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的变化范文

时间:2023-12-25 17:38: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公路的变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公路的变化

篇1

【关键词】农民工文化 存在问题 变革思路

农民工文化变革的必要性是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农民文化提出的更高要求,大力加强农民工文化建设,不仅能够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以及社会的全面进步,也将发挥十分突出的作用。

这是一个事实:一直以来,农民工的生存以及精神生活都处于被漠视的境地,他们被城市社会彻底的边缘化了。在《中国青年报》公布的一项关于农民工的调查指出:不知不觉间,一直处于失语态的“农民工”已经悄悄完成了自己的更新换代和“结构转型”。其中提到,当“民工荒”,“讨薪”等现象被当做社会问题备受关注的时候,农民工群体内的变化可能会让城里人始料不及。“始料不及”也就在这个意义上真实写照了这一层隔膜。

一、农民工文化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作用

1.导向作用

即把农民工引导到确定的目标上来。

2.凝聚作用

即用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信念使整个群体团结。

3.融合作用

即对农民潜移默化,使之自然地融合到社会中去。

4.辐射作用

从我国农民工文化的发展现状来看,只能说尚处于较底层次,农民工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农民工文化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从总体上看我国农民工文化存在较多缺陷与错误现象。

二、农民工文化常见的问题有

1.无文化现象

通常表现为忽视对农民工文化教育,现行的体制很大一个因素造成了目前这种现象。

2.文化内容陈旧,粗俗

据不完全统计调查,我国逾八成农民工主要靠睡觉、闲聊打发业余时光。近六成农民工对文化生活状况表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超过四成的受访农民工没有一本书,打扑克、看电视、聊天几乎成为农民工生活的全部。农民工文化粗俗化已成一个不争的事实。

3.文化理想现象

总是用一些“大而空”的口号使人们可望而不可及;宏伟统一的崇高目标往往缺乏实实在在的客观基础。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宏大背景之下,在致力于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民工文化已落后了许多,如不急起直追,所造成的影响就不仅仅是农民工的问题了。加强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昭示着人文关怀这一文化建设不变的主题将向更深更远外延伸。所以,对农民工文化的塑造与变革是我国一项时不我待的新课题。

二、农民工文化变革的思路

1.把农民工生存、致富作为实现文化变革的原动力

致富是广大农民工最迫切的愿望,因此,农民工文化建设必须很好地与农民致富结合起来,努力拓展农民工文化发展的空间,不断增强文化创新的原动力。农民工文化要主动适应广大农民工“求富、求知、求乐”的综合性文化需求,打破文化活动就等于唱唱跳跳的偏见,将狭义文化向广义文化延伸,在满足农民工文化娱乐需要的同时,在活动中融入更多的科技、法律、市场知识,让农民工从活动中学到更多致富本领,让农民工真切体会到文化的价值。

2.加大投入,加大对农民工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

政府应将改善农民工文化生活放到十分重要地位,因为这是构筑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地政府部门应拔出相当的精力和款项投入改善农民工文化生活,应强调用工单位的社会责任、文化责任,按照农民工的一定数量规定用工单位必须设置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等。必须实质性定时开放。农民工所居住的社区也应关注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要主动组织他们参与到社区的文化活动中来,在改善丰富农民工的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让农民工为社区文化的发展作贡献,对做得好的企业和社区,当地政府应给予奖励。

3.坚持以人为本,探索运行管理的新体制

农民工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合优化一切可利用资源,进一步统筹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和青少年、老年活动场所的规划建设和综合利用。逐步解决文化设施效率不高的问题、引导、鼓励各种文化的设施采取多种方式对农民工开放。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只有初中文化程度,文化需求层次并不高,丰富外来务工人员精神文化生活要充分考虑这一特点,多组织开展一些参与面广、接受度高的群众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参与,来充实农民工的精神世界。

笔者所在的浏阳市文化馆近二年来在各乡镇创建了二十余所农民艺校,指派馆内专业人士下乡,义务为农民朋友传授声乐、舞蹈、器乐、戏曲等专业知识,培训学员达数十人次,并组建了业余文艺演出团体一百多个,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甚至有些文艺团队能外出演出,达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那么,文化馆的此举措是否能运用到创建农民工文化上来呢?能澡创建和倡导出一种独特的农民工文化?使农民工在学习、娱乐中增长知识,陶冶性情,净化灵魂,变得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当然目前有一部分农民工集中在企业中,那么,我们的模式亦可作为企业文化、行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发挥文化活动的群体效应。但还有大部分农民工居住地大多集中在城乡结合部,这些地方几乎没有文化娱乐设施,村委会宜因陋就简,开展一些花钱不多的文化活动,如设阅报栏、办流动书籍、放露天电影。从总体上看,农民工岗位分散、业余时间不稳定,文化部门宜组织小型、分散、简便的文化活动,重在活动频率和参与率。

目前满足于农民工知识文化需求的书籍也极为匮乏。党和政府应给予农民工这个群体,更多的人文关怀,适当地为他们组织编创一些适合他们看的电视、听的广播,读的书籍,等等。当然农民工文化的变革是一个较为庞大的“工程”,不是短时期一二个部门就能够完成的,它更多的应是体现在人文关怀、励志、提升的层面上,并使之成为常态。

篇2

【关键词】农村公路交管质量管理

农村公路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调整农业结构、保障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基础条件,也是完善公路运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全面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进一步加快我县农村公路建设,是交通部门新时期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战略部署上来,举全交通行业之力,克服困难、真抓实干,切实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交通工作的重点抓紧抓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统一思想,抓住机遇

近年来,国家和省将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作为县公路行政主管部门一定高度重视,要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统一思想,抓住机遇,进一步增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切实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一件大事、实事来抓。要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强化行业指导,提供技术服务,培训人员。

二、积极争取政策,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

落实建设资金,是农村公路建设的前提。国家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资重在引导,关键要充分调动各县(市)地方政府和社会的积极性。我们针对配套资金的政策制定容易落实难的问题,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保证资金落实到位。特别是对配套资金不能光喊口号、表决心,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绝不能在要项目时满口承诺落实配套,项目批准后却一再拖延,不予兑现。当前落实配套资金已成为农村公路建设的重中之重,没有配套,农村公路建设将无从谈起。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要在全面落实配套资金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除按规定补助的一部分资金外,要集中一部分小机养路费、分成的客货运附加费、以工代赈资金和其它扶贫资金用于县乡公路建设。另外,还要根据当地实际,寻求政府的政策支持,广开资金筹措渠道,摸索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把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真正落实到位。三、强化质量意识,建设优质高效的民心工程

