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盈利模式范文

时间:2023-12-25 17:43: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教育盈利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职业教育盈利模式

篇1

1.1进行双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必然选择

我们知道,只有以文化为土壤培育起来的语言才是真正的语言,也才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动态载体,对英语而言也是如此。虽然在职业英语的相关教学大纲与教学要求中都明确提出了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以往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如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差,缺乏对英语语言国家文化的认识,也缺乏必要的语言素养等。在目前职业的英语教学之中,教师的教学仍然以教材为核心,导致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接受到的语言培养太过狭隘,而我们知道,教材中的内容与生活实际中对英语的需求之间存在很大的分歧,这就导致单纯教授课本知识并不能满足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也与我们所提倡的跨文化教学的方式相背离。

1.2实施差异化教学的必然选择

由于选择职业英语教育的学生本身的基础的差异性,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基于差异化教学,就需要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英语学习基础,为他们量身打造专属的学习计划,可以制定单元学习计划、学期学习计划,甚至是学年学习计划。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英语的学习指明方向,使其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从而逐步提高学习成绩。专属学习计划的制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这是促进教学的最根本以及最重要的因素。

2、面对必然选择的相关对策

2.1进行跨文化教学的对策

教师进行跨文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革新教学理念,变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方法为多元化的学习模式,可以进行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与情景模拟等的有机结合,利用多媒体来丰富教学资源,也增强教师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和趣味性。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应该在以往以教学注重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当然,教材仍然应该是教学的基础与核心。在改进课堂教学方面,由于每个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与英语能力都是不同的,对英语的感知能力也不同。因此,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一刀切”不仅使得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对英语学习逐渐失去了信心,也使得英语水平较高的同学在英语的学习中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才能。而进行跨文化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满足学生期望的充满个性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层次较低的同学可以从教材中所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丰富的文化背景入手,然后通过学习教材中的文章来理解英语词汇的运用环境、英语口语交际的技巧等等。这也是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跨文化教学模式中学生重要作用的发挥。

2.2进行差异化教学模式的建议

差异化教学模式需要以人文本,尊重学生,所以在差异化措施的基础上建立完整的教学激励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巨大热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出学生身体里蕴含的学习语言的巨大天赋与潜能。当然,笔者在这里提倡的激励模式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激励,而非物质激励。当学生在互动学习的课堂中敢于并善于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当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师为其量身打造的学习目标,当学生在测试中取得进步的成绩时,教师都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得学生更加有信心去完成更多的英语学习。

3、结语

篇2

1. 引言

国内外高职教育领域广泛倡导的德国“双元制”模式,其实质就是将学习任务与行业工作任务相结合。澳大利亚等国家也都非常注重职业性,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2002年我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发展方针。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1 中,规定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以此来突出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2010年2月,教育部新出台的《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 中,明确指出现行教育模式下的弊病,提出教育改革的路线和章程:包括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公共英语作为高职高专教育的必修必考的公共基础类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学好英语不仅仅是学生受到良好教育的标志,而且与学业,就业等多种学习需求息息相关。同时,公共英语教学水平也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评估指标体系。然而,国内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情况仍有待改善。

2. 构建基础+行业公共英语教学模式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高职教指委”)于2007年进行的公共英语教学现状调查3 ,教师与学生对于教学目标的认知,教学目标认知与实际教学过程的组织,实际教学过程所体现的教学目标与学生对教学目标的理想预期之间均存在较大差距。其中就英语教学内容方面,学生普遍认为,英语教学内容应适度强化行业英语的训练。在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教学比例设置方面,认为基础英语应大于,等于,小于行业英语的比例分别为27%, 42%和31%。这说明,多数学生的共同愿望是希望学校教学能够适度强化行业英语,培养学生的职业英语应用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及教师针对行业英语教学所做的努力并不足以满足社会与学生的需求,其中,41%的高职高专院校完全没有开设有效的行业英语教学课程,有些院校即使开设此类课程,也存在着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的合理过渡与衔接问题。而另一方面,有95%的学生认为,在将来的职业岗位中,职业英语应用能力对他们的职业发展非常有用,或者或许有用。这说明,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公共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共识,也是推动教学发展的必要手段。如何将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进行有效整合,是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英语应用能力的有效手段,对于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改革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Hutchinson and Waters(1987)4 将外语教学分为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和GE(General English),其中ESP又可分出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和EOP(English for Vocational Purposes), 即学术英语和行业英语。高职教指委在2009年颁发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稿)中,提出高职类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应分为基础英语阶段与行业英语阶段,即GE和EOP的有效整合。在基础英语教学中,其主要内容为掌握英语语言共核知识(Common Core)。刘法公(2003)5 认为,语言共核是语言学家在对语言功能意念的研究中形成并提出的概念,指讲某一特定语言的人群中大多会使用的那部分语言。因此我国当前公共英语教学正是为使学生掌握语言共核而设计的。然而,行业英语则是以培养学生职场环境下的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以岗位需求为主线,体现行业性与岗位差异,以应对不同层次的需要。

基础+行业公共英语教学模式课程培养模式,具体是指:英语基础教学+行业英语教学,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基础上,以语言共核知识为载体,提升学生职业英语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计划中,根据社会对于高职学生职业英语应用能力的需要,针对具体的工作过程,工作的场景和任务,以岗位需求为主线,设置教学任务,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英语教师要以就业为导向,更新教学理念,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多种方式组织英语教学,提高学生职业英语能力。本教学模式将公共英语课程整合为英语基础教学+职业方向,即将英语语言知识教学和行业英语应用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学生的职业英语应用能力,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摒弃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英语理论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而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技能的职业化教学模式,在实际操作中,积极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职业英语能力。基础+行业公共英语教学模式的整合,具体来说,是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师资力量,评估体系五个方面的整合。

2.1 课程设置

公共英语课程的设置应以培养学生职场环境下的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以岗位需求为主线。从当前情况看,各高职院校设置2-3学期的公共英语课程较为常见。高职院校的师生由于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对英语学习本身就缺乏热情。同时为了就业需要,常常把主要精力放在与英语考级相关的学习上。同时在各校英语课时日渐受到压缩的现实情况下,大多数学校根本无暇开展行业英语教学。然而根据高职教指委2007年的调查6 显示,四学期的英语课程设置最受学生欢迎,同时周四学时是最佳选择。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入学水平落差较大的情况,前两学期应主要用于学生的基础英语教学,后两学期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及职业英语能力。

