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行业范文
时间:2023-03-14 14:05: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造纸行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011年,我国造纸行业总体发展呈放缓趋势,受前三季度原料价格高涨、新增产能集中释放、消费市场相对疲软等因素影响,造纸行业虽然在投资、生产方面实现了较快的增长,但效益增幅远低于产值增幅,行业运行质量明显下降。
数据显示,2011年,造纸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911.08亿元,同比增长23.11%;机制纸及纸板(外购原纸加工除外)产量为11034.36万吨,同比增长13.24%;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2%,利润率同比增长-0.78%。
行业资产和产值的快速增长,与利润迟缓前行间的巨大矛盾,表明造纸行业将迎来调整转型的关键时期。
调整中稳健发展
尽管造纸行业当前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整体效益仍然高于家电、家具等轻工产业的平均水平。据统计,造纸行业的产值利润率为5.37%,家电、家具、皮革等行业的产值利润率只在4%左右。这就是为什么造纸行业看似困难,但投资力度不减的原因。
2012年,造纸行业正处于积极调整的状态之中:大型企业放慢了产能扩张速度;中型企业加快了环保治理及结构升级的步伐;众多产能落后的小型企业会在相关政策的强制要求下淘汰出局。
综上所述,行业结构正在进一步优化。而造纸企业的重组行为也值得关注。当前造纸企业的重组并购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从强弱联合向强强联合转变。过去行业并购主要是强势企业并购劣势企业的优质资产,重点是“购”;现在是优势企业与强势企业联合,体现了强强对接。华泰集团、太阳纸业等企业成功实践了这种模式,这种模式正成为当下造纸行业成功合作的范本。
二是从行业整合向产业链整合转变。最初的整合多在行业内部进行,现在扩展到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兼并重组,这样可以发挥优化衔接、提高盈利能力、减少资源消耗的优势。
三是从外资购内资向内外资联合转变。此前多为外资企业直接并购国内企业,现在更多的是内外资联合,以实现国内外两种市场及资源的结合。
四是从企业单纯融资向金融与产业对接转变。随着我国造纸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外金融资本也看中了纸业的发展潜力,伺机介入纸业领域的重组整合。如鼎晖投资(CDH)就瞅准时机,战略投资纷美包装,并推动其在香港成功上市。
这四个方面的转变,体现了造纸产业不断发展、期待整合扩张的特点,也推动着造纸行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高。我国制糖业前十名企业占行业总量达50%以上,而造纸行业前十名所占比例不过20%强,和国外纸业的差距还比较大。这说明我国纸业整合重组的空间还很大。
造纸行业的资本和规模相对集中,这就决定了造纸企业要想迅速发展,必须走规模化和国际化的道路,强者更强,否则就会被淘汰出局。现在发展靠铺摊子,今后将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比拼,“十二五”将成为纸业江山划定的关键期。“十二五”后,主要企业的布局和市场基本稳固,大企业规模效应得到进一步提升,其他企业再超越就很难了。
实现超越式发展
进入2012年以来,由于市场不景气,国内外原料价格仍在低位徘徊,这为造纸行业利润水平回升创造了有利条件。从长远看,造纸行业仍将在调整中保持稳健发展。而要想实现超越式发展,必须有革命性的新思维。以下两大关键对策将推动造纸行业进入发展新境界。
一是产品走出去,出口份额要达到30%。
中国的轻工行业是出口大户,轻工产品中15%是出口产品,家电、家具、皮革、自行车、眼镜、文体用品等很多行业的出口比重占到30%以上。其中,家具、皮革等行业和造纸行业一样,原料大量依赖进口,但这两个行业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充分利用中国制造的比较竞争优势,实现了原料与产品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行业发展前景良好。我国造纸行业原料对外依赖度达到40%以上,纸张出口量不到4%。造纸行业完全能够做到像家具、皮革行业那样,实现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如此一来,造纸行业产能过剩的困境就能够破解。
国家目前不鼓励纸张出口,主要是因为造纸行业的污染大。实际上,尽管全行业的污染总量很大,但一些先进企业的环保水平很高,国家应针对环保水平高的企业,实施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十二五”期间,国家政策调控要向精细化方向发展,要定向、精准调控,不能不分对象实施完全一样的政策,针对企业具体情况来制定政策应是经济管理的发展方向。
至于当前纸业遇到的“双反”摩擦,可以通过提高开放水平、积极接轨国际标准等措施予以解决。特别是国家层面要加强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加快推动承认中国市场化地位的国际谈判,解决当前纸业“双反”案件中的不公正待遇问题。
二是形成环保倒逼机制,促进行业结构进行革命性的调整。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使造纸行业的COD排放量从现在占国家COD排放总量的35%,减少到10%以内。我国造纸行业的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不到1%,一个行业对社会的贡献必须要与其占有的资源相匹配,否则社会是不能允许行业这样发展下去的。
要达到上述目标,一是严格执行环保标准,大批量关停不合格企业;二是采用革命性技术,大幅度降低污染物排放。
目前,我国造纸行业前十名企业的产量占全行业总量的比例不到30%,前100家企业产量约占行业总量的60%,估计前500家企业的产量占行业总量的80%;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目前规模以上(年销售收入超过2000万元)的纸浆制造企业有100家,造纸企业有2621家,可见行业调整、整合的空间还很大。值得借鉴的案例是,国家对传统电池行业采取了“环保风暴”行动:2011年全行业有1960家企业,一年内关闭了1700家,只剩260家,现在行业发展状况良好。
造纸行业会不会哪一天也被大面积关门?随着环境压力的不断增大,这种可能性是有的。果真如此,则中国造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就能够实现。
篇2
2007年之后,我国造纸行业结束了整体供不应求的状况,进入到了整体过剩的时期。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供给缺口消失,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标志着我国造纸行业将从成长期逐步进入到成熟期。现阶段,大量落后产能的淘汰将使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有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进入新一轮的景气周期。此外,我国当前人均纸和纸板消费量仅65kg,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因此,从长期来看,在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造纸行业的市场空间广阔,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投资标的。
淘汰落后产能再出重拳
本月初,工信部公布了18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的名单,其中造纸行业有279家企业,共465万吨产能遭淘汰,较之前公布的423万吨的淘汰目标增加了42万吨,增幅为9.93%。并且,工信部要求这些企业必须在今年9月前关闭。此次落后产能淘汰共涉及21个省,其中河南省是淘汰的重点省份,淘汰企业数量为121家,产能达到了239.5万吨,占总淘汰量的51.48%。
工信部将淘汰落后产能消化到企业,为确保完成淘汰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是对前一阶段进展缓慢的有力推动。此次,政府再出重拳,直接在网站公布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的名单,并且细化到各公司企业名称和产能大小,甚至对其机器设备情况也进行了披露,这等于向全社会公众立下了军令状。如果淘汰工作进展拖拉,必定引起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响,这无形加大了地方政府的压力,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严格执行。
针对社会对落后产能淘汰“虎头蛇尾”的看法,工信部部长李毅中表示,对未按规定淘汰落后产能、被地方政府责令关闭或撤销的企业,限期办理工商注销登记,或者依法吊销工商营业执照。必要时,政府相关部门可要求电力供应企业依法对落后产能企业停止供电。对按规定期限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仍应按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支持;对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较重且完成较好的企业,在安排技术改造资金、节能减排资金、投资项目核准备案、土地开发利用、融资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
后期淘汰有望继续保持较大力度。以目前工信部及造纸协会在落后产能淘汰方面的态度,预计后期造纸行业落后产能的淘汰将继续保持较大力度,“十二五”期间的淘汰量将与“十一五”期间持平,即1000万吨左右。
文化纸和白卡纸受益明显
从此次淘汰的产品结构看,主要是低端文化纸、包装纸及草浆,因此,从事文化纸和白卡纸生产的龙头企业受益最为明显。因为国内落后产能一般采用草浆等生产书写纸和白板纸,因此作为这类产品的替代品,中高档文化纸和白卡纸将享受落后产能淘汰带来的需求增长,另一方面,由于铜版纸和新闻纸国内集中度较高,且产能基本集中于环保合格的大企业,因此落后产能淘汰对其影响较小。
文化纸的集中度在所有纸品中是最低的,其新增产能也并不像白卡纸那样非常集中于龙头企业,但落后产能淘汰力度的加大,将在很大程度提升文化纸的集中度。预计2012年,文化纸的集中度有望从2009年的15.10%提升至21.62%,提升6.52个百分点。根据淘汰要求来看,目前落后产能更多的存在于文化用纸等产业集中度不高的纸品行业中,而在产业集聚度较高的新闻纸、箱板纸以及铜版纸等行业相对较少,决定了此次出台的政策对文化用纸影响较大,其行业的龙头企业受益也最大。同时,文化纸下游需求刚性,受经济危机影响较小,并仍能长期稳定增长,目前文化纸依然是最具优势的纸种。
白卡纸作为包装用纸,其下游需求广泛,主要分为社会卡与烟卡两大类。社会卡多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包装,烟卡则用于香烟包装。其中社会卡下游行业由于近年发展较快,有效的拉动了消费的增长,而烟卡则具有稳定的需求和较高的利润,加之烟草行业整合,该类产品需求有望进一步扩大,是直接受益于经济恢复的纸种。在供需的博弈中,白卡纸将是前景最为广阔的纸种之一。后期行业龙头博汇纸业和太阳纸业的大规模扩产,将直接导致白卡纸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行业利润明显向龙头企业转移。根据在建产能的统计,预计2012年,白卡纸的集中度有望从2009年的63.47%提升至72.32%,提升8.85个百分点。
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强 刺激行业回暖
由于我国造纸行业纸浆进口数量及金额都较大,人民币汇率一直是影响造纸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行业盈利上升3.25%。人民币升值主要从三个方面影响上市公司业绩;1、国内造纸原料中的木浆和废纸进口比例较大,人民币升值后购买力增强,有利于降低进口原材料成本;2、国内大部分大型纸机依靠进口,人民币购买力增强降低引进设备成本;3、汇兑收益,因为进口纸机和原材料需要外币,上市公司有外币负债,随着人民币升值,将为部分企业带来可观的汇兑收益。
我们着重从行业的角度分析由于人民币升值造成原材料成本下降对企业盈利的影响。我国造纸行业原材料的对外依存度还是很高的,木浆70%来自于进口;废纸浆45%来自于进口。因此,人民币的升值将抵消进口原料价格上涨的不利影响,刺激我国造纸行业逐步回暖。预期人民币很可能是缓步升值,未来12个月的升值幅度应该在4%以内,其中年内涨幅可能在3%以内。
投资建议
篇3
关键词:造纸业;SWOT分析;循环经济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12-0100-03
