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的条件范文

时间:2023-12-25 17:42: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工程的条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工程的条件

篇1

关键词:资源共享 城市轨道交通 网络化运营 车辆基地

中图分类号:U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c)-0017-02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 requirement in urban mass transit network construction, resource sharing of workshop & depot are being paid great attention. By analyzing the vehicle utilization and maintenance, this paper is to discuss the sharing of relevant resources and rationalize the economic scale for the workshop & depot in urban mass transit network.

Key words:Resource Sharing Urban Mass Transit Network Operation Workshop & Depot

1 概述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条件下车辆基地(包括车辆段、停车场)资源共享目的是通过线网统筹建设,并借助系统资源优化手段,合理布局车辆基地与建设规模,在实现不同制式下安全生产与运营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避免或减少重复建设,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综合优势。在满足车辆检修维保的功能需要的同时,节省投资并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车辆基地的资源共享包括车辆架大修资源共享、段场共址资源共享、车辆定修资源共享、综合维修中心资源共享、培训中心资源共享、物资总库资源共享、专用设备资源共享等,以下将对这几种类型具体阐述。

1.1 车辆大架修资源共享

线网车辆架大修资源共享应遵循下列原则:

(1)线网中相同车型的车辆架大修宜相对集中设置,以提高架大修设备和设施的利用率,节省占地和投资。

(2)车辆段的架大修规模,应以承担线网资源共享线路的远期计划配属车辆数量进行控制,并宜适当预留架大修规模的扩建余地,以适应因原规划共享线路的调整而引起架大修规模变化的需要。

目前,国内外城市轨道架大修一般采用两种制度,即大修、段修分修制和大修、段修合修制。

分修制是指在线网中修建车辆架大修基地,承担车辆大修、架修、定修及日常的车辆养护及检查。

分修制的缺陷主要如下:

(1)线网内部的各线路间需设置联络通道,并考虑车辆信号、供电系统、车体界限等方面的兼容问题。

(2)特定时间段内存在较大规模与数量的车辆取送与调配,可能会一定程度的影响线路正常的养护维修工作。

(3)车辆段建设的同时配套建设架大修基地,若线网尚未形成足够规模,则基地内修车任务量必然不足。

但分修制也有其优点:

(1)可以实行专业化生产,设备负荷与利用率较高,有利于提高修车质量。

(2)可最大限度避免和降低土地及人力资源浪费,有利于降低运营成本并提高经济效益。

合修制一般是对线网中的每一线路单独设置车辆段,承担该线路车辆的定修、架修和大修工作。采用合修制可相应减少联络线的设置,降低或避免受信号制式不同的影响;但对设备投资要求较高,设备的利用率较低,且土地面积占用较大。

因此在整个轨道交通线网建设时,可统筹城市近期实际的线网建设规模与中远期的发展规划合理选择车辆基地类型与架大修方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因发展较早,线网建设规模较大且相对成熟而适合采用分修制,其他大部分城市的线网规划长度一般≤300 km,适合采用合修制。建议采用“车辆大架修基地合设,按线路设定修厂、同类部件集中修”的检修模式,具体建设中可综合考虑下述原则:

(1)按车型分别设置线网车辆大架修基地。结合国内外地铁建设与运营经验,大架修基地规模宜:

―按3列位考虑(不宜超过5列位);

―承担线路3条(不宜超过4条);

―承担线路长度宜在110~150 km之间。

(2)尽量避免和减少跨线取送,且取送走行距离尽量短。

(3)选址和布局应兼顾各线路建设的时序,既要满足线网近、远期车辆检修的需要,同时要适当考虑部分线路建设时序变化带来的影响。

(4)考虑到部分部件的体积相对较小、运输较为方便等因素,结合大架修基地建设的同时,配套建设专业性、集中性的线网轮对轮轴大修中心、牵引电机检修中心、空调机组检修中心、制动系统检修中心、车钩检修中心、电子系统检修中心及其他零部件检修中心,实现同类部件的集中修。

1.2 段场共址资源共享

段场合建资源共享是指把不同线路的车辆基地通过线网规划有计划、有目的的予以共址合建,并在段场内建设地面联络线实现线路间联通,从而实现车辆基地运用与工艺设备资源共享(包括:车辆调头、试车线、洗车线、信号、办公生活等设施),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并节约投资。

线网车辆基地段场共址资源共享应遵循下列原则:

(1)不同线路采用相同车型时,功能相同的设施宜合并设置,且临修设施宜合并设置。

(2)不同线路的镟轮库宜多线合用;洗车库根据作业量计算确定,可分别设置或合用。

(3)宜设置调头线,为车辆的调头提供必要的作业条件。

(4)不同线路的车场之间设置地面联络线,便捷车辆在基地内线路之间地转线作业,达到或增强线网车辆通道的功能。

(5)不同线路的列车救援、抢修设备宜按照多线合用原则配备。

(6)物资仓储(包括自动化立体库、燃油库等)宜统筹合并设置。

(7)共址车辆基地站场总图宜充分考虑远期功能要求,统筹站场的信号进行一次设计,分期建设。

(8)办公生活系统宜按功能与实际需要采用集中、分散性相结合原则布置。

1.3 定修资源共享

定修资源的共享一般要依托车辆段的共址,若两条或两条以上线路段场共址,可以只设一处定修设施。除共址条件外,建设时序也是影响定修资源共享的一个因素,若建设时序相隔太长,过早建设也会造成浪费。

线网车辆定修资源共享应遵循下列原则:

(1)车辆基地共址合建且车型相同的线路,车辆定修宜集中设置。

(2)共线运营的线路,车辆定修应集中设置。

1.4 综合维修中心资源共享

综合维修中心的功能和任务决定了每一条线都要设置综合维修中心,但在车辆段共址时,应合建一处综合维修中心。

综合维修资源共享应遵循下列原则:

(1)每条线路只设置1个综合维修中心,根据需要设置综合维修工区。

(2)车辆基地共址合建时,相关线路的综合维修设施宜统筹设置集中为1个综合维修中心。

(3)综合维修中心的部分业务可以通过外协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专业性较强的业务则自行承担。

1.5 培训中心资源共享

培训中心负责组织和管理职工的技术教育和培训等工作,原则上一个地铁系统只设一个培训中心,而用于培训目的的司机模拟培训系统或站台模拟培训系统等设备设置一套即可满足要求。

1.6 物资总库资源共享

物资总库在工程建设期间可承担各类设备等物资的临时存放,建成竣工后可承担全线运营、检修所需的各种设备、材料、备品、配件及劳保用品的采购、储存、保管、供应和管理工作。

物资总库具有专业性强、用量大、周转快等特点,鉴于地铁系统在城市交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必须保证其运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而不可以完全社会化。从检修和维保的角度来说,也必须要确保稳定及时的物资供应和必要数量的物资储备,仅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或减少某些社会来源广泛、供应及时、通用性及可靠性较强的物资(如水泥、钢材等)的储备。

物资总库宜设在大、架修车辆段内,根据需要可在定修段或停车场内分设物资分库或材料库。

1.7 专用设备资源共享

(1)线网维护检测设备资源共享

是指设备价值较高、利用率相对较低,而又必须配备的轨道及触网检测车、钢轨探伤车、钢轨铣磨车或打磨车、钢轨焊接车、隧道清洗车、桥检车等专用设备,宜全网统一配置。专用设备的相关接口条件应综合考虑线网既有线路及规划线路的条件进行选型,并以车辆限界为依据进行制造,车辆结构尺寸和轴重符合线路和桥梁的承载能力要求。

(2)车辆检修设备资源共享

线网条件下,合理的优化设计完全可以实现部分车辆检修设备的作业资源共享,包括库内检修线路、车辆解体设备、地坑式架车机、不落轮镟车床、轮对与轮轴检修流水线、车体喷漆设备等(注:车辆高低压电气部件和列车控制系统的试验设备,可能会因车辆牵引设备的不同而分别配置)。

(3)其他可适当减少配置的设备

―在地铁系统的实际运营中,安全事故等极端情况出现的几率还是相当低的,救援等设备的真正应用也是比较少的,可遵循“区域抢修与线路维修相结合”的原则,适当根据线网和段场布局、抢险响应时间、排障工作效率等综合因素,酌情优化配置;但应注意抢修工作的服务半径≤10 km,抢修响应时间≤20 min;

―内燃机车、蓄电池机车、接触网作业车、平板车等可根据车辆基地的共享线路数量、运营要求等因素酌情合理优化配置,提高利用率;

―轮对和受电弓等在线检测设备可通过段场共享的前期设计优化实现资源共用,避免重复建设。

2 结语

伴随着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与网络化建设的迅速推进,线网优化与车辆基地共享受到越来越广的关注与重视。采用战略发展的视角并予以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统筹以期实现网络化运营条件下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和运营效率,必将极大程度地推动轨道交通行业建设管理水平提高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GB 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S].