2.2 教学方法

高职教指委于2010年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研究报告7 中指出,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特点,公共英语教学应把培养兴趣作为开展教学的重要前提。王建军(2007)8 指出,目前高职院校的很多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情感障碍,对英语学习抱有排斥或焦虑的情绪。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到培养学习英语学习的兴趣。而这一目标并不是单纯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手段,而是通过借助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要求和兴趣,唤起学生内在的激情。

借鉴目前高职教育倡导的工学结合,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改革思路,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在学期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应精心设计与学生专业及英语学习相关的项目,并将项目划分为若干阶段,清晰规划每次课或每几次课后学生应完成的任务。通过项目导向,建立明确的课堂规则和教学目标,给学生以安全感和成就感。通过以任务驱动,使学生不停受到外部任务的刺激,努力学习与本任务相关的当前教学内容,不至因为项目历时过久而失去动力和兴趣。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侧重以教师启发式讲授为基础,实现师生互动性教学,如角色扮演,情境模仿等。而在行业英语教学中,则可以结合项目设置,为学生提供英语实训环境,通过“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英语应用能力。

2.3 教学内容

高职高专院校公共英语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依据是否能最优化提高学生的职业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由于行业英语开展时间较短,我国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灵活多样,加之各校实际发展中对各专业侧重与教学目标并不统一,当前涉及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整合教学的教材良莠不齐。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各专业教学内容情况,参考现有行业英语教材内容,在课程专家的参与下,自主开发教学材料。教学内容的开发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行业英语在基础英语中的全过程渗透,即在前两学期的基础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以共核心知识为桥梁,以专业英语词汇为载体,向学生渗透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第二个方面是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的自然过渡,即在后两学期的行业英语教学中,也不应完全摒弃基础英语的巩固和提高,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

2.4 师资力量

根据调查,在我国当前为数不多的开展行业英语的高职高专类院校中,行业英语大多由专业教师担任。然而罗毅等(2008)9 认为,ESP教学应理解为把专业作为载体的一种教学理念,其教学内容侧重英语,目的是帮学生掌握某一专业领域的语言特征。作为ESP的一个分支,考虑到英语教师更加擅长语言学与教学法的实际,我们认为行业英语教学应由英语教师担任。但另一方面,英语教师缺乏学科领域知识的现实,因此师资力量的问题亟待解决。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如选派行业英语教师参加有利于行业英语教学的师资培训,派驻行业英语教师到相关企业公司进行锻炼学习,与专业英语教师进行定期学习和交流,参与行业英语教学的实践研究以及教师的自主学习。建立具有专业化水平的行业英语教师团队,是当前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整合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5 评估体系

有效的教学评估体系对于教学能够起到积极的反拨作用,而不当的评估方式也会影响教学课程的设置与实施。当前高职院校中,由于就业的需要,师生多把主要精力放在与考级相关的教学上,倾向于语言知识,尤其是读写能力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更不用说职业英语能力。公共英语教学评估体系就彻底摆脱侧重英语语言知识的倾向,同时对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和的形成和提高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这就要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评估体系,将课程考核与技能认证考核相结合。(1)课程考核均采用形成式与终结式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形成性评估占40%,终结式评估占60%。形成式评估主要以学生任务与项目的表现与完成情况为参考,从课堂活动,课外实践,作业与小组互评四个方面进行。终结式评估以学生期末成绩评定。(2)技能认证考核主要以学生A,B级成绩为参考,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托业,托业桥等职业英语能力认证考试,并鼓励有专业认证考试的专业,如金融,IT等专业学生,参加行业英语认证考试,获取行业英语资格证书。

3. 结语

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设置必须反映职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体现基础+职业性特点,满足培养学生职业英语能力的需求。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课被认为是与社会需求脱节的语言知识课,其所设置的教学内容未能与学生的就业需求相结合,因为无法满足不同工作岗位对职业英语的实际需求。将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进行有效地整合与衔接,更新课程设置,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自主开发校本教材,同时培养双师型师资,并结合课程考核与技能考核的评估体系,有助于弥补英语教学中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脱钩的缺憾,提高学生的职业英语应用能力。■注释: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7年05期,32页.

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人民日报,2010年3月1日,第5版.

3. 刘黛琳,张剑宇.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思路[J].中国外语,2009年06期,78-79页.

4. Hutchinson T &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8-129页.

5. 刘法公.论基础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1期,31-32页.

6. 刘黛琳,张剑宇.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思路[J].中国外语,2009年06期,80页

7. 安晓灿,周龙.与时俱进,深化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改革――《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研究报告[J].中国外语,2010年04期,5页.

篇3

关键词:电力行业;集约化,教学管理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电力行业教育培训也将随着电力市场经济的导向而发生体制上的变化,新的电力行业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的建立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建立电力行业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职业教育培训的教学管理,集约化的教学管理模式是适应当前电力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

一、电力行业职业教育培训集约化教学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所谓集约化教学管理就是集中教学中所有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各类优势教育资源,在有限的条件下,低投入高产出。这是在当前情况下,提高行业教育培训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较好的办法,对提高行业教育培训整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电力行业职业教育培训教学管理的集约化就是以电力职业教育协会或研究中心为依托,集各职业学校和培训中心教学管理的经验及优势,实行优势互补,达到教育培训教学管理的最优化。其基本方法是:充分发挥骨干职业学校和培训中心的龙头作用,在统一目标、统一计划、统一大纲、学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实行科学化、系统化的统一的教学管理模式。

行业教育培训形成集约化教学管理,有利于集中优势力量,形成规模,取长补短,在优势互补的前提下,达到资源共享。有利于发挥优势,克服劣势,突出专业特点,以品牌专业为中心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进而带动整个行业教育培训的发展。

集约化教学管理有助于制定长远的人才培养计划,从人才战略和企业发展考虑,有助于建立适合人才成长的培训制度,有针对性地培养和培训人才,使学历教育与培训相结合。把人才开发、人才培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形成终身教育培训体系。

电力行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对各专业、各工种人员的技术标准要求非常高,集约化教学管理无论在教学内容、教材建设还是师资建设上都实现了统一标准、统一要求,从教学到鉴定形成统一的教学模式。从而使行业教育培训达到规范化、系统化。

