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市场分析范文

时间:2023-12-25 17:38: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产业市场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产业市场分析

篇1

摘 要 常州市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高,具备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软硬件基础条件,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自然物质基础雄厚,经济发展快速,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大,健身行业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壮大,群众参与休闲体育的意识强烈等,通过这些分析阐述常州市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优势所在。

关键词 常州市 休闲体育产业 产业政策 优势分析

常州市地处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在沪宁线的中间,自古就是江南水乡,社会与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处在全国大中城市的前列,是全国公共体育服务先进城市。随着常州市民假日和自由时间日益增多,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休闲需求也愈来愈强烈。休闲体育在我国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常州市发展休闲体育产业有着诸多的优势,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为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和常州市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为常州市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自然物质基础

常州市是全国园林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众多的市区公园和园林、恐龙园、嬉戏谷、茅山风景区、天目湖风景区、度假山庄、其他风景名胜区的众多自然资源丰富,为常州休闲体育产业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基础。常州市的地形特点突出,市区河道纵横,平摊无山,园林覆盖率高,植被丰富,很多市民利用空闲时间在这些场所中休闲锻炼,常州市的两个郊县溧阳和金坛则有很多山区丘陵地带,水库和大型湖泊纵横,风光秀丽,有多处国家4A级以上的风景名胜区,吸引了大量的本外地客人来观光休闲。此外,常州市投资开发的恐龙园、嬉戏谷及淹城野生动物园等游玩场所近年来也成为成熟的娱乐休闲场所。随着常州市政府大力打造的西太湖休闲旅游圈的进一步开发,常州市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物资基础将越来越稳固。

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政策的倾斜扶持,为南京的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提供经济支撑

(一)经济高速发展对南京休闲体育产业的拉动

近些年来,江苏省的经济总量一直位居全国第二,常州市虽然经济总量上在省内已经被南通等地区超越,但是人均GDP还是位居前五,而且呈现出产业布局日趋合理和增长势头明显的特征,经济的高速发展势必为带动常州市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

(二)产业政策对南京市休闲体育产业的支持

从2011年开始,常州市政府就制定文件,要把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和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做到产业统计标准化、市场行为规范化、龙头产业规模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场馆经营效益化。而且,要求体育产业的增加值应该稳固在GDP的4%以上,体育产业的从业人员要逐步增加,体育系统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收入要达到千万元以上的级别。另外,还规定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公共体育赛事的外包和承接活动,丰富市民生活,提高体育产业活力。

三、体育健身休闲服务组织及服务人员不断壮大,为南京休闲体育产业提供人员组织保障

据相关报道的统计和实地的市场调查,目前常州市健身场所呈现出逐年增加的态势,目前有近百家各类健身场所,还存在大量的体育培训机构,体育健身和培训机构的从业人员正在大幅度的增长。

四、市民休闲观念的进步及积极参与休闲体育运动,为休闲体育产业做出行动上的努力

(一)人们对休闲观念的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

以前有相当多的公众对休闲价值缺乏正确认识,认为“休闲”是在浪费生命,唯有工作才能体现人的存在价值。由此,面对这些错误的休闲观念,常州市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加以科学引导,让人们认识到休闲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和潜在意蕴,领会到它作为“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真正内涵,领略到丰富的物质生活并不能全面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只有与高尚的精神生活相和谐才能达到完美的人生境界,也只有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真正契合才能体验到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人们还认识到,休闲不等于消费,真正的休闲状态并非只是物质的满足,而应看成生命活动的积极准备,正是这些可喜的变化,为常州开展休闲体育产业提供思想基础。

(二)人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休闲体育实践活动

1.休闲体育消费投入不断增大

休闲体育消费是一种“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的外在压力下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近些年来,常州市民无论在休闲体育消费的吃穿住用行,还是在高层次的情感式体验式消费中都不断增加消费之处,为拉动休闲体育产业经济做出了贡献。

2.休闲体育生活方式业已成常B生活化

休闲体育生活化对于休闲体育市场消费需求开发的助推作用。一方面,休闲体育生活化的实现是休闲体育市场消费需求开发的有效途径。“休闲体育生活化”表现为越来越多的都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加大休闲体育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拉动了休闲体育市场消费需求的开发;再有就是休闲体育生活化的实现是休闲体育市场消费需求开发的最佳状态之一。“休闲体育生活化”强调一种以休闲体育为主要内容和特征的生活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居民将自觉地视休闲体育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亦将维持和加大休闲体育参与广度和深度,推动休闲体育市场开发的良性循环,加速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常州较之其他地区的经济社会条件更为优越,居民的休闲体育意识更高,休闲体育在优越的经济环境下更容易转化为市场需求的现实条件。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体育用品 集群

近几年,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异军突起,在占全国面积1.06%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国民经济产值占全国20%,体育产业的产值占全国近35%,长江三角洲地区体育产业高速发展的现状,引起了体育界,经济界的广泛研究。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带和沿江产业密集带结合部,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板块,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以上海为龙头,江、浙为两翼的19个大中城市。

产业集群是指以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原则形成的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群,以及相关支撑机构高度集中于某个特定地区的一种产业组织形式,具有现代产业意义上的集群现象,主要以地区集中度作为产业地区性集中的主要界定标准。在全国30个大类的制造业中,其中最高的是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集中地区为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福建, 特别近几年在长三角地区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发展迅速,产业集中度高达46.8%。产业集中度较高的产业中,除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外,还有与体育用品密切关联的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运动服、运动鞋等)、皮革毛皮羽绒制造业(皮革球、滑雪服等)。目前,世界体育用品的制造主要集中在中国,我国已成为世界体育用品制造中心,占世界65%以上的体育用品生产份额。其中运动鞋超过70%,乒乓球超过80%以上,羽毛球、羽毛球拍和网球拍等也占到世界总产量的70%~80%。本文针对长三角地区体育用品产业高度集群现象进行研究,探讨其现状、特点和运行机制,分析长三角地区体育用品产业集群优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对长三角地区体育用品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高竞争力,保证体育用品产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长三角地区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的现状

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沿海开放地区,从省份和产量上看,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福建5省(市),集中度超过了80%。见表二,从企业聚集密度和产品类别上看,运动鞋主要集中在浙江省的慈溪、江苏省的昆山、上海、福建省的晋江、莆田、广东省的东莞,;运动服主要集中在福建省的石狮、广东省的中山、江苏省的苏州、浙江省的海宁;体育器材主要集中在浙江省的富阳、苍南,江苏省的江都、泰州,河北省的沧州;篮、排、足三大球主要集中在上海市、天津市和浙江省的奉化、富阳、江苏省的太仓。目前, 长三角地区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体育用品生产的主产地之一和销售的集散地。

资料来源:中国服装协会网站及调查资料整理。

二、长三角地区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的特点

1.生产布局专业化

长三角地区体育用品业产业集群一般以市(县)、镇(乡)、村为地理区域,大量的体育用品企业主要围绕同一产品或紧密相关产品从事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等经营活动。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乡)一行、一市(县)一业”的生产经营格局,形成育用品生产的专业村、专业镇。在具体思路上,一是通过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优化地区体育产业结构与布局;二是通过加强地区体育产业合作与协调,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三是通过共创良好的体育产业发展的市场、政策环境,降低体育产业经营的成本。

2.产品生产集约化

生产企业找准优势和合理定位,有目的、有重点地发展主导体育产品,扶持相关配套企业,形成良好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最大的优势是产业的专业化分工提高了生产率,企业内部形成规模经济。产业集群将某一特定的最终消费品制造过程分解为众多的中间产品(零部件)的制造环节,并分别由专业化程度很高的企业进行生产和组装,这种企业之间围绕产品链而形成的高度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以少数龙头企业为主导,以产业链为基础,原材料和产品销售企业及半成品生产加工企业为其配套,大量中小企业作配套的协同分工协作体系,形成一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这种产业集群的空间分布更符合市场规律,其专业化企业集群,虽然单体规模不大,却表现出极高的产业集群系统的整体效率。

