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网络建设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25 17:38: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基础网络建设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基础网络建设方案

篇1

一、网络安全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1、制度建设是网络安全建设的根基

无论是电信网还是互联网,都植根于一定的制度环境之中。制度环境是一系列基本的经济、政治、社会及法律规则的集合,它是制定生产、交换以及分配规则的基础。在这些规则中,支配经济活动、产权和合约权利的基本法则和政策构成了经济制度环境。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存在着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制度安排可以理解为游戏规则,不同的游戏规则导致人们不同的激励反应和不同的权衡取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为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构建了最广泛的制度环境,它作为经济活动的外生变量是人们无法选定的既成事实,但对于具体的制度安排,人们可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做出相应的调整。电信网和互联网作为代表信息社会最先进的生产力组成部分,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在未来的军事对抗和经济竞争中,因网络的崩溃而造成全部或局部的失败,已成为时刻面临的威胁。这在客观上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也就是能促进网络安全有效运行的一系列制度安排。

网络安全可分为电信网络的安全可靠性、互联网的安全可靠性和信息安全三个层次。具体包括网络服务的可用性(Availability)、网络信息的保密性(Confi-dentiality)和网络信息的完整性(Integrality)。技术保障、管理保障和法律保障是网络安全运营的三项重要措施。只有从制度安排上保障网络的安全性即网络的可用性,才能在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上保障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和完整性,才能使杀毒软件、防火墙、加密技术、身份验证、存取控制、数据完整性、安全协议等发挥其最大的效力。

2、网络的外部性客观上要求必须进行制度建设

网络产业具有很强的外部性特征。从经济学角度看,通过市场机制自身对经济活动外部性的克服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进行的。一是组织一个足够大的经济实体,即一体化经济组织来将外部成本或收益内部化;二是通过界定并保护产权而使市场交易达到帕累托最优;三是以社会制裁的道德力量规范负的外部性及其行为。

首先,电信网和互联网等网络产业不同于制造业,其面临的外部性不可能通过一体化效应来使外部成本或外部收益内部化。网络的正的外部性与负的外部性都主要通过麦特卡尔夫定律(Metcalfe’s Law)表现出来。麦特卡尔夫定律表明:网络价值同网络用户数量的平方成正比(即N个联结能创造N2的效益)。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无论是技术知识等正面信息还是网络病毒及扰乱社会政治经济秩序等负面信息都呈几何级数扩散,其扩散范围之广、速度之快、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之深刻都是前所未有的。网络自身对国界、民族及地域的超越,使通过一体化来解决外部性问题成本极大。

其次,通过界定和清晰产权,不能解决电信网及互联网等网络产业的外部性问题。科斯定理(Coase’sLaw)对外部性的解决是建立在产权明确界定并受到法律有效保护这一基础之上的。而电信网和互联网作为一种公共资源,使每个人都可以自主地在网络上和获取信息,这种对公共资源均等使用的权力,使市场机制无法在这一领域充分发挥作用,而必须通过政府的制度建设克服人们对公共资源的滥用。

最后,以道德力量来建立电信网及互联网的安全体系几乎是不可能的。网络运用的趋势是全社会广泛参与,随之而来的是控制权分散的管理问题。由于人们利益、目标、价值的分歧,使信息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出现脱节和真空,从而使信息安全问题变得广泛而复杂。网络空间秩序企图通过伦理道德、个人自律和对共同利益的维护和驱动来实现,几乎像现实世界没有国防、司法制度就可以保障一个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一样不可想象。因此,只有通过制度建设,才能真正建立起对电信网及互联网安全有效运行的保护屏障。

3、信息安全要求政府必须建立网络空间秩序 从网络信息安全的角度看,绝对的网络自由是不存在的。那种认为网络空间创造了一种比以往任何文明所创造的世界更友善、更公正的新文明,从而使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实践证明是不可能的。电信网和互联网不仅是重要的通信媒体,而且是各种信息特别是知识和娱乐信息的宝库,它既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福利,同时也向人们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的盒子,而中立的技术无法对危害网络信息安全的行为进行根本性的抑制。因此,靠网络参与主体的自律和技术手段是不可能代替法律等制度安排来实现对网络参与者有效的规制的。基于信息安全的考虑,政府对电信网和互联网进行管制也就成为国家立法的重要内容。

二、我国网络安全在制度建设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网络安全的本质在于促进和维持社会发展与经济繁荣。因此,围绕着网络安全问题,各国都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建设,从而使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的安全设置更好地发挥其安全保障作用。

目前除了网络黑客的攻击和其他的网络犯罪危及我国的网络安全外,最大的风险是我国网络自身缺乏一整套完整严密的制度安排,从而使网络自身缺少一层制度屏障,降低了网络自身的免疫力。这种制度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安全缺少最基本的法律保护层

电信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在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上担负着重要的责任。随着互联网的普及、IP业务的发展,电信网、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逐渐走向融合,如何保障电信网络信息服务的安全,将电信网络建成真正安全、可靠的网络,是网络信息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市场经济的典型特征是政府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来规范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电信法是网络安全最基本的保护层,也是网络安全技术得以发挥作用的制度安排。而在电信市场,我国政企合一的电信管理体制使电信法至今仍处于难产状态。早在1956年我国就组织起草过电信法,几上几下之后,最终未能修成正果。上世纪90年代中期,政府再一次启动电信法的起草工作,千呼万唤的电信法到2000年也只是出台了《电信管理条例》。2001年又开始了新一轮电信法的起草工作。电信法是保障网络安全的最基本的制度安排,法律制度的缺失使政府无法公平公正地调整利益冲突各方的关系。有数据显示从1998年开始,上报到信息产业部的互联互通恶性案件达540起,至少影响到l亿人次的用户使用,造成10亿元的直接损失和20亿

元的间接损失①。在全国范围内,由于恶性竞争而砍电缆、锯铁塔等破坏通信设施的恶性事件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网络安全与畅通。除了物理性破坏之外,更多的情况则是在通信软件上做手脚或者恶意修改信令,对竞争对手经营的电信业务进行各种形式的限呼、拦截,造成了网间接通率偏低甚至完全中断。1999年,兰州市电信公司采用恶性竞争手段使本市27万手机用户打不通固定电话。目前,阻碍互联互通的情况已经从几年前的直接挥大刀砍电缆、互联中继不足、整个省不通IP卡等现象,转化为落地拦截、掉线、噪音等更为隐蔽的技术手段,甚至出现了主导运营商不再对一个局向或者一个号段全部进行干扰拦截的方式,而是针对个别用户特别是高端用户直接进行拦截干扰,手段更为有效和隐蔽。对于这些影响网络安全的无序竞争,来自体系内的监管力量发挥的作用一直相当有限。出台电信法的呼声越来越高。随着我国在WTO中电信承诺表的兑现,国外电信运营商及外资的进入,会使竞争更加激烈。允许竞争但却缺乏竞争规则,会使无序的恶性竞争愈演愈烈,这一切都使网络随时面临着瘫痪的可能。因此,没有法律制度的网络运行是网络最大的安全隐患。

2、制度摩擦使网络存在安全隐患

如果一国的制度安排有利于基于网络交易的电子商务市场容量最大化,有利于网络安全运营及经济效率的提高,那么就可以说该国具有高的制度资本。不利于网络市场交易的制度,则使交易的成本变高,这种成本通常被称为“制度成本”。当然,制度成本不仅仅指在网络市场交易发生过程中实际要支付的成本,也包括由于制度障碍而根本无法进行或选择放弃的市场交易所带来的机会成本,这种机会成本包括“本来可深化的市场”因制度障碍而只能半途而废的情况,以及市场勉强得到发展的情况。根据国际惯例,广播和电视网络都属于电信。有史以来,欧洲多数国家和日本的广播电视业都归口国家邮电部直接管理,美国则由联邦通信委员会统一归口管理,国际电信联盟(ITU)也设有广播电视分支机构。世界公认的电信定义就是“利用有线、无线,电磁和光的设备,发射、传输、接收任何语音、图像、数据、符号、信号”。但是由于我国某些历史原因,广播电视属于意识形态重要宣传机构,不能划归信息产业部,使网络电视(IPTV)之类的新业务难以发展,并使不同网络之间由于管理归口问题而纷争不断,人为阻断网络运行的情况时有发生。