二、电力行业职业教育培训集约化教学管理的内容

1、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的集约化。随着电力工业发展,电力机构的重组,原有岗位、原有工种的重新组合,新的岗位与工种的建立,都使行业教育培训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培训计划发生了很大变化,只有在集约化管理的基础上,统一目标、统一规划,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电力行业的市场需求。

2、课程开发及教材建设的集约化。随着电力科技的发展,电力生产工艺的不断进步,先进设备与技术的应用,原有的课程设置与教材已跟不上电力工业发展的步伐,但如果各学校、各培训部门自行安排课程和教材,不仅无法贴近市场,也无能力搞好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这样的大工程,因此只有依托教育研究部门,集中各学校、各专业的专家,合力研究与开发,既可达到教材与课程的最优化,又实现了教学管理在课程和教材方面的集约化管理。

3、教学检查和教学评价的集约化。教学检查和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特别是行业教育培训,各个岗位各个工种有着极高的技术要求和技术标准,各教育培训单位在培养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在行业教育培训机构统一评估监督下,进行教学活动,以确保教学质量和培养目标的实现。

4、教学信息交流的集约化。现在是信息时代,如果没有广泛的、快捷的信息来源和畅通的信息渠道,我们的教学就是盲目的,教学效果也不会是理想的,集约化的教学管理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信息交流、信息反馈、信息管理。

5、师资培训师资互补的集约化。由于市场经济的需求,各学校都设置新的专业和新课程,但由于师资队伍的不健全,大部分课程由非专业教师改行上课,由于任课教师少,正常的教师培训和教研活动都无法进行,教学效果也远远达不到目标的要求。

6、教学设备利用的集约化。由于电力行业生产工艺的特殊性,要求在培养人才过程中,要与电力生产流程紧密结合,但任何一个或培训中心都不可能在教学设备上达到和生产现场完全一致,这就要求各学校在某些方面发挥各自的优势,建立合理的制度,在不损害各自利益的前提下,实现资源共享。

7、师生知识技能考核验收评比、技能竞赛的集约化。电力行业有着本行业自己的特殊性,各个工种的专业性极强,在进行各专业、各工种的考核、竞赛及评比中务必统一要求、统一标准,这就要求要有考核、评比的集约化管理。更为重要的是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管理的激励因素主要来自于行政部门的计划和检查,包括评估、考核、统考等。但是日常教学管理的激励因素不大,而且各学校教学管理水平也不相同,为了增大激励因素,为了取长补短,可通过集约化管理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电力行业职业教育培训教学管理集约化的方法

1、研究目标和计划,实现教学目标集约化。根据电力企业的发展和建立学习型企业以及终身化教育的思想,对目前的电力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作统一的规划,按照市场经济的需求,对人才培训目标、规格、层次进行从新定位,并在行业协会及教育研究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对行业教育培训的培养目标以及教学计划提出指导性的可操作性的方案,使整个行业教育培训在方向上达到一致,这是集约化教学管理的第一步。

2、研究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实现课程与教材的最优化和集约化。电力格局的重新组合,新的电力体制的建立,导致电力工业的机构和机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岗位、新的工种的出现,必然要有新的课程、新的教材来实现这种教育,单靠某个学校或培训部门来开发必然会有局限性,只有集中骨干专业、骨干学校的专家共同开发研制,形成适合电力工业发展的、有权威性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在电力行业内推广使用,并在实施中不断修改、补充、完善,形成课程体系与教材体系的最优化和集约化。

3、研究教师培训与管理,实现师资队伍建设的集约化。具体方法是:一是定期组织系统内同一专业的骨干教师集中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学习各学科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及要求,达到所有教师教学目的的统一;二是定期组织系统内同一专业的骨干教师集中研究学习教材,特别是新教材和新增加的内容,在研究中领会教材的知识点、重点及难点,从而使所有教师全面理解教材、掌握教材,具有驾驭教材的能力;三是组织教师到生产实践中去,使理论真正与实践结合起来,同时把实践融和到理论教学中去。行业教育培训是离不开现场实践的,在现场进行公开教学、请有经验的技术工人现场讲解,将是我们改进理论教学和实践

教学最佳途径;四是定期组织同一专业的专家、学者、教师一起研讨教育理论和前沿理论,使行业教育培训永远走在生产的前沿,将产学研落实到实处;五是组织教师学习行业教育培训教学评估和教学评价标准,明确要求,为集约化教学管理打下基础。

4、研究教学管理的监督、检查和评估,实现教学评估的集约化。建立行业教育培训监督与评估委员会,制定行业教育培训评估与监督法律法规,包括评估内容、评估办法、评估制度,对电力行业内部教育培训机构进行评估监督工作,各电力公司设立督导员,负责对本公司的教育培训工作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并定期总结工作,向上级组织汇报。行业教育培训评估与监督委员会定期组织人员对全电力行业教育培训机构进行全方位评估检查,评选出一流教育培训单位,同时将他们好的经验进行推广。

5、研究校际间资源共享,实现教学资源运用的集约化。集约型教学管理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充分利用和开发教育资源,为全面提高人才素质服务。具体方法是:一是教学资料的共享,新学校向老学校学习或借用各种资料;二是教学设备的资源共享,有许多学校必备的教学设备,又不能马上解决,可在集约化的约束下,在其他学校或培训中心帮助下解决;三是教师资源的共享,学校或培训中心师资力量薄弱,开设有限专业课都有困难,有条件的学校或培训中心可在相互协商的条件下,采用租借的形式互相补充。这样既开发利用了有限的人力资源,又解决了一些缺少教师学校的燃眉之急。

6、研究信息反馈,实现教学信息管理的集约化。具体办法是:一是经常召开座谈会、汇报会,互通信息、交流情况,达到校际间随时信息沟通;二是进行校际间简报和报刊的交流工作,随时交流资料;三是召开经验交流会、研讨会、论文评审活动,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四是利用网络这个现代化通道,使信息最快、最及时地传送到每个单位。

四、电力行业职业教育培训集约化教学管理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如何使集约化管理更加规范化、系统化。行业教育培训集约化教学管理是行业教育培训发展的要求,如何使所有教育培训部门、所有教师主动的、自觉的参加活动并接受制约,使之成为一种自觉行为,是集约化教学管理得以实施的关键,特别是条件好的学校和培训中心、水平较高的教师更应树立全局观和大教育观,为整个行业教育培训的发展做出贡献。

