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查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2-25 17:38: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质勘查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地质勘查的意义

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质勘察;意义;

中图分类号:TU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6-0247-01

无论在那个国家,在进行建筑工程建设之前,一定要对建筑的地质进行分析,又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在我们这里,见过一个非常合适的反例,来说明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性。因为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家户户开始盖新房子,由于这家房子的主人没有对建筑所在地的地质进行勘察分析,盲目的将房子盖了起来。当将房子装修完成以后,他们一家人高高兴兴的住了进去,可是好景不长,随着一次下雨,整家人都发了愁。因为之前没有对地质进行分析,在下雨的时候,雨水渗入地基之中,发生地质变形,整个房子而随着地质的变形而发生了变化。房子的墙壁裂开一条一指多宽的大缝,地基下沉导致房子一部分也跟着下沉,墙上的瓷板砖承受不了这种挤压力和张力,最终的结果就是瓷板砖碎开。这就是因为对地质的不重视导致房子裂缝变形的原因,说明地质对房屋来说非常的重要,是房屋和建筑的根本所在。所以我们在建筑工程实施之前,一定要进行地质勘查

一、对建筑工程地质勘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建筑工程的地质有时候非常复杂,有时候需要进行特殊的施工要求,有时候因为一些因素的影响不能将地质的情况勘查清楚,就需要进行施工勘查。在建筑工程地质勘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

地质勘察的时候,由于工作人员和地质因素的一些影响,使得工作人员对其的认识不够充分。地质勘查主要就是对地质的构成进行研究,还有就是对土体的力学进行分析,得出所需数据。因为我们是在地上,肉眼的观察能力有限,无法对地下的一些物质进行分析研究,所以只能依靠钻探勘察。因为钻探勘察有着唯一性,结果没有可比性,所以我们无法对其结果进行很好的确定,只能寻找一些经验丰富,技术含量高,的勘察团队或者单位来进行合作,让他们对我们所学要的地质进行勘察,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保证建筑的质量和安全。

勘察单位在勘察完毕之后,没有将勘察作业进行详细的分析总结,草草的作出结论和判断,使建筑工程施工单位无法进行。现在的一些勘察单位,在勘察结束之后,对地质勘察中的实验指标不作具体的评价,没有给出明确的结论,也没有提出任何的可用性建议。在最后的地质勘察报告中,他们将不该省略的数据给省略了,整个报告中都是废话连篇,可用的参考数据基本上没有。

在进行建筑工程地质勘察时,勘察单位所用的勘察方法不正确,无法将地质情况给清楚的勘察出来。一些勘察部门对两侧土层进行承载力勘测的时候,所用的静荷载试验压裂方法来探测。这种方法其实是一种不正确、不科学、不合理的探测方法。在进行这种试验的时候,压力大小和压裂深浅有着一定的关系,压力会随着压裂的深浅变化而改变,所以无法确定正确的压力。

对于地质勘查来说,一个好的管理者,会给勘察省去大量的时间,会让勘察的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因为建筑工程建设方缺少了解地质勘查的人才和经验,在寻找勘察单位的时候,会简单的进行选择,只考虑到节省一些勘察费用,对勘察技术的要求不高。而且建筑工程地质勘察是野外作业,在监督和管理方面不能够很好的进行管理。一些管理者为了自己过的舒适,不想在野外监管,所以勘察人员在工作的时候会随意而为,这就导致勘察的质量相当差。

二、对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对象进行分析

在进行地质勘察的时候,主要的勘察对象就是地形地貌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地质结构和动力地质作用。

地形地貌的分析。地形和地貌和建筑工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建筑工程的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在建设一些民用和工业建筑物的时候,应该选择一些比较平坦广阔的地形。这种地形比较平坦,省去了场地平整的环节,大大较少了工程所需的费用和时间,便于交通运输,是一种非常合适的地形。同时,这种地形,不会限制城市和工业的发展,反而会给其带来促进作用。

水文地质的分析。在建筑工程建设的时候,一定要重点的考虑水文地质的因素,看它是否会给建筑工程带来不利的影响。如果我们能够很好的掌握工程所在地的水文地质情况,我们就可以大大减少地下水给工程带来的危害。在进行水文地质勘察的时候,主要勘测的内容是地下水位埋藏的深度、地下水的成分、随着时间变化的幅度以及受压程度。这都关乎到建筑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影响到了建筑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

对地质结构的分析。地质结构不难理解,是工程所在地的土石的成分、特性、厚度、状况、性质等。地质结构可以大大的危害到建筑设施,好的地质结构可以让建筑工程顺利的进行下去,让建筑使用寿命增长;差的地质结构会影响到工程的建设,或者在工程建设结束后,建筑投入使用后,给建筑物带来危害,我们就会因此而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来进行弥补。所以在进行地质架构勘测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技术高超的勘测团队来施工。

对动力地质进行分析。动力地质就是那种有着泥石流、坍塌、腐蚀、滑坡等地质。这种地质的危害性非常的大,会给建筑工程设施带来严重的破坏,会将建筑工程毁于一旦。我们在进行动力地质作用勘察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的勘察,将那些容易放生动力地质作用的地点给找出来,并进行明确的标记。在完成标记之后,应该及时的进行讨论分析,想出防止措施和方案,或者对这些区域进行避让,保证建筑工程设施和生命财产安全。

三、建筑工程地质勘查意义整体上的分析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非常的重要,它对地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大大提高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的进行势不可挡。建筑工程地质勘察能够给人们一个舒适、安静、放心、安全、绿色的生存环境,能够不断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地质勘查还可以避开地下水的影响,减少地下水带来的危害,能够利用当地的风、气候、阳光等自然条件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从而在更高层次上满足人们的需求。

四、结语

总的来说,建筑工程建设的开展和实施离不开地质勘察,地质勘查是建筑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与建筑功臣的质量、安全和造价密切相关。作为一个地质勘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一定要对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管理好施工人员,在工作中一定要尽职尽责,要有着敬业精神;技术人员一定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素质修养。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国的地质勘查领域一定要和西方先进国家多多交流,多吸取一些西方国家的地质勘查经验,将我国的地质勘查技术进行创新,并且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地质灾害勘查;特点;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P694文献标识码: A

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地质灾害分布广、地质情况复杂、活动频繁,危害严重。根据统计,每年因为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以千计,在各种自然灾害当中其是直接占到经济损失四分之一以上。准确的预报和及时的治理地质灾害成了关系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问题。

地质灾害勘查的目的是为了评价与防治地质灾害提供基础依据。根据勘查目的和勘查精度,分为小比例尺的全国或区域地质灾害勘查;中等比例尺的地区性地质灾害勘查;大比例尺的地质灾害点或地质灾害区的专门性勘查。通过地质灾害勘查工作的开展,还能够帮助政府部门及时了解受灾情况,为制定救灾措施及方案莫定基础。根据地质灾害勘查工作的重要性,用专业技术方法调查分析地质灾害状况和形成发展条件的各项工作的总称。除了独立进行的专门性地质灾害勘查外,在综合性地质勘查以及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壳稳定性等勘查评价工作中,有时也对工作区地质灾害进行不同程度的勘查工作。

一、地质灾害的概述

(1)、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综合的地质作用,使地质环境产生突发的或渐进的破坏,并对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的地质作用和事件。从灾害事件的后果看:凡是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产生影响或破坏的地质事件和作用都属于地质灾害范畴;从致灾的动力条件来看:由地球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而使地质环境发生变化的地质现象和事件均属于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的种类: 包括火山、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溶塌陷、瓦斯爆炸与矿坑突水、水土环境异常导致的各种地方病、沙质荒漠化、水土流失等。

