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科和西医骨科的区别范文

时间:2023-12-25 17:43: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骨科和西医骨科的区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医骨科和西医骨科的区别

篇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13-01

从古至今,骨伤始终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毕竟,生活中难免存在磕磕碰碰导致受伤。在西医上,骨伤常分入骨科,骨科主要是研究骨骼肌肉的解剖、病理和生理,主要是采用手术、药物和物理方法来保持和发展骨骼肌系统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而这与中医的骨伤学并不一致,中医骨伤科学是要研究防治筋骨、脏腑、皮肉、气血、经络等各种损伤性疾患的学科,又称“伤科”或“正骨科”。中医治疗骨伤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它是中国医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一门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科学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经济的快速腾飞,城市生活越来越繁荣,骨折类疾病的发生率也是日趋严重,骨伤的治疗也是越来越急迫。中医护理是伴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不断完善技术操作和理论体系的规范,形成的中医特色浓郁的护理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现代医学现代护理学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它充满活力,不可替代,并已逐渐被西方医学所理解重视并采纳研究,中医护理也逐渐应用于临床,得到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1 中医骨科的核心思想

整体观是中医护理的指导思想。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以脏腑为中心,以经络为联系的有机整体,功能完整、互相作用,结构不可分割。人与自然、社会不可分割,紧密相连,人体的生理顺应地势和天理而发生的相应的变化,人的疾病与气候、社会环境和地理环境的改变都有密切关系。中医护理主要是依据整体观从患者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和地理环境进行诊断分析,并进行相关的护理研究,从而进行综合测评,并通过辩症施护、辨病施护和辩症施护,从而对患者提供系统的护理。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中的基本原则。“辩证”是指采用中医学的基本治疗理论,通过对所采集的病史体征症状加以分析推断和研究,从而确定疾病的证候属性和特点,辩证是决定施护的前提和依据。“施护”则是在辩证的基础上确定相应的施护原则和方法,是减轻或解决患者痛苦的手段和方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辩证施护是中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表征,而三因制宜的施护原则是中医护理个性的体现。三因制宜是指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是指四季气候变化导致人体生理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人体异样,异常;气候是引发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医护理主要依据不同的气候特点而施以不同的护理和处理措施。因人制宜指每个患者的生理特点、生活环境、生活习惯、性别、年龄以及文化修养都有很大的区别,所以要依据这些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在用药上,大人的用量是大于小孩的,对于阴虚之体,则应该给予通风向阳,并给予清补养津滋阴的药物和补品,帮助患者康复。因地制宜是指不同的生活习惯与地理环境均可影响到人体的病理、生理变化,护理上应该给予关注,并施与相关的处理措施。如西北地高气寒,病多为风寒,避风寒、慎用寒凉之剂为护理重点,东南地区气候潮湿,病多温热、湿热,护理上以清凉与化湿、慎用温热助湿之剂为重点,北方气候干燥,多给予生津、温热剂,南方暑热夹湿,可食祛湿、利尿清淡之品等等。

2 中医临床护理在骨科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中医临床的护理技术简单方便、便于管理、适用范围广、疗效快、易接受、经济适用等特点,能够很好的创造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中医临床的护理技术包括按摩术、艾条艾柱、刮疹术、推拿法、屈曲伸舒法、拔堆术、熏洗、、耳穴压豆、贴药术、太极拳等方法。中医治疗骨伤有着丰富的内容、完善的理论体系、整套独特的诊疗技术和丰富的经验道理。中医在治疗骨伤上有着深刻的认知。现在主要是根据医生的手法已经X闲篇的检测结果来了解骨伤的具体情况,从而采用不同的处理措施,譬如旋转回旋、端挤提按、夹挤分骨、摇摆触碰、对扣捏合、按摩推拿等手法复位,以此取得良较好的疗效。放置分骨垫,小夹板固定,捆扎也是中医治疗骨折的重要手段。小夹板固定时,骨折部的上下关节都能活动,骨折远侧端关节面以下的肢体重力能被活动的关节所吸收,骨折部所受的移位倾向力就大大减少。而一般整复成功后,常用分骨垫来维持骨折的对位。采用小夹板固定,使用棉花作为分骨片,其具有骨折愈合快、治疗时间短、功能恢复好、病人痛苦小、医疗费用低等优点,同时考虑到了疗效与经济两方面的优点。活血化瘀,用具有消散作用、或能攻逐体内瘀血的药物治疗瘀血病证的方法。中医认为患者骨折后,由于骨断筋伤,脉络受损,恶血留内,气血凝滞,阻塞经络,常出现不同程度疼痛,脉络受伤筋骨折断,骨髓和周围软组织损伤,血管破裂出血,离经之血外泛肌肤,损伤后瘀血凝滞,络道阻塞不通而出现疼痛肿胀。因此,在骨折的治疗中,应当采用活血化瘀药进行治疗。

篇2

[关键词] 不合理处方;处方干预;事前干预;处方审核;用药分析

[中图分类号] R969.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10(b)-0154-05

Analysis of 1645 cases irrational outpatient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s intervention

LIU Ran XING Shuang WANG Lu

Department of Pharmacy, Beijing Jishuitan Hospital, Beijing 10003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hospital irrational outpatient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s pre-intervention measures, to regulate prescription writing, promote and guide the rational use of medicine, protect the safety of patients, and effective. Methods From October 2012 to October 2013, in Beijing Jishuitan Hospital ("our hospital" for short), 1645 cases of pharmacist interven irrational prescription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From October 2012 to October 2013 in our hospital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unreasonable prescription intervention showed increased gradually, unreasonable prescription were complex and diverse, inappropriate usage and dosage, inappropriate combination therapy, drugs specification, entry errors were common , mainly in the physician without signature or consistent cards, prescription with the wrong color, interdisciplinary prescription, over-the maximum dosage without signature, beyond limited dosage, suspected of repeated drug prescription, unreasonable combinatoin, beyond indications or contraindications, diagnosis and medication discrepancies or missing aspects of diagnosis, usage errors. Conclusion The timely and effective intervent irrational prescription manner can protect the patients' medication safety, should improve and refine continuously the measures unreasonable prescriptions and promot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apacity of physicians and pharmacists, ensure the quality and reasonable standard prescrip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

[Key words] Irrational prescriptions; Intervention on prescriptions; Intervention in advance; Prescription checking; Analysis of drug use

《中成药临床用药指导原则》指出,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中成药的安全性是较高的,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包括正确的辨证选药、用法与用量、使用疗程、禁忌证、合并用药等多方面,其中任何环节有问题都有可能引发药品不良事件,合理用药是中成药应用安全的重要保证[1]。本文通过对北京积水潭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门诊药师干预的不合理中成药处方及典型用药进行分析,对不合理处方事前干预的工作模式和改进措施进行探讨,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逐步提高处方质量和合理用药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均来源于我院中药房对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门诊干预的1645张不合理处方及中成药用药干预处方登记表。

药师结合《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相关规定,共对1645张不合理处方用药进行审核,利用电子表格记录不合理处方涉及的药物名称、药物类别、不合理用药类型及患者性别年龄和具体用药情况等。以下几方面作为本次研究分析的指标:医师未签字或与签字卡不符、处方颜色用错、跨科开药、超说明书最大用量未签字、超适应证用量、开药超限量、疑似重复用药、联用不合理、超适应证或禁忌证用药、诊断与用药不符或缺少诊断、用法错误、其他用药不适宜,并在2013年第4季度根据我院实际情况,新加了“西医医师每处方最多能开两种中药”的规定。

2 结果

根据本次研究分析的指标和方法,得出不合理处方涉及的科室分布情况,以及按《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中不合理处方的“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分类统计。

2.1 干预涉及科室情况

各科室的不合理使用情况,排名前十位的科室分别为中医科265张(16.11%),创伤骨科223张(13.56%),矫形骨科160张(9.73%),心内科129张(7.84%),干部科122张(7.42%),创伤急诊104张(6.32%),消化内科86张(5.23%),中医正骨72张(4.38%),手外科67张(4.07%),神经内科56张(3.40%)。这些科室占总数的78.05%,其余科室占21.95%;并且在所有科室中,以骨科、创伤科、中医科等类的比例共为60.97%,正反映出我院的骨科和烧伤创伤科特色。见表1。

表1 不合理处方具体科室分布情况

2.2 不规范处方和超常处方情况

按《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标准统计,干预发现不规范处方和超常处方共432张,占不合格处方的26.26%。其主要表现在超说明书最大用量未签字、医师未签字或与签字卡不符、处方颜色用错(类别错误)、超适应证用量、开药超限量、跨科开药等。另外有极个别的1张处方会有2或3处不合理现象。见表2。

表2 不规范处方情况

2.3 用药不适宜处方情况

按《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标准统计,干预发现用药不适宜处方共1213张,占不合格处方的73.74%。占总干预的70%。其主要表现在诊断与用药不符或缺少诊断、违反院内西医最多开两种中药的规定、用法用量不合理和使用疗程不当、疑似重复用药、超适应证或禁忌证用药、联合用药不适宜药品配伍不合理。用药不合理使用情况见表3。