2、如何更好地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信息交流是集约化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电力行业信息交流体系,开辟网络通道已迫在眉睫,这个网络的建立与行业教育实施远程教育工程是紧密相连的。

篇4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案例研讨;教学模式;财经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26-0036-03

高职推进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迫切需要有成熟、可借鉴、可操作的课程教学模式。尽管高职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模式不少,但主要集中在工科专业领域,对于财经类专业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模式并不多。笔者在多年的经济法实务等财经类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探索了构建案例研讨教学模式。

一、财经类专业案例研讨教学模式的内涵

(一)财经类专业案例研讨教学模式的含义

一般把模式理解为经验与理论之间的一种知识系统。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通过教学实践抽象概括而形成的一种教学体系”[1]。任何教学模式都是一定教学理论的具体体现。通过教学模式把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联系起来,有利于教师动态地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根据教学模式理论、研究性学习理论和高职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财经类专业案例研讨教学模式的构建,是指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创新创业精神为出发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知识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能力培养融入案例研讨教学过程中,从而带动课堂教学师生关系、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教学领域的一系列改革。据此,财经类专业案例研讨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根据教学目标,在教师指导下,项目组学生自主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并进行研讨,接受教师与项目组外学生围绕案例与教学内容的有关发问,提出解决案例相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对策,从而实现全体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完成教学内容学习的教学模式。

(二)财经类专业案例研讨教学模式的主体角色

财经类专业案例研讨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职业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该模式以真实的典型案例为研究原型,以开放性为前提,与职业性密切相关,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为实施策略,学生模拟双重身份,突出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强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学习活动,由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建立起新型的课堂师生关系。

二、财经类专业案例研讨教学模式对各要素的要求

案例研讨是学生、教师和案例三者之间的互动过程,只有案例、教师与学生三个要素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才能取得理想效果。因此,案例研讨教学对各要素提出了较高要求。

(一)对学生的要求

要求学生组建有效的学习项目组,发挥团队合作学习的优势。案例研讨教学将学习时间、空间拓展到课堂之外,要求学生必须在课前投入充足的时间,收集案例信息并进行讨论、思考、反思,熟悉相关的内容;在课堂中,学习项目组成员要积极投入案例讨论、学习过程,获取并掌握教学内容。

(二)对案例的要求

案例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师与学生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选择好案例尤为重要。“案例作为一种教育工具,必须提供足够的讯息,能够引发多层次的讨论分析和行动,教导给学生批判分析以及仔细规划行动的技巧。”[2]用于教学的案例必须具有真实性、问题性、有趣性等特点,是真实的案例,能呈现疑难问题、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案例研讨学习,会加深学生对原理和概念的理解,促进学生思考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三)对教师的要求

案例研讨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为此,教师必须熟悉教学内容,能依据教学内容提出适当的问题来引导学生从案例讨论中学习并应用知识;教师必须具备倾听、回应和沟通的能力,以引导学生针对案例发展进行深入洞察和批判分析[3]。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必须把握问题讨论、教学内容输入连接的教学时机。

三、财经类专业案例研讨教学模式实施过程的设计

案例研讨教学过程分四个阶段,各阶段环环相扣,需要统筹兼顾。

(一)第一阶段:组建案例研讨学习项目组

成立学习团队,每个项目组成员3~5人。第一步,进行自荐和推荐,按照一定的规则确定项目组负责人。第二步,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按一定规则确定每名学生进入一个学习团队。

构建好学习团队是案例研讨教学的前提,要求学习团队成员能分工协作,互相配合,树立团队荣誉感。这一阶段,教师要搭配好项目组成员,向学习团队介绍案例研讨教学的方式与要求,告知学生每一次课安排一个项目组,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好一个案例进行研讨,并进行考核,团队成员得分一致。

(二)第二阶段:学习团队领取任务

在学习团队组建后,根据制订的教学计划,向学习项目组指派学习任务。每个项目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计划、进度,通过案例教材、图书馆、电视媒介、网络等途径,收集、整理、编辑案例。要求学习团队成员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掌握与案例有关的知识,分析案例成功、失败或发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得出该案例给大家的启示,从中可以吸取哪些经验、避免哪些风险。对上述内容要求制作演示课件,并将文字按格式打印,以此作为评价的依据。

在第二阶段,教师要对学习团队选择的案例进行审核,案例要求是真实发生过的,具有典型意义,与教学内容相匹配。该项目组成员在课前自主学习教学内容,熟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在收集、整理案例的过程中,可通过查找工具书、网络或请教教师,了解相关学习内容的基本应用。

(三)第三阶段:组织课堂案例研讨

第一步,学习项目组组长展示案例课件(PPT),讲解案例的前因后果,分析案例的处理,讲述案例启示,并提交打印的书面稿。第二步,教师与其他学生向项目组成员提出相关学习问题,由项目组成员分别给出解答。学生的发问主要围绕案例本身提出。教师的发问主要是拓展学习的空间,对项目组成员研究性学习情况进行检验,促进项目组成员对与本案例相关的知识进行准备。第三步,在学生案例研讨的基础上,教师讲解未涉及到的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

在本阶段,教师要调控课堂案例研讨过程,引导学生讨论案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帮助学生理清研讨的思路;针对学生的提问,引导项目组成员思考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要求项目组成员积极参与研讨,对记录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其他学生应当认真倾听、踊跃发言,融入案例研讨过程。

(四)第四阶段:进行评价

由教师进行点评,对学习项目组“案例的质量、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小组分工及合作程度”等进行评价[4]。学习项目组成员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主要评价成员的文字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研究能力、现代技术应用能力等。其他学生对学习项目组的表现进行评价,作为该学习项目组考核的依据之一。根据教师评价、团队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得出该项目组成员案例研讨项目的形成性评价得分。

参考文献:

[1]郭景扬,练丽娟,陈振国.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8.

[2]瞿启平.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课程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7(25):27-28.

[3]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构建与实践例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36.

