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接待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03-16 20:04: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务接待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务接待管理办法

篇1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公司公务接待管理工作,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参照XXX,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公司公务接待实行预算标准总量控制、人数控制、标准控制、过程控制。

第三条 公务接待范围

(一)上级部门及政府有关部门来公司指导检查工作人员;

(二)兄弟企业及合作伙伴来公司开展业务洽谈、合作等事宜的人员;

(三)公司重大活动、重要会议、重要工作需要安排接待的相关人员;

(四)其他需要接待的人员。

第四条 公司接待实行归口管理,对口接待。办公室为公司公务接待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有关重大活动、重要会议的接待组织、协调等工作;各公司负责各自业务方面的接待工作。

第五条 公务接待实行事先申请、审批制度。一般性公务接待应填写《公务接待审批单》,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方可实施。重大公务接待活动,接待部门要根据接待任务情况,事先制订详细的接待方案及费用预算,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分管领导审阅,经总经理审批后方可实施,并将费用严格控制在预算以内。

第六条 公务接待工作因时间紧迫或特殊原因未及时办理书面审批手续的,应事先向部门领导请示,同意后可在事后两天内申请补办手续,未进行请示或请示未经同意发生的费用,相关费用由责任人自行承担;接待工作补办申请逾期一律不予受理,特殊情况需经公司领导批准后方可报销。

第七条 公务接待费用报销应据实报销。报销费用不得超出申报费用,超出部分由经办人自行承担。

第八条 接待对象在10人以内的,陪餐人数不得超过3人;超过10人的,不得超过接待对象人数的三分之一;用餐应当以本地菜为主,不得提供鱼翅、燕窝等高档菜肴和用野生保护动物制作的菜肴;不得提供香烟和高档酒水;不得使用私人会所、高消费餐饮场所。接待用车的出行活动应当安排集中乘车,合理使用车型,严格控制随行车辆。

第九条 公务接待工作组织

(一)重大会议、重大活动的公务接待工作,由办公室牵头负责,相关部门配合,及时制订接待方案,认真组织接待工作,保证服务质量。

(二)一般性公务接待,经公司领导审批后,由各公司负责接待,如有需要,办公室配合。

第十条 公务接待工作要求

(一)接待工作人员在接待过程中,应着装整洁大方,举止文明,注重细节,熟悉礼仪,热情服务。

(二)在接待工作中,要妥善安排好相关衔接工作,确保接待工作不出纰漏。

(三)自觉遵守接待规定,严格控制接待范围,准确把握接待规格。

第十一条 公务接待费用核销

篇2

 

一、财务管理办法

第一条  经费开支管理的原则和资金管理范围

(一)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市科协的办公经费统一管理。凡是涉及用于机关自身开支的正常行政事业费、修缮费、招待费、设备购置费以及其它经费等,一律由办公室统一负责办理。

(二)严格经费收支预算约束。年初,办公室根据部门预算基本支出定额标准和项目支出需要,认真编制部门预算,按程序报批,并按照“量入为出、厉行节约、保证工作需要”的原则,合理安排机关经费的使用。各部室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安排需要单独申请专项经费的,要及时向办公室提报,由办公室根据部门预算要求一并向财政申报。纳入财政预算的,由办公室按开支审批程序和工作需要统一安排拨付。

第二条  经费开支审批

(三)经费由分管财务的副主席负责一支笔签字报销。各项支出,要先批准,后开支;未经批准,擅自开支,不予报销。各项开支须填写用款申请单,单笔支出2000元以下,部室提出申请,办公室把关后报分管主席审阅批准;2000-5000元须由分管主席审核,报主席同意后实施;5000元以上重大开支必须经由党组会议研究。经费开支情况每月由办公室统计送分管副主席审核,报主席审阅。

(四)办公用品的购置一律由办公室统一安排。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物品,必须执行政府采购制度。无需实行政府采购的事项,由单位自行购买,单笔支出超过2000元须经党组会议研究通过。日常办公用品、印刷、消耗材料等,由各部室填写《购物审批单》,经分管领导审批,由办公室负责统一采购,有关部室根据需要按规定手续领取。物件采购、经费结算必须由财务人员参与、两人以上经办,并在单据上签字。

第三条 经费开支报销手续的有关规定

(五)所有经费开支须取得合法规范的原始发票凭证,由经办人签字、办公室负责人和财务人员审核、分管主席签字后方可报销。

(六)经费的开支不论数额大小,均应写明事由、一事一报,不得累报。

第四条 对往来资金的管理

(七)各部室因公需要财务垫付款的,必须填写借款凭证,注明结账还款日期,借款500元以下的由分管财务的副主席审批,500元以上的报主席审批。借款须在期限内尽快归还,最长不得超过15天。

(八)公款不得借给个人因私使用。

第五条 公务出差报销 

工作人员因公出差,出差前根据会议通知、培训通知等,填写出差审批单,经办公室审核报主席批准后方可出差。

出差后应本着节俭原则,按照有关规定报销。报销时凭原始发票、出差审批单、正式文件报销开支。住宿费、机票支出等按规定使用公务卡结算。

第六条 财务风险控制

(九)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单位会计机构中的会计、出纳人员,必须分设,银行印鉴必须分管。不得以任何理由发生会计、出纳一人兼,银行印鉴一人管的现象。

(十)加强货币资金的管理,认真执行内部牵制制度,做到账钱分管,钱物分管和票据购用分管。

(十一)按照规定设置会计账簿,根据实际发生的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十二)推行财务公开,提高财务收支透明度。年终时,财务人员要对财务资料实行整理归档备查。对于单位本年发生的资产购置、处置、出租、出借情况,财务收支执行情况,招待费、差旅费、办公费等支出情况,奖金福利的分配和发放情况,通过单位职工会议通报、书面公式等形式进行公开,接受全体人员监督。对于重点支出项目“三公”经费,年末须在单位官方网站进行公布,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十三)财务会计人员工作调动或者离职,必须与接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在交接手续未办清以前不得调动或离职。财务会计人员短期离职,应由单位负责人指定专人临时接替。

(十四)加强监督检查,单位干部职工必须严格遵守机关财务管理的各项规定,财务工作人员要严格审核把关,主席对财务发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行为,一经查出,则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公务接待管理办法

(一)公务接待实行公函制度。公务活动需要接待的,接待单位应持有派出单位提供的公函(含传真件、接待任务方案、电话记录等),明确接待内容、行程、人员等相关事宜。对无公函接待的公务活动和来访人员,一律不予接待。

(二)公务接待由市科协办公室统一管理、统筹协调安排,分管领导负责审批。实行接待清单制度。接待任务实施前,接待单位如实填写“公务接待审批单”;结束后如实填写“公务接待任务费用结算单”,明确接待对象单位、姓名、职务和公务活动项目、时间、场所、费用等。

