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看法范文
时间:2023-12-25 17:38: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看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海峡两岸;文化创业产业;核心看法;发展现象;对比
新形势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我国良好经济发展模式形成至关重要。在此形势影响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西方的很多国家开始主动接触中国文化,逐渐形成了良好的文化创意氛围,并促进了该产业发展。设计者在开展设计工作中,通过对中国元素的合理运用及有效融合,间接地增强了东方美学的宣传效果,为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给文化创意产业注入了更多的活力,更好地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
一、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概念与范围对比分析
通过对台湾地区文化相关文件内容的深入探讨,可知其中对文化创意产业概念进行了科学界定:所谓的文化创意产业,是指通过长时间的文化积累与创意理念的灵活运用,逐渐形成了价值信息量大的智慧财产,具有良好的就业潜力,在创造财富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有利于提升文化水平的重要行业。同时,台湾地区有关规定,确保了文化创意产业界定有效性,为自身的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中,“台湾地区立法机构”的相关规定,将文化创意产业划分为这些部分:(1)包含音乐与表演展业、工艺产业及相关产业的艺文类;(2)包含流行音乐、电影产业及多种相关产业的媒体类;(3)包含建设行业设计产业、品牌设计产业及其他设计产品的设计类;(4)基于数字内容产业的数字内容类。这些文化类产业的合理划分,确保了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界定有效性。[1]相比台湾地区,大陆对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及范围也作出了相应的说明。大陆文化创意产业本质上融合了多方面的内容,像经济、政治、文化等,在丰富文化产业内容的基础上,更好地适应了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要求。在及国务院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规模正在扩大,并对其进行了科学分类:层、延伸层及核心层。与此同时,大陆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也在不断完善,认为该产业是有关文化产品及相关产品集中体现的产业,对于文化建设意义重大。这类产业所涉及的领域包括:(1)包含各种文化信息传输服务、文化方面的休闲娱乐服务、文化出版发行服务等丰富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2)有关文化产品生产方面的各种活动;(3)各种文化用品生产制造活动;(4)有关文化产业中文化专用设备的各种活动。在这些不同的领域中,占据主体地位的是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且其他领域都是有关文化及相关产业的重要补充,对于文化创意产业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至关重要。[2]综上所述,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有着异同之处。相同的地方在于:都注重满足民众精神方面的多元化需求;区别在于:大陆关注的是有关文化产品生产过程及不同的服务环节;台湾地区关注是的文化产品的各种创意活动。而海峡两岸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有关其中的核心内容看法基本保持一致。
二、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对比分析
(一)二者在主导产业方面的差异
通过对亚太文化创意产业协会调查报告内容的深入探讨,可知当前形势下数字内容产业适合大陆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求,而各种时尚品牌中所包含的文化创意因素形成的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客观地说明了资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采取有效的措施将数字内容融合于文化创意产业中,有利于加快该产业在大陆的发展速度,并为其朝着国际市场更好地迈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针对当前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中所包含的多种产业类型,是相比其他国家和地区同类产业中的优势体现,客观地说明了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良好的发展态势及市场竞争优势。台湾地区文化创业产业中强调了“创意生活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即将创意生活中的所有产业集合起来,逐渐形成具有深层次、高服务质量、高品质的产业,客观地说明了台湾地区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中更加关注的是文化产业各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美感体现效果,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未来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主要的发展方向是创意生活产业,主要在于自身的地理环境及社会环境有着独特的发展优势。随着自身经济发展水平的日益提升,人们将会重视高品质生活追求,为创意生活产业逐渐成为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主导产业提供了可靠保障。[3]
(二)二者在区域发展方面的差异
虽然当前大陆文化创意产业整体的发展速度正在加快,但其中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其中,东部地区相比中部与西部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像北京、上海、广州等,不仅在国内这类产业发展中竞争优势明显,也在国际市场中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各大城市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最优的是直辖市,然后是省会城市及地市级。以北京市为例,其作为我国的文化发展中心,在所有支柱产业中,文化创意产业在该地区排名第二位,无论是文创企业、人员数量还是总量规模,北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每年创造的利润价值都在增加。2014年,该产业增加值已经达到了2826.3亿元,在北京市的经济比重占到了13.2%,客观地体现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良好的发展趋势。[4]相比大陆,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性并不明显,而协调性、均衡性正成为该地区文创产业发展特征。台湾地区文创产业发展中通过对群聚效果利益创造的重点关注,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创新思维,确保了其文创产业发展的稳定性。与此同时,台湾地区通过大力支持各地文创园区建设,实现了群聚效应的高效利用,为自身的文创供应链形成提供了保障,最终形成了良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创新思维。
(三)二者在驱动力方面的差异
受到政府大力支持的积极影响,大陆文化创意城市的整体竞争水平高,确保了文创产业的快速发展,而台湾地区文创产业发展中的优势在于:人才数量充足。在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主体驱动模式的支持下,大陆文创产业发展速度日益加快,而台湾地区文创产业发展中以市场驱动为导向,在不同的营销文化方面取得了众多成果。像内容商品营销文化、博物馆营销文化、城市营销文化、在地文化营销文化,隶属于台湾文创产业方面的重要驱动因素,关系着该地区这类产业整体发展稳定性。[5]
三、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对比分析
(一)二者在文创政策方面的差异性分析
在创意文化产业发展中,台湾地区通过相关文件的方式,对文创产业定义、内涵、范围、价值等进行了充分说明,强调了其在创造财富及就业潜力方面的优势。“台湾地区行政管理机构”通过出台文创产业方面的有关规定,对工艺产业、设计产业、流行音乐产业等文创产业发展潜力给予了充分肯定,这对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有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目标,即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支柱产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应从不同层面上给予这类产业发展更多的保障。在党的十报告中,强调了加强文化强国建设,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并对大力推动文化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目标实现进行了说明。这就需要文化建设中能够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作出应有的贡献,并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与此同时,2014年国务院会议中也对文化创意与社会行业的融合问题进行了探讨,总理及其他深化改革小组成员给出了指导意见,促使文化创意产业未来发展中能够形成良好的发展模式,结合基本国情,将这类产业发展置于战略高度层面,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6]
(二)以合作共赢为目的的两岸文创政策转变分析
受到区域经济及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影响,当前形势下海峡两岸在扶持文化创意产业中了一系列的规定,为创意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大陆在各种政策法规的支持下,更加注重全民素质提高,并对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进行了总体的规划,使得这些产业的发展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大陆对文创产业发展给予了足够重视,也希望联合各方力量扩大自身的产业规模,优化产业布局,积极探索适合大陆地区文化创意产业长期发展的发展道路。同时,台湾方面通过制定“厚植文化国力”等政策,也给予了文创产业发展更多的支持,促使自身的整体竞争水平得以提升。在此背景下,海峡两岸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以合作共赢为目的,通过采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拓宽文化宣传渠道、打造高效的文创交流平台等方式,确保了海峡两岸文创产业良好的发展形势,对两岸未来文化交流活动开展意义重大。[7]
四、结语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深入探讨,客观地说明了文化创意产业对海峡两岸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发展,全面提高海峡两岸文化产业的市场综合竞争力。因此,未来海峡两岸应找准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定位方向,把握好其发展契机,并在各种政策的扶持下不断丰富文化创意产业内容,保持这些产业良好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应提升对文化创意产业时代与信息化时代的认知水平,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健全保障体系,重视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整体规划建设,真正实现文化创新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瞿群臻,刘岩君.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合作战略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2(10).
[2]林秀琴.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趋势、共识与思路[J].东岳论丛,2014(12).
[3]徐晞.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研究———基于民间组织平台[J].经济体制改革,2015(4).
[4]杨梅.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协同发展研究[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4).
[5]宋强.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论坛在浙江举行创意创业创客[J].台声,2015(22).
[6]范梦月.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合作研究[D].南京大学,2013(5).
篇2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科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9-0067-02
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却一直伴随并促进人类文化的发展。科学与艺术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是真理的普遍性[1]。在历史上,科学与艺术是相互和谐共同发展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首先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与此同时,我国还发明了当时音高最准、音域最宽的编钟。在18、19世纪的西方,科学与艺术交相辉映。涌现出一大批科学家与艺术家。如物理学家牛顿和音乐家贝多芬。20世纪后,科技高速发展,哲学艺术思潮面目纷呈。在现今人类文化体系中,科学技术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整个文化系统的发展,艺术的审美思想及其创造手法必须纳入科技因素中,并在科技发展中证明艺术自身的存在价值。同样,文化艺术的发展以及先进的物质媒介传播手段也需要科技的支撑。
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文化创意产业刮起了一阵旋风。文化创意产业正在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崛起。然而,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还处在起步阶段,在摸索中前进。首先定义比较模糊,在我国就出现了“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三种称谓。这种命名的不同,也说明了我们对文化创意产业认识的不同,认识的不同也就直接导致了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侧重点不同。
一、文化产业
什么是文化产业,学者们说法不一。笔者认为,文化产业主要是从事文化商品交易和提供文化服务的产业,以及与这种经营活动相关的产业。文化产业为人们提供的是精神产品,具有特定的文化价值。2003年我国文化部制定下发的《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以及艺术培训业等九大行业门类纳入文化产业的管理范围[2]。
当代文化产业是全球化条件下消费社会条件下的文化经济和产业[3]。文化产业高度依赖着文化创新,是一种创意为王的产业形态。那么,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呢?
(一)文化资源
文化资源是历史的沉淀。文化资源主要有两大类,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前者主要是一些历史遗址、文化物品、民间工艺品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楼房建筑等等。后者主要是一个特定民族的文学文字、音乐绘画、风俗习惯、节庆等等。可以这么说,文化资源决定了一个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高度。
(二)社会需求
受众接受,是任何产业发展的根本目标。文化产业自然也是这样。受众的需求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因为文化本身就是一种产业,其根本目标就是盈利,需求决定它的发展方向。当然,文化产业作为一种上层建筑,是基于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因此,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必将促使文化产业的繁荣。
(三)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文化产业提供了高新技术的辅助。3D电影就是很好的证明。将3D技术融合到电影中,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感官享受,使得影片都大获成功。所以,每一次新的技术的产生,便促使文化产业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另外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物质传播手段。以往的传播媒体主要是电视、广播、平面媒介,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已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互联网信息的包围之中。3G技术更是将网络的覆盖面达到最大化,这种新媒体技术更好的将文化企业的产品与服务与社会大众融合起来。
二、创意产业
学术界对创意产业一直有着各种各样的提法。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对创意产业进行了定义。认为创意产业主要是“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与应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张京成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8》一书中指出,“创意产业是以文化创意、知识产权和高科技为核心内容的,与新经济(知识经济)相结合的新兴产业,它抓住了现代文化产业的核心和实质,处于文化产业价值链的高端。[4]”
篇3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民族地区经济;典型调查;产业优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3
一、前言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积淀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总和,是渗透在人们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中的民族性格和特点,体现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历史、风貌、礼节和传统。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每个少数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是国家和地区宝贵的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与重视,因而,从经济转型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看,少数民族文化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所产生的价值和作用不可估量。然而,尽管近年来一些民族地区利用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文化产业,使少数民族文化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仍然比较落后,人均收入水平远低于其他发展较快地区。他们拥有丰富的本民族文化资源,却在茫然和落后中无法找到有效的发展道路。
为此,我们根据调查数据的可获得性条件及调查对象的典型性,选取了中国北镇满族自治县、金秀瑶族自治县、龙胜壮族自治县和孟村回族聚居区等四个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了典型调查,试图深入实际,从多个不同层面探求民族地区传统文化对当地经济发展所起的影响作用,并进而探求民族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典型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并辅以田野调查法而开展。
二、典型调查分析
(一)关于问卷设计和调查的简要说明
为获取较全面和准确的信息,在本次典型调查中,我们分别针对当地政府调查对象和民众调查对象设计了政府问卷和大众问卷两种类型。问题的设计主要从三个层面展开:一是探求少数民族传统
文化对当地少数民族个人或家庭在寻求自身生存和未来发展中,其生产生活理念和方式的选择的影响;二是探求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当地政府制定本地区经济发展目标、发展政策、发展方式的影响;三是探求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地区产业发展的影响,如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传统产业中文化的渗透、文化产业链的延伸及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等。此次典型调查在四个典型调查地区采取随机抽样方式共发放问卷700份,其中发放政府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1份;发放大众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2份。同时,课题组分别在当地就相关问题进行了随机访谈。通过对实际调查问卷和访谈信息的整理与分析,我们获得了对论题进行研究和探讨的可靠依据。
(二)少数民族文化对当地个人生存发展的影响作用
通过我们的调查了解,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与个人的生存发展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调查结果显示,有53.8%的受访者表示民族文化对他们生活的影响较大,其中12.8%的人表示其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独立的经济主体,每一个人都需要对本民族文化形成高度的认同感,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保护和传承当地的传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对当地人们的影响更是全方位、多角度渗透和深入的。然而,少数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而发展却仍十分落后,这与当地人民没有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作用和价值加以良好的利用有一定关系。
1.对本民族文化资源及特色欠缺深入了解限制了人们的职业选择