[4]郑金渊.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55.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ase Study Teaching Mode in Financial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XU Xi-bo

(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Changsha Hu’nan 410200, China)

篇5

关键词:高职英语;职业能力培养;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英语教学正面临着复杂而深刻的变革形式。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为教学的根本目标,这也就使得高职英语的教学工作要区别于一般高校。然而,纵观当前高职英语的教学现状可以发现,普遍存在教学目标定位模糊,英语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学习相分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高,学校对英语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程度等多方面问题。所以,要改变现有的英语教学模式,使之适应职业教育的体系,为培养职业人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实行高职英语分专业教学

不同的专业都有属于不同专业的名词,其主要内容也都是不同的。英语对于我们来讲属于第二语言,同汉语的学习不能相提并论,所以说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就要对其进行筛选,学习必要的东西,因此说分专业进行英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分专业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有效利用时间,使教学的质量事半功倍。对于高职英语来讲,其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把各个方面的英语表达都涵盖在其中,因此有选择性地进行英语教学是非常有利的,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另一方面还能增强英语教学的质量。

例如,对于从事商务类的学生而言,他们所接受的英语教育内容应该注重商业交际,其接受的常用内容应类似What time would be convenient for you?你看什么时间比较方便?I’d like to suggest a toast to our cooperation. 我想建议为我们的合作干一杯,等等;对于医学类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所接触到的词汇更多应为医用术语,如:The emergency room,First aid,Clinical nursing,past medical history等等。通过这样分专业的英语教学让不同专业学生接触到本专业的英语类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对其职业发展有实际意义。

二、创新高职英语教师的教学手段

现如今很多高职学校中的英语课堂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例如词汇背诵、语法翻译、英语作文写作等等,这些教学方法虽然能够对学生的英语能力有一定的帮助,但同当前教学方法的进步已经不适应,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只会使学生感觉厌烦,极大地制约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因此,英语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采用分层教学、分阶段教学的模式,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增强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热情,另一方面还能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也能增强教学的热情,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多开设一些英语活动,将英语内容与学生本专业的发展联系起来。在医护专业的英语教学时,可以开展“First aid nursing match”,让一位学生扮演“病人”,其他几位学生扮演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全程用英语交流,“病人”需要用英语向护理人员讲述自己的身体状况,护理人员也需要用英语指导病人配合治疗。通过这种专业与英语的相互融合,让英语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服务,通过教学手段的创新来提高职业针对性。

三、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培养方向

现在很多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培养方向上都存在很大的偏差,以应试为主的教学观念还普遍存在,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中,教师更为注重的是学生写的能力,而对于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则相对薄弱。从职业能力培养视角下来分析,不同专业的学生需要不同的英语能力。文秘专业可能更为注重英语的书面能力,而商务专业的学生则更需要英语口语和听力能力,特别是交际能力的培养,播音主持专业更需要的是口语能力等等。这要求高职英语教师改变以往的英语教学观念和人才培养策略,要充分考虑到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诉求,通过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培养自身专业所需要的英语能力,为日后适应职业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结合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现状,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的教学手段,建立职业能力培养引导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新模式,是促进学生发展、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重要措施。职业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重任,英语教学工作自然也要顺应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为职业人才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物理学科 建设与改革

一、前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紧缺人才。随着产业发展模式的变化,教育模式必须转方式、调结构,跟上新兴产业发展步伐,并能为新兴产业提供急需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物理学科目前存在着学科建设应用性成分不明显、高职特色不突出、“双师”素质教师匮乏、教材滞后、基地建设和实践环节薄弱等问题,与当地产业结合、与企业挂钩的实训模式更是没有体现出来,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物理学科建设也要围绕新兴产业进行改革。

二、物理学科建设与改革的重点

1.学科指导思想,包括高职教育物理学科建设如何融入新兴产业发展内容,如何与区域经济建设密切结合问题,如何进行前瞻性人才培养,如何转方式、调结构,合理进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等研究,特别是注重教材差异化建设,充分挖掘教材内涵,不断渗透现代装备、新能源、新光源、交通、环境、信息网络等研究领域的内容,将物理学科置于一个广阔的时代背景上。

2.凝练学科研究方向,突出高职应用性特色,为学科优势发展奠定基础。

3.解决好平台建设问题。要配齐学科发展配套的仪器设备,完善实验实训条件,搞好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为科研成果向企业推广和产业化做准备。

4.解决好学科队伍建设问题,包括物理学科创新型师资队伍培养问题、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建设问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和职称结构问题、“双师”素质结构、团队的学术水平及学术研究问题。

5.完善学科项目建设问题,包括教科研项目与课题、优质课、精品课程、教材建设、优质资源开发、优秀教学论文等。

6.考核评价体系建设。

三、物理学科建设与改革具体的实施办法

1.学科理念的现代化。在加强“三基”教学的基础上,必须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

2.教材内容的案例化。高职物理学科的教材内容还没有完全摆脱抽象的理论知识、公式推导等,所以教材的改革在内容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职业特点,删繁就简,够用为度,引入新知识、新内容,每章节后编写一些实际案例,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3.教学内容的专业化。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注重经典理论的整体性与现代科技的合理取舍,充实物理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和产业中的应用。在夯实物理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物理知识的拓展与更新。

4.教学重点的职业化。在保证各专业方向所必需的物理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专业需要,对课程内容作分块删减,重点讲授与职业关系紧密的相关部分,对于一些关联不大的章节内容可少讲或不讲,物理实验的侧重点也不同。如土木工程、机械专业对具体问题的求解过程方面要求比较高,力学部分尤为重要。

四、物理学科建设与改革的创新点

1.通过凝练物理学科研究方向,更加突出高职教育应用性特点,体现高职育人特色。

2.通过学科队伍建设,打造新型师资团队,改变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加大校企合作和产学研力度,带动教师双师素质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3.通过搭建学科平台,完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配齐学科发展所需的各种仪器设备,保证师生实训顺利开展,保证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顺利进行。

4.通过物理学科建设研究,能够更加清晰高等职业教育学科发展特点和人才培养特点,形成系统理论,并为其它学科建设奠定基础。

总之,物理教学在高职教育中是不可偏废的,但物理学科必须进行改革,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和课程观,要紧贴就业市场,为学生的职业服务,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服务,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胡炳元 文春帆 物理(电工电子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任长松 课程的反思与重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观.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牟大全 物理教学艺术与研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12。

篇7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情境教学模式的意义和价值,论述了职业院校在构建英语情境教学模式中运用的方法及实践运作。