工程质量是公路建设的核心。没有质量保证的公路,就是没有生命力的公路。农村公路技术标准不一定很高,但质量要求绝不能降低。要针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分散,涉及面广,基层一线技术力量、管理力量比较薄弱的实际,不断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特别是通村公路建设的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逐步引入高等级公路建设的质量意识和管理理念,稳步提高施工质量。在实施国债和通达工程建设过程中,切实加强建设管理责任制,确定项目法人对本辖区内的项目进行全面管理,严格执行基本建设“四项制度”:即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工程合同制。在施工监理制度上。要按各自的分工,加强质量监督力度,严格按照上级关于工程质量管理规定,健全制度,强化质量控制。

四、发动群众,引导农民参与建设农村公路

“要想富,先修路”对于广大农民兄弟而言,绝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他们更愿意将之变为可实施的行动。近年来大规模的修建农村公路,各级政府有计划、有秩序地落实“一事一议”政策,农民对政府的可信度在增加,农民自愿修路的意识在增强。各级政府是修建农村公路的组织者,而农民则是支持修路营造良好环境的建设者,广大农民群众蕴藏着巨大的修路热情,关键在于引导好、调动好、组织好、保护好。多年来的农村公路建设繁荣了农村经济、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这本身是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根本利益。新时期,农村公路建设要继续坚持以人为本,顺应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减轻农民负担。一要做到“一事一议”,不修农民群众不想修、不愿修的路;二要合法筹集建设资金,不强行摊派、集资;三要依法征地拆迁,不随意降低补偿标准;四要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线形和技术标准,不随意征用农民宅基地和耕地;五要尽可能利用已有土源和料场,不乱采乱挖。各地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决策和行动主体作用,多方筹资,切实减少地方配套资金的缺口,努力解决由于农村公路建设造成的乡村债务、征地拆迁补助偏低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有条件的地方,农村公路建设可以实行以奖代补等办法,调动和保护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五、必须坚持“建养并重”的原则,探索建立符合我省实际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

篇3

【关键词】农村公路 交管 质量 管理

农村公路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调整农业结构、保障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基础条件,也是完善公路运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全面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进一步加快我县农村公路建设,是交通部门新时期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战略部署上来,举全交通行业之力,克服困难、真抓实干,切实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交通工作的重点抓紧抓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统一思想,抓住机遇

近年来,国家和省将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作为县公路行政主管部门一定高度重视,要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统一思想,抓住机遇,进一步增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切实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一件大事、实事来抓。要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强化行业指导,提供技术服务,培训人员。

二、积极争取政策,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

落实建设资金,是农村公路建设的前提。国家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资重在引导,关键要充分调动各县(市)地方政府和社会的积极性。我们针对配套资金的政策制定容易落实难的问题,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保证资金落实到位。特别是对配套资金不能光喊口号、表决心,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绝不能在要项目时满口承诺落实配套,项目批准后却一再拖延,不予兑现。当前落实配套资金已成为农村公路建设的重中之重,没有配套,农村公路建设将无从谈起。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要在全面落实配套资金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除按规定补助的一部分资金外,要集中一部分小机养路费、分成的客货运附加费、以工代赈资金和其它扶贫资金用于县乡公路建设。另外,还要根据当地实际,寻求政府的政策支持,广开资金筹措渠道,摸索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把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真正落实到位。

三、强化质量意识,建设优质高效的民心工程

工程质量是公路建设的核心。没有质量保证的公路,就是没有生命力的公路。农村公路技术标准不一定很高,但质量要求绝不能降低。要针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分散,涉及面广,基层一线技术力量、管理力量比较薄弱的实际,不断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特别是通村公路建设的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逐步引入高等级公路建设的质量意识和管理理念,稳步提高施工质量。在实施国债和通达工程建设过程中,切实加强建设管理责任制,确定项目法人对本辖区内的项目进行全面管理,严格执行基本建设“四项制度”:即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工程合同制。在施工监理制度上。要按各自的分工,加强质量监督力度,严格按照上级关于工程质量管理规定,健全制度,强化质量控制。

四、发动群众,引导农民参与建设农村公路

“要想富,先修路”对于广大农民兄弟而言,绝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他们更愿意将之变为可实施的行动。近年来大规模的修建农村公路,各级政府有计划、有秩序地落实“一事一议”政策,农民对政府的可信度在增加,农民自愿修路的意识在增强。各级政府是修建农村公路的组织者,而农民则是支持修路营造良好环境的建设者,广大农民群众蕴藏着巨大的修路热情,关键在于引导好、调动好、组织好、保护好。多年来的农村公路建设繁荣了农村经济、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这本身是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根本利益。新时期,农村公路建设要继续坚持以人为本,顺应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减轻农民负担。一要做到“一事一议”,不修农民群众不想修、不愿修的路;二要合法筹集建设资金,不强行摊派、集资;三要依法征地拆迁,不随意降低补偿标准;四要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线形和技术标准,不随意征用农民宅基地和耕地;五要尽可能利用已有土源和料场,不乱采乱挖。各地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决策和行动主体作用,多方筹资,切实减少地方配套资金的缺口,努力解决由于农村公路建设造成的乡村债务、征地拆迁补助偏低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有条件的地方,农村公路建设可以实行以奖代补等办法,调动和保护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五、必须坚持“建养并重”的原则,探索建立符合我省实际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

篇4

关键词:农村公路;安全设施;问题;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 X734 文献标识码: A

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家户户都有机动车,机动车的增加,将使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农村公路在路线以及路面设计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安全性问题,给农村公路造成一定地影响。因此,要加以重视并科学地实施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规划设计的方法,这样才能使农村交通安全问题得以解决,并起到一定地积极性。

1交通标志设计规划

交通标志是通过一定的结构支撑方式、用图形符号和文字向道路使用者传递特定信息、用以管理交通的安全设施。目前绝大多数农村公路或多或少的都设置了一些交通标志,但是与其他较高等级的公路相比,农村公路上的交通标志还远远达不到牢固、醒目、完善、齐全的标准,往往在设置上有很大的随意性,表现为不完善、不规范。因此有必要针对农村公路的状况,对交通标志设置位置、设置形式进行明确的规定。