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大多依托旅游业,主导产业为手工艺品制造业、民族文化业、自然资源开发业等,然而当地的人们对民族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并没有对其加以全面合理的利用,职业的选择方面也没有根据地方特色,选择能有效带动地区发展的行业。
在对于当地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研究中,过半的受访者表示只是部分了解,甚至还出现了表示完全不了解的情况,具体情况如下表1所示。而对于本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形成的大量特色文化半数以上仅集中于旅游文化方面,对其他如建筑、自然等则了解不多,具体如下表2所示。由于对民族文化缺乏一个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自然就无法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由此当地人们在自身发展的职业选择方面便受到了限制,反过来也削弱了少数民族文化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
表1 人们对当地文化的了解程度
表2 人们对当地文化特色的了解程度
2.“掏空”式文化资源的利用导致近半民众看不到本民族文化资源价值
目前,少数民族地区手工制造业、服务业、旅游业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发现,由于这些与文化相关产业的发展采取的是“掏空”式的文化资源利用方式,民众对当地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大多呈现不满意的状态。由下图1人们对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看法的调查显示,40.9%的受访者认为当今的发展只是单纯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25.7%的受访者认为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体系不完整、缺乏侧重点,由此看来人们普遍认为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带来自身福利的显著增加,因而他们看不到本民族文化资源的价值所在。而同时,调查显示也有超过半数的个人表示愿意对民族文化资源和产业进行合理利用和开发(如下图2所示),但是由于没有在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中看到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价值所在,因此,缺乏具体的开发和利用思路,另外还有43.6%的人表示无所谓或者不愿意参与开发。
图1 人们对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看法 图2 个人对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意愿
3.偏低的文化水平将个人束缚于低收入的传统行业
受历史、地理和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地区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这使得个人无法实现高度化的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能将自己束缚于低收入的传统行业。从我们对民众收入来源的调查结果显示,35.9%的受访者通过经营农副产品获得收入,28.2%的受访者经营服务业,而他们年收入不到1万元的高达53%。由此看来,在少数民族地区,受文化教育水平偏低的影响,在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多数人从事着世代相传的传统农副业、手工业以及传统服务业,而对于如何创新性开发和利用本民族文化资源,将文化转变成财富,大多数民众则缺乏思考。
(三)少数民族文化在当地政府制定地方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影响作用
政府是发展经济的“有形之手”,文化作为无形资源的存在和经济软实力的核心,对政府确定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应该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然而,这种影响作用不可能自发产生,只有当地方政府具有民族文化资源的意识自觉和其价值获取的行动自觉,民族文化才能在政府制定本地区相关经济发展的战略中产生尤为重要的作用。但是,通过典型调查,我们发现的却是如下四种主要情形。
1.政府成员普遍轻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价值,文化产业无法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四个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不理想,政府成员普遍轻视少数民族文化价值,他们缺乏的正是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价值的意识自觉及价值获取的行动自觉,只是把重点集中于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从下表3来看,政府成员中,对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持大力支持态度的仅占21.47%,持中立态度的占了64.92%,超过13%的人漠不关心或极力反对。
表3 政府成员对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态度
政府成员普遍轻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价值,意味着即算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发展文化产业却不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而更多的是以环境为代价向自然资源索取回报,形成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也或者在缺乏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支撑的情况下,少数民族地区富余的劳动力纷纷奔赴外地打工,而本地经济却持续处于落后状态。
2.政府对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价值的无视使民族文化节成为活动过场和形式
民族文化节是当地传统和民族风情最集中的体现,是少数民族文化在地方经济发展中产生影响作用的重要载体。然而,由于当地政府无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价值,即使举办各类民族文化节,在内容上也趋于简化,流于形式,使文化节成为政府活动过场。下图3所示为关于举办少数民族文化节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作用的多项选择,有高达64.11%的受访者认为主要是宣传民族文化,仅有41.08%的人认为能够带动地方经济增长。这不仅无法促进当地文化的产业化和产业的文化化,而且还使民众表现出对文化节的愈加冷淡和不愿参与,进而形成对民族文化节作用的片面认识。
3.政府扶持政策的无力导致少数民族地区混乱的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当某种资源被认为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极大价值的时候,这种认识必然会投射于政府发展经济的政策之中。然而,调查发现,有43.57%的当地民众不清楚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扶持,还有28.22%的民众认为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一般或较差,如表4所示。
表4 民众认为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扶持政策的模糊和无力,使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呈现混乱状况。下表5所示为对政府成员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看法的调查结果。
表5 政府成员对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看法
由于政策的制定和宣传不到位,当地少数民族民众并未感受到政府制定的经济政策给他们带来切实的帮助,从而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被大打折扣。
(四)少数民族文化在地区产业发展中的影响作用
文化对产业的影响可体现于两方面,一是通过融合创新,使文化元素渗透于其他产业中,从而形成产业特色,提升产业竞争力;二是通过产业链的整合和不断延伸,使文化资源实现产业化开发和利用。少数民族文化对本地区产业发展的影响作用也应是如此。在典型调查中我们发现,少数民族文化对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的影响作用多数体现为在方式上都较单一,且影响作用发生在浅层次,对本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未起到实质性影响。具体可表现为以下方面。
1.盲目发展和散乱的产业链使少数民族文化沦为廉价谋生工具
对民众的调查结果显示,40.9%普通调查者认为本地区文化产业在发展中盲目追求经济效益,35.7%的调查者认为文化产业未成体系。同时,在对政府成员的调查中,33.33%的成员也认为当地各产业盲目发展,另有28.57%的成员认为各产业的发展不成体系。在我们所走访的地区也看到,这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品的生产大都是以个人为单位,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良莠不齐,销售渠道单一,产品的设计、制作和销售各环节之间呈散乱状态,民族文学作品,民族工艺品,民族歌舞等文化资源没有有效整合,文化产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低下,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仅仅被当成是部分民众廉价的谋生工具。
2.少数民族地区几近空白的民族文化与产业的融合发展,无法激活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价值
推动少数民族文化与相关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对于加强产业联系、提高产业效率、推动当地产业升级都具有重要作用。民族文化在与相关产业和要素的融合发展中,将扩大产业边界,加强产业关联渗透,同时推进传统产品的丰富和升级。旅游、工业、农牧业、体育等传统相关产业都应是少数民族文化与产业融合的载体,在这些产业中创新性地融入少数民族文化符号、工艺、理念和创意等特色元素,将有效改变原有产业产品形态特征和市场需求,加速相关产业链的延伸,并使价值链向高端攀升,从而提升产业文化附加值,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有效提升产业竞争力。
但是,在我们所调查的四个典型地区中,其所拥有的极具特色的民族风俗,民族建筑、民族工艺和饮食等文化资源,多数是以简单的“硬植入”方式渗透于地方产业的发展中,主要表现为将民族文化与当地旅游业相结合,采取在旅游观光活动中观看民族歌舞或开展主题文化节等较为单一的形式。这种简单的文化植入方式,对文化资源进行的仅是浅层开发和利用,价值较低,更谈不上民族文化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也无法激活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市场价值。
3.人才的极度匮乏,使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成为本地区的“睡眠”资产
无论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人还是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在少数民族地区都面临着极度匮乏的局面。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0%的人愿意投身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产业中,而在对未来的打算里,62%的群众希望选择去发达地区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民族地区人才匮乏一方面表现为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人大都年岁较高,而年轻一辈由于看不到民族文化产业带来的前景而不愿投身其中,导致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人越来越少,并面临消亡。同时,由于产业发展的层次较低且少数民族民众受教育程度不足,相关产业的经营管理人才也严重缺乏。由此,在人才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即便拥有丰富的本民族文化资源,也无法使这些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反而成了名副其实的“睡眠”资产。
三、利用少数民族文化促进当地经济更好发展的对策建议
立足于上述深入实际所进行的少数民族文化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的典型调查结果,我们认为,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必须利用好本民族传统文化,提升文化生产力,使经济与文化良性互动,这已成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构建本民族文化自信,深刻认知文化资源经济功能和市场价值
文化是兼具社会、宗教和经济功能的重要资源。与文化的社会和宗教功能的实现方式不同,其经济功能的实现必须立足于市场需求,并通过一定的投入,将文化资源要素依托一定载体转化为具有文化精神内涵的有形或无形产品,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获得回报。可见文化资源的价值来源于文化的经济功能,且文化的经济功能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对于少数民族地区而言,应该改变目前对本民族文化不重视和不甚了解的状况,通过积极的有意识、有目标和有规划的宣传和学习,无论政府或民众都应在观念上构建起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并在意识上深刻认识民族文化客观存在的经济功能及其在现代社会所具有的市场价值,一方面作为政府才能制定正确的促进本民族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核心动力的相关政策;另一方面作为民众才能具有更多开发和利用本民族文化资源谋求自己更好生活的内在动力。
(二)深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打造地区文化品牌
开发和利用资源最有效率的方式就是实现产业化发展,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就是品牌化经营。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文化产业不仅是其重要的经济支撑,同时也是关乎民生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改变目前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散而乱的无序发展状态,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市场开发、产品打造、渠道拓展、人才服务、金融和信息服务、相关产业政策等各方面全方位地进行本民族文化产业深耕和地区文化品牌的打造,才能真正转变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以文化软实力提升本地区经济实力。为此,民族地区应首先明确本地区文化产业化的发展定位并制定发展目标;其次,有效整合本地区文化产业资源,确定本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开发主题,在打造地区整体品牌形象下开发特色产品和市场,分别形成系列文化主题城镇,并使主题城镇连成线连成片;第三,应重点培育1-2家富有民族地方特色和具有竞争力的标杆和龙头企业,力争提高其文化产品的输出和外销能力,逐步实现民族特色文化走向世界。
(三)借力科技和创意,努力推进民族文化的产业融合和产品创新
尽管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处在低端,但必须看到产业融合是当今以致未来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产业具有高创新性、高附加值性和高融合性等特征,民族地区如果努力借力科技与文化创意,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与多产业融合,将可以催生新的产业形态和创新性产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民族地区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为此,民族地区应努力尝试挖掘、开发本地区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精华,在整合本地文化产业资源的基础上,扩大与外界企业及相关机构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关系,并着力将科技因素和本民族文化元素充分结合,推进“创意”的横向延伸,使文化元素广泛渗入到包括传统文化产业、制造业、建筑业、旅游业、农牧业、体育业、现代服务业和艺术等各个领域,以越来越多的民族文化与不同产业融和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打造既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又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符合当代审美要求的文化原创精品,从而真正实现本地区产业结构和经济的优化发展。
(四)大力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人,积极培养和引入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
人力资本是实现民族文化产业化的核心资本,开发和利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人和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知识与能力都有着特殊要求,而这种要求能否得到满足将成为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产业能否发展壮大的决定因素。因此,对民族地区而言,当务之急是要建立有效的人才保护、培养和引进机制,通过保护现有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播者中的杰出人才,并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民族文化特色人才培训,使少数民族文化薪火相传;通过多途径、多方式扶持、培育和引进文化产业的经营人、经纪人、策划人、制作人等懂经营、善管理的优秀人才,依靠他们搭起民族文化产品和市场间的“桥梁”,使文化产品在制造、销售和策划、组织、宣传、推介等不同环节都不乏“内行”的统筹和管理,以形成和提升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熊正贤,杨艳辉.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研究.民族学刊,2011.3:28-35.
[2]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4).
[3]王妍.民族文化产业与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7(3).
[4]金毅.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锁定.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5:12-14.
[5]陆祖鹤.文化产业发展方略.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97.
[6]董恒宇.打造草原文化品牌振兴草原文化产业.前言,2005.5:8-12.
[7]李炎,刘薇琳.民族文化与民族文化产业浅论.经济问题探索,2001.2:84-87.
基金资助: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连民族学院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课题(ZJ12REYB009)
课题名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地方经济发展作用的典型调查”,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X2013001)
篇4
以创意吸金,靠历史、文化、知识、技术赚钱――以上都存在、且仅存于文化人的脑子中。
政府支持文化产业
2009年9月,新华社全文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后文简称“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正在从传统向新兴产业形式的转型。时隔一年后,2010年年末中央再次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国的文化产业,是否将面临一个黄金发展的十年?
各地政府都有文化产业发展扶持专项资金。2009年以前,政府基本上是以无偿或贴息的方式给相关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然而随着“规划”强调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运作,各地地方政府逐渐意识到,原本的机制无法行成文化产业自身的造血能力。于是开始和专业投资机构合作或者设立文化产业引导基金:如江苏、安徽、湖南等地方政府,达智创投、中科招商等投资公司纷纷参与到这一产业合作模式。
现在国内已经有10只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指在2009年至2010年9月期间设立,以国家资本引导为主的基金,目前总规模达427.5亿元),它们大多数由政府下属企业运作,或由一家专业投资机构企业发起。以湖南文化旅游产业基金为例,它是由湖南财政与达晨创投合作,在湖南当地成立了一家公司进行基金的投资管理。
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出现,预示着未来将有更多的文化、创意公司受到资本关注。实际上,从目前文化产业的融资和上市规模判断,其未来发展都有进一步增加和扩大的可能性。
最大的机会在哪里?
2009年华谊兄弟上市,让众多同行暗地里较劲了一番。2008年以前,上市的文化公司主要分布在网络游戏和传统媒体领域,而2011年将更多分布在出版印刷、影视、动漫、网游、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六大细分领域。北京汇信合智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德全预测,2010年文化产业上市募资总额超过100亿人民币,超过过去三年之和。2011年拟上市公司规模更可观,预计将有20家文化产业的企业在中国和美国上市。其中有水晶石、激动网、第一视频、百视通、光线传媒、小马奔腾、海润影视等民营公司,也有湖南广电、江苏出版集团筹备整体上市。创业板和纳斯达克肯定是首选。
传统出版、数字传媒、影视制作与发行仍是最被看好的三个领域。清科研究中心的报告认为,“规划”明确表示了将支持有条件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已上市文化企业再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债券,带推进文化企业兼并重组。预计未来出版发行行业跨地区联合重组的步伐会加快,目前在国内上市的时代出版、出版传媒、在香港上市的新华文轩的跨地区发展和向相关产业链环节扩展的计划将得到实质支持,同业并购也为资本运作带来了新的机遇。而受此推动,在未来三年间,将是大型的出版企业相继展开IPO的有利时机。
然而在另一方面,经过了2007年-2008年户外媒体的投资热潮到2010年作为行业领军者的江南春的“分众的反思”,2010的娱乐、院线投资热,不难看出,在行业细分领域中受到资本重视很容易,但如何兼具创新和持续成长仍是文化类企业最大的瓶颈。
PE眼中的文化产业投资逻辑
在行业中是否拥有竞争优势?是否有持续经营的能力?
