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25 17:38: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业互联网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业互联网方案

篇1

关键词:工业互联网;工业网关;信息通信技术层;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TP3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6)01-00-02

0 引 言

具有一定规模的自动化企业中通常包含多个工控子系统,如钢铁企业包含电力系统、燃气系统、氮氧氩系统、压缩空气系统、热力系统、水道系统和环保系统等[1]。多样化的工控系统所采用的传感网络也是多样的:从接触式的限位、微动开关到非接触式的光电、接近开关,再到视觉、位移传感器等。所支持的设备和协议也种类繁多:各种厂商的PLC、DCS、PC-Based、PXI、嵌入式系统、SCADA、变频与传动设备、现场仪表、执行机构等设备;RS 232/422/485、Ethernet、WiFi、ZigBee等通讯链路;一些通用协议如Modbus、OPC、IEC-104、IEEE1888以及各种不同厂家的专有协议。这些设备和技术大都来自中、欧、美等不同国家,所采用的现场总线标准不统一,多是由自己开发,相互之间无法兼容。

现场总线的标准涉及到各国各公司之间的利益之争,至今未能得到统一[2]。大量来自于不同生产厂商的设备,采用不同的通讯方式导致设备之间互联困难,子系统之间相互独立,资源无法实现共享。若通过采用多种设备共同协作――工控计算机、工业软件、串口服务器等――以实现设备的互联,则对使用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而且设备之间联系更加错综复杂,系统变得更加脆弱,最终导致企业自动化系统的相应部署、调试与维护管理的成本剧增。

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最大障碍即标准不统一[3]。目前,行业内的多总线并行体系已然形成,相应的终端设备已经大量地部署在工业现场,如果将这些终端设备全部更新换代成使用统一标准接口的终端设备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这是很难实现的[4]。既然终端设备的标准化难以实现,若通过一个兼容多协议、多接口的中间平台采集来自不同通信协议的数据,并进行标准化处理,将会是一个可行、易行的解决方案

1 工业互联网的技术架构

传统的“两化”融合所采用的是美国AMR公司提出的三层系统结构,即过程控制系统层(Process Control System,PCS)、制造执行系统层(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MES)、企业资源规划层(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5]。层与层之间的联接基本没有标准可以遵循。ERP层与MES层同属于信息化的范畴,它们之间的联接相对比较容易实现。而PCS层,由于设备的多样性,导致其与MES层之间联接的复杂程度更高。

将多种仪表、传感器和控制器等构成的传感网络接入到信息网络是实现工业互联网的关键。一种易行的解决方案是:以工业网关为核心设备,在PCS层与MES层之间构建一个标准化的通信平台――信息通信技术层(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四层工业互联网技术架构

网关的作用是连接两个或多个异构的网络,使之能够相互通信[6]。ICT层即基于此功能,将异构传感网络融入工业互联网,在工业现场的多种总线协议与要求的通信协议之间进行协议转换,实现不同协议之间的数据交互。但工业网关与普通互联网网关设备的工作环境不同,工业网关还须针对苛刻的工业应用环境以及客户的特殊要求进行相应的优化定制。

2 工业网关

ICT层的工业网关是联接传感网络与信息网络的中转站。其主要特点如下:

(1)工业网关与信息网络联接,需要拥有普通互联网路由器的基本功能,能够为工程师提供远程平台,允许用户通过信息网络对工控网络进行实时远程诊断、调试、管理,减少现场实地巡查的次数。

(2)传统的工控网络多是封闭、孤立式的总线网络[7]。在这样“信息孤岛”式的网络环境下,为了提高通信的效率,多采用未进行任何加密保护的“明码”形式进行数据传输。在与信息网络联接之后,这些“明码”传输的数据以及工控网络直接暴露在所有信息网络的用户面前,病毒、骇客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关键数据被窃取以及工控网络瘫痪等导致的损失都是难以估量的。所以通信网关应具备多种防护技术,能够主动实时地监控、识别、报警、阻挡来自信息网络对工控系统的数据攻击、窃取、篡改、破坏等行为,保障系统网络信息安全。

(3)工业网关要应对传感网络设备的多总线并行问题。为实现传感网络的快速接入,工业网关应与传感网络设备之间能够直接进行通信。工业网关需要具备多种行业接口,兼容多种现行的协议,并整合多种设备功能于一身以灵活应用于多种场景。

(4)作为产品级设备,工业网关应该简单易用,使相关人员通过简单的培训甚至自学就可以掌握其基本的使用。而作为工业级设备,稳定可靠是必需的,具有宽工作温度范围、强抗电磁干扰能力、断线缓存能力等。

归结起来,工业网关应具备6项特性:①远程管理;②安全互联;③智能应用;④稳定可靠;⑤简单易用;⑥降低成本。

图2所示为SymLink-GAP工业安全网关的系统架构。该架构内部由两个独立主机系统组成,其内网主机连接受保护网络(如工控网络),外网主机连接信息网络(如因特网)。内网兼容各类主流PLC、智能仪表、现场总线协议等数据接入,外网提供以标准协议将数据转发给第三方或数据库。在内网主机与外网主机之间,物理层采用专有隔离硬件,链路层和应用层采用私有通信协议,并对数据流进行单向控制,数据仅由内网向外网单向传输。

3 应 用

图3所示是工业网关应用于某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中心系统的示意图。其目的是实现能源介质数据采集、能源设备状态监控、在线运行管理、优化节能调度和基础能源管理等功能。

工业网关整合通讯接口服务器、工控机、工控软件的功能于一体。系统通过工业网关采集必要的底层系统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自动、完整、实时地推送到实时/历史数据库,达到能源管理系统的综合监控和管理要求。

4 结 语

针对工业现场设备复杂繁多、多种现场总线而导致企业两化建设与维护成本居高不下的现状,提出基于工业互联网网关的ICT中间平台通信标准化方案,既可避免已有现场设备的更新换代,又能实现低成本的现场设备互联互通。并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提出工业通信网关需要具备的六项重要特性。为工业互联网多样化的设备之间互联互通提供一种标准、易行的方案。

参考文献

[1] 姜黎萍.宝钢股份罗泾区能源管理系统[J].冶金自动化,2012,36 (2):7-11.

[2] 罗安明,韩新民.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及趋势[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1,24 (1):9-11.

[3] 闵杰.标准是工业互联网竞争制高点[N].中国电子报,2015-04-14(001).

[4] 桂健.兼容多种通信方式的智能网关设计与实现[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14.

[5] 柴天佑,金以慧,任德祥,等.基于三层结构的流程工业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控制工程[J].2002,9(3):1-6.