(三)规范接待标准。住宿安排在定点饭店或者机关内部接待场所安排,执行协议价格。住宿用房以标准间为主,厅级干部安排单间或标准间,每天不超过460元/间;其他人员安排单间或标准间,每天不超过350元/间。接待对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自行用餐,接待单位可协助安排,自行用餐每人每天不超过130元(不含早餐)。接待单位原则上一次活动只安排一次工作餐,工作陪餐每人每餐不超过130元。工作陪餐应根据接待对象人数,安排自助餐或者桌餐,以当地家常菜为主,不得提供香烟和高档酒水。严格控制陪餐人数。接待对象在10人以内的,陪餐人数不得超过3人;超过20人的,不得超过接待对象人数的三分之一。

(四)规范报销流程。所有公务招待费报销,严格按照“四单合一”报销凭证进行接待费用结算。接待费报销凭证即来宾单位公函、公务接待审批单、接待任务费用结算单、财务票据。

(五)公务接待费用应严格按照国库支付制度和公务卡管理有关规定执行。公务接待费用原则上实行公务卡结算和转账结算,不得以现金方式支付。

(六)禁止列支会议、培训费用。禁止以举办会议、培训为名列支、转移、隐匿公务接待费开支;禁止借公务接待名义列支其他支出;严禁套取公务接待费设立“小金库”。

三、资产管理办法

   (一)设置资产明细账和固定资产卡片,所有财产必须登记入账并及时录入资产管理系统。

(二)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台账,资产领用后需及时登记,明确使用人员和存放地点。使用人是固定资产保管的责任人,负责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和完整。

   (三)办公用品由办公室负责登记,实行领用签字的管理办法,做到购进有入库单,领取有支出凭证。

   (四)不得随意处置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调拨、报废等,应当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经过财政局审批后方可处置,并从资产管理系统中核销。

篇3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搞好“三公”工作,我局成立了以书记、局长李立安为组长、副局长彭胜辉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三公”经费管控工作领导小组,今年年初重新下发了《公务接待管理办法》和《公务用车管理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实行会审联签制度,从制度对全局支持进行规范,确保“三公”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二、强化工作落实,严控“三公”经费

1、会议及公务接待费用

我局20**年会议及接待费用预算为7.2万元,20**年会议及接待费用预算为6.24万元。我局20**年会议及接待费用为40.5万元,20**年会议及接待费用为53.5万元,20**年1-6月会议及接待费用支出14.3万元。

我局对公务接待费用实行会审联签制度。接待安排先由需接待部门的经办人员向领导请示,由办公室统一安排,报销时必须由经办人员、会审联签小组会签,经分管领导审批后,财务股核报。经调查,我局不存在公款大吃大喝及参与高消费娱乐、健身等情况,支出偏高的原因:按上级要求,我局开展了多次公路专项整治行动,上级检查多,部门联系公务接待较多;路政巡查加班餐费等共同导致。

2、外出学习培训参观考察情况

3、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用

我局对公车购置及运行费用实行单列记账,定点维修、定点加油、统一保险和统一报废更新制度。经查,我局在自查自纠阶段如实登记上报公务车辆情况;节假日严格执行公务车辆封存备案制度;不存在超标准配备公车或豪华装饰公务用车行为;不存在公车入私户行为。

三、积极完善监管,共建长效机制

根据自查结果,我局对严格“三公”支出管理,提出了八项强化措施。

一是提高工作效能。增强行政成本意识,努力提高执行力,超前谋划,按时保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是加强对会议经费的管理。控制会议时间、会议规模,尽量利用机关会议室,能够简化会议形式的一定要简化。

三是加强对考察及差旅费的管理。控制出市、县参加会议、考察的人数,不安排没有实际意义的公务考察活动。出差之前提前填写出差申请单,作为报销时的依据。

四是加强对公务车辆的管理。规范和控制公务用车修理、用油等行为,修理前报机务股并填写修理审批单,并到定点机构进行修理;节假日和不使用时车辆一律停放到机关院内。

五是加强用水用电管理。对空调、照明、用水等进行统一管理,提倡节约用水用电。

六是控制公务接待费用。严格按照“公务接待管理办法”中的审批程序进行接待,严格控制接待标准。

七是规范大宗购置及办公用品管理。大宗商品购置一律按政府采购规定实施,办公用品采购实行定点采购,需要办公用品的股室填写办公用品采购单,经分管领导批准后,统一由办公室进行采购。

八是规范财务管理。公务费用支出实行计划管理,规范批报手续,实行“一支笔”审批和财务公开制度。

三公经费自查报告(二)

根据省、市纪委通知要求,我区对公务活动中涉及的“三公”经费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三公”经费管理情况

20xx年度,我区“三公”经费共发生70.2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运行费68万元,公务接待费2.2万元,没有公款出国(境)事项发生,此项费用不存在。

二、“三公”经费管理办法

我区公务用车运行费实行定额管理,处级领导专车运行经费每年2.5万元,部门公务车经费每年1.5万元,凭据核销,超支不予处理。

公务接待费我们以林业局经营收入为基数,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出当年公务接待费可以发生的最高额度,并把接待费用控制在最高额度以内。具体管理中,本着从严管理、勤俭节约、圆满待客的原则,制订了一系列制度和规定,强化公费招待审批制度,加强公费接待部门和接待标准的管理,既加强了业务招待费的使用管理,又促进了有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三公”经费管理成效

通过各个环节的管理和控制,我区20**年“三公”经费管理取得良好效果,即节约了资金,又发展了业务,在拓展外部市场,协调和密切各方关系上取得了可喜成绩。

今年我局将会继续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按照上级的要求,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强化制度建设,完善预算分配机制,进一步加强“三公”经费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管理,大力推进建立和完善厉行节约的长效机制。

三公经费自查报告(三)

一、部门基本情况

(1)、部门职能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拟订全市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并组织实施。

(二)拟订全市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业发展规划,中长期计划和年度计划并监督实施;负责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业统计和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承担战备支前运输的有关工作。

(三)指导交通运输业体制改革;培育和管理交通运输市场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维护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业的平等竞争秩序;调控和平衡全市交通运输运力;引导交通运输业优化结构和协调发展;指导交通运输业协会工作,发挥交通运输业协会的功能和作用。

(四)负责全市公路、水路的运政和路政管理,统一管理城乡公路、水路客货运输;管理城市客运(城市公共交通和出租车);加强交通运输服务业的管理,指导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业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对重点物资运输和紧急客货运输进行调控。

(五)负责市属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组织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重点公路、水路交通工程建设及客货运输站场的管理。

(六)负责全市汽车维修市场的行业管理。

(七)负责全市水上港航监督、船舶检验、船员培训考核及交通安全管理和船舶维修市场管理。

(八)开展全市交通行政执法监督、检查。

(九)贯彻交通运输业科技发展规划和技术经济政策;监督实施交通运输技术标准和规范;组织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和成果推广,指导重大技术引进和创新工作。

(十)承办市委、市人民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2)、机构设置

我局下设3科1室即业务科,法规科,技术安监科,办公室。

(3)、人员情况及增减变动原因

二、部门预算安排情况说明

(一)收入预算说明

20**年收入预算2041.57万元,全部为公共财政预算拨款收入。

(二)支出预算说明

20**年项目支出预算1294.57万元,用于公路养护、对城市公交补贴、农村道路客运补贴、出租车补贴、农村道路建设、行政单位医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三、部门预算中“三公”经费安排情况