通过上市获得强大的资金支持能让这些企业占有更好的竞争优势,使公司的增长,超过行业平均增长水平?
商业模式是否有创新?如:从纸媒延伸到数字化,开设营销终端或数字营销平台⋯⋯
梁英杰
凯鹏华盈创业投资基金(KPCB China)合伙人,拥有十年的风险投资经验以及五年的投资/商业银行经验。凯鹏华盈管理资金超过5亿美元。其团队曾投资阿里巴巴,百度,中国网通,分众传媒,华友世纪,高德软件,神州租车等明星企业。
Q:投资于文化产业投资有哪些障碍?
A:以前投资文化产业,存在不少困难。尤其是涉及政策以及内容敏感等方面,外资不便参与。而且,文化产业产品的内容形式也较单一,内容受限,版权问题严重,无法给投资者提供很好的回报。以纸质媒体为例,因为新媒体的冲击,报纸销量和广告收入都在不断下降。
随着时间的推移,投资环境状况已经发生了变化,我总结有三点:现在国内投资基金泛滥,外资可以以基金的身份参与到文化产业中;过去十年,文化产业市场整体方向越来越开放,产品形式和内容也越来越丰富;盗版问题有一定的改善,在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这些国际关注的时间点上,国家对盗版的遗留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打击或解决。老百姓对文化音像产品品质要求的提升,也减少了对盗版产品的需求。
Q:你投资过哪些文化产业的企业?
A:汇丰原来投资过解放集团旗下的中润集团,获得了上海一半报纸广告的经营权。只是当时我们投资的目标界定是广告,现在则可以规划为文化产业的范畴。现阶段我关注的是一些与科技结合紧密的可投资领域,比如数字电视。
Q:投资一家文化产业的公司,最需要关注的因素是?
A:文化产业本身不是一个资产密集型的产业。它只是发展到某个程度时,具备了创投看重的高增长、低投入的特质,以及人和团队的整合模式。
举例来说,在消费行业一个品牌的建立是很困难的,但是你要启动一个品牌是很容易的。我们可以随随便便帮一个产品改名字,称为品牌。但要做成功一个品牌就需要长时间的磨练,而且失败率很高。所以在消费行业,长赢的品牌投资比较适合。
而对文化产业来说,其整个时间段都适合投资人参与。投资一家文化产业的公司,我认为最关键的还是团队。经营的团队如何,是否能把整个公司运营组织起来?
文化创意领域生产运作很依赖人力资本,比如电影公司,明星如果跑掉,公司资产就发生流失。怎么把人长远的留下来,保持他的无形资产可以继续增值而不要下降是关键所在。
Q:对华谊兄弟这样已经IPO成功的公司的看法?
A:对投资人来说,看到这些投资成功的公司感觉很兴奋。对每一个领域来说,出现了一两个领头的公司的话,特别是资源比较集中的行业,要再去找到具备同样或更好资源的公司就比较困难。而那些同领域内的公司想获得融资上市,必须要有更好的公司分析才行。
蔡达建
深圳高特佳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高特佳投资是国内最早成立的风投之一,曾成功投资中兴通讯、迈瑞生物医疗电子、川大智胜软件等公司。
Q:对文化产业投资的看法?
A:以前文化产业相关行业的成熟度,市场化程度不高,运营和管理水平也相对欠缺。报纸杂志、图书出版这些领域和民间资本间存在一定的距离。
Q:你投资过哪些文化产业的企业?
A:文化产业中我们相对看好市场化相对成熟的领域,比较适合投资,如娱乐业(电影/电视/院线)、广告公司等。现在全国各地一些报纸电视,被资本市场吸引,想借壳上市,这些现象可能是国家指导造成的,投资机会并不是很好。即使发生了投资,企业盈利规模和利润未必有持续的提升空间。
改头换面上市容易,改制则非常困难。以传统的报业集团、电视台为例,其上市要涉及企业改制,监管、内部管理是不是符合上市公司要求,业务部门拆分,以及未来建立公司的市场形象种种问题。很多传统的媒体公司会选择借壳上市,IPO就比较困难一些。
Q:投资一家文化产业的公司,最需要关注的因素是?
篇5
【关键词】日本;文化产业;文化软实力;特点
日本是文化产业大国,与日本的文化产业发展相比,我国的文化产业起步晚,系统不够完善,整体而言与日本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对日本文化产业进行分析,了解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总结其发展经验,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日本文化产业大国战略的发展理论依据和背景
1.1文化软实力
在国际关系学中,国家实力是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发挥作用的影响核心,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国际地位及其国际影响。在当今社会,尤其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各国之间所拥有的实力资源出现了转化困难的现象,若要提高国家实力就必须找到新的发展方向。在国家实力发展方向中,“软实力”作为一种集文化、意识形态和国际机制建立于一体的发展方面,因其对社会的广泛影响而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在软实力当中,文化软实力是其发展动力,因此学者也把软实力称为文化软实力。软实力的形成来自于国家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是通过吸引而非侵略来达到自身发展目的的一种能力,能够体现一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水平。与政治价值和经济价值相比,文化作为国家的软实力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文化软实力具有以下特点:
1.1.1文化软实力体现了国家的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更是反映了一国政治和外交政策的价值,同时也是“和谐文化”发展的基础。
1.1.2文化软实力与经济、军事等密切相关。
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是一个国家的“硬实力”,是保障一个国家发展和不受侵略的重要方面,而文化软实力具有影响社会发展基调的作用,因此对与文化相关的经济及军队建设有着极大的影响。
1.1.3文化软实力是通过文化理念、
科技和商业模式三者的共同支撑发展起来的。在文化软实力发展的过程中,文化理念是基础,科技是发展根本,商业模式是重点。从整体来看,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涉及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1.1.4文化软实力具有国际化发展倾向。
文化软实力在一个国家提高国际影响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也因此收到了各个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广泛关注,他们提出了很多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这表示文化软实力正在向着国际化发展。
1.2日本的现实背景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日本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受到各个国家的关注,日本以经济为中心的发展方式受到了许多国家的不满,而要使得经济进一步发展,进行相应的文化交流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文化的广泛影响,日本的发展才能够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一定影响。在软实力开始发展之前,日本的硬实力十分发达,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这也使得人们对文化方面越来越关注。日本作为战败国,在一片废墟和狼藉中只用了短短七年就完成了恢复发展阶段,并且在之后的二十年中保持着每年百分之十的经济增长速率,这极大地影响着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然而,在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公害问题、环境问题、道德水平下降等,这些问题的出现给日本政府严重的打击,同时也刺激日本政府进行反思和思考。除此之外,二战之后美国文化大量渗入到日本文化中,日本政府面对这一境况并没有采取消极保护主义,而是通过体制和观念的更新发展致力于自身文化产业的发展。
2.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2.1日本文化产业大国战略的政策内容
日本在发展文化产业战略时,首先对自身进行了重新的认识,并且对日本魅力进行了重新评估。其次,日本通过经济利益和软实力发展吸引其他国家进行外交,使得日本的文化产业不断发展。日本文化产业大国战略政策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方面:
2.1.1人才全球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日本深深意识到若要进行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吸引国际性人才进行建设。首先,日本政府为外国创作者提供了临时居住资格,并且与周边国家协作,为年轻创作者提供了发展和提高的平台,通过作者和设计师之间的交流,建立了一个巨大的联系网络。其次,为了跨越语言障碍,日本在国外开设了很多日语教育机构,通过派遣国内教师教学和鼓励外国学生留学的方式使留学生成为日本与其他国家进行良好交流的桥梁。
2.1.2国外项目的实施。
日本在国外的项目范围十分广泛,在地域产品、流行、饮食、传统工艺品等领域均有所涉猎,并且通过现代企业和分销业的联手将这些产品进行打造和包装,使得这些产品逐渐成为日本开展海外项目的主要商品。这使得日本的产品及文化观念逐渐深入到周边各国的市场当中,并且通过独特创意的分享逐渐影响着各个国家对日本的看法。
2.1.3相应机制的建立。
为了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日本的文化产业市场,日本建立了相应的机制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首先,对文化产业进行广泛的宣传,以国外媒体为媒介向海外消费者介绍日本文化,并对日本文化进行了解和接受,创建一个具有日本特色的集时尚、食品、旅游为一体的文化产业项目。其次,在日本当地建立一个完善的消费机制,通过对产品进行销售和相对完善的服务获得相应的利润。最后,建立国内的宣传机制,提高日本自身的吸引力,促进日本的追随者在国外进行消费。
2.1.4提供足够的风险金。
在日本文化产业当中,最受瞩目的当是漫画产业,而与漫画产业相关的电影、动画片、节目、游戏、书籍等也受到了国际的认可。但是与此同时,日本的出口率还不及美国文化产业的三分之一,并且出口产品中游戏软件占绝大多数。在此前提下,为了进入各国的电影市场,日本的产业革新机构为相关公司以百分之百出资的方式提供风险金。
2.1.5国家政府的战略部署。
作为国家的领导机构,政府应当发挥应有的决策功能。对日本来说,若要进行海外的经济扩张就必须对各个阶层的部门进行统筹,通过战略合作的加强吸引游客并增加出口产品的种类和数量。其次,对日本的品牌、文化和生活方式进行全面的推广,通过建立全新的孵化体系,对中小企业和人力资源管理提供足够的风险货币。与此同时,制定相应的基础设施,促进文化的推广和经济的发展。
2.2日本文化产业大国的战略特点
日本的文化产业发展的已经十分发达,通过总结和分析,日本在文化产业方面的战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2.2.1企业的广泛参与。
在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广泛参与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方面。日本的企业,无论大小,都参与到了文化建设中去,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例如大型文化交流活动、文化艺术协会的成立等对日本文化进行了丰富和推广。
2.2.2广告业的蓬勃发展。
广告作为最有效的推广手段,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广告公司所从事的事业本身就与文化相关,再加上日本政府的支持,日本广告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广告媒介覆盖了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文化体育等大型活动,为日本文化的推广提供了发展平台。
2.2.3完善的经济体系。
日本文化的另一发展方面是演艺人员。在日本,几乎每一位艺人都有自己的经纪人,并隶属于相关公司,这样处理相应问题就变得有逻辑并且适合通过法律进行约束,能够有效的培育良好的演出市场。
2.2.4大型活动的举办。
举办大型活动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推广自身文化、展现自身文化价值的途径,日本通过举办以“年”为冠的大型活动,一方面吸引了大量游客参与到活动的消费中去,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加大了日本文化的影响,为日本文化的进一步推广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日本文化产业的主要特点
日本的文化产业发展的已经相对完善,通过以上分析可以从不同方面总结出日本文化产业的主要特点。
3.1管理方面的特点
文化产业的发展,一个良好的管理体系是前提。在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管理方面的特点主要是行政的指导和全社会的积极参与。日本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是其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但是政府并没有采取强制手段推行文化产业的发展,而是通过相关立法,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对文化产业进行约束和管理,引导文化产业向着更加有序的方向发展,为文化产业创造发展条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灵活的行政指导加强企业与人的沟通。当前日本政府所采用的影响企业行为的手段有劝告、建议、期望、要求、指导、指示、警告、命令等。与此同时日本政府还建立了官方的文化产业咨询机构,影响着文化产业和各大企业的发展。通过政府的行政指导,对产业活动进行规范和约束,同时对企业的发展进行相应的鼓励和扶持,使得社会的各方面都能够参与到文化发展中去,为文化产业的推广打下了基础。同时日本充分发挥了市场的作用,引入竞争机制,并且在竞争中加大了文化产业的作用,使得企业的发展与文化产业有了密切的联系。市场即使的灵活运用为文化产业的推广建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参与文化活动的举办,各个企业之间增进了交流,同时也得到了发展的机遇。
3.2政策方面的特点
日本出台了许与文化产业有关的扶持政策,涉及方面包括金融、税收、财政、人才培养等方面。文化产业的支柱是精神产品,因此对精神产品的保护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日本通过建立相关法规对文化创业和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在日本政策的扶持和法律的保障下。日本的文化产业得到了有效的丰富和发展,提高其文化产业的竞争力。通过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制度的建立,为精神产品的良好发展打下基础。自1970年日本颁布《著作权法》以来,又相继颁布了《著作权等管理事业法》、《观光立国基本法》、《传统工艺产品产业振兴法》、《产业活力再造特别措施法》、《只是财产基本法》、《文化产业促进法》等等与文化产业直接相关的法律法规。除此之外,其民法、商法的制定业余文化产品提供了相关的法律保护。日本在制定了新的法律后,往往也会制定一些列的配套措施以实现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这也从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日本法律的有效实施。
3.3规划方面的特点
在发展文化产业时,良好的发展规划是十分重要的。日本在发展文化产业时,注重系统的配套性和企业间的联系性,期望通过不同业种的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使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以动漫产业为例,一部流行漫画出版后,通过其受欢迎程度进行后期开发,例如拍摄动画片,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开发相关的电子游戏,制定相关的周边产业等等。日本文化产业在文化产品的开发上尤为注意的一点是突出核心产品,通过核心产品的开发开拓市场,同时通过衍生产品的开发对市场进行拓宽。这也成为日本各项产业发展的模本。以日本最大的动画集团东营集团为例,在进行一部动画的制作之前,就已经对周边产品的开发进行了相应的规划,动漫的相关周边产品细小而繁多,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午餐盒、镜框、文化衫、手提袋、玩具等等。这样在动画片进行放映的同时,相关产品也得到热卖,这对资金的有效回收,市场的广泛开拓,动漫人物形象的推广都有很大的促进意义,可谓是一举多得,具有很好的宣传效益。
3.4科技方面的特点
与任何产业的发展相同,文化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科学技术。除了上述特点外,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科技含量高。通过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使得许多好的想法和创意得以实现,并能够促进其进一步转化为文化产品推广的卖点。通过资本、技术和人才的有效利用使得文化真正成为一个产业,并真正投入到提高经济水平的过程中去。只有对先进技术的利用才能够有效的打开文化产品的市场,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日本高度重视相关技术的开发及普及。除此之外,日本还建立了一个软硬件相互配合的商业模式,通过政府对文化产业进行创业投资,鼓励国民和企业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应用到文化产品的开发中去,同时还积极鼓励社会各方进行文化投资。
3.5发展方面的特点
不可否认的是,日本动漫等文化产业的发展来自于其独特的创意,而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创新设计是整个产业的基础和先导,而要吸引海内外消费者独特的、符合大众趣味的创意和设计方案就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因此,在文化产业发展时,将发展重点放在了人才培养和鼓励创新上。日本拥有一批国际先进的漫画大师和动漫导演已经成为业界公认的事实,日本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举办各类研习班和竞赛,提高国民的文化产业意识,在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的同时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尤其是在设计管理、经营管理方面,日本更加强调人才行动力的培养,这就使得文化产业的相关人才具有良好的素质,并且能够在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为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
总结
文化产业如今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提高自身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发展方面,同时对提高一个国家的整体素质,增加国际影响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应当加大对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日本作为文化产业大国,从人才培养、法律制定、政府引导、科技应用、政策扶持等方面来看,其文化产业发展的已经相当的完善。我国在对文化产业进行发展的时候,也应当进行相应程度上的转变,使其与日本的文化进行了一个很好的融合。也正是由于日本这种在文化元素方面的融合,才使得日本的动漫得到了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捷.浅谈日本动漫的发展过程[J].北方文学(下旬刊),2013,(8):125-126.