关键词 职业能力;英语情境教学

一、构建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情境教学模式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适应当今社会发展。

我国用人单位要求应聘学生将英语与应聘岗位的业务能力相结合,以便更好地服务国际化市场。因此,变革传统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方法和模式,探索和构建以培养学生职业英语能力为主的新型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的。

2.构建情境教学模式是教学现实的需要。

学校教育应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高职教育方针。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首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我校在当前形势下,积极顺应职业教育的需求,提出了构建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英语情境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3.构建情境教学模式有助于推进英语教学改革。

构建新型的“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英语教学模式,把“教、学、做”融入其中,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情境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旨在创建融合听说写、场景模拟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向自主学习、个性学习和实践学习的方向发展。

二、构建高职英语情境教学模式研究的方法及实践运作

(一)高职英语情境创设要模拟学生职业岗位的真实情境,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为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1.根据工作流程来创设情境。

教师根据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具体工作流程,创设出本工作岗位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工作流程的情境,要求学生模拟并操练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实践运作:以作者所教的管理工程系为例,作者根据工程管理的工作流程设计出相关的教学情境,搞了一次模拟从工程招投标到谈判再到签订合约的活动。课前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好充分的准备,拟好招投标书,课上由两名学生用英语召开招投标会,另外几名学生为公司的投标代表,投标完成后,请双方进行谈判,最后签订合约。本次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让学生熟悉了将来所从事岗位的工作流程,并积累经验,毕业后能很容易适应工作环境。

2.根据工作内容来创设情境。

针对学生的专业,定位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从而针对具体岗位的工作内容来创设英语情境。

实践运作:以作者所教的工程造价专业为例,需要学生掌握运用英语接待外宾参观现场并处理工作中常用到的涉外业务。在具体的教学中,就要根据以上工作内容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来创设情境。作者以我国的某国际工程公司到国外去承包一项工程建设为背景来创设情境,从该公司派遣工程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前去工程实施所在国开始,到工程竣工,业主举行庆功宴会结束为止,共十个情境,情境内容涉主要包括:国际旅行、生活安置、现场占用与布置等。根据工作内容来创设情境,把教师抽象的理论讲授化为学生具体而生动的工作情境体验,贴近职业,让学生学以致用。

(二)利用微课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通过翻转课堂和协作式教学平台,使每个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基础、能力和速度进行学习。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奠定了基础,引领学习方式的创新。

实践运作:作者自2015 年1 月开始通过微课及协作式教学平台(未名课堂),对学生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课下学生自学教师制作的微课视频,通过协作式教学平台与同学及教师交流,课上进行小组讨论及情境表演。翻转课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从适合自己的高度起步并持续提高,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新型媒体的优势,让学生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兴媒体进行学习,适应了现阶段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有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三)形成多元化高职公共英语考核评价机制。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其相应的考核体系和标准也必须注重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应把学生平时的职业情境表演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成绩计入期末总分。

实践运作:我院2014 年12 月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成绩的认定,以过程性评价及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平时成绩,满分100 分;二是按照课程考核标准进行的期末考核,满分100 分。两项分之和,为学生最终成绩,即总评成绩=平时成绩(情境任务、口试及听力30%+其它20%)50%+期末考核成绩50%。其中考查学生能在课堂学习中,根据单元教学课题完成原对话表演,并能根据提示自编对话进行情境表演,从而锻炼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

三、结语

通过教学实践,我院高职英语情境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及考核中模拟具体的工作岗位来运用英语,它重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使学生积极踊跃参与到教师所设计的情境当中,从中增长知识,获得技能,从而达到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这将有助于推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为经济建设培养优秀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伍忠杰.体验式外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外语,2010(1):61-63

[2]桑丽飞.创设情境模式教学激活高职英语课堂[J].才智,2013,(04)

[3]金艳文.大学英语情境听说教学模式构建的实证研究[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06)

[4]高细明.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英语情境教学实践———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

篇8

作为应用型学科特征较为明显的酒店管理专业,只有在充分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和要求的前提下,才能够继续生存和发展。因此,深入探究酒店管理专业新的培养模式,以促进酒店管理专业高等教育和酒店业发展的深度适应和融合,已经成为了酒店管理专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林林总总的培养模式中,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国内较能适应酒店管理专业深度发展的培养模式之一。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首先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出现了诸如订单培养、冠名培养等许多校企联合培养的形式。这些模式对高职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和高职院校的就业率提升影响巨大。随着酒店管理专业本科层次教育的设立与发展,这种模式又被许多本科层次的酒店管理专业借鉴,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对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进行简单的移植、造成酒店管理本科教育定位缺失,培养错位,最终出现本科教育高职化现象。所以,在借鉴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过程中,怎样结合自身的办学层次,对酒店专业本科人才就业市场进行细分,对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建立系统的教学管理制度和科学的教学计划体系,是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成功的关键。

一、细分酒店行业就业市场,对酒店管理专业本科层次人才进行科学定位

现代酒店有不同的星级和层次,在一个酒店的内部,也具有层级分明的组织结构。不同星级和同一星级不同组织结构层次上的岗位,需要不同层次、具有不同技能的人才。对一个领班来说,他的作用是组织和带领员工完成主管交待的日常工作,因此他必须熟练掌握各岗位的技术技能。而对总监、部门经理和主管来说,他们的作用是组织本部门员工来实施完成本部门的工作计划。因此,主要需要督导、沟通、控制等人际关系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而总裁和总经理的作用是决策和规划,所以,他们主要需要掌握创新和构想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专业能力”的技艺型、实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主要是基层和中层的操作管理人员。酒店管理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有理论、重实践的应用性人才,培养定位主要是酒店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因此,酒店管理本科层次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应该不同于酒店管理职业教育人才。随着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引入,他们不但要具有高职院校学生所具有的实践和应用能力,而且应该具备一定的酒店管理理论知识、能把各种构思和设想变为现实,能把理论和知识转为实际应用的高素质创新人才。能做到将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进行有机结合。不但要知道怎么做,而且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怎么做的更好。真正做到“实践一思考―创新”层层推进的学校模式。在和职业院校学生的竞争过程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二、建立系统的校企联合教学培养体系

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培养需要相应教学计划体系的支撑。本科层次教育根据自身的定位,需要在以下课程体系上进行加强和创新。