(一)公务接待费支出预算20万元。具体支出内容:执行公务和开展业务活动发生的公务接待费用,其他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费用。

篇4

【关键词】公务卡强制结算;结算率;政策建议

2011年12月9日财政部下发《关于实施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的通知》后,各中央预算单位根据财政部文件精神,制定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进一步提高了公务卡在公务结算中的结算率,但是这种结算大多还是停留在报销环节。受不良征信记录、刷卡消费意愿不强、刷卡环境建设滞后等问题的制约,公务卡强制结算的全面推广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公务卡的概念

公务卡是指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卡。公务卡强制结算制度的推出使得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脱离传统的现金收付,不再接触现金,能有效规范预算单位公务支出,使公务消费更透明。

二、公务卡强制结算的积极意义及作用

(一)建立公务卡强制结算制度,有利于实现财务支出的全过程监督

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要求办公费、劳务费、印刷费、公务接待费等十六项费用支出采取公务卡强制结算,原来采用支票支付的项目可以继续沿用。使用公务卡结算,由于公务卡具有信用卡的性质,能够透支结算,不需持现金支付,报销时公务人员提供POS小票和发票等凭证,并将报销金额直接转入公务卡中,使所有的支付行为都有据可查、有迹可寻,而且所开具的发票必须与POS小票一致,就可以实现全过程的监督。

(二)不合理的公务消费受到抑制

公务卡强制结算制度要求涵盖16项公务消费支出采取公务卡透支支付,减少公务消费现金结算,公务支出变得有据可查、有迹可寻,财政资金使用显得更阳光、透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公务支出中不合理和不合规的部分,堵住了公务消费现金结算“吃回扣”现象,可以从源头上防范公务支出中的浪费和腐败行为。

(三)公务卡强制制度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公务卡强制结算制度的推出,使得财务核算中心人员不再接触现金,预算单位财务人员不再需要从银行提取大量现金,避免财务人员在提取和保管现金时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提高了预算单位资金安全性,同时也有利于提升预算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可以使财务人员从繁杂的现金管理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其他财务核算工作上,从而促使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财务管理风险及管理成本都将得到有效控制。

(四)公务卡强制制度有利于减少货币投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要求包括办公费、劳务费、印刷费、公务接待费等16项费用支出采用公务卡方式进行结算,这些科目的费用支出基本上涵盖了中央预算单位的绝大多数科目,如果能真正意义上采用公务卡结算,提高公务卡结算率,将会大大减少货币投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与目前所倡导的货币电子化、信用化趋势相吻合。

三、公务卡强制结算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个人资信不足,公务卡申领存在障碍

公务卡的性质为个人信用卡,在申请办理时需要个人征信记录的支持。然而,部分工作人员由于在以往的金融活动中出现还款逾期等导致个人信用记录存在瑕疵,以致于无法申请公务卡,部分公务人员没有公务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务卡强制结算制度的推行。

(二)受传统观念制约,刷卡消费意愿不足

财政部下发《关于实施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的通知》后,各中央预算单位根据该通知制定了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加紧推进公务卡强制结算步伐,给广大公务人员申请办理了公务卡。但是受传统观念影响,一方面是部分职工虽然办理了公务卡却没有开通,认为银行卡太多,容易丢失,已被他人消费,容易出现风险,导致大量公务卡成为“睡眠卡”;另一方面是职工对公务卡强制结算制度的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对公务卡结算方式积极性不高,不习惯刷卡消费。

(三)刷卡环境建设滞后制约了公务卡的全面推广应用

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包括办公费、劳务费、印刷费、公务接待费等日常公用和零星购买等消费支出。这些费用开支涉及餐饮、酒店、交通、零售等领域,但从POS机的分布的地域来说,主要分布于一些中大性城市,县域地区分布相对较少;从分布的产业来说,其主要布设在酒店宾馆、购物中心、超市和规模相对较大的零售商店等第三产业,另外,部分行业不通过银行卡办理业务,如火车票、汽车票销售等。往往有POS机的商户价格相对较高,价格相对便宜的商户大多又没有布设POS机,这种配置给从事公务活动的人员用卡带来极大的不便。

(四)受经济利益的制约,有些商户刷卡意愿不强

公务卡消费结算会给商户带来一定的手续费支出,这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商户的利润。商户出于经济利益考虑,希望实行现金交易,从潜意识上不自觉抵制刷卡消费。

四、全面推广公务卡强制结算的政策建议

(一)广泛宣传,提高公民征信意识

中国征信业起步较晚,广大公民的征信管理意识还相对淡薄,在个人信用管理上重视程度不够,应加大征信宣传力度让维护个人征信记录成为广大公民的共识。对于有不良征信记录,经过时间的推移,不良记录已消除的人员应及时为他们办理公务卡,确保公务卡强制结算制度顺畅执行。

(二)注重宣传,提高公务人员对公务卡的认知度

公务卡是国际上公认的解决现金支付问题最有效的工具和手段。目前,美国、加拿大、英国、新加坡等国政府公务人员,都使用公务卡进行消费。各中央预算单位应在本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进行公务卡推广宣传工作,加强对持卡人安全用卡教育,引导公务人员了解和掌握推行公务卡强制结算制度的目的、意义、操作规则及可能出现的交易风险,提高公务人员对公务卡推行工作的认知程度,创造有利于公务卡推广应用的环境。

(三)提高制度执行力,做到有法必依

财政部下发《关于实施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的通知》后,各中央预算单位根据财政部有关精神,制定了相关得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在具体的工作中应该把制定的公务卡强制结算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落实到位,做到有法必依,有章必循。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公务卡结算率,起到公务卡本应起到的积极作用。

(四)改善用卡环境,加快机具布网建设

公务卡强制结算制度的实施,离不开POS机具等基础设施的大量投入。鉴于目前机具布网不够广、刷卡费率高导致商户刷卡意愿不够等问题,财政部、央行与各商业银行总行、银联总公司等部门应加强协调沟通,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合理界定银行与商户折扣率,加大POS机具布设力度,提高商家刷卡交易的积极性,为公务卡强制结算的全面推广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姚艳,李海成.高校公务卡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机对策研究[J].财政税务,2011(6).

[2]李百秀.公务卡结算制度实施中的困境及对策[J].财政税务,2012(3).

