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查的目的和意义范文

时间:2023-12-25 17:38: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质勘查的目的和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地质勘查的目的和意义

篇1

随着我国矿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业权市场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矿产勘查工作已经由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单一投资的格局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投资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国家投资主要用于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勘查工作,而大量的地质勘查工作则转变为商业性地质勘查。虽然通过近年来商业性地质勘查的实践,使得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逐步走向成熟,但也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甚至严重影响了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的发展。现就目前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

一、矿业权意识薄弱

商业性地质勘查的最终目的是为矿产开发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因此,投资人是否在取得合法探矿业权或采矿业权的基础上进行地质勘查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如果不拥有合法的矿业权,就会造成投资损失,也是违规勘查。矿业权意识薄弱主要表现在无证勘查和越界勘测查两个方面。造成无证勘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矿业权过期、失效,很多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领取的探矿业权期限较短,开始地质勘查时,往往拥有探矿业权,但勘查工作结束后,提交勘查报告时,其探矿业权已经过期失效;二是利用他人的探矿业权进行地质勘查,在取得勘查成果后,常常会造成矿业权纠纷;三是地方保护主义,长官意识,一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或局部利益,采用行政手段,对勘查投资人进行许诺,结果造成勘查投资人无证勘查,违规勘查,给勘查投资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四是有些勘查投资人法律意识淡薄,明知在自己的勘查区内已经设置了矿业权,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强行进行地质勘查,其结果只能是徒劳无益。

二、勘查的目的与任务不明确

目前在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地质勘查的目的与任务不明确,绝大多数勘查投资人对地质勘查的目的与任务没有具体的要求,他们只是一味地要求以能够办理采矿许可证为唯一目的。众所周知,地质勘查的最终目的是为矿山建设设计提供矿产资源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等必需的地质资料,以减少开发风险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绝大多数勘查投资人由于对地质勘查工作的性质和目的不清楚,不能对地质勘查单位提出具体的要求,而地质勘查单位由于种种原因也没有向投资人说明地质勘查的目的与任务,致使较多的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不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也给勘查投资人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三、勘查资金投入不足、周期限短

商业性地质勘查是一种市场行为,一个商业性地质勘查项目往往有多家地勘单位参与投标和竞争。一方面地勘单位为中标竞相压价,另一方面勘查投资人在确定勘查单位时只考虑价格因素,忽视设计方案、技术力量和人才优势,由此造成商业性地质勘查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勘查投资人以最小的投入来完成地质勘查任务本身是无可非议的,但以勘查价格作为唯一的因素则是不可取的。地质勘查工作有其特殊性,必要的勘查投入是必须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勘查投入不足,地勘单位也只能是偷工减料,减少工用量,这就势必会影响商业性地质勘测查工作的程度、质量和成果,其结果也只能是增大矿产开发的投资风险。勘查投资人为了加快矿业开发的速度,不按照地质勘查的客观规律办事,过分要求地勘单位缩短勘查周期,而一些地勘单位为了取得商业性地质勘查的工作费用,也违背勘查工作的基本规律,盲目勘查。要切实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勘查投资人和地勘单位的共同协商和努力,并以地质勘查的客观规律为准则,合理确定地质勘查工作的周期。

四、勘查阶段确定不合理

一些勘查投资人为了减少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的费用,不考虑矿床的实际情况和矿山建设设计的需要,盲目确定勘查阶段。一方面是勘查程度偏低,不能满足矿山建设设计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勘查程度偏高,造成资金浪费。商业性地质勘查阶段的确定主要是要考虑到矿床规模,矿山生产规模,矿体赋存的地质条件,矿体的复杂程度,勘查投资人的具体要求等综合因素。

五、水、工、环工作程度普遍偏低

商业性地质勘查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为矿山建设设计提供资源储量方面的资料,二是为矿山建设设计提供开采技术条件方面的资料。目前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中普遍存在只重视矿石质和量方面的工作,而忽视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方面的工作。在矿产勘查工作中,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方面的工作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六、勘查工作质量下降

由于商业性地质勘查的投入不足和勘查周期过短等原因,造成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质量明显下降,严重影响了地质勘查工作的成果质量和资源储量的可信度,并给矿山开采带来巨大的隐患,也增加了勘查投资人的投资风险。勘查工作质量下降主要表现为不按勘查规范的要求进行工作,地质综合研究程度明显偏低。甚至是虚报勘查工作量,伪造地质勘查资料,以假乱真,以次充好。这样做的结果势必会造成勘查投资人的投资失误,同时也使地勘单位失去商业信誉,解决勘查工作质量下降的问题已经成为高业性地质勘查工作中的当务之急,这需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勘查投资人、地勘单位的共同努力,坚决杜绝高业性地质勘查中出现的质量下降和质量问题。

篇2

一、地质勘查的项目特点对成本的影响

地质勘查主要应用于勘查矿产资源和建筑施工用地的条件,主要作业环境在户外,对各种地质条件、水文条件进行信息采集,在勘查过程当中可能遇到各种各样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因此需要结合周围的自然环境进行全面丰富的信息采集,这样才能够在寻找矿产提出可靠的依据,初期的地质勘查由于信息的不完整很可能造成判断出现失误,使施工期间的工作部署和矿产定位出现错误,导致开采工作都在做无用功,这样在无形当中就造成的企业财产损失,增加的企业的成本,因此需要对地质进行持续的勘查,只有勘查次数的越多,得到的信息资料就越准确,从而判断失误的几率越来越小,这样也就导致了地质勘查工作具有长期性和可变性的特点,也加大了地质勘查工作的成本。因此,地质勘查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显得十分重要。

二、地质勘查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成本管理的体制建设不完善

在传统成本管理当中,企业在进行勘查过程当中,只单纯地从成本本身进行管理,将成本完成情况作为实现成本管理的衡量标准的传统成本管理,本身存在的最大缺点就是没有全面的对成本管理进行分析,忽视了成本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没有从源头上对成本进行控制,没有对管理体制建设和管理形成足够重视,在实际工作中制度的约束性小可控性差,最终导致了地质勘查的成本居高不下。

2.成本管理意识淡薄,职责不明确

地质勘查企业的目标就是为了争取到项目合同,以企业盈利为目的,但是对项目施工的成本管理和控制意识淡薄,项目施工单位的监督机制不完善,在地质勘查过程中缺乏成本控制的意识,使勘查企业的员工认为勘查方面的成本管理只是会计部门和施工人员的工作责任,是部门和个人的行为,没有认识到地质勘查项目的成本管理和控制与自己的工作息息相关,缺乏全局意识,导致了各部门之间工作的衔接和配合中出现问题,在项目地质勘查的过程中产生管理职责不明确,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的现象产生,直接影响到成本管理的实施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而且施工单位只重视施工的成本管理,大多数企业都以项目完工后的成本核算为准,缺乏对项目工程施工的全局成本的把控,导致企业不能及时有效的发现施工问题,造成企业经济损失。

