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工程服务范文
时间:2023-12-25 17:43: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矿山工程服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科技成果转化不同阶段的特点,以服务为基本,以共享为柱心,从管理、运行、保障三个方面提出平台建设框架思路,希
望为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关键环节,科技成果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响应了“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精神要求,是“陕西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台作为政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着力点,力求发挥各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各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高校与科研院所设立的技术转移中心等技术交易服务机构和成果转化服务机构的作用,体现政府公共服务的功能和特点,整合集成科技成果转化资源,疏通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渠道的上传下达,实现成果管理现代化,探索、完善新时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提高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服务的能力,降低科技成果转化的成本,建成基于全国性科技成果管理、转化、服务信息化体系的省级平台。
“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设1个协调办公室,建立1个门户信息系统,整合10个公共服务子平台,采用3个体系。它的建成将使科技成果项目资源的开放度和科技成果转化率显著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机构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开放高效、体系完备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形成以共享机制为核心的科技成果转化良性发展的运行机制,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陕西省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与地方经济的融合,加快把陕西省建设成为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高度发展的新型工业基地的步伐。到2010年平台建成运转时,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率稳定在30%以上。
1 平台建设管理模式
平台管理力求打破部门之间、区域之间的条块分割、相互封闭的格局,形成协调一致,分工合作的工作机制。在陕西省科技厅统一领导下,利用现有全省生产力中心已形成的构架,设立“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协调办公室(部)”。由陕西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或省级技术交易机构负责平台建设的协调、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接受省科技厅的监管和为平台建设提供的决策与咨询建议,协助省科技厅对项目实施进程开展论证和评价,及时上报进展、活动等数据。
协调办公室内部设立1个管理组和4个小组(成果组、信息组、培训组、联络组),专人专职负责日常工作。管理组负责平台建设的总体规划、方案实施、顶层策划、协调管理等工作,4个小组分工负责,共同实施完成,后期逐步完善发展成立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中心。
2 平台建设运行模式
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切人点定位于服务,将其内容确定为成果转化链三个主要环节的支撑服务体系上,推进形成以共享为核心的制度体系,针对成果转化的不同特点和阶段,突出不同的运行模式。通过1个门户信息系统的建立和10个公共服务平台的紧密合作、运行管理,采用3个体系――科技中介机构服务体系、联盟会员体系、技术转移服务体系的运行支撑,确保平台的资源共享、高效运行。
2.1 1个门户信息系统――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信息系统
建立“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信息系统”将整个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10个子平台有机地联接起来,达到信息资源共享、运行管理、监督检查、工作绩效等网络上报、统一管理的模式。纵向依托生产力促进中心已有的运行、管理体系,将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发展到市、县、乡、村四级,最终形成向下无限级拓展的建站模式;横向与各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高校与科研院所技术转移中心等技术交易服务机构和成果转化服务机构进行网络联接,逐步将全省乃至全国的优势资源纳入“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信息采集与服务推广网络体系。使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信息系统成为政府的得力助手,企业的技术源泉,院所的对外窗口,中介与投资机构的坚强后盾。
2.2 10个公共服务子平台
2.2.1 政策咨询、成果评价服务平台
发挥政府的导向功能、规范功能、法律功能,围绕科技战略制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宏观间接调控、科技创新激励政策、外部环境等方面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所需政策、管理、金融、人力资源、场地等咨询服务,建立一系列符合市场运作需求的科技成果鉴定、科技成果价格评估体系。
2.2.2 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支撑于台
强化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完善支撑服务体系,建立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倡导产、学、研和金融相结合,针对企业自主研发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发生的有关费用给予无偿资助、贷款贴息和税收优惠。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2.2.3 中介服务平台
在维持原有技术交易服务机构和成果转化服务机构的同时,整合一套具备优秀称职的专家服务队伍,拥有高科技的市场运作手段、良好的信息技术和网络系统的中介服务机构,形成资源信息共享、便于协调和沟通的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体系,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咨询、论证、交易、推广、等多方面的服务。
2.2.4 交流推广服务平台
围绕成果推广、技术交易、难题招标、成果展示、先进技术装备展示、风险投资、投资供求等内容,举办或承办不同类型的科技成果展览会、技术洽谈会、网上科技成果项目推介会,搭建一个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中介机构、券商、律师事务所、财务顾问公司等各类中介机构广泛参与的集技术、人才、金融、信息、交易为一体的科技成果供需与交流推广服务平台。
2.2.5 资本与市场对接平台
通过建立贷款资金支持系统、风险投资体系和创业发展基金,健全信用担保、政府优惠贷款等措施,促进投资机构与科技成果项目的资金对接,采用金融服务、管理服务、市场营销服务于一体的独特运作方式,营造一个适合陕西省风险投资运作的政策、法律环境和高技术应用的市场环境,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建立相对稳定的资金支持系统,解决转化资金不足问题。
2.2.6 技术产权交易服务平台
技术产权交易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产权交易所是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具有事业法人资格的综合性产权交易服务机构,拥有一套较为完善的产权交易规范,为科技成果交易提供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交易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让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有序流动。
2.2.7 中、小试服务平台
先期依托科技开发实力较强的科研院所、高等
院校、企业共建几处陕西省重点中小试服务基地,实行技工贸一体化经营,为我省乃至国内有关单位提供中试服务,改变现有中试基地分散、弱小的局面。之后,针对全省重点行业领域发展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有重点、有步骤地建设和装备一批重点中试服务基地,使其具有较好的研究试验环境和成果转化条件,能独立承担科研成果的中间试验和工程化研究开发工作,为社会提供成熟配套的工艺技术和高附加值新产品,成为向社会源源不断辐射成熟技术的基地。最后,采取政府配套、企业自筹、吸纳私人资金,组建一定数量的、高效运作的重点行业领域、中试服务基地,迅速解决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问题。
2.2.8 孵化服务平台
依托现有各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高校与科研院所设立的技术转移中心等服务机构,整合建立一批高标准、高效率、高起点、功能齐全、企业化运作的科技成果孵化服务中心或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形成了以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快速加工成型、软件等主导产品为支柱的科技成果孵化基地,为新兴的科技企业提供综合服务,使之成为培养科技型企业和企业家的摇篮,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
2.2.9 技术经纪人培训服务平台
建立规模型的技术经纪机构,对分散的技术经纪人队伍进行有效的规范和管理,树立行业的自律形象,为企业提供常年稳定的技术经纪服务。设立专门的技术经纪人培训机构,拥有完备的培训大纲,招生条件、考核标准,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机构和人员持证上岗,常年进行短中期培训,造就知识广博、善社交、懂管理、能力全面、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材。
2.2.10 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平台
发挥和利用陕西省国防科技优势,加速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的融合,构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平台,使“民”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2.3 3个体系
2.3.1 科技中介机构服务体系
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队伍建设和规范管理。横向联合各类技术交易服务机构和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及专家,纵向联合市、县、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适当建立科技评估,科技法律咨询服务,科技风险投资等中介机构,组建一个结构合理、门类齐全、机制灵活、功能完备的科技中介服务网络体系。
2.3.2 联盟会员体系
平台建设采用联盟会员制,设立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单位会员为各类科技成果转化眼务机构,个人会员为行业内专家、学者、科技服务人员。本着自愿加入的原则,参加联盟者均为会员,联盟内部共同商讨产生管理机构,实行统一规范化管理。
2.3.3 技术转移服务体系
充分整合集成各平台科技成果转化资源,以共享为核心,平台内的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公开化,资源公平化,会员均可以进行有效的综合运用,逐步形成开放协作、功能完备、高效运行的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体系。
3 平台建设保障模式
3.1 制度体系保障
在省政府有关部门和省科技厅的领导下,总结已有法律、法规,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法规制度,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提供法律依据。同时,加快制定和完善配套的规章制度,规范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行为;统一技术规范与数据标准,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加大科技成果转化资源共享,形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功能发挥的制度保障环境。