表3 用药不合理情况

3 讨论

3.1 超说明书最大用量未签字

临床用药千变万化,无服法用量,不仅影响疗效,甚至出现因服用不当或过量服用引起不良反应及药物中毒等严重不良反应。《处方管理办法》中指出:药品用法用量一般应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医师应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在不合理处方中存在不遵循药品说明书的规定、擅自加大用药剂量的现象。超剂量用药主要体现在两方面:超说明书单次剂量服用和超长时间服用。前者易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后者给医保患者报销带来不便。

如小儿内科给5岁小孩开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每日3次,每次2支,为说明书用量中8~12岁用法。后经与大夫联系,改为每日3次每次1支。又如当归补血丸,用于身体虚弱、气血两亏,说明书用量为每日2次,1次6 g(袋),有的处方用量为说明书的2~3倍。

3.2 医师未签字或与签字卡不符

处方经医师签名后方有效。有些处方出现医师签字与在药学部门留样备查的签字卡式样不一致的现象,应提醒医师特别注意,不能随意改变签字形式,以保证处方的法律效力。

3.3 处方类别混乱

我院处方从类型上分为2大类:医疗保险处方(含公疗)、自费处方(含外地医保)。从颜色上分为白色普通处方、淡绿色儿童处方、淡黄色急诊处方、淡红色品处方。14周岁以下的儿童需使用淡绿色儿童处方,超过14周岁使用白色成人处方。取药过程中发现有个别外地医保患者用北京市医疗保险处方、儿童使用成人处方的情况。医师需要在确定患者类别后应选择相应处方类别打印处方。

3.4 开药超限量

按照处方管理办法“急三慢七”,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不得超过7 d用量,急诊处方不超过3 d用量。根据医保规定,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肝炎、肝硬化、结核病、癌症、脑血管病、前列腺肥大、糖尿病、肾病可以延长到2周用量,特殊情况可延长至4周用量,处方需加以说明[2]。我院作为骨科为主的医院,骨伤患者比较多,急诊外伤患者开药多属于行动不便,如下肢及脊柱受伤可按开2周量,但急诊手外伤患者仅可开3 d量,复查可开1周量。平日临床中问题多集中在内科、外科和骨科,如感冒清热颗粒10袋×3盒,1次1袋,每日2次,超过7 d用量。如诊断脑供血不足处方以银杏叶胶囊20粒×9盒,1次2粒,每日3次,这个不能算脑血管重症,不能开具28 d药量。如骨性关节病、颈椎腰椎病、骨质疏松等需长期服药的慢性病,不属于可开4周用量的十种大病,医生往往容易忽略导致超规定开药。

3.5 超适应证用量

相当多医生尤其是西医的观念中错误的认为中成药药性缓慢温和,无副作用或很小。或者为给患者多开药,随意加大剂量,或以电脑默认最大剂量为口服剂量,很容易造成超剂量服药引发不良反应。如有患者被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处方为金水宝胶囊,一次6粒,每日3次,但金水宝的说明书规定:一次3粒,每日3次,用于慢性肾功能不全者,一次6粒,每日3次。

3.6 跨科开药

我院作为一个综合性医院,西医大夫往往对中医理论缺乏系统认识,多通过药名、功能主治进行简单的了解,缺乏对药性、成分配伍以及毒副作用等的全面掌握。所以临床应用中会有一些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因此需要禁止某些科室开出某些药,例如有骨科医师开出眼科用药,皮科医师开具胃药等。

3.7 辨证与用药不符

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体系的特点,临床运用中多从整体出发,调整各脏腑的平衡与协调,以“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治疗原则为基础,辩证用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如患者被诊断为风寒感冒咳嗽,处方为复方鲜竹沥液。按中医理论,咳嗽分寒咳、热咳、伤风和内伤咳嗽,因此药性也有寒、热、温、凉之不同,要对症用药。而复方鲜竹沥液药性偏寒,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作用,适用于燥咳及痰黄带血者,风寒咳嗽不宜服。

药师对处方的审核多以临床诊断为依据,判断用药是否合理,常有医师由于患者患有多种疾病,只写主要病症,未能全面书写其病情,易导致临床诊断与用药不符的情况。如诊断为泌尿系感染、支气管炎,开具补中益气丸。如糖尿病、胆囊炎开具血脂康胶囊。又如上呼吸道感染、消化不良,开具缩泉胶囊等。

3.8 违反西医医师最多开两种中药规定

根据院实际情况,规定西医医师在开具处方时,每个处方最多不允许超过两种中成药,儿童处方最多不能超过三种中成药。在公布该规定的前3个月内,这类干预情况非常多,主要原因是医师还没有真正接受这项规定。

3.9 用法用量不合理或使用疗程不当

有些中成药所含某种药物有毒,药性猛,不宜长期或加量服用。有使用剂量范围的中成药,老年人使用剂量应首选从小剂量开始服用。此外,还要注意选用剂型与给药途径的不合理。

如通滞苏润江胶囊每次5~7粒,每日2次,因含秋水仙,服用期间应定期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不宜长期、过量服用,痔疮患者慎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孕妇忌用。临床上经常有七八十岁的老人,每次7粒、每日2次,大剂量持续服用。在选药时,还要结合患者身体状况、体质强弱等综合因素考虑用药。

如处方开具虎力散胶囊,1次7粒,每日2次,口服。说明书用法为口服1次1粒,每日1~2次,外用,将内容物撒于伤口。临床大夫忘记改变给药途径,大剂量多为外用,其含制草乌若大剂量口服会导致中毒。如康复新液可内服治疗消化道溃疡,外用用于外伤、烧伤、烫伤等各种创面。如处方诊断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康复新液100 mL×1盒,每次10 mL,每日3次,外用。处方干预后,大夫将外用改为口服。

3.10 疑似重复用药

中成药的组方多是由几种至几十种中药材配伍组方而成,并不是单一成分发挥作用,在几种中成药联合应用时,临床医生在开药前应阅读药品说明书,以减少重复用药。多种中成药配合使用,有可能使其中的某种成分重复使用,使其剂量增大,如果含有毒性或药性峻烈的药材,很容易发生不良反应[3]。如果同类药物合并使用,易导致相同药物超剂量。

药名相似、作用不同的。如活血通脉片与活血通脉胶囊,单从药名上看相近似只是剂型不同,而实际上活血通脉片由三七、丹参、川芎、冰片、菖蒲等十七味中药组成,多用于冠状动脉硬化引起的心绞痛等,而活血通脉胶囊是由单味水蛭加工而成,多用于血瘀、闭经、跌打损伤等症。药名相似、作用相似的。如银杏叶片与银杏叶胶囊,都是银杏叶提取物,功效主治相近。同样复方丹参片与复方丹参滴丸也是功效主治相同。药名不同、作用相同的。如活血通脉胶囊与脉血康胶囊都是以水蛭为原料提取而成,功效主治相同。百令胶囊与金水宝胶囊有效成分都是发酵虫草菌粉,均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功能不全。药名不同、成分相似的。如当归补血丸与养血饮都含有当归、黄芪,补气养血临床治疗贫血,作用相似。养血饮还含有阿胶、鹿角胶,更适合气血两亏、体虚羸弱者,二药合用多有重复。通心络胶囊与脑心通胶囊都是复方制剂,但均含有水蛭,若同时应用易超过水蛭安全剂量,引发不良反应。复方丹参滴丸与丹七片均含有三七、丹参,复方丹参滴丸多一种成分冰片,两药叠加应用,易产生重复用药。

3.11 超适应证或禁忌证用药

中成药在临床中的选用,需要大夫依据患者病情辨证论治,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进行治疗,有些大夫对中医中药不了解,以名解意,忽视了药物成分、功效主治作用,导致一些超适应证用药,禁忌证用药,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

诊断只标明主症,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如诊断为胸憋,处方复方丹参滴丸与金花清感颗粒。诊断与用药无关,诊断为肾病综合征,应用胃复春片。诊断与用药有禁忌冲突的,如上呼吸道感染、头晕、高血压,处方以金花清感颗粒、六神丸、眩晕宁片,眩晕宁片为外感者禁服,曾有上呼吸道感染,用金莲清热颗粒,经了解此患者为孕妇。金莲清热颗粒为孕妇禁用药。此类处方的出现,说明个别医生对诊断与用药的忽视,西医大夫对中药不了解、不熟悉。有很多中药在应用过程中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辨证施治,如痹祺胶囊高血压患者忌用,强力枇杷露儿童禁用,肠泰合剂糖尿病患者禁用,皮肤病血毒丸上呼吸道感染期间不宜服用,金花清感颗粒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慎用等。

3.12 联合用药不适宜配伍不合理

临床中经常有患者出现多种症状,需要多种药物同时配合应用,要注意联合用药增效减毒、互补原则,避免重复叠加以及产生新的不良反应。

如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处方为羚翘解毒丸,而因患者有糖尿病又同时开出胰岛素。羚翘解毒丸组方中甘草有效成分甘草次酸能抑制11β-氢化类固醇脱氢酶活性,阻止氢化可的松转化为11位氧化代谢物。氢化可的松可与肾脏内的盐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发挥盐皮质激素样作用。由于循环中糖皮质激素比醛固酮高得多,糖皮质激素必须及时失活才能维持正常的水盐代谢平衡而且还能升高血糖,因此甘草成分使抗糖尿病药药效降低[4]。