3、制度资本投入不足导致网络安全运行成本较高

网络互联互通是一道世界难题,各国电信引入多家竞争机制以后,原来由一家公司完成一次通信服务现在改为多家来共同完成。网络的全程全网性使运营商之间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因此,各国都通过电信法等一系列制度安排及相应的管制机构来协调各运营商之间的行为和利益关系。在我国,竞争规则等一系列制度安排的缺失,导致网络安全运营成本较高。目前,RSA信息安全公司了一项新的指数来反映网络的不安全程度,即“互联网不安全指数”(Inter-net Insecurity Index)。计数方法从1到10,显示每年的互联网不安全程度。例如互联网不安全指数从2002年的5上升到2003年6.5,说明网络安全运行状况越来越令人担忧。这一指数是从网络安全受到威胁的间接角度来衡量网络安全的,笔者认为若直接从安全角度来衡量网络安全,则网络安全指数(S)最大化主要取决于以下变量的投入及其组合关系:网络安全的制度资本(I)、技术强度(T)、管制水平(R)、资本投入量(K)和人力资本状况㈣,并与以上各变量投入呈正相关关系。其函数关系式可写成:

S=(I,T,R,K,L)

在技术强度、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既定的条件下,网络安全指数大小主要取决于制度资本的投入和管制水平的高低。与互联网相关的法律制度的健全是保障网络安全的最基本的制度资本。而制度资本投入滞后于网络的快速扩展和纵深延伸,致使我国网络安全运行成本相对较高。制度资本的投入应建立最有利于促进市场交易发生、尽量使交易成本最低、保证网络安全运营的一系列法律规章制度。当一国的制度机制不利于市场交易时,人们相当一部分技术投入、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等都是为了对冲制度成本而没有形成社会经济效益。例如,联通公司与移动公司用户互发短信的结算争议,电信公司出售“手机休息站”设备拦截移动手机业务量,全国手机与固定电话互通结算问题,用户驻地网纠纷,全国电话卡出售与结算矛盾等问题此起彼伏、接连不断。制度成本过高致使我国为获得同样的网络安全要投入更多的技术和人力物力财力。

三、完善我国网络安全制度建设的建议

公用电信网是国家信息网的基础,其安全方面的某一弱点可能把其他部分都置于风险之中。网络遭到重大破坏,除了对社会和国家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外,还可能使国家安全受到威胁,因此,各国都非常重视加强对公用电信网的安全管理。

1、尽快完善以电信法为核心的一系列制度建设

国际上,特别是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开始高度关注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理论研究、产品开发、标准制定、保障体系建设、安全意识教育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许多实用性成果。自1973年世界上第一部保护计算机安全法问世以来,各国与有关国际组织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网络安全法规。我国已经颁布的网络法规主要有:《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等。与网络安全相关的一系列制度建设是保障网络安全运营的第一道防护屏障,也是最基本的制度保障。而电信法又是保障网络安全运营的基础中的基础。在我国由于电信法至今仍未出台,也就无法从法律制度的角度来规范电信网、互联网等网络参与者的行为。电信法的难产,暴露了我国新旧体制转轨中制度建设的滞后性,使我国电信网和互联网处于不设防的状态,从而对网络安全运营构成致命威胁。并使微观经济主体要损耗掉比市场制度健全的国家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对冲阻碍市场交易的制度成本。因此,尽快完善以电信法为核心的一系列制度建设,是市场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在国际互联网中布设保证国内网络安全的一道安全防线。

2、建立不同层级的网络安全保护制度

制定“国家网络安全计划”,建立有效的国家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例如,美国已将信息安全战略纳入国家安全的整体战略之中;美国的空间战略以强化部门协调和强化政府协调的互动合作而适应网络社会的需求和特点,其网络空间战略是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实施的战略。我国要充分研究和分析国家在信息领域的利益和所面临的内外部威胁,结合我国国情制定的计划

要能全面加强和指导国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网络安全防范体系,并投入足够的资金加强关键基础设施的信息安全保护。网络安全的制度安排和保护是分为不同层级的。要重点保护以电信网为代表的基础信息网络和关系信息安全、经济命脉、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信息系统,抓紧建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制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管理办法和技术指南。信息安全领域中,密级分类、等级保护就是把信息资产分为不同等级,根据信息资产不同的重要等级,采取不同的制度安排及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防护。这样就可以在投入有限的情况下,确保网络及信息的安全性。

3、各种制度安排要随着网络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一个好的制度安排必须具有激励机制,推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而不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以及信息系统的脆弱性,决定了网络安全威胁的客观存在。一旦一国缺乏自主创新的网络安全策略和手段,国家的信息就有可能完全被葬送。例如,为适应电信飞速发展的要求,美国电信法几次修改,欧洲大部分国家也都是立法在先改革在后。因为一个成熟的社会,在涉及国计民生和千家万户的越来越重要的网络领域,没有完善的法律制度约束是不可能稳步发展的。我国电信领域出现的许多问题都与制度安排有关。由于没有完善的制度环境,企业明显违规,政府束手无策。即使已有了较完善的制度安排,各种制度安排也还要随着网络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正如制度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所言:“制度安排的发展才是主要的改善生产效率和要素市场的历史原因”②。从长远来看,在电信网和国际互联网中,决定一国网络安全运营的最基本的要素是其制度资本,即制度机制是否更有利于网络社会的网络安全。

总之,关于网络安全问题,需要政府和各部门从上到下充分重视,并从国家政策、法律规范、技术保障和公众意识等方面来设置防线。必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内进行各种制度安排,即建立游戏规则,才能不断降低阻碍市场交易的制度成本。这种制度资本投资的增加,将会在既定的管制水平、资本投入量和人力资本条件下,挖掘出网络安全技术的最大潜力,建立安全指数较高的网络世界。

注释:

①赵平:“河南互联互通问题铁幕调查,要如何保卫钱袋”,《中国经营报》2004年3月19日。

②道格拉斯・诺思(Douglass North):《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引自盛洪主编:《现代制度经济学(上卷)》,第290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参考文献:

①盛洪主编:《现代制度经济学(上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②李 娜:“世界各国有关互联网信息安全的立法和管制”,《世界电信》2002年第6期。

③吴瑞坚:“我国互联网信息政府管制制度探析”,《探求》2004年第3期。

篇2

网格、机房、通信管道、光交、光缆网和传输系统是构成网格化传输网络的6大要素,通过对下关城区网格化光缆网络建设的情况及遇到的问题进行介绍和分析,对网格化形式下传输网建设的几大要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分层分区光缆网络 综合业务接入点 光交 通信管道1 引言

业务竞争的基础是网络,网络建设的基础又是底层的光缆网,因此调整光缆网建设策略,部署全业务环境下的光缆网,将是运营商适应全业务运营模式的关键所在。

目前各大运营商均开始发力进行全业务环境下的基础光缆网络建设,主要的建设思路就是进行垂直分层、水平分区的光缆网络建设,实现核心层、汇聚层、边缘层分层次的光缆网络,将原来无线基站接入、有线宽带接入、大客户接入等各自为阵、重复建设、资源混乱的接入层光缆网络进行网格化的管理。并通过合理建设边缘主干光缆实现各个接入业务的统一承载,进行统一的资源分配,实现接入层光缆的可管可维,避免重复投资,适应全业务接入的网络需求。

本文主要通过下关城区网格化光缆网络建设的情况介绍及遇到的问题分析,来对网格化形式下传输网建设的几大要素进行探讨。

2 下关城区网格化光缆网络建设情况分析

2.1 建设思路

明确网格的划分(确定汇聚区、综合业务接入区的范围);明确机房定位(确定汇聚机房、综合业务接入机房);搭建分层分区的光缆网络,并明确资源分配点(确定光交布点位置)。

2.2 建设情况

(1)网格划分及机房确定

下关城区划分为3个汇聚区,如图1所示,以穿城而过的西洱河为界,将城区北部区域划分为1个汇聚区、业务密集的老城区划分为1个汇聚区(3个片区)、东部的开发区划分为1个汇聚区。

根据汇聚区划分情况,原则上每个汇聚区确定1个汇聚机房,老城区汇聚区由于业务量密集,管网资源紧张,考虑设置3个汇聚机房。汇聚机房尽量考虑自有以及长期租用,面积要求在50m2左右,但结合自身情况,大于5个剩余机柜的位置机房也能满足,因此最终确定了如表1所示的下关州广电机房、寻呼机房、幸福路27号机房、文昌街机房、龙山行政区机房5个汇聚节点:

表1 下关城区汇聚机房明细表

序号 汇聚机房 汇聚区 产权 机房面积/m2 剩余机架位 处理

方式

1 文昌街机房 老城区

汇聚区 短租 18.00 0 替换

2 寻呼机房 老城区

汇聚区 自有 57.63 15 保持

3 幸福路27号机房 老城区

汇聚区 长期租用 21.78 7 保持

4 龙山行政区机房 开发区

汇聚区 自有 44.85 15 保持

5 下关州广电机房 北部城区

汇聚区 长期租用 47.35 6 保持

根据下关城区汇聚区域划分及汇聚机房确定情况,对城区进行了水平区块的划分,整个城区共划分了如图2所示的13个综合业务接入区。

如图3所示,依托已确定的州广电机房、寻呼机房、幸福路27号机房、文昌街机房、龙山行政区机房5个汇聚节点兼做综合业务接入点,负责5个综合业务区的业务接入。另外选取现网的外贸、人民街机房、兴邮宾馆、寻呼楼宿舍、下关农行、金荣宾馆、天井村、满江机房等8个节点作为综合业务接入点,负责其他8个综合业务区的业务接入。