1.1设置原则

(1)对于陡坡路段,在进入该路段前应设置限速、警示标志。

(2)对长下坡、单车道路段应提前设置相应警告标志,对于有错车道的路段应设置标志提示间隔多少米有错车道。

(3)对于急弯等视距不良路段应设置减速标志,提醒驾驶员注意。

(4)学校和村镇附近路段和交叉口均应设置注意行人标志。

1.2设置位置

能提供足够的视认距离,给驾驶员足够的反应时间是道路使用者对交通标志的基本要求之一。所以在确定农村公路交通标志距离危险点的设置位置时,应以农村公路的设计车速和驾驶员在不同车速下的视认距离为主要依据。行驶速度与视认距离有很大的关系,行驶速度大则视认距离小,反之,行驶速度小,则视认距离就会增大。农村公路一般行驶速度下的视认距离见表1。

表1视认距离与行驶速度的关系

在具体设置时要结合地形及道路实际情况将标志设置在醒目、无干扰的地点。

1.3夜间标志

根据调查得到的农村公路一天中各个时段的交通量分布情况,农村公路夜间交通量是占有较大比例的。要使交通标志无论在白天还是夜间都能显示同样清晰的信息,除了要求农村公路交通标志具有足够的版面尺寸与合理的设置位置外,反光膜在夜间的反光效果也应达到农村公路的使用要求。即在农村公路一般的设计车速下,交通标志反光膜的反光效果应能满足驾驶员在识别并掌握交通信息后,在危险点之前安全停车。

2交通标线设计规划

道路交通标线是交通安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标划于路面上的各种线条、箭头、文字、立面标记、突起路标和轮廓标等构成,是引导驾驶员视线,管制驾驶员驾驶行为的重要设施。目前农村公路基本没有交通标线,即使部分道路画了标线也远未达到行车安全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村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因此在农村公路上设置相应的交通标线是十分必要的。

2.1设置方法

(1)车道中心线。目前我国农村公路上所采用的最小行车道宽度为3m,当农村公路路面宽度在6m或6m以上时,就应设置道路中心标线。道路中心标线的设置不仅可以分离不同的道路使用对象、强化道路规范,还可以起到诱导驾驶员视线的作用。

(2)车道边缘线。对于一些路面宽度在4.5m以下,无法设置道路中心标线的农村公路来说,可在急弯及视距不良的路段两侧设置车道边缘线,用来诱导驾驶员视线,保证行车安全。对于有些农村公路来说,无法在路侧设置交通标线的情况下,可在这些道路危险路段的路面上设置规则性的凹槽,以起到警示作用,提醒驾驶员减速慢行通过。

(3)纵向标线宽度。一般公路纵向标线的宽度为10~15cm,这也是驾驶员视认效果最佳的宽度范围。但是大量研究表明,纵向标线的宽度对交通状况和司机的心理指标不产生影响,所以农村公路在设置交通标线时不宜太宽,否则不但会造成资金浪费,而且会增加车辆打滑的危险。因此农村公路道路中心标线和边缘线的宽度均可以设置为10cm。根据驾驶员心理,交通标线闪现率为2.5~3次/s时效果较好。假设农村公路设计车速为40km/h,在这种情况下,交通标线实线段长度设置为3m,间隔长度根据2∶3的比例取4.5m时,可以保证最佳的闪现率。

(4)渐变标线。农村公路普遍存在道路宽度突变的现象。当车道数减少,道路变窄时,应设置相应的渐变标线引导两个方向的交通流顺利通过这个变化区域,渐变标线长度按式(1)计算。如果实际观测运行车速大于设计车速,可按运行车速进行计算,采用更长的过渡标线。

L=0.625Wv(1)

式中:L为过渡段水平长度,m;W为车道宽度变化的偏移量,m;v为设计车速,km/h。

3视线诱导设施设计规划

视线诱导设施是指在道路两侧设置的,用以指示道路方向、行车道边界以及危险路段位置的设施总称。常用的视线诱导设施有轮廓标、线形诱导标和标柱,其中轮廓标和标柱适用于农村公路。

3.1设置原则

(1)在视线不良、急弯、车道数或车道宽度有变化及连续急弯陡坡等路段应设置轮廓标。

(2)在气候条件恶劣,线形条件差和事故多发路段应设置反光性能高的轮廓标或采用尺寸较大的反射器。

(3)轮廓标通常设置在公路的土路肩上或附着在路侧护栏上。轮廓标的形式可根据农村公路是否设置护栏以及所设护栏的形式,选用附着式或柱式轮廓标。且应为双向反光。

(4)轮廓标在公路前进方向左、右侧对称设置。双车道公路,按行车方向左右两侧的轮廓标都是白色。

(5)轮廓标的标准设置高度70m,最小设置高度60m。设置于混凝土基础中的轮廓标其设置高度应与附着式轮廓标的高度大致相同。

(6)轮廓标反射器的安装角度无论在直线段或在曲线段,应尽可能与驾驶负视线方向垂直。

(7)受山体、树木或房屋等阻挡,线形走向不明的小半径弯道外侧可视具体情况设置一定数量的线形诱导标。

(8)在公路沿线接入道路两侧应设置道口标柱,提醒主线车辆提高警觉,防止支路车辆突然出现造成意外。

3.2设置形式

(1)轮廓标。轮廓标分为反光类和不反光类,反光类按材料分为反光膜和反光片2种形式;不反光类主要包括警示桩和警示墩。由于不反光类的视线诱导设施造价较高,可用于三级农村公路。对于四级农村公路上选择反光类轮廓标。对于单车道设计水平较低的公路也可将反光膜附着于两侧警示桩之上代替轮廓标来诱导驾驶员视线。根据农村公路车型大小、警示桩高度以及轮廓标的标准设置高度,将反光膜贴于距地面70cm处。设置间距可根据轮廓标在不同曲线半径下的间距选取。

(2)线形诱导标。线形诱导标的设置应根据曲线半径、曲线长度、偏角大小确定。偏角较小的曲线路段,可在曲线中点设一块诱导标;偏角较大,曲线较长的弯道,可根据需要设置若干块诱导标,应保证驾驶员在曲线范围内连续看到不少于3块诱导标。

(3)道口标柱。道口标柱一般在沿主线方向,路宽≤5m的支路两侧各设l根道口标柱,5m<路宽≤7m路口两侧各设2根标柱。已经设置指路标志或平面交叉警告标志的路口不再设置标柱。个别路宽>7m而未设置指路标志或平面交叉标志的路口在两侧各设2根标柱。

4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改善农村的交通道路条件、建设新型农村公路是我国三农问题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对标志、标线、视线诱导等交通安全设施的分析,得出其设置原则与适用的农村公路类型,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马孝芝.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与管理探讨[J].科技信息,2011,(33).