素有“造纸之乡”美誉的富阳在我国造纸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据《浙江之纸业》记载:“说纸,必说富阳纸”、“富阳一张纸,行销十八省”。2004年,富阳被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评为“中国白板纸基地”。2006年,富阳市规模以上造纸企业实现产值148.99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25.5%;上交国地两税4.82亿元,占税收收入的16.76%。目前,造纸业直接从业人员近3.8万人,行业带动相关产业就业人员超过10万人。因此,如何迎接挑战,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机遇,促进富阳造纸业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不仅对富阳市的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关乎社会和谐和社会稳定的大局。
1 富阳造纸行业发展的SWOT分析
根据对富阳市造纸业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我们对富阳造纸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系统地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
1.1优势 (Strength)
(1)富阳市位于浙江省西北部,沪杭甬“金三角”交汇点,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的沿海对外开放县(市)之一。富阳市毗邻杭州大都市,距离杭州市中心32公里,交通条件便捷,320国道、杭新景(杭千)高速公路以及05、23、19、14等多条省道纵贯全境,距离杭州火车站、杭州萧山国际机场都在半小时车程内。有利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极有利于造纸原料输入及产成品的运输。
(2)为了实现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双赢”目标,富阳决策层提出两大举措:一是“以奖代补”淘汰所有设备陈旧、工艺落后、能耗高、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能达标的生产线,切实贯彻执行国家制定的节能降耗方针政策,实现富阳造纸产业综合能耗的大幅下降。二是建立富阳镇、大源镇、灵桥镇三个造纸工业园区,在工业园区内坚持供水、供电、供气、治污四个统一,在土地征用、征收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与优惠政策,为造纸工业的发展、聚集营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为此,中国国内最大污水处理厂已在浙江省富阳市投产,有望彻底改变当地造纸行业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3)富阳造纸业历史悠久,是闻名全国的“造纸之乡”,具有产业集群优势。
产业集群结构有利于集群内企业通过共同使用公共设施,减少分解布局所需的额外投资(即集聚效应);有利于企业间相互竞争、相互模仿,通过知识传播提高整个集群的劳动生产率(即知识的溢出效应);在富阳废纸进口,制浆,造纸,污水处理形成一条有机产业链,企业间业已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的产业关联和共同的产业文化,彼此依靠,促进发展(企业的根植效应);在产业集群内,后进企业容易模仿众多先进企业,先进企业为保持竞争优势会更努力创新,从而使整个产业链受益,带动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即追逐和拉拨效应) 。
1.2 劣势 (Weakness)
(1)富阳造纸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缺乏创新能力。
目前,富阳造纸企业中90%集中在春江、灵桥、大源地区。大多数企业的规模仍处于国家平均线以下。截止2006年,富阳市造纸行业中规模以上造纸企业数为328家,占企业总数的35.31%。
一个产业集群的核心是创新 。富阳造纸行业大部分的造纸企业,虽有设备科、工艺科等这样的研究部门,但是这些科室的建立都是为了外来订单对纸张进行调整,基本属于被动的研究更新,主动的产品创新几乎为零。
(2)品种不够齐全,产品档次低。
受到历史条件、资源条件以及技术条件的约束,富阳造纸业的主要产品就是白板纸。较国际市场数百种纸制品来说,白板纸的产品差别不显著,靠低廉的价格取胜。目前富阳白板纸品种较少,技术含量较低,其产品结构以中低档产品为主。
(3)原料结构不合理。
造纸企业作业链可以分解为废纸买卖、纸浆生产、造纸、纸品生产、纸品销售直至最终用户。对于富阳造纸行业而言,上游产业为废纸的买卖,下游产业则为纸品的生产。据统计富阳市造纸企业年加工废纸300多万吨,约占全国每年废纸用量的10%。但是,由于国内废纸品种混杂,供应量、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不能满足富阳造纸行业的需求,使得富阳造纸业对废纸进口有很强的依赖性(90%依靠进口),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多变,特别是国内对外贸易政策不断调整的情况下,无疑会给造纸纸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如2008年1月,国家环保总局了第61号公告。公文中明确指出“年产1万吨及以下,有超标排放不良记录,生产能力少批多建,有前述三种情况之一的企业,国家均下达进口废纸审批禁令。”然而,富阳有年产1万吨及以下造纸企业250多家,进口废纸审批禁令,将使大多依赖进口废纸作原料的富阳造纸企业面临“断粮”危机。
(4)富阳部分造纸企业之间存在较严重的压价竞争现象。
2006年,富阳上规模造纸企业有328家,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企业之间的竞争在所难免。再者白板纸的品质差异比较小,因此价格竞争在企业间愈演愈烈。原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和行业内的激烈竞争,使得富阳造纸企业的利润越来越薄。
1.3 机会 (Opportunity)
(1)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国外资本投入增加。
从1991年到2006年,我国人均纸和纸板消费量增加了近3倍(如图1所示)。据估计到2015年,我国纸及纸板的消费量将在8000万吨左右。因此,纸品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随着人均GDP的不断提高,人均纸和纸板消费量也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
图1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均纸和
纸板消费量的变动趋势图
数据来源:《中国造纸年鉴2007》
利用Eviews软件对近16年来我国人均GDP与纸和纸板人均消费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
AZC=9.99+0.0025AGNP
(24.5)
R2=0.977,表明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高,人均GDP对我国人均纸和纸板具有较强的解释力,而且回归系数显著,并显示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000元人民币,人均纸和纸板的消费量将增加约2.5kg,以我国巨大的人口计算,未来纸和纸品市场的规模将十分巨大。
(2)产业升级和循环经济发展为再生纸制造业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国家的产业导向政策与环保措施相结合,通过安排技改贴息贷款和治污贴息贷款等手段,促进造纸企业调整原料结构、革新生产工艺,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富阳造纸以白板纸制造业为主,其产量超过了全国白板纸产量的1/2,且富阳白板纸90%以废纸做原料。据统计回收利用1吨废纸可再造出800公斤好纸,相当于少砍17棵大树,节省了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场空间,少用纯碱240斤,降低造纸的污染排放75%,节约造纸能源消耗40%-50%。因此,富阳造纸业的发展与升级即有利于富阳造纸做大作强,也可以稳步推进富阳“循环经济”的发展。
1.4 威胁 ( Threats)
(1)2005-2015年间我国造纸工业对原料的需求将大幅增长,原料争夺加剧,如果原料供给不能同步增长,将直接影响到富阳造纸企业的成本、竞争力乃至行业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废纸,作为富阳造纸的行业的最重要的原料,主要依赖进口。据统计,2007年11月全国进口废纸195万吨,总价3.94949亿美元,废纸平均单价为202.537美元/吨,与同年2月157.7136美元/吨的价格相比,上涨近50美元/吨,比2006年初上涨了75美元/吨,涨幅日益扩大(如图2所示)。然而,白板纸销售价格的波动却很小。
图2 进口废纸单价变化趋势图
注:数据经作者整理 摘编自《海关统计》各期
n.a.表示数据缺失
随着需求的扩大,原料价格-废纸价格还将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这对造纸原料主要依靠废纸的富阳的造纸行业提出了一个较严峻的挑战。
(2)广东、福建等地近两年来已相继建成规模较大的造纸企业,富阳纸张在这两地的销售市场被大大压缩。与广东造纸业相比较,富阳造纸企业邻近目标市场、原料丰富的优势被削弱;在整体上规模较小、技术设备较陈旧,产品种类单调,缺乏类似广东维达纸业、中顺纸业这样的纸业巨头。
(3)受到历史、资源以及技术条件的约束,富阳造纸业以白板纸产业的发展最突出,中、高端纸制品市场的占有率较低。较国际市场数百种纸制品来说,白板纸的产品差别不显著,技术含量较低,主要依靠低廉的价格取胜。这种产品定位限制了富阳造纸企业的平均规模,限制了企业利润空间以及技术设备的创新。
2 富阳造纸工业发展的战略建议
2.1 抓住机遇,发挥优势(SO战略)
(1)利用交通、能源、水资源条件,结合人工林区及造纸业产区,为造纸厂商提供木纤维原料,推进“林纸一体化”构想。
(2)依靠其已逐渐形成的规模优势打造区域品牌,依靠对白板纸生产的专一化服务支撑起其区域品牌。
(3)建议当地政府通过项目立项、建立创新等方式加大科技研究与开发的投入,注重技术进步和创新力度,努力改造传统的造纸原料品种、质量和产量。
(4)建设垃圾发电、环保热电等再生资源加工基地,进一步推行与“环保”相结合的导向政策(例如推行中的的治污贴息贷款等),强化富阳造纸业“吞废吐宝”的循环经济体系。
(5)筹建大型的垃圾收购、处理厂,通过“收编拾荒者”,与学校,工厂的合作等方式提高废纸回收率、回收规模。
2.2 利用机会,克服劣势(WO战略)
(1)积极促进对外合资、合作,鼓励企业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联营、股份制等方式,到国外森林状况好、气候条件适宜的国家投资建立造纸林基地或制浆厂。
(2)杜绝产业集群内企业的不良竞争,积极推行区域品牌策略,培养产业集群差别优势,积极应对国内市场中的竞争。
(3)响应富阳市府刚刚出台的《关于促进富阳造纸行业转型提升的若干意见》,打造“航母”企业,限制淘汰小造纸。设立更高的行业准入门槛,鼓励多家企业联合组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鼓励企业通过强强联合、收购兼并等途径,做大规模。逐步减少企业数量,能源资源节约利用和污染物减排,限小劣汰。
2.3 发挥优势,回避风险(ST战略)
(1)将现行的环保政策上升到法律高度,制定国内造纸行业的环保生产标准,籍此进行制浆造纸业的产业结构调整,规划企业布局,发展集约经营,提高产业规模,降低污染。使企业在一个更好的环境下积极竞争。
(2)坚持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不断提高工艺水,提高产品品位以抵抗来自国际市场的挑战。
(3)在制浆材料上,以非木纤维纸浆满足中低档纸的原料需求,同时提高生产代谢物的自理能力;发挥地理优势,与国内外一些较大型垃圾回收公司签订中长期协议,保证原料数量供应及合理的价格区间。
(4)以连锁经营、企业化的方式开展废纸回收,提高我国废纸利用率,降低废纸的对外依赖度。通过建设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再生资源加工基地和规范化的交易市场,降低“先污染后治理”带来的损失,限制不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威胁。
(5)寻求政策上的支持与保障,建议政府从各项政策上给予再生资源加工基地支持,在税收上给予优惠,提高我国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率。
2.4 回避风险,克服劣势(WT战略)
(1)密切关注国际纸浆期货市场的价格变化,运用科学手段预测原料价格走势,有选择地与国际主要生产厂商建立起长期、稳定的供货关系,有条件的国内用浆大户或主要进口商可以尝试进入期货市场,以规避风险。
(2)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以大的订货数量换取价格优惠,同时避免恶性竞争。
(3)创新能力反映了一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新原料的开发是产业进步的动力。建议政府为发明创造提供专项资金,积极鼓励造纸新原料的创新。
参考文献
[1]仇锋平.浙江富阳欲重定白板纸国标[N].消费日报,2006-09-13.