三、地勘单位项目管理与成本控制的有效措施

1.建立完善的地质勘查管理制度,提高成本管理的重视度

地质勘查企业应当改变传统的成本管理的观念和方法,建立适用于地质勘查企业的管理制度,将项目成本管理与企业管理进行结合,实现勘查企业的企业化改革,将管理制度由过去的以计划为主向的管理方式向以市场为主的方向转变,牢牢把握地质项目管理所存在的特殊性,以此来建立有利于实现勘查项目施工的项目预算管理制度,使预算的控制力、约束力和准确性的目标得以实现。因此首先需要勘查企业改变传统的成本管理理念,建立从确立项目、前期设计、工程施工、验收到预算调整与考评等一系列施工过程的管理制度,严格按照预算进行施工的执行,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反映和监督预算执行的程度,把勘查的成本控制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当中,更好的实现成本管理。

2.以成本支出项目作为控制目标

勘查企业的成本支出主要由人工费用、材料费等方面构成,在企业进行矿产资源的勘察之前需要由专业性勘查人员进行地质勘查施工设计,根据企业员工的不同专业、类型和技能素质等方面进行合理安排,合理的配置人力资源,避免冗官、冗员现象的产生,从企业人力资源方面节约成本。在施工所用的原材料选择上应当寻找合适的供应商进行长期合作,购买物美价廉又符合施工条件的原材料,保证施工质量,并且严格按照施工预算进行购买原材料,避免原材料过剩浪费的情况产生。定期的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努力提高财会人员专业素质,做好勘测项目施工的预测和核算工作,在源头方面进行成本的节流,在项目完成后以设计预算为标准对项目的整体实施和完成情况进行分析。

篇3

关键词:煤田地质勘查;煤质质量;煤质工作

煤田地质勘查当中的煤质工作是煤炭整体质量控制关当中的关键一环,依据对煤田地质勘查所作调查的研究,能够为煤炭开采提供相应的煤田地质情况以及相应的质量指标,一方面能够使煤炭资源的开采和开发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同时对于开采矿井的设计、煤质工作的制定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概述

作为煤田地质勘查的重要一环煤质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其同时也是煤炭管理的关键核心。其工作内容及性质主要是对于煤田地质的情况,及其相应的煤炭样本质量情况给予相关的调查报告说明。依据相关调查报告的实际情况,对于煤炭资源的开况做出科学、适当的凭据及判断。针对相应的煤炭质量情况采取相适应的开采方法及技术,从而确保相应的煤炭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促进我国煤炭质量的稳步提升。

二、煤田地质勘查中煤质工作的重要性

1煤炭资源合理开发的前提

煤炭资源作为我国目前施工最为广泛的一种能源资源,其实际的开采及应用对于保障我国整体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要促进煤炭资源的合理开采及应用,必须加强对煤田地质勘查当中煤质工作的重视程度。对于煤田地质勘查当中的各项指标的勘查是由煤炭资源的实际情况决定的,因而开展相应的煤质工作是保障煤炭资源合理开采的必要前提。

2煤矿设计合理的保障

对于煤矿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能够有效确保煤炭样品的最终质量。在煤矿的具体设计细节当中,应当要综合考虑到例如开采区域的规划、开采位置的确定、矿井设施的布设、排矸设备的选取以及回采作业面的具体设计等,因此其最重要的设计均来源于煤田地质勘查当中的煤质工作,通过对于煤质工作当中的探查结果及数据内容的分析,能够有效的确保煤矿的设计的合理性。

3对矿井进行煤质技术管理工作的基础

通过煤质工作的实施能够有效的掌握各煤层当中的具体质量,以及相应的煤炭资源储量状况,进而能够依据相应煤层的实际状况来决定相应的煤层开采计划,实现对于煤炭开采质量的保障,确保对煤矿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开采。结合相应的用户需求以及具体矿井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加工工艺,使煤炭产品的等级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配置。

三、加强煤田地质勘查中煤质工作的具体措施

1保证勘查煤样的代表性

在煤田的日常地质勘验当中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煤样,能够对煤炭开采区的煤质情况做出十分准确的评估与判断,因而在煤样采取的过程当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注意事项:第一在钻芯煤样的采取过程当中,其采取率应当以85%~95%为优,如若采取率低于此种程度即为较差,相应的实际煤质检验结果同矿井开采后的煤层煤样相比,通常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第二在钻取煤样的时候,若煤层因钻探探头的钻取而因摩擦生热发生氧化反应之时,应当依循所取得的煤样检验结果来确定煤种的改变情况,对于此类煤种样本不应当作为代表性样本。第三在钻芯煤样的采取过程当中若混合了一定数量的杂质物质,相应的煤样灰分程度便会上升,因此为去除掉相关的干扰因素,便需要对煤炭样本进行相关的清洗工作,而在此过程当中一方面确实去除掉了相关的灰分杂质,但是同时也会将煤炭样本当中的其他煤炭质量指标成分也在一定去除掉了,从而降低了煤质检测的准确性。因此在遇到此类情况之时,应当尽力避免采用水洗的方法,尽可能的采用刷子等工具将煤炭样本表层的灰分成分去除。第四对于存在较易氧化的煤质,应当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其进行相应的包装处理,同时在包装当中充入适量的氮气气体,亦或是采用多层塑料包装,并在包装之前尽量将包装袋当中的多余气体挤出。

2化验项目的合理选定

对于不同成份的煤炭其具有相应的特殊用途,因此在各个勘查化验过程当中所采取的检测内容也应当有所区别,对于不同勘查区域煤炭项目的成分化验应当也有所区别,可依据以下情形进行选取。第一在预估区域寻找煤炭,开展煤田煤矿区域的筛查或对于矿井的进一步仔细探查时,测定的内容通常包括:煤炭样本的空气干燥程度含数量、灰分、挥发分、焦渣特点及含硫情况等。第二在对于一些特殊煤质的检测当中,如褐煤、不粘煤等,其测定内容通常包括除以上几点之外还应当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煤芯样本,可依据具体情况增加可磨性指数。第三对于炼焦所用煤炭除测定上述空气干燥程度含数量、灰分、挥发分、焦渣特点及含硫情况等测定项目之外,还应当增加对净煤(Ad≤12%)的粘结性及结焦性的测定。第四不论是对于无烟煤还是烟煤亦或是褐煤,在除了采用相关的净煤测定指标之外,还应当依据其所用重液的实际密度状况,将密度通常确定为1.5g/cm3~1.9g/cm3。

四、结语

伴随着当前我国正快速向资源集约型社会的转变,有燃煤需求的各个行业单位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节能减排需求,如何在不减少燃煤能量供应的条件下缩减企业的燃煤消耗,降低对环境的污染量排放,越来越成为各企业单位的急切需求。因此相关的煤炭企业应当尽力提升煤炭的整体质量,以期达到客户对煤炭用品及节能减排的目标需求。因而本文将以上内容从加强煤田地质勘查中煤质工作方面入手,提出了几点相关的具体改进措施,即首先要确保勘查煤样的代表性,进而确保化验项目的合理选定。最终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能够为相关煤田地质勘查单位和煤炭企业的煤田地质勘查中煤质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作者:王立军 徐春华 苗健 单位:吉林省第一地质调查所