(2)分层光缆网建设

在区块划分确认、机房定位明确的情况下,依托管道资源情况,进行了城区分层分区的光缆网络建设,光缆网络分为3层进行建设:核心机房-汇聚机房、汇聚机房-汇聚机房之间直达的汇聚层光缆、汇聚层机房-综合业务接入点之间连接的一级接入主干光缆以及覆盖综合业务接入区实现综合业务节点-主干光交之间连接的二级接入主干光缆。对机房情况不理想后期需要替换的节点考虑在机房楼下新立光交,以方便后期机房搬迁时各层次光缆的割接。建设情况如图4所示:汇聚层光缆采用144芯光缆建设建设,实现了综合楼、州广电、寻呼机房、幸福路机房、文昌街机房5个机房之间的光缆连接,考虑了管道路由及组网需求情况,龙山行政区机房光缆不再独立分层建设汇聚层光缆,而与一级主干光缆共用进行建设。

图4 下关城区汇聚层光缆路由示意图

如图5所示,一级主干光缆采用144芯光缆进行建设,实现了各个汇聚节点-综合业务节点机房之间的光缆连接,由于部分综合业务接入点机房情况不是很理想,在建设中采用在综合业务接入点机房楼下新立大容量光交的方式替代机房进行布放。

二级主干光缆的建设采用144芯光缆,实现了综合业务接入点机房(或光交)-各主干光交节点的光缆连接。在建设中对相邻综合业务区之间二级主干光缆同路由段的情况,光交节点进行共用,光缆由于资源流向不一样,进行各自布放。

二级主干光缆以环为单位进行建设,纤芯资源的分配采用环型无递减配线方式,完成了城区12个综合业务接入区的二级主干光缆环路的建设,设置了49个边缘主干光交作为二级主干光缆资源的分配点,基本实现了城区的二级主干光缆覆盖。

通过分层分区光缆网络的建设,为下关城区传输网络打下了坚实的网络基础构架,构架结构情况如图6所示。

后期传输系统的组网将可以根据基础构架的结构灵活进行组网,通过各层次光缆之间的跳接,满足未来各自传输系统的组网需求,比如分层、双归、扁平化等各种不同的系统组网需求。

2.3 建设总结

通过下关城区进行分层分区光缆网络的建设,为下关城区业务网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1)网格划分的颗粒度还不够细,主干光交覆盖目标不够具体,影响了二级主干光缆资源的精确分配;

(2)机房是网格化传输网络的关键点,但落地困难,面积偏小,很难适应未来业务网发展需求;

(3)分层分区的光缆网络的建设对管道管孔资源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4)光交布点是否合理,规划的光交布点如何保障落地建设,光交覆盖缺少详细的目标;

(5)三层光缆完全独立建设是否完全必要,光缆芯数全部使用144芯光缆是否合理,二级主干光缆的纤芯分配缺少基础数据的支撑;

(6)目前传输系统的组网情况与网格划分情况不能对应,有很多跨区、跨网格组网的结构存在,应该怎样解决系统组网与网格之间的关系。

3 网格化传输网络建设要素

网格、机房、通信管道、光交、光缆网和传输系统是构成网格化传输网络的6大要素,下面根据下关城区网格化光缆网络建设的情况介绍及遇到的问题分析,来对网格化形式下传输网建设的6大要素进行探讨。

3.1 网格划分

人口密集的城区、县城、重点镇区等区域,是进行网格划分的重点所在,网格规划应该做到汇聚区域、综合业务接入区域、园区接入区域3层网格的细致划分,将业务接入目标不断由面的目标向点的目标推进。通过不断明确的业务需求目标自下而上指导传输网络的建设,如各层次光缆的路由及纤芯资源需求、各层次光交及机房的需求、各层次系统的容量配置需求等。

乡镇区域由于地域广阔、人口分散以及业务接入零散,在网格划分时考虑到一定区域的面上接入目标即可,只需进行汇聚区域、综合业务接入区域2层网格的划分。

目前传输专业的项目管理和网络建设只建设到了综合业务接入区这个层面,明确到了主干光交节点。网格没有细分到园区接入区域这个层面,但对人口密集区域非常有必要进行园区接入网格的更细致划分,将业务目标有效地落实到点上。建议在ODN网络建设中,改变原有按需零散进行建设的建设思路,调整为以园区网格建设为目的,提前进行光缆基础网络的布局的建设思路,实现网格化网络由上而下的统一,更好的为业务网络提供基础网络服务,同时也可为市场发展提供最基础的目标用户数据。

园区网格的建设应以主干光交节点为依托,以商务楼宇、商品住宅小区、成片的自建住宅区、校园、医院、单位大院等为园区单位,进行更为细致的网格划分,设置园区光交,实现园区光交对园区内所有接入业务需求(无线、有线宽带业务、集客业务)的有效覆盖,形成园区内的用户分布及需求信息库,为网络发展及市场发展提供最底层的基础数据。

3.2 机房

网格划分再好,光缆分层再好,系统搭建再好,没有机房的基础作保障,将变成整网发展的瓶颈并给网络发展埋下致命的隐患,所以汇聚机房、综合业务接入机房的建设应该作为全网发展的战略基础资源进行建设,在管理、投资、维护几个方面都应向汇聚机房、综合业务接入机房倾斜。在建设过程中应将机房的建设提高到战略层面的高度,保障每年计划建设机房的落地实施。

合格的汇聚机房、综合业务接入机房在整个通信网络中不单单只为传输网服务,同时也是业务网的BRAS、OLT、BBU池组化站点、未来业务集中上连网元等的目标建设机房,是全网资源进行统一集中的机房。通过网格内汇聚机房、综合业务接入机房的建设真正实现基础网络的业务统一承载,实现基础网络长期稳定为业务网络发展提供服务的目标。

3.3 通信管道

前期通信管道建成后,由于缺乏对管孔资源使用的合理规划,未对管孔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管孔资源浪费情况比较严重。而分层分区的光缆网络的建设将占用大量的管孔资源,这一矛盾给分层分区光缆网的实现造成了较大的难题。

在网络建设和维护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减轻这一矛盾的影响:

(1)加强对管孔资源的管理:根据水平网格划分情况,完成水平网格内每段管道的定位分析(主干管道和支线管道)及使用规划,任何一段管道的光缆穿放应该在维护部门的使用规划控制下实施;

(2)提高管孔资源的有效利用:对多条光缆需要穿放的管道锻落考虑用大芯数光缆进行光缆合并或在同一管孔内一次布防多条光缆的方式减少管孔的占用,也可以考虑新技术的引入,比如微缆、带状光缆等;

(3)合理设置光缆分支点(路口、管道过街点等),避免配线光缆来回占用管孔穿放。

3.4 光交

光交由主干光交和园区配线光交两级构成。

主干光交的建设主要关注布点规划、落地建设、端子资源合理使用、主干光交的覆盖范围等几方面的内容,对前3点各运营商均有一定的建设流程及规范,这里主要对主干光交的覆盖范围提点自己的想法。主干光交的覆盖范围确定必须建立在园区网格划分的基础之上,明确每个园区与主干光交的归属关系,这样在园区用户普查数据完成后可以比较具体地分析出每个主干光交覆盖范围内的基础纤芯资源需求,为资源的分配提供比较具体的数据,同时也规范了后期各园区内业务网或园区光交的建设行为,为园区的光缆建设预规定了引接方案。

园区配线光交应根据园区网格的划分情况进行建设,可以是一个园区设置一个园区光交,也可以是几个园区合设一个园区光交,或者也可以把园区内的基站ODF单元设置为园区光交节点。这要根据地理特征及业务需求情况灵活设置,但每个园区配线光交设置后应明确归属的主干光交和覆盖的园区范围。

3.5 光缆网

光缆网是网格化基础网络的最终体现,最终实现了网格化网络的基础构架。

在光缆网建设中一定要坚持垂直分层、水平分区的建设原则,网格化基础网络里光缆网的建设思路如图7所示。

3.6 传输系统

网格化基础网络的搭建最终都是为传输系统进行服务的,但传输系统搭建在前,网格划分在后,会出现系统组网与网格划分不能对应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以图8的传输系统的建设调整思路。

而传输系统的组网结构和需求是不断在变化的,点对点、环形组网、口字型组网、双归组网、网状组网,还有网络扩容、升级、搬迁等因素造成的组网结构的变动等,这些变化在原来的传输网里造成了很大建设困难。但完成了网格化基础网络的建设后,可以很从容地应对传输系统组网的变化需求。

4 结束语

网格化的基础网络是未来传输网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方向。在传输网网格化的建设中应紧密地抓好网格化6要素的建设,为适应未来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资源。

参考文献:

[1] 谢桂月. 城域网的光缆线路设计[J]. 邮电设计技术, 2006(10): 1-4.