篇5

2005年12月31日国务院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着力加强农民最急需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必将对某市的农村公路建设产生影响深远的推动作用。

作为某市公路网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三年建设,全市农村公路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尽管发展迅速,但是从农村公路整体建设和管理的角度看,确实还需要在各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现在进行新农村、新郊区村镇公路规划与建设研讨,非常有必要。

某某地区区根据某市市市政局、公路处的总体部署,也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开展了三年农村公路建设。在某市市市政局、某市市公路处的关心和领导下,某某地区对公路建设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连续出台了《某某地区区农村公路新改建及危桥改造实施细则》等系列文件,全区农村公路建设里程大幅增加,三年中,农村公路总里程迅速增长,三年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310.9公里,桥梁改建20座,累计投资额达到4.3亿元,建设质量明显提升。在管理方面,我们逐步探索长效管理机制,实施农村公路工作政绩考核,建立养护工作队伍,养护管理逐步规范,乡镇公路路政队伍也得到了建立,使某某地区农村地区的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农民出行条件大有改观,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获得了新的动力。

下面,结合某某地区农村公路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就本次会议的讨论内容浅谈一些思路,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规划理念

1、农村公路的概念需要明确。

农村公路、乡镇公路、乡村公路、村镇公路、乡村道路,这些工作概念在各级各类文件中均有频繁出现,使用混杂。概念的不清晰,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管理工作范畴的界定。例如,大量的开发区、工业区新建道路都在农村地区,原本都是村级道路或者没有路,建成以后的技术等级可能并不低,这些道路很难说是解决农村出行问题的,从使用功能和所处环境上,是否还是农村公路。有的经济条件好的地方,建设的农村公路可能比区管甚至某些市管公路情况还要好,也不像是农村公路。我们感觉到,这么多的农村公路的概念,需要一个准确而清晰的定义,需要一个规范而具体的划分。多少等级、什么指标可称之为农村公路,其他概念和农村公路是什么样的从属关系,应该予以明确。对于一些技术等级高,路况和环境好的道路,应该制定一个全市基本规范的接管标准,建成后接管到区管和市管公路范畴中去。

2、从通达到提升的理念转换。

经过三年建设,某市市农村公路总里程的增加,已经解决了农民出行的基本需要。三年建设中,主要是增加和改建了等级公路,大多数新改建农村公路都是3.5米宽度的,7米以上的比例还不高,农村公路结构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建设新农村的村镇公路,不仅要彻底解决农民出行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农村地区到城市中心地区交通不够快捷畅通的问题,这就需要建设更多技术等级高,环境面貌好的村镇公路。

3、通达的深度和广度需要从农民生产生活出发,进一步深化。

农村公路建设规划,要在行政村“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扩展到自然村“村村通公路”的层面。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公路”,并不等于所有的农村居民交通条件都得到了根本改善。在从基本通达到提升等级的规划理念转变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不能搞纯理念的规划,农民是否实际得益,是根本的出发点,只要还有自然村没有通等级公路,规划就不能割舍掉这一块,还是要考虑进去,并且在政策上要继续支持,要力争达到自然村可以通达公交的规划目标。

4、农村公路规划要融入到整体路网结构的布局体系中。

农村公路建设规划,要行政村“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将村镇主要公路纳入市区级公路网,以“1966”城镇体系规划为指导,实现农村公路“路网畅通”。要规划界定出从村公路到区级干线公路和高速公路的车程目标。对于农村地区,如何改善外环线周边的农村交通,加强环内环外的交通联系,使农村公路和城市道路的衔接更加紧凑,尤其重要。

5、农村公路环境建设应该提上规划议程。

以往的农村公路建设,重在解决基本出行困难,对公路建设的综合环境因素没有更多地考虑。某某地区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制定了鼓励种植绿化和安置路灯的政策,对附属设施的设立也给予数额不低的补贴,很受当地村镇政府和农民的欢迎,对改善农村公路环境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我们感到,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地区也要建设生态公路,要使建设好的农村公路设施完备,环境优美,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种植绿化和安置路灯,路名牌等附属设施的设置率也要达到相对较高的比例。

二、投融资思路

1、三级出资,重点建设的投资思路。

现在的建设投资结构以是村镇为投资主体,区县适当补贴,市少量补贴。目前,某某地区区已经开始了新一轮为期三年的农村公路建设,并且提高了补贴的力度,对于财力薄弱的村镇,区级财政补贴接近了投资的40%。由于新农村建设期间的村镇公路提高等级等更多目标已经形成共识,因此仅仅靠村镇本身,力量肯能仍显薄弱。我们在工作中看到,有的地方主要是靠村里出资建路,家底薄的乡镇也没有能力解决全部各村的道路建设问题,而村里的财力实在是有限的很。我们虽然制定了补贴政策,补贴比例也不低,但是要开展更大规模、更高标准、更好环境的新农村建设,资金的困难还是很大,需要市区两级拿出更大的决心,帮助农村地区实现新农村村镇公路建设的目标。

2、“工业反哺”应该成为投资核心。

以往的农村公路补贴,是从养路费中划拨的。按照中央的有关精神,应该从“工业收入”中拿出足够的经费,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投资。以后我们研究的课题,可能是这个“反哺”比例多少合适的问题,就目前政策而言,还没有进入“工业反哺”的阶段。某某地区现在也是这个情况,我们的补贴占到了养路费的8%,但是除了养路费之外,区财政其他方面就一分也不出了。因此从总量上看,高质量的搞好新农村村镇公路建设,还存在很大的投资缺口,市里面是否能够出台一些政策,把“工业反哺”的思想真正的落实下去。我想市里面有了政策,有了动作,各区的动作也就跟上了,工作也就好开展了。

3、修路不忘建桥,消灭和控制危桥的任务不可放松。

随着农村公路的建设,不少地方出现了宽路窄桥的现象,而且部分地区消灭危桥的任务也还存在。与此同时,随着桥梁使用寿命的临近,每年还有新的危桥产生。希望在实施规划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农民出行的安全因素,把危桥改建和公路建设结合起来。