篇2

2015 年7 月7 日,在“当智慧遇上机器——工业互联网中国峰会”上,通用电气(GE)公司与中国电信集团依据已经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启动合作,宣布GE 工业互联网大数据软件平台与中国电信的电信基础设施和增值服务对接,形成工业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推动工业互联网在航空、医疗、能源、工业制造和其他相关行业的应用,为通过“互联网+”推动产业升级提供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

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探索利用GE 公司的Predix 软件服务平台及相关应用,和中国电信的电话、互联网接入及应用、移动通信、数据通信、视讯服务等多种类综合信息服务,为目标客户群提供应用解决方案。双方还将开展影像云储存、远程医疗应用、智能制造和云计算等领域的合作。

GE 公司于2012 年提出并倡导工业互联网,依靠机器以及设备间的互联、互通和分析软件,打造智能机器,实现人、机器和数据的无缝协作,开创机器与智慧、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融合。

篇3

那么,到底什么是工业互联网?GE对它的定义是这样的:工业互联网就是把人、数据、机器连接起来,通过海量数据分析,找到改进方向,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最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无论是医疗设备的运行、银行机构的协调维护,还是油气勘探和转运,都能从工业互联网运营当中获得巨大的价值。

工业互联网在中国已经蓄势待发

众所周知,工业互联网有三大要素:一是智能传感器和分布式计算的智能机器;二是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的高级分析能力;三是智慧的人。现如今的中国,已经把可持续发展提高到了国家战略,互联网和工业化的进程也为工业互联网打下了基础。因此,GE认为工业互联网在中国已经具备了蓄势待发的基础。

从GE和埃森哲公司联合做的一次深度市场调查可以看出工业互联网在中国和各行业有了深度结合。首先,工业互联网关注的是资产优化和运营优化,这两者恰好是目前中国大部分工业制造企业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第二,在从粗放型的生产转化成精益型管理的生产制造过程当中,人、产品、物料、生产线设备的紧密协同和互动需要借助工业互联网,通过人机互动和机器与机器互动实现流程优化、生产过程的可视化,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实时决策,帮助在生产当中的人更好、更快速地做出决定。第三,工业互联网与工业产业的结合落地在整个业态和产业形态的转型,目前工业领域无论是能源、家电、航空、油气都需要一个新的市场格局,这就迫使企业需要有全新的视野,从生态链角度做布局决策。工业互联网不单单关注生产制造,而是一个整体生态链,从产品设计、制造加工、生产线、物流到销售市场、到服务,是一个闭环过程。它为企业提供全局的运营和创新框架,跳出传统的技术或者是局部创新,加入服务和业务模式的全局性创新。

GE布局中国市场

GE的工业互联网与中国国家战略《中国制造2025》在诸如全局性、前瞻性、数字和机器融合、绿色低碳制造、结构化调整,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等各方面都是高度融合的。

篇4

作为国内IoT产业的主要力量,中兴通讯长期以来致力于以ICT技术使能IoT产业发展,物联网的相关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领域。中兴通讯战略规划部总经理王翔在接受《通信产业报》(网)记者采访时从两个维度解读中兴通讯的IoT战略:“水平驱动,在管道、平台、安全等多方面提供技术支持与产品服务;垂直整合,在智慧城市、智能家居、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多个领域与合作伙伴深度合作,一起向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在蓝海中聚焦四大领域

如今,物联网的热度不言而喻。相关咨询公司的分析报告显示,预计到2020年,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500亿―1000亿,将远远超过目前智能终端的连接数。物联网的市场潜力巨大,万亿级的市场也是被人们所公认的,但是怎么去挖掘这个市场才是最重要的。不管是不是像多家研究机构所说的那样,2016年有望成为颇具有跨时代意义物联网之年,但是由于近期3GPP的NB-IoT标准冻结,产业界的确是对物联网未来的发展前景更加充满期待。因此,几乎所有知名的ICT厂商都了IoT相关产品和服务。

但是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来看,物联网是一个涵盖智能终端、连接管道、应用平台、数据分析、垂直领域专业服务以及安全的复杂产业价值链。“物联网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依赖于整个产业的共同努力,而且物联网又涉及各行各业,可以说没有哪一家厂商能够提供全部的解决方案。这也是物联网给产业界带来的最大的挑战。”王翔表示。

在这样的蓝海中,不同的厂商都在寻求适合自己的不同的市场定位,以求在IoT市场扎根。从2014年就提出M-ICT战略,中兴通讯在IoT领域的技术积累和战略布局很早就已经开展。发展至今,中兴通讯选择聚焦智慧城市、智能家居、工业互联网与车联网四大领域,并在其中每个领域都已颇有建树。

据了解,在智慧家居领域,从去年7月智能家居控制设备ZTE SmartHome至今,基于智能家居解决方案的“小兴看看”智能家居安全品牌目前已经有广泛应用;在智慧城市领域,可以提供智能路边停车、智能垃圾桶、智慧路灯、智能井盖等解决方案,帮助政府实现对城市的智能化管理;在车联网领域,中兴通讯与AT&T以及国内外一流TSP服务提供商一道向客户提供车载OBD、车载MiFi等产品;在工业互联网领域,中兴通讯开发的智能抄表(水、电、气三表集抄)、智慧轨道交通解决方案、智能油气管道监测解决方案等在国内外也获得了广泛部署。

打通IoT连接与保障

在万物互联体系中,在硬件的平台之上,通信是连接纽带。基于这一理念,中兴通讯以连接为核心,基于在ICT领域的战略、业务、技术等的全面积累,为物联网的实现打通连接、平台、安全的全面保障。

在网络这一物联网整体价值链中的重要环节,中兴通讯在当前热门的NB-IoT技术领域,从2015年启动工作立项到2016年6月冻结标准,进程之快足以反映出需求的迫切。产业界的技术协力加快了NB-IoT的商用进程,中兴通讯从技术标准化到与运营商的联合测试等环节都是主要的技术贡献者。

2015年9月,NB-IoT正式立项进行评估。在NB-IoT SI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2月),中兴通讯共输出几十篇提案,内容涵盖同步信道设计、上下行物理信道设计,链路仿真结果、系统仿真结果、终端能耗、核心网设计等,通过链路仿真、系统仿真以及技术分析,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基于LTE的NB-IoT方案。此后,在NB-IoT WI阶段(2016年1月-2016年6月),中兴通讯共输出近两百篇提案、负责牵头多个重要议题的讨论,大力推进NB-IoT标准化。

2016年6月,中兴通讯与中国移动在3GPP NB-IoT标准冻结待公开前率先完成技术验证演示,在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中心实验室率先完成严格遵循NB-IoT标准协议的技术验证演示,进一步标志着NB-IoT技术的成熟。

除了在网络领域技术之外,中兴通讯还在嵌入式操作系统、行业终端以及M2M平台上也有长时间的技术储备。这些都为中兴通讯IoT解决方案的垂直整合提供了重要的保证,为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奠定基础。

跨界融合展开“万物互联”愿景

万物互联的时代才刚刚开始,在物理世界中,仍有超过95%的物体未实现连接,物联网和ICT跨界融合的未来更值得期待。“跨界和融合是IoT在各行业应用之后带来的最显著的特征。”王翔表示,“IoT对于行业来说,更多的意义就在于驱动转型,商业模式的转型、产品的转型、客户关系的转型都被包含在内。这种转型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一个高风险的动作,这也是各行业推进物联网实践的最大忧虑。”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智能家居、智慧城市、车联网以及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已经有不少成功的案例,也已经有一批先锋企业在积极拥抱转型,这些也正是中兴通讯聚焦的领域。特别是在推进工业互联网进程方面,中兴通讯一方面积极加入国内外关于工业互联网的组织和论坛,积极推进相关技术标准;另一方面,不断加强与工业领域客户的合作。据透露,目前中兴通讯在涉及工业数传等方面的产品已经投入了实际的应用。

篇5

关键词 “互联网+” 制造 无锡路径

一、“互联网+”制造的发展模式

(一)智能化生产、绿色制造

从目前情况看,主要有两种路径:一是局部智能化改造。通过添加嵌入式设备和新型网络,实现基于车间现场数据的设备性能感知、过程优化、智能排产等智能化制造。二是全面智能化重构。新建数据集成平台,全面集成设备单元、生产监控、制造执行等各类系统,实现数据的跨系统流动、优化与智能生产和管理。

绿色制造是指推动制造业的绿色化改造与全产业流程的绿色发展,今后将加大绿色产品研发应用的力度,重点推广轻量化、低功耗、易回收等技术工艺,加速落后机电产品和技术的淘汰进程。

(二)网络化协同

借助互联网络或工业云平台,发展企业间协同研发、众包设计、供应链协同等新模式,有效降低资源获取成本、大幅延伸资源利用范围,打破封闭疆界,加速从“单打独斗”向产业协同转变,促进产业整体竞争力提升。