篇5

【关键词】 “三公”经费 控制 监督

一、“三公”经费控制的主要方式

“三公”经费是指财政拨款支出安排的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这三项经费。目前,“三公”经费控制的方式主要有核算控制、预决算控制、监督控制等几种方式。

1、核算控制

根据《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因公出国(境)费用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培训费、公杂费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费用;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反映公务用车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出租车费用等;公务用车购置反映公务用车车辆购置支出(含车辆购置税)。其中,因公出国(境)费用、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在“商品和服务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中反映;公务用车购置按资金性质在“基本建设支出”或者“其他资本性支出”中反映。在《基层预算单位会计制度》和《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要求设置明细账,既要反映“三公”经费的资金来源,又要反映资金的去向。如在反映“三公”经费的资金来源时,应在“事业支出”总账下设置“财政补助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和“其他资金支出”等一级科目核算,同时在以上一级科目下设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二级明细科目反映资金的去向,并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的“支出经济分类”的款级科目下设置下列明细账:商品和服务支出――因公出国(境)费用、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等,或者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公务用车购置等。

2、预决算公开

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章第十条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该重点公开的政府信息中,财政预算、决算报告为要求重点公开的政府信息之一。从2011年起,中央各部门要求公开上一年度的“三公”经费决算数和本年度的经费预算数,2015年是“三公”经费公开的第5年,中央政府各部门都花费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确保及时公开信息,无论在信息重量上还是在数量上都在逐年提升。2015年4月,财政部公布中央本级2015年“三公经费”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数据显示,这是我国从2011年起向社会公布中央本级“三公经费”以来,“三公经费”连续第五年下降。在连续5年下降的中央本级单位“三公经费”中,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费降幅最高,达到44%,这得益于公车改革力度不断加大。

3、监督控制

“三公”经费监督控制的渠道主要有内部监督、群众监督、专业机构监督、媒体监督等。除了单位内部控制程序对“三公”经费进行监督控制外,外部的监督即群众监督、专业机构监督、媒体监督等也是重要的监督控制手段。近几年,部门基层预算单位认识到外部监督如中介机构监督的重要性,对每年的财务运行状况的合规性合理性均请中介机构进行监督评价。同时,财政主管部门实时地对财政资金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查监督、媒体对预决算公开的舆论报道等也有力地推动了对“三公”经费的监控力度。

二、“三公”经费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核算控制力较弱

目前,关于“三公”经费支出,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主管部门或是基础预算单位,都制定了关于“三公”经费的管理办法,并要求严格实施执行。但是,在会计核算中,对“三公”经费支出的控制力较弱,例如,部分基础预算单位“公务接待”看是否有单位领导签字,领导签字审批了,“公务接待”就能报销,会计核算人员只能按部就班履行报销流程,无权干涉“公务接待”是否超支,是否违规。同时,基层预算单位在制定本级财务管理办法及“三公”经费控制规定时,虽然提出了要求,但是有关“三公”经费开支规则,界限界定较为笼统,过于宏观,精细化程度不足,使“三公”经费具体操作时,缺乏明确具体规定,会造成隐匿“三公”经费支出的现象。例如,差旅费、培训费、会议费和公务接待费之间会计核算概念不清,将公务接待费以会议、差旅、培训的名义列入会议费、差旅费、培训费等支出中,会计科目混淆使用,导致单位“三公”经费反映不准确。

2、预算决算控制随意性

部分基层预算单位,对“三公”经费的预算存在着随意性,未对“三公”经费支出进行合理的预算,年初预算以上一年的“三公”经费支出额下浮一定比例为控制线存在较大弊端,在预算执行中未严格按照年初预算额执行,年终决算时,以上一年的“三公”经费支出额下浮一定比例为控制线,若超出该控制线,则对“三公”经费核算项目进行调账处理,决算数未能真正反映单位实际发生的“三公”经费情况。

3、监督控制流于形式

目前,对财政信息质量的监督体系中,权力机关的监督力不强,公众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尚处于起步阶段,对财政信息质量的监督主要依赖审计部门审计监督。但是,由于《审计法》中的相关规定,弱化了审计部门对审计结果公开的强制性、权威性;审计部门行政上的隶属关系也弱化了审计部门审计的独立性。部分基层预算单位,“三公”经费的内部监督主要是通过单位财务核算后,定期向单位领导汇报“三公”经费的支出情况,有些单位甚至不汇报“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待年终决算后才能获取“三公”经费情况,更谈不上对“三公”经费进行控制了。外部监督往往为事后监督,无法参与到“三公”经费支出的全过程中来,另外,部分基层预算单位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单位财务报告进行审计,但事务所大多数业务是针对企业类单位的,对公益性的基层预算单位财务程序不够熟悉,从而也导致外部机构监督流于形式。

三、加强“三公”经费控制的若干建议

1、细化制度措施,提高执行力度

基层预算单位应在现有已颁布的有关接待费、公务车辆运行维护、因公出国(境)等相关制度规定的基础上,细化有关制度措施,根据职能、规模、任务,以及市场物价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制定精细的、动态的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因公出国的定额标准体系,使单位能在控制“三公”经费时有据可依,有标准可执行。例如,结合基层实际,建立单位的公务接待制度,明确规定接待范围、接待标准等;明确违反接待规定的问程序;建立接待台账,登记接待的单位、人数、陪同人数、就餐地点和标准等;再如,建立公务车辆台账,对车辆运行实行单车核算,在台账上清晰反映该车耗油、维修、保养、保险等情况。

2、细化会计核算,严格核算流程

会计核算必须既要遵守基层预算单位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等规章制度,又要反映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因此,在现有会计核算科目的基础上,应适当对“三公”经费的支出额进一步细化,例如,对“公务接待费”的支出进行辅助核算,反映接待人数、标准等,以便能随时提供相应数据接受来自于各方面的监督。再如,在会计核算时,应严格区别接待费、会议费、培训费等,不得将接待费挤占其他科目进行核算。同时,严格核算流程,例如,如单位有接待任务,财务部门应严格按照单位相关制度,审查接待是否有申请,接待人数、标准等是否违规,是否按照公务用卡使用相关管理办法进行消费等,只有严格了审批流程、业务流程、报销流程,才能有效控制“三公”消费。

3、强化预算控制,合理控制规模

建立科学的“三公”经费预算方法,例如,对“三公”经费支出采取“零基预算”方式,可以以历年支出额作为参考数,但是不能以此来作为控制“三公”经费预算的标准,而是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三公”经费支出预算,明确支出标准,采取“零基预算”方式,加强资金源头控制,合理控制“三公”支出规模。根据2014年编制决算的要求,“三公”经费核算要求全口径,即无论是单位公用支出还是项目支出,是财政拨款支出还是其他支出,发生的“三公”经费均需要在决算报表中加以体现,这从而杜绝了以前“三公”经费只反映在单位公用支出和财政拨款中列支的现象,避免单位扩大“三公”经费支出规模。

4、加强外部监督,提高公开数据公信力

“三公”经费的监督,不能全部依靠财务部门,而主要应当是监察审计部门。必须建立控制和监督的长效机制,加强监管力度,积极推进“三公”经费内部定期公开制度;加强对“三公”经费的审批、监督和检查,在一定范围内定期全面公开,全面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在“三公”经费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评价等环节,监督部门均应参与。例如,在预算编制环节,监督部门应充分发挥事前监督作用,对预算编制的合规性、合理性和经济性进行审计监督;在预算执行环节,应建立“三公”经费的监测标准,检查“三公”经费有无铺张浪费现象,加强对重大“三公”经费开支的专门监督,及时纠正财政支出政策的执行偏差;在绩效评价环节,应建立“三公”经费的绩效标准,强化对预算执行效果的追踪问责,提高“三公”经费的支出绩效。

【参考文献】

[1] 王晟:我国财政信息公开制度构建研究[J].政治学研究,2011(1).