篇2

1.1来自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需求众所周知,目前国内各普通高校的计算机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是以国际主流的ACM和IEEE系列课程教学计划即著名的计算学科教学计划2004(ComputingCurricula2004,简称CC2004)为主制订的,CC2004列出该专业学生建构其领域核心知识体系结构框架所必需的核心知识单元模块,并基于此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或曰面向网络的计算便是其中之一的重要核心知识单元。[1][2]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反馈表明,仅仅开设《计算机网络》一门课程,对于主要以培养工程应用型本科毕业生、以满足学生就业和在该行业领域内生存与职业发展需求为主的普通高校,以及具有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网络工程专业、定位于为社会培养网络工程师的高校而言,还远远不足,对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改革、整合与建设势在必行。参考笔者《普通高校工程型应用型网络人才培养专业方向课程改革与实践初探》一文,[3]将计算机网络这一公认的较难学懂、理论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作为基础入门性的必修课程,通过网络工程与技术、网络管理、信息安全、网络程序设计、Web开发技术等一系列后续拓展的特色课程群,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网络专业课程体系和具有特色及优势的专业方向课程群。[4]例如:可以形成以网络工程与技术、网络管理、信息安全等课程为主的、适当偏硬的系统集成/组网工程类网络人才的培养路线,其未来的职业定位以网络工程师、网络/系统管理员为主;或者也可以形成以网络程序设计、WEB开发技术等课程为主构成的、适当偏软的网络应用系统研发/站点设计类网络人才的培养路线,其未来的职业定位以软件工程师、网站站长等为主。基于课程整合和课程体系/课程群建设的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并开展配套实验教学条件的建设。如图1所示,在建设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室时,需要统筹规划,兼顾多门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需求,并配合课程群的建设需要,避免出现很多高校把专业实验室建成了计算机机房、仅有联网PC机数量优势的普遍现象。1.2来自课题研究型教学环节和课外延伸教育的需求毋庸置疑,普通高校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应以大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需求的职业技能为首要目标,同时支撑专业方向上的课程群(课程体系)的建设。因此,实验室的建设在满足课程内的实验教学需求的同时,还要考虑到课程设计环节,以及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环节的条件改善和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需要。只有充分运用好这些配套的实践教学环节,才能使学生在网络工程的方案规划设计、网络系统管理与运行维护、网络程序设计与开发、网络设备配置与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动手实践技能得到综合训练和提高。由于近年来社会和IT行业对网络工程、网站建设、网络运行管理和安全维护等方面的人才需求持续升温,驱动学生看好网络工程与技术领域的就业前景,使得学生选择该方向作为就业首选或选择该专业方向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或论文题目的数量逐年上升。但是,由于不少院校现有硬件条件不足,缺乏必要的硬件设备作为支撑,使得指导教师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题目的选题设计上受到极大限制,一些非常想做或者值得指导学生去做的课题项目或题目,不得不迫于无法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环境而被迫放弃,制约了师生进一步提高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论文的选题水准和课题质量,加剧了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上师生对于实践条件的需求与现实条件不具备之间的矛盾。因此,除了满足课内实验项目的需要,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室还应提供开展集中式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和以SRP项目、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等研究型、课题型教学环节改革试点的基础硬件条件和场所。此外,还可兼顾考虑提供开展面向社会或学生需要的诸如思科认证考试、NCNE国家软考、NCRE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等相关考试培训、学生竞赛活动参赛集训等课外延伸教育项目的场所和设备,使学生在分析设计能力、工程化的思想和理念、动手实践应用等方面都能得到良好的综合训练机会和条件。

2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规划与设计方案

综合上节所述,问题的核心在于找寻和设计出一种既能兼顾满足各种教学环节需求、又能分阶段集成且一次性投入不高的可行方案。通过深入地分析比较和实践探索,笔者所在的课题组提出了如图2所示的一种可行的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该方案通过逐步添购、分阶段调整到位配套的计算机与联网设备的方式,可使新建专业实验室提供不同的、可逐步扩展的实验条件。例如:在一次性投入的初期,可以提供8人一组一桌、一次支持2-3个行政班(共12个组/桌)的实验教学条件。若每班以32人计,则一次可支持3个行政班约96人同时上实验课,每8人一组,共12组,每组配备一台服务器、2台路由器、2台交换机、8台PC机;然后,根据资金情况和可能性,通过分期分批阶段性扩展,改善每实验组/桌的配套设备数。这样的每个实验组/桌,不仅可以保障学生人手一台PC机,同时还可以通过配置,使每实验组/桌的设备自成子网或以VLAN划分,独立构成一个典型的LAN网络应用环境,并能提供各种B/S、C/S架构的集成开发环境。实验组/桌上的服务器,可由学生根据项目需要自主安装和支配使用,条件不足时,可通过Vmware等虚拟技术构建多服务器OS系统,条件允许时,可通过添置多台物理硬件构建服务器集群环境。实验组/桌上的路由器/交换机设备,可供在相关课程中进行网络设备配置、IOS系统操作等课内实验项目、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题目以及认证培训项目中使用。在数量上仍不足的,亦可通过在PC机上安装模拟器软件的方式,开展设备配置类实验和学生研究型课题;条件允许时,还可支持远程开放式实验,即通过远程登录方式连接至设备进行IOS系统的配置。DMZ区的服务器群还可为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基础性的公共资源存储与共享,或者作为实验室的网管或安全方面的基础设施,例如提供给网络管理、信息安全等课程作攻击用的靶机实例。每实验组即每张桌面上的设备连接拓扑可采用图3所示的逻辑设计,具体到实际的物理环境中,可视环境因素合理进行布局调整和摆放。

3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室后期建设与管理刍议

3.1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与优势,要求我们在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完善等内涵建设上要下大力气、花真功夫。一方面,要认真研究如何对实验内容进行系统地优化组合,把培养目标真正融入到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中;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对实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实践,积极寻求能够真正突出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自主性和创新性活动的主体地位的解决之道,尽量使学生能够较早地接触网络工程和技术实现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并较早地参与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在此基础上,研究建立多层次、一体化、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将系统训练、技能培养和开放实验相结合,把单纯为课程实验教学服务的实验室转化为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和能够为多元目标服务的实验条件,提高实验室建成后的功效。基于这一理念,笔者所在的教研室全体成员不仅针对新建的实验室进行了课内实验项目的再设计,而且整合了各门相关课程的配套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课题等工作的需求,使新建实验室可统一支持下述8大类课题型的实践项目活动的开展:①网络工程项目规划/方案设计类题目②网络互联设备配置实现类题目③应用服务配置实现类题目④基于套接字编程的数据通信传输类题目⑤Web站点开发设计类题目⑥网络互联设备的协议仿真/算法实现类题目⑦网络管理及信息安全编程类题目⑧学生自拟的网络方向研究探索类题目3.2实验室管理规范的建设通常,一个专业实验室的建设需要分阶段实施,首先实现阶段性的目标。如在基础建设阶段,需要完成必备设备的购置、安装、调试,开出相应的实验项目,实现能够初步为专业方向的一系列课程提供实验教学服务;在第二步的规范性建设阶段,通过实验室的系列化规范管理制度的建设,为师生提供符合规范的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在第三步的拓展性建设阶段,则要充分综合利用实验室的条件和资源,变单纯的实验教学条件为立体化的、能够为多元目标服务的多层次的一体化教学资源;而在第四步的稳定运行阶段,则需要新建实验室在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下,发挥最大的功效和作用,为师生提供一个优良的实验教学和研究环境。因此,基于阶段性建设、流程化管理的理念,实验室的管理规范、制度建设亦不容忽视。[5]例如:如何安排设计实验室的开放制度?有关实验室日常运行维护方面的管理规定,实验档案记录等等。