[2]胡退,张宗和.解读“富阳现象”[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篇4
关键词:造纸行业;现状;绿色发展
引言
在我们国家造纸工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盲目扩张,导致出现了严重的资源浪费、能源消耗还有环境污染问题,本文通过对当前我们国家造纸行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我们国家造纸行业在今后的发展方向。
1纸及纸板生产和消费情况
据我们国家统计局在2017年的统计数据,我们国家截止2017年造纸企业共有2754家,总收入超2000万美元,相较于2016年而言,减少了3家企业。造纸行业同比增长3.90%,资产的负债比率有所下降。在我们国家当中,有很多的中小型造纸企业。从2017年至今,我们国家中小型造纸企业的造纸产量大约占到总造纸产量的一半左右。因为造纸行业的供应紧张且纸制品价格的提升,对于中小型企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并慢慢的退出来造纸市场。在最近几年,造纸行业的经济规模正在不断的增长,行业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2纸浆生产和消费情况
作为重要的造纸原料,纸浆其产量以及质量对整个造纸行业的发展都是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一直以来,由于废纸纸浆其成本较低且环保,所以就成为了我们国家造纸行业的重要原料之一。尤其在近几年当中,对于废纸浆的消费比重逐年上升。到2017年,我们国家的纸浆消费总量就已经达到了10051吨,而在其中废纸浆就占到了6329吨,占比为62.7%。但是,因为废纸回收行业没有较为成熟的体系,且环保的意识不高,所以在我们国家当中对于废纸的分类并不明确,虽然对于废纸有着较高的利用率,但是回收率并不高。还有,因为在我们国家当中,纸浆主要有草浆、废纸浆、竹浆还有一些木纤维,而这些原料受到条件的制约对我们国家造纸行业的影响也较大。对于废纸浆的利用率虽然在逐年上升,但是在造纸行业当中对于木浆的使用并无较大变化。而受到国内木材短缺等因素的影响,对于造纸行业的发展有着较大的限制作用。森林资源总量相对较少,森林质量和林地生产力较低,可用用材林面积仅占13%。森林资源的短缺导致了木材资源的供求矛盾。我们国家所生产的纸浆远远无法满足国内的消费需求。在2017年,我们国家消费的纸浆总量为10051万吨,在其中废纸浆、木浆还有非木浆分别占6302、3152、597万吨。通过对纸浆其来源进行分析发现,我们国家的木浆为1040万吨,进口的木浆为2112万段,国内废纸浆4239万吨,进口废纸浆2063万吨。就目前而言我们国家在纸浆的生产能力方面依旧存在一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国家造纸行业就必须要以进口的方式来获取到造纸原料。自2010年至今,我们国家木浆每年的增长率为5.62%,而进口木浆每年增长率为9.06%,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木浆进口国。而在这种情况下,无疑会带来很多的风险,比如贸易开放、政治因素以及汇率等方面的影响。总而言之,我们多家造纸行业必须要减少对纸浆进口的依赖,减少潜在风险,保障造纸行业的稳定发展。
3能源消费和资源利用情况
就当前而言,虽然我们国家造纸行业正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但是在造纸行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存在着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导致我们国家所面临的环境压力也在不断的增大。虽然从2006年到2015年之间,我们国家的造纸行业也是加强了对于环保问题的重视,标准煤耗从0.58t下降到0.38t,但是环境问题依旧较为严峻。造纸行业的发展和水资源有着非常大的关系,造纸生产每年都会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在2015年,造纸行业的总用水量达到了11831亿吨,淡水占28.98亿吨,回收利用水占89.37亿吨。废水的排放量较2010年减少了15.7亿吨,cod排放减少了61.7万吨。在有些大型企业当中,对于水资源的回收利用率水平已和国际先进水平相当。但是一些中小型企业在水资源的回收利用方面依旧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因此我们国家造纸行业整体对于水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并不高。
篇5
关键词:造纸行业 结构调整 环境保护
重庆的造纸行业历史悠久,但规模小,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产品附加值低,多年没有进行技术更新和技术改造。进入市场经济以后,全行业面临国内外同行业的激烈竞争,逐渐走向萎缩。随着三峡工程2003年截流蓄水时间日趋接近,调整产业结构、治理污染、保护三峡库区水质的问题也已提上日程。
1、基本情况
重庆市有县以上造纸工业企业54个,其中中型企业8个,小型企业46个。全行业年工业总产值5.72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0.7%。全行业年提供税金约0.5亿元,但利润为负值,1996年亏损838万元。全行业共有职工16312人。
在中型企业中重庆造纸厂曾经是大型企业,但由于市场竞争力低下,经济效益差,几年前已经破产。重庆安定造纸厂、涪陵新光造纸厂、万县万元造纸厂已被国家环保局会同监察部责令限期停止化学制浆。涪陵新光造纸厂和重庆安定纸厂已经相继停产,目前仅万元纸厂仍在生产。重庆西泉造纸厂曾经火红过,但由于市场及经济方面的原因已经全面停产,陷入困境。国营梁平县造纸厂由于地处龙溪河上游,是龙溪河主要的污染源之一,已被重庆市政府限令在2000年底前停止化学制浆。其经营情况也十分艰难。
重庆市的46家小型造纸企业,多数是集体企业或私营企业。绝大多数是作坊式生产,效益低下,产品档次低,维持艰难。仅北碚区的宏达纸业公司近几年处于发展上升阶段,而且发展速度较快。其产品档次虽低,但产量已上升到中型企业规模。
重庆市造纸行业是导致水污染的第一大行业,其COD(化学耗氧量)排放量占全市工业企业总排放量的28%。一个小型造纸厂就污染一条次级河流。例如流经梁平、垫江、长寿三县的龙溪河,其水质超过四类水域标准,主要污染源就是国营梁平县造纸厂。
重庆的造纸行业多数以麦草为原料进行化学制浆,也有以废纸(包括进口废纸)为主要原料,配以部分外购商品浆,用物理方法制浆。化学制浆产生的污染总量大约相当于一个造纸厂污染总量的60~80%,而且其污染难于治理。现有的解决办法是建立碱回收系统。但由于经济和技术两方面的原因,重庆造纸行业的工厂目前均没有处于生产状态的碱回收系统。此外,据了解,东北地区以木材为原料的大型造纸厂,碱回收系统在技术上是可靠的。南方地区以麦草为原料的纸厂,即使是大型企业,碱回收系统在技术上尚有难点。
2、发展战略
重庆市造纸行业在生产经营和环境保护两大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从生产经营状况看,按现状自然发展下去,很可能会是全行业被市场经济所淘汰,业内人士称为“全军覆没”。从环境保护角度讲,全行业都与环境保护“撞车”,几乎无一个企业有希望达到环保标准。现在离2003年三峡大坝建成蓄水已为期不远了。从全局利益考虑,为改善库区水质,国家对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会采取更严厉的措施,重庆市造纸行业的命运堪忧。何去何从,是重庆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中值得认真研究的一个大问题。对此,目前有几种考虑。一是主张保留,而且主张大力发展。其理由,主要是从地域经济角度和重庆市场着眼的。因为重庆的新闻出版、文化教育、产品包装、人民生活以及办公用纸的需求量很大。重庆造纸行业现有的产品,无论是品种,还是数量,都没有满足重庆市场的需要,大约有三分之一,甚至有一半由外地产品填补需求。二是主张自生自灭,逐步消亡。其理由主要是基于这个行业的生产经营和环境保护现状。这种观点认为,造纸行业不是重庆的支柱行业。一个城市的经济不应当搞小而全,工业门类齐全不一定是好事。哪怕只有一、二个门类,只要产量大,市场占有率高,一个城市的经济照样上去了。这种观点还主张,政府不要大力扶持,让重庆造纸行业自然走向消亡。
我们认为,重庆造纸行业应立即进行结构调整,提高市场竞争力,治理污染,以求持续发展。因为全国造纸行业除少数企业外,多数企业也面临着重庆造纸行业类似的情况(由于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经营分散等原因,效益低下、竞争力弱)。不同的是,重庆造纸行业处于三峡库区这个水环境的敏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特别突出。重庆市的周边省份,如四川、贵州、陕西、湖北、湖南等省,其造纸工业基础、环境保护现状等重要因素,并不比重庆强多少。这些省如果都让其造纸行业自然消亡,是不明智的。我国北方地区、东部和华南等地,总体看,水环境容量也小,发展造纸行业的前景也不容乐观。从上述情况分析,问题在于谁能将自身的造纸行业改造得更具市场竞争力,谁能将造纸行业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得更好,谁就能在将来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所以我们不主张让重庆造纸行业自然消亡,而应采取适当的对策措施,让其提高市场竞争力,治理好污染,在健康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3、结构调整战略
3.1 在行业内调整产业结构,目标是增大单个企业的规模
根据国内外的经验,造纸厂规模小了,对生产经营和环境保护两个方面,都是致命弱点。目前可以入手的,首先是限制小型企业的存在和新建。根据国务院国发[1996]31号文件和国家环保总局的相关规定,我市关闭了年产量5000吨以下有化学制浆的小造纸厂。现在看来,应当继续关闭年产量5000吨以下废水排放不达标的所有小造纸厂,而不论其是否有化学制浆。这可以与2000年所有工业污染源达标工作结合进行。在此基础上,可以将关闭限额继续提高,以鼓励造纸行业内部的合并与兼并。
3.2 调整产品结构
重庆造纸行业的产品目前大多是低档纸和包装纸,附加值高的品种和数量太少。历史上,重庆造纸行业在当时的条件下曾经生产过大量的高附加值产品。有的厂设备和技术力量在当时都是强的。但是在经济转型时期,重庆市造纸行业的技术改造没有相应跟上,掉队比较严重。目前要加大技术改造的力度,迎头赶上。同时,适当鼓励国内外资金到重庆兴办大型的达到环保标准的造纸厂,尤其是制浆厂。
3.3 全部取消现有造纸厂的化学制浆,兴建集中制浆的大型企业
目前,重庆市全行业没有一个厂能够解决化学制浆带来的污染问题。从保护三峡库区水质考虑,取消所有造纸厂的化学制浆是必要的。时间不应超过2000年年底。建大型的集中制浆厂或集中制浆车间,由它向其它纸厂提供商品浆。其规模应不小于年产10万吨。这种工厂应建立碱回收系统,废水排放应达到环境保护标准。但是,其投资很大,没有政府或其它巨额财力的支持无法实现。如果制草浆,碱回收系统还有一些技术性课题需要解决。取消化学制浆以后,会增高产品的生产成本或降低产品档次,迫使造纸厂向规模经营要效益。
3.4 强化对造纸企业的环境监督与环境管理
严格执法,关闭小造纸厂,对没有条件生存下来又污染环境的大中型企业,让其自然消亡。
3.5 营造用于造纸的速生经济林
篇6
【关键词】制浆造纸;企业管理;意义;对策
众所周知,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的定义具有历史效应,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换句话说,也就是消费者的质量理念会受到文化、经济、政治、技术等因素的限制与影响,人们对于某种产品的质量判断也会循序渐进,质量理念也会伴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生着改变。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推动了造纸行业的发展,人们对于各式各样的纸产品质量要求也愈来愈高。在这种新形势之下,制浆造纸企业如果没能及时转变其质量理念,不断推出新型的产品,持续提升其纸张的质量,就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得一席之位,就会难逃被淘汰的厄运。
1 制浆造纸企业增强质量管理力度的意义
1.1 质量是产品的本质
为什么我们国家制浆造纸企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很难争取到一个较高,又或者是同等或相近的价位呢?就调查统计发现,对于这个问题大多数人都会归咎到产品所属品牌缺乏较高的知名度,实际上,这样的回答并没有说到问题的本质。品牌包含有信誉与质量这两个方面,然而一个产品最为本质的东西仅有质量一个方面。也就是说缺乏较高水平的质量,或者是产品质量水平较低就会背弃了生产这项产品的原始目的,也就是适应客户的需求。制浆造纸企业是属于众多制造业中的一种,其生产的最终目的就在于生产出有形的产品――纸质产品,其产品不但可以用在生活领域之中,而且还可以用在生产领域之中,是最为基本的生活与生产的原材料之一。产品最为核心的价值就在于其质量方面,它也是制浆造纸企业在市场中谋求得发展空间的基本源泉。