篇6

一、20**年市级财政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

20**年财政预算编制总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改善民生、支持创新、规范管理、提高绩效”为主线,坚持增收节支、统筹兼顾、留有余地的方针,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完善财税各项政策,着力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扶持企业自主创新,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深化财税改革,着力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加强财政科学管理,着力提高财政管理绩效;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建设。

二、20**年市级部门预算编制的工作重点

1、严格执行规范公务员津补贴标准。规范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津补贴,一是严格执行标准。凡执行公务员津补贴标准的,津补贴不再与单位的预算外资金、其它资金收入挂钩,一律由财政在预算内经费中给予保障。二是按新标准,原津补贴项目归并为工作性津贴和生活性补贴二类,其他补贴严格执行《转发关于规范机关工作人员特殊岗位津贴补贴管理的通知》(杭人薪[20**]89号),即:除经国务院和国务院授权的人事部、财政部批准建立的机关工作人员岗位津贴外,省及以下自行建立、自行扩大范围、自行提高标准的一律取消。三是清理并规范各类考核奖。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两办转发省两办《关于暂停发放考核奖励性补贴的通知》(市委办发[2007]121号),各部门、各单位一律不再设立考核奖励项目。已设立的各项奖励政策只适用于工作经费奖励,不能用于公务员个人奖励。四是所有津补贴、奖励全部纳入指定专户,通过银行卡发放。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有关会计核算办法〉的通知》(财库[2006]48号)的规定,统一核算本单位发放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津补贴,需设立专门帐户,使用专用科目,并必须通过银行卡发放,不再以现金形式发放。

2、加大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力度。事业单位津补贴在20**年度预算中仍按20**年口径编制部门预算。在国家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前,财政补助事业单位的“其他奖励福利”不再与单位预算外收费、其它收入挂钩,实行“限高托底”。实行“限高托底”后,各单位应拉开档次进行考核奖惩,搞活事业单位分配,各项考核奖励性补贴均控制在总额度内,不得突破(国家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如有新的规定,按新规定办理);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有关会计核算办法〉的通知》(财库[2006]48号)的规定,统一核算本单位发放职工的津补贴,使用专用科目,各项津补贴必须由会计结算中心通过银行卡发放,不再以现金形式发放。

3、部门预算与资产管理相结合。要按照《**市市级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市市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细化资产配置、资产使用和资产处置等环节的管理。财政部门将按照“资产超标,经费少排”的原则,以20**年12月31日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各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的资产数据为准,在经确认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的基础上,根据有关资产配置标准核定各单位的正常资产占有量,将部门预算中安排的一般公用经费与单位的资产占有量挂钩,对于低于(超过)核定资产占有量的单位给予适当奖励(扣减)一般公用经费,具体办法另行制定。20**年以部分行政单位为试点,鼓励支持各单位的节俭意识,以促进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和使用。

4、从严控制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一是继续压缩公用经费和经常性业务费定额两个5%,公用经费和经常性业务费定额分别为5400元和6300元。第一个5%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建设节约型机关的要求;第二个5%专项用于**市抗震救灾工作经费。二是贯彻落实中央“两办”规定,按照市纪委《关于贯彻落实‘两办规定’制止党政干部公款出国(境)旅游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执行,严格控制出国(境)预算规模。出国计划经外办批准后,所需经费原则上在各单位经常性业务费定额中单列,实行专项预算管理。三是从严编制公务用车预算。公务用车满编或超编的单位,一律不得安排公务用车购置预算。需要更新公务用车的单位,应在20**年部门预算“二上”前办理好车辆更新审批手续。编制已满但因组织安排等特殊情况需增加用车的单位,经市委组织部批准后从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租用。单位有车辆编制而未购车辆的单位,可补助每年每辆车5万元的经常性业务费。四是严格控制接待费用。根据《关于进一步规范公车使用、公务接待、国内公务考察管理的通知》,市财政局根据市直各单位前三年接待费使用情况、工作性质、业务量大小等确定其年度公务接待基数,并从单位(部门)经常性业务费定额中单列。对于招商引资等特殊工种需要,由市财政局审定相应额度后,各单位按预算编制要求,编制详细项目预算,列入年度预算。各单位(部门)要在当年核定的预算中开支公务接待经费,不得突破预算,不得在专项经费中列支公务接待经费。若因违反上述规定,将由市财政局按照有关规定扣减该单位下一年度预算指标。五是根据市委办公厅、市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市直机关节能减排工作的通知》(市委办发[2007]138号)的精神,参照《**市市级机关节能减排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市级公共机构节能办[20**]2号)的要求(市级机关到2010年,在2005年的基数上,节水率达到20%、节电率达到20%、公务用车百公里油耗降低5%、燃气灶具节气20%),各单位应切实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加强监督管理,严格控制能耗预算。

5、实行部门预算编制精细化管理。一是推行部门预算编制范本。根据市人大财经委要求,从20**年起,市级部门将统一按照“编制范本”格式编制部门预算(杭财预【20**】849号)。在内容上,将与部门预算编制相关的信息全部纳入其中;在格式上,统一文字、表格信息的顺序及编排,统一封面的设计,统一本子的装帧;在重点上,突出项目支出预算的内容,详细说明项目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二是细编政府采购预算。严格按照《市级政府采购目录和限额标准》编制政府采购项目,根据《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参考标准》安排预算资金,并分别编制政府集中采购预算和政府分散采购预算。三是加强会议费、差旅费管理。严格按照《**市市级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和《**市市级行政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执行。四是部门预算中的项目支出实行零基预算。

6、加强编外用工经费管理。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适当提高编外用工经费定额。经市编办批准的合同期在一年以上的编外用工经费定额标准提高至人均22000元/年。其中:持有《就业援助证》的困难人员、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和高校本科毕业生,定额经费标准提高至人均26000元/年。市级各单位应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减少编外用工数量,对一些无法实行购买服务的工作岗位,必须经市编办审核批准后方可聘请编外用工人员,市财政局根据人事部门核定的各单位编外用工数量安排经费。对未经市编办批准或合同期在一年以内(不含一年)的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财政一律不再单独安排经费,所需经费在单位定额公用经费和经常性业务费中列支。

7、明确职工住房补贴资金渠道。行政事业单位住房补贴资金先由单位住房基金解决,不足部分列入20**年部门预算。其中,行政机关和财政补助事业单位,由预算内资金安排。财政适当补助事业单位和经费自理事业单位,其列支顺序依次为:(1)单位自有资金:按不低于当年计划收入数的10%在部门预算中安排;(2)预算外资金:按不低于当年计划收入数10%在部门预算中安排。若当年上述资金来源不足的,推迟至以后年度解决。离退休职工及配偶住房补贴资金列支渠道同上,若当年上述资金来源不足的,可另由财政资金补助解决。