3.2 管理运行体系保障
“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协调办公室(部)”负责平台建设的管理运行体系保障,协调、实施和管理平台日常工作,推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建立并完善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行相关的资金投人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共享机制等配套措施;接受政府为平台建设提供的决策与咨询建议,及时向政府上报进展活动等数据;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期间项目的论证和评价;协调其他会员单位具体实施、管理其子平台工作,接受会员单位的监督。
3.3 经费保障
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公共财政投入的主要方向,在保障现有“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体系”运行经费的基础上,整合、统一规划、加大财政对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信息系统的投入。陕西省科技厅负责平台建设各类经费的统一管理,专项列人科技经费管理,主要经费涉及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运行、奖励经费,10个公共服务子平台单独立项经费,日常办公管理费等。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使用方向为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信息系统建设中必需的网络、信息生产设备;流动资金投资主要使用方向为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运行、管理,规划、子平台协调整合等经费。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
[2] 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 2004
[3] 盂燕.科技成果转化的系统分析[J].航天技术与民品,
篇2
关键词:工程测量;现状;发展
矿山工程测量是矿山资源开发中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基础工作,它所提供的信息产品,在矿山的勘探、设计、建设、生产和安全等各方面都是不可缺少的。矿山测量作业的种种客观条件促使科学研究在矿山测量方面的投入。这也使矿山测量作业各个方面的飞速发展。矿山工程测量技术将测量与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卫星空间定位技术(GPS)、地理信息技术(GPS)和遥感技术(RS)等新技术、新学科的有机结合。这些新技术的应用都使矿山测量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使一些矿山测量的新技术不断出现。本文将分析目前矿山测量的现状,对矿山测量的发展趋势做一定的分析研究,以供大家探讨研究。
1.我国矿山测量技术的现状
1.1 矿山测量技术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等的不断被应用,像电子经纬仪、全站型仪器、GPS 接收机和多种地面或岩层移动变形监测仪器,不仅应用于地面测量和数据采集工作,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成果的精度、改善了工作环境、减轻了劳动强度。为开发和保护矿产,土地等自然资源、保护矿区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十几年来,矿山测量学科在3S 技术矿山应用、数字矿山理论与技术、开采沉陷与防护、矿体几何与矿产经济、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重建等领域蓬勃发展,与测绘科学与技术的其他学科相互交叉融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创新成果。
1.2 矿山测量仪器和技术的现状
“3S”及计算机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GPS、GIS、遥感和计算机等技术不但是整个测绘学科的核心技术,也是矿山测量领域的关键技术,这些先进技术近几年在矿山测量界取得了较大进展,其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不断发展和完善。
GPS卫星定位和导航技术与现代通讯技术(无线电通讯、卫星通讯)相结合在测量常规定位技术使工程测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使其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System)在矿山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在最近的两年得到了迅速推广,这主要依赖于GPS系统可以向全球任何用户全天候地连续提供高精度的三维坐标、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等技术参数。矿山工程的测量主要应用了GPS的两大功能:静态功能和动态功能。GPS 测量的技术特点有:(1)测站之间无需通视;(2)定位精度高;(3)观测时间短;(4)提供三维坐标;(5)操作简便。这些技术和特点在工程矿山测量都是GPS系统的技术特点和优越性的体现。
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以采集、计算、存储、分析、管理和应用一切与空间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计算机系统。GIS技术在矿山测量作业中的应用也使矿山测量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遥感技术(RS)是指不与物体直接接触而获得该物体信息的技术,它主要从物体的光特性上认识物体,达到了解物体的目的,从而使传统的测绘技术局限于采集可见光段的信息,扩展到采集不可见光段的、远程的、地下的信息。遥感对地观测技术应用领域得到扩展,现已很大程度上用于测量工程。现在遥感技术在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上都有很大提高,从而可更加及时、准确地发现地球表面上的各种变化。
2.矿山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目前国外的矿山测量技术已经很先进了,进入21世纪以来,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纷纷构建天地一体化对地观测体系,以实现全球或区域、全天时、中、高分辨率的时空数字影像数据获取与更新。目前,我国正在规划和构建天基综合信息体系,发射一系列持续运转的、大中小并举、高中低相结合的卫星群,包括通讯卫星、气象卫星、全球导航定位和多分辨率的光学、红外、高光谱遥感,以及全天时、全天候的雷达卫星群,谋求卫星遥感、航空对地观测、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努力实现基于数字影像的地球(地理)空间信息的大众化服务。
中国的矿山测量科学技术经过五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并取得了很多成果。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矿山测量的发展趋势。
2.1 建立矿山测量技术的规程规划和适应科技发展的教育人才体系
为保障矿山生产安全和杜绝矿产资源的浪费,首先要制定完善的测量技术规程和生产规范。我国的煤矿测量规程规范还是20世纪80年代制定的,都是比较早的规章制度了。近20年中,矿山测量技术日新月异,与此同时采矿和安全技术也迅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的测量规程规范早已不适应了,必须组织力量全面修订。
由于测绘高科技是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光电技术等多学科现代成果的融合,因此,从技术角度上讲,测绘高科技具有极大的难度,从这个意义上,测绘高科技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培养多学科交叉的复合性与专业型结合的人才,以增强这些人员适应测绘高新技术的发展,增强开发、应用和应变的能力。
2.2 未来矿山测量技术的趋势
(1)采用高新技术开拓新的领域,中国矿山测量学科历来是矿业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尽管它现在按照政府要求被纳入到测绘科学内,但其特色与丰富的内涵不能改变。在新世纪应更上一层楼,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学科”、“学校专业”、“企业岗位”,这是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这些年来中国的矿山测量勇士们正是这样干的,不局限在传统的圈子里裹足不前,只要国家需要,就毫不犹豫地开辟新的研究领域。而且正令有些矿山测量学科的研究者探索建立矿山生态学这门新学科。
(2)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应用方面近年来由于高科技的迅速发展,数字摄影等多方面的高科技也将运用与工程测量中,当然这只是一个趋势,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以便更好的应用在此方面。目前的数字摄影测量等方面的应用有:卫星遥感技术的现展与应用;机载3维激光扫描与成像技术(LIDAR);GPS- InSAR 集成技术等等。总之,现代的矿山工程测量将不断的与高科技相结合,形成更先进的测量技术。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矿山工程测量技术近年来飞速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现阶段的矿山工程测量技术的研究分析,讨论其现阶段的技术状况以及将来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矿山项目管理;存在问题;优化办法
一、引言
矿山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要提高工程施工项目质量,必须加强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提出矿山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优化办法。
二、矿山安全生产中存在问题
纵观矿山企业的事故其原因不外乎两类,一类是客观原因造成的。矿山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技术工种比较多,而工作的人员有限,“一人多技”、“一岗多能”的要求相对较高,同时对生产中的设施、设备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人员具备更高的技术操作水平和维护、维修水平而自然环境又是人所共知的恶劣,而且工人的劳动时间比较长,劳动强度也比较大,这些客观原因都是从事矿山开采工作的安全隐患;另一类是人的原因造成的。从事矿山开采工作的人员,因为其自身的安全意识淡薄,因为一时的麻痹大意,一时的疏忽造成的事故占事故比例很大,而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监督不到位,也都是人的主观原因造成的安全隐患。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明确规定:矿山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各级负责人、各职能机构、各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矿山安全管理工作。比如,近两年来“领导干部带头下井”便是其中一项保证矿山生产安全进行的一项有力措施。
三、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优化的办法
(一)健全项目管理责任制
虽然矿山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有着多个管理要素,不同的工程施工项目有不同的管理重点,但项目管理的核心依然是项目管理的责任制,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决定因素之一。项目经理应具备充分的权利,在授权范围内处理和协调参与矿山工程施工项目中的各方关系,包括甲乙方,总包与分包方,监理方、设计方以及当地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关系等等,保证项目的有效实施。为保证项目经理责任制的落实,企业内部要用完善的市场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服务机制和监督机制等有效机制,同时,项目经理应对下属工作人员明确落实责任,使每位工程项目人员各司其职,落实责任到人。并进行监督管理,防止责权不明,相互推脱现象的发生。以陕西为例,自2013年6月1日起《陕西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管理办法》施行,要求新建矿山在生产开工前,应当提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承诺书。保证金存储数额依据核定的矿山设计开采矿种、开采规模、年限和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影响等因素确定。采矿许可证有效期5年以下的,采矿权人应当一次性全额存储保证金,一次性完成矿山治理的,经验收合格后,采矿权人可提取保证金的90%。采矿权人不按期存储保证金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存储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未履行治理恢复义务或者治理恢复工程验收不合格的,由验收机关签发限期治理恢复矿山地质环境的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治理恢复。山西省晋煤劳发[2013]138号文件,山西省煤矿用工管理规定,进一步强化了煤矿用工管理人员素质专业化。从机构组织人员管理、制度保障等方面加强了各项管理,特别是用工管理必须做到“五个百分百”及“五个统一”制度执行,使项目管理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加强技术管理