3.生产协作社会化

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利用信息流、人才流、物流、资金流等资源地理上的优势,通过合资、合作、合营或建立企业联盟等方式,共同进行生产、销售等价值增值活动,构成了一个由上游供应商、企业、营销渠道、客户构成的庞大产业网络,形成社会化的生产协作,提升区域经济优势和地区的产业竞争力。逐步形成了社会化分工、专业化协作和生产成本低廉、市场反应灵敏、区域性的整体规模经济优势。积极组建体育产业联盟或联合会,统一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体育行业标准,互相认可体育经纪人、体育专业技术人员的从业资格,建立一个不被行政关系和垄断力量扭曲的区域体育市场,实现区域共同市场内资源的高效配置。

三、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的优势

1.有利于创建规模和成本优势

体育用品产业集群专业化程度高的众多企业进行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生产,提高集群中企业的生产效率,地理空间上的接近便于生产要素的转移和优化组合,可以使集群内的企业原材料、中间产品的采购,零部件或产品部分工序的委托加工,实现本地化、批量化,使集群内的每个企业都能享受“零部件规模效应”,形成规模化效应,使原材料价格降低,节省了采购费用、运输费用和储存费用等流通费用。降低了有关的成本费用,如人才及信息的搜寻与交易成本、契约的谈判与履行成本等等。而且降低了流动资金占用的费用,大大降低群落内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交易成本,从而有利于价格竞争。处于同一产业集群中的企业还可以共享由政府提供的专业基础设施及其他公共服务,也有助于集群中企业降低自己的成本。

2.有利于建立信息优势

体育用品产业集群能够促进各种专门人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交流、传播、创新与扩散,激发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使企业既能够跟踪前沿领域的发展,又能够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动态,为企业提供更多创新机会,并降低创新成本。产业集群还营造了良好的竞争与合作的环境,这种竞争与合作的环境中存在的竞争压力、协作的合力构成了集群中各个企业的创新动力。如组织结构创新、企业文化创新、技术创新等。

3.有利于树立品牌优势

体育用品企业集群有利于形成区域品牌效应。体育用品企业集聚,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促进区域间人力资源、资本、信息、技术和物资的流动,增强区域的整体竞争优势,形成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本身,在这一产业方面的声誉有利于扩大影响,可以吸引新的客户和生产者前来。加上当地政府在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着多方面的扶持和推动作用,通过改善投资的软、硬环境,为产业集群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系列化服务,从而有利于加强区域的品牌效应。产业集群的这种区域品牌整体竞争优势是单一企业所无法达到的。

4.从比较优势转向竞争优势,提高体育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形成良好的产业集群。“依托产业建市场,发展市场兴产业”,进而形成产业集群和市场集群落的共生现象,建立起企业集群与市场群落的协同互动机制。通过构建专业市场集群,可以实现制造业企业与商贸业企业的专业化分工,使它们共享销售网络所带来的外部规模经济,降低中间产品交易的不确定性风险,企业集群与市场群落的协同发展,有利于形成“区域特色经济”和行业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获取区域性规模经济效益。大量专业化企业集聚在一地,使区域实现了规模生产。产业集群创造了一个较大的市场需求空间,专业化更强的产品和服务的潜在需求量也相应增加,为专业化生产商提供了很大的生存机会,还使它们实现规模生产,提高了产业集群整体生产效率。

5.有利于建立体育产业政策一体化制度,构建共同发展的政策平台

各地方政府通过制定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财税政策,以及土地政策等,对产业集群地形成与发展过程进行政策引导和扶持的同时,在各地方政府的统一指导与协调下积极组建体育产业联盟或联合会,统一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体育行业标准,加强区域内体育产业的联动。鼓励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差别化竞争。建立一个不被行政关系和垄断力量扭曲的区域体育市场,使区域内真正的市场主体进行充分的、有效的、公平的市场竞争,实现区域共同市场内资源的高效配置。

五、结论

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沿海开放地区。而长三角地区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特征是体育用品业产业集群一般以市(县)、镇(乡)、村为地理区域,围绕同一产品或紧密相关产品从事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等经营活动。以产业布局专业化、产品生产集约化、生产协作社会化形成规模和成本优势,信息和创新优势,区域和品牌优势,产业与市场优势,政策与环境优势。通过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些优势资源的综合利用趋于合理,使该区域内体育产业的布局与结构,实现了错位经营与发展,产品竞争层次化。竞争有序,优化组合,协调发展,形成浪性循环的格局。

参考文献:

[1]席玉宝: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的现状与发展研究[J].体育科学,2005,25(6):22~25

[2]谢立新.产业集群产生和演进:泉州的实践与思考[J].发展研究,2003,(11):50~52

[3]魏 江:产业集群[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篇3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育体育产业化可持续发展

高校体育教育作为体育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产业化就是顺应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改革现存体育教育体制,使体育教育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充满活力的新机制,体育教育由事业型、公益型向经营型转变,使高校体育教育社会化、系统化、结构合理化,按市场机制配置教育资源和合理化的管理,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教师自身知识和素质, 促进高校体育教育切实向素质教育迁移。因此,高校体育教育产业化,既是我国高校体育事业适应市场经济客观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新时期深化我国高等体育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其产业化进程也一直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但是,由于受僵化教育制度的制约, 高校体育教育产业化一直未能得到酣畅淋漓的发展, 其自身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在此,本文从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索高校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对促进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和现实的意义。

一、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产业化的现状

1.思想不够开放,组织行为封闭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发展,一方面受传统思想观念的约束,不够开放,只注重体育课教学和课余体育训练。另一方面受整个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水平的制约,限制了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发展。现行的学校体育组织行为仍是主要限于校园之内,缺乏与社会的交流和合作,大部分高校的场馆与师资力量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在课余休息日、节假日造成极大的浪费,使高校体育的功能与优势远未能得到充分发挥。高校体育市场的发展和开放程度,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高校体育设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教学,市场取向动机不强,忽视市场资源配置的要求,在教学之余,体育设施资源过分闲置,不能使其得以充分利用。

2.缺乏市场条件下的运作环境

高校体育产业化,在实践中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而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没有将体育产业化理论规范化,缺少一套完整的体育产业化法规来规范体育市场,因此,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发展也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目前市场经营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市场分析研究不够,缺乏对市场进行深入调查;缺乏先进的经营理念,经营管理水平低,经营组织内耗大,资源严重浪费,这些都严重影响着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发展。

3.缺少市场化运作的商业赞助

体育赞助能够很好地促进体育产业化发展的进程,由于目前大部分高校体育没有依靠市场规律来进行运作,所以获得的企业赞助只是单纯建立在广告的基础上,去掉广告因素,就是政府或主管部门的指令性赞助和公益型赞助,企业还没有把高校体育运动作为企业发展的一个环节,没有把校园体育运动作为企业文化的延伸来发展。

4.缺乏市场条件高校体育产业管理、经营的人才

高校体育产业管理者不仅要熟悉高校体育产业的特点,而且要具备经营管理能力。高校中虽然聚集了一批高学历、高知识、高职称的一流专业人才,但从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经营人才的现状来看,由于学校对体育产业的认识滞后以及对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培养与提高,使高校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缺乏。

5.政府对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不够

体育产业政策是指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体育产业路线而制订的行动准则。它是国家规范体育产业发展的一种经济政策,也是国家宏观指导、调控、优化和监督体育产业发展和运行的重要依据和手段,它对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高校体育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政府行政部门在制定体育产业政策方面做了许多努力,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仍有许多方面如资金、税收、土地等因缺乏长期、稳定的政策扶持而使发展受到限制和制约,这对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6.高校体育产业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不合理