[2]杨少杰.西游文化在日本动漫作品中的运用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4,(11):107-108.
篇6
[关键词] 武术产业 动漫产业 武术动漫产业 新路径
1、引言
统计显示,近年来我国影视服务出口金额约2715万美元,国产影片海外销售收入27.7亿元。其中动画片出口占到了“半壁江山”,出口金额3056.6万美元,同比增长150%,占出口总额的51.9%。[1]由此可见,我国的动漫产业已经在整个文化产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对外输出的“生力军”,是未来中国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创意产业是在超越文化产业范畴的基础上,将文化资本重新组合引用经济系统的新业态,其特点就在于把文化、技术、产品(服务)和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2]所以,未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将成为我国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发展模式。
而现阶段的中国武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虽然也为中国武术的传播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过多的追求经济效益、文化方向的单一、受众面的狭窄,加之并未从武术发展的文化根源出发去创作,反而使得现在的中国武术问题丛生,并且走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围墙之中,成为抢救、保护的文化对象。面对中国武术如今的尴尬和困境,转变固有的产业发展模式,也许会对中国武术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拓宽生存空间,注入新的生命力。正如著名武术教育家邱丕相教授所说:“武术人要主动出击去寻找跟艺术家的合作,将武术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在转变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学习我们邻国韩国和日本,政府主导,并出资,建立一个新型产业模式,把本土化的中国传统武术作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内容,采用民族化的表演方式和文化内核吸引本国的民众,又以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风格吸引国外观众。
美国社会学家索洛金认为,任何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都是互动,而其中,某一方对于另一方所施展的影响是具有一定意义或特定价值的;而且这些意义和价值,都以一定形式或方式,凌驾于或镶嵌于纯物理性的外显行动之上。当时索洛金把“互动”理解为“在一个情境中的某一方,以其特有方式,影响这另一方的外在行为或内在心态”。
中国传统武术与中国动漫艺术作为当代中国的两种不同社会文化现象,也可以通过两者之间一定的 “互动”方式,来达到一定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本文探寻中国传统武术与中国最具“生命力”的动漫产业内在结合,不仅仅为中国动漫产业的繁荣起到一定的作用,也将为中国武术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对外输出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2、当代文化产业背景下的中国武术产业与动漫产业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新时期的要求和国民的期盼,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发展文化产业更具有双重作用。2009年8月,国务院颁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一个先导性、战略性的产业。2004年—2007年,全国文化产业增速在17%以上,新兴文化产业也发展迅猛。[3]随着《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纲要的提出,文化体制改革也随之启动。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文化产业的地位给予了前所未有的肯定。他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政府的重视,固然可以让人对文化产业的繁荣产生期待,但是,文化产业能否实现发展预期,如何去实现发展预期,则是更加值得我们去深虑的现实问题。
2.1 当代文化产业背景下的中国武术产业
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一直以来就是一种文化现象。近年来,中国武术产业的发展也不断壮大,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这些武术产品不仅使武术文化元素更加多元化,而且在与高科技产品的结合上也是越来越成熟。
然而,中国武术产业作为中国体育产业的一部分,却一直都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其实真正的中国武术产业已经在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出现,这就是最早的武术影视产业,而这种类型的武术产品也在近些年为中国武术以及中国武术文化的传播起到了“榜样”的作用,同时也取得了巨大的产业和经济效益。与此同时,中国武术表演产业(2005 年由少林寺和郑州歌舞剧院联合编创的以武术为主题的大型舞台剧《风中少林》;由少林寺投资3 亿人民币编创的大型实景演出《禅宗大典》)、中国武术游戏产业(近几年开发出来并且广受玩家欢迎的“仙剑奇侠传”、“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武林群侠传”等大型网络游戏)、中国武术竞赛产业(2000年,由国武公司联合湖南卫视共同打造的“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 中央电视台的“武林大会”——以“还原真实武林”为创意特色; 河南卫视的“武林风”——将寻找和塑造平民武术英雄作为赛事的创意宗旨;内蒙古卫视的“英雄榜”——用无限制的综合武术格斗来吸引观众;黑龙江卫视的“武术散打功夫王争霸赛”——借原来“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的风格和余威来争夺收视率;还有于2009年7月26日开赛的、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武术职业联赛—WMA)等[4]武术相关产业也相继推出不同的武术产品,但是我们必须认清中国武术产业在当代文化产业背景下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正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国武术产业的发展不应该仅停留在技术的表征以及模仿西方其他产业的经营模式上,也不仅仅满足于本土市场的开发模式,我们更应该有信心走出去,以此给予中国武术产业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制定出多元化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正如王岗教授所说:“中国武术的发展应该是多元化的。它应该有文化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有教育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有艺术的发展规划和战略,也应该有体育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更应该有产业化的发展规划和战略。”因此,我们必须用双重的文化创意表达中国武术的民族性与价值性,寻找中国本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对接点,本土民族文化产业与世界新兴文化产业的融合点,使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产业可以更好地输出和传达中国的文化身份和中国的价值。
2.2 当代文化产业背景下的中国动漫产业
动漫产业: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的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传播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5]
在进入21世纪以后,伴随数码、网络技术的进步,动漫产业日益显示出诱人前景。动漫产业作为文化产业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成为21世纪极具开发潜力的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发展包括动漫产业在内的各种现代文化产业,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实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发达的动漫产业不仅能在节约不可再生资源的同时带来重大经济盈利,而且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和产业,天然地有着优越的意识形态传播和教育功能,成为国家软实力和形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对某一特定国家综合评价和总印象的形成。[6]因此,在近年来国家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加大了对动漫产业的扶持力度,已经将动漫产业的发展列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
2004年3月,国家广电总局正式下发了《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2006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同年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又向全国转发了财政部等十部委《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6]32号),制定了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2008年8月13日,国家文化部了《文化部关于扶持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市发[2008]33 号),全面阐述了文化部扶持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政策主张。2009年中国的动漫产业领域,政府层面上,继中央提出将动漫产业作为重点文化产业后,财政部联合国税总局下发对动漫产业的产业税收扶持政策;资本层面上,国内首家动漫类上市公司奥飞动漫8月31日开始申购;规模层面上,文化部欲组建中国动漫集团。各地纷纷出台政策,大力推动动漫产业发展。
在政策扶持已经相对充足的条件下,中国动漫产业要发展,必然将依靠创作者的智慧和灵感以及对于本土民族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来“创造”出中国自己的民族动漫产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的动漫产业。
3、本土文化元素缺失的中国动漫产业
“动漫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关键是“创新符合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动漫产业。[7]文化传承和品格塑造是当代动漫发展的“根”和“灵魂”,[8]而动漫产业文化作为一种大众性的视觉文化则具有潜伏的教育功能,尤其是承担着对未成年人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美感教育的作用。[9]众所周知,我国的动漫一直落后于一些动漫强国,“中国动画之所以落后,关键在于缺乏优秀的动画创作” [10],因此,如何寻找 “根”和“灵魂”、如何完美完成“自己”的教育功能,则成为当代动漫发展的前提条件。从其根本出发,首先动漫作品是一种精神产品, 然后才是物质商品。受众在欣赏动漫作品时实际也在接受其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薰染。所以,中国动漫产业自己的产品必须具有民族化特色,而动漫创作的民族化其根本是要体现民族精神和气质, 即要让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核充盈其中。[11]
由于我国动漫发展的相对滞后,目前我国儿童所接触到的动漫大多数是日美的作品,而他们又缺乏必要的鉴赏和批判能力,往往认为能迎合自己口味兴趣的文化就是优秀的文化,极端地认为国外的文化好,渐渐地产生一种崇洋的心理,对本国文化冷漠甚至排斥。导致儿童漠视甚至排斥本土文化和本民族文化,使得民族文化外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振兴我国动漫产业,就要回到不断延伸的产业链的原点上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恰恰能够为发展本土动漫提供丰富的内容与形式来源。[12]
而谈到中国文化,当下国人都会这样认为:“中国是古代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具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但是,现在社会中我们似乎已经走进了一个可怕的怪圈:文化更多时候只是挂在嘴上说的,却不能充分汲取文化中的精华,从而创新地把文化运用到实处,把文化发扬光大,为中国文化的延续作出贡献。正如著名作家余秋雨在《中华文化的光荣与遗憾》一文中提到:“中华文化历史长,成果多,回过头去学习,敬佩还来不及,怎么还会想到创新?结果,我们的文化,多的是整理,校点,收藏,注释,少的是实地考察,荒原历险,大胆探索。”
而纵观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动漫作品,无不渗透着本民族的文化血液。例如,美国的动画片明显带有美国文化中的那种乐观向上、幽默、英雄主义等特点;而日本作品中大都流露出坚忍不拔、永不言弃的精神。获得2001年柏林电影展金熊奖的日本动画片《平成狸合战》就是从日本民间神话和传说中汲取养分,在描述中展现了非凡的日本民间神话和民俗内容。获得第七十五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奖的动画片《千与千寻》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精彩的日本传统文化的内涵与视效展现。[13]而欧洲的动漫则主要体现了欧洲人的浪漫和小资的生活情趣,显得更加随意和轻松,更加侧重表达他们的一种生活态度。[14]
2008年上映的一部美国影片《功夫熊猫》利用大量中国文化元素并结合高超的动漫制作技术打造的风靡全球的一部优秀动漫电影。在这个过程中虽然经历了重重困难,但最终还是凭借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元素和高超的动漫技术征服了观众,取得了很好的票房。作为中国人,当我们在欣赏这部电影的时候,细细品味下片中我们熟悉的中国元素,是不是也应该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美国人能把我们自己的文化资源运用得如此完美,如此淋漓尽致?同时,我们又不得不发问,为什么我们自己的动漫产业却不能很好的、充分的利用我们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创作。然而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技术革新被放到了风头浪尖,动漫似乎一夜之间被技术取而代之。我们为了迎合技术上的革新反而忽视了传统文化艺术的根基作用,忽视了传统文化艺术的表现更能使我们的作品具有原创性,进而更有民族性。现代动漫艺术离不开先进的技术,但其文化内涵和艺术原创仍然是动漫艺术的生命和灵魂。[15]