4结语

篇3

关键词: 网络工程; 网络安全与管理; 知识结构;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10-62-02

0 引言

网络工程专业从1998年教育部批准开设以来,发展十分迅速。截止2012年,全国已有329所高等学校设置了网络工程专业,其中重点院校超过50所。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网络工程从原来计算机专业的一个专业方向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大专业。2011年教育部将网络工程专业列入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基本目录,标志着网络工程专业已经成为一个稳定发展的基本本科专业[1]。

网络工程专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普遍性的困难与问题。比如:网络工程专业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其他信息类专业的差异区分不够明显,办学特色不够鲜明。因此,有必要从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建设入手,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制定特色鲜明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

笔者所在学院2012年获批了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改善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网络工程系以此为契机,结合已有的信息安全师资优势,凝练出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并开展相应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本文以此为背景,探讨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

1 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人才培养要求

与其他信息类专业类似,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的人才培养要求从素质和能力两方面入手。

1.1 基本素质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要求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2]。

思想政治素质要求政治立场坚定,热爱祖国,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崇高理想,培养高尚情操,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文素质要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高雅的文化气质,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职业道德素质要求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坚持职业道德的底线,具备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品格,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一丝不苟的作风,以及服务社会的意识。专业素质要求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工作风格,具备较好的创新思维和踏实严谨的实干精神。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要求具有健康的体魄,乐观向上的心态,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身体力行的风格。

1.2 基本能力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要求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写作能力、协同工作能力、专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2]。

学习能力是指自学能力,即知识和技术的获取能力、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通过专业调研、理论分析、设计开发、仿真实验等方法解决网络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阅读写作能力是指专业技术文档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协同工作能力包括专业表达能力、问题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专业适应能力是指在学习网络工程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能够从事并适应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与管理工作,并能适应网络工程专业技术和市场不断发展变化的能力。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1.3 专业能力

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除了满足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外,还需要注重培养两方面的专业能力: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和网络管理维护能力[3]。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是指熟悉信息安全基本理论和常见网络安全技术的工作原理,掌握主流网络安全产品的安装、配置和使用方法,能初步设计开发网络安全产品。网络管理维护能力是指熟悉常见网络设备与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网络管理的主流模型、系统功能、以及各类管理技术与方法,能初步管理和维护网络与信息系统。

2 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专业课程体系

2.1 知识结构

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人才要求具备的知识可分为三大类: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相对固定,具体知识包括政治理论知识、人文社科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其中,政治理论知识包括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人文社科知识包括大学英语、大学生心理健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和职业素养、军事理论、体育。自然科学知识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

专业基础知识根据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制定,具体包括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技术基础、计算机系统基础。其中,电子技术基础包括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和电路基础,技术技术基础包括数据结构、离散数学、程序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系统基础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

专业知识相对灵活,通常根据所在院校的专业特色和办学条件制定,具体包括专业核心知识、专业方向知识、专业实践环节[1]。下面重点讨论这部分内容。

2.2 课程体系

依据上述知识结构,结合笔者所在学院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和专业特色,制定了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由于公共基础课程基本固定不变,在此不再列出。

2.3 专业方向课程知识点

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可分为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两个分支。其中,网络安全分支课程包括信息安全基础[4]、网络安全技术[5]、网络攻防技术,每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如表1所示。网络管理分支课程包括网络管理[6]、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每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如表1所示。

3 结束语

本文以笔者所在学院的网络工程专业建设为背景,分析了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说明了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专业能力要求,进而得出与之相适应的知识体系结构和课程体系内容。最后重点介绍了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主要课程的知识单元与相应的知识点。接下来的工作是将该课程体系落实到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段调整,逐步完善。希望本文所作的研究与探讨能给兄弟院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规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 姜腊林,王静,徐蔚鸿.网络工程专业物联网方向课程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19:48-50

[3] 曹介南,蔡志平,朱培栋等.网络工程专业与计算机专业差异化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23:139-142

[4] 教育部信息安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信息安全类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篇4

关键词校校通网络工程设计建设开发管理安全

校校通网络工程建设是教育综合信息网络的基础,是开展教育宽带综合业务的关键。近年来,校校通网络工程的建设在中小学中掀起一股热潮,许多学校都建起了自己的校校通网络工程,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的计算机网并通过专线与Internet连通。这一方面加强了学校与国内外的联系,有利于及时了解国内的信息,有助于提高学校的科研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校校通网络工程的建立及以其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也有利于各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建设校校通网络工程对每个学校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校校通网络工程不只是涉及技术方面,而是包括网络设施、应用平台、信息资源、专业应用、人员素质等众多成份的综合化、信息化教学管理环境系统。

论文百事通因此每个校校通网络工程的设计、建设都要经过周密的论证、谨慎的决策和紧张的施工。在设计与建设校校通网络工程的过程中,要把握以下五个关键问题:

1.确立建设校校通网络工程的目标

确立校校通网络工程建设的目标,不仅要考虑技术方面,更要考虑环境、应用和管理等,必须与学校各方面改革、建设相结合,与学校长远发展相结合,科学论证和决策。根据这样的使用要求:建设一个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能覆盖全校主要楼宇的校园主干网络,将学校的各种PC机、工作站、终端设备和局域网连接起来,并与有关广域网相连,形成结构合理、内外沟通的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校校通网络工程应具备以下三点应用目标:首先,学校的目的是通过教学过程来培养人才,因此对教学过程提供直接支持应是校园的基本功能。其次,校校通网络工程必须能够支持学校的日常办公和管理。再次,与Interent的联接也是校校通网络工程的基本功能之一。联接Interent可以使学校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社会空间,扩展师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强校内外的沟通以及自由地教育消息。

2.校校通网络工程的技术方案设计

校校通网络工程的设计应尽量采用符合国际工业标准的、比较成熟的技术,兼顾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向,选择结构化、可扩充、多用途的网络产品,保证网络在较长时间内不落后。同时网络设计应结构合理,在通信网络、资源配置、系统服务和网络管理上有良好的分层设计,使网络结构清晰,便于使用、管理和维护。另外网络应坚持高效实用的原则,着眼于教学、科研、管理的实际需要,用有限的资金优先解决工作急需的问题。校校通网络工程的技术方案设计分以下五步:

(1)网络体系结构的选择

网络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通讯系统的整体设计,它为网络软件、硬件及网络通讯协议、数据存取控制和拓扑结构提供标准。因此网络体系结构的选择是实现校校通网络工程建设目标的核心环节。在充分了解各种网络的特点、性能、价格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实际应用,考虑学校能够投入的资金及现有的设备、局域网和其它资源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符合自己需要、有利于开发利用、有利于发展扩充、性能价格比高的网络方案。

(2)确定合适的网络拓扑结构

当计算机台数较多或可靠性要求高时,优先考虑采用星型或树型连接;对于少数几台距离较远或可靠性要求不高,共享任务不繁重,可考虑用一根电缆进行总线型连接。实际的拓扑结构常为以上两种方式的综合。

(3)设备的选择与布线系统的设计

校校通网络工程的硬件有以下四类:一是网络服务器;二是网络工作站、三是网络适配器,又称为网卡;四是连接线,学名"传输介质",主要是电缆或双绞线,还有不常用的光纤。

出于硬件上的专门考虑,有条件最好购置专门的文件服务器。因为服务器的硬盘存速度对网络的影响很大,所以专用的服务器就对数据存储、速度、可靠性都有考虑,诸如硬盘镜像、双工等容错技术一般都会得到应用。

网络布线系统设计应根据网络技术选型进行布线设计:第一,应符合国际开放式布线标准,并与学校现有楼宇改造布线特点相结合;第二,应选择国际上可靠的PDS设备生产厂家的产品;第三,网络整体布线结构合理,有足够的冗余,便于以后的网络扩展,并有可靠的质量保证。