[2] 李立高. 光缆通信工程[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3] 中国联通. 2015―2017年发展规划网络资源规划编制指导意见[Z]. 2014.

[4] 曾敏,马建虹. 浅谈接入层传输光缆基础网络建设中光缆芯数的选择[J]. 电子世界, 2012(22): 9-10.

[5] 高兴平,卢. 本地光缆网中继及主干层规划[J].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09(6): 45-48.

[6] 章海. 浅谈全光通信网技术[J]. 科技信息, 2011(22): 217-217.

[7] 林先钊. 移动传输网接入层光缆的建设方式[A]. 海南省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5.

[8] 李壮志,赵升旗. 全业务运营下的本地光缆网规划探讨[J]. 山东通信技术, 2011(1): 8-10.

篇3

[关键词]共建共享 分建互享 投资分析 3G

1 挑战:新建基础设施必须共建,资本开支及转固成为共建核心点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联合下发的《关于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紧急通知》(工信部联通[2008]235号文),新建基础设施必须共建,这有利于减少重复建设,节约投资,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但各运营商将面临如下问题:网络规划和工程建设投资,应如何适应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政策,应采取何种建设策略保证最优投资效益?

从目前看,以重庆市为例,电信基础设施共建主要集中为以下2种模式:一为共建各方共同出资建设,按出资比例分享产权;二为一方收集共建各方的建设需求并出资建设,其它各方租用。由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均为上市公司,其财务管理体制各不相同,因此存在共建基础网络产权归属、转固、设计监理单位招投标等多种建设与财务管理问题。

2 难点:共享现网租赁结算,因场景不同而对价格体系产生重大影响

与基础设施共享不同的是,共建(分建共享)是基于新建设施的租赁,而共享是基于现网资源的租赁。在基础网络租金结算中,由于基础网络优势资源不同和定位差距,各运营商可能面临如下问题:

(1)战略位置差异:存在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其他区县及以下的中心城区、一般城区,和特殊地段(如重要风景区、铁路沿线、高速公路、桥梁、隧道、文物建筑、边远农村等)。

(2)财务体制差异:与政府指导价存在差异,银行同期利率在租赁期可能发生调整,各运营商维护成本和模式存在差异、管理费率与利润率不尽相同等。

(3)设备结构差异:如通信铁塔、天馈挂高、通信管道(如7孔梅花管、波纹管、水泥管孔)和杆路的类型不同等。

这些不同的情况,将直接导致各省分建互享或现网租赁的成本各不相同,对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深入推进带来阻碍。

3 对策:适应现有财务体制,鼓励采用分建互享方式实施共建

从目前看,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均已上市,也形成了符合各自企业特点的财务管理体制。为解决各方因基础网络建设需求而共同投资带来的各方资本开支、固定资产转固、委托设计监理单位招投标与财务管理的矛盾,本文建议在电信基础设施共建中采用分建互享方式,即,各参与方委托牵头方,以与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相关收费协议标准和设计中确定的费用分摊比例为依据,分别与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签订合同,公共部分费用最终以各方竣工结算审计核定后的费用作为决算依据。

考虑到各运营商基础网络规划资本开支进度及网络建设进度各不相同,建议通过协议补足方式予以弥补,以达到节约重复投资的目的。按TD-HSDPA、CDMA EV-DO和WCDMA-HSDPA三种3G制式基站建设费用估列如表1:

显而易见,采用分建互享方式,有助于各运营商降低单位建设开支,而将租赁列入企业管理财务费用中。此外,进一步明确了电信基础设施共建以产权清晰为原则,产权方一方收集共建各方的建设需求并单独出资建设,统一选定并委托原有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实施对该项目的全套项目管理,并按三方共享协议价格供给其它各方租用。同时,也便于产权方通过工程项目建立开支明细对投资进行严格控制和审核;对于分公司负责的工程内容,各方地市(县)分公司也可严格按相关规定和要求执行,控制工程费用开支,做到手续、文档齐全。工程建设中,产权方各关联单位必须按照设计中的工程概预算金额对工程费用进行控制,不得产生超出设计批复金额和与设计不符的费用,确保共建工程管理效率。

4 分析:合理量化共享对节约建设投资、提高资源利用率的作用

共享设施若不具备共享条件,就需要进行技术改造。因此租用方须全方位多部门早做准备,争取主动,尽快梳理流程,建立快速决策机制,降低不利影响,在设计中就充分考虑共建共享。共享基础设施的一次性改造费用可采用(不限于)以下方式:一为改造费用由产权方承担,共享方通过增加租金方式给予补偿;二为改造费用由共享方承担。

由于全国各地地形地貌等各不相同,需要各省结合实际,在本省通信管理局协调下共同制定租赁(共享)费用。已有政府指导价从其规定,现有企业间协议在有效期内维持不变;特殊情况由三方或三方在通信管理局/省协调机构的协调指导下,协商电信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费用的承担方案及产权分配方案,以此作为年均维护成本和租赁标准的参考。举例如下:

(1)年均建设成本:铁塔、光缆、杆路、管道的财务折旧年限均为10年,年均建设成本=总体造价/10。

(2)年均管理成本:铁塔、光缆、杆路、管道的管理成本可依据年度财报及自身特点进行分摊和估算。

(3)年均维护成本:年维护成本取总造价的3%~5%,可取3%。

(4)年均资金成本:资金成本以一年期贷款利率5.3%计算。

(5)年均总成本:年均总体成本=年均建设成本+年均维护成本+年均管理成本+年均资金成本。

(6)租费基准价格:租费基准价格=年均总体成本×110%,收益率取10%。

(7)地域因素:为从效益角度分析各类共建共享的相对重要性,本文建议从各地域市场领先全省平均水平的角度加以评估。根据各地市人均GDP/全省人均GDP、城镇化率/全省平均城镇化率、人均交通通信支出/全省人均交通通信支出,核算地域市场综合评估系数,以量化共建共享背景下资本开支相关权重。

由表2可见,按节约投资、节约费用和增加收入(其他各方租赁费用)情况看,共建共享虽然存在地域差异,但对企业整体效益是正向的。

篇4

我们可以将智慧城市理解为云计算、物联网实现落地的一种方式。物联网实质上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通过RFID技术将传感信息与互联网连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云计算实现了信息集中化、智能化,成为信息价值的载体。智慧城市通过云计算技术将物联网获得的信息存储并加以利用,让物联世界的数据产生价值并最终服务于人。智慧城市是物联网和云计算为人们描绘的一幅美好蓝图,而且在逐步实现落地。

政策支持 网络先行

智慧城市该如何腾“云”驾“物”?通过对我国的智慧城市发展进程进行分析即可看出端倪。2013年,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正式起步,政府确立试点目标,然后集中投入重点建设。1月2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其中地级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总体投入的资金规模将达800亿元。这样的一针强心剂,坚定了这些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的信心。从随后公布的规划信息看,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深圳、沈阳、宁波、佛山、昆山等城市提出了不少具有可行性的项目:智能交通、智慧安防、无线城市、智慧医疗、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

实际情况同样让人感到乐观。例如,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电子商务已经取得良好的发展,无线城市也在运营商的推动下逐步形成规模,奥运前后掀起的平安城市建设热潮为智慧安防奠定基础,智慧医疗也在部分城市的改革下成为现实。

从以上的信息不难看出,智慧城市方方面面的建设既有消费需求的拉动,也有技术发展的推动,同时还需要政府政策的扶持。政府的力量可以在大处推动,以北京为例,已经颁布的《智慧北京行动纲要》主要解决两大类问题:一是解决特大型城市发展难题,人口、资源、交通、环境;二是解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问题,发展高端产业,催生新的业态。政府还可以通过小处落实,例如杭州和苏州推进智慧医疗方案,在预约挂号上下功夫,分时段预约就诊,通过电子病历实现先诊疗后付费,通过微小的动作,实现了智慧医疗的落地。政府还可以因地制宜,例如江苏无锡依托物产业优势,建立规模宏大的云计算中心,实现“云”、“物”融合。

腾“云”驾“物”的源动力有了,具体到实施,就是技术和方案的推进。依然以北京为例:北京首先确立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即建设宽带城市和无线城市。北京市选用TD-LTE技术建设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建立覆盖到四环以内所有物与物的通信的物联传输专网。同时,北京市也在积极推动政务云,在政务领域规划建设“1+1+16”框架——一个市级的政务云、16个区县和重点领域。