为保证项目有组织有计划的实施,应做好技术上的组织管理工作。从人员因素上看,必须具备合格的技术人员,从技术装备上来看,必须具备先进的配套施工设备,材料、工艺、设计图纸和说明等等都要有清晰的技术要求,并制定严格的技术管理制度和技术岗位责任制度。工程项目开工前做好技术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关各项规定的要求贯彻执行,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及时总结,提高施工效率。图纸是施工的重要依据,必须做好图纸学习和会审工作,由上级承包单位和各处分包单位共同核对图纸,沟通协调施工的配合事宜,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与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一起协商修改,商量出合理的解决办法,确保项目施工正确无误。
(三)优化质量管理
工程质量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项目经理在进行项目管理过程中,必须确保工程的质量安全,组织施工现场的诸多工序,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施工,协调各个施工环节,做到相互联系又互不干扰,以在预定的工期内完成施工,做好技术、质量、安全和施工现场等各项管理工作,使管理制度化。对所设置的质量控制点或分部、分项工程,事先分析施工中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和隐患,分析可能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先控制,以防在施工中发生质量问题。
(四)优化进度管理
为有效进行进度控制,必须对影响进度的因素进行分析,以便事先采取措施,尽量缩小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偏差,实现项目的主动控制与协调。目前,网络计划技术已成为我国工程建设领域中正在推行的项目法施工、工程建设监理、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造价管理等方面必不可少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它能将项目中的各工作组成了 1 个有机整体,能全面而明确地反映各工作之间相互制约和依赖的关系,能进行各种时间参数的计算,可抓住项目中的关键工作重点控制,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可以综合反映进度、投资(成本)、资源之间的关系,统筹全局进行计划管理,便于优化、调整,取得好、快、省的全面效果,能够利用计算机绘图、计算和动态管理。
(五)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1)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计划是工程项目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前提。大多数施工的企业均受到了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因此,在企业资源配置方面、企业的管理职能方面,以及企业开发利用方面都存在着很多误区,这些误区恰巧在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人才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命脉,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越来越需要高素质、复合型以及创新性的人才,企业有了人才还要有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良好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的,它是在企业不断发展中不断地改进的,因此,企业要在自身的发展中不断地审视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不足之处,针对企业自身的条件与特点进行改善,不断地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另外,还应该结合工程项目的具体特点,制定出有效的奖罚办法引进激励竞争机制,发挥工作人员的最大潜能,进而提高项目管理和控制水平。
(2)多途径招募人员,进行人员配置
企业在最初选拔人才进入企业,看中的不仅仅是学历,更多的是素质修养。然而,人才所需的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是要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地汲取的。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地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要坚持将这种教育培训贯穿于企业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去,要不断地完善企业内部员工的专业知识,鼓励企业员工进行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当然,企业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的方式有很多种,岗前培训、在职培训、专题培训以及专业知识培训,这些培训方式要进行必要的结合,这样才能使员工更适应企业的发展。根据各自的特长和能力以及项目工作的需要把他们安排到各个职位上,必要时,进行培训上岗。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项目管理工作在矿山项目施工管理工作中越来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将针对矿山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并提出矿山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优化办法。
参考文献:
[1]亓荣强,邹建军.项目管理在矿山建设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年第27期
[2]陶莉,付春.项目管理在矿山建设项目组织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2008年3期.
篇4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矿山建设;地位;作用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是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保证。矿产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随着人类不断地开采利用,有些矿产可能会短缺甚至枯竭。因此,矿产资源在探明后,需要科学地进行开发建设。当前,一个矿山建设项目,从投资上看少则5-6亿元,多则几十亿元;从建设周期上看,少则3-4年,多则5-6年;从参与矿山建设的主体上看,少则5-6家,多则10-20家。这些数据直接或间接地说明了矿山建设中工程造价管理的复杂性和必要性,确立了其在项目投资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 矿山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1.1 矿产资源储量及赋存条件直接决定了矿山建设项目投资规模。设计人根据矿山资源储量进行科学设计,合理估算建设投资。矿山项目在基本探明资源及初步摸清建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地质资料、矿山采矿研究、选冶试验研究和其它研究成果,结合自身的发展思路、资金实力、社会政策等,科学合理地提出矿山建设规模、建设进程、生产服务年限、采矿开拓基本方案等,以此初步估算出建设投资与投资效果。对一个投资人来说,矿山项目的投资构成包括项目前期探矿权、采矿权的取得费用,项目实施阶段的建设费用,项目投产试生产费用。项目实施阶段的建设费用是投资人最为难以管理和控制的,只有明确工程造价管理在矿山建设管理中的地位,才能真正地发挥工程造价管理的作用。
1.2 资源赋存条件的勘察精度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影响。矿山项目建设受地质条件、勘察精度等影响,不可预见因素多。目前的探矿技术水平只能是“盲人摸象”,巨大的矿体是如何深埋在地下的,目前还不能像CT一样进行精确扫描和定位。而且地下的水文、岩石也只能是靠概率来进行分析。对于不可预见因素,工程造价管理者应采用科学的手段去控制风险;对于资金投入和使用,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应按照费用分类规则对项目内部组织架构进行明确的预算分配,避免部门之间的分工重复和遗漏;对于供应商的管理,工程造价管理者可以通过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来降低和规避风险的发生。
1.3 矿山项目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管理者的主要工作有:1)审查项目资源储量、建设规模、建设方案是否经多方案比较优选;2)审查可行性报告审批情况,工艺技术、设备选型是否先进,经济上是否合理;3)审查环境保护的措施是否与主体工程设计同步进行;4)运用经济评价、效益分析考核指标对投资估算和预计效益进行复核、分析、测评,看是否进行动态、静态分析、财务分析、效益分析及进行国民经济评价。
2矿山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2.1 工程造价管理在设计阶段的参与程度将直接决定项目投资总额。根据资料显示,矿山建设项目投资的 80%~90%决定于设计阶段。项目确定后,决定投资大小完全取决于工程设计。投资控制者应对设计进行主动控制,在矿山项目设计阶段首先应重点审查设计的资源开采回收利用率是否达到先进水平;其次是对设计概算的审查,如果设计概算值超过控制额,必须修改设计或重新立项审批;设计概算批准后不得任意修改和调整;如需修改或调整时,须经原批准部门重新审批。概算文件需经编制单位自审,建设单位复审后报送审批。
2.2 矿山项目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管理者的主要工作有:(1)对每个设计阶段进行经济核算,推行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招投标,使每个设计阶段均通过竞争完成。(2)审查设计概算。看它是否在批准的投资估算内,如发现超估算,应找出原因,修改设计,调整概算,力争科学经济合理。(3)积极运用价值工程原理,争取较高的工程价值系数,提高投资效益。
3矿山建设项目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3.1 矿山项目在申报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招标方案核准手续,招标方案的内容包括: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重要设备、材料等方面的采购细项,每个采购细项是否招标,拟采用的招标方式(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和招标组织形式(委托招标或自行招标)。
3.2矿山项目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管理者的主要工作有:招标控制价的编制和审查,国有资金投资项目的投资控制实行投标概算审批控制制度,国有资金投资工程投资上原则不能超过批准的投资概算;招标控制价超过批准的概算时,招标人应报原概算审批部门审核;审查招标控制价的主要内容是是否具有编制能力;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签字、印章是否齐全有效;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是否符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和有关规定。
4 矿山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4.1 矿山建设项目的施工阶段主要包括井筒掘砌、井筒装备、井底车场及各中段运输大巷、水泵房、变电所、水仓等井巷工程,以及铺轨架线、溜破设备安装等安装工程,地表配套工程等。在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工程付款控制、工程变更费用控制、预防并处理好费用索赔、挖掘节约工程造价潜力以实现发生的费用不超过计划投资。