(三)个性化定制

产能问题,实现产销动态平衡。一是众创定制。借助互联网平台,大众发起、参与企业新产品研制。二是深度定制。通过互联网平台,用户与企业一对一交互产品设计元素和细节,企业根据用户个性化需求利用柔性生产线定制生产。

(四)服务化延伸

服务化延伸是指企业通过添加智能模块和通信模块,实现产品联网与数据采集,利用大数据分析延展提供多样化智能服务,优化存量的同时带动利润增长。

二、无锡“互联网+”制造的发展路径

与大多城市面临的困境一样,无锡市过去制造业依赖的土地资源、劳动力成本等渐行渐远,工业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几近极限,再走过去的老路,注定没有成长空间。

(一)坚持扬长避短,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

一是构建网络互联体系。借助无锡物联网研究中心、集成电路国家级设计园、大数据中心等平台,运用工业无线网等新技术改造工厂内部网络, 推动工厂外部网络改造升级。二是鼓励本地企业建立生产等各环节的绿色体系。学习借鉴海尔等公司的经验,鼓励其攻关建立“无人车间”等技改项目,使生产工艺流程智能化。

(二)狠抓重点支撑,加强关键软硬件研发

“两个重点”:一是以无锡(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项目为载体,加强高档数控系统、工控计算机、高端服务器等核心整机系统自主化水平。二是加强制造业对无锡市自主技术产品的需求引导。发挥无锡智慧园区──曙光云商城的辐射功能,组织上下游企业联合开展“互联网+”制造关键平台、技术、产品的试验与应用。

“两个支撑”:一是巩固提速宽带网络建设。继续推进全光纤网络城市、下一代互联网、信息物理系统;二是突破关键技术和产品。学习浙江经验,发挥江南大学等科技园孵化作用,积极发展信息技术新产业。

(三)注重内外结合,开展应用试点示范

借助“互联网+”长三角城市合作与发展共同宣言平台,对外开展应用试点合作示范。在新吴区、锡山区、惠山区等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展集群化试点示范,为其他地区提供经验。同时应进一步完善现有试点示范评估机制,加快形成以效果为导向的试点示范制度安排。

(四)多措并举强服务,构建综合保障体系

一是提升解决方案服务能力。推广无锡市智能装备产业配套交流活动的经验,鼓励更多企业自身提供解决方案服务,壮大一批行业综合集成解决方案供应商,帮助更多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二是强化绿色监管。发挥无锡绿色发展评估报告的引导作用,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形成一套严整而富有约束力的绿色评价体系。三是将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纳入年度紧缺人才目录。发挥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平台作用,培育“互联网+”制造的人才成长环境。

(作者单位为无锡市信息中心)

[作者简介:张捷(1983―),男,江苏泰州人,硕士,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高级经济师级别)及经济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计量及法律。]

参考文献

篇6

作为中央企业,中国普天始终主动遵循国家政策导向和产业发展趋势,积极以改革创新的思维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管理创新,使企业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近年来,中国普天加快在信息通信、智慧城市、低碳绿色能源等主导产业领域的发展步伐,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强信息通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与协同创新,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着力在政府、产业、民生等关键领域抢占制高点,引领产业发展趋势。

随着“互联网+ ”和制造业的双向融合,实现互动发展,中国普天也将通信、芯片、软件、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和应用向各个领域延伸,在信息化、工业化融合基础上走出了自己的“智能制造”新模式。

“互联网+”是普天创新最强劲的驱动力

中国普天作为较早进入充分竞争市场的中央企业之一,始终把建设创新型企业、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提出以“创新、集成、资本”为核心的产业发展指导原则,发挥创新驱动力,通过技术创新、集成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整合优质产业资源,加强全产业链运营,把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发挥创新主体作用,不断推进企业由传统通信设备制造商向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和综合运营服务商转型。

中国普天抓住国家“两化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宽带中国”等战略机遇,凭借在通信产业积累的深厚经验和技术优势,积极拓展产业辐射面,提高技术的利用率和贡献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当前,中国普天的产业已经覆盖信息通信网络和信息安全、智慧城市、绿色低碳能源以及工业自动化重大装备等领域,涵盖27个产业链,涉及320余项产品与服务。公司在京津冀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中西部地区均建立了重要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制造基地。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融合,中国普天按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在政府、产业、民生、低碳、信息安全、智慧城市等领域,利用互联网思维促进创新发展,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关键领域,结合智能制造的发展要求,加快信息通信技术创新突破,着力提升技术水平与应用能力,打造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设施和平台,积极探索面向行业与服务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形成引领示范效应。

积极融入“互联网+”基因的行业应用领域

“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依靠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所谓“互联网+”就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

在政府领域,中国普天通过融合LTE、TETRA/PDT核心技术,业内首创宽窄带集群融合一体化专网解决方案,将4G宽带多媒体集群的高清视频、多媒体指挥调度、高速数据下载等优势与窄带集群的大区制覆盖、网络抗毁性强、频谱需求低等优势相结合,真正实现了宽带集群和窄带集群融合互通,有效保护了用户窄带集群投资,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效率。该方案对于公共安全、应急通信、指挥调度功能要求较高的政府、公安、武警以及军队等都十分适用。

目前,中国普天宽窄带融合解决方案已正式商用,成功应用于北京政务物联数据专网、银川政务专网等智慧城市建设,并在福州、沈阳、成都等地建设试验网。近期,由中国普天设计建设的银川市政务信息网暨银川市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荣获由国家信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颁发的“2014年度智慧城市与宽带集群最佳应用奖”,成为国内智慧城市领域的应用典范。中国普天还将继续打造数字集群系统宽窄带差异化发展优势,形成行业领先、契合用户需求、有强大竞争力的普天特色系统。

在产业领域,中国普天针对行业物联网应用的无线通信需求,基于LTE核心技术,采用全IP网络架构,使用各行业230MHz频段的离散频谱资源,深度定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LTE230无线宽带通信系统,具有广覆盖、安全性高、可靠性强、频谱适应性强等优势。普天LTE230系统已经在浙江、广东、新疆、河北、江苏、内蒙古、宁夏、青海、江西、湖南、福建等17个省区市的电网企业开展4G试点应用,得到了行业用户的良好反馈。

近期,中国普天与南瑞智芯联合申报的“基于TD-LTE230的电力无线通信基带芯片”在“2014年度中关村十大系列推介活动”中成功入选“2014年度中关村十大创新成果”。这一成果已在江苏昆山电网经过外场实测,对其性能、功耗均进行了验证。该芯片设计具备国内领先和行业领先水平,不仅能够满足电力行业应用要求,同时填补了我国在电力无线通信领域的技术和产品空白,实现了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突破。

在民生领域,中国普天基于医疗“云”的远程医疗云平台提供包括脑卒中远程救治、远程医疗培训、医院信息化系统、患者跟踪、母婴安全等医疗信息化管理服务,还可应用于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其中,在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的指导下,中国普天与北京宣武医院合作,将远程医疗技术应用于脑卒中紧急救治,共同建设了国家远程卒中中心,搭建了覆盖京津冀并辐射全国的脑卒中远程救治指导网络,有效地降低脑卒中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减轻社会和家庭经济负担。

此外,中国普天还与上海中福会养老院、山东有线电视台健康服务平台合作,在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方面,推出了涵盖安全监护、健康管理、康复保健的智能监护系统,使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专业的管理和服务。