因此,在进行动漫动漫创作时,我们应该以中华文化之精华为基础,注入时代元素,融入产品与服务中;把文化创意、高新技术和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并借势开拓国际市场,有效提高国家软实力。[16]
4、中国传统武术:中国动漫的良好创造素材
由于“动漫产业以创意为源头” [17],动漫产业的生命力便在于良好的创意、创新、创造,动漫产业应把创意和创造作为安身立命的基石。而创意和创造需要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
因此动漫角色的设计也应该以创意为核心,而创意的来源则要依靠创意者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把握。因为,创意元素不仅是文化传播的外延表现,也是反映精神文化内涵的镜像载体,受众在接受创意产品,理解其价值观的时候,首先看到的就是是否具有创意元素[18]和民族化特色。民族化创作特色, 主要是指一个民族的社会结构、经济生活、自然环境、风俗习惯、文化传统、价值观与审美观等在艺术作品中的集中体现。对动漫作品的民族化创作来说, 具体包含有民族化动漫题材和美学元素, 民族内在精神和气质, 民族化创作手法和创作风格等三大要素。[19]因此,在充分考虑创意元素的基础上必须创作出具有民族化特色的作品。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通过创意加以开发,可为人们提供文化含量较高的产品和服务,也可以将中国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与此同时,创意产业在有效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创造出更多财富和就业机会的同时,也能够以大众化的文化消费品为载体,引领和传播新观念,提升群众文化素质,促进人的自身发展。[20]中国传统武术作为天然的民族文化密码,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载体,作为中国最具有深厚底蕴的传统文化,包蕴着深邃浩瀚的文化信息, 记载着中华儿女发展的文明足迹, 其熠熠光彩不仅辉映着华夏儿女, 也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因此,我们可以用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中国武术作为动漫创作素材,通过创意的融入,附加更多的文化内涵,塑造出特色的民族文化品牌,同时在人物产品设计,市场销售等环节融入文化创意,引起消费者的文化认同。通过动漫的形式来反映中国传统武术的精髓,并将为动漫影像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文化猎奇力,也将成为我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有力羽翼。
5、武术动漫:中国传统武术与中国动漫艺术的完美结合
动画片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是一门植根于一个民族特定的文化语境中的艺术,它是一个民族精神生活的映现,它从根源上符合一定的民族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21]动漫艺术是民族文化传播的一种全新形式, 因而,动漫应该成为民族文化发展的“催化剂”。回顾中国动漫的发展历程,我们早期的动漫作品已经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进行了创作,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品的《大闹天宫》、《牧笛》开始, 一直到上世纪末的《八仙过海》、《三个和尚》、《葫芦娃》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动画片,它们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创作题材,以鲜明的民族艺术个性和浓郁的时代气息在国际上赢得了极高声誉。动画片《大闹天宫》,以中国文学名著《西游记》的故事作题材,在造型、设景、用色等方面大胆借鉴中国庙堂艺术、民间年画的特色,同时又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融人其中,塑造了生动可爱跃然银幕的孙悟空,该片在法国公映时,《世界报》曾评论“《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斯尼式的美术片所做不到的,即它完全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22]而在创作形式上,动漫也常常借助传统民族文化手段,诸如木偶、泥塑、剪纸、皮影戏、水墨画、贴纸画等都曾与动漫文化有机结合并取得相当的成功。像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其内容上取材于齐白石国画的鱼虾形象,形式上则借鉴了传统的水墨画创作艺术,开篇“打开一本素雅的国画画册, 一幅幽静的荷塘小景淡淡推入,古琴和琵琶乐声悠扬, 共同勾画出优美抒情的水墨世界……”。[23]
在当今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不断面临着种种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抓住文化全球化的机遇,使得自己的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体系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另一方面,面对文化全球化的挑战,民族文化要经受挑战,防止外来文化的侵蚀。因此我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我们的传统文化到了几乎绝迹的地步,而在日本那样一个高度现代化的国家仍能保留传统,至少在动漫这种大众传播艺术领域中时常能体现出日本的传统文化。近年来,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出现空前危机,一些地方拳种更是销声匿迹。与此同时,国产动画作为近年兴起的一个朝阳产业,尽管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但是目前市场上流行的主要是日本、韩国、美国的动画产品。国外动画占据中国文化经济市场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写了中国青少年的“历史记忆”。如何摆脱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危机以及国外动画的挤压和自身原创力不足等问题,已成为中国传统武术及动漫产业的当务之急。因此,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对新兴的现代动漫艺术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都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如果能把中国传统武术经典原创用动漫的形式表现出来,不论是对弘扬传统武术精粹,还是传播中国武术文化核心价值观,乃至于开发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都是一件具有独创意义的工作。
在中国最具有文化深度的武术,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土壤中已经扎实生养着,最能代表中国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代表中华民族的主流价值观。因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理性的文化自信,以自身的创造把中国武术与动漫艺术完美结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去迎合任何一个国家的相似作品,真正用心去感受,真正做出能够反映中国武术悠久传统历史文化的作品,全方位把中国武术用动漫的形式传播向世界,把武术动漫产业做成世界最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产业。
而且,将中国最传统的武术文化与当代最具有创意文化的动漫艺术相结合,在中国逐步形成一种武术动漫产业,不仅会从文化产业的角度提升了中国武术的文化魅力,而且会创造出一种既能够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又能为现代人接受的文化大餐,同时又能够为中国武术在社会中的普及起到不可估量作用的文化艺术产品。将两者结合还可以为中国武术文化对外输出起到明显作用。因为动漫作为当前最具有活力的朝阳产业,能够明显体现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体现一个国家的文化特色,体现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方向。而我们在生产这种武术动漫文化产品的时候,不能仅仅将其作为一种商品去对待,更应该将其视为伴随孩子成长的精神食粮、青年成熟的精神驱力、中年生活的精神快餐,老年童真的精神诉求。
6、武术动漫产业的未来发展
动漫文化产业既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同时也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改造。这就意味着,这种改造既有可能是对民族文化的创新或发扬,也有可能是对民族文化的篡改或恶搞。[24]
中国作家、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先生曾说:“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应该尊重真正发自我们内心的感受,而不是预设一个他人的眼光,尤其不必迎合他人的偏见。当我们能够自觉积攒和建设理性健康的文化自信,以文学的言说来表达我们对人生、对国家、对民族、对未来的观点和看法的时候,也许我们才能够同对方平等交流。物质社会可以引进很多未来奢侈品,但一个民族的主流价值观理应扎实地从自己的土壤生养出来。” [25]
因此,我们在进行武术动漫创作以及武术动漫产业的开发时,一定要从中国武术的内核出发,找准中国武术的核心要素,坚持中国武术的主流价值观念,同时从中国武术传统文化的正面进行创作,在制作过程中,切忌将中国武术影视产业当中的武林争斗、争夺盟主等虚幻角色场景迁移过来,而应当不断挖掘民间传统武术文化内涵,将其打造成受传统武术文化熏陶,能够体现武术精髓,从而为中国武术的传承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以此更加有利于中国武术产业的推广和发展。
未来,中国武术动漫产业的开发无论是在中国武术产业还是在中国动漫产业领域都将成为一种新新阶层,如果我们能够从更加贴近传统、贴近生活,创造出符合我国各年龄层的人群喜欢,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武术动漫,中国武术动漫产业必将成为中国武术发展的“助推器”,而且会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又一新兴经济增长点。中国武术动漫产业也必将成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对外输出的重要载体。
但是,武术动漫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种,在未来的发展必然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在结合好传统武术文化的基础上,创作出满足需要的武术动漫作品是发展的前提条件,而作为这庞杂“系统工程”的未来发展,专业创作人才的培养;传统武术文化的挖掘;武术漫画的开拓;武术动漫品牌的塑造;武术动漫衍生品的开发;新型产业链的形成等都是未来武术动漫发展需要我们更多思考的问题。
7、结语
国务院总理曾在在湖北考察一家动画公司时说:“我有时看我孙子喜欢看动画片,但是动不动就是奥特曼,他应该多看中国的动画片。你们做的工作很有意义,要让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要在世界展示中国的软实力,让中国的孩子多看自己的历史和自己国家的动画片。”表达了我国政府希望通过发展动漫市场、培育少年儿童民族文化意识、扩大动漫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强烈愿望。
因此,未来的中国武术动漫产业将会成为以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民族文化、创新文化产业、打造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产业标志,既用中国传统武术丰富了动漫创造,又通过动漫推动了社会对中国传统武术保护的关注,也将成为弘扬民族文化特色、输出中国价值观的有效载体,提升国家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发展当代中国创意文化产业的“开拓者”。
未来,无论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研究者还是作为最普通的动漫观众,都将企盼着更多武术和动漫人才加入中国武术动漫的创作;企盼着更多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原创武术动漫作品的面世;企盼着中国武术动漫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企盼着中国武术更早走出困境;企盼着中国优秀传统武术文化的发扬光大。
注释
[1]江南,我国影视产品年出口逾万小时[N].人民日报,2010-04-01(12).
[2]厉无畏.关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9-11-23.
[3]河阳.开创文化产业新境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01-07(17).
[4]汝安,虞定海. 武术创意产业的勃兴与展望[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4):12-13.
[5]张新华.动漫振兴的标与本[J].新经济导刊,2009,(09):61.
[6]刘继南.大众传播和国际关系[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25.
[7]郑明海.动漫产业发展的国际比较及启示—以中美日三国为例[J].发展研究,2007(8):50-51.
[8]邬红芳,姚明琦,胡叶娟.元素风格与文化张力:中国动漫电影发展的路径选择[J].电影评介,2008:11-14.
[9]郭荣春,陈 刚.动漫的接受与接受美[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30(9):42.
[10]路盛章.关于动画创作中民族化、国际化和人性化的思考[J].装饰,2007,(4).
[11]周建民,皇甫积庆,万辰.动漫创作的民族化及艺术创新探析[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29(11):91-95.
[12]金辅堂.动画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12.
[13]张昭阳.民间文化的动漫角色创意与产业开发[J].影像动漫,2009:110-112.
[14]严励.文化的传承与文化的颠覆—析动漫文化的从何而来与向何处去[J].装饰,2006,(160):100.
[15]张晓莉.摆正中国传统艺术在动漫艺术中的位置[J].科教文汇,2009,3(中旬刊):259.
[16]厉无畏.关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9-11-23.
[17]易铭.动漫文化价值不可低估载[J].企业文化2007,(8).
[18]杜艳艳.《功夫熊猫》给中国电影产业的启示[J].东南传播,2009,(11):89-90.
[19]周建民,皇甫积庆,万辰.动漫创作的民族化及艺术创新探析[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29(11):91-95.
[20]厉无畏.关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9-11-23.
[21]齐骥.动画文化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194-195.
[22]周建民,皇甫积庆,万辰.动漫创作的民族化及艺术创新探析[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29(11):91-95.
[23]王赟,刘晓程.动漫与民族文化[J].新闻世界,2009:160.
[24]王赟,刘晓程.动漫与民族文化[J].新闻世界,2009:161.
