。
2.3检查确认焊接项目
为保证焊接能够严格遵循设定的方案和计划开展,化工设备制造过程的焊接即可更好地保证生产质量,设备的严格检查也可基于方案一一开展。化工设备的检查和确认需按照一定顺序开展,以此对电弧、电源、焊缝状态开展针对性检查。焊接部位属于检查的重点,需对内部裂纹情况进行细致检查,并关注是否存在未焊透问题。设备外部检查需关注设备表面的咬边、缺陷等情况,焊接尺寸检查需关注焊接高度、长度,化工设备的整体质量可由此得到更好的控制。
2.4施工现场技术管理
为更好地保证焊接质量,施工现场技术管理也要严格开展,化工设备制造前企业需要做好技术人员的能力检查工作,保证焊接质量控制能够由能力足够的技术人员负责,焊接的各环节质量控制、焊接工作的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也能够顺利实现。对于化工设备的重要部位焊接,专业监管人员的针对性配置极为关键,以此监督管理技术人员的各步骤工作,即可规避操作错误问题,保证各环节工作正确性,化工设备性能、安全、质量可能受到的影响能够有效排除。需选择具备专业技能认证的焊接人员进行具体的焊接施工,相关错误的及时改正也需要得到重视,同时强化对周围环境的监控,即可及时发现环境因素变化带来的影响,辅以详细的施工过程记录,焊接质量控制和责任追查即可获得有力依据。
3特殊材质化工设备制造过程焊接质量控制方法
3.1焊接特点分析
近年来,特殊材质化工设备大量涌现,钛制化工设备便属于其中代表,对于运行环境较为复杂的钛制化工设备来说,过早报废问题很容易出现,这种问题与钛制化工设备制造过程中焊接质量控制不当存在一定关联,因此,本节将围绕钛制化工设备制造过程焊接质量控制方法开展深入探讨。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处于熔融状态的钛材会出现较大的物理、化学性能变化,在400℃及以上温度时,大量的氢会被钛材吸收,韧性的塑性、韧性会受到直接影响,进而出现易裂、易碎等问题。在钛制化工设备的焊接过程中,需关注氧化、脆裂等问题,并保证含氢量能够在钛材焊接过程中控制在0.15%内,如氢量超标的现象出现,脱氢处理必须及时开展。
3.2焊接前准备工作
钛制化工设备制造过程焊接质量控制同样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具体需要在焊接开始前保证存在99.9%以上的氩气纯度,考虑到一般选择直流两用氩弧焊作为钛制化工设备的焊接设备,因此焊接前还需要关注以下要点:(1)坡口处理。在正式焊接开始前,必须细致开展坡口处理,以此将附近50mm部位的杂物、杂质进行清理,钛材的污物需同时应用砂纸或砂轮进行清理,以此保证钛材露出银白色金属光泽;(2)钛材表面清理。需采用干净的绸布蘸无水酒精清理钛材表面,直至绸布不存在污物;(3)焊丝擦拭。在焊接开始前,焊丝的擦拭也需要得到重视,需使用干净的绸布蘸无水酒精;(4)焊接的尽快开展。完成上述清理后,钛制化工设备焊接需尽可能快地开展,否则空气杂质将引发污染问题,此时需再次进行清理,这会导致焊接效率和质量受到影响。
3.3具体的焊接施工
完成准备工作后,焊接施工应立即开展,具体需关注以下几方面:(1)保证焊接环境整洁。需在整洁的焊接环境下进行钛制化工设备焊接施工,环境的风速、湿度均需要严格控制,室外焊接需关注雨雪、低温天气的影响;(2)严控各类要素。具体焊接施工需对各类要素进行严格控制,包括焊丝填充高度、钨极伸出长度,氢极、氧极、氮极的反应也需要严格控制,以此规避焊接接头塑性降低问题。需重点关注400℃以上熔池温度对焊接热影响区的影响,铜材保护盒应用引发的气体混乱现象也需要得到重视,以此科学控制氩气的速度,即可提升保护效果,一般需基于11L/min控制氩气通入速度;(3)充分冷却。在完成焊接施工后,需以充分冷却的保护盒和焊接接头为依据,保证焊接接头温度在400℃以内时开柜,焊接质量可由此得到更好保障。
3.4焊后检测要点
在完成钛制化工设备制造过程焊接施工后,针对性的质量检测极为关键,具体检测可围绕三方面开展:(1)外观检测。可采用放大镜或肉眼对焊接完成后的钛制化工设备进行检查,以此观察焊缝表面和焊接接头缺陷,如发现颜色呈灰色,则说明焊接质量不达标,如发现颜色为紫色,则说明存在塑性较差问题,如发现颜色为蓝色,则说明存在稍微较差的塑性,如发现颜色为银白色,则说明焊接质量较好,此时无须进行处理,表面呈蓝色、紫色的需要针对性开展打磨处理;(2)着色探伤检测。具体检测需基于《压力容器无损检测》Ⅱ级标准开展;(3)X射线探伤检测。具体检测基于《压力容器无损检测》Ⅲ级标准开展。
4结语
综上所述,化工设备制造过程中焊接质量控制需关注多方面因素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强化材料的选择和管理、检查确认焊接项目、施工现场技术管理等内容,则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化工设备制造焊接质量控制路径。为更好地保证化工设备制造焊接质量,先进设备的引进、焊接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培养、监督制度的建立健全同样需要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贺志强.化工设备制造中的质量控制措施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20,17(04):131-132.