三、建设和管理模式

1、村镇公路的建设和管理机构急需完善。

目前的管理模式一般是市、区县、镇三级管理。

先说基层,具体实施建设和管理的单位是村镇,而村镇在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机构上还很不完善,没有专门的管理部门,专职的管理人员,新农村村镇公路建设一定存在管理难度。

再看区县,我们前几年也按照市政局、公路处的要求设立了农村公路改造办公室,至今还没有落实人员的编制。而且从养护的角度看,农村公路改造办公室的职能设施也不完善。现在的情况是,目标提出来了,规划也要制定了,新一轮的大建设要开展了,但是机构还很落后,这就迫切需要上级有关门进行协调,解决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的问题。

实际上,公路处也需要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开展新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现在是由设施科在兼任这块工作,职能确实不是很顺。只有从机构上予以健全,从编制上予以保证,真正设立三级管理部门,才能促使农村公路建设的基础管理达到新农村建设要求。

2、“重建轻养”的状况急需在“十一五”期间得到根本改善。

(1)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也要制度化。

以往农村公路的养护基本上是各自为政,有的村镇或许从来就没有还要养护的概念,重建轻养的情况相当普遍。目前,大量的农村公路因为乡镇资金、人力、物力的匮乏,有的区还有重型车辆密集等因素,缺乏有效养护,出现路况快速下降甚至严重损坏等问题。必须要要在乡镇建立养护管理专业队,制定年度养护计划,落实养护责任,才能使农村公路养护有制度、有步骤、有保障。

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有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规范。我们从去年开始,已经在各镇制定了养护管理的制度,明确了各镇养护经费的保障,明确了养护人员的数量,也在着手研究养护补贴的办法。但是这些规定和要求都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撑。在农村公路的掘路修复工作方面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我们今年制定了《某某地区区农村公路掘路修复办法》,由于没有势力的具体政策依据,显得底气不足,工作开展也有一定的阻力。

我们觉得,很需要市政局、公路处为我们制定一个统一规范的养护管理标准和管理办法,使各区县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2)市区两级也要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资金投入。

农村公路也应该是养路费的使用范围,但是目前只有文件要求各区将不少于一定百分比的养路费支出用于农村公路建设,而养护则尚未顾及到。针对农村地区养护资金匮乏,养护管理薄弱的局面,这个投入结构需要改善。从实际情况看,“十一五”计划的前三年,建设任务还不少,但是后两年,基本上就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养护方面来了,我们希望市级财政也能制定一个关于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补贴办法,支持各区县农村公路的长效管理和道路养护工作。

篇6

关键词: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置

在我国的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过程中,虽然我国制订了一系列的标准规范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的配备,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在公路建设中就存在技术等级低,缺乏建设养护资金等问题。而在行车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安全隐患,据统计,农村公路交通事故已经占全国全部交通事故半数以上。驾驶技能差、无证驾驶、酒后驾车、车辆状况不佳、农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等是造成事故的大多数因素,而我国大多数农村公路特别是山区农村公路安全保障等附属设施不配套,建设标准低,急转弯、陡坡、视距不良、路测险要等危险的路段普遍存在,这就成为人们出行的一个极大的隐患。我国的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需要系统地从农村道路结构、线性及设施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治理。下面,我就分别从几方面具体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1 农村公路安全设施现状分析

农村公路的安全设施属于道路的基础性设施,对排除各种纵、横向干扰,提高公路服务水平,防止和减轻事故的严重性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包括:警示灯、公里碑、示警桩、防撞护栏、标志、标牌、减速带等。这些都是为保障行车和行人的安全必须配备的交通安全设施,为行人和车辆起到了警示信息、视线诱导和路测保护的作用,也减轻了潜在事故的严重程度,在增强道路景观,提高道路服务水平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在我国农村公路安全附属设施中,县道和乡道的安全设施的设置完好率基本能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而村道基本上没有什么交通安全设施。

我国的农村公路绝大部分是三级或四级公路,而在一些偏远山区等经济欠发达地区还大量存在着等级以外的农村公路,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在连续的长陡下坡的路段,不论是何种等级的公路,都应该在危及运行安全处设置避险车道,不仅如此,还要在下坡的途中实施相应的减速措施。但是在设施位置方面,我国的农村公路相对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的等级公路而言形式及材料的选择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直接导致了实际位置的选用没有标准依据,所以就急需加强农村公路各个方面的管理。

2 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选用及设置

为了保证农村公路上行人和行车的安全,必须设置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如视线诱导设施、交通标志、路测防撞设施及表现等设施,但是这几类设施都存在形式多样、设置方法没有统一标准的问题,针对农村公路设施设置的具体特点,下面分别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

2.1 路测防撞设施

完善的路测防撞设施能够给驾驶员提供一定的行车安全感,也能在引导驾驶视线的同时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进而大大降低了事故的发生率。而在路测防撞设施的设置中首先要做到设置位置的合理准确,特别是在宽路窄桥或路面及车道宽度发生变化的路段,可以根据设计行车速度在桥头引道或宽度变化处设置20m左右的路测设施,起到提醒驾驶员减速慢行通过的作用。在形式的选择上,我国的农村公路一般采用刚性防撞设施,主要是因为它有造价低、技术简单的优点。

2.2 交通标志

虽然目前我国的农村公路多多少少都设置了一些交通标志,但是这些交通标志仍然存在不规范,不完善的缺点,所以应当综合考虑农村公路的实际状况、设计车速等因素选取标志的设置和相关的参数及标准。这些交通标志的设置位置要能够提供足够的视距给驾驶员以足够的反应时间,这是交通标志设置的最为基本的要求,也应当以设计车速和驾驶员在不同行车速度下的视距来确定交通标志设置的位置。交通标志的形式有很多种,一般农村交通标志采用柱式即能达到标准的要求,因为我国的农村车道多为双向两车道,交通量不大,路面宽度小,驾驶员行驶的速度较低,不仅如此,柱式结构的交通标志造价低廉且施工方便。为了满足车辆行驶安全的要求,一般规定农村公路上的交通标志距离危险点应为20~50m。在设置过程中,应结合当地的道路实际情况以及地形条件将标志设置在醒目、无干扰的地方。