如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处方以金莲花胶囊、六味地黄丸,处方以杞菊地黄丸、板蓝根颗粒、感冒软胶囊。诊断为感冒、便秘,处方为感冒清热颗粒、芪蓉润肠口服液。芪蓉润肠口服液治疗虚症便秘,其成分多为滋补类中药,在感冒发热期间停用。中医认为在感冒期间不易同服补益药,此时病邪在体内,如使用补益类药品将造成敛邪,邪气不能被排除,易“闭门留寇”,加重病情,以致感冒长久不愈。如人参归脾丸、参芪五味子片、仙灵骨葆胶囊等,在选用时要特别注意。因此,在上感发热期间不宜服用滋补类中成药。

根据中药“十八反”理论,半夏、瓜蒌、川贝母与乌头、附子不能同用,海藻、芫花与甘草不能同用。有个别处方违反了中药“十八反”、“十九畏”的配伍禁忌原则,极易引起不良反应;如临床诊断“头痛、失眠”开具复方羊角颗粒(含川乌)与清脑复神液(含半夏),“胸闷、咳嗽”处方以芪苈强心胶囊(附子)与羚羊清肺丸(含浙贝母、天花粉)同用等。

含毒性中药的联合应用,导致毒性成分叠加,如关节克痹丸(含川乌、草乌)与盘龙七片(含川乌、草乌)同服,虎力散(含草乌)与扎冲十三味丸(含草乌)同服,跌打七厘片(含朱砂)与七厘胶囊(含朱砂)同用,牛黄解毒片(含雄黄)与牛黄清火丸(含雄黄)同时,使含毒性中药剂量加大,极易中毒,产生不良反应。

药物联合应用中,还有配伍应用不妥的,如临床上有感冒清热冲剂、金花清感颗粒、藿香正气软胶囊同治感冒,百合固金口服液与复方鲜竹沥液同用,百合固金液以治肺虚、咳嗽、燥咳少痰为主,复方鲜竹沥液是治火咳嗽、痰热蕴肺的常用药。还有通宣理肺丸与羚羊清肺丸同用等用药上所出现的不合理现象[5]。

3.13 尊重少数民族

中成药中有些药以猪胆汁、蟾蜍、蛇等成分入药,对回族人民在选择用药上要谨慎。曾临床上出现为回民患者开大补阴丸,其成分含猪脊髓。在临床应用如含蛇类成分的金乌骨通胶囊、风湿祛痛胶囊、大活络丸等。含猪胆粉成分的脑立清胶囊、安脑丸等。含狗腿骨成分的骨龙胶囊。含蟾蜍成分的血栓心脉宁片、心灵丸、麝香保心丸等。含驴血粉成分的风湿二十五味丸等。以上这些药物在应用时要特别注意,如果在医师开药时,出现温馨提示,可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4 小结

通过处方干预,及时将临床处方中的各种问题与医师进行沟通,减少类似问题的发生,药师不断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药学服务水平,提升药学服务质量,与医师共同努力,保证合理用药。

在药物的应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等使用,凡有超剂量、超范围、用药禁忌应用的都需经医师再次确认签字后,方可进行调配[6-7],其具有法律和医学上的双重意义,是药师调配的重要依据。

应组织对西医医生的培训,使其加深对中成药的了解,掌握其药物构成、功能与主治、临床应用,并熟知其配伍禁忌。西医对中医药理论、辨证论治及药物的配伍使用等缺少系统了解,容易根据一些中成药药名来选择药物。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病的精髓所在,病证有寒热虚实之分,药物也有寒热温凉之性,因此不辨证施治成为中成药不合理用药最突出的表现[8-10]。

通过处方干预,药物不良反应记录,临床用药咨询等,将临床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汇总,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审核、调配处方,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中医治病的特点是辨证论治,需要精确掌握中成药的适应证。对中药所治疗疾病的适应证与西医有本质区别,中医的证与西医的症不同,中药的适应证并不是一种症状,而是一个证候群,是一种疾病在机体的全身表现。所以中医对某一疾病的治疗,并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强调的是整体观念,是对整个机体的一种调节。因此,建议医院业务主管部门定期组织医生、药师之间的业务沟通交流,通过临床药师、用药咨询等工作,构建良好的用药交流平台[11-12],对中成药的临床应用、功能主治、不良反应、禁忌等制作速查手册,方便临床医生,避免不合理应用中成药。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30号.

[2] 宋鸿.中成药处方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1):146-147.

[3] 金敏.我院2010年中成药处方分析[J].中医药导报,2012, 18(1):72-73.

[4] 刘然.甘草及其制剂引起的假性醛固酮增多症及防治[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9,11(6):416-419.

[5] 金世元.中成药的合理使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83-386.

[6] 徐梦丹,周碧霞,党丽娟.医院门诊处方超说明书用药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100-104.

[7] 张旭君.我院2010~2012年不合理处方调查与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4):171-172,174.

[8] 冯焕村,徐雅玫,林清雯.2010~2013年某院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分析及合理性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1):97-100.

[9] 李丽,梁忠明,莫敏施,等.处方点评对我院门诊处方质量的促进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9):180-182.

[10] 邹蔼珍,吴雪峰,庞惠民,等.门诊不合理大处方成因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142-144.

[11] 陈小铭.我院门诊处方合理用药评价和结果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22):1821-1822.

篇3

(接上)拿到驾照后,我计划买辆二手车。与此同时,妻儿赴美与我团聚的事宜也紧锣密鼓地展开了。收到我寄的有关材料后,妻儿办理了中国护照,并与美国驻广州总领馆取得联系,登记排队等待面谈。1999年4月,去领馆顺利通过体检与面谈,并于当天拿到了移民签证。得知消息,我为他们买了机票寄回国内,并开始为我们的三口之家在美国的团聚做准备――租房。对于有小孩的家庭来说,租一套价廉物美的房屋远非想象那么简单。

在与国内亲人热闹而亲热的分别后,妻儿抵达了美国,那天是5月28日,这是我买票时专门挑选的吉祥日子,28恰巧与我多年前高考得分的两个数字吻合。

在妻儿抵达的当天,我花4千美元买了一辆1991年的Mazda 929轿车,一桩久悬未决的事情得到落实,也许妻儿运气使然。因房屋尚未找到,只好与房东商量,暂时先在我那间房里过渡一下。经过5年半的分离,一家人终于在美国的土地上团聚了。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辞去了Charles康复中心的工作,有了充裕的时间陪伴妻儿游玩,拜访朋友。

应妻儿要求,我开车带着他们去了石溪大学,故地重游了一回,我到美国的那第一块“根据地”可谓昔人已去,物是人非。

我的第一份针灸师工作

我们一家团聚后,未间断找房,经过了一番波折后,我们选中了刘春家附近的一处房子,与刘春和刘刚兄弟两家成了邻居,来往频繁,常有互访。家安顿下来后,我也开始寻找针灸工作的机会。收到NCCAOM中医针灸资格证书后,我开始申请纽约州中医针灸行医执照。填好申请表,随650美元支票一道寄去纽约州教育厅。他们审核资格证书、大学成绩和绿卡等材料,其中去信向国内就读的大学证实学籍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批准执照是1999年5月6日,而我真正收到文件已经到了5月中旬。在那之前,我已经开始了对职业针灸师在纽约就业市场的了解。而对车祸病人实施针灸治疗,则是我了解到当时经济效益最为红火的一个市场。

一个行业在国家的经济地位决定着它的社会政治地位。针灸医学纳入美国社会的关键,除了疗效及科学性被主流社会认可外,主要看保险业是否像西医一样支付费用。1996年以后,美国医学会主编的《通用医疗程序编码》(CPT Code)将针灸列入其中。这表明代表广大西医利益的美国医学会承认针灸是一种正式有效的医疗程序。专业人士可以使用程序向保险公司申请针灸医疗服务费。从1998年起,蓝十字蓝盾、牛津等医疗保险公司先后宣布接受针灸的保险。这表明美国社会对针灸的接受程度已有了很大提高。反过来也同时推广了针灸的普及率。而在纽约影响更为明显可见的是,汽车保险对中医针灸的纳入。由于美国私家车的普及率,汽车保险十分广泛。这给针灸业注入了活力,也极大地扩展了针灸师的就业市场。

记得还是在Bronx做理疗工作时,有天我从《纽约时报》看到了一家聘请针灸师的广告。于是经预约后,我来到了皇后区皇后大道一家医学中心的办公室,它位于一座大厦的二楼,接待我的是一位来自印度的西医医生以及他的助手。交谈后,他们对我表示满意,尤其是我的骨科医生经历让他们大感兴趣。最后答应接收我做针灸师助理,即与执照针灸师一道从事针灸工作。同时允诺,待我拿到针灸执照之后,可以直接转为针灸师的工作和待遇。