[25]铁凝.主流价值观应从自己的土壤生养出来[N].人民日报,2010-03-03
作者简介
篇7
关键词:影视文化产业; SWOT分析;融资;人才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7.10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7-20-04
“文化产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工业”,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已成为世界各发达国家的支柱性产业。作为国家几何中心的甘肃省,自“丝绸之路”诞生的那一刻,她就注定不再经历贫穷、落后。在漫漫华夏历史长河中,无论是战乱还是和平时期,河西走廊一直以水草丰美、牛羊遍野闻名全国。但是,到了科技迅猛发展的21世纪,甘肃人却还在经历贫穷,甘肃甚至需要国家的救济才能生存。甘肃省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姿态万千的地理文化资源、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和民族文化以及独具特色的宗教文化资源,然而,我们并没有充分利用起老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些财富。敦煌的辉煌烙在了黑通通的墙壁上,河西走廊的丰美只留在了小说里。正如战后德国的物质损失要用教育来补偿一样,甘肃人民生活的穷困亦要用通过文化教育来改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对于改善本地区经济落后的现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影视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中之重,担负着传播本地区形象与教育大众的关键作用,更应加以重视和发展。
一、文化产业的定义及发展文化产业的紧迫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产业’是指生产有形、无形的艺术性和创意性产品的行业。”我们通过对文化资产的开发利用,可以提供以知识为基础的产品、服务,从而创造财富,增加收入。教科文组织将“文化产业”分为“核心层和扩展层。核心层包括博物馆、画廊、图书馆、表演艺术、庆典活动、视觉艺术、工艺品、设计、出版、电视、广播、电影录像、摄影、互动媒体;扩展层包括乐器制造、音响器材制作、建筑、广告、印刷设备、软件等。”[1] 而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的大卫·所罗斯比通过整理对比各种分类方法后发现大家公认的文化产业涵盖如下几个领域:广告产业、影视产业、游戏产业、录像产业、文学产业、音乐产业、印刷出版业、电视业、广播业、戏剧舞蹈、视觉艺术、摄影等等。
2004年3月,国家统计局颁布实施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将文化及相关产业定义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并且按文化及相关产业不同的性质将其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按文化活动的重要性将其分为“文化服务”和“相关文化服务”两部分;第二层按文化活动的特点将其划分为9大类;第三层则按照产业链及其上下层关系分为24个中类;第四层是代表具体行业的80个小类。2012年,国家对《标准》进行了修订。新《标准》中将文化及相关产业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且将原先第一层包含的“文化服务”和“相关文化服务”两部分,修改成“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两部分。“将第二层的大类由原来的9个调整为10个。第三层的中类由24个修订为50个,第四层的小类由99个修订为120个。”(详见2012年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
据相关数据统计,美国、英国和意大利文化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分别达到12%、10%和25%,[2] 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达到2.51%,[3]而与我们相邻的韩国,2004年文化产品已经在世界市场上占到3.5%的份额,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产业强国。从1997-2003年7年的时间里,韩国电影产业的销售总收入从1997年的1.25万亿韩元增长到2003年的3.78万亿韩元,年均增速达20%左右。与此同时,韩国电视节目的出口也以每年33%的速度递增。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仅次于汽车制造业的第二大创汇出口产业。另外,李玉的研究数据也证明,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文化产业人均增加值、文化事业人均财政拨款、文化文物机构数量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文化产业人均增加值、人均财政拨款、文化文物机构数量每增长1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将分别增长0.1353、0.6432、0.0954个百分点。[4]
综上分析,文化产业特别是影视文化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方面效果明显,文化产业作为国家软实力,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较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自然资源、民族文化、宗教文化资源等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与利用。甘肃省作为西部历史文化名省,文化产业发展尤其是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更是远远落后于国内其他地区,资源利用率极低,或者资源滥用的情况普遍。甘肃省若能在21世纪初抓住发展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影视文化产业,对促进甘肃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崛起具有深远的意义,甘肃的发展必定也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做出巨大的贡献。
二、甘肃“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Strengths)
1.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彭嘉岚从文化性质上把甘肃文化资源分为历史文化资源、地理文化资源、民间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宗教文化资源以及现实文化资源。[5]如从文明传递的角度来划分的话,可以大体分为丝路文化和红色文化。而从文化资源所处的地理位置来划分,可以分为以莫高为中心的敦煌文化,包括石窟文化、沙漠风情以及梦幻般的雅丹魔鬼城基地等;以嘉峪关为中心的古长城文化以及现代工业城文化等;以酒泉为中心的航天文化以及嫦娥登月工程等;以张掖为中心的湿地文化以及生态文化等;以金昌为中心的民俗文化以及古罗马兵团遗址等;以武威为中心的西夏文化以及古人类文化等;以兰州为中心辐射四周的黄河风情线、水车博览园、五泉文化、青城古镇以及国家高新区和国家科技园区等;以定西为中心的临洮马家窑陶瓷文化,会宁红色文化,陇西李唐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等;甘南州藏族自治州民族特色文化以及佛教文化等;天水地区的伏羲文化,石窟文化,秦安大地湾文化,三国古战场文化以及先秦文化等;平凉崆峒文化等;庆阳香包等民俗文化以及红色文化等;陇南“小江南”文化等。而其中的每一个又都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影视文化产业如若能够充分利用以上丰富的资源,创造出优秀的独具特色的影视作品及其一系列的相关衍生品是轻而易举的,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必将带动该地区经济社会等的发展。
2.初具规模的影视产业基础建设。甘肃省文化统计局2006年统计结果显示,“2006年甘肃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0.74亿元(含个体户数据),占甘肃省GDP的1.35%,甘肃省现有文化产业机构3667家,从业人员8.8万人,占甘肃省从业人员总数的0.63%、城镇从业人员的2.4%,资产为116.86亿元。”[6]甘肃许多高校有艺术学院或相关专业,影视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日趋成熟。每年有大量毕业生投身于影视产业的创作,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再者,甘肃省拥有电台15座,发射台及转播台2945座,甘肃省信息化建设也已完成,信息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这为影视作品的展现、推广与宣传提供了平台。第三,甘肃省目前建有景泰以及敦煌两个影视基地。利用本地的基地拍摄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影视作品,既节约成本,又宣传发展了影视基地,并通过作品推广本地一些衍生品的发展。
3.政府的政策倾向。2010年5月〔2010〕29号文件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的第四十一条特别指出了“扶持壮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支持敦煌艺术、麦积山石窟艺术等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开发,做大做强以‘丝路花雨’、‘大梦敦煌’等为代表的歌舞、影视、戏剧、动漫文化品牌,培育《读者》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支持建设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庆阳农耕和民俗文化产业园、临夏民族文化产业园和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7]2012年2月21日,《甘肃省加快文化大省建设的若干政策规定》(甘政办发〔2012〕38号)中提出“为支持我省文化改革发展、建设文化大省提供政策保障,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相应第财政扶持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投融资政策,工商管理政策,资产管理与经营政策,土地扶持政策以及人员安置、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政策。”特别指出“对甘肃省精品剧目资金和有关专项资金予以整合,在此基础上设立甘肃省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传播专项资金,理顺和扩大资金扶持范围,增加对影视、文学、书法以及其他艺术门类重点精品项目创作生产传播的扶持、奖励投入。”由此可见,从中央政府到地方省政府以及各市(州)政府,都希望打好文化产业这张牌,充分发挥甘肃省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在发展地方经济、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方面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劣势分析(Weaknesses)
1.经济基础薄弱,资金投入太少。十几年的西部大开发,甘肃省经济发展缓慢,经济基础依旧薄弱,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甘肃省的人均GDP标准化值为0.22,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业人员比例标准化值为0.7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于同属于西部地区的青海省。单位面积公路里程标准化值为0.14,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西部地区中也仅高于、青海与新疆。总体来看,甘肃省的基础指标比较落后。与东部发达省市的差距是非常大的。一方面作为管理者的政府,对影视发展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另一方面,观众对于生活的追求依旧处于物质享受阶段,不愿在精神层面的影视上花费太多。资金的短缺严重阻碍了甘肃影视产业的发展。据2012年9月17日出炉的全国卫视全天收视率排行榜显示,排名前十的省级卫视市场占有率达到14.025%,甘肃卫视收视率相当靠后。另外,电台播放的许多节目,多数不是本地制作,而是从其他省市购入。从中可以看出,经济的欠发达,已经严重阻碍了甘肃影视产业的发展与创新。
2.资源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甘肃省是一个东西蜿蜒1600多千米的狭长地带,这就造成其文化资源分散各地。基本上每个市(州)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资源。资源的分散性,使得在整合这些文化时面临严峻的挑战。这也是甘肃省在开发旅游业方面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近几年来,甘肃在不断探索文化资源的整合,全社会也都在想办法。但是,文化的整合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它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努力。
3.影视人才严重匮乏,创新不强。改革开放以来,人才的“东南飞”从来没有间断过。起初是“下海淘金”,后来便是向东部地区学习。致使西部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失严重,许多重要企业单位或机构成了空壳。目前,甘肃省影视业发展急缺管理相关人才,运营人才,推广人才以及演绎人才等。这使得甘肃省影视产业管理难以整合各种资源,缺乏长远发展的战略远见,没有具有本省特色的知名产品。没有优秀的人才,就没有真正的创新。因此,甘肃省要想真正崛起于西部的话,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必不可少。
(三)机会分析(Opportunities)
1.产业结构的调整。美国2008年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已经达到77.5%,英国、法国等国家的第三产业的比重也在75%以上。而我国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在40%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还是较小,第三产业依旧处于蓬勃发展的黄金阶段。目前我国正经历从传统工业、农业向现代工业和农业转变,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过度。作为第三产业的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影视产业更是锐不可当。
2.国家的“文化强国”战略。文化日益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一个国家拥有优势文化就能有效地整合各种资源,有效地构建起先进的生产关系,积极地推动科学技术和制度创新,能够更好地应对生存和发展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谁占领了文化的制高点,谁就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一个国家的崛起,其背后既是民族文化的崛起、民族精神的崛起。书记在十报告中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文化目标是“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
3.社会的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及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无论是城镇人口还是农村人口,其文化消费支出不断增加。人们愿意花钱享受生活,当然这也要求社会提供给他们越来越多优质的选择权利及方案,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具体如表1所示。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网站《我国居民文化消费状况分析》数据。
(四)威胁分析(Threats)
1.产业结构调整的双面性。产业结构调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它在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也要求影视文化产业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减少环境污染,管理科学化,效益最大化。同时,要求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就使得影视产业的成本节节攀升,面临的问题越来越棘手,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从事影视文化产业的企业生存艰难,短期内难以摆脱困境。
2.管理体制的僵化。总书记在十报告中谈到文化建设时指出“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产业加速发展,文化创作生产更加繁荣,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是,目前我们的影视文化领域管理僵化,呆板。上至中央政府的审查,下到地方政府的政策倾斜、资金倾向,都使得我们的影视文化难以展现新的活力,我们的影视文化难以突破和创新。近几年,在好莱坞等大片的不断冲击下,我国影视文化产业举步维艰,甘肃省影视文化产业更是难有出头之日。
3.社会需求的两面性。社会的需求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影视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春天。但是,目前人们真正花费到文化上的开支占消费总量的比例还很小(花费在影视产品上的开支更是少而又少),城乡差异较大(详见表2)。另一方面,人们对文化产品特别是影视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期望花少钱看大片,观众总是拿成本较低的国产片与欧美超级大片比较,其结果显而易见。没有大资本的投入,没有大量影视人才的供给,没有滋润的影视生长土壤,我国影视文化产业只能“望洋兴叹”了。
三、甘肃省影视产业发展的出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甘肃省影视文化产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无论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其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但是,影视产业距离崛起西部的宏伟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影视产业在改善甘肃省贫穷落后面貌方面前途光明,道路崎岖。
目前,甘肃省就如何发展文化产业,已有一些论证。如在讨论甘肃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时,彭嘉岚曾提出了甘肃文化资源整合的两大效益与开发时应注意的六大原则。在谈到西部人文资源时也指出西部人文资源包括历史文化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当他谈到西部人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时,他认为“西部人文资源的开发应该是深层次的、立体的、全面的。这就要求有一批搞文化研究和艺术研究的队伍,要懂得将文化历史、渊源与考古结合起来,做一些实际的事情,让中国的旅游业和世界文化接轨。”而让旅游与文化接轨的最佳途径就是影视。杨华也对甘肃电视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了阐述。另外,他还对甘肃电视文化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也进行了说明。总之,在如何促进甘肃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方面,许多人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为该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以及因此带动经济的腾飞提供了路径参考。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甘肃地区文化产业不能更好地发展归因于观念老套,经营理念差,各地资源没有整合,换句话说我们的资源是散的,没有形成资源群。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的影视文化产业是解决文化资源整合的最佳途径之一,而影视的发展需要引进大量人力资源,因此,培养和引进大量相关的高质量人才是甘肃影视文化产业以致整个文化产业发展的切实途径。
具体而言,甘肃省应该在以下几方面着手考虑:
1.制定长期的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文化产业是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是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表现。影视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产业中最活跃最有潜力的产业之一,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必将成为重要手段。但是,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它需要国家制定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我国政府也已在十报告中明确提出“文化强国”战略,地方政府也应该制定一些具体的文化发展战略来促进本地区的影视文化产业发展。
2.完善影视产业法律体系。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影视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保证市场有序进行的重要手段,是保护企业避免政府多部门寻租行为的盾牌,是保护影视产品版权和保障消费者消费权益的手段。要不断完善资金分配制度,摒弃平均主义的做法,实行重点项目重点支持。项目完成后,要对项目进行绩效考核,对资金的使用实行项目审查制。
3.健全影视产业融资渠道。甘肃省应该积极主动地扩大投融资渠道,引进各种社会力量,来促进影视文化多元发展。就目前情形而言,凭借高效率运行的社会资本之力,让优秀的社会人才参与到影视节目制作经营活动当中来,是发展壮大甘肃影视文化产业的必由之路。我们可以实行项目负责制,鼓励优秀人才成为“文化企业家”,在严格区分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产业的前提下,多元市场主体开发影视文化资源的方式和手段可以灵活多样。尤其针对这一领域的民营企业,政府要多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倾斜性的支持。
4.培养引进大量优秀影视人才。我国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已成为名符其实的教育大国。但是,目前我们还不是一个教育强国,我们的学生无论是知识水准还是动手技能都比发达国家差一些,文化整合与创新更是差距甚远。因此,一方面我们应该结合国内外优秀的教育资源,通过校校联合、校企联合以及师父带徒弟的模式培养大量的影视人才。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引进国内影视方面的优秀人才来促进甘肃省影视业健康快速发展,为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留住人才,使他们更愿意在西部这块土地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斌、孔令云.“文化产业”界定研究综述[J].滨州学院学报,2011,(04).
[2][6] 朱守会、赵得成.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甘肃科技,2010,(24).
[3] 杨吉华.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述评[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1,(03).
[4] 李玉.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甘肃金融,2012,(06).