(2)、环境地质调查技术规范的定义: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产生或人为诱发的地质作用,对人民生命财产、生活环境和国家建设事业造成的危害。简言之,即地质作用造成的灾害。地质灾害按其发展过程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缓变性灾害,以较缓慢的作用过程对人类造成危害,如地面沉降等;另一类为突发性灾害,骤然发作成灾,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等。

二、地质灾害勘查工作现状以及需求

在我国西部开发脚步和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的今天,加强地质灾害勘查工作是可以有效减少地质危害、降低地质灾害损失的重要措施。在我国经济建设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的活动中,重视地质灾害勘查是发展经济与保护地质环境协调发展的关键,是减少和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关键。地质灾害勘查项目的增加、勘查企业的经营发展等为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针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地质勘查工作质量的需求,现代地质灾害勘查企业应明确勘查工作的特点与注意事项。以地质灾害勘查特点、注意事项的明确,保障地质灾害勘查质量、促进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

三、地质灾害勘查特点及注意事项的分析

(1)、地质灾害勘查特点

地质灾害勘查不同于建筑、水利等工程勘查工作,受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需求,地质灾害勘查工作具有自身的特点。其勘查过程中应针对地质灾害防治需求开展勘查工作。通过强化区域地质环境条件的勘查,为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准确、详实的信息,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的编制提供准确的资料。在此基础上,地质灾害勘查工作还应强化灾害地质结构的勘查。从地质结构的勘查、研究人手,对地质结构稳定性现状、影响稳定性因素等进行调研。然后,开展地质灾害勘查评测工作,完善模拟计算及评价工作,以地质稳定性为基础、以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需求为重点,为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另外,地质灾害勘查工作与传统意义的工程勘查有着较大的区别,地质灾害勘查工作的计算方法有着较多的限制。在地质灾害勘查工作中,地质灾害勘查基本原则与土木工程的勘察也存在较大的差别。针对地质灾害勘查工作需求,地质灾害勘查中还具有一定的技巧。通过对地质基础情况的调研以及有效的勘查工作,查明地质体的形态结构及变形破坏情况,以此为基础提高勘查工作质量。在满足地质灾害勘查需求基础上,应尽可能减少勘查方法的组合运用。以简单的勘查方法、简单的勘查设备,满足地质灾害野外勘查工作需求。同时,针对地质灾害勘查工作队勘查方法的需求和地质灾害勘查工作对人员技术的要求,强化勘查人员技术培训及勘查方法的优化。运用科学的勘查管理方法,提高地质灾害勘查工作质量、指导地质灾害勘查防治方案的编制。

(2)、工程地质勘探工作布置的一般原则

第一,勘探工作应在工程地质测绘基础上进行——有目的、针对性;第二,勘探布置应与勘察阶段相适应;第三,无论是勘探的总体布置还是单个勘探点的设计,都要考虑综合利用——突出重点,点、线、面相结合;第四,勘探工作的布置应根据地质灾害的类型和规模而异;第五,勘探布置应考虑地质、地貌、水文地质等条件,一般勘探线应沿着地质、地形条件等变化最大的方向布置。勘探点的密度应视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而定,而不是平均分布。为了对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起到控制作用,还应布置一定数量的基准坑孔,其深度较一般性坑孔要大些;第六,在勘探线、网中的各勘探点,应视具体条件选择不同的勘探手段,以便互相配合,取长补短,有机地联系起来。

(3)、地质灾害勘查注意事项的分析

在现代地质灾害勘查工作中应针对地质灾害勘查特点明确勘查工作注意事项。针对地质灾害勘查工作深度、质量及野外工作需求,地质灾害勘查单位应明确勘查工作重点。在地面地质调研的基础信息收集过程中,掌握地质灾害勘查区域的基础情况,选择相适宜的勘查方法,并确定勘查方案。为确保地质灾害勘查的质量奠定基础,应规范地质灾害勘查工作,以科学的勘查方案为基础,指导一线勘查人员的操作。在注重地质灾害勘查方案编制基础上,勘查单位还应注重勘查设备的管理与养护。针对勘查工作中气候因素对勘查设备的影响、野外勘查中环境、运输等因素对勘查设备的影响,地质灾害勘查单位应建立相应的设备养护管理机制,设置相应的部门及岗位,并配备相应的专业养护、维修人员,确保设备的完整性、有效性,避免地质灾害勘查工作中设备因素对勘查成果质量的影响,保障勘查工作质量。

四、强化地质样品检验管理,保障地质灾害勘查工作质量

在地质灾害勘查工作中,样品的检验是保障勘查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地质灾害勘查企业的勘查项目管理中应强化地质样品的检验管理。通过检验实验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检验设施、设备的完善及检验过程中的复核管理等工作,保障地质样品检验质量。针对地质样品运送对检验精度的影响,地质灾害勘查企业还应建立现场检验机构,并完善的样品运送体系。保障检验精度及检验质量,通过现场粗检、实验室精检方式,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编制的科学性、确保防治方案实施有效性的提高。

总之,地质灾害勘查工作是保障地域经济发展、预防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内容。应当从地质灾害勘查角度出发,了解经济发展区域的地质条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应采用有效防治措施进行治理,避免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域,避免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为保障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篇3

水文地质勘察是以旱田改水田范围为中心向外进行了相应扩展,勘察区总面积35.00km2。项目区地处松嫩平原北部,为泥砂质河谷平原,区内地形起伏较小,地表径流缓慢,且土壤渗透性较差,黎明村大部分地块多年雨季遭受洪涝灾害。为从根本上解决富饶乡黎明村耕地的涝灾问题,在依安县县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富饶乡乡政府计划将黎明村旱田改造为水田。项目区位于双阳河水库下游,是双阳河灌区的一部分。双阳河水库设计灌溉面积906.67hm2,项目区上游双阳河水库已灌溉600hm2。本次旱田改水田面积590.34hm2,其中引双阳河水库水灌溉区面积306.67hm2,由于项目区内双阳河水库给予的灌溉水量不足,需以地下水做为补给水源。地下水灌溉区面积为283.67hm2。根据《依安县富饶乡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P=75%水稻田浅型净灌溉定额为6850m3/hm2,灌溉天数为119天,地下水灌区需水量194.31×104m3。因生育期不同灌溉用水量也不同,泡田期用水量最大,灌溉定额为1889.89m3/hm2(20天)。泡田期在作物的整个生长阶段非常重要,以泡田期的用水量评价地下水能否满足项目区灌溉用水量,可确定旱田改水田能否成功。依安县富饶乡黎明村旱田改水田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的主要任务是包括:在充分收集、利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开展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钻探、物探测井、抽水试验、水质分析、地下水位统测及位置、高程测量等工作;重点查明第四系、古近系依安组上部含水层岩性、分布、厚度、埋藏条件、结构变化规律及富水性;通过抽水试验,求取有关的水文地质参数,对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计算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查明第四系、古近系依安组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水化学特征,进行地下水水质评价;完成2眼探采结合井,移交地方使用。

齐齐哈尔市依安县富饶乡黎明村旱田改水田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按照《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的各项技术要求执行,各项工作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共完成水文地质测绘面积35.00km2,完成水文地质调查点8个,水文地质钻探2个孔,总进尺160.00m,结合成井2眼,物探测井160.00m/2眼,取水质全分析水样1套,位置及高程测量10个点。工作布置合理,达到了预期目的,资料详实、依据可靠。