网络作为智慧城市的血液循环系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这一点,担负基础网络建设的运营商表现可圈可点,中国移动最早“无线城市”战略,而中国电信的方案则称为“光网城市”,中国联通则直接“智慧城市”战略。无论是“无线城市”、“光网城市”还是“智慧城市”,都是利用运营商的多种网络覆盖,为政府管理、企业运营、城市百姓生活等方面提供服务。智慧城市的建设分为前期基础设施建设、中期数据处理设施建设和后期的服务平台建设。当运营商建立完善基础网络之后,还要相关数据服务加入进来。

三大巨头 各有侧重

IBM是智慧地球的发起者,推行基于软件的整体解决方案。软件是方案的灵魂,通过云计算和物联网的躯体实现智慧城市的理念。IBM坚持通过技术手段解决中国城市的运营压力。IBM智慧城市创想包括:以环保为主体的绿色智慧城市;以健康为主体的智慧城市医疗;以基础设施为主体的智慧城市建筑;以政府服务为主体的智慧城市服务;以科学发展为主体的数字化智慧城市。相应的,新一代解决方案对应了能源、交通、通信、商业、服务等诸多方面。

IBM的整体思路是:汇集来自物联网的各种信息制定智慧城市的决策,通过云计算平台促进信息的流通和机构之间的沟通协作,解决潜在的问题。IBM以智慧城市研究和实践先行者身份,深耕智慧城市发展,并充分利用新一代物联网、云计算、智慧的分析洞察、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的方式,为城市公共安全、制造生产、环境监控、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公共卫生、健康监测、金融贸易等各个领域,快速交付以市民生活为中心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建设的另一个典型是微软。微软的侧重点是云计算,注重数据的分享。智慧城市的预警信息通过云计算平台,依托移动互联网,最终达到终端信息的呈现。微软的“云端智能城市战略”包括:建设代表城市信息化、数字化的城市云,以N屏与物联网为端,提供信息化与智能化解决方案。

篇5

一、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现状

根据目前学校数字化业务应用的情况,大体上可把业务系统分为三类: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及特色应用。

行政管理,其业务系统的服务端大部分在信息中心。学校作为客户端的使用者,目的在于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包括OA办公、一卡通、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教学管理,其大部分业务系统由各个学校独立建设完成,包括数字广播、备课系统、多媒体录播系统等。目前各地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的业务系统建设。但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情况建设特色应用中的业务系统时,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如特色应用,其业务系统,包括网上阅卷系统、多媒体录播系统、同步课堂等,目前各地关注度都比较高。

二、数字化校园的发展阶段

校园数字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它的实现是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学校数字化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初级阶段不断深入发展走向高级阶段的过程,从全国数字化校园的现状和发展分析,数字化校园建设经历了网络集成、系统集成、应用集成、数据集成共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网络集成,主要以基础网络建设为主。大部分技工学校和普通中职学校在这一阶段,考虑的主要是基础网络如何建设,如怎么建设有线校园网、无线校园网、校园网安全加固等。

第二阶段系统建设,以服务于系统建设为主。大部分重点技工学校和普通中职在这一阶段,考虑的主要是业务系统如何建设,如:一卡通系统,是作为刷卡消费还是门禁控制、电梯控制;课程管理、多媒体录播系统怎么建设;这些业务系统运行如何监控;数据安全如何保证等。

第三阶段应用集成,主要是做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单点登陆系统等。信息化做的比较好的重点技工学校在规划应用集成,研究如何把有线、无线、远程VPN等各种不同接入方式统一纳入一个平台进行管理;以及多媒体录播、OA系统、视频监控等一系列业务系统如何实现单点登陆,方便师生的使用。

第四阶段数据集成,主要是实现数据开发标准、数据结构的统一和各个业务系统数据实时共享。由于数据集成涉及到应用系统的大量开发工作,周期长、投入大,目前中职教育学校涉及应用集成方面的还比较少。

三、数字化校园的发展

1.数字化校园发展误区

校园网络建设已逐步成为学校的基础建设项目,更成为衡量一个学校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目前,大多数有条件的学校已完成了校园网硬件工程建设,但都对校园网的认识仍不够全面,甚至存在很大的误解。例如认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是简单的项目,是可以一蹴而就的。这就是没有认识到校园网建设是一项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再如,认为网络建设越高档越好,在建设中盲目追求高投入,对校园网络建设的建设缺乏综合规划及开发应用;认为建好了校园网络,连接了Internet,就等于实现了教学和办公的自动化和信息化,而缺乏对校园网络的综合管理、对技术人员和教师的应用培训,缺乏对教学资源的开发与积累等等。所有这些,都极大地阻碍了校园网络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数字化校园发展的趋势

(1)无线校园网的建设。校园网用户有多种需求,如网络信息点流动的需求、利用网络提高教学效率的需求、降低成本和保护投资的需求等,这些迫切的需求都可以通过无线校园网的建设找到完美的解决途径。

(2)“教育云”建设。云计算在教育领域中的迁移称之为“教育云”,是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架构,包括了教育信息化所必须的一切硬件计算资源,这些资源经虚拟化之后,向教育机构、教育从业人员和学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该平台的作用就是为教育领域提供云服务。

(3)校园数字化网络安全的建设。随着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和发展,校园网已经成为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现今的校园网不仅应具有更高的带宽、更强大的性能以及保证校园网无中断运行的高可靠性,还必需能对不同数据流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以便有效和充分地利用网络传输带宽。同时,伴随着校园网络应用的深入,现代校园网还必须要有一整套从用户接入控制、病毒报文识别到主动抑制的一系列安全控制手段,才能更有效地阻击病毒和黑客的攻击,有效地保证校园网稳定运行。

篇6

【关键词】本地传送网 建设策略 四网协同 网格化

1 引言

传送网络是基础承载网络,伴随着通信运营商公司近年全业务转型,基础资源需求能否及时到位日益成为规划建设焦点之一。根据基础资源的建设特点和环境,传送网络建设应着眼目标网络并适当提前。面对业务发展对传送网的挑战,采用“精细化、简洁化、宽带化、集约化、保证高质量、保证可持续发展”策略,全面提升通信运营商传送网的核心竞争力。

2 本地传送网现状分析

某地通信运营商经历十几年自有传送网络的建设,初期只满足自有基站业务承载,到现在面向全业务运营,传送网需满足GSM、TD-SCDMA、TD-LTE、WLAN、集团客户、高价值家庭宽带等各类接入需求,在“十、百、千”的接入能力目标下,整体业务宽带规模将增长数十倍,当前传送网面临着严峻挑战,主要存在问题如下:

(1)规划上仍以移动通信网络需求为中心:部分规划中缺乏对不同客户需求、近期和长远需求的统筹考虑。

(2)综合业务接入区建设推进较慢:汇聚机房不足,自有率不高;管道储备不足,开口不合理(主要面向基站);资源覆盖深度不够,客户接入距离长。

(3)资源利用中:网络规划和后期使用脱节严重,整体利用率低。

3 本地传送网工程建设策略

网络总体发展策略是:按照某地通信运营商集团“四网协同”、“十百千”网络能力要求,围绕四大要求开展网络建设。

(1)坚持和落实GSM/TD-S/TD-L/WLAN四网协同发展策略,统筹考虑各类需求,整体规划网络布局,分步推进网络建设,加强各类技术协同。

(2)依托综合业务接入区,面向全业务需求加强基础网络资源储备,积极提升光缆网络覆盖的密度和深度,逐步缩短客户接入距离,加快推进网络宽带化、IP化。

(3)突出重点,制定差异化解决方案,奠定实现个人客户10M、家庭客户100M、集团客户1000M的“十、百、千”接入能力的网络资源基础。

(4)推进解决市政管道、汇聚机房、光缆网络和光交接箱四个短板。

3.1 机房建设策略

(1)资源盘活:结合OLT(Optical Line Terminal,

光线路终端)部署需求以及OLT耗电、装机空间、上行链路等,启动“资源普查工作”,完成OLT建设方案的调整,确保OLT及时投产。盘活基站资源流程图如图1所示:

(2)机房快速建设:提速本年度机房建设、投产力度。对于外电、配套做好提前申报和采购工作,及时部署机房入局管道、新建汇聚光缆(入局段可先盘留),确保机房投产后相关的传输链路能够快速通达。

(3)回割方案:在新建机房完成到位后,确定现有OLT(临时)机房主干光缆割接至新机房的回割光缆部署。快速落实新机房光缆、传输链路的到位。待上述两个条件具备后,推进OLT至新机房的回割工作,做好用户的业务保障及相应的通信保障措施。

3.2 网格化有线接入网建设策略

有线接入网建设基于网格化的建设思路,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突破:

(1)基于“网格化”的资源配置思路及体系:接入网络资源配置中的“需求预测、资源匹配、资源配置”落实到网格单元;以市场为导向,在基层单位内部实现基于网格单元的需求预测、需求排序、资源匹配、资源配置。有线接入网“网格化”建设流程图如图2所示。