后来得知,对方就是当时在纽约小有名气的“Linda针灸公司”。虽然负责人是一位西医,但真正运作还是通过中医针灸公司进行。而病人来源则是合作的康复中心车祸患者。由于车祸保险支付针灸治疗费用,这位西医通过与中医合作成了经营针灸的“专业户”。据说其拥有合作的中医诊所达到二三十家。成为当时名哚一时的“盈利”大户。由于合作诊所众多,需要针灸师数量大,这家公司聘请的医师数量已不足以应付临床所需。于是在人手不够的情况下,有中医背景的医生,经选拔也成为了雇用的对象。而且这种经营方式在纽约已经不是一两家,大有“如火如荼”、“轰轰烈烈”的壮观景象。这是我第一次探寻为汽车保险车祸病人做针灸的可能性。虽然当时并没有马上辞掉理疗工作而转行,但让我看到了中医针灸的发展势头,应该说这对我参加针灸资格证书考试是有一定促动的。从这些信息也不难观察到,针灸业开始从不同的途径呈现出了兴旺的景象。

拿到针灸资格证书后,我也尝试过寻找针灸师的工作。有次通过《纽约时报》广告,去布鲁克林一家诊所面谈给我印象最深。那家诊所位于一栋私人House,以车祸病人康复为主。因病人较多,老板决定开展针灸业务。那天我下班后去得比较晚,与诊所经理见面交谈后,双方都表示满意。对方答应配高薪安排我做针灸师工作,兼顾为诊所病人拍×线片的工作。但必须有针灸执照,而那时我的执照还在申请当中,因此没能拿下这一岗位。不过它也促使我抓紧了申请针灸执照的工作,由于纽约州审批执照需要与国内母校核实学分和学位,在与母校取得联系后,校方加快了寄出有关材料的进程。

当我拿到纽约州中医针灸执照,辞掉Rlverdale康复中心理疗师助手职位,并与妻儿度过了一段轻松的时光以后,我开始正式寻找执照针灸师的工作,这时聘请针灸师的广告已经比比皆是,我选择的余地非常大,并且很快便从事了新的职业。

美国目前有近40个州通过针灸立法核发执照。每个州根据立法,对申请执照的条件、职称、行医范围限制也有差别。纽约、佛罗里达、新墨西哥、加州可以独立行医。俄亥俄、密苏里、勘萨斯州需在西医授权下治疗病人。加州中医的职称是CMD和OMD,新墨西哥州职称是DOM(Doctor of Oriental Medicine),佛州职称是AP(AcpunturePhyslclan),可以独立诊治病人,并可以开中药,填写化验单、X光单,还可以进行穴位注射。

我的第一份针灸工作是从《世界日报》广告上找到的。一位名叫Maria的针灸师与我交流后,决定录用我。Maria来自俄国,她拿到针灸执照时间比较早,当时已和多家西医诊所有合作。Maria与这家诊所合作,即收入由它们之间协商分配,我同她则是雇佣关系,工作按钟点获薪。Maria不到诊所上班,治疗由我负责,不用西医处方。

我工作的地方位于法拉盛37大道一栋建筑物的三楼,距之前工作过Stella诊所不远。四楼正好是介绍我去Riverdale康复中心工作的Ruske整脊师诊所。Ruske医生因为针灸病人不多,没有开设这项业务。诊所工作人员及病人不少是华人,经理Alex也是理疗人员之一。老板是复健科Gu医生,来自中国吉林,会说中、韩、英语。他拥有两处诊所,分别在法拉盛和曼哈顿。诊所性质类似Riverdale康复中心,以骨伤疾患康复为 主。Gu医生并不是每天到诊所,不过但凡他来到时,都会看病人,开理疗处方?

诊所患者多为工伤和车祸病人。这里“工伤”和“车祸”指的是支付治疗费保险公司的类别,并非病人病情和诊断的定性。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对于“工伤”病人,保险公司支付拥有针灸证书西医医生运用针灸的治疗费用,却不支付以此为业中医针灸师的治疗费用,所以针灸师原则上只处理“车祸”病人。走向新的岗位,一切从零开始。我开始只是尽量想让更多的病人了解中医针灸,得到治疗,而没有区分病人保险公司的类别,导致有些患者治疗后未收到保险公司的付费,从经济利益上看是“事倍功半”。

在纽约,当车祸发生时,一般当事人会拨打911电话,警察到现场询问,记录车祸经过,并提供报告。伤情重者,急救中心派车接人去医院救治;轻者可回家。24小时后,当事人在当地警察局交十美元,领取车祸报告复印件。若有任何不适反应,当事人可在45天内凭报告选择诊所作相应治疗。被送到医院的病人在得到身体检查,适当处理,病情稳定出院后,也可以去诊所作进一步康复治疗。

在购买的汽车保险中,大多选择5-10万美元医疗保费,因此与车祸相关疾病的诊断、检查和治疗费用都可以得到保险公司支付。在康复科诊所,车祸病人多有理疗、针灸和整脊治疗。若需专科处理,病人也会被转到相关医生,如骨科、神经科等会诊。根据复健科医生处方,患者一般每周来理疗3次,这使得每天诊所病人的数量得以维持。病人请有律师,赢得官司以后,他们还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其它补偿,因此律师也介绍病人到诊所就医。

在美国做针灸不像在中国有上级医师指导,这里一切都必须靠自己。不过对于车祸病人的治疗,我也有自己的优势,过去从事西医时间比较长,对于人体解剖了如指掌,这是针灸必备的基础;对于创伤病人来说,因为自己过去专业骨伤科,还在美国做过理疗工作,因此对疾病康复的方向非常清楚,结合中医知识,治疗病人时上手就要容易许多。

这家诊所的治疗程序是:病人先做理疗,然后针灸。针刺疗法种类繁多,体针疗法,即将银针扎入身体的面部、四肢、躯位的治疗方法最为常用。对于车祸病人,我们也是以体针疗法为主。一般取阿是穴或远近端经穴,有时加用电疗?根据CPT Code,保险公司付给针灸治疗费率有所区别,加有电疗付费高些。

治疗车祸病人,针灸师除完成病历和病程记录外,有些必要的法律文件也必须完善,特别是规定病人填写的车祸伤福利申请表以及病人签名,否则保险公司会拒绝支付针灸治疗费用,诊所收入就会受到影响。同时要区别对待病人病情以及西人对针刺刺激的承受程度。针感因人而异,点到而止。刚开始工作时,我因过于注重传统针感,因此有些患者治疗后,不能承受,因而失去了一些病人。直到有一天,有位理疗同事悄悄告诉我以前那位针灸师的“秘密”,即对于保险公司付费病人要区分类别。对于有兴趣针灸或针感反映好的病人,可采用传统方法;而对于那些恐惧针刺的病人,一般只是将针灸针打入体内,轻微刺激即可。

我们使用的一次性针灸针有长短粗细不同的规格,这种针具是为了适应美国国情、避免疼痛和出血现象而专门设计的,可以根据病人适应程度和病情需要酌情选用。每根针灸针有配套的塑料针管。在给病人局部皮肤消毒后,将包装针管取出,套管针头这侧对准所选穴位,摘下针柄处塑料小卡片,轻敲针管尾部突起的针尾,针尖便进入了体内,然后取出针管,给予适当的手法刺激“得气”,操作简单而且方便。

那么是不是对所有病人都采用同样方法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针刺针感是指将针打入穴位后采用提插捻转等手法或加用电刺激产生的酸、胀、麻、重等感觉,或出现不同程度的循经感传,同时医者指下有沉紧感,即“得气”。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这是获得疗效的重要指针。但西人中少数患者进针即有了感觉,不能适应针刺手法或电疗的强刺激,这些针刺的疗效也是客观存在的。有人对针刺作用于部分患者心理疗法的解释不太接受,我个人觉得如果说通过针刺对部分患者起到心理疗法作用,完成了心理医生才能做到的工作同样值得肯定。只要对患者疾病有正面的治疗效果,即使在没有针感的情况下达到了目的,无论解释为何都是积极的。这也应该属于因人因病、辩证施治的原则范围。

有些从中国来美不久的医生,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像我最初工作时一样,对所有车祸病人一味注重针感,结果适得其反,有些病人因此停止了治疗,进而影响到医生自己工作的开展和诊所经济效益。美国诊所就像一个私营企业,

“产品”质量取决于员工的服务水平。病人因为对服务上的不满而停止治疗,表明他们的心理实际上已经受到了伤害,如果把病人满意于诊所的优质服务看着是一种心理上的疗法的话。这种“心理治疗”的确同样值得高度重视。

篇4

[关键词]小针刀松解术;针灸;腕管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 R68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12(c)-0054-03

Clinical study of acupotomy lysis treating mild to moderate carpal tunnel syndrome