篇4

关键词:地质勘查企业 地质勘查项目 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的过程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缺陷,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由于地质勘察产业的特殊性使得地质勘查项目一般来说具有资金投入大、施工地域广、风险难以控制评估、资金回笼周期长、超前储备、投入产出没有确切比例关系等特点。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发展完善,如何使得地质勘察企业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取得效益的最大化,成本控制在地质勘查项目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成本控制对于地质勘查企业管理的意义

地质勘查企业在其项目实施中进行成本控制,可以控制项目中的各个流程,使得项目的进程尽可能的都在企业的预算之内完成;企业实行成本控制也为企业衡量管理绩效提供标准。对管理绩效进行审查时,可先取得对成本控制工作的绩效考评结果,企业从成本控制中可获取项目进展状况和管理状况,从而对其评价提供直观、量化的依据;实行成本控制也为企业实行员工绩效考核和升职奖金等方面提供了环境。

二、地质勘查项目成本控制的漏洞

(一)认识不到位意识不强

在我国地质勘查一般具有特殊地位,现在的管理层大多受我国经济市场化前的影响,习惯凭自己经验做事情,对于成本控制的意义了解并不够深入,导致对其不够重视。另一方面,管理者往往着重于眼见的利益,对于这种隐藏的好处往往意识不强。在有上述状况的企业中实行的成本控制,由于不重视内部管理企业往往职责分工不明确,领导者的意识不强导致员工对于成本控制制度规定的规章流程操作不规范。即使有预算和结算审计人员,职责工作也往往落不到实处,不进行核算,使得无法针对项目提出有效地建议并且得出反思,也无法查找项目出项状况时的原因。

(二)责权利管理体制不完善

在成本控制体系中,应当建立科学的责权利分配系统。合理的将职位对应上相应的责任、权力及利益分配,以此来规范化合理分工与合作并且对员工具有约束和激励。但是在实际的项目成本控制体系中,多数企业并没有将责权利进行合理的结合和有效地分配,有些企业知识将项目成本控制的工作交给预算或者财务来进行负责,因此并没有使成本控制发挥其效果。

(三)成本核算体制一成不变

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内部的调整以及市场化的深入,部分企业还是沿用以前的成本控制方法,并没有随着企业的改革而进行适应性的改变和调整。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西方的企业已经对成本控制体系进行了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改革,使得我国大部分企业使用的方法显得尤为落后。

三、对地质勘查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建议

(一)从重视成本预测开始

地质勘查项目成本预测是根据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的成本评估,并加上一些科学的分析手段,对于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出预测。加强成本预测是进行成本控制的第一步。良好的成本预测方案可以使企业在保障项目实施的质量、施工周期和安全的前提下实现项目效益的最大化,实现资源的优化、数据及时准确、业务规范、决策合理等良好效果,并且在项目施工进展中,虽是针对项目的薄弱环节进行有效的加强。因此,成本预测对于项目执行的科学性以及提高企业的效益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二)完善责权利体系

良好的责权利体系是保障企业良好发展的前提。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企业的成本控制协议和责权利体系。实行成本控制并不是针对项目进行预算,而是需要企业的管理部门、项目负责部门、财务部门和施工部门的共同合作,任何一个部门的工作不落实,都可能导致项目施工的成本。这样就加以企业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以部门经理部为核心的成本控制体制,确保成本控制的主要负责人是部门的负责人,成本控制的主体部门的主题人员,以此来将实现项目的成本层层分解,落实到人,责任到人。明确对应职位相对应的职责权利和利益,确保企业员工之间有效地落实职责并进行良好的合作,合理的使责权利相结合,从而达到有效的成本控制,从而将会促进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三)成本控制体系与时俱进

根据实际中企业内部以及外部的市场和科技及时对成本控制体系进行改革,不合适的成本控制反而会制约企业的良好发展。根据现在信息化的时代加强项目成本控制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借鉴西方国家企业先进的成本控制体系并根据企业内部实际运行状况进行调整和改良,不断进行完善和适应性调整,是成本控制为企业项目的实施进行保驾护航。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地勘工程招投标为主要特征的地质矿产市场已经形成,行业市场的竞争突出体现在成本竞争上。施工企业要提高市场竞争力,最重要的是在项目施工中以尽量少的物化消耗和劳动力消耗来降低企业成本,把影响企业成本的各项耗费控制在计划范围之内。所以施工企业必须加强成本控制,才能增强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褚一伟.工程项目目标成本控制与财务风险控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年9月.

篇5

矿产地质勘查具有对象不同质的特性。简而言之,就是说,在所有区块中,没有完全相同的矿床。矿产地质勘查工作需要勘察单位能够在不同的区块进行资源勘探,而每一块区都是有着其独特的自身特点。诸多客体对象的不同质特性,决定了矿产资源地质勘查工作在空间和时间序列上的探索性和独特性。因此,该活动需要通过不断的假设才能得到证实。产品抽象性。矿产资源地质勘查工作的产品不同于其它行业的实物产品,其主要包括的是一些数据信息和关于低下矿产资源的报告和研究说明,是矿产资源开发的重要参考指导工具。如果对于一个矿床,没有相关的勘查研究报告,那么这个矿床就仍然属于自然之物,不具有使用价值。地质勘查的目的就在于对自然矿床进行量化分析,通过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对改矿床形成一定的认知,同样,离开了矿床,这些信息数据也就失去了使用价值。矿产资源产业链主要包括了矿产地质勘查、矿产资源采集、矿产资源分选冶炼和产品加工出售。其中,矿产资源勘查作为整个产业链的最前端基础,从勘查结束到矿山建成、矿产品产出和出售,需要很长的时间周期,其收益实现需要经过漫长的过程。

2矿产地质勘查需要持续性投入

通常情况下,矿床都具有非常隐秘的特性,所以其勘查工作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和资金,大规模资金的投入,是找出矿床的基本保障。一个具有经济价值的矿床,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和发现,甚至有些大型矿床的开发经历了几代人的探索和付出。因此,矿产地质勘查具有长周期性的生产特点。就拿加拿大的赫姆洛金矿来说,它从1869年发现含金石英脉到1984年成为加拿大第一黄金产量地,其间100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超过八次的历年勘查,直到1981年的第76孔的出现,才圆满结束了勘查工作。通过种种这样的实例,就可以看出矿床的勘查难度和时间周期之久,矿床勘查的长周期性就决定了其持续投入性。

3矿产地质勘查投入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特性

矿产地质勘查投入风险高。通常情况下,矿产地质勘查工作都是一个由浅至深的认知过程,矿床是客观存在的,矿产地质勘查相关工作人员只能通过勘查来发现已有的矿床,而非凭空制造出矿床。矿床勘查的成功率是非常低的,而且从发现矿点开始,历经普查、初勘,到最后进行详勘时,有将近90%以上的矿点已被淘汰排除掉。美国在放射性矿床的开发方面,成功率仅为0.7%左右;在1927年~1969年期间,加拿大联合矿冶公司的找矿成功率为7%。上个世纪50到60年代期间,我国亦是如此。从实际情况来看,国内外的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其效率都非常低,甚至有的稀有矿床的开发成功率不到1%,这种投入上的高风险性虽然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得到逐渐改善,但是,这种高风险性是不能彻底解决的。矿产地质勘查具有高收益性。矿产地质勘查工作是一项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其投入的产出比是非常高的。通常情况下,矿产地质勘查的收益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来自本身矿产开发的收益;另一方面,则是来自通过勘查得来的数据信息。矿产地质勘查的实际意义就在于对地下未知矿产资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对地下矿产的了解程度越和信息掌握度决定了矿产地质勘查的价值。