[2]舒青宁.化工设备制造中的质量控制措施[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39(21):28-29.
篇7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型设备制造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越来越大。大型设备制造企业为了能够在国际市场中占得一席之位,就要对企业进行制度和成本控制模式改革。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一切从实际出发,采用适应于本企业的成本控制模式。但是什么控制模式才适合呢?本文对大型设备制造企业成本控制模式进行了探讨,从分析企业成本控制理念出发,研究企业成本控制模式的不足,并提出解决措施。让大型设备制造企业运用正确的成本控制模式,实现企业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转变,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 大型设备制造企业 企业成本 控制手段
中国加WTO后,与世界经济接轨,并逐渐融合,中国市场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并已经成为世界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中国企业打入到国际市场中,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压力也在逐渐增大。而且在国内,又由于物价、油价的飞涨,引起了通货膨胀,国家为抑制通货膨胀采取了从紧的货币政策,这一系列的反应都将国内企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面对这严峻的考验,国内企业尤其是大型设备制造企业,都要采取正确的成本控制模式,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进行企业改革,将企业粗放型管理转变为集约型管理,加强企业对成本的控制【1】。
一、企业成本0控制模式理念
成本控制是指企业对某一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影响的因素和条件进行控制,而这一系列的控制行为都依据成本标准进行。现代企业成本控制模式主要是指面向市场的目标成本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之所以被企业采用,是因为它可以对企业的各个生产细节进行成本控制。如目标成本控制可以逐级分解到企业各阶级的各个员工的成本控制,以实现对企业各个环节的目标成本控制。成本控制能否成功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大型设备制造企业采用目标成本控制模式,可以减少成本浪费,提高企业员工的节约意识与自身素质,加快企业制度改革,使企业成为集约型管理的新型企业【2】。
二、大型设备制造企业成本控制模式的不足
从总体上看,大型设备制造企业成本控制模式的局限性在于企业所采用的成本控制手段。现在中国企业还在用传统的成本控制手段,这些手段虽然能够有效的控制企业产品生产成本,但却无法保证产品的质量。
(一)企业采取经验成本管理法。对科技水平要求不高的企业可以借助以前的生产经验,有效地控制生产成本。但是这种手段带有强烈的个人主义思想,受思想局限性的影响较大,当企业变迁或企业周边的环境有所变化的时候,如果企业再依据以前的经验进行产品生产,那么企业将会加大生产成本,得不偿失。
(二)企业采取历史成本控制法。从经济发展的历程上来看,历史成本控制法是企业提高控制成本最好的一种方法,但是必须是在物价相对稳定的经济条件下。就像现在,中国出现了通货膨胀,那么中国企业就不适合利用历史成本控制法来控制企业成本了。
(三)企业采取预算成本控制法。这种控制成本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国有企业中,企业先对产品生产进行预算,控制企业生产成本。但是预算成本控制法有两个重要影响因素,一是进行预算的人的专业水平,是否清楚了解预算的概念;二是市场的变化,市场走势会影响预算时间是否充足。