1.外语能力的强化和训练。随着队伍交流范围的扩大,宾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外事活动场所,流畅而标准的外语交流能力,已经成为高星级酒店招聘各级管理人员的一个必要条件。当前本科教育要求学士水平必须具有相应的国家英语级别证书,这从评估制度方面已经和高职的培养要求有所不同。为了进一步与培养目标相适应,酒店管理本科教育还应该在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一方面,继续以课程的形式强化酒店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酒店商务英语,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酒店的外事接待资源,在实际的应用中强化口语能力。

2.校企联合过程中的实训时间弹性制度。酒店管理专业本科学生毕业后,除过要在酒店就业外,还有一部分会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状况转向其他的发展路径,诸如直接考研究生和考国家公务员,而高职层次在这些方面会受到限制。所以,在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培养机构对酒店管理本科教育不应当像高职一样对实训时间进行强制性统一,而应该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合理的安排,进行弹性实训时间制度,在保证这些同学具备基本的实践技能外,根据不同学生的职业规划对其实训时间进行统筹安排。

3.编写与酒店管理本科教育相适应的校企联合培养实训手册。根据培养定位,在编写酒店管理本科教育层次的实训手册时,要做到在高职实训内容的基础上有所提升。高职教育校企联合实训手册主要以技能的操作为主,内容主要停留在前厅礼仪、餐饮和客房等模块服务技能的训练上,在管理方面的训练和强化较少。在校企联合实训的实际操作过程中,酒店从自身利益出发,也只是按照内部的培训内容对学生进行简单培训就开始使用,缺乏后续的培训和考评监督机制。从而出现了许多酒店当高职学生当廉价劳动力使用,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付出与收获不匹配,学校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初衷与现实落差太大。这种情形,很难让学生真正融入的酒店当中,真正了解酒店的管理体系,最终让学生对校企联合培养产生抵触。所以,本科层次的校企联合培养手册在内容上,除过要有详细的技能训练模块,还要设计各级管理技能训练模块。诸如通过让学生轮流给酒店基层领班和中层主管担任助理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基层和中层管理人员所应具有的基本技能和素质。通过选拔部分同学给高层经理担任助理的方式,让那些具有较强管理潜质的学生感受高层管理人员所应具备的管理素质。

三、校企双方共同建立严格的考评监督机制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虽然脱胎于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但是由于国内教育管理体制与德国教育管理体制及经费来源机制的不同,出现了许多怪胎。往往是好看好听不好用。这当中的主要原因在于酒店、学校和学生三方利益的协调出现了问题。在校企联合培养的过程中,学校和学生的目的基本一致,通过酒店这个实践的平台,锻炼操作技能,提升就业竞争能力;而酒店的目的为怎么利用学生实习的机会,减少人力成本。所以为了保证酒店的服务质量,会在服务技能方面给予培训,但对管理能力的培训方面热情不高。所以,怎样在校企联合过程中建立共赢而严格的双向考评监督机制对保证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

1.对学生的考评。在校企联合培养实训体系中,除过酒店各个技能操作实训模块外,还应该有后期的考评鉴定模块。由酒店和学院组织人员按照考评鉴定表对每个学生的掌握状况进行打分评定,并与实训的成绩相联系。

2.对酒店培训人员的考评。监督考评机制除过要对学生进行考核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对培训老师的考评机制。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培训老师起着主导作用,如果缺乏对酒店培训人员的考评,整个培训就会名存实亡。酒店和学校只有通过一系列的利益分享机制,合力推动对培训人员的有效考评,并按照考评结果进行相应的激励和惩罚,才会真正调动培训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校企联合培养的效果。

结束语

篇9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英语教学;ESP(专门用途英语)

一、引言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br Specific Purpose,简称ESP)是指与某种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其目的明确,有很强的针对性。ESP不仅仅是一门课程,也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它与英语教学的结合不失为一种全新的英语教学模式。

“ESP不是某种专门语言和方法,也并非某种专门的教材,确切地说,它是根据学习者的需要而学习语言的一种途径Llj,通常认为,ESP的特征是包括专门的语言(特别是术语、专门名词)和专门的内容。然而,ESP课程不需要包括专门的语言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学生参与的活动“j,大学英语教学专家刘润清教授10年前就说过:“将来的英语教学是越来越多地与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某一个学科结合,ESP将成为21世纪英语教学的主流。”ESP强调从专业的需求出发,以实用为导向,与职业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现状

我国高职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表示,要培养学生语言交流和应用语言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传授必要的语言知识,也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广泛的实践活动。在高职英语教学实际中,基本沿袭普通高等教育英语教学的做法,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几乎都以普通高等教育为参照,课堂教学还是采用以“教学为中心”、“以语言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与高职教育目标产生偏差,谈不上职业和专业的双重需求:一方面,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让英语教师教得累,也让基础普遍较差的高职学生学得累。最终结果是导致学生陷入对英语学科失去信心和兴趣的恶性循环中。因此,改革现有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模式,探索适应新时期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英语教学已成为必然趋势。

三、ESP模式与高等职业英语教学结合的可能性

将ESP教学模式引入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将有力地推动目前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步伐,

1 ESP教学模式与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学生在ESP教学中不再是为语言学习而学习英语。而是通过英语去学习某个特定专业技能,它强调英语应用能力与职业和行业所要求的能力相匹配,这正是高职英语教学的学习目标。

2 ESP教学模式是切合高等职业学院英语教学状况的。ESP教学强调课程设计和内容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殊需要,这种需要是与职业活动有关的。ESP教学设计和实践必须遵循的教学原则是:(1)真实性;(2)需求分析;(3)以学生为中心。这种教学原则把“目标情景”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其基础在于一切英语教学以分析和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求,“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结合”,它能够为高等职业学院的学生有效地获取职业和专业所需要的语言交流形式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这是符合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客观实际的。