该项目基本查明了区内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条件、水化学特征。对主要目的层进行了重点勘探,并进行了单孔及多孔抽水试验,取得了详实的水文地质试验数据,计算了水文地质参数。基本查明了区内第四系全新统、古近系依安组上部含水层岩性、分布、厚度、埋藏条件、水位、水质、富水性及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基本查明了区内第四系全新统孔隙微承压水、古近系依安组上部裂隙孔隙承压水的水化学特征,并进行了水质评价。对区内地下水资源进行了计算与评价。探采结合成井2眼并移交甲方使用。区内地下水资源不甚丰富,为了增大地下水开采量,需进行第四系全新统孔隙微承压水、古近系依安组裂隙孔隙承压水联合开采。通过水文地质勘察取得的水文地质试验数据,采用非稳定流干扰井群法计算,泡田期地下水处于超采阶段,将会产生区域水位下降,但因泡田期20天,时间较短,且其它生育期用水量较小,全年灌溉天数为119天,其余时间为地下水水量、水位恢复期,因此可以满足水田的用水要求。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为旱田改水田项目地下水的开采提供了布井方案和开发利用规划,按稳定流平均布井法布井,确定布井间距为500米。建议勘察项目结束后应加强项目区及其附近地下动态监测工作,定期观测水位、水质、水量的变化,掌握开采动态变化规律,及时调整开采量,确保地下水资源的永续利用。

综上所述,水文地质勘察是为保护好项目区地下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的全面统一管理,对地下水资源统筹考虑,全面规划、综合利用。旱田改水田项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多用地表水灌溉。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仅在地表水不足,需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项目区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作者:曲璐单位:黑龙江省第六地质勘察院)

篇4

关键词:水文地质;工程勘察;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在工程勘察过程中水文地质工作具有较高的重要性,主要是因为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但根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有的建设工程在勘察阶段、设计阶段以及施工阶段均不够重视因水文地质而引起的问题。

二、在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的评定内容

工程展开勘察活动中忽略了水文地质因素,会对工程的实用性、安全性以及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若能深入研究与评价相应的水文地质环境,同时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给工程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提供强有力的参考依据,将会减少大量不必要的损耗。一般情况下,水文地质的主要评定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了解与掌握地下水在自然形态下的分布情况,同时要精确的计算出隐蔽工程进行施工时人为因素是否会直接影响到地下水,而地下水又是否会损害到工程基础部位、建设施工以及完成的建筑物。

(二)按照当地地层结构与岩土成分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其不同的形态是否会对各类工程造成相应影响,综合评价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结合诸多因素,使工程地质研究人员和设计人员进行全面分析,以便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处理方案。实际评价工作为地下水水位和地下水腐蚀性,主要是按照地下水特点、活动情况和分布情况进行有效分析,研究地下水可能对岩土体的影响程度,以便预测出可能出现的水文地质问题,并提出合理科学的防治方案。

(三)工程项目实施勘察过程中,若没有全面掌握好相应的地质环境资料,必须要组织专业的水文地质研究人员对水文地质情况展开综合勘察,调查清楚各项水文地质的具体参数,以便给工程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提供必不可少的水文地质参数,进一步明确工程的桩基形式,以提高工程的总体质量。

三、岩土水理性质的测试

岩土水理性质是指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时显示出来的各种性质。岩土水理性质与岩土的物理性质都是岩土重要的工程地质性质。岩土的水理性质不仅影响岩土的强度和变形,而且有些性质还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以往在勘察中对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测试比较重视,对岩土的水理性质却有所忽视,因而对岩土工程地质性质的评价是不够全面的。岩土的水理性质是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显示出来的性质,而地下水在岩土中有不同的赋存方式,不同形式的地下水对岩土水理性质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而且影响程度又与岩土类型有关。下面首先介绍一下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及对岩土水理性质的影响,然后再对岩土的几个重要的水理性质及研究测试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及对岩土水理性质的影响

地下水按其在岩土中的赋存形式可分为结合水、毛细管水和重力水三种,其中结合水又可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两种。①-1强结合水,又称吸湿水,吸湿水被分子力吸附在岩土颗粒周围形成极薄的水膜,是紧附于颗粒表面结合最牢固的一层水,其吸附力高达10MPa,在强压下,密度接近普通水的两倍,具有极大粘滞性和弹性,可以抗剪切,但不受重力作用,也不能传递静水压力。①-2弱结合水,又称弱薄膜水,它处于吸着水之外,厚度大于吸着水。弱结合水所受的吸附力小于强结合水,可以在颗粒水膜之间作缓慢的移动,薄膜水在外界压力下可以变形,但同样不受重力影响,且不能传递静水压力。结合水是地下水在粘性土中的主要赋存形式,在砂土中含量甚微。结合水尤其是弱结合水与粘性土相互作用时显示出来的性质如可塑性、膨胀性、收缩性等归为粘性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因其受强力束缚,活动范围极为有限,对岩土的动态水理性质影响较小。毛细管水,是指由毛细管作用保持在岩土毛细管空隙中的地下水,可细分为孤立毛细管水、悬挂毛细管水、真正毛细管水。它同时受毛细管力和重力的作用,当毛细管力大于重力时,毛细管水就上升,因此地下水潜水面以上的普遍形式是一个与保水带有水力联系的含水量较高的湿水层。毛细管水能传递静水压力,并能在空隙中垂直上下运动,对岩土体能起到软化的作用,有时会引起土壤的沼泽化或盐渍化增强岩土体及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毛细管水在砂土和粉土中含量较高,在砂砾层含量较少,在粘土中含量很少。

(二)岩土的主要物理性质及其测试办法

1、软化性,是指岩土体浸水后,力学强度降低的特性,一般用软化系数表示,即岩石在浸水饱和状态下与风干状态下极限抗压强度之比,它是判断岩石耐风化、耐水浸能力的指标。在岩石层中存在易软化岩层时,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往往会形成软弱夹层。各类成因的粘性土层、泥岩、页岩、泥质砂岩等均普遍存在软化特性。

2、透水性,是指水在重力作用下,岩土容许水透过自身的性能。岩土的渗透性的强弱首先决定于岩土空隙的大小和连通性,其次是空隙度的多少。松散岩土的颗粒愈细、愈不均匀,其透水性便愈弱。坚硬岩石的裂隙或岩溶愈发育,其透水性就愈强。透水性一般可用渗透系数表示,岩土体的渗透系数可通过抽水试验求取。

3、崩解性,是指岩土浸水湿化后,由于土粒连接被削弱、破坏,使土体崩散、解体的特性。岩土体的崩解特性包括崩解所需时间、崩解量、崩解方式等。岩土的崩解性与土的颗粒成分、矿物成分、结构等关系极大,以本地区的残积土为例,一般崩解时间5h~24h,崩解量1.79%~34%,其中蒙脱石、水云母、高岭土为主的残积土以散开方式崩解,石英为主的残积土多以裂开状崩解为主。

4、给水性,是指在重力作用下饱水岩土能从孔隙、裂隙中自由流出一定水量的性能,以给水度表示。给水度是含水层的一个重要水文地质参数,它不但影响基坑涌水量大小,同时也影响场地疏干时间。给水度一般采用实验室方法测定。

5、胀缩性,是指岩土吸水后体积增大,失水后体积减小的特性,岩土的胀缩性是由于颗粒表面结合水膜吸水变厚,失水变薄造成的。岩土的胀缩性往往是产生地裂缝、基坑隆起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地基变形和土坡表层稳定性有重要影响。标定岩土胀缩性的指标有:膨胀率、自由膨胀率、体缩率、收缩系数等。

四、地下水升降变化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一)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位的降低多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如集中大量抽取地下水、采矿活动中的矿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坝、修建水库截夺下游地下水的补给等。地下水的过大下降,常常诱发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以及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对岩土体、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威胁。