篇7

从科通芯城IPO新闻成为热点我们可以获得两个信息,第一是工业品或许很快会替代消费品电商受资本市场青睐。第二个则是后工业时代,B2B涉及的不再仅仅是企业和企业层级束之高阁的生意,而是在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大潮下,哪怕是工业品电商也势必会因站在风口浪尖而广泛受到观察家和资本的关注。从而使得更多的人群能够加深对企业交易的认识,并逐渐影响2B行业传统的营销模式,更加积极的转向电商。

企业营销(B2B营销)指个人或组织,包括企业、政府和机构,采取的促进将产品和服务销售给其它公司或者组织的方法。相较B2C,过去的B2B营销分销渠道更短而直接,营销体系以产品为导向,所处的传播环境也相对简单,买卖双方的谈判过程更加私人化。

然而正如前文所说,随着个人消费端对企业决策的反向影响越来越强,现在的B2B营销领域正发生着三大革命。

第一个是技术革命:在互联网的助推下,B2B营销正从产品为导向转入服务为导向;第二个是转型革命:为了在同质化中保持竞争力,B2B公司开始关注企业文化和品牌的培育,并注重构建互联网人才和公关人才体系,企业也不再满足于旧有的客户和产品架构,而是力图通过发现现有产品的市场空间、未开发的需求、新的使用者来保持持续发展;第三个是市场营销领域的革命:B2B公司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想法,不再只关注大企业的选择和交易,他们正在采用新的框架、理论、模型和概念来维护和终端消费者的关系、建立合作伙伴联盟,甚至针对单个客户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服务。

在三大革命趋势的影响下,大量B2B企业自发研究、形成了新的营销体系,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

从单纯的卖产品转变为提供解决方案。针对用户具体需求提供包含技术产品组合的解决方案,例如,巴斯夫公司推出的“统一油漆店”产品和服务套装就是汽车涂料业方案创新的一个实例,每种套装都是根据某家汽车公司和工厂的非常具体的要求而设计的,具有产品和服务的一站式采购特性,为客户节省了大量成本;

从拼价格演变为提升行业价值。从整个产业链的实际需求出发提供方案,解决具体的问题,为整个产业链创造价值,例如,中国长期处于上游10万家大型IC元器件供应商和下游500万中小企业制造厂之间缺乏对接渠道的产业链缺失中,国内首家IC元器件自营电商科通芯城就是立足于此,通过线上自营分销模式,尝试给上游品牌商和下游采购用户建立平等的对话桥梁,从而接上产业链缺失的重要一环;

大众渠道成为企业营销入口。随着移动互联网尤其是社交媒体的成长,绝对数量的用户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停留时间不断延长,销售企业将产品信息通过移动互联网或者社交媒体推送给目标企业决策层或者采购员,正成为更加有效的方法。因此企业不在只是关注传统渠道终端,而是越来越多的注意用户在互联网上关注和搜索行为。例如,GE(通用电气)做的虽然是飞机、火车等工业2B生意,其目标受众本应是企业决策者和政府官员等高端人群,但其营销策略却一直走的是“亲民”路线,自11年年3月开通了新浪官方微博以来,已得到大量白领用户的关注,@GE中国的博文内容也力兼具创意和互动性,力求在各个阶层、行业的人中建立起“可亲”的形象。

其实,国外B2B的营销革命已经发展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无论是通用电气还是英特尔,都是深为消费者熟悉的品牌,也是从消费终端反向影响企业选择的成功例子,而在中国,能把解决方案、行业价值和大众渠道融会贯通的B2B企业并不多。

篇8

【关键词】工业4.0 工业互联网 智能制造 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6619/ki.rmltxsqy.2015.19.006

“工业互联网”中的智能制造

过去20年,互联网是改变社会、改变商业最重要的技术;如今,物联网的出现,让许多物理实体具备了感知能力和数据传输的表达能力;未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成熟,生产制造领域将具备收集、传输及处理大数据的高级能力,使制造业形成工业互联网,带动传统制造业的颠覆与重构。

“工业互联网”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于2012年提出的,随后联合另外四家IT巨头组建了工业互联网联盟(IIC),将这一概念大力推广开来。“工业互联网”主要含义是,在现实世界中,机器、设备和网络能在更深层次与信息世界的大数据和分析连接在一起,带动工业革命和网络革命两大革命性转变。

工业互联网联盟的愿景是使各个制造业厂商的设备之间实现数据共享。这就至少要涉及到互联网协议、数据存储等技术。而工业互联网联盟的成立目的在于通过制定通用的工业互联网标准,利用互联网激活传统的生产制造过程,促进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的融合。

工业互联网基于互联网技术,使制造业的数据流、硬件、软件实现智能交互。未来的制造业中,由智能设备采集大数据之后,利用智能系统的大数据分析工具进行数据挖掘和可视化展现,形成“智能决策”,为生产管理提供实时判断参考,反过来指导生产,优化制造工艺(图1)。

智能设备可以在机器、设施、组织和网络之间实现共享促进智能协作,并将产生的数据发送到智能系统。

智能系统包括部署在组织内的机器设备,也包括互联网中广泛互联的软件。随着越来越多的机器设备加入工业互联网,实现贯通整个组主和网络的智能设备协同效应成为可能。深度学习是智能系统内机器联网的一个升级。每台机器的操作经验可以聚合为一个信息系统,以使得整套机器设备能够不断地自行学习,掌握数据分析和判断能力。以往,在单个的机器设备上,这种深度学习的方式是不可能实现的。例如,从飞机上收集的数据加上航空地理位置与飞行历史记录数据,便可以挖掘出大量有关各种环境下的飞机性能的信息。通过这些大数据的挖掘与应用,可以使整个系统更聪明,从而推动一个持续的知识积累过程。当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连接到一个智能系统之中,结果将是系统不断增强并能自主深度学习,而且变得越来越智能化。

工业互联网的关键是通过大数据实现智能决策。当从智能设备和智能系统采集到了足够的大数据时,智能决策其实就已经发生了。在工业互联网中,智能决策对于应对系统越来越复杂的机器的互联、设备的互联、组织的互联和庞大的网络来说,十分必要。智能决策就是为了解决系统的复杂性。

当工业互联网的三大要素――智能设备、智能系统、智能决策,与机器、设施、组织和网络融合到一起的时候,其全部潜能就会体现出来。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和节能减排所带来的效益将带动整个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所以说,“工业互联网”代表了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的升级,增强了制造业的软实力,使未来制造业向效率更高、更精细化发展。

“工业4.0”中的智能制造

2009到2012年欧洲深陷债务危机,德国经济却一枝独秀,依然坚挺。德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其基础产业――制造业所维持的国际竞争力。对于德国而言,制造业是传统的经济增长动力,制造业的发展是德国工业增长不可或缺的因素,基于这一共识,德国政府倾力推动进一步的技术创新,其关键词是“工业4.0”。

“工业4.0”中,互联网技术发展正在对传统制造业造成颠覆性、革命性的冲击。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实时感知、监控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实现生产系统的智能分析和决策,使智能生产、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制造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方向。“工业4.0”所描绘的未来的制造业将建立在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互动平台之上,将更多的生产要素更为科学地整合,变得更加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而生产制造个性化、定制化将成为新常态。

自动化只是单纯的控制,智能化则是在控制的基础上,通过物联网传感器采集海量生产数据,通过互联网汇集到云计算数据中心,然后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对大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从而作出正确的决策。这些决策附加给自动化设备的是“智能”,从而提高生产灵活性和资源利用率,增强顾客与商业合作伙伴之间的紧密关联度,并提升工业生产的商业价值(图2)。

生产智能化。全球化分工使得各项生产要素加速流动,市场趋势变化和产品个性化需求对工厂的生产响应时间和柔性化生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业4.0”时代,生产智能化通过基于信息化的机械、知识、管理和技能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从着手生产制造之前,就按照交货期、生产数量、优先级、工厂现有资源(人员、设备、物料)的有限生产能力,自动制订出科学的生产计划。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生产成本的大幅下降,同时实现产品多样性、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最终实现工厂运营的全面优化变革。