四、建立有效的高等职业院校ESP教学模式

1 ESP教学目标。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要以需求分析为基础来确定教学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调整课程教学计划。需求分析是进行ESP教学首要的、基础的步骤,是寻求教师“教什么“与”怎么教“的过程。鉴于高等职业院校生源及学情复杂的状况,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需求、社会中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进行全面的凋研和动态的分析。通过获得关于学生的多方面信息,如学生信息、语言学习信息等,开展有效和动态的分析,将有助于英语教师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并对学生进行科学和客观的分析、判断和评估,让高职英语教学真正成为学与用结合的工具,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2 ESP教材。专门用途英语教材的编写要以ESP需求为基础,真实性为原则。精心编写、选择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强调语言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的教材。近年来,我国针对现有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开发了较多的专门用途英语教材,如商贸英语、机电英语、建筑英语、汽车英语等,可是很多的教材一方面提供的语言材料对公共英语课教师而言太难,另一方面语言的通用性对专业课教师而言又太难,致使教材陷入专业课教师和公共英语课教师都不认可的两难境地。能够让学生从英语中学习专业知识,从专业中回顾英语,实现跨学科的融合,需要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共同调研分析、同时对所选的ESP教材的语言材料进行有效的筛选,不断地评估、修改和完善,提高该教材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以满足学生未来就业的需求。 转贴于

3 ESP教师。Dudley—Evans和St,John认为,ESP教学的实施者应称为“实践者”(practitioner),而非“教师“(teach,c,)。他们认为合格的ESP教师兼具以下五种角色:(1)老师;(2)课程设计者;(3)学生与教师的合作者;(4)研究者;(5)测试与评估者。只有这样的教师队伍才能对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目标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教师才能对学生的需求更加了解。高等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师多属于“语言型”出身的人才,他们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有相当的语言教学经验,但大多不具备相关专业课的基本知识。更不用说参加专业实践;而专业课教师熟悉本专业的语言特点,他们在担任ESP课程教师时,由于语言功底的不足,缺乏对语言教学规律的了解,教学中不能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特征和规律。这种简单形式上的英语与专业的结合,并未进入ESP的语言特征,也难以让学生真正把英语语言运用到专业领域,进而提高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因此,在职业院校建立英语教师与各专业教师之间的跨学科合作将有助于提高ESP教学水平和教师的教学能力。

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的合作可以延伸到课程的每个环节——从前期的需求分析到教学大纲的制定,从教学计划的设计到教学内容的筛选,从课堂实践到课程评估等。同时ESP教师本身要不断加强自主专业的发展,阅读专业书籍和刊物,关注行业动态;经常与社会中行业从业者沟通和交流,获取最新的行业动态,将行业中最具体和最新鲜的案例应用于教程过程中,及时有效地更新适合学生需求的课程内容和业界信息。作为职业院校的ESP教师,面对参差不齐、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如何有效地提高他们语言学习兴趣,调整好语言教学层次,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建立有效的ESP课堂和课后实践学习机制,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这同时也对职业院校的ESP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精通教学艺术,还要在教学实践中善于沟通,实现师生间的互动,通过教学反思和总结,不断改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语言知识和能力与专业知识在教学中协调发展。

4 ESP教学法。ESP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面对不同的专业课程的需求和不同专业英语学习者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学习任务,把教学的重点从大讲语言知识、语法理论转变为注重语言实践运用能力,牢牢把握高等职业院校“应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切实让学生做到学与用的结合。通常使用的教学方法有:(!)对比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在原有通用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对比ESP在词汇、语义、文体等方面的不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比较中进行专业词汇的学习,扩大词汇量,加深对专业构词法和语篇的理解。(2)情景教学法。教师根据学生所修专业领域的不同,创设多种真实性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的课程活动。这能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强化语言技能,同时长期的锻炼让学生具备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篇章分析法,职业院校教师在可能的情况下带领学生研究ESP文章结构、组织形式以及组织这些形式所使用的语言手段可以让学生超越句子的表层,扩大语言学习的视角,加深对ESP的理解。

篇10

组织学与病理学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学科,是每个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科目,组织学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能够独自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或者是正常组织的观察,病理学要求学生在认识细胞形态的基础之上,对组织的代谢、正常形态结构以及功能等方面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整个医学范围中,组织学作为病理学的基础,而病理学又是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之间的桥梁,所以学好学两门学科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组织学和病理学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机体中的很多组织和结构都处于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很多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感觉到无从下手,这对学生的学习非常不利。并且,学生在上课期间只是对组织进行单调的学习,对自己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全然不知,这不仅仅使学生感觉学习过程枯燥无味,也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很多普专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是组织学和病理学在两个不同的学年进行学习,所以学生在学习病理学使,组织学已经淡忘很多,所以学生在进行组织结构的病理变化的学习过程中,不能进行很好地理解。因此,目前组织学和病理学的教学模式依然存在很大的弊端,对于培养高素质的普专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需要对这两门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二、组织学与病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

2.1 对两门课程的教学计划进行修改

对人才培养的依据就是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计划是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一般教学计划的落实是通过教学大纲体现出来的,教学大纲是教学实施过程、教材的选择以及教学质量考核的整体归纳。新的组织学和病理学的教学大纲应该将两门分开学习的课程调整到一个学年,然后可以实施交叉式的课本教学和对照式的实验教学,两门课程同时开展,使学生在掌握组织学的基本形态之后,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在病理学方面,这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更牢固的掌握,并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优化组织学和病理学的教学内容

普专临床医学专业中最重视的两门课程就是病理学和组织学,主要是这两门课程与人体的细微结构有密切的关系,由于机体的微观形态比较复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记忆和掌握,所以这两门课程的学习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厌学情绪,导致教师的教学效果也比较差。针对在普专临床医学专业中出现的这一问题,可以对组织学和病理学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将两门课程中相似的部分进行重组,将原文中重复的内容进行删除,组织学和病理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交叉,这样不仅减少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能够加快组织学和病理学的教学进度,对教学质量和学生理论水平的提高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3 合理展开实验教学

实验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有利于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对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以及深化理论知识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组织学和病理学本身的特点,教师可以将组织学和病理学进行融合,将所学的基础课程与临床实验相结合,开展创新性、研究性以及验证性的实验。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对比式的实验教学方法,在学习组织学的“四大组织”时,可以采用对比式的教学方法,将实验内容与病理学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在显微镜下比较正常组织和病理组织之间的不同,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了解到了正常组织与病理组织之间的差异,通过与同学进行探讨,加深对实践的认识,这对学生的学习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4 注重培养优秀的青年教师

学生的学习?x不开老师,尽可能选择临床经验丰富的导师进行组织学和病理学的教学,并且学校还可以根据每年导师的教学情况对导师进行评估,对优秀者给予奖励,这样对促进导师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