(二)地下水频繁升降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

地下水的升降变化能引起膨胀性岩土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当地下水升降频繁时,不仅使岩土的膨胀收缩变形往复,而且会导致岩土的膨胀收缩幅度不断加大,进而形成地裂引起建筑物特别是轻型建筑物的破坏。地下水升降变动带内由于地下水的积极交替,会将土层中的胶结物———铁、铝成分流失,土层失去胶结物将造成土质变松、含水量孔隙比增大,压缩模量、承载力降低,给岩土工程基础选择、处理带来较大的麻烦。

篇5

[关键词]水文地质;工程勘察;危害

中图分类号:TU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8-0157-01

前言

目前,在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虽然重要但却是一个易于被忽视的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二者关系极为密切,互相联系且互相作用,地下水既是岩土体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岩土体工程特性,又是基础工程的环境,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因此在工程勘察中,不仅应要求查明与岩土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及其影响,更要提出预防及治理的措施建议,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以消除或减少地下水对建设工程的危害。

1 充分认识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和地下水的动水压力作用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1.1 地下水升降变化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位变化可由天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但不管什么原因,当地下水位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对岩土工程造成危害,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危害又可分为三种方式: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潜水位上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人类活动因素如工程建筑施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渗透等影响;水文气象因素如降雨量、气温等;地质因素如含水层颗粒大小、总体岩性水平变化等。有时往往是几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①土壤沼泽化、盐渍化,岩土及地下水对建筑物腐蚀性增强。

②斜坡、河岸等岩土体产生滑移、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

③一些具特殊性的岩土体结构破坏、强度降低、软化。

④引起粉细砂及粉土饱和液化、出现流砂、管涌等现象。

⑤地下洞室充水淹没,基础上浮、建筑物失稳。

⑥引起坚硬岩土软化,水解、膨胀、抗剪强度降低。

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位的降低多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如集中大量抽取地下水、采矿活动中的矿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坝、修建水库截夺下游地下水的补给等。地下水的过大下降可能引起岩土工程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常常诱发地裂、地表塌陷、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对岩土体、建筑物的稳定性产生重大影响并直接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

②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对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威胁。

③施工降水等活动中产生水头差导致动水压力的产生,使粉细砂、粉土层中的土颗粒受到冲刷,将细颗粒冲走,使土的结构遭到破坏。

地下水频繁升降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地下水的升降变化能引起膨胀性岩土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当地下水升降频繁时,不仅使岩土的膨胀收缩变形往复发生,而且会导致岩土的膨胀收缩幅度不断加大,进而形成地裂引起建筑物特别是轻型建筑物的破坏。地下水升降变动带内由于地下水的积极交替,会将土层中胶结物铁、铝成分淋失,使土层失去胶结物而变得松软,孔隙比增大,含水量增多,压缩性增大,强度降低,给岩土工程基础选择、处理带来较大的麻烦。

1.2 地下水动力作用引起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动水压力作用比较微弱,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但在人为工程活动中由于改变了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条件,在移动的水压力作用下,往往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如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造成安全隐患及影响工程质量。

2 明确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的基本要求

对工程有影响的水文地质因素有:地下水的类型、地下水位及变动幅度、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厚度和分布及组合关系、土层或岩层渗透性强弱及渗透系数、承压含水层的特征及水头等。为提高工程地质勘察质量,消除或减少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危害,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应查明与岩土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工程可能产生的作用及其影响,且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

2.1 查明相关的水文地质条件

区域性气候资料,如降水量、蒸发量、历史水位、水位变化趋势;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及对地下水位的影响。主要含水层的分布、厚度及埋深,各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流向、水位及其变化幅度;通过现场试验测定地层渗透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场地地质条件下对地下水赋存和渗流状态的影响。是否存在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及其可能的污染程度。

2.2 水文地质问题评价内容

查明地下水在天然状态及天然条件下的影响,分析预测在人为工程活动中地下水的变化情况,及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不良作用。按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提出在不同条件下应当重点评价的地质问题并提出防治措施。如对埋藏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基础中水对混凝土及混凝土内钢筋的腐蚀性;对选用软质岩石、强风化岩、残积土、膨胀土等岩土体作为基础持力层的建筑场地,应着重评价地下水活动对上述岩土体可能产生的软化、崩解、胀缩等作用;在地基基础压缩层范围内存在松散、饱和的粉细砂、粉土时,应预测产生潜蚀、流砂、管涌的可能性。密切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如基坑工程、边坡工程、桩基工程)和施工需要,查明有关水文地质问题,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质参数。对高层建筑或重大工程,当水文地质条件对地基评价、基础抗浮和工程降水有重大影响时,宜进行专门的水文地质勘察。对缺乏常年地下水位监测资料的地区,在高层建筑或重大工程的初步勘察时,宜设置长期观测孔,对有关层位的地下水进行长期观测。

篇6

关键词:岩土工程;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工程施工;建筑工程

1引言

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建筑行业也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各类工程项目建设活动的开展,也对于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和挑战。在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水文勘察工作的有效开展,积极推进相关调查工作,这样才能为工程项目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2岩土工程中水文地质问题的重要影响

在当前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形势下,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同时这一阶段中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各类建设行为也受到了各类自然灾害的影响。很多地震、台风、泥石流、洪涝灾害等,都与地下水文问题密切相关。地下水文和岩土结构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和影响,同时本身一旦出现了地下水文地质问题,也会很有可能引发各类严重的地质灾害。第一,工程整体影响。对于土建工程来说,水文地质问题本身对于工程的基础工程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如果地下水文对于地基造成影响,那么就会导致建筑本身的地下室潮湿、土壤盐碱化等问题,建筑物本身受到严重的腐蚀作用,从而引发各类问题。在工程施工之前,应该在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对于地下水对基础工程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切实有效地分析。第二,基础埋深的影响。岩土工程在实际施工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其应该对于地下水文地质的动态和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同时也要对于一些具体的细节问题进行掌握。如果存在地下水,那么基础埋深则应该对于地下水位高度进行考虑,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对于水位进行控制和降低。在基础埋深过程中,也要对于承压水进行考虑,避免开挖过程中出现承压水冲击的问题。一般来说,在工程施工中为了节约成本,其往往会利用天然地来进行施工,同时这种天然地本身的施工也较为方便。但是,如果其本身地质情况不够稳定,存在一定的基础沉降问题,那么其就很难对于工程设计方面的需求进行满足。这时候,应该在岩土工程勘察完毕之后,结合实际情况,对于地基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保障承载力符合工程施工要求和标准,确保抓好质量符合施工标准。同时也要对于后续开挖工作中土地转化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这也需要技术人员予以重视和关注。第三,支护方面的影响。在现代城市发展建设中,城市中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也为工程施工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在一些具体的施工环境下,垂直开挖往往成为了工程开发的重要选择方式。在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很多情况下都会结合实际第二次情况来选择抽水的操作方式,对于地下水位问题进行控制,进而控制土侧压力问题。但是,如果在实际开挖的过程中对于地下水位的控制不到位,那么就会造成如果水位突然下降,从而同时引发一些沉降和变形等问题的出现。在实际施工之前,应该展开全面有效地勘察。水位地质问题对于工程的整体施工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工程的耐久性和稳定性。我们必须要重视勘察工作,并且确保勘察质量和效果,这样后续施工才能得到更好地保障。