1.2 质量是制浆造纸企业的生命
在新形势之下,人们的消费理念与消费水平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质量要求也愈来愈高。质量已经变为衡量人类生产、生活的一个重要标准与砝码,同时也是衡量一个生产企业综合实力大小的尺度。制浆造纸企业需要充分认识到质量的关键性意义,应用各种各样对策,提升其产品的质量水平,从而让企业可以更好地适应新经济形势的变化。正如王新荣在其论文《李建华与他的中国式管理》中所谈到的:“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市场,放松一份质量等于放弃一份市场。”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企业产品质量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市场占有率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最终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高质量产品能提升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帮助企业获得较大份额的市场占有率。
1.3 制浆造纸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基础条件就在于高质量水平的产品
一个企业要想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就必须有高质量水平的产品。缺乏质量过硬的产品,企业根本就没有办法满足市场中消费者的要求,连进入市场的“入场卷”都没有,参与市场竞争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在新形势之下,要求企业日常生产运转与存在的意义愈来愈集中在单一的质量理念之上。缺乏高质量水平的产品,也就等于失去了产品市场消费的数量,也就相当于整个企业都缺乏了经济价值。因此制浆造纸企业要想参与全球竞争,从国际市场这个“大饼”中分得一块,就必须有过硬的基础,也就是有高质量水平的产品。
2 制浆造纸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的几点建议
现代制浆造纸业是高新技术主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它是一个由企业管理、信息科学、机械、化工、林学、材料电子、热工、环境等十多个领域的技术组成的复杂系统,各领域之间有较高的关联度。因此,要提升生产质量管理水平会牵涉到多方面的因素。本文主要以企业管理为切入点,从意识形态方面与生产运营管理两个角度来谈谈如何提升制浆造纸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2.1 把握好整个企业的意识形态
2.1.1 重视领导者的作用
领导者在质量管理系统中起关键作用。因为领导者是企业质量方针目标的决策者,在整个质量管理过程中,通过组织架构对各层次的质量责任起着指挥、组织、分配和协调作用,同时也在质量管理工作中起着保证的作用。制浆造纸企业要实现既定的质量管理目标,最关键的因素就在于优秀的领导技能和领导者作用可以有效地发挥,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高低与企业领导管理执行力有着直接的联系。我们就制浆造纸企业来讲,由于其属于规模化的生产制造企业,其质量管理相关工作会牵涉到企业中的各个部门,生产流程较为复杂,各工序关联性较强,假设没有强有力的领导作为后盾,那么质量管理也就成为一纸空文。正因为是这样,制浆造纸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更需要领导者的重视,同时也需要不断地提高领导工作质量水平,进而推动企业内部质量管理相关工作的有效运行。
2.1.2 确保企业上下全体工作人员的有效参与
形成高质量水平的纸产品,不但需要依赖优质的生产原料、先进的生产设备与制造工艺等因素,最为核心的是生产工作人员。生产工作人员才是制浆造纸企业的生产核心,是企业质量管理真真正正的执行人员,企业的质量目标要靠他们去实现。因此,需要做好工作人员技能培训方面的工作,通过系统的培训,使他们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技能都得到提高,从而为实现既定的质量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前所述,制浆造纸企业是属于技术密集型的企业,学习与创新是新形势之下提高制浆造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策略。在新形势之下,企业的质量管理不可以仅仅停留在周期的质量监督检查与宣传口号方面,还需要在创建沟通、创新、学习、激励体制上下工夫。一方面,要加强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业务技能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培养造就一支过硬的团队;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从物质与精神方面奖励技术创新者,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同时,要强化质量管理相关工作,确保企业上下全体工作人员的有效参与。
2.1.3 培育制浆造纸企业的质量文化
质量是一个企业的语言,更是一种文化。质量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由企业管理层特别是主要领导倡导、职工普遍认同的逐步形成并相对固化的群体质量意识、质量价值观、质量方针、质量目标、采标原则、检测手段、检验方法、质量奖惩制度的总和。优秀的质量文化是一个企业不断前进发展的不竭动力。所以,制浆造纸企业需要培育质量文化,以提升工作人员生产素质与革新思想理念作为切入点,不断加强员工的产品质量观念,提高质量意识。质量文化对制浆造纸企业质量知识的获取、共享、创新和应用的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制浆造纸企业的质量文化首先要解决组织的质量价值取向,其次要形成有利于质量知识共享和创新的文化,再有要制定一定的质量管理战略与策略。
2.2 增强制浆造纸企业的生产运营能力
2.2.1 原材料的控制
原材料是制浆造纸企业质量管理过程中首要的监控重点。如果说质量是一个企业的生命,那合格的原材料供应就是生命中健康流动的血液。影响纸类产品质量最关键的因素是原料及其他材料的质量及其稳定性。制浆造纸企业都要对原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化学进行不同指标测试,以保证使用这些原料生产的产品达到用户的质量要求。除了原材料,其他的辅料(如各种化学助剂)在制浆造纸的各工序也起着关键的作用。所以说原材料的质量是整个质量管理的源头,应当作为首要重点进行全方位的有效监控。
2.2.2 制造流程的质量管理控制
制浆造纸的制造流程是质量管理的难点。有效的品质管理必须融入产品制造过程,制浆造纸企业要把质量要素分解后纳入其产品的制造全过程管理中,使之转变成生产过程的控制因素。包括从制浆到抄纸到最后产成品的完成、包装等,要一步一步、一丝不苟地进行核对和检测,做好相关纪录,建立健全质量档案,确保做到产品质量管理的可追溯性。同时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责任制,人人要有明确的质量责任,确保工作人员必须对其生产制造的产品质量负直接的责任,使他们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将不合格品消灭在每个岗位、每个车间内,做到不合格品不出岗位、不出车间,。
制浆造纸企业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工艺参数、控制标准,不断提高每个工序的产品质量水平,使产品品质更贴近市场需求。不但要从原料的采购、备料、蒸煮、洗选、漂白、抄造等各个工序严把质量关,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工艺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进行生产,而且还要要根据市场需要进行及时地改进和创新,做到持续改进。在设备、材料、工艺等方面也要不断地借鉴、引进、消化、吸收新技术,为提高产品质量打好基础。制浆造纸各企业还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容易出现质量事故的地方加强监控,并制定产品质量事故应急预案,将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循环经济;造纸工业;林纸供应链;绿色共生;模式
[中图分类号]F4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11X(2012)04-0029-07
造纸工业是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的重要基础原料工业。我国造纸工业的工业总产值年增长率在2001年以来一直保持在10%以上,均高于同期GDP的年增长率。目前,我国纸及纸板产量在全球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已超过15%,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但另一方面,在国家统计的41个行业中,造纸工业废水排放量仅次于化工制造业,位居第二。废水中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占全国工业COD总排放量的33.0%,高居第一。2005年6月,重庆市对40个区县19个行业进行了核算,发现造纸行业的绿色GDP为负值。由此可见,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关系到造纸工业能否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1990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D.W.Pearce和R.K.Turner在《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一书中首次使用了“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CE)一词。20世纪90年代后期,循环经济被视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已成为席卷世界的发展潮流。我国造纸业的许多专家十分重视循环经济理论在我国造纸工业中的应用,他们通过分析我国造纸工业实施循环经济的必要性、适应性和基础条件等,认为现代造纸工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理想载体。为实现造纸工业的循环经济,许多学者分别从造纸业所涉及的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合理利用非木材纤维原料、木材等原材料的减量化利用、废纸造纸、节能和节水、热电联产、清洁生产、污染控制等单项技术做研究,还从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的规范化管理、运行模式和综合评价等管理领域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一些学者将研究的视野拓宽到由多个造纸公司及其相关企业构成的循环经济系统,例如,造纸工业的生态工业园、产业集群等。由于原料供应一直是我国造纸工业发展的瓶颈,因此今后的研究趋势是将造纸工业系统与木材原料培育系统联系成一个更大的产业与生态复合系统来探讨其循环经济问题。为此,笔者在以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把视野拓展到生态与产业共生发展的领域,把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看作是一个林纸绿色供应链系统,探讨其总体发展思路、绿色共生(又称为互利共生)特性以及实现绿色共生的循环经济模式。
一、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的总体发展思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已不具备西方工业化初期的发展环境,所面临的资源约束和环境挑战比任何一个西方大国在工业化过程中所遇到的形势都更加严峻。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我国造纸工业发展的条件、约束和规律,彻底转变“大量伐木、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取而代之的应当是以“高营林、低采伐、高利用、低排放”为特征、以共生发展为核心的循环经济方式。