(2)推进“小管网”的建设:充分发挥配线节点对引入节点的收敛功能,建设网格内的小管网;通过合作、租用等方式,充分利用广电、电力、市政等管道资源;利用网格内现有的“光信息点”,完成业务的快速接入;客户引入光缆要尽量避免引入点穿越配线节点覆盖区域;客户有双路由、双归接入需求时,采用“双配线节点的双路由引入光缆”方式。

(3)融合“光缆网”的建设策略:接入光缆网不仅要保障FTTH(Fiber To The Home,光纤到户)的长期发展,同时也要兼顾全业务接入的需求,其规划应统筹兼顾家庭客户、政企客户和基站接入等业务的需求。

(4)“三维度”网络建设计划:由第一步实现“业务与网络”资源的匹配,按照“三维度”排序法完成本年度网络建设进度计划。如图3所示。

3.3 GPON骨干网建设策略

(1)GPON骨干网建设必须与业务覆盖、需求密切相关联,根据业务覆盖需求与网络建设的难易程度,确实安排好OLT建设推进的优先级,确保业务的快速覆盖与开通。

(2)GPON骨干网建设必须与IP城域网建设相关联。

(3)GOPN骨干网上联必须密切考虑IP城域网SW建设的到位情况,保证业务上联的可行性与快速性。

(4)GPON骨干网建设必须做好机房(基站)项目建设相关联。

为了保证业务的快速覆盖、接入与开通,OLT的建设与机房(基站)相关的必须考虑好,对于新机房(基站)的建设应提出到位计划。若机房(基站)不能及时到位,则要做好备选方案及后续的割接方案。

(1)GPON骨干网建设必须做好光缆网项目建设相关联。

(2)上联方式应经过严密考虑,采用裸纤上联时,必须快速做好光缆的到位。

(3)GPON骨干网必须做好与PTN(Packet Transport Network,分组传送网)/OTN(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光传送网)网络项目建设的相关联。

(4)上联方式若考虑采用PTN方式时,必须考虑PTN建设的到位计划。

3.4 OTN网络建设策略

(1)全业务运营的驱动下,移动运营商的各层网络都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作为传输网末梢的无线接入和顶端的核心网都在逐步实现融合,配合这一发展方向,传送网也需要梳理现在多系统叠加的混乱,朝向统一网络架构、依区域细分、汇聚层下沉的趋势演进。本年度OTN网络建设主要需考虑受制与机房投产影响,重点完成二级OTN系统的搭建。

(2)完成临时接入OLT至SW的链路储备(如需扩容,尽快落实采购和安装计划)。OTN网络目标示意图如图4所示:

3.5 PTN网络建设策略

PTN网络建设思路重点需要考虑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PTN与SDH网络协同发展思路

从原有建设模式(接入层新建的基站通过就近光缆连接到附近的基站,再通过跳纤连接到PTN汇聚点或者已有PTN的基站节点)逐步转换到新的建设模式(新思路采用预先放置PTN设备到关键节点),从而减少多次跳纤,提升纤芯资源的利用率。如图5所示。

(2)PTN网络的建设策略

本年度新建PTN网络主要受制于新机房投产影响,考虑区域汇聚中心节点为现有节点,可以先完成该部分设备安装、链路调通工作。经核实,现有PTN系统能满足本年度新增基站接入需求,本年度需要考虑PTN的前期接入方案以及新PTN系统构建后PTN接入网络的优化调整工作,从而满足TD6期和LTE站点的接入需求。

3.6 IP城域网建设策略

IP城域网建设思路重点需要考虑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

(1)IP城域网建设必须做好机房项目建设相关联。

(2)IP城域网建设必须做好GPON骨干网项目建设相关联。

(3)IP城域网建设与GPON骨干网建设密切相关,作为GPON骨干网的上层网层,IP城域网建设内容与进度必须切实地与GPON骨干网任务和进度相结合,保证GPON骨干网的业务能及时开通,或者做到IP城域网建设为GPON骨干网先行。

(4)基于SW节点少、OLT双路由上联困难等因素,本年度新建8台SW,其中3台是替换现网的中兴T160G交换机。

(5)IP城域网必须做好网络调整的准备。

(6)本年度加大OTN环的建设,新建二级OTN环可有效地解决OLT上行、PTN汇聚环组建等。

4 结束语

按照本地传送网发展策略、总体工程建设要求,近期要加快综合业务接入区建设,加强基础资源建设,优化城域传送网结构,推进新技术应用和协同部署,优先保证四网协同发展的资源需求,保持移动运营商的领先优势。同时,还应加强面向目标客户的规划建设,不断提高传送网全业务接入能力、传送能力和承载效率。

参考文献:

[1]刁兆坤. 移动城域传送网建设思路探讨[J].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04(7): 16-21.

[2]马立伟. 基于PTN的全业务城域传送网建设思路探讨[J]. 科技致富向导, 2012(20): 297-298.

[3]郭栋,李伟强. 全业务运营移动运营商传送网架构演进趋势[J]. 移动通信, 2011(21): 9-13.

篇7

各地试网、运营商招标、供应商备战,4G胎动越来越强。随着牌照的发放、发改委组织实施移动互联及4G产业化,A股市场也已经按耐不住对4G概念的追逐了。

目前,涉及4G概念的上市公司多达四五十家。本期《英才》榜单特别甄选最有可能掀起4G风云的10家代表性公司,挖掘板块价值。

杰赛科技(002544.SZ)/价值指数:

主营是信息网络建设及产品综合提供商,4G建设的大幕一旦拉开,那么最先受益的应当就是网络的设计与规划的企业。而杰赛科技为电信运营商、广电运营商等提供信息网络建设综合解决方案已有多年,是国内最大的第三方网络规划设计院,值得投资者期待。

东方国信(300166.SZ)/价值指数:

作为国内领先的BI应用软件提供商, 主要服务于国内电信领域的运营商。公司是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企业商业智能系统的核心合作厂商,也是中国移动全资子公司中国铁通企业商业智能系统的三家核心厂商之一。除此之外,今年还连续完成兼并重组,前景令人期待。

富春通信(300299.SZ)/价值指数:

公司的主营是通信网络建设前期的规划咨询、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等。富春通信三年来的第一大客户就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其营收占到公司总营收的七八成。中国移动一旦开建4G网络,公司收益程度可想而知。

中兴通讯(000063.SZ)/价值指数:

公司主营是电信网络设备和系统集成。对于中国移动即将启动的新一轮4G招标,中兴通讯似乎势在必得。作为信息设备的龙头企业,中兴通讯在4G概念中毫无疑问会成为各路资本追逐的热门。

高鸿股份(000851.SZ)/价值指数:

公司是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旗下两家上市公司之一,整合了集团内多年积累的数据产业技术、产品和资源,具有业务地域覆盖广的优势。除此之外,高鸿股份通过收购高阳捷迅布局网络支付业务,亦拓展了未来的想象空间,使其没有理由不被看好。

烽火通信(600498.SH)/价值指数:

公司是国家基础网络建设的主流供应商。其产品类别涵盖光网络、宽带数据、光纤光缆三大系列,光传输设备和光缆占有率居全国首列。公司业绩持续保持增长。2012年独家中标马来电信100G国家骨干网。烽火通信有望为更多的100G一级干线提供设备及网络解决方案。

中国联通(600050.SH)/价值指数:

三大运营商无疑是4G建设的排头兵和最直接受益者。作为三巨头中唯一在A股上市的运营商,中国联通还未在3G时代尝到太多投资回报,就要转投4G,着实压力不小。此外,在4G牌照上,联通可能会丧失3G时代的优势。但考虑运营商的独特地位,三星也算恰当。

世纪鼎利(300050.SZ)/价值指数:

公司是提供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方案的综合服务商。其客户主要是电信运营商和电信设备供应商。目前已经与三大运营商以及华为、中兴等设备提供商建立了扎实的合作关系。4G的启动将会对公司有正面影响。希望利用4G网络建设大潮,打一个翻身仗。

华星创业(300025.SZ)/价值指数:

是国内民营通信技术服务龙头企业,其业务覆盖了三大运营商,特别在中国移动中占据优势地位。但之前的重组对象遭到证监会调查以及股东的疯狂减持确实给公司的资本信誉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加之今年业绩差强人意。因此,投资者追捧需谨慎。

篇8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数字化校园;一卡通系统;校园应用系统;安全防护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1)1210096-02

在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光纤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起来。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使人类的信息资源实现了高度共享,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信息交流的模式,也为传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数字化技术与远程交互技术提供了有利条件,继而在传统校园网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字校园”的概念。