3岩土工程勘察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第一,明确勘察工作的重要性,做好勘察工作的充分准备。水文地质本身和岩土工程有着密切的关联,在一些特定区域,其水文地质情况十分复杂,如果前期不够了解,那么后续的施工就会受到影响。为了让工程施工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我们就应该重视对于各类水文地质灾害的有效预防。在建筑工程施工开始前,必须要做好施工地点的岩土地质勘察工作。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建筑工程岩土地质勘察要点对岩土地址进行全面的检查,准确的反应现场地质情况,并对地质情况来选择适合的勘察方式,让勘察的效果得到有效的保障,同时也为后续地基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具体勘查工作开展落实中,首先要进行初步勘察工作,这一阶段应对施工地点内的不同位置进行稳定性评估,同时探讨地基的岩土状态以及技术条件的合理性,并且为建筑的布置以及地址问题解决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对工程区域地层的结构特点以及分布情况进行了解与把握,在对不同深度岩层采样样本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保障岩土勘察当中的指标能够测定的更为顺利、有效。在勘察工作开展之前,相关施工单位要对施工地点的施工可行性进行勘察,分析当地的岩土地质环境是否适宜建设建筑工程。在进行可行性勘察时,要注意搜集施工地点内的所有地质资料,如地形地貌、地震情况以及附近建筑地质条件等讨。第二,勘察自然条件。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各类土木建筑工程和岩土工程开展的基础,是对于岩土数据进行提供的必要保证。我们应该从更加科学的角度进行勘察,同时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进行分析。一般来说,自然条件的勘察应该对当地有地下水文、地形地貌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充分的考虑,同时结合实际情况给予后续施工一个有效地勘察方案保障,做好对自然条件方面问题的充分理解。第三,勘察地下水位。地下水位问题直接影响了建筑的安全、地基的施工,是非常重要的勘察资料和内容。在实际施工之前,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应该重视对地下水位的勘测,同时了解最近几年期间施工区域的水位变化情况,同时对于最低水位和最高水位也要进行标注。地下水勘测的过程中也应该对于一些不排水关系进行充分的掌握。第四,勘察含水层和隔水层。含水层和隔水层本身在勘察过程中,应该及时掌握地下水的流向、类型、变化幅度、水位等多信息,并且结合所掌握的情况,通过分析和计算,为后续水文地质问题对于建筑材料本身产生的腐蚀作用进行分析和判断。第五,勘察工作的开展为基础施工的有效准备。对岩土勘察工程施工来说,充分的了解地质条件是非常关键的这对于地基阶段的施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若勘察数据本身不够准确,那么后续地基施工就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建筑的耐久性和安全性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针对基础施工的实际需求,勘查工作的开展也应该围绕其需求进行调整,并且有侧重点地对于地质构造特征、基底构造、地层岩性、构造运动等进行了解,确保勘查效果和有效性。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很多建筑工程项目投入建设和使用。在各类建筑通风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的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的有效发现依赖于勘查工作的有效开展落实。我们应该提出有效地方式进行应对和解决当前勘察工作开展中的问,这也是确保工程施工效果和质量的前提保障。我们应该重视岩土勘察工作,并且从更加科学的角度入手,确保勘察工作开展质量与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兴才.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6,(15).

[2]张家胜.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工作的运用探讨[J].江西建材,2016,(21).

[3]梁敬能.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27).

[4]武裕旻.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探析[J].西部探矿工程,2017,(04).

[5]秦龙华.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7,(06).

篇7

关键词:岩土工程;水文地质;工程勘测

一、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分析

(一)地下水升降变化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位变化可分为天然因素、人为因素引起,但不管什么原因当地下水位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对岩土工程造成危害,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危害又可分为三种方式:

(1)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潜水位上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人类活动因素如工程建筑施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渗透等影响;水文气象因素如降雨量、气温等;地质因素如含水层颗粒大小、总体岩性水平变化等。有时往往是几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①土壤沼泽化、盐渍化,岩土及地下水对建筑物腐蚀性增强。

②斜坡、河岸等岩土产生滑移、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

③一些具特殊性的岩土体结构破坏、强度降低、软化。

④引起粉细砂及粉土饱和液化、出现流砂、管涌等现象。

⑤地下洞室充水淹没,基础上浮、建筑物失稳。

⑥引起坚硬岩土软化,水解、膨胀、抗剪强度降低。

(2)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位的降低多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如集中大量抽取地下水、采矿活动中的矿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坝、修建水库截夺下游地下水的补给等。地下水的过大下降可能引起岩土工程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常常诱发地裂、地表塌陷、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对岩土体、建筑物的稳定性产生重大影响并直接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

②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对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威胁。

③施工降水等活动中产生水头差导致动水压力的产生,使粉细砂、粉土层中的土颗粒受到冲刷,将细颗粒冲走,使土的结构遭到破坏。

(3)地下水频繁升降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地下水的升降变化能引起膨胀性岩土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当地下水升降频繁时,不仅使岩土的膨胀收缩变形往复发生,而且会导致岩土的膨胀收缩幅度不断加大,进而形成地裂引起建筑物特别是轻型建筑物的破坏。地下水升降变动带内由于地下水的积极交替,会将土层中胶结物_铁、铝成分淋失,使土层失去胶结物而变得松软,孔隙比增大,含水量增多,压缩性增大,强度降低,给岩土工程基础选择、处理带来较大的麻烦。

(二)地下水动力作用引起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动水压力作用比较微弱,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但在人为工程活动中由于改变了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条件,在移动的水压力作用下,往往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如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造成安全隐患及影响工程质量。

二、水文地质的评价内容

过去做出的工程勘察调查,总不能将基础设计与施工实际情况及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影响综合起来考虑,导致多起因地下水影响而造成的基础下沉或者建筑物开裂等事故出现,笔者认为在未来的工程勘察工作中应正确评价水文地质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首先要重视分析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造成的影响,包括地下水位的变化趋势,如上升或下降等,科学预测不同水位变化下,其对岩土工程所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以实际水文地质数据为基础分析,制定出相应的预防与治理措施,切实保证工程质量。

(二)工程勘察中,要按照建筑物地基基础的不同类型,来研究水文地质问题,参考与其相应的水文地质资料。建筑类型不同,其所处的水文地质情况也会不同,在勘探过程中,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相应的资料来进行研究和分析。

(三)找出地下水的存在状态和天然条件下的作用关系,着重分析通过工程活动后,地下水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其对岩土体和建筑物会有什么样的不良影响,通过科学预测一项勘探工作利弊所在,及时提出和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或应对。

三、工程勘测过程中水文地质参数的测定

(一)测定方法

水文地质参数的测定方面,主要涉及到地下水位的测定、地下水渗透系数和倒水系数的测定、另外还有给水度、释水系数、越流系数、越流因数、吸水率、毛细水上升高度等具体参数的测定。针对这些不同的参数应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测定,我们通常采用对地基钻孔或借助测压管观测两种方法进行地下水位的测定;采用抽水、注水、压水试验以及采样进行室内渗透实验的方法测定地下水的渗透系数、单位吸水率和导水系数;采用单孔地层抽水试验、地层非稳定流的抽水试验、实地水文观测等方法测定地下水的给水度以及地下水的释水系数;采用对地层进行多孔抽水试验达到测定越流系数和因数的目的;对于毛细水位上升高度的测定,主要是挖坑后进行观测或者进行室内测验的办法进行测定。

(二)具体测定要求

1.地下水位测定的具体要求。在工程勘测过程中常常遇到含水地层,这样的地质条件下就要进行地下水水位的测定。在测量时都是测量的静止的地下水位,最适宜进行地下水位探测的时间是全部勘察工作结束以后,因为这时候地下水位不会太多地受到人为勘察活动的影响,当测量水位时,如果我们采用泥浆钻进的方法进行钻孔观测,则应该在,测水位前将测水管深入到含水层中二十公分左右,或者是在洗孔后进行地下水位量测。有时候会遇到多层含水的地质环境,这时候我们在测量地下水位的时候,应该采取隔水措施或者止水措施。