(一)我国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的初步实践
现代造纸工业的主流是以木材纤维为原料,因此造纸工业循环经济是一种将森林资源培育、造纸工业清洁生产与废弃物综合利用等融为一体的生态经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型经济增长模式。自从2001年“国家生态工业(制糖)建设示范同区”在广西贵港市正式挂牌后,包括造纸工业在内的循环经济的初步实践在我国陆续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05年10月,同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和国家统计局等6个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第一批)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工作。试点单位包括贵州赤天化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泉林纸业有限公司、广西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江门甘蔗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这些第一批试点的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都已逐步取得比较显著的成效。在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推动下,国内一批装备精良、工艺先进、产品质量高的大规模造纸工业企业成为了推进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的先行者。这些企业大都在污染治理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企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例如,石河子国家生态工业(造纸)示范园区规划建设的生态产业群、金光集团APP的“林-浆-纸一体化”发展模式,以及泰格林纸集团公司、山东华泰集团、海南金海浆纸业公司、泉林股份和太阳纸业等纷纷开展了循环经济的实践。这些林纸一体化的循环经济初步实践为我们进一步探讨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的目标、特性和模式提供了很有价值的依据。
(二)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的目标分析
根据绿色共生型循环经济的思想,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林纸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笔者提出构建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的总体和具体目标。
1 总体目标
以绿色共生型循环经济思想为指导,以造纸工业企业为核心,将林业和造纸工业等产业联合构建林纸绿色供应链系统。将该供应链系统的资源链、价值链和生态链循环有机联系起来,构建造纸工业的循环经济系统。从根本上缓解直至消除造纸工业对资源、环境与生态的负面影响,同时增强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系统的促进作用,从而实现我国林纸绿色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并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 具体目标
根据以上总体目标,我国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的具体发展目标可进一步分解和细化为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各环节的单位资源和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
(2)加快纸产品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的产业化进程,提高消费过程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
(3)按照《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要求,采用先进的环保型工艺技术与设备,在造纸工业企业中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降低污染物的发生量;
(4)加强造纸工业生产过程中“三废”的物质循环利用,促进造纸工业企业内部“小循环”的良好运行,以降低生产成本和污染物的输出量;
(5)改善造纸工业环境保护的硬件设施和管理水平,提高“三废”处理率和污染物的去除率,以降低污染物的最终排放量;
(6)调整和优化造纸工业的原料结构、产品结构、规模结构、资本结构,推进造纸工业的产业升级和绿色化进程;
(7)根据循环经济的3R原则(减量化reduc-tion、再利用reuse和再循环recycle),以及4R+D模式(除3R外,还要考虑再制造remanufacture和废弃物处理disposal),将产、加、销、林、工、商等环节有机整合,构建并完善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的资源链、价值链和生态链循环机制,推进造纸工业循环经济向纵深发展;
(8)构建并完善促进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的政策法规,建立良好的循环经济支撑体系。
此外,在造纸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和演化的各个阶段,还需要确立符合各阶段特点及要求的更为具体和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
二、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的绿色共生特性
从林业造纸的原理上看,林纸绿色供应链具有发展共生型循环经济的良好的技术经济条件和产业组织可行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原料的可再生性
现代造纸工业的主要原料为木材纤维,属于可再生资源。这类资源不像矿物资源那样越采越少,只要运用绿色共生的思想,加强科学管理,使森林资源培育和造纸工业之间相互协调,形成共生发展的良性循环,造纸工业原料完全可以实现永续利用,森林生态系统也完全可以实现健康发展。这在造纸工业发达的国家已有许多成功的范例。例如:芬兰造纸工业非常发达,是世界第二大纸和纸板出口国,而芬兰造纸工业发展百年来,森林覆盖率不降反升,已达到70%。其主要原因是政府将市场机制和行政管理机制有机结合,使企业做到“每砍一棵树,栽活三棵苗”。如今,芬兰森林资源的年增长量,要比采伐量高出1/3以上。
(二)纸产品的可回收性
造纸工业绝大多数产品可在使用后加以回收和再利用。例如,各种废纸经回收后可代替木材原料再次用于造纸,大大节约了原生木材资源,从而缓解木材原料的供需矛盾。因此有人将废纸称为“第四种森林”(其他3种森林为原始森林、天然林和人工林)。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废纸原料占造纸原料的平均比重约为40%。我国从2000-2009年废纸原料占造纸原料的比重平均为52.4%,其中国内废纸占废纸原料的59.1%,进口废纸占40.9%。我国的废纸进口量居世界第一位,但我国本国的废纸回收率则比较低,只有30%。而日本的废纸回收率为78%以上,德国为83%,芬兰城市里的旧报纸和杂志回收率几乎达100%。由此可见,我国废纸回收利用的潜力很大。
(三)对非环保材料的替代性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纸产品的生产和需求正朝着数量不断增加、品种不断丰富和质量不断提高的方向发展。各类新型的纸产品不断涌现,不仅能很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能够有效地替代那些不可再生的、稀缺的和难以降解的非环保材料制成品,从而达到节约不可再生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效果。根据世界银行发表的中国环境报告测算,每年环境污染给大陆地区造成的损失达540亿美元,占全国GDP的8%,几乎冲抵了我国的年经济增长量。以塑料垃圾为例,全球每年产生的塑料垃圾达1.7亿吨,我国达1100万吨,占世界总量的6%。我国有13亿人口,如果每人每天使用一个5克的塑料袋,全国每天将产生6500吨,即每年产生237.25万吨的塑料垃圾。因此,用纸产品替代塑料制品可以大大降低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此外,用建筑纸、纸钢、农用纸地膜、泡沫纸等特种纸替代多种非环保材料。
(四)环境污染的可控性
在传统的制浆造纸生产技术和装备条件下,环境污染是非常严重的。而目前我国一些大型的现代化造纸企业已基本掌握了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三废”(废水、废气和废渣)的治理技术,先进的生产线、清洁生产技术和相关环保装备已在许多造纸企业得到应用。同时,造纸工业中的化学品及废料的综合利用技术也在不断提高,不仅减轻了污染治理的压力,同时也使企业在回收利用中获得一定的经济回报。近年来,一些新的低污染的制浆造纸新技术正在相继涌现,并被推广和应用,如深度脱木素技术(包括MCC、EMCC、ITC、低固形物蒸煮、快速置换加热间歇蒸煮RDH等技术)、低固形物蒸煮技术、无元素氯(ECF)漂白技术、活性污泥法废水处理技术、生物制浆造纸技术、爆破制浆技术等。这些新技术的采用可以从源头上减少造纸工业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发生量,并在很大程度上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为造纸工业实施循环经济模式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
(五)生产用水和废液的可回用性
造纸工业一向被视为“用水大户”,因此水资源紧缺是制约我国造纸工业发展的瓶颈之一。近年来,一些实现制浆造纸水循环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被陆续采用。诸如中浓技术、全无氯漂白技术和外排废水的高效深度处理等技术的开发,极大地降低了清水的消耗量。有些产品和生产线通过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甚至可以实现废水的零排放。
另外,制浆造纸生产过程中的废液也可以进行回收和综合利用。例如:碱法制浆蒸煮过程中所产生的黑液,经过回收处理后可以回收纤维、碱、石灰和热能等,并可再回用于制浆过程。同时,在黑液的回收过程还可以得到胡敏酸铵、二甲亚砜、塔罗油等有用产品。这样,既可以降低环境污染,又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将碱回收过程所产生的蒸汽用于制浆和发电(即下述热电联产特性)。
(六)能量的自给性——热电联产特性
热电联产是指既生产电能又生产热能的能源利用形式,具有能源消耗低、利用效率高、供给质量高、灵活性强等特点,是提高企业能源综合利用率的有效利用方式。造纸工业对电能和蒸汽的需求量很大,且消耗量比较均衡,因此可以通过热电联产等方式实现能量的自给。这方面已有成功的范例,一些现代化的商品浆制造企业都有高效的能量回收系统,可使其所需能量实现自给有余。一些浆纸联合企业的能量自给率也可达到57%以上。美国在近20年间,凭借其制浆造纸工业的技术进步,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下降了20%,自产能量在总能耗中的比例提高了16个百分点。另外,巴西的Aracru浆厂、德国的Stendal浆厂、印尼的Kerinci浆厂、芬兰的Joutseno纸浆厂、德国的Rosenthal浆厂等企业都拥有先进的热电联产系统,通过碱回收锅炉产生高压蒸汽,一部分回用于制浆,一部分用于发电,除了保障本企业的用电外,还有14%-48%的富余电能外卖。
(七)供应链的可拓展性
造纸原料木材的生物学特性导致其具有较长的培育周期,而林木资源的稀缺性使得木材资源价值的深度挖掘尤为重要。同时,林纸供应链呈现出较强的可拓展性,供应链的长度、宽度、网络化程度和价值链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扩展空间,这将有利于循环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通过提升产品的加工深度,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深入挖掘其经济效益,可以使得相同的资源投入产生出更高的经济价值。换句话说,可以使得产生同样的经济效益所消耗的资源量最小。