体育产业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必须通过市场调节,生产要素按市场法则流向能产生更大效益、回报率更高的领域。多年来,由于体制和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原因,管理者和经营者不能适当、适时地对高校体育产业结构进行重组和转变,无法做到产业要素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流动性,出现体育产业各部门之间发展不平衡,人力、物力、财力等有限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

7.产权关系不明晰,缺乏体育产业经营的有效管理

学校是体育设施的拥有者,体育教学部门是体育场馆的经营者,但两者关系往往混淆不清,产权界限模糊。资产的所有权不明晰,部分资产多头管理或无人管理,责、权、利分配不合理,激励作用减弱,约束不到位,科学管理失去条件,致使经营管理效率低下,造成资产的闲置和浪费,从而影响了高校体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制约着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发展。市场结构、层次、技术、服务有较大的局限性,没有统一标准,缺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有效管理。高校的体育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未能开发与体育产业相关的产品与服务,没能达到应有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二、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对策

1.转换经营观念,引入市场机制

只有合理配置资源要素,才能推进高校体育资源的商品化和社会化,缓解社会体育资源短缺的矛盾。高校体育产业的经营者,要建立市场意识、服务意识,与社会建立密切的联系,了解社会对体育消费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多渠道、多形式地发展体育产业。以体育教学部或学校后勤产业开发部门为核心,坚持“以教为本,多种经营”的方针,明确经营的责、权、利,在学校监督体制下,经营者有自和决策权,施行独立方式运作,避免学校的行政干预。通过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降低运作成本,为学生和社会提供最大限度的服务,依照市场规律不断拓展经营空间,使高校体育产业的经营效益不断提高,在经济上形成良性循环。

2.积极探寻适应高校发展的产业项目

首先,应选择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充分利用现有场馆和师资力量搞培训,包括优秀运动员、教练员的培养,社区体育干部、体育辅导员、健身指导员、裁判员及各类体育项目爱好者与研究者的培训与培养等。高校还可通过开设函授班、进修班、自考班、远程教育、留学生班等形式开发利用教育资源。其次,应发挥高校科研优势,以“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为依托,大力开发科技含量高的全民健身器材、全民体质测量器材及运动竞赛器材等。高校要抓住运动器材设备项目的开发生产的机遇,利用自身优势,实现高效益。充分利用高校人力、科技、场地、器材等资源,大力开展高校和社区健身活动,并建立相应机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区域性、小型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和竞赛活动,如健身操、形体训练、体育舞蹈、气功、武术等培训,以及组织体育旅游等。这样,高校体育不但可有力地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而且将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丰厚的经济效益。

3.加强对高校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专门人才的培养

在体育市场中,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解决体育市场人才资源短缺和提高运作人员的素质,是体育市场向成熟发展的重要条件。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必须具有能够提供良好市场服务的高素质人才,否则再好的市场策略也没有意义。要实现高校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以人为本,大力培养产业人才,不断提高体育产业管理水平;加强体育院校体育管理、体育经营专业人才的培养,充分利用体育系、经管系、中文系和美术系等专业相互间交叉渗透融合的特点,建立新兴的体育广告、体育新闻、经济体育等专业,培养互补型的人才。

4.完善体育产业结构,实现体育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高校体育教育产业化过程中,根据区域体育人口的现状和不同消费结构特点,深入而细致地研究区域群众的生活习性和消费层次结构,及时而科学地调整高校体育教育产业发展的结构。按不同地位的产业层次合理配置体育资源,确定优先发展的领域,在产业结构的市场运行中不断完善产业功能,不断调整体育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为高校体育教育产业的规模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6.利用高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开拓培育体育市场

高校集高知识、高学历的体育专门人才和先进的基础设施于一体,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人才和设施的优势,在完成正常教学、训练、工作任务的同时,面向社会开展有偿服务,实现教学、创收的双赢之策。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实行企业化管理,为社会提供多样化的体育服务,实现“自我补偿,自我更新”的能力;与社会建立协作机制,互动、互补和互助,实现资源共享、产业联动;与当地文化部门合作,组织承办大型文体活动和比赛,增大体育的文化含量,促进体育消费的发展;利用图片、板报、校报、广播台、校电视台、校园网站及社会媒体做好高校的体育文化宣传。通过对体育产业的政策、技术及市场运行机制的综合调查、研究,为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提供战略指导,为开拓市场提供发展依据。

7.明确产权关系,理顺高校体育市场秩序

体育产业管理有其自身特点,高校决策者们应划分清楚体育的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所有权,明晰对资产的经营权,处置权及受益权,避免多头管理或无人管理,同时,随着高校体育市场不断拓展,高校体育产业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体育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将得以全面开发,体育人才的培养与交流、健身娱乐市场、竞技表演、体育传媒、体育服务、体育用品的产销等,将会带动高校体育产业的整体发展,高校必将面临越来越多的体育商机。因此,围绕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必需要有相应的制度综合配套,形成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完善调节机制,为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理顺高校体育产业的管理体制,明确发展政策,避免体育经营活动的无序竞争,保证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强对高校体育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建立规范的市场秩序,是高校体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保证。

三、结语

作为“朝阳产业”的体育产业为世界各国所强调和重视,高校体育产业化是我国体育教育深化改革的一个突破口,高校体育产业及运行机制必然要发生符合市场经济运作规律的变革,高校体育的产业化必将有利于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高校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加速对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充分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通过高校体育的产业化来推动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崔东:体育产业开发政策研究[J].体育科研,2002 , (3)

[2]徐本力:对我国体育产业理论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调查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 (2)

[3]李明:体育产业学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4]于军:关于学校体育教育产业问题的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1,157:19220

篇4

[关键词] 体育消费 群众体育 市场细分 工作-休闲模型

体育消费作为体育经济系统和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群众体育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新世纪人们如何过上健康的生活,提高大众生活质量、促进大众体育消费等是体育研究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试图根据不同年龄人群体育需求的差异性特点,基于工作-休闲模型的时间、收入、健康与偏好等影响因素对重庆市不同年龄人群体育消费进行分析,对体育消费市场进行细分研究,这将有利于实施重庆市群众体育事业的宏观策略,为重庆市体育产业的战略决策提供市场分析与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范围与对象

抽样调庆市40个区、县的各年龄段城乡居民。

2.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问卷的设计借鉴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社会调查与数据处理中心的专家制定的方案,采用分层与PPS相结合的抽样方法进行调查,所设计的调查问卷信度和效度完全符合社会调查的要求;发放问卷3000份,回收问卷2872份,回收率为95.73%,其中有效问卷2841份,有效回收率为98.92%。

文献资料法: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调查的数据结果所反映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数理统计法:使用SPSS11.0对获取的调查数据进行处理。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重庆市不同年龄人群体育消费现状的总体特征

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的经济在不断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尽管2007年重庆市城镇经济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已达到了23098元,但重庆市城乡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仍然很大,据本次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者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5800元,重庆市不同年龄人群中进行不同程度体育消费的人口占64.42%,在体育消费人口中,重庆市体育消费的总金额较全国平均水平有所提高,超过了250元;但是重庆市人均体育消费却相当的低,城乡居民在2007年的人均体育消费额仅为人民币95.7元,体育消费额仅占居民年人均收入的1.65%左右,这样充分说明重庆市不同年龄人群体育消费总体水平并不高,有待进一步发展。