篇8
这两天,在宁波隆重开展的“青春中华”——第三届中国青年服装时尚周活动,为我们献上了一场充满时代气息的服饰盛宴,使我们置身于一片洋溢青春活力的文化海洋。服装是人类文化的第一层外壳。在这个青春盛会上,华丽多姿的服装时尚,向我们展示了创意的神奇力量;丰富多彩的文化节目,使我们领略到青年文化的非凡魅力。可以说,这次青年服装时尚周活动,就是一次创意经济与青年文化的生动汇集和碰撞。
刚刚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其中突出强调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要增强全社会创造活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为繁荣青年文化、发展创意经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今天,我们举办这次论坛,就是要深入探讨青年文化与服装时尚等创意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和推动青年文化与创意经济的互动,促进青年文化与创意经济共同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借此机会,我就青年文化与创意经济的有关问题谈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关于青年与创意经济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纷纷把目光投向创意经济。创意经济发展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是推崇创新与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型经济形态。在物质财富极大涌流、人们越来越追求消费个性化及精神享受的今天,创意经济以其在新兴产业巨大的扩张能力,以及对传统产业强大的渗透、改造和提升能力,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十分强劲的发展态势。据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统计,创意经济已经占全球GDP的7%,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的价值,并以5%的速度递增。在英国,创意经济产业已经成为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第二大产业,成为雇佣就业人口的第一大产业。在美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增长速度达14%,创意经济成为美国新经济的核心和引擎。在日本、澳大利亚、韩国、丹麦、荷兰、新加坡等,创意经济也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面对风起云涌、席卷全球的创意经济浪潮,有识之士甚至认为: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新变革——从工业经济时代向创意经济时代的变革。在这场深刻变革中,正处于人生中最富于创造能力、最乐于追求新知和引领时尚的青年一代,必将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必将大有可为。
创意经济吸引青年,青年引领和推动创意经济。青年时期是一个人求知欲、创造力最为旺盛的时期,具有追求新颖、追求表现、追求时尚、追求个性等特点,与创意经济的发展要求相得益彰。追寻创意经济发展的足迹可以发现,伴随创意经济走在时代前列的,总是青年。首先,青年朝气蓬勃,不怕失败,敢于设想,善于创造,是创意设计人员的主体。有关调查显示,在各个创意行业中,20-30岁之间的青年,占创意设计人员总数的93%。其次,青年思想活跃,肯于思考,善于钻研,学习和吸收能力强,大多接受过系统的现代科学技术教育和培训,在掌握新技术、运用新技能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创意经济从业人员的主体。以对创意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现代信息技术为例,今年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报告显示,在我国上亿的网民大军中,35岁以下的青年占79.8%。再次,青年总是以其天性使然的对新奇事物的热爱、对高质量物质文化生活的追求、对时尚的追从,引领着大众消费的时代潮流,是创意经济十分庞大的消费大军。现实生活中,从服装时尚到数码装备,从家居装潢到办公工具……,许多创意产品都是围绕青年的需求来进行创造和改进,许多创意品牌都是因为青年消费人群的大量涌入而兴起的。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创意经济是以青年为主体的经济,创意事业主要是青年的事业。
当前,我国正致力于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促进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提供强大的科学技术支撑。发展创意经济,在这一背景下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在全国各地出台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创意产业普遍得到极大重视。我国当代青年成长于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思想解放、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创造能力突出,必将在发展创意经济、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进程中一展雄姿,绽露出耀眼的青春风采。
二、关于文化与创意经济
创意经济的出现,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把文化融入到经济中去,使文化和经济相互交融,使“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相互统一,创造了一个文化与经济相融合的崭新时代。
创意经济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经济、头脑经济。博大精深的文化和充满智慧的头脑是我们这样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最富有的资源。文化是创意经济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源。一般认为,创意经济的诞生,建立在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已经满足,精神需求相应增长,更注重消费个性化的基础之上,有着深厚的文化心理基础,因此可以说,创意经济缘起于文化。创意经济把创意这种属于思想观念和文化层面的东西融入到生产过程,生产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浓烈文化色彩的产品,实质上就是在制造和生产文化。人们购买创意产品,接受创意服务,主要也不是因为产品或服务的物质功能,而是因为其精神和文化功能,这样的消费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消费。正是因为这样,创意经济所带动的产业,如美国的“核心版权产业”,英国称之为“创意产业”的广告、美术、设计、时尚、电影、表演艺术等行业,绝大多数都是文化产业,都以文化产品为主要产品,以服务于人的精神需求为主要目标。创意经济所推广的产品或服务,总是附着一定的思想信仰、价值取向、道德观念、民族心理、生活习俗、审美情趣等文化方面的因素,将对消费者的精神塑造产生强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创意经济对社会的文化影响,远大于其物质影响,这也是世界各国对创意经济刮目相看的一个重要原由。
创意经济根植于文化,又反过来为文化发展打开了新的广阔空间。创意经济把知识积累的结晶——创意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空前地突出了知识的重要性,空前地释放了文化的张力,空前地凸显了创新的价值,极大地鼓舞和激励人们学习知识、弘扬先进文化、推动文化创新,为文化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创意经济把文化内涵巧妙地灌注和渗透到经济活动、经济产品中去,使原本深奥、抽象甚至枯燥的文化内容变得鲜活,变得具体有形,变得可亲可近,极大地拉进了文化与现实、文化与大众的距离,提高了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创意经济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传媒手段,在迅速拓宽创意产品和服务的覆盖面、拓展创意市场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文化的传递方式,提高了文化的传递速度。创意经济通过资本运作、公司运作等方式,把大规模的文化出口、文化输出与意识形态渗透等相结合,使世界不同思想文化之间的交汇和较量更为激烈和复杂,以至于任何一个国家要在全球化浪潮中固守住本国和本民族的文化特质,就不能不直面创意经济,不能不对创意经济飞速发展的潮流给予足够重视和有效回应。
面对当代世界文化与经济的深度互动,面对创意经济对国家文化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我们党和国家始终给予了高度关注。党的十六大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并对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提出明确要求。《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我国将逐步完善有利于文化创意群体创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培育文化创意群体和内容提供商。《纲要》还明确提出,国家将重点培育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支持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形式,集聚各类文化创意人才。可以预见,在实施“十一五”规划、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必将迎来一个飞跃发展的黄金时期,必将对我国繁荣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作出重要贡献。
三、关于青年文化与创意经济
青年兴则创意经济兴,文化盛则创意经济盛。由青年创造、在青年群体中盛行、富有青年特色的青年文化,集中了青年群体的优点和文化的精华,是社会文化中最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部分。青年文化与创意经济的联系尤为紧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也尤为深刻。
青年文化为创意经济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发展大业,人才为本。尤其是发展创意经济,更是需要大批知识水平高、富有创造性的青年人才。我国的创意经济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缺少高端原创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人才结构不尽合理等方面的问题显得更为突出。青年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育人,就是培养青年人才。通过青年文化建设,大力倡导青年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提高青年的整体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培育大批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先进技能的创造性人才,将为创意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青年追求时尚,总是要吸收时代变革中最前卫、最时尚的文化元素,形成独树一致、蔚为壮观的青年时尚文化,引领社会时尚潮流。社会时尚是创意经济发展的巨大商机。通过青年文化建设,发展青年时尚文化,扩大时尚对青年和社会的辐射面,将催生出大批创意经济的消费人群,对创意经济的发展产生强大的拉动作用。青年乐于接受新异事物,青年文化是高度开放、具有很大包容性的文化。不同传统、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文化,都可能反映到青年文化中来,或和谐共处,或融合成新的文化形态。青年文化宽松、包容的文化氛围,为鼓励创新、保护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推动创意涌现、促进创意经济发展的剂。
创意经济为青年文化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青年文化要发挥育人的作用,必须继承民族传统之精髓,吸收时展之精华,强壮青年精神之筋骨。创意经济高扬的创新创造精神,就是民族优秀传统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是支撑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精神命脉。与创意经济的发展相融合,有助于促使青年文化大力弘扬创新创造精神,大力激发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引导和凝聚青年在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的奋斗中建功立业、成长成才。建设青年文化,必须根据青年的特点,适应科学技术的新进步和社会时尚的新发展,不断丰富青年文化的载体,不断拓展青年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手段。创意经济把手机通讯、互联网络、动漫制作、DV影像、数码声讯、电子软件等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文化的生产和传播,为青年文化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新载体,并形成了短信文化、网络文化、动漫文化、DV文化、MP3文化等新的文化形态,开辟了青年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新手段,极大地提高了青年文化对青年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现代社会,面对人们急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面对思想文化领域的相互激荡,面对文化市场的激烈竞争,通过文化产业化来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提高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是各个地区、各个国家发展文化的普遍选择。创意经济的发展,为青年文化的产业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青年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篇9
[关键词]影视产业 国际竞争力 对策分析 文化软实力
中图分类号:F75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8-0341-02
近年来,中国的电影文化业正在改进和提高,电影正在成为社会文化舆论的中心,在文化娱乐栏目里,电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的电影产业化改革正在进一步加快,中国电影业正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
一、 我国影视产业发展的机遇
(一)我国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影视产业的发展
2009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颁发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在政策上大力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并且重点发展具有创意的文化作品和影视制作、出版、印刷、复制、发行,对产业政策体系进行完善,推动中国的文化产业促进其产生跨越式的发展。随着2010年1月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对创作生产十分重视并且加大对其支持力度、积极培育新的企业,对城镇数字影院建设极力支持,鼓励颁发更多的投资和融资政策,对院线管理经营规模进行继续扩大,努力加强中国在国际间的影响力,积极推进科学技术的创新,加强公共服务,完善监管体系等从九个方面采取相应措施进而促进中国电影业的发展与繁荣。为了增强中国电影的在国际间的影响力,我国颁发了许多给予中国电影生产企业支持的政策,鼓励中国影视产品从多个渠道实现真正的“走出去”。
(二)我国的经济发展为影视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
经济增长是影视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经济发展为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提供了经济基础,恰好金融危机使全球各地的经济步入“低谷”,文化产业也在这场风暴中经受摧残:世界各地先后取消了一些大型的博览,剧院接连倒闭,电影节停办,电影拍摄的作品数减少。2010年,中国核心文化产品的进出口总额为143.9亿美元,同比增长15.1%。在海外销售中,中国自己产的电影销售总额超过了35亿元人民币,图书的版权输出和引进从2005年的1:7.2缩小至2010年的1:3。2010年,深圳的文博会文化产品的交易额超过一千亿元。通过这一升一降,我们可以看出金融危机有利于世界文化产业的模式建设并且有利于中国的影视产业对外贸易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
(三)我国浓厚的文化底蕴为影视产业提供了多样的文化背景
中国是一个拥有博大精深以及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文明古国,对于我国所拥有的丰富的文化资源,具有我国悠久历史的沉淀的特点,我国影视产业从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传承以及加入创新思想,把传统与创新结合起来,将文化创意和科技更好地糅合在影视产业中,使其在传承原先优秀元素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现如今机遇与挑战布满了新世纪发展的道路,我们要对影视业的文化特性进行重新探讨并且从自我的角度出发给出新的定义,重新定位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根据现代观众的习惯在审美层次和消费习惯上进行相应的改变,让他们慢慢适应我们的影视产品特点。我国将丰富的文化资源充分利用了起来,在其基础上不断创新,结合了现代科技的特点,融入了现代科技的特色以及技巧,加入各种特效让影视作品显得更有技术性,让国外的观众在观看我国的影视产品时不仅对我国影视作品内容上产生认可,也对我国影视作品的制作技巧上也产生认同感。我国的影视作品将我国的特色与我国的影视产业结合在一起,在文化领域中学习其他国家的长处并且运用到我国的影视产业中实现了优势互补。
二、我国影视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 我国影视文化产业缺乏国际竞争力
1. 起步较晚且发展水平较低
我国的首部电影在100多年前被制造出来,但是自从至今,大部分的影视作品都被用于宣传一些看法和意见等,并没有被用来售卖以产生金钱上的价值,商业上很难发挥出其优势。我国的文化产业在90年代初开始崭露头角,渐渐开始发展起来,在发展过程中慢慢整合并且在原有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优势一步一步进入轨道,迅猛发展起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文化产业也开始渐渐找到适合我国发展的方向,与此同时,我国的产业性质仍然发展得不够完善,这是困扰着我国影视产业的一个大难题。1920年美国的影视产业开始走向产业化,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现如今美国的影视产业的产业运行机制已经发展得很完备。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说,影视产业在国际上与其他国家相比不具备竞争力,在我国整个文化产业中处于弱势较无竞争力。
2.规模经济效应尚未形成
我国现有影视产业的经营模式散乱,还有制作与发行的影视公司数量较多,但这些机构规模普遍较小。由于规模较小,很多的资源、设备在我国都不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现有影视产业再投资和扩大规模从目前看来是遥不可及的。中国的影视产业中外部规模经济还没有达到形成的要求。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国拥有的各类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机构约1160家,各类电视剧的制作机构约127家,规模大小不相等的电影制作机构约100多家。从数量上来看,我国的影视产业的各类制作机构已然是成为了生产大国,不过与影视产业强国相比较还是有着一定的差距。每一家制作单位的工作都是分离的,之间并没有相关的联系,各自为自己所负责的区域担负起责任。地理位置也分布的天南地北,影视拍摄基地可谓是“遍地都是”。为了拍摄一部电视剧、制作一部电影等,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些都会成为制作成本中一笔不小的支出。