(4)网络操作系统的选择

目前,网络操作系统有三大阵营:Unix网络操作系统有较长历史,良好的网管功能,丰富的应用软件支持。Microsoft网络操作系统有代表性的是Win2000advanceserver版,它是32位多任务处理的操作系统。在小型的对等网环境中,若只想共享文件和资源,要求成本低、维护简单且对安全性要求不高时,用Win2000/2003很合适。

(5)系统集成商的选择

与技术和设备选型相适应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系统集成商的选择。系统集成商应有雄厚的技术力量;有丰富的网络集成实际经验,有较多承揽大型网络工程的成功范例;在业界有较高的商业信誉和售后服务质量;地理位置尽量靠近,具有快速的响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提供全面系统的技术培训。

3、信息资源建设

校校通网络工程信息资源建设,是以校校通网络工程为基础,依据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具体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有效地组织管理和开发,提供学校Internet信息服务。校校通网络工程信息资源建设包括以下3个方面:

(1)教学信息资源建设

建立专业信息库,为专业教学和研究提供信息服务,根据各学校具体专业情况建设多媒体教学信息库,以满足学校多媒体教学需求为主要目的,建立多媒体素材库、多媒体课件库等大型数据库,并建立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和CAI专用Server,提供多媒体信息服务,为教学改革提供最有效的辅助手段。通过网络实时传输多媒体信息,在课堂上实现多媒体信息检索和课件运用;通过CAI课件调用,为教师备课、研究和学生自学提供有效的手段;通过E_mail进行教学双方课后信息交流等。开辟网上学术交流渠道,推进学术和教学研究,利用BBS、Netnews设立学术讨论栏目,专业人员可在相应栏目中发表学术观点,报告研究进展和成果,进行学术交流。

(2)管理信息资源建设

校校通网络工程是为学校各部门服务的,学校内的信息就显得特别重要。按学校部门职能来组织,应包括以下信息:教务信息、学生信息、学籍信息、成绩信息、办公信息、人事信息、图书信息、校产信息、科研信息、档案信息等等。

(3)外部信息资源建设

采用多种方式与CerNet、中国教育资源信息网和Internet等广域网连通,方便用户访问。发挥各学校专业教学和科研的优势,在开发内部信息资源的同时,积极筹划对外服务的数据库建设。

4、应用软件的开发

为发充分发挥校校通网络工程的作用,学校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及需求直接购买或自主开发或出资聘请专业人员、专业公司共同开发适合自身需求及特点的一些应用软件。

5、网络管理与安全

网络安全是任何计算机网络建设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校校通网络工程建设应把网络管理与安全放在突出地位。

(1)建立网络信息管理机构

成立网络信息管理的三级管理体系:学校信息管理委员会,即网络信息管理的最高领导机构,负责网络信息管理政策、法规及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宏观协调;网络信息管理中心,即网络信息管理的职能机构,负责管理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技术培训和应用开发的指导、协调;网络管理员,即各办公室和教研组网络信息管理者,负责本单位局域网及其信息开发的协调。

(2)制定网络信息管理制度和规范

制定网络信息管理工作制度和规范,使网络运行和开发应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内容包括四类:网络信息管理机构和人员职责;网络信息管理工作制度,包括值班制度、汇报制度、登记统计制度、培训制度等;信息标准和信息工作规范;网站开设、维护和用户上网规程等。

(3)正确实施网络信息管理

包括设备管理、技术管理、计费管理、信息管理和使用管理。

(4)采取配套的网络信息安全措施

包括防火墙设置、网络防杀病毒、数据加密和信息工作保密制度等。

(5)人员培训

这包括网络管理人员、维护人员及普通用户的培训,这对于以后正确地使用网络、管理好网络非常重要。

网络时代的即将到来,给人类教育带来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同时它也为教育提供了实现飞跃的机遇。教育只有与网络有机结合,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实现网络教育的前提是网络的建设,而中小学校校通网络工程的建设不仅仅是网络硬环境的建设,还必须包括校校通网络工程的维护与保障、校校通网络工程的资源建设和校校通网络工程的有效应用等其他三个环节。只有充分有效的应用校校通网络工程,才能导致整个教学模式与教育观念的彻底变革,才能适用新世纪培养高素质的创造型和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网络工程;通信工程;课程体系;通信类课程

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已近10个年头,目前开设该专业的院校达200多所[1],已有大批毕业生走向社会。但网络工程专业仍属于教育部颁发的本科教育目录外专业(专业代码:080613W);各高校对网络工程专业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都不尽相同,缺乏统一或公认的指导性办学计划。随着网络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加之社会对该领域人才的迫切需求,近些年来,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报告越来越多,本文主要围绕网络工程专业如何设置通信类系列课程进行探讨。

1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网络工程专业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和电子工程等专业的基础上,通过多专业技术不断地交叉、融合,内涵不断地丰富和扩展,并在社会对各类网络人才需求不断推动下得以产生并发展壮大的一门新的学科和专业[2]。本文将它的专业课程(含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大致分为4大方面的系列课程,如图1所示。

其中,电子类课程涵盖电工、电子电路、数字逻辑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是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设计计算机硬件系统、通信器件和网络设备等IT产品能力的基本课程,也是学生学习后续计算机类、通信类以及网络类课程的重要基础。由于网络

工程专业主要起源于计算机专业,而且网络和通信设备又是一种特殊而重要的计算机系统,学生只有在掌握好计算机基本原理、体系结构、程序设计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熟悉并掌握网络系统(如交换机、路由器等)的工作原理、体系结构及系统软硬件的开发。因此计算机类课程是网络工程专业最重要的一类系列课程,它和网络类系列课程一起构成网络工程专业的骨干课程体系。

图1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通信类和网络类系列课程是最能体现网络工程专业特色的系列课程,是培养学生具有网络系统研发、规划、部署、集成、管理、安全防护等技术的重要课程,也是关系到网络工程专业学生是否能最终满足现代各类IT企业对网络人才要求的关键。目前,

各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差异也是这两类课程及其教学内容深浅和宽窄的选定,这与各院校在学生培养的目标定位以及通信工程和计算机网络专业方向的教学实力和实验条件有关。

2网络工程专业和通信工程专业的异同点

网络工程专业与通信工程专业同属于网络与通信领域,同跨电子、通信和计算机学科,部分专业课程,尤其是专业基础课程方面开设的课程类似。例如,大多院校的两类专业均开设电工与电路基础、模/数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等课程。尤其是网络工程专业的通信类课程,主要来源于通信工程专业的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并且两者都强调动手及其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共性。但毕竟两者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不同,因此,在通信类课程的选定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网络工程专业应着重考虑两者的不同点。这些不同点主要如下:

1) 在专业定位方面,通信工程专业偏重于信号编码、信息的发送、传输和处理以及通信设备、技术和系统的研发和使用;而网络工程专业则关注网络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组网工程的设计、规划、集成,网络应用软件的开发,网络系统的管理与维护等,两者的培养目标不同。因此在内容深浅和学时安排上,两专业的通信类课程应作明显区分。

2) 在数理基础方面,通信工程专业关注信号的变换、传输、处理、检测及编码,其特有的专业基础课程有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随机信号分析、电磁场与电磁波、信息论及编码等。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可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或将来进一步研发、运营、维护通信设备和系统打下理论基础。而网络工程专业除了注重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外,还应让学生加强学习图论、进程代数、排队论、Petri网、线性与非线性规划等知识领域相关的理论课程,为进一步研究网络协议设计、网络拥塞控制、流量控制、网络性能分析等打下基础。因此在专业理论基础方面的教学侧重点应有明显不同。

3) 从网络体系结构方面来看,通信工程专业更注重于学习和研究IP层以下的底层支撑通信网的协议、技术及相关知识点,通常开设通信电子线路或高频电子线路和低频电子线路、微波技术与天线、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数字程控交换原理等网络工程专业不开或涉及较浅的课程。而网络工程专业则注重IP层以上的网络高层协议及软件的开发和应用,重点涉及的课程有网络工程、网络协议分析、网络编程、网络管理、网络安全、Internet技术[3]等通信工程专业涉及较少的课程。可以说,通信工程专业通常着重于电信或广电等公共网络平台的建设与管理,而网络工程专业则相对偏重于互联网、企业网、专用网、IP网以及接入网络的开发、管理及应用平台的建设和维护。因此,网络工程专业的通信类课程应以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关键技术的教学为重点,以满足网络类系列课程的教学要求为目标,而将复杂的电磁或信号处理等理论分析内容加以精简。有所为,有所不为,以体现专业特色。