4矿产地质勘查的产出不均衡

从全球矿产资源分布来看,是非常不均衡的,各国、各地勘查技术和条件也是不均衡的,加之外部环境条件的不均衡,导致找矿呈现地域性差异。如果矿床的规模越小,则单位储量所需的投入就越大。某些地区,会楚翔时间序列上的不均衡。对于不同的地区而言,矿床发现的成本上都有所差异,例如,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矿业大国,他们之间的勘探成本差异是非常大的,最大差异高达4倍。由于地域性差异和矿床自身性差异等因素的影响,矿床单位储量的勘查成本是存在很大差异的。

5矿产地质勘查成果流动性低

由于矿产地质勘查存在投入长期性和持续性的特点,对找矿对象的认知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有的勘查工作者甚至用尽一生时光都未能发现一个理想的矿床,收获勘查成果是非常不容易的。由于矿床勘查工作者和开采工作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会导致定价体系的设置面临很多问题,如果探矿权卖方的相关地质勘查信息泄漏,就会使矿产地质勘查相关企业的多年工作成果变得毫无意义。而勘探信息买方要证明其信息的真实性是非常难的,需要花费高昂的代价,因此,这种高昂的交易费用也成为了阻碍行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6矿产地质勘查非充分性

由于地域性和矿床类型等因素影响,不同的区域就会在探矿权的设置上也存在偏差,这样就导致某区域探矿权人单一化。出现了区域垄断现象。通过此类现象可以看出,勘查单位在技术和勘查设备等方面有着竞争性。任何区块在实行开勘查后就会变为其勘查单位所有,没有相关许可,其它勘查单位是不能对改矿床进行勘查的,所以,一些优质稀缺资源的探矿权成为了勘查企业竞争的对象。时至今日,勘查技术已经开始与先进的现代化技术相结合,再加上计算机的配合使用,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地质勘查数据计算的准确性,但是,计算机是要结合人工操作来共同实现地质勘查计算的,因此,决不能舍弃人工勘测,未来的矿产地质勘查也将是朝着这种计算机人工相结合的多元化方向发展。

7结束语

篇6

众所周知,财务管理无论是决策型、控制型,还是管理型或经营型,主要内涵离不开在经费的筹资管理、分配管理、使用管理、投资和成本管理几个方面。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盈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目标是如何按照上级的指示合理高效地运用资金,而地勘单位一直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因此,其财务管理具有事业单位模式和企业单位属性的混合特征。

本文结合现行法规,参考财务管理书籍[1]和地勘单位勘查项目管理论文等,立足于地勘单位的现状,主要针对财务管理战略,在分析特殊的筹资环境基础上,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战略的前提下,对地勘单位的资源筹集和配置活动进行统筹和长远性的谋划,更好地融入在资源勘查合理配置和资源开发立体分布综合利用等方面进行理论性的探索。

二、地勘单位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的主要特点

(一)资金来源

也就是地勘单位工程项目资金的筹资或投资来源。由于资源勘探工作一直属于国家的基本建设内容。尤其是基础地质勘查工作,一直是由前事业单位性质的国企和央企进行分项目的申报与核准后承担完成。投入资金主要来自于财政拨款和中央与地方的各种地勘基金,少部分来源于地勘市场的需求服务和其它。

(二)预算投资

也就是地勘单位的工程项目预算。由于地勘单位的投入资金主要来自于财政拨款和中央与地方的各种地勘基金,而投入资金的管理是采用项目申报核准、全程监督、分期投放制。针对年度经费总预算、项目经费预算原则、核批年度项目经费预算及组织实施费预算和监督检查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全方位预算管理。对组织和管理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制定具体职责的规划、年度项目的立项指南和年度项目立项计划;给出不同年度项目经费预算及组织实施费预算标准;对重大项目和组织实施单位承担的项目组织审查论证和验收;监督检查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分期投放。因此,地勘项目都有一个立项申请、项目设计和施工方案及项目资金预算、[2,3]编制、地质勘查报告编制提交的全过程。在立项申请和项目设计中的预算也都是非营利性的,按照不同勘查程度要求进行的成本预算。尤其是资源勘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以后,资金预算只能是采用预算标准的中、低档,资金不足部分基本靠内部宏观管控和技术挖潜、改造来弥补消化。自从建国以来,地勘行业的资金来源一直受控于国家的产业政策,伴随着国家“五年规划制”的不断实施,地勘行业也同时呈现出明显的“大周期小循环”的特征。针对这一实际,利用好财务管理的手段特点,针对地勘单位各工程项目的特殊要素,给予工程项目先期预算的投资引导和修正,为达成国家基本战略和地勘单位局部利益的共同愿景、使命和目标服务。

(三)生产成本

也就是地勘单位承担完成的各类工程项目的总成本。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对于项目费和组织实施费规定了按项目核算成本费用的详细方法。具体到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甚至包括人员费、专用仪器设备费、能源材料费、外协费、用地补偿费、差旅费、会议费、管理费和其他相关费用的细致划分与确定内容。由于地勘工作多是在戈壁荒漠中开展,具有勘查区交通不便、生产补给困难、生活条件极差等等特殊性,从而也就势必造成地勘工作的生产成本很高且变化很大不易控制。尤其是地质钻探的综合成本,受气候条件(天热降温、天冷保湿、刮风、下雨停钻等)、地质条件(松散地层成孔难、坚硬地层进尺慢、贫水层需拉运循环水、富水层需止涌材料等)和设备条件(高温、高寒极剧变化时设备机故率增高并引发高孔故率和钻孔报废率)的极大影响居高不下,成为地勘费用的主部。在许多钻探施工极困难的勘查区(采空、火烧发育区、高山无路上钻困难区、地层严重涌漏却无水源或水源很远区、设备配件缺少或无生产材料供给区等)基本就是用技术服务费来补贴钻探成本费。因此,充分利用好财务管理这一杠杆,实现内部技术创新和节能挖潜,将地勘单位带入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轨道具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四)产品

地勘单位的最终产品就是依据各类工程项目施工成果汇总编制的地质勘查报告。地质勘查报告中的各种基础数据的真实、全面和可靠就是产品的质量内涵;地质勘查工作中对于勘查方法的综合合理、有效运用就是产品质量的基础;地质勘查报告中的文、图、表的巧妙利用就是产品质量展示宣传的窗口;新技术、新方法的创新引用和传统方法坚守传承的有机运用就是产品内在质量的坚实保证,更是地勘单位立足本质和有效开拓市场的根本保证。因此,合理发挥财务管理的激励机制,促进高水平科研人才的扶持培养和高品质地质报告的编制提交,完善地勘单位整体战略水平的提升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五)成果检验