3.专业人才储备不足
影视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不仅体现在产品方面,还体现在专业的影视人才资源方面。一个国家是否拥有影视专业人才的培育体系关系到该国影视产业的健康发展。影视产业市场缺乏一批对经营管理十分了解并且对文化市场发展走向掌握得淋漓尽致的资深专业人士,因此导致开发手段老旧并且没有创意。除此之外,我国当下许多导演和编剧注重短期效益,对抗战片和宫廷剧的市场情有独钟像如今热播的许多剧中,宫廷剧占了很大的一部分,虽然宫廷剧在我国得到了很高的收视率,但是这个收视率仅仅局限在我国,由于国外的观众本身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不大了解,再加上语言上的障碍,宫廷剧对国外的观众来说起不到什么吸引。我国忽视了开发具有文化深度的影视作品市场,无论什么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人才储备上的过硬才能促进影视产业的发展,专业人才储备不足这个问题会在根源上制约中国影视产业的发展。
(二)影视作品与市场需求不符
1. 强调民族性但文化折扣大
近年来虽然我国的影视产业尝试与国际接轨,但是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一时间难以取得其国际上的认可。例如,贾樟柯的《三峡好人》在注重艺术性的威尼斯电影节获奖,但是在传播范围上仍然很有限。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语言。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虽然是汉语,但是在中国之外的汉语使用人群多为亚裔聚集地,且绝大多数多在亚洲。欧美国家的观众难以理解电影背后所要表达的文化和意思,考虑语言障碍和文化因素是我国的影视作品在传播交流的过程必须要处理好的问题。
2. 迎合本土市场而忽视国际市场
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本土文化融入影视产品也不例外。一方面,我国的影视产品的传播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发展,但是当下影视产业的主题单一趋同,重复传播不利于影视产品可持续发展,更会使观众对过分刻意宣扬的某些文化和精神产生抵触感。中国影视产品自发展开始就有社会公共服务性,但若要向国际市场发展,那么就不能继续迎合本土市场,也不是简单的出口到国际市场,我们要针对商业性需求来生产供给适销对路的影视作品。
3. 我国影视产业平均产能和质量都偏低
我国的影视作品就绝对的生产数量而言还比较乐观,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鉴赏水平的提高,影视文化市场上相对符合大多数观众需求的作品数量还无法满足国人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另外,低质量影视作品的炮制,将严重阻碍影视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比如当下雷人的剧集层出不穷,武侠超人乱入抗战剧。这促进我国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在数量和质量上两手抓。
(三)我国影视产业投资体系有待完善
任何国家的影视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因此,建设和完善影视产业投资体系就显得十分重要。中国在影视产业发展的初期,大多数影视产品主要靠国家扶持才能顺利完成制作。在发展的过程中,政府也放宽了民间资本进入影视产业的限制,但是由于回报率不高,许多投资者转投其他行业,也不将资金投入到支持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一直靠政府机构扶持才能发展的影视产业是没有前途的,我国影视产业的若要向国际发展,一定要建立完善的影视产业投资体系。
三、未来影视产业发展的可行方向
(一)建立完善的电影产业且形成产业规模
我国的影视产业应把优势集中起来形成竞争的态势,对我国现有的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并且在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开发新的优势,从而降低影视产业的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效益。集团化是美国的影视公司通过亲自实践而得来的战略,要提高中国电影市场的集中度,市场的辅助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应当鼓励国有大型的影视集团继续研究与强化股份制改革,成为国际大型影视集团的股东,与国际电影集团一起经营投资负其相关的责任。除此之外,要鼓励中小型电影公司也有机会融入到产业分工合作中,尽快建立完善的电影产业价值链。这有利于增强我国影视产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完整的影视产业价值链有助于开发附加产品的价值。
(二)加强国际营销力度
国际营销渠道的建立主要通过完善发行网络,让中国的影视文化产品有多种渠道打入国际影视市场。首先,应该让中国的影视产业与其他国家的同行建立长期合作,争取和联合现有的发行网络来促进中国影视产品的出口。其次,要对全球各个市场的需求进行调研分析,针对不同文化的偏好推出适销对路的影视产品。最后,要尽量减少因文化差异性产生的影响,适当将本土特色结合先进的制片技术,加强我国影视文化产品的国际营销力度,从而赢得国外的观众。
(三)利用文化因素
中国坚持全球文化多样性的基本立场,支持世界各国共同建立公正透明的影视产业竞争体系。目前我国参与国际影视市场竞争的水平较低,我们尽一切可行的办法保护中国影视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
经济全球化使各民族的文化差异逐渐变小,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仍然很大,好莱坞电影无法替代中国本土电影的文化特征与认同感,中国本土电影的文化特色是独一无二的。对于这点,中国的影视产业应当充分利用中国多样的文化传统资源,要恰当应用并将其融入作品当中,由于国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以及归属感,不管国人走到哪里,对祖国的热爱与热忱是不会改变的,因此具有中国特色影视作品在全球的华人华文电影市场拥有十分庞大的发展空间,这让他们观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影视作品之后能够找到一种“家”的感觉。此外,中国影视产业可以借助越来越流行的“汉语热”和孔子学院,利用这些极受欢迎的平台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的有利因素,推进中国影视作品在国外的发展并吸引海外年轻消费者对中国影视文化产品的关注。
(四)加强政府对电影产业贸易的支持。
政府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积极的产业政策给予中国影视产品制作经济上的支持,并且在技术和题材上进行创新,吸引观众的目光,有利于增加票房。政府还应该鼓励和支持影视风险投资基金和影视产业基金的发展,这对于扩大影视文化产业规模起着基础性的保障作用。
中国影视产业发展环境的好坏与政府是否有在资金上进行支持密切相关。政府可以在影视产业贸易上给予资金上的支持与帮助,帮助中国电影产业走向国际电影市场。例如,颁发一些政策以非关税管理措施的方式来限制国外电影产业资金上的投入;规定国产电影在影片放映的总时间的最低占比,以及规定外国电影在影片放映的总时间的最低高占比;做好外国电影的进入许可证工作,宏观调控进口电影的产品结构,适当采用政策性支持保障国产电影的发展;通过对不同种类的影视作品收取不同等级的税来限制外国影视作品进入中国的总量。当然,对于中国的电影作品走向国际市场,我国的电影作品与进口的外国电影之间的关系的处理必须符合国际惯例的要求,尽可能消除贸易摩擦。
四、 政策建议
(一)影视产业层面
培养领导能力类型的影视产业。中国的电影和电视行业正处于转型阶段,在电影和电视的转换应当加强企业间的战略联盟,以促进我国影视文化产业的规模化和集团化发展,升华中国影视文化产业的价值链。
加大开发影视衍生品的力度,提高影视产品的附加值。我国的影视产业着眼于影视本身的开发与制作,通常会把影视衍生品忽略掉,但是影视衍生品的附加价值往往才是真正的大蛋糕,能够产生巨大的收益,人们在观看影视作品之后如果对该影视作品十分喜爱,对剧情或者人物十分喜爱的话,那么有关该影视作品的影视衍生品将会在影迷观众之间大受欢迎。政府要引导相关企业转变对影视衍生品的开发观念,让衍生品开发成为获取影视产品价值的另一种方式,开发影视衍生品让影视产业盈利的方式变得多种多样并且拓宽了盈利的渠道,我国在获取影视衍生品的利益的同时还可以提取影视产品中的高科技因素,采用先进的制作技术促进我国影视文化产业价值链向高端路线发展。
(二)政府层面
我国政府在影视文化产业的整合升级过程中要继续发挥其积极作用,结合我国影视文化产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积极的产业政策并且在技术上进行创新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积极扩大我国影视企业的经营自,引导和支持我国的影视文化产业与世界各国的影视文化产业建立公正透明的分工合作机制,从而促进我国影视文化产业价值链的升华。
参考文献
[1] 邓向阳.中国电影产业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魏婷,夏宝莲.中国影视文化贸易现状及原因分析[J].媒体经济,2008,(03).
[3] 张海潮,张华.剧领天下[M].中外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
[4] 沈芸.中国电影产业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5] 何春耕.中国电影产业与政策发展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2.
[6] 朱春阳.我国影视产业“走出去工程”10年的绩效反思[J].媒介经营管理,2012(2).
[7] 李怀亮,万兴伟.中国影视文化产品“走出去”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传播,2011(11).
[8] 王国安,赵新泉.中美两国影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比较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3(1).
[9] Janet Wasko. How Hollywood Works[M]. SAGE Publications Ltd,2003
[10] Colin George Hoskins,Stewart M.McFayden, Adam Finn. Media Economics:Applying Economics to New and Traditional Media[M]. SAGE Publications Inc,2004.
篇10
关键词: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一 国内动漫产业存在的问题及落后的原因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比较多,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外动漫产品占据了中国相当大的动漫产品消费市场,严重挤压国内动漫产业的发展空间;二是中国动漫的民族性与中国风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和拓展,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然而我觉得我们并没有把握好。三是中国动漫产业的市场环境还不完善,整个产业的创新能力仍显不足。经营模式也相对落后,市场运作和经营能力较差,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特别是衍生产品的市场推广存在严重欠缺。四是目前国内长篇漫画故事创作以及被社会广泛接受的动漫形象还不够丰富。
二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对策
在现阶段中,我认为国内发展动漫产业有以下三大优势。第一,市场需求广阔、市场潜力巨大。中国拥有巨大的人口优势使得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动漫潜在消费市场;第二,政府重视。近几年,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出台了一批鼓励动漫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营造了有利于原创动漫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第三,资源优势。我觉得我们应该好好地学习我们国家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加深自己的文化底蕴,五千年积累的丰厚的文化资源是我们国家的巨大宝库。
我们要好好利用我们国内动漫产业自身所拥有的有利条件并与国外动漫产业所积累的发展经验有效地结合起来,探索和总结出真正符合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一切有利因素。
中国动漫产业从整体上来说发展比较缓慢,原创和优秀的作品与国外动漫大国相比较而言,还有一定差距。事实上,中国动漫有巨大市场,虽然绝大部分市场被外国动漫所占据,不过,人们对动漫的观念日益改变,提高了对动漫产业的认识,这对中国动漫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目前国际上已经形成从动漫创作到播出再到衍生产品开发的一个完整的动漫产业循环链,也成就了动漫产业所独有的盈利模式。我认为这是值得中国动漫产业借鉴和参考的最理想的产业链条。
参考国外动漫产业发展的共同特性,现提出几点意见:
(1)加强人才培养和储备
我国必须充分重视动漫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中国动漫人才的缺乏已经制约着动漫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即艺术又懂技术的综合性人才的短缺,全面提高动漫人才的整体水平。我认为应该积极鼓励并引导社会办学开设动漫专业培训,从表面上扩充人才数量,同时,加大高等院校对专业人才,尤其是综合性人才的培养。青少年观看动漫作品,潜移默化地吸收动漫的语言和素材形态,从而形成一定的动画鉴赏力,这能为以后的动漫人才培养发展做好充分的战略储备。除了培养既懂技术又懂艺术的设计人才外,还要培养制作的管理人才及后期的营销人才。
(2)民族性与中国风
一个国家的动漫产业是否成熟,标准之一就是看作品中是否包含有更多的民族的文化元素、艺术趣味和适应本民族的欣赏习惯,更多的了解不同国家民族在动漫作品中表现出的不同艺术风格,同时也能够注意到不同时代的美学思想和社会文化价值观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中的体现,以便在创作时间中注意把握时代的特征。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传统文化的国家。我们国家的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历经千载,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为动漫艺术的创作与发展提供了一份得天独厚的宝贵财富。同时也为“民族化”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表现内容和形式。
两个动漫大国美国与日本,无论是作品的产量及水平,作品构思及表现形式,还是商业运作及后期开发,民族特征及时代特征等,都是值得我们国内借鉴和学习的。
(3)保护知识产权
盗版是深深困扰我国文化产品市场的问题之一,它严重干扰了文化产品市场的正常运作,侵害了知识产权持有人的利益。动漫盗版产品不仅伤害了创作主体的知识产权,同时也影响了动漫产业的健康发展。盗版的问题使得企业无法正常收回利润,导致全体从业人员缺乏积极性,导致资金撤离动漫产业。因此,我认为打击盗版对文化产业的长期发展来说是重中之重。然而,治理盗版需要从国家管理制度和政策、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立法需要完善的部分着手,还有公民道德来着手,才能保证动漫产业在健康有序地发展。
(4)完善动漫产业链
完善产业链是指实现前期创造,中期制作和后期营销的连贯发展,我认为需要打造一条合理有序的生产流水线,进行市场调研,着力塑造一两个具有广泛接受度的动漫形象并通过漫画连载的方式在市场之中接受检验。从人们对动漫产品的消费需求出发,制作和传播适合于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好的动漫作品出来,开发包括服装、文具、游戏、玩具在内的动漫衍生产品。通过实施外包战略等多种方式,努力提高动漫产业链的周边衍生产品的生产能力。
通过上述所论述的五大措施,我想我国的动漫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将会有些较大的改善。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动漫产业才有可能吸入更多资金投入、刺激国内创作的热情、进行有序而规范的市场运作、不断开发出适合不同市场需要的优秀的作品,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真正成为中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中坚力量。
三?个人对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一些看法
当我们国家的动漫产业在迅速发展的时侯,在我国庞大的动漫市场规模和对动漫的关注中,我认为应该正确的分析中国动漫市场发展的一些规律和市场的前景。我们应该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多一些对动漫产业市场进行冷静的分析与研究。我们国家的动漫市场的需求在迅速扩大,但是国内现在的产业发展现状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当前市场的需求,国内动漫产业现在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自主原创能力虽略有提高,但与国外优秀的动漫产业相比,我国的动漫产业还不具有与其竞争的条件。之前由于各种条件的不成熟,导致了国内动漫市场以靠引进、加工动画和运营为主的产业模式。前些年的调查显示,在中国青少年喜爱的动漫作品中,日本约占60%,欧美约占29%,而我国自主原创的动漫作品,包括港台地区,所占的比例大约只有11%左右。这种市场格局,显然是不利于我们国内动漫产业的长远发展。并且我个人认为,国内动漫市场如果长期被国外占据是令人担忧的,在青少年至为重要的成长期,动画片对他们的熏陶和人生观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动漫流行的今天,我们的下一代成长受到欧美、日韩文化影响太大了。自己作为80后的一代人,回忆起自己小时候所看的动画影片中,印象最深的不是国内的动画作品,而是如《圣斗士星矢》﹑《变形金刚》﹑《七龙珠》等国外的动画影片。国内动漫产业的滞后意味着我们传统的文化精髓和价值观不能有效地传递给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个巨大的损失。随着近几年我们国家政府对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大力扶持,积极地建立动漫游戏产业发展基地,并对动漫产业发展做出重大决策和实施办法等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使国内动漫产业迎来了一次发展的春天。
四 结语
在动漫产业繁荣发展的背景下,动漫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的误区与迷茫,再这里我通过对国外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启示进行了一些分析,希望能够找出我们国家动漫产业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比日美等动漫产业大国发展落后的关键原因。如何认识到中国自身在动漫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依照我们自身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在动漫产业发展方面走出我国自己的路,研究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动漫产业战略措施,并且开发出适合不同市场需要的优秀的产品,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动画的现状、前景及人才需求》常虹. 出版日期:2002,(02).
[2]《解放思想 创新体制 加快发展影视动画产业》赵实. 中国电视 2004,05期
[3]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问题,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 200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