4.2 矿山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者的主要工作有: 1)设计变更管理,由于没有认真组织施工图设计审查,施工图设计深度不够,施工现场条件变化等原因都会造成设计变化,设计变更需审查批准后,方可进入结算。但是由于勘察设计、施工等有关单位的过失引起工程设计变更并造成损失的,相关责任单位应当承担相应的费用和相关责任;2)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对合同约定或已包括在合同价款内应由承建单位自行承担的,承建单位责任造成的工程量增加,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工程变更不予办理;3)索赔事件的原因分析,因合同文件引起的索赔;工程变更引起的索赔;甲供材料引起的索赔;拖延支付工程款引起的索赔等。4)索赔控制及预防,建立一套完善合理的合同管理制度,加强现场施工管理,严格控制工程变更与现场签证,对签证事项进行审核时,应严格审查签证事项发生的内容、原因、范围、价格,明确费用发生的承担方,规范现场签证,加强对监理单位的管理,严格执行索赔程序。如井巷工程因地质条件岩石破碎,为安全施工,必须增加的临时支护,就应在合同中明确类似事件发生后费用的承担方。井巷工程中临时排水的水仓、调车硐室等工程,如若合同中没有明确,在施工中实际发生后,很难去控制费用。
5 矿山建设项目竣工结算及后评价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5.1 矿山工程的竣工结算不同于一般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矿山项目作业面限制等的特点,会根据井筒的位置将矿山工程划分成为几个标段,标段之间也会存在交叉施工,比如主副井的井底贯通、井筒提升的共用等,不能完整进行单项工程竣工结算。按照当前国内多数矿山的管理模式,以月度验收报表确认的合格工程量,结合施工单位绘制监理工程师确认的竣工图纸作为作为竣工结算工程量的计算依据。这里需要纠正的是,工程量的确认必须由工程造价人员来完成,而不能是由现场施工人员或施工监理完成。原因有二,一是工程量的确认应按合同约定进行,工程计量是工程造价人员的职责所在;二是现场施工人员按合同约定主要负责工程质量、安全、进度,依据现场发生计量时可能会造成与合同约定相违背的错误,但是由于施工人员熟知现场情况应积极配合工程造价人员进行计量。
5.2 矿山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工程造价管理者的主要工作有: 1)工程竣工结算,工程竣工结算分为单位工程竣工结算、单项工程竣工结算和建设项目竣工总结算。由于矿山工程的施工工期长、地下施工组织难度大等因素,实际施工中存在多个施工单位共同施工一个单项工程,甚至共同施工一个单位工程的现象,如何编制好矿山工程的竣工结算,不再仅仅是施工单位一方的事情,作为建设单位来讲,矿山项目的工程实体是一个个系统的形成,如提升、运输、照明、排水、通风等。要求工程造价人员能够熟悉矿山工程开采的工艺并结合设计图纸进行定位,对号入座,避免出现重复或遗漏计量现象。2)工程竣工决算,按照现行全过程、全方位工程造价管理的理念,工程造价管理人员是工程竣工决算的重要成员。竣工决算包括了从筹划到竣工投产的全部建设费用,即建筑工程费用、安装工程费用、设备工器具费用和其他费用等。竣工决算的内容包括竣工财务决算说明书、竣工财务决算报表、工程竣工图和工程造价对比分析四个部分。建设单位应对工程竣工图进行系统性统一管理,在工程合同签订和验收阶段应明确单项工程的竣工图编制单位,而不能是各参建单位各自整理;竣工图要能够真实地记录各种地上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等情况的技术文件,是工程进行交工验收、维护、改建和扩建的依据,是国家的重要技术档案。3)工程造价对比分析,批准的概算是工程造价比较分析的依据,一般可先对对比整个项目的总概算,再对比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别将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工器具购置和其他基建费用逐一进行对比,找出节约或超支的具体环节。做好工程造价对比分析,需要从招投标阶段做起,标段的划分是否合理,合同的执行是否严格,签证变更内容是否符合规定等等原因都可能会导致对比分析的失真。这也同时反映了项目管理机构的管理水平。
6 小结
无论是矿山建设项目,还是房地产建设项目,一个建设项目的造价管理不能够只顾及某个方面,而必须全面考虑问题和管理。项目全团体成员都参加建设项目造价的管理,要从立项一开始就进行管理,而不是只做项目实施周期的造价管理。管理者特别是决策层的领导,在项目建设投资发生决策前就应该让工程造价管理人员介入,为决策层提供数据的支撑,而不是完全依赖市场的高回报,市场的下一步走势谁也不能预知的。抛弃管理违背建设规律的教训是惨痛的。
参考文献
[1]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与实务(二),ISBN978- 7-80242-477-7
篇5
关键词:MAPGIS;地理信息系统;矿山
1 MAPGIS地理信息系统
MAPGIS是具有自主版权的集数字制图、数据库管理及空间分析为一体的大型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它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采集与编辑、空间数据管理、空间分析、数据输出等,借助这些功能可以从原始数据中图示检索或条件检索出某些实体数据,还可以进行空间叠加分析,以及对各类实体的属性数据进行统计。MAPGIS广泛应用于地质、矿产、城市规划、测绘、土地管理等领域,并成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各自研究的重要工具。
2 地理信息系统在矿山中的应用
MAPGIS地理信息系统在矿山中的应用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多源信息的集成管理为主;另一类以多源信息的分析为主,即在前者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应用模型进行分析。可以对矿山资源与环境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建立矿区数据库及软件系统,实现对信息的查询检索、综合分析、动态预测和评价、信息输出等功能,从而为矿区环境工程和矿产资源开发管理进行规划、判断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1 MAPGIS在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在矿山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涉及到多种资源的管理,如矿山开采的主要资源(矿山资源)、伴生矿物、水资源等。基于MAPGIS的资源管理,建立矿产资源空间数据库,实现图形及其相关属性数据的统一集成管理。
(1)矿山资源管理。矿山资源储量和品位管理是矿山资源管理的基础,利用GIS技术进行矿山资源管理,实现矿山资源储量和上覆岩土剥离量的自动快速计算、动态管理及分析、表达,反映矿山资源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最终保证资源的合理开采和充分利用。
(2)其它资源管理。对于矿山的伴生矿物,建立基于MAPGIS的数据库,有利于伴生矿物的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管理也是矿山面临的重要问题,由于矿山的生产活动,破坏了其周围的水资源,MAPGIS技术可以用于水资源清查,反映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为合理的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供依据。
2.2 MAPGIS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矿山工程地质的原始勘探数据可以基于MAPGIS的空间数据库高效地存储管理。MAPGIS可以有效的管理矿山工程地质图,并实现图形及其属性关联,其关键问题在于图形表达编辑能力要强。MAPGIS可以像CAD一样来绘制矿山资源开发所需要的柱状图;还可利用钻孔数据和柱状图,或者基于空间数据库,MAPGIS可以自动绘制剖面图和等值线图。在矿山的边坡控制和疏干排水中,MAP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以帮助矿山工作者解决矿山疏干排水、采场边坡设计与稳定性分析等工程问题。
2.3 MAPGIS在矿山规划与设计中的应用
在国外,许多矿山已经应用GIS来解决矿山工程问题。例如,德国的露天煤矿使用GIS设计工作面的作业计划、矿岩运输线路及排土场的位置等。而我国GIS在矿山的应用大多集中于底层的矿图管理,在GIS中建立分析模型对矿山进行优化分析的应用研究还很少。
(1)矿山的境界、生产能力、服务年限、开采工艺等都是其重要的决策问题,用MAPGIS技术建立境界的可视化模型是非常有效的,在传统的G软件中建立地质统计学模型可以较好的模拟开采境界和品位优化,并且实现境界的动态圈定。
(2)利用MAPGIS技术可以对矿山的采场进行交互式的可视化设计。通过在GIS软件中建立专业的分析模型,对采场的设计效果进行分析,改进设计效果。矿山设计者可以用在GIS中建立的专业模型(如网络模型、动态规划模型等)优化露天矿生产系统,如用GIS的最佳路径分析功能来优化露天运输线路的位置和布局,缩短矿岩运距,从而降低运输成本。采用MAPGIS进行露天矿的设计和规划,不仅可以交互式绘制各种所需图件,而且可以建立图形元素与其属性数据的联接,这是手工图或CAD图所没有的功能。
2.4 MAPGIS在矿山管理中的应用
(1)生产计划和调度。在制定矿山生产计划和调度方案方面,可以利用MAPGIS技术建立块状矿床模型,通过计算机可视化显示矿山的矿岩分布和当前开采状态,建立开采优化模型确定哪些块段在哪个计划期开采,则得到一个优化的开采方案。目前,国内大部分矿山采用电铲—卡车间断工艺系统,采运成本占露天矿总成本的60%以上。因此,基于MAPGIS的矿山生产调度监控系统,实现对电铲、卡车等设备的实时优化调度,使运输系统高效运行,从而提高矿山的经济效益。
(2)矿图管理。二维矿图管理是目前GIS技术非常成熟的应用,也是GIS技术比较基础的应用。MAPGIS的最终输出产品是电子矿图,MAPGIS用于矿山的矿图管理,其实质是建立空间数据库,实现对矿图及其元素属性的存储、编辑、查询和输出,为其他高层次的应用建立基础。
(3)人力资源管理、安全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等。根据矿山的组织结构,建立基于MAPGIS的人力资源数据库,与人员考勤系统连接,从而可视化的确定和显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哪些人在作业,为管理者提供实时的采场人员分布情况,为决策提供依据;利用MAPGIS对安全设施的布局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在满足矿山安全生产的条件下尽量节约安全经费,降低生产成本,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故和灾害,进行基于MAPGIS的影响评价和分析事故原因,可预防同类事故的再次出现;建立基于MAPGIS的决策支持系统,就是在空间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专家知识库和专业模型,为矿山决策提供解决方案,并充分发挥GI的空间分析能力,以可视化的直观的方式为决策提供依据。
2.5 MAPGIS在矿山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中的应用
开发矿山矿产资源,通常对环境的破坏很大。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在某种意义上比矿产资源更重要。基于MAPGIS的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很好地统筹解决环境问题。
(1)矿山环境影响评价。矿山资源开发过程中容易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一般可以分为四类:土地破坏、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等。MAPGIS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已比较成熟,有助于解决露天矿环境问题。例如通过建立EGIS(专家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准确的评价露天矿生产活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通过建立MAPGIS的缓冲区分析可以评价爆破产生的环境污染(飞出的岩石、噪音和烟尘)范围。
(2)环境规划和土地复垦规划。在矿山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MAPGIS可以用于制定科学的环境规划,确定环境治理措施的合理布局。矿山对到达边界的排土场或废弃的采场进行土地复垦,建立基于MAPGIS的土地复垦信息系统,在计算机屏幕上动态显示现在与未来矿区土地覆盖变化,对未来土地复垦后的景观进行预测模拟,从而有效的指导和评价土地复垦作业。
3 结论
MAPGIS在矿山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资源管理、辅助勘探、工程地质、矿山规划设计、实时开采模拟、作业安排与监测、地质统计、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等。其中,建立基于MAPGIS的矿产资源数据库是实现MAPGIS在露天矿应用的基础。MAPGIS在矿山成功应用的标志,是实现基于MAPGIS的交互式三维可视化矿山开采设计。实现矿山企业的集约型发展,需要充分利用空间信息资源,在MAPGIS技术支持下的数字矿山建设,是矿山企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鲍光淑,刘斌.基于空间分析的矿产资源评价方法[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2001,32(1):1-3.