(1)重庆市不同年龄人群体育消费结构特征。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依据本课题研究的需要,就体育消费类型分为:实物型体育消费(购买运动服装、鞋、帽与购买体育器材)、信息型体育消费(订阅或购买体育图书)、观赏型体育消费(观看体育比赛的门票)与参与型体育消费(到场馆参加健身娱乐)四类。从本次调查统计结果来看,重庆市不同年龄人群体育消费结构主要状况是:实物型体育消费占体育消费结构的73.54%;信息型体育消费占7.56%;观赏型体育消费占7.70%;参与型体育消费仅占11.21%。这说明重庆市群众体育消费以实物型体育消费为主。在国外体育产业发达国家,体育消费结构的参与型体育消费和观赏型体育消费是各年龄人群体育消费的主体,而我国体育消费则反之。这说明重庆市的参与型体育消费和观赏型体育消费产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2)重庆市不同年龄人群体育消费的态度与动机。调查结果显示,重庆市有85.78%的各年龄组城镇居民认为进行体育消费值得,仅有14.22%的人认为进行体育消费不太值得;上述数据说明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已经形成了“健康投资”的体育消费观念。同时,重庆市不同年龄段群众体育消费动机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其健身与消费动机按由高到低依次排序为(多项选择):“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67.73%;“消遣娱乐”为42.70%;“扩大社会交际”为18.27%;“减肥和健美”为15.69%;“提高某项技能”为11.30%;“宣泄苦闷、排除忧虑”为7.41%。上述数据表明,现阶段重庆市群众体育消费的第一需求仍然是强身健体,但同时也应注意到,被调查者中已有42.70%的人认为进行体育消费是一种“消遣娱乐”,这种消费动机相对于其他动机而言层次性较高,它预示着人们在基本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基础上,将进一步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

(3)重庆市不同年龄人群体育消费价值取向变化。随着人们对体育健身认识的提高,“体育健身消费热”正逐步形成与壮大。对比城乡居民体育消费的数据表明,农村不同年龄人群到收费体育场馆的平均次数为9.48次,而城市不同年龄人群到收费体育场馆的平均次数为20.48次;农村居民能承受的每次最高门票价格为4.48元,城市居民能承受的每次最高门票价格为12.01元;这说明重庆市城市和农村居民的体育消费能力还存在显著差异,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群一年到收费性体育场所参加锻炼的次数明显多余中、青年人群,但能承受门票价格却低于中青年人群;中青年人群能承受门票价格明显高余老年人群,但一年到收费性体育场所参加锻炼的次数明显低余老年人群。这一现象反映了重庆市不同年龄人群的不同体育观念与消费价值取向。

2.基于工作――休闲模型对影响重庆市群众体育消费因素的分析

体育消费是人的欲望所引起的利用时空与吸收客观的物质存在,以满足人类对体育需要的行为过程。体育消费属于生活消费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建立在生活消费之上。体育消费不是人们生活消费的必须,但是当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人们对健康、休闲、收入与消费意识等观念的转变后,体育消费将成为人们消费的必须。依据庇古(pigou,1920)、奈特(knight,1921)和罗宾斯(robins,1930)等经济学家构建的工作-休闲消费模型,要想使得大众体育消费行为成为可能或有所发展,首先应具备以下相应的条件:有较高的经济收入;有较多的闲暇时间;要有强烈的个体体育偏好;要有一个健康的个体来支配体育消费行为;基于此,重庆市不同年龄人群进行体育消费将面临四种约束:收入约束、时间约束、偏好约束与健康约束。

(1)重庆市群众体育消费的收入约束。调查数据显示,重庆市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较低,被调查对象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到75.50%,1000元~2000元的占18.80%,2000元以上的仅占5.70%。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只有人们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才可能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及享受的需要。基于此,当重庆市城镇居民的经济收入水平还不足以充分满足其生存需要的同时,经济收入水平这一因素将直接制约着他们的体育消费行为。所以重庆市城镇居民的实际经济收入条件还没有达到理想状态的时候(更不用讲体育消费价格这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作用了),其体育消费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2)重庆市群众体育消费的时间约束。借鉴工作―休闲消费模型,将消费者的全部时间分为工作时间与休闲时间两个部分,休闲时间又分为必须时间与自由时间。必须时间例如:满足生理需要时间,与工作生活有直接关系的休息时间;自由时间是指除去必须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所支配的时间。根据调查结果发现,重庆市不同年龄人群支配自由时间的方式主要喜好静态方式,例如(多项选择排前三位):看电影电视占80.40%、看小说报刊杂志占47.80%、会客聊天占43.80%等,而把自由时间用来参加体育活动的仅占21.50%。随着现代化水平提高,重庆市城镇居民的自由时间将逐渐增加,而在自由时间的有效利用上,却存在着较大浪费,不参加体育活动,体育消费的可能性就小,体育消费的市场也就小,这也是群众体育消费需要解决的问题。

(3)群众个体偏好对体育消费的影响。由于年龄的差异,人们对参加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调查表明,16岁~35岁年龄段对运动量大、挑战性强的体育项目的选择率较高,如球类运动、羽毛球、游泳等。36岁~55岁年龄段人群对有助于人际间相互交流的运动项目比较偏好,如体育舞蹈等。56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对运动负荷小、传统性、集体性强的体育项目比较喜好。如门球、地掷球、气功、太极拳、民间舞蹈等项目。基于此,在消费预算确定的情况下,体育消费者对体育运动项目的个体偏好行为,将促使他去进一步了解、关注、参与该体育运动项目,从而促使他在该体育项目上进行体育消费。因此,对体育消费市场进行多元化的细分也将是体育消费市场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4)重庆市群众体育消费的健康约束。现阶段我国65岁以上年龄段人群占全国人口的6.96%,这说明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我国进入老龄社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呈现出“未富先老”的状况。第二,老年人群在青年时期因社会环境与生活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大多数人群的营养与健康得不到保证,到了老年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第三,老年人群所偏好的体育项目的参与比例在明显的下降。第四,老年人群存在“有体育行为,无体育消费”现象。因此老年人群的体育消费导向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随着年龄的增加,慢性病患者所占的比例逐渐升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人均寿命及平均年龄的增长都很迅速,随之而来的是健康问题,这也充分显示出开展老年康复体育消费活动的重要性。

三、总结与建议

1.结论

(1)重庆市不同年龄人群中进行不同程度体育消费的人口占64.42%,在体育消费人口中,我市体育消费的总金额较全国平均水平有所提高,均超过了250元,但是重庆市人均体育消费却相当的低,人均体育消费额为人民币95.70元,仅占居民年人均收入的1.65%左右。

(2)现阶段,重庆市不同年龄人群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逐渐趋向理性化,其消费动机也呈现多元化特征。

(3)重庆市不同年龄人群体育消费结构比较单一,水平也较低,主要以实物型体育消费为主;在参与型体育消费项目中,我市不同年龄人群呈现出中、青年人群“低次数、高价格”,老年人群“高次数、低价格”的消费特点。

(4)现阶段,重庆市城镇居民因实际经济收入、闲暇时间、个体偏好及健康约束等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其体育消费还没有达到理想状态,他们的体育消费水平任然处于较低级的水准。

2.建议

(1)探究重庆市不同年龄人群的实际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正确指导体育消费,是促进其体育消费结构改善的必要措施。

(2)主管部门应进一步细分体育消费市场,注重体育市场开发的层次性,积极调整好体育产业的结构和产品结构,为促进重庆市体育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3)有关部门领导应对目前重庆市的体育消费现状予以足够重视,加强不同层次体育消费场所的建设,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需求,全面提高体育消费的服务质量。

(4)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步伐加快,老年康复体育产业将迎来巨大的商机,但从体育消费的健康与时间约束可以看出,发展老年人群的体育产业也将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重庆商报[N].2008年4月8日第二版

[2]卢元镇 倪依克 庹 权等: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体育. 体育学刊,2003(1)6~9

[3]尹世杰:社会主义消费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1983年版,第111页

[4]林建君:从湖平我国体育消费研究综述[J].体育与科学 .2001(2)34~35

[5]傅砚农 韩凤月 罗时铭:论体育消费水平[J].体育学刊, 2002(2)25~27

[6]郭鲁芳:休闲消费的经济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4(4)15~20

篇5

关键词:太极拳;产业化;产品;市场分析;产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G852.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8-0262-03