8、继续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一是自20**年起行政机关和财政补助事业单位的预算外收入和单位其他收入与支出脱钩,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年度支出按照各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及相关标准在部门预算中由财政预算内资金统筹安排,保障经费供给。二是财政适当补助事业单位、经费自理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支出额度按2007年度支出决算数进行指标控制。对于20**年暂停15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涉及的单位,在市编办明确单位编制和经费性质后按照公共财政的原则列入部门预算。三是市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不包括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如房屋等资产出租收入)、国有资产处置收入、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政府非税收入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并纳入《市级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四是对单位其他收入实行分类管理,行政机关和财政补助事业单位的其他收入比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财政适当补助事业单位和经费自理事业单位的其他收入实行财政专户储存管理(市级各医疗机构的医疗收入、药品收入等暂不实行)。五是体育彩票公益金和福利彩票公益金收支计划批复后并入单位部门预算。

三、20**年市级部门预算编制时间

20**年市级部门预算继续实行“两上两下”的编制程序。“一上”的时间为10月20日,“一下”的时间为11月10日,“二上”的时间为11月30日,“二下”的时间为市人代会审议通过后15日内。财政部门按市人代会批准的预算在15日内分部门或项目批复到一级预算部门;一级预算部门根据财政部门批复的预算在15日内批复到二级和基层单位。

四、20**年市级部门预算的编报要求

(一)市级部门要按照统一的部门预算编制格式和规范的编制方法,分别编制部门收入预算、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各部门要负责对所属单位上报的预算进行审核,预算的各项数据要做到准确、可靠。

(二)根据《**市级基本支出预算管理办法》、《**市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从严编制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要认真填写核对资产、人员、编制等基础数据。要按照预算编制时间要求,提前做好预算申报项目的立项、评估等前期准备工作,对项目进行严格的遴选、论证、审核和排序,推进项目库建设和管理。对《**市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中所列明的四种类型的项目,必须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评审报告。

(三)市级部门应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推进绩效评价工作。按照《**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试行)》和《**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意见》,市级部门要发挥在绩效评价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积极推进绩效评价工作,提出绩效评价项目年度计划,确定绩效目标,不断完善绩效评价体系,逐步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合理的指标体系;要积极研究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结合起来,通过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机制,深化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同时,研究建立绩效评价信息报告制度,对部门和项目单位绩效自评完成进度、完成质量以及组织开展等情况,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促使其自觉地、保质保量地完成项目的绩效自评工作。对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民生项目支出绩效情况,在上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可通过新闻媒介等形式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篇7

一、严格预算执行。市直预算单位消费性支出由市财政局列入年度预算,并严格按预算执行;商品服务支出,要制定月均衡计划,按进度拨付;项目支出,要按项目实施的进度拨付,限时办理;应急性、突发性的预算资金,要随到随办、特事特办。严格控制消费性支出的预算追加,对预算执行中因国家政策调整,以及其它难以预见的重大因素必须发生的追加,要严格按规定程序办理,坚决维护预算的法定严肃性。部门、单位通过加强管理、厉行节约而形成的结余消费性资金,报经市财政局批准后,可结转下年继续使用;部门、单位正常商品服务支出经费和专项经费中属于政府采购品目的,按照统一的要求和格式分别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报市财政局审核批准,实行集中支付。

二、加强会议费管理。各县区、各部门要严格执行《市市直单位会议费管理暂行办法》,全面实行会议预算制度。凡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二类会议,主办单位必须提前5个工作日向市财政局归口管理科室和政府采购办报送会议计划及经费预算,待审核后严格按预算执行;会议必须在政府采购定点的饭店或宾馆召开,否则不予拨付经费;会议所需的文件尽量在本单位印制,本单位不能制作的文件及奖牌等办公用品必须在政府采购定点的供应商处制作;会议食宿费和租赁费全部实行集中支付;三类会议经费由财政部门列入各部门年度预算的商品服务支出经费中,不再另行核拨。进一步改革办会形式,能通过网络视频形式召开的,不得召开集中食宿的会议;必须集中安排食宿的会议,主办单位要认真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会议管理的有关规定,注意节约开支、勤俭办会,会议期间一律不准发放纪念品或礼品,不准提供统一的文件袋、会议笔记等用品。各类会议要尽量使用单位内部的设施,尽量控制会议的规模、会期和开支标准,工作人员不得发放补助,会议期间不得安排与会议无关的其它活动。

三、加强接待费管理。市直部门、单位在接待各类国内公务活动(包括接待上级到我市检查指导工作、调查研究,市际、地区、单位之间的往来、参观学习考察、经验交流等)时,对口接待单位必须先向市政府办公室和市政府主管领导汇报,确定接待标准和范围。接待各类工作组的食宿必须安排在政府采购确定的定点宾馆或饭店;客房内不得额外配发、摆放其他不必要的用品;不得超标准安排用餐;确因工作需要,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宴请的,一般只安排一次,并严格控制陪餐人员。接待单位不准用公款陪同来宾进入各种营业性娱乐场所消费,不得组织或参与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和与工作无关的旅游、度假、休闲等活动;市直党政机关不准以各种名义到县区或基层用公款报销接待费用;严禁部门之间相互宴请。违反上述规定,市国库集中收付核算中心不予报账,财政下年安排商品服务支出经费时压减20%。

篇8

按照区委部署,我院及时召开党组会议研究,决定从今年6月上旬开始,紧密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全院范围内开展“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并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实施方案,并于6月14日下午召开了动员大会。通过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圆满完成了活动任务。全院干警坚持边学边改,自觉在工作中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教育效果。

主要做法

一是认真做好宣传动员,充分认识作好集中整改阶段工作的重要性。我院认真召开了动员会,要求各单位和广大干警要提高思想认识,以饱满的政治热情,良好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作风,针对查找出的突出问题,扎扎实实搞好集中整改,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是整改方案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各单位的整改方案在本单位范围内征求意见;全院的整改方案既征求了各分管单位干警、群众的意见,又征求了一部分当事人、来访群众的意见。

三是确定整改目标,全面进行整改落实。首先从以下方面进行整改:1、容易发生徇私枉法、权钱交易的岗位、环节上进行整改和规范。重点放在民商事案件的审判和执行上,放在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正确行使上;2、容易发生违规违法办案、司法不文明的岗位、环节上进行整改和规范。民商事审判工作的重点是(请登陆政法秘书网)保证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免受侵害;刑事审判工作的重点是防止超期羁押、滥用强制措施,落实“有罪则判,无罪放人”的原则;3、容易发生、司法不作为的岗位、环节上进行整改和规范。主要是规范活动,畅通立案渠道,解决好群众“告状难”问题;认真执行首问负责制,进一步畅通涉法渠道,及时处理涉法案件,落实责任制,解决申诉难、申请再审难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4、容易发生地方和部门保护、违法干预办案的岗位、环节上进行整改和规范。依法进行独立审判,自觉接受各种合法监督,坚决杜绝该立案不立案、该执行不执行,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我院要求各单位要从社会各界的反映中、从人民群众的批评意见中、从已经处理或者正在处理的涉诉案件特别是处理明显不当的案件中、从查处的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违法违纪典型案例中,深入查找本单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剖原因,深挖根源。通过走访群众、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一步明确整改方向,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另外,要求各单位要加强调研,认真分析,为修订和完善下列规章制度打好基础,《党组议事规则》、《院长接待日制度》、《政治业务学习制度》、《接待制度》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岗位目标管理办法》、《审判流程管理制度》、《执行流程管理制度》、《案件质量评查规则》、《审判差错案件责任追究办法》、《考勤管理办法》、《轮岗交流制度》、《信息宣传调研管理办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等。