4) 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的偏重点也不同。通常,通信工程专业将电子系统课程设计、DSP系统课程设计、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以及通信工程综合课程设计等作为重点的课程设计内容。而网络工程专业关注的课程内容有组网工程课程设计、网络协议或应用软件开发课程设计、网络管理课程设计、网络攻防课程设计等[4]。这也说明了两类专业的毕业生将来要走向的工作岗位有所不同。因此,网络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也应与课程教学一样有所侧重。

最后,通信工程专业发展历史悠久,教学内容也相对集中、稳定和成熟(信息与通信工程为一级学科)。而网络工程专业则是个新兴且正在发展中的专业,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内容较多、较新,工程性也相对较强,不但涉及网络设备或系统软、硬件的开发,还涉及网络系统的集成、运营、管理、测试、性能分析、安全等技术内容。因此,网络工程专业如何设计好自己的通信类课程体系,既要重点突出,又要适应面广,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3通信类系列课程的设置建议

综上所述,由于两个专业的关注点不同,因此,在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开设有关通信方面的课程,应对准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够用和满足网络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网络系统的研发为原则,以理解并掌握基本的通信理论、概念和工作原理并熟悉现代各种通信网络关键技术为要求,以通信类课程能否支撑网络类课程的学习和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衡量准则。

3.1通信类专业基础课设置

在通信类专业基础课方面,可开设信号分析与处理和数据通信原理两门课程。其中信号分析与处理课程应涵盖信号与系统的大部内容和数字信号处理的部分内容。其主要知识单元应包括信号分析与处理的基本概念,连续信号分析(时域、频域、复频域),离散信号分析(时域、频域、复频域),信号处理基础,模拟和数字滤波器,信号分析与处理的MATLAB实现等内容。数据通信原理课程来源于通信工程专业的通信原理课程,主要简化了模拟通信原理的有关概念和技术。其主要内容应涵盖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信号、噪声、信道和性能指标等),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同步等主要知识单元。另外,还可在这两门课程中适当增加随机信号分析与处理基础方面的章节。教师可根据各高校特点及目标定位来设置两门课程具体的教学知识点。

3.2通信类专业课设置

在通信类专业课方面,应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信息社会各种常见通信网络(光纤通信网、数字程控交换网、宽带IP网络、微波和卫星通信网、移动通信网以及各种接入网等)的基本特点,协议,工作原理,关键技术以及组网和应用方面的内容。保证学生今后无论是进行核心网络还是接入网络、有线网路还是无线网络、电信网络还是IP网络的规划、设计、

运营和软硬件开发,都能具备足够的通信知识背景,并快速了解和熟悉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

说到具体内容,可开设现代通信网络(可涵盖数字程控交换网、光纤通信网、宽带IP网络、智能网、NGN网等),无线通信与网络(可涵盖无线通信和无线信道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移动通信网、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等),接入网技术(可涵盖以太接入、xDSL网、HFC网、各种无线接入网)等3门左右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可简化一些理论性强、学生学习枯燥的内容(通信工程专业可能侧重的内容)。如何确定专业必修课、选修课以及选定教材、内容和知识点,各高校可灵活掌握,有条件的院校还可开设无线传感器网、物联网等新的通信技术课程。

4结语

网络工程专业横跨电子、通信以及计算机专业领域。虽然建设的时间不长,但发展很快。它与通信工程专业既有共同点也有明显的区别,其通信类专业课程主要来源于通信工程专业的有关课程。如何根据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来进行取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在对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分类以及对网络工程专业和通信工程专业特点进行比对的基础上,给出了开设网络工程专业通信类系列课程的想法和建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丰富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毛羽刚,徐明. 网络工程专业调查及思考[J].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0,32(增刊1):60-61.

[2] 曹介南,徐明. 关于增设网络技术(NT)二级学科的雏议[J].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0,32(增刊1):76-77.

[3] 逢焕利,常欣等.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0,32(增刊1):78-79.

[4] 胡山泉,高守平,于芳. 应用型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知识体系建设初探[J]. 计算机教育,2009(12):88-89.

Establishment of Communication Serial Courses in Network Engineering

MAO Yu-gang, CAO Jie-nan, XU Ming

(Department of Network Engineering,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73, China)

篇6

摘 要:文章探讨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以鲁东大学的网络工程专业为例,介绍初见成效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手段与形式、实践教学过程的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应解决的问题,最后对下一步工作作出规划。

关键词:网络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李阿丽,女,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邹海林,男,教授,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当前的高等教育必须把加强学生能力培养放到首位,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的是社会上急需的网络人才,更应着重培养学生对网络技术的理解能力、设计能力、操作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需求,为我国的信息产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1]。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起着关键的作用。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我院近几年来在实践教学环节上进行了深入研究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 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鲁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从2004年起开设了网络工程本科专业。我院将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义为“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和网络工程的实用技术,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知识面较宽、综合素质较高的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后可在科研、教育、企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计算机网络工程方面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经营管理等工作”。我们培养的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一方面要求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具有网络工程的实用技术,使我们的毕业生将来可以从事软件开发、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维护,为将来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以此培养目标为指导思想,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教学中,既重视学生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本知识的传授,又重视网络工程的实用技术的专门深入讲解。

2 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目前我院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包括两大部分。

1) 学科实践技能。学科基础实验及综合设计――帮助学生完成基本的学科实践技能,所涉及到的课程有计算机科学导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电路与电子学、数据结构等。

2) 专业实践技能。包括专业平台实验及课程设计――帮助学生完成专业实践技能。所涉及到的课程有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高级计算机网络、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毕业设计、专业实习等。

从课程形式上来看,可划分为以下几个系列。

1) 对大多数课程增加实验课,目前已经开设实验课的课程有计算机科学导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电路与电子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高级计算机网络、TCP/IP协议分析、网络安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计算机组网、网络编程。

2) 实验内容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往一些课程设计的实验内容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实验的设计比较简单,与实际工程有一定的差异,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空间,不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更奢谈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增加了许多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开出率达到90%以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 对部分课程增加课程设计。如计算机网络和高级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的题目多样化,有网络工程配置方面的,有的侧重于底层编程,有的侧重应用编程,有的侧重系统开发。

4) 增加培训环节。培训内容较课堂内容有较大的延伸,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培训。

5) 加强实习环节。对于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仅仅靠计划内的实验、课程设计是不够的,学生必须在课堂外花更多的时间进行编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训练。针对该专业,我们充分重视实习环节,通过学风建设和专业建设狠抓学生课堂外的实践环节学习,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实习环节的质量。

在课程与学时数上,以学科基础建立学科基础平台课,以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设立专业课,并辅以选修课作为专业课程的补充。在课程性质上,属于核心或主流技术领域的教学内容,采用必修课;属于新兴技术领域的内容,采用选修课。

3 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手段与形式

实践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丰富和扩展。为此,经过网络工程教研室长期的探讨,我们采取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如改革实验课授课方式,举办网络工程师讲座,开放实验室,成立科技创新小组等,保证了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1) 实验课授课方式。

为了避免了以往学生数太多,老师指导不过来的现象发生,实验授课采用小班授课制,老师对学生逐个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实验授课过程中,由教师先进行讲解,并进行演示。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个实验台指定组长,负责协调整个小组的实验和指导。先前选派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并进行一定的指导,能够承担小组内同学部分问题的指导。

2) 举办网络工程师讲座。

我们举办了网络工程师认证考试专题讲座,给学生介绍华为认证和思科认证的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就业前景,并在教学过程中把常用的一些模拟软件环境也介绍给同学,并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同学们自学,相互讲解,共同学习,开放实验室,给兴趣小组相应的课题,让他们相互协作完成。