本论文对数字化校园的适用性、拓展性、可靠性、安全性、可运营性、可管理型进行综合研究。数字化校园主要由四大系统组成:基础网络系统、校园应用系统、一卡通系统、安全防护系统。

1 基础网络系统

搭建校园网的硬件平台,基础网络建设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没有基础网络做为依托,应用系统就像空中楼阁。基础网络以硬件集成为主,发展和完善网络基础设施与应用环境,包括:传输系统、行政电话交换系统、安全存储系统、网络管理系统。

1.1 传输系统

整个校园能否达到数字化以及数字化程度能有多大,主要取决于网络基础以及可扩展性。光传送网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中的基础,校园内光纤铺设到楼,楼内网线到使用终端,采用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实现整个校园无缝网络覆盖。采用目前技术领先的三网融合技术组成全IP的传送网。[1]

全IP的传送网络技术先进,可扩展行很强,目前通信行业的主流就是IP化,实现全IP的传送网,想要增加任何终端和应用系统,可直接接入。节省大量投资,尤其是节省后面的应用层面系统投资。

1.2 行政交换电话系统

采用国际先进的下一代通信技术软交换技术才组建校园的行政交换电话系统。软件换系统全部采用IP信号,可以直接接入IP传送网,无需像普通的电话交换系统还需要铺设电话的线缆。这套系统可扩展性非常强,而且任何需求只需要改动软件就可以实现,无需增加额外的硬件。

1.3 安全存储系统

安全管理是数字校园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前提。在数字校园中,所有的数据、应用都在网上,保证它们的安全,是安全管理的职责。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备的安全防范和存储系统。

安全管理系统必须保证数据的保密性,防止对数据的非授权访问;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使数据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不被破坏、不丢失、或不被未经授权的恶意或偶然的修改;保证数据和应用的可用性,能够按照用户的需求提供有效服务,并且系统在发生灾难时能够快速完全地恢复。

1.4 网络管理系统

一个良好的数据中心必须具有一个良好的管理平台,如何将数据中心内的各种应用和平台有效地进行整合和管理,从而实现对数据中心的高效便捷的运营管理成为运营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数据中心的设备众多,包括了数据设备、安全设备、应用软件、数据库、服务器、存储等,因此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对数据中心的设备进行管理,通过良好的管理可以有效的提升整个中心的运营管理水平,使得整个系统可以更好的服务,并防止很多意外的问题发生。

2 校园应用系统

校园应用系统以应用软件集成为主,大力发展网络教学应用、全面建设各种MIS、OA系统、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全面的网络社区服务等等,从而形成一流的、数字化的网络环境、教学资源、教学与学习环境、管理手段和后勤服务,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最终实现校园内无纸化办公。校园管理信息系统是高校数字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2.1 综合教务管理系统

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在本科生教务系统中提供了教学计划、课程、注册、收费、选课、排课、学籍、成绩、毕业资格审查、系级查询等10个子系统;在研究生教务管理中提供了培养方案、课程、注册、收费、选课、排课、学籍、成绩、毕业资格审查、系级查询、学位管理等11个子系统。

2.2 科研管理系统

科研管理系统建立科研处-系科研-教师的数据沟通渠道,教师申请项目、填报表等项工作在网上进行,系主任在网上审查,科技处与主管校长在网上审批,使科研管理在网上进行。

2.3 设备资产管理系统

设备资产管理系统为校系各级实验室管理人员利用网络共同进行实验室数据的管理,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达到简化实验室管理程序的目标。系统能够为WWW用户提供各实验室的基本信息,并对大型仪器设备等信息提供查询功能。此外,一些重要的管理数据统计结果及获奖成果以主页的方式,供各级管理部门查阅。

2.4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事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并且能够及时提供可靠数据,为校领导的科学化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人力资源管理建立人事信息的交换功能,建立以教师个人为核心的人员信息系统,来自教师的信息如论文、兼职、教学、学位、科研项目等由教师个人维护,基层单位审查,建立个人信息库,作为职能部门的管理的参考信息。

2.5 财务管理系统

财务管理系统将各项基金管理工作统一到计算机的应用管理平台之上,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可以实现科研项目的立项申请、经费查询、通用基金管理(代交税金、退休基金、个人公积金)、预算管理、财务分析等。

2.6 外事管理系统

外事管理系统建立教师与外事办公室的沟通渠道,利用现代化办公环境,简化办事程序。

3 一卡通系统

校园一卡通以校园网络作为基础,网上应用系统作为依托,是实现校园信息化的牵头环节,是提高学校办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对于数字校园来说,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建立一套统一的电子身份管理系统,学校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一个与其真实身份相对应的电子身份,用户可以使用自己的电子身份访问数字校园中有权访问的任何系统。[2]

一卡通系统包含一下功能:一卡通管理中心、消费管理子系统、自助服务子系统、考勤管理子系统、门禁管理子系统、机房管理子系统、图书馆管理子系统、水控管理子系统、电控管理子系统、金融服务子系统。通过采用校园一卡通的解决方案,可以全面实现校园的高度信息化、自动化管理。

所有子功能系统在一个完善的平台上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共用一个统一的数据库。具备以下的优势:系统易维护性高、系统可扩展性强、系统高效稳定运行。

4 安全防护系统

这里的安全防护系统就是通过安装先进的安防设备,运用先进的安防管理系统,将整个校园建成真正的平安校园。整个安全防护系统分为三个部分:

1)视频监控:在校园内所有的重要位值都要安装上视频监控探头,最理想情况下,整个校园都可以实现视频监控。

2)红外防护:通过传感器,红外防护可以实现虚拟墙、入侵检测、遗留报警等功能。

① 虚拟墙:将虚拟墙设置在物体上,如墙壁,草坪边缘,河流等等。系统会在有物体对该虚拟墙入侵,穿越,或接触的时候发出警报。此事件图像或短时间视频将被拍摄下来。在学校周边设立电子围墙,在重要的实验室上或者大楼安装传感器。一但有发生没有经过允许的行为发生,就会在监控中心发出报警。

② 入侵检测:系统能感应到特殊区域内侵入物体的突然出现,并且采取即时的警报。比如可疑人物突然出现于严格禁止进入的安防区域,如博物馆,图书馆管理员室,校长办公室或其他一些重要地方。

③ 智能车牌识别:在出入校园的门口,实现进出车辆识别,是学校的车辆可以自由进出,当不是系统内设置好的车牌号码,出入口的电动栏杆,就不会自动放行。这样可以有效的控制进入校园的车辆,防止社会车辆进入校园。

3)智能安防一体化平台:这个平台是整个安防系统的大脑,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对各个点的监控探头和传感器,进行管理和信号的分析。智能安防一体化平台,主要有大屏幕和软件系统组成。屏幕上显示整个校园的三维地图,任何一点发生报警地图上报警点就会显示红色,然后系统会自动将报警点的视频以小画面方式显示。比如实验室的玻璃被打碎了,监控中心的三维地图实验室玻璃就会变红色,系统同时会将对着实验室玻璃的监控探头画面切换出来,让管理人员清晰的看到发生了什么事情,是意外还是有人进入。为管理人员做下一步决策提供依据。

教育行业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各种资源的有效集成、整合和优化,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学科的融合。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提高各种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效率、效果和效益,优化教学、学习、生活的过程,并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数字化校园工程是学校提升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水平,实现现代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项闪飞,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J].2010.6.

[2]陈志华,江苏电信数字校园平台建设规划研究,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J].2008.10.

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子政务;数字化校园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4-0252-03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是199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四所院校合并组建的新型高职院校。学校位于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孝感市,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该校十分重视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应用,早在学校组建之初就建有校园门户等信息平台。

一、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目标

该校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设一个完整统一、易于使用、技术先进、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基于校园网的信息平台,构建学校的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门户,实现统一用户管理和网上信息功能,加强信息共享,提高资源优化利用、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全校师生和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二、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内容

该校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校园基础网络建设、学校门户网站、二级学院网站及部门网站、网络应用系统、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相关人员培训等。

1.校园基础网络建设。校园基础网络是学校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的基础,没有一个设计合理、功能完备、运行稳定、安全可靠的网络支持,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就难以顺利实施。该校分为东校区、西校区、北校区、医学分院四个校区。东西校区相隔一条公路,北校区及医学分院距离稍远。网络设备情况:核心层配置S8016交换机1台;汇聚层配备S3526交换机4台,每个校区1台;接入层配备S2026/S2016交换机大约70台;外网接入使用S2026交换机,供服务器等使用;并配备有金御流控AF2000、O2526防火墙各1台。综合布路情况:对外接口带宽为电信100Mbps、教育网2Mbps,校内网楼栋之间为光纤布线,楼层间为双绞线布线。该校网络架构设计合理,功能齐全,网络运行十分稳定。校园网对外有防火墙的保护,内网的各节点均需采用“城市热点”认证系统进行登录论证,再加上采用了流量控制手段,因此校园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