2.地下水流向和流速的测定要求。在测量地下水的方向的时候,应采用几何法,同时量测所钻各个孔内的地下水流向,以此来确定工程所在地地下水总体上的流向,避免单孔测量的偶然性。测定地下水水流速度的时候,我们通常采用指示剂法借助于化学试剂及其具体表现来测算,也可采用充电法进行测定。

3.对抽水试验的具体要求。抽水试验的具体操作应该符合抽水试验方法的具体要求,具体操作过程中,可根据含水层特征选用不同的抽水实验方法。抽水试验宜采用三次降深的方法,其中,最大降深应满足工程设计时所需的地下水位降深的标高。水位量测的时候,最好采用同一种方法和试验仪器,正确读取数据。当涌水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和动水位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而没有持续上升和下降时,可认为已经稳定,抽水结束后应量测恢复水位等规定。

4.应注意问题。我们在进行孔与孔之间水压力的测定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测定方法可根据试验的适用条件确定;测试点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分析需要布置;测压计的安装和埋设应符合有关安装技术规定;测定数据应及时分析整理,出现异常时应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毛细上升高度测定时,在粉土、粘性土可采用试坑直接观测或塑限含水量法测毛细上升高度;对中、粗砂可采用最大分子吸水量法,粉细砂则用吸水介质法测定。

四、重视研究岩土水理性质

对岩土的水理性质的研究也是勘探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解岩土与地下水之间是如何相互牵制和影响的。这对勘探工作的顺利开展及保证建筑物稳定性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地下水影响着岩土的水理性质,地下水类型不同,其对岩土水理性质的影响程度也会不一样。以下就来了解下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它是如何影响岩土水理性质,以及岩土中表现出来的几个主要的水理性质,该如何研究等做个简单的分析。

(一)地下水的赋存形式:一般来讲主要有结合水、毛细管水和重力水三种赋存形式,其中结合水包括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两种类型。

(二)岩土主要的水理性质,如何进行测试:①软化性,即岩土体渗透水中,力学强度降低的特性,通常用软化系数表示,软化性判断岩石耐风化、耐水能力的标准。②透水性,即水在重力作用下,岩土透过水的表现强度。透水性与岩土的强细程度有关,岩土越细越不均匀,其透水性就越弱,反之亦然。③崩解性,岩土土体受崩散、瓦解的能力。④给水性,它是水文地质勘探中一项重要的地质参数,对场地施工有着较大的影响。实际过程中多采用实验室方法来测定给水度。⑤胀缩性,即岩土吸水后体积变化性质。此外,岩土的水理性质特点还表现为持水、容水、毛细管、可塑性等,本文就不做详解了。

五、结束语

随着工程勘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水文地质勘测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如何采取合适的方法对水文地质参数进行准确的测量,充分利用水文地质条件已经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切实做好水文地质勘察,有效消除水文地质条件对建筑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公路建设 工程地质勘察 勘察纲要 质量管理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项目呈线状分布,一般长达几十公里。在地质条件较复杂地区,同一项目往往跨越多种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单元,途径多种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管理好一项复杂的公路工程地质勘察项目,需要项目负责人除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外,还要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公路勘察设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工程设计是分阶段进行的,与设计阶段相适应,勘察也是分阶段的。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必须根据不同的勘察阶段,完成各项勘察任务。各勘察阶段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深度应与公路各设计阶段的要求相适应。

(一)客观因素

设计理念和设计水平还难以适应新时期交通建设的要求;总体设计水平应进一步提高,技术标准、技术指标的掌握和运用不够灵活;地勘工作深度不足,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分析和正确运用不足;部分项目技术方案比选未能完全作到科学、客观、真实、择优,未能完全起到优化设计、方便施工、控制投资的作用,甚至还存在着为比较而比选的情况;投资控制中,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等现象时有发生。

(二)主观原因

1.勘察设计周期偏短,设计人员深入研究和优化方案的时间不足。

2.设计人员对工程造价理解有偏差,不能正确处理“好和省”的关系。降低造价是勘察设计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在保证安全、保护环境、提高质量前提下的降低。好的设计,应该是安全性、耐久性、舒适性、方便性、经济性的完美结合,绝不是多花钱搞一些贪大求洋的东西,也不是钱花得越多事情就做得越好,有时多花钱也会做不好事情。

3.设计人员受理论知识、技术水平、实践经验、工作习惯等影响,对沿线地形、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认识不足,科学掌握标准、灵活运用指标的能力欠缺。标准、规范是做好技术工作的行为准则。灵活运用是在全面系统理解标准基础上与地形、地质相结合的灵活运用,而不是生搬硬套。对于强制性指标要严格执行,一般性指标要灵活运用,超限指标要论证采用。要特别防止认为标准越高越好越安全的错误观念,不顾环境承受力,不计造价盲目追求高标准、高指标和随意突破标准,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4.部分勘察人员工作责任心、上进意识不强。

二、公路工程地质勘察需注意的问题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如何打破传统条框束缚,将勘察工作贯穿公路项目的全寿命过程,使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更有效地维护公路的安全正常运营业虽然业主委托工程勘察大多局限在勘察规范提到的三个阶段,但是,作为岩土工程师应当树立项目全寿命过程勘察的概念。下面就勘察纲要的编制、外业质量控制等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勘察编制纲要

编制纲要是每个勘察项目必须进行的工作,应综合考虑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项目情况,不仅要详细阐述对场地地质条件的认知程度、项目概况、本次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方法、工作范围、技术要求,还要对勘察工作参与的人员、投入的设备及质量保证措施有明确的说明。

(二)选择勘探测试方法

勘探测试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选择合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会造成很大的工作量浪费, 还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由于勘察测试方法种类繁多,那么如何选择既经济又合理可行的方法是公路工程勘察的关键。首先应当详细了解场地已有地质资料、公路和沿线构造物情况、与设计人员充分交流、明确要解决的工程地质问题,然后开展这项工作。

(三)工程勘察质量控制

加强全员质量教育,树立全员质量观念。全力推进ISO9001:2000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落实质量目标考核责任制、质量责任追究制,全面提高勘察设计质量。严格按照质量认证体系的要求,规范流程,明确责任,用过程质量保证总体质量。加强公路勘察设计工作基础资料的调查和收集。特别是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勘探和调查,加强公路影响带内环境地质调查和地质勘察成果的综合验证工作。对公路工程施工、构造物结构安全有影响的地震、滑坡、泥石流等重大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要进行专项地质勘察与评价。

审查工作要结合勘察设计过程动态进行,使勘察设计工作和审查工作有机结合,形成合力,更有效地确保勘察设计质量和投资控制。要严格执行“方案审定”、“二校三审”程序,确保勘察资料、试验资料、设计说明、设计图纸、设计概算、设计数量的“六个一致”。

(四)内业资料整理质量控制

内业资料质量取决于外业资料质量。项目负责人在外业工作期间,应随时对完成的每个勘探点、测试点、物探点/线等资料进行检查验收,在完全确认各个工点、各段比较方案所有的勘探工作量保质保量的完成,以及确保勘察过程补充的工作量完成后,即可转入室内资料整理阶段。

(五)工程地质勘察周期控制

勘察周期作为工程地质勘察项目的重要因素必须满足计划要求。在制定勘察纲要时,应根据工程项目情况、勘察工作量和勘察方法、场地地形地质条件等情况,对外业工作、岩土试验和室内资料整理时间进行统筹安排人员和设备。

篇9

关键词:地质勘查;劳动价值论;预算标准;消耗补偿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0-0044-02

近年来,随着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立足国内,增强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努力实现找矿重大突破,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地勘单位是地质找矿的主力军,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成为目前深化地勘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找矿战略目标的现实需要。