3) 开放实验室。

为了全面利用专业实验室的条件,给学生提供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机会,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室向计算机学院的学生全天免费开放。实验室配备专门的实验指导老师,及时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学生在此可以完成实验课上没有完成的实验任务,另外,实验室还有课外的实验任务,可以有选择地自己去进行实验,随时向老师请教。教学相长,开放式实验室不仅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巩固专业知识,提高其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同时也可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能动作用,和学生一同探究课题,解决实验中的问题,增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4) 成立科技创新小组。

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活跃学习气氛,我们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吸收学生到科技小组中来,并积极申报科技创新项目,几年来,多名学生成功申报了校创新基金项目,从而获取了资助资金。这些项目有系统开发方面的,也有网络工程总体设计、配置等,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成功地完成了项目,掌握了项目开发的一些方法,提高了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加了实践动手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和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 课程设计和毕业实习全程指导。

课程设计期间,实验室免费开放,老师全天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通过三年的专业学习,安排学生半年的实习周期,到企业中进一步增加自己的实践动力能力。毕业实习由学院专门联系对口的公司企业,为学生定制增强动手能力的项目,由专业教师全程带队指导,最后由公司企业出具实习成绩合格或优秀的证明,实习成绩记入学生的档案。通过采取这一系列的措施,学生思想上足够重视,行动积极,对学过的专业知识有了更充分的理解和掌握。

4 搞好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4.1 实验室建设

学科基础课程可以同其他专业共同使用原有的实验室,完成软件应用和软件设计类实验。此外,还要建立适合教学科研需要的现代化的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室。专业实验室是保障专业实验的重要条件。专业实验室与传统机房的区别在于专业实验室面向专业课程,而传统机房面向计算机基础教学。专业网络实验室为传授从网络原理到网络实际构建和应用的各类实验而准备的实验室。在专业实验室中可以让学生能清晰地接触到网络布局中的各个环节,学习各种网络模块构建的知识[2]。

1) 网络工程实验室。实验室有8组H3C网络设备,每组有路由器4台、交换机4台(2台二层,二台三层),控制台一个和PC机6台,总共可同时容纳48名同学做实验。实验室承担着网络工程专业和其他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网基础、局域网组网与设计和网络安全等主要的课程的实验教学,并承担着网络工程师培训、毕业设计、创新基金等。

2) IPv6协议分析实验室。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结合高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将网络方面的理论知识通过软件来实现,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更深入地掌握网络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本实验室主要完成IPv6的协议分析,该实验室支持吉大中软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IPv6 版)。本系统能够使学生清楚理解和掌握网络的内部结构和协议,通过编辑各种协议的数据包深入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内部原理,同时也可以很好地辅助网络编程的调试。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体系,以实验为主,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设计能力,能够拓宽学生的思路,达到真正的教学互动。

4.2 师资队伍建设

我院重视对师资队伍的培养,全面提高教师的授课能力,并采取了以下措施。

1) 配备科研能力强的教授担任网络工程专业教研室主任,全面负责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的制订,实践教学改革,不遗漏任何一个值得注意的环节。

2) 采取课程组负责制,每门课程由专门的主讲教师,负责课程的建设、实验课程的指导。由主讲教师负责编写实验指导书,亲自指导学生实验。

3) 对老师定期进行专业培训,一方面派出专业老师到公司企业学习最新的知识,加强网络工程方面的能力,再是请外面的专家到学院进行授课,全面提高教师的编程实践能力。目前,我院有两名老师拿到了华为公司NE和SE的证书。

4) 科研融入教学。在教研室主任的带动下,定期开展科研活动,让老师提高了自己的科研能力,将科研融入教学,让学生能紧跟社会的发展。目前,网络工程教研室在复杂网络和网络安全等研究方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使各位老师提高了自己的科研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3]。

5) 开展教研活动。网络工程教研室定期开展教研活动,针对以下方面进行探讨:实验内容的更新、实验室建设、培训内容和安排、学生创新项目的申请、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等,力求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改革措施和建议。

6) 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在学校和学院的帮助下,我们近两年每年派出1~2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

4.3 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1) 注重课堂演示。实验教学过程中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要注重实物操作和示范演示,教学过程中边讲边练,讲练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2) 实验内容的开设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每个实验是独立的,在规定的每次实验的时间内能基本做完;二是每个实验之间又是连续的,每个实验又对应于网络工程实施的相应步骤,从而使所有的实验又构成了一个系统的整体,便于学生对整体内容的把握[4]。

3) 严格实习考核,确保实习质量。实习考核采取实习报告、现场操作、理论考试、设计和答辩等多种形式全面检查,由学校和企业联合考核,不仅要考核学生的素质、能力和水平,而且要考核学生的工作业绩。

5 取得的效果

实践结果表明,该实施方案有利于促进该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能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网络工程技术及网络应用人才的目的。学生普遍反应通过一系列的实践环节,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一部分同学在考取研究生后,以较强的动手能力,受到导师的青睐。

1) 实验课内容充实,实物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成绩大大提高。

2) 从2004级以来,不少同学考取了CCNA和CCNP的思科认证证书,以及华为HCNE和HCSE的认证证书,部分同学考取了CCIE的认证证书,增加了就业机会。

3) 学生的实习成绩优秀率高,受到实习单位的一致好评。

4) 实验室开放,课程设计由老师全程指导,使得学生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水平高,答辩成绩良好以上的比例增大。

5) 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既满足了学生的实验需求,又让学生了解了最先进的网络技术。

6 结语

总体来说,目前我们在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针对工科专业的特点,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提高学生能力的措施,经过几年的努力,学生的就业情况明显好转。将来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实践教学能力,并已做出以下规划。

1) 积极申办思科或华为网络学院,目前以学院的实验条件申办是完全可以的。网络学院与高等院校在课程建设、师资培训、职业认证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参加网络技术学院项目的学生能够了解网络行业中最新的知识、产品和技术,并学习如何利用其开发出富有创新性的应用,这将帮助推动众多高等院校和职业学院的职业化教育,使学生在走出校门后可以更好地迎接职场中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可以让老师获得免费培训的机会;另一方面学生参加相关的认证考试可以获得优惠。

2) 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到企业实习的机会。目前我们的实习基地主要是以锻炼学生网络应用编程能力为主,还应该争取更多的网络工程方面的实习基地。这些基地有我们校内没有的资源优势,可以让学生参与网络工程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开发,从事相应的网络维护、网络管理和网络应用,参与一些网络施工,增强网络工程方面的能力。

3) 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学校重视工科专业的发展和建设,即将为学院启用新的教学实验大楼,将来我们有更好的教学硬件设施。为了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室规划,打算构建网络安全实验室,IPv6综合实验室,网络存储实验室,从而建立设备完善,功能全面的实验室。

参考文献:

[1] 郭海儒,刘沛骞,袁玲玲.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西部科技,2006(19):42-43.

[2] 王春茹,谢云,何小敏,等. 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243-244.

[3] 苗凤君,郑秋生,潘磊. 网络工程专业实践环节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 2008(13):83-94.

[4] 卢中宁,邵,史小松. 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J]. 科技信息,2008(19):186-187.