引言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思想,“太极”在中国已有两千年的历史;而作为武术,“太极拳”却只是在明末清初时由陈王廷所创[1]。太极拳是极富中国传统特色元素的人体文化形态。17世纪中叶,温县陈家沟陈王廷在家传拳法的基础上,吸收众家武术之长,融合易学、中医等思想,创编出一套拳法,并命名为太极拳。太极拳在陈家沟世代传承,自第14世陈长兴起开始向外传播,后逐渐衍生出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多家流派,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

太极拳中,每一个动作都圆柔连贯,每一式都绵绵不断,犹如太极图。太极拳将中华民族易学的阴阳五行之辩证思维与中华武术百家拳术、艺术、气功中的导引吐纳以及中医学中的经络学说完美结合,集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益寿延年、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是最高层次的人体文化。太极拳作为一种饱含东方包容理念的运动形式,其习练者针对意、气、形、神的锻炼,非常符合人体生理和心理的要求,对人类个体身心健康以及人类群体的和谐共处,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太极拳这种以体育运动作为主要外在表现形式和载体的非物质文化形态,充分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界的客观认知和科学实践。

太极拳以其蕴含的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成为东方文化的一种符号象征,成为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太极拳的确创编也是继“四大发明”之后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又一次展示,具有中华民族活动文化传统的独特价值[1]。

产业是指由利益相互联系的、具有不同分工的、由各个相关行业所组成的业态总称,尽管它们的经营方式、经营形态、企业模式和流通环节有所不同。但是,它们的经营对象和经营范围是围绕着共同产品而展开的,并且可以在构成业态的各个行业内部完成各自的循环[2]。太极拳作为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融健身、养生和文化传播于一体,正逐步成为一项产业,但离产业化还具有相当长的距离。“产业化”是指要使具有同一属性的企业或组织集合成社会承认的规模程度,以完成从量的集合到质的激变,真正成为国民经济中以某一标准划分的重要组成部分[3]。太极拳要想产业化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和先进科学技术的参与,对太极拳的发展进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服务、一体化经营和企业化管理,形成一条龙的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但目前,我国太极拳产业处在各大流派各自为战状态,相互间的交流较少,并且门户间相对保守,各地的机构零星散落,没有龙头企业,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和服务标准,没有形成统一的产业链条。针对这一现状该研究从太极拳产业化发展的先决条件、必要步骤和重要保障3个方面进行细致深入的剖析,以期推动太极拳的产业化。

一、找准太极拳产品,是太极拳产业化的先决条件

(一)有形产品

作为产业,关键是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太极拳产业也不例外,太极拳技术培训是太极拳的有形产品。太极拳技术培训的质量至关重要,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数量。产品的质量包括:一是太极拳套路、推手及其他练习方法的编排质量以及是否适合习练者练习;二是组织者的管理水平,包括场馆设施安排形式在内的硬件准备程度;三是拳师的指导水平。太极拳产业的有形产品还包括竞赛表演,其产品质量主要体现在:一是赛事的组织与宣传;二是参赛选手临场水平的发挥和裁判的表现。

目前,绝大多数太极拳企业的产品大都还停留在教授传统套路和国家体育总局推出的竞技套路上。一套套路大概需要1个月(以每天练习2小时计算)的时间才能熟练掌握,即使是最简单的24式太极拳也至少需要花1周的时间才能学会。对于初学者要想提高技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这与现今高效率、快节奏的社会有些脱节,除了已退休的老年人能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拳外,对于绝大多数中青年人都可望不可及。太极拳企业应根据时代的要求在不改变太极拳规范技术动作的前提下开发适合快节奏中青年人习练的简化套路和推手方式,做到太极拳技术动作的规范化与简化并行,并且采用言传身教、出版相关书籍、光盘和网络等手段对太极拳习练者进行引导、纠正。陈正雷先生提倡“三级十段”制,由级而段,循序渐进地学习,他还创编了“精要十八式”规范太极拳的动作,这应该是好的想法与做法[4]。

太极拳除了具有健身功效以外,还具有医疗康复的作用。例如,太极内功对于治疗高血压、神经衰弱、慢性肠胃病、妊娠毒血症、阳痿、遗精、等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并且在临床上已取得较好的效果。河北省北戴河气功医院在李经梧先生及其弟子冯益建先生和再传弟子们的努力下,于太极拳医疗上积累了大量经验。相关部门或医疗养生机构应以河北省北戴河气功疗养院为研究基地,挖掘和整理太极拳的养生和治疗功效,加强对太极拳健身治病的研究工作,在太极拳的医学研究与气功疗法的配合方面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从养生和治疗方面加深对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加深对太极养生文化的挖掘,促进太极养生文化的发展,挖掘太极拳特有的养生和治疗功效,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习练者,为太极拳产业化提供支撑。

太极拳企业的管理水平及拳师的水平参差不齐,例如,陈家沟太极拳研究院、太极禅文化国际发展公司、易太极养生馆等是较为大型的太极拳企业,其管理水平和拳师的水平相对较高。而大部分太极拳企业,如一些地方性的培训中心、学习班、俱乐部等管理水平和拳师的水平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提高太极拳企业的准入门槛,规范行业标准是提高其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在提高拳师水平方面应对全国各地有名的拳师进行深度的调查,对他们的传承理清思路,认定传承人,建立相应的档案。相关部门还应做好数据库建设,使得太极拳的继承人和传承人档案数据化和网络化。加强对传承人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由劳动部或体育局建立太极拳师资格认证制度,做到持证上岗。

在太极拳竞赛与表演方面应提高比赛水平和档次,多举办精品赛事和延续性赛事,并且形成一定规模和影响力。这需要做到加强赛事的组织和宣传,严审参赛选手的参赛资格,严格筛选裁判。太极拳竞赛与表演业只有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逐渐发展壮大并带动太极拳技术培训市场的发展,加快太极拳的产业化。

(二)无形产品

太极拳的无形产品是围绕太极拳文化开发出来的。太极文化虽不具有实物形态但能提供某种特殊权利或收益,让消费者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同时在精神方面得到升华,将太极哲学融入个人的思维方式中,使日常生活太极化,用太极思维处理和应对各种问题。在太极拳营销中,很大程度上是对太极拳文化的推广。例如,太极禅文化国际发展公司主推“太极禅”的文化,以此引导消费者追求健康和快乐;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主推“寻根谒祖,文化交流,健身养生,休闲旅游”;秦皇岛颐华太极养生中心以“传承技艺,弘扬国粹,传播文化,颐养中华”为企业愿景。这既是企业文化也是太极文化。但绝大多数太极拳企业在无形产品开发方面还相当欠缺,仅是套路的学习,而太极文化的传播很少涉及。

(三)衍生产品

随着太极拳品牌效应的提高,必然产生更多的商业机会,备受各类企业关注,增加赞助机会,从而出现以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为核心并与太极拳品牌效应密切相关的附属产品,即衍生产品。衍生产品简单来说就是非太极拳组织利用太极拳的品牌效应推广和销售的产品。太极拳的衍生产品主要包括借力太极拳开发的旅游业;制造业,如器材、运动服装、运动鞋、纪念品、特许商品等;还包括媒体开发、转播权、商标权等。

太极拳的衍生产品只有在核心产品形成品牌不断提升品质的基础上才能发展起来,例如奥运会,其合作伙伴遍布于各个领域,这些商业合作伙伴之所以能够直接利用奥运会大量推销其产品并获得丰厚的利润是因为奥运会本身的影响力。

总之,太极拳产品开发(见图1),实现太极拳文化产业化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太极拳文化开发的必由之路。但是要实现太极拳文化产业化,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需要多方面的协作配合,力求做到四个结合,才能完成。第一,把产品开发与太极拳研究结合起来,研发更多适合不同人群锻炼的方式和方法,提高锻炼的效率和习练者参与的积极性。第二,把竞赛表演业的发展与技术培训市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第三,把有形产品与无形产品有机结合起来,既提高习练者的身体健康水平又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第四,把太极拳文化与旅游业、制造业、广播媒体业结合起来,实现双赢甚至是多赢。在太极拳产业化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只要我们更新思想观念,明确开发目的,并选准产品,下大力气,扎实工作,不断探索,就会有所收获,在太极拳产品的开发领域闯出一条新路,就可以使太极拳文化传播在获得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二、进行市场分析是太极拳产业化的必要步骤