也就是地勘单位承担完成的各类工程项目质量,尤其是地质报告的成果质量,不仅要通过专业报告评审机构(省级或部级评审机构)的评审,还要经受地质报告使用方(多为业主)在成果利用和指导效果与实际情况“符合程度”的全程的历史检验和评判。

(六)后期服务

由于国家对资源勘探、开发和利用的政策垄断专营,地勘单位的工作成果――地质报告也就主要是服务于国家整体战略需要的。地质勘查在国家的整个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系统中只是其中的第一阶段或一部分,加之地质勘查主要是“以点连线、以线推面”的,具有很强的经验与技术推断预测性。那么,在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阶段就不仅仅是对地质勘查综合成果――地质报告质量的核准验证,还有一个不断补充完善的过程。更有针对实际所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勘查与解决等的后期服务过程。所以说,地质报告的质量优劣实际上体现于资源开发利用的全过程中,集中体现在后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上。而在地勘单位中,只有财务管理才能贯穿于不同勘查工程项目和勘查阶段的始终,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前期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市场拓展优势和促进成长方向,为下一次工程项目的合理投资预算、降低工程成本、节能挖潜、开源节流和提高地质报告的创新服务质量提供可深入分析、有效利用、可持续循环发展依据。

三、地勘事业单位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的重要方面

通过对地勘事业单位主要特点介绍和专项基金管理现状我们可以看出:地勘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和中央与地方的各种地勘基金。资金预算和使用受制于上级管理审核机构。尤其是基金项目的管理是全程监督分期投放落实制。所以,地勘单位的财务管理就是服务于对现有下达基金的合理有效使用情况和地质报告的服务质量长期有效的管理调控。就是用财务管理这一杠杆为地勘单位在行业内的声誉、信誉和市场形象服务。然而,由于地勘工作受到的影响因素很多,而且在同一区域的不同地段都有很大差异,尚有许多不可预知干扰。集中反映在工程项目立项、设计预算、工程项目管理和成果提交的各个具体环节,情况非常复杂。最好的财务管理实际就是渗透于工程项目技术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之中去。

由于财务管理与工程项目管理间存在着密切的经济关系。指导和参与具体策划地质勘查工程项目的合理配置[4,5]就是更好地发挥财务管理职能的良好途径。

(一)勘查方法选择中的财务管理

资源勘查方法遵循的是“从已知到未知”、“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基本原则。因此,资源勘查基本划分出了找矿、普查、详查和勘探几个大阶段。对应不同阶段都有明确的勘查方法与内容和勘查程度的规范要求,并同时提交相应阶段程度的勘查报告。可是在资源勘查的成果与目的上又是具有继承性、连续性与相互验证、补充完善和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系统。所以,运用财务管理服务的目标分解方法,充分考虑到不同勘查方法运用的经济、有效和勘查目标的快捷速达,适宜调整有效勘查方法工作量的比重;运用数据分析进行成长方向的趋势预测,高瞻远瞩到特殊勘查内容可能在建井利用时的参考有效程度和环境承载的可持续发展利用价值;立足全局预先建立起勘查资料和对应的资金投入的时序可比对体系,形成背景值、现状值、影响值和验证值不同或相同方法间的连续可比、循环利用数据库体系。为优化勘查工程项目大数据管理提供切实依据。

(二)勘查内容选择中的财务引导

煤田地质勘查方法和内容在各种资源地质勘查中都有相互关联,甚至是某种意义上的相同。这就为在煤田地质勘查中运用投资分析管理战略方法进行多种资源的同时发现、勘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可能;也为不同种类资源地质勘查资料的共享创造了条件;更为统筹、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开展煤田内的多种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指明了发展道路。财务管理的参谋、助手和引导作用这时就能得以充分发挥。

(三)保证勘查目的服务质量的财务监督

对于各种资金条件下的所有地质勘查工程项目,建立保证勘查目的服务质量财务监督服务体系的充要性将随着勘查成果的逐步利用而相对滞后地逐渐显见。煤田地质勘查的目的就是服务于建矿设计、采矿和闭坑规划的全过程。在新疆以往的煤田地质勘查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煤田地质勘查的目的主要是针对煤炭资源量的勘查确认。而对于煤炭资源量之外的其它影响因素与条件的勘查确认程度就显得相对薄弱、模棱两可或不够准确可靠。由于地质勘查报告质量的检验周期相对较长,充分利用地勘事业单位现有的管理体系,合理整合现有资源(地质勘查工程项目资金支出、各项责任落实的奖惩明细、人才岗位流动使用的准确劳资状态等等)就能实现保证勘查目的服务质量和工程项目质量责任人责任程度的财务数据监督与责任管理。

四、结语

篇7

关键词:矿产地质勘查风险产生原因规避策略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与当前矿产资源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矿产资源的勘查工作经过多年的研究,在矿产勘查开发上已经得到了持续的发展。

地质勘查工作的进行,是通过一定的地质科学理论和勘探方法,对客观地质体或矿产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在工作上主要分为普查和勘探两种。由于地质客体的潜藏性和矿产资源的自然赋存性,使得地质勘查的工作极具风险性且成功几率不高。矿产资源作为矿产地质勘查的载体深埋于地下,复杂多变的地质环境直接影响着矿产的质量,只有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矿产资源项目才能转化为经济效益,矿产资源合理开发的前提就是需要规避地质勘查风险。

二、矿产资源地质勘查现状

随着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发展,矿产地质勘查的投资增长速度也在加快,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探矿权登记空前活跃趋于调整回稳,新发现矿产地和新增资源量同步快速增长。

地质找矿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初期处于地质找矿的低谷期;随着矿业市场呈现复苏态势,勘查投资也逐步回暖,近年来地质找矿处于上升期;同时,矿产品价格持续攀升,市场繁荣与政策利好因素叠加,财政投入和社会投入加大,地质找矿活动空前活跃。随着钻探工作量投入的增长,矿业权管理政策的不断调整,固定费用在勘查投入结构中趋于稳定,真实有效的找矿投入不断上升,盲目申请探矿权市场进入无序的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目前,我国低水平矿业开发基本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但随着经济结构趋于优化,资源量的较快增长,加强矿产地质勘查,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已成为地质勘查业发展大趋势。

三、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成因

在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中,会发生不幸事件或不良后果,地质勘探地质矿产勘查风险会导致项目失败的可能性,造成项目结果的不确定性,影响经济效益。

产生矿产地质勘查风险的主要因素包括技术风险、经济风险和市场风险。技术风险也称为自然风险或风险勘探,由于多年的勘查及开发,表面浅矿区和大多数已经证明和各种天然矿物储量丰度下降,尽管煤矿量依然较大,但经济主体存款的成功率较低,勘探的难度越来越大,风险也越来越高。市场风险是由于预测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的短期波动和长期趋势的不确定性,和预测的不确定性对矿产勘查经济效果产生的风险。经济风险是指由于经济条件变化的矿床地质导致预期收益的变化,输入和输出的风险预期值的偏差。上述三种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普遍存在于不同工作阶段不同的矿产勘查工作中,由于每个矿化区和矿产成矿条件和几何形状不同,地质勘探风险和风险因素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