篇6
【关键词】坑内钻;地质条件;探矿应用;技术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采矿行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逐渐成为了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这使得业界人士对于矿山的探矿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产探矿是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矿山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国内在探求地质储量方面刚刚起步,地质找矿的主次方向逐渐转移到深部隐伏矿床,加上目前许多探矿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无法满足矿山生产勘探的需要。而坑内钻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探矿手段,具有工作效率高、造价低、灵活性好和应用形式多样等优点,可以准确地圈定矿体形态及地址构造,为矿山的矿石质量管理、开拓方案的制定和采准设计提供科学的地质资料,目前在矿山生产探矿中有所应用。
1 矿体特征
矿山东段(8~56线):矿带长560m,控制最大斜深425m,总体为上宽下窄,共圈出3个矿体,编号由南至北为11号,11-1,11-2,其中11号矿体规模最大,是金矿床的主矿体,平均品位在5.81×10-6。
矿山西段(8线以西):矿带长250m,见2个主要矿体,编号为11、11-1。其中11和11-1号矿体分别是西段11号主矿体和11-1号矿体的,平均品位在4.13×10-6。
2 矿体物质成分
金属矿物26种。主要金属矿物为银金矿、黄铁矿、白铁矿和褐铁矿,其次为自然金、方铅矿、闪锌矿、铁矿、硒铅矿、硒方铅矿、磁黄铁矿等,金银系列矿物仅有银金矿和自然金两种。
脉石矿物16种。主要有石英、绢云母,次要及少量矿物为绿泥石、重晶石、磷灰石、白钛石锆石、玉髓和碳酸盐矿物。
3 金矿生产勘探方法
3.1 金矿的勘探网度
地质探矿网度80m×(80~120)m,而露天开采网度10m×(10~15)m。地下开采形成的网度为(10~10)m×(10~15)m。
3.2 露天矿时期勘探方法
金矿矿床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浅部资源矿化较均匀、产状比较稳定,矿体形态及内部结构比较简单,采用平台探槽法(10cm×5cm)和炮孔岩粉。探槽控制间距10m,炮孔岩粉为一次爆区的整体岩粉样。出矿时根据岩粉样结果控制采出矿石的质量。
3.3 地采时期勘探方法
金矿的地下采矿1989年已经开始,1994年二期改造后,选冶厂的日处理量由原来的250t达到现在的750t。
矿山地采初期采用中深孔无底柱崩落法,2008年为了减小矿石损失贫化,更改为充填法。采矿方法的变更,对矿体界线准确性要求提高。根据生产需求,及时准确的为采矿服务,特制定本矿的地质生产勘探采用坑探和坑内钻相结合的方法。
4 坑内钻在生产勘探中的应用
4.1 坑内钻的选择
由于金矿生产能力较大,地采每年掘进量达4000m左右,采出矿石量28万吨,采矿设备大型化、自动化和非轨道运输的存在,这就要求地质生产勘探必须加快节奏,灵活机动,为坑探工程是否进行施工提供及时的数据和依据,因此坑内钻探工效高、费用低的优势成为我矿井下生产勘探的首选手段。
4.2 坑内钻的技术要求
坑内钻工程目前是我矿生产勘探的一个重要手段,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地质成果的可靠性,根据全国储委储发《岩金矿地质勘探规范》,以及岩金矿床的特点对实施钻孔做了如下技术要求:
(1)钻孔的开孔位置、倾角、方位角、钻进作业量均要符合地质设计的要求。
(2)矿体和矿化带的采取率要求>75%,连续3~5m达不到要求,要查明原因,采取补救措施。矿体和矿化带总体采取率低于70%,该钻孔的质量为不合格。矿体下盘破碎带岩心采取率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更有效的办法,必须达到60%以上;顶板围岩5m内及重要标志层的岩心采取率应不低于75%,围岩岩心采取率不低于70%。
(3)钻进到矿体顶、底板、终孔及重要标志层时,均要用钢卷尺丈量钻具,验证孔深并做详细记录。孔深校正允许误差为千分之一,超过允许误差时,要及时消除。
(4)机台原始记录报表应由专人负责,认真填写妥善保管,记录必须做到及时准确、详细和整洁,并如实反映情况,终孔后订成册,归档存查。
(5)钻孔全部为水平施工,方位角由测量技术人员在施工期间或完工后由全站仪精确测量实际方位。
(6)地质技术人员及时编录,了解实际岩芯情况,必要时可以延长或减少钻进长度。
4.3 坑内钻的应用形式
(1)随着我矿可开采深度的增加,原地质勘探网度已经达不到生产要求,对未控制地段合理布置钻探,探明矿体赋存情况,已势在必行。我矿根据现有的实际情况在-230水平72线布置钻孔DZK7202,提取岩芯,进行编录,对岩芯进行观察分析研究后认为前方不适合进行进一步的坑探工程。
(2)利用开拓巷道提前实施布置坑内钻,形式采用水平扇形孔,加密勘探工程网度,提高储量级别,为下阶段采矿生产做好准备。我矿阶段运输巷道要在阶段开采前完工。如我矿的-140中段和-90中段开拓实施2年前就完工了,现已在开采。而当时坑内钻工程也利用开拓巷道随之施工。因此现阶段起到了进一步控制贫损、更合理的布置采矿矿房的指导作用,见图1。
(3)生产阶段由于生产需要,在不必要施工的两穿脉工程中间用坑内钻代替穿脉,加密工程,及时指导采矿生产的顺利进行。如在我矿采矿生产中,在-230水平的DZK8802和-230水平的DZK3602实施的两个钻孔就是属于这类勘探工程,见图2。
图3
(4)合理利用施工灵活特点,缩短探矿距离,探明支脉情况。金矿的支脉均处于11号主矿体的上盘,而我矿采矿多是针对11号工业矿体,但个别地段的支脉矿石也能达到开采的工业品级,所以探明支脉情况也是必要的。根据已有的资料,有针对性地在-90水平25线上盘布置实施了ZK2501和ZKD2502两个钻孔,并达到了预期目的,见图3。
5 结论
通过探讨坑内钻在矿山生产探矿中的应用可知,坑内钻主要有一下四种作用:①摸边探底的作用;②加密工程网度,提高储量级别;③代替穿脉工程及时指导生产的作用;④探不规则小矿体的作用。相信随着我国采矿行业的不断发展,坑内钻探矿方法会以其诸多的优点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矿山;数字化建设;信息化;管理体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虽然矿山数字化体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所涉及的的知识也相当广泛,但是它为企业营造的高产、高效、绿色等等优点是无可替代的,正是社会往前发展所需要的。因为其重要性,所以对矿山数字化建设与管理的探讨必不可少,在详细了解矿山数字化相关概念的前提下才能对矿山数字化建设及管理作出恰当合理的判断,最终实现发展并逐步完善矿山数字化建设体系和建立全面且妥善的管理理念的完美结果,实现经济、文化、科技同步发展!