林纸供应链除了涉及林木种植、木材采运、制浆、造纸、纸制品生产、纸产品销售等一系列环节外,还与木材加工业、农业、机械制造、化工、印刷、包装、物流、环境保护、资源回收等诸多产业有较大的关联度。因此,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结构可以从企业内部逐步拓展到企业外部,从单一行业拓展到多个行业,甚至融入整个国民经济的大系统。而林纸绿色供应链的快速发展和链条拓展,不仅会使得供应链各企业得到较大的经济收益,而且必将带动地区或更大范围内相关行业和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以及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
(八)循环形态的多样性
传统的造纸工业以产品为导向,为实现产量和利润的最大化不惜耗费更多的资源。而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强调节约成本,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不能简单地直接排放或丢弃,必须对它们进行有效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从废弃物中发现资源的残留价值。为此,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具有多重逆向反馈结构,形成资源利用的多重闭合回路,以实现“物尽其用”的循环经济思想。这些回收、处理、再利用和再循环环节有些在造纸企业内部开展,有些则会进入林纸供应链的其他企业或其他行业,既有线状结构,又有环状和网状结构,并由多个错综复杂的资源链、价值链和生态链交织在一起。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减低废弃物的排放,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双赢,从而促进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共生发展。
(九)与生态环境的共生性
造纸工业一方面是木材资源的主要消耗者和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但另一方面又可以促进人工林的大规模培育,并通过污染治理和资源循环利用等方式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如果运用循环经济的共生发展模式,可以使得造纸工业向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造纸丁业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相互促进和良性循环。在这一过程中,循环经济的价值链循环为林纸绿色供应链共生模式的形成、稳定和完善提供了客观条件及可能性,是促进林纸供应链的资源链和生态链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纽带。价值链的完善将极大地激发林纸绿色供应链各环节中的营林企业、林农和营林投资者(如造纸工业企业)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保护环境、建立和培育工业原料林的积极性,进而促进资源链和生态链的形成和发展,使得森林资源不断增长,并使得森林生态效益得到很好发挥。
三、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的5R模式
从以上分析可知,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不仅要遵循3R原则,还要应用循环经济的4R+D模式。根据上述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的目标和特性,并通过大量的实际调研,可以设计出图1所示的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的5R模式。为了简化该模式的系统结构,我们把4R+D模式中的再制造(remanufacture)纳入再利用的范畴,废弃物处理(disposal)纳入再循环的范畴。这样,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包含了5个子系统:减量化子系统(reduction)、再循环子系统(recycle)、再利用子系统(reuse)、再分配子系统(re-distribution)和再营林子系统(reforestation)。其中,再分配子系统、再营林子系统是一般循环经济系统所没有的,是独具林纸绿色供应链特色的循环经济要素。它们在实现造纸工业和森林生态绿色共生发展的过程中将起到关键的作用。下面,对各子系统的功能分别进行进一步设计(图1)。
(一)减量化子系统
减量化子系统由制浆造纸生产过程、营销过程和消费过程组成。造纸工业企业通过林纸绿色供应链内部的原料供给或从资源市场上购置木材资源以及生产所需的各类资源,进行生产活动;生产出的纸产品进入纸产品市场销售;然后,纸产品进入消费阶段(包括最终消费或用作其他产业的原材料)。减量化子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减量化:减少各环节的资源消耗量、废弃物的产生量、污染物的发生量、CO2的排放量(降低能源消耗)、纸产品营销(含物流和销售等)过程的损耗量和纸产品的使用量等。
制浆造纸生产过程输出废料或废弃物可以通过以下两种循环重复使用,使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减少生产过程的整体资源消耗:①企业内部的小循环:制浆造纸的废余原料(如废品纸、裁切余料、黑液等),通过企业内部的再利用子系统(如碱回收、纤维回收系统等)的资源化处理后,得到再生资源或能量,又回用于生产过程;②企业外部的大循环:制浆造纸的废弃物(如污水、污泥、废渣等)通过再循环和再利用子系统处理后,再用于生产过程,或通过再营林子系统间接地用于生产过程。
(二)再循环子系统
产品消费过程产生的废纸和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弃物通过废旧物品回收市场等回收渠道,对废弃物进行分拣,可利用的废物资源进入再利用子系统,不可利用废弃物经污染处理后进入最终处置环节。回收的废弃物除了上述造纸业的废弃物外,还包括来自其他产业的可用于造纸的废弃物,如废弃家具、废弃的建筑板材和人造板、废旧木地板和其他木制品等。这些废弃物的种类、来源、产品结构和使用过程等比较复杂,有可能因腐烂、被有害物质侵害、难以拆解等原因而无法再利用,成为不可利用的污染物,需要对其进行防污染处理。可以利用的废弃物经过资源化处理或再制造后的剩余物成为不可利用的污染物,也需要进行防污染处理。经过防污染处理后的物质,在达到环境保护的要求后,就可以通过某种恰当的方式排放到大自然中去,如填埋到土壤中,或分散开来排入具有自净能力的河流和湖泊中等。
(三)再利用子系统
再利用子系统对来自减量化子系统和再循环子系统的废弃物进行处理和再利用。根据循环经济的4R+D模式的运行过程,按照分级或分层次多次使用的方式,再利用过程分为以下3个层次:①对于可以直接利用的旧产品或旧原料,可以通过旧货交易市场或实物捐赠等渠道进入使用过程,延长产品和原料的服务时间,避免这些资源过早和过多地成为废物和垃圾。例如,旧书刊的再利用等;②再制造,即对使用过的废旧纸产品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略有瑕疵的不合格纸产品,采用高技术修复和改造后,使再制造产品质量达到或超过合格新产品,然后进入使用过程;③对于无法使用和再制造的废旧纸产品,或可提取有用成分的生产废弃物,可以通过资源化处理将废物再次变成可用资源,实现资源的再利用,以减少最终的废物和污染物。
举例来说,制浆造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蒸煮废液、废汽、废水、污泥、废纸和剩余能量等,可以进行以下处理和再利用:①在制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黑液,通过蒸发和燃烧处理后产生的蒸汽可以回收利用,一方面再用于制浆蒸煮过程,另一方面可用于发电和供热,进行能量回收,再用于制浆和造纸过程;②黑液通过蒸发和燃烧处理后产生的绿液,经过苛化和石灰煅烧处理,可以产生白液,进行碱回收,再用于制浆过程;③通过酸析法提取木素;④造纸过程产生的白水也可回收,用于制浆过程;⑤制浆造纸过程产生的污泥和废水,经过加工可以作为有机肥料和富含有机营养物质的再生水,返回到速生林培育过程中;⑥造纸生产过程产生的次品纸和裁切废纸,可以作为制浆原料,重新进入生产过程;⑦木材加工剩余物,经处理后可以作为制浆原料;如此等等。
(四)再分配子系统
尽管在森林资源培育、纸产品生产、销售、回收、再制造等各环节之间的交易过程中,已经有过一次利益的分配,但是各环节的价值增值量是不同的,尤其是森林资源培育的价值量较低。这就是为什么林木资源供给量不足已成为我国造纸等产业的发展瓶颈的一个重要原因。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通过再分配子系统进行利益的再次分配,使得各个环节获得公平合理的收益,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各种力量投资或从事森林资源的培育。当初始分配不合理时,需要通过循环经济系统的协同层进行利益分配的优化与协调,尤其是提高森林资源培育环节的利益分配,这样才能提高企业和林农投资和从事营林活动的积极性。此外,还需要通过生态补偿机制以及碳汇交易和排污权交易等机制,对从事森林资源培育、森林生态建设、环境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的地区、企业、林场和林农等进行利益再次分配,使得全社会因为资源、生态和环境的改善而获得的利益能够回馈森林资源培育和生态建设。
(五)再营林子系统
再营林子系统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于因森林资源的采伐而减少的林木,需要及时进行树木补种;对于因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灾害等因素而减少的林地,需要进行森林培育,努力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蓄积量;对于因造纸工业发展而不断增长的木材原料需求,需要提前进行营林规划,有计划地扩大原料林基地建设的规模;对于日益降低的森林生态效益,需要按照科学营林的方法,避免单一树种、单一林龄、统一采伐的人工林对森林生态的破坏,努力提高人工林的生态效益。通过以上措施,森林资源培育环节能够大幅度提高其固碳制氧的功能,为造纸工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木材原料,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支撑和环境容纳量。
六、我国造纸工业实施5R循环经济模式的建议
根据上面对造纸工业绿色共生特性和5R循环经济模式的研究可见,造纸工业不仅适合推行循环经济,而且通过其独特的再分配和再营林子系统的有效运行可以实现产业与生态的互利共生。目前我国造纸工业实施循环经济主要集中在减量化、再循环和再利用的传统3R子系统。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2000年我国制浆造纸业的水重复利用率为35.3%,2004年为45.8%,2008年为55.2%,循环用水成效显著。2000年我国废纸浆比重为40.9%,2004年为51.7%,2008年为60.3%,废纸回收利用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自2000年以来,为了加快制浆造纸工业现代化的步伐,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大大提升了国内制浆造纸企业的装备水平,一些大型造纸企业的污染治理已达到国际水平。此外,5R循环经济模式的实施已初现端倪。近几年,造纸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规模迅速扩展,湖南泰格林纸集团、山东晨鸣纸业集团、山东华泰集团、金光集团APP(中国)、宁夏美利纸业集团等公司先后开展了林纸一体化建设。截至2004年,全国制浆造纸原料林造林面积已达113.3万hm2,2008年达到114.5万hm2,为制浆造纸工业实现绿色共生型5R循环经济模式奠定了基础。
为了克服我国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目前存在的资源回收利用范围较窄、纵向资源链长度较短、横向资源互补尚未形成、林纸“一体”而不“共生”、价值链促进资源链和生态链良性循环的机制比较薄弱等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进一步实施5R循环经济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传统3R子系统