要想使得太极拳形成产业规模,必须遵循市场规律,把握市场信息和脉络,严格按照市场需求进行有序操作,有计划地开发产品。对于太极拳市场的分析,本研究以国内有影响的太极拳市场调查为依据,从太极拳习练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太极拳习练者习练动机、太极拳习练者的行为特征及太极拳市场发展趋势四个方面入手。

(一)太极拳习练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根据近3年太极拳习练者调查相关研究文献的数据统计结果进行整理,得出以下结论。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太极拳习练者中以男女比例差异较小,说明不论男女都很喜欢太极拳,没有性别偏好。对于太极拳健身人群年龄的调查可以看出40岁以上跟40岁以下人群比例差异较大,但这并不能代表年轻人不喜欢太极拳,而可能是由于他们忙于事业,身体状况正处于人生的顶峰,还没有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等因素有关系,若想开发40岁以下青壮年的太极拳健身市场必须精心设计适合他们习练的内容。

(二)太极拳习练者习练动机

习练太极拳最初的动机多数是由于身体不太好,出现了各种健康状况,想强身健体。对于中老年人还有特殊的目的就是可以满足他们社交的需求,认识更多的朋友,是他们扩大社交圈,消遣娱乐的重要方式之一。

(三)太极拳习练者的行为特征

1.太极拳消费日渐增加

太极拳消费日渐增加,一是太极拳习练者已逐渐意识到仅靠在公园由太极拳爱好者义务授拳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习练到一定程度迫切希望得到高水平拳师的指导;二是,人们的消费水平日渐提高,除了吃穿住用行的消费外,他们在健康养生和消遣娱乐等休闲活动方面的消费逐渐提高;三是,很多太极拳养生中心兴起,结合祖国传统医学,集养生与休闲于一体,为消费者提供了良好的消费场所。

2.活动方式呈现多元化

太极拳习练者的活动方式已不仅局限在太极拳本身,而是结合旅游、养生、针灸、推拿按摩和保健性治疗等内容,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太极拳养生中心也不只是在教授陈、杨、武、吴、孙等传统套路和竞技套路,而是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养生理念,这与现代人的需求正好相符。

3.进行产业规划,是太极拳产业化的重要保障

进行系统完善的产业规划,是太极拳产业化的重要保障。一是邀请名家、专家制定和论证一套切实可行的有河北省特色的法规,引导太极拳技术培训市场向良性发展。设立太极拳的相关技术标准和理论体系,形成统一、规范的教材,教学内容规范化和科学化。

二是成立太极拳人才交流中心,建立不同流派的太极拳人才信息库,严格规范太极拳教练的等级认定制度,筛选真正有资质的教练,逐渐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相对成熟的教练队伍。把太极拳人才交流中心建成国内以及国际太极拳人才信息、中介中心。

三是加快太极拳健身娱乐市场的发展。要引导、壮大消费主体,可由省政府制定一些促进太极拳健身娱乐市场发展的地方性法规,使得太极拳健身娱乐市场与旅游市场联袂,在一些养生和疗养为主的旅游胜地进行试点,找到两者的契合点,相互促进,互惠互利。

四是与医疗机构联合研究太极拳的医疗养生功能,以河北省气功疗养院为典型建立更多类似有资质的医疗养生服务机构,扩大对太极拳养生功能的宣传,创办成我省具有养生特色的太极拳产业。

五是学习和借鉴瑜伽和跆拳道等较为成功的体育项目的运作模式,发展太极拳健身娱乐实体。将切实提高习练者的健康水平、身体素质和文化修养放在首位,与此同时形成产业化。

结语

体育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而太极拳产业是体育产业的一股劲旅。要想使得太极拳产业化,就必须确立太极拳产品的定位,突出其养生、保健与医疗特色,开发医院做不了、其他体育项目不能做的特色产品。太极拳要想产业化,就必须对市场进行分析,这是太极拳产业化的必要步骤。只有了解太极拳拳习练者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迅速扩大太极拳市场,加速太极拳的产业化。在做好产品定位和市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完善的产业规划,是太极拳产业化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严双军.太极拳[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2] 产业[EB\OL].百度百科:http://.

篇6

关键词 健身俱乐部 品牌忠诚度 对策

中图分类号:F713.55 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健身俱乐部品牌运营的现实需求

1.1 健身俱乐部自身发展的需要

品牌可以帮助俱乐部塑造良好的形象。品牌追求的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持久的锁定效应,是一种不变的信任。理性消费、科学消费正引导着消费者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当消费者明白一家健身俱乐部的服务是有诚信、有信誉的,便会与企业一起把品牌建立起来。品牌还能帮助健身俱乐部聚集无形资产、创造有形价值,并能够使健身俱乐部在竞争中获得保护,稳定的品牌能够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

1.2 迎合消费者的需要

消费者需求由于受经济、社会、心理等各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千差万别、纷繁复杂的形态,从总体上来看,主要有以下特征:消费需求的多样性;消费需求的层次性;消费需求的发展性;消费需求的习惯性消费需求的周期性;消费需求的从众性。

品牌的原动力是消费者心理的情感需求。在健身俱乐部产品供应相对丰富的今天,人们的选择更是转向积极考虑品牌,品牌的作用越来越强。这是因为人们的需求在发生着变化,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有8.8%的健身消费者认为俱乐部目前能提供的健身项目和服务还不能完全满足需求,那么当产品的一般使用功能不能很好地满足消费者全部需求时,品牌就可以很好地满足他们的附加需求。

1.3 市场竞争的需要

社会的变迁与生活的变化,使人们的健身需求多样化,市场也形成多样化的特征。市场多样化的表现是市场的进一步细分、产品的多样化和生命周期的缩短。在这种情况下,竞争进一步加剧。每过一段时期,都会有新的健身项目被开发出来,健身理念和健身体系也不断更新、进步。但是由于新开发的健身项目很快会被大家效仿和学习,因此不论哪一家健身俱乐部都很难因为自身项目或器材的专属性而在竞争中保持绝对的领先地位。另外,我国健身俱乐部的健身教练流动性较大,优秀教练会有许多企业争相抢夺。这样也造成了健身俱乐部无法保持稳定优势的局面。因此健身俱乐部单纯依靠某一方面的因素,没有持久性的品牌支持,必然受到市场竞争的巨大挤压。

2 影响健身俱乐部消费者品牌忠诚度的因素分析

建立品牌认同进而实现品牌忠诚是品牌运营的核心。如果消费者对所选择的健身俱乐部的品牌漠不关心,只是根据价格、方便程度等进行消费,而几乎不关心进行消费的俱乐部品牌的名字,那么该俱乐部可以被认为几乎没有品牌资产。如果消费者甚至面对价格、方便程度和设施、器材更为优越的竞争品牌,却仍不断在同一俱乐部进行消费,那么该品牌就拥有了也许是存在于其标志物或标语中的巨大价值。因此,将品牌忠诚列入品牌运营中讨论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问等方式,对影响健身消费者品牌忠诚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俱乐部品牌的创建与运营是有实际帮助的。

2.1 健身俱乐部品牌忠诚度的特点

首先,健身俱乐部提供的产品是无形的,顾客往往不能够很明确地感知它们的品质和质量,另一方面,俱乐部提供的产品与顾客的切身利益涉及程度较高;其次,健身是一项持久的参与性活动,顾客在健身俱乐部进行的健身消费通常具有连贯性,一旦选择,比较不容易变动。因此在健身消费市场,顾客对俱乐部的品牌忠诚度往往比较单一;与此同时,在健身行业中,顾客的品牌忠诚度与其参与健身活动的满意度之间关系非常密切,这是因为顾客从中得到的产品是无形的,在使用产品之前和之中,产品质量基本是用服务的满意度来衡量的。