2.3 交通标线

路面标线在交通中起到视线诱导、分割交通的作用,路面标线在保障行车安全、规范交通行为上具有其他交通安全设施补课替代的作用。因此,应当在农村公路路面宽度允许的条件下设计道路中心标线,即当路面的宽度可以画两条机动车道时,为了指示车辆驾驶者应设置道路中心标线。

3 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置不完善的原因

目前我国的农村公路主要有地方政府负责投资修建养护,由于各种原因,各地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设计不合理、技术等级低、边坡边沟、道路标志等附属设施不健全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

3.1 重视程度不够

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不断加快通乡公路、文明生态村、“村村通”的建设,使乡村的通行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由于历史原因,作为农村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安保工程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国家并没有出台相应的强制性标准,进而导致了安全设施的缺失,也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3.2 建设资金短缺

由于税改革后,县级以下的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都是由区、乡和村级投资建设,国家相关部门给予一定补助。而乡、村毕竟财力有限,导致公路建设及养护的资金不足,对民间投资的支持也不够,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十分明显。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就是在建设时主要的资金都用在了道路长度的延伸上,并没有用到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上面。

3.3 日常管路不到位,维修养护不及时

在我国农村公路的养护与管理中,并没有设置专业的养护团队和管理人员对乡村公路进行养护,目前基本处于失养的状态,而安保设施的管理更是无人问津,严重导致了交通安全设施的缺失和损毁,使其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和修整。所以,在当前农村道路硬化和机动车辆急剧增长,农村地区安全意识比较欠缺的情况下,农村公路安全防护缺失点问题日渐突出。

4 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置完善的对策

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我国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首先要做到完善设施,逐步改善农村道路的安全通行条件,然后做到多渠道投资,保证交通安全设施的投入,要积极主动,克服困难,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最后要科学安排,确保农村公路安保工程的稳步实施。

5 结 语

就目前看来,我国对农村公路交通的重视程度与投入量都在逐年提升,但是在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上仍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与改进,所以必须在重视国民生命安全的基础上进行全方面的加强。要结合地形特征、资金投入、交通流量等多方面的因素,灵活运用国家的相关标准,从而在保证日益增长的农村交通运输需求的基础上保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事业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高寒山区;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

1 高寒山区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道路与环境特征

1.1 农村道路技术等级偏低

根据甘肃省的实际情况,农村公路中四级公路占70%,四级以下占22%,大量道路尚未系统地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地形复杂,山高谷深的高寒地区,使山区农村公路的大部分的山旁水而建,布局和半山区河谷,和路边的,山或悬崖道路线形曲折,宽度较窄,转弯半径太小,连续弯道多,连续曲线和纵坡太大,宽度较窄,一般不超过6米,部分道路没有进行铺路。土路,下雨泥泞难行,晴天尘土飞扬,这些道路技术等级很低,严重影响车辆安全行驶。

1.2 农村道路安全设施缺失

农村公路网基本形成,大大方便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出行,大多数人缺乏交通法规和安全意识,加上资金不足,在设计山路时,各种公路运营阶段的安全性问题考虑不足,受资金的限制,在高边坡或悬崖缺乏安全保护设施,农村公路地段大多数的山区域交通标志设置数量少,不能合理安排缺失的位置,控制效果不能发挥交通标志;交通标线的设置过于简单,轮廓标记不全,车行道边缘线几乎没有设置,夜间行车,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1.3 缺乏农村公路养护管理

不可忽视的一个现象是,农村公路养护的关键往往是限制路基路面、沟渠、边坡和桥梁的修复,忽视安全设施和完善,而对路面的抗滑、超高的曲线,交通安全设施、公路沿线的视线,线间隙、窄桥不够重视,导致一些危害交通安全的道路因素一直存在,除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投资低,乡村公路技术管理人员的缺乏,更没有专业的养护机械设备,有些村道严重失养,严重阻碍了农民群众的正常出行。

1.4 农村公路地质条件复杂

高寒和山岭地区岩石多,土质薄,地质复杂,道路两侧山体滑坡、落石、泥石流等自然地质灾害影响较大,大多数公路坡陡弯急,路面窄,对行车、行人存在安全隐患。

1.5 山区的水文气候环境影响农村公路

水文气候条件复杂,冬天的雪,冻结时间,冰雪路面,严重影响路面抗滑性能,夏季易受暴雨和山体滑坡,道路被淹,毁坏路基滑坡,对车辆和道路设施的危害更大,在高海拔地区,气候变化的破坏,农村公路建设由于资金有限,加上地形的限制,防范风险能力水平相对较低,维修强度大等特点,受地形等因素影响,具有不同的特点。高山公路大多属于山区公路,道路曲折,视野不好,水平低,韧性低,农村公路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隐患。

2 造成高寒山区农村公路现状的原因

2.1 历史原因

由于地形、地貌、高寒地区的地质特点,这给公路建设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加上投资成本高,家补贴和地方政府资助的个别地方政府财政困难,没有资本投资,导致资金短缺,从而降低质量和公路建设进度。

2.2 农村公路养护不到位的原因

落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责任要到位,设定专门养护管理机构、人员、养护机械等必须条件。多年来,相对以往的路基养护机构的维护和管理有很大的进步,但有些工作还不尽人意,如公路排水的维护,特别是沟、涵洞、盲沟的维护。如果排水设施差,会造成路基和路面的损坏。

2.3 农村公路管理的缺位

由于制度和人员短缺,高寒山区公路管理往往出于个人行为,参加调查道路时存在侵权现象。乱挖,重叠的情况较为严重,这些行为会造成道路交叉口堵塞和排水设施等存在安全隐患。

2.4 运营者安全意识偏低

由于山区的公路等级低里程长,平交路口多,安全设施缺乏,有些公路都未通客车,靠农用车出行,车况差,加上自身安全意识较低,给农村公路的安全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3 解决措施

3.1 增加生命保护工程的安全

安全设施能有效提高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给驾驶员提供安全警报。首先,应设置防撞设施,在危险路段两侧,如悬崖附近的道路,路边的水塘,这些地方和其他地方的农村公路改造过程中存在重大风险,必须建立良好的防撞设施。其次,标志应放置在适当的位置,方便驾驶员识别,应规范、统一,布局应该是明确的,狭窄而危险的道路上应设置相应的交通标志。在四级公路的上下面可以设置相应的标志,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很大。