CHEN Jin-hui ZHU Jun-teng XU Jian-ping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ffiliated Hospital of Putian College in Fujian Province,Putian 3511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cupotomy lysis treating mild to moderate carpal tunnel syndrome.Methods 94 patients with mild to moderate carpal tunnel syndrom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4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s study subjects.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47) and control group (n=47).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cupotome lysis therapy.After 2 weeks treatment,the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95.74%)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85.11%),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Acupotomy lysis;Acupuncture;Carpal tunnel syndrome

腕管C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属于一种常见病,它是由于正中神经行经腕管处受压而引发其支配区域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1],以拇指、示指和中指的僵硬、手指麻木和疼痛为主要特征,发作时疼痛常放射累及肘部或肩部,疼痛剧烈时患者可在夜间痛醒,活动或劳累后加剧,遇热时疼痛加剧,反之疼痛能得到减轻。关于CTS的治疗,轻中度CTS患者选择保守治疗获益更多,外科手术治疗仅限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恶化时[2]。CTS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针对轻中度CTS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中医针灸是当前临床治疗轻中度CTS常采用的方法,而有关小针刀松解术治疗轻中度CTS的研究却十分有限,本研究探讨小针刀松解术治疗CTS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94例CTS患者,其中男32例,女6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7例,其中观察组男18例,女29例;年龄19~57岁,平均(32.6±6.4)岁;病程1~3个月,平均(2.1±1.1)个月。对照组男14例,女33例;年龄20~62岁,平均(33.5±5.2)岁;病程1~3个月,平均(2.4±1.3)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选择患者治疗前症状和相关检查均符合中医病症中诊断CTS的标准,有拇指、示指和中指麻木、疼痛等CTS的临床表现和电生理改变[3]。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者,有凝血功能障碍或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等以及拒绝参与本研究的患者。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愿意配合治疗。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中医常用的针灸法治疗轻中度CTS,具体方法如下:选取手厥阴穴大陵为主穴,八邪、内关为辅穴;患者选择坐位,将患侧掌心朝上,常规为进针点消毒,局部麻醉选用0.5%利多卡因阻断神经感觉。选取30号1.5寸毫针进针,其中在大陵穴进针时针尖应刺向腕管内,指尖感受针感为宜,内关穴进针可同时刺透外关穴,针刺得气时为适宜深度;刺八邪穴时针尖向上,沿掌骨直刺进针,以有酸麻胀感为度。对大陵穴、内关穴、八邪穴等加灸,将艾条分成1.5 cm的小段,套置于各针柄尾部,让其自行燃尽,每次约30 min,1次/d,7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估疗效。

观察组采用小针刀松解术治疗CTS,具体方法为:检查患者有症状的腕部,明确压痛点位置,常定于尺侧腕屈肌及桡侧腕屈肌内侧缘并用笔标记[4];常规对腕部皮肤消毒,术者双手消毒后,右手持针刀,左手控制患者腕部平衡,保持刀口与肌纤维和韧带走行一致,以免术后留下明显瘢痕,针刀在刺入皮肤后保持缓慢深入,避免损伤周围的神经、血管,沿屈肌腱内侧小心剥离屈肌腱和腕横韧带之间的粘连和解除神经卡压。操作完成后拔出小针刀,用棉球压迫伤口3 min,无渗血后换用创可贴保护创面,向患者交代3 d内伤口处避免接触水。1周治疗1次,2周后随访,评估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CTS的主要临床症状为拇指、示指和中指手指等有麻木或感觉迟钝、疼痛或感觉过敏等症状。通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Levine CTS问卷评分[5],电生理结果提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延迟也具有诊断意义[6]。

本次研究采用Kelly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估[7]。痊愈:手指麻木、疼痛及肿胀等症状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显效:手指麻木、疼痛及肿胀等症状消失,功能活动恢复较差;无效:手指麻木、疼痛、肿胀与功能活动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或有所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配对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 Levine CTS问卷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Levine CTS问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的Levine CTS问卷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为85.1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CTS是常见的导致手指麻木、僵硬和疼痛的原因之一。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时持续、过度和频繁使用双手的现象非常普遍,这种现象导致滑膜炎的发病率上升,是CTS的常见危险因素,主要表现为正中神经受压迫后功能障碍的症状[8],其典型的症状为患肢拇指、示指、中指的疼痛,指尖感觉异常和僵硬。腕管作为无张力的骨纤维管道,腕管内容物增加或腕管自身容积减少都将对正中神经产生压迫,从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9]。由此导致手部精动作不协调、持物无力、发作性疼痛和肌肉麻痹,其中麻木和疼痛多在夜间发作,常使患者夜间痛醒,持续时间较长,不易缓解,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和生活质量。CTS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腕管近端和指端感觉异常。腕关节过度活动时可使疼痛加重,抖动和按摩手腕后疼痛稍可缓解[10]。CTS患者查体时可见到腕管区皮肤张力大,有肿胀,病情轻中度者可见拇对掌肌和拇短展肌的肌力减弱,严重者肌肉可因失去神经的营养作用而萎缩。保持用腕适度,防止过度屈伸造成损伤;长时间工作时应定时休息,劳累后一定要进行适度的肢体活动以放松腕部,可有效防止CTS的发生和原有病情加重,降低复发风险。

中医中将CTS归为“痹症”,且有“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所以在治疗CTS时主要以驱寒温经、活血生津为原则。 针灸是以针刺艾灸防治疾病、内病外治的常用方法,通过针灸治疗刺激神经,借助经络、腧穴的传导发挥治疗疾病的作用[11]。对于轻中度CTS,宜采用针灸预防病情加重和对症治疗,在采用针灸法治疗CTS的过程中,由于病变位置为手厥阴心包经走行经过处,遵守针灸的取穴原则,选择腕关节处的心包经原穴即大陵穴和周边相关穴位(内关穴、外关穴)等,可松解组织粘连从而减低腕关节内压,缓解正中神经压迫症状,改善腕管内的血液微循环和肌肉痉挛[12]。

小针刀松解术作为近些年来新兴起的临床治疗方法,是将祖国医学针灸与西医手术相结合发展而成,是目前治疗CTS较简单且有效的治疗方案[13]。该方法操作过程简单、不受限于医疗环境和医疗条件,区别于西医手术治疗的不仅是操作后伤口无需缝合,而且操作过程中损伤少,后遗症少。同时采用小针刀松解术治疗CTS时可直达病灶所在,剥离粘连组织、松解卡压神经,从而使血管扩张,可增强局部组织营养供应,因神经末梢的强烈刺激可使局部组织提高新陈代谢,改善内部环境,缓解手指麻木、疼痛等症状[14]。临床上治疗CTS时,患者综合考虑治疗时间和疗效等因素,更易于接受小针刀松解术治疗。

小针刀松解术治疗CTS较针灸疗法更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治疗效果佳、组织损伤小等不可替代的优点[15]。与此同时,针灸治疗CTS的缺陷在于治疗过程复杂、治疗效果欠佳,且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手指麻木的问题,因此小针刀松解术更易于被广大患者接受。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11%,治疗2周后,两组的Levine CTS问卷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

综上所述,小针刀松解术治疗轻中度CTS的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邵静雯,曹曼林.腕管综合征的诊疗进展[J].中国康复,2014,29(2):141-146.

[2]Uchiyama S,Itsubo T,Nakamura K,et al.Current concepts of carpal tunnel syndrome pathophysiology treatment,and evaluation[J].J Orthop Sci,2010,15(1):1-13.

[3]胡继兵,秦全菊,程佳.107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神经肌电图与临床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13,42(9):131-133.

[4]邢建瑞,杨秀丽,李艳,等,改良小针刀腕部微创减压治疗腕管综合征[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3):259-261.

[5]陆廷仁.骨科康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2-143.

[6]顾玉东,史其林,陈德松,等.感觉过敏型腕管综合征的治疗[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8,31(4):259-260.

[7]Kelly CP ,Pulistetti D ,Jamieson AM.Early experience with endoscopic-carpal tunnel release[J].J Hand,Surg Br,1994, 19(1):18-21.

[8]顾玉东,王澍寰,侍德.手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591-592.

[9]王振东,候书健,程国良,等.腕管综合征的临床进展[J].实用外科杂志,2000,16(9):162-163.

[10]宋爱群,张阳普.电针配合TDP、局部制动治疗腕管综合征40例[J].光明中医,2013,28(2):332-333.

[11]刘恩昌.温针灸配合梅花针扣刺治疗腕管综合征16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5):69-70.

[12]王义生,郭小文,秦小勇.急性腕管综合征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及可行性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30):6215-6216.

[13]施晓阳,陈梅,李玉堂.针刀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05,24(11):21-22.