2.门户网站、二级学院网站及部门网站建设。该校门户网站中除了设立学校概况、新闻中心、公告通知、产学研、学生园地、学工动态、招生就业、图书档案等栏目外,还设立了招标信息平台、二级学院网站及部门网站登录入口、专题网站登录入口、各网络应用系统登录入口、院长和书记信箱等。门户网站是学校信息对外公开的一个主要窗口。教师、学生及社会公众通过门户网站来获取学校的信息以及方便快捷地与相关部门或校领导进行信息交互。门户网站信息采用分级审核机制,即各二级学院或教学行政管理部门的信息管理员的信息需要通过多级审核,方能显示在学校门户网站上。各二级学院或行政教学管理部门门户网站的建设和管理采用统一技术标准、独立设计、独立管理的方式进行。

3.网络应用系统。网络应用系统是学校电子政务的核心系统之一,为各级各类用户提供相应的应用服务。该校的主要网络应用系统有:①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按照传统开发模式,每个应用系统都必须开发各自独立的用户认证模块。为了能够访问这些应用系统,用户不得不记住各个应用系统的账号和密码。这种认证方式存在很多缺点:消耗开发成本和延缓应用开发进度;用户需记忆多个账号和密码;无法实现统一身份认证和授权;无法统一分析用户的应用行为等。统一身份认证就是由一个唯一的认证服务系统接管各应用系统的认证模块,各应用系统只需调用统一认证服务接口即可实现用户身份的认证过程[1]。②网上办公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来代替办公人员的手工作业,从而大幅度提高办公效率和办公质量,并有效地节省人力、财力和物力。例如利用网络日志系统,就可以随时随地方便地查看指定教职员工某天的工作记录及工作进展情况,省时省力。③教务管理系统。该系统由教务处主持设计,主要提供了专业管理、课程管理、教师管理、学生成绩管理、教材管理、课表管理等功能。教师能够通过此系统查询教学课程安排、制定教学计划、上传学生成绩信息等;学生可以通过此系统查询课程进度及各科考试成绩;教务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此系统来查询相关教师或课程的教学进度情况、考试考查情况等。④教学质量评价系统。该系统由教学督导处主持设计,教学督导处可以通过此系统教学督察简报;学生可以通过此系统(以匿名或实名方式)对任课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态度、效果等做出评价;教师也可以通过此系统来了解学生对自己教学情况的评价,以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整。⑤数字化课程中心。该系统由教务处和教育技术中心共同主持设计,系统主要提供教学网站生成、教学资源管理及评价、教学互动、网络考试、教学门户管理等功能。教师能够利用该系统快速生成课程网站(支持多名教师共建一门课程网站)、管理教学资源、管理题库、布置作业、组织在线考试、回答学生的提问等;学生可以通过该系统来学习教师授权的课程、在教师设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或考试、随时随地向教师提问;教务管理者可以通过该系统来了解指定教师的教学情况及学生的学习情况。

4.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网络的开放性决定了网络的安全问题将成为网络管理的首要问题,没有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就无法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转。该校的信息系统安全体系包括[2]:①网络安全体系。即访问控制、入侵检测和病毒防范。②数据安全体系。即数据访问审计、敏感数据加密、数据备份和数据库容灾。③应用安全体系。即权限和角色分配、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

5.相关人员培训。为了使电子政务建设及应用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经常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同时也建立了相关培训机制。①外出进修。针对专业性较强的前沿技术,学校通过教师申请或选派教师外出考察、进修。如学习网络架构、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等。②校内培训。针对网站的维护及各网络应用系统的操作,为了让教师或相关操作人员能尽快的掌握其操作方法和技巧,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组织相关培训工作。如针对数字化课程中心的使用,就由教育技术中心主持组织了对全校教师的操作培训工作。③网上答疑。各网络应用系统均有固定的人员管理负责。管理人员通过培训课件来指导系统的操作与使用。用户在使用这些系统时若遇到问题可以通过E-mail或QQ等手段咨询管理人员。

三、学校实施电子政务的意义

学校实施电子政务建设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都有积极作用,尤其是对创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更具有深远的意义[3]。①高校电子政务系统的实施,充分整合了学校各项资源,优化了资源配置,缓解了资源紧缺瓶颈。通过数字化的高效管理,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可大大降低学校的运行成本。②对学校各种信息进行全面、规范的管理,使领导得到准确的业务信息,因而有助于领导做出合理的决策。③信息服务更全面、实时、高质量,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稳定教师队伍,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满意度,提高学校的综合竞争力,提升学校的社会形象。

四、电子政务建设规划

该校网络建设“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将“数字校园”建设作为当前校园网络建设的核心任务。“数字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4]。基于现有网络的前提下,该校的“数字校园”建设工作主要有以下内容:①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长期规划来指导信息化建设。②基于“硬件集群、数据集中、应用集成”的建设框架搭建“数字校园”的基础平台。③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稳定、可靠、安全的网络环境。④基于URP(大学资源计划)[5]思想提升学校资源管理水平,健全师生互动的教学平台和科研服务平台,为全校师生提供良好的生活服务、教学服务和科研服务。⑤全面建设校级管理信息系统,优化现有管理流程和管理机制,在保证学校战略目标实现的前提下,提高学校行政管理效率,节约管理成本。⑥规范学校的数据管理、采集和分析方法,做好历史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提高数据收集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实时性,为领导层进行相关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1]常潘,沈富可.基于LDAP的校园网统一身份认证的实现[J].计算机工程,2007,33(5):281-283.

[2]宋宇波,胡爱群.电子政务安全体系结构的探析[J].计算机工程,2003,9(10):11-13.

[3]张豪锋,葛晨光.信息技术及其教育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2008.

[4]沈培华,王映雪,蒋东兴,陈怀楚,常晓磊,刘启新.清华大学数字校园建设与思考[J].管理信息系统,2002,(2):18-19.

篇10

首先,IT整体规划与电信业务规划和建设要保持一致。

统一规划和统一建设是电信企业根据业务发展的规划,合理配置资源,避免重复浪费。大范围的网络覆盖将提高企业的成本,减少企业的盈利空间,尤其是对非盈利地区的投入必将带来企业的亏损。如果开放经营,在盈利地区就可能出现重复建设、投资过度。所以,一方面要避免网络建设由于投资不足满足不了业务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避免过度投资,造成资源的浪费,增加企业运行成本。

其次是引入IT咨询服务,诊断目前基础网络建设情况,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保证了信息收集和分析,在业务不断扩展的情况下,也能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完善管理流程。

还有一些价值活动则需要具体分析。例如,电信企业的支撑系统或计算机综合应用系统(包括诸如计费系统、网间结算、业务受理、客服系统等),究竟是由企业自己开发好还是外包给软件公司好,不可一概而论。如果企业拥有足够的资金和人才资源,并具备相应的条件,从熟悉行业背景与企业需求的角度出发,当然是自己开发比较好。但倘若企业缺乏必要的资金或人才,或者采取外包能够更好地降低成本,则选择外购更为有利。

以广东联通的计费和信息中心为例,该部成立初期仅有GSM计费营账网络系统,且因营业厅数量稀少,故仅能将网络覆盖到16个地市分公司,此网络成为后期广东计费支撑系统的骨干网络。由于公司业务在2002年进入飞速发展时期,各种业务子系统包括193、165、CDMA、OA办公、IP数据业务支撑系统纷纷上马。但由于各业务支撑子系统在建设初期仅从本业务范围内考虑网络建设和规划,故每套业务支撑系统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络子系统,各网络子系统相对独立,计费支撑整体网络建设缺乏全局性规划。

为了建立成本型经济,广东联通聘请IBM对该中心的核心计费支撑网络现状进行了详细的摸底和了解,从网络规划、网络架构、网络性能、网络运维、网络安全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性的分析评估;从应用数据流向着手,逐步分析目前网络结构设计和应用数据流向之间不合之处,发现目前核心网络中存在的重大隐患,并参与隐患的清除工作;从应用程序入手,分析数据流向,根据应用数据流向来进行网络规划设计,为我部提出今后的网络建设思路和解决方案。

通过网络优化并建设综合传输平台,广东联通计费与信息中心的网络运营维护工作有了质的飞跃,避免了浪费,节省了投资。在综合传输平台建成前,该中心占用了多套全省干线电路,包括ATM、帧中继、DDN、SDH等多重传输资源,干线2M线路多达350条,且骨干路由器多达100台。平台建成后,他们仅使用SDH传输资源,且干线2M线路需求下降到246条,骨干路由器仅使用44台,撤换下来的路由器仍旧使用,大大缓解了各地市营业厅接入路由器缺乏的状况。

第三,统一设备和服务供应商,既可以降低运维成本,也可以精简内部IT人员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