四、矿产地质勘查风险的对策

矿产地质勘查风险的防范要综合考虑矿产地质勘查中三种风险因素,而不是孤立的考虑一种风险,某些程度上三类风险的防范措施是相互渗透互为作用的。

1、积极推进地质勘查市场化建设

市场化意味着资源共享,要配套建立风险信息共享、地质资料共享、技术成果共享平台以规避风险。目前地质勘探单位还是以国家拨款事业单位性质存在居多,这就造成勘查行业市场化不足,大量地质资料、技术成果、地质勘探信息都掌握在少数单位手中,技术、信息、资料的垄断,不利于勘查行业资源共享和风险规避。实际上,建立国家级省级资料、技术、信息共享平台既可以避免行业重复投资,亦可以为新上项目获得规避风险的大量资源。同时,应积极探索建立专门服务于勘查业的资本市场、规范的矿产交易市场,尽可能降低矿产品市场价格的短期波动和长期走势预测的不准确性。

2、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人是知识技术的载体,发挥人的主动性是有效规避风险的前提。对于矿产资源地质勘查工作而言,人才队伍建设是资源开发技术力量的保证。降低矿产资源地质勘查风险,既需要工作人员发挥敬业、务实的工作态度,也需要人力储备加强勘查者工作经验、方法等。投资者聘用专业的技术团队以及行业相关的财经法规学专家等都是必要的。通过专业团队、专家对市场需求强度、矿质价格波动周期的分析和对投资矿产项目所在区域的政府关系、资金筹措等方面的研究,才能真正实现矿产地质勘查风险的量化分析,确保矿产地质勘查投资的回报,最大限度的降低矿产地质勘查的风险。

3、加强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首先是地质勘查项目研判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地质勘查项目研判,是根据成矿地质条件、矿化地质特征的分析,在现有地质工作程度上对矿床的矿化强度、规模控制和各种示矿要素进行综合提取,对找矿前景作出科学预测,对矿床的潜在经济价值作出评价。地质勘查项目的准确研判能够决定项目是否值得投资以及进一步勘查开发的计划。其次是地质勘查技术规程的创新与应用。矿产地质勘查只有严格遵照各环节工作的量化标准,尽量避免因为人为而产生的风险,才能进一步抑制风险的延展。因此严格按照国家勘查技术规程施工,对规避各种风险有重要意义。最后是安全操作技术流程的创新与应用。实践证明有效安全管理可以避免事故发生进而控制成本,对规避经济风险效果显著。

4、加强行业监管力度

在政策方面,应规范矿业权出让和矿业开采审批制度,谨慎监管矿业投资者矿业开采进度,设置更严格的资质和行业准入门槛,同时进一步加大财政投资勘查力度并鼓励和拉动社会投入。避免地质勘查项目盲目上马,就要从提高矿业开采门槛和地质勘查资质门槛上下功夫。风险的源头是利益的驱动,国家应对矿业开发执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加强矿产开发的宏观管理,提高矿业集中度及矿业产值。还要对地质勘查队伍资质进行严格审定,保存实力雄厚的力量,杜绝不具备资质的单位追逐利益而造成大的风险。另外,还应通过政策的推行以及资源宏观管理去除市场泡沫,避免矿产地质勘查盲目投资,促进矿产地质勘查行业的健康发展。

五、结束语

在当前的发展状况下,对矿产地质勘查的风险及对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为了适应勘查市场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强自主创新与科学技术的研究深入,通过制定降低各种风险的安全管理措施,建立有利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风险利益机制,对矿产地质勘查中的种种风险进行预测评估,提高勘查技术以有效的规避矿产地质勘查中的各种风险。为矿产地质的勘查工作提供安全的环境,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株棋.地质勘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7

篇8

矿产资源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在矿产资源中包括人类生活和生产使用的能源、工业原材料和农业生产材料,甚至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水资源都源自于矿产资源。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显著增长,资源成为了人类的首要问题,进行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对于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科学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进行矿产的勘查和开发时要采用科学的方法,保证发展机制的长期有效,实现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保护同步进行。

一、矿产地质勘查技术原则

地质矿产勘查工作比较的复杂,技术含量比较高,因此进行此类活动时要遵照一定的原则,这样才能对整个地质勘查工作进行合理科学的知道,这对促进整个勘查工作的顺利完成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1.不断创新勘查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创新成为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进行地质勘查工作的过程中,对勘查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能够保证勘查活动更好的进行,同时保证环境保护理念的才能更加的深入人心,因此对勘查的技术要进行不断的创新,保证在地质勘查工作进步的过程中,其环保型、创新性不断的增加,对找矿的技术等进行不断发展,对其信息化建设不断的加强,对人才进行培养,这样才能保证地质勘查工作更好的进行。

2.扩大合作领域

进行勘查的过程中,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国内资源潜力要进行充分发掘,与国外企业的合作要不断的加强,要保证地质勘察不断的成熟,保证国内资源的开发,保证其能够适应资源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需求。

3.遵循规律合理布局

土地是地质勘查工作的主要对象,寻找矿产和资源是其主要目的。但是在地质中资源分布的情况是不同的,因此要根据人口分布、地质条件、基础设施建设、国土利用等方面保证勘查工作的合理布局,保证勘查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

二、矿产地质勘查风险和成因

进行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的过程中,由于气候多变,地质条件比较复杂,进行勘查的过程找那个风险是不可避免的,有的情况甚至导致勘查工作的失败,只有对勘查中的分析进行具体的分析,对出现风险的原因及西宁分析,才能找到规避风险的办法,保证其能够有效的实施。

1.矿产地质勘察行业的管理职能不够明确

如今,加强地质勘察行业的管理是矿产行业需要重视的问题,然而,政府并没有授予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矿产地质勘察管理的职能,法律上也没有规定政府能够对地质勘察行业进行管理。管理主体和目标不够明确,影响了地质勘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矿产资源对于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矿产资源的管理是一项重要工作。然而,各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矿政管理人员上的配置不够合理,管理人员的数量少,而且专业素质不高,通常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和技能,导致管理规范无法得到落实。

3.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是因为技术原因导致的,属于自然风险的一种,在地质勘查工作不断进行的过程中,千层的资源会逐渐的被开发,因此深矿区就成为矿产资源开铲的新目标,但是深矿区的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目前我国的勘查技术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在深矿区中无法适应,勘查的风险就会提高,技术风险就会加大。

4.经济风险

经济体制变革可能会导致经济风险的产生,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在不同的矿床地质下,地质勘查收益会受到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其输出值和输入值会产生很大的偏差,矿业经济就有可能造成退步,有的矿企就会面临破产的情况。