传统制造业时代,材料、能源和信息是工厂生产的三个要素(图3)。传统制造业发展的历史,就是工厂利用材料、能源和信息进行物质生产的历史。材料、能源和信息领域的任何技术革命,必然导致生产方式的革命和生产力的飞跃发展。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到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演进,越来越多功能强大的智能设备以无线方式实现了与互联网或设备之间的互联。由此衍生出物联网、服务互联网和数据网,推动着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以信息物理系统(CPS)的方式相融合。也可以说,是这种技术进步使得制造业领域实现了资源、信息、物品、设备和人的互通互联。

通过互通互联,云计算、大数据这些新的互联网技术,和以前的自动化的技术结合在一起,生产工序实现纵向系统上的融合,生产设备和设备之间,工人与设备之间的合作,把整个工厂内部的要素联结起来,形成信息物理系统,互相之间可以合作、可以响应,能够开展个性化的生产制造,可以调整产品的生产率,还可以调整利用资源的多少、大小,采用最节约资源的方式。

“工业4.0”时代,在智能工厂中,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PDM(Product Data Management,产品数据管理)、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供应链管理)等软件管理系统可能都将互联。届时,接到顾客订单后的一瞬间,工厂就会立即自动地向原材料供应商采购。原材料到货后,将被赋予数据,“这是给某某客户生产的某某产品的某某工艺中的原材料”,使“原材料”带有信息。带有信息的原材料也就意味着拥有自己的用途或目的地。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一旦被错误配送到其他生产线,它就会通过与生产设备开展“对话”,返回属于自己的正确的生产线;如果生产机器之间的原材料不够用,生产机器也可以向订单系统进行“交涉”,来增加原材料数量;最终,即便是原材料嵌入到产品内之后,由于它还保存着路径流程信息,将会很容易实现追踪溯源(图4)。

设备智能化。在未来的智能工厂,每个生产环节清晰可见、高度透明,整个车间有序且高效地运转。“工业4.0”中,自动化设备在原有的控制功能基础上,附加一定的新功能,就可以实现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安全性、可追踪性与节能性等智能化要求。这些为生产设备添加的新功能是指通过为生产线配置众多传感器,让设备具有感知能力,将所感知的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传送到云计算数据中心,通过大数据分析决策进一步使得自动化设备具有自律管理的智能功能,从而实现设备智能化。

“工业4.0”中,在生产线、生产设备中配备的传感器,能够实时抓取数据,然后经过无线通信连接互联网传输数据,对生产本身进行实时的监控。设备传感和控制层的数据与企业信息系统融合形成了信息物理系统(CPS),使得生产大数据传到云计算数据中心进行存储、分析,形成决策并反过来指导设备运转。设备的智能化直接决定了“工业4.0”所要求的智能生产水平。

能源管理智能化。近年来,环境和节能减排已成为制造业最重视的课题之一。许多制造业企业都已经开始应用信息技术,对生产能耗进行管理,以最具经济效益的方式,部署工业节能减排与综合利用的智能化系统架构,从资源、原材料、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处理,形成绿色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循环。

供应链管理智能化。在传统的制造业生产模式中,无论是工厂还是供应商,都需要为制造业的零部件或原材料的库存付出一定的成本支出,由于供应商和工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非自动的信息交换,生产的模式只能采用按计划或按库存生产的模式,灵活性和效率受到了约束。

“工业4.0”时代,复杂的制造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产业组织结构的转型。传统的大型企业集团掌控的供应链主导型将向产业生态型演变,平台技术以及平台型企业将在产业生态中的展现出更多的作用。因此,企业竞争战略的重点将不再是做大规模,而将是智能化的供应链管理,在不断变化的动态环境中获得和保持动态的供需协调能力。

供应链管理智能化将统一工厂的零部件库存和供应商的生产流程,从而保证工厂的零部件库存的最小化,降低库存带来的风险,降低生产成本。供应链管理智能化要求企业间的信息采用基于事件驱动的方式交换信息,信息的交换是实时的,并且对方同样可以做出实时的反应,供应链上不同企业的运作效率与在同一个企业中不同部门的运作一样敏捷,具有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的适应性。供应链管理智能化将为供应链上的企业带来更大的利益,供应链上各个企业的协同制造将为降低制造成本、物流成本,缩短制造周期,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有力的保障。

实现上述四个智能化体现了“工业4.0”的宏大愿景。“工业4.0”认为实现上述四个智能化其实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将大量的有关人、信息管理系统、自动化生产设备等物体融入到信息物理系统(CPS)中,在制造系统中,利用产生的数据为企业服务,协同企业的生产和运营。

智能制造的内涵

无论是德国的“工业4.0”,还是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其实质与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广的“两化融合”战略大同小异。某种程度上说,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或许对于我国制造业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也可能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机遇。

工厂内实现“信息物理系统”。德国“工业4.0”其实就是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PS)实现智能工厂,最终实现的是制造模式的变革。CPS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国家基金委员会在2006年提出,被认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技术的第三次浪潮。

CSP是融合技术,包括计算、通信以及控制(传感器、执行器等)。中国科学院何积丰院士指出:“CPS,从广义上理解,就是一个在环境感知的基础上,深度融合了计算、通信和控制能力的可控可信可扩展的网络化物理设备系统,它通过计算进程和物理进程相互影响的反馈循环实现深度融合和实时交互来增加或扩展新的功能,以安全、可靠、高效和实时的方式监测或者控制一个物理实体。CPS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信息世界和物理世界的完全融合,构建一个可控、可信、可扩展并且安全高效的CPS网络,并最终从根本上改变人类构建工程物理系统的方式。”

目前所说的制造业信息化,首先强调的是CAD(Computer 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CAM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计算机辅助制造)等工业软件和PPS(生产计划控制系统)、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应用于由上而下的集中式中央控制系统。

而信息物理系统(CPS)则通过物体、数据以及服务等的无缝连接,实现了生产工艺与信息系统融合,形成了智能工厂。物联网和服务互联网分别位于智能工厂的三层信息技术基础架构的底层和顶层。最顶层中,与生产计划、物流、能耗和经营管理相关的ERP、SCM、CRM等,和产品设计、技术相关的PLM处在最上层,与服务互联网紧紧相连。中间一层,通过CPS物理信息系统实现生产设备和生产线控制、调度等相关功能,从智能物料供应,到智能产品的产出,贯通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最底层则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控制、执行、传感,实现智能生产(图5)。

智能工厂的产品、资源及处理过程因CPS的存在,将具有非常高水平的实时性,同时在资源、成本节约中也颇具优势。智能工厂将按照重视可持续性的服务中心的业务来设计。因此,灵活性、自适应以及机械学习能力等特征,甚至风险管理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智能工厂的设备将实现高级自动化,主要是由基于自动观察生产过程的CPS的生产系统的灵活网络来实现的。通过可实时应对的灵活的生产系统,能够实现生产工程的彻底优化。同时,生产优势不仅仅是在特定生产条件下一次性体现,也可以实现多家工厂、多个生产单元所形成的世界级网络的最优化。

工厂间实现“互联制造”。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电子商务的普及,制造业市场竞争的新要求出现了变化。一方面,要求制造业企业能够不断地基于网络获取信息,及时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另一方面,要求制造业企业能够将各种资源集成与共享,合理利用各种资源。