篇5

 

关键词:  蒙医药;知识产权保护

1  蒙医药知识的构成特点

形成于13世纪的蒙医药学是用纯天然药物和一些器械治病的蒙古族传统医学,是我国传统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蒙医药学还相继吸收了古印度医、藏医、中医和西医等医药学知识,形成了独特的医药学理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特别是在医学理论和用药方面与西方医学和中医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1  有丰富的蒙医药理论文献

目前,国际上关于传统知识保护研究所关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很多国家的有些传统知识没有文献化,只是通过口头传播,流传在民间区域,世代相传。而我国的蒙医药知识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已经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广泛记载于古籍文献,并且已经形成自己的规范教育系统。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为了继承和发扬蒙医药学,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了蒙医药古籍和著作的搜集、整理和编译工作。先后整理出版了《方海》、《无误蒙药鉴》、《观者之喜》、《蒙医传统验方》、《蒙医药选编》等蒙医药学经典著作;编写出版了25部蒙医药本科专业使用的规划教材和14部专科使用的规划教材;同时编著了《蒙医志》、《蒙医手册》、《蒙药简释》等参考工具书;制定了《内蒙古蒙药材标准》、《内蒙古蒙成药标准》[2]。此外,还出版了大量蒙医药科技期刊。

1.2  治疗药物主要以天然物质为原料

蒙医药的治疗药物多数来源于天然物质,而且有着丰富的用药理论指导和文献记载。蒙药取材广泛,包括动物、植物、矿物等。近40年来,通过对蒙药材的调查研究,确定蒙药植物品种945种(其中中蒙医兼用药材732种、蒙医专用药材87种),动物药与矿物药250种,总共达1195种[3]。这些药物经过几千年的使用和验证,已经证明具有明确的疗效。与化学药相比,虽然这些天然药物的具体成分结构尚不十分明确,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些天然药物当中蕴含了丰富的化学活性成分;而且,经过现代技术的研究,已经从中分离出一些结构明确的药物活性物质,如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广枣总黄酮。

1.3  蒙医药知识内容多样化

蒙医药学在内容上包括蒙医理论、蒙药理论以及针灸、推拿、按摩、整骨医学等特色医学内容。特别是蒙医药在治疗和用药方面还具有其独特的手段和方法。如灸疗法、放血疗法、色布斯疗法、八日胡疗法以及对治疗脑震荡有很好效果的震荡疗法。蒙医药在用药方面的独特手段和方法体现在其独特的药物制剂上,如油剂、酒剂(如马奶酒)和金石剂。蒙医药知识还吸收了喇嘛教的宗教文化,与宗教融合在一起,使其具有特殊的民族色彩。

1.4  蒙医药的国际知名度正在不断提升

由于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地域特色,蒙医药不象我国中医药传播得那么广泛,其主要存在于蒙古族聚居的地方,国内主要有内蒙古、新疆、青海、辽宁等省区。国外,除蒙古国使用蒙医药治疗疾病外,还有东欧的一些国家在使用蒙药治病。随着对蒙医药学的宣传和蒙医药学中外交流的日益增加,特别是自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人士开始认识、了解、接受和认可蒙医药学知识。据内蒙古中蒙医院统计,该医院年门诊量由几年前的不足20万人次达到现在的近30万人次,其中1/3患者是从区外慕名而来的,也包括俄罗斯、德国、日本和美国等国家的患者[2]。此外,一些蒙医药学的经典著作也被翻译成了不同国家的文字传播到国外。这些都表明蒙医药的国内和国外知名度正在不断提升,这也意味着蒙医药知识在国际上的公开和被知晓程度正在迅速扩大。

2  蒙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蒙医药历经沧桑,多次进化,是蒙古族医药文化的宝贵遗产,也是蒙古族人民在防病抗病斗争过程中积累的精华,具有科学性和技术性,其中蕴含着大量的知识产权。对于这些知识产权,应当优先采用现行国际通用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框架进行保护。但蒙医药知识完全采用现行知识产权保护手段是不可行的,因为蒙医药的很多内容不属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客体,即使是能够作为知识产权保护客体的蒙医药发明,也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保护力度的有限性。

2.1  蒙医药理论知识不能作为专利保护的客体

专利权客体的特征之一是必须具备工业实用性,即申请专利保护的对象应当是能够进行工业化再现的技术方案,而蒙医药知识的许多内容并不能满足专利法的这一要求。蒙医药学中包含大量的基础理论知识(如因时、因人、因地辨证论治理论,针灸推拿医学理论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这些知识虽然可以用于指导生产和医学实践,并被临床证明具有确切的疗效和一定的科学性,但由于其不具备工业实用性、不能被用来在产业上实施,因而不属于专利法保护的对象,不能通过专利法进行保护。

2.2  天然性限制了其专利保护的力度

蒙药以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天然物质为主,即使对其进行炮制、提取和分离,也很难实现将有效成分分离到化合物状态;而且,蒙药制剂以复方制剂为主。蒙药的这种天然药物的混合物状态使得在进行专利申请时,难以对其药物组成进行清楚的表述,而专利法要求必须对申请专利的技术表述清楚,如果不能清楚地表述药物的组成,则只能采取方法定义产品的表述形式,而这种表述方式的产品专利保护力度,明显不如采用化合物结构式表述的产品专利保护力度强。

2.3  公开文献记载和国际公开传播对蒙医药知识保护的影响

蒙医药知识的大量文献记载和国际传播的不断扩大,使得大量的蒙医药知识已经处于对公众公开的状态,从专利法角度讲这些知识已经进入公有领域。而专利权客体的另一特征是具备新颖性,因此,蒙医药知识的公开状态使其失去了寻求专利保护的可能性。

篇6

[关键词] 多媒体;形态学;机能学;临床医学;课堂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434[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11(c)-091-02

多媒体教学集文字、数据、图形、影像、音频、视频等不同的媒体为一体,使教学过程立体化,在高等医学教育中显示了显著的优越性[1]。但是,不同的医学专业学科有其学科自身的特点,如果不能恰当地应用多媒体教学,势必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弊端[2]。那么,如何在不同的医学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更好地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而避免其弊端呢?课题组通过对本校各届省级教学基本功竞赛中获奖教师的多媒体课件进行研究,将他们教学的优点和经验总结如下,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供参考和借鉴。

1 多媒体课件在基础医学形态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等属于医学专业基础科目中的形态学科,其研究内容涉及人体正常和疾病状态下机体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与临床各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医学形态学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大体观察、显微镜观察、尸体解剖和临床病例分析等方式,从形态学角度研究和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操作性。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使用黑板加粉笔和挂图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使教师在上课前需要花很多时间准备挂图,上课时需要花时间更换挂图,而挂图的质量和大小无法保证大教室后排的同学能够看清图中的所示结构,因此,既费时,又费力,还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将多媒体教学引入形态学的课堂是对传统形态学科课堂教学的改革[3-4]。高质量的光学图像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是挂图所无法比拟的,也远胜于教材上的图像,并且能将局部图形任意放大或缩小、重复显示或分步显示,与教师在黑板上画图相比也有使用简便、省时、省力等许多的优点。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演示功能可把复杂的、难懂的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生动化,既增强了知识的趣味性、视觉的直观性,也使课堂教学立体化、多维化,从而多途径、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活跃了课堂气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也从整体上提高了教学质量。

例如,人体解剖学介绍呼吸系统时,可以先通过静态的图像介绍该系统的结构组成、参与呼吸运动的肌肉等,然后用动画形式展示吸气和呼气时膈肌和肋间肌的运动以及气体在肺泡内的交换过程,最后用简练的文字进行归纳总结。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起教师一条一条地将课本知识和概念灌输给学生要生动得多,学生对人体形态结构的理解和记忆也会深刻得多,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病理学是医学教育中重要的形态学课程,在理论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的静态图像有利于教师对病变的讲解,如将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大体标本、光镜下的图像通过幻灯片展示给学生,清晰、直观,使学生对动脉粥样硬化各期的大体和镜下形态学特点等内容更易于理解和记忆。病理学课堂教学中,如介绍恶性肿瘤的转移途径等内容时,采用动态的视频或动画,更有利学生掌握病变发生的动态过程,使课堂教学生动、具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学习变得轻松、高效。

2 多媒体课件在基础医学机能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专业基础科目中,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为机能学科,其研究内容涉及人体正常或疾病状态下机体的器官功能、细胞代谢等方面的改变,区别于医学形态学教学,这些机能课程理论知识系统性强、内容抽象、学科涉及范围广、覆盖面大。学生在认识客观事物时,往往对肉眼看得见的、直观的客观物体容易观察和认知,但对于微观的现象、抽象的概念则不容易认知和掌握,经常会产生畏难情绪。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机能学科课堂教学的需要,对于枯燥的、抽象的疾病发生过程中的生理生化改变、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等,单靠板书和教师的讲解,学生不容易理解和记忆,达不到有效地课堂教学效果。

将多媒体课件用于机能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使抽象的教学内容以图片、动画、视频、录像等方式展示出来,做到了逻辑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显著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5]。制作精良的多媒体课件,不仅画面清晰,图文、声像并茂,尤其是制作了动画效果,更是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来很难想象,甚至不能想象和理解的问题都能很好地记忆和掌握[6]。

例如:在生理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来介绍肌肉的收缩机制,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其优势显而易见。首先采用色彩鲜明的静态图片将肌束、肌纤维、肌小节、横桥等结构展示给学生,并用精炼、准确的语言解释每一结构及其在肌肉收缩中的作用,然后采用动画形式逐步演示肌小节中横桥的摆动引起肌肉收缩的每一步骤,还可以加上视频和声效演示肌肉收缩及其产生的全过程,这样的方式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自然而然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的。