5.市场风险

出现市场风险时,对矿产资源的市场价格长期或短期的波动都有可能导致出现风险,但由于价格的波动存在不稳定性,因此矿产地质勘查的风险就会无形中生长起来。

三、矿产地质勘查风险的规避措施

1.加快技术创新与应用

对其存在的风险要进行有效的规避,看就要对所勘查的地质项目的研判技术进行应用和创新,根据具体的矿化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等进行具体的分析,在现有地质工作程度上,对矿床的规模控制、矿化强度、各种示矿要素要进行综合的提取,保证对其找矿的前景做出科学的预测,对其具体潜在的价值要进行挖掘。进行地质勘查项目的研判时,要保证其有投资开发的价值,确定合理的开发计划,同时,对相关的勘查技术要进行创新和应用,具体勘查的过程中,相关的各环节的量化标准要按照具体严格的要求进行,避免出现因人为出现的风险,对风险要进行有效的抑制。相关的勘查技术规程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这样才能实现真正风险的规避。同时要保证具体的安全操作的流程等的创新,这样对可能出现的事故能进行有效的控制,进一步控制成本,保证其对经济风险的有效规避。

2.积极推进地质勘查市场化建设

目前地质勘探单位还是以国家拨款事业单位性质存在居多,这就造成勘查行业市场化不足,大量地质资料、技术成果、地质勘探信息都掌握在少数单位手中,技术、信息、资料的垄断,不利于勘查行业资源共享和风险规避。实际上,建立国家级省级资料、技术、信息共享平台既可以避免行业重复投资,亦可以为新上项目获得规避风险的大量资源。同时,应积极探索建立专门服务于勘查业的资本市场、规范的矿产交易市场,尽可能降低矿产品市场价格的短期波动和长期走势预测的不准确性。

3.加强行业监管力度

在政策方面,应规范矿业权出让和矿业开采审批制度,谨慎监管矿业投资者矿业开采进度,设置更严格的资质和行业准入门槛,同时进一步加大财政投资勘查力度并鼓励和拉动社会投入。避免地质勘查项目盲目上马,就要从提高矿业开采门槛和地质勘查资质门槛上下功夫。风险的源头是利益的驱动,国家应对矿业开发执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加强矿产开发的宏观管理,提高矿业集中度及矿业产值。还要对地质勘查队伍资质进行严格审定,保存实力雄厚的力量,杜绝不具备资质的单位追逐利益而造成大的风险。

4.培养专业的地质技术人员

要想提高地质技术人员的素质,就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力度。矿产企业可以定期对地质技术人员进行开展培训活动,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地质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还能够有效提高地质勘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保证地质找矿工作的顺利进行。

篇9

[关键词]地质勘探;地质找矿;矿物形成;运用

中图分类号:P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1-0069-01

1.前言

由于地质勘探按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地质勘查工作之分。例如,以寻找和评价矿产为主要目的矿产地质勘查,以寻找和开发地下水为主要目的水文地质勘查,以查明铁路、桥梁、水库、坝址等工程地区地质条件为目的的工程地质勘查等。地质勘查还包括各种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海洋地质调查、地热调查与地热田勘探、地震地质调查和环境地质调查等。地质勘查必须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根据任务要求,本着以较短的时间和较少的工作量,获得较多、较好的地质成果的原则,选用必要的技术手段或方法,如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探矿、钻探、坑探、采样测试、地质遥感等。这些方法或手段的使用或施工过程,也属于地址勘探的范围。

2.深层找矿受限原因

目前,国内外在研究矿产资源理论方面越来越成熟,而现代成矿理论也开始做进一步深入研究,地质力学理论、矿床模式理论、矿系统理论、地质异常理论、矿床成矿系列理论和深部流体作用理论等均为现代成矿理论的主要内容,这一系列研究成效对于地质深层找矿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找矿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1矿床成矿系列理论

在特定的地质发展期间,地质成矿和地质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同种类的矿床因形成原因相同而自然结合在一起,而地质结构因发生部位不同,所以其形成的矿种也有所不同,这一过程属于矿床成矿系列理论的成矿原理。矿床成矿系列理论对于地质勘探人员找矿来说是一项重要的理论依据,能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根据各不相同的层次,可把成矿系列合理划分成四个序次:成矿系列类型、成矿系列组合、成矿系列和成矿亚系列,该矿床不管处于哪个层次都能够有效结合起来,在地质找矿工作中应用矿床成矿系列理论可全面发挥良好的指导效用。

2.2深部流体作用理论

在地壳流体研究作用下,矿藏的产生和地壳流体运动有着直接性关系,这一过程称之为深部流体作用理论。从地壳研究可以看出,地壳深部运动具有较大范围,但矿藏通常是在流体活动处产生,尤其是在大范围流体活动处产生。通过实际勘探工作证明,大部分重要、罕见的金属均与流体运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且矿藏大多产生于流体活动范围。由此可知,地壳深部的实际流体活动会牵涉到矿藏的产生,这给地质勘探人员展开找矿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参考依据。

2.地质找矿布置的创新

2.1地质找矿布置创新的重要性

制定合理科学的地质找矿布置方案,并加以完善,只有这样才能突破传统地质找矿模式,创造出一个符合现代化需求的全新地质找矿模式。目前,国内外均在统一布置和集中突破的基础上对地质找矿模式进行全方位创新,部分还是由多工种与多学科相结合形成的结晶。我国当前的地质工作已经开始由旧模式逐步转变成现代化模式,而在风险大、投入少、机制变化快以及队伍调整混乱的环境中,其找矿作业并没有满足统一布置和统一规划要求,且存在着各种不同程度的问题,例如找矿项目散、多、小,结构不集中,各自独立作战等,使得地质找矿工作无法在布置上得到重大突破。针对这一情况,必须提高找矿布置研究水平,以便整个找矿布置工作得到有效创新,最终推动矿产资源的勘查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2.2地质找矿布置创新的方法

为了实现地质找矿工作在布置上的创新,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①组织并建立创新型布置研究队伍。组织相关的专业人员建立创新型布置队伍,以充分了解和掌握现代化市场需求,同时密切关注市场所有动态,吸取国外经验,进一步强化矿产勘查布置的研究能力。②矿产勘查实施统一规划。有效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矿产勘查规划方案,然后统一计划和安排商业性地质勘查和公益性地质勘查,再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和规划找矿结构,防止出现重复和分散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加快实现全国各地区的地质统一规划目标。③合理选择重点勘查地区。着重强调矿种与成矿区带,正确选择已公布的重点勘查项目与勘查地区,按实际情况对矿产勘查的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和控制。努力挖掘具有潜在能力的成矿地区,同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项目及工程,最后通过多工种与多学科展开全方位勘查研究工作。④采矿权登记发证与动态实时监测。合理规划勘查与开采工作,对重大勘查项目予以大力支持,禁止边探边采行为,对无证勘探和无证开采行为进行严格查处,以提高探矿权等级发证、采矿权登记发证以及动态实时监测水平。⑤制定地质勘查标准,完善地质勘查规范。积极推广和实行市场准入制度,提高业务指导水平,强化监督管理能力,合理布置找矿作业时的勘探、普查、详查、地区物化探查与地区地质调查等各项工作。

3.地质找矿过程中地质勘探的运用

3.1地质找矿的重要价值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日常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地质找矿工作与我国生产发展以及能源提供有着紧密相连的关系,所以地质找矿工作的施行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现阶段,地质找矿工作中的地质勘查已开始存在许多各不相同的新型理论,为勘探作业运用新方法和新技术提供了强有力的参考依据。将过去传统的勘查手段及勘探经验与现代化勘查手段及勘探经验有效结合起来展开地质勘探作业,只有这样才能大大提升地质找矿工作的准确率,获得最大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地质找矿的预测应用综合勘查技术