互联制造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通过制造企业快速重组、动态协同来快速配置制造资源,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减少产品投放市场所需的时间,增加市场份额;能够分担基础设施建设费用、设备投资费用等,减少经营风险。通过互联网实现企业内部、外部的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和协同管理,实现商业的颠覆和重构。通过网络协同制造,消费者、经销商、工厂、供应链等各个环节可利用互联网技术全流程参与。传统制造业的模式是以产品为中心,而未来制造业通过与用户互动,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然后开始部署产品的设计与生产制造。

另外,作为一个未来的潮流,工厂将通过互联网,实现内、外服务的网络化,向着互联工厂的趋势发展。随之而来,采集并分析生产车间的各种信息向消费者反馈,从工厂采集的信息作为大数据经过解析,能够开拓更多的、新的商业机会。经由硬件从车间采集的海量数据如何处理,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服务、解决方案的价值。

过去的制造业只是一个环节,但随着互联网进一步向制造业环节渗透,网络协同制造已经开始出现。制造业的模式将随之发生巨大变化,它会打破传统工业生产的生命周期,从原材料的采购开始,到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构成了闭环,彻底改变制造业以往仅是一个环节的生产模式。在网络协同制造的闭环中,用户、设计师、供应商、分销商等角色都会发生改变。与之相伴而生,传统价值链也将不可避免的出现破碎与重构。

工厂外实现“数据制造”。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一方面需要制造业企业能够生产或提供符合消费者个性偏好的产品或服务,一方面需要互联网提供消费者的个性化定制需求。由于消费者人数众多,每个人的需求不同,导致需求的具体信息也不同,加上需求的不断变化,就构成了产品需求的大数据。消费者与制造业企业之间的交互和交易行为也将产生大量数据,挖掘和分析这些消费者动态数据,能够帮助消费者参与到产品的需求分析和产品设计等创新活动中,为产品创新作出贡献。

因此,大数据将构成制造业智能化的一个基础。大数据在制造业大规模定制中的应用除了围绕定制平台这一核心之外,还包括数据采集、数据管理、订单管理、智能化制造等。定制数据达到一定的数量级,就可以实现大数据应用,通过对大数据的挖掘,实现流行预测、精准匹配、时尚管理、社交应用、营销推送等更多的应用(图6)。同时,大数据能够帮助制造业企业提升营销的针对性,降低物流和库存的成本,减少生产资源投入的风险。

“数据制造”时代,互联网技术将全面嵌入到工业体系之中,将打破传统的生产流程、生产模式和管理方式。生产制造过程与业务管理系统的深度集成,将实现对生产要素的高度灵活配置,实现大规模定制生产。从而,将有力推动传统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毫无疑问,“数据制造”将会改变制造业思维,给制造业带来更多的灵活性和想象空间,也或将颠覆制造业的游戏规则。

对我国的启示

没有强大的制造业,一个国家将无法实现经济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劳动就业问题将日趋突显,人民生活难以普遍提高,国家稳定和安全将受到威胁,信息化、现代化将失去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中国经济经历了接近10%的高速增长阶段,而制造业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引擎。目前,我国尚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后期,制造业创造了GDP总量的三分之一,贡献了出口总额的90%,未来几十年制造业仍将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

重新定义“智能制造”的关键词。进入21世纪以来,制造业面临着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为了寻找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出路,开始重新重视制造业,欧盟整体上开始加大制造业科技创新扶持力度;美国于2011年提出“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旨在增加就业机会,实现美国经济的持续强劲增长。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于2012年2月正式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于2013年4月推出《工业4.0战略》。我们应该通过比较研究《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工业4.0战略》等资料中的先进制造业关键词,进而来定义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图7)。

一是软性制造。大规模制造时代,传统的制造环节利润空间越来越受到挤压。所以,从发达国家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战略规划中均可以看到,制造业的概念和附加值正在不断从硬件向软件、服务、解决方案等无形资产转移。相对于传统制造业,如今的制造业是软件带给硬件功能、控制硬件、对硬件造成极大影响。同时,与以往的硬件商品所不同,目前的制造业中,对商品附属的服务或者基于商品上面的解决方案的需求正在快速增加。

所谓软性制造,就是增加产品附加价值、拓展更多、更丰富的服务与解决方案。因为相对于硬件,产品内置的软件、附带的服务或者解决方案通常是软性和无形的,都是“看不见”的事物,所以称之为软性制造。

软性制造不再将“硬件”生产视为制造业,而认为“软件”在制造业中不断发挥主导作用,商品产生的服务或解决方案将对制造业的价值产生巨大影响。所以,未来的制造业需要放弃传统的“硬件式”的思维模式,而要从软件、服务产生附加值的角度去发展制造业。软件、服务在整个制造业价值链中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呈现显著的增长趋势。未来制造业企业向顾客提供的不再是单纯的产品,而是各种应用软件与服务形态集成于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

二是从“物理”到“信息”的趋势。以往,每当提及制造业,恐怕都认为是各种零部件构成硬件产品的核心。随着封装化、数字化的发展,零部件生产加工技术加速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这样,零部件本身的利润就难以维系。因此,发达国家制造业开始更加注重通过组装零部件进行封装化,将部分功能模块化,将系列功能系统化,来提升附加价值。

模块化是将标准化的零部件进行组装,以此来设计产品。从而能够快速响应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满足消费者的各项差异化需求。以往,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需要付出很多时间和成本,如果将复杂化的产品通过几个模块进行组装,就能够同时解决多样化和效率化的问题。

但是,模块化本身不过是产品的一项功能,未来制造业将更加重视在通过模块化和封装化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化,拓展新的应用与服务。如果以系统化为主导,就能相对于“物理”意义上的零部件,获取更多的带有“信息”功能的附加价值。相反,如果不掌控系统的主导权,无论研发出的零部件的质量和功能多么好,也难以成为市场价格的主导者。

三是从“群体”到“个体”的趋势。在发达国家,以规模化为对象的量产制造业将生产基地转移至新兴市场国家,以定制化为重点的多种类小批量制造业渐渐成为主流。同时,消费者本身也将有能力将自己的需求付诸生产制造。也就是说,“大规模定制”随着以3D打印为代表的数字化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带来的技术革新,将制造业的进入门槛降至最低,不具备工厂与生产设备的个人也能很容易地参与到制造业之中。制造业进入门槛的降低,也意味着一些意想不到的企业或个人将参与到制造业,从而有可能带来商业模式的巨大变化。

“个性化”首先是美国大力推进的。在美国的文化背景下,个性要比组织色彩强烈。制造业的“个性化”趋势不仅仅是美国制造业回归,还将带动旧金山等大城市制造业的兴盛,一些专注于通过信息技术使得生产工程高效化、专业性的小规模手工制作的制造业将在市区内盛行,它们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柔性的定制化服务,凭借独特的设计,与大量生产形成差异化竞争。

四是互联制造。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电子商务的普及,制造业市场竞争的新要求出现了变化。一方面,要求制造业企业能够不断地基于网络获取信息,及时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另一方面,要求制造业企业能够将各种资源集成与共享,合理利用各种资源。

互联制造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通过制造企业快速重组、动态协同来快速配置制造资源,提高产品质量,减少产品投放市场所需的时间,增加市场份额。另外,作为一个未来的潮流,工厂将通过互联网,实现内、外服务的网络化,向着互联工厂的趋势发展。

美国因为有Google、Apple、IBM等IT巨头和无数的IT企业,所以在大数据应用上较为积极,非常重视对社会带来新的价值。Google不断将制造业企业收购至麾下,就是希望掌握主导权。同时,作为美国大型制造业企业的一个代表,GE公司也开始加强数据分析和软件开发,从车间采集数据,进行解析,提供解决方案,开拓新的商业机会。德国将“工业4.0”视为国家战略,将工厂智能化视为国家方针。通过信息技术,最大限度的发挥工厂本身的能力(表1)。