(四)企业采取标杆成本控制法。大多数的大型设备建造企业会将其他采用正确的成本控制模式而获得成功的企业作为标杆,并沿袭这些成功企业的成本控制模式。这种做法的成功率不高,因为这些跟风企业没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他企业成功的模式并不一定适合自身企业的发展状况。
三、完善大型设备制造企业成本控制模式的措施
完善大型设备制造企业成本控制模式,就是对企业现在所实施的成本控制模式(即传统成本控制模式)的完善。
(一)弄清企业的成本之间的公式换算,利用公式建立成本控制的基本模型。主要就是企业通过会计计算企业的边际贡献率和变动成本率,并将边际贡献率和变动成本率进行相加,其结果等于1.然后在将企业传统成本控制模式与边际贡献率和变动成本率进行结合,使投入和产出的关系,能够让人一目了然 。
(二)弄清企业创利能力与边际贡献率和变动成本率之间的关系,完善企业成本控制模型的基本原理。当企业创利能力大时,产品的变动成本率就会就降低,边际贡献率则会增加,反之亦然。因此我们可以参照边际贡献率的大小来完善科学的成本控制模型。其中有两种控制模型。一是控制产品产出量,来实行产出控制;二是对企业产品的边际贡献率进行预测,在依据其结果进行预测控制【3】。
四、结语
大型设备制造企业通过完善成本控制模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利益得到了保证才能做好企业的福利制度,为员工提供培训,保障员工的生活,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工作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更大地利润。大型设备制造企业对产品生产的过程进行成本控制时,应该在基于企业这个整体的系统之上来实施成本控制模式,并要发动企业的每一个人,提高企业每个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进行全面地整体地成本控制,全方位的落实在企业的各个方面,发挥出企业成本控制模式的整体功效。
参考文献:
[1]许庆高.基于作业成本法下的企业成本控制模式构建.会计之友.2010(02).
[2]张彩凤,张海龙,孙薇,王烨.大型设备制造企业成本控制模式研究.决策借鉴.2011.8(14).
篇8
关键词:工装设计;重型装备制造;维护
在企业的生产工艺准备工作中,工艺装备的设计与制造占有很大比重,人力物力投入较多,准备周期长,对产品的制造质量和生产费用有重要影响,开展工装标准化的目的,减少设计和制造的工作量,缩短生产准备周期,保证产品质量,降低产品试制和生产成本。
1.工装在重型装备制造中的重要意义
1.1对施工的影响
工装夹具是用来定位和夹紧机械结构工件的装置。工装夹具一直在机械装备制造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成为了机械制造中不可缺少的基础工艺元素。设计出合理的工装夹具、使之能够正确地固定和安装各个焊接零部件,是焊接能够进行的先决条件。因此夹具对零部件焊接工艺成型的质量、焊接的生产效率和焊接成本有着关键的、直接的影响。目前,随着焊接技术的迅猛发展,面向焊接工艺的择接、工装夹具的设计与使用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在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2对于过程质量控制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夹具能快速地将工件定位和夹紧,可以减少辅助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其次,有利于减轻劳动强度,夹具采用机械、气动、液动夹紧装置,可以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再次,有利于扩大工艺范围,利用夹具,能扩大加工范围,例如,在车床或钻床上使用镗模可以代替镗床镗孔,使车床、钻床具有镗床的功能。
1.3对于产品保护的意义
有利于保证加工精度,用夹具装夹工件,能准确确定工件与刀具、机床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保证加工精度。
2.工装的设计
2.1设计原则与要素
(1)满足使用过程中工件定位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有足够的承载或夹持力度以保证工件在工装夹具上进行施工过程;
(3)满足装夹过程中的简单与快速操作;
(4)满足夹具在调整或更换过程中重复定位的可能性;
(5)尽可能地避免结构复杂、成本昂贵;