在药理学的教学中,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很抽象,尤其是药物作用的机制,往往是发生在分子水平,看不到、摸不着,并且在阐述药物的机制时常会用到前期基础医学科学的相关知识,同时又联系了临床医学与疾病治疗相关的知识,因而学生学习起来常常觉得无从下手,也不容易理解。借助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常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概念。例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涉及对细菌蛋白质合成全过程的抑制作用和对细菌胞浆膜通透性的干扰,既有生物化学的相关知识,也有微生物学的知识在其中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可借助图片显示革兰阴性杆菌细胞的示意图,指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作用的靶点,然后用视频或动画回顾细菌蛋白质合成的基本过程,之后再用动画演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结合与相应的靶点后对细菌蛋白质合成的起始阶段、肽链延伸阶段、终止阶段等的干扰,从而生动地将抽象的、不可见的药物作用机制直观地、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也促进了对专业知识的掌握。

3 多媒体课件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临床医学专业学科课堂教学内容庞杂,疾病种类多,知识覆盖面广,授课内容包括疾病的定义、特征、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按部就班地将课本知识通过教师讲述和板书传输给学生,常常使学生听完课后仍然是一头雾水、弄不明白,只好下课后死记硬背课本上的概念和知识点,这样即使能完成教学任务,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

现代多媒体技术集声音、文字、图形、影像等于一体,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7]。多媒体形式将临床疾病的抽象概念具体化,把枯燥的临床病种特征生动地展现给学生,不仅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更灵活多样,对重点、难点的把握和讲解更到位,并且对典型病例或罕见病例能通过课件使学生有直观的、感性的认识,也更有利于诊疗操作规程的标准化、规范化。

比如临床专业课程中的骨科学属于运动医学,由于专业的特点,骨科的大多数疾病的受伤机制、患者的阳性体征都是通过动态的教学模式才能讲授清楚,利用多媒体将原先单调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地体现在声音、图像、影视及动画中,使学生通过听觉、视觉等多感官的刺激获取更多的信息量,也能更容易、更形象地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8]。例如,在课堂讲授“肩关节脱位”时,如果教师只是进行肌肉起止点、运动方向等理论讲解,很难使学生理解此类外伤的致伤机制过程,势必影响正确的手法复位治疗,而采用视频或录像,学生看到简单的肩关节后伸、外旋方向受到推力,造成脱位,自然就能理解脱位的力学原理,顺理即可推断出脱位后的临床表现和分类情况,更有利于理解临床上的特殊表现和专有体征,给学生的印象是直观的、生动的,也是深刻的。随后的治疗手法就是在理解了损伤机制后,反其道而行之,采用牵拉、屈曲、旋转的力量达到复位的要求。再如,介绍“骨折伴发脂肪栓塞综合征”的相关内容时,讲授的重点是理解脂肪栓塞发生的微循环机制,这一过程也是积少成多,由量变到质变的疾病演进过程,采用不同阶段的典型病理改变的图片,配合简洁的文字,把病理学和临床医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既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比起教师单纯用语言来讲述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将现代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医学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9]。在医学不同类型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只有恰当应用了多媒体,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声色、动静、图文等方式多角度、多途径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将抽象的概念和过程直观、生动地表现出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医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冷静,杨莉.多媒体技术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8(6):83-85.

[2]王娟.多媒体技术在医学教学应用中的利与弊[J].全科护理,2010,8(1):178-179.

[3]闫勇,王焕霞.人体解剖学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技巧和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7(9):105-106.

[4]刘艳红,周建华,李景和,等.病理学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医药导报,2006,12(9):99-100.

[5]李萍,侯进,任利君,等.多媒体技术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利弊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6):78-79.

[6]王洁,杨彩红,张轩萍,等.多媒体教学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10(6):744-745.

[7]林伟,陈金坤,林铭.充分应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外科学临床教学质量[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5):950-951.

[8]尹良军,秦晋,程昀,等.现阶段骨科多媒体教学的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1):94-95.

篇7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5)09(a)-0160-06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value of transitional care based on mobile health technology for out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OP). Methods From June 2013 to March 2014, in the Wenzhou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ospital Affiliated to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120 outpatients with OP were selected, then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 group, 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ransitional care by telephone, while the experiment group was given transitional care based on mobile health technology. After 12 months health education, the knowledge, self-efficacy, behavior,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fracture incidence, anxiety, depression and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After 12 months transitional care, the knowledge level of the experi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The self-efficacy of the experiment group [(82.60±10.51) score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6.99±11.18) score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The daily calcium intake by food of the experiment group [(709.17±135.20) mg] was more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610.89±138.93) mg],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The daily exercise time of the experiment group [(59.35±15.27) min] was more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52.26±13.67) min],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The compliance with medication and safety precaution of the experiment group were both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or P < 0.01). The change rate of BMD of the experiment group [6.30% (5.01%, 8.75%)]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4.43% (2.68%, 7.50%)],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n fracture incidence (5.26% vs 9.43%) (P > 0.05). The SAS of the experiment group [(35.21±7.16) score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38.12±7.59) score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SDS the experiment group [(37.92±7.91) score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41.31±8.22) score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general satisfaction score of the experiment group [(2.92±0.30) score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2.41±0.31) score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Conclusion For outpatients with OP, transitional care based on mobile health technology has positive impact on their OP knowledge, self-efficacy and behavior, can improve their BMD effectively, can alleviate their negative psychological, and it is appreciated highly by them.

[Key words] Mobile health; Osteoporosis; Transitional care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主要特征是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脆性骨折[1]。国际OP基金会数据表明:超50岁的人群中,约1/3女性和约1/5男性患OP[2]。患OP后,约30%女性和16%男性会发生骨折[3]。OP骨折会导致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研究发现,OP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影响患者的知信行,使患者选择正确的生活方式,避免危险因素,减少骨折发生,降低OP危害[1-5]。当前OP健康教育仍然以院内教育为主,辅以家庭访问[4]和传统电话随访[5]等形式的院外教育。其中院外教育开展仍不理想,如家庭访问受制于距离因素,传统电话随访受制于信息形式单一及通话费用等因素。随着智能手机的普遍应用,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移动医疗不仅克服了传统电话健康教育的不足之处,也可以通过实时视频实现面对面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取代家庭访问健康教育。本研究将智能手机移动医疗技术应用在护士主导的OP院外健康教育,即OP延续护理中,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6月~2014年3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诊治的OP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男25例,女35例,年龄51~63岁,平均(58.33±3.91)岁;实验组,男22例,女38例,年龄53~65岁,平均(59.60±4.13)岁。纳入标准:①门诊原发性OP患者;②有智能手机、无线网络,并能通过微信/QQ实现正常交流;③自愿参加。排除标准:①拟或曾住院行OP治疗;②已发生OP骨折;③有呼吸、循环或其他系统严重疾病。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体重指数(BMI)、OP病程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护理方法

1.2.1 门诊护理

由本研究组护士对两组患者实施相同的门诊护理。首先建立电子档案,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资料和病历资料。然后通俗化讲解OP理论知识,包括病因、表现和诊治方法等。最后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个体化指导。①用药指导:常规方案为碳酸钙D3片(钙尔奇600+D)1片/d,骨化三醇胶丸0.25~0.50 μg/d,阿仑膦酸钠片70 mg/周。仔细讲解各种药物的作用和用法(包括时间、方法和剂量),强调药物的包装和剂型区别。提醒注意事项,如阿仑膦酸钠片要在每周固定日清晨空腹服用,同时服用约250 mL清水,半小时后才能进食或服用其他药物。②饮食指导:建议多食含钙和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忌喝浓茶、咖啡和碳酸饮料等。③生活指导:强调忌烟酒;建议每天晒太阳至少30 min;推荐合适的运动方式,如蹬踏运动、快走、慢跑及太极拳等,建议每天至少30 min,每周至少3 d。④安全防范:提醒防滑,如在家中保持地面干燥,在公共场所注意地面是否湿滑,最好穿防滑鞋;提醒上下楼梯时要抓稳扶手;提醒起床、上厕所和洗澡等活动时,要在站稳后再移步。

1.2.2 延续护理

1.2.2.1 移动医疗延续护理 由本研究组护士利用智能手机上的微信或QQ等应用软件对实验组患者实施移动医疗延续护理。时间一般安排在18∶00~21∶00。首月每2周1次,此后每月1次。①信息支持:结合患者需求,使用文字、图片、语音或视频等资料(多媒体资料),有所侧重的进一步补充和强化OP理论知识。②用药指导:了解服药的基本情况,必要时通过实时视频进一步核实服用是否正确,同时强调注意事项。必要时使用多媒体资料进一步说明药物的作用原理,以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③饮食指导:了解患者的饮食结构,必要时进行指导纠正。制作食物电子清单,将多食和忌食的食物用图片和文字表示,以方便患者日后查阅参照。④生活指导:了解是否戒烟戒酒、坚持晒太阳和运动,必要时使用多媒体资料进一步分别说明前者的危害和后两者的益处。回答患者可能的疑问,必要时结合患者的反馈情况,酌情调整运动的方式、强度和频率。使用多媒体资料演示运动的正确方式及强调运动的注意事项,以提高运动的效果和保证运动的安全。⑤安全防范:了解安全防范措施的实施情况。必要时使用多媒体资料进一步说明安全防范措施的必要性和演示正确实施方法。⑥心理辅导:通过实时视频进行面对面交流。若患者有不良情绪,则让其充分宣泄,同时注意仔细倾听,判断患者的心理状态。若患者缺乏康复信心,则一方面耐心为其分析病情,另一方面强调当前治疗的作用和病情已有的好转。另外,鼓励患者通过微信群或QQ群和康复较好的患者在线交流,进行同伴互助教育,使其获得康复的经验和信心。必要时,引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