把“两化”深度融合作为主要着力点。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进“两化融合”工作,通过信息化的融合与渗透,对传统制造业产生革命性影响。“工业4.0”本质上是由信息技术引发的,与我国的“两化融合”有异曲同工之处。在未来制造业中,我们应该将“两化深度融合”作为主要着力点,进一步继续加快推进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首先,研究部署信息物理系统(CPS)平台,实现“智能工厂”的“智能制造”。智能制造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智能设备和生产手段在未来必将广泛替代传统的生产方式。而信息物理系统(CPS)将改变人类与物理世界的交互方式,使得未来制造业中的物质生产力与能源、材料和信息三种资源高度融合,为实现“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提供有效的保障。美国、德国等世界工业强国都高度重视信息物理系统的构建,加强战略性、前瞻性的部署,并已然取得了积极的研究进展。而我国目前的制造业发展仍然以简单地扩大再生产为主要途径,迫切需要通过智能生产、智能设备和“工业4.0”理念来改造和提升传统制造业。

其次,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发展转型的同时,同步推动制造业的模式和业态的革新。主要体现在,从大规模批量生产向大规模定制生产的革新、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革新、从集团式全能型生产向网络式协同制造的革新、从两化融合向工业互联网的革新。

提升制度创新和管理变革能力。“智能制造”时代,平台型企业、网络化组织、开放式创新、大规模定制、社会化生产等行为将更加普遍。所以,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互动将更加紧密,中小企业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将更加重要……这些变化都要求适时、适度的制度创新和管理变革能力,对我国相对薄弱的制度创新和管理变革能力构成现实性的挑战。

篇9

随着互联网加速从生活工具向生产要素转变,“互联网+”不断扩散,从最开始的金融、电商、移动支付等领域向医疗、教育、农业、交通、制造、物流、旅游等多个领域渗透,并不断催生出新型智能产品、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互联网金融、跨境电子商务、车联网等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业态、新模式。互联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已成为重塑经济形态、重构创新体系、推动经济转型的新动力。

国家层面,自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后,“互联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得到各界高度关注。至此,一个“互联网+”时代悄然来临。软件作为“互联网+”的重要技术支撑,将在“互联网+”时代迎来重大创新和变革。

一、软件与“互联网+”相互促进

“互联网+”提出以来,社会各界对其内涵展开了激烈探讨。腾讯认为,“互联网+”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百度认为,“互联网+”是互联网和其他传统产业的一种结合的模式。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专家认为,“互联网+”是互联网和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相结合,并深入生产领域,从而形成的新经济模式,是信息时代的核心生产力。从这些不同视角的定义可发现,“互联网+”的本质是“变革”和“创新”,通过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从而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水平提升,同时培育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兴业态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基于“互联网+”的内涵和本质,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重要内容的软件与“互联网+”是相互促进、共同演化的关系。

一方面,包括软件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与各行业领域、业务领域的加速融合提升互联网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催生了“互联网+”这一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并为其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以谷歌、亚马逊、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为代表的国内外互联网公司均是全球知名的软件公司,在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领域保持领先。可以说,其背后的核心均是强大的软件,其创新的基础、运行的支撑都是软件。

另一方面,“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过程中,形成很多新业态、新消费、新模式,反作用于包括软件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发展,重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形态。

二、“互联网+”推动软件产品、业务和模式创新

(一)互联网与各行业融合促进软件创新

互联网具有广泛渗透、交互性强、支撑引领作用突出等重要特征,正加速与装备制造、建筑家居、交通物流、商业金融、生物健康、节能环保、食品农业、消费电子、文化教育、生活服务等领域融合渗透,改变各行业的生产组织方式、要素配置方式和商业服务模式,推动各传统行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互联网加传统产业,孕育出C2B、工业互联网,创新制造业发展路径;互联网加商贸金融,孕育出O2O、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使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融合更加紧密;互联网加生活服务,孕育出网络社交、在线教育,创新百姓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互联网+”的不断扩散对软件功能提出新的需求,拓宽软件发展空间,促使软件加快创新。互联网与制造业结合推动智能制造发展过程中,工业企业信息实时交互和生产过程精准协同的需求推动工业信息系统创新;工业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促进智能化生产和管理的需求推动工业软件和管理软件创新,催生工业互联网;工业企业对市场预测、创新研发、生产线分析、供应链优化等需求,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产品与服务加速创新。

互联网与流通业的结合,推动了网络支付、资金实时结算、物流信息管理等功能软件的创新,促进了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互联与社交、交通、餐饮等生活服务的结合,推动了微信、滴滴打车、大众点评等软件的创新发展。互联网与智能产品的结合,加快智能汽车、智能电视、可穿戴设备等跨界产品的研发,推动嵌入式软件、车联网、物联网等创新。

(二)“互联网+”推动软件服务化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互联网化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并从个人互联网化向企业互联网化迅速拓展,推动传统软件企业纷纷加快自身互联网化转型。国内外传统软件企业通过布局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领域,掀起服务化转型热潮。微软加快自身从“设备与产品”公司转型为“服务”公司,增加“服务的订阅”方面的收入;推出iPad版Office、加快Azure成长并以订阅模式将其提供给消费者。

甲骨文采取数据库、云应用以及集成系统“三管齐下”的策略,将大数据和移动技术作为甲骨文的业务发展重点。云应用方面,推动所有的应用软件都逐步向云迁移,成为除以外全球第二大SaaS公司。大数据方面,推出云端大数据分析工具Oracle Analytics Cloud,并甲骨文大数据一体机编码工具。

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业务在“互联网+”的带动下与健康、教育等领域加速融合,加快创新应用和发展。“互联网+”智能制造推动制造业变革的同时,工业云、工业大数据迅速兴起,成为新的发展热点。

工业大数据理念和技术帮助企业把散落的数据充分整合,与企业所积累的应用知识融合之后形成新的业务驱动模型,可以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并增强企业在研发、市场和服务方面的核心能力。工业云是工业大数据分析的载体,目前在研发、生产、经营、办公等环节得到广泛应用。传统的工业软件厂商、云服务厂商以及具备实力的大型制造业企业都将进入工业云领域,推出面向智能制造的云服务以及解决方案。

(三)“互联网+”推动众包众创等模式创新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Crowdsourcing(众包)、AIP(“三验”应用创新园区)、Living Lab(生活实验室、体验实验区)、Fab Lab(个人制造实验室、创客)等新模式不断涌现。在软件领域,众包、众筹、众创等模式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亲睐,通过云平台、开源技术平台等建设,进一步集聚开发人员、项目资金等创新资源,成为推动软件开放协同创新的重要动力。众包研发模式通过开源或者开放API推动产品向功能集成的平台化方向发展,构建网上社区聚集相关企业和个人开发者,加快软件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的开发和迭代速度。软件通动力是众包模式的积极实践者,其与济宁高新区合作建设“众包云”平台,将其自身工作平台与数以万计的众包工作者联为一体,从而确保每个项目都有最优的实施能力。百度、腾讯等互联网企业通过开放云平台建设,集聚开发者资源,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百度已汇聚超过50万中小企业及开发者用户,带动就业100万人以上;腾讯云开放平台已有超过60万的开发者注册,分成收入突破10亿元。

三、加快“互联网+”时代软件创新的建议

加快推进“互联网+”时代软件创新,应着力于以下两方面:

篇10

(一)研究背景

自工业革命以来,信息化逐渐成为人类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的第一推动力,在移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各种移动应用大量涌现,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科技企业更加注重规模化、个性化。在这一背景下,传统IT企业面临巨大的挑战。A公司作为国内大型电子商务企业,其业务涵盖B2B领域、B2C领域、互联网金融、企业社交与协同平台、企业云计算平台等。目前,A公司的营收业务占比中,B2C业务占比最大,截止2016年,其各项业务占比如下:图1-12016财年A公司各主营业务占比A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一直以服务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电子商务基础设施为宗旨,并提出“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一口号,从网站建设、交易保护、物流配送、金融租赁、财务管理、客户管理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一揽子电子商务综合解决方案。而包含在整体解决方案中的产品则通过区域总分销、省级经销商、省级服务商进行层层拓展,这些商业合作伙伴经过A公司的培训,帮助那些不懂电子商务的传统企业建立网上销售渠道,不仅为A公司的业务拓展提供了人力资源的支持,也使这些合作伙伴在辅导中小企业成为电商的过程从中获得了经济利益,而中小企业成为电商后,扩大其销售网络与销售规模,利用A公司的平台也获得了更大的经济利益,A公司则创造了多赢的市场局面,从而奠定了其在中国乃至全球电子商务领域的霸主地位。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以国内电子商务巨头A公司为例,以市场营销为切入点,阐述了互联网企业的营销渠道建设思路与方法,并结合整合营销理论,对互联网企业既要满足规模效益,又要满足个性化需求这一管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这一研究,意在为传统IT企业在互联网业务转型中拓展思路,为构建互联网业务的渠道体系提供一些合理的解决方案。

二、互联网业务拓展的问题

(一)A公司业务发展遇到的问题

A公司成立于1999年,总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在业务发展初期,由于受到美国互联网发展历程的影响,A公司曾经一度把主要精力聚集于网站系统的建设,而忽略了市场的拓展。那时,中国的国情与美国有很大的不同,美国国民对互联网的应用能力远远超过中国,很多中国家庭连如何让计算机连接上互联网都不知道,更不要说通过互联网进行商品交易。所以,电子商务网站上线后,用户增长的速度非常缓慢,显然,在中国市场通过网络营销+800电话客户的方式无法迅速打开局面。A公司的目标客户群体是广大的中小企业,而企业的采购决策是比较复杂的,所以,虽然是互联网业务,但是,也要通过传统的多级经销商体系进行业务拓展。2011年,A公司对网店的经营规则进行调整,并且升级了新的后台管理系统,大改版包括网店商务直通车、经销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由于新的政策和系统的大升级改版,使得很多用户无法适应,的业务也无法正常开展,结果,网商罢市了,经销商也愤怒了。2011年10月,A公司创始人兼CEO在杭州召开新闻会,公开向广大中小企业用户和经销商致歉。从以上事件可以看出,渠道政策的制定和系统的版本升级需要经过深思熟虑,改版前要做好用户调研工作,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这样才能提出稳妥的改进方案。

(二)互联网业务拓展中的问题分析

许多科技公司(包括现有互联网企业)认为,互联网的营销方式主要依赖于网络营销+广告,如SEO搜索、微信营销、微博营销、户外媒体等,而忽视传统营销渠道的建设。产生这种思维逻辑的原因在于,科技公司普遍认为,互联网业务的服务人群是消费者,所以,营销方式自然采用类似消费品的营销手段。但是仔细分析一下,中国目前除了腾讯公司以外,其他互联网公司的直接收入来源均为企业客户,电子商务亦如此。因此,企业客户的拓展就必须依靠经销商、经销商的力量,实现多级的渠道体系。从另一个层面分析,互联网业务销售的是服务,和传统硬件商品不同,因此,互联网业务不仅追求规模化,也追求个性化。如果不能在规模化和个性化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很可能导致两极分化,最后转化为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

三、基于整合营销的渠道建设解决之道

(一)公司的渠道体系现状

A公司的渠道体系分为区域包销和分级经销两种模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业务线。比如金融类业务,如金融租赁、第三方支付等业务,均采用区域包销的政策,因为这类业务比较简单,产品销售给用户后,无需太多后期的跟踪服务,而对经销商的要求是尽量覆盖,以量取胜,所以,适合在每一个区域按行业进行划分,每个划分好的区域只设置一个经销商即可,比如湖南省商业零售行业、江苏省金融行业等。而另一些业务,则采用分级经销的模式,如电商、云计算、企业社交及协同平台等业务。这类业务的特点是需要精细化服务,对经销商的资质要求较高,经销商不仅要定期参加A公司的业务与技术培训,还要不断给用户进行产品培训以及处理各种技术问题。因此,每个大区设有区域服务中心,相当于区域总,每个省份再设置多个省级,比如,华东区有2个区域服务中心,一个在上海,一个在南京,然后,江苏省有4家省级,分别负责南京及镇江、苏锡常地区、苏中地区、苏北地区。这样,一般是由省级开拓新用户,同时,A公司的800客服中心也会把通过电话咨询的用户分配到不同的省级经销商,这个过程称为“总部派单”,如果业务达成,则由省级经销商与用户签订服务合同,并通过合作伙伴管理系统提交工单,通过与用户协商,在工单中选定一家区域服务中心,完成相应服务的开通。这样,对于普通的日常使用问题,用户可以咨询省级经销商,对于复杂的技术问题或技术故障,由区域服务中心负责指导解决。

(二)互联网企业营销渠道建设思路

从A公司的渠道体系现状不难看出,互联网企业更加需要在营销渠道建设方面加强投入,建立起覆盖面广、服务专业的营销渠道网络。A公司不仅注重营销渠道的建设,而且还开发了一套专业的经销商管理系统。经销商通过该系统,不仅可以进行客户关系管理、申请促销返点、合同管理、工单管理,还可以收看在线培训课程、在线视频直播,听取其他优秀经销商的经验分享,以及下载A公司为经销商提供的官方产品资料和技术资料。互联网产品有其自身的特点,对于服务类产品,可以通过线上、线下整合营销方案提升经销商的市场拓展能力,如网络广告营销支持、经销商市场费用支持等。对于一些资质优秀的经销商,可以让其身兼多职,比如既可金融类业务,又可云计算业务。A公司对于不同业绩的经销商还设置了多个经销商称号,如金牌经销商、银牌经销商、铜牌经销商,一旦业绩达到相应的经销商称号,可以享受更多的权利和利益,如总部优先派单、额外的年度返点计划等,通过这种渠道激励计划可以有效的刺激经销商做更多的业务拓展,覆盖更大的用户群体。

四、结论与思考

作为国内互联网公司巨头A公司,在发展电子商务和其他核心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经销商的重要性,并一直把营销渠道建设作为市场拓展计划的重点,很多非互联网科技企业在传统业务发展遇到瓶颈时,企图在互联网领域找到新的增长点,但是从A公司成功的经验可以看出,无论是线上业务还是线下业务,都绕不开渠道建设问题。互联网作为平台产品,销售的是服务能力,所以,在渠道建设的方式方法上又有别于传统的经销商体系,因此,需要结合网络营销、分级经销、区域包销等多种方式,通过整合营销方式来推进渠道拓展。作为互联网产品的经销商,比起传统渠道,更加依赖合作伙伴支撑系统,为各级经销商合作伙伴提供一套便捷、高效的后台管理系统是提升经销商客户拓展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而这套系统的功能设计和配套的经销商渠道政策制定需要听取经销商和最终用户的意见与建议,既不是系统工程师认可,也不是公司高管认可,这样才能有效的驱动经销商,使整个互联网业务推进有序进行。

作者:王晓静 单位:南京大学

参考文献

[1]周三多,陈传明.《管理学原理》(第二版),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

[2]芭芭拉.《金字塔原理》,南海出版公司,2010年8月出版.

[3]杰克•特劳特,阿尔•里斯.《定位》,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4]肯尼思•克洛,唐纳德•巴克.《广告、促销与整合营销传播》(第7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9月出版.