(6)尽可能选用市场上质量可靠的标准品作为组成零件,易损零件必须是可以快速更换的结构,条件充分时最好不需要使用其它工具进行;
(7)设计方案遵循手动、气动、液压、伺服的依次优先选用原则。
2.2材料选用与制作
对主要零件的涉及要仔细设计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种类的匹配程度及硬度选择,特别是要考虑到热处理后零件变形的预防,相互摩擦的零件要考虑硬度匹配及必要的措施。
在根据工装的制造公差和元件的功用及配置的不同可以将工装元件的制作分为以下四类:
(1)与工件直接接触、并严格确定工件的位置和形状的,以定位件为主的元件应采用45钢,部分重要的或要求规格较高的则需采用T8、T8A或T10;
(2)不与定位工件进行直接接触的各种导向件,主要需采用的材料45钢;
(3)属于夹具内部结构零件相互配合的夹具元件,如夹紧装置各组成零件之间的配合尺寸公差,应采用20钢;
(4)不影响工件位置也不与其他元件相配合的元件应采用20钢。
此外,工装元件的表面处理要根据零件的功能仔细设计镀层的厚度及种类,保证工装元件的使用效能。
3.工装的使用与维护保养
3.1使用条件、安全性、质量控制
工装夹具的设计人员一定要深入工作现场,了解现场和熟悉现场。要对夹具使用的机床规格、主要参数及在机床上安装夹具部位的结构和配合尺寸和本工序使用的刀具、量具等情况了解清楚。不深入现场就会对这些情况一无所知,设计制造出来的夹具极有可能安装不上,不能用于机床的正常生产,造成返修或废掉,不仅损失了经济和时间成本还耽误了生产运行,得不偿失。另外,工装夹具的设计人员多下现场可与操作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掌握第一手的一线资料。因为操作人员不仅可以提供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还会告知设计人员同类夹具存在的问题、需要改进之处及操作习惯和干活方式等,这些都有利于工装夹具的优化设计。否则设计出的夹具虽符合机床且加工合格,但不符合操作人员的工作习惯,造成加工不便,则极有可能被束之高阁。此外,设计人员在夹具制造完成投入到实际生产中后还要多次进行回访,了解其使用情况。
3.2使用过程中的检查、存储要求
工装使用过程中的基本要求是要进行清洁、定期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有:①检查螺栓是否松动;②检查焊缝是否出现裂纹或脱焊;③检查工装结构是否损坏;④检查橡胶垫和黑胶皮是否损坏;⑤检查液压油和油是否需要更换和补充。
工装的维护主要有:①零件轻拿轻放,防止零件与工装之间磕碰;②工装零件出现损坏应及时报修;③定期清扫,防止工装锈蚀。
4.如何降低制造企业工装成本
4.1设计通用性
建立工装通用件数据库与工装专用件数据库,主要是为工装设计人员在新产品发中进行零件设计时提供已有零件的参考依据,充分利用已有的零件,少增加新零件。这样既可以减少新产品开发的投资,同时也可以缩短开发周期,保证产品质量。这两个数据库的建立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多部门的相互配合,数据库应可用不同的参数进行查询,方便工装设计人员快速地查阅到具体零件且需经常更新。
4.2生产流程适应性
在工装的全寿命周期内,涉及到产品设计、工装设计、工装制造、工装使用、工装维护等环节,其任何一个环节均有可能发现其他环节出现的问题,对出现的问题应及时交流沟通,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
工装管理规范化、使用科学化是指要制定工装安装调试程序、工装操作程序、工装维修程序、工装复制程序、工装存放前的末件检查程序,建立工装使用考核制度。
工装安装调试程序可避免调试时根据不同人的经验进行,统一调试标准。 工装操作程序可避免生产者图方便增加伤害风险和降低工装使用寿命。
4.3存储与统计
工装存放前的末件检查可确保下次使用的有效性。
工装使用考核制度是保证工装整理规范化、使用科学化的有力手段。
工装使用部门应有专业人员整理工装,建立健全工装明细清单,明确工装存放地的环境要求,及时对工装进行清洁保养维护,检查工装安装调试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从而达到工装使用整理规范化、使用科学化,延长工装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蒲廷学.降低机械企业工装成本的途径初探[J].中国集体经济,2009,(21).