3.2 探索当地条件,探索农村公路养护模式的多元化

山区的农村公路由于长期车辆的非法经营,也容易受到损害,因此加大保护力度,延长山区农村公路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边沟和排水系统的维护,由于高寒山区公路一面靠山,一边临水,边沟排水是确保公路路基稳定性的关键。

3.3 加大农村公路管理

特别要加强道路产权行为处罚的危害性,还需要根据当事人的规定设置安全设施。同时加强对一些偏远山区农村公路的交通安全管理处罚,只有加强法律对农村公路的管理,对农村公路的一些破坏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

3.4 增强村民对农村道路保护的意识

近年来,虽然驱动程序数量增加,但高山地区的司机相对落后的状况却依然存在,其技术水平不高的司机,车辆日常检查和维护的不足,从而为出行埋下了安全隐患,如此,应加强教育和农村驾驶员培训。同时,要加强农村交通安全知识宣传,人们缺乏必要的交通安全知识,不遵守交通规则,在农村公路免费、免费乘用车是一种常见现象。有人甚至认为,交通管理执法部门是故意的,不支持、配合交通管理。因此,普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农村群众的交通安全和法律意识,是提高山区农村公路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

篇8

关键词:农村公路;产业发展;吸附效应;投弹效应

Abstract: Rural highway construction possesses the adsorption effect and bombing effect for rur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efinition of rural highway, the basic situation and construction scale of the rural highway in Hangzhou, and futher analyzes that the accomplishment of rural highways in Hangzhou has the contribution to promote the local and overseas resources, element gathered to the highway along and intersection, change the production, life layout, and then integrate, evoked the creative demands to pull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along;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furthe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industries, and directly promoting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and structure upgrade of the local industry.

Key words: rural highway; industry development; adsorption effect; bombing effect

中图分类号:[U4-9] 文献标识码:A

交通运输产业与农村经济的关系,是近期引人注目的课题。如何直接利用对经济影响巨大的“交通产业”,尤其是同广大农村发展联系紧密的“公路产业”与农民、农村、农业发展的关系,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研究其长效的、根本的、稳定的机制,是一个崭新的交叉研究领域。在扶持发展经济顾问迈克尔•M•塞尼(1998)在对农村公路项目的研究中,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公路对农村社会结构的影响,但尚未对其经济影响和关系进行分析。

2003年开始实施“乡村康庄工程”以来,杭州农村公路建设得到快速发展,为促进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经济建设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交通运输基础。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农村公路产业对启动当地经济所产生的多重效应,进而解释公路与产业发展的关联机制。

1 农村公路定义

农村公路的概念是随农村的发展而发展的,在交通部2000年底的《农村公路发展规划说明及编制方法指南》中指出,农村公路主要分两个层次县道系统和乡道系统,具体包括县道、乡道、村道(乡通行政村)。因此我们可将农村公路定义为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按照国家规定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修建,经县级以上交通主管部门验收的县道、乡道和村道。

县道是指具有全县旗、县级市政治、经济意义,联结县城和县内主要乡镇、主要商品生产和集散地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国道、省道的县际间的公路。

乡道是指主要为乡镇内部经济、文化、行政服务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县道以上公路的乡与乡之间及乡与外部联络的公路。

村道是指经县交通主管部门批准,直接为一个或几个行政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并且与乡道以上公路相连接的公路。

2 杭州农村公路基本概况

目前,杭州基本形成了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截至2011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为15417.793公里,其中农村公路里程为 13893.087公里(县道3961.348公里、乡道2259.526公里、专用道60.173公里、村道7612.04公里),农村公路里程占公路总里程比例为90%。乡镇公路通畅率为100%,行政村公路通达率为100%。

2011年全市农村公路技术等级分布

3杭州农村公路建设规模

2003年~2011年,杭州市共建成农村康庄工程路基3246.9公里,路面3982.5公里。农村联网公路1430公里。总投资达30多亿元,覆盖4340个行政村,等级公路通村率从2002年的62%提高到100%,通村公路硬化率从2002年的53%提高到100% ,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和省交通厅提出的“村村通公路”目标,被农民们喻为“农村脱贫路、农业致富路、农民小康路”的农村公路,惠及全市400多万农民群众,为杭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升全市城乡居民的生活品质做出了应有贡献,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评价和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被农民亲切的称为农村的“第四次革命”。

4 农村公路建设规模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

根据研究资料,农村公路建设规模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继而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随着时间推移呈“鱼嘴型”变化趋势,在一定时期内公路建设规模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保持超前发展特征(如图1所示),公路里程曲线上凸,增长速度递减,GDP曲线下凹,增长速度递增,这说明在一定时期内,农村公路建设应该先行,在发展速度上适度超前于经济发展。由此可见,杭州市农村公路发展规模对国民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的推动作用是显著的。

图1农村公路建设里程与国内生产总值关系曲线图

5 农村公路建设对产业经济发展的吸附和投弹效应

5.1吸附效应:诱导经济单元的空间集聚,创造需求

篇9

关键词:公路养护路政管理巩固成果

中图分类号:U4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c)-0119-01

首先要建立起有效的公路养护管理体系。2007年我省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建立起了以地方政府为农村公路责任主体的运行新体制,三年来,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运营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养建经费较大幅度增长;新建、改建县乡村公路里程大幅度增加;“有路必管,管必到位,有路必养,养必优良”逐步落到实处;农村客运班车增多,给群众出行带来方便。但由于农村公路点多、线长、面广、建设标准低、抗灾能力弱,以及养护队员都是农民临时工,年龄偏大,报酬特低,队伍不稳定。所以,农村公路虽然建设速度快,成果显著,但由于受传统观念束缚,重建轻养缺乏管理和养护意识,认为只要修了水泥路,就万事大吉了的思想仍然存在,导致个别地方的公路养护意识淡薄。再之,农村公路特别是通乡、村公路养护任务十分艰巨,由于近几年民工工资大幅上涨的社会原因,导致所投养护经费缺乏。第三,路政管理任务十分艰巨。乡村公路存在建设先天性不足,缺路肩、少水沟、少桥涵、无安全保障设施,历年水毁得不到及时有效修复,加上公路沿线村民爱路护路意识不强,占用、挖掘、毁坏公路现象时常发生,在公路上堆放建筑材料、垃圾,将农村公路作为洗车、洗菜、晒粮的场地,特别是近几年,工程建设多,国省干线大规模治理超限运输,一些超限车辆绕行农村公路,大大超出了农村公路的荷载承受能力,导致一些农村公路前修后烂,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成为公路管理部门头痛的难点问题。