篇9

非常欢迎*局长一行来我区检查指导工作,这对提高我区的机关事务工作水平无疑有很大的鞭策和促进作用,我们将以这次检查工作为新的动力,在今后的机关事务工作中认真履行职责,保障机关高效运转。下面,就我区2009年以来的机关事务工作向检查组的领导作个简要汇报。如有不对和不到的地方,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以机关效能建设年活动为契机,促进后勤队伍自身建设

一是按照机关效能建设年活动总体要求,结合本区工作实际,制定了《进一步规范机关工作程序若干工作制度》等具体实施方案,完善全区工作和办事程序,规范办文、办会制度,切实提高了机关运转效率,机关效能建设年活动也取得了实效。

二是做好政府采购监督工作,成立了**开发区招投标办和政府采购办,对政府采购实行统一管理,对项目金额1万元以上政府采购项目全部实行公开招投标,阳光操作。在今年统一采购新办公桌椅的工作中,总预算金额68万元,采购中标价48万元,节省了经费20万元。

三是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在**网和**城报上及时公布党工委、管委会发生的信息,使机关干部和区内群众能随时掌握和了解开发区最新动态,同时充分发挥干部群众的民主监督作用,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二、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制度完善,措施有效

机关事务管理工作琐碎繁杂,涉及面宽。同时,开发区又是一个精简效能的机构,为做到人员少、多办事、办好事,我区专门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机关事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全局抓、分管领导负责抓、部门领导具体抓”的工作局面,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具体的工作中,结合开发区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规范机关事务管理工作。一是制定了车辆管理制度,在车辆管理上突出一个“严”字。对车辆实行“三定”制度,即“定点维修、定点加油、定点洗车”,在维修上做到先审批后维修,坚持大额维修要领导签字的严格制度;在加油上,统一办理了加油卡,每月定期充值到卡上,并实行油本制度,对每辆车百公里耗油量建立台账,做到公里数与油量相吻合,并在每个月对节省油费最多的司机实行物质奖励。与去年相比,节省油耗2100公升,计人民币1.3万多元。二是制定了食堂管理制度,在食堂管理上谋求一个“俭”字。针对不同的接待档次制定了三套接待标准,在烟酒的招待上也是严格执行,按照“突出特色、厉行节约”的公务接待理念,一般接待只用普通烟酒,并大力提倡使用本地酒水,如本地三花酒、蓝莓饮料等,有效地降低了接待费用;对管委会的招待,只有在接待领导和客商的时候才能签单,并且要经过办公室审批,在结账前都认真核对菜单和款项,09年各部门招待费执行指标情况良好,较08年同期节省接待费15%,合计节省接待经费26.5万元;在工作餐的规范上,安排专门工作人员在工作餐就餐后及时在食堂的签单本上确认并签字,防止食堂承包商作假帐。三是制定了卫生管理办法,在卫生管理上力求一个“洁”字。机关卫生是开发区形象的一个体现,在外部卫生管理上,首先是低价购置了一批垃圾箱,其次是创造性地与深圳长城物业公司合作,由公司聘请专业的保洁员负责机关外部卫生保洁;在内部卫生管理上,通过与深圳长城物业管理公司比较,与食堂承包商合作,以每年8万元的低价将办公室内部卫生承包出去,与深圳长城物业公司相比节省了7万元经费,通过这一系列制度管理,开发区形象得到了很大提升,对招商引资工作和对外形象展示工作发挥了很大潜在作用。四是制定了会务接待管理制度,在会务管理上追求一个“精”字。会务接待是开发区管委会对外的重要形象窗口,是办公室的重要工作之一。由深圳长城物业公司聘请专门的会务接待人员,专门负责管委会的接待活动;在接待时及时通知会务人员做好各项接待工作,保证服务周到、及时、舒心,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客商对我区的会务接待水平的高度评价和肯定。09年全年共接待475批次,2375人次,其中市级168批次、840人次,有效地提高了机关工作服务水平。

篇10

[关键词]基层预算单位;三公经费;管控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11 — 0158 — 02

一、科学管控“三公经费”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三公经费”即指各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支的公务接待费、公务车辆购置运行费、出国(境)公务活动费的总称。近年来,国家加大对“三公经费”的管控力度,陆续出台相关措施,中央财政不断深化预算管理改革,逐渐压缩一般性支出,把控制行政经费增长,降低行政成本,作为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大力推行“三公经费”支出公开制度,“三公经费”开支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成为一种不可逆的趋势。这也是新形势下建设廉明高效的政府机关,强化政府和群众信任关系的重要一环。尤其是2013年,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作出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批示,总理也在2013年两会上郑重承诺:本届政府任期内“三公经费”只减不增。这不仅充分体现了中央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也彰显了政府致力于打造透明、责任政府的决心。为此,新形势和新任务对基层预算单位管控“三公经费”,规范财务管理和预算支出,提出了新的挑战。基层预算单位加强财务预算管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有效管控“三公经费”,成为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就基层预算单位管控“三公经费”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就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了探索。

二、制约基层预算单位“三公经费”管控水平提升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基层预算单位管控“三公经费”水平提高,受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人员水平等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结合基层预算单位的工作实际,笔者认为提升基层预算单位管控“三公经费”水平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一)“基数法”模式的成本控制政策合理性不足。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在预算指标分配,核定单位预算限额时,基本以历年支出数额为“基数”,按一定下浮比例控制当年限额。此种“基数法”控制存在以下问题:此种“基数法”控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基数法”成本控制方法缺少合理性。“基数法“依据上年支出对未来支出进行控制”。实际工作中,上年发生的支出,本年末未必发生。相反,上年未发生支出,本年可能必须支出。因此,完全按照上年支出水平控制支出不尽合理;二是“基数法”模式不利于预算管理精细化。该模式在短期内对支出的控制有一定效果,但从长期看易产生偏差和误导。由于历年支出本身并非完全合理,历年支出高的单位实际可能存在铺张浪费及不合理支出的情况;而历年支出低的单位,可能费用紧缺或因管理严格,而保持较低支出。因此,最终可能造成实际执行中,历年支出高的单位预算控制额持续偏高,而部分历年支出低的单位预算控制总额经常偏低。这就容易导致“三公经费”开支管控出现“道德风险”,形成“逆向选择”的不合理现象。