Construction on Network Engineering Practical Training

LI Ali, ZOU Hailin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dong University, Yantai 264025, China)

篇7

网络工程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下面介绍局域网网络工程的相关情况。和很多网络工程项目一样,局域网网络工程由于网络覆盖有限,投资规模一般较小;工程建设周期较短。局域网网络工程建设还涉及到网络技术、电工技术、建筑设计、工程项且管理等多个方面的技术与知识。当前,局域网网络工程建设中有如下几方面问题需要重视:

1.1网络技术综合型人才储备不足。目前网络建设的人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高校和相关职业学校,这些人才往往欠缺实践;二是各种培训机构,主要是操作训练为主的快速培训,这些人才往往缺乏理论知识。而实践与理论兼备的人才储备不足。

1.2网络工程建设工艺简陋,设计与管理不能规范化,而且,由于局域网建设往往投资较少,投资方很少请第三方监理组织进行工程监督。

1.3工程缺乏可管理与维护性。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是:一方面网络工程资金规模有限,无法满足设备、网络需求的增长;另一方面在规划过程中,往往对工程设备选择与设备安装的冗余设计不足,这些都造成了升级空间小、管理性较差的后果。

1.4网络的兼容性与安全性较低。在兼容性上,不同品牌通讯设备间、传输介质与设备以及协议的兼容性,都会存在偏差;在安全性上,介质和设备的安全性不高,而且网络信息安全的保障不够。由此可见,局域网网络工程建设存在着不少问题,下面将介绍如何进行有效的局域网网络工程建设与管理。

2局域网网络工程建设局域网

网络工程建设一般来说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这点与软件工程开发类似,但又有着不同的重点。

2.1需求分析:是网络规划的关键阶段。需求分析应充分考虑今后的工程升级等内容,主要分析包括:用户的数量、特征;用户的通信要求;建筑物的通信环境;网络的服务范围;网络设备的选型;服务器的类型及功能要求;设备兼容性;网络采用的系统体系结构;网络操作系统及通信协议;网络流量特征与服务软件;资源共享要求;网络传输介质要求。总之,需求分析阶段应做到前面分析,认真具体。

2.2施工阶段。这一阶段覆盖从签订施工合同到竣工验收前的整个过程。施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施工规范,依据施工设计与相关规定,进行工程的安装、调试、集成、测试等,需要满足设计指标。虽然需要依据方案进行,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应保留一定灵活性,可能会对原设计进行局部调整,但设计调整必须由监理认可。

2.3验收阶段。工程验收主要由验收会负责,由主管部门组织通过资料审查、现场考察与相关质询,从而对工程建设结果是否完成预期目标、是否达到验收标准规范等进行判断。在一些情况,还需要由第三方测试单位或者验收小组的测试组提供相关的测试报告。

2.4维护阶段。局域网网络工程维护阶段的任务是解决一些遗留问题,包括系统和设备的维护与维修等,并根据维护结果完善责任机制,其中设计不合理造成的损失应由设计单位承担,由于工程承包方的设备或系统质量造成的问题,应由工程承包方限期解决,并且对用户进行有关工程建设的系统提供咨询。维护阶段的意义还在于可以为下一阶段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3局域网网络工程管理控制良好的管理

控制工作对整个系统的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局域网网络工程管理控制本文主要从成本控制与质量控制两方面考虑。

3.1成本控制。在局域网网络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持续分析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偏差,以及偏差产生的原因,还应该对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制定方案来减少与削除不利偏差。产生偏差的常见原因有:人工成本、工程耗材成本、硬件成本、施工管理成本等方面的偏差。对于网络工程的成本控制工作来说,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施工环境,成本控制需要对用户需求分析有充分把握,在把握市场的基础上优化设计,促进对设备的有效控制,并且还可以充分利用现场的有利成本控制的条件,在保障工作顺利完成的基础上减少成本。

3.2质量控制。局域网网络工程质量控制主要包括设备材料、网络布线、器械安置等方面的质量控制。首先,进场的材料设备要合格,一些重要的电源与网络通讯设备必须开箱检查,在设备安装时应保证足够安装与维护空间;其次,网络布线应符合规范,各种管材、管道的安置与孔洞的位置都应该与设计文件一直,加工应符合规范,还应充分考虑防火防水等;此外,各种机柜、设备的安装位置应该正确,并留有足够的施工空间,结构应该清晰明了,便于维护。

4总结与展望

篇8

通过计算机全面信息化的应用,管理者能够对一些关联性不大的业务进行剥离,从而实现工程业务重组,企业能够对挑战有更灵活的应变能力,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系统是一种高效组织,这对企业高层的指挥也更为有效,意味着高层对企业的控制也更为有力和直接。企业内部全面信息化还有利于企业内部的资源优化和互补,能够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快速重组跨部门的团队,让组织虚拟化得以实现。

借助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项目,经济部门与技术部门之间能够很自由地依据数字化的电子数据信息电脑网络进行有效协调,以推进经济指标和技术指标之间的协调,对项目的成本和进度优化进行综合性优化。计算机工程项目的全面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根据工程日报的子系统对某个具体项目进行有效及时地跟踪,然后通过活动编码、资源编码和项目编码对项目信息作管理、分组和筛选,并且为工程的核算和各类评估队则做相应的表计,最终实现对项目的采购管理、人、力成本、质量的全方位控制。

二、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的困难和局限性

尽管无论是政府还是现代企业,都对工程项目的电子信息化管理非常重视,但是电子信息化管理的发展仍然有其困难之处和阻力。阻力和困难有以下几个方面:

各行业的建设项目组织的地点都有很强的临时性,有的地方通信条件不好,有的地方比较偏远。要组织一个高效的工程项目全面信息化管理系统就需要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以良好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设备作为支撑,但此时工程项目的运行条件不允许,这也是矛盾之一。比如一些项目就只能够通过拨号上网来对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连接,因此在这种条件限制下,实现全面信息化管理就有一定难度了。

目前来说,对工程项目进行定量投资回报分析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基于工程项目全面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投资回报分析就存在局限性,说白了也就是数据统计不到位,分析技术的研究不透彻,技术的应用还不成熟,因此,很多管理层对网络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还看不到着实的利益,因此大多持观望态度。很多公司处于司法安全考虑,多数公司都会对自己的商业机密、比如变更单、合同等涉及自身利益的文件进行保密,但电子文件不利于保密。因此,项目管理组织在实际操作上更偏向原来的保密性相对较强的信息管理模式,这也对电子信息化网络工程管理系统的普及和应用有一定程度的阻力。

篇9

在整个无线网络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对于无线网络工程进行质量控制非常的重要。文章对无线网络对于工程项目质量的要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并以此作为理论依据,对如何控制网络工程质量提出了一些意见和想法,希望可以帮助无线网络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更好地得到完善,促进无线网络工程建设顺利地进行。

关键词:无线网络;工程项目;质量控制

1无线网络对于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求

1.1无线网络工程建设的具体特征

(1)无线网络工程建设的独特性。任何一个无线网络工程建设根据地理环境的不同以及用户特点的不同,都在其功能上以及使用上具备一些独特的特点,为了符合当地用户的需求,就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以及相关条件来建立无线网络工程项目,所以说,从这个方面来看,无线网络工程项目建设是具备一定的独特性的。

(2)无线网络工程建设的变化性。由于无线网络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解决很多方面的问题,例如会涉及到当地各个位置信号强弱有无的测量以及各个位置不同时间段的信号质量,还有因为楼层、信号干扰等各种不同的因素对无线网络造成的影响都需要去进行解决。这个过程比较长,从计划到实施会有很多情况变化会发生,这些变化的发生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无线网络工程项目的实施计划,例如人员的离开和更换,材料价格的涨幅等等。所以说,无线网络工程项目建设是具备变化性这个特征的。

(3)无线网络工程建设的多样性。因为无线网络工程项目在设计上是需要多个方面来合力进行的,工程建设相关的器材以及测试工具等都非常的多样化,这些方面都体现了无线网络工程建设的多样性的特征[1]。

(4)无线网络工程建设的阶段性。上文已经提到,无线网络工程项目建设是需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来进行的,所以在无线网络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管理方式和质量要求也是不同的,所以说,无线网络工程项目建设是具备一定的阶段性的。

1.2无线网络有哪些质量要求

关于无线网络的质量要求问题方面,本文以3G无线网络为例来进行阐述。首先,无论是速度上还是质量上以及功能上,3G无线网络给用户带来的体验都要优于2G无线网络。但是相对的,3G无线网络对于工程质量的要求也就变的更高。3G无线网络对于用户接入网络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想要保证用户接入网络的质量,就要保证各个基站的稳定运行[2]。另外一方面,由于3G无线网络相对于2G来说增加了许多新的功能特点,所以在业务服务方面也就有着更高质量的需求;其次,我们都知道我们国家无线网络是有着三大运营商的,移动、联通、电信这三大运营商为了提升自身的用户量都在尽力地提升各自无线网络的速度和质量。因为用户主要看重的还是各大运营商的无线网络质量,无线网络质量的提升也是增加用户群的主要途径;最后,在无线网络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很多原因都会对无线网络通信形成干扰,例如工程项目中使用的材料质量没达到要求以及工程建设当中一些操作的细节不符合规范和要求,这些环节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对无线网络实际运行带来不利的影响[3]。