地质找矿的预测应用综合勘查技术执行是现阶段矿产勘查的主要发展趋势。通过不同勘查手段之间的相互配合与相互协作,达到降低多解性的目的,而单纯应用一种化探手段或是物探手段对隐伏矿做找矿预测是无法取得显著成效的。应用化探手段和物探手段时,一定要把成矿地质作为重要基础,同时二者的信息还要与成矿地质条件相结合做说明。化探勘查与物探勘查在实施过程中,必须与地质理论相结合对整个勘查思路进行综合分析与解释,注意不得与成矿地质条件分离,单独应用其他勘查手段,通过这一系列有效性措施才能正确处理好地质找矿和地质勘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3增强地质找矿技术

现代化地质找矿的方法多种多样,目前已开始从过去传统的找矿思路逐步转变成由地表至内部的新型找矿思路,同时在运用综合技术的基础上全面考虑各项找矿技术,即在岩石物理性质存在差异的条件下,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地表至内部的实际状况与成矿规律。通过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应用来有效增强地质找矿技术,利用地球物理仪器特有的精密度实施测量,以取得准确、真实、可靠的数据,同时还要合理运用信息体系,把取得的所有数据转变成图标,给技术人员提供有利参考数据。除此之外,地质研究人员、地球化学研究人员、地球物理研究人员均要和地质勘探人员相互配合、相互协作,以达到强化地质找矿质量的目的。

篇10

一、加强预算管理对于地质勘查单位发展的具有现实意义

地质勘查项目预算管理,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项目管理部门颁布的预算管理办法,对地质勘查项目资金进行的组织、分配、协调、监督与检查等管理活动。地质勘查项目预算管理包括了项目预算的编制、审查、执行、竣工决算和检查分析等内容。预算管理活动贯穿于地质勘查项目管理的全过程,是地勘项目有效实施和顺利运行的经济保证。预算管理是各地质勘查单位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具体而言,加强预算管理的现实意义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有利于提升单位战略管理能力。战略目标通过项目预算加以固化、量化,项目预算的执行与战略目标的实现成为同一过程。对项目预算的有效监控,将确保最大程度地实现战略目标。

其二,有利于完成项目发展目标。通过地质勘查项目的预算编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地质勘查单位的发展方向具体化。明确各自的责任及其努力方向,综合协调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勘查活动,有效促进项目发展目标的实现。

其三,有利于实现财务管理由事后监督向事前控制转变。项目预算管理是单位内部控制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实施项目预算管理,可以实现财务管理由事后监督向事前控制的转变。

二、地质勘查单位项目预算管理的原则

1、合法合规原则

地质勘查项目预算作为部门预算的细分,首先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项目的资金计划与实施要严格按照国家、财政部规定的各项收支政策进行管理,并在法律赋予的部门职能范围内编制。具体来说:其一,勘查项目资金计划申请要合法合规,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取费范围和标准。其二,各项目的具体实施要符合我国国土资源调查的发展规划,并结合本单位的事业发展计划、职责和任务,严格遵守现行的各项财务规章制度。

2,综合预算原则

项目预算应体现预算内外资金,做好当年财政拨款和地方匹配资金的统筹安排,将地勘项目所有的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勘查项目预算。在项目预算过程中,要严格执行项目收支的两条线管理,对单位地勘项目内外部的各项资金与收入统一管理、协调安排,编制综合财务预算。取消收支挂钩的预算审查方法,将地勘项目依法取得的财政性资金与其它预算资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对各项资金收入、支出预算的编制做到不重不漏,严禁在项目预算之外挂有其它的收支项。

3、科学论证原则

推进科学合理的地勘项目预算管理,首先预算收支规模的预测和方向要科学。要依据单位自身承揽项目能力,结合勘查项目的构成与实际支出需求,合理申报项目,妥善安排支出,做到收支平衡,不盲目立项。其次,预算编制的方法要科学。

三、地质勘查项目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1、项目预算的编制

作为预算管理的起点,完整的项目预算编制通常由编制说明和预算表组成。预算编制说明是项目预算文件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工作地区的基本条件、预算编制依据、工程技术经济指标分析、年度工作安排、需要说明的其它问题等。其它应予以重点说明的主要内容如下所示。

( 1)预算编制说明的主要内容。勘查项目的主要任务和要求;预算设计方案的选择;实现设计预算的措施;预期的地质勘查成果与社会经济效益;项目预算中有关其他经费来源和外协经费支出的说明。

( 2)设计预算表格的主要内容。项目设计预算表分甲、乙两类表式。其中:甲类包括项目设计预算汇总表、项目设计预算表、单项工程费用标准构成表,单项工程费用标准构成表包括地形测量、地质测量、物化探、探矿工程等;乙类则包括项目设计预算汇总表、项目设计预算表和项目外协工程量表。

2、项目预算的审查

项目预算的审查是预算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为了确保预算资金的有效使用,项目管理部门的技术专家要对项目预算的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查、把关和最终确认。项目预算的内容审查通常应包括:预算编制说明、编制方法、编制内容、预算标准、费用的数据计算与勾稽关系等。

预算内容审查的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点。

( 1)认真分析项目的立项概算内容。尤其是项目设计确定的实务工作量、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预算标准的说明、技术指标与项目预算相匹配等方面的情况。

(2)预算不得重复或遗漏。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应严格按项目设计预算编制办法中的工作项目目录甲类)、费用项目目录乙类)进行编写,注意每项工作内容的逻辑关系和费用预算,不得出现重复或遗漏。

(3)预算编制说明的内容要完整。预算表的编制格式和编制方法必须符合编制要求,项目的规模及开支标准要符合相关规定。

3、项目预算的执行

项目预算的执行环节是对预算资金的分配与使用支出的过程,是项目实施单位为实现设计预算方案确定的工作任务而提供的资金支出保证。项目预算的执行最能体现预算的约束作用,其主要内容与要求有以下几点。

(1)地质勘查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应及时、足额及合理地拨付项目预算资金,保证调查队伍的工作需要。务必管好、用好预算资金,充分发挥预算资金零余额账户的管理效力,规范资金的支出与结转行为。完善资金支付方式,做好直接支付与授权支付的有效结合。

( 2)项目预算一经批准,就具有效力。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要体现经费预算的严肃性和合理性,上报的财务报表数据要以实际发生并报销的支出为依据,做到账账相符、账表相符,确保地质勘查项目经费的专款专用和单独核算。

( 3)在项目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若地质环境和施工条件发生变化,有时需要相应地调整经费预算。预算单位要按照规定的程序提出申请,履行报批手续,批准备案后才能调整项目经费预算。

4、项目预算的检查分析

项目预算执行情况的检查分析是保证设计预算任务实现、加强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管理,促进单位项目资金的分配与合理使用的重要环节。预算执行结束后,要通过评价机制,对预算执行和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