1.矿山数字化体系相关介绍
1.1矿山数字化的功能体系
数字化矿山实质是一种矿山开发应用,它是在矿山开发范围内建立一个三维坐标,并以这个三维坐标为主线建立了一个信息模型,用三维坐标描述矿山中没一点的信息,并进行存储起来,这样矿山工作人员就可以快速、准确、全面的获得矿山中每一点、每一方面的信息,实现方便有效的检索手段和显示信息方式。此外,在用三维坐标存储起来的信息形成的数字化三维空间站上面可添加所有相关信息,这样矿山工作人员看到的数据更全面,更透彻。矿山数字化具有动态性和业务、管理多元性,数据不断的更新,数字化三维空间站的内容页不断的更新,保障矿山工作人员获得的信息是最新的。
1.2数字化矿山的体系结构
从数据层面、业务层面、技术层面分层,矿山数字化体系结构主要包含:高速宽带网络支撑体系、三维数据原库和应用模型、中间处理层、三维基础数据及业务环境提供者、信息管理中心、安全体系及业务管理体系、等。数字化矿山体系由不能的层次实现各系的功能,综合实现数字化矿山的功能。
1.3矿山数字化关键技术的应用分析
上述矿山数字化体系分层中提到的高速宽带网络支撑体系中,其中涉及的高速企业网技术的数字化矿山的关键技术之一,它是数字化矿山建设的基石,它建立的宽带和通讯网络使庞大的矿山数据在网络间快速传递。数字化矿山的关键技术还有虚拟现实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生产调度与检测监控技术、矿山综合通讯技术等。其中虚拟现实技术主要应用在了对数据的三维模型建立上。数据挖掘技术实现的是从海量的矿山数据信息中快速、只能的提取出客户需要的有用的数据信息。这些关键技术为数字化矿山提供的服务是不可替代的,它们所实现的功能解决了数字化体系的核心问题。
2.矿山数字化建设
2.1目前国内数字化矿山存在的问题
受国外矿山数字化建设发展的影响,我国采矿业的总体化发展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但是整体水平仍旧担忧。就拿安全问题举例,我国的煤矿安全一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每年在煤矿企业中由于安全事故而产生的人员伤亡数字是不容乐观的。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渗透,信息技术逐步运用到煤矿企业中,矿山企业的经济形势以及运营状态正在发生着喜人的变化,但是跟国外的采矿企业发展水平相比仍存在着差距。矿山建设方式、运营模式、管理制度、施工技术、安全隐患,都需要不断改进才能跟上国际发展的步伐。
2.2矿山数字化建设目标
今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IT行业兴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迅速发展,不断渗透到各个领域,采矿业也因此受惠。目前我国的采矿业正处在转型的重要时期,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模式进展,努力实现由经验型、传统型向科学型、智能化发展。数字化矿山建设的目标在于以引用三维数据知识,用三维空间存储数据,动态链接三维空间站分析数据获得矿山各个方面的情况,应用到每个生产和管理环节中去,提高矿山系统质量,达到最大化利润的目的。
2.3未来矿山数字化发展趋势
信息时代的来临提醒着人民信息技术与产业之间的紧密联系,人们开始潜心钻心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煤矿企业中去,带动企业的发展。在1999年召开的“国际数字地球”会议中提出了“数字矿山”, “数字矿山”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中国科研者对它的关注,在2004年4月还举办了以“数字矿山战略与未来发展”为主题的活动,举办单位是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目前国内数字矿井发展较好的有淮南的新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以及神华集团的补连塔和大柳塔两个矿区。以上就说明了矿山数字在我国的发展前途一片大好,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矿山数字化必将一步步完善,投入到生产应用中,伴随着是它带来的是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
3.矿山数字化建设管理方案研究
3.1管理方案的侧重点内容
我国目前的煤矿产业发展已经相对稳定,但是每年调查总结得出的因煤矿安全引发的安全事故总让人心惊胆战,因此对矿山数字化建设的管理中,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只有把煤矿安全问题先解决了,才能进行矿山数字化的另外方面的研究。安全隐患的重要性是每一个从事煤矿工作者担心的第一个问题,安全有无保障直接影响了工作效率等等一系列问题。
而如何加强煤矿安全管理,这一问题经过我和另外几个人探讨后以及上网搜索过资料之后得出:只有把信息技术紧密的应用到煤矿安全中,加强和改进煤矿的工作安全,才能有效的降低煤矿工作中出现危险的几率,降低人员伤亡数量。推广煤矿行业的信息技术已经刻不容缓,因此在矿山数字化管理方案中对煤矿安全问题的管理不容小觑,其主要做法就是加强信息技术技术的应用,保持煤矿产业的协调健康发展,用科技预防危险!
必须指出的是,每一个矿山数字化建设都是一个支出资金庞大的工程,对于数字化工程造价管理不可忽视。通过在矿山数字化管理平台设置造价管理模块,完成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使工程化造价达到数字化信息化,也可以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3.2方案制度完善
矿山数字化管理方案不仅仅只有安全问题管理,其管理内容还包含了煤矿资源管理、矿山数字化应用模式管理、煤矿信息产业管理、数字化信息管理等等多个管理方面。每一方面都要经过实施部门的确认及建议,保证制度的合理性。管理制度的确立必须确保数字化矿山的技术可行性、质量、安全、发展前景的问题。制度的一步步完善要依靠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实现。另外,管理制度中要包含监督制度,不仅是对理论监督,还有实施监督,监督管理,数字化矿山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遗漏,否则必定会在日后的工作中出现问题。
4.总结
我国是一个能源大国,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已经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国家政策也越来越注重煤矿业发展。虽然我国煤矿业信息化数字化发展起步较晚,但是进过科研者的潜心钻研已经有重大突破,相信在未来的岁月中必定会取得更傲人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齐安文;吴立新;侯恩科;等;三维地学模拟评述及其矿山应用关键问题[J];中国矿业;2001年10(5);61-64.
[2]张登攀;朱建安;李新功;矿山装备数字化检测仪器构件模式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09年10期.
篇8
关键词:GPS-RTK技术;矿山测量;应用
铜矿资源作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支撑。铜矿开采工作的重点就是山区露天和井下开采,由于人为建设导致的各种特殊情况经常出现在矿区范围之内,因此经常出现了控制点不通视以及地面测量控制点被严重破坏的情况,而采用传统的测量技术很难保证测量的精度以及效率。在这样的背景下,GPS-RTK技术现在在矿区测量工作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GPS-RTK技术应用原理
作为GPS测量发展中的一项突破,GPS-RTK技术的主要构成部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也即是软件系统、数据传输系统、以及GPS接收机。其工作原理为:GPS接收机至少要有2台,1台为流动站,1台为基准站,要保证2台接收机能够进行同时工作,在对测站的载波相位观测量进行处理的时候选择载波相位差分技术,从而实现实时处理。PTK定位技术能够将在指定坐标系中的测站点三维定位结果及时地提供出来。基准站接收机能够通过对基准站系统的运用对具有较强可用性的卫星原始数据进行采集,然后向无线电发射台进行输送。在接到包装的数据后,发射电台可以广播这些数据,GPS接收机在流动站当中可以对本机的原始数据进行采集,同时可以将流动站的坐标计算出来。携带流动站系统的工作人员正是利用这种原理实施测量工作[1]。
2 GPS-RTK的构成部分
软件系统、数据传输系统、GPS接收设备等一起构成了RTK测量系统。
2.1 软件系统:其能够对实时动态测量软件系统的功能以及质量起到支持作用,同时还可以有效地保障准确、可靠的测量结果以及可行的实时动态测量,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2 数据传输设备:又被称作数据链,用户设备的接收机以及基准站的无线电发射台共同组成了数据传输设备。其主要是以用户站与基准站之间数据的传输速度、环境质量以及距离等作为依据,科学合理地选择其功率以及频率。
2.3 GPS接收设备:因为双频观测值除了具有较高的精度之外,同时在对整周未知数进行计算的时候还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因此双频GPS接收机在用户站以及基准站上都有所涉及。如果基准站服务于数量较多的客户,那么就要选择与用户接收机的最高采样率相同的接收机采样率[2]。
3 在矿山测量当中GPS-RTK技术的具体应用
大量的图纸的测绘在矿区各项建设工作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在铜矿资源在我国的需求量变得越来越大,所以各地区都加紧了对铜矿的开采,这样直接导致矿区的地表出现了十分巨大的变化,要想将准确的信息提供给决策者,就必须要充分重视图纸的现实性。在这样的情况下,矿山测量工作者需要不断的补充并且检测现有的矿区地形图,同时还要对大量的规划地形图以及专用地形图进行测绘,由于GPS-RTK技术的应用,使得绘图工作者的工作显得更加地便利。
3.1 建立和使用矿区控制网
控制点之间相互通视是常规控制测量的要求,但是其具有不均匀的精度以及较为复杂的作业程序。在进行控制测量工作的时候对GPS-RTK技术予以应用能够将定位结果迅速得出来,并且还可以对定位精度予以明确,从而使作业效率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GPS-RTK技术的运用能够使矿区控制网的要求得到充分地满足,GPS控制网如果在几个点同时运用就能够将一个完整的矿区覆盖起来。而且GPS-RTK技术还具备厘米级的精度,所以在矿区进行控制网的布设过程中运用GPS-RTK技术除了能够满足规范的精度要求之外,同时还具备省时省力以及快捷方便的优势。
3.2 对坐标转换参数进行求取
要想使原始大地的经纬坐标系统能够在GPS-RTK技术当中向着当地坐标系统的形式进行转换,就应该先将坐标转换参数计算出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建立不少于三个的高精度的当地坐标值,然后才能够将坐标转换参数求取出来。利用GPS-RTK技术就能够将坐标转换参数快速的求取出来。
3.3 测量矿区地面形变