一、地质勘查单位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1999年,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国务院《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1999]37号)出台,国家组建地质野战军队伍,其他大部分单位实行属地化企业化管理。从此,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地勘队伍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改革,地质勘查工作运行体制由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工作混合运行,逐步向公益性、商业性分体运行转变。原来的国有地勘单位也逐步分化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和地勘企业。

近年来,随着国家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投资地质找矿领域力度的加大,各类地勘单位发展不均衡问题日益凸显。国家和地方公益性地质勘查单位地勘经费来源于国家财政,实行预算管理,基本支出有保障;社会地勘企业起步早、资金雄厚、机制灵活,在市场上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多数属地化或企业化地勘单位(以下简称地勘单位)由于可用于经营的净资产少,设备陈旧老化,离退休人员多,历史欠账严重,在地勘市场上逐步沦为“打工者”,不用说发展,连生存都成问题;不用说扩大再生产,就是连简单再生产有时都难以维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根源在哪里?笔者认为原因之一是:地勘单位地质人员付出的劳动消耗没有得到合理补偿和找矿成果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二、基于劳动价值论的地质勘查工作劳动消耗补偿分析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理论是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整个经济理论的前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是:劳动力的活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活劳动是指劳动者在物质生产过程中脑力和体力的耗费。劳动力以外的其他生产要素不能创造价值,只能在劳动的作用下转移自身包含的由劳动力的活劳动创造的价值。在生产中,一方面,生产资料的价值借助于活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它的价值量是不变的;另一方面,凝结在新产品中的活劳动,除了转移生产资料的旧价值外,还创造新价值。

从资本主义生产者的角度看,企业生产的商品的价值由生产中所耗费的不变资本的价值、可变资本的价值和剩余价值三部分组成。用公式表示就是W=c+v+m,其中W表示商品的价值,c表示不变资本的价值,v表示可变资本的价值,m表示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但剩余价值却以利润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论述总的来讲是强调资本家对工人劳动的剥削,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这是由马克思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决定的,不应苛求马克思。但是,在目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仍然存在商品生产和市场交换,价值公式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有助于我们分析经济现象,尤其在企业成本补偿和收入分配方面。

从成本补偿的角度来看,企业生产成本主要由c+v构成,c代表投入的物化劳动,具体表现为固定资产、原材料,这一部分不能创造新的价值,只能在劳动力的作用下以新的形式转移到新产品当中去;v代表人工成本,体现的是投入生产的活劳动价值,具体表现为工资津贴、福利费、社会保障费等;m代表活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最终表现为利润。

(二)地质勘查劳动消耗补偿分析

在目前的地质勘查领域,从理论上讲,地勘单位在进行地质勘查工作时,均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预算标准》获得了项目经费,成本得到了补偿,但是为什么属地化企业化地勘单位却面临着本文开篇提到的困难局面呢?

首先,目前地质勘查工作普遍使用的预算标准是《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地质调查部分)》(以下简称“2007标准”)、《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2010试用)》(以下简称“2010标准”)和《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预算标准(试用)》(以下简称“基金标准”)。2007标准是财政部、国土资源部联合颁发的,目前仍在使用,但是标准已经明显偏低。基于此,在2007标准的基础上,按照经济因素增长测算制定了2010标准,经国土资源部同意在“地质调查评价专项”中试用。这两个标准均是针对地质调查项目特点制定的,使用对象是从事国家公益性地勘工作的事业单位,只适用于基础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的编制、审查及管理,其成本构成中不含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利润及税金等。但是由于标准的权威性,大部分其他性质地勘单位和其他地质专项也在使用这两个标准。这样,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以及地勘企业在承担地质调查项目时,就面临着成本消耗补偿不完全的现实。

其次,基金标准是针对中央地勘基金项目资金管理特点制定的,其特点是根据项目承担主体的不同,分为全成本费用、部分成本费用两种水平,对有财政事业费拨款的项目承担单位按照部分成本费用水平的调整系数执行,没有财政事业费拨款的项目承担单位直接执行全成本费用水平。实际上,大部分属地化地勘单位仍然戴着“事业”帽子,在性质上仍然属于事业单位,或多或少有一些财政事业费收入,这些事业费收入主要用来补助离退休和下岗职工工资和医疗费,剩下的能够用于地质勘查工作的经费很少甚至没有,但是按照规定又不能执行全成本费用标准,导致承担地勘基金项目的地勘单位的劳动消耗得不到合理补偿。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获得应有的合法利润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也是企业扩大再生产的必要条件。地勘行业又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产业,也是一个对智力投入要求很高的行业。地质勘探工作从成矿、找矿理论研究开始,直至提交最终可供开发利用的勘探报告是一个连续复杂的劳动过程,地勘单位的智力投入对物质生产增长的数量和质量起着首先的和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地勘单位创造的利润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任何企业通过投入固定资产、原材料和活劳动以及加强管理应获得的社会平均利润;一是地勘单位智力投入而获得的额外收益。所以,这时m就可以分解为m=m1+m2,m1代表简单劳动创造的正常利润和应得的消耗补偿,m2代表复杂劳动(智力劳动或创造性劳动)应获得的超额利润和消耗补偿。

通过上面分析,就会发现属地化企业化地勘单位在使用目前预算标准时,由于物化劳动、活劳动和再生产不能得到合理补偿,导致生产资金严重不足,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地勘成果质量也就难以保证。

三、地质勘查工作劳动消耗补偿建议

(一)深化地勘单位改革

1999年37号文后,地勘队伍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在推进改革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困难和问题。许多单位留恋旧体制,仍然希望能够获得国家财政拨款,不愿意走向市场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结果是戴着事业帽子,却得不到原有的全额事业费拨款保障,承担商业地质工作时,又不能按企业使用全成本预算标准,出现举步维艰、难以适应市场的现实情况。

建议在本轮事业单位改革中,国家应着力推进地勘单位改革,制定改革配套政策,在保证地勘单位现有利益不损失,地质工作者待遇不降低的前提下,将地勘单位推向市场;广大地勘单位应顺应潮流,抓住机遇,敢于接受挑战,真正走向市场,成为自主经营自主盈亏的企业实体。

(二)研究制定成本齐全的商业性地质勘查预算标准

目前针对商业性地质勘查市场主体,反映从事商业性地质勘查消耗与补偿的地质勘查预算标准还处于缺位状态。建议针对那些承担国家地质调查项目的属地化地质勘查单位、改革转制实行企业化经营的地质勘查单位,按照地质勘查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研究制定与现行预算标准体系一致的含固定资产折旧费、职工福利费、“五险一金”、相应流转税与平均利润的全成本的地质勘查预算标准,成本结构上充分反映从事商业性地质勘查项目的全部消耗与补偿,解决预算标准使用者和标准内涵不一致的矛盾。

(三)建立地勘单位找矿成果价值补偿机制

地质勘查工作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地域性、探索性和继承性,需要长期的资料、经验与人才积累。这就决定了地质成果的获取以活劳动占据主导地位,工作方式以脑力劳动为主,工作人员以高学历专业人员为主。所以,不但要对项目承担单位简单再生产消耗进行补偿,而且还要对其扩大再生产消耗进行补偿,不但要对其地质勘查的简单劳动消耗进行补偿,而且要求对其复杂劳动(创造性劳动)消耗进行补偿。

建议考虑从国家层面建立地勘单位找矿成果价值补偿机制,让地勘单位参与探矿权出让收益分配中来,从而使地勘单位地质工作人员复杂劳动消耗得到补偿,有利于调动他们的找矿积极性,有利于国家找矿突破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 商彦征.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J].工业技术经济,2003,(1):69-70.

[3] 龚庆秀.知识经济时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J].南方论刊,2010,(4):7-10.