1.3如何衡量无线网络信号质量

对于无线网络信号的质量进行衡量在不同的时期是有不同的标准的,在无线网络工程的建设期间,质量控制是否合理,无线网络能否稳定运行,核心网的质量好坏,都是对于建设期间的无线网络工程进行衡量的标准。而在无线网络的运营期间,所进行衡量的标准就会有所不同,运营期间主要进行衡量的标准是用户的使用满意度反馈以及运营商自身对其的测试,拥有一个好的质量衡量标准,对于无线网络的建设和发展都会带来非常积极的影响[4]。

2如何控制无线网络工程项目的质量

2.1在控制项目质量的过程中把人作为主体

对于无线网络工程项目进行质量控制,无疑,人才是这个过程当中进行控制的主体和关键,想要保证无线网络工程质量得到科学合理的控制,首先就要保证充足并且合理的工作人员配置,这样才是保证无线网络工程质量控制达标的基本前提。另外一方面,无线网络工程项目的相关人员要根据工程地点当地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具体的工程质量控制要求,使得无线网络工程在质量控制的时候有章可循;其次,对于进行质量控制的相关设备和器材的质量也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控制;再次,在进行无线网络工程项目建设之前,要对当地的地理情况以及其他因素进行一个充分的考察,从而建立一个符合当地情况的建设计划,保证无线网络工程建设能够顺利的进行;最后,由于无线网络工程项目建设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工程项目所需的材料价格也会不断变化,工程相关的采购人员,必须时刻了解材料价格的变化,同时也要保证材料的质量能够达标。针对上述的这些方面,在无线网络工程质量控制过程中需要额外注意的是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保证无线网络工程项目的总负责人要具备足够的经验和技术,同时也要具备对下属员工进行培训和考察的能力,保证员工的技术水平达到要求;其次,在选择设计公司和监理公司的时候要仔细的进行考察和选择,要保证公司的能力和资质符合网络工程项目的要求;最后,在无线网络工程项目实施之前,要制定具体的相关合同,确定质量的具体要求,明确各个方面的职责[5]。

2.2提升网络项目工程的相关监理力度

(1)要定期对网络工程项目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测。对于无线网络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检测是一项比较有效的手段和方法。用电脑通过特定的软件对各个方面的参数进行测试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到网络工程项目进展的情况。为了保证工程进展符合相关的质量要求,就要定期进行循环测试,保证参数达到标准。相关的监理工作人员要按照甲方所制定的计划和质量要求来严格进行监督和检测,通过科学合理的监督和检测,来把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遏制在萌芽中,保证无线网络工程项目质量达到预期的标准。

(2)保证监理工作人员的监督权限。想要工程监理人员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效果,就必须给与工程监理人员必要的监督和管理权限。无线网络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的质量问题以及技术要求都必须经过监理负责人的检查才能继续进行。对于各个环节的工程质量要有审核的相关文件,由监理负责人进行再次审核通过。工程相关的支付环节也要由监理负责人进行认证。从细节上来保证对于质量的控制要求[6]。

3结语

无线网络工程项目各方面要求严格,只有有效地把握好网络网络工程建设当中的每一个项目环节的工程质量,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无线网络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对于无线网络项目工程进行质量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于无线网络工程项目对于质量的要求以及控制质量的方式和方法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可以帮助无线网络工程项目提升质量控制的效果,降低控制成本,提高整个无线网络工程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欣.吉林移动无线网络质量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2

[2]朱繁.基于网络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系统[D].云南大学,2012

[3]王超.浅谈中国移动4G无线网络工程的监理[J].内江科技,2014,35(4):39,48

篇10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network engineering teaching and carries out active teaching explorations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strengthen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evaluation method innovation in teaching practice, in hope of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network engineering course reform of normal universities.

关键词: 网络工程;教学改革;案例教学;实践能力

Key words: network engineering;teaching reform;case-based teaching;ability in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6-0231-02

0 引言

随着我国中学校园网的建设及信息技术相关课程的开设,中学越来越关注计算机信息技术人才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但由于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人才培养模式有待改进等原因,使得目前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人才仍无法有效满足中学不断变化的岗位需求,高师院校与用人单位存在的供需矛盾日益突显。

1 网路工程课程简介

网络工程是一门知识高度综合的课程,涉及到网络硬件、通信原理、TCP/IP协议、程序设计、计算机体系机构、层出不穷的网络应用系统等多方面知识,它的最大特点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很好的将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积累经验,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转变[1]。

2 高师院校网络工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①教学目标不明确。有些高师院校虽然根据网络工程的课程教学大纲编写了相应的实验大纲和教材,但实验内容上与中学的实际需求脱节严重。有的学校内容偏应用,比较简单,都是验证性实验,要么偏理论,都是对原有计算机网络理论的验证。究其原因是缺乏对中学工作的了解,往往是根据本校实验室的硬件设备条件和任课教师的知识背景来开展教学工作,缺乏整体长期的教学目标。②理论与实践脱节。目前很多高师院校教授网络工程的教师都是从学校直接到学校,理论知识很扎实,但实践环节欠缺。教学课时安排不合理是导致网络工程课程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大多数高校理论课时和实验课时的比例在3:1,学生缺乏实验过程的锻炼。③考核形式单一。当前有些高师院校网络工程课程的考核方式还是采用笔试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强调了理论知识的掌握,缺乏实践环节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2]。从中学对新型实用人才的需求出发,开展网络工程的教学改革研究,调整网络工程的教学计划,改变网络工程的传统考核方式,是当前网络工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3 构建培养实践能力的教学体系

3.1 根据中学需求确立教学内容 目前,随着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和校园网的建设,中学要求高师毕业生不仅能够排除计算机的各类故障,同时熟悉校园网的整体架构,具备维护和管理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对传统的实验项目进行筛选,对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实验项目进行改造。例如,三层交换是路由功能和二层交换的技术集成,由于三层交换的线速通信能力,其已经成为中小型校园网的有效解决方案,我们设计了基于第三层交换的校园网设计和管理综合实验内容。我院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组对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修订和近五年的实践,对教学体系和实验体系进行了针对性的改革,部分成果见表1。

3.2 根据学科特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网络工程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难点在于本课程是网络原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的课程,既要具备理论基础,又要把理论灵活运用到实际工程当中,分析实际遇到的问题,指导整个实验过程。20世纪初,哈佛大学创造了案例教学法[3]。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当中,精心设计实际工程演生出的每一个案例,把教学重点内容和案例相结合。每个案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案例描述(实际问题及需求的描述);案例实现(拓扑设计,设备选择,功能实现);案例评价(归纳总结)。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学生还要经过缜密地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步应视为能力上的升华。

3.3 根据实验过程创新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是保证教学目标完成的重要环节,为更好的引导学生做好每个实验,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将对结果的考核改为对整个实验过程的考核,针对每个综合实验,进行独立考核。对于综合实验,进行分组,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及与人沟通能力,根据学生意愿进行分组选题或者自选题,重点考察学生如何围绕实验目标来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不是拘泥于实验的结果,取消卷面考试,组织进行专项的实验设计或应用模拟动手考试。经过近几年的反复实践及改进,这种新的考核方式加强了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取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 教学反思

提高网络工程实验室的设备利用率,对开放实验室的具体措施进行实践总结。目前网络工程实验设备主要面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的学生,一年仅有240个小时的利用率,投入的100多万的设备没有发挥出足够的效益,形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可以考虑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网络工程实验的选修课,作为全校选修课“计算机网络”的实践课程,既提高设备利用率,又培养了具备实践能力的毕业生,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5 结语

深入了解中小学对信息技术人才实际需求,结合计算机发展的形式,把新的网络产品、新的技术、新思想应用到网络工程教学实践当中,进一步重视实验教学在网络工程中对学生能力的提升作用,让理论指导实验,实验验证理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网络设计和分析的能力,使计算机专业的免费师范生能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吴振强.高师院校计算机网络原理教学体系[J].计算机教育,2010(23):13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