2.2 对影响消费者品牌忠诚度的因素研究

2.2.1研究方法

将反映消费者忠诚行为的表述整合与抽象成若干因素,通过用excel工具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录入和数据统计,得出结论。

2.2.2研究结论

(1)消费者性别对于消费者对健身俱乐部的品牌忠诚度有显著影响,即对于健身消费而言,女性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较高。(2) 消费者的年龄对于品牌忠诚度有显著影响。参加健身消费的人群年龄多在20-40岁之间。(3) 消费者的收入情况对品牌忠诚度有显著影响。(4) 消费者的职业对品牌忠诚度有显著影响。且职业规律性越强,消费者品牌忠诚度越高。(5)健身俱乐部提供服务的好坏对品牌忠诚度有显著影响。

从另一方面来讲,顾客的满意度越高,顾客自己的需要被满足的程度也越高。因此对顾客心理态度上的满足也是建立和培养品牌忠诚度的有力工具。

3 提高消费者对健身俱乐部品牌忠诚度的对策

3.1 重视市场调研,积极开展营销创新

不重视市场调研、市场反应能力差,是现阶段我国健身俱乐部经营状况普遍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调查,仅有11%的健身俱乐部设有市场调研部门,而坚持日常调研作业的只占到其中的3.7%。没有信息就无法进行市场分析,因此只有及时、准确、全面地收集到市场信息(包括顾客、竞争者、营销中介等微观环境和政策法规、社会文化等宏观环境方面的相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才能据以理性的思考进而做出客观而正确的判断。

3.2 大力推行品牌文化建设,形成俱乐部品牌的精神内核

品牌本身是一个具有文化属性的概念。品牌文化是以企业的精神、经营理念为核心的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企业形象。从某种层面上说,品牌竞争的实质是通过品牌所倡导的文化来迎合公众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注重企业的品牌文化建设,就是注重品牌无形资产的建设。品牌文化是品牌的内部支撑,并贯穿于品牌创建与运营的始终。

3.3 拓展健身娱乐项目,形成独具特色的品牌竞争优势

我国健身娱乐业的经营项目比较集中,目前主要集中在器械健身和各类健身操上。其实获取健康体魄、健美身姿的方式有许多,因此需要拓展新型的健身娱乐项目。某国际著名体育用品公司通过市场调查也发现,仅有20%的体育用品真正用于体育活动,80%的体育用品成为人们的休闲娱乐用品。可以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开发新的课程与服务,提供娱乐与健康兼备的健身项目,形成独具特色的品牌项目,增强竞争优势。其次,也可以合理利用明星效应来带动大众健身消费。

3.4运用整合传播,推广健身俱乐部品牌

俱乐部对外形象宣传应该要有一个“整合点”,广告、公关、促销、包装、新闻等等,都涉及到一家企业品牌的对外形象宣传,即传播。基于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社会现实,传播还必须非常出色,其中关键的一点是要深切了解消费者――顾客的需求,了解他们真正关心的利益、他们认同的价格和利益点、他们喜欢的广告和促销等等。同时,还要抓住其中最强烈、最有效的一点作为整个传播的整合点,以便在具体的传播活动中加以运用。建立协调统一的品牌管理系统对品牌文化、形象进行有效的整合传播。

3.5 通过规模经营,提升俱乐部品牌价值

健身是一个绝对有地域性限制的行业,因此,“强身壮骨,联合抗衡”,扩大规模,进行连锁经营或特许经营,将是今后健身俱乐部发展的一大方向。在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一些知名健身俱乐部都采用了连锁经营的方式。通过连锁经营,形成规模效应,在迅速扩张占领市场的同时,又有效地控制了成本。“中体倍力”“中航”等当属国内健身俱乐部连锁经营的成功典范。实施品牌连锁经营,集团化发展,能让参与者少走弯路,以最快的速度,运用最有效的方法经营和管理企业,同时又可以减少经营成本,降低风险。规模经营是提升俱乐部品牌价值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刘高福,聂磊.健身俱乐部品牌形象对顾客忠诚影响的实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10).

篇7

经理助理的事务比较繁忙,所以我们要做好工作总结,将自己所做好的事情记录下来,同时也对工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对今后的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的。今天小编给大家为您整理了总经理助理半年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总经理助理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一我加入了__传媒资讯有限公司任总经理助理,主要负责人事、行政管理、兼职记者发行管理、活动组织、外联部组建与开展等。现就我三四个月以来的各项工作进行一下总结汇报。

一、人事、行政管理

1、招聘管理方面。

在公司原有人事招聘的基础上,在公司领导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了公司的求职申请表及初步建立了招聘工作流程图等人事招聘文件。同时根据公司的实际发展需要,招聘录用了编辑?a href='//xuexila.com/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币幻饬咳嗽币幻D壳氨嗉恐鞅嗉耙滴袢嗽被乖谡衅钢小?/p>2、考勤管理方面。

制度上基本维持了原有公司考勤管理制度,只是增加设置了人性化考勤弹性时间5分钟。执行上,都能按公司制度严格做好相关考勤登记。

3、绩效管理方面。

为科学评定员工的工作能力、工作行为和结果,使员工的工作成绩得到认可并逐步提高,促进员工与公司的共同发展。初步制定并逐步完善了公司各部门的绩效考核标准。并配合公司领导进行了相关的考核工作。

4、办公室管理方面。

①、建立了值日安排表,大家都能自觉地做好自己的值日工作。②、建立了早会流程并做好了主持人的相关安排,通过早会,鼓舞了士气,学习了新知,分享了开心与经验,明确了工作。③、建立了快乐基金守则,帮助员工养成了好习惯,营造了规范的工作环境。

5、会议管理方面。

为规范公司会议管理,提高会议质量,建立了会议管理规范管理办法,明确了会议管理的各项规定。公司目前总体上做得很不错,但有一些细节性的问题未能监督执行到位。

二、兼职记者发行管理方面

1、讨论了兼职记者的录用标准,工作内容、工作待遇等相关招聘信息。

2、截止目前,发展了西安、郑州、济南、杭州、成都、南昌、福州、武汉、石家庄、沈阳、贵阳等11位兼职记者。

3、截止目前,发行了__份报纸,收集了__张名片,费用支出__。

三、活动组织管理方面

从我入司截止目前,公司组织举行了九日山旅游、老鹰户外拓展训练、法国专家martine女士15运动休闲品牌中国战略讨论会及两次的羽毛球比赛。 这些活动中,我从最初注重参与,到后来开始组织参与,这其中我从胡总、陈总及各位同事身上学习很多的东西。

四、外联部的组建与开展

从我入司截止目前,外联部经历了从无到有的阶段,设立了外联部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向。我后来的工作重心也开始转移到外联部的客户开发上,并同业务部人员进行了一些问题的讨论,取得了较大的帮助。

截止目前,总共开发__位客户,寄报客户__位,意向客户__位,已签客户一名,广告金额8000元。

转眼间,2016年又已经来临。2016年对我们国家来讲是个很值得庆贺的一年,是建国67周年及17周年的纪念年。对公司来说,公司又多了一个强有力的平台世界华商体育产业协会福建分会。相应的,公司的业务沟通公关能力要求更高、报纸的质量要求更过硬、报纸的发行也需要更到位。当然,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也应该更具规范化,系统化。现就我的工作职责内容做一下16年的工作规划。

一、人事行政管理

1、制度规范化建设与实施。

组织公司员工学习公司已出台的各项管理制度。

1、招聘培训管理。

根据公司的发展需要,根据部门的发展需求,做好人事招聘、入职岗前培训以及所负责部门的内部培训工作,同时做好员工需求培训规划,创建一个学习型组织,实现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双赢。