在传统3R子系统建设方面,制浆造纸企业首先要牢固树立绿色共生的战略思想,切实制定和实施循环经济建设规划,摆脱污染产业的制约,走绿色产业之路。其次,要完善纤维原料、水资源、能源和化工原料,以及废水、废气和废渣的回收和循环利用系统。同时要实行清洁生产,加大污染治理,减少污染排放。再次,将产、加、销、林、工(纸)、商等环节整合成一个有机联系的一体化系统,并不断延伸和拓展林纸供应链,形成更大范围的循环经济系统。此外,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废纸回收利用政策和相关的实施细则及管理办法,从立法、税收、社会宣传等方面人手,支持废纸的回收和利用。建议有关行业管理部门,加快制定国家废纸分类标准及有关质量检测标准,以保证废纸回收的质量,改变废纸原料主要依靠进口的局面。
(二)优化再分配子系统
在再分配子系统建设方面,首先要以经济和环境效益为综合目标,以纸产品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制浆造纸企业为核心,以纸浆原料林基地为依托,以利益分配为驱动力,通过营林和造纸投入的资本纽带和共同利益的契约纽带将制浆造纸企业、营林企业或其他投入主体联系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形成良性循环的多层次绿色供应链系统。其次,要通过相关政策的导向和法律约束,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对于生态林和发挥了显著生态作用的人工林的贡献者或地区给予必要的生态补偿。再次,要完善营林投资的优惠政策,以调动各类营林投资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此外,要建立碳汇交易和排污权交易等市场机制,将优化利益分配与实现环境保护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三)强化再营林子系统
在再营林子系统建设方面,首先要采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和森林管理措施,培育出优质、价廉的制浆用材,提高造纸用木材纤维原料的比率。其次,要优化林木采伐政策,一方面,针对造纸原料人工林的采伐制定比生态林适当宽松的采伐政策,以调动企业和林农的营林积极性,并适应制浆造纸生产的特点;另一方面,人工林的培育与采伐也不能毫无约束,也要注意发挥其应有的生态价值。再次,生态林的禁伐也不能绝对化,为适应森林管护的自然规律,科学开展抚育性采伐和优胜劣汰式的间伐。此外,要鼓励人工混交林的培育,以避免单一树种的生态风险,提倡自然力和人力的有机结合,大力发展近自然林业。
篇8
关键词:机械制造;制造业;重要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TH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6-0060-01
当前,制造技术是人们较为关注的内容,近些年,制造行业内的机械制造工艺受到了民众越来越多的注意,并获取了较大的发展。然而,该怎样看待机械制造工艺同制造业的关联呢?怎样确保制造企业面对现今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可以进一步发展呢?这些问题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予以深入思考。以下简要针对机械制造工艺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1 制造业同机械制造工艺的关联及应用
1.1 制造业同机械制造工艺的关联
具相关调查显示,制造业涉及的内容很多,例如:电子、轻工、纺织、化工、机械、食品等。由实质来看,机械制造工艺不但作为制造业的基础,同时也是进行创新的过程,同时,机械制造工艺更是现今制造业的根本。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内容:其一,在制造业中大量应用机械制造工艺有助于促进工艺及制造业的发展;其二,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与转变突出了制造业内先进的技术。因此,制造业同机械制造工艺之间是互相辅助、互相促进的关联,二者缺一不可。
1.2 制造业同机械制造工艺的应用
对于制造业来讲,其规模较大,由其同机械制造工艺间的关联可以发现,在机械制造期间,不管是商品的研发还是设计,都需要基于现代设计的思想层面上。由本质上转变了以往设计方法、思想及模糊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制造设计。在以往的设计内容中,其类别主要包含:技术设计、方案设计及工艺设计,内容较为狭窄。现今,设计范围不断扩张,由商品的制造、计划、检验、维护、营销、回收等各个流程都体现着全面设计。
2 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
2.1 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定义
对于机械制造工艺来讲,其对民众的生活有着十分巨大的影响,需要先经过实验检测,保证其可靠性及安全性。利用分析、控制等方法确保商品的质量,并且深入开发商品的价值。很多机械制造方法想要更加完善的对商品进行精确评价,保证生产的可靠性,就创建了很多机械制造工艺评估系统。例如:故障的出现几率、工艺的安全性、平均维修故障的时间、工艺的稳定性、自我修正性等。对其创建了有关处理措施及选取原则。
2.2 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建模
由于商品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是在进行孔位特性加工期间出现的,因此,应先明确掌握影响商品可靠性的因素,从而确保商品的质量。所以,可以采用建模的方法进行操作。例如:Bayes的方法,利用相关专业人士的判定,保证机械制造工艺的质量,掌握各个孔位的特性。最终明确特性后,依据对关键孔位进行加工的时间、才可以创建机械制造工艺的模型,保证可靠性能。
2.3 对影响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条件进行控制
一般来讲,决定商品可靠性程度的条件就是关键孔位特性的加工操作,其也是影响机械制造工艺的重要条件。加大对此类影响条件的分析及调控力度,才能够确保机械制造工艺的质量,全面发挥其真实功能。可以从模糊评估的方法入手,然后测量关键孔位的各自特性,获取参数,对其进行分析、观察,明确各个孔位特性所要进行的工序内容及流程,做好控制工作。最终通过多元统计的技术进行控制。假如想要降低机械制造期间出现故障、问题的几率,就需要全面考量工艺的事故发生原因,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维护方法及预防措施,从而高效价降低在机械制造方面的成本投入,确保降低事故发生几率,提高企业经济收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2.4 对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进行评估
对于机械制造工艺来讲,评定其可靠性的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其一,指标级评估;其二,系统级评估。在系统级评估中,能够评价出商品的全部性能,利用实验的方法检测出商品的质量及可靠性标准,进行换算,从而得出结果,评估机械制造工艺的水平。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评估前需要精准的预测商品的可靠性。然而,在实际生产期间,因为受到经费、场地、时间等局限,经常不可避免的消耗大量商品进行实验,并且如果实验的时间较短,很容易出现错误信息,进而影响了商品的可靠性结果。因此,较为常用的评估方法就是威布尔分布法,依据相关商品关键孔位特性的实验,从而获取较为精准的信息,通过孔位的特性数据评估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能。
3 机械制造工艺的特性
3.1 机械制造工艺的关联特性
由机械制造工艺的技术方面来看,较为科学的工艺制造技术不但可以在制造期间予以体现,同时还可以反映在商品的设计销售过程中,将这些环节密切联系在一起,形成框架结构。唯有利用周密的调控,才可以形成良好的技术效益。如果期间发生一点小疏漏,都很可能对整体制造工艺造成影响,所以,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保证各个环节的密切联系性,从而确保工艺顺利实施,增加企业资金收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3.2 机械制造工艺的全球特性
在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处于全球化环境中,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机械制造工艺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占有重要的地位。现今,机械制造工艺竞争越来越激烈,各类科学、先进的技术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对于制造企业来讲,想要保证自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局面下得以生存,并进一步发展,就需要提高自身企业的机械制造工艺水平。
4 总 结
总而言之,伴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及水平的持续提高,民众对商品的需求量及要求也相应提升,对机械制造工艺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以,作为相关工作人员,就需要深入研究机械制造工艺,不断改进并完善其操作流程,从而确保制造业进一步发展,推动我国经济更好前进。
篇9
船舶工业是为水上交通、海洋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产业,对钢铁、化工、轻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当前,我国船舶工业正处在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时期,制定和实施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于巩固和提升我国船舶工业的国际地位,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我国造船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目前世界造船市场中形成了韩、日、中三国鼎立的基本格局。但是,2008年上半年还沉浸在繁荣喜悦中的造船业,下半年就受到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由于经济放缓,国际航运需求直线下降导致新船订单减少,船价随之下跌,加上国际海运费暴跌,逆转了人们此前对行业投资前景的乐观预期,造船产业景气程度从高位回落,进入行业寒冬期。
据新加坡太平洋航运统计,2008年下半年,我国造船撤单量已达2 000万载重吨。此外,据英国Clarkson统计,中国船厂去年12月新接订单只有区区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99.8%,创出年内新低,同时这也是历史上同期订单量的最低点。此外,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动力成本的上升、人民币的升值可以是2008年我国船舶行业所面临的‘三座大山’,而且‘订单远期化’使得船舶行业所面临的风险更具有隐蔽性。据介绍,2008年年初以来,全球共计有94艘船舶订单被撤销,但主要是散货船和集装箱船,而豪华邮轮、LNG等高附加值的船型需求仍然较高。