笔者认为公路养护工作是巩固公路建设成果的关键工作,公路能不能服务“三农”,关键看养护。熟悉公路行业的人都知道:“三分建,七分养(管)”,养护管理不到位,也就谈不上可持续发展,要对农村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使其能更好的发挥“纽带”作用,必须理顺关系,明确责任,继续深化养护体制改革,落实养护责任。县域内农村公路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形成县道县管,乡道县指导乡管理,村道乡指导村管理的养护管理体系,从而形成层层管理,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公路养护管理体系,由交通公路主管部门统一提供技术支持和行业指导,将公路养护管理纳入政府对乡镇、对村委会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一项重要内容,这样才能提高各级对公路养护的积极性,资金投入才有保障,养护质量才能不断提高,农村公路才能更好发挥作用。

第二,养管资金不足,一线养护工人任务重、报酬低是目前农村公路面临的又一难题。比如我县农村公路列养总里程1700公里,有县道养路道工近300人,乡村道管护员近400人,按照“三化二全”养护任务(即精细化养护,规范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和全年全路段好路率要求,县道道工每人列养2公里,月工作日应在20天以上,乡村道道工每人列养3公里,月工作日应在10天以上,才能完成工作任务。而按现行月工资平均每人分别为400和150元的工价标准,工资待遇太低。按照管养体制改革的“机构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责任到位”的“四到位”目标,经费未到位已严重影响了我县农村公路养管工作的正常开展,延缓了改革的进程,特别是工人工资过低无养老,已使养护工作难以为继,并为社会和谐稳定留下隐患。必须要解决道工的工资:2007年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明确国家承担公路养护工程费,地方财政承担公路日常养护费(人员工资和小修保养费用),建议县道道工工资增加到720元/月,乡村道增加到360元/月,以后按工龄时间每年每人每月增加50元。“三金”:先解决县道道工“三金”问题,乡道、村道道工“三金”问题逐步解决。离路道工养老问题:自从1958年10月第一辆卡车开进我县山城起,至今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村通上水泥路,养路工人从无到有,待遇也是从拿工分去生产队分口粮,到“三提留五统筹”的义务建勤工阶段。这部分人的养老金问题建议参照对“民办教师”政策,预以核实解决,即年满60岁者,基础养老金按每人每月55元,工龄每满一年工资增加6元的标准,人员工资和养老都要纳入县财政解决。

第三,加强路政管理确保农村公路安全畅通。首先要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路基构造物书写标语宣传,发放宣传资料、路政宣传车巡回宣传等形式,深入开展公路法律法规宣传工作。还要结合农村公路自身特点,面对经费困难,专职路政人员不足的实际,采用道工及路政管理人员日常巡查发现路政事案,与报告路政事案专门处理相结合,即小的乱堆乱占由道工发通知督促清理,大的违章建房、长期占用公路、损坏公路等由道工及时报告,形成事案发现网络,依法及时处理,对不能处理的事案要及时申请人民法院执行,以维护公路法规的严肃性。还可以在当地聘请村干部或者有一定威望和说服力的人兼职路政协管员。路政管理部门还可以通过“乡规民约”、“路政模范村”、“共建文明路”等形式,深化路政管理工作。

篇10

一、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地方配套资金基本没有。根据国家发改委、交通部制定的《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规定:农村公路建设项目除国家安排资金外,地方有关部门必须安排必要的地方配套资金,并确保及时、足额到位。但从审计情况看,除了通村油路(水泥路)建设项目有配套资金外,其余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基本没有配套资金;二是调整通达工程资金使用计划比较普遍。按照相关文件规定:申请中央专项资金计划的,应按照国家专项计划的要求办理,计划一经下达,必须严格执行。但2006年度全市各县(区)都存在调整通达工程项目计划的问题;三是漏缴税金现象时有发生。交通主管部门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当中签订的各种合同全部未交印花税,部分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实行施工企业报账制,使施工企业漏交了相关税金,四是挤占挪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问题难以纠正。各县(区)交通主管部门和通村水泥路等项目管理处经费挤占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比较普遍。用交管部门管理的拖拉机、摩托车及机动三轮车养路费弥补机关经费及补助下属单位问题难以纠正;五是在通村水泥路建设当中,为了管理需要购置的一些办公设备及专业设备未作固定资产核算;六是农村公路建设债务负担沉重。各县区在近年的农村公路建设中都背负着一定的债务,其中的债务较重三个县,负债额分别占到当年农村公路建设补助资金总额的88.63%、60.33%、52.84%;七是在中央补助资金中批准列支项目管理费。依照国家发改委、交通部印发的《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规定国债资金和中央车购税资金只能用于工程直接费用。但交通主管部门在通达工程的概算批复中,批复允许使用中央补助资金列支项目管理费用。

二、形成问题的原因

(一)地方财力有限,上级补助资金都有专门用途,地方配套资金难以落实。

(二)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大,时间紧,各县(区)都抽调了一部分自收自支单位的技术人员,也购置了一批检验设备,这些人员的工资、补助及设备购置费没有资金来源,只有挤占专项资金。

(三)由于没有配套资金,实施通达工程等中央计划投资项目必然要发生项目管理费用,交通主管部门为了控制项目管理费开支额度,在中央补助资金中批准列支项目管理费用。

(四)前几年油路建设补助标准低,加之一些县根据实际情况提高了部分油路的建设标准,地方政府又拿不出资金弥补资金缺口,形成工程已竣工交付使用,而债务无法解决。加之个别县自行决定实施了一些公路建设项目,但项目的资金问题一直没有落实,从而形成了沉重债务负担。

(五)部分通达工程前期立项调查工作做的不细,加之上报计划与计划批复间隔时间较长,等上级资金计划下达后上报项目的实际情况已经发生变化,只有调整通达工程资金投资计划。

三、加强监管的对策

(一)认真贯彻国家发改委、交通部印发的《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精神,充分认识农村公路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的重要作用,挖掘地方财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地方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二)切实执行交通部印发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办法》及拖拉机、机动三轮车、摩托车养路费的使用规定,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及养护资金的监督管理,切实做到专款专用。

(三)地方交通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前期立项调查研究工作,上级交通部门应缩短计划上报与批复的时间间隔,维护投资计划的严肃性。

(四)多方筹集资金,缓解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债务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