篇10

关键词:软土、性质、工程勘察、注意问题。

1连云港市区软土分布、成因

连云港地处于黄海之滨,包括东海县、赣榆县、灌云县、藻南县等四个县,新浦区、海州区、连云区等三个区,地貌上多属黄海海积平原,其中有我国著名的花果山(云台山)为低山丘陵。连云港市区除了云台山及孔望山、锦屏山之外都普遍分布着厚度1-25米不等的软土。本人根据大量工作实践,总结出一条经验:一般自然地面标高在4.00米(黄海高程)以下的区域会存在软土,即使在山前地带也存在。而地面标高在5.00米以上的区域则不会存在软土(特殊情况例外,如山前的近代滑坡体、崩塌堆积物的下部可能会有)。

下表为连云港市区不同地段软土顶底板埋深

地点 华联 火车站 海州 墟沟 出口加工区 开发区 浦南 燕尾港

顶板深度 1.0-1.5 1.5-2.0 1.5-2.0 1.5-2.5 1-1.5 1.5-2.0 1.5-2.0 1-2.0

底板深度 11-11.5 11.5-12.0 10-12* 4-12 11-13* 10-13 5.5-6.5 16-18

*海州区山前个别地区淤泥厚度可达20米

**开发区山前个别地区淤泥厚度可达25米(古海冲沟)

连云港市区除了山区之外的平原区,都广泛分布着软土。据东海县志记载:在明代还是为海中的“仙山”,正如吴承恩所描写的花果山。当我们从山下向云台山上爬或走时,来到一片陡坡或山涯前,常常看到原来海浪冲蚀的“海蚀穴”,在近代还是一片大海。软土的成因为海积-冲海积。排除局部的海沟和山前因素,连云港市区的软土深度一般在10-13米。

2特征

2.1野外特征:

连云港市区的软土主要为淤泥,少量为淤泥质土,其特性和垂直分布见下表

层号 土名 厚度(米) 主要特征 Ps

(Mpa) 标贯击数N 十字板强度

Cu

(kPa)

2 粘土 1-2 褐黄-灰黄色,可塑-软塑夹薄片状粉砂,含少量铁锰结核。韧性好,干强度高。 0.75-0.9 3-4 30-50

3-1 淤泥质粘土 1-2 灰黄色、黄灰色,软塑,夹薄片状粉砂,韧性好,干强度较高部分地区具有“虫管”构造(原芦苇根腐烂) 0.5-0.75 1-2 15-30

3-2 淤泥 5-8 灰色-黑灰色,流塑,含有机质,具臭味,夹粉砂薄层和团块,粉砂层有时具一定的厚度(可达3米)。 0.2-0.5 <1 10-20

3-3 淤泥质粘土 1-2 黑灰色-灰黑色,软塑,含大量有机质,局部夹泥炭,部分地区缺失该层。代之为含贝的砂层。 0.5-0.75 1-2 15-30

4 粘土 灰绿色夹褐黄色斑点逐渐过渡到褐黄色夹灰绿色条纹-褐黄色,可塑。铁锰结核及钙质结核。韧性好,干强度高。 1.5-2.5 9-15

2.2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层号 天然含水量 密度 比 天然 76克锥稠度 压缩性 快剪 三轴UU 无

(g/cm3) 孔隙 液限 塑限 塑性 液性 压缩 压缩 粘聚 内摩 粘聚 内摩 侧

天然 重 比 指数 指数 系数 模量 力 擦角 力 擦角 限

a0.1-0.2 Es0.1-0.2 (C) (φ) (Ck) (φk)

(W) (γ) (G) (e) (WL) (WP) (IP) (IL) Cu

% % % MPa-1 MPa kPa ( °) kPa ( °) kPa

3-1 40.0 1.70 2.74 1.00 42.0 21.0 18.0 0.75 0.60

1.8 11 0.0 10 0.0 15.0

50.0 1.80 2.76 1.49 55.0 28.0 28.0 1.20 1.00 2.5 25 8.0 18 8.0 30.0

3-2 45.0 1.50 2.75 1.50 42.0 21.0 18.0 1.00 0.90 1.5 8 0.0 5 0.0 8.0

65.0 1.70 2.76 2.00 55.0 28.0 28.0 1.80 2.00 2.3 15 8.0 12 8.0 18.0

3-3 40.0 1.70 2.75 1.00 42.0 21.0 18.0 0.75 0.60 1.8 12 0.0 10 0.0 15.0

55.0 1.80 2.76 1.49 55.0 28.0 28.0 1.20 1.00 2.5 25 8.0 18 8.0 30.0

注:表中数据来源于我院1990-2010年连云港地区工程勘察统计数据。

从室内测试指标来看,本地区的软土,含水量高,压缩性大,强度低,为不良工程地质层,对工程建设极为不利。因此,在工程勘察中应查明软土在纵横两方向的分布及变化规律。

3工程勘察中应注意的问题。

3.1勘察等级及勘探点密度

本地区为软土地区,一般工程的勘察等级至少为乙级,在软土存在地区,不论工程如何简单,勘察的等级定为丙级是不正确的。

注意问题1:虽然软土底板分布较稳,总体地层结构不太复杂,常易被误定为简单场地和简单地基,应定为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及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

注意问题2:详勘勘探点布置应为15-30米,常有部分工程跨度大于30米,中部未加密钻孔,造成勘探点密度控制不够(违反“强条”)而返工。

3.2桩基础勘察

因本地区的软土厚度较大,一般厚度可达10米右左,,而表层的粘土层(硬壳层)厚度不大,一般小于2米,因此本地区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二层以上)采用天然地基几乎不可能,地基处理也比较复杂,桩基是本地区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常用的基础形式。

注意问题3:取土试样的目的是查明软土的分布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每孔1-2米取一个土样没有必要,应根据工程特点,合理布置取样位置。

注意问题4:有些工程每取一个土样之后,要进行标贯试验,本人认为在本地区软土中做标贯试验意义不大。

注意问题5:软土中存在粉砂夹层,分布不均,对沉管桩的施工质量影响很大,很多施工经验表明,在淤泥所夹的粉砂层中易形成沉管桩的断桩。因此勘点不宜过稀,必要时应增加浅孔静探,以查明软土层中粉砂层的水平和垂直分布。其孔深达到软土底板即可。

3.3深基坑开挖勘察

对于高层建筑或具有地下车库等地下的工程勘察,对软土必须进行基坑支护评价。

注意问题6:勘察范围应宜在开挖边界外,按开挖深度的1~2倍范围内布置勘探点,并根据情况扩大范围,当开挖边界外无法布置勘探点时,应通过调查取得相应资料。孔距15~30m,孔深应穿越软土层。

注意问题7:应查明开挖范围及邻近场地地下水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层位、埋深和分布情况,查明各含水层(包括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的补给条件和水力联系;提供场地各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和渗透影响半径;必须采取在开挖的深度范围内三轴试样,作UU试验。

注意问题8:表层土层比较薄的,第3-1层的为淤泥质粘土,特别要提的是往往该层土被忽略,多数是因为颜色是黄色调,而划入第2层粘土中,给工程带来不安全因素;第2层粘土与第3-1淤泥质粘土之间的界限是呈渐变过渡,仅凭肉眼划分确实有一定的困难,而静力触探试验就很容易划分出来。因此必须以钻探与静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勘探,并在施工时先施工静探孔,根据静探曲线划分土层,调整设计的取样位置。

以上所谈到的八个问题,常常是工作中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对大家都能注意到的问题在此就不赘述了。

参考文献

《连云港地区地基基础设计规范》LG95-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建筑桩基设计规范》GB 50094-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