(二)“三公经费”内控不够精细化,使用范围模糊,具体执行中操作随意性较大。目前,基层预算单位在制定本级财务管理办法及“三公经费”控制规定时,虽然提出了要求,但是有关“三公经费”开支规则,界限界定较为笼统,过于宏观,精细化程度不足,使“三公经费”具体操作时,缺乏明确具体规定。如,关于公车配备多少属于合理范围;公款接待时,接待范围、接待标准、陪同人员等具体规定是什么;公费考察,尤其是出国考察如何界定地域范围等等。同时,对于“三公经费”开支多少属于浪费行为,超出多少属于违纪行为,对违规违纪的情形,问责部门、程序和规定缺少明确规定。

(三)管控“三公经费”过程中预算执行、监督等环节不够完善。目前,“三公经费”管控政策主要侧重于预算编制环节的指标控制,而忽视支出执行过程中管理,难以消除实际执行中的违规情况。一是无法有效避免科目支出转移“拆东墙、补西墙”的违规支出行为。从近年各种内外部财经检查中发现共性的问题,“三公经费”支出会计核算较不规范,为缩减实际支出,将“三公”支出化解到会议费、差旅费、其他费用等科目中列支;特别是公务接待费与会议费在会计核算中概念不清,会计科目混淆使用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科目之间的挤占,导致单位招待费反映不准确,使预算的实际执行与预算编制发生偏离;二是由于以上情况存在的偏离,加之忽视对“三公”经费控制的后续监督、反馈和改进,不利于形成“三公经费”管控的良性循环。

(四)“三公经费”公开形式大于内容。近几年,基层预算单位也在不断强调财务公开,通过召开职代会、设立“财务公开栏”等方式对员工普遍关心的“三公”经费开支问题进行内部公开,但是在公开内容上,仅限于对费用列支科目数字的简单罗列和比较,公布内容不够细致、公布标准不一,导致员工对数字“雾里看花”,不知道这些花费是否合理合规,对“三公经费”的公开仅限于“看热闹”,难以“看门道”,不能起到很好的监督的作用,而且“三公经费”何时公开、怎样公开、公开范围等均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

三、有效提升基层预算单位“三公经费”管控水平的路径选择

解决制约基层预算单位“三公经费”管控水平提升的主要困难和问题,需要从加强领导、科学管理、强化制度约束、加强内部外部监督和落实好绩效管理等多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实行“零基预算”模式,提高其管理的科学合理性。即不应受以往预算安排和执行情况的影响,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基层预算单位履职需要和财力可能来安排预算,实行支出实行零基预算管理。在科学编制预算的理念指导下,在充分调研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基础上,根据实际,科学合理地安排“三公经费”支出预算,明确支出的金额和标准,做到有据可循。以零为基点编制的预算,不受历年支出水平限制,避免仅根据历年支出情况控制未来支出的不合理现象,通过强化预算约束,加强资金源头控制,合理控制“三公”支出规模。

(二)细化制度措施,动态管控“三公经费”。只有制定了制度,规定了尺子,才会在执行时“有据可依”。基层预算单位应消除“运动式”“一阵风”的错误认识,以及“避风”错觉和侥幸心理,认真执行“三公经费”和财务预算制度规定,适时将有效的制度固化下来。目前,应在现有制度基础上,根据职能、规模、任务,以及市场物价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制定精细的、动态的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因公出国的定额标准体系。如:建立《公务接待制度》,结合基层实际,按照“对口接待、谁客谁陪、多客少陪”的原则控制陪客人数;明确规定接待范围和接待标准等;建立接待管理台帐,将来客单位、人数、陪同人数、就餐地点和标准等逐一登记;以及对违反制度的情形,明确具体的问责部门、程序和规定。建立公务车辆台帐,对车辆运行实行单车核算,在台帐上清晰反映该车耗油、维修、保养、保险等情况;加大公务车管理力度,严格专车配备规定,从提高公车使用效率的角度出发,减少机关团体的公车数量,尤其减少“专车”数量;对于公务用车可制定《机关部门车辆用油管理办法》,本着“集中采购、定车加油、包干使用”的原则,对在机关登记备案车辆的用油,根据车况实行定车定额,综合考虑公务出车里程数,有效控制车辆用油的浪费现象,增加节油降耗透明度。

(三)加强“三公经费”执行中的监督管理。一是强化三种意识,规范操作。首先要强化领导表率意识,领导干部要带头贯彻执行“三公经费”支出规定,把厉行节约、适度从紧的原则贯穿于“三公”支出管理中,把好支出审批关;其次强化制度执行意识,要严格执行制定的“三公经费”支出的控制标准;还要强化财务人员财经纪律意识。财务人员要把好“三公”支出财务结算关,规范会计核算,严格审批办理,对于不属于合规合理范畴的支出,严禁列入“三公经费”。全面梳理、真实、准确反映单位与“三公经费”相关的支出,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二是加强对“三公经费”的监督管理,完善对“三公经费”开支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机制,实现对其控制管理的全面、动态监管。同时,逐步从结果监督转向过程、动态监督,提升监督成效。

(四)推进“三公经费”公开的制度化和规范化。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健全和完善“三公经费”公开制度,给职工以“明白”堪称治本之策。从国家形势来看,“三公经费”公开已势在必行,总行今年公开了2013年预算和“三公“经费。基层行要牢固树立“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理念,增强主动意识,高度重视“三公经费”公开,积极稳妥地推进公开。建立健全内部“三公”经费公开制度,在一定范围内,定期全面公开“三公经费”明细支出,做好相关解释说明,接受群众监督。对于重大“三公经费”开支,包括车辆、会议、出国、招待等支出的实行提前公示制度,明确公开的时间、内容、标准等,给员工更直观的信息认识,便于更好地监督“三公经费”开支,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透明度。

(五)建立健全“三公经费”问责制度。“谁办事谁花钱,谁花钱谁担责”,基层预算单位要探索建立和完善绩效问责机制。只公开而不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问责处理,难以遏制“三公经费”不合理支出。为此,必须建立健全问责制度,将违反财经纪律、挥霍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纳入问责任范畴。视情况对财务人员、内审人员有关违反监督工作要求的行为进行问责,对违反财经纪律的人员,要根据其性质、情节、危害程度,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六)加强对“三公”经费的绩效评价考核。“三公经费”成本与基层预算单位职能、行为、工作效率有着密切关系,应建立“三公经费”支出绩效评价机制,强化对预算资金使用效益的考核评价。一是制定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据“三公经费”控制效果进行验证、考核、评价;二是实行“三公”经费绩效预算。以预算单位年度内对“三公经费”控制情况为基础,对其进行绩效分析、评价,并将评价结论作为下一年度预算编制的依据之一,实行科学奖惩,激发基层预算单位科学管控“三公经费”的动力。

〔参 考 文 献〕

〔1〕张志红 “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J〕.审计与理财,2011,(10).

〔2〕任建明 “三公”经费问题及治理〔J〕.理论视野,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