对地面点的高程以及水平位置等在不一样的时间段进行测定,然后在对比分析测量之前的数据,最终将地面点位的下沉值以及水平位移等数据得出来,这样就能够将科学的依据提供给变形的分析和预测工作。通常都会采用地变形监测网的形式来完成这项工作,首先将形变观测点以及基准点布设在矿区地面,然后通过对全站仪的运用将监测网的角度以及边长测定出来,采用水准仪针对测点间的高差进行测量,最终将监测网点的高程以及水平位置计算出来。在矿区地面形变测量工作中采用GPS静态相对定位技术,可以利用多项式曲面拟合、坐标转换、数据处理以及实例的计算分析等方式取得良好的测量效果。
3.4 测量矿区工程
作为测量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矿区的测量工作同时还是一个难点。这是因为很多工作区域都属于丘陵区以及山区的地貌,往往具有较差的通视条件、较高的森林覆盖率以及比较稀疏的国家控制点密度。所以采用常规的测量手段进行矿区工程的测量往往很难使矿区工程测量的效率以及精度要求得到满足。然而GPS-RTK技术不仅可以在上述的测量当中进行应用,同时还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其他的工程测量当中,并且可以对在效率和精度方面常规测量的不足进行弥补。在矿区的测量工作当中,GPS-RTK技术可以很好地完成钻孔的放样、测绘矿区地形地貌图、露天采场工作量验收以及纵、横断面图的测量等工作[3]。
4 在测量过程中GPS-RTK技术应用的注意事项
4.1 要想使测量的精度得到保证,就应该保证在10km之内的移动站和基站间的距离,这是由于在测量过程中GPS-RTK技术存在着一定的误差来源,其中包括点位对中误差以及多路径效应等。
4.2 因为内业成图是进行外业测量的最终目标,所以一旦具有较多的测量点,要想保证成图的精确性,还是需要采用草图绘制的方式进行外业测量。
4.3 要想将较高的高程定位精度得出来,就必须要最大限度的采用测区均匀分布的控制点联测的方式进行测量作业,从而能够保证高程转换参数的精确性[4]。
5 结束语
相对于传统的观测方式,GPS-RTK技术具有较高的自动化以及集成化特点,因此能够使动态测量和经常化的矿区测量需要得到充分地满足,所以在矿山工程的测量工作当中GPS-RTK技术的发展前景十分的广阔。由于具有不受距离以及环境限制的特点,再加上具有较高的精度,所以GPS-RTK技术可以很好地适应局部重点工程地区以及具有困难的地形条件地区的测量工作。GPS-RTK技术可以将所在位置的空间三维坐标迅速得出来,从而将矿山测量的模式彻底的改变了。只要针对GPS-RTK技术进行精心施测以及科学设计,必然会在矿山的测量工作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刚,郭广礼,李伶.GPS-RTK在山区煤矿测绘与测设中的应用[J].中国矿山工程. 2012(02).
[2]于国强,岳建英,邸伟.GPS-RTK技术在矿区测量中的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 2013(04).
篇9
Abstract: The use of professional literature in collec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ubject literature resource construction. The paper reflects the situation of subject literature resource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professional literature in collection.
关键词: 馆藏专业文献;利用率;学科文献建设
Key words: professional literature in collection;utilization rate;the subject literature resource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186-02
0 引言
学科建设是各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主要标志,是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基础性工作。高校图书馆能否为学科建设提供优质、充足的文献资源服务,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的主要工作之一。
学科文献是指在学科或专业范围内,图书馆拥有的应用研究和理论研究等方面所需文献资料的收藏量,能够支撑广大师生进行教学、科研,满足他们对本学科专题文献的整体需求。
1 我校馆藏专业文献的构成体系、品种配置
1.1 数据的选取 本文选取的数据时间从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校专业文献的构成体系和品种配置,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22个大类的分类方法。
1.2 本文专业文献的类型 我校专业文献大都是应用型图书,为了统计过程更具可操作性,本文样本数据的选取排除各类教学辅导材料;娱乐休闲类图书;各类职业考试教材;科普类图书;辞典、手册、指南等工具书。
从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校图书馆馆藏专业文献按学科分类有32个学科。根据32个学科收藏的专业文献总数有56715册。专业文献类型总数4770种。从品种配置上看我校馆藏各专业文献品种存在重复建设与缺门遗漏共存的现象。
2 我校馆藏专业文献的利用率
2.1 数据选取 以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我校图书馆每天图书借阅数量为依据,并且这里的借阅量包括:总的图书借阅量和专业文献借阅量。
我校图书馆从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学生借阅总人数:27425人,总借阅量:57662册,其中借阅专业图书总量:18738册。教师借阅总人数:238人,总借阅量:911册,其中借阅专业图书总量:806册。职工借阅总人数:18898人,总借阅量:39212册,其中借阅专业图书总量:12876册。
2.2 统计分析过程 运用图书馆统计分析中文献利用率公式对所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文献利用率是指馆藏中被用户借阅的文献数量占全部馆藏文献总数的百分比,计算公式是统计范围内的图书在统计时间内被用户利用的总册数除以统计范围内的图书总数乘以百分之百。
2.3 统计分析结果
2.3.1 学生借阅专业文献 学生借阅专业文献利用率最高0.91是I类-文学;利用率最低0.09是B-哲学。利用率在0.09-0.32之间的学科分别是:数学、物理学、化学、测绘科学技术、语言学、统计学、政治学、管理学、、哲学、能源科学技术、社会科学综合,共计12个学科。利用率在0.4-0.62之间的学科分别是:土木建筑工程、电气工程、矿山工程技术、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自然科学相关工程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技术与资源、机械工程、冶金工程技术、安全科学技术、材料科学、经济学、自然科学综合、能源科学技术、心理学,共计15个学科。利用率在0.7-0.91之间的学科分别是:文学、体育科学、电子与通信技术、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共计5个学科。
2.3.2 教师借阅专业文献 教师借阅专业文献利用率最高0.9是G类-教育学;利用率最低0.45是A-。利用率在0.45-0.79之间的学科分别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土木建筑工程、电气工程、矿山工程技术、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数学、物理学、化学、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技术与资源、机械工程、安全科学技术、测绘科学技术、政治学、管理学、、哲学、文学、体育科学、自然科学相关工程与技术、社会科学综合、语言学、统计学,共计24个学科。利用率在0.8-0.9之间的学科分别是:教育学、心理学、材料科学、经济学、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冶金工程技术、自然科学相关工程与技术、电子与通信技术,共计8个学科。
2.3.3 职工借阅专业文献 职工借阅专业文献利用率最高0.96是I类-文学;利用率最低0.11是C8类-统计学。利用率在0.11-0.39之间的学科分别是:土木建筑工程、矿山工程技术、数学、物理学、化学、测绘科学技术、语言学、统计学、教育学、体育科学、、哲学、能源科学技术,共计13个学科。利用率在0.4-0.65之间的学科分别是:管理学、心理学、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技术、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自然科学相关工程与技术、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政治学、社会科学综合、机械工程、冶金工程技术、自然科学综合、材料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技术与资源、安全科学技术、电子与通信技术,共计17个学科。利用率在0.78-0.96之间的学科分别是:文学、经济学,共计2个学科。
3 基于统计分析的学科文献建设
随着我校发展和扩大,学科专业的增加,及各学科发展方向、购书经费等情况,统筹安排建立符合我校学科发展需要的学科文献资源。
3.1 重点性建设 对学术质量高,出版量较小,教学科研中参考价值高,借阅利用率高的专业性图书应系统性收集。如:TB类中的TB4-工业通用技术与设备、TB49-工厂、车间,TD类中的TD167-矿山测量与制图、TD2-矿山设计与建设、TD4-矿山机械,TQ类中的TQ52-炼焦化学工业、TQ54-煤炭气化工业,TF类中的TF065.1-块状耐火材料、TF09-冶金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TF32-炼铁机械与生产自动化、TF345-炼钢生产自动化,TG类中的TG4-焊接、金属切割及金属粘接、TG33-轧制、TG5-金属切削加工及机床,U类中的U17-管道运输,C类中的C96-人才学。G类中的G526.3教育科研管理,O类中的O15-代数、数论、组合理论、X类中的X75-冶金工业、矿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保证图书馆重点学科文献收藏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2 基础性建设 计算机科学技术-TP类:是一门应用技术科学,是所有学科专业的基础,拥有众多的读者群。应尽量收集齐全。B类、C类、D类、图书内容以基础理论为主,内容章节大同小异,可以不再考虑收集。学科文献资源的建设要分步实施、逐个完善,要从我校实际与自身特点出发,关注我校学科的发展,使我校图书馆专业文献资源符合本校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勇,洪跃.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创新模式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6.