邮轮旅游是目前国际旅游市场上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高端旅游市场,近年来一直保持着8%左右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国际旅游3%~4%的整体增长速度。2010年预计到达中国沿海港口的国际邮轮旅客达60万人次。日益兴旺的邮轮产业给邮轮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运行动力,但受规模经济效应的驱使,邮轮设计和制造的发展趋势是设备一应俱全的超大型邮轮,其建造在资金、技术和设计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欧洲是全球独占鳌头的邮轮设计和生产者,2006年全球邮轮业在邮轮建造和维护方面为欧洲带来了41亿欧元的直接收入,占欧洲邮轮业直接经济贡献的38.7%。其中法国、意大利、德国、芬兰是世界邮轮的主要生产国家,占有目前全球邮轮订单的99%以上,拥有几乎绝对的垄断地位。近年来韩国造船业在政府的强大支持下,通过并购欧洲的大型造船厂,已经开始向邮轮制造业发展。现代邮轮呈现大型化、功能多样化、船龄年轻化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造船业主要集中于标准化船舶(如集装箱船、油轮、散货船),在高附加值的专门技术性船舶的制造方面(如邮轮)几乎还是空白。目前中国造船业高速发展,诸多船舶制造商在船舶整体组装方面的生产和技术趋于成熟,但国内船舶配套产业非常弱小。不少企业都从德国等发达国家进口船舶配套核心设备,致使采购成本居高不下。以大洋公司为例,除造船板等基础材料外,发动机、电子控制设备等船舶“心脏”一般都从国外进口,进口配套产品比例高达70%以上。此外,我国造船行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弱。船舶设计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没有完全掌握,刚刚起步研究,有些处于空白落后状态。船舶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品牌船型和技术储备,船舶建造综合技术水平与世界一流船厂差距明显。并且,我国船企的生产效率与世界先进水平船厂仍有较大差距。人均造船产量为日韩的1/4至1/3,每修船总吨共消耗工时为日韩的3倍左右。
篇10
一、政府特定政策导向的实现形式
1、运作模式。在这种形式下,政府运用强有力的政策或其他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对制造业的高新技术改造给予推动,并确保政策的贯彻与落实,实现制造业的技术研究和产业升级的目标(见图1)。
在这种形式下,政府的行政力量和政策对制造业的改造起主导作用。当政策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时,政策支持能够促进制造业高新技术改造所需资源合理投放,会加快改造进程,产生良好的改造效果。但是,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项目都由政府来确定是不可取的,这种形式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政府部门难以对所有制造业企业的技术改造所涉及的各种因素深入了解,易造成政策与需求脱节。其次,企业被动从事技术改造活动,易产生对技术改造带来的收益不关心,使政府成本增大。同时,企业可能出现对技术改造的成功与否不负责任的现象。
2、实现形式探索。建立技术中心是政府特定政策导向实现形式下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提高企业技术开发与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我们调查的一些设有国家级技术中心的企业中,有的技术中心的运作切实提高了企业的研发、创新和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企业的能力,并为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如武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作为首批国家技术中心,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以新产品替代了传统产品,打开了国内外市场,大幅增加了企业的销售收入,使企业摆脱了困境,走上了稳健的发展道路。然而,有的企业技术中心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武汉某重型机床厂的技术中心,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缺乏资金和技术创新的手段,技术人员流失,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无法满足企业进行高新技术化改造的需要。
以政府特定政策为导向,通过建立技术中心的形式,对制造业进行高新技术改造,一方面要求地方政府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根据国家的发展趋势并考虑本地区技术结构的特点与优势,确定一批重点发展的企业及创新产品,并列出优化次序,促进本地区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二是加强对本地区国家与地方重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工作的指导。另一方面要求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利用现有资源,不断加大技术中心人、财、物的投入力度,提高技术中心的研究开发能力和水平。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的组织和指导,提高企业领导对技术中心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二是根据企业技术改造的战略,制定技术中心建设发展规划,规范技术中心的组织机构、人员构成、主要职能,明确研究开发方向和重点、资金投入计划、技术创新与改造的进度,并纳入企业发展规划与年度计划。三是以技术中心建设为重点,加快建立市场、开发、生产、营销一体化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二、企业独立推进的实现形式
1、运作模式。在这种形式下,以市场导向为主,制造业企业独立组织和进行技术创新与改造全过程的各项活动,并对其效果负责(见图2)。由于市场竞争压力的存在,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有利的地位,并能够获利。某一高新技术的出现不断利用,会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也会打破原有的竞争平衡态势。同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将发生变化,又会导致某项技术改造的扩散。
企业独立推进技术创新与改造活动,有助于将市场需求与技术机会有机结合,便于对质量与进度进行控制,强调技术改造结果。但是,由于企业在技术改造资源的组织上能力有限,加之市场竞争与外界因素的影响,往往使技术改造的规模受到限制,并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不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投资额度较小的一般创新产品,大多适用这种模式。
2、实现形式探索。在企业独立推进的实现形式下,建立合作组织尤为有效,其中又可分为三种不同具体形式。
(1)企业内部结构调整。可在企业内部建立创新性生产组织体系,包括自办研发机构,新产品中试车间,组建工艺或产品专业化生产单位,实现自主技术创新。
(2)建立企业间的联系结构。这种合作的形式常常是一方强于研究开发,弱于制造、营销,而另一方弱于研究开发,强于制造、营销,合作双方优势互补。
(3)产学研联合创新。产学研合作是另外一种重要途径。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研究力量强,企业的市场开发能力强,两者联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通过产学研的合作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外部技术优势,突破自身条件限制,技术成果可以迅速向生产转化,减少企业的盲目投入和重复开发,使得企业的有限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合作形式在当前实践中运用得较多,能够使其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是建立具有约束力的制度规范和有效、可行的利益机制。一方面,企业的高新技术改造得以实现;另一方面,院校和科研机构技术研究的应用性得以增强,为某些高新技术的推广和产业化提供基础。
三、政府扶持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的实现形式
1、运作模式。政府扶持与市场配置结合的方式是政府鼓励与企业自发要求两者的行为结合起来,使高新技术改造在整个行业扩散得以实现,而不仅仅停留在个别企业(见图3)。
与上述政策导向形式相比较,政府扶持与市场配置结合的形式,一方面是通过政府部分地提供资金支持,给予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提供必要的信息、咨询、指导等服务达到扶持的目的。另一方面,企业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在市场环境中积极主动地配置企业所需要的各种技术创新资源,并与政府所提供的资源有机结合起来。这种形式在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方面,能够产生较强的资源整合效应。
在这种形式下,政府的作用体现在:第一,政府以制定制造业高新技术改造的倾斜性政策、向企业提供高新技术改造资金以及给予企业相应的税收优惠等多种形式,为企业的高新技术改造提供一定的支持。第二,政府可以根据国家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国家高新技术研究的方向和重点,并结合地方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引导企业高新技术改造的技术选择。第三,政府利用自身优势,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指导等服务。
但是政府的扶持是有限的,如果企业仅依靠政府扶持,对实现高新技术改造是不足的。企业不仅要合理利用政府提供的有限资源,还要在市场中积极主动地寻求和配置所需的其他各种资源,并将这些外部资源与政府提供的资源以及企业自身优势有效结合,实现外部资源内生化。这种形式对企业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实现形式探索。通过对武汉市制造业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的大量调查、访谈后看到,某些高新技术成果,由于其诱人的利润或对企业生产条件环境的巨大改善,使企业十分乐于接收和采用。但是由于这些高新技术本身的技术特性,实施起来或需要投入大量的设备、资金,或由于必须实现大规模生产方能具有经济性,当在同一条件下竞争时,企业或无能力采用高新技术改造,或进行改造后因为达不到一定的规模生产,而处于不利地位。
从政府的角度分析,某些高新技术的采用将对社会产生影响,改变原有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使制造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发生巨大变化,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而,政府应积极地对其进行鼓励,并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结合当前实际,我们提出了以下两种实现形式。
(1)设立专项基金。我们可以借鉴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政府专项基金的方式,针对性地设立高新技术改造制造业专项基金,以企业申报项目的形式,通过无偿资助、贴息贷款、资本金注入等方式作为引导性资金,并吸引地方、企业、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对制造业企业高新技术改造进行投资。
在这种方式下,政府作为设立专项基金的主体,在专项基金的设立、运作、管理各方面起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第一,构建自上而下的专项基金体系,以国家高新技术改造制造业专项基金为主,设立省、市、地区的专项基金与之管理上相衔接,资金上相配套。第二,确立专项基金的性质和资金来源。第三,确立基金支持的对象和优先支持的项目,根据企业和项目的不同特点,分别以不同的方式给予支持。第四,成立专门的基金管理机构进行基金的管理、使用与监督,负责项目验收。
企业在选择申报项目时,主要是基于本企业产品技术结构高新技术改造的需要。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基于市场需求的双向性调整,即针对市场需求面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调整产品结构。二是基于能力的适应性调整,根据国家产业政策重点倾斜的产品,开发与发展适应本地资源优势的相关产品。三是基于竞争的开发性调整,即进行产品结构的长期开发性调整,开发能长期满足市场需求的行业主导产品群或能较长期满足市场潜在或显在需求的重点产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