篇9
关键词:设备;改造;管理
近年来,由于煤炭行业的不断发展,进而带动了先关产业的发展,其中煤矿机械制造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机械设备生产量在不断增加,而且机械设备的技术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煤矿机械设备制造业必须加强自身设备的更新和改造,提高生产技术,同时要加强对生产设备的管理力度,降低设备损坏率,保证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
1.我国煤矿机械制设备现状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煤矿业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形成了区域性产业,也成立了几个较大的煤矿产业集团,这些煤矿集团规模较大,财力雄厚,促进了我国煤矿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目前我国从事煤矿机械生产的企业较多,但是因为煤矿机械制造业机械设备的技术水平较低,加上管理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设备老化和磨损严重,加上部分业并没有及时进行设备更新,很多设备都是超期服役,安全保护部件已经失效,给安全生产埋下安全隐患。同时煤矿机械制造业管理不到位,导致生产设备在运行中磨损较快,生产效率不高,不能满足煤矿行业对设备的需求。
总体而言,我国煤炭制造行业的机械设备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自动化程度较低,设备老化严重,维修保养不及时,导致机械设备故障频发,造成很大的安全事故。但是从世界发达国家来看,煤矿机械设备的发展水平相对比较很高,设备的自动化、集成化趋势明显,比较突出的有德国德伯特、德国艾克夫等一些煤矿设备制造企业,他们根据当前煤矿行业的发展需要,生产了各种重型化、自动化等设备,为煤矿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努力。作为我国煤矿机械制造业要随着煤矿行业的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和改进生产设备,加强管理。
2.煤矿机械设备改造
由于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在煤矿机械设备制造领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而数字建模技术和仿真模拟技术在煤矿机械制造业的设备改造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煤矿机械制造业的设备改造率,而且有效降低了机械设备的改造成本。
2.1.液压支架生产中的改造
液压支架是煤矿生产中重要的设备,也是煤矿机械制造业的主要生产产品之一,为了确保煤矿生产对液压加工的要求,煤矿机械制造业必须对现有的生产工艺进行改造,以便满足液压支架工作的需求。液压支架一般分为四个部分:结构焊接-千斤顶配套-销轴类加工-铸锻件加工。综合上述生产环节,在液压支架改造中应该重视如下步骤:首先必须要对数控切割机进行改造,保证切割机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对切割下来的下料进行打磨、人工划线等工作,减小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该方法能有效提高焊接后构件圆弧过渡处的流畅性和光滑性,保证构件的质量和美观度。其次,在液压支架生产中还需要将普通车床用数控车床代替,因为数控车床能有效提高千斤顶内部构件的质量和销轴类加工部件表面的粗糙度,组合成千斤顶后,千斤顶的合格率才会提升。另外,该种生产工艺能有效减少铰接孔处销轴类部件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程度,不仅增加了液压支架的灵活度,而且延长了液压支架的寿命。除此之外,在液压支架制造中还需要对退火炉进行改造,扩建退火炉,从而减少铸件的退火周期,能实现铸件加工速度的提升。
2.2.机械焊接的改造
焊接是煤矿机械制造业在设备生产中经常用到的工艺,改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证焊接质量。在煤矿机械制造焊接中最常见的一个问题是结构件在焊接后变形,因此必须要针对结构件变形改造生产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结构件焊接后变形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焊接中受力不均导致结构件中部分部位应力集中,从而发生变形。对此,在生产过程中要采用火焰矫正的方法,就是对钢材进行加热,受热后其应力会发生变化,从而在整个构件中重新分配应力,最终实现矫正变形的目的。因此对煤矿机械制造设备的改造必须要考虑如何寻找应力集中点,如何保证应力按要求释放。常见的火焰矫正工艺如下:(1)在结构件的底板或顶板隆起处采用点状加热。(2)当槽型结构件局部存在向上弯的情况时,矫正可以使火焰从腹板两侧向同一方向沿线状摆动,必要时可以进行一定的横向和循环摆动。
2.3.解决支架生产中“卡脖子”的问题
在支架生产工程中存在几个卡脖子的工序,为了保证支架的生产质量和效率,要对卡脖子的问题进行改造。(1)首先对镗床系统进行改造,延长了主轴轴承的使用寿命,保证了设备正常的运行时间,减少了修机率。另外支架前后连杆镗孔的速度也有所加快。(2)镗床的改造。结构件整体镗孔限制了生产速度,镗床的精度和生产效率均比较低,在镗床改造中合理利用了龙门刨的床身、立柱、工作台、动力头等,改造完成了新的镗床,主要在纵向和横向上设立坐标系,增加了放大镜,构件的精度以及生产效率均有了大幅度提升,改造成本也较低。(3)板件加工设备的改造。在原先板件类加工中采用的是摇臂钻床,设备老化严重,需要经常维护,影响到生产效率。因此在其改造中将“84”部油泵用CB- 6型齿轮油泵代替,安装在变速箱上部空闲位置,使油泵维护时间从4个小时减少到1个小时,减少停产时间,由此直接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3.煤矿机械制造业的设备管理