[2]林雅萍,刘惠敏等.从出版统计和馆藏分析看图书采购策略[J].图书情报知识,2009,2.
[3]朱开忠.图书馆转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
[4]郭凌.基于学科知识服务的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思考[J]. 高校图书馆工作,2012,1.
[5]朱庆华.信息分析:基础、方法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
[6]高景祥.基于流通信息的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流程优化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9,2.
篇10
一、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六个方面:
1、法规建设滞后。我国的《安全生产法》于2002年6月颁布,同年11月1日实施;《矿山安全法》于1992年11月颁布,1993年5月1日实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于1996年颁布、实施。虽然矿山安全立法工作启动较早,已经颁布10多年,对矿山安全生产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一直未能形成完整的法规体系,缺乏系统性。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发展,《矿山安全法》等一些法规、标准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特别是一些矿山安全技术标准和规程,亟需修订和补充。
2、监管体制不健全。为协调经济与社会的共同发展,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普遍对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实施了非常严格的管理,安全监督管理力量普遍很强。而我国安全生产监察机构变动频繁,工作连续性差,目前尚未形成完善的监管体制。另一方面,专职从事非煤矿山安全监管的人员非常少。一些县级安全监管部门,甚至基本的交通工具都没有,电话费都无法保障,现场检查执法非常困难,监管力量薄弱。
3、企业管理水平不高。(1)绝大多数小矿山企业的生产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经济效益差;(2)设计不正规,采矿工艺落后;(3)装备水平低,采用手工和半手工作业,本质安全化程度低;(4)内部管理工作薄弱,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管理机构和人员;(5)业主素质普遍较低。小矿主对国家法律、法规、矿山安全生产知识普遍了解不多,自身素质较差,在矿山建设、生产过程中,为追求最高利润,不顾矿工生死,尽可能减少投入,导致矿山不具备基本的安全条件。
4、中介机构不成熟。中介机构在职业安全与健康事务中,充分利用其中立、客观的特点,扮演中间人的角色,负责绝大部分技术性强的认证、评估、检测、鉴定工作,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咨询和培训。在我国,安全中介机构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发育还不成熟,有关法规还不健全,缺乏约束力,中介机构的技术水平、服务质量远未达到要求,短时间内还不能适应安全工作的实际需要。
5、安全培训亟待加强。职业安全技术培训在保护从业人员免遭意外事故和职业病的伤害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矿山从业人员,特别是小矿山的从业人员主要以农民工为主,他们文化素质明显偏低,安全意识低、安全生产工作技能差、自我保护能力弱,就是矿长、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率也较低,先上岗后取证的现象比较普遍,目前安全生产培训无论工作机构数量,还是培训质量都很难保障工作需要。
6、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脱节。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与工伤风险相对应的费率机制。各地制定的费率档次少而粗,致使低风险的企业缺乏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积极性,而高风险的企业并没有因为参加工伤保险而激发事故预防的积极性。
由于非煤矿山存在这些问题,本质安全程度低,多年来伤亡事故一直处于多发状况。据2001~2005年统计分析,全国非煤矿山安全事故在各类事故中位于道路交通、铁路交通、煤矿、火灾之后,居第五位,在工矿事故中仅次于煤矿居第二位。
二、通过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大力加强安全生产监管
为进一步搞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当前应以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申办工作为载体,积极协同有关部门强化矿山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提高矿山开采技术含量,淘汰技术落后、设备陈旧、事故隐患严重、没有整改能力、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条件差的小矿山,使矿山企业朝规模化、规范化、管理有序的方向发展。具体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领导,协同监管。把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申办工作作为改善矿山安全生产条件、确保矿山平安的主要载体,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从多方面着力加强对矿山整治和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工作的领导。一是建立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领导机构。在省、市两级成立矿山安全专项整治暨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加强对申办工作的领导。二是制定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工作方案。以省政府的名义下发《全省矿山安全整治工作方案》,同时,积极协同国土资源厅、公安局联合向矿山企业发出做好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和安全整治的通知。三是召开有关部门矿山安全整治和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联席会,分析解决整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落实有关部门的责任。四是全力以赴。省、市安监局作为矿山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应经常召开矿山申请办证工作分析会,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推进办证工作顺利开展。
2、加强宣传,堵疏结合抓发动。一是营造宣传氛围,让业主明白申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召开消除事故隐患、规范开采现场会、矿山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告知会、矿山安全整治暨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动员会、矿山企业限期整改和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督办会等会议,培育典型,示范带动,逐步调动矿山企业主办证的积极性。二是加大巡查力度,坚决查处违法行为。在省、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安监局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加大对矿山的巡查,开展联合执法,查处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严防已关闭和无证开采矿山“死灰复燃”,并采取集中联合整治和各有关部门依据自己职责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的办法,督促矿山企业全面排查整改事故隐患。三是抓住关键环节,促使矿山企业按要求进行整改。紧紧抓住矿山爆破作业火工材料供给这个“关键”不放,暂停对矿山企业火工材料供应,消除矿山业主侥幸心理和等待观望思想,再根据全省安全生产许可证申办进度,对不积极进行整改、不自觉申办矿山安全许可证的矿山企业停止火工材料供应,限期整改,促使企业加快办证步伐。
3、推广先进技术,联合抓技改。从实现机械化入手,从根本上提升矿山安全生产水平,解决矿山企业安全事故多发的安全问题。实行规模化生产,走中深孔爆破、机械化开采的路子。一方面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多渠道筹集资金帮助矿山企业联合改造。另一方面,采取联合行动,加大打击力度,关闭和淘汰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矿山。此外,针对矿山企业自己爆破存在许多安全隐患的问题,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组建爆破服务公司从事专业爆破作业,建设规范化民爆储存仓库,购置民爆器材安全运输专用车辆,组织专业爆破队伍,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所有矿山企业可不再直接进行爆破作业,统一由爆破公司负责。
4、严把申办关,着力抓好申办工作。根据国家安监局《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中的规定,要求申办企业要实现“五个百分百”(即员工保险、安全设计、设备检测、企业法人、矿长、安全管理员持证上岗、安全评价达百分百)。要求各矿山企业除配备持证上岗的特种作业人员外,还必须配备或者聘用专职的矿山工程技术员,对矿山开采作业进行技术指导,从而有效地保障矿山按规范开采。安监局人员经常深入矿山指导企业做好申办的软件和硬件,帮助企业联系中介机构进行安全设计、安全评价、安全培训等,对危险性较大的矿用起重、运输、提升、排水等机械设备进行检测,督促企业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保险,使矿山企业具备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件,保证申办的质量和进度。同时,严格把好资料和现场审核关,逐条对照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条件,按新的管理要求,修订申请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为申办“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创造条件。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实施,对把好高危行业安全条件准入关,预防非煤矿山重大事故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一颁布就实施,留给矿山企业进行准备的时间有限,加上目前具体的实施细则尚未出台,给发证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而且,矿山安全评价是在特定时间内开展的工作,只能代表评价时矿山的状态,而矿山生产是动态的,每次爆破以后都有可能形成危石和险石,产生新的危险隐患。还有,矿产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对矿山安全许可没有涉及到矿山的规模、布局等要求,如何与矿产资源开发协调,这又是一个问题。
- 上一篇:逻辑思维主要内容
- 下一篇:近年来的世界经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