2、绩效考勤管理。

协助公司对各部门、各岗位职务进行工作分析,组织制定各岗位的岗位描述,明确工作内容、上下级工作关系、权限与责任,进一步为公司绩效考核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将考核的结果一定要在工资中体现,鼓励拉开员工工资间距。考勤管理也纳入绩效考核及薪酬福利方面。

3、办公会议流程管理。

除了建立完善已有的早会、值日、快乐基金守则、会议管理流程外。__年主要把精力放在公司各项工作流程的规范建设上。__年将组织各部门依据部门管理制度设计本部门的工作流程图,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合理的公司整体运营流程。

二、兼职记者发行管理方面

因兼职记者发行对公司发展起着较重大的作用,发展空间也较大,而事情又相对较繁杂,需要有一人专门来负责此项工作的执行落实,所以建议公司招聘一名发行人员来负责此项工作。

三、活动组织管理方面

2015年应该说是公司的活动年。截止目前,公司已预排了12场次的2015年世界杰出华商(福建)体育产业协会会员活动及2015年“中国体育产业之星“篮球联赛,还有“体育品牌模特大赛”等众多重大活动。自知目前自己的活动组织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将就这一内容进行主动学习,我也将用心地全力以赴地将每一次的活动做好。

四、外联部的团队建设与业务开拓

目前外联部还处于起步开拓期。不过,面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我们还是很有信心的。2016年将从以下方面进行规划。

1、市场分析与分配

总体而言,体育产业有三大特征:一是污染小、产值高,属于朝阳产业;二是可以产生关联效应和正外部性;三是可以为社会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就产品类别来讲,目前体育用品除运动鞋服外,还有体育器材、健身器材、球、球拍、户外运动及休闲用品、水上运动器材、运动场馆器材、竞赛器材等等。

就其经营模式来讲,主要有制造商、贸易商、分销商、商、零售商、政府采购部门等等。

就市场范围来讲,有内销、外销、内外销三种形式。

就区域性来讲,目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区。

2016年我们的工作思路是集中兵力发展重点区域的各类产品的内销市场,先以制造商为主,采取多种形式合作。

2、销售团队建设与培育

结合公司发展需要,进行团队的建设与培育。将从以下四步骤来完成:

①、设计外联部人员的胜任能力模型;

②、找出外联部人员的现存差距;

③、采取切实有效的培训措施;

④、创造良好环境加速行为的改变。

3、完善销售制度,建立一套明确系统的业务管理办法。

4、销售目标及任务分解。

总经理助理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二一、履行职责及思想动向

2016年本人担任经理助理,主要协助部门主管管理工作的布置、实施、检查、监督、落实、执行等情况。关键工作是负责项目的竣工图绘制修改的工作,在各领导和同事的关心下,努力的去完成各项任务。并且坚定坚守公司各项管理制度,牢固树立团结务实,“快严深准”的工作作风。

二、年度工作回顾

1、积极参加公司安排的各项培训工作,熟悉公司的企业文化,以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准则,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工作效益。

2、在领导的安排下负责跟进了__宾馆、__集团办公楼、__会所、__酒店的实施检查工作。

3、完成了__宾馆美食二楼装修的竣工图绘制工作。

4、由于____酒店的施工资料零乱及部分缺失,负责了重新整理并新做了该项目的质量检验批次,完成整理工作。

5、协助绘制完成了__集团办公楼装修竣工图的绘制工作。

6、协助经营部的__宾馆结算跟甲方的核量工作。

7、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1、半年多来的工作存在许多的不足,首先性格较内向,沟通不够主动,助理工作本来就多样性,有效沟通相当重要。

改进措施:加强主动沟通,放开心态,在总结的过程中改变工作方法。发挥自己的潜能。

2、在竣工图绘制的工作中存在主要不足:1、大意

2、心太急赶时间完成 改进措施:竣工图绘图是一个细致的过程,是竣工结算重要依据。必须认真对待,谨慎周密。确实加强竣工图的变更图纸绘制与现场施工的准确性。加强对施工过程的隐蔽,工艺等跟踪记录,做好绘制竣工图的原始资料收集。克服不足,努力提高绘制图纸与竣工结算的配合技巧性,确实把细节做的更好。 回顾这一段时间的工作, 基本完成了本职工作,这与领导的多方面支持和同事们的帮助是分不开的。在今后的工作中,但还需进一步努力。

四、明年工作思路和计划

1、继续认真学习,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及工作的综合能力!

2、继续认真负责做好本职工作,认真从细节开始!

3、继续将努力改正过去一年工作中的不足,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来迎接新的挑战,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总经理助理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三一、在产量不断上升的时候,狠抓设备维修质量工作

在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在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下设备维修管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涉笔管理制度得到详细的制定和完善,维修的质量得到了有效控制,改变了过去维修不规范,出现了设备维修及时,故障处理等不规范工作方法,设备维修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不但严格按照规范的设备维修程序操作,而且从考核力度上也得到了加强,为生产的完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设备管理

1、每个月定期对车间设备进行日常保养检查。

随时监督员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设备操作,杜绝违章操作,发现隐患要求现场整改;要求车间做好设备日常保养记录。

2、设备的保养、维修工作

(1)重视保养,减少维修

按照制定的设备保养计划对公司行车、冲压车间冲压设备、总装生产线、涂装生产线、机加设备等全面进行二保维护工作车间设备二保,做到了及时发现并彻底排除故障隐患,二保完成率达100%。

(2) 对重点设备维修做到抢修及时

要求维修人员在针对总装车间设备维修时必须5分钟到现场,并协调车间安排操作工配合维修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抢修好设备,并现场进行监督,确保维修质量,顺利完成了各项抢修、维修工作。

(3)特种设备管理

完善了压力容器和起重设备的台帐,配合质检部完成压力表和安全阀的定期检查,按照国家标准做到了定期对其进行检验。

3、设备项修工作

按照日常点检和维修中发现的隐患进行了相应的整改,对旋压机、叉车,液压机进行了项修,整改后设备使用正常。

4、配件管理

对全厂的设备配件进行清理和统计,制定了设备配件最低库存量,并与物资部沟通协调,与物资部系统联网,随时保证配件的库存,保证了今年生产维修及时性。

1、继续将安全放在第一位,树立安全生产永远是我们的薄弱环节的思想。

2、加紧筹备20__年下半年检修工作,从源头入手,把好设计、审图、制造、安装、验收关

3、加强设备培训;

重要操作实现票据化,施工作业程序化,任何工作都要有预案。

4、做好预防性维修,避免突发设备事故

5、确保定期检测,及时掌握隐患

6、做好关键设备的特护及故障分析,进一步优化操作,确保机组平稳运行。

7、树立成本观念,提高节能意识,规范车间经济分析及工程控制,用好各种费用,将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

8、积极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等对现有制约装置生产发展的技术难题进行公关和改造,提高装置的生产效率,降低装置的能耗和生产成本,保证装置长周期运行和平稳安全生产。

9、重视工程技术人员和班组操作骨干的培训,创造机会到外厂兄弟单位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及新技术的应用情况。

总之,只有心系职工,处处为职工着想,才能得到全体职工的支持,才能进一步抓好设备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水平,进一步调动职工参与现场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提升执行力度,落实尽职的企业文化,确保实现长周期生产目标。

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相应的对我们的要求也将更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积极学习各类知识,特别是设备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高标准,严要求,提高业务技能,.管好、用好、维护保养好设备,把设备故障和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保证生产正常顺利进行,为公司更好、更快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总结

设备管理是是一个长期管理的过程,在过程中需要不断学习设备管理新的思路。__年设备管理上有成绩也有缺陷,通过自己的不断摸索,逐渐意识到公司设备现状迫切需要积极推行设备点检管理模式。依据此目标,在20__年的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业务水平,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为20__年公司完成生产任务,提升设备管理水平积极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