由本研究组聘请的骨科、康复科和营养科医生通过微信群或QQ群每月1次进行OP专题讲座、成功病例介绍和接受在线咨询等,以促进患者对OP康复知识的掌握,提高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内容的规范性和依从性。由本研究组护士过微信群或QQ群,每周1次提醒患者遵守延续护理要求(包括通知活动和复诊时间)。若患者有OP相关问题,可通过微信、QQ或短信联系护士。每天18∶00左右,本研究组护士会集中回复,必要时请医生指导。

1.2.2.2 传统电话延续护理 由本研究组护士利用传统固定电话对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电话延续护理。频率和时间同实验组。①信息支持:个体化补充讲解OP理论知识。②用药指导:了解服药情况,必要时指导。③饮食指导:了解饮食结构,必要时指导。④生活指导:了解实施情况,必要时指导,并口头再次说明各项措施的意义、实施方法和注意事项。⑤安全防范:了解实施情况,必要时指导,并口头再次说明各项措施的意义、实施方法和注意事项。⑥心理辅导:通过倾听判断患者的心理状态,必要时采取干预措施。若患者缺乏康复信心,则亦为患者分析病情,强调治疗作用和病情好转,鼓励患者配合治疗。

每月1次,由本研究组聘请的骨科、康复科和营养科医生提供电话在线咨询。由本研究组护士通过电话定期提醒患者遵守延续护理要求,以及通知活动和复诊时间。若患者有OP相关问题,可以在约定时间电话联系本研究组的护士或医生。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方法

研究前和延续护理实施12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的OP知识水平、OP自我效能、食物钙每日摄入量、承重运动每日时间、安全防范程度、BMD变化率、焦虑及抑郁;延续护理实施12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的用药坚持性、骨折发生率及满意程度。

1.3.1 OP知识水平

应用Kim编制的OP知识问卷的中文版[6]评价患者的OP知识水平。问卷含危险因素、运动知识和钙知识3个维度,共26题。每题答案正确计1分,答案错误计0分。总分范围为0~26分。得分越高表明OP知识水平越高。

1.3.2 OP自我效能

应用Horan编制的OP自我效能量表的中文版[7]评价患者的OP自我效能。量表含运动效能和钙效能2个维度,共12题。采用直线计分法,即从完全没信心至完全有信心,各计10~0分。所含条目的平均分×10为最后得分。得分越高表明OP自我效能越强。

1.3.3 OP健康行为

①应用李森等[8]的方法评价患者的食物钙每日摄入量和承重运动每日时间。②应用Likert 3级[9]方法评价患者的用药坚持性,即用药间隔>1个月认为不坚持,用药间隔≤1个月认为部分坚持,完全遵从医嘱服药认为完全坚持。③应用Likert 3级方法评价患者的安全防范程度,即不防范、部分防范和完全防范。

1.3.4 BMD变化率和骨折发生率

应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测定患者L1~4的BMD。变化率 =(延续护理后BMD-延续护理前BMD)/延续护理前BMD×100%。记录发生脆性骨折的患者例数,计算成骨折发生率。

1.3.5 焦虑和抑郁

应用Zung设计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10]评价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两个量表均有20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法评分,即从无、有时、经常、持续,各计1~4分。所有条目的总分×1.25后再取整数,即为量表的标准分。标准分越高表明焦虑及抑郁程度越重。

1.3.6 满意度

应用自制远程随访满意度量表评价患者对延续护理的满意度。量表的条目内容效度指数为0.875~1,各维度的克朗巴赫α系数为0.85~0.93。量表包括交流方便、交流状态、交流时间、症状控制、信息支持、社会心理支持、支出费用及总体满意度等8个维度,共26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方法计分,从“非常赞同”到“非常不赞同”,各别计4~0分。所含条目的平均分为该维度的分数。得分越高说明患者对远程随访的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5.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M)及四分位数(P25,P75)表示,采用Wilcoxon W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一旦发生骨折即被认为完成研究,退出研究患者在统计骨折发生率时不算在内,退出研究和完成研究患者的其他指标数据均按意向性治疗分析(intention-to-treat,ITT)原则[11]统计。

2 结果

延续护理实施12个月后,对照组有7例退出研究,实验组有3例退去研究。

2.1 两组患者的OP知识水平

研究前,两组间的3个知识维度分数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延续护理12个月后,两组的3个知识维度分数及总分均较研究前明显提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实验组的3个知识维度分数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2。

2.2 两组患者的OP自我效能

研究前,两组间的2个效能维度分数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延续护理12个月后,两组的2个效能维度分数及总分均较研究前提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实验组的2个效能维度分数及总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见表3。

2.3 两组患者的OP健康行为

研究前,两组间的食物钙每日摄入量、承重运动每日时间及安全防范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延续护理12个月后,两组的食物钙每日摄入量及承重运动每日时间均较研究前增多,安全防范程度较研究前提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护理后实验组的食物钙每日摄入量及承重运动每日时间均较对照组多,安全防范程度及药坚持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见表4。

2.4 两组患者的BMD变化率和骨折发生率

研究前,两组间的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延续护理12个月后,两组的BMD均较研究前提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实验组的BMD变化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间的骨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5。

2.5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

研究前,两组间的SAS及SDS得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延续护理12个月后,两组的SAS及SDS得分均较研究前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实验组的SAS及SD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6。

2.6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

延续护理12个月后,实验组对交流方便、交流状态、交流时间、症状控制、信息支持和社会心理支持等6个维度的满意度以及总体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两组间对支出费用维度的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7。

3 讨论

延续护理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患者在从医院回归家庭/社区,或者从医院的一个科室转至另一个科室的过渡期间仍可受到协作性、连续性的护理,例如医院对回归家庭/社区后患者的持续随访及指导等[12]。本研究对两组OP患者分别实施了移动医疗延续护理和传统电话延续护理。在两组患者间基线水平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12个月后发现移动医疗延续护理组患者较传统电话延续护理组患者的OP知识水平、OP自我效能更高,食物钙每日摄入量、承重运动每日时间更多,用药坚持、安全防范更好,BMD变化率更高,焦虑抑郁程度更低,满意度更高,说明和传统电话随访技术相比,移动医疗技术在骨质疏松延续护理中的应用能更积极地影响患者的知信行,能更有效提高患者的BMD及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从而获得了患者更好的认可。

3.1 移动医疗技术能积极地影响OP患者的知信行

移动医疗技术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的OP认知水平,最主要的原因显然是因为移动医疗可以进行多维度(文字、语音和视频等)的信息支持,这在传统电话交流中是无法实现的。另外,移动医疗信息支持的内容可以拷贝、传送及保存,以供患者随时查阅,也可起到进一步巩固患者认知水平的作用。肖玉叶等[13]通过QQ群对糖尿病患者宣教糖尿病防治知识,结果患者的认知水平得到有效提高,这和本研究的发现是一致的。移动医疗技术可以更有效提高患者的OP自我效能,可能和认知水平提高有关,即患者对疾病认识更深刻和更全面会促进其自我效能的提高。移动医疗技术可以更积极地影响患者的OP健康行为,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移动医疗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和自我效能,进而对患者的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3.2 移动医疗技术能有效地提高OP患者的BMD

移动医疗技术能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的BMD,显然是因为移动医疗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的OP认知水平及自我效能,进而更积极地影响患者的OP健康行为,如食物钙的每日摄入和承重运动每日时间更多,用药坚持性更高。孙桂青等[14]研究后也发现提高OP认知和改善OP行为能对BMD产生积极影响,这与本研究的观点一致。

3.3 移动医疗技术能有效地缓解OP患者的负面情绪

移动医疗技术能更有效地缓解OP患者的焦虑抑郁,可能是因为:①移动医疗可以进行实时视频交流,护士可以从声音、表情和动作等多个维度更准确和更全面地判断患者的心理状态;患者也能从多个维度更好地感受到护士的关心,更加信任护士。②移动医疗可以进行更多形式的心理支持,如建立QQ群开展同伴互助教育,使患者获取经验和信心;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使患者身心更加放松。③移动医疗更好地信息支持也有助消除患者的过多负面情绪。本研究的发现和胡竹芳等[15]的研究是一致的,该研究通过微信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实施延续护理,结果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到了更好的缓解。

3.4 移动医疗技术能获得OP患者更好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