篇10
关键词:自动化;机械设备;设计研发;机械制造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计算机技术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对于自动化机械设备的制造和设计研发,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当前来看,将机械设备自动化有效地实现,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针对于机械设备的制造和研发也是一个主要的方面[1]。研发自动化机设备设计时,设计人员应该注重机械设备设计的科学性,只有研发出科学性且可行性自动化机械设备设计,才能够与消费者的需求相符合,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设计研发自动化机械设备的过程
(一)自动化机械设备前期的设计
设计和研发自动化机械设备的前期:其一,应该结合企业实际需要,大概设计出自动化机械的设备,并且将设计计划的申请提出来;其二,设计计划申请通过审批以后,还要对项目计划的项目预算和项目人员以及使用技术等相关内容进行补充;其三,完成计划设计以后,提交,再次进行计划申请,再次批下申请以后,将该项目划分为几个部分,然后交给各个负责部门;其四,对项目进行分工时,作为项目负责人,必须要明确进行项目分工,致使各个部门都能够高效地进行运转;其四,负责人将项目落实给各个相关部门以后,各部门再将任务落实给个人,由个人认真地进行负责,在不拖累整个部门的前提下,有效地将个人的任务完成,致使该项高效有序的进行得以有效地实现。
(二)自动化机械设备中期加工
有效完成前期设计以后,就需要将项目交送给加工部门,进行生产加工。加工部门在制造自动机械设备以前,必须要与设计部门沟通和交流,深入地了解设计图纸,将自己部门制造加工的任务有效地完成,将与企业需求相符合的机械设备制造加工出来。加工部门在从事制造加工过程中,监督部门必须要将本职工作做好,严格地监督加工人员的工作,加工过程中,各种情况出现,应该尽快提交上级部门进行解决,致使制造自动化机械设备顺利的进行保以有效地保证[2]。
(三)自动化机械设备后期的交付
中期制造加工自动化机械设备完成以后,就基本完成了制造机械设备的项目,但是,机械设备这时还不能马上投入使用,必须要将机械设备交付给设计人员,来进行前期验收,仔细观察机械设备的外形,与企业的需求是否相符合;对机械设备进行调试,仔细观察机械设备是否能够顺利地运行;机械设备运行以后,工作质量与要求是否相符合等,各项要求全部达标以后,自动化机械设备才能够正式投入使用。机械设备正式投入使用以后,也并非任务就全部完成了,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还应该认真地观察:对设备运行的状况进行有效地观察;对于设备运行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好记录。作为工作人员应该总结经验,将自身的能力不断地提升,致使自动化机械设备不断地得以完善,加强对机械设备的创新的研究。
二、研发自动化机械设备设计的策略
(一)加强技术创新
从当前来看,针对机械设备设计而言,自动化技术是主要的研发方向,而自动化技术必须要借助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支持,所以,对于制造自动化机械设备,计算机技术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制造自动化机械技术主要包括精细化、集成性和数字作为主导的制造机械工艺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都需要计算机技术的辅助。在制造自动化机械中,计算机技术是关键,因此,作为工作人员,必须要将自身计算机技术提升,才能够在制造机械设备创新和研发方面,做出更好的成绩[3]。
(二)生产观念的改变
研发自动化机械设备设计,将原有生产观念进行改变,是另一个关键的环节。研发自动化机械设备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将消费者的需求得以有效地满足,企业若想更好地发展,获得更好的效益,必须要使消费者的需求得以有效地满足。所以,企业在研发自动化机械设备时,应该将市场作为导向,将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产品生产出来。
(三)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针对于各行各业,发展的关键都是高素质的人才,研发自动化机械设备设计及制造机械设备,也是如此,若想使机械制造业能够可持续地进行发展,必须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化机械设备制造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对专业人才需求量也不断地增加,特别计算机技术的高水平专业人才,是发展自动化机械设备必须的人才,所以,企业若想在制造自动化机械方面进一步地发展,做出更好的成绩,既要投入大量资金,又要将专业人才高薪吸引,将培养高素质人才真正地重视起来。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在快速地发展,各个行业竞争也非常激烈,作为自动化机械设备的制造行业若想在竞争的市场中立足,企业就必须要重视发展创新,创新的关键,就是要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同时,还要有先进的技术等,因此,企业无论是技术方面,还是人才方面,都应该加大投入的力度,才能够在竞争的市场中居于不败之地。人
参考文献
[1]申大明.自动化机械设备设计研发与机械制造创新探讨 [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1):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